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4 08:09: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學術會議主持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思想政治教育 無痕教育 實踐
記得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之美在于沒有教育的痕跡。意思是說,當學生意識到教育意圖時,教育將失去作用。的確,教育之美在于教育留給人們的自然流暢之感,即在師生的人格感染中、心靈碰撞中、理解傾聽中、真誠激勵中潤物無聲地完成教育的使命。
目前我國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從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還是召開的班級主題班會,基本上強調的是注重理性的說教、空洞的講解和進行機械的灌輸,一些人甚至稱之為“叫育”,這樣的“叫育”其結果是教育者“苦口婆心”地說,但實際上卻是收效甚微。真正的教育不是苦口婆心反復地“叫育”,應該是做到潤物細無聲、點到為止的“無痕教育”。教師的隱性知識存于大腦和行為中,源于教師本人堅持不懈的學習和長期教學實踐、科研活動、社會活動的積累,它數量可觀、層次級別高,且隨教師的教齡增長而更加豐富。知識豐富且最具有價值是教師隱性知識的一大特點。“無痕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與教育者的接觸、交流、體驗,與教育者的意志產生共鳴,在情感交流中潛移默化、不留痕跡地接受教育的一種思想教育方式。那么思想政治中的“無痕教育”是如何進行的?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注重教師的角色轉變,淡化教育痕跡
由于教師的隱性知識是教師個體通過長期實踐,對外界事物體察、深層次的理解和感知,具有高度個人專屬性,難以被復制和言傳,這使得這部分教師在個人知識的擁有上具有一定的優勢。而這種優勢為其在學生、教師同行中贏得普遍的認可和尊重,保障了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滿足了教師的內心成就感和優越感,并為其贏得了相應的社會地位。這些都猶如巨大的無形資產,保障了其一定的話語權和事業上被重視、重用的機會,進而因此獲得額外利益。如果教師將其隱性知識顯化、轉移、共享,那么其個人對隱性知識的專屬性就被打破,由此為其帶來的各種優勢、需求和利益也會隨之動搖和瓦解。因此,教師在隱性知識上的分享意愿往往不夠主動和強烈。曾經聽一些學生在背地里稱思想政治課教師為“老先生”、“老太太”,稱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為“洗腦課”。因為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有一些裸的教條:學生應該怎樣,不要怎樣;必須怎樣,否則會怎樣。其痕跡十分明顯。顯然,當教師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一種不得已的活動,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做這項工作,就極易導致學生的應付,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因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學生的意志、情感而單憑必要的說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跡要淡化,首先要注重教師的角色轉換和定位。
1.扮演好領跑者的角色
在學校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教師與教師之間往往相互封閉,小心翼翼地保守著自己的知識,并不能促進個人、集體的成長。教師應該認識到:知識和物品不同,不會在交換和使用的過程中被消耗,反而會通過共享而使知識存量更大。有研究表明:信任是知識分享的基礎。教師之間的互信,能夠增強隱性知識分享的良性預期,提高知識分享的意愿。因此必須建立良好的學校組織文化,使教師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交流氛圍。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具體化,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悟出道理。可以在課堂上穿插一些即興小品演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程度智慧地加以解決。這種良好的文化氛圍,能為教師隱性知識的交流與共享創造有利條件。“領跑者”就是在做事時走在前面、態度積極。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樣,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扮演好領跑者的角色,給學生樹立榜樣,樹立權威,給學生以啟發,最后達到啟發教育的結果。教師可以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以生動的案例觸動學生的心靈,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表達真情實感,即使是教師進行說理教育,也要說得通俗易懂、生動親切,并且有針對性,說到點子上,讓學生思想上有感悟,這些都是一種領跑者的形象。
2.扮演好主持者的角色
思想政治教師作為高層次的知識擁有者、傳播者和創造者,具有較高的知識儲備、能力和經驗,其隱性知識的擁有量可觀,涉及領域廣泛,但由于隱性知識的高度個體性,這部分知識就像尚未開墾的處女地,未能被重視并有效開發、共享和傳承。如何讓更多的人對教師擁有的隱性知識更加關注,并深入到教師隱性知識創造更多價值這一研究領域中來,使教師的隱性知識發揮其增值作用,為教師同行、學校和社會的發展助力添彩,同時去做好學生的無痕教育,意義重大。思想政治教育課可以有一些新的創意,有時對于一個問題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種形式:演講、討論、辯論賽、情景劇,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說出自己的看法。當然,學生對于一個問題的認識有對有錯,教師要在其中發揮好主持者的作用,要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學生真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并能主動地參與,在其心靈上能有觸動和真正有所體驗。當然,作為一個主持人最后要把一個課堂的“尾”收好,最后做一個完美的點評,起到總結提升、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只需短短幾句話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已經悟到了問題的實質。
3.扮演好學習者的角色
知識共享的技術資源,是教師進行知識共享所必備的資源。如管理軟件、多媒體設備等,除此之外還包括教師對隱性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的技能、與人溝通的技能和知識共享的技能。信息技術可提高教師知識管理的效率,為教師知識管理、交流、共享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同時使知識的管理、交流和共享變得更加靈活、便捷。為了便于隱性知識的管理和優化教育資源,開發建設校園網,為教師知識共享搭建順暢的交流平臺,在此平臺上,建設教師知識共享的知識庫、專家庫。庫中資源可以Word,PPT,Flash視頻和真人視頻的形式,進行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全面共享。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在不斷加快,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斷拓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渠道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書本知識。
二、了解把握學生,正視學生存在的不足
1.正視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足
眾所周知,當前的學生由于尚未步入社會,閱歷上顯得較淺,在其是非分辨的能力方面是較弱的,其世界觀沒有定型。因此,其偶爾犯點錯誤甚至有時會反復那是避免不了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問題,處理問題,用寬容包容學生,用真誠走近學生,用榜樣感染學生。可能有些錯誤在家長、教師眼里是錯誤,而在學生看來卻是正常的,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我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我們犯錯誤時,我們也希望別人對我們包容。當然,我們對于年輕人包容之后還要讓他認識到錯誤,這就需要用真誠來打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就在于被教育者的認同感,有時一場師生談話中,學生當面說得很好,但扭頭就忘,這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坦誠,敞開心扉,達到一種心靈的融通,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當然,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只要是能感染學生的榜樣,比很多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有了榜樣學生就能主動去比較、思考,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從而改變自己的一些不好習慣,好好做人。
2.放下教師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參加活動
為了建立以開放、信任的心態交流和共享知識的良好學校組織文化,對教師的隱性知識全面地開發和有效地利用,使其在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發展和完善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中發揮重要作用,必須建設隱性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要充分考慮知識共享過程中付出和回報的不平衡,發揮對付出大于回報者的補償作用,來補償其在知識共享過程中的辛苦付出。只有通過激勵機制的實施,補償了教師在知識共享過程中的額外付出,滿足了其在隱性知識共享方面的精神和物質需求,才能提高教師的知識分享意愿,使知識共享的活動得以順暢進行,并保障知識共享活動的連續性,最終達到隱性知識價值增值和傳遞的目的。思想政治課上有許多的思想碰撞,有時需要通過討論、辯論、情景劇等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問題的實質。這時需要學生組織,甚至在班級之間進行“對壘賽”,組織一個活動需要大家的齊心協力,班干部更是要犧牲很多課余時間去布置會場、寫主持詞、做道具,這時作為教師來說應該積極參與,而不應該坐享其成地去觀看。其實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教師來說是一種鍛煉,有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學會傾聽,多給學生鼓勵贊揚
1.師生交流要平等
學生非常希望在與教師進行交流時平等進行。教師要與學生平等進行交流,其首先是要注重尊重學生,使學生在交流時顯得充分和自信,所以教師在方法上就要注意積極加以贊美,學生有點突破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能大膽而充分地與教師平等交流,其自信心就樹立了。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以說服教育為主,對于一些犯錯的學生采取談話方式,給他們講道理,而對于一些屢教不改者諷刺挖苦,這種教育方法的采用學生均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相反教師一次平等的傾聽、一個關注的眼神、一句關愛的問詢都能觸及學生的心靈,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2.給學生的評價要留有空間和期望
評價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讓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在課堂上為了能消除學生這方面存在的一些思想障礙,在語言上就要有一定的針對性,要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激勵其積極參與,增強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學生的發言哪些有一些不足,也不要馬上就給學生下結論性的語言,應該先表揚學生的成績,肯定學生的優點,提出若其在某些方面改進一下就會更好。這樣學生會積極地參與,也就能真實、全面地了解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想實際。也能聽到學生的心里話和他們的真實想法,便于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改進。要注重啟發和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課堂上不但多了師生間即時的互相反饋,而且多了學生之間的橫向交流。
四、講究溝通藝術,用幽默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幽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實無論是思想政治課教學還是思想政治工作都可以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這樣的效果首先是可以贏得學生輕松愉快的笑聲,打破課堂上的尷尬,又能給課堂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能記住一個問題,課下給學生感悟思考的機會。要使課堂具有多視點、復合型、發展性的特點,因此“無痕教育”教學要處理好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的“必須”、“夠用”之間的矛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更能達到“無痕教育”的效果。
人類社會已步入知識經濟時代,教師隱性知識的開發、共享和傳承需要全面、科學、系統地管理和使用。教師隱性知識交流、共享的活動可以為教師專業知識的增長、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的增強發揮積極的作用。和諧是當今社會的最強音,“無痕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趨勢。教師在精心又不經意間的教學活動中,真實演繹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彩,讓學生在自然的學習中形成了品德、懂得了規范,讓教育向無痕狀態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與時俱進,用愛心去承擔責任。課程教學設置體現靈活的課程組合方式以及必須的基礎素質、扎實的基礎等。課程教學要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對課程設置及時作出反映與調整。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把豐富的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那么“無痕教育”的種子一定能生根發芽,一定能綻放出和諧之花。
————————
參考文獻
[1]王立仁.如何評價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中國教育報,2008-02-19(3).
[2] 余翠軍,楊青松.滲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3] 王欣從.基于校園偶像文化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研究.第三屆教學管理與課程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
[4] 趙士英,洪曉楠.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辯證關系.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