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5 15:33: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攝影函授畢業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本文介紹了煤炭企業團組織通過實施青年素質提升工程做好企業青年人才培養的一些主要做法
人才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企業團組織如何在青年人才的培養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成為當前面臨的問題。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團委緊緊圍繞青年學技成才的迫切需求,依托青年成才的陣地優勢,精心構筑青年素質提升體系,為青年成長成才搭建了廣闊的舞臺,提高了青工隊伍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技能。
用活一批陣地,為青年成長成才架梯子
針對新招聘大中專畢業生理論知識掌握好,實踐操作能力差的實際,在鞏固其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新招聘青工進行崗前實踐操作培訓。一是依托三級培訓基地的優勢,制定詳細的實踐操作計劃,分層次、分專業、分工種、分時段、分批次進行現場模擬和實踐操作,青工可根據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合理選擇,彌補自己工作技能薄弱點和急需點。同時,根據現場不同情況,依靠培訓基地聯合教室和研討室的高標準多媒體教學設施,模擬可能出現的問題,切實讓每名青工在上崗前了解到每一個操作步驟,每一道操作程序,每一項注意要點,確保其上崗前熟悉操作規程,上崗后嚴格按章作業。自2008年以來,參加各類實踐操作培訓青工累計達5174人次。二是深化“青工崗位技校”創建活動,為各“青工崗位技校”配備投影儀、筆記本、業務書籍、機電開關、迎頭放炮模型、風鉆、錨桿機等學習和操作設備,青工可以分門別類、因己所需、自行安排、自行學習。為全面了解青工自學情況,采取每旬抽查的形式,對青工學習情況進行抽查,抽查采取相互提問的方式進行,提高青工互相學習、互相監督的積極性。“所有青工既是同事、“同學”,又互為“師生”,相互學習和交流,相互切磋,強調廣大青工學習和訓練自主性的調動和互動性的加強,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同時,為技校生和勞務工開辦了“青工周末課堂”,針對青工平時上班時間緊、工作忙的實際,創新學習形式,通過周六、周日時間組織青工學習崗位應知應會知識和安全生產新工藝新技術,彌補工作中的業務差距,提高業務水平。自2008年以來,先后依靠青工崗位技校培養青工1326人。
搭建兩個平臺,為青年成長成才壓擔子
一是設立職業生涯規劃。為使新招聘大中專畢業生盡快適應崗位需要,加快人才培養,自2009年9月份,率先對新招聘大中專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每年新招聘大中專生和技校生到礦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入礦培訓后,由團委組織開展大學生座談會,邀請往屆大學生講述自己切身經歷,用榜樣作用增強他們的工作主動性。然后由人力資源部和所在區隊根據他們的興趣為其設定成長路徑,在工作中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同時定期組織職能科室人員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適時將其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進一步鍛煉。大學生入礦后,他們的成長不再是以前的單靠個人努力的“自然成長”,而是由單位為其設立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全程、專業、系統的規劃和導航。正式分配單位之后,根據他們所學的專業,分到基層區隊進行一年的基層鍛煉,初期為3個月的見習期,見習期滿后,由礦召開大學生評價鑒定會。礦根據個人專業、專長,結合評鑒意見劃分為“技術型”和“管理型”兩類人才,由組干科委牽頭進行分類導航設計。據了解,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指導下,2009年招聘的14名大學生中,現在5名從事基層區隊管理崗位,8名走上了科室管理崗位。大學生留住率由2007年的52%,上升到現在的98%。二是抓好掛職鍛煉。把“大學生下基層掛職鍛煉”作為提高新進大學生適應能力培訓的有效載體,凡新進大學生都要先在基層區隊以見習的形式交叉掛職鍛煉。掛職時間結束經礦考核合格后,再根據所學專業、個人能力、掛職表現等進行適崗分配,使新進大學生在基層一線實踐中增長才干、鍛煉作風,提高他們協調處理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針對新招聘大學生缺乏現場管理經驗的實際,回采專業積極積極引導大學生下基層、進班組進行崗位鍛煉,擔任班組長助理,同時,建立《大學生基層區隊工作實施方案》,凡是大中專畢業生任班組長助理的,對本人月度增加班組長津貼300元,對區隊一次性獎勵2000元。大中專畢業生具有兩年以上班組管理經驗的,作為優先選拔管理人員的重要依據。2010年,回采專業共選拔13名大學生掛職擔任班組長助理,經過一年的基層班組管理實踐,有2名經過公開招聘,成為了工區技術員,6名走上了生產科室管理崗位,1名成為工區的正式班組長,1名在外建礦井擔任技術負責人,2名成為了所在工區的安全網員。
深化兩項活動,為青年成長成才鋪路子
一是開展青工“絕技絕活”征集選拔展示活動來激發青工的創造潛能和創新活力。“絕技、絕活”是指職工在長期生產實踐活動中練就的易行、高效、安全、實用,還沒有被普遍認可、廣泛采用和推廣的高招。開展“絕技、絕活”征集評選活動,就是要挖掘、總結和推廣這些高招絕技,搞好傳、幫、帶,使之不失傳、不沉淀,并在實踐中加以創新和發展。自活動開展以來,各單位共申報絕技絕活72項,經過綜合評選、認定,共有20項絕技絕活得到認定,這其中有蒙眼拆裝風鉆的張坤,女鏟車司機崔勝梅、劉寶靜,機電維修大拿韓保等,使一大批跟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經營管理、后勤服務等息息相關的技能,得到了推廣應用。二是結合“學、練、提”活動,成立學歷提升協會,與山東科技大學聯合辦學,通過訂單式委培的方式,積極鼓勵職工參加自學考試及函授學習,對參加自學考試取得畢業證書的人員,除給予物質獎勵外,還樹立典型予以表彰,并將其作為“學、練、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礦團委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優勢,成立青年自考協會,為參加自學、函授學習的團員青年在報名、考試、領取成績單、舉辦專題輔導講座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務,幫助更多的青年晉升高一級學歷。自2008年以來,先后有26人報考采礦工程碩士研究生班,239人報考大學本科班,389人報考專科班。所有參加函授學習并順利畢業的人員,礦按照每年20%的學費比例,分五年報銷全部學費。同時,立足實際,積極在文學、寫作、攝影、繪畫等青年愛好興趣濃厚的方面下功夫,通過舉辦各種學習交流活動,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工作講評等形式,把勤于學習、自學上進的青年吸引凝聚在團組織周圍。
通過近年來在青年素質提升中的探索,深深體會到,團組織只有開展適合青年特點、適應青年成長成才需要的活動,才能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才能不斷提高青年工作的整體水平。同時,還要學會借勢,取得各職能部門的配合和支持,學會造勢,營造氛圍,得到廣大青年的認可和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