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奧巴馬的就職演講

奧巴馬的就職演講

時間:2022-04-27 07:26: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奧巴馬的就職演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奧巴馬的就職演講

第1篇

【摘 要】批評語篇分析常用于分析政治語篇,包括公眾演講。本文運用韓禮德的功能語法就布什對伊戰爭的電臺演講進行了批評性分

>> 從情態角度對布什總統演說的批評性分析 布什就職演講中人際功能的批評性研究 廣告話語的批評分析 對《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原型主義批評分析 走著瞧,瞧人生――對《走著瞧》的電影批評分析 對奧巴馬就職演講的批評話語分析 對羅斯福總統就職演講的批評話語分析 《更好地了解中國》的修辭批評分析 對教材兩伊戰爭爆發原因的補充分析 奧巴馬就職演講的批評話語分析 父子統帥:布什們的戰爭 美國前總統布什退職演說的批評話語分析 對伊戰爭給中國的發展有何啟示? 兩次對伊戰爭的地緣政治之變 布什清華大學演講的文體學解讀 兩伊:布什的“兩難” 基于自然觀視角的《老人與海》生態批評分析 奧巴馬2011年國情咨文演講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關于奧巴馬競選演講的批評性語篇分析 幻想主題修辭批評視角下的演講語篇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OL].

[7]戴煒華,高軍.批評語篇分析:理論述評和實例分析[J].外國語,2002.

[8]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9]辛斌.英語語篇的批評性分析當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4).

[10]辛斌.新聞語篇轉述引語的批評性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2).

[11]彭麗.話語、權力及意識形態:媒體語篇的批評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04.

[12]張延續.批評語言學與大眾語篇[J].外語學院學報,1998(2).

第2篇

關鍵詞: 概念隱喻 認知 演講詞 翻譯

1.引言

隱喻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存在于人們的思維與行動中。Newmark(1988:104)認為:“翻譯中最重要的特殊問題是隱喻的本質。”國外不少學者對概念隱喻進行了研究,多集中從認知翻譯角度探析,如Shreve和Gutt等。國內主要集中從修辭學、美學等角度研究隱喻的翻譯,從認知角度的探討不多見。本文以奧巴馬總統的演講詞及其中國和平音像電子出版社的中譯本為語料,分析其中的概念隱喻的翻譯策略,有利于英語學習者提高對概念隱喻的翻譯能力。

2.認知視角下的概念隱喻與翻譯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所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使隱喻正式進入了認知語言學的研究領域。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人們參照具體的、熟悉的概念,表達未知的、抽象的概念的認知方式。根據概念隱喻理論,一個隱喻的形成實際上是兩個義域在概念上的“跨域映射”。在隱喻中,被用來描述具體概念的是源域,而陌生的、抽象的概念為目標域。

例如“時間就是金錢”運用具體的“金錢”認知抽象的“時間”,這樣我們在談論時間時,就會用“省”、“花”、“投入”、“浪費”等與時間搭配,實際上是把時間當做金錢理解和體驗。“金錢”所在的域稱為源域,“時間”所在的域稱為“目標域”。

20世紀80年代,認知語言學發展壯大,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國外翻譯學家在研究認知與翻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隱喻的翻譯活動絕不是單一的語言符號轉換,它實際上是一個關涉語言與思維、文化與文學、心理與生理等多維的認知活動(肖家燕:2010),譯者只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概念隱喻,采取適當的翻譯策略,才能正確傳遞原文思想。

3.認知視角下演講詞中的隱喻翻譯

翻譯實踐通常以傳情達意、再現語義為目的。演講詞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隱喻,概念隱喻的使用可以使演講詞更加生動、更具內涵。因此在翻譯概念隱喻時,應在求得神似的前提下,盡量追求形似。Schaffner(2004)將隱喻翻譯策略歸納為替代、釋意和省略三大類。本文借鑒其觀點,將演講詞中的隱喻翻譯分為保留原概念隱喻、替換概念隱喻和放棄概念隱喻三種翻譯策略。

3.1保留概念隱喻,以直譯為主。

隱喻的產生與人類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的實踐體驗密切相關。盡管英漢兩個民族使用的語言不同,文化背景迥異,但是由于人類共有的身體構造、感知器官、認知能力及類似的社會實踐,使得兩個民族形成了對客觀事物類似的認知。因此,英漢兩個民族之間存在眾多源域和映射方式相同的概念隱喻。對于此類概念隱喻的翻譯,譯者可以采取直譯法,這樣既不會造成文化溝通障礙,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現演講詞的意境、形象和喻義。例如:

(1)Where do we direct our efforts:what steps do we take to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翻譯:我們朝哪個方向去努力?我們要采取什么措施來克服這些障礙?

這是奧巴馬總統2009年在有色人種會議上發表的演講辭,在美國,有色人種仍面對諸多歧視和困難。原句中的“barriers”運用了概念隱喻理論,由“life is a journey”而來,源域是“journey”,目標域是“life”,兩個域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源域中的“barrier”對應目標域中的“difficulty”;源域中的“destination”對應目標域中的“aim”,等等。因此可以使用“the barriers of life”。同樣,漢語中也有“人生中的障礙”等類似的概念隱喻,源域和目標域分別是“旅途”和“人生”,所以此處采用直譯的翻譯策略,譯為“障礙”。

(2)This cooperation is not fixed,but it is a destination that can be reached if we pursue a sustained dialogue.

翻譯:盡管合作尚有變數,但是只要我們雙方持續進行對話,我們的目標就會實現。

這是中美第一輪經濟戰略對話中奧巴馬發表的演講詞,其中的“destination”使用了概念隱喻理論,由“cooperation is a journey”而來,源域是“journey”,目標域是“cooperation”,因此可以使用“the destination of cooperation”。漢語中也有概念隱喻“合作的目標”這種表達,翻譯時,譯者可采用直譯的翻譯策略,源域和目標域分別是“旅途”和“合作”。

3.2替換概念隱喻,使之歸化。

由于英漢語言有著獨特的文化,自然概念隱喻有獨特性。當源語中的概念隱喻對應譯入語中不同的概念隱喻時,譯者應采用替換概念隱喻的翻譯策略。這種翻譯策略,不僅可以保持語義不變,而且可以使語言充滿特色。例如:

(1)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 of 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翻譯:我們的競選不是誕生在華盛頓的議會大廳,而是始于梅因市的后院、康科德市的起居室和查爾斯頓市的門廊。

這是奧巴馬總統在2008勝選時的演講詞,主要介紹了競選時的情況。“hatch”一詞使用了概念隱喻,由“The campaign is a fowl”而來,源域是“fowl”,目標域是“campaign”,因此可以使用“campaign was hatched”。但譯者在翻譯時,將源域替換為“嬰兒”,目標域仍然是“競選”,因此變為“競選的誕生”。

(2)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翻譯:這些誓詞曾在蒸蒸日上的繁榮時期被誦讀。

這是奧巴馬2009年就職的演講詞。“rising tides”使用了概念隱喻,由“Prosperity is sea”而來。源域是“sea”,目標域是“prosperity”,可以使用“the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但譯者在翻譯時替換了概念隱喻,使之歸化,將源域替換為“太陽”,目標域仍然是“繁榮時期”,因此譯為“蒸蒸日上的繁榮時期”。

3.3放棄概念隱喻,功能對等。

由于英漢兩個民族有著不同的歷史、信仰和文化,因此類似的隱喻表達較少。當一概念隱喻存在于源語中,在譯入語中出現空缺時,譯者可采用放棄隱喻的翻譯策略。雖然源語中的概念隱喻喪失,但是仍能正確傳達語義,避免跨文化交際的誤區。例如:

(1)To my campaign manager,David Plouffe who built the best political campaign,I think,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翻譯:我競選的負責人戴維普洛夫,是他組織了我認為美國歷史上最完美的政治選戰。

這是奧巴馬在2008年勝選時的演講詞。“built”一詞使用了概念隱喻,由“Political campaign is a building.”而來,在源域中指“building”,但在目標域中指“campaign”,因此可以使用“build a campaign”。如果翻譯時直譯成“建造政治競選”就會令人費解,而漢語中沒有對應的概念隱喻,所以此處放棄概念隱喻,采用功能對等的方法表達語義,譯成“組織政治競選”。

(2)We will construct the roads and bridges,the electric gir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build our commerce.

翻譯:我們將建造道路和橋梁,架設電網和數字電路來發展商業。

這是2009年奧巴馬發表的就職演講詞。“build”一詞使用了概念隱喻,由“commerce is a building”而來。源域指“building”,目標域指“commerce”,因此可以使用“build our commerce”這種表達。如果直譯成“建造商業”會令人費解,此處譯者放棄概念隱喻表達語義,譯成“發展商業”。

4.結語

隱喻是人類重要的思維方式。人類相似的認知,使不同的語言有相同的或者類似的概念隱喻,但不同的文化又使認知方式存在差異,從而使概念隱喻在不同語言中呈現個性。許均(2009:41)認為翻譯是以符號轉化為手段、意義再生為任務的一項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譯者要了解源語和譯入語文化,這樣在翻譯演講辭中的隱喻時,才可以采取保留概念隱喻、替換概念隱喻和放棄概念隱喻等翻譯策略,盡量體現源語隱喻的風格和色彩,同時使譯文符合譯入語讀者的認知方式和語言習慣。

對隱喻的翻譯不能只停留在修辭角度,應借助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客觀系統的研究。本文從認知觀的隱喻出發,對奧巴馬演講中的隱喻進行分析,以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Mandelblit,N.Translation and Meaning[M].Maastricht University Press,1995.

[3]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Prentice Hall,1988.

[4]Schaffner,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locate/pragma,2004(36).

[5]肖家燕.概念隱喻視角下的隱喻翻譯研究[J].中國外語,2010:5.

第3篇

無論如何,在經歷2008~2011年連續三年的危機蟄伏之后,美國經濟在2012年呈現出“周期性領跑”的相對強勢。盡管歲末年初時,財政懸崖、債務觸頂等一系列尾部風險集中爆發,但美國經濟基本面情況依舊健康。家庭消費有序恢復,房市投資觸底反彈,失業狀況趨向改善。一系列短期積極因素和長期有利風向都為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內的經濟復蘇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從風險視角審視,長期內美國經濟依舊面臨五重挑戰。如何應對這些長期挑戰,維護美國長期復蘇的利益,將成為決定奧巴馬最終經濟答卷的核心命題。

挑戰一是增長壓力長期化。根據2013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最新預測數據,2013年美國經濟有望增長2%,這一水平較2012年低0.3個百分點,并且較2012年10月的預測數據下調了0.1個百分點。這種相對弱勢可能還將在奧巴馬的第二個任期內延續,2013~2016年,美國經濟增長預估值的平均水平為2.9%,低于危機前1980~2007年3%的歷史平均水平。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不僅是短期現象,可能還將是長期趨勢。

增長壓力長期化的原因主要是潛在增長中樞的下移,根據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計算,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實際GDP相對于基于“經濟基本面”估算的均衡水平低4.2%,卻比線性趨勢線低13%,這粗略表明,金融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均衡水平造成了接近8個百分點的長期增長損傷。均衡增長中樞下降一方面將加快寬松貨幣政策從產出效應向通脹效應的轉移,加大“滯脹”可能性,另一方面將降低社會就業創造和吸納能力,加大社會動蕩與經濟停滯并存的“滯亂”可能性。

挑戰二是國家信用缺失長期化。2013年初,“財政懸崖”短期協議達成后,債務觸頂、自動減支機制啟動和臨時預算案到期的壓力已經排上日程表,在短時間內同時化解三方面的壓力難度較大。更重要的是,短期困難雖然可以拖延式應對,但國家信用缺失卻存在長期化的不利趨向。

根據IMF的預測,2013~2016年,美國赤字率和負債率均值分別為5.47%和113.48%,大幅高于1980~2007年危機爆發前3.06%和61.03%的歷史平均水平。除了長期透支增長的路徑依賴,信用缺失長期化一定程度上還歸因于財政、債務和增長的“負面三角效應”:高負債導致債務觸頂成為常態,當前16.4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可能在未來幾年被逐級提升至超過20萬億美元,債務上限常態化的調升不僅將伴隨政治上的劇烈博弈,還將引致對財政鞏固的相應要求,而財政鞏固本身又將對增長產生拖累,增長壓力長期化則將進一步加劇債務方面的償債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惡性循環之下,國家信用基礎不斷受損,最終將對美國經濟領頭羊和資金避風港的地位造成深層沖擊。

挑戰三是就業高壓長期化。盡管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12月,美國失業率已從危機高峰期的10%漸進降至7.8%,但就業市場在長期內依舊明顯承壓。根據IMF的預測,2013~2016年,美國失業率均值為7.33%,高于1980~2007年危機爆發前6.1%的歷史均值。值得注意的是,失業率本身可能還低估了美國就業市場長期羸弱的程度。截至2012年底,美國就業不足率(即失業、準待業和兼職的占比)的階段水平已經從危機前的10%以下上升并穩定至14%以上。美國平均失業持續時間的階段水平也從危機前的20周以下上升并穩定至40周左右。

這潛在表明,在失業率高企的同時,美國勞動者獲取和維持工作的信心顯著下降,而失業本身對家庭和個人的直接傷害則悄然上升。

就業高壓長期化,一方面將降低家庭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進而對美國經濟增長主引擎帶來深層打擊;另一方面則將削弱勞動力市場乃至整個美國經濟社會的“機會均等”,進而深層動搖美國經濟的增長精神。

挑戰四是創新缺失長期化。創新不僅是“美國夢”的影射,也給美國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深層助力,但金融危機對美國創新精神的損傷恐將長期延續。

具體表現在:一是金融體系的創新速度恐將放緩。根據彭博數據,2008~2012年,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給全球金融機構造成了2.077萬億美元的損失。其中,美國金融機構受損高達1.326萬億美元,在緩慢恢復過程中,美國金融機構的創新行為更趨謹慎;二是美國制造企業的創新速度恐將放緩。2013年1月末,受平庸財報的影響,美國蘋果公司股價大幅下挫,并丟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以蘋果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創新能力正悄然下降。

創新缺失長期化,不僅是受到危機直接沖擊的影響,還與沖擊引發的美國保護主義抬頭有關。盡管保護主義能在短期內帶來一定的經濟提振,但卻會在長期內抑制資本、科技和人力資源等要素的國際流動,進而給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以及創新的傳播、激勵、普及和應用形成桎梏。美國作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在這股由其主導的逆流中將受到明顯的長期負面影響。

挑戰五是金融不穩定長期化。盡管起始于2008年的次貸危機已于2009年正式終結,但美國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并未徹底緩解,并可能長期延續。

第4篇

學習一門語言,目的是為了應用,能聽會講可以與人溝通。但在中學英語教學評價中,側重于筆試,這就使得許多學生,筆端流暢,嘴巴難張。他們能在英語考試中得高分,在現實英語環境里卻聽不懂也講不了。為了改變這種個現狀,教師在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時候要注意方式與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運用有效的聽力訓練策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一、抓緊英語基礎訓練,掌握詞匯與語法知識

學習語言,最難的就是詞匯積累與語法變化。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根本不能聽懂幾個句子。雖然初中英語聽力作為入門階段的訓練,內容都比較簡單,多短句與容易的詞匯,但仍然會出現整個片段的描述與簡單故事情節的發展,要講清楚一件事情,必須應用到一定量的詞匯。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熟讀、聽寫、默寫等手段,讓學生慢慢積累并擴大詞庫,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反應速度,減少出現生詞卡殼現象。其次,英語作為一門西方國家的代表性語言,有著與我們漢語言不同的語法語句結構。倒裝句、否定句、疑問句的句式變化、動詞的時態變式、形容詞的比較級變形都要清楚,如果基本語法都不熟悉,那么在聽對話與語段時,就不容易捕捉到正確的語意,造成聽力信息提取障礙。因此,英語教師在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時要注意打好基礎,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與掌握基本的語法知識。

二、介紹英語社會環境,了解不同社會文化

英語的魅力就在于它為我們打開了認識異域文化的大門,通過英語學習,學生能了解英語國家的民風民俗、日常起居、餐飲文化、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等等內容,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英語學習中更要注意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如果運用漢語思維習慣生搬硬套,就會在英語使用過程中鬧出笑話,嚴重的甚至導致交往誤會與矛盾。例如,把“How are you”理解成“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理解成“怎么老是你”。學生會得出與原意完全不符的錯誤信息,造成溝通不暢。聽力練習中會接觸到更多的口語與俚語,英語在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約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因此學英語不能死記單詞與語法,還應該學習語言的文化環境,開闊視野,多接觸原汁原味的真實語境,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表達出真實的語意,減少交流溝通誤會發生。

三、創設多樣語言環境,逐步提高聽說能力

一部分學困生看到英語就頭痛,家長對英語學習也是如臨大敵。其實是因為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很難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學生不是在應用中學習。英語運用只限于課堂,這就使得真正學英語、用英語的時間非常有限,學到的知識總是遺忘,難以鞏固。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必須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加強運用,只有不斷地聽說讀寫,才能熟練掌握一門語言。例如,在閑暇時光,組織學生觀看奧斯卡金獎影片《雨人》、《阿甘正傳》等。這些影片語言簡單,語速緩慢,內容健康向上,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很好的訓練聽力的輔助教材;在早讀時間段,可以穿插收聽一些著名的英語演講,如林肯的就職演講、奧巴馬的開學演講,這些演講盡量使用了簡單的單詞與平緩的語速;演講者有嫻熟的演講技巧,對語音語調運用的非常的熟練。通過收聽演講,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英語學習信心。我們還可以組織同學們在英語的學習中,把學生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語表達的,盡量運用英語。例如提問題、討論讀書、請假、作業、吃飯就餐、運動、回家等,英語教師事先與同學們一起編好一段段場景對話,讓學生熟讀套用,還可以每周一個主題,運用多種方式加強口語與聽力訓練。只要學生能張開嘴巴說,就能豎起耳朵聽,學生的聽力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

四、加強有針對性的聽力訓練,總結并提高答題技巧

聽力是一種實用技術,要檢測同學的聽力水平只有通過聽力考試作為最主要的評價手段。為此,初中英語新教材里就附有聽力教材與聽力練習資料。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聽力語音資料,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學生多做練習,熟悉題型與語境。聽力練習是有技巧的,教師要教會學生抓聽關鍵,簡單說就是抓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段落的第一句話,或者最后一句話。最后教會學生在聽材料之前快速瀏覽題目及選項,分析和對比選項的不同點,做到心中有數,捕捉一切可以從題目及選項。

教師在聽力訓練的時候,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聽力練習,畢竟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指導學生學習方法,采取多元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觸英語,多聽、多讀、多講、多寫,注重點滴的積累,才能熟練并準確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與交際。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賈汪區新集中學)

第5篇

按照《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時間框架,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啟動。標志著由中國和東盟10國組成、接近6萬億美元國民生產總值、4.5萬億美元貿易額的區域,開始步入零關稅時代。

自貿區建成啟動后,中國與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六個東盟成員國間,將有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盟的平均關稅將從目前的9.8%降至0.1%,上述東盟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12.8%降至0.6%。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四個東盟新成員將在2015年對90%的中國產品實現零關稅的目標。

美國批準對中國產鋼管征收10%至16%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批準對中國產石油鋼管征收約10%到16%的關稅,這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裁的最大一起案件。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當天的表決意味著美國商務部于11月24日公布的對中國鋼管征收10.36%至15.78%反補貼稅的裁決獲通過,該裁決隨即將正式生效。

據統計,自奧巴馬就職以來,奧巴馬政府已經對中國產品開展了至少十余次“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中方已多次就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征收關稅表示不滿,稱這種貿易保護措施阻礙自由貿易。

中國批準籌建首批消費金融公司

中國首批3家消費金融公司6日獲得中國銀監會同意籌建的批復,這標志著消費金融公司這種在西方市場經濟中已經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業態終于在中國“破冰”。據悉,首批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發起人分別為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和成都銀行,這3家公司將分別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試點。

其中,在上海浦東新區試點的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擬為5億元人民幣,由中國銀行出資2.55億元,占股51%;百聯集團出資1.5億元,占30%;陸家嘴金融發展控股公司出資0.95億元,占19%。

華東華中六省市用電告急

近日北方與華東、華中地區出現數十年一遇的暴雪天氣,導致運輸困難進一步加劇,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省份普遍出現了電煤短缺局面,多個地區拉閘限電。南方省份電廠缺煤情況相當嚴重。省電力公司稱,目前河南直調電廠的電煤庫存不足3天。

不過,據國家電網專家6日指出,缺電是局部短期現象,我國不存在實質上的“電荒”。

迪拜塔舉行落成啟用典禮

為配合迪拜塔的驚人建筑數據,啟用典禮動用大量特別效果,包括868盞大型閃光燈以

及最少50種全計算機控制激光音響效果。典禮三大主題表演包括“從沙漠之花到迪拜塔”、“心跳時刻”和“從迪拜、阿聯酋走向世界”,最后以1萬多組大型煙花表演作為結束。

塔旁的迪拜噴泉以275米的破紀錄水柱吸引世人目光。啟用典禮整個過程由當地媒體作全球高清直播,有400多家全球媒體參與報道,全球20億觀眾收看。迪拜塔共有160層,內設有住宅、辦公室和豪華酒店。迪拜塔預期能容納1.2萬人,發展商希望將塔塑造成“自給自足”的群體,讓住戶足不出塔,仍可解決一切生活需要。

歐盟對中國皮鞋繼續征收反傾銷稅

根據歐盟公布的對華皮鞋反傾銷復審案終裁結果,繼續對中國皮鞋征收9.7%―16.5%的反傾銷稅,其中包括經中國澳門轉口的皮鞋;同時對越南皮鞋征收10%的反傾銷稅,措施時間為15個月。

據海關統計,去年1―10月,中國皮鞋出口金額明顯下降,對歐盟(27國)反傾銷涉案皮鞋出口額7.7億美元,比前年同期(8.3億美元)下降6.98%。

春節兩岸直航航班班次確定

今年春節直航加班班次日前敲定,根據兩岸最終商定的結果,兩岸航空公司在廣州航點每周分別加班5班,上海航點雙方每周分別可增加8個航班。

根據兩岸協商,2010年春節期間雙方航空公司可以在現有每周270班航班的基礎上增加加班班次。航點方面大陸則增加太原、長春、南寧、煙臺4個航點作為兩岸客運定期航班航點,從2010年春節期間開始執飛。至此,大陸通航臺灣的城市將達到31個。

香港外匯儲備資產為2558億美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7日宣布,截至2009年12月底,香港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2558億美元,較11月底減少5億美元。

2558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約相當于香港流通貨幣的10倍,占港元貨幣供應M3的55%。根據最新公布的數字,香港的外匯儲備額在全球排行第七。

香港特區政府將積極推進粵港經濟合作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7日表示,粵港經濟合作是全面、深入及優勢互補的,特區政府將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推進粵港經濟合作。

唐英年在出席立法會特別會議時表示,粵港服務業合作的其中一個亮點是共同發展前海地區,而深港兩地政府已達成共識。

在金融合作方面,特區政府將繼續強化香港作為國家推進資本賬目開放及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試驗場的角色,發展多元化人民幣業務產品及服務,并利用“先行先試”模式,擴大香港與廣東金融機構、金融工具、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的雙向流通。

臺灣中油公司表示全力支持當局推動ECFA政策

臺灣中油公司5日表示,中油強烈支持當局推動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政策。

中油在其聲明中指出,雖然其出口大陸的油品較少,關稅減免所獲幫助并不大,但將來兩岸若能簽署ECFA,中油可借道大陸將油品轉口至東南亞地區,稅費可獲減免,顯著提升中油產品在東南亞市場的競爭力。

兩岸若簽署ECFA,可降低雙方關稅貿易障礙,有助于提升臺灣紡織等相關下游產業的競爭力,從而帶動上游產業的發展。中油表示,鑒于臺灣石油工會部分會員不了解ECFA細節,中油將以訓練課程、內部刊物以及專題演講等方式加強宣導和溝通。

中國新地王誕生 廣州亞運城地塊拍出255億天價

被譽為“中國第一拍”的廣州亞運城地塊22日下午3點正式開拍,經過44次舉牌,最終由富力、雅居樂、碧桂園組成的聯合體以255億元的天價奪得,創全國地王新紀錄。

而此前,專家認為,由于近期樓市調控政策不斷出臺,預計亞運城最終成交價不會超過200億元。廣州亞運城地塊拍賣底價高達165億,因此聯合競拍成為該地塊一大看點。其中包括保利、萬科、中海組成的國企聯合體,富力、碧桂園、雅居樂組成的民企聯合體,而國企大佬,中信地產則單刀赴會。

據悉,這塊土地的占地面積達263.95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38萬平方米,商業建筑面積20.76萬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積384.88萬平方米。

福特與吉利就沃爾沃的交易達成初步協議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中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宣布,雙方已就福特向吉利出售旗下沃爾沃汽車公司事宜達成初步協議。

第6篇

然而,我們發現有很多孩子,什么事首先考慮的是個人,不會換位思考,做事拈輕怕重,遇到責任就相互推諉,很難與別人合作與共事,這不但會給他們的成長留下遺憾,同時也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比如在學校做掃除,他們要么找借口遲遲不到場,要么凈做些連腰都不用彎的事,尤其是男生,常常把重活留給女生。該如何教育好這些孩子?

有天中午,放學鈴聲剛響,幾個男生就離開座位,箭一般地沖向教室前門。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李明已經雙手捂著右邊的耳朵,緊鎖眉頭很痛苦地蜷縮在第一排桌子的前下方。“不好!”我心里咯噔一下,“沒準他受傷了。”我疾步上前,問他怎么啦,他漲紅著胖乎乎的小臉,低吟道:“我的耳朵疼。”我叫他把手挪開,問是里面疼還是外面疼,他說是耳朵邊疼。我仔細看了一下,沒擦傷,沒掉皮,只是很紅。“還好,只是外面疼。”我長長地舒了口氣,懸著的心落了地。我看急著跑出去的,都是去食堂抬飯菜的,于是我便另外安排了兩個學生去。我決定等吃了飯再來了解情況。

吃飯后,我把幾個當事人叫到走廊,一些同學也跟了出來。我問李明:“剛才怎么回事?”他支支吾吾地答到:“我……我本打算跑出去的,可沒想到跑在前面的王涵突然把教室門給關過去了。”“那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也不太清楚。”李明一臉的無奈。“老師,老師,我知道,我知道!”大家爭先恐后地說,“他們都是希望趕快跑到廚房,選較輕的菜桶提,跑得慢的只好在后面抬是菜桶幾倍重的飯桶。”“他們男生總把飯桶留給我們女生抬。”幾個女生像竹筒倒豆子似的說。

雖然是六年級的孩子了,但大冷天讓他們去抬班上幾十個人的飯菜,也真夠難為他們的。不過,我轉念一想,他們這種自私的心理太明顯了,尤其把重活留給女生。這種極不負責任、怕擔當的心理我覺得很有必要趁此糾正。“怎么跟王涵和全班同學說呢?”我在心里思忖著。我決定先讓王涵下去想一想,然后利用午會課的時間來搞一次全班性的教育活動。

下午兩點,午會課鈴聲響起,我從容地走進教室,不動聲色地在黑板上板書了“關于抬桶的那些事”幾個大字。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我卻一言不發。

見我沒說話,全班頓時安靜下來。我清了清嗓子,說:“中午放學時,大家都看到了教室門口發生的事情。雖然沒受什么傷,但這種做法卻值得我們思考。”頓了頓,我又說:“同學們,午間抬桶的同學都很了不起,桶那么重,路程那么遠,手又那么凍,老師要感謝你們。”說到這里,我發現同學們有些觸動。

我走下講臺,來到王涵同學身邊,并叫起了他:“王涵同學,我知道,你也是在為大家服務,可是,你今天有沒有覺得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他搖了搖頭,仿佛在逃避什么,也許是認識到自己錯了,卻不敢承認,也可能是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看來需要我的引導:“孩子,在你家里,你爸爸有沒有把重活留給你媽媽去做?”“沒有!”他顯得有些自豪。“這就對了,看得出你爸爸是一個很有擔當的好男人,想像你爸爸一樣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嗎?”“那當然!”他自信滿滿。

我走上講臺,對大家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過去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現在有的人還有這個思想,你們猜這是為什么?”一陣沉默。于是,我便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等式――男=田+力,然后問:“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等式,然后把你想說的話說給大家聽。”“男人是在田里出力的人。”“男生有力氣。”“男生有力,就要多出力。”“做事的時候,男生要做重活。”……說話的都是女生,男生一言不發。

“現在明白了吧,為什么會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是因為男人能干重體力活。”許鏡大聲地說,其他同學跟著點了點頭。之后又是一陣沉默。“過去,的確是因為男人能干重活,能種莊稼來養活一家人。”頓了頓,我又說,“男生比女生的力氣大,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跟女生斤斤計較,那又怎么能把重活留給女生去做呢?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今后大家該怎么做呢?我想聽聽男生的心聲。”

王涵第一個站起來:“過去是我們男生不對,今后,那笨重的飯桶就由我們男生抬。”同學們立即鼓起了掌。“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讓著女生,因為我們是男人!”胡鋒的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掌聲夾雜著笑聲,整個教室氣氛異常活躍。接著,好幾個男生都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

第7篇

關鍵詞 英語 課后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2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n Multiple English Lear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U Juanhua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English multiple lear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inks that fully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multi-channel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classroom language input, whol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ptim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train the English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English; after-class learning

第二課堂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補充,以其獨特魅力為廣大教師所認可,也成為教育現代化的標志。它能補充英文電影、動畫片、詩歌、散文,并且形象、直觀、生動,把語言創設地準、真、實,能誘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通過競賽、演講、出海報、網絡學習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大了課堂語言輸入量,與當前的素質教育相吻合。

1 前提條件

我們認為,課外學習是在自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充分體現主體意識,自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相對獨立或合作的方式進行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應首先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學生學習的狹隘性。課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沒有課外學習,學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目前多數學生關于“學什么,怎么學”存在很多誤區。據了解,很多學生課外的主要學習活動只是背單詞,把英語學習內容簡單地等同于單詞加語法。

(2)盡快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自主學習有時是在沒有教師或他人指導或幫助的條件下進行的。如果學生不具備相應的學習策略,不具備解決學習中實際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研究證明,以下策略的掌握有助于提高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①模仿英語的語音、語調、語流等;②學會查閱詞典、資料等,解決學習中的一般性問題;③把單詞或詞組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④有選擇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語言材料上,如關鍵詞、觀點等,以獲取有用的信息;⑤監控語言活動的進程,如信息輸入(聽、讀)和輸出(說、寫)時能否理解或被理解,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策略;⑥完成一項語言活動后,自我評價其得與失。

(3)學生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學習動機。沒有“我要學”的積極心理,就很難正確地制定學習目標,有效地監控學習過程,保證較好的學習效果。

2 主要策略

通過教師多元指導的研究,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英語綜合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元指導:

2.1 鼓勵學生學第二套教材

第二套教材是對第一套教材有益的補充。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對學習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所以,選一套活潑生動、妙趣橫生,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與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相聯系,喚起情感共鳴,引起學生興趣的教材是很重要的。當今的培訓機構,有的教新概念英語,或階梯英語,或牛津英語,或劍橋英語,這些教材各有所長。學生在課后選一套教材,三年堅持學下來,一定收獲不小。

2.2 編寫校本教材

筆者所教的學校在江西中部的一個中等城市,英語教學的第一目標是應付中考和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這是很常見的急功近利的教法,有些教條主義,一些優美的詩歌和散文,優美的美式發音,學生可能無緣接觸到。學校組織英語教研組的老師在假期編寫校本教材。我們組給初三的學生編寫的是一套有聲閱讀材料。如泰戈爾的《飛鳥集》、奧巴馬的就職演講、格林童話《小紅帽》、老虎伍茲的一些新聞,這套有聲閱讀材料既有寓意,又與時事密切相關,學生是非常喜歡的。由于是有聲閱讀,學生既擴大了閱讀量又提高了聽力。例如,在初三復習階段,學生生活很緊張,筆者抽空教了泰戈爾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這首詩: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筆者聲情并茂地向學生介紹:有人說泰戈爾就像那天際的明星。因為他寫過在“那里,心是無畏的,頭也抬的高昂;在那里,智識是自由的;……在那里,話是從真理的深處說出;……在那里,心靈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斷放寬的思想與行為”像那啟明星帶引我們走向黎明。當學生在閱讀此詩時,有些學生眼里噙著淚水,學生不僅理解了這首詩,而且心靈受到洗禮和熏陶,他們陶醉在這首詩中。

2.3 學唱英文歌

每逢重要節日,我們都會教孩子們學唱相關的歌曲。例如We wish you Merry Christmas? 和Jingle Bells兩首圣誕歌曲。而在教授Edelweiss(雪絨花)這首歌,可以簡單介紹它的背景,它來自與英文電影《音樂之聲》。這首小小的歌曲在整個故事結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讓學生對英文歌曲的背景有一些了解,可以拓展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有更多的興趣通過各種途徑去提高自己的鑒賞力。

2.4 組織學生看原聲電影或有關電視片

讓學生欣賞簡單的英語短片或英文電影,學生不一定能看懂,但是讓學生了解欣賞英文電影也可以學習英文,在電影情景中感受英語的語調與魅力即可。如可以讓學生欣賞一些英文動畫片――《貓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冰河世紀》、《獅子王》等,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的眼神絕對是滿是期待的。

2.5 表演英語小短劇

學生通過英語小短劇的表演可以操練英文故事,學會自己制作頭飾,表演故事。如White Snow、Little chick finds his mother .etc. 孩子們的興趣高漲,表演積極性高漲,在故事情景下習得語言。讓他們模仿短劇中夸張的語調或動作,讓他們自己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

3 取得的主要成績和收獲

第8篇

【關鍵詞】大學英語 聽說能力 教學形式

眾所周知,任何語言都是先有聲后有形,聽說是一切語言活動的基礎,讀寫是在聽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學習英語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這對打好全面的語言基礎有積極的作用。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英語聽說能力不強的問題。因此,為了拋掉“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本文著重探討了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問題。

一 大學生在英語聽說中存在的問題

1.在聽說活動中,學生沒有形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已學的固定詞組和搭配以及一些常用的句型只儲存在大腦里,卻不知如何應用。學生在這種快速的心理過程中,只能將聽到的句子以單詞為單位從英語轉換到漢語后再理解;說英語時,則從漢語字對字地翻譯成英語,這樣必然影響了對聽說內容作出反應的速度和質量。

2.學生的英語語感不強

很多學生能夠理解慢速度的句子,一旦按正常語速則聽不懂,更說不出來。這說明他們自己的說語和反應速度慢。在聽正常語速講話時,頭腦的思維和反應自然跟不上講話的速度,這樣便影響了對講話內容的理解,雙方的對話便無法進行下去,這將大大挫傷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學生過分注重面面俱到且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

大多數學生在英語聽說活動中過多注重對每個詞、每個句子的理解和表達,而不注重對整段話的意思的理解,根本抓不到中心,一旦遇到某個生詞,便全身心地想它的意思,而忽略了后文。這種極力想要面面俱到,而實際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實在是聽說中的一大障礙。還有一些學生在英語聽說中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不敢說,怕別人笑話。這類學生往往缺乏自信心、性格內向,在日常生活中不善言談,英語學習中也不想多講多說,從而影響了自身英語的聽說水平。

二 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幾點建議

1.營造英語語言環境,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1)上課前5分鐘,讓學生聽一首英語歌曲并跟著唱,這不但能增加課堂的語言氣氛,而且使學生從優美的歌聲中對英語產生更深刻的感性認識。學生從歌聲中模仿英語不僅是一種自練英語的好方法,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2)上課前的自由談話。談朋友、談家庭、談父母、談新聞等,內容廣泛,學生興趣濃厚。講的同學認真準備,可以很好的表現自己,有利于鍛煉其表達能力,也鍛煉了聽的同學的聽力。這一活動能訓練學生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思維和表達能力。

(3)利用模仿、復述進行口語活動。學生聽完一段錄音后,采用“快速跟讀”的方法,讓學生跟著錄音的節奏、語調進行朗讀,既調整了課堂氣氛,也訓練了學生的語音基本功。

(4)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上課。

鄰近的同學為一組,老師給出討論的題目,大家各抒己見,然后選出一個代表在班上發言。這種方法能使更多的學生有說英語的機會,并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而且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分析并且討論,以此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活躍課堂氣氛。

2.將聽說訓練貫穿于精讀課中

聽說環節是相互聯系的,我們不能孤立地對待每一個環節。而聽說能力的提高也需要聯系精讀,從精讀課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具體做法是要求每個學生預習課文,教師根據課文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掌握學習內容,或從一些課文中選出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辯論。如《大學英語》第一冊第四課“Turning off TV. A Quiet Hour”就可以給出一個題目讓學生辯論:“Is TV. a plus or a Minus.”同時還可以把一些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如:

(1)Arguments for

(2)Arguments against

(3)A convenient & cheap source of entertainment

(4)A totally passive pastime

(5)Keeping people informed of current events

(6)Taking up too much of people’s free time

(7)Giving a great comfort to lonely old people

(8)Making children near-sighted

問題一提出,絕大多數學生都積極發言闡述自己的看法,基本上能用英語說明電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好處和不利影響。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和英語表達能力。

3.利用多媒體進行強化訓練,提高聽說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語中也有一句話叫做:“No Pains, No Gains.”要想練就過硬的聽說能力,必須勤學苦練。利用多媒體,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到地道的英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既使英語是講話者的母語,其口音和所用的語言層次也會因各自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而不同,如在不同場合使用正式語、非正式語、俚語、俗語等。教師應盡量利用多媒體設備,選用現場即席講話的錄像材料,如奧巴馬總統就職演說、布萊爾首相訪華的演講等,讓學生熟悉講話者不同的口音和使用口語體的不同風格。另外,也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優秀的英文電影來鍛煉學生的英文聽力,同時讓他們能夠積累一些日常口語表達。

總之,練習聽說并非靠有限的課堂突擊所能奏效的。需要平時堅持多聽、多說、多模仿,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樣才有助于聽說能力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章汝雯.大學外語教學中急需填補的空白——口語[J].外語界,1996(3)

[2]陳曉湘、蘭嵐.大學英語聽力課優化教學模式探討[J].國外外語教學,1998(1)

[3]何輝英.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2)

第9篇

關鍵詞:英語口語;標準;跟讀;朗讀;誦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153-03

我現在所教的是五年制高職高專一年級英語課,學生大多相當于初一初二水平,面對這些基礎薄弱發音不準的學生,需要從基本知識抓起,養成良好的英語快速朗讀習慣。在課余時間總結了一些方法,想通過這些訓練,提升那些英語口語基礎差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口語“快、準、優”地表達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實行分層次教學。五專一年級學單詞,音標、句子,到二年級有了基礎之后,學語音語調和對話練習,大三學習課文優美誦讀。

1.五專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從音標抓起。眾所周知,英語發音主要分為美式發音和英式發音。由于美式發音比較平易、隨便和親切,我們現在普遍采用美式音標。在從事英語教學中發現我們學生之所以英語發音千差萬別,主要是因為音標沒掌握好。現在市面上常見的講音標的書本很多,反復學習和尋找中我發現美式英語發音教程很適合我們學生的學習。主講人Paul S Gruber詳細講解美式英語發音技巧,通俗易懂。它是基礎英語教程,詳細講解了易混的發音錯誤。其中講到Th這個字母發音[θ],很多學生都不習慣咬舌。剛開始教學生的時候很不適應,記得那次講到think、them和three,我每次讓學生做到位,強調的次數多了,學生就記住了。有些詞加S后讀音有規則地發生變化,有的依然讀成[s],而有的讀成[z]或[iz].這就要學生掌握單詞標準發音,同時兼顧單詞發音變化知識的累積。

2.在教學過程中,對單詞發音的訓練。首先,領讀單詞之前,讓學生自己查生詞的音標,然后讓學生在黑板寫音標。其次,老師在上課之前,準確掌握每個單詞的美式發音,在上課時讓學生跟著我或電腦朗讀正確發音。跟讀單詞時我們強調一定的跟讀次數與標準。次數多了,學生就把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移入大腦。第三,要在掌握音標的基礎上了解單詞的重音。在英語中,一些英語單詞重音的位置不同,其詞性也會不同,而且它的讀音和詞義也相應地發生變化,特別是中元音字母的讀音,例如:單詞desert做名詞時讀[dez?藿t],詞義為“沙漠”;作動詞時,讀[dize:t],詞義為“遺棄”;單詞perfect,重音在第一個音節上,讀作[p?藿fikt],是形容詞,詞義為完美的;但重音在第二個音節上時,讀作[p?藿fikt],是動詞,詞義為使……完美。無論是元音還是輔音,發音一定要到位。如果發音不正確,別人很可能聽不出你在念哪個詞,或者聽成了另外一個單詞。比如,把connect誤念成[k?藿nikt]或把flight誤念成[fleit],別人就完全聽不懂。經常被念錯的詞有wonder和wander,work和walk,所以我們平時要大量練習“單詞辨音”訓練,防止低級的錯誤重復發生。此外,最好學說一種英語的發音,如美國英語或英國英語,而不要混用兩種發音。有時我們為了讓學生讀好單詞,還練習近義詞的“繞口令”訓練。如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 peter piper picked,if 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s.How many peppers did peter piper pick?反復將易混的單詞放在一起組成句子,練習我們口齒的靈活性,達到“標準單詞跟讀”的效果。

3.單詞讀準確,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現在我們淺談一下怎么把握句子的朗讀,達到標準句子快速朗讀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見學生讀句子時磕磕巴巴、語病太多。如:Then he typed out the information on a piece of paper.讓學生在課堂朗讀這個句子時,絕大數學生讀得斷斷續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他們在以往的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朗讀情況。那么首先我們跟學生分析句子結構,句子分析清晰以后,讓學生“養成一口氣”流利朗讀,防止出現斷斷續續現象。每天上課前10分鐘背誦,演講。每次上課都要強化訓練,老師做示范一口氣、一句一句地來讀,計算每一句所花費的時間,然后讓每個學生練習,經過半年的訓練,學生讀句子的能力明顯上升。

4.學生到大二有一定基礎能夠快速朗讀的時候,我們加入了停頓、重音、語調、連讀等訓練。在讀句子時在流暢的基礎上,我們又教學生句子的停頓問題。對于長句子,要求跟讀準確、流暢,必須特別注意換氣時的停頓。英語中不能隨便停頓,只能在一個意群后停頓,否則你說的英語,老外就不能明白。句子可以根據意思和語法結構分成小段,每個小段的意義相對連貫和獨立,這樣的小段被稱為意群。在句子中,并非所有的單詞都要重讀。一般說來,實詞在句子中需要重讀,它包括名詞、形容詞,主要是動詞副詞及部分代詞;虛詞在句子中需要弱讀,包括冠詞、介詞、連詞、助動詞、人稱代詞、關系代詞等。語調指的是我們在說話時聲音升高、降低的方式,它可以改變說話的態度和情感。它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基本方式,讓我們明白語句的意思。例如,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某人是否感興趣、厭倦、友好、誠懇或是在撒謊等。英語語調分五種:

升調。用語活潑的句子和問候語:Good morning!↗Hello!↗一般疑問句:Do you enjoy traveling?↗

降調:陳述句: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s.感嘆句:What a sweet smile!

祈使句:Turn off the Tv.比較句:She sings better than kate!

特殊疑問句:What are you drawing?What makes you so popular?

是非句回答:Does your husband have a new suit?↗No,He doesn't.

升降調:選擇疑問句:what 's your choice fish↗chicken↗or beef?

降升調:You drink wine,don't you↗?Yes,sir↗禮貌用語This way,please.↗

平調:I understand?搖?搖I am a teacher.

讀音連讀情況有以下幾種:(1)“輔音+輔音”。前一個單詞結尾的輔音與后一個單詞開頭的輔音相同時,不需要把相同的音發兩遍,只需合成一個音,同時發音延長。如:ripe pear ([p]+[p])some money ([m]+[m]).(2)“輔音+元音”。在同一個意群里,如果相鄰兩詞中的前一個詞是以輔音結尾,后一個詞是以元音開頭,這就要將輔音與元音拼起來連讀。I called~youhalf~an~hour~ago.(3)“r/re+元音”連讀。如果前一個詞是以r或者re結尾,后一個詞是以元音開頭,這時的r或re不但要發[r],而且還要與后面的元音拼起來連讀。I looked for~it here~and there.但是,如果一個音節的前后都有字母r,即使后面的詞以元音開頭,也不能連讀:The black clouds are coming nearer and nearer.(nearer與and不可連讀)。(4)“輔音+半元音”型連讀。英語語音中的[j]和[w]是半元音,如果前一個詞是以輔音結尾,后一個詞是以半元音,特別是[j]開頭,此時也要連讀。如:Did~you get there late~again?Would~you like~a cup~of tea?“音的同化”:常把[d]+[j]讀成[d?廾u],did you讀成[did?廾u],would you讀成[wud?廾u],could you讀成[kud?廾u].(5)“元音+元音”型。如果前一個詞以元音結尾,后一個詞以元音開頭,這兩個音往往也要自然而不間地連讀到一起。I~am Chinese.He~is very friendly to me.(6)“爆破音+爆破音”型。任意2個爆破音相鄰時,前一個爆破音會失去爆破,即發音器官做這個發音的姿勢,稍做停頓后即發后面的爆破音。The ol(d)do(c)tor has a ca(t),too.“爆破音+摩擦音”型前是爆破音,其后跟著摩擦音(如[f],[T]等),那么前面爆破音僅發十分輕微的爆破,而后面摩擦音則要完全爆破。I wen(t)there alone a(t)nine las(t)night.

5.課文的誦讀。我在五年制三年級時培養學生的“優美誦讀”。好的朗讀不僅能清楚地傳達書面文字的意思,還能傳遞朗讀者的情感,從而增強語言的表現力。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母語朗讀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外語。但通過指導和訓練,至少能讓我們朗讀得更好,有音樂般的節奏感。語言的節奏就是有規律的聲音模式,主要是快慢、輕重的反復間隔出現。選擇優美的文章帶有感彩來讀,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奧巴馬就職演講稿》等,通過一點一點的累積,同學現在讀課文越來越有感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達到優美“誦讀文章”的效果。

我們在五年制高職高專主要強調一口氣朗讀,英語課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同時又貼近生活的一些資料,既提高學生的聽力,又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活躍課堂氣氛,如唱英文歌、做英文游戲、讀英文幽默故事、練習演講等。在課堂使用多媒體教學,播發原生美式發音視頻和純正口語動畫。同時全英語授課,讓大家慢慢適應英語環境,不但可以提高聽力,還可以提高口語。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語音 初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杰拉爾德.凱利,著[M].鄒為誠,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第10篇

關鍵詞:測繪技術;物聯網;地理信息系統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4)04-0039-02

物聯網是信息領域一次重大的發展和變革機遇,它的發展應用能夠在未來5-15年內在解決現代社會問題方面帶來極大的貢獻。近幾年,許多國家都提出來發展物聯網的計劃,對物聯網相關技術和產業的前瞻進行合理布局。我國也在發展物聯網的戰略上做出計劃,將物聯網作為重點關注的新興產業推進。然而,國內外有關物聯網的研究和開發都還在初始階段。在物聯網的研究方面,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起點各不相同,有些學者對物聯網的定位和特征的認識還不全,對于概念以及關鍵技術等還缺乏深刻的理解。

1 物聯網的起源

物聯網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文字敘述,對于它的定義主要偏重與它的功能特點。目前比較常用的表述是:通過RFT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物品和互聯網相連接,進行通訊和信息交換,從而實現智能化定位、識別、監控、跟蹤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從定義中可以看出,互聯網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物聯網將用戶端擴展到了物品與物品,實現了物品之間的通訊和信息交換。在2009年,中國移動對物聯網提出一個定義:物聯網是對物體具有全面感知能力,對信息具有可靠傳送和智能處理能力的連接物體與物體的信息網絡,具有全面感知、可靠傳送和智能處理的特征。

2 物聯網的發展歷程

自從1995年《未來之路》一書中提出物聯網的基本思路,物聯網的概念受到了各國的關注。2005年,突尼斯信息社會世界峰會正式提出來物聯網的概念。而奧巴馬在就職演講時表示,物聯網技術是美國21世紀保持和奪回競爭優勢的方式。2009年,我國工信部召開會議并提出要進一步研究建設物聯網和傳感網,要進一步加快傳感中心的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工信部部長李毅還在科技日報發文公開傳感網絡,并將其上升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當年,總理首次將物聯網并入信息網絡發展的重要內容。

在技術發展上,美國軍方在1978年最早提出傳感器網絡的概念,但當時的概念具有局限性,僅僅只若干具有無線通信能力的傳感器節點自組織構成的網絡。近年來,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傳感器網絡的概念已經拓展到有智能傳感器節點組成的網絡。我國對物聯網領域的布局比較早,已經有了傳感網標準體系的初步框架。2007年,中國電信搭建了M2M平臺,其應用已經拓展到物流、節能、交通、消防、環保等多個行業

領域。

3 測繪技術為物聯網提供技術支撐

測繪技術在近些年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從空間遙感探測、實時快速定位、空間分析、海量數據管理、虛擬現實到“數字地球”,都為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持續、廣泛的空間平臺,在獲取對象位置信息和物物互聯上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技術支撐。

3.1 空間定位技術

定位技術是實現機器和人交互、機器和機器交互,在人或機器尋找目標時提供幫助,從而讓其發現目標,實現目標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以及管理。自80年代以來,空間定位技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尤其是現代通信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導航技術以及GPS衛星定位技術的有效結合,極大的擴展了空間定位技術的應用領域。

現有的GPS技術已經具有很好的精度,能夠滿足一般的位置服務應用。CORS技術具有更高的精度,它甚至能夠幫助用戶找到遺忘的鑰匙、眼鏡、錢包等小物件。在物聯網中,CORS技術還能夠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動態實時定位服務,對物聯網位置服務的質量大大的提高,帶來了不可低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且在實時空間位置信息上真正的實現了智慧城市。

3.2 虛擬現實技術

通過計算機技術,能夠產生三維虛擬環境,在這個環境中集聽覺、視覺、觸覺為一體,讓用戶能夠利用特殊裝備,以自然的方式在遠程得到和在現場同等的經歷、感受和體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和三維地理信息技術,對物質的聲音、顏色、味道和其所在的環境等信息進行重建,再通過物聯網傳感器進行傳遞,從而實現讓用戶在遠程感同身受,具有非常好的真實感和強烈的沉浸感。這種能夠直接對被感知對象進行虛擬重建和再現的技術,為物聯網遠程顯示、感知帶來了革命性的

變化。

3.3 移動地理信息技術

近些年,計算機無論是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都飛速的發展起來,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在寬帶和信息傳輸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這也推動了移動終端設備技術的更新。當前,移動終端的功能已經非常豐富,不僅可以瀏覽網頁,還可以瀏覽視頻、聲音以及圖片等多媒體。在這個移動計算的大環境下,移動GIS技術也很快的發展起來,提供移動中的分布式的移動地理信息服務。GIS是一個復合技術系統,它涵蓋了GIS、GPS和移動通信技術三大技術。其中,GIS承擔分析和管理空間數據的任務,GPS完成定位跟蹤以及通過移動終端獲得信息功能的任務,最后再由移動通信技術完成對圖形、文字或者聲音等的數據傳輸。可以看出,GIS在應用環境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改善,并且提高了以外數據利用的移動性。利用無線寬帶,GIS技術還能夠通過各種導航定位設備與現有GIS進行交流,從而獲取所需的各種信息。對于物聯網來說,移動GIS給其提供了良好的移動平臺,將物聯網的前端感應器同移動GIS結合之后,能夠幫用戶更加準確的對對象進行定位和追蹤,同時還可以提供許多模擬決策,從而完美的進行人機

交互。

3.4 地理信息技術與物聯網形成技術互補

眾所周知,氣象、環境、災害監測以及地下水等了領域在尺度和范圍上都是很大的,因此,物聯網的應用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在通過前端傳感器感知對象的基本特征時,只能局限在個別的具備傳感器的監控點。對于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現有數據獲得任意連續點的信息成為地理信息技術行業研究的重點。地理信息技術能夠利用接收到的某地方或事件的變化過程,并依據已知數據,不但對研究對象的變化過程做出合理判斷,還能夠對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就是對其過去的經歷歷程也能夠做出回溯。除此之外,通過現有傳感數據以及歷史數據,還能夠預測未來的氣候現象,從而對不同時期的氣候也做出回溯與展現。

4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

在現代測繪技術為物聯網技術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促進了現代測繪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在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上,令國土管理、位置服務等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與此同時,物聯網的發展對移動智能平臺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成為全球研究的熱點,給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良好的發展時機。由此可見,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物聯網的發展。

5 展望

從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測繪技術在物聯網發展的進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首先因為在關于物與物進行交互的過程中,必須要有相關的空間信息處理平臺,因此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于大規模負責且現實的物聯網來說是必備的支撐技術,是能夠增加物聯網的智慧,提高物聯網有序性,讓物聯網更直觀更好用的核心技術。其次,在對物體的位置進行追蹤時,現代測繪技術的GPS空間定位技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最后,物聯網中的遙感技術盡管沒有特別的針對性和空間分辨率,但其對于一些特定物聯網應用服務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價值。例如在礦產探測、環保監測、航空與航天等方面的應用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沈蘇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聯網的體系結構與相關技術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9(6):1-11.

[2] 田峰,楊震.基于Mesh技術的網絡融合與協同[J].中興通訊技術,2008,14(3):13-1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泰州市| 井研县| 湄潭县| 芮城县| 喀喇沁旗| 荆州市| 新绛县| 桂林市| 东乡族自治县| 威海市| 北碚区| 高雄县| 乌海市| 平阴县| 古丈县| 个旧市| 拉孜县| 武夷山市| 错那县| 昭苏县| 农安县| 诸暨市| 神池县| 宜兴市| 顺平县| 浦江县| 左云县| 灌南县| 阳原县| 鲁甸县| 蕉岭县| 雅安市| 伊金霍洛旗| 柳江县| 新乡县| 潼南县| 城口县| 甘泉县| 密山市| 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