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信息系統工程論文

信息系統工程論文

時間:2022-11-05 16:11: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系統工程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信息系統工程論文

第1篇

任職期間主要從事油田通信IT基礎設施運維和IP寬帶數據網、運營支撐系統、數字電視等領域的技術研究。撰寫了《建立基于ITIL的綜合運維管理平臺 提高油田通信整體信息服務水平》的論文,對油田通信運維管理體系的建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油田通信IP寬帶數據網擴容、營業計費系統升級改造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及建設方案制定。2008年7月在中國石油信息管理部廣域網參與中石油總部網絡運維,并主要參與了“十一五”信息化規劃項目之一《企業信息系統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另外,還參與編制了《大慶油田“十二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主要負責編寫“網絡和基礎設施”、“生產保障”兩部分內容。參與編制了《大慶油田“十二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主要負責編寫“網絡和基礎設施”、“生產保障”兩部分內容。主持編制的《油田通信IP數據網2010-2012年滾動發展規劃》對今后三年的IP數據網絡建設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為配合NGN項目實施,主持了公司對營業計費系統升級改造工作,這是繼2001年之后首次從整體架構上對營帳系統進行改造,意義重大。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油田通信萬兆網建設工程、油田數字化系統工程、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工程、營業計費系統升級改造等工程設計工作。其中,《2004年寬帶網擴容工程》、《2006年油田數字化系統工程》、《114及96760系統改造工程》獲得了油田公司優秀工程設計項目一等獎。

今年,主要參與了《大慶油田三網融合網絡技術與應用研究》科研項目。該科研項目的相關成果在大慶油田,乃至中石油所屬各單位、國內其他任何地區都有廣泛而深遠的應用前景。除此之外,我還參與了《通信資源地理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究,獨立開發完成了《油田通信“96760”呼叫服務中心系統開發》項目,并分別獲得了大慶石油管理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我主要參與的《大慶油田通信公司SCDMA短信網關工程》獲得了大慶石油管理局企業信息化優秀軟件;我獨立開發的“油城百事通信息系統軟件”、“油田通信網絡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分別獲得了青年創新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

我撰寫的《云計算技術研究及大慶油田云計算中心建設構想》、《IP寬帶數據網建設現狀及發展設想》、《通信公司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建設》等論文先后在大慶油田信息技術應用大賽、省通信學會學術年會和公司科技論文集中發表。

基于我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我連續6年被公司聘為公司級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骨干。2009年2月,我被大慶油田公司評為2008年度油田信息化先進個人。

第2篇

英文名稱:Computers and Applied Chemistry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1-4160

國內刊號:11-3763/TP

郵發代號:82-500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第3篇

關鍵詞:學生檔案; 信息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2-129-002

數字檔案館具有館藏資源數字化、信息組織與傳輸網絡化、服務范圍擴大化、信息資源共享化、信息檢索便捷化等諸多特點。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高校建立數學檔案館勢在必行。信息數字化能夠使檔案管理更加現代化、檔案電子及信息查詢更加便捷等。而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作為數字檔案館的基石,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數字檔案館的大多數服務都是建立在檔案信息管理系統之上的。

所謂系統,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寫功能的有機整體。從一般意義上講,系統由輸入、處理、輸出、控制與反饋的四個基本部分組成。在系統理論中,系統分析是指對系統性能的理解。系統最佳化是系統設計成綜合的內容。系統工程即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或優化,把傳統的組織管理工作總結成技術并使之數值化。用系統工程來分析系統問題是比較科學的,利用系統工程這門學科的概念和原則,來進行人事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檔案管理系統開發,對學生端口的服務進行了增加,學生不僅可以方便的查看自己的成績單,還可以打印出自己的成績單,也可以直接查看自己的檔案信息。對于管理員而言,實現了批量導入的功能,方便管理員管理。

一、河北金融學院學生檔案系統可行性分析

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檔案管理系統采用的環境是MySQL,MyEclipse和tomcat6.0,需要的技術是JAVA,JSP,SSH開源框架的開發。JSP對于在Web應用中集成JavaBean組件提供了完善的支持,SSH開源框架,分為action層,Dao層,pojo層和service層,他們各個層控制和執行屬于自己范圍內的功能,彼此之間互相調用。本系統的頁面是JSP頁面,只有在登陸的時候用到了靜態頁面的特效。同時作為一個開發人員,需要熟悉JDK和JRE的路徑配置。由此可見,該系統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系統的開發基于本人對程序開發以及學生的實踐學習而來,無需資金投入,并且系統開發過程投入的成本不高,因此經濟上是可行的。

二、河北金融學院學生檔案系統功能設計

通過對目標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做出了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總體規劃,這是全面開發系統的重要基礎。在對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全面分析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出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的總體規劃。

1.院系管理模塊

院系管理模塊包括了院系的瀏覽,可看見院和系的瀏覽。院系的添加,在添加的時候對其進行了一下限制,就是所添加的系必須從屬于已經存在的院,在添加系的時候不可以手動輸入院的名字。院校的添加,就是單純的增加一個新的院。

2.學生信息管理模塊

此模塊的信息并非是學生信息的全部,其和學生的信息放在一起才是學生信息的全部。在這個部分實現了圖片和論文的上傳,而且還可以對上傳的論文進行下載。實現的時候,強制了上傳的論文的格式為“.zip”的形式。這個模塊的信息顯示的時候,不是單一從數據庫中一個表調出來,而是分為幾個表一起調出來,其滿足的條件就是所調的表中的studentID和im_student_info表中的fid一致。

3.課程管理模塊

這個模塊的信息是針對課程而言,對所開的課程進行了一個大體的瀏覽,為了方便顯示學生的英文成績單,在新添課程的時候,要求輸入該課程的英文名字。同時可以實現對課程的查詢,其中部分查詢是模糊查詢。

4.成績管理模塊

此模塊單純的就是為了管理學生的成績。其中管理員模塊實現了密碼的修改,數據的批量導入。而且為了方便,把每頁顯示的信息顯示數設置成一個固定的數值,存放在util下。

三、河北金融學院學生檔案綜合系統的實現

1.數據批量導入

在batch.jsp的頁面對其上傳的頁面進行的編輯,同時調用

s:form action="uploadExcel.action",當點擊上傳時,BatchAction.java類控制上傳:

"application/vnd.ms-excel"是控制上傳的數據必須為excel表格。

InputStream in=new FileInputStream(upfile); String uploadPath=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getRealPath(UPLOADDIR);

String fileNewName=new Date().getTime()+"_"+this.getUpfileFileName();

File uploadFile = new File(uploadPath, fileNewName);

OutputStream 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uploadFile);

然后執行讀文件,讀文件的時候是一條循環的語句,然而令循環的語句中的i從1開始,因為excel表格中第一行是屬性。把數據讀進來后先對其進行數據類型的轉化,即實體化,然后把數據封裝成對象。同時注意了在轉化數據類型時,注意double和string的區別,而時間一般為data。在把數據封裝成對象時,和其在service層對應的類是相關聯的,注意大小寫的問題。最后保存在數據庫中。

2.課程查詢服務

這是一個模糊的查詢,令選擇框為其賦的值為selectvalue。當你沒有選擇查詢的條件時,selectField的值為0,當你對其賦值后。并在value中給予其值。點擊查詢后,就會讓dao層的數據庫進行查詢。if("3".equals(selectField.trim())){

hql += (" where imc.chiName like '%"+selectValue.trim()+"%'");

}

這里的3代表著課程的中文名稱,因為是模糊查詢。所以用like進行查詢。

最后通過service層的classservice.java中的getAllCount,返回其查詢的值。

資助信息:保定市科技計劃資助項目(11ZC001)。

參考文獻

[1]陳小春.淺議高校檔案信息系統建設[J]群文天地,2012年5月,5期:125-126

第4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主管單位: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主辦單位:西北工業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2758

國內刊號:61-1070/T

郵發代號:52-18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7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第5篇

論文摘要: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種信息處理技術及其集成化應用,也涉及方法論和其它問題。因此,提出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的要求,不但是地質信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促進地質信息科學的理論框架、方法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形成主要動力。

0引言

當前,伴隨著一般信息科學、地球信息科學、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和地理信息科學的興起,地質信息科學已經逐漸形成雛形。這是一門嶄新的邊緣學科,是關于地質信息本質特征及其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的一個綜合性學科領域。它的形成與地質學和地質工程各個分支學科的發展和促進密不可分。歷史分析的結果表明,計算機技術的引進、改造、融合、集成和應用過程,實際上就是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的過程。

1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

1.1 信息處理技術地質測繪、鉆探、山地工程等所獲取的數據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的數據源,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流程的起點,這些數據包括搜集到的早期勘察數據和現階段地質勘察獲取的狀態數據,不但具有多來源、大數量、多種類、多層次、多維和多應用主題等特點,同時又具有可采集性、可存儲性、可管理性、可復制性、可共享性等可信息化的特征。這個過程可以劃分為勘察數據獲取、勘察數據整理與管理、勘察圖件制作、地質體空間分析、勘察成果編制、管理與查詢等環節。每個環節都可以對應一種或數種信息技術,如數據的采集與管理可以用數據庫技術來實現,勘察圖件的制作可以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或GIS技術來實現,地質體空間分析可以用三維建模與空間分析技術來實現,勘察成果的編制可以通過數據庫中資料的組合來生成,成果的查詢檢索可以通過數據庫和網絡技術來實現。[1]

1.2 信息處理方法數據采集是整個處理過程的起點,也是水利水電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之一。所采集的數據包括可以搜集到的前期資料和工程勘察獲取的數據,這些數據都可以通過直接錄入、導入與二維平面圖或三維模型綁定輸入等四種方式來進行處理。報告、匯報、歸檔部分是指利用數據庫、二維輔助制圖和三維模型與空間分析成果來編制工程勘察報告等勘察成果,并對所取得的成果數據進行審查匯報,最后把成果進行數據庫管理和歸檔。以上這些工作全部處在標準化體系的制約之下,這些標準包括工程勘察規范、數據編碼標準、圖層設置標準等等,同時這一過程被網絡技術進行全面的改造,從而組成水利水電工程地質信息處理的完整流程。

1.3 信息處理流程①數據采集階段。在確定了工作目標后,首先搜集工作區域的各種已有資料,在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后,在可能的工作區域內進行野外考察,進一步確定工作區域。在基本確定的工作區域內進行野外測量和工程地質測繪工作。在測繪的基礎上進行鉆探、物探、地質試驗和可能的山地工程等工作。這個階段主要是獲取工作區域內地表、地下的各種地質資料。②室內整理階段。室內整理階段是對獲取到的地質資料進行校對、分析和分類的工作,使獲取到的數據條理分明,便于后期工作的使用。

這一階段可以滯后于數據采集階段,也可以與數據采集階段同時進行。③分析處理階段。分析處理階段主要是利用整理后的數據進行各種地質圖件的編制,對野外勘探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等,為下一步勘察報告的編制提供各種資料。④編制報告階段。工程勘察的最終成果是勘察報告,這一過程主要依賴地質技術人員對地下地質空間的感悟與工作經驗,充分利用獲取的數據和前期對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處理成果來編制工程勘察報告。⑤成果審查與匯報階段。這一過程是對整個勘察工作的檢查和驗收,如果分析不夠充分,要返回到分析處理階段進行更充分的分析處理,如果分析結果缺乏足夠的數據,要返回到數據采階段,進行補充勘探工作,直到審查通過。⑥資料歸檔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把原始勘探資料和勘探成果資料進行分類歸檔工作。這部分資料同時也是其它工作的資料依據。從信息處理角度也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數據采集、數據管理和數據應用三部分,其中數據管理包括對所采集數據進行管理和對數據應用的結果進行管理,數據應用包括數據統計分析、空間模擬與分析、地質圖編制和報告編制等。 轉貼于

2實現地質信息技術的集成化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信息技術的作用,需要實現信息集成化。其原則和出發點是:使各部分信息有機地組成一個整體,每個元素都要服從整體,追求整體最優,而不是每個元素最優;各個信息處理環節相互銜接,數據在其間流轉順暢,能夠充分共享。系統有了這樣的的整體性,即使在系統中每個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過綜合與協調,仍然能使整體系統達到較完美的程度。從工程勘察信息系統實現的邏輯結構看,系統集成的內容包括:技術集成、網絡集成、數據集成和應用集成。分布式的工程勘察點源信息系統的建立,就是上述四方面集成的結果。

3結語

工程(地質)勘察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既涉及各種信息技術及其集成化應用,也涉及方法論和其它問題,要求深化對地質信息機理基礎理論的研究。因此,工程地質勘察的信息化需求,也是地質信息科學發展的動力,促進地質信息科學的理論框架、方法論體系和技術體系形成。工程(地質)勘察的計算機應用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作為地質信息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借鑒和引進其它地質與礦產勘查領域的成果,并且逐漸融入地質信息科學的總體發展軌道,伴隨著地質信息科學的發展而發展。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灰色關聯分析;評價指標體系;不確定;平衡計分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06

〔中圖分類號〕C9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821(2013)05-0021-07

汶川、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禽流感、7·23事故等各類突發事件對社會和諧進步和經濟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建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對于公眾避險,政府、相關部門做出應急救援決策部署,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具有重大意義。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是通過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融合科學的管理決策方法配合應急管理的全過程而建立的信息系統,具備業務處理、動態決策、應急指揮、綜合協調與總結評價功能,包括決策支持、指揮協調、監督預警、資源調度、信息系統等主要功能模塊[1]。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涉及信息技術,危機管理,相應突發事件專業技術等多個方面理論知識,加之評價專家知識有限性且評價過程受眾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測度及綜合評價造成一定困難,因此需要研究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和信息不確定條件下評價模型幫助其進行改進和完善。進行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的目的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加強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服務用戶的理念;

(2)加強用戶和相關部門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解和監督;

(3)提高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運行的規范性、經濟性、可靠性和專業化水平,實現應急信息的有效利用;

(4)定期檢查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服務狀況,查漏補缺,積累經驗,不斷完善;

(5)了解用戶需求、改進服務質量,為公眾充分掌握、利用應急信息有效避險,并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良好基礎。

1國內外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相關研究現狀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一個重要領域,為應急管理和決策提供必要的基礎。但是關于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完善的評價體系和模型可供參考借鑒,國內外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經驗,應急管理能力和準備能力的評估研究都為本論文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因此本文就相關研究進行分析評述。

Daqing Li通過對一些主要城市的調查。從管理信息系統、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接收4個方面建立應急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包括10個二級指標,論文運用集對分析構建綜合評價模型[2]。Osama通過對南加州的調查研究分析了高級旅行者咨詢系統在應急和救災中的表現,并對其改進和完善提出了建議[3]。Steven運用人因工程方法從顯示形式、輸出設備、用戶與系統會話3個方面對沸水反應堆應急響應信息系統進行了用戶測試研究,分析了應急響應信息系統的有效性[4]。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和國家應急管理協會開發了應急管理準備能力評估體系[5]用于對屬地和列島的應急準備能力進行評估。該體系包括13個一級指標:法律和授權、危險源識別和風險評估、危險源管理、資源管理、應急預案、指揮控制和協調、通訊和報警、運作和流程、后勤保障和設備、培訓、演練和演習、公共教育和信息溝通、自己保障和行政管理。日本消防廳消防課、防災與情報研究所于2002年10月12日設定了地方公共團體防災能力的評價項目[5],評價項目包括:危機的掌握與評估;減輕危險的對策,整頓體制,情報聯絡體系,器材與儲備糧食的管理,應急反應與災后重建計劃,居民間的情報流通,教育與訓練以及應急水平的維持和提升,并制定了更進一步的衡量指標,通過專家評分評估地區的防災與危機管理能力。澳大利亞政府委員會2001年6月8日對國家自然災害管理辦法進行了評估審查[5],評估內容包括:與災害有關的政策制定;備災措施;應急反應措施;減災措施;災后評估;災害風險評估;長期救濟與恢復措施;短期救濟措施。通過評估詳細分析了澳大利亞當前災害管理的優勢與弱勢,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綜上所述,從總體上看,國外的應急管理相關評價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探索研究,并進入了實踐階段,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我國該研究主要處于理論研究階段,雖然進行了一些探索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可操作性強的應急管理評價體系;從評價對象上看,目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多將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應急管理能力的一部分進行評價研究或直接運用通用的信息系統評價模型分析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缺乏針對應急管理信息特點的評價研究;從評價角度上看,目前的研究多從應急管理的功能,內容和目的來建立應急管理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未能兼顧成本、用戶及發展等因素;從時間段看,以往的應急管理相關評價指標多對當前系統狀況進行評價,未考慮系統未來的可擴展性和學習改進;從評價方法來看,已有的研究多是在指標值確定的情況下來研究,且數據類型多為單一精確值,實際評價中由于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受到眾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且評價主體的知識有限性難以對指標精確測定,因此依據指標特點采用語言評價值,區間值,主客觀結合的形式則可更真實地描述不確定條件下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狀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從平衡計分卡的角度充分考慮財務、用戶、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四緯度,構建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在信息不確定條件下運用語言評價值,區間值多種形式測定指標值,并綜合運用三角模糊數、層次分析法和灰色關聯分析理論方法構建信息不確定條件下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模型。

2指標體系構建原則

21充分體現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目標

在指標體系中體現應急管理對信息的需求是應急管理系統的目標和核心任務[15]。這些需求包括:收集、傳輸、存儲災情信息;提供備選方案和決策支持;通過數據動態分析,挖掘各類信息內在聯系,發出預警信息;指揮協調應急管理各相關單位;對資源進行優化調度和跟蹤管理。

22指標體系應具有系統性和層次性

從系統工程的觀點出發,評價應涵蓋系統的各個要素,完整、全面、系統地反映系統的真實效果,保證綜合評價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可信度。主要涵蓋的主要指標包括成本指標、用戶滿意度、功能完善度、發展能力幾個重要方面。

23指標體系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基于上文分析,在信息不確定條件下對部分指標進行數值測度存在一定困難,采用定性方式的語言評價集加以測度,綜合運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使其既能客觀反映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實際狀況,又能將專家經驗與知識融入評價模型。

24關注系統投入與產出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作為應對突發事件的有效手段,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經濟成本,而作為其服務對象的公眾是否能夠獲得滿意的應急信息和服務也成為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應關注的重要方面,因此所建立的指標體系應體現成本的節約和用戶的滿意。

25指標體系應具有導向性、利于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改進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應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具有導向性。為了推動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應能反映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狀況的差別,甚至發出預警信息,進而在此基礎上制訂或調整未來的建設內容。

3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指標體系的建立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進行評價不僅需要考慮其建設運行過程中的財務成本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順利的信息溝通流程機制準確的做出決策,為政府、專業部門、公眾提供信息支持,并且根據突發事件應急環境和應急管理對信息需求的變化進行不斷調整改進,研究運用平衡計分卡構建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從組織理論角度,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是一個人機結合的社會系統,其為實現應對突發事件這一目標服務,以規范的應急流程和法律制度為根本,以決策協調等組織行為為重點,以評估為基礎,以全員參與為條件,符合組織的基本要素;

從價值觀角度,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為公眾提供應急信息預警,為決策部門提供決策支持,從而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的重要使命和核心價值觀,而平衡計分卡對組織績效的評價也正是基于組織使命展開的;

從平衡的角度,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項長期工程,關注建設成本和日常維護成本是必然的,但是其核心功能,用戶滿意度,以及不斷升級完善則更加重要,平衡計分卡超越傳統以財務度量為主的績效評價模式,從財務、內部流程、用戶、學習成長4個維度對組織績效進行評價,兩者具有相似性;

從對戰略績效的反饋形式看,平衡計分卡為反饋學習提供定性、定量兩種形式,對難于量化的指標可從其對戰略的作用角度加以描述,平衡計分卡有助于實現主客觀因素及定性定量指標的平衡與結合。

綜上所述從平衡計分卡角度構建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具有一定的適用性,本文運用其分析指標體系。根據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特點借鑒平衡計分卡的思想,在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16-22]及前期研究成果[23]基礎上,構建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三層評價指標體系:

目標層(一級指標)。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財務、用戶、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4個方面。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框架如圖1所示。圖1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框架

指標層(二級指標)。從不同方面綜合測度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是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直接描述,是目標層的細化。

數據層(指標內涵)。該層是對指標層指標的內涵及數據獲取辦法的闡釋。

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的4個維度定義如下:

財務緯度(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在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的財務支出)主要運用建設成本、維護成本、人力成本、物力成本進行衡量;

用戶緯度(為滿足政府、專業部門、公眾對信息的需求而進行的努力)主要運用用戶的操作(可操作性、易學習性)和系統技術(信息質量、上報及時)衡量;

內部流程緯度(為提供協調的信息流程和動態的應急決策而進行的努力)主要運用系統功能(決策支持、指揮協調、監督預警、資源調度、信息系統)衡量;

學習與成長緯度(適應突發事件應急環境不斷變化如何提供可靠及時準確的信息需要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能力和長期效益進行的衡量)主要運用系統性能(可靠性、可維護性、可擴充性、安全性)和綜合效益(戰略效益、運作效益、技術效益、社會效益)衡量。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參考文獻

[1]陳安,等.現代應急管理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Daqing Li.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Emergency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Computing and Global Informatization,2011:267-269.

[3]Elhamshary.Osama,Lively.David,California,Tournay,Bill.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s:Overview of Californias System Application and Its Performance as Part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C].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85th Annual Meeting,2006.

[4]Steven MCasey,Robert ADick,CC.Allen.Human Factor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s of the Emergency Response Information System[C].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Annual Meeting,1984(3):225-229.

[5]汪壽陽,劉鐵民,等.突發性災害對我國經濟影響與應急管理研究——以2008年雪災和地震為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6]喇娟娟.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績效評價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7]馮百俠.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的基本框架[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4):210-212.

[8]鄧云峰,鄭雙忠,等.城市應急能力評估體系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5,15(6):33-36.

[9]鄧云峰,鄭雙忠,等.城市應急能力評估體系Kappa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6,16(2):69-72.

[10]劉傳明,王玲.政府應急管理組織績效評測模型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1):64-68.

[11]鐵永波,唐川,等.城市災害應急能力評價研究[J].災害學,2006,21(1):8-12.

[12]楊青,田依林,等.基于過程管理的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綜合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07,(3):103-106.

[13]朱正威,胡德基.我國地方政府災害管理能力評估體系的構建——以美國、日本為鑒[J].學術論壇,2006,(5):47-53.

[14]張歡,陳學靖.應急管理評估[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15]明華.關于突發事件在線應急信息系統建設的思考[J].情報雜志,2003,(8)47-48.

[16]Eppler M J.Managing Information Quality[M].Springer,2006.

[17]Knight Shirlee-ann,Burn Janice.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n the World Wide Web[J].Informing Science Journal,2005,(8):159-172.

[18]M B Parker,V moleshe.An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 Framework for the World Wide Web[C].MI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Quality,2006.

[19]Nezih Altay,Walter G.Green Ⅲ.OR/MS research in disas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6,175(11):475-493.

[20]邱均平,張榮.信息系統評價舉證分析及指標體系的分立與整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5):17-20.

[21]謝娜.基于SERVQUAL模型改進的信息系統服務質量評價體系[J].經營管理者,2009,(9):10.

[22]黃國青,張會云.基于SERVQUAL的信息系統服務質量評價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10):10-14.

[23]許振宇,郭雪松.基于用戶滿意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評價研究[J].情報雜志,2011,(3):161-165.

[24]劉洋,樊治平.具有多種形式信息的指派問題的求解方法[J].系統工程,2008,28(5):73-79.

第7篇

論文關鍵詞:金觸信息系統風險隱患防范措施

隨著,國金融電子化建設的不斷深人,電子化、網絡化、集約化已經成為金融業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金融業經營的各個層面,成為了金融業務開展的基礎,現代金融就是“貨幣+信息”。金融信息化系統安全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成為金融業經營管理工作中的頭等大事。本文就當前金融信息系統風險隱患的成因進行剖析并提出對策措施。

一、金融信息風險成因

1.系統運行環境的不安全。一是操作系統平臺的漏洞。金融信息系統主要是基于UNIX.Windows,SUN等系統平臺設計的,而這些操作系統,安全級別較差,存在著安全漏洞,如系統崩潰漏洞、拒絕服務攻擊漏洞、緩沖區溢出漏洞等,都能導致系統的癱瘓。二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缺陷。數據管理系統是信息系統的基礎,必須與操作系統的安全配套,但這無疑是一個先天不足。三是網絡協議安全的脆弱。計算機網絡系統大都使用TCPIIP協議,傳統的FTP,E-MAIL等服務都包含著影響金融信息安全的因素,存在著漏洞,容易被攻擊,直接威脅到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

2.信息系統設計不完善。近幾年,金融信息系統不斷開發出來和投人運用,創新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但由于有的系統在開發中,片面注重科技創新追求快出成果,對安全的認知程度不高,缺少風險管理概念,忽視了系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統沒有統一的安全標準,功能單一、容災、容錯能力弱,應用效果差,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

3.安全系統建設缺乏整體性。根據木桶理論,金融信息系統的整體安全性,取決于安全系統的最薄弱環節,而當前安全系統只重視單一或幾個安全產品的部署,網絡安全產品仍然是在以“點”發展,停留在訪問控制、病毒掃描、內容過濾等方面,而忽視整體安全系統建設。

4.安全隊伍建設和員工安全意識教育不到位。高素質的安全管理人員的缺乏嚴重地影響了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實。就當前情況來看,金融機構安全管理人員大都是由計算機工程技術人員兼任,他們既是電子化工程項目的建設者、管理者,也是信息安全的管理者,集電子化建設和信息安全管理于一身,職責不明,責任不清,不能有效地對安全現狀進行真實、客觀的評估和審計。

5.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內部控制不產。落后的管理也使計算機安全工作大打折扣。據統計我國銀行業的IT投人有59%花費在了硬件設施上,軟件投人所占比例為23%,管理服務上的投人少,只有18%,這與國外銀行業的IT投人比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落后的管理也使計算機安全工作大打折扣。從已經發生過的金融計算機犯罪事例來看,大多數問題出在疏于檢查、放松管理上。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銀行系統發生的計算機犯罪案件,85%來自內部人員或內外勾結作案。

二、構建安全的金觸信息系統

1.樹立正確的信息安全觀。從金融管理機構到金融機構、從金融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都要高度重視金融信息安全,清醒的認識到加強金融信息安全的根本是保障金融業務的連續性、是促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有效的金融信息安全管理策應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現金流量等進行分析。一是資產負債結構。分析受評企業負債水平與債務結構有助于了解管理層理財策略(如債務到期安排,企業償付能力等)。此外,企業的融資租賃、未決訴訟中的負債項目也會影響評級結果;二是盈利能力。通過對銷售利潤率、凈值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等指標衡量;三是現金流量充足性。現金流量是衡量受評企業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凈現金流量、留存現金流量和自由現金流量與到期總債務的比率,基本可以反映受評企業營運現金對債務的保障程度;四是資產流動性。主要考察企業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比例結構。同時,通過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指標反映流動資產轉化為現金的速度,以評估企業償債能力的高低。

為了能準確地考察借款人的償債能力,非財務因素對于借款人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非財務因素主要指借款人所處的行業、經營特征、管理方式、還款意愿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上述模型考慮了企業自身的內部組織結構,經營方式的不同給銀行在實際貸款時可能帶來的不同程度風險。該模型對各因素的內容作了具體描述,對風險的程度劃分詳細,便于操作。在深層次的信用評級中,還應考慮相關的實際因素如行業風險、業務風險等對企業信用的影響。

第8篇

【關鍵詞】信息管理系統;信息處理效率;水利工程管理建設;結合應用

1引言

信息管理系統是目前各行各業主要的信息管理方式,各類信息數字化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而水利系統工程的管理建設作為一項最基本的民生工程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其較大的投資成本、較長的施工時間、較多的影響因素都要求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數據可以進行實時查閱,及時反饋,這就對信息的采集加工、傳輸分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信息管理系統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也正體現了工程建設管理的現代化[1]。

2應用要求

信息管理系統,將單位各層次、各部門業務內容都納入系統,因此對信息管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2]。

2.1網絡

1)只有在對網絡安全進行充分評估的情況下,信息管理系統才能接入互聯網,否則就只能在局域網中運行。2)接入系統中的信息管理設備必須具有基本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同時提高使用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3)對整個信息管理系統要建立穩妥的備份機制,其基本服務器本著夠用耐用的原則進行選擇,其性能必須穩定可靠,必要時還可建立磁盤陣列用以保護重要數據,網絡中配備高質量、高穩定性的交換機及不間斷電源,對系統綜合布線情況按照高標準進行施工。

2.2平臺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期間存在各類不確定因素,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要能夠對所采集的信息進行相應的查詢、刪除、更新等重要操作,同時要滿足軟硬件便于開發升級的要求,盡量將后期投資降到最低,針對此類情況,可使用各類數據庫軟件在Web平臺模式下進行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建設。

3存在問題

3.1人員

再先進的信息化設備,如果離開了人員的控制,那就形同虛設,而現有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化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人員屬于臨時調派或兼職,之前從事的工作內容比較單一,缺乏專業人才,導致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單位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較低。

3.2設施

水利工程相關的設施相對分散,雖然部分工程體量較小,但相關信息管理設施數量一點都不少,這些設施的使用周期比較長,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巡查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容易出現信息管理設備設施損毀造成的物質浪費或人為破壞等情況。

3.3途徑

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各級只管控自己范圍內的問題,部分信息只在內部進行流通,外部信息的傳遞途徑主要通過層層上報的形式予以上傳,上級決定后再層層下發,這就造成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很多信息傳遞不準確、不及時,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易引發問題擴大的情況,影響工程進度,破壞基本管理工作,降低工作效率。

3.4協調溝通

由于水利工程的性質,在整個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需要多工種、多技術、多專業的支持,所涉及的組織管理工作是非常龐大的,而各部分由于信息傳遞不暢、分發錯誤等造成的問題,擺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面前,若不能及時對信息進行更新更正,各部門各自為戰,部分單位甚至出現了顧前不顧后的狀況,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糾紛,以至于影響工程進度及質量。

4解決方案

4.1人員

信息化的管理要求人員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不但對相關數據進行采集,還要結合現場情況對所采集信息進行系統的分析,這就要求管理人員不但具有過硬的信息分析能力,同時還要對現場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了解,以保證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4.2設施

加大經濟投入,完善水利工程建設信息化管理基礎設施,充分吸收合理投資,引進先進設備及理念,提高信息管理手段,增強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科技含量,包含對水利工程以及資源信息采集的監控系統、信息通訊所使用的網絡設施、數據存儲安全性設備、信息共享平臺等因素,對信息網絡進行充分利用,保證采集的大量信息能夠促進管理現代化要求。

4.3途徑

目前,基層單位由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硬件設施不完備、網絡系統不健全等原因導致各部門水利工程建設信息的利用率和共享度都很低,這就要求相關單位不僅僅局限于傳統電信的聯系手段,還應主動借助新設備、新技術完善水利工程建設信息網絡,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利用新的通訊手段,建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通信網絡,將各類相關數據采集、信息傳輸與傳播,進行科學統一的處理,相應的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共享。

4.4溝通

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并在此基礎之上構建組織模塊式的信息系統。針對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及各類措施進行信息化集中管理,共同努力對整個系統進行細致分析,建設一個綜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統,為日常管理提供高效穩定的工作環境,同時保證整個信息管理系統的簡潔實用,最大程度地使系統貼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的實際情況。

5應用前景

1)人類通過自身勞動認識和改造世界,而現有的信息管理系統是人類不斷積累和發展出來的勞動結晶,信息管理系統應用于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當中,將水利工程建設拓展成了一個系統工程,這里面的各個環節包括數據的傳輸、文件的分發、工程進度的控制以及各種微小的細節都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整合與調整,水利工程建設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建立公共平臺,為各部門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實現共享,幫助管理人員及時對整個水利工程建設進行必要調整,提高管理質量[3]。2)一個決策的正確性是基于對事件整體現狀的整理和分析而得出的,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以往主要依靠人力對整個工程中的各種信息進行分析整合,傳統方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新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及時整合分析整個工程中的復雜信息,幫助管理人員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并提供決策依據,節約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能。3)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性使得工程中部分操作變得非常隱蔽,若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工程整體質量,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對從各分部得到信息進行匯總分析,找出不合規的錯誤操作,并及時提醒管理人員存在不當操作,就可以快速定位解決,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4)隨著現代企業發展,各部門分工越來越精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單位也在向這個方向不斷發展,分工的細致明確就要求各部門要有高效的協作性,而水利工程建設本身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更好地管控全局,管理人員可利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全面監控,協調各部門關系,提高協作性,擴展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范圍。

6結語

信息管理系統提高了信息的共享度,轉變了整個管理系統的結構,把水利工程各方面管理信息很好地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體系,是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發展的最新趨勢。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應用信息管理系統,能夠保證整個工程管理工作有序進行,還可對整個工程進行全面管控,使得工程質量得以提高,為水利工程后期投入使用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段建才.信息技術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4):59.

【2】王華夏,譚建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探討[J].湖南水利水電,2010.(02):95.

第9篇

關鍵詞:工業工程;企業信息化;促進作用

0 引言

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力式的網絡化、決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務運營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發展現代工業工程和推動企業信息化是企業擺脫困境、贏得競爭優勢的兩種最有效的手段。

1 信息化是現代工業工程的重要特征

現代工業工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息技術在生產與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其重要標志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計算機及其現代信息系統技術輔助解決生產系統中的各種復雜問題。工業生產的資源要素主要有人員、物料、設備、方法、能源及信息等,其中信息資源將前幾種資源有機地連成一個整體,它在現代生產系統的各種資源要素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

在工業工程所涉及的人因與效率工程、生產及其制造系統工程和現代經營工程等內容體系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具有普遍性和關鍵作用。具體表現在:

(1)信息化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2)通過信息化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可提高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推動結構優化升級;

(3)信息產業具有關聯度高的特點,它的發展將帶動一大批其他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效應。

2 工業工程與企業信息化之間的關系

2.1工業工程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

對于一個現代化的企業來說,信息化系統就是要把工業工程的方法集中統一整合形成一個綜合性的信息管理系統,首先信息源自企業的方方面面,所以信息系統的開發以及使用就是要將企業本身當做參照物,使用科學系統的分析方法對企業信息進行分析;其次對于信息的處理使用計算機技術,這樣能夠對收集的企業信息進行各種優化處理,在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設計信息系統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人員的認知能力,由此設計系統控制界面綜上來看,企業信息化發展過程中信息系統的設計和分析將會是工業工程技術的綜合運用過程再者企業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幾乎包含了工業工程全部的知識量,所以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應用使得現代科學技術真正得以發揮系統工程是工業工程的基礎,它在所有領域發揮統領作用,所有的都要圍繞系統工程展開,而數據庫往往扮演信息管理工具的角色,系統工程并不是單一存在的,還需要其他工程來補充完善,軟件工程就是起到了系統完善的作用,軟件工程致力于本身的生產和控制工作所以整體上可以看出,企業信息化就是在工業工程發揮作用的基礎上,時刻的強調系統工程在其中的使用,當然還需要必不可少的信息工程的知識和技術綜合形成的一個邊緣領域.

2.2MIS系統有效促進信息化發展

作為企業信息化的一個重要方面,MIS就是基于企業管理流程而設計并且最終服務于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就是要通過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相對系統的開發方法的引進和使用來對企業的所有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以及儲存,適時地利用手中的信息來對市場進行預測和控制,達到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決策的目的,而這個標準就是工業工程作用的結果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工程的結合就是要將其在微觀層面上的管理技術發揮到極致,是現代化企業信息資源管理的基礎通過科學高效的MIS系統的建立,及時準確的對企業的信息進行處理,既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資源,同時還能夠增強決策的可行性,對企業的管理層來說,能夠提供預測、計劃以及控制等信息支持,實現數據的整理和數據資源的共享使用,使企業的信息功能高度的集成統一,實現信息要素的優化配置,真正的發揮信息以及信息化的強大作用,逐步的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實力。

2.3企業信冬化過程中離不開工業工程的有效支持

現代化企業信息化發展過程對于基礎信息數據的準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基礎性的數據都需要工業工程的強大支撐,比如標準工時,需要工業工程進行動作分析以及作業研究,如果沒有工業工程這個環節很難達到要求的準確性,當前階段很多企業的基礎性數據都是通過估計得出的,這樣不精確的數據會嚴重的影響企業的發展,包括產品的生命周期、生產成本以及生產計劃等環節,同時企業的信息化還需要LAPP/CAM等軟件的使用,而這些軟件又都是以準確的基礎型數據作為前提條件的,所以說要想促進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就必須得到工業工程的強大支持

3 工業工程對企業信息化的促進作用

3.1工業工程提升了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工業工程的基本功能就是對企業的信息化以及系統的建設提供整體規劃和設計,首先要有系統性的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就是要在對企業的發展以及信息化的使用的理解基礎上對企業的現狀以及發展進行客觀的分析,將企業當前發展和未來規劃作比較,將兩者的差距作為參考的依據,制定系統的信息化戰略,確定沒一個環節的關系,將信息化建設項目具體的落實到位,真正的讓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2工業工程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

MPS就是研究企業的資源利用,主要是針對企業的生產計劃提出的,就是針對企業某一個具體的產品,確定其在特定時間段內的生產計劃,還會根據MPS確定產品生產所需要的資源計劃,通過資源計劃的制定來確定所有生產制造所需要的采購物資所以生產計劃是現代企業達到資源整合配置以及平衡的關鍵點,也能夠有效的保證企業的信息管理和實際的生產經營保持高度一致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需要根據企業的資源計劃以及控制建立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任何企業都需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

總之,多年來,許多企業一直在努力尋求具有較好適應性、系統性、綜合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而現代企業工程正是具有這種特點的力法論和技術綜合體。另外,技術改造除了需要企業有必要的硬投入外,更需要采取強化軟投入的辦法。工業工程立足于生產系統結構的優化調整,其推廣應用是一種有效的軟投入推廣應用工業工程,促進企業信息化,是我國企業真

正走入國際市場、有效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基礎和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冼香儀,陶俐言.基于IE思想和方法的H照相館業務流程改善[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8)

[2]張浩.淺析工業工程的發展及在我國發展存在的問題[J].河南科技. 2014(12)

[3]齊二石.西蒙談工業工程[J].機械工程.1991(01)

[4]羅一新.關于在我國推廣工業工程的思考[J].湖南大學邵陽分校學報.1993(01)

第10篇

1.工程集成的研究體系構建

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本身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針對應用型本科的工業工程類人才,以工程的集成和創新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從開始的理論知識、工程背景知識,到初步的工程認識、體驗,再到基本的典型工程訓練,然后到最后的實際工程實踐,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以工程的集成與創新理念為背景,以先進性、綜合性、開放性為特點,以培養工程素質、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為核心,以應用型本科為導向,通過機械、控制、環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組建多層次(認識教育、基本訓練、技能訓練、綜合創新訓練)、多模塊、柔性化的工程集成與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創建一個集機電工程技術訓練、電工電子技術訓練、工業環境模擬訓練、企業及工程策劃與管理訓練、科技創新制作與綜合工程訓練、對外服務與培訓等多功能于一體,教學、科研、管理和對外技術服務相結合的,工程集成與創新的應用型本科管理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體系。工程集成的研究體系包含:(1)應用型本科、工程的集成與創新的內涵,(2)面向應用型本科工業工程類人才的工程集成與創新的知識與課程體系構建研究;(3)工程的集成與創新工程實踐體系和能力培養研究;(4)教師的工程的集成與創新的能力體系研究;(5)工程的集成與創新企業實踐與訓練基地建設研究;(6)以管理工程人才的工程集成與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研究體系如圖1所示。

2.工程集成的教學體系構建

針對沈陽工程學院的行業背景,以制造業和電力行業為對象、工程技術為支撐,培養富有責任心、主動性和創造力的,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制造領域復雜問題能力強,能將現代制造工程技術、系統工程理論、管理和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初步形成基于工程集成的工業工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在整體框架基礎上,形成了以工程集成為核心的課程程體系,公共基礎課有高等數學(一)和大學英語(一);專業基礎課有管理學、工程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生產工程基礎四門;專業課有工業工程基礎、生產管理、人因工程、質量管理四門;工程技術有CAD制圖、工程力學、生產工程基礎、機床電氣控制、電力工程五門;形成了管理工程、工業工程、機械工程為基礎的工程集成課程體系。主要實踐環節有工業工程基礎實驗、生產工程基礎課程設計、人因工程實訓、物流工程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論文),突出了理論和工程實踐相結合。并在選修模塊中形成了制造企業運營管理方向和電力企業運營管理方向兩個模塊,進一步促進和加深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將工程能力培養與就業相結合。

3.結束語

以工程集成為指導,結合沈陽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突出工程能力,將工業工程、管理工程和機械工程等方面工程能力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為培養工業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探索一條道路,并為機械、電力企業的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探索一條新的途徑。

作者:馬彤兵 單位:沈陽工程學院

第11篇

【關鍵字】基礎測繪;基礎地理信息;地理空間數據;數字化城市;衛星遙感(RS)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測繪已成為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技術工具和信息來源,并為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交通通信等領域的信息系統建設提供可靠的技術條件,信息系統之間的共享和結合越發緊密。

基礎測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項基礎性、前期性的公益事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所在,測繪產業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服務范圍涉及與地理信息有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諸多領域。為城市規劃與建設、國土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區域經濟規劃、交通、水利、電力、電信、廣播電視資源利用及重大工程建設、城市防災減災、社會公共服務等工作提供保障服務。基礎測繪成果和地理信息技術在政府宏觀管理、科學決策和社會信息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城鄉規劃

當前,一提到城市建設、工程建設,就反射性地想到“規劃是龍頭”,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重視,作為規劃的必要前提和載體之一的測繪工作,是“規劃設計”的保障。一座城市在編制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支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規劃決策所需要的空間信息的定位,最后的規劃成果都要表現在地形圖上,而在基礎地理信息中地形圖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而已。為了提供有效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測繪部門以目前各種基礎地理信息作為基礎,進行專題數據分析統計,為專項規劃研究和最終的規劃修訂提供科學可信的技術支持。

二、基礎地理空間數據服務于城市防災、賑災

利用地理空間數據,可以建立城市防災減災信息服務系統,通過空間信息與水災、地質災害和地震災害等信息的匯總,有效建立起城市公共防災應急系統。城市的結構復雜,繁簡不等,受災的種類眾多,自然的、人為的交互作用而無論是災前、災時和災后的各項減災措施,都必須在統一的時空網系上加以描述、認識和管理決策。另外,我國各類災害監測系統數量雖然很多,但是分布很不均勻,以往都是在分散的地理點位上描述自然因子的動態。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將這些監測系統統一起來,分析動態信息,提高動態信息的定量化分析精確度,使得這些信息更好的發揮監測和預報的效能。以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功能為主要核心,完全可以建立各公共安全部門實時聯動的城市災害決策支持與應急指揮調度的綜合系統。實現具有跨越各個部門的信息集成、共享管理和三維表達的功能,這樣可以準確、快速、直觀地為各種突發性事故和災害應急管理提供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進入新時期,基礎測繪保障服務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測繪部門充分發揮基礎測繪成果優勢和現代測繪技術優勢,緊急建立了低空、航空、航天三位一體的遙感影像獲取和災區觀測體系,以相當快的速度整理出災區地震前后的各種災情信息、基礎地理信息及經濟社會信息,以最快的速度繪制出各種抗震救災專用地圖,滿足了搶險救災、災情評估、災害監測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需要,為災區城市重建取得階段性勝利作出了貢獻。

三、基礎測繪推動數字化城市建設

數字城市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于地理空間信息的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是指對城市的一切自然資源信息與經濟社會人文信息在空間位置上的統一的數字化表示;實現數字城市需要多方面的技術,包括現代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儲存技術、網絡通訊技術、衛星遙感(RS)技術、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數字化技術和虛擬現實(VR)等等技術,其基礎平臺和核心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在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已經成為國內外普遍關注和競相投資的焦點。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大意義,認清加快信息化建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應當看到,目前我們國家的信息化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要對信息化建設予以高度重視,把信息工作和經濟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經濟發展越快,對基礎測繪需求就越大,要求越高。無論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優化和升級,還是政府宏觀管理決策、社會公共服務,加快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智能交通等建設都需要地理空間信息的支撐。推進數字城市建設,必須加快基礎地理空間數據庫的建設,從而為其提供堅實的空間基礎。數字城市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快城市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而基礎測繪則是實施城市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主要產業,是建設數字城市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產業。數字城市以大規模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海量的空間數據為依托,需要社會各相關行業的共同參與和支持,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

四、基礎測繪技術為重點工程開路

當前,測繪技術正逐步走向與城市建設各專業項目的有機結合,以充分體現其價值。例如,在北京奧運工程中,基礎測繪為奧運主體育場建設和外部鋼結構安裝提供高精度控制測量、為奧運體育館、國家大劇院建設提供工程測量。2010年,河南省測繪工程院承擔了鄭州地鐵五號線測繪工作。地鐵工程建設期長,投資大,測量工作貫穿始終。地鐵測量工作是施工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測量的精度直接決定了地鐵工程質量的優劣。鄭州地鐵5號線是線網中唯一一條環形線路。鄭州地鐵5號線大體走向為農業路—未來路—航海路—桐柏路,覆蓋城市東北半環客流走廊和西南半環客流走廊,屬于城市核心區邊緣的環形線路。根據規劃,5號線線路全長約40.7km,均為地下線,設站30座,平均站間距為1.362km,均為地下車站,其中換乘站15座。全線設車輛段和停車場各一座。分別設于中州大道的西側和朱屯東路東側。投資測算每公里成本5.83億元。在整個5號線工程勘測中,航測數字化測圖、航測正射影像和縱橫斷面測繪、全站儀、GPS定位技術、數字水準儀與計算機組合測量和數據處理系統等基礎測繪技術的綜合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學科間的影響和相互滲透將不斷的為工程測量提供科學的技術和方法,更好的為工程建設提供精確、高效的技術保障。

五、結束語

基礎測繪是一個龐大的、持久的系統工程,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礎工作,既為經濟建設部門和社會各方面提供基礎地理信息,又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是城市建設的基礎,而作為城市地理空間信息的各個城市測繪部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測繪行業務必把握住歷史的機遇,努力實現新的跨越。我們要以城市基礎測繪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為契機,積極發展測繪科技,加強測繪技術研究,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建設城市基礎空間信息系統,更好的為國土資源管理與城市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吉蘭英;淺議加強和完善基礎測繪體系建設 [J];科技資訊;2011年36期

[2],汪祖進,李海明; 城市空間數據生產的技術框架探討[J];測繪科學;2001年04期

[3]李惠云;譚光營;淺析基層基礎測繪工作中的不足與建議[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4]寇有觀;吳洪濤;數字城市與應急體制[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第12篇

論文摘要:本文從開發背景到基本設想,再到具體計劃,詳細闡述了一套基于數據庫技術的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統開發框架的設計方案,對于材料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模塊劃分提出了獨創性見解,對于開發相關領域的管理信息系統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1 開發背景

1.1 高校基建材料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規模逐年擴大,高校基建項目一直投入巨大,一方面高校資金普遍相對緊張,有著控制造價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基建項目多為公用建筑,使用負荷大,承載人員多,對于工程質量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而建筑施工行業是一個低附加值行業,據工作經驗估算,材料價格在高校建設項目中,往往占據總成本的六成左右。同時,材料也是施工活動的基礎,材料的品質是基建工程品質的基本保證。再次,施工項目的進度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材料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如果材料不及時進場,必然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造成窩工,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所以說,無論是高校基建工程的造價控制、質量管理還是進度管理,都離不開材料管理的支撐。

1.2 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意義 現代高校建設的特點對于材料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縱觀國內外的建筑行業,管理信息系統正在成為提升材料管理水平,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從定性管理走向定量管理,從各管一攤到形成系統的必須工具。可以預見,在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中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是必然的趨勢。

與一般的建筑項目甲方不同的是,高校基建管理人員由于受到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的一些限制,很少有施工企業或者監理單位的工作經驗,一般實際的施工管理經驗比較欠缺,對于材料管理來說尤其如此,材料管理人員如果沒有實際做過材料采購工作,像很多一般材料主管那樣的比較穩定可靠的私人信息渠道是很難短時間建立的,使得信息的獲得比較困難,但與此相對的,高校施工管理人員相對施工企業來說,文化程度是比較高的,有著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這與整個建筑行業材料管理人員素質偏低的現狀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就使得使用管理信息系統彌補經驗的不足成為可能。使得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使用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2 系統的基本設想

2.1 系統開發的總體思想 高校基建材料管理是一個高校工程項目管理系統中的子系統,該系統包括了采購計劃、市場調研、招標采購、合同管理、資料單據管理、材料進場檢測驗收、材料入庫、庫存盤點、材料調撥、材料出庫、數據統計等功能。在項目實施工程中,如何將產生的一系列信息有效地分類、處理,達到無紙辦公資源共享,方便快捷的完成材料管理。同時也為決策提供準確依據,是管理更嚴謹、更量化、更具可追溯性。

2.2 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統的構成 根據以上功能總結,可以考慮把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統劃分為兩個各自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即材料信息管理系統和材料庫存管理信息系統。前一個子系統解決采購計劃、市場調研,招標采購、合同管理、資料單據管理、數據統計等功能,同時設計數據接口,在與庫存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對接的同時,也可以支持庫存相關信息的手工錄入。后一個材料庫存管理信息系統核心關注庫存管理問題,材料的出入等等。這樣設計主要是考慮這兩個模塊的功能是相對獨立的,同時也考慮到許多高校基建項目為乙方負責材料保管和庫存管理,對于庫存管理的需求比較簡單。

3 開發計劃

該系統擬采用生命周期法開發,與此同時,本系統使用了開放式的模塊化框架,可以做到先開發核心模塊投入使用,使用中不斷擴充功能,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的,這樣的開發模式也兼容了一些原型法的優點。

3.1 基礎工作

3.1.1 符號及字段的規范化設計 該系統涉及大量信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識別要求,應當對符號或者字段的規范表達做出明確可識別的規范要求。特別是建立統一的代碼系統,對于不同采購批次的不同材料,要建立根據材料類別、使用用途、采購時間、供貨廠商編碼的代碼系統,保證每一個最小采購單位都可以被識別和對應。

3.1.2 表格的規范化設計 在符號和字段的規范基礎上,為保證數據的通用性,應當通過整理收集相關標準、明確管理內容、制定控制表格,建立規范、可用、滿足要求的結構化表格。

3.1.3 統一數據格式 不同功能模塊和程序應該統一使用一個數據格式或者至少做到兼容,以此方便數據的共享和備份。保證連接后信息的順暢傳遞。

3.2 數據庫的建立 該系統應當建立一個遠程訪問的數據庫,針對材料價格信息的遠程查詢,名為材料價格信息庫。除此之外,該系統還應該建立本地數據庫,使用相似的數據概念模型,分別作為材料信息管理系統和材料庫存管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名為采購管理數據庫和庫存管理數據庫,其中的數據概念模型有一定相似性,但是前者針對的應該是材料采購單據為實體,后者應該針對最小出入庫材料單元為實體。以上三個數據庫均應采用關系數據模型,保證使用和修改的靈活性。

3.3 數據的采集和管理 遠程訪問的數據庫可以引用外部數據,搜集網絡信息和造價信息進入,對于沒有可引用的外部數據的材料類別,可以使用實地考察詢價或者電話詢價等方式確定價格和其他相關信息,同時也可以開通采購管理數據庫的上傳功能,借助對于采購記錄的分析,逆推出材料價格,這樣每出現一個庫中沒有的材料,都將成為對數據庫的豐富。

兩個本地數據庫之間以入庫單和入庫單回執的形式交流信息,可以使用物理連接傳輸,如線纜直接、網絡連接、無線3G連接,手持設備或者存儲器中轉等,也可以使用二維碼系統,直接在紙質入庫單上打印二維碼,內含入庫單信息,入庫時逐項核對檢驗后直接用二維碼掃描器錄入庫存管理數據庫。

3.4 用戶界面的設計和功能開發 基于以上數據庫,可作如下功能開發。

3.4.1 智能采購咨詢分析 在采購計劃做好后,直接在系統中建立采購計劃單,之后系統自動匹配型號、品牌、商、報價和支付方式,根據采購計劃直接出工作計劃單,根據用戶設定的約束條件,給出最佳的采購方案,比如用戶設定為不超過預算的前提下的質量最優,或者合格前提下的價格最低,或者多少萬元以上必須招標。系統按約束條件自動匹配合適的廠商,給出最優采購建議。

3.4.2 材料采購全過程控制 利用該系統可以從材料計劃開始跟蹤所有關鍵指標的達成情況,從材料計劃、到招標手續、合同簽訂、廠商發貨、材料送達、驗收檢驗、不合格退貨、清點入庫、庫存盤點、領用登記、出庫退貨、價款支付、保修期限。由此達到對于材料管理的全過程控制。

3.4.3 輔助動態造價管理 由于該系統實現了對于材料管理的全過程實時掌控,使得對于材料使用方面的實時動態造價管理成為可能,將能夠為實現動態造價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4 結論

本系統開發框架緊貼高校基建材料管理實際,思路清晰、重點明確、覆蓋全面,基本解決了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信息系統的框架設計問 題,而且并沒有拘泥于軟件的編程,而是著眼于功能的描述,使得該系統具有了很高的靈活性,即使實際軟硬件的開發條件不成熟,哪怕只有本地數據庫,依然可以用人工方式補充功能模塊展開框架,并在后續的開發中逐步整合升級。目前,基于該開發框架的工作思路已經在管理實踐中發揮作用,而且已經初見成效,相信不久的將來,基于該開發框架的管理信息系統系統就會開始在我國高校建設中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仲秋雁,劉友德.管理信息系統(第五版)[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班戈县| 东海县| 平塘县| 长武县| 广元市| 玛沁县| 岳阳县| 辽阳市| 福清市| 榆中县| 漾濞| 明水县| 平原县| 远安县| 镇远县| 岫岩| 准格尔旗| 井研县| 额敏县| 密云县| 额济纳旗| 兰考县| 桂平市| 彭州市| 临安市| 扎赉特旗| 冷水江市| 和田市| 金川县| 莱西市| 英吉沙县| 洛川县| 绥棱县| 三门峡市| 永新县| 赤峰市| 同仁县| 茌平县| 高陵县| 五河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