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8 19:43: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在職教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獨立學院 青年教師 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154-01
1 培養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性
獨立學院中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且大多數工作在教學一線崗位上,他們直接參與了獨立學院的教育活動、教育發展,是獨立學院教育變革的實施者和教育實踐的承擔者[1-2]。
教師只有在科研活動中,使各學科之間知識相互交叉滲透,擴展專業的原有知識范圍,才能有利于形成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教師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并且這種能力會讓教師在教學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促使獨立學院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區域經濟發展,獲取競爭的主動性,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在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中立足并持續健康發展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4]。
2 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現狀數據統計
本文對哈爾濱具有代表性的幾所獨立學院40歲以下的從事教學工作青年教師為調研對象,對影響教師科研的主要因素即教師學歷、職稱結構、科研能力、及科研管理等幾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68份,回收率為84%,回收的問卷有效率為100%。
2.1 學院青年教師數量及結構
(1)教師學歷結構。學歷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教師發展的潛力。調查數據顯示獨立學院專職教師,青年教師中獲得博士學位人數很少,具有碩士學位的人數較多,約占53.4%,具有學士學位教師所占比例為45%。
(2)教師職稱結構。職稱結構是衡量教師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志,調查表明具有講師職稱的青年教師占57.5%,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專職教師10.2%。
2.2 和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高校科研成果是體現高校教師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最直接的指標。
(1)近三年論文及著作情況:獨立學院的教師所發表的論文質量不高, 較多論文都出版在一般刊物上。
(2)近三年課題情況:學院承擔課題的教師人數少,且科研課題等級偏低,課題多為學院課題,拿到省部級以上項目的, 也常以自籌經費的形式呈現。
2.3 組織管理政策
(1)科研條件:學院缺乏學科帶頭人等核心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氛圍和團隊合作機會,未能構建較合理的學科梯隊,青年教師沒有經驗和能力的導師帶領指導、從事課題研究;信息資源較少,沒有足夠獲得科研信息的途徑;學院辦學經費少,缺乏經費支持,對科研的配套資金投入太少;
(2)學術交流:一是學院內部缺乏團隊合作與交流意識,二是學院教師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機會較少,三是與其他高校、企業、政府等均缺乏合作與交流。63.6%的受訪者選擇了學校目前學術交流還不夠完善,外出交流活動和培訓機會基本沒有。
(3)科研管理機構。獨立學院非常看重教學工作,所以對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受訪者的83.7%認為科研管理機構相對不健全,管理力量相當薄弱,對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以及科研成果的監督力度還不夠,沒能建立起良性的促進科研發展的運行機制。
綜上所述,目前大多數教師對科研工作都還沒有足夠重視,繁重的教學任務也制約了科研時間。獨立院校教師論文的發表和課題申請的出發點多為職稱晉升需要。
3 加強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培養的對策
3.1 合理安排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
教師的教學負擔過重是影響科研開展的直接原因之一。獨立學院應把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作為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主要問題來抓,合理設置專業與課程,分配教師隊伍,針對不同教師的專業特長,分別開展相應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讓教師有充沛的時間投入科研工作,將科研融入到教學中,協調好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
3.2 大力開展學術交流,為青年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針對學院學術氛圍淡薄,學校應大力開展學術交流,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針對不同項目開展科研講座,對選題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創新性進行及時的指導,使年青老師迅速積累申報課題的方法和技巧。積極安排青年教師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與名師座談研討,加強交流的機會。
3.3 組建學強有力的科研團隊
針對教師科研弱勢,獨立學院要加快科研團隊建設,改變師資結構,優化隊伍結構,學院可按照學科設置,利用學院現有教師資源,選拔、培養一批具有良好敬業精神、研究方向明確、學術水平較高的學科帶頭人,以課題研究為依托,吸收青年教師加入科研團隊,使科研團隊在職稱、學歷、知識層次以及研究能力方面逐步合理化。
3.4 完善科研管理機構
獨立學院科研管理部門應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及時各級各類機構的科研計劃、科研課題,增加青年教師參與課題和主持課題的機會。科研前期,在申報課題時,給予適當的指導,盡量避免盲目的選題與不合理的申報導致的項目失敗。科研過程中,要及時關注青年教師科研課題的進展情況,協助或指導其解決科研中間遇到的困難,促進產生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4 結語
獨立學院是一種創新模式,獨立學院的創立是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決策,它在推動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與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對獨立學院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師作為教學與科研的有生力量和重要保證,對獨立學院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獨立學院要通過改善科研條件、建設科研梯隊、減輕教學任務、夯實科研基礎、搭建科研平臺等措施,加強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只有具備豐富的知識內蘊,形成良好的科研能力,提升學校的競爭力,才能做到對教學工作形成有效的支撐,做到教學與科研互動,互補相長。
參考文獻
[1] 陳為旭,周彭艷.試論獨立學院青年教師教學責任意識的提高[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7):49-51.
[2] 李玉志.提高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緊迫性與對策分析[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83-85.
關鍵詞:新建高職 教學能力 調查 分析
教學能力的強弱集中反映了教師素質的高低,關注并了解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對于推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現實意義。現有的高職院校大多是從中專升格轉換而來,這批新建高職院校的教師是否適應學校由中職向高職的轉換,教學能力是否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需要,有必要作一次比較全面的深入調查,以便制定教師培養規劃。鑒于此,我們成立了省規劃課題小組,并對筆者所在學院全體教師進行了隨機問卷抽查,以發現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問卷的編制
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課題組把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界定為“高職教師個體所具備的、與實施成功教學有關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他們順利完成高職教學任務所必備的能力,它包括理論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整合能力和專業價值觀”。
本次調查問卷的設計按照教學能力包含的四個方面展開。高職院校教師理論應用能力是高職教師理解、應用所授專業理論、高等教育科學理論及企業、行業發展理論的能力,一般包括高等教育理論應用能力、職業教育理論應用能力、學科專業理論應用能力和企業、行業發展理論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是指高職院校教師履行所授專業要求技巧的能力和教學技巧的能力,包括教師的專業技術實踐能力和教學技術實踐能力。高職院校教師教學整合能力是指教師在校內校外理論教學、實習、實訓等教學環節把教育科學理論、教育教學技巧、學科專業理論、學科專業技能和教學管理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一般包括教書與育人整合能力、理論應用與實踐操作整合能力、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整合能力。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價值觀是指被教師個體或群體所公認的,通過強化教育及觀察學習等方式逐步內化而成的行為準則,是教師對學校各項事務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標準,是處理價值問題所處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積極向上的教師專業價值觀包括教師的主體責任感、教師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認同感和教師的職業奉獻精神。
基于上述概念,問卷共設計了46項需要回答的問題。其中了解教師基本情況的6項,教師理論應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整合能力和教師的價值觀現狀各10項。為提高調查結果的真實度,采用匿名作答的方式。
二、對象與方法
采取隨機問卷抽查的方式,抽查了菏澤家政職業學院部分在職教師。這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5份,回收96份,回收率為83.5%,其中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100%。測試數據輸入計算機,把選項“A,B,C,D”等分別賦予分值“1,2,3,4”,利用Excel進行統計數據分析,求出每一題目每一選項的選擇人數相對于總人數的百分比。
三、結果與分析
1.基本情況
參與調查的教師分布于不同科室,其中醫學專業課教師占被試人數總數的69.8%,文化基礎課教師占被試人數總數的30.2%;30歲以下的教師占調查總數的43.75%,31歲至50歲的為30.21%,50歲以上的教師為26.04%;教齡5年以下的約占31.25%,中高級職稱占59.34%,雙師型教師占29.17%;學歷為博士的0人,碩士28人,本科68人。從以上數據可看出,被調查學校教師結構稍不均衡,青年教師比例偏高,高學歷教師比較缺乏。
2.存在的問題
(1)專業價值觀基礎良好,但專業課教師和青年教師職業傾向不穩定。從統計結果來看,教師的價值觀基礎良好,89.6%以上的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責任感,91.67%的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較好,68.75%的教師喜歡自己的工作,82.3%的教師會為了自己的職業成長和發展而努力,92.7%的教師會關注學院的發展。這說明學院的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意識到自己作為教師應給予學生的帶動力量,并愿意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有愛校和為學院成長努力的責任感。但問題也同樣存在。一是專業課教師有不穩定的傾向。被調查的專業課教師中,15.6%的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一般,11.46%的教師表示不喜歡教師職業,甚至想調離教學工作崗位。二是青年教師有不穩定的傾向。筆者通過調查后的個別訪談得知,由于學院的人員編制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很多青年教師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并希望自己有更好的專業發展。他們關注學院的發展是為了觀察學院能否給予他們更好的發展平臺,如果學院不能滿足自己的發展需要的話,他們也許就會選擇離校另謀職業。專業課教師和青年教師是新建高職院校辦學的主體,是高職院校后繼發展的動力和保障,他們對職業的不穩定傾向,必將影響到新建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長遠發展。因此,建議學校立足學院發展戰略的長遠目標,加大對青年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培養,采取穩定、培訓、激勵的方式,使全體教師樹立教師職業認同感、責任感;并盡量改善教師的工資待遇政策,完善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讓他們能在學院安心扎根,為學院的發展和培養出更多高職人才做出更多貢獻。
(2)具備教學基本素養,但教育理論能力明顯不足。調查結果表明,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都曾經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或接受過相應的教學培訓。但有68%以上的教師表示沒有系統學習過“教學設計”或“教育測量與評價”,50%以上的教師對“高等教育理論”和“職業教育理論”不熟悉,甚至有33%以上的教師表示從未學習過“教育研究方法”,這說明教師在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方面存在不足。究其原因,高職院校師資結構中近70%教師是專業課教師,師范類畢業生偏少。而專業課教師師資的培養建立在學科性的專業基礎之上,其基準科學是相關專業學科,對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從未形成一個系統。建議高職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利用信息資源的優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盡快了解當前適用的教育教學理論;學院則應為教師不定期地舉行教育教學理論講座,或鼓勵他們進入師范繼續學習教育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嚴格把控青年教師資格認證考試。
(3)學科知識相對扎實,但專業理論知識不成系統。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教師都認為自己對任教學科理論知識掌握得較好,但68.75%的教師表示對學科其他相關知識的掌握欠缺,亦有45.83%的教師不了解專業在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向。這說明當前新建高職院校教師雖然具有本學科的專業知識,但只滿足于教學需要,沒有主動擴充專業其他相關基礎知識,更不能形成專業理論知識系統。而知識儲備的不足,勢必會讓教師難以厚積薄發,教學過程中易捉襟見肘,這必然嚴重影響傳授知識的效率與效果,進而影響到高職教育的成效。因此,建議高職教師選擇繼續學習深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并應利用一切信息資源,盡可能地了解當前本專業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保持與本專業前沿同步,并熟悉本學科相關的其他基礎知識,做好專業知識的積累。
(4)教學方法和技巧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模式的運用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18.75%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欠缺,20.8%的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上有待提高,超過50%的教師在課堂上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建高職院校的師資來源問題。高職院校師資多是注重技術和實踐操作的專業課教師,而專業課師資來源渠道過窄,多為相關專業學科的應屆畢業生,他們不關注教育理論,很少參加教育教學培訓,因此并不具備教育教學技巧。而高職院校的專業課教學量又相對偏多,所以這部分既未學習過教育相關理論,也未經過教學實踐訓練的教師就有可能承擔起教學任務。由于他們不具備師范生素養和教育教學技藝,更難適應高職教育強調技能、突出應用的根本需求,因而顯得對高職教育教學力不從心,難以保障教學質量。建議學校嚴控教師準入資格,拓寬職業院校師資來源渠道,擴大兼職教師隊伍。加強專業課青年教師的職后培養,組織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多舉辦教學活動比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或科研,爭取多渠道培養教師的教學設計技能和課堂教學技能。
(5)存在著重視實踐操作能力但遠離實踐的矛盾。注重技術和實踐操作是高職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但調查數據顯示,近60%的教師在實踐崗位工作的時間“少于三年”,近30%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一般,在“專業操作與示范能力”和“指導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有待改進。這說明高職教師存在著重視實踐卻遠離實踐的矛盾,矛盾的原因筆者分析有兩個方面。一是學院教師自身的問題。學院的文化課教師多數只在校任教;專業課教師中教齡較長者由于工作的惰性或身體和年齡原因,平時多只選擇在學校教學,自覺到企事業單位或與專業相關生產一線的很少;青年教師應屆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社會經驗與實踐經驗缺乏,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二是學院的問題。因學院經濟條件的制約,學院在專業硬件的配置上有很大限制,不能保證每個實踐專業應有的硬件設施,一些實踐操作就無法進行。而近幾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以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性人才為培養目標”。高職院校能否完成這一歷史賦予的使命,還取決于教師是否具有較強的實踐及指導能力、研究及開拓創新能力。因此,筆者建議學院根據本專業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加大學院自身專業硬件設施的投入,一方面分批次安排教師到實踐基地進行實踐學習,或到相關工作崗位進行頂崗工作,大力培養教師教學實踐和專業實踐操作能力。
(6)教學研究能力不足,科研項目參與過少。教學研究是高校教師研究教學問題、探索教學規律、指導教學改革和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研究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理論和實踐操作以及教學技巧的整合,對于推動教材改革,使教學內容滿足企事業單位發展需要等可能都有幫助。因此,高職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具有相應的科研能力。但調查發現教師多數進行了教學反思,教學研究能力卻明顯缺乏。近40%的教師論文數量竟低于3篇,近80%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專業技術開發”和“課程開發”方面欠缺,近67%的教師表示從未參與過科研課題的研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學院由中職向高職轉型時間較短之外,還有教師自身的兩個因素:一是新建高職院校教師確實存在著科研能力的嚴重欠缺,教育研究理論的缺乏使他們不能敏感地發現身邊教育存在的研究點,不能較好地運用教育研究方法和理清研究過程,沒有清晰的研究思路,很難承擔起一項具體的科研任務;另一方面,新建高職院校教師對科研的認識也有一定偏差,只把科研當作晉升職稱的砝碼,忽視了參與科研的教育意義,不能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使教學和科研失去了交流的契機。因此,建議學院加大對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可邀請教育科研的專家進行相應指導,并鼓勵教師多參與學術交流或繼續深造,使教師在理論上能有教育教學研究的充實,在實踐上能把工作的探究和反思通過研究成果的方式進一步完善,成為會反思、能研究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芬.高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教學能力的研究[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09).
[2]馬維平等.高職高專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的調查[J].陜西教育.2008(05).
[3]張志明.當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提高策略[J].邢臺學院學報.2010(09).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教育部門的關心指導下,鎮黨委政府始終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認真貫徹落實了國家及省市區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強化了對教育工作的管理,保證了我鎮教育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圍繞教育示范區的創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促進了全鎮教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
一、提高待遇,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2000年,我鎮教師工資平均508元,并且發放不及時,拖欠教師4個月的工資。由于我鎮教師工資低,再加上城鄉差別大,部分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思想不穩定、進取心差;托熟人、找關系,要求往城里調;因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現說牢騷話、上訪、寫人民來信等現象,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鎮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鎮黨委政府千方百計,壓縮其它開支,優先保證教師工資發放,落實各項福利待遇。近年來,我鎮教師工資的增長一年一個臺階,實現了步步高。2002年,教師工資做到按月按時發放,月增資102元;2003又月增資170元,達人均780元;2004年教師月工資人均達958元,比2003年月增資178元;2005年月平均工資達1250元,比2004年月增資292元,是2001年2.5倍,教師工資總額占財政收入的80%。今年1月,我鎮教師的工資實現全區統一標準按時足額發放,教師工資數額已超省定標準,并且教師的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也得到了落實。今年10月,我鎮教師工資人均月增近400元,月平均工資達1650元,是2001年3.2倍。
在落實教師工資、待遇的同時,我們還注重關心教師生活。我們先后投入470多萬元,在省莊一中、春雨幼兒園院內建教職工宿舍樓三座,較好地解決了教師的住宿問題;還利用教師節、中秋節、春節等重大節日慰問教師、表彰教師,形成了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
二、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1999年我鎮劃歸泰山區,當時由于我鎮經濟比較困難,對教育投入不足,除鎮一中等一兩處學校是樓房外,我鎮大部分小學仍是平房校舍,且使用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由于建校時間長,多年失修,我鎮崗上小學、劉家莊小學、北許小學等學校已成為危房,對師生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危房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針對這種情況,鎮黨委政府克服困難,積極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加快了中小學布局調整步伐,取得了明顯成效。2001年,建成德慧希望小學、省莊一中學生宿舍樓;2002年建成劉家莊小學,改造東苑莊小學;2003年,完成了許家埠小學、紅廟幼兒園的建設。2004年,改造省莊二中;2005年,改建宦家峪小學、中心小學。近五年,我鎮新建5處、改造4處學校,累計投資達1255萬元,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力地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增加內設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2000年,我鎮有小學24處,初中2處。由于我鎮財政比較困難,學校內部設施不能滿足教學需要。除省莊一中、中心小學達到一類標準以外,其它學校教學儀器、圖書配備才達三類標準。部分學校連演示試驗都難以進行,學生更無法動手操作,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展,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特別是計算機配備,缺口更大。面對這種現狀,鎮黨委政府堅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加大薄弱學校建設,增加內設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各中小學建起了實驗室、儀器室、微機室,投資200萬元,購買了教學儀器、圖書、計算機,達到了一類標準,教學設施上了一個大臺階,滿足了教學的需要。截止目前,全鎮共購買微機409臺,達到了小學15生一臺、初中12生一臺的標準。中小學及春雨幼兒園均建起了校園網或網絡教室,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中學、中心小學聯通了因特網,中學、中心小學等8處學校聯通山東教育信息網、中國教育衛星網。另外,鎮教育辦公室、中學、中心小學創辦了“省莊鎮教育網站”,中學、中心小學及時宣傳我鎮教育信息,為教師提供研討交流和教育教學素材的平臺,與區教研中心的“泰山教育網”相聯。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辦好教育網站,充分發揮教育信息的作用,為教師、學生創設一個新的學習、工作平臺,實現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
通過以上工作的落實,促進了我鎮教育事業的穩定、快速、健康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工作熱情高漲,素質明顯提高。鎮黨委政府關心教師,提高教師待遇,促進了教師隊伍的穩定,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目前,全鎮廣大教師熱愛教育事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愛崗,出色完成了各項教育工作。由于我們加強了教師的師德教育、新課程培訓、校本培訓,開展豐富多采的教研活動,引導廣大教師不斷鉆研業務,努力學習,使教師的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2004年至2005年,我鎮有12名教師參加了市區中青年教師“教學比武”活動,中小學30余位教師的課在市區獲獎,近百篇教師論文在省市區獲獎,36人獲區教學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稱號,5名教師獲得泰山名師稱號,13名教師獲得區級教學能手稱號,11名教師重新認定為區級教學能手。
2、教育質量穩步提高。2004年中考,我鎮教學成績再次位居全區前列,報考率達100%,優秀率達30%,錄取率達90%。2005年中考,報考率達100%,優秀率達40%,錄取率達96%,我鎮總評成績繼續位居全區前列。音體美特長生,2004年錄取8人,2005年錄取18人,也有較大幅度提高。小學各科教學成績優秀率均在88%以上,及格率、鞏固率達100%,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中、二中、中心小學、春雨幼兒園被定為全國嘗試教學實驗基地。一中、二中、中心小學被命名為泰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重點實驗基地。今年,鎮教育辦公室被評為“區教育科研先進單位”,一中、二中、中心小學被評為“區教學質量先進單位”,一中、中心小學被評為“泰安市教學示范學校”。目前,我鎮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年鞏固率達到100%,無輟學現象;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年鞏固率達到99.1%;殘疾兒童入學率達100%;小學、初中畢業率分別達到100%、98%,初中升入高中階段比率達88%。
3、規范化、特色化、信息化學校不斷涌現。去年10月,春雨幼兒園順利通過了省級實驗幼兒園的復評驗收。今年初,省莊二中、劉家莊學校、孛家店幼兒園順利通過市級規范化學校(園)驗收,省莊一中、二中順利通過市三A級學校驗收,省莊一中、二中、中心小學、劉家莊小學等四所學校,也通過了區級校園文化示范校、藝術教育示范校、信息技術示范校的驗收。目前,全鎮中小學有各級規范化學校6處,其中省級1處,市級5處;有規范化幼兒園10處,其中省級實驗幼兒園1處,市級6處,區級3處;成教中心也被命名為省級規范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