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生責任論文

醫生責任論文

時間:2022-10-21 17:00: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生責任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生責任論文

第1篇

患者李某,54歲,因全身浮腫、腹部脹痛到V醫院治療,入院診斷為:雙腎結石,右側腎積水,肥厚性心肌病。入院期間,醫院給予患者阿司匹林等藥物治療。治療半個月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神經內科會診后,給予東菱克栓酶等藥物治療,次日凌晨患者突發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

鑒定意見認為:V醫院在大劑量使用阿司匹林的同時使用東陵克栓酶,違反該藥的臨床用藥原則。V醫院認為東菱克栓酶的藥物說明書中雖明確寫明不能與阿司匹林同時使用,但在臨床實踐中確系兩種藥物同時使用并取得療效的情況,向法庭提供如下醫療文獻:《巴曲酶(即東菱克酸酶)、阿司匹林和脈絡寧聯合治療急性腦梗塞40例》,專家網絡會議簡報等。

法院判決

患者死于腦出血、腦疝可能性大,不排除V醫院的醫療過失行為與患者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本例構成一級甲等醫療事故,V醫院承擔次要責任

被告醫院所提供的科研文獻不能經國家藥物管理部門批準的藥物說明書,及依據該說明書得出的鑒定結論。V醫院賠償患者家屬各項費用共計24萬余元。

案例點評

徐璐璐:學術論文的證明效力有限

本案例的爭議點主要集中在醫療機構超范圍用藥后,醫方提供的醫療文件(國際上權威雜志的研究論文)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能否證明醫療機構的超范圍用藥是安全的。

V醫院提供的研究論文是醫療文件的一種,在醫療糾紛中具有一定的證明效力,但這種證明效力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起到輔助證明的作用。醫療文件不能單獨作為判斷醫療行為正確與否的依據。是否存在醫療過錯,不能單憑書本或任何一個醫學文件就能判斷,這也是為什么醫療糾紛要依據鑒定得出結論的原因。而且單憑醫學文書,并不能醫療鑒定結論。

我們常說醫療要有個體性和針對性,同樣的疾病,但患者情況不同就可能導致治療存在較大差異。鑒定是針對某一個病例進行分析,而醫療文獻一般是針對某一類問題進行分析,即使是針對個別病例的分析,二者之間也會因患者的身體差異而存在差別,所以不能簡單地以一個病例分析作為另一病例分析的依據。所以,學術論文的證明效力有限。

結合本案例,也許這種超范圍用藥已經在臨床上實行多年,但因個體差異及學術論文的證明效力有限,并不能醫療事故鑒定結論,V醫院仍要擔責。

張寶偉:學術論文不能對抗藥品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里已經規定了藥物的安全范圍和合理的給藥劑量,醫療機構超范圍用藥導致醫療糾紛,不可以用臨床的學者研究和發表在權威雜志的論文來對抗藥品的使用說明書。目前為止,這種前沿性的研究和臨床實踐是不能對抗藥物說明書的效力的。

超范圍、超劑量用藥違反常規用藥原則,屬于醫療過錯,即使在用藥前,患者知曉了超范圍、超劑量用藥的風險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醫療機構免責的可能性并不大。我認為超范圍、超劑量用藥和知情同意書并不直接相關。

第2篇

看病要找“實力型”名醫

人們看病都愿意找名醫。但是,名氣大的醫生并不等于就能治好病。所謂名醫,當然就是指有名的醫生,但有名并不等于就有真本領。根據我的個人觀察,名醫大概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第一類型是“自立型名醫”。這類名醫靠個人努力,自我鉆研,自我宣傳,獲得了名聲。在傳統醫學領域,這類名醫較多。因為傳統醫學和書法、繪畫類似,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和固定的標準,因此主要靠社會上的主觀的評價。這種情況下,名氣往往有一種“滾雪球效應”,名氣越大,越容易滾大。

第二類為“偶像型名醫”。這類名醫有著天生的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善于和媒體、領導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們在各種場合頻繁亮相,諳熟病家心理,獲得信任。他們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評。這類名醫,在中醫、西醫的各個專業都有。

第三類為“學術型名醫”。這類名醫,往往讀了好幾個學位,且多有留洋經歷,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一些為所在單位掙了面子的論文。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請科研課題,獲得科研獎項、發表科研論文方面。這類名醫主要在各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里。

第四類為“實力型名醫”。這類名醫是天生的醫生,對自己的職業本身有著強烈的興趣,心靈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們并不刻意追求名利,而是因為長年出色的工作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和病人的尊敬。這類名醫各級醫院各個專業都有,其中張孝騫、林巧稚、方圻醫生等堪稱楷模。

慢性病要找有責任心的醫生

常常會有親朋相托,要我幫助聯系某某名醫。很多時候,他們點到的名醫屬于前面三類,我并不會熱情推薦。“自立型名醫”其名雖盛,但常常其實難副。“偶像型名醫”往往忙于交際,善于應酬,并不一定精于專業,對普通病人也難以盡心盡力。“學術型名醫”多數不善于做臨床,其實際經驗甚至可能不如一般醫生,如果親朋需要聯系的是“實力型名醫”,我則會樂于幫忙。但很多真正優秀的臨床醫生行事低調,往往并不為圈外人所知。因此,與其托人掛名醫號,不如請醫生推薦一下誰是實力派醫生。

實際上,現代醫學對大多數常見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標準的診治程序,臨床上醫生大都按照這個程序走。經過正規的培訓,臨床實踐三五年的醫生,無論名氣大小,對自己專科常見病的診治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大多數慢性病的治療,更需要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醫生的細心觀察和責任心,對這種調整過程最為重要。找名醫看病,很難做到隨時咨詢,因此并不一定獲得更好的效果。當然,一些疑難病,危重病,醫生的經驗和判斷力可能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另外,一些非常專業性的手術,要盡量找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

初診者最好先看全科醫生

第3篇

一、需明確的幾點政策

(一)申報條件:按照《關于衛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京人發[]101號)執行。

(二)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的要求,按照《關于貫徹人事部<關于完善做好職稱外語考試有關問題的通知>的通知》(京人發[]31號)執行。

(三)關于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關于職稱評聘程序調整有關政策的通知》(京人發[]37號)以及《關于北京市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考試有關規定的通知》(京人發[]111號)執行。

(四)關于對2010年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的要求,按照《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京衛人字[]37號)和《關于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京衛人字[]38號)精神,要求城市醫生晉升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之前必須到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1年(即晉升副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40周或200個工作日,晉升主任醫師必須到基層農村服務36周或180個工作日)或到83個邊遠山區半山區鄉鎮基層衛生單位累計工作服務8個月。按照《對口支援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京衛醫字[2010]45號)要求,各支援醫院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每年必須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務。對無故拒絕到社區服務或沒有按時完成規定的每年下社區服務15天任務的人員,不能晉升職稱。對積極下社區并按要求圓滿完成任務并受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居民好評的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職稱。城市醫生到農村基層服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和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對于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核實,將嚴肅處理,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并追究有關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責任。

(五)關于對申報全科醫學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全科醫學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評審暫行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6號)執行。

(六)關于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要求,按《關于印發<北京市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辦法>的通知》(京衛人字[2006]9號)執行。

(七)關于對傳染病防治知識掌握的要求,根據2011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會議精神,首都所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都要學習掌握重點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每人每年學習不得少于20個學時,在今年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答辯中,各專業答辯組將繼續考核申報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并作為職稱晉升和職務聘任的必備條件之一。

二、需說明的幾個問題

(一)關于對申報人員公示的要求,各單位須對申報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的情況(如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的周數、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醫德醫風、論文、到農村或社區基層服務的時間和地點、繼續教育情況等)進行公示,時間一周。公示后由本單位推薦委員會進行推薦。在公示期間群眾舉報申報人有弄虛作假的,由單位推薦委員會責成有關部門或人員進行核查,一經核實,兩年內取消其申報資格。

(二)關于對論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衛生部的有關規定,晉升副主任醫師,應在擔任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專業期刊發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晉升主任醫師,應在擔任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論文(或著作),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的大會上報告。各單位推薦委員會負責對申報人提交論文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核。

(三)關于破格的要求:申報中醫、預防醫學、藥學、護理、醫學技術高級專業技術資格、未達到《衛生技術人員職務試行條例》規定的申報條件,但業績突出的人員,經所在單位推薦委員會同意后,報市衛生局核準,可以破格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破格標準參照臨床醫學專業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條件執行。

(四)關于網上申報問題:為了使報名工作更加方便、準確、快捷,北京市申報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繼續實行計算機網絡申報與離線申報相結合的方式。申報人可登陸北京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網站)進行網上申報或下載離線錄入版(網上填報的內容必須準確、詳盡,并與報送的紙質材料一致),各單位人事部門認真審核申報人資料后,按規定時間報送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詳見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的有關通知)

三、答辯評審時間

擬定于10月份,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四、報送材料時間

區縣衛生局、市屬局(總公司)、各有關單位:8月20日—8月21日

直屬單位:8月22日—8月24日

五、報送的材料

(一)單位需報送的材料:

1、區縣衛生局提交區、縣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市屬局(總公司)提交職改(人事)部門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標或崗位職數證明(評聘分開工作試點單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屬單位提交委托代評函。

2、申報人員的公示情況。

3、臨床科室中級及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務的書面證明(須注明時間、地點以及工作內容,并加蓋支援醫院、接受支援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所在區縣衛生局的公章)。

(二)個人需報送的材料:

1、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申報表(申報表中評審委員會意見不再填寫)一份

2、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報送《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高級技術資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薦晉升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工作業績群眾評議匯總表》各一份(市衛生人員考評中心統一印制)西醫臨床醫學以外的專業報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3、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執業醫師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4、城市醫生申報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須提交“城市醫生到農村服務鑒定表”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5、答辯論文或代表作(必須為第一作者)一式二份

6、按文件規定,需提交的其他論文或材料一式一份

7、外語成績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8、計算機考試合格證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護理專業除外)一份

9、破格審批表一份

10、學歷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1、現專業技術職務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12、《傳染性疾病防治知識培訓證書》復印件并加蓋人事部門公章一份

六、報送地點

第4篇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徐匯分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始建于1947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現有床位920張,員工1100余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區徐匯區商圈,交通便捷。

醫院堅持提高醫療質量與培育醫療特色相結合,注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正向著建設綜合性、研究型、高水平醫院的目標邁進。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特向全國誠聘學科帶頭人,業務技術骨干。

一、學科帶頭人:

1、需求科室:

皮膚科、麻醉科、骨科、婦產科、心內科、神經外科/神經介入、口腔科等

2、任職要求:

副高級職稱及以上,博士學位,年齡48周歲以下;

有三年以上三級醫院工作經歷;

近三年主持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1項以上或科研獲獎,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以上或影響因子累計3.0以上;

博(碩)士生導師、海外留學經歷、擔任省級專業委員會主委、副主委或特別突出貢獻者優先。

二、臨床醫師:

1、需求科室:

急診科、介入科、婦產科、康復科、腫瘤科、麻醉科、兒科、重癥醫學科、口腔科、普外科、心內科、病理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

2、任職要求:

碩士及以上學歷;

具醫師資格證書及醫師執業證書;

專業知識扎實,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高度的責任心;

有三級醫院相關專業,兩年以上工作經歷,熟練掌握常見疾病的診治優先考慮

年齡25-45歲,身體健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010年以后全日制畢業醫師必須具有有效的規培合格證書。

三、醫技科室:

1、所需科室:放射科、超聲醫學科(B超、心電圖)、檢驗

2、招聘要求:

放射科醫生:初級及以上職稱,碩士及以上學歷。

心電圖醫師,初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學歷。

肌電圖醫師,初級及以上職稱,本科學歷。

檢驗技術員,初級及以上職稱,碩士學歷。

四、護理

1、護理骨干

招聘要求: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三級醫院相關工作經驗、發表2片及以上論文。

第5篇

關鍵詞:內科;護理工作;組織和管理;疾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466-02

1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患者對醫療護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醫患糾紛呈上升趨勢, 成為困擾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的難題之一。因此, 減少護理不安全因素,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已成為當前醫院護理管理面臨的迫切問題。做好安全隱患的防范管理機制, 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防止發生醫療糾紛的重要保證。分析護理安全隱患的原因, 探討減少差錯發生, 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 是護理人員尤其是護理管理人員面臨的嚴峻課題, 具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2內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

2.1由于護理人員工作不到位可能帶來的安全隱患:就從內科護理人員的工作來看其隱患主要是因為醫護人員的護理操作不規范、專業技術不過硬、缺乏應有的責任心或者對病人的人文關懷比較缺乏以及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等等這些都是帶來安全隱患的原因。其中醫務人員不規格的操作行為主要表現在沒有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嚴格的執行工作,發生越級代簽的情況,或者沒有及時、準確的記錄病人的情況,沒有及時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有的醫務人員缺乏責任感甚至擅自的修改護理記錄,導致記錄不清晰帶來護理的麻煩。法律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缺乏應有的衛生法律意識和醫務人員自我保護意識,由于護士過多的關注病人的病情,而忽視了病人的感受以及病人的合法權力,比如隱私權、知情權等等造成對病人的傷害。

2.2由于管理不善導致的安全隱患:內科護理的管理制度直接影響到護理質量和安全,如果醫院的管理者相對缺乏護理管理的意識,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經驗和素質不夠,那么必然缺乏應有的風險防范意識,這樣就會使得醫院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薄弱。這樣就會使得醫院制定的護理管理制度也不會健全,對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無法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其管理上的漏洞會使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2.3由于患者自身缺乏相應的知識導致安全隱患的存在:一般而言患者以及患者家庭或是社會都會對醫院給予較高的期望,如果出現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屬對其醫院的治療表示不滿意,那么他們往往會失去對醫務人員以及護士的信任,這樣他們就很可能不按照醫生的要求來進行護理活動。正是因為這樣不規范和不科學的自我行為導致了安全隱患的存在。我們知道對于患者而言由于其疾病的原因往往會導致其心理發生相應的變法,往往會出現患者對自己的疾病的認識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差,這樣就極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的心理,導致做什么事都是心煩意亂,無法鎮定,從而給護理工作帶來無限的隱患。

3安全隱患的消除及防范措施

3.1努力提高內科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理論知識。一般而言內科患者的病程是比較長的,大多的內科患者都需要長時間的住院治療,這樣的話就對護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護理人員有足夠的耐心、愛心以及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給患者始終如一的照顧和護理。在工作中要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增強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觀念,不斷的擴展自己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有能力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更好的完成護理工作。

3.2不斷的加強和提高內科護理的管理水平。通過研究表明,內科護理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安全隱患發生的次數。醫院的管理者必須要不斷的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教育,規范管理工作,對醫護人員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法律法規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同時可以采用績效考核與獎懲制度結合的管理方法,定期的組織護理理論與技術的學習,提高護理人員的水平。同時要不斷的致力于護理規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努力建立健全護理管理制度,加強控制與監督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做好本職工作,有效的減少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

3.3不斷的加強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教育指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和患者良好的溝通與配合可以有效的減少安全隱患的發生,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必須要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做到以患者為本。要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知情權、隱私權等等。必須一絲不茍的把本質工作做好,注重護理工作中的語言行為的適當,要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就醫環境。給予患者以及家屬溫暖與關懷,只有在這樣融合的護理關系中才能降低安全隱患,才能保證患者的早日康復。

4結束語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 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或死亡。在護理安全管理中, 必須抓好護理人員的安全質量教育, 提高護士對護理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加強質量控制, 嚴格控制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我科通過對存在隱患因素的認真分析, 并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加強護理安全隱患的干預能力與預見能力, 建立長效防范管理機制, 持續整改, 防患于未然, 大大降低了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閔燕華, 吳少華. 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論文]. 《中國醫藥指南》, 2011年31期

[2]邱笑玲. 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論文]. 《基層醫學論壇》,2007年8期

[3]程紅彥. 在內科護理中如何消除和防范安全隱患 [期刊論文].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年8期

[4]田翠芳. 對腫瘤內科護理安全隱患的研究與分析 [期刊論文]. 《吉林醫學》,2011年36期

[5]奚春芬.神經內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論文].《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0期

[6]蘇保華.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論文].《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年5期

第6篇

呼吸衰竭論文參考文獻:

[1]毛寶齡,錢桂生主編.呼吸衰竭[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68-75

[2]吳潔,左志通.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20):4028-4028

[3]高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處理[J].中國臨床醫生,2004,32(1):13-15

[4]呂海燕.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在呼吸衰竭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1):333-334

[5]任秋芳.一級醫院護理人員掌握《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知識情況調查分析.中國護理管理,2007,7(2):45.

[6]溫素芬.質量控制中護理糾紛的分析與對策.護理研究,2007,21(7):1951.

[7]丁世華.加強責任意識防范醫療風險-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幾點想法.中國衛生,2002,8:19.

[8]陳雅利.醫囑簽名中潛在的法律問題分析及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7,7(6):50-51.

呼吸衰竭論文參考文獻:

[1]李小琳,陳志民.BiPAP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5(7):19-20.

[2]顧穎,唐梅英,盧慧宇.BiPAP呼吸機無創機械通氣治療COPD伴Ⅱ型呼衰的探討[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1):57-59.

[3]陳衛民,戚應靜,李宇峰,等.BiPAP呼吸機治療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5):688-689.

[4]鄧思健,伍曉鋒,伍惠紅,等.BiPAP呼吸機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價值[J].廣州醫學院學報,2010,38(4):26-28.

[5]楊杰.BiPAP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療效分析[J].河北醫學,2012,18(7):888-889.

[6]午水東.BiPAP呼吸機治療4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療效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5):511-512.

[7]李宇峰.BiPAP通氣治療36例AE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8):173.

[8]王素英,閆長青,趙玉民,等.BiPAP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J].河北中醫,2011,33(4):638-639.

[9]林少芳,彭睿,曹鷹,等.BIPAP呼吸機治療COPD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09,14:295-296.

呼吸衰竭論文參考文獻:

[1]伍天章.醫學倫理學[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241

[2]魯瑞萍,溫浩,侯月梅,等.醫學倫理學在大型醫院的地位與作用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4):41

[3]林景純.臨終護理的現狀與展望[J].中外醫療,2011(06)

[4]陳小紅,劉愛琴,吳美華.影響肺癌住院患者心理狀況的多因素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11)

[5]葉慧琴,葉花.晚期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10(10):68

第7篇

名醫的類型

所謂名醫,當然是指有名的醫生,但是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領。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名醫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第一類,我稱之為“自立型名醫”。這類名醫,靠個人的自我努力,自我鉆營,自我宣傳和自己的運氣,獲得了名聲。在傳統醫學(比如我國的中醫)領域,這類名醫較多。傳統醫學和書法、繪畫類似,很難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和固定的標準,因此主要靠社會上主觀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名氣往往有一種“滾雪球效應”,名氣越大,越容易滾大。前面提到的名醫,主要是這一類。

第二類,我稱之為“偶像型名醫”。這類名醫,有著天生的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善于同媒體、領導及各界人士打交道。他們在各種場合頻繁亮相,能言善辯,表情豐富,技巧嫻熟。他們也往往熟諳病家心理,獲得信任。他們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評。這類名醫,在中醫、西醫各個專業都有。

第三類,我稱之為“學術型名醫”。這類名醫,往往讀了好幾個學位,而且多有留洋經歷,在專業期刊上發表過一些為所在單位爭了面子的論文。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申請科研課題、獲得科研獎項、發表科研論文方面。這類名醫,主要是在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里。

第四類,我稱之為“實力型名醫”。這類名醫是天生的醫生,對自己的職業本身有著強烈的興趣,心靈手巧,善于思考,同情病人。他們并不刻意于名利的追求,而是因為長年的出色工作,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和尊敬。這類名醫,各級醫院、各個專業都有,其中堪稱楷模者,也可列舉許多,如張孝騫、林巧稚、方圻醫生等。

要看名醫嗎?

常常會有親朋相托,要我幫助聯系某個名醫。很多時候,他們點到的名醫屬于前面三類,我并不會熱情推薦。“自立型名醫”,其名雖盛,但常常其實難副。20年前,東北有位名醫,因善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門庭若市,求治者往往要候延數日,方能等到這位名醫診脈察舌,布施藥散。我雖然并不相信他真有什么神藥,但偶然得知了他的秘方,仍不免驚詫。他只是將普通的紅薯藤炒至不同顏色,和以強的松片,研成藥末,配成“慢支”1、2、3號方之類而已。“偶像型名醫”,忙于交際,頻于應酬,并不一定精于專業,對普通病人也難以盡心盡力。“學術型名醫”,也并不總是擅長臨床,其實際經驗,甚至可能不如一般醫生。如果親戚朋友們點到的醫生是“實力型名醫”,我則會樂于幫助聯系。但是很多真正優秀的臨床醫生,行事低調,往往并不為圈外人熟知。

實際上,現代醫學對大多數常見的疾病都制定了一套標準的診治程序,大家在臨床上都應當按照這個程序走。經過正規培訓,臨床實踐三五年以上的醫生,無論名氣大小,對自己專科常見病的診治都不會有太大的差異。大多數慢性病的治療,更是需要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醫生的細心和責任心,對這種調整過程最為重要。找名醫看病,很難做到隨時咨詢,因此并不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一些疑難病、危重病,醫生的經驗和判斷力可能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庸醫誤人的事,也屢見不鮮。另外,一些非常專業性的手術和操作,比如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器官移植手術、顱內手術等,普通醫生難以掌握,或經驗有限,則要盡量找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

如何找到好醫生?

第8篇

論文摘要:介紹了循證醫學的概念,闡述了循證醫學實踐中的知識管理,分析了知識管理在循證醫學實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增強知識管理能力的措施。

1循證醫學的概念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是20世紀9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臨床醫療決策模式,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醫學領域關注的新熱點。循證醫學實踐的過程必須基于現有的最佳證據,結合醫生個人的經驗和來自患者的第一手臨床資料,并尊重患者的選擇和意愿,從而保證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在循證醫學的模式里,每一項臨床決定都應該基于現有最佳的研究證據之上,證據就是知識,知識管理是循證決策系統的基礎。要想順利地推進循證醫學實踐,必須注重知識管理能力的開發。

2循證醫學實踐中的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是組織提高創造力的手段和過程,是對知識資源進行的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在知識管理研究中,根據知識外程度的不同,將知識分為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是指存放在各種文件、報告、文章、手冊、專利、罔形、圖像、錄音、錄像、軟件等文獻中,能夠用語言、義字、科學公式、公理、圖像、計箅機程序等清楚地表達來,如期刊雜志上的論文、科研結果、門診病歷、藥品說明等都屬于顯性知識。性知識易于編碼、存儲、交流和共享。隱性知識是指蘊藏在人的大腦中,未經系統化和正式化的知識,難以編碼、表達和共享,屬于主觀個人化的知識,如醫護人員與病人的交流能力、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體會等。

2.1顯性知識管理

臨床醫生在每天的日常醫療工作中,會產生有關疾病預防、病闐、診斷、治療及預后的信息需求,實施循證醫學實踐的第一步是將這些信息需求轉化為醫生要提的臨床問題。其中提臨床問題的依據包括:病史、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結果以及醫生的臨床醫學知識等。醫生只有對這些性知識進行綜合研究,才能找準臨床問題,才能帶著問題去尋找最佳證據。

循證醫學實踐中強調醫療決策要基于當前可得到的最佳證據.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基礎醫學或臨床醫學研究都可以被視為循證醫學的證據。應用于循證醫學實踐的證據必須符合真實性、重要性、實州性的特征。正規的統編教材及專業學術期刊是循證醫學實踐中比較可靠的證據來源。但是,面對浩如炯海的證據資源,尋找并判斷…最佳證據,需要臨床醫生有較高的檢索、評價和利文獻的能力。他們必須做到制定合理的檢索策略,熟悉數據庫的結構特點,了解網絡資源的分布,根據循證醫學對證據的要求,在檢索的文獻中判斷最佳證據。循證醫學實踐的對象是個體的患者,所以將證據應用于患者時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例如患者的病情、年齡、經濟條件等。

2.2隱性知識管理

循證醫學實踐要求將個人經驗與所獲得的最佳證據與病人的意愿整合在一起,做…決策。這就需要臨床醫生有較好的交流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以患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能夠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在耐心交談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患者對治療的顧慮及意見,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所處的社會狀態,同時也讓患者了解治療方案中的循證醫學證據。正確的醫療決策離不開醫生的臨床經驗。來自實踐經驗的隱性知識對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做正確的醫療決策十分重要。這些知識在書本中難以得到,不易表達和被模仿,包括臨床思路、手術中的手法技巧、罕見的藥物不良反應以及醫療失誤中學到的知識等。

2.3知識整合

知識整合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知識進行綜合和集成,實施再建構,使單一知識、零散知識、新舊知識、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經過融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循證醫學實踐需要臨床醫生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能在錯綜復雜的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擬采用的診治方案中權衡利弊,將現有的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整合起來,做最適合患者的醫療決策。

3提高知識管理能力的措施

3.1加強循證醫學教育

為了更好地推進循證醫學實踐,醫院應該為醫生提供系統循證醫學教育的機會,培養醫生存循證醫學實踐時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如文獻檢索和嚴格評價的能力。醫生應該樹立主動學習、終身教育的觀念,對于醫療行業現的新成果、新技術能主動去了解和掌握。

3.2重視隱性知識的挖掘與利用

對于醫院來講,隱性知識是醫院知識的主體,是保證醫院工作質量的關鍵。隱性知識的挖掘和利.能力將成為個人和組織成功的關鍵。醫院應根據隱性知識的特點,采取措施,提高隱性知識的利州水平。醫院應為員T提供方便、快捷的溝通平臺,建立有效的知識管理激勵制度,鼓勵醫生進行知識交流與創新,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和表達能力。而醫生應該注重知識獲取和積累,將自己的隱性知識總結、提升為理性認識,將性知識片斷整理、歸納,存知識共享、知識交流和知識創造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循證醫學實踐能力。

3-3創造知識管理的環境

對于要引入循證醫學實踐的醫院來講,應該有完善的網絡環境、良好的數據庫資源以及大量的針對臨床醫生的繼續教育項目。通過日常例會、疑難病會診、學術研討會、家講座等形式,為臨床醫生的知識交流創造機會。構建學術梯隊,在日常醫療工作中使經驗豐富的醫生與年輕醫生之問實現知識轉移。同時,計算機網絡為知識管理帶來了新的契機。醫院可以通過構建知識地岡、知識倉庫來進行知識管理。利州BBS或Blog建立醫院內部學術交流的空間,為臨床醫生總結經驗和分享知識提供平臺,臨床醫生可以交流工作中;到的問題;同時,他們也可以使用個人知識管理軟件來管理自己的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3.4構建學習型醫院文化

要提高知識管理能力必須形成學習知識、分享知識的醫院文化。知識共享有利于整個學習型組織的共同進步。醫療隊中成員的互相信任、團結合作是進行知識共享的基礎。知識交流和知識共享不僅不會使知識擁有者的知識減少,反面可以使知識內容增值。在良好醫院的文化氛圍中,培養臨床醫生分享知識的價值取向;知識和信息在交流和分享過程中,使醫療隊的知識得到融合和升華。

第9篇

    隨著人口結構繼續向老齡化趨勢的發展,社區醫生也將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行動不便,全身病情復雜的病人,牙醫不再僅僅是為行動方便的、全身情況良好的患者看牙病,更是為更多的患者解決口腔問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作為口腔科醫生也要首先考慮患者的全身情況,排除患者性命攸關的問題,再考慮治療口腔疾病。年輕醫生對此必須有深刻的認識,才能保證醫療的安全。綜合性醫院的口腔門診,存在大量的全身病情復雜的患者,住院醫師們能有機會對此類問題見多識廣,迅速增長自己的臨床經驗,為以后的行醫安全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口腔科門診的分科輪轉中,包括在牙體、牙周、頜面外科及修復科等等的輪轉中,住院醫師接診了大量的門診患者,在每天高強度的診斷治療中,熟練和提高臨床技能,做到常見病練速度,疑難病練診斷,從而全面提高了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口腔醫學中的正畸專業,由于病例的治療周期過長,在國內是除正畸專業研究生以外的其他口腔醫學生幾乎不參加實習的科室,但正畸是口腔醫生為患者制定口腔綜合治療計劃時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問題,可以說,正畸專業已成為大多數口腔全科醫生的臨床能力的短板。為此,我們安排住院醫師在口腔正畸科一定時間的輪轉,讓他們對正畸有直觀的認識,積累臨床經驗,為日后的“口腔綜合治療計劃”開擴思路,使之更為科學。教師專業選擇我基地在口腔醫學的各個專業為住院醫師選擇了從事臨床工作十年以上、經驗豐富、綜合能力強的的臨床帶教教師,幾位教師不僅擅長自己本專業的二級學科,而且在口腔醫學的其它二級學科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是能力較為全面的口腔全科醫師,這樣就避免了因教師在專業水平的欠缺而影響對住院醫師的通科能力的培養。

    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住院醫師把各專業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對待疾病高屋建瓴,診斷、鑒別診斷的水平和臨床綜合思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分科訓練中,我們向住院醫師強調要診斷明確,提出“尋找主訴牙”的理念。患者的口腔中往往會存在多個牙齒有問題,癥狀最突出的牙齒也不一定就是引起疼痛的病原牙,向住院醫師強調要在復雜口腔疾病的亂麻中梳理出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防止誤診誤治的發生,然后再擇期系統治療其它病患牙。在為患者制定口腔綜合治療計劃的同時,我們向住院醫師強調不僅要全面診斷和治療患者的全部口腔疾患,更要結合患者的全身基礎病的情況,按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為患者制定出治療的先后次序,從而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可靠的口腔衛生保健服務,將疾病的治療及三級預防理念滲入到治療的每一個環節中去。臨床操作能力訓練的標準口腔醫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治療過程以臨床操作為主,因此對醫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某種程度上,口腔科醫生既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又是高強度高精細度的體力勞動者。我們對于基地的住院醫師的臨床能力訓練是以規范化培訓的要求為綱領,要求住院醫師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和流程對患者進行治療,防止差錯發生。住院醫師在日常的接診過程中處理大量的門診及住院患者,臨床技能日趨嫻熟,并向著精湛的目標邁進。定期專題講課,重視學習能力的培養科室定期為住院醫師組織專題講課,由基地內專家和帶教老師進行授課,內容涉及學科前沿,新技術新療法,精細解讀臨床某些操作的細節等。帶教老師盡可能地將豐富的臨床經驗傳授給他們,使他們少走彎路,盡早建立學習型職業生涯模式。另一方面,基地也安排年輕的住院醫師走上講臺,進行專題講課或病例匯報,并鼓勵他們開展課間討論。住院醫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不斷梳理自己的理論知識,自覺了解學術動態,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受到極大激發,嚴謹的學風也日漸形成。對住院醫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住院醫師在成長過程中,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與臨床技能的訓練具有同樣的重要性[4]。

    在輪轉中,我們引導住院醫師以臨床型科研課題為探路石,學習如何查閱文獻,摸索著撰寫論文,并提高科研意識和對課題的敏感性,把科研思路當成思維習慣,時時刻刻貫徹在日常的工作中。通過對臨床病例日積月累的總結,住院醫師們開始撰寫論文并積極投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培養將會對他們的科研生涯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對醫德醫風、工作作風的培養“以人為本,愛傷護傷”是我們主要倡導的醫生職業道德標準。工作中要求住院醫師盡量按無痛原則進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當對患者造成新的傷害,對于有心理健康缺陷的患者給予相應的人文關懷,使住院醫師能夠理解責任心和愛心是醫療工作者的第一必備素質。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的醫生,我們要求住院醫師在工作中逐漸養成: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負責、自律的良好品質,和諧的同事關系,優秀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我們提出:住院醫師應從點滴做起,向著大師方向努力。住院醫師只有在工作中的各個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才能迅速成長起來。對住院醫師法制觀念的培養醫患關系緊張是目前社會難以解決的難題,依法行醫是保護醫生和患者雙方利益的基礎。醫院每年末召集住院醫師大會,對當年診療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進行總結講解;口腔科基地每年舉行多次小講課,對住院醫師進行口腔醫療糾紛的講解和案例分析,讓住院醫師不斷強化法制觀念,依法執業,盡量避免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考核內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所要求的輪轉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階段考核均由教育處統一安排,對住院醫師的培訓起到了監督的作用。此外,針對口腔醫學以臨床操作技能為主的培訓特點,我們制定了一套適合住院醫師每天使用的考核表,詳細規定了每項操作所應該花費的時間,需要達到的技術標準,并要求住院醫師對每個患者的操作進行如實填寫。這樣堅持下來住院醫師就能總結自己每階段的工作數量、質量和效率,發現自己的進步就是從點滴積累而來,從而提高對自己的認同感,更有興趣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中我們要求住院醫師治療主訴牙同時為患者制定“全口綜合治療計劃”,在完成對主訴牙的治療后,通過復診預約,為患者陸續治療口腔中其它牙齒、牙周等疾患,從而完成對患者全部口腔疾病治療和預防保健服務。現階段我國的口腔醫務工作者基本還處在為患者治療主訴牙的階段,絕大部分牙醫還不能為患者提供進一步的口腔治療,更談不上為患者提供預防保健方面的服務。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國口腔醫生數量少,臨床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牙醫綜合治療理念尚未建立。我們認為,未來的口腔醫生應該是患者所有急迫和不急迫的口腔疾患的守護神,通過“全口綜合治療計劃”的實施,醫生做到治療、預防雙管齊下,進而改變患者的就醫模式,將牙病的三級預防不再停留在口頭上,從而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口腔衛生狀況。我們希望通過教學模式的改變,以“口腔全科醫師”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全面提高住院醫師的綜合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口腔醫生,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第10篇

1. 醫療云服務管理框架研究

研究者實現了基于Web的臨床決策支持(CDS )和臨床知識管理云系統框架,在云系統的試點研究中,通過社區醫療云為初級護理患者創建了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的CDS知識共享庫,通過該數據集為患者和臨床醫生提供預防保健提醒,在為期6個月的試點研究中,有57%的患者接受過預防保健提醒,提醒醫生對高血壓病人血壓進行監控(比例是29% );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眼科檢查(比例是28% ),認為雖然該遠程異步云決策系統在性能、管理、語義操作性、持續調整性和可用性5個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表現優異,通過云來更好地支持臨床決策是可行的,需要加強的是生物醫學信息學和計算機科學之間的相互合作。

2. 云模型研究

有學者設計了一個e-Health云系統,定義一個能夠自適應不同種類疾病和新增患者的云架構平臺,依QoS服務質量功能開展M/M/m隊列的通信網絡排隊模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當服務器數量增加時,系統性能會顯著改善,平臺的可擴展性是關鍵。

3. 醫療云系統設計與實現

專家提出一種將e-Health的醫療信息和通訊系統從傳統的C/S架構遷移至虛擬化的云計算環境的方法,設計并開發出兩個e-Health云應用程序(醫療實踐管理系統和遠程醫療實踐系統),演示了其在Windows  Azure云計算平臺開發和部署云服務應用程序的過程,對負載均衡進行績效評估。

4. 面向醫療保健護理信息開展的研究

研究者為實現在社區和家庭對老年精神病患者人群進行遠程醫療監控,設計一個基于物聯網的家庭社區無線醫療網絡,通過云計算和生理信號處理,融合算法收集、處理和患者信息分析、生理信號采集并將結果傳輸到醫療診斷主機,可提高融合精度、減少生理信號測量時間。

5. 云安全研究

第11篇

關鍵詞:神經外科 微創手術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06-01

神經外科教學屬于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強調術中知識而忽略臨床實踐操作則難以培養合格的臨床外科醫生。神經外科病情復雜,手術操作難度較大[1]。近年隨著顯微技術的發展,顯微鏡及神經內鏡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給神經外科臨床教學帶來新的挑戰[2]。盡管近年我國神經外科技術取得一定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神經外科人才仍存在較大的缺口,因此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神經外科臨床醫生尤為重要[3]。為了提高神經外科微創手術的教學質量,本醫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對神經外科專業學生在傳統教學的技術上進行教學改革,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選取2009級神經外科1班醫學生45例為觀察組,同時選取神經外科2009級2班學生42例為對照組,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學習成績無統計學差異(P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教師按照大綱內容進行講課,并解答學生上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并讓學員完成臨床技能考核。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改革,具體措施如下:(1)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外科教學本身比較抽象,因此結合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教學圖文并茂,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活躍課題學習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此外,通過臨床病例、圖片信息、病例錄像使得臨床教學更加具體及豐富。(2)利用實驗動物進行顯微外科操作:顯微血管吻合技術是臨床外科醫生基本技能,通過加強顯微血管吻合操作,可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無創顯微技術的技巧及理論知識。顯微血管吻合手術不僅可由于復雜的頭顱外科手術中,而且可由于缺血性腦病血運重建中,因此,通過加強學生這方面的操作技能對提高學生臨床操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3)加強學生儀器設備的應用能力:神經外科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因此,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對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臨床教學過程中,各醫學院應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合理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并提高學生對先進儀器設備的操作能力。(4)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外科手術尤其是操作過程復雜的外科手術,非常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從手術準備、基本器械的應用、無菌操作、手術入路、止血等過程均需要外科醫生與臨床護士密切配合,因此應加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并有意地鍛煉學生團隊協調能力。(5)嚴格考核制度:嚴格考核制度才能保證學員充分掌握外科手術的操作技能,同時也是檢驗教學效果重要方法。因此,考試前應對神經外科學生制定相關考核表,并對主考老師加強培訓,做到嚴格考核。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表示,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期末知識理論考核成績、實驗操作分數、論文撰寫能力、團隊合作評分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神經外科是一門內容廣泛、專業性強的學科,其涉及內部包括神經生理、神經解剖、神經病理等縱多學科[4]。科目概念抽象,理解較困難,而部分醫學學生由于神經外科學習時間較短,因此對內容的掌握度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夠詳細,影響學生醫學技能的培訓,因此,培養復合性的神經外科學生是神經外科臨床帶教老師主要任務和責任。通過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提高神經外科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外科操作技能。本研究中觀察組期末知識理論考核成績、實驗操作分數、論文撰寫能力、團隊合作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從而表明對神經微創手術外科醫學生應用新型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 張恒柱,嚴正村,王曉東,等.神經內鏡鞘外手術在微創神經外科中的應用探討[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3,12(7):996.

[2] 趙繼宗.微創神經外科與轉化醫學[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0,31(4):456.

第12篇

【關鍵詞】 住院醫生; 繼續教育; 發展路徑; 現狀; 問題

【Abstract】 Resident physicians belong to the title in a relatively low-level,but it carries a lot of responsibility,as in the case with the superior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director,conscientiously do his work,and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and consciousness.Patients with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their own jurisdiction,to attend the morning meeting on time,strict shift timing summarize clinical pliance work shift system,good writing shift,and strictly enforce the duty system.In addition,for purposes of residency must als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continuing education,learning new technologies,research,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he relevant papers,to further enrich themselves,but also to better serve patients,improve themselves,commentary titles,etc.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the more grass-roots hospitals,for each area are scattered by a large number of residents,they effectives as a hospital,if we constantly improve ourselve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the masses of people.However,China’s grass-roots hospital doc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therefore an urgent need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Author of the literature and own practice,doctors from the hospital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urrent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credit mode,resource sharing system, all system and case discussion meeting system and other system-based approach,and hope some related work reference.

【Key words】 Resid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The status quo; The proble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44

醫師職稱包括住院醫生、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及主任醫師四種,住院醫生作為屬于初級職稱[1],也叫做“住院醫”,主要責任在于完成基本醫療工作,比如收治患者、記錄病程、按照上級醫師指導開局醫囑、實施某些基本的臨床操作等[2-5]。住院醫生屬于醫師職稱中比較低級的一種,但其承載的責任卻很大,如在科主任與上級醫師指導下,認真做好分內工作,并且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與意識;全面負責與管理自己管轄的病患,按時參加晨會,嚴格交接班,定時總結臨床經驗;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書面交班,并嚴格執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對于住院醫師而言,還必須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學習新的技術、科研,并主動閱讀相關論文,進一步充實自己,也為更好地服務患者、提升自己、評職稱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基層醫院擁有大量住院醫生,而且從相關報告來看,基層醫院住院醫生以中專及以上文憑較多,而目前醫療結構、服務手段、就診方式及工作技能等隨著社會進步、醫學發展出現了改變[6-10],住院醫生若不及時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探討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路徑及相關問題,本文進行了淺談。

1 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

醫生的繼續教育在國外已有多年歷史,而我國自從80年代才將繼續教育的概念引入醫學教育中,之后經各種措施與辦法后促使其快速發展,且于1991年我國頒布《繼續醫學教育暫行規定》,以此標志我國醫生繼續教育走上制度化、正規化的道路,住院醫生作為醫院有生力量[11],加強他們的繼續教育十分必要。就目前來看,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現狀有如下幾個方面:(1)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是培養醫學人才及提高醫療水平的主要措施,各地醫院均應嚴格按照《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繼續教育方案,甚至可組成專門的培訓機構(由醫學會、醫學院校及當地醫院等共同組織),從而促進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有效實施。(2)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根據衛生部文件要求,結合發展需求,制定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細則,強化管理并監督落實,以便從政策與制度上雙重保障繼續教育的質量[12]。此外,還要明確規定職稱晉升、發展與繼續教育考核息息相關,促使住院醫生將繼續教育作為聘任與升職必備條件,從而更好地調動自身積極性投入到繼續教育中[13]。(3)根據住院醫生結構針對性實施繼續教育,這些結構包括人數、等級、工作年限及工作要求等,不同結構有不同的針對性教育,比如臨床醫學針對性教育、基礎理論針對性教育、綜合素質針對性教育等,全方位分配資源,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2 住院醫生繼續教育面臨的問題

面對目前我國醫院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現狀,進一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第一,未能充分認識到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重要性[14]。醫學繼續教育發展在國內歷史不長,而專門針對住院醫生的繼續教育更少,進而導致醫院對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并未引起重視。特別是基層醫院,一些地區甚至未開展住院醫生繼續教育,這些都使得其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第二,繼續教育形式與資源嚴重匱乏。基層醫院住院醫生繼續教育往往在院內開展,主要通過聽取高級醫師講座或統一上課的形式開展,很難聘請國內高級專家專題教育,且教學模式單一,一些醫學信息難以及時與全面了解與掌握。第三,繼續教育經費與設施不足。在一些基層醫院中住院醫生繼續教育機構設置在鄉鎮、農村醫院等,這些地方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教育,而且未能配備良好的平臺以供住院醫生學習[15]。此外,經費不足也會造成激勵機制欠缺,無法實施免費與補償機制,同時基層醫院收入少,難以自費或者通過教育培訓展開繼續教育。第四,缺乏有效的教育考核評估標準[16]。繼續教育考核評估是對教學成果的評估,同時也是加強住院醫生管理與質量監控的手段,基層醫院因教育體系不完善,導致考核評估方法欠缺,以常規分數體系處理,過于單一,而且住院醫生學歷層次不齊,使得難以客觀評價。

3 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初探

針對前述分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著手探尋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路徑:(1)分布提出發展路徑:基于發展落后、認識不足及支持力度不夠等,可制定階段性目標,逐步推進,促進整體發展。其一是分布發展,改變當前繼續教育現狀;其二是分布實施,提高住院醫生綜合素質。通過宣傳繼續教育,使人們認識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管理制度,促使政府、醫療及醫院單位等重視并著手實施繼續教育;出臺文件細則,指導住院醫生穩定良好開展繼續教育,全面提升綜合素質[17]。(2)強化繼續教育及其培訓發展力度:第一,實施學分制培訓體系。總分100分,其中病歷及醫療文書10分、醫德醫風教育10分、專業技能30分、臨床實踐操作15分、醫療學術活動10分、外語與服務5分、寫作5分[18-26]。通過對住院醫生前述方面接受教育與表現情況展開評估,確定最終學分,學分合格者則予以等級晉升,并實施新一輪的繼續教育,而不合格者則返回初次繼續教育,直到合格進入下一輪為止。第二,開展全方位教育制度。針對住院醫生進行患者管理、醫學知識、人際關系處理策略、職業道德素質及獨立處理問題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住院醫生綜合素質[19]。住院醫生素質高低影響醫療水平與患者滿意度,同時也是自身綜合能力的體現,在繼續教育道路上,應重點加強全方位素質培養,包括內科、外科及婦科等專科教育,盡量培養出更為優秀的高級醫師。第三,定期進行病案討論。定期開展病案討論是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發展途徑中比較有效的一種,通過臨床科室間定期實施病案討論,促使他們以患者來學習疾病,以臨床工作來拓寬知識,從而活學活用,不斷擴展自己的繼續教育知識結構、知識面。有條件情況下,可邀請資深醫師傳授知識與經驗,而學員之間應相互學習與探討,共同進步。第四,資源共享體系的構建。一些基層醫院應信息閉塞、資源匱乏,為此應構建共享資源體系,看從實際資源與虛擬資源兩個方面著手。其中實際資源指的是和周邊醫療機構、地區等合作,加強學術交流、傳遞工作經驗,及參加相關學會科研等;而虛擬資源則指的是搭建網絡平臺,以便住院醫生能及時了解新資源、新技術及新信息,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27-30]。(3)創建住院醫生工作站:通過住院醫生工作站,促使住院醫生工作更加智能化。住院醫生工作屬于醫院主要環節,任務重、工作復雜,創造良好工作站可更方便住院醫生完成自身工作與任務,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

4 結語

住院醫生屬于醫院比較重要的組成,但因其繼續教育發展歷史較短,而且一些地區未能加強重視,使得繼續教育開展現狀不佳,存有問題,為此建議結合當地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加強住院醫生的管理制度建立,并出臺相關條例,提供配套設施,加大資金投入等,不斷充實教育資源及評價方法,更好地促進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的發展,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住院醫生屬于醫師職稱中比較低級的一種,但其承載的責任卻很大,如在科主任與上級醫師指導下,認真做好分內工作,并且要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與意識;全面負責與管理自己管轄的病患,按時參加晨會,嚴格交接班,定時總結臨床經驗;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書面交班,并嚴格執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對于住院醫師而言,還必須積極參與繼續教育,學習新的技術、科研,并主動閱讀相關論文,進一步充實自己,也為更好地服務患者、提升自己、評職稱等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從目前我國醫院發展來看,基層醫院較多,為此各個地區都零散分布者大量的住院醫師,他們作為醫院有生力量,若能不斷提升自己,可以為人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曉艷,樊文竹.基層住院醫生繼續教育現狀及其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5):166-168.

[2]潘玲麗,李熙鴻,母得志,等.急診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3):139-140.

[3]孫濤,趙玉虹.住院醫師培訓制度與方法在美國的進展和借鑒[J].醫學教育探索,2009,8(2):119-123.

[4]孔江聯.臨床住院(專科)醫生規范化培養模式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1,11(2):178-179.

[5]董輝,董愛生,徐欣,等.網絡及數字病理資源在病理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教育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16(4):584-586.

[6]張淑華,管遠志,何仲,等.對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公共必修課學員的調查分析[J].基礎醫學與臨床,2014,34(3):430-432.

[7]梅晶,王琳.從病歷質量看住院醫生培養中的問題[J].重慶醫學,2011,40(16):1614-1615,1618.

[8]麥超,吳新軍.發展醫學模擬教育提高急診住院醫生臨床實踐能力[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0):825-827.

[9]蔡桂生.住院醫生醫德教育探析[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5):982-984.

[10]覃佳強,溫晟,王忠良,等.住院醫生規避醫療糾紛能力的培養[J].重慶醫學,2014,43(12):1525-1526,1531.

[11]紀濤,劉隨意,翟驍,等.住院醫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調查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4,35(9):1020-1023.

[12]劉鵬飛,郁衛剛,張偉,等.PBL理念結合“準住院醫生”模式在醫學生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2):1650-1652.

[13]崔渺,冉素娟,卜迎,等.多源反饋評估住院醫生溝通能力調查[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7):499-501.

[14]王永剛,趙繼宗.參考美國住院醫生培訓制度改進我國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的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11,25(2):54-56.

[15]張麗,趙潔.Mini-CEX在內科住院醫生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8-9.

[16]楊冬,張軍.婦產科住院醫生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5,13(16):142-143.

[17]胡世頡,李兵,趙建輝,等.神經外科監護室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初步探索[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1):2138-2140.

[18]葉華茂,彭泳涵,卓冬蘭,等.標準化病人在外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3):610-612.

[19]朱傳明.助理全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中急診實踐能力的探討[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19(4):415-416.

[20]張真真,張聲,陳林鶯,等.病理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一對一導師制”的實踐與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8(1):51-53.

[21]朱金水,張瑞,達煒.住培生宿舍人際沖突調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預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7):13-14.

[22]王壽宇,劉明川,李慧珍,等.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醫學與哲學,2015,36(11):82-83.

[23]雷星,闞金慶,張學瑜,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0(2):16-18.

[24]何建娥.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誤區及其糾偏[J].藥學教育,2014,7(5):24-26.

[25]王夏強,周逸萍.淺論醫學人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34(3):384-387.

[26]楊恩品,葉建州,廖承成.從《中醫外科學》教學談醫學人文教育的融入[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24):62-65.

[27]馬家忠.醫學人文教育的關懷哲學基點探究[J].醫學與哲學,2013,34(15):63-68.

[28]李晏鋒,郭莉萍.醫學人文教育與轉化醫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6(1):80-83.

[29]龔謇.中西方醫學人文教育的比較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5):792-79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扶沟县| 塔城市| 淅川县| 容城县| 建平县| 博兴县| 南召县| 苍梧县| 佛冈县| 咸宁市| 嵩明县| 旬阳县| 长岛县| 嘉祥县| 含山县| 定陶县| 扬中市| 闸北区| 双辽市| 交城县| 维西| 玛曲县| 突泉县| 定兴县| 汽车| 大城县| 沽源县| 浦县| 吐鲁番市| 电白县| 安义县| 石家庄市| 蒙自县| 昌图县| 湾仔区| 达州市| 泗洪县| 托里县| 全州县|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