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22:32: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小鎮申報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卻離長江源頭最近。
唐古拉在高原上本來就很顯著,
何況青藏鐵路要從唐古拉山鎮經過。
汽笛一聲,正與遙遠的唐古拉風和鳴,
我們傾聽到了長江源頭的交響新曲。
――題記
沿青藏線從格爾木市向南,經400多公里路,穿越昆侖和可可西里,過唐古拉山北麓,便會到達唐古拉山鎮。
這是長江源頭第一鎮,從100多公里外的格拉丹冬雪山滴答而下的冰川雪水,流到唐古拉山鎮,便同人類的日常生活有了直接的關系。由同志親筆提寫的“長江源”,三個大字的標志碑,樹立在鎮對岸西北方向的長江岸,邊。
由長江源、唐古拉和青藏線共同孕育的唐古拉山鎮,是青藏線跨越長江源頭和唐古拉山的重要驛站,是進入藏北的門檻。
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經過這里,嶄新的長江源頭第一火車站,雄偉的長江源頭第一橋,還有電力工程和通信工程,又使這里面貌一新。
正值青藏鐵路新線通車之際,來到唐古拉山鎮,許多人都會關注一個話題,就是鐵路會給這里帶來什么?特別是生產生活方式和不能回避的精神文化。
一個意想不到的發現
我們離開穿鎮而過的青藏公路,沿全鎮剛剛有了第一個名字的街道――格拉丹冬路(見格爾木市城鄉建設局對唐古拉鎮的最新規劃方案),來到鎮辦公樓。作為鎮人大主席團主席的藏族干部文君,給我們作了這樣的介紹。
“鐵路給鎮上帶來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許多變化是很具體的、直接的,有許多變化具有廣泛的、深遠的影響。比如,去北京,去拉薩,每天都可以乘好幾趟列車走,這就給全鎮展開了外面的世界。以前到格爾木,坐400多公里的汽車,冬天路滑,很不方便。唐古拉山鎮深居牧區,商品從公路上運來,物價很高,從鐵路運入,物價會大大降低。還有,讓我們在旅游業,城鎮化、工業化等方面也有了許多過去不敢想的想法。”
唐古拉山鎮的文君主席對唐古拉的體會是真切的。高原上有一條大通道從小鎮經過,給它的影響的確具體又深遠。大家一看就明白的是長江源頭第一橋、長江源頭第一火車站;輸電線路將給這里提供電力保障,通信光纜接口的接通,使這里可以直接與外部世界進行信息交流。于是,在鎮上的長江源頭第一校的校園,我們得到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發現。
長江源頭第一校,其校門大理石墻上的銅字是“唐古拉山鄉希望小學”(剛剛鄉改鎮,所以還保留著“鄉”字),其成立于1958年,當時只有一名老師五名學生。青藏鐵路新線開工后,有好幾個鐵路施工單位駐扎在唐古拉山鎮,他們見到年代久遠的學校需要整修,就由青藏鐵路總指揮部牽頭,捐款對學校進行了改擴建,并捐贈了幾十臺電腦。該校現在有20多名教師,150多名學生。
現在,只要你打開互聯網,就可以搜索到“唐古拉完全小學網”(WWW.tglwqxx.16789.net)。當前,在人口眾多的東部、中部地區的許多學校都還沒有網站的時候,高遠的唐古拉山鎮小學有其網站,確實很出乎人意料。該網站是由唐古拉山鎮希望小學副校長索南群沛負責,他兼任全校的計算機課教師。在網上還可以搜索到副校長“索南群沛個人網站”(www.snqp.588.net)。
源頭藏區文化旅游將得以彰現
其實,正應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句話。我們應該從鐵路開工后,唐古拉山鎮的電網建設、光纜接口開通和受贈電腦等幾個新鮮元素的結合上,想到長江源頭第一鎮的網站。而網站又意味著,鐵路經過小鎮,打開了小鎮的遐想;小鎮之夢,從此不同以往。在進一步的采訪中,我們見到,正在發生的現實正是這樣。
唐古拉山鎮的火車站,即以長江源頭河流沱沱河命名的沱沱河站,建在長江北岸的一處高地上,海拔4547米,與鎮的原有建筑群落以河為界,形成西北與東南的斜向呼應。在建唐古拉山鎮的這座火車站的時候,建設者特意在車站上建了一處觀景臺,有點像內地有的風景區給游人特意標識的“最佳拍攝點”一樣,站在那里可以將周圍風景盡收眼底。試想,當每天運行的幾對客運列車魚貫經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將長江源頭的美麗風景,用他們手中的“長槍短炮”,從觀景臺上一幅幅定格,帶走傳播,長江源頭的居民,肯定會感到無比自豪。而正是這座新車站的觀景臺,給小鎮以啟示,給小鎮的發展規劃,帶來了新思路。
唐古拉山鎮的女藏族干部周毛副鎮長,在“長江源”標志碑前,就全鎮的旅游規劃,給我們作了這樣的介紹:
“全鎮的發展規劃中有這樣的內容,準備把長江源環保紀念碑和火車站一帶,開辟成旅游區,形成一個源頭藏族風情帳篷城。遠看像呷頂頂八角帽一樣的帳篷城,在火車站觀景臺的視野之中將會特別地顯眼。在唐古拉雪峰、長江源頭沱沱河和小鎮的背景下,江源藏式帳篷城的這道風景,對車站觀景臺上的人們的誘惑,是不言而喻的。在帳篷城中,我們將布置一些民族工藝品、民族餐飲和民族服飾歌舞表演等。我們還設想,以長江源碑和火車站的旅游區作為集結點,組織長江源頭‘牧家樂’旅游和長江源頭‘藏區采風’旅游。在條件具備的時候,組織‘長江源頭牦牛隊探險’旅游。這一切,都是絕對具有長江源頭藏區魅力的旅游活動。”
周毛副鎮長的介紹,既是對小鎮旅游發展規劃的描述,也從中讓我們見到鐵路的確打開了小鎮的視野;更為重要的是,其中充滿了對源頭藏區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一般說來,來自外界的眾多熾熱的欣賞的目光,便能促生人們對其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比如鐵路開工后,小鎮的人們發現,建設者對源頭藏區文化一往深情,小鎮有兩位歌舞出群的女青年卓瑪措和索南卓瑪,便在離小鎮10公里的90道班開辦了面向外界的第一家藏式歌舞廳――江源朗瑪,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好,她倆便在小鎮上又開了“連鎖店”。這小鎮新鮮事,早已被來往于青藏線上的記者們捕捉于筆下,傳播在網絡等媒體上了。在我們來到的時候,小鎮上面向外界的朗瑪廳已有5家之多。在與朗瑪廳的開辦者們談感受的時候,他們感覺到,鐵路通車后,源頭藏區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會更進一步展示出來。
聲聲汽笛喚醒超前
現在,唐古拉山鎮的人們,謀事興業的超前意識明顯增強。2004年8月,唐古拉山鎮格拉丹冬路上的達娃家,在建居室的時候,就建成了特色鮮明的藏式民居,在格拉丹冬路上格外顯眼。因為達娃在這些年里見到,越是藏式的,就越能吸引內地游人的目光。達娃現在建成藏式民居,以后好直接轉向“牧家樂”旅游。在我們到達鎮上的時候,拉郭和布扎西也正在改造他們的面臨青藏公路的商用鋪面房,使其盡可能地帶有藏式風格。
能反映唐古拉山鎮人們超前意識的事例還很多。比如說從2005年6月開始,唐古拉山鎮居民突然興起了考取駕照熱,到2006年6月底,已有38人有了駕照。格爾木市婦聯的負責同志告訴我們,2005年8月,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關方面組織的基層婦女去港澳考察活動中,全州40人,唐古拉山鎮就占了18名。當時由女副鎮長周毛帶隊,周毛說,鐵路通車,大家已是按捺不住看看外面世界的沖動了。
2006年1月,唐古拉山鄉撤鄉建鎮,撤鄉建鎮的申報材料既反映了其隨著鐵路建設所發生的變化,也對該地進一步的發展作了前瞻性的描繪:隨著青藏鐵路經過該地,使該地的基礎設施極大改善,使該地已成為青藏鐵路上的重要驛站,成了青海西部的南大門;撤鄉建鎮,將進一步促進該地的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牧區多余勞動力向非農牧業的領域轉移。
市上和鎮上,官方和民間,意識和著眼點的超前,自然會帶來現實的超前發展。
在我們將要結束這次采訪離開唐古拉山鎮的時候,我們又想起了鎮人大主席團文君主席的話:鐵路經過唐古拉山鎮,給小鎮的變化直接、具體而又廣泛、深遠。而最為可喜的是,長江源頭藏區民族文化得到彰現,具體而多樣的源頭特色旅游業,正在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