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20:52: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級英語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按照學校的教學安排,分別于3、4、5月進行了集體備課,主備者為葉東建、董娜和蔡雪靜老師。集體備課有中心發言人、有教材分析、有教學反思等,共同探討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等。
二、學生活動
快期末時,組織學生進行詞匯競賽,旨在提高和掌握學生的詞匯量。
三、輔導學生
加強對學生進行輔導。對待學業優等生,要有超前意識;對待學困生,要讓他們掌握基本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等基礎知識。并及時輔導,對其作業進行面批。
四、公開課活動
開出了魏紹超和董曉燕老師的公開課。
五、質量檢測
在每一模塊教完的時候,我們會對整個模塊進行詞匯測試和模塊測驗,以查漏補缺。
六、期末復習
期末時,召開備課組會議,討論,分工復習階段的工作,備戰期末考試。
以上是對七年級英語備課組下學期的工作總結。一學期實施下來,達到預期目的,使每位教師通過活動均有收獲,使教學質量有更進一步的提高。總之,我們備課組每位老師,基本完成了本學期的英語教學任務。
這學期我擔任初一級(四)、(五)班的英語教學。由于教學經驗頗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一開始我就碰了釘子。在講授第一課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明白易懂而又不死板的課,認為教學效果如期理想,怎知小測出來才知道不如人意。后來聽同學們反應,才知道我講的口語大部分同學聽不懂,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同學們以前從來未接觸過。從而可知,我在上課前根本沒有了解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采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教學中要充分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鉆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特別是對英語這門學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難的外語來說至關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并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原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盡量多講一些關于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近來更幫部分同學交上了”penfriend in america”,讓他們更了解英語,更喜歡學習英語。因為只有英語水平提高,他們才能達到交異國筆友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英語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英語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例如在五班,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采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于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余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后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英語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后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采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四次月考是考察每位同學在階段性的學習成果,因此應該予以重視。考試前進行有系統的復習,考試后進行學科總結。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兩班的英語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于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李玉玲
XX年年上學期初試英語新教材,起初感覺總不如老教材用得得心應手,甚至感到有些吃力。但經過一學期的摸索、探討與實踐,我對此學期的英語教學有了一定的體驗,以下是我對教學的體會和總結.
一、第一節英語課的重要性。主要介紹初中英語的學習目的、意義、方法等。教師可用漢語進行教學。教師要努力創造友好和諧的氣氛,消除學生對上中學以及對外語學生的畏懼心理,使學生滿懷信心、充滿自信地迎接新的學習。
二、入門階段的教學內容。
第一冊課本頭幾個單元都是從聽說入手,聽說訓練的比重較大。圍繞“問候”、“介紹”,說明人和物等題材教學日常用語,只要求聽說,不要求讀寫。同時教學26個字母和少量單詞,要求聽、說、讀、寫“四會”掌握。
1、字母教學。字母教學可以通過例詞、例句來幫助學生掌握音和形,并以快速聽寫和快速認讀卡片的練習方式來加強字母的音形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開展各種形式的字母音形聯系比賽。
2、書寫教學。在教學之前可先讓學生觀看書上和老師在黑板上的示范,在大腦里形成明晰的英語字母形象和老師在書寫時的連續性,整體性示范動作形象。因此,就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要使學生養成看——想——寫三門一體,或動眼、動腦、動手一休化的良好習慣。
3、音標教學。在入門階段音標的教學應得到應有的重視。首先可以從教字母的名稱音開始接觸音標,以后可結合元音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逐步教學。也可以教完字母后,再集中音標的教學。要注意元音字母、輔音字母分類與元音音素、輔音音素分類的結合,字母的讀音與音標的讀音不能混淆。這樣對學生在今后拼讀單詞、開口訓練、朗讀課文有很大幫助。
4、單詞的拼讀。語音與詞江有著直接的聯系,可以用音、形、義結合的方法記憶單詞。因此,首先要從教字母起逐步讓學生掌握拼讀規則。其次是通過每課教學幾個符合基本拼讀規則的單音單詞,使學生對拼讀規則有個初步的概念。再就是以元音字母為中心,組合成更多的單詞,設計不同的聽、說、寫的口頭、筆頭練習,讓學生反復操練,可以達到看到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就能念出來,聽到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就能寫出來的程度。
5、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樣入門階段的課堂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老師應晝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并結合簡筆畫、掛圖、表演等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味,調節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
三、要完成上述五個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首先要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初學英語時,要有一個切合自己實際的目標,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在心中建立成就感。
2、正確拼讀單詞。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從單詞的拼法判斷其讀音,從單詞的讀音雇其拼法的能力,做到“見形知其音,見音知其形”。
3、大聲朗讀語句和課文。在入門階段要求學生能基本正確地運用語調、單詞重音朗讀句子,運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停頓、句子重音朗讀短文。這就要求學生大膽地說,大膽地讀,注意克服畏難、害羞、不敢開口的心理。
4、課堂內外多聽多說英語。老師要盡量用英語講課,這樣能使學生更多地接觸英語。每堂課要用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用所學過的日常用語和課堂用語進行不同的形式進行對話。也可以結合實物、圖片等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描術。多聽錄音磁帶,要使聽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增強學生聽的意識和說的能力。
關鍵詞:英語自主學習;詞匯學習策略;初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111
本實驗研究以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以教會學生必要的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為途徑,旨在通過分年級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自主學習策略的訓練,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自主地、高效地實施英語學習活動并對自己的活動過程及成效進行有效監控。
七年級重點培養學生的詞匯自主學習能力。八年級重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九年級重點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一、研究設計
1. 受試對象:抓鬮抽取自然班七年級一、三、五、七班,八年級一、三、五、七、九班,九年級二、四、六、八班為實驗班,其他班為對照班。七年級共442人,八年級共546人,九年級420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人數各占一半。
2. 實驗設計與步驟
(1)實驗前:①分年級進行問卷調查:對試驗班的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從動機態度、計劃性、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幾個方面進行調查。②分年級進行前測分析(以期中考試成績為準)
(2)實驗中:針對實驗班的學生實施以下措施:①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②自主學習策略的訓練。對實驗班的學生從第二學期第一周開始每天用課堂的前五分鐘時間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策略訓練,實驗時間共十周,七年級共八周。每周的前四天進行策略的學習和訓練,最后一天復習并綜合訓練學生運用本周所學的自主學習策略。
第一周:動機和興趣的培養。
第二周:興趣和信心的培養。以歌曲、游戲、故事、競賽等多種形式。設計中用較難的梯級任務來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的信心。
第三周:記憶策略。以詞匯為例:將所要記憶的詞匯置于一定的上下文中,在詞匯之間建立語義聯系。例如:An orange is orange.利用詞根詞綴記憶單詞。Work-worker, teach-teacher, rob-robber, help-helpful-helpless, use-useful-useless。將所學單詞和其相應的映像結合起來。利用實物和圖片教學培養學生的映像記憶技巧。將所學詞匯制成卡片,一面寫英語,一面寫漢語,互相考查看誰記得又快又準。第五天:詞匯記憶大比拼。綜合訓練記憶策略。
第四周:分類策略。以詞匯為例:訓練學生將所學詞匯句型等進行分類。詞匯可按詞義分類。如:Fruit: apple, orange, banana, pear,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自主學習習慣培養。主要習慣有預習的習慣、整理課堂筆記的習慣、高效聽課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和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等。Peach Furniture: chair, sofa, desk, TV set Sports: basketball, football, volleyball, table tennis...;按詞性分類。如:Nouns: pencil, milk, cake, porridge. Verbs: jump, come, write, read. Adjectives: sad, happy, slow, warm; 按用法分類。如:want/hope/decide/ to do something, ask/help/wan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finish/practice/enjoy doing something.第五天:分類大比拼。綜合訓練分類策略。
第五周:做筆記和做小結的策略
第六周:復習的策略和預習的策略
第七周:指導學生確定近期的、具體的、有一定難度的學習目標。如本周內每天用10分鐘記住15個單詞。然后指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如每一天要記哪些單詞,怎么記,怎么檢測效果。
第八周:引導學生嚴格執行計劃,監控計劃執行的效果,據完成情況對自己進行獎勵或懲罰。第四至五天引導學生根據實施的效果對計劃進行調整。如總能輕松提前完成任務則可適當增加任務難度,如果十分努力了,仍很難完成或效果不好則可適當減小任務難度。
對七年級學生可幫他們制作一些簡易的監控表,如:作業自我監控指導表。
(1)布置的作業及要求記清了嗎?(2)做作業的時間是什么?(3)作業完成的質量高嗎?(4)還有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5)作業完成后檢查了嗎?誰檢查的?(6)教師批閱后認真閱讀教師的批語并及時認真改錯了嗎?
第九周:對八年級學生進行自我指導策略的訓練。對九年級學生進行自我指導和自我評價策略的訓練。
第十周:對八年級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策略的訓練。對九年級學生進行學習資源利用策略的訓練。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學業求助策略。
(3)實驗后:①用同一份問卷對試驗班的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從動機態度、計劃性、自我監控、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對比試驗前后他們發生了哪些變化。②以各年級第二學期第二次階段英語試卷為測試材料,對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英語水平進行對比, 分析比較結果來檢驗實驗效果。
二、實驗后問卷和后測成績分析
1. 實驗后問卷分析
從實驗后問卷分析表與實驗前問卷分析表的對比可以看出,實驗前學生在動機方面,三個年級中均只有不到15%的學生認為學英語非常有用,實驗后有58%的學生認為學英語非常有用。實驗前55%的學生認為學英語是為了考試,還有30%的學生不知道學英語是為了什么。實驗后29%的學生認為學英語是為了考試,還有8.5%的學生不知道學英語是為了什么。在興趣方面,實驗前有30%的學生喜歡,35%的學生比較喜歡,還有35%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甚至想放棄。實驗后61%的學生喜歡,25%的學生比較喜歡,只有14%的學生不喜歡學英語,甚至想放棄。在自信心方面,實驗前只有21%的學生有信心學好英語,48%的學生信心不足,31%的學生沒有信心。實驗后58%的學生有信心學好英語,23%的學生信心不足,19%的學生沒有信心。 實驗前在學習策略的使用方面,認知策略九年級33%,八年級29.2%,七年級28.8%,資源管理策略方面,九年級12%,八年級3.2%,七年級1.9%。實驗后在學習策略的使用方面,認知策略七年級61%,八年級69%,七年級72%,資源管理策略方面,九年級74%,八年級24%,七年級16%。可見,實驗前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方面,尤其是資源管理策略方面,幾乎是空白,認知策略的使用是主要的策略,但也不高。實驗后學生在學習策略的使用方面均提高幅度很大,其中七年級主要是認知策略提高的最多,提高了43.2%。九年級的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和資源管理策略方面的使用率提高最多,提高了64%。
2. 結論
從問卷和成績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本實驗通過重點教會學生必要的自主英語學習策略達到了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興趣和自信心的目的,實現了提高他們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成績的目標。
3. 結果與討論
按照我們的實驗計劃,我們重點分年級對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習慣的訓練。經過對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的習慣訓練,學生在許多方面都提高了很多:能夠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簡單的預習,如回答針對課文提出的問題,拼讀詞匯等。能夠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字詞句等。
我們課題組的教師都能夠結合本校目前正在推廣的“學、導、練”高效教學模式的使用經驗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每周利用集體備課時間共同探討確定下周每一節課統一的學習目標、自學指導,自學所需時間、精選或設計當堂練習或檢測題、板書內容、作業(分選做題和必做題),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何時、如何去引導學生解決這些問題。自學的內容和具體要求,需要討論的內容、時間和方法等。他們已基本養成了良好的自主學習英語的習慣:每天大聲朗讀英語,及時總結回顧當天、一周所學內容,及時復習,查漏補缺。
學生最大的進步是提高了當堂聽課的效率。大多數學生已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聽課,具體表現為:學生聽課時能更經常地用眼神和言語、動作和教師進行交流,課堂練習的準確率明顯提高,作業的整齊程度和質量均有很大的提高,他們課堂回答問題更積極主動,也逐漸能夠進行簡單的總結歸納,課堂筆記不再是一味地抄寫,而是有選擇地記錄要點,個別同學還加上自己的評價或感想。
八年級的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九年級的同學們在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方面提高最快,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恰當地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措施并有效地綜合運用英語自主學習策略,切實地提高了學習效果。教師們也在實驗過程中都感到學生的態度和學習能力、效果均提高很大,對教師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們也在實驗過程中把自己的感受形成了諸多的論文。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課題組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活動,撰寫課題階段性小結,整理分析實驗數據,并及時認真撰寫心得體會。以備課組為單位有側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自主學習策略的訓練。
一、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剛步入初中階段的學生,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動機目的的穩定性比小學生有明顯的增強,意志力逐漸趨向穩定,克服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的毅力也逐步增強,能夠逐步自覺地確定目標、制訂計劃、安排時間,完成老師交給的各項任務。因此,從一開始,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學習英語應持的態度,引導他們正確入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七年級新生入學的第一節英語課里,教師一般都要講“中學生為什么要學習英語”。可是,過了第一節課,就不再提這個問題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是需要經常講、反復強調的。教師可以講古今中外著名人物學習外語的故事,也可以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英語,如家電說明書、廣告、商標、物品包裝等,尤其是現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突出。現在學不學英語不是出不出國,當不當翻譯的問題,而是一種精神文明和文化進步的表現,它反映的不僅是一個人的素質,而且是一個民族的素質。總之,教師要把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融入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動機。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了目標,就像夜航船有了燈塔。有了學習英語的激情的同時,還應教會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初學英語,對“如何學好英語”幾乎一無所知,猶如一枚正待雕琢的白玉,一張未動筆的白紙。一般來說,教師怎么教,學生就會怎樣學。一種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更改。所以,教師應從第一節課起就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第一,要養成認真聽音的習慣。通過聽來辨別容易混淆的音,通過聽來模仿正確的發音、說話的語調。第二,要培養學生敢于開口、大聲說英語的習慣,教師一定要大力表揚敢于大聲說英語的學生,千萬不可遷就或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第三,養成熟讀、背誦課文的習慣。熟讀、背誦是學習英語,尤其是在母語環境下學習英語的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當然背誦不等于死記硬背,要會使用,記住了詞、句、段就要學生養成隨時運用的習慣,有機會就說或表演。第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初一階段的筆頭練習一定要求用四線三格書寫、筆畫、筆順、大小定、標點符號和詞距等都要一絲不茍,不能有半點馬虎。在七年級階段,教師可定期舉行書寫比賽,以鼓勵上進,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
三、注重基礎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字母、音標教學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有些學生念不準48個音標,不能利用讀音規則來拼讀生詞,記憶單詞也沒有規律,像記電話號碼一樣死記硬背,他們不敢開口說英語,每天拼命背單詞、背語法、背句型,卻收效甚微。
實際上,英語26個字母,本身就含48個音標中的一半,從一開始,就要教會學生讀準26個字母,并讀準常見的字母組合的發音。即從教字母起,就要把字母和單詞中包含的一個個音素教給學生,通過口耳相授,讓學生聽清楚,再模仿發音,并教會學生拼音。讓學生建立起英語是拼音文字的概念。比如,教字母H,可將字母H的發音分成|ei|和|tf|來讀,讓他們不僅會讀字母,還能準確地讀這兩個音標。在教face時,不要一味只是帶讀,而要有意分解成f-a-ce,讓學生明白f-|f|,a-|ei|,ce-|s|,而字母e不發音,并同時教讀name、kate、late等單詞,讓學生時刻明白英語讀音是有規律可循的,利用平時的點滴讀音規則,學生久而久之便可以自己拼讀簡單音節的生詞,記單詞也就簡單多了。
四、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更進一步開發英語課程資源,還要使每堂英語課生動活潑、妙趣橫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時,不僅備教材,還必須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英語興趣和增強英語學習效果是成正比的。12至13歲的孩子爭強好勝,除了老一套的做游戲、表演、教唱英語歌、背誦韻文小詩等外,教師還可將競爭機制引進課堂。教師可將一個班分為幾大組,每大組里又結對子,采取一幫一的做法。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一次比賽,定期評比、總結,讓學生感到英語好學,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度過每一節課。學習效果明顯,成績優秀,興趣就自然產生了。盡量使每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有成就感,那么英語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五、教學需要科學性、藝術性,也同樣需要情感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18-0031-01
學好英語的基礎是學好詞匯,詞匯學習的成效直接決定了英語成績。那么,在初中起始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詞匯教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呢?
一、趣味教學
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記憶力好,但也有缺點,就是注意力難以集中。針對這些特點,教師在課前預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準備一些生動有趣的材料,或者精心設置一些課堂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對詞匯學習的過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1.直觀激趣
這是在英語課堂上進行詞匯教學時最常見、最容易準備,也是運用最多的一種教學方法。較為常見的直觀教學用具有掛圖、實物、玩具等。運用這種方法直觀形象、便于記憶,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從而使學習目標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達成。例如在教學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時,由于課文中出現了大量的有關水果的單詞,筆者一改傳統的先拼讀后記憶的方法,課前準備了這些單詞的對應水果,給它們貼上標簽,讓學生搶答,誰先說出這些單詞的讀音和組成,誰就將獲得這些水果。學生們都積極踴躍參與,教學效果很好。
2.歌曲激趣
能使初學者感興趣的英語歌曲必須滿足節奏簡單明快、旋律優美、通俗易懂的特點。通過播放這類歌曲教學新單詞,可以明顯地改善課堂氣氛,使學生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在教學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這一單元時,由于教材主要介紹一些學習用品方面的單詞,如:book, pen, ruler, map, backpack...筆者想到了英文歌曲“What’s this?”于是讓學生們先欣賞這首歌曲,然后模仿學習,并從中學會“What’s this?”這個句型。接著再播放歌曲,當屏幕上出現一個單詞時,就示意擁有與畫面相同物品的學生站起來,并和同學們一起說出該單詞的構成和中文意思。采用邊聽邊練邊做游戲的方法組織教學,學生們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3.故事激趣
利用講故事這種教學形式組織教學是七年級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新單詞,學到新知識。例如在執教七年級下冊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時,由于該課要求學生熟悉各種職業相關單詞,筆者就用多媒體展示圖片,邊講故事,邊讓學生學習新知:Look at the picture. We are in a car on the way to Suzhou on vacation. Look!This is my husband. He is a driver. We are going to a beautiful place. We are visitors. Now we are at the bank of the river. There are some shop assistants... 通過講故事這種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們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同時,結合圖片掌握新單詞、新知識,課堂氣氛熱烈,教學效率高。
二、巧妙記憶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學習單詞的量會越來越大,那么如何才能讓單詞學習變得輕松而高效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下面一些方法。
1.掌握語言規律,巧記詞匯
(1)利用讀音規則,組織詞匯教學。英語和漢語有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拼音文字,都有自己的拼讀規則。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要和學生們一起總結這些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既有助于新單詞的學習,又有利于舊單詞的復習,一舉兩得。例如,在教學 first這個單詞時,教師就要指出該單詞中的ir和bird,sir以及dirty中的ir發音一樣。
(2)利用構詞法,組織詞匯教學。英語單詞的構成有好多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許多英語單詞就是由詞根加前綴或后綴等組成的。掌握了這些規律,可以明顯地拓展學生的詞匯量。例如unhappy(不高興)就是由詞根happy(高興)加否定前綴un?鄄組成的一個合成詞。類似的還有unlike, unnatural, unfit等等。
2.掌握記憶方法,巧記詞匯
(1)利用比較法,記憶單詞。在記憶單詞時,注意各單詞在音、形、義上的異同,進行比較學習,能避免單詞之間的混淆,又能幫助記憶。如同音異形詞的比較:hear和here。同形異音詞的比較:record的動詞和名詞。異音異形詞的比較:twelve和twelfth。
面對挑戰和機遇總是并存的英語教學現實,一年來,我也作了一些嘗試,愿意跟大家交流。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不失時機,激發興趣。對于初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先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然后才能談得上教他們如何“學”。我在教完26個字母和初學記單詞時,就開始教他們學國際音標,滿足他們初學英語的深厚趣。我們都知道,英語的音標是不好學的。這個內容即使在八、九年級教學,教學效果也往往不是最佳的,其主要原因是相當一批學生對英語已失去興趣。我在這個節骨眼上教音標,就是看準了此階段他們學英語興趣最濃,啃下了這塊骨頭。在英語聽讀方面,后來就省下了很大氣力。大多數學生到了七下階段都會拼讀單詞表中的生詞。
其次,不斷創新,維護興趣。在七上教材中,名詞最多。針對這套教材特點,我把大多數名詞做成卡片,正面為英語,背面為漢字或圖畫。每個學生都學著做。在課堂上,我們反復使用,復現率高,省時省力,學生學得很輕松,真可謂事半功倍。我很少叫學生做機械抄寫單詞一類的作業,總是想著法兒“玩”單詞。如:寫“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一詞多義”、“給單詞歸類”(物品、食物、服裝、運動、功課等)、“匹配連線”、“加前(后)綴”、“補全單詞”、“單詞解釋”、“單詞接龍”、“詞形轉換”、“造句”、“配圖”、“聯想”、“替換”、“搭配”、“辨析”、“歸納”……一句話,我盡量翻新寫單詞的形式,保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例如:“單詞接龍”訓練,就是要求前后相鄰單詞首尾字母相同。不少學生作業中,單詞接得不但長而又長,而且還寫了所學課本外相當多的單詞。他們把知識的視角不是已經開始伸向英語的廣泛空間了嗎?你能說他們沒有學英語興趣嗎?
第三,變化策略,調節興趣。到了七下,語法知識積累多了,學生感到難記。我就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巧渡難關。在每個單元的Section A 和Section B中,我固定歸納出三個句型,然后反復替換訓練,經常復習,每次作業也都是布置這個內容的相關練習,進行鞏固。
事實上,七年級英語課本中,絕大多數單元Grammar Focus 所列句型不超過6句。學生們只要把“經典”的句子記住,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學生們在學英語時,沒有畏難情緒,他們就會喜歡英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要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力求完美;對中等程度的學生,應要求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于“后進生”則要傾注愛心,悉心指導。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英語教學重視語法功能而不是語法形式,強調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法知識,而不是僅僅記憶語法知識。我在七年級英語語法教學中, 總是通過語境或語篇來提供大量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如在教現在進行時,我把主語和動作寫在紙條上,如“Mike, watch TV”.把這張紙給一個學生, 并要這個學生站在前面,向全班學生說:“What's Mike doing? Guess!”其他學生進行猜測“Is he playing basketball / swimming…? ”如果學生答錯了,就說:“No,he isn't.”猜對了,就說:“Yes ,he is .”然后給猜對的學生另一張紙條繼續游戲。如果 學生實在猜不出來,可以向持紙條者問:“What is he /she doing ?”該同學回答:“He / She is… ”這樣,將抽象的語法知識融入真實的生活情景,調整了他們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主動走進學生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學習伙伴,創造了愉快的教學氛圍,有效地防止了學困生的出現和擴大。這種任務型教學途徑,可以改變語法教學重言形式輕語法功能使用的狀態。
二、英語教師角色要多變
1、做學生情感的激勵者
教師能否正確認識到:“教”與“學”是一對矛盾,師生如何和諧融洽對完成教學目標至關重要,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角色關系到教學的成敗。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個老師的課分外感興趣,花氣力去完成任務,所以,我倚門賣笑量要走進他們的心靈,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愛護學生,幫助學生。處處激勵,時時激勵,讓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體驗學英語的快樂。我們千萬不要吝嗇說“Good”、“Very good”、“Well done”,這是不用投資的獎賞,會帶來“無本的利息”。七年級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贊許,會感到興奮,甚至激動不已。會感 到在老師的激勵下快樂成長。
2、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讓位于師生 的互教互學,形成 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職責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有效的組織學生學習活動,引導他們動口、動手、動腦。我在七年級英語“肯定句、疑問句、否定句轉換”教學中,通過歸納,然后總結出一個口訣。“變一變,看一看:有be 變be,有can看can,無be 無can,do does 變看。”我還經常鼓勵學生自己編口訣 ,這樣必然要多思,有時就能找出很多規律來。
強調的是,引導,指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與指點,而不是強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就是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喜歡自我表現是青少年學生的共同心理特征,教師利用這一特征,合理引導,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他們踴躍地表現自我,就能發揮其特長。在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讓語音語調好的學生進行對話表演,讓英語歌唱得好的學生領唱,另外,成立英語課外小組,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展示自己的機會。
3、由活動組織者轉化為學生創新的參與者
現階段農村初中七年級大多數還是大班制。(我所帶的七年級都是60人以上。)班級人數過多,我就采用“分組”活動激活英語課堂。與其他方法相比,小組活動具有簡易可行、全體參與性強、突出交際性等特點。英語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這就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形象和語言特點開展各種活動。在具體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活動形式,如游戲表演、唱歌比賽、對話背誦、搶答,分組統計得分,收集代表意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一班,二班的英語教學。由于教齡淺,教學經驗少,所以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經過努力,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七年級教學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個人工作情況總結。
一、教學計劃
七年級是小學到初中的轉型期,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開始發生轉變,所以我時刻注意學生對這種轉變的適應情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我努力把學習內容歸類,用盡量簡潔卻有趣的方式教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知識,以免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兩個班的人數都在70人左右,要想對所有學生進行細致的輔導,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每周都會制定目標針對廣泛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們已經逐漸的適應了初中的教學模式,知識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知識的運用也較好。
二、教學成績
在這一年的學習中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掌握初一應該掌握的英語知識,而且能夠較為熟練的運用,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非常有幫助。另外,除了課本知識的學習我還注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希望他們逐漸增強自制力,為學生從老師教的學習模式向自學型學習模式轉換打好基礎。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學生基本上都能把所學的知識掌握,但是在知識的靈活應用方面卻仍舊存在困難。另外,部分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注意力投放在其他的地方,這不僅不利于教師的教學而且嚴重影響學生以后的發展,從而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產生很壞的影響。
四、改進的措施
只有掌握了這一學期教學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進行改進,所以我常常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以期有更好的教學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經過思考,我發現還有以下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對該年級教學重點不明確,從而導致有時候教學思路不明確,教學內容過多。其次,在掌握課堂方面有欠缺,不能時刻從總體上注意到學生的學習狀況。最后,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延伸拓展做的不是很好。鑒于以上幾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真正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幫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讓學生逐漸建立起自信,在輕松快中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就是我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的總結,在這一年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同時也學到了很多,體驗了很多的快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多學多思考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1.限時講授,精講多練發展思維
英語學習需要學生在聽說讀寫中提高英語表達能力。但是目前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仍然大講特講,如果不講好像不放心。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實戰練習,理論上的講解根本無法落實到實際應用中,英語語感得不到培養,英語思維無法得到應有的訓練。如蘇教譯林英語牛津版七年級上《Unit2Let’splaysports》在學習時,重難點分別為“Toknowsomenameofsports.Toknowhowtotalkaboutsports.”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單詞和語匯,可讓學生自由對話“Talkaboutsports”,當學生討論到第三人稱單數時,很自然引到本單元的語法重點:一般現在時的語言形式。教師講清楚一般現在時的常用功能后,讓學生自行總結第三人稱單數在一般現在時中的動詞變形規則。學生根據課本上的句子可以總結出第三人稱單數動詞形式的變化規則。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總結,在精講時要與學生互動,“教”和“學”交織在一起,可以誘導學生的思維發展。
2.合作學習,互助互補激活思維
英語學習需要交流合作,小組間的互動合作是提高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學生互助互學溝通交流的過程。有疑難問題,學生可以在小組中交流討論,對話鞏固,學生可以開展角色朗讀。這樣學生就成了課堂的主角,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思維在思辨中更加發散。因為限時講授,教師把時間都留給了學生,那么學生就有了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學生合作學習也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設計生動有趣的合作內容,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所學的知識。如在學習譯林英語牛津版七年級上《Unit3Welcometoourschool》,重點需要鍛煉的句型有:“What’sdatetoday?Whattimeisit?Whichofthesubjectsdoyoulikebest?”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學校狀況。如“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學校”、“邀請體育明星到校參觀,并給學生上體育課”等話題。學生可以分成小組根據自己喜歡的話題進行對話練習,只要能夠有效訓練本課重點的句型即可。程度比較好的學生還可以繼續追問“Whydoyoulikethissubject?”,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闡述喜愛的原因。
3.踴躍展示,語言輸出整合思維
英語是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初中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我展示的能力,教師為學生渲染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學生便可以積極踴躍進行自我展示。自我展示可以由小組合作中生發出來,教師組織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或者創編課本劇,然后由學生派代表進行展示或者小組共同展示。學生要為課堂展示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要根據自己的語匯儲備組織好語言,這個過程就是思維整合的過程。教師在這個環節中要給學生搭建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有展示的欲望,才會有展示的效果。如蘇教譯林七年級上《Unit7Shopping》的學習,重點是用some和any談論數量,用therebe句型談論事物的存在。根據之前學過的“shopping”的句型,讓學生創編對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創編的話題。學生可以組織食品店、水果店、文具店、服裝店等,只要能夠用上本課所學的句型就可以。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到臺前展示。如果有創新點,教師要予以表揚。學生在創編中可以激活思維,正確組織語言,完成語言的輸出。學生學習英語需要運用英語思維去表達,所以課堂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思維的激活和發散。“限時講授”在形式上給學生留出了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有效補充,“踴躍展示”更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這十二字方針指導下的英語課堂,可以彰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大限度發展學生的思維。
作者:胡學娟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英語 詞匯教學
曾經英國有位語言學家說過:如果沒有語法,人們將不知道如何表達事物,而如果沒有詞匯,人們將無法進行事物的表達。英語詞匯教學的基礎階段便是初中時期,這也是培養學生語言交際和思維創造的最佳時期。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詞匯教學的質量。當前,實際詞匯教學中,使用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和學習方式,而且大多數人都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都集中精力攻克語法,導致對詞匯學習的疏忽,從而教學質量與效果提不起來,初中生的英語水平也堪憂。因此,提高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對詞匯知識的認知,并且加強英語詞匯教學的工作刻不容緩。
一、相關理論研究及反思
文章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充分了解初中學生對學習英語詞匯最真實的想法,詳細內容如下:
1.研究問題:對選取學生的個人基礎信息、學習狀況、學生英語詞匯教學印象、家庭對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視度以及個人意見等方面進行分析調查,同時還設置了九個問題對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幾方面因素進行對比分析。
2.研究方式及工具:本文以新形勢下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對學生、家長以及教師的重視度進行分析,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評價教師教授英語詞匯課堂效果。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生學習狀況、學生英語詞匯課堂印象、家庭對詞匯教學的重視度、個人意見。調查對象主要是七年級―九年級的學生150名,問卷有效率為120例。
3.受試。
1)研究對象。選取某市初中學校七年級―九年級的學生150人作為研究對象。七年級是學生由小學過渡到初中的一個適應階段,學生在剛剛步入初中時期時教師對學生英語詞匯教學相當重視。九年級與七年級學生相比,不管是在認知程度還是思維程度上都已經漸漸穩定。因此,參與到本次研究的受試者中,在認知程度上由生疏到成熟。
2)研究結果。參與研究的學生年齡基本在15-16歲的范圍內,男生70例,女生80例,其中七年級學生占總數的25%,九年級占75%;研究對象所在班級的人數基本保持在60人左右,學校多采取大班授課機制。
二、結果與分析
1.內部因素。第一個問題:針對學生是否對英語詞匯學習感興趣進行調查,其中不到一半的學生一般感興趣,百分之三十左右學生感興趣,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學生一點沒興趣,只有百分之十的學生非常感興趣。問題二: “你同意掌握充足的詞匯量是提高英語成績的保證嗎?”66%同意,16% 非常同意,只有 18% 不同意或不清楚。以上數據表明學習內部因素對英語詞匯學習有極大影響,對英語單詞感興趣,自然而然會通過各種各樣的來源總結學習詞匯的方法。
2.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第三個問題是:學生家長是否重視英語詞匯的學習?一半的學生回答說重視,其中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學生覺得一般,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認為自己父母非常重視或者一點不重視。其實家長對孩子英語詞匯學習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著孩子學習的水平。第四個問題是: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過程中家長是否給予輔導?其中有百分之三的學生回答是不一定,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學生認為很少或者幾乎沒有,而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學生認為可以。由上述數據顯示,父母是否對其詞匯學習給予關注,孩子很在意,但是由于部分家庭是農民家庭,其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以及家庭瑣事缺少對孩子學習的幫助。
(2)課堂因素。第七個問題是:學生認為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中通常采用哪種方式進行教學。調查結果如下:
通過對文中數據觀察可以看出,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單詞表和語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很少甚至從不采用其他方式教學,在教學模式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
3.個人建議。第五個問題是:學生認為教師在教授英語詞匯時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否幫助你成功記憶詞匯?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學生認為能夠幫助自己成功記住詞匯,而百分之十五的學生認為不能或者不確定。第六個問題是:學生認為在詞匯教學中需要對哪些方面進行整改?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學生認為教師應轉變詞匯教學模式,不斷創新和探索,其他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學生認為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多利用游戲形式進行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詞匯教學是學習語言的基礎,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模式,在新形勢背景下更加重視英語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積極創設一定的語境,適應學生的要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思維,從而養成良好積極的學習詞匯的習慣,為語言知識的正確、恰當使用打下結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使用幽默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一、 課前幽默,吸引注意.
在教學中,上課鈴響后,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馬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英語課堂上,有的學生可能還在思考數學課沒解出的難題,有的學生可能還在回味課間玩的游戲,等等。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快速有效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教師可以在講授新課前,用英語給學生講一個與本課有關的小笑話、小謎語或小故事,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聽力技能,又創設了英語情景,起到了吸引注意、激發興趣的作用,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新課的學習。
例1: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3要學習一些關于動物的英語詞匯,在課初,我讓學生猜了一個有關動物的迷語:What animal wears big black glasses on its face?(panda)先不公布答案,而說:“答案就在這節課的學習中,看看誰能找到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2:新目標七年級上冊U6要學習vegetable這個詞匯,我先給學生猜個謎語:What table is in the field? 并告訴他們:“答案就在這節課的新單詞中,看看誰能找到它?”待學生猜出vegetable之后,馬上引入新課“How many vegetables do you know?”(tomatoes, broccoli, carrots)
二、課中幽默,提高效率
幽默是教學中的精彩片段,是教學中的亮點,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和興奮劑。教師靈活地運用幽默的語言,能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笑一笑,將課堂氣氛推向,緩解疲勞,提高學習效率。
1. 在詞匯教學中使用幽默,加深印象
例1:在新目標七年級下冊U4 I want to be an actor中學習詞匯waiter 時,我先讓學生猜謎語:I jump into water.(打一職業名稱)學生輕松愉快地就把這個單詞記住了。 教師也會在幽默的教學風格中受益匪淺。
例2:What changes a pear into a pearl? (the letter L)通過猜這個謎語,學生很快把pear和 pearl這兩個詞匯記住了。
例3:A: Which month do people talk least?
B: In February.
A: Why?
B: Because February is the shortest month of a year.
在學習月份時,給學生講一講這個小笑話,學生既了解了二月的天數最少,又加深了對February這個詞的印象。
2. 在語法教學中使用幽默,枯燥變生動
例1:利用順口溜教名詞變復數。以f/fe結尾的名詞變復數:樹葉(leaf)半數(half)自己(self)黃,妻子(wife)拿刀(knife)去殺狼(wolf),架(shelf)后小偷(thief)逃命(life)忙。以o結尾的名詞變復數加es:英雄(hero) 喜歡吃西紅柿(tomato)和土豆 (potato)。
例2:講授比較級時的幽默。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bother to learn? 你學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忘記得越多。你忘記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少,那為什么要去學呢?
三、課后積累,總結反思
教師在課后要搜集整理幽默題材,廣泛閱讀,積累個人經驗,留意網絡流行語和電視、電影中的妙語。此外,在上完每節課之后,還要總結本節課的優點,反思需要提高的地方。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教師特有的幽默風格和個性魅力。
關鍵詞:英語;興趣;習慣;能力
我們學校地處城市新區,外來人口比較多,本地生源也多為城中村的生源,由于歷史、設施、師資及理念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校七年級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在新課改階段,如何穩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成為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
我認為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面對學生,緊緊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思想和教學雙管齊下,采取有效的教學管理措施,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調查摸底,為實施新的教學做準備
七年級伊始,應首先通過談話、問卷、課堂小測試、課下觀察了解等方法,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水平、能力、興趣、態度、信心等情況。通過調查了解,我發現大約有一半的學生基礎薄弱,詞匯量少,發音不標準,甚至連簡單的對話都不會。有些學生有學好英語的意愿,但沒有掌握方法,心情焦慮;有些學生因為英語成績不好,漸漸變得自卑壓抑,甚至自暴自棄。
二、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和目的,重拾信心
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學習英語與社會意義聯系起來,通過事例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讓他們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更多的英語專業人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此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壓抑的心理,而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此我在教學中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善待每一個學生,肯定他們的每一次進步,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找回自信,從而感受成功的愉悅。
三、適度調整教學內容,做好銜接工作
教師應首先對比七年級課本和小學課本的教學內容,找到一些詞匯、語法、語言功能等銜接點,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實行分層次教學,尤其重視充分利用學生的那點基礎的土壤,在它上面長出新的嫩芽。著重為大部分學生打好基礎,平時緊抓單詞的識記,句子的默寫,句型的轉換,會話和語言交際,簡單的英語作文這些基礎的教學。同時盡力滿足少部分學生更高的求知欲。使教學內容既能與小學的內容自然銜接,又能小坡度緩慢地提升。作業布置實行多層次、靈活安排、區別對待、以求實效。
四、優化設計,搞活課堂,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不斷地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小學生的興趣主要在自己的理解和具體事物上,中學生的興趣比較有深刻性和自覺性。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利用直觀的教具和各種生動的活動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上采用各種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維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有時候還可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走出小課堂,奔向大課堂,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授之以漁,培養自學英語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有時候比知識內容本身更重要。英語知識多而零散,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學會預習、記錄遇到的問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如:查字典、讀音標、歸納、總結等方法。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利用互聯網,解決疑難,收集相關信息,遠程交流,這樣的學習效率高,且生動有趣,提高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在授課中除了要注意興趣的培養和激發,還應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終身受益。應鼓勵學生保留部分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如:積極舉手發言,學唱英文歌曲,做英語游戲,動手制作等。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新的習慣,如: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自覺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語言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