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9 21:22: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移動電話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訊)調研公司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于周三了一份《用戶最常使用的三款應用程序》的調查報告,而Facebook則以45%的成績輕松拿下了第一名。排在第二和第三名的分別為Twitter(13%)和Candy Crush(11%)。CRIP聯合創始人Mike Levi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Facebook只是拿下了'最常使用'的移動應用的第一名,而不是下載量的第一名"。
"對于大多數其他應用來說,如YouTube和Panadora,只有10%不到的人們會經常用到它們"。此外,Facebook還榮登"最受歡迎應用開發者"的榜首。
該公司的Instagram應用亦以8%的成績名列第四。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54%的受訪者將Facebook和Instagram應用放在了自己的常用應用名單中。
Google方面,該公司旗下YouTube、Gmail、Chrome、以及Google Maps應用,以28%的總成績拿下了"三款最常用的移動應用"。
CRIP的數據,基于今年3季度在美國激活的500名移動電話用戶的調查。(來源:cnBate)
[關鍵詞]3G;業務種類;發展趨勢
一、全球3G整體發展情況
1.全球3G用戶發展情況。截至2010年9月底,全球使用WCDMA等3G技術的用戶已經達到了3.5億人以上。在3G推出初期,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依然是語音業務。EMC最新調查報告顯示,傳統的語音業務仍然是和記公司3G的主要收入來源。總地來說,3G用戶的語音業務收入是數據業務收入的6倍以上。這一結論是通過在意大利、英國等4個市場的調查結果。3G的數據收入占總業務收入的比例低于它的2G競爭者。
然而,還有一些樂觀的現象。在意大利和英國,3G用戶的ARPU值是最高的,如果可以成功地引導這些高端用戶使用更加先進的視頻電話業務的話,那么3公司的收入將會提升。
從全球3G用戶發展情況來看,“十二五”期間用戶將繼續維持高速增長階段,但全球不同區域3G用戶發展差距巨大。目前,中國的3G用戶接近2 000萬。
2.移動電視和視頻業務將提升3G的收入。據《全球通信行業收入》報告分析,移動電視和視頻業務將是移動運營商提升其3G網絡業務收入的關鍵性業務。該報告指出,人們花在電視上的時間遠遠高于手機。不過針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這種承載于移動網絡的內容開始逐步接受。由于專注于移動電視和視頻點播業務,盡管推出3G業務的時間遲,韓國移動運營商的3G用戶比例已經是日本運營商的3倍。
該報告還指出,由于支持視頻流和視頻內容下載,3G最終使運營商將移動電視推向大眾市場成為可能。移動電視和視頻業務的前景就像當前無處不在的短消息業務一樣。不過有分析認為,目前運營商過高的價格將阻止移動電視和視頻業務的應用,將3G技術和目前的廣播技術如DVB-H或者衛星結合起來是實現大眾移動電視業務的最佳解決方案。一些運營商已經開始了移動廣播試驗。
隨著全業務的開展,運營商陸續開通了移動電視業務,并且還有一些運營商正積極開通國際的移動可視電話業務。如阿聯酋的Etisalat公司與AbuDhabi電視臺簽署合作伙伴協議,根據該協議,AbuDhabi電視臺將為Etisalat的3G移動手機提供實時的電視節目,Etisalat的Mubashir3G業務用戶將可以在移動的環境下觀看電視節目。此外,Etisalat還向3G用戶提供監視圖像,用戶的3G手機可以接收到由安全攝像機拍攝的圖片,尤其適合于家長監視家中孩子的安全。
另外NTT DoCoMo從2004年11月2日開始,日本的3G FOMA用戶可以和新加坡Singtel的3G用戶互通可視電話業務。用戶只需撥打009130-010-061或65和新加坡當地的視頻電話號碼就可以打通視頻電話。
日本的FOMA用戶已經可以與和記3公司在英國和香港的用戶互通視頻電話業務。
移動視頻業務對設備廠商和內容提供商同樣有巨大的商機,一份針對潛在3G用戶的調查報告顯示,許多3G潛在用戶愿意在購買下一部手機時為視頻業務額外付費。他們在購買一部價格在125美元左右的中檔手機時,愿意為視頻業務額外支付15美元。
3.Wi-Fi與3G相比具有價格優勢。咨詢公司ARC指出:Wi-Fi與3G數據業務相比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這兩種技術在市場定位上部分重合,在兩種技術都十分普及的情況下,人們在熱點地區、工作場所以及家中都會傾向于使用Wi-Fi,而3G只能當人們在這些地點之間奔波時才有可能取得收益。毫無疑問,以熱點為代表的地區占據了移動數據業務收益的主要部分。特別是目前歐洲熱點運營商所采用的Wi-Fi模式給3G運營商帶來了挑戰。通過比較英國3G運營商Vodafone與熱點運營商BT Openzone數據接入業務發現,BT的進入門檻很低,不需要用戶交納任何費用;但是Vodafone需要用戶事先購買從90美元到330美元不等3G數據卡;在月租費上BT幾乎是Vodafone的兩倍,但是BT的下載是不受限制的。據測算英國商業用戶每天的下載量為40Mb,顯然BT的性價比大大高于Vodafone;從速率上比較,BT也占有優勢;在覆蓋上,盡管Vodafone是全國覆蓋,但還僅限于主要城市, BT的Wi-Fi覆蓋則已經達到2 500個熱點,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主導運營商收入結構分析
3G建網后,典型的3G業務可劃分為兩大類,即實時語音、視頻類及信息與內容類,這些業務的增強與一些新業務的引入必須依靠3G網絡。但應該指出的是:語音業務始終為人們最主要與最方便的信息溝通手段,從3G啟用較早的一些國家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在今后8~10年,語音類業務對主導運營商的收入依然會有重要作用。
三、三網融合后的業務種類分析
“十二五”期間通過三網融合從傳統的語音、視頻、數據三類業務衍生成主要4大類:IPTV業務、基于有線電視網互聯網接入業務、VOIP和手機電視業務,如圖所示:
四、用戶結構及用戶業務偏好
從全球用戶結構來看,移動數據業務用戶數占比將逐步增大,“十二五”后期數據卡潛在用戶主要分為四大類:企業用戶、家庭客戶、時尚人群、商務人士用戶對視頻點播、無線音樂、手機電視等娛樂類業務支持比例較高。同時,也可以看出,手機媒體化趨勢日漸明顯,3G潛在用戶對手機上網瀏覽、手機電視等。媒體類業務的支持率較高。從用戶使用各種業務習慣來看,移動電話使用率最高。其次是一些數據增值業務,后期將逐步融合互聯網與手機視頻業務。
五、業務發展趨勢分析
截至2010年5月,全國移動數據流量與語音業務量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30%以上。從集團2010-2012年規劃預測數據中可以看出,規劃期內數據業務流量從136億MB增長到438億MB。
僅至2010年5月,全國數據等效話務量相比2009年底增長率已突破30%。
第二部分 項目情況/數據
每個項目都會有各自關注的數據,對網站來說,PV、UV、新注冊用戶數、平均網站停留時間、Bounce rate都是很重要的指標;對于電商行業,可能更關注老顧客的訪問率,放入購物車的比率,訂單率之類;對于各類營銷活動,客戶的消費、現金消費、R值、ROI則更能衡量效果。
1、陳述事實:發生了什么?
1)摘要: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數據匯總表的形式,簡要描述關鍵指標即可,讓人有一個全面的概括的印象。
2)各項指標數字
3)較重要的單項指標的變化趨勢,便于做同比和環比分析。在所有數據展示上方可以用簡短的話概括。
2. 分析:什么原因引起了變化和波動?
1)是否屬于正常狀況,是否符合預期?
2)若變化超出預期,原因是什么?推測的根據是什么?
3. TO DO:要做些什么?
1)對于好的變化,要在什么時間點做些什么?
2)對于壞的變化,要在什么時間點由誰誰解決什么問題,進行分工——對應第一部分的產品主要問題。
3)對于還找不準規律的情況,也要明確由誰來繼續監測。
4.預估:什么時間后,會看到什么樣的變化?
可以用來檢查產品的效果,也可以通過不斷預估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對業務的敏感性。
第三部分 總結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1.2一般是任何報告都必不可少的內容,3.TO DO LIST還是建議大家寫寫看,在項目中明確職責和分工挺重要的,也能避免遺漏。4可以作為個人思考或是小組討論,是否要納入報告中,視情況而定。
【手機產品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本次調查手機市場的平拍狀況、消費者試用情況來了解我國目前手機市場的品牌現狀以及消費者購買動力
調查對象
諾基亞、三星、HTC、摩托羅拉、蘋果、索愛、LG、黑莓、聯想、華為、魅族、步步高、中興、紐曼、酷派
調查的內容
行業動態:發展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前景、相關政策、行業技術及相關技術、社會與經濟環境以及其他因素。
行業運行:行業整體規模、生產、銷售情況、進出口以及投資等,其他如細分市場運行、替代品與互補品行業運行等。
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主要企業及相關產品、財務情況、發展戰略等、市場格局、進入與推出壁壘等。
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調查結果
現在移動電話有三種制式,GSM、CDMA和模擬制式,GSM占主導地位,約有93.1%的用戶、是選擇GSM制式,2.72%的用戶用的是模擬手機。4.18%的人選擇CDMA制式。
中國移動用戶占有率為67.19%,中國聯通用戶占有率為31.23%,中國電信長城用戶占有率為1.58%,可能跟其網絡開通覆蓋城市只有上海、,北京、廣州4個城市有關。
約61.39%的消費者覺得降價是他們購買手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41.78%的消費者可能是看重這一產品的品牌知名度而購買。從中可以看出價格優勢也是主導消費者購買欲望的一大因素。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消費者購買手機最為看重的是手機的性能、價格、款式,最后才是時尚感。這四點是影響消費者購買手機比較重要的因素
消費者談到對手機未來的功能還有哪些期望時,有34.53%的人把MP3播放功能放到首位。至于增加手機的游戲功能、照明功能等選擇比例較低。約有64.17%的消費者對WAP較了解。對電子郵件收發此項功能的需求比較突出。手機銀行這項功能的需求量達到20%左右。
隨時隨地的娛樂性是手機網游的最大優點,其體驗性雖然相較于電腦和PSP等稍微遜色,但是卻是唯一可以隨時帶在身邊,又不會顯得多余的媒介,有調查顯示,一天中有95%的時間用戶會把手機帶在身邊。
2010年手機網游市場有望突破200億
當談到手機網游的發展前景時,有媒體稱下一個陳天橋會從這里誕生。據專門研究手機產業的市場調研公司M:Metrics近期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人將手機定位為一個多媒體的娛樂終端。聽音樂、傳送圖片、下載游戲、玩游戲,是中國手機用戶最喜歡用手機做的事情。35%的受調查者把手機當作音樂播放器,而約有10%的用戶用手機玩游戲。
另據有關部門最新統計,截至2008年6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數已達60075.7萬。按照10%的比率計算,意味著手機游戲已有6000萬的用戶群,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長之中。對于手機網游研發商而言,這些數據背后暗藏的是一個巨大而有潛力的市場。
北京諾美納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手機網絡游戲開發的公司,成立于2003年,可以說是中國手機網游市場從無到有的參與者與見證者。據公司運營總監劉佳介紹,手機網游的市場崛起的速度非常快,以諾美納為例,目前公司手機網游注冊用戶已達到800萬,其中的10%是活躍用戶,每人每月的花費在10元左右。
筆者認為對于手機游戲整個產業來說,上面的數字過于保守,灰燼手機網游公司總裁張宏偉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曾透漏,目前他們公司推出的《星戰online》活躍用戶每月的花費在80元左右。
長期從事電子商務研究的上海理工大學楊堅爭教授等人在今年年初出版的《2008高技術發展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10年中國手機游戲的用戶將達到1.5億至2億人。以人均年消費120元計算,每年的手機游戲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元人民幣。
另據中國互聯網協會2008年初的《Netguide 2008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達到93.6億元人民幣,而這個市場規模養活了包括盛大、網易、九城、巨人等眾多公司。
手機網游網速瓶頸尚待破解
阿里巴巴一句“芝麻開門”打開了裝滿財寶的山洞大門。而對于手機網游開發商而言,面對可能的200億規模市場,中國移動已經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念出咒語――3G,但是尚缺少那么一點點力度,手機網游商期待的3G的大規模商用尚未啟動。
據劉佳介紹,一直以來網速都是制約中國手機網游的發展的第一大因素,此外的影響因素還有運營商的上網流量資費政策。“網速事關玩家的體驗性,目前中國移動的網絡是2.5G,手機上網速度為100KB左右,相對于以前已經有很大提升,如果升級到3G,手機上網速度將達到300―400 KB,那個時候,玩家的娛樂體驗將得到極大提升,但是我們也不好下結論3G大規模商用的具體日期。”劉佳介紹說。
今年4月份,中國移動3G放號,宣告中國3G時代正式到來。但是此次中國移動推出的3G是基于TD-SCDMA網絡,所有人都在觀望中,目前的手機網游都是基于2.5G網絡下的。而目前可以使用3G網絡的TD手機種類少,對于研發商而言,并不值得專門研發與之相匹配的手機游戲。手機網游玩家要體驗在高網速下的對戰尚待時日。
玩家推薦
推薦人:玩具小木馬
推薦人介紹:2008年接觸手機網游,星戰的忠實粉絲。對手機網游的態度是:喜歡但不癡迷。
星戰online
灰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07年出品,最高在線人數超過25000人。
游戲特色:真正的即時戰斗,流暢的打斗,超爽的PK。自由的技能組合充分考驗戰斗的智慧;超級換裝系統,提供多達數千種個性形象變化;完善的故事情節,主線和分支情節融會貫通,感受不同星球的風土人情,開創星際探險的神話!
MGS掌上春秋
現在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通訊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手機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增加。下面關于手機市場調研報告范文,由出國留學網整理提供,歡迎閱讀。
手機市場調研報告范文一
一、前言
進入了二十一世紀,社會信息化進程加快,高新科技產品成為了消費熱點,手機作為其代表之一,日益普及。手機消費正由貴族化向平民化方向演進,手機生命周期正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手機作為一種方便快捷通訊工具已經逐步走進了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也隨之遍布了大學校園的角角落落,走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同學們一邊走路一邊拿著款式不同的手機打電話或者發信息,這是一種新的潮流,新的時尚,也是新時代生活方式,大學生手機消費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消費理念。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其中的手機消費也日益變大,手機已漸漸不再是個別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們的專用,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已悄悄成為新的消費人群。越來越多的商家也已開始把大學生作為手機購買群中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之一,開始為大學生量身訂做了很多款適合大學生使用的手機。手機,作為一種重要的聯絡手段,一種高端科技產品,一種時尚的象征他身份的標志,手面在校園里的普及率已經超乎人們的想象。
二、市場調查活動總結
(一)調查目的
1、了解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消費檔次、品牌偏好、購買關心要素、選購意向,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
2、了解大學生對手機產品的心理需求,獲取有關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重要信息(看法、建議)。
3、手機產品市場現狀與潛力分析,了解手機銷售市場競爭的情況,潛在市場的客量(潛在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和挖掘市場的空白份額)
(二)調查方法及基本情況
為了真實地反映出大學生的手機消費狀況,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從而使我們準確地推出大學生市場的潛力方面的情況,本次調查確定方法和原則如下:
1、調查方式:
(1)文案調研(獲取重要的一手資料)
(2)網絡搜索(搜索必要的二手資料)
(3)觀察調研(獲取相關的信息)
(4)問卷調查(定點訪問,攔問)
(5)焦點小組訪談(收集經驗,看法)
2、調查對象:
(1)在校大學生:問卷調查(60份)
(2)手機經銷商:訪談提綱(3份)
3、調查日期:20**年**月
4、調查區域:
(1)圭塘校區各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等。
(2)圭塘校區:各家手機專賣店,手機大賣場
(3)延安路:各家手機賣店,手機大賣場
5、調查實施:
(1)小組成員聚集在選定的幾所大學,分工合作,選定適當的時間,以及人流量比較大的幾個點,對大學生進行問卷形式的攔截調查。(共60份問卷)
(2)選擇適當的時間,去選定的幾家手機店對這幾家店的經營商進行焦點小組訪談。(共3份訪談提綱)
(3)對調查所得到的資料以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綜合處理。
三、市場調查結果分析
(一)手機普及情況及趨勢分析
信息的極大豐富化、便利化,對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動力也有影響。電視、報紙、雜志、網絡、電臺、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使得通信領域(主要是手機市場)的信息極大的豐富化、便利化了,在這種強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也得到了提高。據此次調查資料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手機的擁有率高達98、3%。從調查中我們還可看出:大多數學生手機族所能承受的手機價格在10001500元之間,占55%;手機價格在1000元以下與15002000元的各占20%;少數的手機價格在2000元以上,占5%。也就是說,他們需要的是中低檔的手機。
(二) 各品牌手機占有情況
在眾多手機品牌中諾基亞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為40%,而且它的款式比較簡單,在市場上能夠購買到不同的諾基亞型號的外殼,款式新穎容易購買外在裝飾品。位居第二的是索愛,這款手機有直板、翻蓋等多種款式,深得大家的喜愛;而其它的品牌如聯想、三星、摩托羅拉等共占46、7%。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使用手機的品牌比較復雜,使用諾基亞的人數最多,其他的如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聯想、三星等的擁有率也較高。
(三)購買手機的目的
對手機使用目的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與家人、朋友、用人單位聯系。對于購買手機與家人聯系這一目的,據調查顯示,多數學生手機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學生手機族購買動機的產生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部分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怕漏過任何招聘信息的壓力,也推動了此種購買動機的產生。也有少部分的人是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
(四)費用的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生活費用大部分來自家長。因此,大學生都會通過辦理各種套餐來節省話費,67%的被調查者一個月的手機費用大約在30—60元之間;30元以下和60100元的各占15%;手機費用在100元以上的所占的比率較小,為3%。
(五)學生手機使用的分析
由于學生消費群的成員大多處于1823歲,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躍、最善變的黃金青春期,熱情、開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個性。
據調查顯示,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最注重的還是質量與實用功能:40、1%的被調查者表示,好用與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還有23、3%的人認為手機的功能齊全是關鍵。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首先考慮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且多數被調查者均明確表示,選購時會優先考慮質量可靠、設計輕巧、款式新穎、色彩時尚、功能齊全的手機。也有少部分的被調查者表示受到了各種商業廣告對他們的影響比較大。
(六)手機滿意度的分析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欲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縮短,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51、7%的被調查者都表示對現在擁有的手機的滿意度為一般,甚至有13、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滿意。
四、結論與建議
根據調研的一些主要數據,我們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結論: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欲望增強,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縮短,特別是在通信領域,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多數大學生對手機有極大的心理需求,他們注重手機的款式,注重手機的質量及功能,而且他們也是品牌的忠實擁護者。學生消費者比較喜新厭舊,一旦有推出功能更完善的手機他們就會對自己所擁有的手機產生不滿。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手機消費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學生消費者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將越來越表現出其巨大的消費潛力。
因此,提高對他們的注意,加緊開發這片新市場,對于各大手機廠商脫離困境,打破瓶頸,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此,我們提出幾條營銷建議以供參考:
第一,繼續推行中低檔手機路線,專為學生消費者開發、設計,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備一些學生消費群體比較喜歡的基本功能,特別是在款式、造型及顏色等方面能夠吸引學生的手機,這對抓住學生消費者無疑是很好的辦法。
第二,對手機銷售商來說,在銷售地點選擇上,主要將手機放在離學校較近的手機大賣場和自己的品牌專賣店上銷售;在促銷上,選擇贈送學生喜歡的禮物的方式;在定價上,則選擇中低檔價格。
第三,對品牌的廣告商來說,強調品牌的情感因素而淡化品牌的功能區別因素,請那些年輕而又充滿活力的明星作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賦予手機充滿青春活力、積極向上的品牌特征。
第四,在廣告宣傳渠道上,要力爭做到范圍廣,傳播面全。特別要重視的是,隨著網絡的發展,特別是在大學生里,上網己開始普及化了,這一宣傳渠道絕不容忽視。
手機市場調查報告范文二
1、總體市場與發展預測
1)隨著移動通信的迅速發展,手機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增加,。2001年中國手機用戶已達1.45億戶,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同期中國內地裝配手機8350萬部,其中4390萬部在國內市場出售。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國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76億,累計新增用戶3135.7萬,比去年同期增長50.9%。中國早已成為擁有移動用戶最多的國家,而且移動用戶的數量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平均每月以500萬戶左右的速度遞增(見圖1)。從用戶類型上看,2002年用戶的增長繼續以中低端用戶為主,其中預付費用戶比例達到24.1%。
2)2002年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可保持在6000萬左右,未來3年內仍將以每年6000萬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手機生產總量可達9500萬臺,到2003年該數字將超過1億臺。《電子工業展望:中國》報告:到2005年,預計中國的手機用戶將突破2.6億。此外,世界范圍的手機制造商將繼續將其部分生產外包給中國廠商,因此預計到2005年,全球40%的手機將在中國制造,與此相比,2001年只有20%。 這意味著屆時中國的手機年產量將高達1.4億部,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基地。
3)賽迪顧問調查表明,盡管首次購機的用戶占據主體地位(70.5%),手機市場的增長依然主要來源于此,隨著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移動新業務的不斷開發與應用,手機更新換代所占的份額也在逐步加大,達到29.5%,形成了市場發展的新動力。
2、市場份額
我國市場共有30多個手機品牌,生產廠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產廠商12家,CDMA生產廠商19家。國外品牌以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星為主,國產品牌以波導、科健、TCL、康佳等為主。2001年銷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別是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西門子、波導、TCL、愛立信、飛利浦、東方通信、阿爾卡特,它們占到了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2001年,國產品牌手機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市場份額由2000年的7%猛升到15%,增長了一倍以上。2002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導手機都進入了前10名,改變了過去洋品牌手機一統天下的局面。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02年4月底中國移動電話設備市場銷量將近1600萬臺。其中,國產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達到18%以上。位于銷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別是摩托羅拉、諾基亞、TCL、三星、西門子、波導、愛立信、飛利浦、東方通信、阿爾卡特,它們占到了全部份額的80%以上。其中,國產品牌TCL進入前三強。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02年4月的20%。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司長張琪日前介紹說,今年前4月國產手機產銷量同比均增長30%以上。尤其是TCL、波導、康佳、科健、海爾5家企業的產量同比增長345%,銷量增長364%,出口624萬臺,
2002年4月底中國手機市場份額排名前五名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002年5月
3、用戶分析:
1)用戶年齡分布
通過此次移動電話消費行為的調查顯示30歲以下用戶的比例持續增長,其中以21-25歲最為明顯,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01年的23.4%而逐步成為一支重要的消費群;30以上的用戶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調查為止下降到26.8%,31-35歲段的用戶群已讓位于26-30歲用戶群,但在高齡用戶群中仍占據絕對的優勢;總的來說,移動電話用戶呈年輕化趨勢。數據來源:CCID 2001,11
從移動電話用戶的年齡層來看,21-25歲、26-30歲、31-35歲的消費者是移動電話的三支重度消費群,1999年來一直分占前三名,三者的比例之和在2000年底更是達到70%以上;這三支消費群中尤以21-25歲、26-30歲兩支消費群為主,其比例之和在2001年已達到46%,占據整個消費群中最多的一部分;31-35歲段的用戶群雖有所下降,但不容忽視,從調查數據顯示仍占有20.6%的比例。20歲以下用戶群的比例三年來雖一直在增長,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長緩慢,在未來幾年仍將不可能成為明星用戶群。
追求時尚體現個性本就是年輕人的特點,對于手機的選擇也更加注重手機能顯示自己個性的款式。摩托羅拉、波導在設計手機款式的時候都更加追求時尚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國產品牌中波導公司的產品在此次調查中獲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成為消費者滿意的知名品牌。
手機市場調研報告范文三
一、調查目的:了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狀況
近年來,隨著手機在校園里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園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為了了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遍情況、使用效果以及消費情況,掌握手機在大學的銷售情況和市場前景,我們決定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校園里的手機市場作一次調研,。
二、調查對象:大學生
三、設計調查項目和調查表
四、調查時間:xx年10月01日——xx年10月25日
五、調查方式:網絡問卷
為了使調查具有普遍性,我們放棄了傳統的書面問卷形式,而采用制作電子版問卷在網絡上進行調查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1.提高效率,減少調查工作量。我們制作的電子版調查問卷使用asp.net平臺開發,并掛在朋友的個人主機空間上,無需印刷,無需人工分派問卷
2.調查范圍更廣,調查對象更具隨機性。由于是在網上答卷,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回答我們答卷的大學生朋友人數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輕松突破1000人,最后達到了1237人,并且這些參加我們調查的朋友來自全國各地。這個數字是由調查頁面自動跟蹤生成的。
3.數據統計便捷。我專門設計了一個調查數據統計頁面,對調查數據進行自動的跟蹤統計,主要有人數統計,占同類選項百分比統計等
六、調查方法:
1.由調查小組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問卷內容,以書面文件形式確定,交由本人進行制作成電子版調查問卷。
2.電子問卷制作完成并通過無錯測試后,我將其上傳到我朋友租用的虛擬主機空間。
3.動員調查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讓自己的朋友上網回答調查,二是在論壇上信息,讓論壇上的網友幫忙回答
4.調查完成后,由全體小組成員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5.撰寫調研報告
七、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1237人參加并且完成了問卷,來自全國16個省市67所高校,并且參加調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調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5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并最后給出我們小組的營銷建議。
1.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有68%的學生擁有手機。同時26%的學生將會在近期更換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61%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里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已開始普及化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群。
2.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質量
選擇手機時, 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質量21%,外型19%,價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務9%,廣告宣傳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費者對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手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們的口味,由于大學生都是年輕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機者年齡的下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對外觀款式的要求會更高。
② 中低檔產品較受歡迎
在手機價格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比較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價位,其比例高達44.5%。另外,有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1000元以下的手機。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高價位手機,其中,選1500至xx元的消費者占15%,xx元以上的占12%。
③ 購機地點較集中
對消費者購買手機地點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布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其比例分別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普通消費者難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質量是否可靠,他們只好以銷售人員的信用和專業知識作為判斷標準,而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手機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學生朋友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④ 手機品牌比較復雜
在此項調查中我發現,使用諾基亞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羅拉15.00%,愛立信6.25%,西門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 5.00%,其他的有7.50%。
⑤ 手機用途比較統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較統一,在已有手機用戶中,多數用于聯系親友,占67.7%。還有少數只是跟著大家走(受周圍人影響的)和追趕時尚的,各占9.8%。家長方面認為,手機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聯系的,學生手機族的手機58.0%都是家長掏錢買的。同樣學生也認為有了手機可以方便與親友進行溝通,以維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 手機費用普遍較低
在學生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普遍較低。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內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300元內的占12%,其中200-300這一高消費段也占6%。超過300元手機費用的基本沒有。
⑦ 充值卡成為主要服務方式,手機費用主要用于發短信。
在被訪者中,有近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樣,手機費用用于短信服務的占87%。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
3.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
確切地說,消費動力與消費需求是密切聯系的,當一個消費需求出現以后,為滿足這種需求的動力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此我們不想加以詳細論述。從上面各種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處于一個較高水平的,造成這一高消費動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欲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縮短,特別是在通信領域,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達到一周一款。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
第二.新經濟、新文化、新觀念,學生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總體規范發生了極大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的經濟必然與新的文化相對應,而新的文化則必然帶來新的觀念。作為e時代的“e人類”,學生消費者大多受新經濟下新文化的影響,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他們會對一切感興趣的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消費欲望,而這種強烈的消費欲望恰恰正是消費的動力所在。
第三.信息的極大豐富化、便利化,對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動力也有影響。電視、報紙、雜志、網絡、電臺、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使得通信領域(主要是手機市場)的信息極大的豐富化、便利化了,在這種強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也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城鄉數字鴻溝 信息化 農村居民收入
在現代社會,信息化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伴隨著中國城鄉數字鴻溝不斷擴大,國民經濟、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文化素質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理論分析并實證檢驗信息化對農民收入影響,探討信息化對農民收入作用的傳導機制,從而為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政策建議。
一、農村信息化現狀與城鄉數字鴻溝
根據經合組織(OECD)的定義,“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是指不同社會經濟水平的個人、家庭、企業和地區在接觸信息通訊技術和利用因特網進行各種活動的機會的差距。數字鴻溝對社會發展及社會安全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效應:“第一,離散效應,也就是讓‘信息貧困者’無法充分參與創造和分享社會文明成果,逐漸成為社會的邊緣群體;第二,分化效應,由于信息均享程度下降而導致的‘信息差別’將使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日益分離;第三,雙刃效應,數字鴻溝既增加了弱勢群體的社會風險,同時也提供了跨越發展的數字機遇;第四,放大效應,數字鴻溝出現將加劇貧富差距,放大社會脆弱性。”①
就目前來看,城鄉數字鴻溝在中國不僅存在,并且正在不斷擴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1年8月的《2010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互聯網在城鎮的普及率為50.0%,而在農村地區僅為18.5%。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的穩步攀升,城鄉互聯網差距卻在持續拉大。
(一)城鄉網絡普及率差距擴大
對比2005年以來中國城鄉互聯網發展狀況,目前,中國城鎮和農村的互聯網發展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2007年,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僅為20.2%,而2010年擴大為31.5%。隨著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的穩步攀升,城鄉互聯網差距卻在持續拉大。
(二)農村網民結構還需要優化
農村網民中30歲以下群體所占比例高達64%;全國網民中30歲以下的年輕群體占58.2%。城鎮與農村網民之間的學歷分布差距較為明顯,農村網民文化水平較低,初中及以下學歷的網民占比達62.5%,遠高于城鎮中33.2%的占比。與2009年相比,農村初中文化程度的網民占比提高了將近10%,互聯網在農村低學歷人口中繼續滲透。
(三)農村網民應用水平較落后
農村網民各類網絡應用使用率均低于城鎮平均水平,其中在商務交易類應用方面,城鄉間差距最大。農村網民網絡應用前五位為:網絡音樂、搜索引擎、即時通信、網絡新聞、網絡游戲。而城鎮網民的前五位網絡應用為:搜索引擎、網絡音樂、網絡新聞、即時通信、網絡游戲。按照各類農村網絡應用年增長率排名,從2009年底至2010年底,增長率最快的前三名均屬商務交易類應用:網絡購物、網上銀行、網上支付,這表明,電子商務在農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信息化影響農民收入增長的理論分析
(一)信息化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化一方面可以使農民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較快地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信息的傳播,使農民更多了解市場信息,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和市場運作能力,樹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科技意識、開放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為增收創造條件。
(二)信息化有利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農業信息化可以有效連接技術供求雙方,將更多的農業科技信息及時傳遞給廣大農民,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信息化可以幫助農產品供求對接,促進優質優價,增加農民收入。信息化還能夠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提高農業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生產的增產增效。
(三)信息化拓寬了農民的收入來源渠道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帶給了農民更多的致富渠道,比如:農民開始依托網絡來對農產品銷售地進行選擇;農民通過網絡對自己所在的村莊進行旅游包裝;農民開始關注股市賺取利差……農民紛紛“觸網”,信息化使農民獲得收入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
三、信息化影響農民收入的相關研究
(一)模型設計
Barro在1990年提出了規模報酬不變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Y=AKαH1-α,認為產出Y決定于物質資本存量K、人力資本存量H以及技術和結構等因素A。將方程兩邊取自然對數,可以轉變為lnY=lnA+αlnK+(1-α)lnH。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信息化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因此用農民人均收入來表示產出Y,用農民物質資本存量KL和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狀況HC來分別表示物質資本存量和人力資本存量,而信息化水平MR是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此外從經驗上,農村產業結構INS也對農民收入造成影響。
在不考慮信息化水平的情況下,我們首先建立模型(1)來實證檢驗物質資本(KL)、人力資本(HC)和農村產業結構(INS)等因素對農民收入(Y)的影響:
lnYt=β0+β1lnKLt+β2HCt+β3INSt+μt (1)
其次,我們從總體上實證檢驗信息化水平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建立模型(2)。
Yt=α0+α1MRt+μt (2)
其中Y表示農民收入,MR表示信息化水平。
為了揭示信息化對農民收入產生影響的傳導機制,建立模型(3)―(5)。
KLt=β10+β11MRt+εt (3)
HCt=β20+β21MRt+εt (4)
INSt=β30+β31MRt+εt (5)
在實證后,如果在模型(3)―(5)中,信息化對影響農民收入的幾個重要因素產生作用,結合模型(2)我們可以認為信息化對農民收入是有影響的,并能夠由此得到影響的作用機制。
(二)指標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來反映農民收入,考慮到物價變動的影響,我們用2000年等于100的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平減。為了能很好地表示模型設計中的相關指標,我們選取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戶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來表示農民物質資本存量KL;用農村勞動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勞動力比重來表示農村勞動力人力資本狀況HC;用第一產業增加值占農村社會總增加值的比例來反映農村產業結構INS。
對于模型中的信息化水平,這里選取的指標是農村平均每百人擁有的移動電話數,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因為農村的互聯網普及率相對移動電話普及率低得多,移動電話是目前農村居民使用最多的信息通信終端設備之一,對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影響也相對較大。其次,基于移動電話的互聯網應用在農村得到迅速發展,農村手機網民占農村網民的70.7%,是農村居民最重要的上網方式。
本文中涉及到的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農業年鑒》和《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使用的軟件為Stata 10.0。
(三)變量的單位根檢驗
在做協整檢驗前,首先對時間序列進行單位根的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增廣的迪基―富勒(ADF)方法,該檢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n次查分的辦法將非平穩序列轉化為平穩序列,相關結果見表1。檢驗結果顯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下,所有變量的原始數據都是非平穩的,所有變量的一階差分都是平穩的,這些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可以利用這些變量進行協整檢驗。
(四)變量的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的基本思想在于,盡管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變量序列為非平穩序列,但它們的某種線性組合卻可能呈現穩定性,則這兩個變量之間便存在長期穩定關系。上文的檢驗表明,lnY、lnKL、lnHC、lnHC和lnINS序列的一階差分均已平穩,滿足協整檢驗的前提條件,可以運用E-G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我們以lnY為自變量,以lnKL、lnHC、lnHC和lnINS為因變量,對時間序列進行最小二乘回歸,并得到殘差序列e,并對此殘差序列進行單整檢驗,結果如圖1所示。
ADF檢驗值為-4.030,顯著性水平為1%時的臨界值為-2.660,前者的絕對值大于后者,所以殘差序列通過了置信度為99%的平穩性檢驗,說明序列具有協整關系,根據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可以得到以下協整方程:
lnY=7.254+1.945lnKL+
3.992lnHC-0.141lnINS
在以上方程中,農民物質資本存量(KL)、人力資本狀況(HC)的系數都為正,分別在0.05和0.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對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農村產業結構(INS)的系數為負,表明第一產業比重越低,農民收入越高,說明了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對農民增收具有積極意義。
(五)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信息化水平與農民收入之間的關系是本文關注的重點問題,我們采用基于VAR模型的格蘭杰檢驗法對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最優滯后期確定為2期,檢驗結果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lnY并不是lnMR的格蘭杰原因,而lnMR卻是lnY的格蘭杰原因,即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對農民收入增加的貢獻更為明顯。
(六)影響傳導機制分析
為了檢驗信息化水平(MR)與農民收入(Y)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對模型(2)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ADF檢驗值為-1.763,10%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為-1.600,殘差的原始數據是平穩的,該方程是協整方程,信息化水平(MR)與農民收入(Y)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表2中,模型(2)欄反映了信息化水平影響農民收入的回歸結果,F值是1260.27,模型整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調整后的R2為0.992,接近1,模型的解釋能力很強,信息化水平的系數為正,且在0.05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信息化水平對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信息化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從總體上獲得了實證研究的支持。
為了揭示信息化影響農民收入的傳導機制,利用模型(3)―(5)考察信息化水平對農民收入決定因素的影響。為了檢驗信息化水平與農民收入決定因素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對3個模型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在0.05的顯著水平下殘差都是平穩的,協整關系存在,沒有出現偽回歸。5個模型整體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調整后的R2均接近1,模型的解釋能力均很強;信息化水平與農民物質資本存量(KL)、人力資本(HC)在0.05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農村產業結構(INS)在0.0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這表明信息化對農民收入的決定因素能夠產生顯著的影響,揭示了信息化影響農民收入的傳導機制,信息化是通過影響農民收入決定因素進而影響農民收入的。
四、研究結論及政策含義
通過以上理論及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信息化水平對農民收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種促進作用是通過擴大農民物質資本積累,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而實現的。因此,必須充分重視農村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可以從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作為突破口,深化信息通信技術在農村的普及和應用。主要途徑有:提高移動互聯網農村覆蓋率、提高手機應用普及率、降低手機上網資費、豐富移動網絡服務內容等。
參考文獻:
① 張新紅等著.《聚焦“第四差別”――中歐數字鴻溝比較研究》,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9―11頁
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③ 王懷明,史曉明.《江蘇信息化水平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江蘇農業學報》,2010,26(2)
④ 趙暉,溫學飛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農村信息化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寧夏農林科技》,2010(1)
⑤ 趙人偉.《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和財產分布問題分析》,《當代財經》,2007(7)
⑥ 趙暉,溫學飛等.《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農村信息化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寧夏農林科技》,2010(1)
6月29日,iPhone北美公開發售的首日,凌晨3時30分,在一家商店門口排了15個小時的隊,費城市市長斯特里特終于買到了iPone手機。斯特里特是蘋果的眾多粉絲之一。在29日這一天,眾多蘋果粉絲為iPhone手機而瘋狂,全球的目光也被吸引到這款小小的手機上。iPhone并沒有大張旗鼓地做廣告,但是,所有的媒體都在報道iPhone。
有一家網站專門做了一個調查,對年輕人而言,2007年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移動電話成為16~29歲年齡段的人最渴望得到的東西,32%的人說移動電話可以吸引朋友的注意。調查報告說,其中70%的受訪者渴望得到iPhone手機。
蘋果的產品絕對是所有營銷人的夢魘,在蘋果面前,一切創新、創意、明星產品似乎都黯然失色。而iPhone手機的火爆上市,讓所有人重新審視蘋果的核心武器:體驗營銷,以及粉絲營銷。
事實上,蘋果在全球都遭遇到了模仿者和抄襲者,但蘋果的領頭人喬布斯卻不屑一顧,他諷刺說:“那些產品就算是人家送你一臺,你也不會拿來用。”
這就是喬布斯的高明之處,他不僅制造“酷產品”,更善于制造“酷文化”,最為關鍵的是,他總有一些東西是競爭者無法拷貝的。
叛逆的文化
喬布斯把自己塑造成了“反傳統”的斗士。看看喬布斯那一身標志性的行頭,圓圓的眼鏡,黑色高領衫,特征鮮明的牛仔褲和休閑鞋,這一切都在向傳統的“企業制服”說不。就像比爾?蓋茨之與微軟,喬布斯也被看作蘋果的另一個品牌。2003年,喬布斯三度登上美國《廣告時代》評選的領導品牌名單,他同時還二度名列“營銷100杰”,并且在2003年入選標準更為嚴格的“營銷50杰”。他那幾乎不變的牛仔褲和黑色高領衫,不僅給人以一種酷、嬉皮、反叛的感覺,而且還把這種形象延伸至蘋果品牌。
真摯的情感
喬布斯一直批判硅谷只重視技術的傳統做法,在他看來,“情感的經濟”將取代“理性的經濟”。體驗營銷的核心是情感經濟。
比如,199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喬布斯以自己的行動告訴IT產業,基于硅芯片之上的技術運算制勝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制造讓顧客難忘的體驗”。當產品能召喚消費者情感,它便驅動了需求,比任何一種差異化策略更有力量。喬布斯稱:“創新跟研發資金的多少沒有關系。當蘋果推出Mac的時候,IBM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至少是蘋果的100倍。創新跟資金沒有關系,關鍵是你所擁有的人,你如何領導他們,以及你對創新的理解。”
精致的產品
到目前為止,蘋果的成功都來源于喬布斯的一個基本理念:超一流的產品會帶來超一流的利潤。喬布斯非常強調精品戰略。當政初期,他曾采取措施大力削減產品品種,把原有的十幾個品種一口氣砍到只剩下四種,全然不顧華爾街的滿腹牢騷。喬布斯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些業務我們能夠為之,有些則無能為力,但無論怎樣,我都感到自豪。”??
設計也是“酷”蘋果的另一個招牌動作,蘋果式設計也來源于喬布斯獨特的“科技美學主義”。在品牌塑造上,蘋果有自己的游戲規則,即不采用傳統的硬性營銷手段,而更傾向于柔性的體驗制造。為了制造酷的體驗,蘋果有一些獨特的噱頭。比如,蘋果的突然曝光法──為保持神秘感,蘋果在新品之前總是做足保密工夫,而在宣布新品第二天才讓消費者在各地購買到蘋果的新款產品。蘋果也強調讓消費者參與到營銷活動中,蘋果在全球擁有眾多粉絲,他們開設有自己的網站,甚至出版自己的雜志。在中國,蘋果用戶被稱為“蘋民”,麥金塔用戶則被稱作“麥客”,他們成立有自己的協會,經常舉辦相關活動。
在產品設計層面,iPhone的進攻方式延續了蘋果所有產品的模式,全新的用戶界面+蘋果式設計。但是,這一模式也引來了批評之聲,內部做工差,飛線過多,考慮到蘋果一直是快速升級產品的模式,仍需期待iPhone 2.0。
偉大的野心
回到iPhone手機上,以上體驗營銷秘籍,是否是喬布斯制造瘋狂體驗的全部?答案是否定的。對喬布斯而言,要生產偉大的產品,就要有偉大的野心。評論人士說,像iPod一樣,iPhone走的仍然是休閑概念。對此,筆者并不認同,如果僅僅把iPhone當作一款休閑產品,那就太小看喬布斯的野心了。筆者比較認同《商業周刊》的看法──“iPhone不僅是一部手機,同時還是全球首臺真正意義上的功能強大的亞筆記本,采用了經過專門優化的Mac OS X操作系統”。
摘要:隨著有線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延伸,手機正為傳統動漫游戲轉型發展洞開一扇新窗。手機游戲設計人才已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緊缺人才之一,本文論述了職業學校應該從文化創意產業、手機游戲設計人才需求結構及中職學生的特點分析入手,明確手機游戲設計人才培養方向,有效地建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培養有較強專業技能和良好團隊精神的手機游戲設計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專業建設;無線娛樂;手機游戲;J2ME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隨著《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和一系列地方性實戰策略的提出和制定,無論從中央還是到地方,文化創意產業均被提升到戰略的發展高度。在各級地方政府和市場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文化創意產業正構建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動漫與游戲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全國已批準建設了二十個國家級動漫游戲產業基地,同時還有更多的省、市政府在全力打造自己的動漫游戲產業園區。
中國動漫游戲產業的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基礎,有著良好的勢頭,但仍然存在著眾多的困難與問題。從根本上說,限制發展的瓶頸就是人才的極端匱乏,中等職業學校作為職業技術應用人才培養基地,在培養市場緊缺的、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方面應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我國動漫游戲產業的健康高速發展。
2無線娛樂市場分析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在“2008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透露,截至08年7月,我國移動電話用戶數達到6.08億。特別是作為信息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互聯網產業繼續呈現持續高速發展態勢。手機上網成為用戶上網的重要途徑,2008年底我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達1.17億。中國版協游戲工委(GPC)與國際數據公司(IDC)聯合的《2008年中國游戲產業調查報告》中顯示,2008年,我國網絡游戲用戶數達到4936萬,比2007年增加了22.9%。預計到2013年中國網絡游戲用戶數將達到9453萬,2008年到201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3.9%。數據顯示,在此期間網絡游戲用戶增長速度將高于互聯網用戶增長速度。隨著3G牌照的發放,大規模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即將來臨,對網絡寬帶要求較高的手機網絡游戲、音樂下載等無線娛樂業務的發展步伐將明顯加快,無線娛樂業務將成為移動增值業務中的最大亮點。特別是在解決了網絡帶寬的瓶頸之后,手機網絡游戲業務有望真正進入一個較快的增長期。同時,手機即時通信、手機郵箱、無線搜索等從互聯網移植而來的業務應用也將會獲得較快的發展。
由專業調研機構計世資訊所做的《2005―2006年中國手機游戲業務發展趨勢及市場機會研究報告》顯示,2006年我國手機游戲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8.5億元,3G的啟動將成為手機游戲市場的催化劑,預計2008年,手機游戲市場的規模將超過31億元。
3手機游戲人才需求分析
據國際市場調查公司 IDC 預測,中國手機游戲市場規模已由2003年的200萬人民幣增長到2005年的3億元人民幣。調查同時顯示,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強勁的人才需求,包括手機游戲在內的中國游戲人才缺口高達60萬,主要集中在游戲策劃人員、游戲開發人員、美術工程師、市場拓展人員等。
依靠龐大的用戶基數與增長潛力,加上國內電信重組以及3G牌照的發放等利好因素,國內的移動通信行業整體發展態勢依然風頭正勁。對于中職畢業生來說除了可以進入移動、聯通和電信這三大運營商的營銷和客服部門之外,還可以進入到數以萬計的服務提供商(SP)和內容提供商(CP)中,也可自主創業,建立工作室,向內容提供商或手機廠家提供包括彩信、彩鈴、手機游戲、手機雜志等。
4生源情況分析
手機游戲門戶網站掌控網()所做的2008年手機網絡用戶調查顯示,目前的手機網游用戶中,學生占38.4%、公司職員占21.3%,占比合計達59.7%,他們是時下手機網游的主體消費者。在性別上,以男性用戶為主,占到整體的74.6%,但女性用戶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長,預計在五年內能實現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在年齡上,80后、90后群體成為手機網游的主體用戶,占手機網民總數的70.8%。
在對中職入學新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超過90%以上的學生到網吧上過網,其中有30%的學生經常到網吧上網,上網的主要內容是聊天和玩游戲。在對手機使用的調查中,凡擁有手機的學生100%使用過彩鈴、彩信及手機游戲,甚至是手機小說。充分利用好學生喜歡玩游戲這一特點,加以正確引導,可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5手機課程體系設計
5.1培養目標
數字媒體技術(無線娛樂方向)將動漫游戲與手機應用平臺和互聯網平臺相結合,涉及手機游戲設計與網絡動漫設計相關課程,不但可以專門針對手機平臺開發手機游戲、手機動漫、彩鈴、彩信等產品,還涵蓋了包括了移動搜索、手機閱讀、手機電視、移動商務等。
畢業學生具有以下能力:
1) 熱愛游戲開發,對各種類型的游戲有一定的了解;
2) 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3) 有扎實的JAVA基礎,理解面向對象編程;
4) 有較好的J2ME開發經驗者,具有基本的手機游戲設計能力。
5.2文化基礎課設置
文化基礎課程設置如圖1所示。
5.3專業課程設置
專業課程設置如圖2所示。
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專業基礎課和項目實訓課,其中項目實訓課程JAVA項目實訓、J2ME項目綜合實訓為自編教程,自編教程中的實訓項目通過搜集網上開放源代碼、開發模仿當前流行的程序和教師原創作品三個途徑獲得,自編教程以行動體系理論為指導,嚴格遵照實際項目開發流程及項目設計規范,圍繞項目實際需要和開發過程,選擇知識點和實用工具,傳授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將理論融入在項目實訓中,不求一次學會某個知識點或掌握某項技能,而是通過不斷地項目模仿和項目實訓,引導學生從陌生到了解再到掌握最終達到熟練,乃至創新的程度。
5.4課程實施經驗介紹
5.4.1工作室制度下的準校企模式
職業教育要真正實現畢業生零距離就業,關鍵在于實訓基地的建設。由于在石家莊當地,具有一定規模的游戲動漫或計算機軟件公司幾乎沒有,而我們的主要就業對象―北京、天津相關公司也無法承接大量的學生實踐任務,為此我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教育教學改革,建立了工作室制度,組建了軟件工作室(對外稱為“綠蕾工作組”),由工作室負責所有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訓任務,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所屬專業的招生、實習、就業推薦等相關工作,并對外承接專業技術服務等項目。
工作室配備了一個專用項目開發和對外服務的實訓基地,在工作室開展對外服務過程中,不但提高了教師的項目研發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項目實訓機會。
5.4.2創新型專業師資團隊
在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上,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 學科帶頭人負責制
工作室采用學科帶頭人負責制,工作室負責人具有人事調配權。
(2) 合理配比師范類和工科類專業教師
根據專業特點,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按一定的比例選配師范類教師和工科類教師。目前工作室共有八名教師,其中三名工科類院校畢業、四名師范類院校畢業,還有一名為藝術類院校畢業。由于教師指標有限,工作室的教師既是專業課教師,又是實習指導教師。師范類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通過聽課、說課、評課等手段積極幫助工科類教師,工科類教師在項目實踐活動中幫帶師范類老師,使所有教師都成為既能講授專業理論又能指導實踐技能的一體化教師,基本形成了具備教、科、產、學、研功能的職教師資團隊。
(3) 在榮譽上和經濟上給予特殊的政策
工作室教師在年終評定、各類評優活動、職稱晉升、課貼工資、公派培訓等方面給予優先待遇。配合這些優惠政策,工作室教師每年進行一次動態優化調整,及時調離不能勝任工作的教師,并在學校內部建立競崗機制,以積極調動工作室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4) 承擔項目開發任務
在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本專業師生建立了多個項目小組,由專業教師擔任項目組長,對外承接項目。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加強師生實踐能力的目的,我們充分調動校內外人員,多方位地開拓對外項目開發業務。
(5) 專業知識培養繼續教育
我們認為在新技術新產品日新月異的今天,唯有充分利用現代網絡,通過Internet汲取信息,才是我們專業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知識的最佳方式。掌控網、新浪游戲、手機之家、J2ME之家、J2ME手機游戲開發站、移動開發網等網站和論壇是我們常去的地方。還有訂閱網上各類郵件列表也是提升教師了解新技術新產品的重要途徑之一。
派遣教師參加大型IT企業舉辦的用戶大會和信息行業的各類活動。例如動漫節、JAVA大會、微軟大會、游戲開發者大會、賽迪網組織的講座、UML組織舉辦的活動等,這些講座和活動不但能夠在第一時間里零距離接觸到國際上最新的IT資訊,還能與IT資深專家及各地同行進行面對面的技術交流。
(6) 參與出版社的教材編寫
積極參與出版社的教材編寫工作。通過教材編寫,我們造就了一批具有系統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操作技術熟練、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專業師資隊伍。至2008年底,我們工作室教師主編、參編的書籍達10多冊。
5.4.3職業素質培養
在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工作室還注重專業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經常性的開展“溝通與職業素質”活動,設立了“團隊之星”流動紅旗。
5.5結束語
今年我校第一屆游戲專業學生進入實習期,目前已有11名學生分別進入新浪、華益天信、仙掌科技等公司頂崗實習。以上是我們在對中職數字媒體技術(無線娛樂方向)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經驗,與廣大同行分享。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 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 石家莊市第二職業中專學校軟件工作室資料庫.
關鍵詞: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6)11-0080-03
[作者簡介]隋云鵬(1981-),男,漢族,黑龍江牡丹江人,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
近年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程度與日俱增,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不僅是要吃得飽、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人們對安全健康的綠色食品需求逐步提高,網上購買綠色食品的人數不斷增加,綠色食品已經成為網絡銷售的新寵。黑龍江省憑借其獨特的黑土資源優勢一直是我國的農業大省。其綠色食品產量高、品種多、質量好,因此具備發展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的先天優勢,農民可以利用互聯網促進農產品的信息交互,減少綠色食品營銷中的流通環節,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的有利條件
(一)綠色食品資源豐富
1黑龍江省擁有的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多。根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公示的《2014年綠色食品統計年報》所示,黑龍江省擁有綠色食品有效用標的企業為597家,產品數為1459個(三年有效),有效用標企業數占全國有效用標企業的7%,在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4;產品數在全國占比7%,在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3。
2黑龍江省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數量多,綠色食品產量大。根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2010―2015年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量統計》所示,2015年黑龍江省擁有29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食品總產量867萬噸,約占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食品總產量的16%。
3特色農產品種類豐富。農業部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年)》所示,黑龍江省擁有特色蔬菜:黑木耳、核桃;特色水果:葡萄;特色糧油作物:蕓豆、綠豆、紅小豆、谷子、糜子、高粱、啤酒大麥、向日葵;特色纖維:蠶繭、亞麻;特色中草藥:黃芪、人參、林蛙、鹿茸、北五味子、甘草、龍膽草;特色草食畜:延邊牛、東北馬鹿;特色豬禽蜂:地方雞、特色水禽、特色蜂產品;特色水產品:鱒鱘魚、黃顙魚等多種特色農產品,很多縣市都擁有一種或多種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將為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提供了大量的貨源。
(二)黑龍江省互聯網產業發展迅速
1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互聯網產業高度重視。近年來,黑龍江省政府為了優化信息通信業的發展環境,提出“十大支持政策”,推動了“互聯網+”的改革,首次出臺了通信業地方性法規《黑龍江省電信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解決了制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制度性問題。出臺“互聯網+農業”、“互聯網+糧食”等行動計劃,建設完善18個“互聯網+”應用平臺,推動農業、工業、能源、旅游、養老、貿易等領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2網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15年,黑龍江省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91%,達到4596億元,較上年提高了49%,全省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895部/百人,電話用戶達到40263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接入普及率達到131%,達到5021萬戶,8M及以上用戶占比628%,4M及以上用戶占比965%。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同比增長264%,達到1263萬個。2015年,全省投入資金1312億元,新建光纖端口407萬個,新建基站31萬座,同比增長188%。
3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迅速。截至2015年12月,全省手機網民較上年增加了156萬人,人數達到1448萬人。黑龍江省移動互聯網流量同比增長796%,達到68467萬GB,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34個百分點。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3048M,同比增長859%。
4農村網民比例逐步升高。截至2015年12月,黑龍江省農村網民規模達456萬人,新增55萬人,農村網民占比由2014年的251%提升至267%,城鄉網民占比差距進一步縮小。
(三)移動電子商務比傳統電子商務更有發展空間
移動電子商務是借助移動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或者互聯網的無線上網技術實現商業交易的電子商務活動,對比傳統的電子商務形式,移動電子商務具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接入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易懂等優勢。
在農村,農民選擇的上網方式也多是以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為主。根據《2016年中國農村公共服務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平時上網的受訪者中有67%表示其上網方式是使用手機上網(如圖1)。
二、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面臨的問題
(一)農民上網比例較低
盡管農村上網人數連年增加,但是根據《2016年中國農村公共服務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接通寬帶的村莊里,仍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不上網。造成其不上網的主要因素是不懂網絡知識、網絡費用太高、沒安裝網絡或者網絡不穩定(如圖2)。
(二)移動電子商務推廣程度不足
目前黑龍江省一些大型綠色食品企業采用商超專柜,綠色食品專賣店和渠道商方式來開拓市場,通過綜合電商平臺、自建電商平臺以及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離線商務模式)開展網絡銷售,這種以傳統銷售模式為主,網絡銷售為輔的電子商務模式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對企業規模和資金要求較高,我省一般農戶參與程度較低。再者由于我省農戶對移動電子商務觀念的落后,存在不了解、不信任、不使用的心態,對于使用移動電子設備進行電子商務活動和利用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積極性不高。據《阿里農產品電商白皮書2015》數據所示,從農產品電商銷售省域分布來看,浙江、上海、江蘇銷售總量位居前三位,天津、甘肅、山西銷售增幅位于前三位,黑龍江的銷售總量和銷售增速都在全國處于低級水平。在最近評比出的電商百佳城市中,黑龍江省僅有哈爾濱入圍,而且排名靠后,位列第91位。
(三)缺乏成熟的農業移動電子商務應用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高速發展,目前傳統臺式電腦能實現的功能,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都可以實現。但是各種農業移動應用程序的發展卻沒有跟上硬件發展的速度,目前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多數集中于信息查詢、網絡購物等方面,現有的農業移動應用程序也多是信息、查詢等功能,缺乏界面友好、操作簡單、功能齊全的農業應用程序,這對在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村推廣移動電子商務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四)互聯網安全隱患會對電子商務活動造成負面影響
不管是哪種電子商務活動,都離不開互聯網這一虛擬平臺,互聯網平臺的安全問題一直是困擾廣大網民的重要問題,隨著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多,各種移動支付安全問題也隨之而來。根據《2015年黑龍江省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所示,2015年我省感染木馬僵尸程序病毒的主機就達545420個,感染飛客蠕蟲病毒的數量為76165個,被篡改網站396個,被植入后門的網站701個。網絡環境不安全的情況下,用戶信息時刻處于危險狀態,特別對于農村用戶來說,網絡知識的缺乏和對支付安全問題的不重視,使其對網絡病毒、黑客的抵御程度更差,所以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對推廣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尤為重要。
(五)綠色食品配套物流建設不健全
黑龍江省農村交通條件較差,村民居住相對分散,快遞公司的配送業務一般只做到鄉鎮,村一級的物流量不足以支撐其配送方式,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并且綠色食品與工業品不同,其具有生物屬性,具備保鮮期短、容易腐爛變質等易損耗的特點,因此要發展綠色食品電子商務,冷鏈運輸是永遠無法回避的問題。而要完善冷鏈物流,不僅需要建設大量的庫房,同時還要有具備冷藏加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恒溫設備和冷藏周轉箱等設備,以及末端宅配和冷藏配送工具。否則再好的商品,送到客戶手里也變成了問題商品。因此不解決物流運輸問題,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就無法真正發展起來。
三、黑龍江省發展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的對策
(一)加快農村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普及農民網絡知識
建議政府部門與通信公司聯合起來,進一步做好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提高光纖網絡在全省農村的覆蓋率,移動4G網絡的普及率,進一步降低網絡使用費用與通信資費,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無網可上和上不起網的問題。村、鎮政府應定期組織農民參加使用互聯網的培訓,解決農民不會上網的問題,爭取在短期內教會農民使用手機上網。
(二)加大移動電子商務推廣力度,培養移動電子商務人才
建議我省各級政府加大對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工作的引導和推廣。一是通過舉辦移動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宣傳培訓,傳授移動電子商務的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提高移動電子商務在農戶中的可信度。二是借鑒其他電子商務發達省份的經驗,積極在全國范圍招募高學歷或移動電子商務經驗豐富的農村淘寶合伙人,幫助農戶應用共享服務,完成與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對接。三是通過高校和培訓機構,培養具有現代農業知識、電子商務知識和掌握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遠程教育等手段,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強化農民的信息意識。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三)發揮移動智能終端的長處,制作針對性強的農產品移動應用
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移動智能終端和移動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議政府能夠引導軟件公司,深入農村面對農戶進行需求分析,開發出符合農民需求的移動應用,如具備實時信息提醒功能,語音信息搜索功能,單手操作功能,安全在線支付功能,便捷輸入功能等的移動應用。讓移動智能終端真正成為農民的好幫手。
(四)加強網絡監管,維護互聯網交易安全
網監部門要加強對互聯網安全的監管,嚴厲打擊網絡詐騙、電子盜竊、虛假廣告、網上損毀商譽、盜取他人信息、制作與傳播計算機病毒等違法行為,打造安全的網絡環境,同時加強互聯網安全知識的普及,增強農民對移動支付的信任度。加強對農產品網上交易的金融監管、第三方認證和網上銀行等金融支持,加強移動支付的安全性。
(五)完善綠色食品物流配送體系
建議政府引導具備條件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投資農產品配送中心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完善綠色食品物流體系設施。增加冷藏運貨車的數量,保障冷鏈運輸貨物質量。改進綠色食品包裝技術,實現綠色食品包裝的標準化和美觀化,尤其要提高包裝綠色食品的保鮮度。加強綠色食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設,做好綠色食品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工作,完善綠色食品移動電子商務的信息交流和物流配送體系。
[參考文獻]
[1]徐睿 農產品移動電子商務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價格月刊,2014(6)
[2]王利云 江蘇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SWOT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4(6)
關鍵詞:火災調查;信息技術;應用
引言
目前,中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創新,持續改進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隨之而來的火災事故卻呈多發趨勢,火災調查任務越來越重,引起火災原因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發生火災時,要及時、科學、準確地調查、認定火災原因,就必需提高火災原因的鑒定能力,只有把現代化技術廣泛應用于火災事故調查為火災調查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改變過去的的經驗法則,火災調查進行科學、準確的火災調查。
1 在火災現場的現代信息技術勘探
以現代化數字技術、計算機分析與模擬技術(攝影、視頻和其他信息技術)為主的現代火災現場調查手段與傳統的簡單火災調查手段相比,更客觀、真實,可以幫助消防部門快速發現火災原因,加快火災責任認定,加強火災預防工作,提升火災監控能力,所以消防部門應加快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加快應用軟件的開發,提高信息的收集、處理及共享能力。
1.1 數字成像技術在火災現場調查中的作用
完整的火災現場調查報告應包括現場繪圖、錄音、筆錄、照相和視頻等幾個部分,傳統的火災現場大多由人員示意性畫出平面圖、立體圖、復原圖,既不能描述清楚痕跡物證的大小、形狀,也不能讓人一目了然、清晰的對現場有一個快速、準確的認識,數碼影像技術已應用消防領域,特別是在數字圖像處理領域的技術調查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現在在信息化條件下,消防員配有攝像頭盔,使用先進的紅外攝像機記錄整個火勢蔓延下的真實情況。
1.2 計算機火災建模技術在火災調查的應用
近年來,火災計算機建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迅速,作為消防火災調查提供了一種新方法為建筑消防安全設計提供新的科學工具,消防安全評估和火災調查工作。計算機建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人們不依賴火災試驗,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對火災蔓延模擬和預測,在建筑火災中對建筑材料、構件、和消防設備的特性進行推算。此外,火災計算機建模技術在各類火災事故中,通過建立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代表性的應變數學模型,利用物質的可燃性和火災傳播、燃燒動力學、火焰輻射和燃燒產物熱化等基礎研究成果的推動下,建立由計算機模擬合成的模擬實驗體系來分析火災現場,為火災調查提供了科學依據。
1.3 在火災信息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處理結果和經驗教訓,這是公安消防管理機構依法對事件處理的一個重要的依據。每個火災應該建立一個文件以方便分析并且確定在防火和安全隱患中薄弱環節,提高防火的能力。努力改善和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現代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可以提高收集、處理和信息共享能力的調查,所以要加快傳統檔案向電子檔案轉換的速度,為火災事故現代化發展提供支持。
1.4 應用程序檢查
此外,重大火災、火災調查特別困難的調查援助和技術指導分不開上級的統一指揮和協調,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技術、新產品越來越多的復雜原因,火災原因包括識別的物理、化學、電氣、心理、法律和許多其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當火災調查中在需要這些知識專業技術人員參與,然而,咨詢專業人士的時間慢,不符合消防調查迅速和及時的要求,現在可以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邀請專家遠程會診,方便快捷。現代視聽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調查小組的指令傳遞和在線調查數據傳輸,通過遠程視頻進行調查。
1.5 在法律文書制作、送達及火災信息傳遞中的應用
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目前,不少的消防機構已初步或達到了無紙辦公,計算機技術應用于法律文書的制作,不僅節省資源,同時也使法律文書更加規范、統一,有利于火災檔案的立卷歸檔。同時利用網絡技術,可以實現法律文書的公告送達,既節省了時間,也節省 金錢。
2 現代網絡技術在火災調查中的作用
2.1 尋找技術支持基本的數據
作為著名的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在許多國家有互聯網接入,網絡已經成為世界信息最多,大多數所有類別,最大
的數據庫。當火災調查時,調查人員通過互聯網收集不同物體彈射高度、溫度和其他技術參數,以及相關技術標準把火災事故調查和提供技術支持。
2.2 提供了豐富的視覺證據調查數據
火災過程中,路過的行人往往通過他們的移動電話,dv拍攝照片、視頻、從許多不同的角度記錄,反映了原始的火災現象。為火災調查提供了第一手的證據。
2.3 提供調查方向,完善證據體系
目前數以百萬計的互聯網論壇上數十億博客,用戶從不同的行業觀點來表達他們的觀點,他們中許多調查小組以外的專業人員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由火災引起他們的觀點,這些論壇的頭腦風暴,可以提供的原因調查分析的基礎。
3 電氣鑒定新技術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應用
3.1 金相分析的應用。無論是火災作用熔化還是短路電弧高溫熔化,除全部燒毀,一般均能查找到殘留熔痕(尤其是銅導線),其熔痕外觀仍具有能代表當時環境氣氛的特征。通過帶攝像裝置、放大倍數在50~2000倍的金相顯微鏡,來觀察導線熔痕的金相組織,并根據金相組織的不同來鑒別該熔痕形成原因,即它是屬于火災前短路,還是火災后短路或過載形成,這些熔痕的金相組織只要不經受再次熔化則其金相組織不會發生變化,據此,可以排除或肯定一些疑點,從而正確判定火災原因。
3.2 剩磁法檢測技術的應用。由于電流的磁效應,在電流周圍空間產生磁場,處于磁場中的鐵磁體受到磁化作用,當磁場逸去后鐵磁體仍保持一定磁性。通過利用特斯拉計對導線及雷電周圍鐵磁體剩磁檢測,依據剩磁的有無和剩磁的大小判定在火場中是否出現過短路及雷電現象,進一步分析與火災起因的關系。
4 現場殘留物分析技術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應用
4.1 微觀成分分析技術的應用
金屬在熔化時所吸收的氧氣等還沒來得及與金屬充分反應或逸出時,就被截留在內部組織中而形成空洞,在短路熔珠空洞內表面保留下不同短路環境條件的某些特征。根據不同元素成分的特征,鑒別其熔化原因與火災起因的關系。
4.2 紫外光譜分析鑒定技術的應用
將提取的殘留炭化物與已知同類物質在同一條件下模擬試驗處理后,進行紫外光譜對照分析鑒定,記錄特征峰的波長,再將測試結果與常見火場易燃液體著火物紫外光譜的主要特征吸收峰數值進行比較,即可得出著火物的種類。
5 結束語
現代數字和信息技術已經進入消防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在工作中必須緊跟時展,不斷強化和完善自身,努力學習,應用高科技技術來不斷優化調查程序和工具,提高調查的技術水平和效率,當然,就現代信息技術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應用不止上文提到的這些。比如:火災痕跡物證的現代采集技術、火災技術鑒定中的許多新技術就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
參考文獻
2011~2020: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
城市化是消費市場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未來十年是中國城市化加速的十年,2009年中國城鎮人口已達6.22億,城鎮化率46.6%,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加速時期,按照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的統計,2015年我國上網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到2020年,將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將會帶來消費的升級以及很多消費活躍。
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的產業結構也將發生轉移,東南沿海地區的加工制造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步伐將加快,加上中西部地區開始大量開發房地產,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會加快;而沿海加工出口企業開始著手開辟內需市場,并著手于研發的投入和品牌的建立,這都將對中國的消費市場的增長帶來積極的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將由投資、出口驅動型轉向消費拉動型,當前中國的居民消費率還比較低,僅僅有45%,離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75%~80%的消費率差距還很大,因此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真正的內需市場發展的關鍵十年。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中國市場的品牌競爭格局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國際品牌正在市場下沉,從城市到農村拓展,國內品牌則在從國內邁向國際,從低端走向高端的路上,未來十年也是品牌決勝的十年。
70后、80后將成未來十年的黃金消費群體
未來十年,70后逐漸成為社會各領域的中流砥柱、財富的擁有者,對社會發展產生強大有力的影響;80后“嬰兒潮”一代在2005年~2015年進入結婚高峰期。70后和80后將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由此產生的消費觀念轉變和財富跨代轉移都將推動中國消費結構的轉變。
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CMMS-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數據,70后和80后具有愛冒險、追求時尚、愛購物、消費主義和接軌全球化的特征,新一代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能量從服裝、數碼產品和耐用品上可見一斑,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70后和80后在服裝、移動電話、電腦等產品的擁有量上遠遠高于50后和60后的擁有量,甚至在家用車的擁有量上,70后和80后也要多于50后和60后的擁有量,新一代主流消費人群將在未來十年散發出極大的消費力。企業要學會結合70后和80后的媒介習慣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消費心理,來制定品牌和媒體傳播策略。
數字化、生活接觸點媒體與空間型媒體成長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研究顯示,傳統媒體在高端人群中的影響力持續減弱,電視在多數群體中的到達率穩定且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在高學歷群體中的到達率開始出現下降傾向;而報紙在15到34歲群體、高學歷群體中的到達率在逐年下降。而互聯網、戶外媒體和影院媒體這些新媒體,已成為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壯大的中高收入群體中影響力最大的媒體,傳統媒體的受眾在減少,數字化媒體的受眾在不斷攀升,對于新富人群和年輕一代主流消費人群而言,傳統媒體的有效到達能力弱,且這部分受眾在傳統媒體的流失速度更快。
隨著新的主流消費人群崛起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也應運而生并得到迅速發展,使媒體市場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相對于傳統媒體,新媒體更多地圍繞城市消費人群的生活軌跡變遷,將影響范圍擴大至受眾在家外的工作與休閑娛樂生活,以生活軌跡為觸點讓受眾去接觸,成為受眾生活軌跡中的一部分,尤其是生活接觸點媒體、空間性媒體的成長有望真正精確抓住未來十年的黃金消費群體,因為對于這些70后和80后,他(她)們是完全數字化和消費享樂的一代,他們熱愛一切數字化的東西,喜歡上網,愛去電影院,同時對于戶外數字化的液晶電視媒體也有很高的關注度,未來企業如何加大對戶外數字媒體的應用,將是應對媒體變革值得關注的方面。
品牌傳播的未來模式:合理選擇媒體,組合是王道
面對新“黃金十年”的機遇和挑戰,品牌都希望通過更加有效和精準的傳播渠道,在未來的中國市場謀得突破或持久發展,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企業想要有效的實現傳播目的,在傳播方式上必須是多維度、立體化的傳播方式。
首先,數字化的趨勢銳不可當,數字化傳播也在蓄勢待發。從互聯網、戶外媒體到手機媒體,媒體數字化的趨勢在未來十年會更加突出,因此企業要及早做好準備,要學會利用不同數字化媒體的屬性為品牌服務,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傳統媒體打天下的模式,而是要結合70后80后的生活形態的變化,加大對數字化媒體的使用。
其次,圍繞生活軌跡的接觸點媒體將充當重要角色。一個城市消費者在離開家后,將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處于消費者生活軌跡上的空間型媒體和終端型媒體對于品牌的傳播就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樓宇液晶電視、賣場液晶電視和電影院媒體、手機媒體等等都是值得企業進一步去關注和利用的。
再次,重新界定傳播中的媒體組合,發揮協同效應。企業在未來十年的品牌推廣必須注重新媒介組合策略的運用,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對所有人群的調研顯示,未來十年比較好的品牌傳播渠道組合是傳統媒體戶外媒體,新媒體的模式,要深入分析用戶的重疊性和差異性,發揮不同媒體的組合放大效應,例如,單純看一個電視媒體,比如CCTV1到達率是51.2%,但是加上了樓宇液晶電視,可能會達到70%,增加了差不多20%的比例,電視+樓宇液晶電視這一媒體組合就可以以最少的資金資源實現最大的綜合覆蓋率,因為就電視和其他媒體組合來看,電視和樓宇視頻的重疊覆蓋率最低,所以電視和樓宇視頻的互補性最高,資源的重復投入最少。
關鍵詞:技術接受模型;創新擴散理論;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3-0204-02
緒論
隨著信息產業部授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三大通信公司移動通信服務許可證,醞釀已久的中國3G時代拉開帷幕。豐富多樣的3G業務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如手機電視、移動FM、電子書、手機報等典型的3G媒體型業務。伴隨上行傳輸速率不斷提升,移動數據業務的實時交互性迅速增強,移動社區、博客等業務也快速發展。對網絡帶寬資源要求較高的業務,如視頻、音樂、游戲等,資費下降和體驗提升激發了用戶對移動數據業務的使用 [1]。據最新統計,截至2010年5月,中國的手機用戶數已達7.2億,是世界最大的移動電話客戶群。但3G用戶數僅有1808萬,僅占手機用戶的0.025%[2]。如何擴大3G業務的用戶群已成為運營商和服務供應商的必爭之地。
一、文獻回顧及假設
(一)技術接受模型
TAM認為系統使用是由行為意向決定的,行為意向是由某人使用的態度和感知的有用性共同決定的,而使用的態度是由感知的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和感知的易用性中(Perceived ease of use)共同決定的[3]。感知有用指個體相信使用一種特定的系統將對其有所幫助,感知易用性指個體期望免于努力的程度。其他因素通過影響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進而影響態度、行為意向及至消費者接受新技術和新系統。
(二)創新擴散理論
創新的過程是個人或者決策者首次意識到創新,形成對創新的態度,并影響相關決策的一連串過程,猶如允許新產品或是接受新想法一般[4]。并且Rogers和 Shoemaker進行了增加新技術的使用率和擴散率的一般化創新特性因素研究。Tornatzky & Klein則進一步研究細化至75個創新特性因素。
(三)移動性
移動技術的最大的特征是移動性,無所不在的接口服務,通過無線網絡,多樣的設備,如PDA、手機[5]。移動意味著從移動性中更大價值的提升,消費者通過獲得信息和服務獲得更多的自由,而不需要尋找自然空間,如辦公室或者一間可以上網的咖啡廳。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文提出3G業務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設:H1:感知有用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越強。H2:感知易用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越強。H3:感知易用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感知有用性越強。H4a:兼容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感知有用性越強。H4b:兼容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感知易用性越強。H4c:兼容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越強。H5a:移動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感知有用性越強。H5b:移動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感知易用性越強。H5c:移動性越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越強。H6a:越信賴3G業務,消費者對3G業務的感知有用性越強。H6b:越信賴3G業務,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越強。
二、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
(一)問卷
我們在綜合大量已有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結合3G業務的使用特性,對各個變量的測度量表進行借用和再設計,初步形成了本研究的測度量表,共35個題項,從1~ 5打分。為保證問卷的內容效度,我們共發放了300份調研問卷。除4份遺失、24份問卷無效外,共272份為有效問卷。其中,男性152人(55.9%),大學三年級117人(43%)。
(二)數據分析
1.信度、效度檢驗。我們通過SPSS 12.0,采用Cronbach’s α 對整個量表以及每個變量的分量表進行了信度分析。每個量表的Cronbach’s α 均 >0.7,說明變量測量具有良好信度。效度檢驗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來檢驗,各項的因子載荷上高度顯著,說明量表具有較強收斂效度。
2.模型分析。我們采用多重回歸分析方法來驗證。并加入年齡、學年情況一并分析。
(1)Model1:Intention to use(INT) R2=0.486
(2)Model2:Perceived usefulness(PU) R2=0.425
(3)Model3:Perceived ease-of-use(PEOU) R2=0.250
*a
模型與數據擬合較好,多數指標均較好地滿足所設定的擬合指數標準。
三、研究結論和局限
通過實證研究,我們驗證了前面提出的3G業務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的模型和假設。本文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我們首先從TAM 的核心變數觀察。感知的有用性、信賴、兼容性以及移動性對3G業務使用意愿有著正向的影響,其中兼容性占主導影響地位。即兼容性越強,消費者對3G業務使用意愿越強。但是感知的易用性對使用意愿的影響卻很微弱。第二,對感知的有用性影響較強的因素則是感知的易用性、兼容性和移動性,其中,兼容性的影響效果最強烈,其次才是移動性、感知的易用性。相對的,信賴對其卻并沒有構成多大影響。最后,對感知的易用性影響較強的因素則是兼容性、移動性,其中,兼容性的影響效果最強烈,其次是移動性。
本文主要的理論意義從蘇北在校大學生的角度研究3G業務使用意愿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得出在校大學生3G業務使用意愿與用戶接受新技術的機制類似,從而借鑒技術接受模型提出3G業務使用意愿影響因素模型,并目得到驗證。該模型對于我國通信行業如何拓展市場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首先,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通信三巨頭,只有切實提高3G業務的兼容性,才能有效的提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基于龐大的手機群體,向消費者推廣3G業務的同時,所需要支持的各項業務實現兼容,其中技術性支持尤為突出。感知的有用性對提高消費者3G業務的使用意愿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在3G業務設計開發的同時,需要服務供應商切實了解根據年齡層、職業類別、興趣愛好的不同,細分目標市場才能有效的提高消費者對3G業務的使用意愿。其次,與3G業務的媒體廣告宣傳,其中渲染的3G業務所帶來的特性,對消費者也起到了重要的品牌信賴、業務信息傳達作用。根據研究結果,目前使用中國電信3G業務的消費者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國電信品牌的影響。最后,移動性對提高消費者感知的有用性,直接、間接的作用3G業務的使用意愿,都起著正向影響。根據研究結果,3G網絡的普及度,以及穩定性是影響消費者對3G業務移動性的重要因素。
同時,本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的有效樣本數雖然滿足了基本要求,模型的擬合情況好,但變量之間的影響作用系數的穩定性仍需通過擴大樣本進一步確定。尤其是蘇北以外的地區。此外,本研究是基于TAM模型研討的,因此可進一步增加外延變量,例如3G業務使用的費用,安全性等相關因素。再者,全世界移動支付市場在逐漸擴大,隨著消費者民族文化的差異,對3G業務使用意愿的影響也在未來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雷英,庾志成.3G時代的業務特征和營銷策略[J].現代電信科技,2007,(10).
[2]CBSi中國?ZOL,2010年中國IT網民3G使用調查報告[R],2010-05.
[3]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MIS Quarterly,Vol.13,No.3,1989,pp.319-339.
[4]Rogers E M,Shoemaker F munication of Innovations: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M].New York: Free Press,1971.
[5]Coursaris,C. and K. Hassanein, Understanding M-commerce:A consumer centric model.Quarterly Journal Electronic Commerce[M],2002,3(2),pp.247-271.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Intention to Use 3G Services: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North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LIU Bin-bin,KANG Yue-x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uqian College,Suqian 2238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