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4 06:36: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狀元學習經驗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考試之前考生總會進行緊張的復習,以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在考試的時候發揮得更出色。
1. 考試前的復習準備
⑴把握學科知識的結構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在教學中只須教給學生每門學科(課程)的知識結構,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運用“發現法”去自己學習和掌握知識。高中各科課程的知識結構體系非常清楚,學生的復習應從知識的主干入手,先掌握知識的主干,了解學科知識的結構,就能做到成竹在胸,學科知識的重點、難點就易于攻克了。很多考生急于求成,而一位鉆研難題、偏題和怪題,搞題海戰術,結果功夫花了不少,但收效甚微。
⑵熟習各種題型的解法
臨考前的復習以題型的復習為主。各種題型都要做一做,這樣在考試的時候遇到各種題型都容易打開解題思路,有利于學生在考試中發揮出最佳水平。
⑶科學安排復習的科目與時間
人的大腦在不同的時間內其興奮的狀態與程度是不一樣的。清晨一般復習外語單詞和語句,背誦課文。這是因為經過一晚睡眠后,大腦皮質各部分留下的信息仍處于休眠狀態,大腦處于相對純凈的階段,腦內其它信息還不會對接受信息產生干擾,因此這個時間內記誦外語單詞和課文,效果是最好的。上午的時間大腦最清醒,效率最高,適宜抽象邏輯思維,以理科的復習為主。下午的時間以文科的復習比較合適。另外,復習內容的安排應適當交叉,文理搭配,以免單一刺激時間過長而使大腦產生抑制作用。
2. 考前的心理準備
⑴ 必勝的信念
這是最重要的復習心理素質。進入復習階段后,一定要樹立“我一定能通過復習使成績趕上好的同學”、“通過復習,我有把握考取好的學校”的自信心。常言道,有了自信便成功了一半。
⑵ 務實的精神
高中的語、數、外都是長線學科。好成績的取得主要靠平時踏踏實實地學習,不能投機取巧。做中等程度的題,做完之后覺得自己有信心。不做那些很難的、鉆牛角尖的題,那種題做不好會影響自己的情緒。
⑶ 謙虛的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會的東西應積極向同學、老師請教,及時解決自己的疑難問題。高中的學習面廣、量大,題目的靈活性難度大大提升,學生不會的東西太多,所以一定要保持謙虛的學習作風,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⑷ 目的多元化
考試之前,特別是高考之前,一定不要在考試之前只想到分數,一定不要想我一定要考多少分,限制或固定自己想得的分數,很容易把學生的手腳限制死,導致在考場放不開的情況。一旦考場出現失誤,精神將全面崩潰,兵敗如山倒。更不能在考前就想到我一定要考上什么大學,而且非此大學不上。既然是考試,就有它的偶然性,發揮好與不好都很正常。要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思想。某市一所重點中學的某學生平時學習很突出,家長和老師對他的期望值很高,高考考取了南京師范大學,按常理講,南師大就很不錯了,可以接受。但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在某天父母上班之后,他吊死在家中,釀成了慘劇。
⑸互助精神
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是一種學習的美德。考試之前我們倡導這一點。同學應能把復習中的感悟、所學的知識、掌握的信息與同學進行交流。在考試之前,能把鼓勵性的語言真誠地傳送給同學,多說“你能行”的話。一句動情真誠的話語,往往能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⑹做好最艱苦的心理準備,準備打惡仗、打硬仗。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其難度及靈活性不言而喻,考試中學生都會遇到嚴峻的考驗,做好最壞的準備,才能夠迎難而上,遇劫而不亂。
3. 考前的物質準備
考前精心準備考試的物品,把考試的時間表、身份證、準考證寫下來放進文具盒里,檢查文具是否齊全,2B鉛筆、作圖用的三角尺、圓規等是否帶齊。考試時可帶一杯水。
二、考試中的發揮
筆者任 教高三10多年,帶領學生參加高考,有得有失,感慨頗多。根據對高考成功者的經驗總結,考生必備的臨場經驗有以下8個方面:
⑴ 穩定情緒與心態
一個考生臨考有點緊張是難免的,適度緊張很有好處,但過度緊張危害很大。因為緊張過度或長時間緊張,就會影響正常的思維,甚至出現思維空白,難于答卷,或者出現思維混亂,不能組織正確的答案。因此,情緒是否穩定是考試能否成功的關鍵。
⑵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這是談對敵斗爭的名言,完全可以借用到考場上來。
戰略上要藐視,就是說在思想上要敢于勝利,膽大心細,胸有成竹,這是保持情緒穩定和思路開闊靈活的心理方法。戰術上要重視,就是說對待每一道題都要認真仔細,確保審題和答題正確。
⑶審題要細
審題細包括三點:一不漏題,二不看錯題,三要要準題。
⑷先易后難
高考中容易的題目、中等難度的題目、高難度的題目的比例為5:3:2。中等難度的題及容易的題占到80%,而高考二本的錄取線每年都在得分率的66%左右。所以,能確保易題及中等題的得分率很重要。考生在考試中遇到的問題是試卷題目順序并不是按照易中難的順序設置的,考生很難確定哪道題會做,哪道題不會做。一道題如果5分鐘的時間也看不出怎樣解,就可以放棄;如果一道題做了15分鐘也做不出來就可以選擇放棄。
⑸勇解難題
碰到難題是常有的事,現在高考中數學題的最后兩題,也就是第18題、19題,難度非常大。高考畢竟是選拔性考試,后兩題能做出的同學是非常優秀的同學。對一般同學來講,對最后兩題也不要完全放棄,能做一步是一步,能解多少解多少。16分的題目能得2分、4分也是很難得的。
⑹步步解題,分秒必爭
考分是錄取的重要依據,一分之差就決定取舍。高考中一分之差全省排名都相差4、5千名,所以小分就是聚寶盆。因此,答卷不必高姿態、講大方,而應一絲不茍,每分必爭。如有的題目一時得不出結果,既不可亂答,也不可輕易放棄。會答多少答多少,能答多少答多少,步步推導,層層解題,哪怕一個公式、一個定理,只要能用上的,都要用上。這樣雖得不到滿分,但總能得點分。
⑺查漏補缺
高考試題命題的難度和容量對學生是嚴峻的考驗。考一場試下來,就像打了一場仗一樣。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命題的量和難度都很大,只要求30%的同學能做完。這就要求同學要養成以下答題習慣:① 正確使用答題紙。答題紙是“答題思路的履歷表”,如有時間,往往能根據草稿紙上原來的演算結果進行驗證。正確使用好答題紙不僅有助于提高答題質量,還具有穩定考試心理的作用。這就要求,答題紙要整潔有序,排好版,編好號碼,重要的地方做好標記。
⑻堅持到底
高考的錄取線一般是得分率的66%左右,所以考生在答題時遇到一些不會做的題是完全正常的。筆者在高考之前給學生進行考試指導時,針對實力在二本線左右的同學,在考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選擇自己。兩個小時的考試,進行到還剩下30分鐘左右,這時就要適當停下來衡量一下剩下多少題,自己還能做出多少題,做哪些題能夠多得分數。這其實是一種取舍,對于大部分同學而言,舍棄多少意味著自己得到多少。
三、考試后的調適
1.反思自己的應試謀略。
每一場考試結束后,認真思考自己的考試過程,反思自己的考試謀略是否合理,還有哪些地方需調整,為下一次考試做準備,把每一場考試當成一次練兵。
2.正確面對考試成績。
不要與同學攀比考試成績,無論考前還是考中,都以平常心對待成績,這樣心情自然穩定。每個考生的學習實力與心態狀況不一樣,確定的期待值也不一樣。有的考生盲目與比自己學習實力強的同學攀比,這樣會挫傷自己的信心。對考生來說,只要在高考中發揮出自己平時的水平就是成功。
3.積極尋找遺憾值。
考試成績出來后,很多同學看到成績都有不服氣的感覺,感覺自己應能夠考得更好,與自己的理想成績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自己能得分甚至是得滿分的題,得分卻很少,很是郁悶。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查找自己考試發揮的不足,把做題的失誤找出來,以利于提高自己,才是考試的真諦。
4.積極進行心理調適。
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成績不理想怎么辦?那就要積極進行心理調整,心向成功。
(1)積極的自我暗示
積極暗示能增強人的信心,消極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考試前學生受到的消極暗示很多,因此特別要注意消極暗示的影響。考生在高考復習過程中與在考場上,都可根據自己當時的心態進行積極的暗示。考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語。當情緒過于緊張時,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當心情煩躁時,可默念“平靜、平靜、平靜”;當心灰意冷時,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每個考生的心態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變化不盡相同,因此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積極暗示進行心理調整,強化信心。可以把寫上積極暗示的字條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學習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2)挺胸抬頭,步伐加快
人的內心體驗與行為動作相一致。人在高興、充滿信心時就會挺胸抬頭,走起路來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喪、缺乏信心時,就會無精打采,走路緩慢無力。考生可利用人的內心體驗和自己的行為動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頭,步伐稍快。經常這樣做,就會增強自己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