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扶貧攻堅剖析材料

扶貧攻堅剖析材料

時間:2022-04-27 02:38: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扶貧攻堅剖析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扶貧攻堅剖析材料

第1篇

一、時間安排

2020年6月1日-6月30日

二、總體要求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面“回頭看”,準確掌握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獲得幫扶情況和參與脫貧攻堅項目情況等,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補齊工作短板,提升脫貧成果,為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打好堅實基礎。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重點內容排查。

各村要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組織人員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邊緣戶開展全覆蓋排查,確保戶戶到、人人過、項項查。重點排查以下六項內容:一是家庭收入情況。排查貧困戶2019年度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重點關注是否受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影響導致今年收入可能不達標的風險。二是基本生活保障情況。排查米、面、糧油是否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肉類、蛋類、奶制品或豆制品等是否想吃隨時能吃,一年四季是否都有應季的衣物,重點關注特殊人群(比如鰥寡、殘疾高齡老人等)是否落實相應的服務保障措施。三是義務教育保障情況。排查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和教育資助發放情況,重點關注學籍在外地的貧困家庭學生義務教育補助政策是否發放到位。四是基本醫療保障情況。排查貧困人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含大病保險)參保情況,重點關注新增人口是否及時代繳、穩定脫貧人口參保情況。在外地參保和就業單位代繳的是否有證據資料。五是住房安全保障情況。排查貧困群眾住房是否安全,是否滿足居住需求,危房改造政策是否落實到位,重點關注今年實施的53戶危房改造戶是否竣工并入住,疑似危房戶是否進行安全鑒定。六是飲水安全情況。排查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是否達標,重點關注是否存在飲用露天塘水情況,老弱病殘貧困戶的飲水是否方便。

要強化督查督導,由鎮紀委、鎮扶貧工作站組成督導組,對各村排查情況進行實時督促指導,確保排查工作全面開展。

責任單位:鎮國土所、鎮水保站、鎮紀委、鎮扶貧工作站、各村。

(二)全面開展幫扶走訪。

專項集中行動期間,全鎮所有結對幫扶責任人要圍繞“四個一”要求對所結對幫扶戶(包括2014年、2015年脫貧戶、穩定脫貧戶)開展1次幫扶走訪,并將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貧困戶所在村。一是與貧困群眾談一次心。與貧困戶面對面談心交流,了解結對幫扶戶“兩不愁三保障”實現情況,引導結對幫扶戶掌握建檔立卡以來家庭收入的變化和生產生活的改善情況,切實用心用情拉近與貧困戶的距離。二是梳理一遍幫扶措施。幫助結對幫扶戶梳理建檔立卡以來在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危房改造、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生態保護扶貧等方面獲得的幫扶情況,確保結對幫扶戶(或明白人)對相關情況說得清道得明。三是核實一遍基礎數據。核準《扶貧手冊》基礎信息及貧困戶家庭各項收入、支出數據,確保各項基礎信息真實準確。四是整治一次人居環境。動員并幫助貧困戶整治家庭人居環境,確保貧困戶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干干凈凈的人居環境迎接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責任單位:鎮黨建辦、鎮扶貧工作站。

(三)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各村要充分發揮公益崗和公益性事業勞務人員作用,對所有村域內的垃圾包括雜物、渣土、柴草和廢棄物等進行一次拉網式全面徹底清理,確保常態化達到“十凈”(即房前屋后凈、庭院凈、禽舍凈、道路凈、溝渠凈、綠化地林帶凈、公共環境凈、水邊凈、場院凈、地頭凈)要求。結對幫扶責任人要結合幫扶走訪,幫助結對幫扶戶對家庭人居環境進行細致整理,促其達到“五凈一有一整齊”(即門窗凈、臥室凈、廚房凈、個人衛生凈、宅前宅后凈,每個貧困戶家中要有簡單必要的基本生活用品〈包括床褥、衣柜、碗櫥、餐桌、椅子、電視機〉,家庭院內擺設整齊有序)。

責任單位:鎮農綜中心、鎮城鄉一體化辦公室、各村。

(四)抓好問題整改落實。

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難點,切實抓好全面排查和幫扶走訪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確保所有問題6月底前整改到位。針對發現的問題,要逐項建立問題臺賬,逐項研究具體整改措施,嚴格時間節點,逐人逐戶對賬銷號。對能及時整改的問題要堅持立行立改,對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加強會商與研判。聯系村班子成員要深入到村進行督導,全面壓實工作責任。鎮國土所、鎮水保站、鎮人社所等涉及“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的部門,要對照工作職能加強對各村的業務指導和工作督查。各村要找準問題癥結和問題阻點,深入剖析原因,既要“點對點”整改,做到改到位、改徹底,又要做到舉一反三,建立長效機制。

要堅持精準幫扶,聚焦“五個一批”,加快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要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對照年度工作計劃和夏季攻勢要求,全面排查工作落實進度。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危房改造、生態保護扶貧等凡是貧困村貧困戶應享受的政策和該兌現的資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落實到村到戶。

要堅持扶貧項目實施半月調度機制,壓緊壓實項目責任人責任,加快各類扶貧項目實施進度,確保扶貧項目6月底基本完成,并按照要求及時做好項目驗收和資金撥付工作。

責任單位:鎮國土所、鎮水保站、鎮人社所、鎮財政所、各村。

(五)完善基礎信息工作。

要全面核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數據,鎮扶貧工作站對發現的疑點數據要組織實地核查,及時修正完善,確保數據真實準確。

要圍繞普點內容,全面梳理、規范整理村級檔案和貧困戶檔案資料。各村完善的重點要求:(1)檢查每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手冊》內容必須與家庭真實情況、扶貧信息系統相一致、幫扶措施與幫扶成效必須相統一。(2)《扶貧手冊》必須存放在家,戶袋資料與村存放的戶檔資料必須完全一致。(3)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識別、幫扶和退出資料務必完整、支撐材料必須齊全。(4)邊緣戶和監測戶的佐證資料務必準備并且充分有力。(5)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政策措施務必落實到位,排查表中的各項幫扶措施必須填寫齊全。(6)有關證件(如殘疾證、慢性病證等)務必辦理并存放戶袋。(7)對特殊情況戶(如不能正常回答問題的農戶等)務必準備情況說明、張貼告示或相關證明材料以及“明白人”。(8)所有村“兩委”主要負責人、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扶貧專干對所在村脫貧攻堅基本情況、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和項目實施情況以及程序環節、取得的成效等必須做到清楚明白、熟知在心。

責任單位:鎮扶貧工作站、各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開展全鎮脫貧攻堅專項集中行動是補齊短板弱項,提升脫貧成果,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普查的重要抓手。各村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壓緊壓實責任。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要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嚴格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全面開展走訪,扎實做好幫扶工作。

第2篇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沒有刻意安排,沒有大隊人馬,有的只是周書記與群眾的親切交談,不時的訪貧問苦。

全面調查,摸清實情,深入剖析貧困發生根源

周澤民通過調研,全面掌握了尋烏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了解到受歷史條件、基礎條件、自然條件、交通區位等因素制約,尋烏經濟發展基礎仍然比較滯后,主要經濟指標長期處在全省、全市靠后位次。2012年全縣生產總值40.2億元,在全市排14位,財政總收入4.3億元,在全市排18位;公共財政收入2.96億元,在全市排17位;農民人均純收入4270元,在全市排12位。尋烏在發展中碰到的主要困難是:

1,基礎設施滯后,跨越發展難度大。一是交通條件較差。尋烏境內除了206國道和瑞尋高速公路外,通往外省、市和其它縣的公路均為二級及以下公路,還有1503個自然村和1168個村小組未通公路,嚴重制約縣域經濟的發展。二是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落后。全縣還有近27萬畝果園“靠天吃飯”,灌溉保證率只有30.6%。同時,城鄉居民飲水問題突出,全縣仍有7.5萬群眾存在飲水安全隱患。三是農村電網改造率很低。全縣現仍有7個行政村、62個村小組的居民用電由當地小水電站直供,農網長期低電壓用戶有8026戶。

2 工業基礎較差,財政增收難度大。尋烏縣屬于傳統農業縣,工業起步較晚,發展比較滯后。200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有19家(按當時統計口徑),工業總產值只有8.1億元,年內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屈指可數。目前,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也僅有25家,年納稅超千萬元的工業企業只有2家。造成財政增收乏力,收支矛盾突出,2012年全縣財政支出達14.2億元,而縣內公共財政收入只有2.96億元,近80%的財政支出依賴于上級轉移支付,屬于典型的“吃飯財政”。除了保障基本的剛性支出外,縣財政無法拿出更多的資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保障民生。

3 發展平臺不優,重大項目引進難。尋烏屬于贛州市3個沒有省級工業園的縣之一,落戶的所有企業享受不了工業園區的土地、資金、項目扶持和各項政策優惠。尋烏電網處于贛州電網最末端,電力保障能力較為脆弱,供電質量和穩定性較差,難以滿足工業企業的用電需求。這對工業經濟的發展,以及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形成制約。

4 致貧因素較多,群眾增收難度大。一是自然災害頻發。尋烏地質結構復雜,自然災害頻繁,經常性旱災與局部性的洪澇、霜凍等自然災害經常發生,局部特大暴雨及泥石流災害時有發生,農村房屋、農田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損毀嚴重。二是致富門路不廣。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只占農村貧困人口的3%左右,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相當一部分農民只能從事一些高風險行業。

5 發展成本較高,留住人才難度大。一是企業用工成本較高。隨著尋烏縣果業產業的發展壯大,除了外出打工的人員,勞動力多數投入到果業和小型果品加工企業中,招工難、勞動力成本高的現象日益凸顯。二是專業人才缺乏。全縣高層次人才少,特別是懂項目編制、工業規劃、工業設計、稀土工業、果業病蟲害防控、城鄉規劃建設、水利水電等專業技術型的人才非常缺乏。三是人才流失比較嚴重,從2008年至2012年,尋烏縣新招錄事業人員共858人,其中申請調出和主動辭職人員多達276人,流失比例達32.2%。

把準脈搏,解決問題,加快扶貧開發步伐

在調研中,周澤民對尋烏縣突出產業、項目、移民和科技扶貧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尋烏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過貢獻,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必須珍惜當前有利時機,認真做好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全力打好扶貧攻堅戰。

周澤民強調,扶貧開發既要注重輸血,更要注重造血功能建設。要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和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的重大歷史機遇,盡快改變革命老區發展滯后的狀況,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1 加大扶貧力度,加快脫貧致富步伐。鞏固提升現有扶貧成果,全面加快脫貧進程。一是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科學制定扶貧重點村扶貧規劃,準確分析貧困鄉村的致貧原因,明確扶貧規劃的重點和目標任務,扎實推進82個扶貧重點村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二是加大勞動力轉移培訓。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大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通過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扶貧支柱產業的科技含量。三是穩步推進移民搬遷。按照自愿原則,扎實做好深山區、東江源頭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保護區、地質災害區等地的移民搬遷工作,抓好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通過對口培訓、定向定點招工等形式引導農民向中小城鎮、工業園區移民,把發展特色產業與移民搬遷相結合,并在移民落戶、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確保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2 把握發展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要改變貧困落后現狀,就要不斷增強“輸血”功能。要緊緊抓住羅霄山脈連片扶貧開發和省“四個一”扶貧政策機遇,全力爭取上級的政策、資金、項目支持,完善基礎設施,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一是全力抓好《若干意見》的落實。深入研究《若干意見》精神羅霄山脈連片扶貧開發規劃,吃透國家有關部委出臺的貫徹《若干意見》的具體實施意見和扶持政策,抓緊策劃生成一批論證充分、優勢明顯、中選率高的重大民生項目、重大產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二是積極做好“四個一”扶貧的對接。充分利用省“四個一”扶貧政策,主動對接,積極作為,加強與上級對口部門的協調,積極做好項目的論證、包裝、儲備、對接、立項和實施工作。按照“以項目對接政策,以政策爭取資金”的方法,對所涉及的對接項目根據政策要求制訂可行性論證報告,爭取對接項目在省對口業務部門掛上號,力爭立項或列入省級規劃,提高項目對接成功率。

3 發揮資源優勢,加速縣域經濟發展。全面實現脫貧致富,“造血”是根本。要利用好尋烏礦產豐富的資源優勢、三省交匯的區位優勢、果業大縣的產業優勢、東江源頭的生態優勢,推進產業集聚,做旺人流物流,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一是推進招商強工。著力引進一批有實力的大企業和大財團,開發高端產品,延長優勢產業鏈,做大做強稀土精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果品精深加工等優勢主導產業。重點要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繼續重點打造好江西尋烏稀土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尋烏民營創業園兩個平臺,提升園區的綜合承載力和集聚力。二是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堅持把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拉動增長的重要途徑,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深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著力做大城市框架,提升城鎮品位。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積極引農入城,做旺人流物流,增強集聚效應。到2015年,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2平方公里,縣城人口增加到10萬人,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城鎮化率達50%。三是做強做優果業產業。要由果業種植大縣向果品加工大縣、果業經濟強縣、果業產業名縣的轉型升級,把尋烏打造成世界優質臍橙重要產業基地、國家“尋烏蜜桔”標準化示范區,力爭到2015年,全縣果業產值超20億元,實現人均產值6000元以上,不斷夯實群眾致富基礎。四是培育壯大特色高效產業。圍繞構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產業發展格局的思路,繼續抓好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探索建立扶貧資金與農民自主經營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加大對產業扶貧項目貸款的貼息力度。積極實施小額信貸扶貧,重點扶持和培育生豬、茶葉、花生、蘭花、甜玉米、紙業原料林、高山油茶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貧困農戶加快推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不斷創新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各種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拓寬群眾致富門路。

第3篇

按照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階段的工作安排,今天我們召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專題民主生活會。為開好這次生活會,鄉黨委進行了認真安排,班子成員也都認真做了準備,希望全體同志結合實際,暢所欲言。認真查擺問題、深刻剖析原因、制定有效舉措、及時加以改進,使我們這次生活會真正達到增進團結、形成共識、促進科學發展的目的。

下面,我對自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情況進行簡要分析檢查。

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情況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全鄉上下振奮精神,攻堅克難,真抓實干,認真做好農業農村工作,切實加強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全鄉項目建設有新突破,農業工作扎實開展,農村工作穩步推進,學習實踐活動取得一定成效。

(一)項目建設有新突破

2009年,在項目建設上我們變壓力為動力,舉全鄉之力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到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資1720萬元。新建項目4個,完成投資172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040萬元,完成年任務的400℅。

1、*奶牛規模養殖場項目。項目占地40畝,總投資860萬,其中固定資產投資460萬元,建筑面積5220m2,其中圈舍面積3966m2。項目建成后可入住奶牛600頭。目前,該項目投資已經全部完成,10月底投入使用。

2、大廟灣奶牛規模養殖場項目。項目占地64畝,總投資131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610萬元。建筑面積10000m2,其中圈舍面積8600m2。項目建成后可入住奶牛1000頭。今年,已完成投資76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完成480萬元,明年上半年所有投資全部完成。

3、恢復重建奶奶廟項目。什巴臺奶奶廟,始建于1928年,1966年被拆,曾經是方圓幾百里有名的寺廟之一,香火很旺。項目在什巴臺村奶奶廟原址上恢復擴建,占地20畝,總投資400萬元。今年開工建設,已完成打井、配電,部分基礎和材料準備工作,完成投資50萬元。

4、明喜營水澆地開發項目。項目開發水澆地1000畝,新打中深機井10眼,配套水電路等,總投資150萬元,目前已打井4眼,完成投資50萬元。

(二)農業工作扎實開展

1、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利用扶貧資金,在大恒城村新打機井5眼,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00畝;利用以工代賑資金新打機井5眼,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00畝;新修村村通水泥路4公里,砂石路7.2公里,對65公里鄉村道路進行了養護;利用京津風沙源治理資金,開發建設了80畝育苗基地,培育楊樹、榆樹、柳樹等樹種400萬株。完成通道綠化5.2公里,人工造林900畝,荒山造林1750畝,完成草場圍欄1萬畝。

2、發展規模種養業:利用該村流轉土地,采用個人承包的方式,當年打井配套,連片種植甜菜800畝;充分利用*村豐富的水澆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甜菜500畝,蔬菜300畝。以兩個特色園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全鄉甜菜種植2277畝;依托新建的兩個奶牛規模養殖場,全鄉新增奶牛600頭,存欄達到1000頭,全部實現規模養殖;滿德堂村現有規模養殖戶4戶,散養戶236戶,全村存欄能繁母豬410口。今年利用扶貧資金,新建改建圈舍面積1000m2,存欄能繁母豬發展到1000口,生豬生產能力達到1萬口以上。

(三)社會事業穩步推進

科學發展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我們牢牢把握這條主線,著力抓好抗旱救災、民心工程和土地流轉三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做好生產救災工作。我們及時把工作轉移到抗旱救災上來。一抓減負。嚴格按照減負規定,除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外,不讓農民出任何工和錢;二抓救助。截止目前,共救助無自救能力1040戶、2091人。其中:五保戶每戶發煤500公斤,面粉3袋;低保戶每戶發放救災煤200公斤、面粉1袋。確保最困難群體冬令時節的基本生活需求;三抓儲備。為解決飼草、籽種短缺問題,從萬全等地訂購青玉米200多噸,并組織農民進行青貯、微貯。通過幫助農民從外地調運、引導農民串換等方式,聯系訂購籽種100噸,確保來年農業生產正常開展;四抓增收。通過勞務輸出組織協調服務和流動黨員黨支部領引,優秀務工人員和鄉村干部推送等多種措施拓寬勞務輸出渠道,組織賦閑勞動力外出務工。新增勞務2000多人次,全鄉勞務輸出8000多人次。在家黨員干部組織群眾到周邊蔬菜種植村和風電場季節性打工,增加收入近百萬元。

2、切實落實好民心工程。一是解決了人畜飲水難題。缺水一直是困擾我鄉的一個難題,大旱之年飲水難的問題更加突出。今年,全鄉新打人畜飲水井13眼,實施了4個村的人畜飲水、7個村的安全飲水和2個村的自來水維修工程,受益群眾達2000多人;二是認真落實了農村五保、低保、糧食直補、合作醫療、退耕還林等惠農政策;三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鄉鎮新建綜合文化站,5個村建了文化活動廣場,成立文藝宣傳隊。

3、多措并舉抓好土地流轉。今年,在西水泉、徐大保、大恒城、南號4個村通過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分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2000畝,實現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為集約化農業的發展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總體看,今年全鄉上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心思進,已經形成“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大好局面。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到*鄉任職以來,我認為自己的工作比較認真負責,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務。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理念不新,創新性不強。盡管按照縣委提出工作的總要求,認真謀劃了全鄉的工作,并認真將各項工作抓實抓好,但仍沒有跳出自然條件差,資源不足的影響,劣中生優,無中生有這方面做的不夠好,導致創新性工作不夠多,發展緩慢。

2、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夠。來*這段時間,雖然我們開展了“三議三思”和“四訪四問”等調研活動,但由于側重謀劃全鄉工作,外出考察跑項目等原因,感覺自己深入基層調研不夠,到群眾中了解他們所想所盼,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次數還不多,有時存在責任意識不強的問題,沒能將來自基層一線的問題及時給以解決。

第4篇

關鍵詞:貴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對策

《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議》提出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要求。農村公共產品是指為了滿足農村社會生產和農民生活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為農村生產生活提供保障的產品和服務。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和發展進入攻堅階段,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水平低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也嚴重的制約了農村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處于我國西部欠發達欠開發的貴州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水平更低,探索增加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對策,對于貴州省農村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貴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現狀

(一)基礎設施供給水平低。

農業基礎設施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農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農村水利建設。根據2007-2008年西南5省農村地區水利建設情況統計表得出:總體看來鄉村水電站、有效灌溉面積、機電排灌面積三個指標2007年到2008年,均呈增長趨勢。(1)鄉村水電站指標:貴州省2007年擁有鄉村水電站791個,2008年增加到1256個,截至2008年,這一指標雖然高于西藏(435個)、重慶(1118個)、云南(1072個),但與西南農業大省四川相比,相差高達2918個。(2)有效灌溉面積指標:貴州省2007年有效灌溉面積779.7平方米,2008年增至917.4平方米,2008 于西藏(220.7)和重慶(658.9)外,與云南和四川相差分別為619.5和1589.3,差距相差較大。(3)機電排灌面積指標:2008年,貴州省機電排灌面積達到74. 1萬平方米1,除高于西藏(4.7萬平方米)外,同年與云南(183.7萬平方米)、重慶(187萬平方米)和四川(263.8萬平方米)相比,分別差109.6、112.9和189.7。此外,2009-2010年西南云南、貴州、四川、重慶省區、市大部分地區發生嚴重干旱,證明加大對貴州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在解決人畜飲水、農田灌溉和促進農業生產方面十分重要。

(二)農村交通設施供給水平低。

在農村交通設施方面,無論是供給數量還是供給質量,貴州省農村交通設施供給都處于落后水平。根據進村道路路面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優質路面和較差路面,優質路面包括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較差路面包括沙石路面、磚石路面和其他。根據全國第二次農業普查西南五省區數據,(1)水泥路面指標:從供給數量上看,貴州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的村個數為1927個,高于西藏(95個)和云南(164個),卻與重慶(2477個)、四川(10126個)相差550個和8199個,差距較大。(2)柏油路面指標:貴州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的村數2267個,高于西藏(218個)、重慶(862個)和云南(1491個),與四川(5108個)相差2841個。(3)沙石路面指標和其他路面指標:貴州沙石路面(9964)、其他路面(5565)低于四川外,均高于其他幾個省區。根據進村道路路面材料分的村個數比重(表2-3)看出,貴州省優質路面村個數比重為21%(水泥路面比重+柏油路面比重),除優于西藏外,均低于重慶(33%)四川(30%)和云南(24%)。而較差路面卻占了貴州省所有進村道路路面材料村個數的(79%),遠高于重慶(67)四川(70%),總體進村道路質量較差。

(三)農村教育供給水平低。

農村教育現狀從以下六個指標分析:西藏除外,(1)鄉鎮小學總數和教師人數:貴州鄉鎮小學總數達到16643個,教師人數185376人,除學校總數和教師人數高于重慶,學校總數均遠低于四川20765個和云南22267個;教師人數除低于云南(219210人)和四川(309547人)。(2)中學學校總數和教師人數:全省農村中學學校總數2142所,高于重慶和(1039個)云南(2060個),遠低于四川(4229個);教師人數109721人,除高于重慶(73225人)外,均低于云南(128892人)和四川(230984人)。(3)職業學校總數和教師人數:全省農村職業學校總數115個,教師人數5139人,這一組指標均低于其他省份。

貴州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中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1)教師結構性短缺與過剩并存。主要體現在“四多四缺”上,即:城鎮教師多,農村教師缺;低學歷教師多,高學歷教師缺;民漢雙語教師缺,其他類型教師多;代課教師多,專任教師缺。在邊遠農村小學,有70%左右的中小學沒有專職音樂美術教師。 (2)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失學率與輟學率長期偏高。根據貴州省教育廳提供的數據: 2005年、2006年、2007年小學在校學生輟學率分別為2.02%、1.44%、1.53%,初中在校學生輟學率分別為3.58%、3.71%、4.45%。有個別縣的初中學生流失率達到5.6%,有個別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率高達到10%左右。

(四)農村公共衛生醫療供給水平低。

根據西南五省衛生院、床位數和衛生人員數的統計情況來看,從衛生院、床位數和衛生人員數三個統計指標分析得出:貴州省僅有衛生院指標(1448個)高于重慶(1014個)云南(1394個)和西藏(665個)之外;床位數和衛生人員數指標除西藏外均低于其他省份,貴州床位21201張遠小于重慶、四川和云南;衛生人員數19531人,遠低于重慶、四川和云南。但考慮重慶市轄區總面積相比,其鄉鎮衛生院的覆蓋率仍然落后于重慶。貴州農村醫療衛生供給不足情況突出,衛生院覆蓋率低,床位數和衛生人員數少,加強貴州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供給。

(五)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供給水平低。

貴州農村貧困人口多,城鄉收入差距大。

貴州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154045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17189戶,高于重慶、四川、云南和西藏,說明貴州農村貧困人口基數大,急需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因此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支出31926.2萬元,力度比其他省份大,從人均保障支出看,西南五省每月人均保障均在80元以下,貴州省61.9元,優于四川57元、云南60.7元和西藏48.2元,但比重慶70.8元要低。從以上數據得出,貴州農村最低保障人口基數大,但人均保障額相對較低,僅依靠民政的社會保障支出,難以保障其最基本生活,因此應加大財政支出,保障農村居民最近本的需要。貴州是一個欠發達、欠開發的內陸省份,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005.4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5153元少2148元,并且全省城鄉收入差距拉大,2009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286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3005元,相差9858元。由于國家實行人均1196元的新扶貧標準,貴州省貧困人口由324萬人增加到585.4萬人。因此,全面建立實施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六)廣播電視供給水平低。

根據2009年國家廣電總局統計信息得出西南五省廣播電視覆蓋情況。(1)農村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指標:貴州正農村廣播電視覆蓋率為84.38%,在西南五省中排名最后,均低于重慶(91.72%)、四川(95.38%)、云南(93.44%)和西藏(88.1%)。(2)農村中央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指標:貴州省綜合覆蓋率為80.09%,除高于西藏(76.69%)外,分別低于重慶、四川和云南11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和13個百分點。(3)農村無線廣播覆蓋率:貴州58.13%,位列西南五省末位,均遠低于重慶(78.79%)、四川(88.53%)、云南(89.75%)和西藏(88.09%)。(4)農村中央廣播節目綜合顯現覆蓋率:貴州50.53%遠低于其他省區。根據表2-7的四個指標得出,(1)農村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貴州89.96%,除略高西藏89.15%外,低于重慶(96.54%)、四川(96.7%)和云南(94.37%)。(2)農村中央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貴州84.87%除高于西藏外,低于重慶(96.08%)、四川(96.32%)和云南(94.31%)。(3)“農村無線電視綜合覆蓋率”和“農村中央電視節目綜合無線覆蓋率”兩指標,貴州分別為43.31%和41.33%,均遠低于其他省份。

二、貴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一)農村基層財政投入力度不足。

截至2009年末,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農業支出金額分別為125.4億、334.8億、198.93億、271.99億萬和94.3億元,五省農業支出增幅顯著。貴州從2002年到2009年底,農業支出增長了將近7倍,但其財政支農資金總額除高于西藏和重慶外,遠遠低于四川和云南的財政支農總額。整體看,我省財政支農力度不足,與四川和云南相比差距很大。

(二)供給結構不均衡。

一方面,由于城鄉公共產品呈現二元化結構,城鄉之間公共產品供給不平衡,城市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產品供給模式,公共產品供給的數量和質量上好于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另一方面,地區農村供給結構不均衡。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間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極度不均衡,相比之下,西部地區農村公共產品不足問題更加突出。

(三)缺乏自下而上的公共產品需求表達機制。

從公共產品的供給決策過程來看,在貴州農村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需求表達機制。當前農村公共物品供給體制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決策程序,農民被排斥在公共物品供給決策、運作和監督之外,無法在公共物品供給決策中體現自己的意志。

(四)供給主體單一。

政府是農村公共產品的主要供給主體,但不等于只有政府才能提供公共產品。貴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單一,突出的表現在:第一,主要靠政府,私人企業參與不夠。由于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特征,致使私人企業經濟利益流失;其次由于政府在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上產權不清,是導致私人企業不能積極參加公共產品供給的主要障礙。第二,農村各類非營利組織如各類專業協會、合作社等,因受權利和財力的約束,不能正常或自下而上反映農村公共產品的需求和提供農村公共產品。第三,基層政府農村社區組織(村民委員會)理論上是負責提供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但由于稅費改革后,財權的上移,主要資金來源于農民,而這一群體因收入低、負擔重,能夠籌集到的資金極為有限。因此,造成了我省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主體單一,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

(五)供給管理的“低效性”。

首先,貴州鄉鎮政府普遍存在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等現象,同時,與其他地區相比,貴州農村發雜的地形和地貌也決定了再提供公共服務時人均消耗的成本更高,即使加大投資比重,也可能導致質量不佳、效率低下。其次,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監督機制不健全,資金使用效率低。第三,存在供給資金管理不科學的現象。農村公共產品生產和提供的部門較多,但由于缺乏系統性和整體的協調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政府行為的有效性。

三、提供貴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水平的對策

建立以公共財政為主體、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農村公共物品供給體制,是解決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的必由之路。構建多渠道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資金的籌集機制,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堅持以政府提供農村公共產品為主,在明細產權前提下,引入民間資本參與農村公共產品的提供,或采取政府與私人共同供給。政府可通過直接補貼或間接補貼的方式,鼓勵和幫助私人或企業提供農村公共產品,以實現在供給主體、資金來源和供給方式上多主體、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給模式。改革 “自上而下”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決策機制,引入農民需求表達機制,建立由內部需要決定公共物品供給的機制,并通過這一機制來滿足農民的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充分實現村民自治。合理劃分各級政府職能,明確各級政府責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表現為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四個方面,實行城鄉統籌的公共產品供給制度,以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2008年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匯編》

【2】《2009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

【3】《2009年貴州省綜合年報》

【4】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網站。

【5】數據來源:《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網站:2010年10月各省民政事業統計數據。

【7】財政部農業司.“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研究”第二階段總體研究報告[R],財政部農業司內部報告,2006.

【8】周飛舟,趙陽.剖析農村公共財政:鄉鎮財政的困境和成因——對中西部地區鄉鎮財政的案例研究[8].中國農村觀察,200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洛宁县| 秭归县| 康定县| 吉林省| 漯河市| 安顺市| 台北县| 稷山县| 垣曲县| 松江区| 莆田市| 邓州市| 汤原县| 延川县| 九寨沟县| 大余县| 三门峡市| 叙永县| 陆良县| 通渭县| 门源| SHOW| 奇台县| 吉木萨尔县| 昭通市| 陇川县| 旺苍县| 梧州市| 麻城市| 京山县| 长子县| 隆化县| 五家渠市| 安西县| 措美县| 东安县| 高唐县| 兴化市| 香河县|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