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18:57: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產實踐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實踐結束以后我感覺這個暑假過得異常的豐富,其中最大的收獲就是第一次真正的接觸了與中藥學專業有關的社會部門,進行了短期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讓我親身經歷了本專業的工作流程,仿佛是一次模擬的職場人生,受益匪淺。
我們來到了位于xx區南塔附近的xxx大藥房南塔店。作為連鎖藥店中的一家,該點坐落在居民聚居區域,并南臨南塔鞋城等商業街區,北臨省醫院,東面與頤瑪特超市相對。沈河區作為市中心,人口相對集中,交通便利,居民生活水平相對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南塔店在選址上具備了充足的客源,一定的顧客夠買力,便利的交通以方便顧客的前來購買和配送中心送貨運輸。南塔店的入口設計為封閉型入口,面向大街一面。進入店內,左面為非處方藥專柜,右面為處方藥專柜。緊貼店內側的是中藥飲片專柜,旁邊還設立了一個醫療器械專柜,作為經營的副業以增加銷售量。為了充分利用營業面積,在店中央設立了藥島,將柜臺銷售與貨架銷售有機結合。藥島和周圍的柜臺在整個店內形成口字型通道方便顧客從身邊兩冊同時瀏覽選購藥品,縮短了行程。在店中環顧瀏覽時感覺到南塔店雖然營業面積不大,但經營藥品的品種很齊全。每個柜臺都分為幾層擺滿了各種不同的藥品,讓顧客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再與營業員的交流中,營業員具備了基本的醫務能力和營業素質。對常見病、所售藥品的藥理常識掌握很牢固,能依據顧客的口述迅速判斷疾病,幫助顧客選準藥品。對治療同種疾病的不同藥品之間的差別、副作用等都能詳細具體的解釋。處方藥的銷售須嚴格持醫師處方銷售。
xxx大藥房南塔店之行,讓我有如下三個方面的收獲:
1、就是銷售人員自身。銷售人員要有一定的醫務能力、識別顧客的能力、銷售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給顧客帶去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以體現藥店的核心功能。這也正是目前我們在校大學生在即將踏入社會成為一名醫藥銷售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
2、從經營者的角度考慮,藥品銷售是以盈利為核心。最初的藥店選址應綜合考慮客流量、購買力、交通、現有市場和潛在市場等多方面因素,已保障藥品有暢通的銷售渠道。其次是店面營業場所的設計,一個好的營業場所能夠促進藥品銷售、培養顧客忠誠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在設計過程中,應根據行業特點和顧客需求及周邊環境等因素,結合各種布局、櫥窗、貨架的優缺點綜合設計,揚長避短,以做到有利于顧客、服務于大眾、突出特色、善于經營、提高效率、增長效益。在xxx大藥房南塔店的藥品陳設中,讓我不足之處在于藥品的擺設有些混亂。兒童藥品與成人、中老年人藥品交錯擺設,不便顧客尋找。同時,柜臺分層擺設盡管充分利用了柜臺空間,但卻沒有充分考慮群體特點。兒童藥品擺在上層,而成人、中老年人相當一部分藥品卻擺在了下層,往往需要俯下身去才能看清藥品。兒童正處于生長期,而中年人特別是老年人視力減退、行動不便,在正常視覺范圍內很都會造成一定困難。最后,就是經營策略的選擇上。xxx促銷策略是會員積分制。當顧客的積分達到一定不同程度時,增予不同的獎品以刺激顧客的再消費。同時在點內粘貼pop廣告以喚起顧客注意,渲染氣氛。經營者應根據本店自身特點兼消費者的特點選擇合適的促銷模式增加需求、擴大銷售。
3、從經營的范圍來看。銷售的是藥品,具有特殊性的商品,關系到人的健康與生命問題。經營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正常營業,不能為了謀取暴力而銷售偽藥、劣藥,也不能強賣顧客實際并不需要的藥品。由于藥品的特殊性,經營者在經營前要持有相關的法律文件如《藥品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gsp認證等。
我們又來到了實習的第二站位于鐵西區的xx第一制藥廠。接待員在會議室向我們介紹了藥廠的大體概況。xx第一制藥廠建于1949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藥廠之一。該廠先總共有4種劑型的生產線。其中主要的整腸生膠囊劑銷量曾位于全國首位。通過幻燈片,接待員向我們介紹了主要生產線的流水過程,并介紹了其中一些關鍵的生產設備和近年來廠里引進的新技術與新設備。隨后,我們參觀了整腸生和青霉素的生產線。藥品生產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只能隔著玻璃觀看里面的工人操作。生產線的機械化水平很高,工人的操作也很熟練。
從xx第一制藥廠的整個參觀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國的醫藥產業正在朝著更好、更高的方向積極發展,爭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們將來投身藥學事業增添動力和希望。
醫藥產業被稱之朝陽產業,但朝陽產業是需要各方面共同為之努力奮斗的。醫藥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府的積極支持,離不開先進技術的基礎保障,更離不開科研人員的刻苦鉆研。我國藥學產業發展起步晚,科研水平不高,目前國內絕大部分藥品均為仿制藥。這不但不能真正反映國內醫藥產業的發展水平,也容易被其他國家起訴侵犯其知識產權。最近,國家已投資74億用于藥品研發,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藥品。作為在校大學生更應該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培養科研進取精神。為我國的醫藥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力量,讓藥學產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朝陽產業。共2頁,當前第1頁1
暑期的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們更多的接觸社會的機會。在這寫實踐活動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社會中的一員,在社會中不斷的磨練自己,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會特殊的技能,學會更好的容入社會。
1校企合作的模式
(1)實訓室進入企業模式。該模式將校內實訓室建在企業,這樣,校內實訓室儼然變為了企業生產車間。實訓室以企業為管理主體,將企業產品納入生產、經營和管理計劃當中,學校然后根據企業產品的生產要求,為學生設計實訓課程。于是,學生有了理論聯系生產實踐的機會,在基地頂崗中實現了專業職能與企業崗位的對接;而企業師傅到校任教,又有了提升理論水平的機會。
(2)院校國有民營模式。該模式遵照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管理體制,將學校的國有資產獨立出來,實現資產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然后利用民營企業的生產設備與技術進行運營生產。這種模式將學校的經營與管理權交給企業,企業有了自,就可以按照產品的質量和銷售的數量來開發課程、設置專業,將企業崗位要求、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納入到工業工程的整個教學計劃中,這無疑會使高等院校的教育資源和企業的技術、資產和資本實現了優化組合,有利于雙方資源的真正融合。
(3)產、學、研、用一體化模式。該模式利用高等院校的人力資源優勢和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與企業共同研發生產技術,然后將技術運用于生產實踐中,在生產實踐中培養人才,創造效益。這種模式真正實現了科研、生產與應用的一體化,既有利于校企之間的經濟合作的長效機制建立,也有利于高等院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工業工程專業校企合作的教學范式
為了進一步落實“211”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校企之間的真正合作。本課題按照校企合作的模式,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模式。
(1)工業工程專業與機械、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研究。研究基礎工業工程、質量管理與可靠性、人因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物流設施與規劃等工業工程專業課程的內在聯系,以及工業工程與機械工程和汽車工程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合理利用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現有的,雄厚的機械工程和汽車工程實踐教學資源,建立深化機械工程背景,專注某一產業(比如汽車產業),與企業實際相結合的,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各課程實驗大綱,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實驗形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2)統一實習與學生自主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模式探討。學生除了參加學校組織的實習內容以外,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到企業進行實習,優化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專業專項實習、畢業實習之間的關系,設計與各階段理論知識相適應的實習內容和實習要求,合理安排實習時間,實習內容避免重復,使各階段實習相互銜接,逐層深入,研究學生自主實習的考核機制。
(3)實驗室、校辦企業與實習基地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改變以往實驗教學都在實驗室進行的模式,把實驗教學引入企業和實習基地,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內容,拓展實踐教學資源,拉近學校與企業的距離,使學生一畢業就可以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改變學生的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
(4)實踐教學考核辦法與評價模式的改革。以往實踐教學主要以最后的報告為考核依據,這就造成了學生不重視實踐教學本身,只看重最后的報告,相互抄襲的現象,制定與各實踐環節相適應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目標不再注重學生最后的報告,而是主要看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看其是否具有不斷創新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作者:賈利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湖北文理學院省級協同創新中心
關鍵詞:機械教學 生產實踐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4(c)-0205-01
長期以來,在機械類專業教學中一直以課堂教學為主,往往忽視了生產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加之大部分院校由于經費緊張影響了對實踐教學的投入,致使機械專業實踐教學缺乏相應的硬件設施投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難以培養學生成為能夠滿足社會和市場所需的應用型人才。因此,以機械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切入點改革現有實踐教學模式已經勢在必行。
1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教師應當在機械理論教學中適當插入實踐教學環節,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提高機械類專業教學效率,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首先,在基礎理論教學中融入機械認知實踐環節。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或拆裝典型機械,包括差速系統、內燃機、制動系統、包裝機械、牛頭刨床、汽車轉向系統等,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物操作相對應;其次,在理論教學中增加現場教學內容。將原本在課堂上進行的有關零部件類型、結構等方面的教學內容轉移到實物或模型現場進行教學,既有利于在不增加教學設備投入的前提下,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又有利于增強理論教學的直觀化、形象化,提升理論教學效果;再次,在機械類專業教材中滲透實踐教學環節。根據教材實際情況,在每一章節的理論教學完畢之后,增加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讓學生動腦、動手來增強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2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為生產實踐教學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也是加深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理解的一種有效途徑。實訓基地的建設應以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為出發點,將實訓的過程與生產、管理、服務及建設等環節緊密聯系到一起,以此來形成一個仿真或真實的職業環境。各院校在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應按照具體學生人數及教學資金的實際投入情況,來購置設備和分析軟件,為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軟硬件環境。實訓基地的建設不要僅作表面功夫,應講求一定的時效性,必須根據學生實際的專業需求及相關專業特點,進行認真規劃逐步完善。學校要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與企業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企業環境和充足的實訓崗位,滿足學生實習教學需要。實訓基地的師資力量也比較重要,學校和企業應為學生配備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高的實習指導教師,這樣可以在學生進行實踐時給予其正確的引導。此外,在課時以外的時間里,學校也應以興趣班、技能大賽班等形式經常性地開放實訓基地,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按照自己的興趣到基地中進行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充分地體現出實訓基地建設的真正作用。
3 專業課程設計與生產實踐相協同
專業課程設計與生產實習是在完成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之后而安排的生產實踐性教學環節。通常情況下,專業課程設計被安排于生產實習環節之后,這主要源于在機械制造技術教學中所學習到的機械加工工藝設計、加工方法選擇、夾具定位原理、機床和刀具的選擇等知識均會在生產實習環節加以應用,使理論知識實踐化。所以,在此環節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專業課程設計,能夠使學生根據課堂教學中所獲取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生產實習中所掌握的實踐技能,實現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設計出具有實用性、合理性、創新性的工藝裝備和規程。此外,學校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產品零部件開發,從零件結構設計環節到加工環節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生產實踐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讓學生合作完成訓練內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集體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
4 改革生產實習方式,實施多層次實踐教學
校外生產實習一直是各大院校實踐教學的難點,由于絕大多數企業不愿意耗費人力、物力支持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所以致使機械教學中生產實習環節往往流于形式。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當改革生產實習方式,實施分段式、多層次的實踐教學模式。學??蓪⑸a實習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組織學生進行專業實習。由學校安排到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內參觀、學習,讓學生重點了解機械制造的工藝、技術和流程及專業工種操作技能。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第二階段,開展頂崗實習,根據學生專業特點,由學校安排到與專業相近企業頂崗實習,使學生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第三階段,展開自主實習,在完成前兩階段實習基礎上,學生可根據自身發展意向,自主選擇機械制造類企業進行實習,這種實習方式對于學生畢業后自身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在各階段實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實習報告。
參考文獻
[1] 吉衛喜,顧瑾,孫大躍,等.加強工程實踐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 江南大學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ing students' experiment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improving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To explore the main line of cultiva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and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build a new experiment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is not only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opened courses in our college, the paper made integration research for the Crop Science Experiment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Curriculum for agronomy major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guide the further production practice.
關鍵詞: 實驗;實踐教學;整合研究;創新性人才
Key words: experiment;practice teaching;integration research;innovative talent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3-0252-02
0 引言
實驗和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
《作物學實驗》是一門獨立于理論教學的實驗課程,用于分析作物植株內部結構和相關生理特征。實驗內容大部分為演示性實驗或驗證性實驗?!秾I實踐》是教學計劃規定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農學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專業實踐,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獲得大田農作物生產技術、農業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實踐工作能力。以往這兩門課相互獨立,關聯性不強。在檢驗教學成果時,容易給學生造成很多問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此,將這兩門課進行整合研究,分析獨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整合后的優勢,從而使學生在掌握作物(如水稻)整個生育進程的外部形態變化的同時,能觀察分析植株內部結構或相關生理特征,進而深入理解作物生長良好的生理機制。培養了學生綜合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并進一步為以后指導生產實踐夯實牢固的基礎。
1 《作物學實驗》與《專業實踐》獨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學生實驗、實踐學習內容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 以往的實驗課多采用單個小實驗的方式進行,老師上課前準備好所需的實驗材料、試劑、儀器設備,上課時詳細講解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規定程序完成實驗操作,而后提交一份全班基本相似的實驗報告。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有關實驗材料均由實驗教師提供,學生學習起來缺乏系統性,不利于學生對作物田間生長狀況的了解,無法將作物的外部形態與內部結構綜合理解,從而限制了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往的專業實踐課主要是在各種作物(如水稻、小麥、棉花等)的某個特殊的生育期進行觀察或田間操作。這種教學方式首先不利于學生將具體作物的整個生育過程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了解和掌握,阻礙了畢業后順利走上生產第一線指導生產實踐;其次學生只能掌握作物的外部形態,無法理解其內部的生理機制,從而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2 上課內容部分重復,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教學質量 《作物學實驗》與《專業實踐》獨立教學,不同的老師為鞏固知識,將作物的相關基本知識在課堂上會再次強調,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尤其是在田間教學時,部分學生認為基本知識講了又講就不聽,注意力下降,影響教學質量。
1.3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備課方式不盡相同,教學效果不佳 《作物學實驗》與《專業實踐》分開上課,根據教師的崗位不同,可能由不同的老師授課,室內實驗和室外實踐由于環境的不同,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和備課方式,并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完整的評估。因此,教學效果不佳。
1.4 實驗、實踐教育環節基礎設施薄弱 與理論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比較,實踐性教學環節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和教學經費。而長期以來,高等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學的基礎設施薄弱、教學經費緊缺,許多實踐性教學環節變相取消,不得不采取加強課堂教學的方式。
2 《作物學實驗》與《專業實踐》整合后的優勢
2.1 改變學生學習態度,提高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 整合后, 傳統的單一的機械式的教學法逐漸的被這種“實驗”變“實戰”的教學方法所取代,并逐漸的開始進行開放式和探索式的教學。將多個獨立的小實驗,經過有機結合,形成一套新型的教學體系,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很大幫助,還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2 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效益 將學校的生產實習與實驗教學相結合,不僅減少了學校的教學成本,還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有限的教育經費,這種教學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3 教學活動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實踐”為中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將每一個獨立的實驗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實踐活動為中心,而且教學活動的主體由教師轉移到學生身上,通過學生的實踐,并進行各個階段的實習考核,使以前的被動學習變為現在的主動學習。
2.4 增強學生的責任心 主要是體現在參與增強,杜絕了抄襲的現象。原來實驗模式下,互相之間的結果基本一致,有少數學生不參加實驗操作,或不認真記錄實驗結果,通過抄襲其他學生的實驗報告完成任務。優化整合后,不同實驗小組在實驗材料、實驗設計等方面均有不同,實驗結果自然有異,因此各個學生全都參與實驗全過程,認真記錄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從而提高學生的責任心。
3 結束語
實驗實踐教學的目的,除了使學生驗證所學理論和學習科學實驗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誠實嚴謹的科學素養、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從這一點上看,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的整合,不僅是教學體系的改革,更有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目前,本科生在就業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實驗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比較差。因此,通過優化整合本科生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大提高,畢業生既可以成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也可成為碩士研究生的后備軍,形成了畢業去向多通道,為以后就業、創業和進行科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剛.關于實驗教學的幾點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2,26(12).
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控一直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課題。我國森林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為現代林業和生態文明建設,構建新型病蟲害防控體系,保護生態環境安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農林高校森保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根據森林有害生物傳播途徑、傳播機制、發生發展的特點,探索制訂行之有效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的專業技能,能夠協調采取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信息素技術等為主的無公害環境友好型防控技術措施,實現對森林有害生物的持續控制目的。
2針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森林保護學專業實驗教學改革
2.1實驗教學內容改革實驗教學環節中的森林保護學內容除了掌握森林有害生物識別、鑒定和分類的傳統技能以外,還增加了林業企事業單位中經常用到的有害生物防控技術規程和具體實施方案的訓練內容,從森林有害生物檢疫、林業技術措施、物理防治技術和無公害化學防治技術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技能訓練,促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扎實掌握。如在楊樹天牛防治實驗中,讓本科生積極參與到腫腿蜂和花絨寄甲釋等天敵釋放和利用過程當中;在舞毒蛾防治實驗中,讓學生學習利用微生物制劑蘇云金桿菌和核型多角體病毒的應用技術;在果樹和林木蛀干害蟲防治實驗中,增加殺蟲燈誘控技術、色板誘殺技術、信息素誘控技術和基于生物多樣性的生態調控技術。森林保護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有力地促進了理論教學與林業生產實踐的有效對接,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2.2實驗教學方式改革森林保護學傳統實驗教學中,由于驗證性實驗內容設置過多,灌輸式教學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針對這種弊病,課程組大膽改革實驗教學方式,設計了綜合性實驗代替傳統的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包括探索性實驗、生產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三個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技能和創新能力。
2.2.1探索性實驗模式建立探索性實驗設計思想與實施流程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邏輯思考和總結能力。近年來,我校森林保護學實驗中心大規模的在本科教學中開展探索性實驗,對于教師與學生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在探索性實驗中,教師給予一般性指導,學生自始至終均是獨立操作、獨立設計,實驗中還會出現多種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均需學生自己去分析、思考、查資料來解決。往往一個探索性項目的分析,學生可設計出幾個不同的分析路線,這增加了實驗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2.2.2生產性實驗模式建立森林保護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常常需要解決林業生產上有害生物防治的實際問題。為了使學生在親自探究的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實驗教學中心將教材中的部分知識拓展到林業生產實踐中,包括將教材中的“生物防治之以蟲治蟲”拓展到“飼養和培育花絨寄甲防治楊樹天?!钡纳a實踐活動中;將教材中的“森林害蟲信息素綠色防控技術”拓展到“秦嶺松樹小蠹蟲信息素監測技術”的生產實踐活動中,讓學生真正了解林業生產一線所需專業知識。這對同學們更深入掌握森林保護學的基本技能有重要的意義。不但提高了同學們的實驗興趣,并且進一步認識到森林保護學在林業生產上的重要地位,使他們感覺到從事森林保護是大有作為的。實踐證明,讓學生更多的在“做中學”,能極大地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及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拔尖創新能力的提高。
2.2.3研究性實驗模式建立近年來,我校實驗教學中心將教師的研究項目列為學生的實驗內容,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精巧的科研構思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同時還可為教師的科研提供一些基礎數據和材料,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如秦嶺松樹小蠹蟲信息素誘捕器及誘芯篩選(國家林業局引進先進國際林業科學技術應用基礎部分內容),學生們在做這種類型實驗時,既涉及到室內森林害蟲小蠹蟲的定向行為學研究,也涉及到林間引誘效果的監測和統計,學生認為這不是在做簡單的重復勞動,而是在搞創新。因此,實驗完成后,本科生往往感覺很有成就感,教學效果比較好。
2.3實驗考核模式改革傳統的森林保護學成績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考核,實驗課成績即使占有一定比例,也是以各項實驗的實驗報告來評定,而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基本技能、動手能力并未完全列入實驗課成績中。為使學生的實驗成績能夠客觀地反映學生對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森林保護學實驗中心在制定科學的實驗課成績評定方法的基礎上,對森林保護學實驗課成績評定方法進行了探索與創新,創建了實驗課成績綜合測評體系。提出了實驗課成績評定指標的選擇原則與方法,改革了考試的方式和學生成績的評定方法。學生總的實驗成績為百分制。實驗設計20%,實驗操作20%,學習態度10%,實驗結果20%,實驗閉卷考核30%。在對學生成績評定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實驗報告結果的準確度、精確度以及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力求靈活、新穎、多樣。在操作考核中采取隨機即興口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法。從近3年的實踐結果來看,運用實驗課成績綜合測評體系,從實驗預習、實驗學習成就及操作素質、實驗報告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培養拔尖創新森林保護專業人才非常重要。
3結語
[關鍵詞] 制藥工程;綜合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 R-0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b)-0140-02
Study on reforms i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teaching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U-YANG Zhen YU Xiaofeng CHEN Hongxia HAN Bangxing XU Xiuquan
Pharmacy School of Jiangsu Univ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ought of open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and summarizes it's reform measures i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has been remarkably improved by adopting the reform measures above.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制藥工程專業是建立在藥學、生物技術、化學和工程學基礎上形成的新興交叉學科,主要應用化學、藥學、工程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技術手段,解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工程技術問題,要求學生具備堅實寬厚的理論基礎和解決復雜工程技術問題的實際能力[1]。該專業實踐性、專業性較強,其中實踐教學是該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 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學生認真的實踐作風、提高實踐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和開拓創新等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诖死砟?,江蘇大學制藥工程專業自創辦以來一直堅持以實踐促理論的原則,重視創新,強化實踐,為加大實驗與實踐環節的訓練,專門設置了綜合實驗的實踐環節,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并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改革研究,以提高綜合實驗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本校在制藥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和體會,對該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改革進行研究和探討,以供同仁參考。
1 開設綜合實驗環節的思路
制藥工程是以生產藥品這種特殊商品為對象的工程類專業,工程類專業本身要求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而藥學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這些都要求制藥工程專業加強實踐環節。目前制藥工程一些主干課程都開設了實驗課,但由于每門實驗課的課時均不多,其實驗內容多局限于本課程的知識點而不能拓展,各門課程之間的知識點不能有機的結合,如天然藥物化學實驗只注重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與分離,藥劑學實驗只注重劑型及其評價,藥物分析實驗只注重藥物分析的方法與技術等,基于此,筆者在各主干課程的理論與實驗教學結束之后,及時開設綜合實驗教學環節,將主干課程的實驗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實現藥物制備整個過程即從中藥提取分離(或藥物合成純化)、制劑成型、質量評價到藥物分析的鍛煉,發現并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達到培養學生將所學各主干課程的知識點融會貫通、有機結合的綜合能力,并進一步升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素質及創新能力。為此本校制藥工程專業在創立之初就把綜合實驗環節視作重要的教學內容寫進教學計劃之中,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適合于本校的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較完整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成為本校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的一大特色。事實證明,綜合實驗的開設和不斷完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奠定了進一步深造或就業的基礎。
2 綜合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制藥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改革重在教學內容的改革。本專業以往的綜合實驗教學內容偏向于驗證性和演示性的實驗,大多是課前由教師定好實驗內容,準備好試劑、材料及實驗設備,3~5個學生一組,按照既定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去做,而且往往是全班同學做相同的實驗內容。整個實驗過程學生是被動的參與,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學生甚至自己不動手做實驗,依靠同組其他同學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得不到基本的鍛煉,教學效果很不理想。為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綜合實驗內容做了以下改革,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1 綜合實驗內容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
教師的科研項目大都來源于學科理論的前沿或來源于工程實際,有完整的科研體系。學生親自參加科研工作,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開拓科研思路,而且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是一項嚴謹和艱苦的工作,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嫻熟的實驗技能,從而促使他們更努力地學習。此外,由于承擔科研課題的教師學術水平較高,經驗豐富,學生參加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師一起討論和研究,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且能在科研工作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因此,把綜合實驗與教師課題結合起來,對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以及實驗技能、創新能力的培養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且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便于教師科研的發展。如學生參與的課題“響應面法優化桑黃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研究”中,首先要求學生查閱文獻了解桑黃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含量測定方法,確定桑黃提取工藝路線,然后進行單因素實驗,根據單因素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因素和水平進行響應面設計,優化桑黃中總黃酮的提取工藝。通過參與此類創新型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學生能親身體驗科研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研究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精神。
2.2 綜合實驗內容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制藥工程專業是培養既懂藥物制備又懂工程技術應用的藥學復合型人才[2],將綜合實驗環節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更有助于學生了解實驗室研究與工業生產的區別,了解工業化生產的重點,了解企業生產的工藝流程和工序操作,并可針對藥廠中某藥物制備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設立綜合實驗研究選題,將綜合實驗環節與生產實踐環節相結合,解決藥物生產中產生的一些實際問題。如生產實踐中發現利血生的合成工藝有待改進,由此設立“利血生的合成工藝改進研究”的綜合實驗選題。實驗要求:(1)利血生藥物合成工藝路線設計和選擇(重點要考慮原輔材料的供應和價格,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技術條件與設備要求,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2)完成利血生小試并對其工藝進行優化;(3)用最佳小試工藝放大到中試。學生經過藥廠的生產實踐,切身體驗了藥物生產的整個流程及關鍵步驟,掌握了一些基本儀器設備的使用,可利用本校的實驗設施完成諸如“利血生的合成工藝改進研究”“貝諾酯的合成及片劑制備”、“銀杏總黃酮的大量提取及速釋滴丸的制備”等“應用型”綜合實驗項目。通過綜合實驗內容與生產實踐的相結合,通過綜合實驗內容與生產實踐的相結合,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實驗室研究與工業生產的區別和聯系,培養學生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有助于學生就業。
3 綜合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制藥工程專業以往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多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被動地按既定的內容、步驟進行實驗,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對教學內容做了改革,則教學方法也發生根本的改變。學生可自立選題,或結合教師課題進行選題,確定選題后,學生獨立地查閱文獻并整理思路,拿出實驗方案,進而進行整個實驗。在此期間,教師采取與學生平等討論、切磋交流、協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氛圍,除了在學生會感到棘手的幾個關鍵環節進行把關與審視外,指導教師對掌握了基本實驗技能的學生大膽放手,以充分保證學生的獨立自主,讓他們親自去體驗、感受、摸索、思考和發現,從中品嘗艱辛,積累經驗,享受成功,獲取信心[3]。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創新能力。
4 綜合實驗考核方式的改革
制藥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是一門獨立的實踐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由于受到教學內容的影響,教師只能通過學生實驗中的表現及最后呈交的實驗報告作為考核的依據,考核方式單一,呆板,不夠客觀。隨著綜合實驗內容的改革,我們建立了新的考核體系,不拘泥于原來的實驗報告形式,而是根據系統、合理、有效原則,要求學生以論文的形式提交綜合實驗結果,參照研究生管理方法,建立更靈活的多元考核評價標準。考核內容具體分為兩大部分,即實驗部分和答辯部分。實驗部分主要包括文獻查閱及利用、主題綜述、實驗方案、工藝路線設計或選擇、數據分析及實驗過程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答辯部分主要包括論文表述、結果總結、討論以及對所提問題的回答。指導老師和答辯老師根據實驗部分和答辯部分的表現進行量化考核。事實證明,這樣的考核方式更加公正、客觀,考核成績更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
總之,制藥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是整個實踐環節的重要部分,是培養高層次制藥人才的需要。目前該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4],在后續的教學中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實踐。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實踐中不斷地大膽的改革、探索和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才能真正提高綜合實驗的教學效果,培養真正的具有高素質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蔣建蘭,劉明言,白鵬,等.我國高等院校制藥工程本科專業調研[J].化工高等教育,2003,(1):15-18.
[2] 元英進,蔣建蘭,趙廣榮,等. 21世紀初高校制藥工程本科專業建設構想[J]. 藥學教育,2002,18(3):1-4.
[3] 歐陽臻,寧德剛,徐衛東,等.制藥工程專業實驗和實踐環節教學改革的探討[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24(6):71-74.
關鍵詞:蝦蟹增養殖技術;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09-03
水產養殖專業是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的應用性專業,其畢業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更要有一定創新精神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段r蟹增養殖技術》作為高職類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課程主要講授蝦蟹類的生物學知識、育苗基本原理及技術、養成原理及技術和蝦蟹類的增殖技術等。近年來,教研組教師為了更好地體現高職高專教育理念,使學生更加符合生產一線的要求,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對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優化。
一、結合生產實際、優化教學內容
本課程內容的設置源于水產行業的發展,在調研和分析了江蘇省和周邊省市水產行業發展趨勢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基礎上,在“工學結合四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下,不斷更新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突出學生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為合格的水產行業需要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教學內容的優化主要體現在“精、深、新、練”四個方面?!熬笔侵嘎撓祵嶋H,把握區域特色突出重點。江蘇省作為我國的水產大省,目前已經形成河蟹、青蝦、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等甲殼動物的特色水產業。我校培養學生就業主要面向省內和周邊地區,因此在教學內容組織上,要以這些甲殼動物作為重點,講精、講透?!吧睢本褪亲⒁饫碚撀撓祵嶋H,突出蝦蟹增養殖理論與養殖生產實踐的密切結合?!靶隆笔侵冈诮虒W內容方面,根據蝦蟹養殖技術、養殖方式及養殖品種的發展變化,刪繁就簡,推陳出新,引進和介紹國內外蝦蟹增養殖的新理論和新技術。如把抗病毒對蝦苗種培育、大棚養殖對蝦技術、河蟹生態養殖等本學科最前沿的內容充實到課程教學之中。“練”是指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使學生能更快適應生產崗位的要求。水產養殖專業是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因此需要增加實驗教學課時,使之達到總課時的30%左右,同時需將專業實踐和頂崗實習納入課程體系,并構建相對對立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改革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水產養殖技術作為我校2010年新開辦的專業,教學基礎相對薄弱,本課程主講教師缺乏生產實踐經驗,但充滿創新精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此課程組歸納總結出以下三種方法。
1.提高教學趣味性。學習的動力來源于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課程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節,好的開篇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和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提出問題:我們選購河蟹時有什么樣的評判標準,如何提高養殖效益?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給出正確答案,學生此時可能對答案背后的原因充滿好奇,帶著找尋答案的動力進入課程的學習能調動其積極性。此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生產實踐中的趣事和目前學科的最新研究進展引入教學,滿足學生新鮮感的同時使學生對專業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2.學生講課和課堂辯論。傳統教學主要采用教師上課學生聽課的模式,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主動性,為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課程組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部分章節由學生辯論、學生講課等形式完成的方式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積極響應。例如針對目前河蟹養殖過程中出現追求產量和質量兩種趨勢,可組織學生對此展開辯論,在增強課堂活躍性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聘請高校和企業的專家學者走入課堂。國內許多行業都存在產學研嚴重脫節的問題,水產行業同樣如此。學生作為行業的生力軍,是知識和技術的傳承者,只有把企業和科研單位請進課堂才能培養出既懂生產又能科研的復合型人才。例如介紹河蟹養殖時,邀請河蟹養殖專家就“河蟹生態養殖”作專題報告,讓學生對生產一線的技術現狀有清晰的認識,同時向學生介紹學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及動態,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
三、注重實踐教學、提高人才質量
水產養殖行業一般是處在農村或者是更加偏遠的地域,生產工作條件比較艱辛,收入待遇不高,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仍然是沒有出息的職業,學生對水產專業有本能的抵觸與厭煩情緒,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教學的加強有助于學生對水產養殖業的全面了解,降低他們的抵觸情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改變社會對水產養殖就業的評價,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優秀生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段r蟹增養殖技術》作為本專業核心課程,其實踐性和應用性更強,實踐教學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為提高處理實際生產中出現養殖問題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1.構建新型的實驗課程體系?!段r蟹增養殖技術》作為本專業的核心課程,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需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為此我們增加了實驗課時,使實驗課時占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左右。本課程由于教材、教學環境和實驗設備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實驗項目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綜合性實驗和系統的課程實習,這就大大限制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為此課程組縮減了驗證性和基本操作性實驗所占的比例,同時根據生產實踐開設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創新性實驗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同時也需要大量經費,教師可以與自己的相關課題聯系起來,例如可以把“早春河蟹池塘的青苔問題比較嚴重,如何處理既能有效又經濟實惠地解決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部分試驗交由學生設計和實施,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創新意識。
2.將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納入課程體系。水產養殖的生產過程周期較長,課程設置的實驗和教學實習時間較短只能了解某個階段。蝦蟹水產品種類繁多,學校又不可能建立所有品種的實訓基地,所以為期1周的教學實習都是去相關的養殖場走馬觀花地參觀1~3小時,學生只能了解大概過程,不熟悉生產的整個流程,根本不能達到預期目標。長此以往,學生一方面會抱怨缺乏實踐動手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卻又輕視實踐教學活動。我校的培養模式為前2年在校學習,最后1年頂崗實習,而水產養殖專業是一個季節性比較強的行業,每年的3~10月份為生產旺季,其他季節則處于休息狀態。綜合考慮這兩個因素,水產教研組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將寒暑期社會實踐和畢業頂崗實習納入課程體系,首先將第3學年的實習分成2個階段,分別在大二和大三下學期去企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生產實踐,這樣就能充分利用生產旺季開展實踐活動,同時還能利用淡季回學校補充理論知識,通過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此外,在第1學年的暑假,學校也鼓勵學生去企業進行為期2個月的短期實習,這樣既能讓其對水產行業有大體認識,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又能為新學期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為期1年的試驗,這種實踐改革得到學生的普遍支持,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也確實起到明顯的效果。
3.加強校外培養基地建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實踐培養模式。學校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能最便捷地為學生實踐提供保障,但是基地的建立、運行和日常維護管理等需要大量的投入,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短期內往往無法建立與課程配套的實訓基地,而大型的水產養殖企業具有眾多的養殖場所,兩者若能深化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能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使學生熟悉企業工作環境、流程和制度,增強實際操作能力。目前學校已與多家育苗場、飼料、漁藥、養殖場等相關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并與企業聯合建立水產養殖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學校將科研、教學和學生的就業結合起來,每年列出教師研究課題的內容,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未來就業的規劃選擇適宜的研究課題,然后在學校的統籌規劃和教師的溝通下,企業為課題的研究提供基礎設施的支持,為學生提供生產實習的機會和條件,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并在同等條件下將科研成果優先在該企業應用轉化。同時促進學生與企業之間相互了解,建立初步的人才培養、就業關系,形成產、學、研、就業的長期穩定合作模式,確??蒲许椖康母哔|量完成,提高企業的科研意識和水平,提升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和就業率。
總之,通過對《蝦蟹增養殖技術》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改革,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都得到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穩步提高,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改革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在后續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將根據專業特點,積極加大投入,自主建立一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水產動物綜合實訓基地;與企業進一步合作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模式。此外,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應繼續改進教學方法,多采取討論式、報告式等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使教與學很好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黃瑞.蝦蟹增養殖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
[2]向梟,陳建,段彪.水產養殖專業本科教學改革的探討[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196-198.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改革;實用型人才培養
生物工程專業是集多門學科和技術于一體的、實驗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綜合性工程性學科?!吧锕こ虒I綜合實驗”課程是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核心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在生物領域綜合運用工程技術、操作相關儀器設備,進行生產的活動的能力。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向應用型轉變的過程中,工科專業能否實現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能否培養出活用技術技能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是決定高校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積極推進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向應用型轉變”的重要環節[1]。圍繞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結合高校轉型時期提出的要求,我們對專業綜合實驗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旨在捕捉和發現學生對專業問題的探求欲,使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專業技能訓練,進一步提升進入企業從事生產實踐的能力和產品研發的能力。
1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模式現狀
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實際技能性操作性強,是鍛煉學生綜合性運用專業相關知識,鍛煉專業操作技能和生產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是在大三下學期至大四上學期開設,主要內容包括菌種活化培養、種子擴大培養、發酵條件優化、發酵過程監測與控制、發酵產品分離純化及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純化、鑒定檢驗。該環節通過實驗教師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論證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操作、進行數據與結果分析,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所開實驗局限在固定實驗室,內容多為理論知識相關的驗證性實驗簡單整合,不能與生物工程行業的實際生產過程有機結合,而且選題較為單一。一些舊的實驗項目所涉及的技術方法或工藝流程或許早就被生產企業淘汰,但在課堂實驗室里,卻被當做是經典實驗項目被實施很多年。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的發揮。學生對實驗的選題缺乏主動性,依賴教師給出選題和具體方案,按部就班的執行實驗步驟,不去探索應用新技術來拓展知識面和能力,這種情況不能充分體現現有的實驗教學資源的價值。其次,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強調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并且兼具“理論”和“工藝技術”兩方面的特點。在實驗過程不僅需要學生對基本理論較深入的理解,并且活學活用,還需要學生了解并掌握典型儀器的構造、操作特性以及分析處理的過程。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師生缺乏充分的交流探討過程,學生抓不住理論在真正工藝上的實現方式,造成遇到問題時有為難情緒,回避問題,其參與積極性大大降低。再者,實踐教學考核評分體系不完善,考核評分項目較為單一,缺乏科學性,難以真實反映出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專業綜合實驗的層次不易推進,學生實用性的專業技能得不到鍛煉。為了達到生物工程專業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必須針對目前專業綜合型實驗課程教學模式中不合理的現狀,適當做出改革,提高教學水平,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動腦筋,不再是機械地做實驗,各方面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
2優化實驗項目,使之緊跟當前應用技術
生物工程行業是處于蓬勃發展中的新興行業,不斷有新技術的突破并快速滲透到生產企業中廣泛利用,企業更加傾向于引進新技術來提高生產效益。為了保證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與實際生產應用性不脫節,生物專業綜合實驗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也要緊跟當前熱點應用技術,及時對實驗項目進行更新和優化。選擇實驗項目時,不僅要強調“精”,而且要突出“新”?!熬痹谟谡J真選擇一些理論含量高,并且能夠深刻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引起學生濃厚探究興趣的實驗項目,減少重復性、驗證性實驗?!靶隆痹谟跁r刻跟蹤企業技術前沿狀態,把新理念、新技術、新的生產工藝引入實驗教學中,加以提煉,設置能體現生物行業當前主流技術的實驗項目。當實驗遇到難點時,鼓勵學生有針對性的擴充學習資源,查閱前沿資料,用新視點、新思路研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實驗項目進行優化,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開拓性的平臺,有助于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適應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需要。
3重視實驗情景設定,與生產實踐掛鉤
真正的生物工程企業生產是一系列技術合理組合、緊密銜接而成的工藝流程。高校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是為生物行業的實際生產服務。為了鍛煉學生的專業實際應用技能,在專業實驗安排上,盡量將真實的生產情景融入到教學中。例如,我院建有省級工業微生物資源與發酵重點實驗室,在特色工業微生物菌種的篩選,發酵條件優化、發酵工藝過程控制以及發酵產品分離純化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將教師科研向地方企業轉化的成果,更多的帶入實驗教學中。把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實驗室條件具備的項目,引入專業綜合實驗中。設定生產情景,分派具體實驗項目,用真實樣品為對象,以企業生產流程為參照,把實驗環節模擬成工廠車間,營造真實的生產和市場情景,讓學生站在企業的角度來思考討論實驗方案,解決問題。與生產實踐掛鉤的實驗情景設定,能夠引導學生對相關生物類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工藝技術進行實踐,熟悉重點生產菌種的培養特性和生產性能,學會發酵條件優化的實驗方案設計,以及從企業角度來論證方案,完成指標[2]。重視實驗情景設定,加強學生對企業生產的認知,有利于學生專業實用技能以及企業適應能力的鍛煉。
4利用創新實驗工場,拓寬專業能力培養平臺
課堂實驗室與實際生產還存在較大距離,高校在轉型時期,以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為目標的實踐環節,需要拓寬實驗實踐鍛煉的平臺。專業綜合實驗承擔的任務較大,是集專業培養、技能實訓、創新鍛煉等于一體的綜合化實踐教學體系。因此僅僅依賴課堂實驗室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利用綜合性的創新實驗工場資源,模擬企業運行機制,在創新實驗工場中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實驗工場作為高校的學術交流、實踐實訓和產品研發的重要場所,與多家企業、工廠建立合作關系,更好的搭建學生與企業的接觸途徑[3]。教學中的一些成果能更快的與企業接軌,使教學更具實踐性。把專業綜合實驗的項目放在創新實驗工場中實施,幫助學生轉變角色,從被動學習變主動探索,多接觸生產實際,熟練生產設備的操作,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5采用多元化成績評定方式,考學考察實訓效果
在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環節主要評估的是學生面對實際生產問題的科學態度、科學思維能力、操作技能等,鼓勵學生發揮自主能動性和特長[4]。單一的憑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和出勤率的打分有可能忽視對最重要的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在以往的綜合實驗考評中,發現一些學生雖然能保證出勤率,但在實驗過程中并未真正動手參與;還有一些實驗報告存在抄襲現象,這些情況會影響到成績評定的公平性,難以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需要對專業綜合實驗的考核體系進行調整,采用多元化的成績評定方式,不僅對出勤率,實驗報告打分,并且設立文獻查閱、實驗設計、操作技術、實驗結果分析、創新拓展能力等多環節的評分考察模塊,突出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操作技能和實驗報告表述能力。對于在實驗中主動參與、態度認真負責、勇于創新的學生,給以肯定和鼓勵,成績從優。用新的實驗成績考評方法來激勵學生認真參與到實訓鍛煉中,積極進取,并且勇于創新。
6結語
生物工程專業綜合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改革,優化實驗項目設置,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加強與生產應用的聯系,拓展學生實際專業能力的鍛煉平臺,使之更具有系統性、實用性及更能反映生物行業發展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在社會上具有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這在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時期,對生物工程專業的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建國,王常高,杜馨,等.省屬高校生物工程國家特色專業的建設與問題探討[J].高教學刊,2015,4:51-52.
[2]王陶,李文,陳宏偉.應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專業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微生物學通報,2015,42(3):591-597.
[3]張儒,張變玲.生物工程專業大學生科研素質培養模式探索[J].廣州化工,2016,44:187-189.
關鍵詞: 校企合作 化工教學 應用型人才 綜合能力
一、引言
同志曾在2006年全國科技大會上明確指出:“建立高校和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需要。是企業自主創新、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客觀需要,也是高校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和服務社會能力、促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客觀需要。”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地方高校的專業設置和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需要適時改變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經濟服務。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導向的運行機制,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采用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工作等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能力更好適合不同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1][2]。
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了一定發展,但同許多地方高校相似,從合作的模式、深度和效果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上看也還存在一定差距[3]。作為地方師范院校,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內我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長期以來和與其他傳統師范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似,在一定程度上重理論輕應用、重科學輕技術,培養的多為理論型、研究型人才,在應用型、技術型等人才的培養上較為欠缺。目前,我院正處于歷史轉型期,“立足地方特色,服務地方經濟”已成為該時期我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本文以淮陰師范學院化工專業開展的校企合作的實踐為基礎,結合對淮安地方化工企業開展的應用型化工人才需求的調查,從多角度對地方院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實踐進行探析和思考。
二、轉變觀念、夯實基礎,產學結合、整體優化,全力培養應用型人才
(一)化工教學觀念的轉變及教學模式的更新。
學校要培養優秀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更多地體現在為地方的企事業單位輸送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良好的人文內涵,并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的綜合人才。對化工專業而言,對地方所輸送的人才應該是達到企業要求、能夠就業并受歡迎的人才,具體來說,什么樣的人才是企業所歡迎的?相關調查報告表明,除對企業的責任感外,企業還會重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綜合能力及工作的適應性??傊?,企業發展需要優秀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學校需要培養和輸送優秀人才。為此,學校在化工專業的建設中必須緊緊抓住人才培養這個核心,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培養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的應用型化工專業人才,給地方化工企業輸送能用、留得住的優秀人才。
地方普通本科師范院?;I的大學生在大學接受大學教育后,更多的是面臨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實踐,如果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僅限于介紹生產過程、生產原理、工藝流程與設備裝置等,則這些紙上談兵式的教學過程顯然與企業的實際需要存在一定的距離。還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建立對實際生產過程及裝置的感性認識,在必要的時候走出課堂走入企業,在對工程案例的討論分析中加深對專業基礎理論的理解,學會用過程及工程的觀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提高原料的生產利用率、裝置及人員的生產效率、降低費用及生產成本、實現化工生產的環境友好等。
(二)夯實基礎,突出重點,整體優化。
為適應新時期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和本地區化工企業對應用型化工人才的需求,培養應用型化工專業人才是我院化工專業在新時期下的辦學思路。本專業在傳承我院畢業生理論基礎厚實的傳統基礎上,在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修訂過程中,設置新課程體系時既注意拓寬專業范圍,又突出課程設置的“地方性”、“針對性”,精選專業主干課程并豐富專業選修課程,設置一些與本地區化工產業相關的專業課程,即注重“區域導向性”。目前,淮安地區巖鹽資源高達1300億噸,正打造千億元級鹽化工產業,本地區鹽化工產業目前已初具規模,已有多個大型鹽化工企業,如臺玻集團的實聯化工、中鹽淮安鹽化、中化安邦、振亞及銀珠、白玫等,鹽化工經濟已成為本地區的支柱產業[4]。此外,淮安盱眙地區優質凹凸棒石黏土已探明儲量在6700萬噸以上,有用黏土總量達5億噸,各類黏土資源總量達11億噸。由于凹凸棒石黏土具有對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性能,能在化工、建材、醫藥、農業等多個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本地區正在竭力推進“中國凹土之都”,凹凸棒土的開發利用亦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中的另外一個熱點[5][6]。著眼于服務地方,結合學校長遠發展,針對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鹽化工經濟及凹凸棒土的利用等熱點問題,我院化工專業設置了鹽化工方向的專業課程,以及以凹凸棒土的利用為主的新型分離材料方向的相關選修課程。結合這幾年的專業發展及學生就業、發展等反饋情況,說明了現階段專業方向設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三)產學結合,全力培養化工應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是學校培養應用型化工專業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化工專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在產學結合方面,我院化工專業緊密聯系企業,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基地,先后與中化安邦電化、淮河化工、中石化淮安清江石化、潔麗萊日化、萬邦香料、白玫化工、銀珠化工等多家大中型化工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為化工專業學生認識實習、頂崗實習提供機會,為產學結合提供了平臺和基地。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除了有人才需求外,還有在科研開發及科技查新、與員工的繼續教育等方面的需求。產學結合,讓學校的科研與人才資源向企業敞開,在校企結合中利于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同時,推進化工專業教師走進企業,了解生產實踐及當前技術發展現狀,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素質,增強其教育教學能力。在產學結合中,通過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做報告及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等工學交替多種形式合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我院化工專業在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化工人才實踐中,與南京紫光精細化工廠的合作培養有特殊的體會和收獲:
1.化工教學企業現場化
南京紫光精細化工廠具有“產、學、研”功能的實訓基地是以一套年產100噸均苯四甲酸二酐裝置為主的生產車間,生產裝置停產,投資數百萬元仿真改造后,使全真與仿真聯合,成為高校學生生產實訓的“產、學、研”基地,可進行化工單元操作、化工生產操作、DCS操作等方面的培訓。學生進入基地進行實訓時,按照全真實的企業實際生產氣氛進行。在具有長期工作經驗和豐富熟練程度的基地老師及技術人員指導和講解下,在真實的生產裝置上按照工作的展開進行學習和練習,實現化工教學現場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產實踐技能。
2.學生學習員工化
在駐廠實訓期間,參加生產的學生是按照企業實際扮演員工的角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后,按生產工段將學生分組至不同工段進行學習和操作演練,并根據企業生產裝置的需要,將學生安排在每個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分為內操、外操等角色。內操在熟悉DCS操作基礎上進行生產的DCS調節,外操在“摸流程”后根據內操要求現場設備操作。對于學生的培訓、考核,采取校企共管、培訓方案共擬、注重過程、結論共下,促使學生在生產實踐中能運用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學習各種技能,提高學生的化工生產實踐能力,培養其吃苦耐勞的意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在生產裝置上近似全真的生產實訓,可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消除對化工裝置的陌生感,并能迅速提高其生產實踐技能和全面的綜合能力。
三、關于校企合作的一些思考
(一)建立良性的校企合作管理體制。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校、企是平等的合作雙方,企業需要優秀人才,學校培養輸送優秀人才。從目前看,校企合作往往缺乏健全的管理體制和風險防范機制,若以校企雙方共贏為出發點建立良性的校企合作管理體制,則勢必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同時,學校對于促進校企合作工作開展的老師在獎勵機制及職稱晉升政策上有所考慮也將很好地激發化工專業教師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二)與企業結隊合作參加各種層級化工競賽。
參加化工競賽,對學生而言是難得的一次競賽體驗,更是對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真正體驗,也可促進和加深學生對現代化工行業的理解,促使其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化工事業。同時,通過與企業合作的形式參加化工競賽,還可以就企業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提出可供解決的方案給企業以參考,這種形式對于推進校企合作,加快創新型化工人才培養有積極意義。
四、結語
開展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可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教育和環境資源,為成功實現我校化工專業“立足地方特色,服務地方經濟”順利轉型和為地方輸送優秀的應用型化工專業人才提供保障和基礎。校企合作是學校、企業雙方平等合作的平臺,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體制,從而防范風險、深化合作,實現校企雙方的共贏。具體來說,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可增強企業的科研開發實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學校化工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也可為培養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和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昕,宿林林.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7,3:25-26.
[2]何榮軍,趙培城,張建友,等.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討[J].高教與經濟,2006,3:63-64.
[3]洪貞銀.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4]張麗.淮安鹽化工產業發展分析[J].市場論壇,2011(9):70-71.
[5]周文玲.盱眙凹土科學開發利用標準化研究[J].中國標準化,2009(6).
[關鍵詞] 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同西方國家的高職教育相比,我國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受計劃經濟和公辦本科院校傳統人事管理的影響較深。多數高職院校還是沿襲傳統,設立人事處作為獨立的人力資源管理職能部門,人事部門的職責也僅限于做做工資,管管檔案等,這些遠不能滿足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也不適應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踐。四川城市職業學院作為一所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專業特色和優勢,“立足成都,服務四川,輻射全國”,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突破口的現代高職院校,其人事工作一直在創新中前進。
一、招聘工作信息化
隨著學院的日益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就近兩年而言,我處招聘郵箱內收到的應聘簡歷千余份。由于沒有專業的招聘軟件,所有應聘人員投遞的簡歷均為自制簡歷。每個人的簡歷內容都不一樣,我處工作人員需花費大量的人工精力從簡歷中篩選有用的信息,效率較低。建議將這種傳統的查收簡歷的模式改為利用招聘軟件,即招聘管理平臺,這種基于互聯網的招聘管理平臺旨在協助HR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企業外部人才的吸引、識別、篩選及錄用工作。作為人才管理平臺(Talent Management System)的組成部分,招聘管理模塊已經被大多數企業所采用,成為邁向人才管理時代的第一步。
二、教師課時費與教學質量掛鉤
教學質量具體可通過學生網上評教得分、授課難度系數、職稱、學歷、科研成果等指標綜合體現?,F階段我院教師課時費的核定主要依據為教師的職稱和學歷,該依據較為單一,無法體現出同一職稱學歷等級教師的授課質量。為保證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授課積極性,建議通過多重指標核定教師課時費,通過多重指標構建課時費標準體系。根據指標體系將課時費核定標準細化。
三、通過企業考試檢驗教師參加生產實踐鍛煉效果
根據《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關于教師參加生產實踐鍛煉或專業實驗室建設的管理規定》,每年我院都會安排各系部分教師在暑假期間深入到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參加實踐鍛煉。教師參加完生產實踐鍛煉后,向人事處提交心得報告、生產實踐鍛煉過程記錄表、實踐鑒定表。并且,為了更好地檢驗教師參加生產實踐鍛煉的結果,建議各系部負責人在教師參加完實踐后,與實踐企業積極溝通聯系,通過企業筆試或實踐考試檢驗教師是否認真參與其中。該考試是衡量教師是否認真參與實踐的重要標準。
四、對引進人才隊伍的培養
立足于培養,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加大對引進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鼓勵高層次引進人才以各種方式進行提升,了解他們的需求。加強我院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與地方高新產業進行合作研發的力度,使高校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不僅在高校中從事科研工作,而且要鼓勵其科研成果產業化,促進生產力的新的發展。鼓勵高新企業人員到高校任職或兼職,實現創新人才的多面性,對改善高校學科、學緣結構起到積極作用。
五、在服務質量上創新
人事處服務的對象是素質較高的社會群體,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最能夠深入人心,將人事工作的重心由管理人事轉變為服務人才,在服務中形成良性的互動,始終強調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務功能”。第一,服務領域的全面性。在繼續做好人事處日常的各項工作的同時,在專業技術職務評定、行政職務的晉升、人事分配等方面主動與教職工溝通,并及時公開相關政策。第二,服務內容的豐富性。人事處主動深入各個系部了解人才需求,提供人才服務;同時,想方設法為各類引進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第三,服務態度的自覺性。強調以德服人、以禮待人的人性化服務理念,將服務態度始終作為衡量服務質量的標尺之一。
六、專業帶頭人的引進和培養
一是通過從高校引進和聘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級職稱名師、引進和聘請行業企業具有一定影響、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專業建設的領軍人物帶動專業帶頭人。二是從骨干教師、教學團隊負責人中選拔優秀雙師素質教師作為專業帶頭人培養。為他們確定專業發展方向,指定培養導師。采用對培養對象到行業、企業現場掛職、國內學術交流、境內外培訓、學歷、學位(碩士、博士)進修、通過參與專業群的建設,接受教研項目、專業開發、精品課程建設,促進快速成長。通過培養達到對專業發展有很強的預見能力、對專業建設有很強的規劃和設計能力、有較強的科技開發能力,帶動學院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工學交替的實施。
總之,只有不斷創新新形勢下高職高專院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內容,才能滿足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適應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胡君辰.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教學案例精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25-38.
學管理之父泰勒最早提出。而在我國也早有提出,老子曾說:“天下事必作于細?!彼未逃抑祆湟舱f過:“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笨梢娋毣芾硭枷朐谖覈鴼v史悠久。而當今的精細化是教育管理上的一種思想,一種教學理念,目的是使工作精細化,“精”就是要把工作全面化,從全局出發,再層層遞進“。細”則是從點出發,再到面,最后把握全局。精細化就是把精細的工作轉化為一種教育教學的管理模式,將其具體化,加以實施。但是,在目前我國高職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實踐教學條件設備落后,實踐教師水平層次不齊和實踐過程缺乏創新等,這些問題制約了高職院校的發展,對院校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培養實用型高級人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必須采取一種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
二、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精細化管理的特點是管理系統化,教育規范化,思想精細化。就是要把具體的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使其成為一種教育的管理方法。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是:
2.1使教育教學制度系統化
全面的規范制度是實施管理的重要前提,學生管理工作內天繁雜,涉及面廣,精細化管理就是要將這些繁雜的管理工作系統化,只有這樣才能使日常的管理內容、綱要,梳理清晰,將工作條理化,使對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突出可操作性,增強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使各項工作開展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2.2使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流程化
建立工作流程并不斷的完善工作流程是精細化管理的基礎管理工作,日常的上課,出勤這些是實實在在的日常事務,精細化管理是要將這些日常事務,形成規范的工作流程,促使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例如,學生上課有記錄,評選獎罰要有監督,宿舍管理要精細化,要及時的處理學生的事情,并對處理的結果有回饋信息等。
2.3精細化管理要以人為本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高技能的人才,人才培養的質量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各類高職院校首先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要及時的完善教育的思想工作制度,要加強并改進師德建設,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園要設立學生心理咨詢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同時,要用制度規范學生的思想行為,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的言行舉止有制度可依。
2.4實踐創新是保證高職教育教學管理的精細化的動力
精細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續性的過程,在精細化管理的進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探索創新,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在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要將細節貫穿到每一個管理的環節中,要從取得的進展中總結經驗,面對當前的教育形勢,要制度有效的措施,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案,做到與時俱進,不瞎干,不盲干。要始終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去實施精細化管理。
三、精細化管理在高職教育教學管理中應用及作用
3.1提高了教學日常工作的執行力
精細化管理的觀念是注重精而細的工作方式,應對過去繁雜的日常管理工作,精細化管理將其條理化,使其具有邏輯性。例如,精細化管理在教育教學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流程。
3.2增加了高校魅力,提高了人才質量
隨著精細化管理在企業,高職院校的成功實踐,精細化管理已經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在各大院校加以應用,為了提高育人品質,賦予需要魅力。例如,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生產實踐性教學精細管理體系,首先,通過建立精細化管理的組織機構和職位職責,在學院、系部組建了生產實踐教學精細化管理領導小組,通過小組領導統一管理和協調生產性實踐教學精細化管理工作。并明確小組內各位領導的自責,而且還擬定了相關的崗位職責,便于大家遵守和執行。其次,制定了精細化管理文件,文件主要包括,生產實踐的課程標準、教學計劃、實踐指導書、實踐報告等內容,再次,為了加強學習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和控制,精細化領導小組,還制定了“六個有效”和“五個關鍵點”及“五意識”。分別是有效備課、有效選題、有效訓練、有效引導、有效自學、有效改進六個有效;常用點、新技點、失誤點、能力點、支撐點五個點及安全文明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成本意識、效益意識五個意思。最后,建立了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在生產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教學風氣,在嚴格的考核評價機制期間,實施獎罰分明,及時有效。成功的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生產實踐教學精細化管理體系。
3.3提高了師生創新的能力
創新是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的創新教育工作才能不斷的發展,與時俱進。教師不斷的創新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好學生;學生不斷的創新才能掌握到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好的回報老師,報效祖國。
四、小結
個人實訓的心得體會
風塵仆仆的來到了XX,來參加匯博組織的HTML5培訓,從HTML5基礎講起,起初并不以為然,想這HTML這個平常上課也經常接觸到的東西,但是聽完第一堂課后,后面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尤其是講到HTML5的新特性時候,講到canvas畫布時候,突然感覺HTML的功能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超出了我的預期,當自己做完第一個實例的時候,就想以后一定要把這個充滿未來潛力的東西傳到學校,學生一定會感興趣。當老師簡單講完CSS和JS時候,然后將HTML5+CSS+JS結合起來的時候,就感覺這是個強大無比的組合,不次于使用C#在VS平臺上實現的功能。尤其是其在游戲和動畫上的效果,使得頁面可以輕松拋棄Flash的枷鎖也同樣能夠實現強大的動畫效果。
最后一天Intel的老師講到如何將HTML5的APP上傳到不同平臺的應用商店時候,這時候就更感到自己學到的東西有意義了。不像以前單純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通過應用的上傳,可以更加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嗯,不錯的思路,把這個思路用在教學上,一定能有所收獲,學生一定能感興趣。
這次培訓對于自己在今后教學過程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我們的教學可以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像歐美國家教育環境那樣能夠激發出學生自身的興趣,而這個激發就需要我們老師和企業共同想辦法能為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激發資深興趣去學習。這才是最重要的,才能培養出高質量人才??傊?,感謝Intel,感謝微軟,感謝匯博給我們提供了這次培訓,期待下次培訓。
個人實訓的心得體會
生產實習已經告一段落,在生產實習中通過對生產機械等詳細了解和認識,加之與書本知識的聯系學習使得我對大學所學專業知識有了進一步的學習和鞏固。學習不止是“學”“習”,和“悟”也是必要的環節。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這次生產實習中我也對此有了深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
首先:作為學生,生產實踐是學生對專業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認識。也是我們順利融入社會化大生產的一項有利保障。因為學生自古以來都是以學為本,社會實踐的機會機會相對較少。而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即使社會實踐,社會生產經驗都具備的員工。因此,對于我們來講,動手能力是我們能成功就業的關鍵。同時生產實踐,也是對我們協作能力,處理同學關系的一次鍛煉。大學作為一個“熔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培養社會經驗的機會,但是相對于社會生產關系而言,我們卻知之甚少。而生產關系的認識又是我們事業發展不得忽視的。因此,適當處理協作關系是我們能夠開展事業的關鍵。
其次:對于學校而言,學校作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單位,有義務和責任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的條件。生產實踐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學校建立學生-社會-學校三線一體的一個重要舉措。生產實習過程中學生需遵守學校生產實習規定和要求,并能夠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工作,如做好筆記,完成機器圖的繪制,實習報告等。學校在生產實習中通過分組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建立一定得團隊意識,再通過在實習過程中學生自愿分組等方式,大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同時也為“人人都動手”創造了機會。大學給我們將來工作學習提供了實踐的舞臺,因此我們才能為將來順利進入社會做好準備。
再次:對于公司企業,實踐是一種對用人單位和學生都有益的人力資源制度安排。對于擁有具有生產實踐經驗的員工而言,是企業發展儲備人力資源的措施。任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員工可以降低公司和企業的經營成本。因此大范圍的選擇人才,培養和鍛煉具有實踐經驗的大學生,是為迎合社會需求的重要舉措,也是作為用人單位的公關手段。讓更多的社會成員(如實習生)了解用人單位的文化和理念,從而增強社會對該組織的認同感并贏得聲譽。
生產實習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實xxx行了五部分:MPS8站,45號單螺桿擠出機,機頭,注射機,傳感器等。每個部分都是我專業知識的進一步概述,因此對于此次生產實習,我受益頗豐。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
時間飛逝,轉瞬間,咱們已經步入了第三學年,所學的內容都是專業課,其中會計實訓是十分重要的課程,經由前多少學期對基本會計跟企業會計的學習,會計實訓是由實踐到實際操作的主要改變。
會計這種職業,在理論研討方面,并不須要多少人,需要的是實際操作好、專業技巧強的人才。尤其作為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是我們的破足之本,所以上好會計實訓課尤為重要。
從一開端的做會計分錄,到填寫記賬憑證,而后登記賬簿,再是結帳,對賬,編制報表,裝訂等一系列繁瑣的工作,由幾個人來完成,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經歷過了,才正真的了解到什么是會計。本來會計工作并不設想中的那么簡略,那么輕閑。
會計實訓的上課方法,讓我感到很有趣,是三個人一組分崗位進行,有出納崗位,有綜合會計崗位和主管崗位。我做的是主管崗位,在小組內全面負責財務工作,會計稽核,負責科目匯總表的編制,總賬的登記,會計報表的編制,以及贊助組員進行工作。
上會計實訓課,要有“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的意識。“精于盤算,擅長治理,勤于理財”是我們的崗訓。“我說行一定行,說我行我就行,我自負我勝利”是我們不變的信心。
在課前要籌備好物品,作為會計,丟三落四可不行!上可進程中一定要集中閱歷,緊跟老師的思路,稍不留心,就不曉得接下來要做什么了,要遇上,就更不輕易了。當然還要有團隊配合精力,一定要吧本人的工作做準確做好,才干讓后面同窗的工作順利進行。
登記賬簿是最考驗人仔細和耐煩的。我做主管崗位,要依據前面出納做的記賬憑證,登記丁字賬,匯總,在登記總賬,稍有忽視,就要返工,一大堆數字加加減減,真是算的頭都大了。
在賬頁上的文字數字一定要正確清楚,假如寫錯要用劃線更正,再加蓋人命章。再后來,編制會計報表時,必定要把公式弄明白。最后將憑證裝訂,收拾賬簿,工作就算基礎實現了。
而像上面說的這些操作流程一樣,我們這個學期就做了三遍。第一遍是老師帶著做,第二遍是主管帶著,第三遍就要考自己了。一套題有38項業務,工作量可想而知。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其中的味道”,對我而言,能夠說通過上會計實訓課,真逼真切的讓我懂得了什么是會計,讓我對會計的觀點也有了實質的轉變,會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細心+一份耐心+一份義務心=人生價值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