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地方課程論文

地方課程論文

時間:2022-05-28 16:18: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地方課程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地方課程論文

第1篇

一、問卷的對象和主要內容

不可否認,大眾化背景下的中國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確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的問題,論文的質量有明顯的下滑趨勢。2007年12月,《中國青年報》組織了一次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在2243名受訪者中,71.3%的人認為本科畢業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42.5%的人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應取消。[1]也有專家學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不高,而且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傾向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讓‘摻水’論文泛濫,不如取消本科畢業論文。”[2]

相對于重點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區域的劣勢和辦學經驗的不足,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師資力量偏低,條件保障有限,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面臨更大的困難,存在更多的問題。目前,國內學術界關于本科畢業論文研究的成果是比較豐富的,但從某一層次或某一類型的角度對進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見。盡管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本科畢業論文存在諸多共性,但其差異性也十分明顯。因此,我們把研究的對象定格為地方高校。準確說是地方普通高校,不含地方重點高校。考慮到對象的同質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我們又將研究范圍鎖定在傳統的“文學類”本科專業,包括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類、藝術類等專業。

為此,我們設計了“地方高校‘文學類’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問卷調查”,在孝感學院和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兩所地方院校展開調查,涉及漢語言文學、廣告學、對外漢語、廣播電視新聞學、英語、法語、美術學、藝術設計、工業設計、音樂學等十個本科專業。涵蓋了這兩所地方高校現有畢業生的所有“文學類”本科專業。

本次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關于畢業論文存廢的調查”,設計了“您覺得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是否有必要?”、“有學者提出本科學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建議取消畢業論文寫作,您認為呢?”二是“關于畢業論文的寫作的調查”,共設計了“您認為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必要開設專門的論文指導課?”、“您真正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累計多長?”等7個問題。三是“關于畢業論文指導的調查”,設計了“您認為畢業論文指導老師指導幾位同學比較合適?”、“您愿意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等 6個問題。四是“關于論文質量的調查”,也設計了 “您在寫畢業設計(創作)或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您對您的畢業論文的期望值是什么?”6個問題。

二、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

2011年5、6月份,我們在孝感學院和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文學類”專業開展調查,利用2011屆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進行的間隙進行問卷,共發下問卷750余份,收回574份,回收率76.5%。在回收的問卷中,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111份,孝感學院外國孝感學院語學院159份,孝感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102份,孝感學院音樂學院79份。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語言文學系123份。

在第一部分“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的調查”中,盡管社會上關于本科畢業論文存廢之爭轟轟烈烈,沸沸揚揚,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還是表現出應有的冷靜和理智。在“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是否必要?”的調查中,認為“沒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無”的分別占12.89%、73%、14.11%;在“有學者提出本科學業論文抄襲現象嚴重,建議取消畢業論文寫作,您的觀點是( )”問卷中,認為“沒有必要應該取消”、“不應該取消”、“無所謂”的分別占21.25%、63.59%、15.16%。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是認識到本科畢業論文的價值和重要性,認為應該保留畢業論文的聲音還是比較強烈的,但不可否認,認為畢業論文沒必要、無所謂、應該取消的也占有相當的比例。而在“有些藝術類專業堅持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并舉,您認為( )”的調查中,認為“應該”、“可根據專業和學生實際任選其一”、“無所謂”分別占18.64%、72.82%、8.54%。

在第二部分“關于畢業論文的寫作的調查”中,有78.28%的學生學習過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有81.6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畢業論文寫作前開設專門的論文指導課程。在“何時開始準備畢業論文”、“論文選題何時確定”的調查中,回答“第七學期”的分別為64.98%、64.57%,回答“第八學期”的也占17.68%、11.87%。而在“第七學期”以前的僅占20%左右。在“真正用于畢業論文寫作時間”的調查中,回答“半月以內”、“一個月左右”、“一學期左右”、“ 一年左右”的分別為14.36%、50.26%、31.87%、3.5%,這充分說明,學生用于畢業論文寫作的時間是相當有限的,這在音樂學專業表現更加突出,在79份問卷中,半月以內完成的31人,一個月左右完成有33人,分別占39.24%、41.77%。

在第三部分“關于畢業論文指導的調查”中,在“是否認為學生與論文指導老師之間應雙向選擇”的問卷中,認為“是”的為80.28%,說明學生還是相當認可實行雙向選擇的;在涉及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論文數量多少為宜時,74.96%認為“5位以下”, 22.43%認為“6-10位”,僅有2.61%認同“11-15位”。在“愿意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的問卷中,選擇“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嚴格管理型”、“學術水平高、指導能力強、嚴格但不乏親和力型”的分別占26.75%、66.61%,而選擇“比較放任松散管理型”的僅為6.64%,這說明學生還是愿意水平高能力強的教師指導,但最受歡迎的是水平高能力強、管理嚴格由尊重學生的指導教師。在問及“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指導教師給予的幫助”時,80.8%的學生認為是“大”;在調查指導老師是否認真負責時,81.87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指導教師是“認真負責、有敬業精神和職業操守”;這兩項調查說明“文學類”專業學生對指導教師的指導是認可的,這也透露出地方高校“文學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總體面是好的,是有責任心和責任感的。

在第四個方面“關于論文質量的調查”中,認為院系畢業論文管理“嚴格而應該”、“不嚴格”、“一般”分別為59.69%、7.85%、32.46%,這說明院系畢業論文管理還存在明顯的問題,嚴格管理的只占60%。在問及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期望時,回答“能及格就行”、“真正反映大學四年的學習水平”、“希望達到優秀論文” 分別為26.31%、53.31%、20.38%,說明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期待是正常和正態的。在問卷中令人堪憂的是論文質量,在調查學生的寫作態度,認為“比較認真”、“不認真”的分別為61.89%、14.34%,認為“認真”的只占23.79%;在問到是否存在抄襲時,認為“嚴重”、“一般”分別為16.26%、65.21%,而認為“不嚴重”只有18. 53%;這從側面說明,本科畢業論文中相當多的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態度還是有問題的,也存在著較嚴重的抄襲現象。在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是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在“您在寫畢業設計(創作)或畢業論文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的問卷中,有39.77%的人認為“面臨就業壓力,無心寫作”,15.14%的人認為“不知如何寫作”,19.46%的認為“考研、實習與畢業論文相沖突”,9.15%的認為“找不到所需資料”。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認為“就業、考研、實習”是畢業論文寫作中遇到最大困難的達59.23%,這說明就業、考研、實習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沖擊是巨大的,也是當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碰到的最大難題,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保障就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三、建議和對策

通過以上“地方高校‘文學類’學士學位論文寫作問卷調查”的分析,盡管我們只選取了2所學校,但這2所學校分別是地方高校二類本科和獨立學院性質三類本科院校,目前,中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主要也是由這兩類構成,窺斑見豹,從中不難看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一些成績和不足。

從以上的數據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普通高校“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這一層面而言,總體狀況還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足。因此,只有創新機制,注重改革,加強引導,才能改變現狀,保證質量。

首先是開好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課程,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從問卷結果分析,地方普通高校相當一部分專業都開設了相應的課程。但也有些專業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在問卷中有21.72%的學生沒有學習畢業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即便是開設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的專業,大多在6-7學期,時間偏晚。為了提高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水平,我建議都必須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納入正常的人才培養方案中,而且最好在第5學期前完成。而且,畢業論文寫作課程必須完成三項任務:讓學生了解本科畢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認識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和價值,消除在畢業論文上存在的錯誤認識和糊涂觀念;讓學生熟悉本科畢業論文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構成,了解各環節的內涵和要求,掌握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規定,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誠實守信的價值觀。

其次,要加大本科畢業論文改革的力度。針對地方普通高校“文學類”本科專業的實際,對現行的畢業論文進行大膽改革。

一是對藝術類專業實行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表演)任選其一。由于新世紀持續高溫的“藝考熱”,導致了地方普通高校藝術專業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比較而言,藝術類專業的師資力量偏弱,物質保障也相對困難,加之藝術生的文化素養偏低,要在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創作)兩線作戰,其困難可想而知。還有藝術類專業傳統的“重技輕文”,學生普遍選擇以犧牲畢業論文而保全畢業設計(創作)。因此,為了保證畢業論文(設計或創作)質量,減輕學生的負擔,建議藝術類專業改變目前普遍的畢業論文與畢業設計(創作)并舉的局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任選其一。

二是形成本科畢業論文的替代機制。設計科研學分替代畢業論文,學生在專業方面取得重大成績的,可以用專業方面的成果代替畢業論文,如語言文學類專業的文學創作、翻譯,音樂舞蹈類專業的藝術表演,新聞傳播類專業的各類新聞報道,還有學生在讀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等。達到規定的科研積分的學生,畢業論文經批準可以免做。

再次,化解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實習之間的矛盾,為畢業論文提供必要的時間保證。

從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就業對地方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影響巨大,而考研和實習也對畢業論文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主要是由于這四項工作在時間上高度重合,其重要性上各不相同:就業是大學生的終極目標,考研是提升自身實力的重要手段,畢業論文和實習是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影響學生能否順利畢業和拿學位的關鍵性因子。從目前的實際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大多集中在畢業年級,而考研和就業也貫穿這一年的始終,復習備考――考試――面試――錄取環環相扣,而準備就業材料――跑人才招聘會――面試――試用――上班也是不斷循環。加之中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四綜合癥”,因此,學生在本科畢業論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是相當有限的,論文時間難以保證,論文質量自然受到嚴重的影響。

本科畢業論文與就業、考研、實習的沖突由來已久,它是地方普通高校面臨的一個難題。雖然這一問題早已顯現,但長期以來未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專業盡管也采取了一些應對之策,但限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也沒有從根本上緩解這一矛盾。從目前的現狀分析,化解這一矛盾無外乎朝著兩個不同的向度發展:一是如前所述的改革,改變畢業論文的現有模式,以改革促發展;一是將畢業論文提前至第6學期進行,實行“錯峰”,提前盡管也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但可以基本上消除現行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四,加強管理,注重引導,實行獎懲并舉。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下滑,除了大學生自身的因素和指導教師等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的不科學不到位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子。要改變地方普通高校的現狀,要解決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扭轉論文下滑的趨勢,就必須加強對畢業論文的管理,增強管理的科學性和人性化,為畢業論文營造良好的氛圍。

首先是加強管理的科學性。要改革以往管理中不合時宜的政策,管理中心要下移,要賦予教學院系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度。要實行分級管理,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檢查和監督,院系的主要任務是落實和推動,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形成上下齊動,共同推進的局面。

第2篇

論文關鍵詞: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建設

 

1.引言

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外語界存在著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之區別,前者僅指外語教學中以翻譯促進外語的掌握,翻譯僅是外語學習中的部分目標,而后者則特指英語翻譯專業教學,即翻譯本身就是外語學習的最終目標之一。[1]本論文中取翻譯側重于前者,但兼顧后者,即把翻譯教學當作英語專業中貫穿始終的語言學習活動(包括其中的翻譯課程)來看待。

長期以來,翻譯只是被看作外語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訓練方法或者一般意義上的實用技術,而翻譯教學也通常是一些經驗之談和技巧的傳授教育管理論文,類似于師傅對徒弟進行“傳幫帶”的形式。在中國,翻譯真正作為一種專業來進行系統化的培養還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當然,相關的翻譯教學實踐及其研究也是近年來才真正興起。然而,翻譯教學對于英語語言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既是語言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之一,也是借以訓練與提高目標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

2.傳統英語翻譯教學

傳統的英語翻譯教學曾經在英語教學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有學者就指出了當前英語翻譯教材存在著“知識老化,題材、體裁單一”,“缺乏真實語境”等問題。[2][3]

簡單概括而言,傳統的主流英語翻譯教學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2.1 以文學、會議、旅游等翻譯內容為主,一般實行通用內容翻譯教學。因為英語專業屬于英語語言文學專業,其翻譯教學也基本采用文學、語言學內容為主,早期翻譯教材里選用較多翻譯材料便是楊憲益和戴乃迭先生的紅樓夢以及早期英語小說的漢譯;另外占比較多比例的是一些會議發言,通常是政府機關會議報告;再有一些就涉及到各地的旅游,一般是中國的名勝景點等。[4][5][6]這些翻譯材料顯然是翻譯的經典,加以認真研究和反復揣摩對于任何一個翻譯學習者都將受益非淺。然而,當前翻譯市場的主流卻并非這類文學作品或者重要會議的報告和重要名勝的介紹。因為這些內容通常已經由專業人士完成,并形成較固定的譯法,在翻譯人員的選擇方面也已經穩定在特定高校畢業生當中,并不會考慮一般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2.2 翻譯練習以虛擬化場景為主。傳統的翻譯教學一般選擇虛擬內容進行練習,較少觸及現實翻譯教育管理論文,離學生現實較遠。這主要表現在翻譯素材的選擇上,沒有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選擇練習。比如要我們江西省贛州地區的學生翻譯與北京故宮相關的語言材料,或者要求他們去翻譯國家重要會議報告。這些內容與譯者目前乃至未來的生活都相距甚遠,無法激發學生的翻譯熱情。

3.當代英語翻譯教學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翻譯市場的強勁推動下,加上目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翻譯教學開始逐漸與市場對接,并在教學方式上日益注重信息技術使用。其特征表現如下:

3.1 實用化。國內的翻譯教學開始走向實用化,教學內容不斷增加翻譯市場中經常出現的材料,尤其是公司技術材料、法律文本(合同類)、企業對外宣傳等方面的內容。

3.2 信息化。主要表現為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的廣泛使用和翻譯語料的收集整理,也包括翻譯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高程度依賴(文檔編輯、翻譯材料收發、資料查找、信息收集等)。

3.3 專業化。這里的專業化是指翻譯領域的專業化。由于不同領域所涉及的具體專業知識差別,不能期望每個譯者都能進行全部領域的專業翻譯。掌握一定的語言基礎,學好一定的翻譯技巧,然后結合自身情況,深入發展某一領域的翻譯能力將是未來翻譯教學發展的方向。

4.基于地方特色翻譯教學課程建設的意義

4.1 順應了英語翻譯領域專業化發展要求

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各個領域之間的知識差異變得益加巨大,任何一個譯者也無法通曉所有領域的翻譯。采用針對地方特色內容的翻譯教學使英語翻譯的培養在翻譯領域上朝專業化方向發展。同時,精深一個領域的翻譯,也為日后往其它領域擴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及翻譯技巧基礎。

4.2 可以強化英語翻譯教學的現實針對性

因為集中于訓練基于地方特色內容的翻譯,其教學比較具體可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操練熱情。學生對于涉及本地的內容一般容易產生親近感教育管理論文,不至于疏遠與抵觸翻譯教學活動。同時,在適當的條件下,這些翻譯教學及相關練習還能直接滿足翻譯市場的需求,使翻譯教學與市場直接關聯起來。

4.3 有助于服務地方對外經濟建設與文化宣傳

通過開發地方特色翻譯課程的教學,培養出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的對外宣傳。由于地域差異,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一般的英語專業人才很難勝任具有獨特地方特色的經濟發展相關材料的翻譯。根據以往的經驗,不少招商宣傳翻譯材料都表現出對原文主旨的偏離、曲解,原因主要還不是外語能力,而是缺乏對本地區經濟狀況的系統掌握及相關的翻譯知識。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的建設也能起到對外宣傳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比如江西省贛南地區的文化發展源遠流長,歷代有不少名人留駐此地,有豐富的客家文化、蘇維埃革命史等等。另外,有不少針對贛南地區的研究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比如客家文化相關的人類學研究、一些有色金屬的開采加工研究等。這些都需要有更為準確得體的對外翻譯,以更好地讓世界了解贛南文化。

4.4 促進學科交叉研究,創新外語教學模式

地方特色翻譯教學涉及到其它學科,如歷史學、人類文化學、工業技術等知識,這種嘗試有利于推動外語教學模式的創新,也可以豐富翻譯教學的研究,為探索翻譯教學中的翻譯領域專業化發展模式作出積極貢獻。

5.基于地方特色翻譯教學課程建設

5.1 英語翻譯課程建設的基本內容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首先是確定課程性質(含教學目標等)教育管理論文,其次教學內容設置(包括教學大綱,教材編寫或選擇等),然后考慮教學條件創建(涉及信息化技術設備支持及教師隊伍培養等)。

5.2 課程性質。

地方特色英語翻譯教學課程是一門針對地方特色內容的專業領域翻譯教學課程。學生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應該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訓練,能閱讀中等程度的英語材料,滿足一般的聽說及寫作要求。以《贛南英語翻譯教學》課程為例,其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贛南地方特色產業、文化及科技等內容的翻譯,做到能較流暢地翻譯相關內容,滿足一般的應用要求。

5.3 教學內容設置。

基于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主要強調與本地相關內容的翻譯教學及實踐,具體表現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以地方材料為主。下面以贛南英語翻譯教學課程的內容為例,說明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內容的設置。

5.3.1 翻譯基本技巧。

這部分內容與其它翻譯課程的內容相似,主要是用于引導學生進入翻譯課程,包括翻譯的基本理論、一般的翻譯技巧、輔助翻譯工具及書籍的使用等。

5.3.2 地方特色相關材料閱讀。

這里主要選擇一些與地方特色內容相關的典型材料供學生進行學習,包括英語和中文材料,讓學生熟悉特色材料的表達和描述。同時配以相關領域的專業常識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相關領域知識,為翻譯做準備。還可以提供相關專業參考書籍、重要網站鏈接等信息。就贛南地方英語翻譯課程而言,涉及的內容包括贛州地理概況、贛南紅色革命歷史、贛南歷史名人生平事跡介紹、贛南政治、教育及社會建設現狀及遠景規劃、有色金屬礦業發展現狀、贛南臍橙等特色農產品、贛南客家文化、采茶戲、興國山歌,還有贛南旅游景點如通天巖、郁孤臺、八境公園、龍南客家圍屋等。

5.3.3 英譯漢實踐。

通過翻譯一些與地方特色相關的英語材料來進行英漢翻譯研究討論。可以從China Daily里選取一些與贛南相關的新聞進行漢譯訓練,或者從英文Wikipedia里選擇一些相關的贛南歷史事件或者人物、地理或者民間文化等內容進行翻譯,或者從有色金屬礦業技術的入門性英語原著中摘取適當的內容進行翻譯。

5.3.4 漢譯英實踐。

有了前面的學習與訓練,就可以開始漢譯英訓練教育管理論文,將一些地方漢語材料翻譯成英語。可以選取翻譯市場上常見的翻譯內容作為翻譯實踐與研討的材料。比如本地經濟形勢介紹、交通及市場狀況描述、特色產業的發展形勢、地方文化的對外宣傳描述等內容。就贛南而言,可以針對贛南的交通、有色金屬采礦及加工發展情況、贛南臍橙的產業化運作、贛南客家文化在中國及世界的地位、以及一些旅游景點如崇義縣陽嶺國家森林公園等等材料進行翻譯。

5.3.5 地方特色相關材料的翻譯練習題目及參考譯文。

提供足量的練習材料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翻譯訓練材料可以根據教學進度由學生自行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翻譯練習。教材附有相應的參考譯文,以供學生揣摩語言組織、語義處理技巧,不斷提高翻譯水平。

5.4 教學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翻譯教學形式在不斷更新,由于地方特色翻譯教學屬于具有市場針對性的專門課程,其教學形式需要深入研究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課程的開發涉及到教學大綱的制定,其中包括教學目標、課程性質、教學課時分配、課堂組織形式等具體操作細節,而這些細節必須要體現出與普通翻譯課程不一樣的特色。贛南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建設在教學形式上主要考慮了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5.4.1 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

目前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上的應用已經得到較多學者的認可。[7][8][9]因為地方翻譯材料相對比較專業化,其內容比較固定,翻譯的重復利用率高,可以考慮針對贛南地方特色的翻譯材料進行語料庫建設,形成一個翻譯記憶庫,在教學中通過共享翻譯記憶庫來輔助學生進行翻譯訓練,同時,將這些學生的翻譯訓練譯文加入系統,反過來又可以進一步充實原有的共享記憶庫。國內目前較為通行的塔多斯(Trados)計算機輔助翻譯系統,可以方便地實現翻譯記憶與共享。目前外語系(部、學院)大多已經建立網絡自主學習系統,在這個系統的基礎上安裝機助翻譯系統極其方便,成本也低廉,可操作性強。[10]

5.4.2 結合田野調查教育管理論文,展開翻譯訓練。

地方特色翻譯主要涉及當地相關內容,可以通過田野調查的方式,使翻譯內容變得具體可感,既可加深學生對所譯內容的理解,也可激發學生的翻譯熱情。比如涉及贛南客家文化的內容,可以到客家文化城或者客家相關歷史文化景點進行實地考察;若涉及有色金屬產業的內容,則可聯系相關企業,深入企業生產工地展開調查研究。

6.結語

本論文以贛南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開發與建設為例,主要從理論上探討了地方特色英語翻譯教學課程的建設,論證了課程開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還研究了課程性質、內容設置、教學形式等關鍵內容。基于地方特色英語翻譯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有其重要意義,它可以進一步推動英語翻譯課程的多樣化與專業化發展。由于各種限制,本研究還沒有開展專門的教學實踐,然后根據教學效果進行教學評估,從而得出較為客觀的課程建設結論。這部分實驗教學論證環節將由后續研究來完成。

[參考文獻]

[1]羅選民.中國的翻譯教學:問題與前景[J]. 中國翻譯,2002,4.

[2]姜秋霞,曹進.翻譯專業建設現狀:分析與建議[J]. 中國翻譯,2006,5.

[3]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建設:問題與對策[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5]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6]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7]王立非,王金銓.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方法及應用[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5.

[8]羅選民,劉彬.關于開放型語料庫翻譯教學的思考[J]. 外語教學,2009,6.

[9]徐彬.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設計與實施[J]. 上海翻譯,2010,4.

[10]隋然.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翻譯教學[J]. 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2,1.

第3篇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 have many practice links. 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 have hardware requirements. While for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all aspects shortcomings.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desig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 is low. It is point out that fas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s to do sof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perfectingthe system and doing well the topic selection,enhan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reform,do the existing contingent of teachers and guidance modes. It wa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give the reference to the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is (design)quality.

關鍵詞: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畢業論文(設計);措施;軟環境

Key words: new local colleges;science thesis (design);measures;soft environment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15-0195-02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為專升本的院校[1],其基本上本專科教育并存,多數以專科教育為主,定位是培養大量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富有實干精神和開拓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它通過升本的機遇大量引進優秀人才,加強實驗室建設,使學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發展。其功能和以往相比,除了教學以外,加大了科研和社會服務功能,即立足于地方和區域經濟發展,在為地方培養人才的同時,利用自身在科研上的優勢,通過參與社會經濟技術活動,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2]。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擴張,它們已成為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人才庫和技術革新的思想庫[3]。

2理工科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問題

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是大學本科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訓練,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教學、科研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是本科生畢業和授予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4]。而理工科類專業主要培養科學型、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其實踐環節多,畢業論文多有硬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的制約,在生源質量、經驗交流等方面處于劣勢,學生綜合素質偏低。再加上歷史原因,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難免存在諸多不足,主要體現在教學條件有限、師資力量缺乏、學生重視不夠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學計劃不完善,就業與考研復試沖擊,學生普遍存在論文基本攻薄弱等因素[5-8],這些不僅制約著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而且還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不高。

3提高畢業論文的措施

硬件的改善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而要解決當前的困難,更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軟件建設。

3.1 加強動員,完善制度,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論文效率加強動員,提高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知道撰寫畢業論文是人才培養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是本科階段必須完成的一門必修課,是與畢業直接關聯,獲得學位、求職或繼續深造的先決條件;讓他們明確撰寫論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人才培養過程,是科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文獻資料查閱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過程。學校和系部統一思想,對不合格的論文決不手軟,只有確定了明確的標準并能夠得到嚴格的執行,才能夠使學生打消僥幸心理,有壓力去完成。學生重視,基本功扎實,可以提高實驗(設計)數據的準確性,進而提高論文寫作質量,減輕老師指導的難度。

3.2 通過合適的選題來彌補硬件的不足優化選題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畢業論文質量除了在選題方面嚴把質量關,做到難易適宜外,還可以通過合適的選題來彌補硬件的不足。

3.2.1 與地方企業聯合,利用企業的經濟優勢共同研究和開發科研課題,為學生畢業論文提供素材。論文(設計)命題一直或部分時間到科研合作單位、實習單位或有工作意向的單位進行,完成后由學校進行考核。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自行在企業中得到鍛煉,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避免從書本到書本的紙上談兵,讓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中通過畢業論文的訓練得到鍛煉,學到實際本領,提高創新能力,同時也解決學生在就業和學習方面的矛盾沖突。

3.2.2 加強與資深的科研院所合作,實現兩類院所師生的“雙贏”。很多資深的科研院所高級職稱和博士較多、科研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而充足,很多對新升本科院校來講很難申報的前沿課題,但對省重點高校或更高層次的高校老師手中往往有兩個或更多的項目卻課題組人手不夠,這正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缺口。因此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加強與這些高校或研究所聯系,利用他們的課題和資源優勢解決自己課題方向老套、脫離實際、儀器設備不足等問題,為新升本科院校畢業論文和科研工作的開展注入一定的活力,讓更多學生有進行科研工作同時完成畢業論文的機會,實現兩類院校師生的“雙贏”。

3.2.3 做設計類課題。現在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有個人電腦,可選擇應用計算機進行畢業設計。調查發現歷屆理工科畢業生,無論是在工廠從事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在公司從事經營貿易,還是在政府機關就職,幾乎都需要使用計算機。作為培養掌握最新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當然應該順應這個潮流。

3.2.4 選題時間提前、內容放開,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完成論文(設計)。一方面可以鼓勵教師讓學生參與到自己或學校立項的科研課題或實驗室建設課題中。一方面畢業論文(設計)與貫穿于整個本科教育過程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對某一問題的質疑、改進或推廣,只要能夠體現學生科研能力,都可以作為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教學實踐中的綜合性或創新型實驗,只要能夠體現水平的,也可以作為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教師可以不定期的向學生提供畢業論文(設計)選題,與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結合,鼓勵學生自己選題,利用興趣這一強大動力提高論文質量。

3.3 加強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時間,處理好實習、考研、就業與論文寫作之間的沖突,同時通過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讓學生提前做好準備,提高基本功。狠抓教學質量,使學生牢固掌握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好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準備。開設專業文獻檢索、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訓練方面的課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外語與計算機水平,對于論文有關文獻的查閱以及日后論文的撰寫、排版、定稿都大有幫助。改革實踐教學,強化綜合實踐能力培養,構建由簡單到綜合,由單一到復雜,循序漸進的系列化實踐教學體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適當引導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范文,從內容到形式,反復揣摩,以便能夠有效地借鑒它、模擬它。同時,老師可每學期給學生布置一兩個與其專業相關的寫作任務,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評語有針性的攻克自己寫作的弱點,爭取每寫一次論文就能進步一點。課程實習、學年實習和畢業實習都有總結報告和社會實踐報告,這些寫作都可以較早地培養學生的論文意識,對于畢業論文的寫作有著素材儲備、技能準備等多方面的作用。

3.4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指導模式改革

3.4.1 現有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指導老師科研能力培養,鼓勵其勇挑科研重擔,提高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為提高論文(設計)質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指導學生實習、參與工程項目設計等,組織指導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深入生產和工程實際,在實踐中總結和積累經驗,為指導論文(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指導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加強指導教師的師德修養,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可適度聘請外校教師或企業高工參與到論文指導中來。

3.4.2 論文指導模式改革首先可采用教師團隊指導方式,即以教學科研經驗豐富的教師為組長,在充分考慮老師的專業特長與教齡基礎上,組建畢業論文指導團隊,對學生進行指導,這種方式將發揮教師在各個領域的知識優勢和結構,有利于培養學生更全面的掌握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可以較好的完成論文指導任務,同時也培養了青年教師論文指導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其次可采用雙導師制。對于校內課題,青年教師可以作為副導師、高職稱教師的助手身份參與指導論文。因為教授經驗豐富,但是指導學生時間相對較少,而青年教師精力充足,時間多,但是科研能力相對薄弱,需要不斷提高。每個學生都配有導師和副導師,可以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這種聯合指導方式,真正體現了教授“傳、幫、帶”的學科帶頭作用,加速了具有知識創新和科研攻堅能力的學術人才的形成,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將大大提高,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課題來自企業的采用校企雙導師指導制,這樣做可以將學校的理論知識更好地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學生盡快的融入企業文化。

綜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硬件的改善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要提高理工科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可以從完善制度,合理選題,做好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及現有教師隊伍建設和指導模式改革等軟件建設著手。

參考文獻:

[1]辛彥懷,王紅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現狀及發展趨勢[J].教育發展研究,2005,(5):31-34.

[2]劉海林.關于新建本科院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思考——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0,10(3):89-92.

[3]陳蕾.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特點及發展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36):9-10.

[4]李小紅.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30(5):213-214.

[5]吳平.新建本科院校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和教學環節對應性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1(12):194-196.

[6]劉正遠,段玉璽,呼漢衛等.本科畢業論文選題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9,32,(3):301-305.

第4篇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創新能力;地方院校;培養措施

作者簡介:崔海亭(1964-),男,河北蠡縣人,河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彭培英(1966-),女,河北石家莊人,河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河北 石家莊 050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10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8-0022-02

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學校特別是普通院校在研究生教育質量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研究生課程設置、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養質量等方面,這樣就必然導致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出的研究生缺乏創新能力,培養質量不高,創造能力不強,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問題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和擔憂。因此,切實通過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進研究生課程設置,強化科研訓練和實踐教學,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氛圍等措施改進和加強研究生教育,促進普通院校高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對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對于本科學生而言,研究生教育僅僅停留在基礎課程、專業課知識的鞏固、論文的寫作方面是不夠的,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其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生在完成了本專科教育以后,已具備了進行科研方面和創新能力培養所必備的專業素養。與重點大學相比,普通院校研究生的培養通常更加注重研究生小論文和大論文的完成情況及就業問題,專業知識和前沿科技水平更新速度較慢,特別是學生做大項目和實際課題機會很少,大部分研究生只是在實驗室里用計算機軟件模擬比較虛的研究,一些研究生只是簡單分析別人已有的成果或者用軟件驗證已有的結果,因而也造成有水平的學術成果太少,學生創新能力得不到較好的鍛煉。[1-5]

一、阻礙地方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

1.研究生課程設置

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單位大部分都是利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公共學位課、專業學位課和非學位課學位課的學習,用剩余一年半的時間完成畢業論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歷來是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部分地方院校基礎學科授課時數達到45%以上,專業學位課程只占35%~45%,而且大多數專業課程缺乏與實踐結合的教學環節。

2.研究生導師存在的問題

導師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最關鍵的外部因素,研究生的創新能力直接受導師素質的影響。研究生導師只有站在學科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科技發展動態,才能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研究生。近幾年隨著研究生的擴招,研究生數量越來越多,致使導師隊伍嚴重缺乏。一些普通院校降低了研究生導師隊伍的門檻。另外,個別研究生導師的科研項目偏少,科研經費明顯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并沒有直接參加科研課題,只是紙上談兵,缺少真正進行科研的機會,不能將理論知識和科研實踐結合起來。也有個別導師雖然自身學術能力很強,但只顧忙于自己的社會活動和科研課題,對學生的培養缺乏責任心,對所帶的學生采取放任的方式。這樣必然會造成所培養的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研究生招生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數量以一定的速度增長。另外,我國研究生招生以考試為主,且只考數學、英語和政治。至于專業課,一些學校考題的重復率很高,并不是考查考生的研究能力。在面試階段由于時間有限很難判斷其研究能力,并且部分院校招生困難,生源不足,報考地方院校的往往是本校中等的學生或本三的學生。還有一些跨專業的考生只匆匆學習了很少兩門考研的專業課,基礎知識可想而知,根本沒有創新的基石。這樣的學生,其創新能力可想而知。

4.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的問題

在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國外多采用寬進嚴出,如美國博士生的淘汰率為30%~40%,日本大約為45%,而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和國外研究生教育正好相反,屬于“嚴進寬出”型,研究生學位答辯通過率在95%以上。[6]我國研究生在攻讀學位過程中都需經過“開題報告―中期考查―論文答辯”幾道關。對于不負責任的導師來講,這些過程明顯存在著“走過場”的問題。真正對論文質量進行公正評價的是盲審制度,但需盲審的研究生所占比例太小。一部分研究生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在寫作論文時根據能找到的資料盲目堆砌或四處剽竊別人的研究成果。有的干脆直接移用別人的論文,更有甚者直接高薪聘請“”代勞。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7-9]

二、提高地方院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1.調整和改進研究生課程

研究生教育應重視學生的個性,給學生發展個性提供足夠空間。要鼓勵和支持導師與研究生任課教學老師在創新意識培養方面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素質和能力,要根據專業的特點設置課程,設置的原則是基本體現基礎課程的前沿性和專業課程的適用性,增設跨學科課程,增加一些專題課程,以利于培養學生的探討、分析和研究能力。特別是鼓勵學生針對感興趣的內容自己備課、給同學講一次課,老師給予補充和更正。對部分有特殊才能和專長的研究生,培養計劃可適當改變,實行個性化培養和個性化處理。比如我專業開設了強化傳熱技術、化工設備流場仿真分析及應用、化工設備有限元分析及應用、化工設備現代設計、流體機械結構創新設計等課程,使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2.強化導師隊伍建設

研究生導師研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為此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是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關鍵。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能力,研究生指導教師的遴選和聘任要堅持標準,保證質量,嚴格控制研究生導師的數量和質量,要求導師必須有一定的科研經費,并要求導師在研究生的培養方案、課程選擇、培養過程等方面要特別重視,激發研究生掌握知識、提高素質、培養能力和為社會服務的熱情、科研欲望。采取措施激勵優秀導師脫穎而出,比如只要獲得國家級項目就直接被聘為研究生導師。同時,對研究生導師進行定期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導師不能再擔任研究生導師。

3.改革研究生招生和質量管理方法

(1)改革研究生面試制度,加大研究生面試成績比例,延長面試時間,以重點選拔具有創新潛力的人才。

(2)為保證課程體系的完善和落實,在選用國內優秀教材的同時還要引進部分國外原版的優秀教材,對于我國研究生的培養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定期舉辦學術報告講座。在研究生課題進行過程中,研究生要定期向課題組匯報研究進展,所有研究生要參加并且提出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獲取他人工作的指導。

(4)為了保證評閱的公正性,所有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均采用盲審評閱。

4.建設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和實踐平臺

為不斷滿足新形勢下企業發展對技術創新、人才素質提高的要求,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對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變封閉式培養為產學研聯培養模式,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話動,我專業和河北陽煤正元化工集團、河北博宇節能設備有限公司、石家莊東方石油化工機械廠等企業簽訂了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和實踐平臺,為我校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中試研究、技術服務等工作提供便利條件。研究生要積極參與指導教師和學校的科研課題,成為導師的助手和研究合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讓研究生負責整個課題或子課題的實施,以便更好地激發科研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研究生論文結合這些企業的實際問題進行闡述,提高了研究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是研究生參加科研實踐鍛煉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為研究生建立了創新平臺,營造了創新氛圍,逐步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5.營造培養創新能力的氛圍

創新能力的提高、培養離不開必要的外部條件和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研究生多參加學術交流,建立研究生信息和學術交流論壇,舉辦各種形式的論壇、校內外專家學者的學術講座。設置優秀研究生論文獎、優秀學位論文獎等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開拓創新的課外科技活動,資助優秀碩士生參加重要的國際學術會議。研究生在參加上述活動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將所學知識與實踐密切結合,這必然會使得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三、結語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直接影響到研究生以后的工作能力和對社會的貢獻。高校研究生培養如何改革創新以適應現代化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當前研究生教育所面臨的緊迫而重大的研究課題。各地應當從實際出發,努力探究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采取多種措施在各個方面促使地方院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以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崔海亭,郭彥書.強化工程實際訓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2):13-15.

[2]彭培英,崔海亭,韋玉堂.以科研促教學 提高本科生培養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8):14-16.

[3]夏登峰,江寧,劉宏建.淺談研究生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1,(5):146-147.

[4]錢存陽.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障礙與對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1-53.

[5]鄭冬梅,王悅.構建研究生實驗教學體系,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5):146-148.

[6]李孝紅,崔文國,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與改革[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0,11(4):76-79.

[7]李福華.實行開放式研究性教學,培養研究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5):18-20.

第5篇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畢業論文(設計)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15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Teaching Reform

ZHAO Zhenk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 The writing 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bil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pres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thesis (design) writing, propos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working ability 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thesis (design) guidance course.

Key words applied undergraduate; thesis (desig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本科畢業生進行四年學習與實踐成果的總結,也是對本科畢業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項綜合考察,同時又是培養應用型本科畢業生從業能力的一項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各應用型本科院校均出現了畢業論文(設計)質量嚴重下滑的客觀事實。筆者多年來一直在從事應用型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指導工作,在論文(設計)指導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提出了以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為導向的畢業生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一是,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二是,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三是,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最后,采取適合論文(設計)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市場經濟新常態下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培養需要。

1 目前畢業論文(設計)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畢業論文(設計)存在的學術不端問題。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的學術不端問題經常出現,有些學生進行網上抄襲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網絡文章拼湊成論文;也有的學生找人論文;還有的學生直接改用本專業往屆學長的合格畢業論文上交等。這些做法,論文(設計)指導老師都很難左右。有些情況可以通過論文檢驗出來,有些則很難查出。但是,這些學術不端行為會敗壞了學術風氣,使得學校安排學生寫作畢業論文(設計)的培養計劃失去了應該發揮的作用和意義。

二是,選題問題:有些學生所選題目陳舊過時,有些題目范圍過大或過小不利于論文寫作,或者學生所選題目的寫作可行性較差。學生思想惰性強,所選題目陳舊過時,遠離時代,缺乏現實應用價值。應用型本科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求學生選題新穎,要有一定的獨立見解,尤其是對于以往反復研究過的題目,要從新的視角挖掘出獨特的觀點和見解。但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重要意義,而是挑選以前學長寫過的題目來寫,認為可以照著別人的寫法來模仿完成。

也有些學生認為,選擇較大題目會有的可寫,也容易寫夠字數。實際上,題目過大,在寫作過程中難以駕馭和把握。當然,還有些學生認為,選擇較小題目會容易寫具體,但是所選題目過小,在寫作過程中只能寫一些具體操作流程,無法形成具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選題要確定合理的范圍,學生盡量選擇與學過的課程相關,寫作熟悉一些的內容,能夠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畢業論文。

再者就是所選題目是否具備寫作的可行性問題,由于一些學生缺少寫作經驗,在選題時沒有注意到題目內涵及外延,以及自己是否能夠搜集到足夠的論據及寫作素材,導致學生論文寫作過程出現無法繼續或中途更換論文題目的問題。

三是,論文(設計)出現邏輯結構不合理及寫作不規范問題。從歷屆學生畢業論文(設計)答辯稿件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邏輯上出現前后矛盾、條理不清、缺乏科學的論證方法、研究方法不規范、創新點不明確、語言表達不清楚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畢業論文的質量,甚至于影響學生能否順利通過畢業論文(設計)答辯。

2 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是,學生對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沒有正確的認識。一方面,由于教師在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中對學術不端現象的后果強調不足,導致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清楚的認識。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畢業了忙于找工作或畢業實習,對論文(設計)寫作不夠重視,應付了事;還有一些學生在網上找幾篇文章隨便拼湊一下了事,或是請人完成應付交差。這些做法都形成了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寫作出現的學術不端問題,最終影響到學生能否如期畢業。

二是,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不夠,學生缺乏有效的寫作指導,導致出現選題偏差。教師在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中,由于課時量問題,沒有足夠強調學生與指導教師對選題溝通的重要性,更沒有進行足夠的選題指導實踐訓練;同時,在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指導實踐中,指導教師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學上,對學生畢業論文選題方向重視不夠。開題并進入初稿寫作過程以后,才發現要么由于指導老師的專業背景和學生論文方向差距較大而無力指導,要么學生選題問題較大而無法繼續寫作。

三是,由于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導致對學生寫作幫助不大。由于學校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不能夠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掌握論文與設計的寫作區別、論文(設計)的寫作要求、寫作規范,以及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的寫作要點以及定量、定性研究方法的使用等內容。最終導致一些學生出現論文邏輯結構問題及寫作不規范等問題。

3 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改革對策

應用型本科學生畢業后大多數要進入各行業從事具體工作崗位的實踐活動,因而高校對學生從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大學生應具備的從業能力應包括:具有強烈的進取心及責任感;較高水平的分析能力;較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具備一定的創造和學習能力等等。①可以看到,嚴格的畢業生論文(設計)寫作訓練能夠起到綜合訓練和提升學生未來從業能力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應建立以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為導向的畢業生論文寫作課程教學改革策略:一是,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二是,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三是,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四是,采取適合論文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

首先,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教學、科研、服務諸方面都以應用為導向,堅持為地方或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面向行業、面向人才市場需求來建設專業。②應用型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過程,既是檢驗本科生綜合運用本學科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同時又是一項培養學生邏輯寫作能力的實踐教學過程。因此,必須強調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過程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應該讓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和自己的實習實踐并與指導教師進行充分溝通來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及后續寫作。

必須堅決杜絕學生采取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如在網上找幾篇文章隨便拼湊一下了事、請人完成應付交差等行為。在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學校處理過的學術不端案例來教育學生,使其對學術不端的后果有清醒的認識,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術不端做法對學業以及將來職業發展的巨大危害性。

第二,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導向。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必須首先讓學生能夠區分論文與設計的不同標準和要求,明確論文(設計)選題的實踐價值導向。應按各學院按專業建立各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授課導師組,采用競爭機制選擇授課教師,使得論文(設計)課程中師生能夠就講解的案例做到專業上的充分溝通,使學生接受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寫作訓練,以保證畢業論文(設計)指導課程具有較強實踐性。

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應以知識、能力和技能是否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適應為評價標準。③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在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選題方面強調其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能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進行系統的寫作訓練,使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順利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達到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人才的教學目標。因此,最好強調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反復溝通,結合學生實習實踐背景,在老師研究方向范圍內進行畢業論文選題。這樣,既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的合理性,又能夠使得指導教師能夠有效參與到學生的寫作過程之中結合學生實習實踐經驗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采用專題講解來講授撰寫論文(設計)過程,要在教學目標中重點講授如何選題、如何收集資料、如何選用適合的研究方法,如何掌控好寫作進度,如何做好寫作過程中的師生溝通,怎樣避免學術不端的做法等方面。 授課過程中要明確論文(設計)指導授課教師職責,依照學校畢業論文(設計)指導手冊要求將撰寫畢業論文(設計)的每一步驟內容分解到每課時的教學任務中,包括:論文(設計)選題、擬定論文(設計)提綱、開題報告、文獻使用、研究方法選用、初稿要求、論文修改、及論文(設計)修改要求、定稿要求及學術寫作規范等內容。

授課教師還要向學生強調遵守學校要求的畢業論文(設計)寫作進度,即從選定導師、確定選題、列出寫作提綱、完成開題報告、再到初稿寫作、論文修改、定稿等這樣一個完整的論文寫作過程。授課教師要結合自己的指導經驗,向學生強調論文(設計)寫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需要與指導老師主動溝通的要點以及沒有做好這些溝通工作容易出現的問題,以確保整個論文(設計)的高質量完成。

第四,采取適合論文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通過圖片展示、視頻講解,讓學生結成小組共同進行案例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論文(設計)的綜合寫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及創新精神。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中國知網、百度學術等網絡資源和圖書館等進行查找和使用期刊等文獻,學會文獻綜述寫作,培養學生結合專業實踐背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從業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寫作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為培養應用型實踐人才必須進行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尤其要遵循以提升學生從業能力為導向的畢業生論文(設計)指導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即強調應用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認識,明確論文(設計)學生選題的實踐價值,設計合理的論文(設計)教學內容,采取適合論文指導課程的教學方法。最終,通過畢業論文(設計)寫作訓練,提高應用型本科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級應用型實踐人才。

注釋

① 王均平.基于用人單位需求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從業能力的選擇與設計[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第6篇

 

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學計劃中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之一,是對本科生學業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綜合檢驗。完成大學本科畢業論文通常包括論文選題、查閱文獻、論文開題、撰寫論文、修改論文、定稿結題、論文答辯等階段。而論文選題是完成畢業論文的首要環節本科畢業論文。目前各高校畢業生選題部分來源于教師科研課題、結合畢業實習選題、結合課程學生自選。往往課程設置是畢業論文選題的前提和基礎,導師在論文選題中起到關鍵作用;目前許多選題逐漸傾向于“小題大做”、“難易恰當”。當然,也有學生和教師對畢業論文選題重視不夠,或多或少存在著諸于對選題重要性認識不夠、與專業方向的結合不夠緊密、題目過大或過小、選題自由度不大等問題。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九江學院是2012年由九江師專、九江醫專、九江財專、九江教育學院四所地方專科學校合并而成的。九江學院旅游與國土資源學院成立于1994年,2003年開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本研究以 2007-2016屆九江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為例,分析其選題的特點、原因和變化趨勢。通過實際查閱的方法,對論文題目和內容逐一分析和分類,調查畢業論文共計727本,其中2007屆90本,2008屆78本,2009屆89本,2010屆76本,2011屆70本,2012屆70本,2013屆53本,2014屆65本,2015 屆90本,2016屆46本。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論文選題方向分析

 

從論文選題方向來看,2007-2016屆旅游管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基本是圍繞本專業的特色來開展研究,其選題有旅游管理與開發、酒店管理和文化旅游、游客與市場四個方向比較集中(圖 1)。

 

調查表明,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方向有兩個特點:第一,從總量上看,旅游規劃與開發類占比例30以上,第二是結合旅游發展趨勢,旅游轉型、鄉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在選題方向上之所以產生這兩個特點的原因有:第一,學生在論文選題上習慣趨易避難。對于選擇在哪個研究方向上撰寫論文,學生一般選擇自己在實習和課堂教師提到的方向,也有跟隨指導老師的興趣愛好、研究方向進行選擇,也喜歡選擇自己熟悉的地方多、撰寫論文容易的方向進行選題。第二,隨著旅游發展,尤其是江西提出建設旅游強省的目標,提出江西風景獨好的宣傳口號,各地把旅游產業作為重要支柱性產業、綠色產業來發展,也為學生自主選題提供了素材和案例。

 

(二)論文選題來源分析

 

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來源體現了學生選題的主動性與被動性,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論文選題來源基本上共四種來源:教師指定內容、結合實習內容、結合教師科研課題內容和學生結合課程自擬內容。

 

調查表明,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方向的特點有:第一,在教師指定內容選題是學生論文的主要選題來源;第二,結合實習選題內容是新的增長點。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師獲得省級及以上課題不多,加上本科生沒有經過科研的訓練,盡管也有學生喜歡跟老師做科研課題,但大部分學生只知道按指導教師的要求去做,根本不愿獨立思考。所以,課題選題前些年從要是老師指定題目為主,近些年隨著老師的課題也多起來,比例也逐漸增大;尤其學院從2007年開始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本科生實踐教學比例達到30%以上,除了畢業實習,還有課內實訓、校內實訓、6個月的教學定崗實習等。學生能夠結合實習遇到的問題和現象進行選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踐意義。

 

(三)研究區域的界定

 

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畢業論文選題有針對大尺度如中國、省域,也有中觀尺度的市域、縣域,甚至有小尺度的村莊、公園、景區等。從表2可知,學生選題還是傾向于小范圍的研究區域,以縣域及以下為研究范圍的比例最高為 45.5%,但近年來全國區域及省域研究論文的數量和比例變化不大。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選題上往往落入題目越大越好寫,并認為論文題目選大一點,資料也好搜集;選擇小的題目,研究成果相對少,可參考的資料少,考察調研花的時間多,寫作難度相對大。

 

三、以問題為導向選題的建議

 

本科畢業論文選題,應該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創新思維應從問題開始,問題的起點是“疑”。所以選題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是喚起學生自覺學習,激發創新思維、培養發現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一)問題導向的論文選題,有利于促進學生多思考、多動腦

 

問題導向的論文選題通過以問題來啟發學生思考為主的教學實習,對鍛煉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大有益處。如學生在酒店實習,發現人員流動比較大,留不住專業人才的現象。經過思考和積極討論,很快就能夠理解和找到其中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

 

(二)問題導向的論文選題,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培養

 

問題導向的論文選題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選題方式,老師的角色是設計問題,組織討論,進而啟迪學生的心智,激發學生的潛能,更好完成論文。如廬山好漢坡下的鄉村農家樂規范經營的問題,首先帶學生到研究點進行調研,讓他們感受到為何要規范?從哪些方面來規范?有何好的建議與對策。

 

(三)問題導向的論文選題,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問題的欲望

 

學生的未來是要學會解決問題,而解決未來實踐中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讓他們主動探討、求得解決問題方法。在廬山景區在旅游轉型、全域旅游等態勢下,如何進行升級轉型?旅游形象如何定位?旅游新業態如何塑造?旅游產品如何升級?需要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探究。

第7篇

關鍵詞:聯合培養研究生 學分管理 成績管理 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92-02

聯合培養研究生是一種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要求的全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在這種雙方或者多方一起參與的教育模式中,使得受教育者能接受到多方面的、知識面也更寬泛的教育。我國在這種聯合培養研究生教育模式中,參與方中一般必有一方是國內高校,另一方或多方可以是國內另一高校,或國外某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企業。

聯合培養研究生可以更好地培養符合時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使所培養的研究生具有廣闊的多元化視角、敏銳的思辨能力,不斷涌現出創新思維,有利于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崛起等區域的發展[1],有利于國家經濟、科技等綜合競爭能力的持續提高。

本文在簡介我國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歷史沿革和敘述聯合培養研究生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聯合培養研究生管理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保證聯合培養研究生質量、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初步設想和具體解決方案。

1 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歷史沿革

國外大約是20世紀40年代開始出現研究生的聯合培養模式,而我國則是經濟從計劃模式向市場模式轉型的20世紀80年代,產學研合作才開始萌芽,出現諸如“產學研結合、產學研聯合、產學研聯盟”等多種名稱雖然不同[2],但核心內容不變的合作研發活動―― 企事業單位(“產”)、高等學校(“學”)、研究機構(“研”)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或其他中介機構的協助下,按一定規則為達成共同目標而聯合在一起進行合作研究開發活動。

1990年3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市高等教育研究所等17家單位由教育部高教司召集,在京舉行了全國第一次合作教育研討會。產學合作教育協會則在1991年3月于上海,同時創辦了會刊《產學合作教育通訊》。自此,產學研合作教育進入正式發展階段。

聯合培養研究生擔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應用型、理論型、復合型高級人才的任務。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了“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3];2005年,又頒布了“關于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進一步提高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2012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下達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中強調了對西部地區地方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具體政策支持。

2 我國聯合培養研究生現狀

聯合培養研究生是兩方或多方參與的研究生培養模式[4],參與方中一般必有一方是國內高校,另一方或多方可以是國內另一高校,或國外某合作高校,或科研院所,或企業。

國內高校之間聯合培養研究生,使國內高校之間的師資、研究生、教學設備等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利用。高校可以共同承擔一些大型的、有難度的課題,研究生也可以參與其中,以培養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思維,增強信息收集能力和處理技巧、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高校與國外合作高校之間聯合培養研究生,一般需要中方導師和外國導師根據研究生的情況共同制定聯合培養方案,共同指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相關研究。研究生的理論學習、基礎實驗和部分課題研究在國內實驗室進行,課題中的難點和國內無法測試的數據則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來完成。通過課題組內定期的學術交流,不同課題階段進展交流等,為研究生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新精神。

國內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研究生,可以是學校接納科研院所選送的人員,為科研院所培養研究生;也可以是學校統招的研究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到科研院所參加相關課題研究以完成學位論文,再回到學校進行論文答辯。目前,這種聯合培養方式的特點是培養計劃主要由高等學校單方面制定的。當前,國家著重鼓勵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成立相關學科的培養聯合體,統一命題,統一招生,統一培養,聯合教學,共同指導;科研院所具有相對獨立的錄取權,錄取的研究生可以取得高等學校的學籍。如能這樣,可以充分利用雙方的人力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共享率,推動學科建設的發展。

國內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模式類似于高校―― 科研院所的聯合培養模式,研究生入學后由所在學科點和企業商討安排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學校導師負責制定培養計劃,并與企業導師充分協商,為研究生選定學位論文題目。國內高校與科研院和企業聯合培養研究生通常通過“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實施,但并無統一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定義。有些將與高校簽訂聯合培養協議的企業叫做聯合培養基地,也有將企業高校共同建立的實驗室或聯合培養平臺叫做聯合培養基地。

3 聯合培養研究生管理方式

由前節介紹可知,目前我國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從參與方的雙方或多方的角度看,主導方往往是某一高校,如圖1所示的高校A,依據另一方的不同,研究生聯合培養的主要方式可歸為三類。

(1)校校聯合:這時,高校A一般是師資力量較弱的高校,如地方,西部院校,高校B則為師資力量較強的名校,研究生的招收錄取由高校A負責,部分課程學習、畢業論文的關鍵實驗在高校B完成,學位授予一般仍由高校A負責。

(2)合作交流:這時,高校A可以是任一家國內高校,一般在中國政府與相關外國政府簽署文化交流協議后啟動。在北京,第1期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于2007年10月正式啟動,目前北京已有12個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培養基地,它們位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首都醫科學大學。基地經費來源有四:①導師課題費;②國外院校;③聯合培養經費;④研究生個人。高校A負責招生,部分課程和授予學位,國外一般提供課題參與機會和指導論文相關研究。

(3)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高校A一般是理工科院校,另一方可能是企業,或科研院所,或兩者;高校A提供課程理論學習機會,論題的選擇、論題實驗研究一般與企業或科研院所的實際研發問題相結合,招生可能是高校A、企業、或科研院所之一或共同協商,授予學位則由高校A負責。

從研究生錄取到學位授予的整個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工作可分為五大部分:①研究生導師的遴選,不同專業的培養方案以及其它后續管理;②研究生的錄取:研究生入學前的基礎數據管理,初試成績管理,復試考試、面試與成績管理,研究領域與推薦導師;③課程學習管理:課程與教材管理,上課管理,成績管理;④研究進行中的小論文與畢業論文管理: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檢查,畢業論文;⑤學位授予管理:答辯安排,答辯過程,答辯結果,畢業論文存檔與上傳,畢業后首份工作去向也可歸為此部分的工作。對應于這五大部分管理工作的典型研究生培養過程可用圖2表示。

從圖2所示的典型研究生培養過程流程圖可知,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兩方或多方“聯合”一般發生在:(1)錄取入學;(2)課程學習;(3)研究與論文三個階段之一或同時兩個或三個階段。目前我國的研究生管理還處于半人工管理狀態,即一個或多個信息系統并存加人工管理,特別是對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情況,更偏向于人工管理,還存在著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4 亟待解決問題

研究生管理工作信息系統化是今后的大勢所趨,傳統的單方培養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統尚在試用階段,在現有的研究生的管理信息系統中,缺乏對聯合培養研究生流程中的信息支持。為保證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質量,尤其需要在聯合培養可能發生的三個階段的后兩個階段:“課程學習”和“研究與論文”規范化管理工作[5,6]。

為了規范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研究與論文兩個階段的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如下幾類信息表。

(1)依據各專業各培養方案,建立不同專業的必修課、選修課和可能替代選修課信息表:課程名稱,課程教材與參考文獻,教學方式,教學時數,課程學分[8,10],任課教師。

(2)各聯合培養單位的任課教師信息表:教師個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職稱,學位,身份證號碼等),教師聲譽,教師打分習慣等。

(3)學生行為結果信息表:學生個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別,以前學習經歷,以前學位,身份證號碼等),學生業余愛好和習慣行為,學生所參與的課題,學生發表的期刊或會議論文,畢業論文,畢業后首簽單位信息等。

這三類信息表的建立,就是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該問題,我們就可以更公平更客觀地評價聯合培養的研究生的實際狀況和培養質量。具體實現時,每類信息表可能對應于多個數據表,相關數據項中有些項目是偏主觀的,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下達2012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計劃的通知[R].

[2] 卜潔.北京地區高校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優化模型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1.

[3] 田露.北京高校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政策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4] 高興武,胡涌.北京市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校研究,2010(11):42-46.

[5] 陳聞,余勇.產學研合作培養研究生模式的探索―― 以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2):41-45.

[6] 李軍偉,賈運鋒,梁士楚,等.地方院校研究生聯合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2):18.

[7] 梁子娟,趙蔚,段紅.終身教育背景下“學分銀行”的設立[J].遠程教育,2012(1):78-80.

[8] 楊立峰,滕麗莎.終身教育學分認定與轉換的對策研究[J].云南電大學報,2011,13(1):28-31.

第8篇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化學教學;改革

近幾年,我國相關部門不斷出臺文件促進我國高校教育進行教學改革。而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教育模式,滿足地方市場的人才需求,成為我國本科高校進行教學改革的主要工作內容。

一、當前地方本科高校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比較落后,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老舊

由于我高校的教學活動長時間受傳統教學理論的影響,在我國地方本科高校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重視化學理論課程,忽視了實踐課程。除此之外,很多化學教師在設置教學大綱時存在問題,教學和考試大綱的設置只是簡單地依據書本教材的內容,沒有把課程之間的聯系挖掘出來。在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地方型本科高校的教師教學方法非常單一,沒有根據不同的課程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傳統重理論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發揮,也無法完成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的任務。

2.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目前我國的大學生普遍存在主動學習意識不足的現象,在化學學習中沒能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由于傳統教學方法下的課堂比較沉悶,導致學生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在學習化學知識的時候常常敷衍了事。因此,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時往往是被動參加,導致無法深入理解化學知識與化學實驗之間的聯系,使自身的實踐能力和思維方式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鍛煉。

3.考核評分標準不夠規范,成績評定不夠科學

在對本科高校中的化學學習進行考核的時候,教師缺乏一套完善的考核標準和考核體系。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實踐要比化學理論更加重要,所以要把對實踐能力的考核作為化學考核的重點。但是,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高校在進行實踐教學考核時,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很多化學教師往往直接把學生的實踐報告、實踐態度和參加實踐課程的次數作為學生實踐課程的評定標準。在這樣的考核標準下,很多學生的實際水平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同時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地方本科高校化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1.改變化學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完善教學結構

在對我國地方本科高校的化學教學進行改革的時候,首先要對化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進行改變。只有改變化學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才能使用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完善化學教學結構,使化學理論課程與化學實驗課程的設置更加合理,加強化學理論與化學實驗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系統地學習化學知識。

2.建設高素質的化學教學團隊

地方本科院校的化學教師有一部分是學校新招聘的教師,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足夠的教學經驗,知識面相對較窄。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化學教師的到崗培訓,組織化學教師到相關企業或學校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還能讓年輕的化學教師深入了解化學教學的重要性,使其在化學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高校通過相關培訓和學習,能夠完善化學教學團隊的素質,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3.抓好畢業論文環節,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本科高校的化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畢業論文,這是對學生化學知識掌握情況和綜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是全面提高和訓練學生化學專業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應重視畢業論文環節,首先要設定合理的畢業課題;然后在學生開展課題的時候,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使其順利地完成畢業論文。完成畢業論文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獲取知識和利用知識的能力,對學生未來就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化學是我國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因此,教師應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對化學教學進行改革,完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金利.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4.

[2]彭娜,李紅山,彭夢俠,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本科院校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8):312-314.

第9篇

本人____________(姓名),學號:____________。于______年考入______,攻讀______專業學術型碩士學位,學習期限______年。在學習期間,本人順利完成了《碩士英語》等3門公共課、______等______門學位必修課、《中國文化史專題》等______門選修課程的學習及考核,獲得總學分______分,學位課學分______分,符合____________ 專業的碩士培養要求。

此外,本人跟隨導師,從事______課題的研究調查,在課題組中擔任了______ 的研究任務,并完成了______的研究成果。結合研究調查成果,撰寫了碩士學位論文《____________》。現提交碩士學位申請,請予以批準!

申請人簽名:________

時間:____年____月____日

碩士學位申請報告(2)

研究生學院:

我是_____大學________級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習的學科、專業為__________,主要的研究方向為__________。

在研期間,本人按照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了一年半理論知識學習,并參加了相關必修及選修課的考試,修完了____門課程,成績均合格,累計獲得____個學分(其中學位課____門,共____個學分,平均成績____分;選修課____門,共____個學分,平均成績____分);________年____月通過全國英語六級考試,成績________分;在國家公開刊物上已發表____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____篇,第二作者____篇);經過一年半的研究本人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題名為“________________”。

根據學校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有關文件規定,本人已滿足了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條件,特向研究生學院提出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申請,請予批準!

申請人: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碩士學位申請報告(3)

本人20___年畢業于________,同年考入____大學________專業攻讀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婦幼衛生項目評價/信息管理。

碩士就讀期間以優秀的成績順利完成學位所設置的專業課程,獲得______大學研究生獎助學金。熟練掌握了各種基本統計分析方法與多種統計分析軟件;擔任了實習助教的工作認真負責;參與多項臨床試驗統計分析工作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核心刊物上2篇。英語水平達到大學英語六級水平,有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

碩士畢業論文《________》對________方法作了深入探討,并將其運用到醫學分類數據領域,取得了良好結果。本研究具有較強地方法學參考價值和實際應用價值

根據學校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有關文件規定,本人已滿足了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條件,特向研究生學院提出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申請,請予批準!

第10篇

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

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建立起了嚴謹的、科學的并符合校情的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體系及運行機制。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專業建設評估體系、課程建設評估體系、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及質量評估體系、實驗室評估體系、生產實習評估體系、課程設計評估體系、課堂教學評估體系與運行機制等。建立、健全了教學主要環節的質量標準和教學工作相關規范性管理文件。針對地方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當前應用型人才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重點研究了實踐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與建立,采用了線性權重法將三級指標(二級指標)轉化為一級指標,權重的選取主要通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得到,同時充分考慮到每項指標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和學生的實際。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全員性”,體系涉及到相關領導、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二是“全過程”,體系涉及到重要教學建設、主要教學環節的全過程;三是“全方位”,體系以與重要教學建設、主要教學環節有關的各部門的工作質量來保證教學質量;四是“針對性”,體系指標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學生的實際;五是保證和提高重要教學建設、主要教學環節質量貫穿始終。

開展教學質量管理與評估

評估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對過程進行檢查,進行學風和教風檢查,掌握各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開題、進度和工作情況;第二階段:深入畢業答辯現場,跟蹤答辯過程;第三階段:各教學單位組織專業進行自評,同時,學校聘請校內外同行專家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審閱;第四階段:專家組進行復評(逐個專業進行實地考察),總結成績,查找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反饋交換意見,評出等級,結果向全校公布。通過畢業設計評估,規范了畢業設計工作管理,保證和提高了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學校每年都聘請校內外專家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抽檢評審,結果表明:我校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結合實際程度高,學生專業知識扎實、運用知識能力強,設計(論文)質量好。近幾年,學生結合畢業設計(論文)公開200余篇,部分畢業設計(論文)對廠礦企業起到較大作用。學校定期開展實驗室評估、生產實習評估和課程設計評估。實驗室評估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專家組深入實驗室隨機聽課;第二階段:各教學單位組織實驗室自評;第三階段:專家組實地考察實驗室,得出評估結論,反饋交換意見。生產實習評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專家組深入生產實習現場進行實地抽查,掌握實習的真實情況;第二階段:專家組逐個單位考察,評出專業等級,反饋交換意見。課程設計評估專家組深入到單位進行檢查,檢查內容主要是教學文件、指導教師、課程設計選題、課程設計質量四個方面。通過開展實驗室、生產實習、課程設計評估,保證了實踐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學生在全國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制作、鑄造工藝設計、航模等競賽中屢獲佳獎。畢業生以實踐動手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公認,幾年來,我校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居黑龍江省高校前列。

學校常年開展課堂教學評估,實施教學督導制度和學生評教,形成了以校、院兩級管理的“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學校每年都開展教師教學質量建設系列活動,包括“多媒體課件大賽”、“名師示范教學”、“專家講座”、“十佳教案評比”、“實踐教學大賽”、“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及獲獎多媒體課件、教案觀摩展等活動。在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學校在我省進行的高等數學、大學英語、思想政治理論課評估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教師的課堂教學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教師在省內其他教學大賽中屢獲佳績。學校以專業、課程建設評估體系為導向,實施專業、課程項目制建設,以三年為周期進行滾動建設。2011年依據評估體系對59項專業建設項目、40項課程建設項目進行了考核評估,得出了考核結論,對項目組成員進行了考查,反饋交換了意見,有效地推進了專業、課程建設,專業服務企業、課程服務專業的轉型實踐成效明顯。截止目前,學校建成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重點專業10個,學校本科專業數量達到51個;建成國家級精品課1門,省級精品課14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1項;省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1項;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

作者:譚平

第11篇

關鍵詞:實踐教學;創新教育;辦學特色;名牌專業建設

中圖分類號:G65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6-0066-04

收稿日期:2007-01-24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05JG106)

作者簡介:趙德利(1955-),男,山東萊西人,教授,從事文藝民俗美學和人文素質教育研究;孟改正(1978-)男,陜西周至人,講師,從事審美教育研究。地方性高等師范院校因其辦學條件、科研實力的限制,尤其是學生畢業時的中等師范任教特性,要求地方高師院校必須根據專業性質,因材施教,決不能追求理論的普遍性和體系的宏大嚴密。因此,重實踐,抓創新,彰特色,是地方高師院校在新世紀高校比拼中創建區別于研究型大學的名牌專業的明智之舉。

一、實踐教學:化理論為能力和方法

實踐性教學是指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將課堂理論通過實踐操作轉化為動手能力,從而實現科學精神與創新精神相統一的教學過程。實踐性教學的基本目的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理論知識向能力技能的轉化,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社會實踐的基本方法與技能,最終達到綜合能力的提高。

實踐性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也是一個完整的實踐理論體系。它包括課程作業、課程實踐、社會調查、各類實習、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等內容。學生經過完整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訓練,將會成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根據構建實踐教學理論體系的整體性原則和要求,實踐性教學應當重視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制定實踐性教學大綱和編寫輔助教材

實踐性教學大綱是對院系開展實踐性教學的總體規劃與要求。它具體體現了大綱制定者對學生應該具有的實踐技能的認識,明確規定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目標、任務,并按實踐項目分層次地規定出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要求及考核辦法等。實踐教學的基本內容是要在保證學生扎實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重塑以實踐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加強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與考核,以自讀、背誦、寫作為重點,狠抓檢查評估。實踐性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驗證和展開,在教學中,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強調理論與實踐的同一性和教育的人文性,在理論教學中注重實踐性,在實踐教學中融匯理論性,使實踐教學真正成為理論的支撐和應用的平臺。

實踐性教學的教材是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檢驗。編寫實踐性教材要在實踐性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體現課程理論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輔導教材要與課程理論教材互為支撐,詳細闡述學生應掌握的本專業本課程的知識要點、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和作業。例如寶雞文理學院中文系教師自編的《寫作輔導教程》,就是依據寫作教材,針對學生自學自練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將范文講解與摹寫練習、理論知識與思考練習、內容分析與方法習得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教材可以實踐練習,“無師”自通,這樣就使實踐教學有了依據,教學質量有了標準。

(二)抓好課程理論學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

課程理論學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它們在教學活動中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有機統一。在教學中,要根據其相關性安排好課程展開的時間順序。課程理論學習是學生了解掌握本專業本課程的內容和作用,增加感性認識,形成理論體系的必要前提。課程實習是在學習相關課程內容后所做的實踐性作業。例如寫作課進行的社會采風寫作訓練,廣告CI課進行的市場調查和設計等,都是課程實習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有助于學生將課堂所學內容轉化為實際動手能力。專業實習也可稱作專業初期實習,一般在二年級進行。例如廣告專業和新聞專業在二年級暑期進行的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其目的是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具備本專業的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高年級學習打下堅實的實踐和認識基礎。畢業實習是學生畢業前進行的綜合訓練,它要求學生全面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進一步將其轉化為方法和技能,為畢業后進入社會工作崗位預先接軌。

(三)推行背、讀、寫、聽、看和“兩字一話”達標活動

針對許多大學生寫字難看、錯字不斷、文理混亂、嘴巴生澀、實習困難等實際情況,在本科生中有針對性地推行背誦詩文、閱讀名篇、寫作文章和檢測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的活動,并對考核和評價合格者輔以相應的證書獎勵證明,以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應用能力,勝任日后的教學工作。寶雞文理學院中文系自2003年以來,就在本科生中推行以背、讀、寫、聽、看為核心的“211111”系列訓練和“兩字一話”達標活動。即在校期間,背誦200篇詩文,寫作100篇文章,閱讀100部名著,聽唱100首名歌名曲,看(欣賞)100部影視名片和100幅書畫作品,并研究出一套訓練、考核與評價指標體系。對于“兩字一話”的訓練,其中鋼筆字、粉筆字,由系內考核,達標者發給證書。普通話須通過國家水平測試。對以上兩項未達標者,由系實踐教學研究中心專門負責培訓、考核和管理,逐人逐項過關。幾年的實踐經驗表明,這種實踐性教學活動,有力地配合了課程理論的教學,使教學真正落到了實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四)探索三級論文寫作的研究性學習模式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教學活動。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課程內容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圍繞此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活動。在高師院校專業課程教改中,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通過課程小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三級科研實踐訓練程序,增強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學生參加研究性實踐活動,通過收集資料、確定選題、制定提綱、撰寫論文等研究性過程,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和獲得各種能力,增強創新素質。

二、創新教育:名牌專業建設的旨歸

創新教育是以開發人的創造力為宗旨、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綜合性教育。創新教育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承擔素質教育的重點任務,反映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創新教育的實施包括教育模式的創新、教育內容的創新、教育方法的創新、教育評價的創新和教育教學制度的創新。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育領域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完成。中文專業作為古老的人文學科專業,在理論知識日新月異的21世紀,更應該推崇創新教育,使古老的專業再獲活力。

(一)問題意識:創新精神的切入點

所謂問題意識,就是對客觀存在的矛盾的敏銳感知和認識,并在心理上形成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覺意識。問題意識在思維過程和科學創新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提出新問題,或者從新的角度去思考老問題,往往會有新的發現與突破,它標志著科學的真正再生與發展。

更新觀念,開發積極理性,摒棄消極理性,培育創新意識。古老的中文學科在經驗主義和消極理性的人士眼中,已是一個被前人無數次地開采和發掘過的領域。許多教師成十遍二十遍地教授一門課,只是重復同一教案,把已有的普遍認識視為真理矢志不移,就是一種典型的消極理性的表現。面對消極理性和經驗主義,我們顯然需要開發積極理性,以積極理性的批判力量,超越習慣,拓展認識的新領域。所謂積極的理性是其“相對于人的習慣而言,是一種對外部世界及對象進行否定和超越的能力”。[1]顯然,開發積極的理性,對于人文社會學學科(包括中文專業)具有積極的意義,它通過批判已有的認識,能重新校正認識方向,選擇新的價值視點,開啟新的創造性思維。這種認識,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具有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的認知場價值。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問題意識的養成,需要一種情境啟迪。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恰當地運用問題材料,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問題情境中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通過對消極理性和經驗主義的批判,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從而探索和發現新的認識領域,把學生培養成為敢于創新、勇于挑戰的高素質人才。在創設問題情境中,設置具有新異難度的問題,并運用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喚起學生參與對問題的質疑和索解的心理興奮和愉悅,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素質教育: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創新人才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題。創新是以淵博的知識和綜合的能力為基礎,以良好的個人整體素質為條件,具有超乎尋常的挑戰性和艱巨性。創新人才的培養,對人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有很高的要求,這正是大學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所在。素質教育是依據人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的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中文專業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在進行素質教育時,尤其應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是以人文精神培養為核心,以人文科學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訓練為手段,以激發人自覺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價值為目的,促進人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可以說,學會做人和培養出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和核心。

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人文關懷的情懷和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要達到這個目標,在因材施教中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人文素質教育與科學素質教育相結合。素質教育從內容上講,包括科學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科學素質教育旨在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科學素養,開發人的科學思維能力,掌握理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其目的是促進物質財富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繁榮,加速社會的發展。而人文素質教育則標舉的是一種主體價值尺度,重在培養人文精神,通過人文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激發人自覺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素質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教育的結合與實行,將會有效克服由于狹窄的教育專門化所造成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分離,改變各專門人才的單一向度的發展傾向。

2.人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如果說,人文素質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和創新精神的人的話,那么,專業教育就是科學素質教育的主要體現,旨在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兩者的結合,將會更好地把做有益于社會的人與創造財富統一起來。尤其是中文專業具有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的獨特優勢。不僅大量優秀的文藝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中文系學生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本身就包蘊和滲透著人文素質的教育與培養,而且教師在專業知識傳授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的人文熏陶,引導學生感受、領悟、思考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可謂既教書又育人,既授業又傳道,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自覺接受人文素質教育,培養人文精神。

3.人文素質教育與實踐性教學相結合。素質教育還必須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人的素質形成的規律看,理論課程教學活動與實踐課程教學活動對人的培育發展各有側重。一般來說,理論教學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開發學生的符號記憶、邏輯演繹能力,但不及實踐教學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特別是個性、社會交往和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創造力的發展。實踐性教學以其鮮明的實踐特色成為落實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把理論研究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實踐探索的操作性和創新性相互融合,有機統一,是素質教育中二者良性互動和深入發展的根本保證。

寶雞文理學院中文系的素質教育就非常看重理論的探索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中文專業中的《寫作》、《中學語文教學法》等課程,課程小論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三級研究性實踐訓練、輔修式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以及第二課堂的許多活動(如科技論文大賽),都成為訓練和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好課堂。《寫作》教學中鼓勵學生仔細觀察,深入體驗社會和認識自我,從而用文字作自由表達,對現實中的假惡丑等不良現象敢于質疑和批評。《中學語文教學法》中對課堂內容的創意設計、班級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可以挖掘學生自我實現的潛能,充分發展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與專業課相配套,輔修式人文素質教育開設的一些課程,很注重實踐活動及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民俗文化學、社會心理學、文化人類學等選修課因“識”利導,帶領學生下田野,做廟會和村落的調查,較為有效地實現了把理論轉化為能力的目的。

三、培養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新

我國現有高校上千所,各校之間辦學競爭異常激烈。作為地方高師院校要想在研究型大學和異軍突起的民辦高校夾擊下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打造自己的辦學特色,使之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以鮮明的地方性、應用型和邊緣性特色贏得競爭中的主動。

高校辦學特色是指高校在一定辦學思想指導下和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獨特優質和富有開創性的個性風貌。特色不是由人閉門造車造出來的。縱觀國內外著名大學辦學特色的成功經驗,可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發揮優勢,服務社會,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所以,特色意味著獨到而先進的辦學理念,特色意味著教學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特色意味著學科專業的優勢和影響力,特色意味著實力。可以說,有特色就會有發展,就會有競爭力,就可能立于不敗之地。對于地方高師院校來說,由于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等限制,創建特色應在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大投入。

(一)辦學理念獨具特色

辦學理念是大學辦學的內在規定,是大學精神的重要內容和體現。一所大學的理念是這所大學的思想、精神和靈魂,它決定這所大學的思維方式和發展方向。辦學理念雖然可以被文字表述出來,但它絕非是一個學校的幾個“筆桿子”寫出來的,它實則是學校領導和學科帶頭人對辦出有本校特色的大學的理性認識,或者說它是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以校風、學風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精神與獨特的公眾形象。從這個意義說,辦學理念不是在大學內部孤立自生的,而是在與社會的交往與實踐中獲得其定義內涵的。因此,辦學理念不是一種純粹的思維抽象,也不是趕時髦的舶來品,只有將自己的辦學理念融入時代的文明召喚,并以敢于創新的勇氣大膽地進行實踐,不斷地滿足并適應發展著的社會需要才能獲得和形成。

地方高師院校是高等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當然應該具備現代大學所共有的基本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但地方高師院校又有別于研究型大學,即它既不是“部辦”的重點大學,又非“211”工程的大學,而具有辦在地方、地方投資、地方管理的辦學特點,這就要求它理應“服務地方”。地方的基礎教育以及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就是地方高校的辦學方向。因此,地方高校培養的人才應優先滿足地方需要,堅定不移地為地方教育、生產、管理的第一線培養應用型、職業型人才。總之,要探索和建設一所具有辦學特色的地方高校,應該堅持“人才培養以地方為本,科學研究以地方為源,服務社會以地方為終”的辦學理念。

(二)學科研究的特色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辦學出特色的核心要素。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雖然可以有多樣性,如辦學思想的特色,學校環境的特色,教學和科研的特色,服務的特色,管理的特色等,但最根本的還是辦學中的學科特色。因為,學科專業教育是高等學校賴以生存的基礎和持續發展的龍頭,不僅科學研究的特色取決于學科建設和學科特色,而且教學特色的形成也離不開學科建設的支持,人才培養的模式和特色也與學科建設水平直接相關,不以學科建設和學科特色為核心就失去了高等學校辦出特色的意義。因此,抓住學科特色的建設就抓住了辦學特色的核心和根本。

地方高師院校在學科研究上應該突出地方性和邊緣性特色。研究型大學因其雄厚的科研實力在科學研究上敢于追蹤社會和科學研究的熱點難點問題,其學科建設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性價值。與研究型大學相區別,地方高師院校學科建設的重點應該避重就輕,揚長避短,以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研究特色,立足高等教育戰線,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實踐證明,高校根據自己的獨特(地域)優勢發展某些重點學科,使之成為優勢學科,并在自己的優勢學科領域為社會發展作出成績,是大學形成辦學特色的重要切入點。寶雞文理學院中文系的學科建設立足陜西,在理論研究上,以文藝、民俗、美學及其民間文化批評為重點,堅持走邊緣交叉學科研究的特色之路,使其文藝、民俗理論研究在全國領先。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中文專業又選擇了陜西方言和陜西文學為應用性研究的突破口,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2個國家社科項目,3個省級社科項目的資助,在國家級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有關陜西方言、陜西文學、關中民間文化的研究論文,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形成了自己較為鮮明的學科研究與建設的特色。

(三)人才培養的特色

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特色是高校辦學特色的集中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該法為高校人才培養規定了明確的目標,只要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與本校的歷史沿革、學科優勢相統一,就可能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特色。面對21世紀高校間的強勢競爭,面對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質的高要求,地方高師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必須與學校定位、辦學理念相一致,嚴格管理,打好基礎,重視實踐教學和綜合素質的培育。

嚴格的教學管理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前提。教師是學生的導師,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影響很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有為人楷模的教師,才可能有出類拔萃的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督察,是形成良好教風和學風的重要環節。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從教師備課上課、學生自習作業到各個教學環節的制度規范和嚴格檢查,是人才培養形成特色的基本要求。

打好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基礎,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石。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高等學校學生學習專業、服務社會必須具備的。無論從創新還是實踐的角度講,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就無法從事其他的一切。從專業人才研究的問題、認知程序、所探求的意義和相互補充性上看,各學科的研究對象與方法具有內在的相似性。學生掌握了學科的基本理論方法,符合科學技術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且以綜合為主的發展趨勢,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育是人才培養特色的保證。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除了低年級的社會調查、課程實踐以外,高年級的研究型學習也是有效開拓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除了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的結合外,加強文理滲透,加大跨學科專業的公共選修課的比重,使理工科學生增強人文素質,文科學生增強科學思維,了解科學方法,并與課外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這將會有效啟迪其思維,拓展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12篇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翻譯;翻譯軟件;計算機輔助翻譯教學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searches from three foreign language class core journals(2012-2016),including quantity variance and research contents.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points that c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in China.

【Key words】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oftware;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aching

0 引言

隨著移動網絡,計算機設備的高速發展與普及,全世界已進入大數據時代。而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與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作為國與國不同語言溝通之間的橋梁,翻譯行為在中國以及全世界的地位愈發重要。傳統的借助紙筆詞典的翻譯早已成為過去式,面對迅猛增長的翻譯需求,如何在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大規模翻譯任務成為當下譯者普遍討論的話題。現在的翻譯工作已進入自己的新時代,“體現出新的特征:全球化,信息化,技術化,本地化,職業化,項目化”(傅敬民,謝莎2015:37)。借助計算機輔助翻譯(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縮寫MAT)的翻譯協作,是現在翻譯行業的主流模式。

1 研究方法

借b南京大學關于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目錄,譯者選出更能代表翻譯類研究的3個核心期刊,在中國知網以“計算機輔助翻譯”為選項,分別搜索符合條件的篇名,摘要和關鍵詞,選出近五年(2012-2016)的有關論文20余篇,篩選掉因包含“計算機”,“翻譯”等單獨關鍵詞實際內容與MAT無關的論文數篇,最終得到15篇符合所有條件的論文(表1),并組建成本次分析的自建論文數據庫。

2 3種核心期刊發表的關于計算機輔助翻譯論文現狀分析

2.1 數量及變化

整體來看,3種期刊所刊登的計算機輔助翻譯相關論文數量都不多,與外語類或者翻譯類其他研究內容相比更是少之又少。這與計算機輔助翻譯這一較新概念發展時間尤其是在中國國內還較短有很大關系。其中,作為翻譯類論文最權威刊物《中國翻譯》的論文數量要明顯多于另兩種。而《外語電化教學》又比《外語教學》論文數量稍多,不難看出與《外語電化教學》辦刊宗旨有關:探討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外語教學與外語研究。且期刊常年設有,國外機助教學動態等先進的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欄目。

2.2 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的論文研究分類。

筆者將這15篇論文按照計算機輔助翻譯相關軟件研究實踐和高校計算機輔助專業研究進行了分類。對軟件研究的論文有6篇,占論文總量的40%;MAT專業教學的有9篇,占總量60%。

3 計算機輔助翻譯的主要研究內容

3.1 計算機輔助翻譯相關軟件研究實踐

研究軟件實踐的論文一共6篇,其中,兩篇為國內常見的翻譯軟件探究比較,兩篇為CAT軟件真實項目實踐,兩篇有關CAT軟件的完善應用。

現在國內翻譯行業見得較多的CAT軟件主要有國外的SDL Trados、Déjà Vu、Wordfast、 Memo Q,以及國內的雅信,傳神等。2008年北京大學計算機輔助專業候曉琛等關于中國翻譯行業CAT工具使用情況報告中顯示,國內約有66%譯員使用CAT工具,其中86%譯員使用Trados,30%譯員使用雅信,26%譯員使用Déjà Vu,21%譯員使用的Wordfast(朱玉彬等,2013:69)。而高校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教學中,“一般的做法是主講市場占有率最高的SDL Trados,略講Déjà Vu,Wordfast”(周興華,2013:91)。同時每個軟件各自優缺點也很明顯:使用最廣泛的Trados功能最全面,幾乎支持所有格式的文件,單人翻譯以及團隊項目,自帶語料庫術語庫處理插件,價錢也是最昂貴一款;Déjà Vu術語和翻譯記憶添加功能很方便,而且可以分享記憶庫術語庫,有利于團隊翻譯項目的術語統一,并兼容SDL Trados的術語以及記憶庫;Wordfast經典版依附于Word,作為一個插件使用下載安裝很方便,Wordfast Anywhere則在有網絡情況下便可隨時隨地免費在線翻譯;國內CAT軟件起步晚,但借鑒國外發展成熟的經驗,在各方面性能雖不出色但也都照顧到,且大部分自帶術語庫,原始中文界面更適合中國譯者,尤其是CAT新手及高校學生使用。

市場上的CAT軟件越來越多,卻沒有一套完善的測評系統,《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測評框架初探》(高志軍,2013:70)初步構建了一套對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測評的框架。關于CAT一直有一種說法是只能應用于工程技術文本,文學翻譯不能應用。徐彬等借助真實翻譯案例及平行文本比較闡述了CAT技術也可應用于非技術文本的觀點。

3.2 高校計算機輔助課程的教學思考

現如今,如何提升大規模項目的翻譯效率是翻譯界最關注的問題,行業的轉變也必然會引起翻譯教學的轉變。對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教學。

國內從事翻譯人員多數仍由高校翻譯專業輸送,因此在校通過課程掌握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的學生更具備行業競爭力。同時,通過開展各高校的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有利于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答疑解惑,促進國內CAT大環境的發展。通過使用計算機及網絡輔助翻譯,不僅包括基礎的文檔格式處理,文字排版,還有CAT軟件,桌面排版等。

2)高校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實踐。

計算機輔助課程不同于其他理論性課程,其重點在于實踐和操作。縱觀各高校CAT課程的課時安排,均是占用較少課時的理論開篇,后續重點為教師講解軟件以及學生的實踐操作,最好還能講演結合,邊聽邊操練。在掌握一定操作基礎后,更要有完整的翻譯項目讓學生去實踐,深化所學。

3)提升高校硬件及教師自身素養。

CAT軟件大多造價較高,許多高校因覺察不到行業變化改革或是自身資金不足,忽視硬件設備的配備。因此很多CAT軟件開展的有對應的高校合作計劃,學校可以較低的資金投入或是學校網站首頁廣告,取得非商業但功能同等的軟件試用。這對高校的教學開展以及軟件公司的推廣都有促進作用。

4 對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的不足及發展方向

通過此次研究總結,筆者發展國內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正朝著越來越完善的深層次探索行進,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1)總體數量偏少,計算機輔助翻譯的需求仍未引起整個業界的關注和投資;2)作為一項需要大量實踐的技術,教學之外的真實項目實踐研究偏少;3)過去的文本實踐多集中在信息類,科技類等工程技術文本,對此之外的文學文本等相關實踐較少。綜上所述,不管是高校,學生或是譯者,應加強對計算機輔助翻譯的重視,完善高校課程的不足,從業者們還應加強計算機輔助翻譯對各類型文本的實踐應用,廣泛發掘其適應性和功能性,使計算機o助翻譯技術流暢地地廣泛地為譯者所用。

隨著高校計算機輔助翻譯課程的完善,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的深入,我國的計算機輔助翻譯研究及實踐定會追上世界先進水平,實踐出自己的特色,更好地為翻譯事業服務。

【參考文獻】

[1]Bowker,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2002.

[2]崔啟亮.高校MTI翻譯與本地化課程教學實踐[J].中國翻譯,2012(1):29-34.

[3]傅敬民,謝莎.翻譯技術的發展與翻譯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15(166):37-41.

[4]高志軍.計算機翻譯工具測評框架初探[J].中國翻譯,2013(5):70-76.

[5]陶李春.道技融合,學以為用:《計算機輔助翻譯》評介[J].外語教學,2016(5)111-113。

[6]徐彬,郭紅梅,國曉立.21世紀的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J].山東外語教學,2007(1):67-70.

[7]徐彬,郭紅梅.基于計算機翻譯技術的非技術文本翻譯實踐[J].中國翻譯,2015(1):71-76.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安市| 夏邑县| 双流县| 太湖县| 儋州市| 阳朔县| 屯昌县| 安吉县| 淮北市| 西丰县| 嘉善县| 林周县| 清镇市| 辰溪县| 万荣县| 行唐县| 醴陵市| 鸡西市| 西宁市| 垫江县| 监利县| 花莲县| 洪江市| 邢台县| 惠水县| 东安县| 尉犁县| 社旗县| 措勤县| 禹城市| 邮箱| 浦北县| 清水河县| 铜川市| 阳谷县| 临洮县| 黎川县| 特克斯县| 青岛市| 泸定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