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8 02:09: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歐亨利短篇小說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歐?亨利 語言分析角度 《麥琪的禮物》 寫作風格
《麥琪的禮物》作為一部有著深厚影響力的作品,將生活中的感悟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藝術表達出來,尤其是歐?亨利式的創作風格,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的表達方式更成為了整個作品的亮點,這種將愛情表達得更為完美的語言藝術風格,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一、有關作家歐?亨利的文學創作魅力的總體概述
(一)有關作者歐?亨利的相關概述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一生有著很多不尋常的經歷。從兩端婚姻生活以及苦難、幸福等不同的生活嘗試來看,這位小說家的生活充滿了戲劇性,尤其是悲歡離合的體驗更加為歐?亨利的創作提供原動力和生活來源,其中監獄生活、創作動力、情感經歷等都為歐?亨利的小說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素材。并通過描寫尋常百姓人物的生活情節等深入分析,突出一種幽默風趣的寫作氛圍,能深深地將人物形象進行全面分析,達到更好的效果。從這些經歷來說,正好成就了歐?亨利一生所創作出來的300多篇的小說,更好地推動了歐?亨利的名氣,成為當時具有轟動效應的著名小說家。可以說,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更好地成為了歐?亨利小說創作的風格獨異,也是讀者正想看到的。
(二)作家歐?亨利窘態寫作下的動力
在不同的時期下,歐?亨利創作的小說具有不同的題材風格,這些都與其不同生活狀態的寫作風格分不開的,尤其是歐?亨利思想在小說創作中也會呈現出一定的矛盾和作品的弱點,這些都與其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從他的一生來看,一直是處于窮苦的狀態下,所以說,歐?亨利的小說也是在相對貧乏的背景下創作出來的,其中小說的大部分主人公都是一些貧苦的勞動人民,因此,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即使在他的小說作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歡迎,歐?亨利還是過著相對拮據的生活,能給人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力量支持,無論是小說的整體個性還是不同的藝術風格,這種狀態的小說能體現出更為豐富的時代內容和主題思想。
(三)歐?亨利文學作品主題思想表達的豐富性
歐?亨利創作小說具有不同的主題風格,這位美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等榮譽稱號的小說家,無論是從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還是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家具出租的房間》、《麥琪的禮物》等都詮釋了其不同的主題風格,在總體主題的表達中,主要有兩類主題表達,一是對美國大都市生活細膩的描寫,另一個是將拉丁美洲的生活勾畫出來,這些不同的主題表達,更多地融入了對城市生活的無奈與掙扎,體現出一種激昂奮進的生活狀態,通過更多的角色表現,將生活百態下的人物一一串聯起來,通過語言的巧妙組織,尤其是幽默詼諧的表達方式,更多地將一些悲慘的故事在小說的光環中綻放出更多的亮色,在結尾處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這種微笑中的辛酸,藝術表達中的完美,既有無可奈何,又有生活原型的表達,很有藝術魅力。尤其是在《麥琪的禮物》中,這種個性化的語言表達,融入整個作品之中,給人一種樂觀中的辛酸,激起更多的心靈共鳴。
二、有關《麥琪的禮物》的藝術魅力解讀
(一)有關小說《麥琪的禮物》的總體概述
小說《麥琪的禮物》講述的是一對貧苦夫妻的生活細節,從整個故事來看,丈夫有一個金表卻沒有相對稱的表鏈,妻子有美麗的秀發,卻沒有相配套的發梳,在這種情況下,妻子將自己的秀發賣掉換來了一個金表鏈,同樣,丈夫為妻子買來了發梳。在這種各自為對方著想的大背景下,這些驚心動魄的舉措,給小說的情節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力量,尤其又是在情理之中,這種突出主人公個性思維的寫作方式,無論是哪一種付出,都能給人一種更大的力量,能從多方面詮釋出這對夫妻的深厚情感,這種真摯、誠篤的愛情,能給人一種深深的震撼。
(二)有關小說《麥琪的禮物》的藝術魅力分析
《麥琪的禮物》是一部有著強烈創作目的的小說,在當時有著深厚的影響力,尤其是這種歐?亨利式的小說結尾方式,能給人一種出乎意料又是在情理中的感受,尤其是這種獨特的“禮物”能從多方面詮釋出整個作品的藝術魅力,在小說的語言魅力上,通過幽默清新的語言表達,將這種愛情的偉大更好地表達出來,讓讀者感受到愛的力量,常常峰回路轉,出乎人的想象,大反常規的突破式結尾,更大地增加了小說的整體吸引力,尤其是將這份獨有的情感魅力展示出來,給人一種催人奮進的感覺。
三、從語言分析角度看《麥琪的禮物》及歐?亨利的寫作風格
(一)小說《麥琪的禮物》中不同詞性刻畫的語言特色
在《麥琪的禮物》中,其語言表達將語詞作為最小的語言單位,并通過一些不同詞性的表達,將小說中主人公的個性意識、行為故事、心理想法等細膩地刻畫出來,尤其是將不同詞性的語詞進行全面整合,將形容詞、動詞、副詞等運用在小說主人公的心理刻畫之中,通過在不同語境下的表達,更好地將整體概念表達出來,形成一種別具風格的語言寫作方式,這也是歐?亨利寫作風格中的一個表現,通過不同語詞的應用,可以將生活狀態下的心理進行詳實的分析,形成個性鮮明的整體風格。譬如,在《麥琪的禮物》中,詞匯有很多的詞性,在句子中能整體地表達出來。其中如:突然她從窗口轉過身來,站在鏡子面前。她兩眼晶瑩透亮,但她的臉失去了它的顏色在20秒。她很快地把頭發披了下來,使之完全潑散開來。其中,有“轉過身”、“晶瑩透亮”、“披了下來”等連續性的動詞運用,更加將主人公一連貫的動作進行完美表達,更好地形成主體的表達,形成個性鮮明的藝術魅力。還譬如:“所以現在德拉的美麗的頭發披散在身上,閃閃發光,像褐色的小瀑布。它長到膝蓋以下,幾乎成了一件衣服對她來說。”其中形態詞性“美麗的頭發”、“褐色的小瀑布”等將女主人公的頭發進行了描述,為下文中麥琪的禮物打下埋伏,更好地激活丈夫送禮物的心理,也呈現出這對夫妻的小生活中充滿的無奈情緒等,將這些復雜的心態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來,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二)小說《麥琪的禮物》中長短句式的配合使用
在《麥琪的禮物》這部小說中,語言風格表現得相當明顯,尤其是長短句的運用,通過復雜語言結構的表達方式,更多地詮釋出相對豐富的情節故事內容,其中,倒裝句、對等句子等的融入,為小說的整體創作提供了良好的動力,從整個作品的表達來看,這些不同句子的使用,通盤考慮到主人公與故事情節的整體發揮,圍繞整體這個故事的發生,更多地添加了一些主觀方面的情感因素。譬如,在小說中有這樣的句子:如果希巴女皇住在氣窗對面的公寓,德拉總會讓她的頭發掛窗外一些天來晾干,只是為了使皇后的珠寶和首飾相形見絀。所羅門王是一個看門人,把他所有的財寶都堆積在地下室。這些長句的整體運用,更多地展示出小說主人公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對女主人發的細致描寫,更多地融入一些豐富的情感態度等,更好地形成整個語言表達的藝術魅力,將小說的主題更加鮮明地詮釋出來,并為歐?亨利式的小說結尾提供更好的幫助。
(三)小說《麥琪的禮物》中對話式的語言氛圍表達。
在《麥琪的禮物》這部小說中,簡短方式的對話語言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情感的融合,更多地將這種語言組織的方式以對白方式進行交流,其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愛情態度,更多地將這些主流元素融入進來,成為了一種相對全面、價值性較強的表達,小說在對話方式中加強男女主人公的交流,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語言環境。譬如,在小說中有這樣的一些對話:“你要買我的頭發嗎?”“我買頭發”“揭掉帽子,讓我看看它的外貌。”等,通過小說中這些對話的整體表達,能更加清晰地將整體情感表達聯系起來,形成個性鮮明的寫作特色。尤其是在語言表達中還形成一種寬松幽默的語言環境,形成整部作品的風格特色。
四、結語
《麥琪的禮物》作為一部有著重大影響力的文學作品,與歐?亨利的創作風格是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對整部作品的語言進行分析,并結合歐?亨利的生活環境和不同主題的表達,能更加鮮活地掌握這個小說的整體特征,形成語言風格表達中的完美性,增添了小說主題表達與語言融合的整體效能。
參考文獻:
[1]何兆華.從語言分析角度看《麥琪的禮物》及歐?亨利的寫作風格.文學界(理論版),2011(01) .
[2]張貞梅.從《愛的犧牲》和《麥琪的禮物》評歐?亨利的藝術手法[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1).
[3]劉洋.人性向善再解讀――歐?亨利小說語言特征及藝術特色解析[J].名作欣賞,2011(24).
[4]李加義.妙筆生花 構想非凡――歐?亨利小說的寫作手法解讀[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04).
一、考什么
《考試大綱》對文學常識的考點是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別:中國作家要記住其生活時代及代表作,外國作家要記住的是其國別及代表作。對文學體裁而言,重點應是高中畢業生應該了解的一般常識。
歷年高考的文學常識題和這一要求是相吻合的:試題中涉及的都是不同時期(或國別)的著名作家和作品,以教材中出現的文學常識為主,并適當向課外延伸,其衡量標準就是“重要”與否。
二、怎么考
文學常識題的考查帶有較強的綜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種文體常識放在一起綜合考查。從題型來看,可能會有以下幾種題型:
1 表述性單項選擇題
即把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中國古代、現代、當代作家,外國作家等相關的文學常識合理組合為四個選項,要求考生選出表述正確的或表述錯誤的一項。
例 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 《左傳》《史記》等歷史散文作品,以“實錄”的筆法將人物寫得真實豐滿,有血有肉。
b 《項脊軒志》以清淡樸素的筆法寫身邊瑣事,親切動人。它的作者歸有光被認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駱駝祥子》以及葉圣陶的《倪煥之》,是我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長篇小說。
d 馬克·吐溫和歐·亨利都擅長寫諷刺小說。馬克·吐溫的《競選州長》《百萬英鎊》和歐·亨利的《警察和贊美詩》等都深受讀者的喜愛。
【答案】b《項脊軒志》的作者歸有光是明代散文家,而桐城派是清代的一個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是方苞、姚鼐等。
2 連線型單項選擇題
即把作家、作品、作品的時代、作品的體裁(或主人公)等用橫線搭配連接,構成單項選擇題,要求選出對應正確或錯誤的一項。
例,下列作品、作家、時代(國別)及體裁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a 《秋浦歌》——杜牧——唐代——詩歌
b 《北京人》————現代——話劇
c 《哈姆萊特》——莎士比亞——英國——小說
d 《歐根·奧涅金》——歌德——德國——詩體小說
[答案]b a中《秋浦歌》的作者是李白,c中《哈姆萊特》是戲劇作品,d中《歐根-奧涅金》的作者是詩人普希金。
3 填空題
例,按要求填空。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_____,它運用了
的創作手法。
(2)雨果,_____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它的著名作品有_____、_____等。
[答案](1)《詩經》賦、比、興(2)法《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這種填空題是單一的文學常識填空題,也有可能和名句名篇的考查相結合。
此外還有判斷題等題型,近年來一些新的題型也在層出不窮地出現。
三、怎么辦
文學常識浩如煙海,考生不應茫然無措,而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備考:
1 粗讀原著,加深記憶。由于時間緊,內容多,在備考時考生往往只憑一些簡單的復習資料來識記,其結果往往是基礎薄弱,識記模糊,答題時會“關公戰秦瓊”,張冠李戴。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珍惜時間的原則下,粗略讀讀原著,或讀讀作品梗概,對作品中的人物關系及主要內容稍作了解。這樣有助于加深記憶。
2 以課本為著力點,向課外拓展。作為恢復該考點的第一年,想必不會太難,肯定會以課本內容為主。因此,考生要重視梳理課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學體裁常識,對單元知識短文及課本后的附錄絕不能等閑視之。在熟悉課本上的文學常識后以“重要”為標準,適當向課外拓展。
3 構建文學常識知識網絡。要從詩歌、小說、散文、戲劇這四大文學體裁方面,從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中分別找出最能代表該時期(或國度)最有影響的作家作品構建網絡。如我國古代小說可構建如下知識網絡:
上古先秦兩漢:神話傳說,它是我國古代小說的起源。主要保存在《山海經》中,“精衛填海”“夸父逐
轉貼于
日”“大禹治水”都是其中耳熟能詳的名篇。
魏晉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說,分別以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
唐:主要是傳奇,它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小說的成熟。代表作品有陳鴻的《長恨歌傳》、白行簡的《女娃傳》、元稹的《鶯鶯傳》等。
宋:話本小說,它的出現標著我國白話小說的成型。代表作有《錯嶄崔寧》《碾玉觀音》等。
明清:有擬話本小說和章回小說。擬話本小說代表作是“三言”“二拍”,“三言”指馮夢龍編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蒙初寫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長篇章回小說又分演義小說和世情小說。演義小說有許仲琳的《封神演義》、吳承恩的《西游記》、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等。這些演義小說基本上是由文人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作。世情小說有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等。《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長篇世情小說,也是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則是我國古代小說的輝煌頂點。此外。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鏡花緣》等均是清代小說精品。
北京時間2013年10月10日晚7點,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成員、瑞典學院的常任秘書彼得?恩隆德宣讀評選結果:“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將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加拿大作家艾麗絲?門羅。我們對她的評語是‘當代短篇小說大師’。”
艾麗絲?門羅193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的溫厄姆小鎮,她的作品大多是以安大略省西南小鎮的生活為素材,多表現生死與成長等嚴肅主題。她曾被美國作家譽為“當代的契訶夫”。
門羅自少女時代就開始寫小說。她生長的溫厄姆鎮是一個充斥著走私犯、和流浪漢的貧民區,父親羅伯特?埃里克萊德勞從學校辭職后成了銀狐養殖者。生意破產后,他在10英畝的農場上養起了火雞。門羅的母親當過老師,是清教徒式的保守女人,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兒是淑女。兒時的門羅留著黑色長卷發,經常盛裝參加主日學校的音樂會。這個家庭一度在大蕭條時期艱難維生,愛講故事和讀書的門羅被要求學習家庭婦女必備的技能――做飯和編織。9歲那年,母親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癥,這意味著門羅幾乎沒有能自己支配的時間,每天都要做很多家務,而且一旦她離開家,母親便沒辦法穿衣服、梳頭。門羅也像那個年代的同齡孩子一樣挨過打――父親用的是一根腰帶。
1950年,急于逃離家庭的門羅終于拿到了西安大略大學的獎學金,主修新聞。“那時候大多數女孩都會為了家庭犧牲自己。我根本不想這么做。年輕的時候,我無法想象行動不便是怎么一回事,總覺得可以戰勝它。年紀大了,我才看到生命的局限。我開始同情我母親。”在2009年的一部短篇小說里,門羅借著主人公對自己與母親的關系進行了深刻而冷靜的分析。
讀大學期間,門羅已開始寫作,在學生雜志《對開》上發表了短篇處女作《一片影子的面積》。但為了賺取生活費,她不得不在課余做女招待、煙葉采摘工和圖書館員。“除了寫作和打工,我沒有機會做其他任何事,因為我沒有錢。”1994年接受《巴黎評論》的采訪時,門羅回憶說,“我知道我只能念兩年大學,因為那個時候的獎學金只管兩年。那是我人生中一次短暫的假期,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十幾歲就一直管家,所以大學時代幾乎是我一生中僅有的不必做家務的時間。”
讀大二時,門羅嫁給詹姆斯?門羅,為此退學,從夫姓。“二年級一結束我就結婚了。”她說,“我們去了溫哥華。結婚是一件大事――巨大的奇遇、變動。雖然留在國內,但我們盡可能地遠走高飛。我們只有20歲和22歲。我們馬上就開始了正兒八經的中產階級生活。我們想弄一座房子,生一個寶寶,這些事我們說干說干。我21歲時要了第一個孩子。”
不死的作家心 ――――――――――
門羅接連生了4個女兒,老二出生后不到15個小時便不幸夭折,但她后來還是拉扯大了4個孩子。
在接受《巴黎評論》采訪時,門羅曾說:“我覺得我結婚是為了能夠寫作,為了能夠安頓下來,讓我的注意力重新回到重要的事情上。”可是,婚后的門羅一度變得消沉,沒有人知道她內心的想法。她是家庭主婦,是母親,日復一日操持家務、照料孩子足以摧毀她的信心――她覺得自己再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好作家了。她只有趁孩子睡了、菜也燒好時,才趕緊寫上一句半句,頑強地拓展紙上的空間。尤其是在懷孕期間,她說自己“會像瘋了一樣寫作”,“因為覺得有了孩子,我就再也不能寫作了”。她在孩子上學后寫,在家人睡午覺時寫,在深夜無人打擾時寫,她說:“我曾試過一直寫到凌晨1點,然后第2天一早6點起床。我記得自己曾想,我可能要死了,我會心臟病發作。但我又想,就算我死了,我也寫出了那么多頁。那是一種與絕望的競賽。”她把窘迫的生活、無處訴說的感傷、親歷的死亡、欲望和現實之間的落差統統放進了文學這個罐子里發酵。她的筆一直不停:“我害怕自己一旦停下來,可能會永遠停止寫作。”
1963年,門羅夫婦移居維多利亞,開了一家門羅書店。她繼續相夫育女,唯有作家心不死。她對《巴黎評論》回憶了自己作家生涯的早期階段:“那是1月份,一個星期天。我去了書店,因為星期天不開門,所以我把自己反鎖起來。我丈夫早先說他要出去吃晚飯,因此我有一下午的時間。我記得自己看著四周,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包圍著我,我就想:你這蠢貨!你在這兒干嗎呢?”
“孩子們小的時候,出門上學后就是我的時間。有了書店后,就算我在書店上班期間,我也要在家呆到中午。我本該做家務的,可我也趁機寫作。后來,我不用每天去店里上班了,就一直寫到大家都回來吃午飯,然后等他們都走了,大概兩點半吧,我就趕快喝杯咖啡,開始干家務活,爭取在傍晚前全弄完。”門羅說。
37歲時,門羅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之舞》,并憑借此書摘得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獎”。這本書她前后花了20年才寫完。1971年,這個“絕望的主婦”出版了具有自傳意義的第二本書――《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獲得了加拿大書商獎,并于1994年搬上了電視熒屏。評論界將此書視為反映門羅女性主義思想的重要作品。
次年,門羅與第一任丈夫詹姆斯分手,然后回到安大略。一位美國文學經紀人要求她的作品。她的故事開始出現在《紐約客》上,新的出版合約也陸續到來。
拿到所有的文學獎 ――――――――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門羅已是短篇女王,她幾乎已經拿到了所有可以得到的文學獎,包括3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英聯邦作家獎、歐亨利獎、筆會馬拉穆德獎和美國全國書評人協會獎等。2009年,門羅在小說集《幸福過了頭》上市之前,宣布不參加當年吉勒獎的評選。其出版人道格拉斯?吉布森說:“她的理由是,自己已贏下該獎兩次,因而有意將場地讓與年輕作家。就一個貪婪的出版商而言,我得說吉勒獎能產生極大的宣傳效應,即便得到提名,也是巨大的宣傳。可她此意已決。門羅寧愿退出競爭。”就在同一年,門羅以終身成就獲得了獎金6萬英鎊的布克國際獎。很多評論家毫不吝嗇地稱贊她,而她則說:“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沒有什么其他的東西可以吸引我,所以我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被太多的東西干擾。”平靜低調的語氣里暗含堅持和驕傲。
有人說:“門羅之所以能把女性的愛與恨寫得那樣好,或許正是因為她經歷了一段不尋常的感情經歷。
18歲時,門羅很迷戀大學里大她7歲的學長杰拉爾德?福萊姆林。他是“二戰”退伍老兵,經常喝醉,但很有“文藝范兒”。為了接近福萊姆林,門羅把自己的小說給他,請他幫忙投稿,認為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與他交流,讓他愛上自己。沒想到,他只是幫她轉交了稿子,對她的心思一無所知。
門羅婚后,發表的小說多起來,福萊姆林還給她寫過一封信,門羅回憶道:“他沒有贊美我的美麗,而是稱贊了我的小說。不過這是我的第一封讀者來信,我覺得很高興。”
多年以后,已是地質學家的福萊姆林在電臺上聽到了門羅的名字和她的小說,他們終于相愛了。門羅很快結束了第一段婚姻,把書店留給前夫,離開了維多利亞市。她對福萊姆林唯一的要求是,仍然要在名字中保留前夫的姓。
再婚后的30幾年來,門羅都住在安大略克林頓鎮一幢19世紀風格的單層小屋里,那是福萊姆林出生、成長的地方。屋后是丈夫種的胡桃樹林,院子里擺放著一些古怪的雕塑。餐廳里有一幅維多利亞女王的畫像、一個字典架,還有門羅母親收集來的小古董。福萊姆林有自己的書房,門羅則在餐廳角落的一張小桌子上寫作,桌子對著窗戶,能看見馬路。她通常在早上寫作,寫得很慢,很艱難,但每天堅持。
關鍵詞:“為思而教”;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實施策略
黃源深先生于1998年和2010年分別提出英語教育應該以“為思而教”為價值取向,采用“學思結合”的方針,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增強學生的英文閱讀寫作能力和語言思辨能力,指導學生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學會分析、解釋、推理、評估與說明,并進行自我校準。本文將簡析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意義,并從培養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和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等三個方面來舉例探索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實施策略。
一、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意義
黃源深先生將“為思而教”定為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并指出實施該價值取向必須重視學思結合,塑造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導學生認知英語價值與功能,在英語文學閱讀中進行探索,對比分析英漢文化,提升英語閱讀思辨能力,將學生培養成社會市場所需要的高素質翻譯人才。而且,需要從宏觀的角度引導學生在閱讀英語文學的過程中學習英漢互譯文化,培養英語思維,加強母語功底;從中觀角度細化英語文學閱讀,初步培養閱讀思辨能力;再從微觀角度出發,融合“開展文學閱讀、擴大語言輸入、注重體驗學習、培養創新思維”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靈活應用英語文學閱讀,提升英語閱讀與寫作的融合密度,讓學生練習撰寫英語閱讀心得,創作英語小說、詩歌、戲劇和散文等[1]。
二、英語教育價值取向的實施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
加強學生的英漢互譯能力是指導學生學習英漢互譯文化,強化學生的母語功底和提高學生英文翻譯能力的前提基礎。教師在進行英漢文學閱讀課堂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制作精巧、生動的教學視頻和短小而完整的課件,輔助學生在欣賞靈動的視頻中掌握英語知識,并通過課堂互動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學生解決知識盲點。例如在講解語態詞will時,教師可以融合《亂世佳人》的電影視頻,并在課件中選用其英漢互譯的經典語錄,用清晰的圖文為學生展示以下內容:
“I’ll think of it all tomorrow,at Tara.I can stand it then.Tomorrow, I’ll 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him back.After all,tomorrow is anather day”(明天我要回塔拉。那時候我就能經受得住一切。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再讓他回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然后,教師可以用紅色的字體標注重點詞匯will,指導學生認知這個單詞在句子所起的作用,從中了解英漢互譯文化,加強自身的英語翻譯功底。講解《英國文學?呼嘯山莊》時,教師可以先用課件為學生展示這樣一句話:“Fog hung in the trees, and in the distance, large, sharp, talk rocks called the Penistone Crages rose up out of the ground”,接著讓學生從中尋找和判斷英語表達方式,總結重點詞匯和語法點,并翻譯這句話,嘗試用英語對其進行復述,分析這句話的作用。然后,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呈現更為標準的漢語譯文“樹林里霧氣彌漫,在遠處,巨大尖峭的潘尼石巖拔地而起,巍然聳立”,再和學生一起討論這句環境描寫的作用,對比英漢陳述的不同,總結翻譯技巧。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借助網絡平臺構建英語學習網絡,在“英語知識庫”中添加多方面的優秀作品,如英語影視文學對譯和英漢互譯名著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課后依然能夠隨時練習英漢互譯,不斷擴展學生的英語文化視野,促進英語知識資源共享[2]。
(二)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
增強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則要求教師應成功融入“學思結合”理念,廣泛引入經典文學作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整理知識點,進行思考和分析,用漢語和英語解釋所讀內容,并總結自己的閱讀體會,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3]。例如在講解《歐美文學?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時,教師可以引入經典內容《Crystal vase and earthenware pot》(水晶瓶和陶罐的故事),先讓學生閱讀“One moring,on awaking,she saw on her window tow vases filled with flowers.One was a very beautiful and very brilliant crystal vase but cracked.It had allowed the water with which it had been filled to ascape,and the flowers which it contained were withered.The other was an earthenware pot,coarse and common,but which had preserved all its water,and its flowers remained fresh and crimson..”再學生進行翻譯,為學生展示譯文“一天早上,她醒來看見自己的窗臺上放著兩只插滿花的花瓶。一只是非常漂亮、非常透明的水晶瓶,然而卻有裂紋,里面的花也枯萎了。另一只是個粗糙、不起眼的陶罐,但它卻蓄滿了水,里面的花兒依然新鮮、紅艷。”,然后和學生用英語分析卡西莫多在窗臺上擺放這兩只花瓶的用意,推測愛斯梅拉達看到這兩個花瓶以后的反應,讓學生用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理解這段話。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深化這次閱讀講解活動,用英語告訴學生卡西莫多想用平凡粗糙的陶罐和有裂縫的水晶瓶來提醒愛斯梅拉達不要被弗比斯英俊的外表所欺騙,可是愛斯梅拉達最終都不明白卡西莫多的良苦用心,她美麗、善良而純真,卻有盲目癡情的一面,這也是造成她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樣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用批判性思維看待英語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
在解析《簡?愛》(Jane Eyre)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書中較為短小精悍的語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巧記單詞和語法,探索中英語法結構的異同。教師可以用課件為學生列舉以下三句話:
1.I soon discovered that often , there were good sides to all the sad troubles in life .(我很快發現生活中令人傷心的麻煩事往往也有它好的方面。)
2.If you really want it, happiness is waiting for you.(如果你真想得到幸福,幸福也正在等待著你。)
3.That evening,I stood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door of my house, looking at the sunset an the quiet fields.I allowed myself to imagine again the life I could have had with Mr.Rochester.(那天晚上,我站在我的房門口,望著落日和靜靜的田野,任由自己想象著和羅切斯特在一起我們會過怎樣一種生活。)
接著,教師可以根據例句提出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 that sad troubles?”,“What is happiness?”“Why was Jane thought that had with Mr.Rochester could be happiness?”學生能夠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更為標準的英語表述方式,認知英漢互譯中的省略用語和意譯,增強自身的文學翻譯功底。
(三)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
加強學生的英語實踐技能,必須從翻譯市場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練習靈活學習與應用英語文學閱讀知識,自由撰寫閱讀心得,創作英文小說、詩歌和散文,嘗試將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以此加強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4]。例如在講解《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分析羅密歐和朱麗葉的形象,翻譯中國民間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并嘗試創作英文劇本。在解讀詩歌《一朵紅紅的玫瑰》(A Red , Red Rose)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領悟詩中的浪漫主義色彩,然后結合詩歌意象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作詩,在詩中弘揚真善美,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將中國古詩詞翻譯成英文。指導學生創作英文小說,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堅持在每周閱讀短篇英文小說,如《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馬克?吐溫小說集》和《杰克?倫敦全集》,接著讓學生練習寫閱讀感想,最后,教師可以指點學生結合小說六要素和英語表述方式創作英文小說。而且,教師應注重定期交流與分享學生的英語作品,通過客觀的評比來促使英語教育活躍化。對于英語散文寫作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堅持每天用10分鐘的時間精讀《美麗英文全集》,然后以自然現象、時事政治、文化標志和個人理想等為話題練習寫英語散文,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為思而教”的英語教育價值取向,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思維,教師應注意融合“學思結合”策略,做好英語文學閱讀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在閱讀英語文學的過程中學習英漢互譯文化,增強自身的讀思辨能力和英語實踐技能。
參考文獻:
[1]劉昌鑫,陳慧娟,歐陽春娟等.“五年一貫制”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方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04:1)
[2]蔣卓軒,張巖,李曉明.基于MOOC數據在高職英語學習中的分析與預測[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