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22:20: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考地理常識考點總結,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高中地理 記筆記 學習效率
高中與初中相比,知識結構有很大變化,但內(nèi)部聯(lián)系緊密、相輔相成。很多初中生往往靠死記硬背,或對單一題型反復練習的方式進行學習,所以即便不太用功的學生,其成績也不會太差。但到了高中,知識的深度、廣度以及對學生能力和技能的要求都有了較大變化,并不是簡單地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
有的人認為:“記筆記就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簡單地羅列和摘抄,很浪費時間。”這是對記筆記的錯誤認識。其實,有實驗表明:剛聽完課,能記住知識的80%,過了48小時之后只能記住10%。這說明記筆記是很有必要的,記筆記有很多種方法,現(xiàn)總結如下:
一、注重書寫筆記的方法和格式
記筆記要記單面,采用提要式記法,不僅要按照教材的知識脈絡,還要結合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分出幾點來。有的知識可先分成大段再分成小段,做到分層記錄、脈絡清晰。上課時主要以聽講和理解為主,在教師書寫板書時,要簡略地記下大綱、思路和疑問。對于教師的總結,在記筆記時要用詞簡潔,可用代號,聽、看要結合,不能一字不落地記,可用不同符號標注出重點、了解、理解的內(nèi)容,以便課后反思與復習,只要自己能看懂即可。課后把教師講過的內(nèi)容整理完畢后,先回憶一下,再默寫出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把答案歸納成小點后再進一步熟悉,如果忘了,可翻閱筆記,但做題時不要把筆記放在一邊,當遇到不會的題時再翻閱筆記。
二、彩色筆標注法
我要求學生準備一套彩色筆,根據(jù)每一個知識點的考試要求,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了解、重點背誦、單選、大題。對于定義,常考的那幾個字可以用紅色筆來書寫。如“洋流”的定義:海水常年穩(wěn)定的沿一定方向大規(guī)模的流動叫作洋流。其中“常年”“一定”就是關鍵詞,要用紅色筆寫出來,課后復習時,著重注意這幾個字就可以了。“暖流”的定義:海水從水溫高的海區(qū)流向水溫低的海區(qū)。對于這個定義就不能單純地讓學生記定義,而應用等溫線圖展示出來,其中寒流用藍色表示,暖流用紅色表示,還可以把等溫線與緯度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明白:緯度低的地區(qū)溫度高。這樣,知識點和考點就有效結合起來了,避免了只是把知識點背得滾瓜爛熟,但做題卻得不了高分的問題。
三、重新梳理教材知識結構
人教版教材,結構清晰、明朗。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高考,并不是每個知識點都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有些知識點只需了解,有些知識點只需理解,而只有一部分知識點才需要重點理解、掌握、背誦并拓展。對于文科而言,答題時不需要全用原話,只要答出采分點即可,所以,我更注重讓學生聽講和理解,以聽為主,以記為輔。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一課教學中,第一個知識點是相互聯(lián)系的水體,介紹了海洋水是主體,占全球水量的96.53%,這種常識性知識,學生在小學時就學過,也就沒有必要寫在筆記上了。
四、教師補充教材中沒有的知識
新課改之后,對于知識點的考查更為靈活,讓人難以把握。因此,教師應對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歸納、總結和補充。如在“大規(guī)模海水運動”一課教學中,洋流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雖然教材中沒有提到,但練習冊中卻有很多關于這一知識點的習題。因此,我在講課時,一邊畫世界表層洋流模式圖,一邊總結規(guī)律,提出風海流的定義,讓學生加深理解;一邊在板圖中畫出氣壓帶、風帶示意圖,讓學生在比較中得出結論,即風海流的方向最終與赤道相平行,而整個世界表層洋流模式圖的形狀類似于數(shù)字“8”,大洋中低緯度洋流,以大洋為參考,西暖東寒,而以大陸為參考則相反。我把學生的總結制作成了表格,以便學生在課后把課上板圖中的內(nèi)容直接填加到筆記本中這一知識點旁即可,有助于學生理解問題。
五、補充知識點對應的典型題
很多學生對知識點背得滾瓜爛熟,但考試時卻得不到高分,這是為什么呢?這說明,他們還沒有真正理解知識點,或是做題方法不正確,不能把知識點和多變的考題進行有效結合,我總結出了學生的幾個主要問題:(1)基礎知識不扎實;(2)審題過程不細致;(3)信息提取不全面;(4)解題思路不清晰;(5)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針對以上問題,我把做題的方法又做了總結:第一,審題。審的是什么?審的就是圖中的經(jīng)緯度、典型地區(qū)的輪廓和形狀。第二,找關鍵詞。看看題中考的是自然因素,還是社會因素;是正確的還是不正確的,是后者與前者相比,還是前者與后者相比。第三,借助選項給出的答案來分析這道題要考查的知識點,然后再去做題。我讓學生用單面兒記筆記,背面兒進行例題補充,把平時在練習冊上遇到的比較好的典型題寫到對應知識點旁邊。如果圖比較簡單,應盡量手繪,如果圖和圖例非常復雜,就可以把練習冊中的圖直接剪下來,粘到筆記本上,且文字部分要詳細解釋ABCD四個選項,如A為什么是正確的,考查了哪個知識點;B為什么是錯誤的,怎么改才是正確的。起初按這種方式做題,學生會感覺很費勁,速度也很慢(每個選項都涉及多個知識點),但經(jīng)過兩周的練習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做題可以反復鞏固以前的知識,進一步熟悉知識點,當再遇到相似的問題時就可不用再翻閱筆記了。
六、編小口訣幫助記憶和理解
地理知識體系龐雜,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qū)域地理等,做題時還有很多圖像,涉及數(shù)學、英語、物理等學科,是文科當中的理科,所以背誦時千萬不能死記硬背,而要有技巧地背,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編一些小諺語和口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如在學習“商品谷物農(nóng)業(yè)”這節(jié)課時,分布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烏克蘭和俄羅斯,但這些國家中又有好幾個國家和其他的幾種農(nóng)業(yè)地域類型中的分布國家重復,所以,我就編了一個拼音口訣:美、加、澳、a,o,e……這樣既好讀又好背,還不容易忘。對于“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天無三里晴,地無三里平。”這類諺語,我們可以把他們作為小故事,講給學生聽,教學效率會大大提高。
七、成果展示
經(jīng)過了一個月的訓練,學生都能按我的要求自覺記筆記了,90%以上的學生能從記筆記中收獲成功。通過記筆記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理清脈絡,找出錯誤原因。每次月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之后,大部分學生都能自主總結試卷。在試卷總結課上,80%以上的問題已通過查閱筆記、反思理解、小組討論糾正過來了。不僅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提高了,其他學科成績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綜觀全國各地中考語文試題,在古詩文名句默寫方面涉及到的考點主要有:(1)默寫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名句;(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或默寫課標規(guī)定的古詩文;(3)誦讀或默寫教材中的經(jīng)典課文或精彩段落;(4)默寫比較熟悉的課外古詩文名句。
涉及的題型主要有:
(1)記憶型默寫題:給出詩、詞、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考生默寫出與之相對應的詩、詞或文中名句;給出詩題和詩人,要求考生默寫出全詩。(2)理解型默寫題:提供具體的情境、要求等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寫出與之相一致的詩、詞或文中名句;按照提示填寫古詩文名句;根據(jù)具體語境補寫古詩文名句。(3)開放型默寫題(歸類型):要求考生寫出某一方面內(nèi)容或某一主題的一個或幾個詩句。
考查的內(nèi)容是課標規(guī)定的古詩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為《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定要求必背的50個篇目以及現(xiàn)代詩文經(jīng)典篇目。
【應對技巧】
針對中考中默寫名句的試題,考生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扎實落實,篇篇過關
考生要能背誦、默寫初中7~9年級必背的50個篇目。但考生千萬要記得,光會背還不夠,還要能正確書寫,這就要求考生真正做到“篇篇落實,篇篇過關”。落實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檢測是最直接的方法,如考生可以自我檢測,先背后寫,認真批改,及時訂正;可以互相檢測,同桌之間互相監(jiān)督,互背互改:可以小組統(tǒng)領,小組長給每個小組成員制訂背誦進度表,表中包括組員的名單、背誦的篇目或范圍,安排小組成員在一定的時段內(nèi)背誦、默寫等。
二、總結規(guī)律,形成系統(tǒng)
針對記憶、理解、開放型默寫題,考生要對知識進行梳理,做好歸納總結,使之形成一個系統(tǒng),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記憶。
1.按文學常識、文體知識歸類,理清中國詩歌發(fā)展的脈絡。
2.按作者歸類,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較異同。通過歸納比較同一作者的作品,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詩詞意境,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主題歸類,把最重要的名句按其所表現(xiàn)的主題歸類,如按“塞外風景”歸類,按“友情”歸類,按“憂國憂民”歸類,按“政治抱負”歸類。這樣進行歸類后,便有利于解答“寫出某一方面內(nèi)容、或某一主題的幾個詩句”這種開放性的題型。
【真題講解】
1.(2014?北京卷)默寫。
(1) ,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2)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
(3)畢業(yè)在即,請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詩句,向你的同學表達即使將來相距遙遠,長久難見,也會保持深厚友誼的心意。
解析:這份試卷的名句默寫以記憶型題型為主,其中(1)(2)題都是給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出與之相應的句子。而第(3)題是理解型考題,考生首先要能準確背出整首詩,領會題目的意思,這樣才能寫出相應的句子。解答這類考題應在理解的基礎上做,難度稍大。
答案:(1)采菊東籬下(2)直掛云帆濟滄海(3)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2.(2014?浙江舟山卷)古詩文名句填空。[要求(1)~(3)必答,(4)(5)選做一題]
(1)海內(nèi)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諸葛亮《出師表》)
(3)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
“ , ”,借明月寄托對好友的思念;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 , ”,借明月表達美好祝愿。
(4)靜默的山會說話,只要我們用心聆聽,細心品味,就會領悟到許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詩文中“ , ”。(寫出連續(xù)兩句)
(5)“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馬年春晚,一首《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歌,催發(fā)了人們對珍惜時間的思考,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古詩文中“ , ”的名句。
解析:(1)(2)是純記憶型的考題,而第(3)是理解型的考題,(4)(5)則為開放型默寫題(歸類型)。考題以選做題的形式出現(xiàn),降低了考試難度。
答案:(1)天涯若比鄰 (2)受任于敗軍之際(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4)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或(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5)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綜合訓練】
一、記憶型默寫
1.__________,不亦樂乎?(《論語》)
2.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論語》)
3.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_____, 。(孟子《魚我所欲也》)
5.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夫戰(zhàn),勇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zhàn)》)
7.茍全性命于亂世,________________。(諸葛亮《出師表》)
8. ,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出師表》)
9.芳草鮮美, 。(陶淵明《桃花源記》)
10.______________,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
11.______________,然后有千里馬。
___________,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12. , 。
, 。(王安石《登飛來峰》)
13.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嘆零丁。(文天祥《過零丁洋》)
14.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無題》)
15. , 。
, 。(龔自珍《己亥雜詩》)
16.登斯樓也,則有 ,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二、理解型默寫
1.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
, , ”來抒發(fā)自己的雄心壯志。
2.《岳陽樓記》為我們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其中形容國泰民安的詞句是:“
”,形容建設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興旺景象的詞句是:“ ”,形容水勢浩大的詞句是:“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的詞句是:“ ”,表示心胸開闊、精神愉快的詞句是:“ ”。
3.我國古人對待生死的價值觀,今人仍為推崇。請寫出下列兩位古人在這方面的相關名句。
(1)孟子《魚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
, 。 ,
。
(2)文天祥《過零丁洋》: ,
。
4.劉禹錫在《陋室銘》中緊扣“ ”這一主旨,寫“陋室”環(huán)境恬靜、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正反、虛實兩方面寫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
”;與古賢名室類比的句子是“ ,
。”
5.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描寫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麗淡雅,點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 , ”。
6.曹操在《觀滄海》中通過豐富奇特的想象創(chuàng)造宏偉意境,抒發(fā)壯志豪情的詩句是“
, ; , 。”
7.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形神兼?zhèn)涞孛鑼懥松彽男蜗螅渲杏蒙彽母邼崱①|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飲酒》中表達詩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9.李白《把酒問月》中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詩句,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從這句中脫胎而來的詩句是“ ,
。”
10.在《宣州謝I樓餞別校書叔云》中最能抒發(fā)詩人李白豪放情懷的詩句是“ , ”。
11.李商隱《無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12.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以落花自比,表達自己雖被迫辭官卻不忘報國的名句是“
, 。”
13.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論語》中的“ , ”表示要隨時向周圍有長處的人學習。
三、歸類型默寫
1.古詩文中有很多描寫山、水、花、鳥的句子,請任選其中兩項,各寫一句。
山: , 。
水: , 。
花: , 。
鳥: , 。
2.古詩文中描寫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請寫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詩文中有許多表達詩人雄心壯志的名句,請寫出三句。
(1) , 。
(2) , 。
(3) , 。
4.古詩文中抒寫憂國思鄉(xiāng)的名句有很多,請你任意寫出兩位詩人(或詞人)的詩句。
(1) (作者)“ ,
。”(詩句)
關鍵詞 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in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LI Xiangdong
(Nanhai Jiu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shan, Guangdong 528203)
Abstract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objectives is to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of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raditional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focused on the indoctrination of th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tudent learning single most repeated rote knowledge of geography. Innovation abilit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on the learning of other subjects or geography courses.
Key words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develop; innovative ability
1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應試教育的弊端不斷涌現(xiàn),素質教育的提出也就更好地適應社會教育的需求,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高層次體現(xiàn)。
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不重視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只注重應試教育所需求的知識傳授和講解,長期以往學生往往只停留在對老師所傳授的地理知識進行死記硬背,主動學習能力不強甚至幾乎沒有,思維能力逐漸形成一種定態(tài)。然而地理科目的本質知識卻要求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只有在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很好地學好地理課程知識,才能將理論知識活學活用,反之則只能膚淺地了解而不能夠實際應用所學的東西。
高中地理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具有本身獨特的學科優(yōu)勢。地理課程研究的是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與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本身具有地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學生所在的區(qū)域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地理課程有著很好的感知和實踐作用。地理課程是一門相對來說比較綜合的學科,涉及到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多方面知識,對其學習不僅是為了知道是什么,更是為了深入分析各種地理形態(tài)是怎樣形成的,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這種思維能力就需要在地理課程的學習中進行逐步地培養(yǎng),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逐步過渡到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 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策略與建議
(1)加強教師本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提供榜樣。教師在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教師本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參考點,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分析知識的思維模式往往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樣一來加強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就非常必要了。
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學習,認真研究高中地理新課標的課程要求以及新舊版教材知識的差異,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思及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能夠在課堂上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2)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只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才會讓學生用心去學習,才會讓學生充分發(fā)散思維,才會有利于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地理學習也同樣如此,學生只有對這門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去認真學習課目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很容易讓學生對課程學習動機歸結到在考試中拿到高分,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具有比較強烈的功利性需求,長此以往學生便很容易追求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而不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
在課程教學之初,教師就應當明確向學生指出地理學習的重要性與趣味性。地理課程的學習不是為了讓學生順利通過高中考試,而是讓學生在地理課程的學習中學習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常識和一些生活必備的地理知識。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也可以適當?shù)貙滩膬?nèi)容進行篩選和補充,增強課堂所授知識的趣味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憑著興趣去認真探究地理知識。
(3)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解決學習問題的途徑,不正確的學習方法嚴重阻礙了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式普遍較單一,大多是被動地接受學科知識,這也是因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興趣壓抑的結果。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由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轉向多樣化主動的學習方式。
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來引導學生,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會總結出不少的學習經(jīng)驗,教師大可以在授課之時將這些經(jīng)驗分享于學生。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打破定向思維的束縛,給學生展示一些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等創(chuàng)新性思維解決問題的例子,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的學習意識。例如在學習中國行政區(qū)劃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全國版圖劃分為幾個部分,如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西北地區(qū)等,層次分明很方便理解記憶。
(4)利用本地地理理論資源,理論結合實際。本土地理的相關知識與學生比較貼近,在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現(xiàn)象,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們能夠在本地見到的地理現(xiàn)象向學生解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理解的更透徹,也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地理課程進行實踐探討的興趣。教師在授課時也可以從各地的諺語等引入課程,譬如“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就形象地表現(xiàn)出我國西北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晝夜溫差較大的特點,再如,在南方山地丘陵地區(qū),“十里不同天”就會讓人深有感觸。
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才能夠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升華。例如,教師在說到氣候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驗證一下“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句諺語的可靠性,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對生活的出行會帶來諸多的便利。這樣學生能夠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興趣,從了解理論到仔細地去觀察,進而分析得出結論。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讓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也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學生了解到地理知識的實用之處,自然而然就會對地理學習更加感興趣。
3 結束語
總之,無論怎樣的教學方式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接受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其區(qū)別就是學生能夠接受到程度的大小,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時事半功倍,而壞的教學方法則與之相反。創(chuàng)新性能力的培養(yǎng)就是要做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創(chuàng)新性能力并不是強調(diào)讓學生去在課本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理論來,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各種感官能力,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吸收所學習的知識并做到學以致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在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上也增加了一些不同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學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資源,最大程度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參考文獻
[1] 盧林先.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教育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