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06:04:4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突出貢獻獎申報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一條為了鼓勵科學技術創新,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在本市科學技術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第三條市科學技術獎分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每年評審一次。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3個等級;獎勵等級數量為一等獎一般不超過3項,二等獎不超過9項,三等獎不超過18項。
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不分等級。獎勵數量一般不超過2個,可以空缺。
第四條市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評審和授獎實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第五條市科學技術局負責本市科學技術獎評審的組織、管理、審核工作。
第二章獎勵范圍和獎勵標準
第六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研究開發、技術發明和應用推廣科技成果取得成就的單位和個人。
(一)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具有先進性、實用性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設計和生物新品種、軟件設計及技術研究成果;取得實效的科學考察、計量標準、科技信息、科技管理、工程實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科學技術推廣成果:在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中,通過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應用實踐并取得實效的推廣成果。
第七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候選項目必須具有先進性和創造性,在本市本行業同類技術中科學技術水平最高、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作用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項目。
(一)技術創新性突出:在技術上有重要的創新,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進行自主創新,形成了產業的主導技術品牌;或者應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解決了行業發展中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技術難點問題。
(二)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顯著:項目經過一年以上的實施應用,產生了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作用明顯:項目實施后,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升級和產品的更新換代,提高了行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第八條市科學技術獎候選單位應當是在項目研制、開發、投產應用和推廣過程中提供技術、設備和人員等條件,對項目的完成起到組織、管理和協調作用的主要完成單位。
第九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完成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是技術發明的全部或者部分創造性技術內容的獨立完成人;
(二)提出總體研究方案或在設計項目的總體技術方案中作出重要貢獻;
(三)在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中作出重要技術創新;
(四)在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過程中作出創造性貢獻;
(五)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第十條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授予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中,取得重要技術發明、技術創新,為本市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對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個人。
第十一條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候選人應當熱愛祖國,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并仍活躍在科學技術工作領域,直接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技術開發工作。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中僅從事組織管理和輔助服務的工作人員,不得作為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候選人。
第三章評審機構
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審委員會),主要職責是:
(一)對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獎勵項目、獎勵等級進行審定;
(二)對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候選人進行審定;
(三)對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研究解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工作中出現的其他問題。
第十三條評審委員會由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和委員組成。主任委員由市人民政府分管科技的領導擔任,副主任委員由市科學技術局領導擔任,委員由有關部門的行政主管人員和有關專家組成,人數為9-13人。
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市科學技術局承擔。
第十四條評審委員會可以根據當年候選項目的行業分布情況,組織相應的行業評審組,負責各相關評審范圍內市科學技術獎的初評。行業評審組成員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可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委員會委員可以兼任行業評審組成員。
第十五條評審委員會委員、各行業評審組成員應秉公辦事,在評審工作中不代表本人所屬部門和單位,只對市人民政府負責。評審委員及行業評審組成員以及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對評審項目的技術內容及評審情況嚴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申報
第十六條申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應同時具備:
(一)前三年內取得成果的科學技術項目;
(二)已通過相關專家的技術鑒定(驗收、評審)并做出技術評價結論。
第十七條經評審未授獎的項目,如果在此后的研究開發活動中獲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并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可以重新申報。
第十八條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項目,不能申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存在知識產權以及項目完成單位、完成人員等方面的爭議未解決的;
(二)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取得有關許可證,且直接關系到人身和社會安全、公共利益的項目,如動植物新品種、食品、藥品、基因工程技術和產品等,未獲得主管行政部門批準的;
(三)項目未實施(應用)或中止實施,未產生效益的;
(四)弄虛作假、剽竊他人成果的。
第十九條申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由項目完成單位或個人填報《科學技術進步獎申報書》,并附相關的技術資料,經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簽署初審意見后,報市科學技術局。
第二十條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項目,由第一完成單位申報。
第二十一條申報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由推薦單位填報《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推薦書》,并附相關資料,經推薦單位簽署初審意見后報市科學技術局。
第二十二條申報截止期為每年二月底。
第五章評審
第二十三條市科學技術局負責對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對不符合規定的申報材料,可以要求申報單位和申報人在規定的時間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者補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提交評審。
第二十四條對形式審查合格的申報材料,由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行業評審組進行初評。
第二十五條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的評審程序:
(一)初評:評審組以會議方式進行評審。采用評議與定量指標評分相結合的方法,經統計計算產生初評結果,并按得分高低排序。
(二)公示:初評結果在*科技信息網(網址:*)上公示。
(三)異議及處理:任何單位及個人對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候選項目有異議的,可在公示期內向市科學技術局提出。
(四)提出獎勵建議:市科學技術局根據初評結果及異議處理情況,提出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的獎勵建議。
(五)審定批準:獎勵建議提交評審委員會審定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六條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評審程序:
(一)初評:評審組以會議方式對候選人進行評議。評議后由評審組成員采取記名打分方式進行評審,并按得分高低排序。
(二)公示:初評結果在市級主要傳播媒體上公示。
(三)異議及處理:任何單位及個人對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候選人有異議的,可在公示期內向市科學技術局提出。
(四)提出獎勵建議:異議處理程序結束后,由市科學技術局根據初評結果及異議處理情況,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確定獎勵方案,并提出獎勵建議。
(五)審定批準:獎勵建議提交評審委員會審定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
第二十七條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實行回避制度。被推薦為市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或項目完成人,與候選人或項目完成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不得參加當年的評審工作。
第二十八條參與市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的評審委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在評審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終止其參與市科學技術獎評審活動,并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收受賄賂的;
(二)弄虛作假、的;
(三)違反有關評審制度的;
(四)影響公正評審或破壞評審制度的其他行為。
第六章異議及處理
第二十九條市科學技術獎的評審工作實行異議制度。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對推薦的市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候選項目及其初評結果持有異議的,應當在公示之日起20日內向市科學技術局提出;逾期且無正當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三十條提出異議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提供書面異議材料,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應當在異議材料上加蓋本單位公章;個人提出異議的,應當簽署真實姓名。
第三十一條異議分為實質性異議和非實質性異議。凡對涉及候選人、項目的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等,以及推薦書填寫不實所提的異議為實質性異議;凡對項目完成單位、完成人及其排序的異議,為非實質性異議。
推薦單位及項目的完成單位和完成人對評審等級的意見,不屬于異議范圍。
第三十二條市科學技術局在接到異議材料后,應當對異議內容進行審查,如果異議內容屬于本辦法第三十一條所述情況,并能提供充分證據的,應予受理。
第三十三條實質性異議由市科學技術局負責調查,由有關申報單位協助。涉及異議的任何一方均應積極配合,不得推諉和延誤。申報單位接到異議通知后,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核實異議材料,并將調查、核實的情況報送市科學技術局審核,必要時可以組織評審委員及專家進行調查,提出處理意見。
非實質性異議由申報單位負責協調,提出初步處理意見報送市科學技術局審核。
申報單位在規定時間內未提出調查、核實報告和協調處理意見的,不提交評審和不建議獎勵。
第七章獎勵
第三十四條市科學技術獎由市人民政府頒發證書和獎金。
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獎金為:一等獎10000元,二等獎6000元,三等獎4000元。
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為:每人50000元。
獎金由市財政安排。
第三十五條獎勵證書的歸屬及獎金的分配:
(一)對提供工作條件的獲獎項目,獎勵證書歸屬獲獎單位,所得獎金額70%以上應分配給項目的完成人員。獲獎單位應尊重獲獎項目主持人對獎金分配的意見。
(二)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獲獎項目,獎勵證書分別授予各主要完成單位,獎金由各主要完成單位自行協商,按貢獻大小合理分配。授獎人數和授獎單位數按獎勵等級確定,一等獎的人數可列7人,單位可列5個;二等獎、三等獎的人數可列5人,單位可列3個。
(三)單位未提供工作條件,由個人努力所取得的獲獎項目,獎勵證書及獎金歸屬個人。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無償獻血工作。
第三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無償獻血獎。
第四條市無償獻血獎分為奉獻獎、促進獎、先進區(縣)獎、先進單位獎、先進部隊獎五個獎項。
第五條**市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的種類:
(一)設立以“亞心”命名的無償獻血奉獻獎:
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累計達4000毫升者為亞心金獎;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累計達3000毫升者為亞心銀獎;公民自愿無償獻血累計達2000毫升者為亞心銅獎。
(二)**市無償獻血促進獎:
1.單位對無償獻血事業捐贈人民幣30萬元以上或捐贈采供血設備價值為30萬元以上的為一等獎;單位對無償獻血事業捐贈人民幣20萬元以上或捐贈采供血設備價值為20萬元以上的為二等獎;單位對無償獻血事業捐贈人民幣10萬元以上或捐贈采供血設備價值為10萬元以上的為三等獎;
2.個人為無償獻血事業捐贈人民幣5萬元以上或捐贈采供血設備價值為5萬元以上的為一等獎;個人為無償獻血事業捐贈人民幣3萬元以上或捐贈采供血設備價值為3萬元以上的為二等獎;個人為無償獻血事業捐贈人民幣1萬元以上或在推動無償獻血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為三等獎;
3.市屬社區(村)無償獻血志愿工作者,為推動無償獻血事業作出較大貢獻的可授予“無償獻血貢獻獎”、“無償獻血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三)**市無償獻血先進區(縣)獎:
區(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獻血組織、監督、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且完成年獻血計劃指標的。
(四)**市無償獻血先進單位獎:
1.市屬各單位、自治區、中央及外地駐烏單位和社會團體(不含兵團)、積極推動獻血事業事跡突出(不含高額補貼、長休假等現象)的單位;
2.醫療單位在較大突發事件中為挽救危重病人主動組織醫務人員獻血成績突出的;
3.新聞媒體在獻血的社會公益性宣傳中做出顯著成績的(獻血公益性宣傳報刊每年登載50篇以上、電臺電視臺每年播出在200次以上)。
(五)**市無償獻血先進部隊獎(以團、支隊為單位):
官兵自愿參加無償獻血占部隊總人數10%以上或在市血液中心臨床供血緊張時、較大突發事件中主動組織廣大官兵獻血,成績突出的。
第六條表彰、獎勵審批程序:
(一)由市屬區(縣)衛生局、紅十字會、獻血辦公室等有關部門成立區(縣)無償獻血表彰評審小組,對轄區內各單位所報評獎材料進行初審提出評定意見后,向市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評定組推薦;市獻血辦對自愿無償獻血的個人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向市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評定組推薦。
經市無償獻血獎勵評定組對被推薦單位、個人材料進行綜合評定后,上報市無償獻血領導小組批準,由市人民政府和市紅十字會予以表彰、獎勵;
(二)國家設定的“無償獻血奉獻獎”(金、銀、銅獎)、“無償獻血促進獎”、“無償獻血先進城市”和“無償獻血先進部隊”由市表彰獎勵組評定后逐級呈報國家衛生部和中國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無償獻血促進獎”和“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無償獻血先進部隊”一并由國家衛生部、中國紅十字總會予以表彰獎勵。
第七條各區(縣)衛生局、紅十字會、獻血辦及有關部門對轄區內各單位、個人無償獻血完成情況建立相應資料登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