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1 23:59: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節能管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建筑節能是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具體體現,也是世界的建筑設計大潮流,同時又是建筑科學技術的一個新的增長點。設計、建造使用節能建筑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同時建筑節能促使建筑物護結構形式的變化、采暖調控系統的技術進步和建筑構件產品、建筑機構的變化。[2]
國內外建筑節能現狀
1973年能源危機之后,各發達國家在建筑節能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了顯著的特點。具體節能技術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規劃設計上有利于節能的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狀。限制建筑物的體形系數;限制建筑物的窗墻比。(2)改善護結構的熱工性能。(3)改善窗戶設計,減少能耗。(4)利用自然條件減少能耗。[3]而我國的建筑節能工作開始于80年代初期,但是由于認識上的不足、體制上的不順、法規上的不健全、技術上的不配套等,嚴重制約了建筑節能的發展。不過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知道下,以及國家下定決心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4]
會所建筑的節能措施
影響建筑節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建筑物體形系數、圍護結構和傳熱系數、窗墻面積比、換氣次數等,因此建筑節能應從這幾個因素入手。[5]重慶夏季常年出現連晴高溫天氣,夜間室外溫度也居高不下,超過舒適性溫度,需要強有力的降溫措施。冬季雖然室外氣溫較高,但日照率太低,室外綜合溫度低,仍需要供暖才能維持房間熱舒適,所以對建筑節能和環境質量的要求就會比較特殊。冬天要求保溫節能,夏天則要求隔熱節能。建筑保溫與建筑隔熱有相似之處,有的保溫措施同樣可以達到隔熱的目的,只是兩者的熱流方向相反,兩者的構造措施各有特點。[6]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建筑節能大致有以下幾個途徑:1墻體節能,2門窗節能,3屋面節能4采暖節能,5通風節能。[7]
1.墻體節能
墻體是建筑護結構的主體,所以墻體的節能設計直接影響到建筑的耗能。墻體的節能有以下兩個途徑:
(1)建筑保溫節能設計
建筑保溫分為建筑內保溫和建筑外保溫兩種。建筑內保溫就是在建筑外墻的內表面上加設保溫材料,再在其上粉刷、涂料等,其優點是墻體內表面不用加強防水層,構造處理簡單,保溫材料可以免受室外雨水的影響,是一種簡單但是效果很好的建筑保溫方式。
建筑外保溫是在外墻外表面上做保溫材料,覆以防水層,再設外墻裝修的構造方法。其優點有很多。首先其保溫層設在外表面,可以有效的保護外墻砌體免受太陽輻射的影響,減小墻體應力損害;其次外保溫對建筑柱、梁、墻角等敏感部位處理容易,可以減少熱橋的產生,并可避免內表面結露;再次圍護結構內側為重質砌體,有較高的熱容性,可以減少室溫的波動;最后在夏季,外保溫材料又起到很好的隔熱作用,使墻體不會升溫過快,內表面溫度降低,增加了室內舒適度。
(2)建筑隔熱節能設計
隔熱除考慮外墻部位需設置外,屋頂由于受太陽輻射影響最大,所以也要進行隔熱設計。隔熱設計主要有隔熱材料隔熱和隔熱構造隔熱。隔熱材料有填充類、板塊類和熱反射類。而現在有一種很廉價的隔熱方式:空氣層的隔熱。這是一種將“空氣”作為隔熱材料的特殊做法,其隔熱性能良好,所以在隔熱構造設計中被經常用到。其隔熱原理是通過降低傳熱達到隔熱的目的,而影響其隔熱性能的原因有:空氣間層厚度、熱流方向、空氣間層的密閉程度和兩側表面的光潔度。這種隔熱方式現在主要被用于炎熱氣候地區的屋面、墻體、雙層窗中,隔熱效果好。同時空氣間層設于墻體部分,起隔熱和保溫雙重效果,不過水平構件只有隔熱作用。而根據重慶地區的氣候特點和人體對室內空氣質量的要求,空氣間層保溫技術是最佳選擇。[8]
2.門窗節能
衡量門窗性能的指標包括四個方面:隔熱保溫性能、陽光得熱性能、采光性能和空氣滲透性能等。由于玻璃的傳熱能力比磚墻大許多,所以充分利用保溫隔熱性能好的玻璃窗能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改善門窗絕熱性能的首要措施是增加窗玻璃層數,在內外層玻璃之間形成封閉空氣層。同時可以在窗上加貼透明聚酯膜,也是個有效的方法。還可以加設門窗密封條提高門窗氣密性。[9]
3.屋面節能
國內常用的幾種節能屋面是:高效保溫材料屋面、架空型保溫屋面、浮石砂保溫屋面和倒置型保溫屋面。平屋頂多采用加氣混凝土保溫,厚度增加到50-100mm。有的用水泥聚苯板、水泥珍珠巖或浮石砂保溫。有的則在架空混凝土薄板下設袋裝膨脹珍珠巖,保溫效果很好。坡屋頂為便于設置保溫層,可以在坡頂內鋪釘玻璃棉氈或巖棉氈,或者在天棚上鋪設上述絕熱材料。[10]
4.采暖節能
現在有一種性能穩定、節能、環保、經濟的系統方式——水源熱泵系統。水源熱泵技術是利用地球表面淺層水源(如地下水、河流、湖泊)中吸收的太陽能和地熱能而形成的低溫低位熱能資源,采用熱泵原理,通過少量的高位電能輸入,實現低位熱能轉移的一種技術。眾所周知,地下水溫度在一年內波動遠小于室外空氣,是很好的熱泵熱源和空調冷源。同時,在冬季不存在結露、結霜等問題;在夏季有些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從地下水作為冷源給用戶供冷,而不用開啟水源熱泵,從而有很大程度上的節能。考慮到人體對室內熱舒適的要求,室內應采用地板采暖和吊頂冷輻射技術。人們的舒適感覺是“足暖頭寒”,所以通過輻射方式供冷、供熱可以增強室內環境的熱舒適性。研究表明,冬天如果采用地板采暖,當房間溫度為16度時,人們熱舒適感覺相當于約18度時的水平。所以,這種方式可以降低采暖能耗,達到舒適、節能的雙重目的。[11]
5.通風節能
在夏季,為了滿足室內舒適條件常采取空調方式,但是高能耗、高污染,未來城市環境要求“免空調”的制涼方式,也就是建筑要回歸自然。良好的建筑通風對于建筑、人和環境都有較大的作用:熱舒適作用,空氣對流可以有效的帶走室內的熱量,并且是降低室內空氣濕度的自然方式;空氣品質的提高,由于建筑圍護結構材料、室內裝修材料其成分或溶劑中含有相當的有害物,而且人體及日常生活也會影響室內的空氣品質,所以良好的建筑通風可以更新室內空氣、帶走有害物;最后,它所帶來的節能效果是很明顯的。現在的通風節能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地下風涼應用、煙囪效應應用和風洞效應應用。[12]具體設計做法將在設計中體現。
總的來說,建筑節能一次投資可能比較大,但是帶來的效應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現在有些人不明白花那么多的錢去做節能是得不償失,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我們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建筑節能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1]張勃.住區會所建筑設計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第1頁
[2]王立雄.建筑節能.第一版.天津.中國建工出版社.2004年5月.第1頁
[3]聶玉強.國內外建筑節能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建設科技.2002年.7期.39-40頁
[4]李靖頡.面向21世紀的建筑節能技術.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年13卷7期.281-282頁
[5]李雅美.淺析建筑節能技術措施.常州工學院學報.2005年18卷4期.55-58頁
[6]付祥釗,劉俊躍.開發有西部特色的建筑節能技術體系.重慶建筑.2003年2期.12-15頁
[7]劉莉,秦壯.建筑節能技術的幾點措施.黑龍江交通科技.2004年27卷4期.72-74頁
[8]宋德萱.節能建筑設計與技術.第一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46-50頁
[9]涂逢祥.節能窗技術.第一版.北京.中國建工出版社.2003年9月.46-51頁
[10]建筑節能.墻體與建筑裝飾.2004年1期.7-8頁
[11]康艷兵.建筑節能關鍵技術回顧與展望.中國能源.2003年11期.18-25頁
[12]宋德萱.節能建筑設計與技術.第一版.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95-99頁
關鍵詞 期刊 創新 引領 發展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71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Innovation
GAO 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Editorial Department, Shenyang, Liaoning 110006)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leading role of periodical innov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innovative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the journal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column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and stability, stan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progress of theory and technolog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stantly bring forth the new through the old, with its period authority and guidance, to lead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 Periodical; innovation; guide; development
0 概述
科技期刊不僅科學技術交流的平臺,更是所在專業或行業的建設者,科技創新的引導者。科技期刊的魅力在于推動科學技術研究的進步和行業的發展。而科技期刊要充分發揮對科技和行業發展的引領與導向作用,欄目創新和品牌塑造就成了不二法門。編輯人員煞費苦心策劃選題,精心細致創新欄目,攪盡腦汁四處約稿,就是為了使期刊成為業內權威期刊,反映業界最新動態,展現行業發展方向,發揮權威期刊的導向性作用。①
《建筑設計管理》作為國家住宅和城鄉建設部主管的科技期刊,通過指導和引領建筑設計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方向,關注設計企業的管理提升和技術創新,成為建筑設計行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必讀的重要期刊。創刊以來,《建筑設計管理》充分發揮科技傳媒作用,圍繞建筑設計行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推動設計單位改企建制轉型升級,引領建筑設計原創,推動BIM技術應用、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為我國建筑設計行業改革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獲得了業界人士的認可和贊譽,充分發揮了行業綜合科技期刊的導向作用。
科技期刊具有行業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學科交叉和專業細分都在不斷深化,專業性往往體現為期刊欄目的不斷更新和變化,而行業性則體現為欄目的傳承和讀者的忠誠。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科技期刊編輯在選題策劃和欄目設置上,應及時反映行業和專業發展的前沿動態,切實滿足廣大專業讀者的需求,充分發揮期刊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塑造品牌欄目,打造品牌期刊,才能實現辦刊的初衷和價值。
1 科技期刊對行業發展的基礎作用
1.1 體現辦刊宗旨,服務行業發展
科技期刊的辦刊宗旨是促進所在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編輯人員要依據辦刊宗旨和編輯方針來設置欄目,針對業界讀者群的需求開設相應的欄目,通過欄目的設置貫徹辦刊宗旨。②《建筑設計管理》期刊的宗旨就是圍繞建筑設計行業和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宣傳和交流建筑企業改革與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經驗,報道建筑設計技術等方面的新知識、新成果、新技術,推介管理經驗與技術成果,為建筑設計行業的企業管理者和技術管理者服務。因此,《建筑設計管理》的欄目設置全方位體現了辦刊宗旨,配合行業發展,不斷適應建筑設計行業改革發展的需要,整體策劃上滿足讀者的要求,及時調整欄目和方向,不斷推出內涵豐富、別具一格的欄目,從早期的改革論壇、經驗交流、調查研究等欄目,演變為如今的管理論壇、設計大師、BIM專欄、標準化管理、項目管理、綠色建筑、城鎮設計等反映行業新形勢、新熱點、新趨勢的新欄目,體現了行業發展對期刊欄目創新的新要求。
1.2 專注技術與創新,服務專家與讀者
科技期刊的欄目設置不能隨心所欲創新,而是帶著鐐銬跳舞,這是科技期刊的專業性和行業性特點決定的。科技期刊在創刊之初所確認的辦刊宗旨,就是為本專業和行業發展服務,明確了期刊的讀者定位。科技期刊的讀者群往往是既定的,主要是本專業或本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期刊必須要在既定的基礎上,面向讀者的某一個或幾個方面,專注于技術和創新,為他們量身訂做出一系列有針對性、前瞻性和引導性的欄目,使期刊始終貼近和吸引讀者,并形成期刊的凝聚力。
1.3 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學科發展
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平臺,科技期刊不僅要求編輯人員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修養、愛業敬業精神和相應的語言文化素質,而且要求編輯人員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對涉及的專業技術知識有充分的知識積累,對專業研究的前沿動態有相當的把握,對所涉行業的發展有較為全面的了解。科技期刊編輯要對科技期刊的辦刊宗旨心領神會,對編輯技巧獨具匠心,對專業或行業的期冀與期刊的特色融會貫通,在搭建技術交流平臺的同時,要注重學科導向和行業引領,在欄目創新等方面做出適時的策劃,如此才能適應業界讀者需求,促進學科的發展。③
2 行業發展對科技期刊的創新要求
2.1 行業發展要求科技期刊創新
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推動著各行各業迅猛發展,建筑設計行業更是日新月異。《建筑設計管理》期刊時刻關注行業發展變化,貼近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的新形勢,勇于承擔推動行業改革與發展的媒體責任,根據行業發展的要求,及時調整或創新欄目設置,連續報導各地設計單位的改制經驗,充分發揮媒體的溝通和橋梁作用,引導并推動了建筑設計單位的改企建制、轉型升級、管理提升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獲得了業界讀者的充分肯定,被業內譽為設計單位的體改教科書,對大中型建筑設計單位的體制改革產生了普遍、持續的影響。
2.2 技術進步呼喚科技期刊創新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將高新技術作為建筑產業科技進步的先導,不斷改進室內設備和部品質量,發展完善住宅建筑工業化,研究與開發新型建筑材料,推動建筑節能和新能源應用,研究環境治理的技術,綠色環保建筑大行其道,智能化建筑成新寵,健康型建筑和特型建筑成為新的追求,科技期刊必須要及時創新欄目設置,反映專業技術的發展動態。科技期刊通過欄目創新,在期刊專業范圍內反映專業的細分、交叉或環節承繼的不同層面,滿足讀者群的不同需求,既突出重點內容,又對讀者起到導讀的目的。④
2.3 讀者需求推動科技期刊創新
盡管科技期刊的專業性鎖定了自己的讀者群,但編輯對期刊要編給誰看,編給業界哪部分人看,還要進行準確定位,細分讀者群,了解讀者的精細需求,增強創新意識,提高策劃能力,以超前意識和敏銳的眼光捕捉信息,把握讀者的潛在需求(讀者也沒的意識到的需求),推出有權威性、有前沿性和導向性的論文。⑤在欄目設置上,要充分導入“為讀者服務”的意識,根據讀者需求組織專題欄目,由讀者定位決定欄目策劃,不斷滿足讀者的需求,讓讀者看到自己更想看,更喜歡看的,從而給期刊帶來新的生機。
3 期刊創新對行業發展的引領與推動
3.1 期刊創新引領行業發展新方向
像所有媒體一樣,科技期刊在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也要承擔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堅持正確的導向, 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促進國家建設和行業建設健康快速地發展。《建筑設計管理》作為建筑設計行業的權威期刊,響應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策導向,及時推出“綠色建筑”等新欄目,推廣綠色建筑概念,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宣傳綠色建筑實施標準,引導建筑業企業和社會公眾提高對綠色建筑的認識,深刻理解開展綠色建筑行動的重大意義,推動了行業綠色建筑的發展,加快了建筑業的優化升級,引領了未來建筑業的發展方向。
3.2 期刊創新引領企業管理創新
科技期刊的創新要突出行業前沿的新理念,從而引領企業創新。期刊策劃要科學合理,有市場預見性和洞察力,就會提高讀者對期刊的關注度,增強期刊聲譽,吸引行業內更多的讀者,從而增強期刊的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力。⑥今天的建筑設計企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關鍵期,提高原創水平、增強品牌意識、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管理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等,都是企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建筑設計管理》通過對“管理論壇”欄目的深度策劃,并設置“設計大師”“信息化建設”“營改增特稿”“項目管理”等相應的欄目,推動企業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和發展模式的轉變,引領企業探索中國建筑設計的發展模式,受到業界各方好評,企業更是從中汲取養分得到提升。
3.3 期刊創新推動新技術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建筑設計市場競爭的愈加劇烈和技術進步的需求趨勢,技術創新正越來越得到企業的重視,國家也對綠色生態、節能環保提出了政策要求,《建筑設計管理》不失時機地推出BIM專欄、綠色建筑、建筑部品等欄目。如今三維協同設計、BIM技術應用已成為建筑設計提升產品質量和水平的選擇方向,行業信息化應用水平正在不斷地提高,綠色建筑和住宅工業化已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建筑設計管理》已成為引領行業方向的專業權威媒體。科技期刊創新要適應時展,彰顯特色,滿足讀者需求,發揮期刊的傳媒作用,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才能與行業發展共同成長。⑦
4 期刊創新與核心競爭力構建
4.1 期刊創新要有品牌意識
盡管科技專業期刊面臨的主要是同行業期刊的競爭,但期刊的品牌建設同樣是決定期刊成敗的重要因素。信息時代的讀者對專業期刊要求越來越高,既苛求期刊的出版品質,更對期刊內容的引導性、前沿性、時效性有著極高的期望,科技期刊依然固守守株待兔的傳統編輯之路走下去是無法生存的。品牌欄目是構筑期刊品牌的基石。因此,編輯在期刊欄目創新過程中要樹立品牌意識,把品牌欄目的創立和期刊品牌的創建結合起來,打造出品牌期刊的綜合競爭實力。
4.2 期刊創新要著眼欄目創新
欄目創新在期刊的發展壯大過程中,擔當著重要角色。欄目是科技期刊整體內容的一部分,欄目設置必須在與期刊宗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展示辦刊的導向和定位,表達編輯意圖,塑造期刊特色,這是欄目創新的原則。欄目要有區別于其他欄目的鮮明特點,但欄目創新不是“標題黨”,不可以隨意劃分,欄目名稱須是期刊的點睛之筆。欄目是致力于展示期刊內容的平臺,不僅僅是標明欄目的內容,還是構成期刊科技知識譜系的要素,決定了期刊的基本結構和風格。因此,欄目創新必須做到欄目的設置與期刊的定位相一致。⑧
4.3 期刊創新要光大自身特色
期刊創新是對自身特色繼承基礎上的超越,既不可固守,亦不是推倒重來。編輯在期刊創新上須有戰略眼光,既要兼顧讀者導向,又要超越讀者想象,注重期刊長期經營戰略,推出獨具特色的欄目,強化期刊特色和風格,增強既有競爭優勢。⑨編輯應有對行業和專業發展動態的敏銳性,及時抓住行業發展和專業技術發展的熱點、難點和未來趨勢,抓住讀者關注的焦點,適時創新欄目,并對重點欄目進行選題策劃,以實現期刊核心競爭力的構建。
5 結論
科技期刊的魅力在于引領行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科技期刊要發揮對行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就必須加強期刊自身的創新。創新是體現科技期刊品位、特色與風格的重要手段,更是實現期刊辦刊宗旨的戰略舉措。科技期刊的創新要遵守穩定性和開放性原則,站在理論和技術進步的前沿,及時反映科技發展的進步,不斷推陳出新,形成期刊的權威性,并以權威期刊的導向性,引領和推動科技創新與行業發展。期刊創新就是與讀者實實在在的陪伴,真真切切的分享,攜行業一同發展,伴企業一起成長,與讀者分享求知的喜悅,和作者共享創新的歡樂。
注釋
① 李卓青.科技期刊欄目設置的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17(3):465-467.
② 潘麗清.關于期刊的欄目設置及其他[J].廣西社會科學,2000(4):139-140.
③ 龔維忠,方提.論期刊欄目策劃與設置方式[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0(6):156-160.
④ 關立哲,趙露冰,汪永河,閆曉莧.關于科技期刊欄目策劃的思考[J].編輯學報,2004.12(增刊):89-90.
⑤ 李新暖.期刊的欄目策劃與選題策劃[J].編輯學報,2004.16(2):100-102.
⑥ 陳華平,黃達晶,韓玉科,袁醉敏.優化學術類期刊欄目設置的思考.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10(4):279-281.
⑦ 張蘭,吳守鳳.欄目策劃:彰顯期刊的特色[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