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15:30: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城鄉規劃實習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貴州方向)
2014/5
城鄉規劃專業與風景園林專業美術實習是我院針對城鄉規劃專業和風景園林專業本科生在指導教師帶領下開展的一項美術風景建筑寫生與城鎮規劃考察調研實習特色活動,它是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核心內容之一。該課程是以美術素描、美術色彩、建筑初步、城市規劃和園林景觀規劃等學科理論為基礎而進行的特定實習。古鎮建筑風景寫生,實習區域相關文獻資料查閱、野外實地考察及實習報告撰寫等的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也是學生走向設計現場進行課堂知識的整合與延伸,在整個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教學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實習班級: 12級城市規劃專業 (30人)
12級景觀學專業 (28人)
13級風景園林專業 (25人)
實習時間:12周(5月10日-5月18日)
一、美術實習課程性質、目的和要求
美術實習時實習素描、色彩、建筑畫等課程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外出寫生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素描、建筑畫的基本知識奠定必要的基礎。該實習既是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也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手段,對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是一次綜合性的教學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從教學目標和手段上來看,美術實習時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素描、建筑畫等回話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學生在寫生的過程中,了解掌握當地的風土人情,并運用所掌握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法進行風景建筑寫生。在素描的寫生過程中,應當將訓練重點放在構圖結構之上,注重采用以線條來表現物體,繪畫材料可采用鋼筆、針管筆、美工筆等工具。提倡學生在寫生過程中進行大膽的藝術創作,掌握透視規律、空間想象能力,并鞏固手繪表現技法。
在實習期間,通過對調研地區的考察是學生掌握調研的基本方法,引導其從景觀格局、建筑形式、規劃布局、旅游策劃等多個方面對實習地區進行分析和研究。培養學生以規劃師身份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城市,提高其規劃認知能力。在與自然和社會的接觸中,在與各類人員的交往中,在對各類資源的研究和探索中,學生的專業思想、團隊精神、人格意志等品德得到很好的培養。所以,美術實習是城鄉規劃和風景園林設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本次美術實習的具體內容與擬實現的具體目標有:
提高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視角觀察力和手繪造型技能
收集設計繪畫資料和素材
加強對繪畫表現技法的認知,包括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觀察方法、構圖、透視、明暗規律、比例結構與色彩關系等內容。
鋼筆建筑素描的造型訓練
風景色彩的綜合表現技法訓練
景觀格局、建筑形式的理解及表現
學習并熟悉野外調研方法
二、考察實習前期準備
下面就學生的準備工作做出以下要求:
1、制定目標和計劃。重溫和回顧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針對課堂教 學中尚存在的問題制定自己的實習目標和計劃。
2、收集實習區域資料。組長組織成員任務,對實習地點做前期的資 料查閱(規劃圖紙、旅游地圖、現場照片、美術作品),提前做好寫生地點的細節規劃,繪畫側重點與實習調研報告聯系起來。
3、做好充分物質準備。首先是儲備充沛體能。野外實習不僅是專業知識技能的實習和提高過程,同時也是對每位同學體能提高和考驗過程。良好的體能是圓滿完成實習的基本保證。根據自身條件,準備好個人必須生活用品,配備野外旅行裝備,攜帶野外考察器材。除教師攜帶常用醫療用品和藥品外,學生也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備常規藥品。
三、美術實習線路設計
實習地點:貴州鎮遠、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郎德)
行程安排:
D1
重慶-鎮遠
在指定地點集合乘大巴車到菜園壩火車站乘坐K1249次16:29-06:41火車硬座前往鎮遠
D2
鎮遠
早6點41分到達鎮遠,換成包車前往住宿,稍作休息,自由踩點,為后面兩天的寫生做準備。
調研/寫生
宿鎮遠
D3
鎮遠
鎮遠自由寫生
寫生
宿鎮遠
D4
鎮遠
早上鎮遠出發,前往西江千戶苗寨
調研
宿西江
D5
鎮遠-西江
西江千戶苗寨
寫生
宿西江
D6
西江
西江千戶苗寨-郎德
調研/寫生
宿西江
D7
西江
千戶苗寨
寫生
宿西江
D8
西江-凱里
西江-凱里(早上在指定時間集合前往凱里火車站乘坐K1245次16:21分火車返回重慶
寫生
D9
凱里-重慶
重慶(早上06:31分火車到達菜園壩火車站后,換成包車返回溫馨校園,結束寫生!
實習點簡介:
千戶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是了解和研究苗族干欄民居文化的最好去處。如果想一攬千戶苗寨的氣勢,就花點時間和精力爬到山上。由于西江千戶苗寨建在兩座山脊上,在山頂就可以欣賞到千戶苗寨的磅礴氣勢。苗寨吊腳樓,穿斗式木結構歇山頂。一般四榀三間,或五榀四間,個別六榀五間。前檐柱吊腳,“吊腳樓”因此而得名。底層多用于圈養牲畜和家禽,堆放柴草、農具和貯存肥料等。第二層為全家人活動的中心。正中堂屋外側安有苗語稱為“階息”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廳,佳賓親朋到來,常在此間擺上長桌,設宴款待。第三層一般用作存放糧食、雜物,大戶人家也用1-2間作客房或女兒的臥室。有的還利用吊腳樓邊搭架木板作曬樓,夜間可納涼休息,觀星賞月。
鎮遠古鎮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墻和城門。城內外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碼頭數量頗多。鎮遠古鎮交通方便區位優越,湘黔鐵路、株六復線、320國道、滬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銅仁、湖南芷江和貴飛機場分別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縣境東界湖南新晃,南臨三穗、劍河,西毗施秉,北接岑鞏和銅仁地區的石阡,素有"滇楚鎖鑰、黔東門戶"之稱。鎮遠歷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達700多年之久。
四、美術實習任務和內容
1、個體任務
教師在實習過程中起指導和管理作用,鼓勵新思想、新觀點和建議,所有的行動都必須在嚴守紀律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行。
需要學生獨立去完成的任務有:
1、 根據指導書的每日任務提示,自覺完成繪畫任務,搜集實習地相關資料和信息,以便于尋找特色的繪畫對象;
2、 到達目的地第一天做調研考察和踩點,對后面幾天同一地域的寫生時間和地點做好線路安排。
3、 按時完成當天指導教師布置的任務和作業,及時解決問題,每天分小組講評后集中評畫;
4、 嚴禁在實習過程中拖欠作業;
5、 實習結束兩周后,提交資調研報告和繪畫作品;
6、 舉辦美術實習匯報畫展。
繪畫作業任務:
12級城市規劃專業/景觀學任務:
鋼筆素描作品5張 色彩風景作品2張
鎮遠古鎮調研1份/ 千戶苗寨調研1份
植物認知調研(12景觀學)
特色場地測繪(分組完成,鎮遠或千戶苗寨里任選一處)
13級景觀任務:
鋼筆素描作品10張
鎮遠古鎮調研1份
小場地測繪(分組完成)
2、團隊任務
需要實習團隊共同完成的任務有:以班團委為基礎建立管理小組,上傳下達,保證綜合考察任務的順利完成;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習任務;并在實習結束后,舉辦公開性美術實習成果圖文展覽和成果匯報。在實習過程中提交并完善展覽計劃,實習結束后提交修改方案,最后按照計劃完成展覽。
3、綜合考察角色
美術實習過程中,不論是帶隊教師還是學生都具有多重身份。其中,學生具有四重身份,即首先是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完成課外學習實踐任務,也是我院在外的形象代言人;其次是設計從業人員,切身體驗古鎮規劃和園林景觀;第三是繪畫者身份,學會用藝術審美的眼光觀察品味,用畫筆記錄靈感;第四是旅游者的身份,其考察活動具有旅游調研性質。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需要實現多種角色,可謂四位一體。帶隊教師則具有領隊、導游、實習講解、生活安排等多種職能,并分工負責。要充分實現以上目標和角色,景區景點組合就要具有多樣性和綜合性。
五、綜合考察實習的過程管理與鑒定考核
1、紀律要求
野外綜合考察是正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按照正常教學大綱和校規校紀要求進行考評,考察期間若有違規違紀行為,將按照校規校紀進行嚴厲處理。在實習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諸多困難、突發事件甚至是危險,這就要求所有參與實習人員必須做到:
實習過程中一切以大局為重,注重團隊意識,服從指導教師安排,主動與教師配合,若有問題及時向老師和領導反映;同學之前相互協作和激勵。
實習過程中時間觀念要強,不可拖沓時間,以免影響考察進程。
注意個人安全,理解地方風俗習慣。實習與自由活動過程中,盡量克制自己勿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勿與其它旅游者發生沖突。
考察實習活動中,注意異性之間相互關照,相互幫助。
合理安排個人生活,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和飲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不得有奢侈浪費、賭博、酗酒、打架斗毆等不文明行為。
按照指導書要求完成每日實習任務,甚至公開發表作品,指導組將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加分和表彰。
2、考核指標
首先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實習考察是遵守紀律和思想瘋狂的對立統一,既要保證考察活動的正常高效開展,又要將專業知識運用到考察活動之中。其次是在教師指導下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實習任務,調研及實習心得,既有感性認識,也要有理論高度。第三就是實習成果的匯報和展示工作,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要向學校提交實習收獲,即以畫展、報告會、網絡媒體等多種形式向外界推廣旅游學院的特色實踐教學活動。
附件一:
學生費用預算
包含:
交通:學院-火車站往返接送,鎮遠-鎮遠住宿,鎮遠-西江, 西江-郎德-西江,西江-凱里火車分段包車。
門票:含西江千戶苗寨學生票和西江換乘車。
住宿:鎮遠2-3人間獨立衛生間,西江為多人間公衛。
保險:含旅游意外保險,10萬元/人。
附件二:
貴州方向美術實習準備清單
1、公用品與管理:
口罩、感冒藥、消炎藥、止瀉藥、止血藥、風油精、創可貼等;
白紙、筆、實習介紹信;
話筒(喊話器)、對講機;
住宿名單(含聯系電話)。
2、學生準備:
證件類:學生證和身份證(必帶)、導游證(有才帶);
日常工具類:手機、筆、筆記本、相機、攝像機、錄音設備;(帶齊相應電子設備的充電器,請盡量不要帶電腦)
繪畫工具類:鉛筆、鋼筆、針管筆、水彩、畫筆、水桶、調色盤、畫 板、速寫本等
資料類:實習指導書、問卷、交通地圖、實習目的地相關資料。
(特別注意了解清楚少數民族地區民風民俗禁忌,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3、日常活動:
生活組隊(餐飲、住宿、考察活動的細節安排);
設備盡量優化共享。
4、日常用品:
關鍵詞:探究性;自然地理學;實踐教學;問題;改革途徑
在高校的人才培養和學校改革發展過程中,實踐教學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2]。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教學體系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對實踐教學開展研究和探索,對于逐步完善實踐課程的教學體系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長期以來,我國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主要通過2個途徑開展[3]。第1個途徑是課堂實驗,通過課堂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第2個途徑是野外實習,通過野外實習使學生掌握野外工作流程和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對自然地理現象的觀察能力。國內學者圍繞自然地理實踐教學開展了一系列研究。鄒君[4]對地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肖海燕和陳志彪[5]認為,應該適當增加實驗課時和實習時間,以確保學生掌握基礎實驗技能和野外觀察動手的實踐。艾尼瓦爾窯斯地克和瓦哈甫窯哈力克[6]將地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課程實驗,氣象與氣候、水文實習,地質與地貌、植物與土壤實習,綜合實習,實踐實習和畢業實習等6種類型。也有學者對自然地理的課程建設提出了寶貴意見,申洪源[7]提出,將《地質學基礎》《地貌學》《普通水文學》等基礎理論課程中零散的野外實習內容集中,開設《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課程。
1當前自然地理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理念缺乏創新性
傳統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是一種認知驗證型教學,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聽課并記錄。在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各種自然地理現象的觀察,而對于導致某些自然地理現象的內在原因,則沒有做進一步的探究。因此,傳統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教師主導的教學,并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精神。
1.2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
受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一個自然地理實習基地可能無法包括氣候氣象、地質地貌、水文、土壤、植物、動物等全部實習內容,有時可能需要2~3個實習基地才能完成全部自然地理實習任務,這會使得指導教師在一個實習基地只能講授有限的幾個實習內容,不僅會導致教師講授的內容過于單一,還造成學生對自然地理的整體性認識不足。
1.3實踐教學成績考核方式單一
傳統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堂實驗和野外實習。課堂實驗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提交實驗報告,教師依據實驗報告給出成績,但對于實驗過程卻往往缺少評價。野外實習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實習任務,提交實習報告,教師依據實習報告給出實習成績。與課堂實驗相比,野外實習的周期較長,實習環節相對復雜,通常包括實習準備、思想作風、專業素養、實習討論和實習效果等環節,因此只依據實習報告的撰寫情況就給出實習成績,無法真實客觀地反映學生的野外實習情況。
2開展探究性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在探究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探索研究為主線,通過開展探究性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及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將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按照模式分析的方法建構起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教學結構和策略體系[8]。
2.1探究性教學是中學地理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然而,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當前許多高師:校的地理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無疑將會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產生深刻影響。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同樣也要面臨地理新課程改革,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造成師范生面對地理新課程改革,一時顯得手足無措,使他們難以成為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2.2探究性教學是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需要
創造性的學習能力是創新的首要必備能力,是發現新知識,提出或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問題的獨立的學習能力。其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倡導個人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開展探究活動。因此,探究性教學是以問題為中心開展教學,因為課本上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所以實施探究性教學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現實需要。
2.3探究性教學是加快高師:校地理教師隊伍成長的需要
中學地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的野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冶,這既是對基礎教育的教師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對高師:校的教師提出的要求。高師:校的地理教師,課堂上講授理論課程,課下開展科學研究,但二者有時并無密切聯系。開展探究性教學,一定程度上能調動師生共同探究科學問題的積極性,在完成教師科研項目的同時,促進了教師成長,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精神。
3探究性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改革途徑
3.1教學內容改革
根據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的特點,將其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實驗型、野外實習型和創新實踐型3種類型。其中,基礎實驗型以驗證課堂理論教學、認知自然地理科學原理為主要目標,如土壤學實驗、植物學實驗等。野外實習型以鞏固課堂理論教學、探究自然地理科學規律為主要目標,如地質地貌學實習、水文學實習、土壤學實習、植物學實習等;同時,在自然地理實習基地的安排上應通盤考慮,盡可能地開展自然地理綜合實習,將自然地理的地質地貌、氣象氣候、水文、土壤、植物、動物等實習集中安排在一個實習基地。創新實踐型以培養大學生的科研素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如挑戰杯、假期社會實踐、教師研究課題、畢業論文/設計、不同級別的課外競賽等。
3.2教學方式改革
3.2.1教師指導型。
首先,教師根據問題或者任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設疑啟發學生思考;其次,通過教師引導探究,學生進行材料舉證、推理證明,而后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學生認知獲取知識。該模式突出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以問題為核心,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觀察、質疑、判斷、推理,最后達到認知,最終獲取新知識的探究過程。
3.2.2學生自主型。
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開展自主學習,發現問題,通過查找資料進行論證探究,最后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先開展自主調查,收集資料,然后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開展論證探究,并最終解決問題。該模式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的試驗、調查、信息收集與處理等探究活動,解決實際問題,獲取新知識,進而使其技能、情感獲得發展的探究過程。
3.2.3師生互動型。
該模式突出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回顧已學知識,開展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地發現問題,教師對學生發現問題的科學性進行評價,學生對有科學價值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和解決,最終獲得知識、技能、情感發展的探究過程。
3.3成績考核方式改革
鑒于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因此對于自然地理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變化。與理論課程重在考察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了教材理論知識的考試目的不同,自然地理實踐課程的考試重點在于考察學生對野外調查方法、動手實踐能力、數據處理與分析、論文撰寫等綜合能力的掌握程度。對于基礎實驗型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教師宜將考察重心放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上,從取樣是否科學、預處理是否合理、實驗過程是否規范、實驗報告是否完整等角度進行綜合評定。對于野外實習型實踐教學,教師可以將野外實習劃分為準備階段、思想作風、專業素養、實習討論和實習效果5個部分,每個部分賦予不同的權重,綜合評價每個學生的野外實習成績。對于創新實踐型實踐教學,則依據創新實踐活動的檔次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程度,量化不同的積分進行綜合考核。
3.4加強教材建設
結合專業特點、學科特點和實習基地特點,編寫具有針對性的野外實習指導用書,對于指導自然地理野外實踐教學,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教材建設應以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根據學校實際,開設自然地理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提高自然地理實踐教材編寫質量,保證實用性、完整性、適用性強的自然地理實踐教材進入課堂,進而提高自然地理實踐教學質量。
4參考文獻
[1]衣華鵬,張鵬宴.自然地理實習基地建設于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2):135-138.
[2]胡曉東,,天鳳.高師地理專業野外實踐教學與優化對策研究[J].內江師范學:學報,2011,26(10):92-95.
[3]劉長庚.淺談新時期的自然地理實踐教學改革[J].新課程,2012(11):51.
[4]鄒君.高師地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思考[J].衡陽師范學:學報,2007,28(3):171-173.
[5]肖海燕,陳志彪.基于地理專業特色的實驗與實習課教學改革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1,27(3):72-75.
[6]艾尼瓦爾窯斯地克,瓦哈甫窯哈力克.地理科學專業實習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3):215-219.
[7]申洪源.高師地理專業野外實習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臨沂師專學報,1997,19(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