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6 04:19: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師演講稿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老師》。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很多很多的人,但我最感恩的是我的老師。
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蒙學初開的小學生,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人,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信息時代,老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其中。社會的發展靠教育,教育的發展靠老師。老師的默默付出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
老師的愛,無私中透露著平凡:像一股暖流,滲入我們的心田;像一種呼喚,幫助我們落寞的心靈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陣春風,給我們溫暖和溫馨。我們的老師,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簇擁的鮮花,一支支粉筆是他們耕耘的犁頭;三尺講臺,是他們奉獻的戰常
我的一位老師曾經說過: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贊美,我只喜歡“老師”這兩個字……這質樸的言語無疑是老師們共同的心聲,是他們內心世界最真實的情感流露。我們感謝老師們的辛勤教育,感恩他們的諄諄教誨,然而,再多贊美的言語,仰慕的辭藻,也比不上我們用愛和行動來感恩老師。
當我懷著疑惑的心面對難題時,老師,是您耐心細致的給我講解解題的思路。您將我那顆困惑,堵塞的心帶到了題中,帶進了舉一反三的解題思路中,,也帶進了趣味無窮的數學天地里。
當我懷著慚愧的心面對錯誤時,老師,是您意味深長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您將我那顆幼小,無知的心靈帶到了正確的道理中,帶進了我日后要正確面對錯誤的信念中,也帶進從錯誤走向正確的生活中。
當我懷著失落的心面對失敗時,老師,是您天使般的來到我身邊,給我以勇氣與希望。您將我那顆受傷、氣餒的心帶進了自信的天空中,帶進了浩瀚的海洋里,也帶進了以后成功的大門里。
當我懷著喜悅的心對待成功時,老師,是您善意的提醒給我以謙虛。您將我那顆驕傲,浮躁的心帶到了巍巍的高山上,帶進了上進的流水中,也帶進了自強不息的世界里。
不論我遇到了什么,您都會與我一同面對。老師,在我的眼里您是神奇的。我發自內心地感恩您,我的老師,感恩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課堂上,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輕輕的點頭,你在專心地聽課,這便是感恩;下課后,在走廊里看到老師,一抹淡淡的微笑,一聲禮貌的“老師好”,也是感恩!用優異的成績,用可驕的成功,用你一點一滴的進步來告訴老師,“老師,我能行”,更是對老師的感恩。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老師!
謝謝大家!
小學生感恩教師演講稿件二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我感恩我的老師,因為老師打開智慧的大門,讓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您濃濃的師愛一直伴隨左右。
是啊,老師是一種神圣的職業。老師是祖國棟梁的啟蒙者,創造者沒有了老師,怎會有祖國今日的繁榮?老師就象圓丁,辛勤的培育祖國的花朵。老師雖不是我們的親人,卻勝是我們的親人!無庸質疑,老師真好!
時光匆匆流逝,又是一年教師節,老師,您辛苦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您卻在備課,看著您的身影,我忍不住想要跟您說:“感恩您,老師“,每當我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您都很有耐心的給我們講解,看著您,我忍不住想對您說“感恩您,老師“。每當我們淘氣貪玩或不寫作業是,您不會罵我們,只是嚴肅的給我們講道理。讓我們認識到錯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身難忘。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如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感恩您,老師。
小學生感恩教師演講稿件三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x。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老師》。
時光匆匆如流水,轉眼我們已到了四年級。首先,我要向各位老師表達內心真摯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在過去的幾年中,各位老師辛勤耕耘、無私奉獻,傳授給我們知識、啟迪我們的智慧、規范我們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教育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培育了我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使我們在未來成長的路上有了良好的起步基礎。
4年來,你們為我們耗去了4年的青春,你們為我們肩負了4年的責任。你們為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你們只有付出,不圖回報。時間能沖刷著我們的記憶,很多事情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遺忘,但老師培育之情我們現在不會忘記、以后更不會忘記,我們會永遠記住曾經引領過我們的老師。將來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會永遠記住是你們引導我們登上了人生的最初臺階。
感謝您——老師,您讓我們成為自信的,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用事實向我們證明:學習并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和責任,一把通向我們從未知道的天地鑰匙。您教會我們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大膽探索,去尋找和發現,讓我們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遨游,使生活充滿驚喜!
感謝您——老師,是您讓我們明白:我們能從失敗中汲取教訓,在困難中克服障礙,在黑暗中尋找光明。您給我們勇氣去動腦筋,同時要求我們襟懷坦蕩。您將美放在我們心中,給我們教誨、見識和想象,或許你講課的細節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被我們淡忘,但您的熱情、勇氣和慈愛會永遠保留在我們心中,讓我們刻骨銘心。
感謝您——老師,是您讓我們懂得生活能像一張紙一樣輕薄,也可以像大海一樣深邃,像天空一樣遼闊,而我們必須自己做出選擇。您帶領我們所經歷的每個問題,每個發現,讓我們看到了智慧在知識海洋中的閃爍。
\[關鍵詞\]值日生匯報;寫作;評價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4)11-0076-04\[作者簡介\]黃蓓,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
一、研究背景
“值日生報告”是指當天值日的同學作五分鐘左右的脫稿話題演講。它作為英語口語訓練的形式之一進入教學過程并成為其中的一個環節,有如下功效:有效開發英語課程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自然流暢地引入新課,營造互助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語言習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高中生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有強烈的用英語進行創造性表達的愿望,尤其是對社會熱點或爭議話題。但實踐表明,值日生匯報的質量因個體寫作能力差異體現出明顯的不同:能力較強的學生口語準確而流利,思想表達順暢,邏輯性強,有一定感染力和說服力;能力較弱的學生存在明顯語法或者語音錯誤,觀點不明確,論證不充分,聽眾難以理解。值日生報告質量取決于演講稿寫作,而寫作水平又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學生的詞匯量、語法知識、對話題的熟悉程度、駕馭不同體裁的能力等。為了解學生對演講稿寫作畏難的原因,筆者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
值日生匯報問卷調查
請根據實際情況在空格中填以下數字, 5.“非常同意”,4.“同意”,3.“不知道”,2.“不同意”,1.“很不同意”。
1.每次做值日生匯報,我總要用很長的時間作準備,比如找資料、寫稿子和做幻燈片。
2.如果沒有幻燈片或者稿件的幫助,我很難完成兩到三分鐘的脫稿演講。
3.在值日生匯報準備過程中,我覺得最困難的是選題。如果老師給我們自由選擇話題,我會很焦慮。
4.寫作過程中,口語文體和書面文體存在區別,體現在選詞和語氣上。
5.我不知道如何分段,我的文章有時欠缺邏輯性,有時候想不到合適的例子來證明我的觀點。
6.找到英語單詞、詞組、句型來表達意義對我來說不是難事,但是闡述觀點,或者進行論證比較困難。
7.寫作過程中,句子和句子之間的關聯我可以感覺到,但是不會用合適的英語來表達。因此有的時候段落看起來支離破碎。
8.每個學期兩到三次的值日生報告對提升我的思辨能力有很大幫助,從構思選題到下筆寫作,我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升。
9.寫完值日生匯報后,我總是能得到來自老師和同伴的有實際幫助意義的評價,這樣我下次的值日生匯報會有進步。
10.我對其他同學的值日生報告非常感興趣,每次都能堅持認真聽,并且覺得他們涉及的話題廣泛,詞匯豐富,語言流暢,我很有收獲。
調查發現,學生認可值日生匯報的價值,迫切希望通過該練習培養口語表達能力、閱讀與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學生們也理解若想成功進行值日生報告演講,必須有質量過硬的演講稿。而寫作的困難主要存在于:
第一,詞匯、語法、句型、拼寫、標點等方面均需要提高,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反復修改,但往往效果不理想。
第二,英文寫作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連貫性能力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師的指導。
第三,評價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學生認為單純的分數評價對他們的書面表達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幫助,他們更加渴望具體的、有建設性的指導。除了語法方面的幫助,他們還希望有內容和結構方面的點評。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改進校內評價,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具體而言,“學校應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綜合運用觀察、交流、測驗、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和互評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歷程”。由此可見,校本評價的完善過程就是課程評價找回失落的內在價值過程,這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值日生匯報評價體系應做如下調整:由單純分數評價改為描述性評價;由教師評價變為學生互相評價;由聽眾評價演講者變為演講者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由結果性評價變為過程性評價;由只評價演講效果變為評價演講稿、演講形式、措辭分析、肢體語言、演講節奏等。
二、寫作評價體系的內容
演講有其自身的特點:思維嚴密、邏輯性強、語言精練、表達有力、結構多變、節奏感強。對演講稿寫作應該從邏輯性、流暢性、準確性三個方面進行評價與考量。
(一)邏輯性
以往的英語教學把語言知識放在首位,忽視了篇章結構和段落發展的指導。學生寫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信息感不強,邏輯性差,偶爾有了主題句(Topic Sentence),支持細節(Supports/Details)又不能很好地說明主題句,文章缺乏一致性、連貫性。以演講稿開始段為例,應該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先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演講的話題、明確演講的目的,以便聽眾準確地接收信息。
案例一:以下是高二學生演講稿的第一段(已修改),他明確提出了演講的話題(公眾場合是否要禁煙)和目的(禁煙的理由)。
Should smoking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onfronted with a dilemma,whether smoking should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演講話題\]. I, after considering carefully, firmly hold that smoking should be banned in public places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演講目的\]
分析:作者以較短的篇幅明確演講目的,介紹演講性質,邏輯性強,聽眾可以清楚了解演講內容。
除了寫好開始段,寫好中間段的主題句會對篇章邏輯性起到提升作用。再使用適當的例子作為supporting details來支持觀點,增強文章關聯性、邏輯性和可讀性。可以采用從一般到具體、從“全景”到細節、從定義到分析再到提出解決方案等多種方式來體現。
案例二:以下是一位高二學生以“A mistaken idea”為題撰寫的演講稿。她的段落主題句很巧妙地起到了概括段落大意的作用,使人一目了然。
Men give the society an impression of being tough while women give the society the impression of needing protection. One would expect men to be the stronger one when they face danger and can always protect women and children. Yet, this is not always the case.
Women might not look as tough as men, but the inside of women is much stronger than men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In 2008, a middle school teacher, known as “Fan Paopao” ran out of the classroom for life without evacuating the students first. Later, he received a fire of criticism over the Internet and was “remembered” for a couple of years. A few years later, however, a female kindergarten teacher threw herself in front of a bus to protect two of her students. It seems that men are not tough at all times.
分析:作者開始段(introduction)介紹了演講主題:大家都認為男人比女人堅強,總是能保護婦女兒童,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概念。接下來的第二段,作者并沒有急于舉例證明自己的觀點,而是利用一個主題句引領讀者關注細節:一個人內心是否強大、意志是否堅強并不取決于外表。用一男一女兩位老師在生死面前做出的抉擇這樣典型的事例,證明了強大與否和性別無關,也和外表無關。
(二)流暢性
關聯詞的使用,單句之間、段落之間的邏輯順序及適當的代詞的使用等都會影響文章的流暢性。其中最重要的是關聯詞的使用。用得恰當,聽眾在腦海中能輕松構架演講者陳述的內容。
筆者發現,高二學生每到段首,會有意識地使用一些表示羅列、增加的關聯詞或關聯詞組,如First of all, people sometimes consider smoking to be a social convention or a way to get relaxation and get inspiration. 這類關聯詞組還有:For one thing…for another…, in addition / furthermore / moreover / another / also,等等。但是,在段落中銜接句子的時候,他們卻往往簡單地把一些句子疊加在一起,而不用任何關聯詞。
案例三:在禁煙演講稿的第二段,這位同學這樣寫:
What’s more, many people find the smell of smoke repulsive.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Smoking affects not only the smoker himself, but also those who do not smoke at all. Many people die from smoking every year,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do not smoke.
這里如果添加一些關聯詞組(in this case表示因果, as far as I know表示歸納概括, as a result表示結果),會使文章更加順暢。如:
What’s more, many people find the smell of the smoke repulsive. In this case,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ban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 As far as I know, smoking not only affects the smoker himself, but those who are around him. As a result, many people die from smoking every year,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o do not smoke.
分析:教會學生在句子和句子銜接處使用連詞,學生不僅注意到形式的準確性也注意到內容的完善性,做到“從讀者與作者交流的角度”,提高寫作技能,凸顯交際功能。
案例四:一位學生在“A colorful figure that you know”的演講中,談到了劉翔。
When Liu was young, he displayed great talents in athletics and received training in a school in Shanghai. By the age of 18, Liu had won championship of sever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games, which brought him confidence to go on working hard. It was not until 2008 that he broke the world record that had been kept 13 years by Colin Jackson. Liu’s success has been a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thletics, for it ended the time when Asians were considered “not capable of sprint races”.
分析:這位同學用形式多樣的時間狀語,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描述劉翔的成長,并在關鍵時間節點用了‘It was not until…that’而不是簡單的‘in 2008’,目的是突出劉翔的成功來之不易,并在最后的總結句中加以強調。
(三)精確性
寫作過程就是學生把所學知識按照自己的思路整合和創作的過程。學生應該充分考慮到語言形式和詞匯是否合適、切題,是否與題目所要求一致,盡量避免生僻的單詞和過長的句式。
案例五:這是高二學生寫的美劇觀后感中的句子:
I have watched one season of Downton Abbey up to now, but I don’t think it is that worth-acclaimed as it i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她想表達的是:“我看了美劇《唐頓莊園》的第一季,但是我并不覺得它像報紙上介紹的那樣值得觀看。”
分析:這句話語病明顯:be worth-acclaimed不符合習慣,可改用熟悉的I don’t think it is worth acclaiming. 或I don’t think it deserves so much public acclaim that the reports give in the newspaper.
表達要準確表意,須審慎選詞。有些學生把連詞意義弄混淆,也會寫出令人費解的句子來。
案例六:一位高二學生在“Chinese culture”演講稿的最后一段描述了一群淘氣的小孩對待乞丐的態度。
Soon afterwards, the mischievous boys felt bored with this trick, and they ran away very quickly. I was suddenly imprisoned by the guiltiness at that time, but he proceeded to playas nothing had happened.
分析:此處錯誤反映出學生尚未掌握從屬連詞as和as if 的用法。此處該用as if表示“他繼續玩著,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似的”。看似細小的連詞用法,在演講過程中可能一帶而過,說話者和聽話者都可能沒有留心,但教師在批改演講稿的時候應該強調用詞的精確性。
三、演講稿評價模式的構建
值日生匯報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自己收集、整理、加工材料,擬定草稿、討論和修改。因此,設計合理的評價標準可幫助學生自己進行修改,提高寫作水平。教師對演講稿的反饋必須是多層面的、豐富的,不僅有詞匯語法層次的反饋,而且有語篇層次的反饋;不僅有分數,而且有評語;不僅要指出錯誤,還要闡釋錯誤的原因。通過描述性評價,指出錯誤所在并提出改進的建議。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具有診斷性和反思性,反思學習是智能發展的高層次表現,對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在高中階段培養和提高學生反思學習的能力,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所必需的。
為此,筆者設計了值日生報告寫作評價標準,學生可以根據此表進行自我監測、自我評估。(如表1)表1
高中生值日生匯報寫作評價標準分類
Category項目
Items目標+描述性評價
Aim & Descriptive comments邏輯性
Logic 30%文章結構
Organization1.Introduction
介紹話題和演講目的1.The opening sentence successfully grabs the listener’s attention2.Body
每段有段落中心句2.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topic is easy to follow and includes an effective topic sentence at the beginning3.Conclusion
點題但不再出現新內容3.The conclusionretells the main idea of the speech and brings it to a natural and powerful close精確性
Accuracy 40%語法
Grammar and
usage1.正確選詞、習語和固定搭配, 正確選用人稱,主謂一致, 正確選用時態、語態1.Standard English usage is employed, including vocabulary, conjunction words, tenses, etc2.正確使用句型,并有多種句式的變化2.Various use of sentence patterns3.正確拼寫單詞和使用標點、大小寫3.The writing is free of misspellings, and words are capitalized correctly流暢性
Fluency 30%文章內容
Contents1.要點齊全;觀點明確;舉例適當The piece fulfills its purpose by describing a topic with examples2.適當使用關聯詞The connection words are correctly employed完善寫作評價體系直接影響到二語習得的語言輸出結果,對二語學習者來說非常有幫助。教師作評價性反饋時,既要注意負面信息的反饋,也要注重正面信息的反饋。負面信息的反饋是指出學生的錯誤和不足,它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核心環節,幫助學生自己糾正錯誤并形成英語思維。而正面信息反饋是表揚學生寫作中的閃光點,能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并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馮幼民.“交際目的:高級英語寫作教學的靈魂”\[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2(2).
關鍵詞:思想政治;互動式教學;有效途徑
隨著國際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網絡化的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著來自西方的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沖擊。與此同時,30多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大變革,大學生面臨著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等的極大考驗。面對來自國內外環境的大變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順應時事,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程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難點,主要在于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差距較大,課程通常理論性和政策性較強,并且枯燥深奧。該類課程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闡述理論原理多,啟發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少,因此,豐富互動教學內容是調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的最佳途徑。
一、互動教學的內容
1.問卷調查
根據所授課程內容和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包括學生基本信息、關注社會問題、遇到困惑和難題、希望從本門課程中得到什么收獲等。
2.參與式教學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選擇講解一節的書本內容,收集資料和制作PPT,可以和教師交流切磋授課經驗,請教師提出改進意見。在哲學方法論教學中,可以請學生將成語故事編成現代小品,用活潑、輕快的形式來詮釋哲學的方法論。
3.辯論會
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商定一個演講題目,布置下去,學生搜集資料、設置問題、組織辯論會、辯手將演講稿制作成PPT,事先和教師在網上溝通交流。
4.演講會
教師布置演講題目,多個選項供學生選擇,由學生提交論文,教師精選幾篇優秀論文作為演講稿件,由學生制作成PPT,演講結束后,由其他學生向演講者提問,最后由教師對演講學生的觀點、論證以及回答進行評價和總結。
5.案例分析
運用經典案例引導學生思考有關問題,注重案例的實效性和趣味性,引導學生思考,不斷提問,最后進行總結分析。
6.影像資料教學結合
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和話題,精選一些能反映課程論點的視頻資料,例如,《復興之路》《國情備忘錄》《十個怎么看、理論熱點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等。
7.網絡互動交流
教師通過QQ或E-mail形式給學生答疑解惑,根據自己的學習積累和經驗,向學生推薦有價值的人文社科經典書籍和資料。并且對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的困惑給予及時的解答和意見,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總之,互動式教學方法更加突顯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
二、互動教學的優勢
1.互動式教學極大地改變了學生被動聽講,上課只為考試合格的局面
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通過課堂發言、討論、演講、辯論、社會實踐等形式領會并深化所學的知識,在主動參與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也增強了課程的實踐性和感染力。互動式教學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與主動。要讓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參與,寬松開放的課堂氣氛必不可少,而要營造寬松開放的課堂氣氛,必須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互動式教學成為學生自主學習課程知識的動力
首先,互動教學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確實有較大優勢。有了興趣就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搜集和閱讀資料,并進行分析和思考。其次,學生對某些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的問題認識更深入了。如,通過中西醫能否相互通約的辯論,學生對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范式之間的可通約性問題的興趣大大增加了,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明顯深入了。最后,必要的激勵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分數獎勵和現金獎勵增強了學生參與互動教學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更加融洽和活躍。
3.互動式教學也體現了教與學雙方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新教學主體關系
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在于:在教師、學生及特定的時空范圍等要素組成的系統內,教師憑借一定的條件把“有理”的理論訴諸“講理”的教學實踐過程,從而“以理服人”,滿足學生的特定需求,達到理論課的教學目的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學生通過掌握理論知識可以提高解釋的能力;增強批判的能力;規范價值趨向;引導理想目標。
總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有效性就體現在課堂中學生的行為表現上,即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給予學生觸及心靈的影響,激活、提升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更新其知識,拓展其理論視域,給學生理智的以至整個人生的挑戰,促使其在知識、人格、智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顧鈺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0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國際逐步接軌,與國外交流更加頻繁,英語口語就愈發的顯得重要,社會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英語口語要求越來越高。英語口語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深受學生的歡迎,在英語口譯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翻譯習慣,更應該提高學生們的口譯技巧,演講就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筆者從英語口語教學出發,分析如何提高本科學生的演講能力,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關鍵詞:
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演講
隨著我國的國際化趨勢與進展,與國外交流的機會愈發頻繁,各大公司、企業及事業單位等對畢業生的英語翻譯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口譯人才越發的重視。國家教育部經研究決定,各高校設立英語本科翻譯專業,這使得翻譯這門學科的發展又進一步了,翻譯專業作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各界對翻譯學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很多大學開設了英語口譯課。口譯課作為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與其相應的口譯教學也受到重視。口譯教學是一種專業技能,口譯能力涉及到諸多方面,例如語言運用能力、綜合知識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心理承壓能力等等。因為口譯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以及涉獵的內容廣泛等特征,所以深受本科學生的喜愛和學校的重視。那么,在口譯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相關技能,則成為授課教師關注的首要問題。
一、什么是口譯技巧
關于什么是口譯,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種說法。口譯本身具有一定的特點。一些人將口譯定義為:口譯是人們在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之間的交往活動,為了不再受到語言的屏障,使交流者能運用口語的方式將同一種語言闡述的內容與主旨或思想用其他的語言表述或者說是翻譯的過程。即口譯就將別人說的話或文字以口頭闡述的形式翻譯過來。因為口譯是一種隨時行的活動,換句話說,口譯的過程,起初或最終的翻譯文本都是對初始文稿進行一次性的闡述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口譯具有翻譯所具有的相同點,它是翻譯形式的一種特定形式,表現在都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活動,語言轉換之后應該與原來的語義相同,口譯是在不一樣的國度及語言文化之間而進行的交流活動。我們認為口譯是一項技術,但是它更是一門藝術。準確的說,口譯是跨國界、跨文化習俗、跨不同語種之間的交流藝術,所以口譯具有與其他翻譯形式的本質區別即口語性。有著名的口譯專家將譯員比作演員,認為譯員如同演員一樣,將從原語言中獲得的信息藝術性的傳遞給別人。但是二者也是不同的,譯員的工作環境是復雜的,是在巨大壓力下進行的。因為譯員是需要在瞬間做出對原語言的轉換,由此可能造成交際上問題。所以譯員不但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邊閱讀邊做筆記的能力,翻譯的技巧以及熟知不同文化的技巧,還要有卓越的表演技巧。換句話說,譯員要有演說的技能,而且這是譯員必須具備的技能,有時這項技能可能是翻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口語教學時要著重學生演說能力的培養。
二、演說的技巧
在西方國家中,高校都有開設演講的課程。雖然我國高校也開始進行并重視英文演講活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即中國大學生學習成績優秀,但是實踐操作或溝通交往的技能較弱。國際化對英語帶來的影響是掀起了演講的熱潮,如今世界是一個善于表達的世界。英語表達能力是交際的重要能力,英語演講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鍛煉學生思維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學生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在未來競爭中需要掌握的至關重要的技能。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演講教學遇到困難,英語演講教學作為選修課和課外活動,不能滿足學生強烈的需要;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不高;沒有合適的英語演講教科書;英語演講教學方法沒有有效的指導等等。一些學校通過開設英語公共演說課來提高學生英語演說的技巧。注重演講的藝術性和措辭的正確性,漢語演講技巧與英語演講的遷移性,以演講為主體,形成聽、說、讀、寫、練的教學策略,這些對本科生英語演講技能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三、口譯教學中演講技能的培養
一名優秀的譯員必須也是一位優秀的演講者。譯員與發言人一同出席相關的場合,譯員要將發言人的言語翻譯出來,并且要達到發言人講話的效果,這不但要求翻譯的內容精確,而且要求譯員要得當的利用聲調、動作、表情等。優秀的譯員通過繪聲繪色的演iJ撼染群眾,是群眾對其翻譯的話語信服。但是譯員與演講者又是不同的,對于發言的內容與目的,譯員是沒有權利決定的,他不能主觀臆測或修改發言內容,譯員要做的就是盡其所能來傳達發言者要表達的發言效果。這也是口譯教學演講中注重表達能力的原因,這里包含口頭表達、肢體語言和神態語言,是說譯員利用口頭、身體、神態等方式將演講效果達到最佳的效果。轉述訓練也是為了增強聽者對其的信任,從而使翻譯的效果達到完美的狀態。
1.在上口譯課之前,首先要將下次口譯課的主要內容交代給學生,這樣便于學生以此為依據去查找資料,準備演講素材,在下次上口譯課時做演講,授課教師指定其他同學做澤員。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搜集材料時,充分準備演講素材。不可以直接從書中或網絡上選取整篇的文章,要將選擇的現成稿件進行修改,反復推敲,將稿件改寫成口語化的講話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因為口語化的稿件對將來要擔任譯員的學生來講,與其現實生活中的翻譯場合更切合。還有就是教師要規定學生在演講時,不可以一字不差的照念稿件,這樣對學生演講能力、記憶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同時也給譯員造成相當大的困難。演講的同學可以草擬一份提綱,如果在演講時有忘記的地方可以看一下提綱,這是允許的。
2.在平時的口譯教學中,授課教師要多關注學生口譯練習過程中的發聲問題,例如音量的大小、音高音低、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停頓是否得當等。還有就是譯員在工作時一般都是使用麥克風講話的,這就需要大家懂得使用麥克風的一些禮儀。另外,學生作為未來的譯員,在練習時要得體的使用自己的體態和神態語言,比如手勢、眼神、表情等。總而言之,就是學生在平時的口譯教學中,教師要隨時的提醒學生把每一次的練習當成是實戰,認真對待自己的言行舉止。
3.口譯教學中,教師要使每一位同學都參加進來。即使是個別學生當演講者,個別學生做譯員,那么就讓其他學生對演講者和譯員的表現進行評價。這樣不但幫助演講者和譯員找出不足之處,同時也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在小組練習時也要按照這個程序進行,若沒有小組,學生們可以將演講和譯員的翻譯錄音,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重聽,發現并彌補不足。為了培養學生的演講能力,口譯教師可以加大學生演講的力度。比如口譯課堂可以交給學生們,由學生自己完成整個口譯課,從主題的選定,材料的搜集,演講稿件的撰寫,最后到演講和翻譯都是學生們完成的,這其實是很有效的授課方式。但是口譯教師要掌握一個度,英語口譯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口譯技能,不反對學生演講,但是不能作為口譯課的主要內容,使英語口譯課變成了演彭日果。因此授課教師要掌握好度,控制好演講和口譯的時間比。
四、結語
大學生的英語口譯技能和演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越來越為社會、學校和廣大師生所重視。學生們的知識和技能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口譯技能和演講能力也不例外,授課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課上時間,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利用英語口譯課,培養和提高本科生的演講技能,可謂是一舉多得,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參考文獻:
[l]雷天放.口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劉和平.口譯技巧[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2003.
[3]劉承淑.口譯的信息處理過程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0.
關鍵詞:國際班 “動”態管理
根據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我校重點專業特色校建設精神,我對國際班學生實行了“動”態管理,所謂“動”即讓學生動起來。正如選拔時競爭激烈一樣,“動”的管理班級的理念接受者調戰,中職大多數學生本來就愛動,好動,巴不得不要靜下來學習,而我的“動”的管理理念是,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要保證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動”練好技能,學會做人。難度可想而知。但我下定決心,從“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用耐心以一貫之,堅持不懈。
第一動、筆下之動
9月份一開學,我在班級開展了漢字書寫和英語書寫比賽活動,學生每天一頁的漢字和英語書寫作業均由我親自批改,,你一定會疑惑,上中職的學生愛動筆嗎,答曰“不愛”,但是我的批改與眾不同,讓學生欲罷不能,那就是“我在批改時與學生對話”,說些心里話、贊同他、理解他、點撥他。堅持一段時間以后,我不僅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心,也讓學生覺得有人懂他,從向我敞開心扉。當然“筆下之動”帶來了學生書寫上的明顯進步和更多展示的機會,班級漢字書寫比賽獲獎學生郝B珂,被學校書法老師發掘,獲得了參加市級書法大賽的機會,并最終獲得鄭州市技能大賽書法比賽的二等獎。在校級英語書寫大賽酒館專業的比賽中,我班的獲獎人數也高居榜首,這與平時學生的勤奮練筆是分不開的,學生從中收獲了自信,更愿意動筆了。
第二動、口中之動
中職學校的課堂組織一工作在課改前后都不容易,學生上課喜歡亂說話,俗稱“接話把兒”,老師們屢禁不止,深惡痛絕。為防止學生上課亂說話,我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引導學生學說話,說有用的話。2017年我組織本班學生聯合1608班賀清華老師一起為學生開展了“超級演說家”演講比賽,共分為預賽和決賽兩個環節,全體同學均參加預賽,參賽題目涵蓋面廣,符合學生最關注的“學業、友情和青春懵懂的愛情等”。例如《我最敬佩的人》,《我在為誰讀書》,《追逐夢想》,《朋友伴我行》,《我的青春我做主》,《當明星不在是明星》《責任伴我成長》等。學生大多數積極參與,并能結合自身情況寫出署名自己的稿件,也有極個別學生說較內向,不愛上臺的,但在我對班級的各種激勵、加量化分,發獎狀,發證書等“甜言蜜語”的攻勢下,30個學生全部或欣然或忸怩上臺。預賽歷時兩周,選出了張奧湘、荊亞茹就等10個愿說、敢說的代表班級的學生參講稿評析,加了演講不是的決賽。10名同學脫穎而出,惹得學校掀起了一股關于青春和夢想的演講熱。順勢而為,為增強學生青春期的感恩教育,我在我班又組織了“My family”英語演講比賽,在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方面,我特邀請了我班英語老師給予同學們演講稿和英語口語表達的指導。同學們不僅在“動”中找到了自信,學生的血液沸騰了。我不敢說,是我的舉動帶動自己了整個酒館專業的活動,但在整個演講比賽的程序、學生組織、省大賽獲獎作品的觀摩、現場互動、以及學生現場主持、計分、算分、發獎等,都檠生提供了大量“動”起來的空間,話說得多了,是有需要才說,說得精彩,說得到位,說得有智慧,學生的思路開闊,表達能力自然提升了。
第三動、身體之“動”
學生愛動是天性,每一個悅動的靈魂后面都有一副有創造力的大腦。我是舞蹈專業出身,知道舞臺對一個人自信心磨煉的分量,“讓我的學生多上舞臺”便成了我提升學生氣場的法寶,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結合學生專業特點,我為學生們量身打造了一下集體劇目《三句半:夸夸俺學校》、古詩詞朗誦《母親》、《木蘭辭》、群舞《進城》等,其中獲得古詩詞朗誦《母親》和《木蘭詩》均獲校級一等獎,群舞《進城》獲市級技能競賽二等獎。參與節目人數達到100%。從班級節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學校主持人的有三位同學,表現均可圈可點。在每個《動》中,大家受到的是“德育、美育、愛的教育”,正如舞蹈《進城》中所唱的“人人都要立大志,艱苦創業記心上,等到咱創業成功時,再風風光光回家鄉”。當每個演員含著熱淚跳完這支舞蹈,學生在身體之“動”中受到心靈的震動與成長。
第四動、心靈之動
職教專家余國良老師說過,職業教育最終是人的教育,要把學生當成人,教育不是要把人的心灌滿,而是把人的心點亮。當我的學生一次次的“動”中,喚醒著自己封閉的、麻木的或自卑的心,就是光照進“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兔子洞的時候,心亮了,就會“動”起來了。用尊重、誠心、愛心面對這顆已經“動”起來的心的時候,學生就原因跟著我是的步調向自己的夢想邁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是一個永遠趨向于完美卻永遠達不到完美的群體,只有我給予學生所需要的,做到了自己要做的,付出了子自己該付出的,學生的心靈才會真正隨你而“動”。班里有的學生因父母離異而性情敏感自閉,我便將他們引向活動中,看他們的心靈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朗;有的學生愛歌唱偏不愛讀書,我便為他排練歌曲《追夢赤子心》登上校園元旦晚會的舞臺,優秀是一種習慣,由此及彼樹立夢想;有的學生花錢無節制,愛吃零食,我便在演講比賽中設置題目《我父親的手》,在感恩中明白生活的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讓心靈成長。我驚嘆于學生身體里蘊藏的無窮智慧,驚嘆于學生臉上綻放的笑容如花般燦爛,同時我也在“動”中悄悄緩解這了他們心中暗涌的叛逆之情。
高教師的民主意識,增加園內各教職員工的凝聚力。經過一年的努力,先總結如下:
一、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開展“愛我家鄉,建設北侖”活動。在黨政領導下,學習理解“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緊密聯系自身的思想實際,興起一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在實踐中不斷形成新思路,提出新舉措,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黨工組織抓住“北侖二次創業”的契機,大力做好有關北侖經濟發展的宣傳,讓教師看到北侖發展的希望,了解家鄉的巨變,熱愛家鄉,原為家鄉做貢獻。
1、由黨支部出面,由工會組織邀請區委宣傳部領導來園作“三個代表”與“北侖二次創業”的報告,讓教師共同參與討論。
2、在教師中開座談會,談談北侖的巨變。
二、以師德為中心,建設一支充滿生機活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只講金錢,不講理想,不講道德,就會失去奮斗的目標,失去行為的正確規范。因此,我們要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正確處理公私觀、榮辱觀、幸福觀、美丑觀、友誼觀、生死觀、自由觀、愛情觀,切實把老師和保育員的思想引導到為幼兒園多做貢獻上來。
1、樹立崗位之星,發揮榜樣的作用。以園教師先進的工作作風,先進的教育理念等帶動全園的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鼓勵教師在崗位上認真工作,積極專研,努力成才,讓亮點在全園閃亮起來,幼兒園設立了月崗位之星,將班級工作,科研工作,組織運動,參加比賽等,表現突出的人和事進行一月一評,每月選出一個教職工稱為本月的崗位之星,每月評選一個班級為優秀班級。
2、樹立教育新理念。以《綱要》為行動指南,指導工作實際,幼兒園根據教師的年齡進行“新老結對”“帶徒學習”等活動,根據園內教師年齡趨向成熟化的條件,引導教師們投身教改、研究型實踐。
3、集中教師看錄象與交談,學習身邊的優秀教師的優秀事跡,分散活動出師德作業題,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際情況,從思想上談自己對幼兒教育的理解。結合師德學習要求教師寫《21世紀我怎樣當教師》的演講稿,然后,通過教師的參評,根據教師的教齡長短選出有代表性的教師共4位,利用中午時間在教師中演講,從中評選出等次,分別進行適當的獎勵,既宣揚教師中的優秀事跡,又給教師啟示該如何當好教師,從而激勵了老師的積極性。
4、開展學習的。園內開展崗位練兵,今年突出了學習ppt,一邊學一邊要求各位老師制作一個課件,并評獎發紀念品,通過學習與自己操作,教師們運用計算機的能力上了一個臺階。園內開展了區域操作材料的制作與評比、也開展了評課、說課等基本功學習,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
5、積極參加上級工會活動。今年上報了一個工會方面的市級課題并立項。組織教師進行“我和我的學生”征文活動,上報4篇,錄取3篇,李老師為二等,虞與飛波為三等。組織教師進行“我為教育創新獻一計”,上報的計策與xx上報后的計策一起評定。在教師節期間,老師們利用休息時間排練了舞蹈“愛的情懷”,共16為老師參加,在演出中得到了觀眾的好評。老師們還參加區教育工會組織的大合唱活動,社區演出等活動。今年加強了通訊工作,上報上級工會的稿件若干篇,完成了今年規定的標準。 三、 不斷加強工會的自身建設,健全教代會各項制度,大力推進幼兒園的民主建設。 我們通過不斷學習,提高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來提高提高我們工會工作的質量,使各項工作逐步趨向規范化,如每年的工作有計劃、有總結,每項活動有記載,注意材料的積小編推薦與 幼兒園2012年工會工作總結 關聯的文章:
2012年小學基層工會工作總結
學校工會上半年工作總結
交通廳直屬機關工會2012年工作總結
大學機關工會2012年工作總結
區機關工會2012年度工作總結
區計生委2012年機關工會工作總結
教育館工會2012年工作總結
圖書館工會工作總結
查看更多>> 工會工作總結
累,使我們的工作有歷史的痕跡,加強了檔案的管理,提高檔案的質量。
今年8月我們成功地召開了教代會,會上對園務計劃、財政報告進行了審議,對幼兒園的重大事情進行了討論,會上還評議了園領導,定量評議全為優秀,定性評議中各小組高度肯定了園領導的成績。這次教代會充分體現了民主,體現了教代會的作用。在教代會期間還進行了新一屆工會委員改選,通過民主評議與差額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工會委員與主席。
三、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關心教職工,緊緊依靠教職工大力開展送溫暖活動。
1、關心教師。碰到老師生病,工會成員與領導會去看望,既送去禮物又安慰病人,今年工會成員慰問了胡蓉、李老師,給病人感到集體的溫暖。碰到老師坐月子等喜事,老師們、領導都會結伴去祝賀,并送上禮物,今年慰問了姚瓊、趙玲婕、陳紅娓、王芬英。碰到老師結婚,幼兒園為新人到北侖點歌臺點歌一首,今年為賀雪芬、趙艷玲。點點滴滴讓老師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
2、關心幼兒:老師為幼兒制作各種區域活動材料,利用廢舊材料為幼兒自制玩沙玩具。
3、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我們曾進行過4次獻愛心活動,9月初,組織教師與幼兒為病殘兒童捐款,10月初園內進行了“慈善一日捐”活動,共捐3400元,11月初,當我們聽到各單位在為貧困地區捐冬衣冬被,于是向民政局打聽捐衣物的有關事項,幼兒園馬上發動全體教師捐衣物,在短短的3天里,共捐衣物470多件,受到了有關部門的贊揚。11月中旬我們開展了“關注生命,奉獻愛心”的活動,我們先組織老師觀看柴橋王劍斌患腎炎一年求醫與生活的跟蹤報道,看完報道后,老師們紛紛議論要為其獻愛心,于是老師們排起長長的隊伍,慷慨解囊奉獻自己的愛心,為王劍斌換腎5萬費用捐款,共得捐款數2760多元。
這一年的工會工作在園工會委員努力下,本著以崗位為依托,以服務為根本,健全活動制度,規范激勵標準,深化活動內容,擴展活動范圍,使工會工作我們取得了一定成績。
區中心幼兒園工會 小編推薦與 幼兒園2012年工會工作總結 關聯的文章:
2012年小學基層工會工作總結
學校工會上半年工作總結
交通廳直屬機關工會2012年工作總結
大學機關工會2012年工作總結
區機關工會2012年度工作總結
區計生委2012年機關工會工作總結
教育館工會2012年工作總結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我叫**,來自院傳記文學雜志社。2007年博士畢業到院里來工作,不覺已有四年半了。這段時間用一個成語就可以總結:默默無聞。就因為這四個字,有朋友知道我要參加這次競聘后斷言:必敗無疑。我倒不這么看,落選的可能性當然有,敗倒未必,因為還有一個成語,叫一鳴驚人。
我的競聘演講分兩部分,首先是個人情況的一個簡單介紹。八個字:教師世家,作嫁十年。我的家庭三代都有人執教鞭站講臺,有大學老師有中學老師,從小生活在校園內,所見所聞最多的就是教育。現在有一種很時髦的教育理論叫浸入式教育,在這樣的氛圍里浸染30余年,我對教育的感情不言而喻。今年第二期傳記文學我策劃組編了一個教育救國的專題,并撰寫了兩篇文章:國難始聞發聵聲、鐸聲陣陣。看看這兩篇應該能體會到我對教育的熱愛并不是在此時此地的巧言令色。我父親在40多年的從教經歷中,做過5年小學校長、10年中學校長、20年大學校長,分管過行政、分管過教學,也主持過全局工作。耳濡目染,我對教育管理的各個環節也都不太陌生。另外,我自己在進院之前,職稱就是教師系列,進院之后,在業余時間也曾應邀在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給本科生和碩士生兼職授課,前年和去年還拿過兩個優秀教師獎。這次競聘的研究生院是我院藝術研究、藝術教育、藝術創作三足鼎立戰略格局中的一足,以教育為主要內容。綜合上述情況,可以總結出我的一個優勢:對教育的熟悉和感情。
所謂作嫁十年是就我的工作經歷而言。我1995年參加工作,除中間讀書的幾年,有十年的時間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裳。在電視臺的七年,做過記者、做過編導,也做過一個頻道的節目總監;采訪過中央的高層,也下過地下200米深的礦井。專題片的導演和影視劇的導演不同,在10分鐘的成片制作完成后,不能享受這是某某某作品的那種快樂,片尾的名字一閃而過。一點都不風光。這段經歷還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主業的不突出,幾乎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看似什么都知道,但都只是略懂。幫助則有兩點,一是眼界和思路的開闊。三人行即有我師,密集的采訪過程實際也是一個轉益多師的過程;二是決斷力的鍛煉,現場采訪經常會有突況,導演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必須迅速對形勢作出分析和正確的決斷,否則就會導致采訪的失敗。2007年到我院傳記文學雜志社工作之后,工作環境雖然相對封閉了些,但前期的這些鍛煉還是顯現了效果,這幾年的雜志中,我組約的稿件范圍很寬,數量也已超過200篇,近200萬字。如果把組約成功已經刊發的稿件稱為有效稿件,與這期間雜志所刊發的全部稿件做一個比,結果可以稱為組稿效率,這個指標我想我在全院的編輯當中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傳記文學穩定的工作環境也讓我可以專注地做一些研究,2008年我去湖北荊州參加中外傳記文學學會年會,提交的論文《評判、甄選、敘述--傳記理論的結構之鑰》得到眾多專家好評,現場討論一結束就收到了湖南大學、揚州師院等校的講學邀請。當時大家的評價是:舉重若輕地解決了傳記理論界幾個久懸未決的問題,完全可以作為傳記從業者的入門必讀教材。這段為人作嫁的經歷,可以總結出我的第二個優勢:閱歷豐富。今年國慶,我應邀去廣東汕尾采訪,當地有一個景點叫白水寨瀑布,參觀時偶有所感,口占了這么四句:白練懸碧嶂,細瀑裂巨巖。深潭低回后,九曲唱清泉。我的感悟是年輕人的沖勁固然威力巨大,但經過一些落差,深潭的低回,這細細的水流不但規模增加了許多,而且增加了九曲不彎的堅韌、樂觀和智慧。再遇到低洼處也不會哀怨沖動,善為淵也;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遇農夫則灌溉良田,遇浣婦則洗滌污穢,善用能也;浩浩湯湯,不舍晝夜,善待時也。閱歷這個詞聽起來有點空洞,但如果真能把它當作消化吸收,為己所用,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我演講的第二部分是當選后的工作計劃。分五部分:蕭規曹隨、望聞問切、它山之石、固本培元、長風破浪。其中前三部分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第四部分是工作的重點,需要做持久戰的準備。
蕭規曹隨的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之所以把這點列為工作計劃的第一部有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中國的高等教育60年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屢次改革的結果是錢學森老臨終前發出悲愴的一問:中國的大學為什么培養不出人才來!二是不管即將上任的是研究生院第幾任教務處長,面臨的都是一段輝煌的歷史:我院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幾十年來,在一批大師級的著名學者和藝術家的辛勤耕耘下,形成了自己獨特厚重的學術傳統,研究生院自1978年成立以來,已培養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及各類研修生3000多人,其中許多人已成長為著名學者和學科帶頭人。既然面前是一座仰止的高山,那首先還是老老實實地拾級而上,如果誰一上來就雄心勃勃地想要改造它,那一定是愚公。
第二步是望聞問切,依然是學習,只是要在學習中加以分析。這并不是先入為主地認為目前的研究生院需要診治,只是借鑒中醫臨癥的這四種方法。經過第一步的工作,此時應該已對教務處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學習和分析都應該有所側重。教務工作的核心是研究生培養,兩個中心詞是服務和溝通。望聞問切這四種方法就是要圍繞這兩個中心詞來用。望是用眼睛看;聞是用耳朵聽;問是向當事人詢問,向專家請教;切是依據研究生的教育規律對現狀進行分析判斷。在準備競聘的這段時間我在這幾方面簡單做了點功課,簡單舉兩個例子:第一,研究生院現在的教學方面組織架構是,日常行政由培養辦來管理,而教學實踐卻是六個系的秘書各自為戰,這種狀況下,培養計劃的落實勢必大打折扣;第二,目前研究生院的學術委員會的會議多由各系秘書臨時組織召開,這一點也值得商榷,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常設機構,課程設置、導師評聘之類的重要決定的權威性得不到保證,培養方案的修訂等重要的調整也很難做到及時有效。
第三步是它山之石。就是走出門去搞調研,借鑒其它學校的好的做法,了解目前的教育形勢,所謂睜開眼睛開世界,打開門來辦教育。這樣的工作在準備競聘這段時間我也做了點功課,感覺收獲不小。走訪了北京大學,雖然沒有見到主管研究生教務工作的任重先生,但和中文系分管教務的副主任漆永祥教授做過數次詳談,先后幾次拜訪了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教務處長宋冬霞老師,還通過各種渠道學習了十幾所高校的研究生培養方案。一些點滴的啟發我簡單舉4個例子,第一,現在的課程梯次是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其中六個系具有共性的基礎課如何有效打通?關系較近的戲專業課能否互修?華中科技大學的方案給我印象很深,一級學科課程交叉現在是一個很熱的話題,他們在培養方案中就此作了很具操作性的說明。第二,包括北大在內的一些學校有一個嘗試,博士生導師的評聘打破職稱的限制,只要在某一領域有精深研究,就可以進入遴選的視野,這一新生事物值得關注。第三,一些專題性的知識以課程形式出現有點浪費,一旦內容過時或是老師興趣點轉移,就變成了行內說的死課,但以各級講座的形式就很有效,對有能力開設這樣講座的中青年學者,是否可以引進比如這次競聘的思路進行選擇?第四,剛才我說過,教務處工作的中心詞是服務和溝通。有的學校將服務和溝通對象的反饋作為相應工作調整的一個依據,據我了解,這樣的評估我院也有,但似乎流于形式,如何讓這種反饋變得有效也值得借鑒。
第四步固本培元是教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研究生教育來說,所謂的本有兩個內容,教學和科研。教學大概可以概括為三大塊:培養方案、培養計劃和評估方案。三者中培養方案是根本,其重要性相當于憲法之于國家。固本,首先從這里著手。其中的關鍵所在是課程設置,近年4月藝術學升級為學科門類之后,相應的一級和二級學科都有調整,為了今后相當一段時間里我們能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方案應該作適當的修訂。這個過程中教務處應該是一個組織者溝通者的角色,盡量廣泛地征求專家及師生的意見,把整理好的擬定草案提請學術委員會討論,審慎認真地完成好這項工作。培養計劃是對方案的一個落實,這個環節教務處的工作是在充分理解吃透方案的前提下將其中的具體操作制定出完整的計劃,并與招生處、學生處等部門協調配合,使之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當培養方案作出修訂后,培養計劃也要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評估方案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依據培養計劃對學生進行各項評估,比如考試、考查,還有論文或作品的數量與質量,這部分工作需要與學生處、學位辦等部門配合協作。另一方面是學生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評估,對培養計劃的可行性進行反饋,這一部分可以作為課程設置、教師評聘一級教務處各項工作調整的依據之一。
科研帶動教學是我院研究生院的教育特色。這方面幾十年來做得非常好,本不敢狗尾續貂,但機會難得,也有幾條不成熟的思考供各位專家批評指正。一是學報的創辦。據了解研究生院有過創辦學報的嘗試,但沒有結果。作為國家藝術研究教育的重鎮,這一工作似乎很有必要。當然,我院已有多種優秀的學術期刊,可以發揮這一職能,但二者的溝通有待加強,諸如增刊、專欄、特約編輯之類的舉措很有可操作性。二是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我院承擔著許多國家級藝術課題的研究工作,如何讓研究生參與其中值得思考,目前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國的科研機構都是老板拿課題,學生提供無償或廉價的勞動,是否可以以導師牽頭,在一些課題內分出一些二級課題在學生中進行招標?三是與外界的學術交流,據了解這一工作我院開展得很好,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學生互換、訪學、課程互修,實踐類學生成果交流展等再作鞏固和拓展。四是碩博論壇的舉辦。以科研帶動教學是我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在藝術學領域,我院有一大批成就卓著,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學者,有這一后盾,我們的研究生院組織定期的藝術學各學科的碩博論壇會有很好的號召力,學生在參與這樣的學術討論時,有自豪感,也有新鮮知識的吸收,也有直觀的比較,效果應該會顯著。而且,我院有出版社,有學術期刊,研討的成果也可以及時整理發表。
[關鍵詞]應用寫作實訓教學 實訓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1-0054-02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文的讀、寫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應用寫作類的課程,且多數專業將應用寫作訓練即實訓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一、應用寫作實訓教學的內涵、類型及方法
應用寫作實訓教學是與應用寫作理論教學緊密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它注重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寫作情境,以各種單項的、綜合的應用寫作技能訓練為手段,旨在提高學生在未來職業崗位中所需的應用寫作技能,增強其綜合素質,發展其健全人格,使之成為應用型的高技術職業人才。
(一)應用寫作實訓教學類型和形式
應用寫作實訓教學類型和形式多種多樣。首先按實訓教學的場所可分為課內實訓、課外實訓和校外實訓;其次按實訓教學的時間可分為課內實訓和課外實訓;再次按實訓教學技能的難度可分為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最后按實訓教學組織的形式可分為個人實訓和小組實訓。
(二)落實應用寫作實訓教學的具體方法及操作
1.文件示范法 :教師講授應用文寫作這門課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范文。鑒于教材上所選的部分例文,有的格式不齊全,不適合當做范文學習;有的內容陳舊,缺乏時代感;還有的例文專業性強,比如機關公文或一些經濟類文書,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們學起來覺得有隔膜,自然興趣不高。我們教師就應該親自到學校科室或公司廠礦搜集一些規范的鮮活的文件,讓學生閱讀,甚至背誦,教師在講授時再補充一些相關的社會知識或專業知識。這樣,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和相關的專業知識基礎之后,學習起來就容易一些,練習寫作時會更規范。
2.病文診治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應用寫作實訓時,除了在課堂上進行通常的范文觀摩和具體文體的寫作練習以外,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有瑕疵的文件案例或者學生習作,讓學生運用學過的寫作理論知識,對病文進行診斷、評判,找出毛病和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進而修改病文。
3.情境創設法:對于部分文體,教師先為學生描述特定的工作情境,給出需要解決的工作任務,然后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選用、寫出某一應用文來解決面臨的問題。這樣就等于是把寫作能力的培養和實際工作情景問題的解決聯系起來,就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職業意識,激發創造力。
4.角色扮演法:這種訓練方法比情境創設法更加具體,要求更高。它不僅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而且還指定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扮演某一角色,設身處地站在這一角色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最終通過寫作活動來處理問題。如進行經濟合同的實訓教學,可以采用小組實訓形式分組訓練,讓他們分別扮演買賣雙方,首先寫出商務談判方案,然后站在不同商家的立場上,就合同的條款進行協商交涉,形成規范的合同文本,最后簽訂合同。
5.實戰演練法:這種方法如果選擇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景問題來訓練,效果會更好。比如現在學生畢業會選擇自主擇業,這樣學生除了要注重平時的基本積累以外,更為迫切的就是面臨著如何寫求職文書、如何準備面試來推銷自己。教師應鼓勵學生親臨招聘會現場,用實戰演練的方式體會求職信、個人簡歷的基本寫法,懂得如何以適度、得體的語言向招聘者展示自己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特長以及人格魅力。
6.任務驅動法:這種方法可以說是運用得普遍而靈活,其好處是可以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大體是教師先布置一定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自學或由教師點撥教材中相關寫作理論知識,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寫作訓練,掌握必備的寫作要領。它定向于寫作活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以培養學生寫作的問題意識和對象意識,增強其寫作的欲望。
7.活動激勵法:為刺激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演講稿、廣告、新聞稿件等宣傳類文體的寫作時,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活動來進行教學,像舉辦演講比賽、廣告有獎征文等活動,對優勝者進行表彰。
8.評改分析法:這種方法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下工夫認真評閱每一個學生的習作,不僅要關注其格式的正確性,而且要評改其語言措辭,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要鼓勵、指導不足者,還要獎勵優秀者,以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嘗試構建科學的應用寫作訓練體系
(一)科學的應用寫作訓練體系的目標及實施
寫作教師的所有活動都要著眼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這是建立科學的寫作訓練體系首要的問題和長期的目標。首先要強調做人教育。比如愛崗敬業的熱情,認真、細心的態度,刻苦、堅持的品質,思維的條理性、周全性、迅速性等等。其次要強化寫作基礎。寫作基本功是文學寫作和應用寫作的基礎。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流利、美觀,標點符號運用的嚴謹,文字和格式的規范,語句的流暢,文路的清晰,布局的合理以及修辭的運用這些寫作基本功,教師應當長期、反復強調并致力強化。最后以量求質。沒有一定的量,肯定不會有相當的質,因為“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葉圣陶語)。練字、閱讀、寫日記、寫作文都要有量的積累,功到自然成。
(二)科學的應用寫作訓練體系的具體構建
1.應用寫作實訓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注重課內和課外、學校與社會的結合,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第一,注重課堂實訓教學,應該以學生多練為主。如何練習?首先要強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很便于操作。在教學中可以參看韋志國主編的《實踐技能訓練應用寫作》。該書的編寫以任務驅動和項目教學作為基本指導理念,每個學習單元按照“任務案例”“相關知識”“任務處理”“實訓練習”的順序展開。這種編排順序與實際工作過程密切結合,力求將課堂講授和書面知識還原為工作情景及其實施過程,從而更加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的相關技能。學生通過完成各個寫作“任務”和 “項目”,展開對各類應用文的寫作訓練,從而掌握應用寫作的規律和方法。其次要在教學中強化寫作思維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上課不應該流于一般的枯燥、機械的寫作知識和方法的傳授,而應該將學生的寫作思維訓練作為應用寫作教學的重點,比如學習文體,就要注重從內容到格式進行各種大量的循序漸進而系統的實際操作訓練。只有強化一條對學生進行寫作思維方式訓練的主線,才能讓學生熟悉常用文體的結構模式,把握行文規范。筆者推薦楊文豐主編的《高職應用寫作》一書,該書將各個文種都編配了利于規范撰稿思路、循格快速套寫的“寫作模板”,解決了“寫什么、如何寫”的問題,從而使應用寫作變得簡單易學。最后可以考慮充分利用網絡媒介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學生可以以QQ聊天或發電子郵件的形式向老師請教問題或者請老師批改習作,老師要及時回復。老師也可以利用博客來向學生推薦一些寫作知識和技巧、案例范文和習題供學生選擇,自主進行學習和訓練。這樣就有效地拓展了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密切了師生關系。
第二,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校外多途徑的實際學習訓練。教師靈活選取一定的實訓類型和方法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走出教室,深入學校文體活動現場、醫院廠礦、超市商場、街道小區等各類具體工作場景進行見習,獲得感性經驗,再反思抽象的書本上的應用寫作知識,由虛入實,真正達到提高應用寫作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2.應用寫作實訓教學要重視與相關專業課教學的相互配合,以期共同提高。
應用寫作實訓教學不僅要重視特定的文體結構思路的學習,更要培養學生運用語文工具來表達專業知識的能力。要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就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從情感性表達過渡到務實的應用語體和專業語體表達。而學生由于閱歷不深,缺乏社會知識,有些領域的專業知識更是欠缺,這就限制了學生專業表達能力的發展。我們在教學中發現,應用文寫作實訓教學與專業課教學的關系本來就是相互融合的,例如法律專業會接觸到司法文書,機電電子專業會接觸到實驗報告,經貿專業會接觸到合同等等。因此應用文寫作實訓教學只有與專業課教學相互配合,與專業課的教師們共同探索,分工合作,合理補充,才能使學生無論在知識運用還是在專業表達方面都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 參 考 文 獻 ]
[1] 楊文豐.高職應用寫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存在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李艷爽(1978-),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聯合大學人文社科部,講師。(北京 100025)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2014年北京聯合大學高等職業教育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120-02
“應用文寫作”課程是一門接近社會生活,內容繁雜,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的課程。但課堂教學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封閉、僵化、沉悶的狀態中,不能很好地體現課程自身價值和滿足社會需求。所以充分發揮應用文寫作課程的作用,積極探討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把脈應用文寫作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系統研究應用文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科學高效地進行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刻不容緩。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開設應用文課程已經將近15年的時間,15年來,應用文寫作課程同樣面臨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共性問題。近兩年來,任課教師從教師、學生、學科等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應用文寫作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展開調整和創新,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12月初,為了了解當前應用文寫作的教學現狀和改革成效,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的意見和想法,對聯合大學商務學院2013級市場營銷、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專業專升本177名學生就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方法、教材使用以及學習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以及教師在教學中的深切體會,分析探討了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當前應用文寫作課程存在的問題
1.課程性質模糊,教學環境封閉
首先,長期以來,對于什么是應用文,什么是應用文課程,什么是應用文課程的立科之本存在爭論,由此造成教師認識模糊,理念不清。其次,應用文課程獨立性較強,前后續課程的銜接不夠緊湊和連貫,因此很多教學工作多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開展,眼界狹小,不能主動和專業課程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再次,應用文課程究竟是公共課還是專業課也存在很大爭論,多年來,應用文寫作長期以來在公共課與專業課的罅隙中尷尬生存和發展;應用文課程教學安排隨心所欲,專業課學時緊張情況下就會壓縮或取消應用文課程的開設。
2.教材實用性不強,缺乏經典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但當前教材質量良莠不齊,落后于教學要求。筆者幾年的教學中,不斷為學生選擇更出色的教材,但即便精心選擇,仍然有72%學生對教材的總體感覺一般。教材缺乏時代感和時效性,內容往往過分偏重理論描述,而忽視了寫作教材的實用性、時效性,編輯模式僵硬呆板,也缺乏質量較高、貼近學生生活的范文和針對性強的練習。調查顯示,認為范文時效性不強的學生占47%,44%的學生認為教師給出的范文更有針對性。同時,很多現有應用寫作教材不僅選編范文少,而且只選了范文,卻沒有編寫針對“寫”的閱讀指導或評析;有的教材雖對入編范文作了評析,但一般也只流于簡單空泛的評語式評判,而很少從文章主旨、思路、結構、組材、語言和表達等方面做出具體深入的解讀。
3.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方法研究不足
大多數教師缺乏社會實踐。許多教師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缺乏在黨政機關或其他企事業單位的工作經驗,有些應用文文種根本沒有接觸過,應用文寫作中經常涉及到的相關專業知識不熟悉,講課時顯得捉襟見肘,只能敷衍了事。許多寫作教師主要研究和講述寫作理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如同空中樓閣,對于如何引領學生了解應用文、掌握應用文的寫作技巧以及培養應用文寫作的思維習慣成為紙上談兵,不能較好地將自己的寫作經驗轉化為學生的寫作經驗,最終的結果就是教師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講解寫作原理和技巧,平淡無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
4.學生寫作基礎較差,思想認識偏頗
首先,調查顯示,學生普遍存在知識面狹窄、應用文寫作基礎較差、缺乏寫作興趣的問題。有6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一般,23%的學生認為不太好。其次,對應用文寫作重視和了解程度不夠。在開設應用文寫作課程前,71%的學生對應用文寫作有點了解,19%的學生了解很少,這就影響學生深刻認識應用文的社會價值和學習效果。再次,從學校環境來講,外語四六級的考試壓力,以及高數等課程的全校統考,學生將精力放在外語、高數以及專業課程的學習上,應用文寫作課程自然淪落成為湊學分的課程。調查顯示,關于學校的寫作風氣,只有5%的學生認為好,而有60%的學生認為一般或較差。另外,在現代生活中,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寫作因此變得寬松和多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覺得課堂上的寫作教學指導可有可無,在需要提交作業時可以在強大的網絡信息中尋找幫助。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用文寫作技巧不能得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依然處在較低的水平上。
二、解決應用文寫作課程問題的對策
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內容相對枯燥的課程,而“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理念已經不適合課程建設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轉變理念,調整思路,通過對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的研究與探討,改變應用寫作課程的先天劣勢,促進應用文寫作課程的良性發展。
1.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認知心理,突破傳統的“我說你聽”的教學觀念,讓“枯燥”的應用寫作課“鮮活”起來,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培養寫作能力,激發學生樂學、善學、巧學的積極心態。在教學過程中,以下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傳統閱讀法。現代信息理論認為:“讀”是信息的輸入、儲存與積累,“寫”是信息的輸出、釋放與應用;沒有信息的輸入、儲存與積累,信息的輸出、釋放與應用便無法進行。所以,“讀”是“寫”的前提與基礎,“讀”得越多,對于“寫”便越有益。針對應用文寫作教學重寫作輕閱讀的狀況,回歸中國傳統的寫作習得方式,加強閱讀。例如,畢業論文對于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從進入大學開始,論文就在學生的各類作業、科技大賽中顯現。但是,學生往往為了完成作業而臨時抱佛腳,對論文的內容實質以及論文的寫作特性并不掌握。所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論文資料,并介紹高水平的期刊雜志或網站,不給學生作業壓力,只要求學生對所閱讀的論文進行簡單標注和勾畫。學生通過閱讀論文理解其深層文意和思路,領悟寫作技法,包括結構、材料、語言的安排和選擇等。從閱讀開始的寫作,為學生首先打開了一扇充滿智慧和希望的大門,這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減少了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學生從閱讀中提高思維能力、文字能力,對應用文寫作的興趣自然也越來越濃厚。
(2)情境教學法。調查顯示60%的學生希望老師采用情境教學法。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各種不同文體,聯系生活實際,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學生在實際生活和今后工作中將會遇到或可能會遇到的需要運用應用文體來表達的較典型的具體情況,進行應用文的“仿真”訓練,以促使學生由“機械寫作”向“本能寫作”轉變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多地提出各種假設和預測,設置一定情境,將實例穿來,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在實戰中寫作應用文。例如:設計“就業招聘會文種寫作”情境模塊。學生分別扮演公司招聘人員和應聘人員。學生分組情況在開學初已經固定,每組根據抽簽確定身份。應聘人員完成簡歷、求職信的寫作;而招聘人員則要查找無領導小組討論題目,設定小組討論流程。兩組人員進行15分鐘的現場模擬,教師和部分學生參觀照相,招聘人員最后對應聘人員進行分析評價,教師最后對全體成員進行點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態度認真,既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鍛煉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調能力,也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進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每一模塊中,學生可以邀請教師參加小組演練、討論和寫作,教師則要與學生共同點評各小組完成的作品,讓學生參與到教與評的過程中。情境教學變生硬呆板的文體知識講授為生動具體的角色發言,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在情境活動中分擔角色,體驗生活,和老師親密交流,從寫作過程中體驗到一種愉悅和享受,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3)實踐教學法。91%的學生認為老師的寫作練習量和模擬實訓內容適量和適當。這樣的調查結果進一步說明學生對自身寫作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視,調查還顯示72%的學生希望老師采用實踐教學法。寫作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它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生活。尤其是應用文寫作更要取材于實際,為現實服務。實踐教學法就是讓應用文寫作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課堂中,帶領學生進入真實的情境,通過對具體可感的實物的認知和體悟,讓學生寫出實用性、真實性強的文章,這樣將大大增強應用文寫作的張力,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例如,主題班會為實踐教學提供了用武之地。老師事先讓各組學生完成主題班會策劃方案以及主持詞、演講稿等文件,然后遴選較好的方案和稿件并付諸實施。在主題班會中各組進行會議記錄,在活動結束之后,完成會議紀要和活動總結,學生在整個班會從籌劃到開展到后期總結的過程中緊張而又高效地完成各項實踐工作,對這樣寓教于樂的寫作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寫作質量也明顯提高。
在情景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的使用過程中,團隊合作貫穿課程的始終,既能減輕學生的工作量,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85%的學生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和練習,同時更希望老師也參與其中。當然,也有11%的學生認為團隊寫作工作量不均的問題,這就需要老師設計更為合理的團隊合作計劃和考核標準,更要求同學們在課程中秉持良好的品德,誠實、自信、勤奮、勇于承擔責任。
2.加強精品教材的編寫和修訂
積極進行教材建設,編寫理論與實踐并重、貼近學生特點的精品教材。教材的編寫應充分體現應用文的理論深度和科學性。清楚地認識到寫作教材不是簡單的寫作要求和技巧的展現,而是要在教材中建構寫作的思維模式、邏輯框架,科學地引導學生有效、高效地寫作。
教材的編寫要適應當前社會變化和學生實際。雖然應用文文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應用,辦公信息化和網絡化日益普遍,應用文文體也相應出現一些變化。應用文教材也要及時反映這些變化,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更接近現實社會,能夠學習到洋溢著時代特色的語言,接觸到最新鮮的事實,掌握新的文種及新的寫作方法。范文的選擇是應用文寫作教材質量的決定因素,要精心選擇規范、實用、新穎的范文,從文章主旨、思路、結構、選材、語言和表達等方面作出具體深入的闡釋。在體例的編排設計上合理地調整理論知識與寫作實訓的比例,對寫作理論的闡述和文體知識的介紹部分應適當的進行縮減;寫作實訓部分則應加大比重,其設計既要切合實際,又要生動有趣。
3.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備課是教學過程的重要一環,尤其對于應用文寫作教師,在備課中調整教學內容,掌握大量資料,與時俱進至關重要。首先,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慎重而大膽地選擇最恰當的內容,比如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與金融專業學生的學習重點顯然不能一樣,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工作的需要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然后再具體準備每一堂課。其次,對教學內容的調整還應不斷求新求變,剔除實用性不強和使用頻率不高的文種,增加適應大學生實際需要和社會發展新形勢的實用文體。再者,大多數教材都缺少足夠的實訓題,教師應開動腦筋甚至打通人脈,從實際應用領域中找到具有典型性的正反例子,供學生模仿或者借鑒,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師盡快樹立學科意識,加強學術研究,承擔應用文寫作學科發展的責任。教師要注重提高實際寫作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或掛職鍛煉;有意識地增強政治、經濟、法律等專業知識的補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同時,聘請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文職專家到學校給學生做專題講座。這些專家既為學生們帶來了企事業單位最新最有用的寫作內容和寫作方法,也用自身鮮活而真實的實踐經驗彌補了專職教師的局限和不足,令學生受益終身。
在學校學科建設不斷增強、專業設置不斷調整的發展大潮中,應用文寫作作為一門生存在專業課與公共課的罅隙中的課程不斷遭到詬病。但是在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環境中,應用文以其自身獨特的屬性日益顯現出它的重要性和復雜性。面對當前的形勢,開設課程的學校和任課教師,有責任正視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先天不足,積極投身到應用文寫作課程的建設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中,開拓思維,不斷創新,打破僵化、沉悶的教學傳統,真正實現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較強寫作能力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麗清.應用文寫作七環節項目教學法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
2013,(2).
[2]彭海河.大學應用文寫作教學仍需以“讀”為先導[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