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31 09:08: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一面五星紅旗教學設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回歸本原——莫忘數學來時路
聞一多先生曾對詩歌的比喻:詩歌本來是自由美妙的內心流淌,可是因為有了詩體形式的限制,詩歌就成了一種“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在數學教學中筆者套用聞一多先生對詩歌的比喻,我們的數學課也是“戴著鐐銬跳舞”的藝術。因為數學之所以是數學,在于它與其它學科相比,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我們在強調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時不能忘記數學的本原。忽視了數學的個性特征,戴著數學這副“鐐銬”跳舞,數學課就不是數學課了。
我曾經聽到兩堂公開課都是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堂課老師在引導歸納百分數的意義上是讓學生從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入手,給予一張表格
百分數的意義調查記錄單
摘錄:
這個百分數是()和( )比較的結果。
這個百分數表示()是( )的()%。
看到這個百分數你想到些什么?
糖水重量
第一杯 80
第二杯 75
第三杯 100
試圖在學生先填寫這張表格的基礎上總結歸納出百分數的意義,結果學生雖從生活中摘錄了很多百分數的例子但正因為不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而無從下手。課堂上既浪費了時間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另一位老師,她從一則小故事入手。小猴請三位好朋友來做客,準備了三杯糖水。小熊說:“我愛吃甜食,我要最甜的那杯。”小白兔說:“我要保護牙齒,就拿最不甜的那杯。”小鹿說:“我隨意啊!”面對小伙伴們提出的各種要求小猴犯難了,我們大家來幫助小猴解決這個難題好嗎?師出示:
師問:根據小猴提供的數據,我們能幫助它解決問題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師接著出示:
糖水重量 糖的重量
第一杯 80 20
第二杯 75 15
第三杯 100 21
學生在此基礎上明白把分數轉化成百分數利于比較,并明白了百分數的由來,明確了百分數的意義。因此學生學得輕松,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學習效果也明顯提高了。
二、精心預設——胸藏萬壑憑吞吐
王鑒先生認為傳統的課堂模式是一種“知識課堂”,它是一種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模式是一種“生命課堂”,它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預案的設計是先進理念在課堂教學預設的呈現。教學預案撰寫,要分析學情,了解其學科的教學特點;要把握好教材的難點、重點、特點;前后教材知識的聯系點;教材與學生知識的連接點,增長點;思維的生發點;課堂內外的延伸點。這樣鉆研教材,設計教學預案,就能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理念,心中有學生,才能使數學課出現期待的亮點。
在上《比》一課時教師在課的開場白提出:“每周一我們學校都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面對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同學們有什么想法?”
在教師看似不經意的提問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一個個侃侃而談。同時學生也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師繼續問:“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國旗有大有小,那國旗的長和寬是不是任意確定的?它們之間究竟有什么聯系?”
學生一聽都興趣盎然。教師隨即打開電腦, 出示三面國旗的長和寬。第一面:校園旗桿上飄揚的五星紅旗長1.2米,寬0.8米;第二面:教室墻上的五星紅旗長6分米,寬4分米;第三面:教師辦公桌上的五星紅旗長15厘米,寬10厘米。接著學生探討每面國旗長和寬之間的關系,明白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在熟悉比意義的基礎上學生自學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老師見時機已到追問學生:“現在你知道國旗的長寬是不是任意決定的?如果不是,它們之間有何規律?”學生立馬明白了國旗的長和寬不是任意決定的,長和寬的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3/2。
一節課在教師精心的預設下上得緊緊湊湊,快快樂樂。對比傳統的講授方式,這節課鮮活了許多。更讓學生在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語道破了“預設”的重要性,那么怎樣進行預設,預設什么?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一節課,你是一輩子都在備課”。在課前可多些有備無患的各種應急預案,少些粗疏隨意的所謂“以逸待勞”。
三、趨向簡潔——去繁削盡留清瘦
聆聽特級教師的課我們都被他們的簡潔、真實所折服。其實真正的好課也都很簡潔,簡潔的教法同樣能成就課堂“收成”的豐富,達到“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境界。
上《圓柱的認識》一課時,教師開門見山拿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不規則形體。揭示課題:圓柱的認識。而后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體,引導學生從上下底面,側面和高這幾方面進行歸納總結圓柱的特征。讓學生在動腦動手中獲得新知。
這堂課教學設計簡潔明了,教具簡簡單單。但教具的簡單有時并不是壞事,它更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勤于動腦善于動手對于一個正在成長,需要學習和發現的孩子來說意義是何等重要!應該看到看似簡單的課的背后卻也飽含著老師的心血和汗水,正如詩云:“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四、關注細節——滴水原本可藏海
“細節決定成敗”。教學是由細節構成的,教學細節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蘊藏智慧;看似簡單,簡單中孕育深刻。關注細節,就是關注教學行為的改變,就是重視新課程的理念是否落實到位,就是追求教學實踐的智慧與藝術的統一。
我在觀看光盤《圓的認識》一課時,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老師在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時,先工整地寫好課題“走近圓的世界”并且工工整整地在用彩色粉筆突出“近”字。最后當學生認識了圓整堂課將至結束時老師又把課題改為“走進圓的世界”這個細小的動作卻讓人回味:一來這是一堂新授課,學生對圓只有表象;二來在把“近”字改為“進”,也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無聲地告訴學生:這堂課要真正掌握圓中的知識。我們常看見有的數學老師在黑板上隨心所欲地龍飛鳳舞,看上去洋洋灑灑很是瀟灑,但在書寫的過程中有沒有關注板書的重要性。一位專家說過:“細節,往往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準,折射著教師的教學思想”對細節的處理,既是衡量教師專業素養的“標尺”也是測定好課的“天平”。
有句格言:“想大事,做小事”。我想:我們不敢奢求能做一名偉大的教師,但我們應該努力把細節做偉大。細節形成于特定的教學情境,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細節,就是透視教師教學理念的放大鏡!滴水原本可藏海。尋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