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10:48: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麥冬的作用與功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補氣;
2、麥冬,中藥材名。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沿階草)的干燥塊根。功能主治為: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用于肺胃陰虛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陰不足之心悸易驚及熱病后期熱傷津液等證。配沙參、川貝可治肺陰虛干咳。
(來源:文章屋網 )
胡桃粥
【原料】胡桃肉10~15個,粳米100克。
【制法】將胡桃肉搗碎,粳米洗凈,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即可。可作晚餐或點心服食。
【作用】有補腎、益肺、潤腸功效。適用于老年腎虧腰疼、腿腳軟弱無力、肺虛久咳、氣短喘促、慢性便秘、病后衰弱及尿路結石等癥。
麻黃石膏粥
【原料】麻黃5克,石膏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制法】將石膏加水先煎20~30分鐘后,下麻黃再煎,濾取煎汁1000毫升左右,加入洗凈的粳米煮粥,待熟時加入白糖和勻,再煮片刻即可服食。每日1劑,可連續食用5~7天。
【作用】有消熱宣肺,化痰平喘的功效。
百合銀花粥
【原料】百合25克,銀花3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制法】百合洗凈,銀花焙干研成細末備用;粳米煮沸后放入百合煮至粥熟時,放入銀花及白糖調勻食用。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清熱消炎,生津止渴的功效。
冬瓜赤豆粥
【原料】冬瓜250克,赤豆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制法】冬瓜去皮切丁,赤豆、粳米洗凈;先將赤豆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再放入粳米、冬瓜同煮至熟時,加冰糖和勻,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利尿消腫,解熱毒,止煩渴的功效。
苦瓜粥
【原料】苦瓜50克,粳米50克,冰糖、精鹽適量。
【制法】先將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后再放入苦瓜煮至將熟時,放入冰糖、精鹽和勻,再煮片刻即可。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消暑降熱,清心明目,去煩解毒的功效。
麥仁大米粥
【原料】大麥仁、粳米各50克
【制法】將大麥仁、粳米淘凈后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消暑降溫,止渴生津,補中益氣的功效。
粥
【原料】黃1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黃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汁,去渣后留500毫升左右;再放入洗凈的粳米,同煮成粥。可每天食用1次。
【作用】有利尿消腫,清熱防暑的功效。
麥冬粥
【原料】麥冬15克,粳米50克。
1、石斛和枸杞
石斛和枸杞能搭配在一起泡水喝,而且它們一起泡水比石斛單獨泡水的保健功效會更加出色,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取三克十戶和三克枸杞子,直接放在杯子中,加幾塊冰糖,用沸水沖泡后飲用。石斛和枸杞一起泡水喝能生津養胃也能滋陰清熱還能起到養肝明目的重要作用。
2、石斛和紅棗
石斛和紅棗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效果也特別好,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石斛切成段狀,紅棗切成片狀,以后去掉棗核,然后入鍋炒焦,再與石斛一起放到杯子中用沸水沖泡,這樣會讓石斛補益氣血的功效更加出色,經常用它們泡水喝能養血安神也能補中益氣,對人類身體的氣血虧損有良好調理作用。
3、石斛和麥冬
石斛和麥冬也是泡水喝的理想搭檔,它們都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平時把它們放在一起泡水喝能預防上火,也能緩解人類的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以及聲音嘶啞,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取五克石斛和三克麥冬直接放在杯子中用沸水沖泡,在飲用以前加適量的蜂蜜調味,這樣會讓它的口感與保健功效更加出色。
(來源:文章屋網 )
麥冬又名麥門冬,筧麥冬、浙麥冬,原多產于杭州筧橋,目前在慈溪、蕭山等縣區亦大量栽培,是著名浙八味之一。麥冬是常用的中藥材,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列為上品。古代的養生家對麥冬情有獨鐘,為之取了許多別名如禹余糧、忍冬、不死藥等等。據李時珍的解釋,“此草根似麥而有須,其葉如韭,凌冬不凋……有諸韭、忍冬諸名。俗稱門冬,便于字也。可以服食斷谷,故又有余糧,不死之稱。”常與地黃、阿膠、麻仁共用有溫經益血,復脈通心之功效:與五味子、枸杞子共用為生脈之劑。古人用麥冬煎湯服食用于“補中益心,悅顏色,安神益氣……”但是“氣弱胃寒者,必不可餌也。”
從現代的觀點,麥冬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階草的干燥塊根,多為栽培。主產浙江者稱杭麥冬:主產四川者稱川麥冬。川麥冬的形狀與杭麥冬相似,主要區別在于其塊根一般較短小,習慣認為杭麥冬優于川麥冬。中醫認為麥冬味甘、性平、無毒,也有文獻認為味甘、微苦、微寒,是一味常用的養陰中藥,能夠潤肺清心,益胃生津,常用于“勞熱咳血,燥咳痰黏、心煩口渴、津枯便秘等癥”。
很多常用的中醫處方中都可見到麥冬,肺陰虛久咳者例如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咽炎患者,可用《麥門冬湯》:麥冬15克,法半夏45克,黨參9克,甘草3克,粳米15克,大棗4枚,水煎服,治療燥熱咳嗽。中醫還常用麥門冬配伍其他藥物治療陰虛血虧。例如虛脫患者出汗過多、心跳過速、血壓偏低,可用《生脈散》:麥門冬12克,人參6克(或黨參15克),五味子4.5克,水煎服,此方也是夏令養陰主方,傷暑多汗者服用可收生津益氣、強心安神的效果。
近代研究發現,麥門冬中含有多量葡萄糖、黏液質及少量固甾醇、維生素A類有效成分。體外實驗發現,麥門冬對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解熱、消炎、鎮咳、祛痰、強壯功效明顯。
說到麥門冬,就不能不提天門冬,這兩種藥材來源外觀近似,在臨床應用上也有近似之處,容易混淆。
天門冬為百合科攀援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門冬的干燥塊根,多為野生,亦有栽培,主產于我國云貴地區和四川、廣西、湖南等省。天門冬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列為上品。
中醫認為,天門冬性味甘、苦寒,入肺、腎經,多用于陰虛火旺、虛熱咳嗽患者。對于老年慢性氣管炎和肺結核患者有黏痰難以咯出且久咳而偏于熱證者,可服用中成藥《天門冬丸》:天門冬45克,百合、前胡、川貝、半夏,桔梗、桑白皮、防己、紫箢、赤苓、生地、杏仁各22.5克,每服20丸。熱姜湯送下,每日3次。現代研究發現天門冬含有天門冬酰胺、固甾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等有效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有較強抑制作用。
但是,麥門冬與天門冬比較,由于有效成分不同,中醫性味歸經不同,用法上有區別。麥門冬甘、微寒,入肺、心、胃經,質潤而能養陰生津潤燥,可清心而除煩熱,多用于燥咳痰黏、口渴心煩、大便閉結等癥:天門冬味甘、大寒、入肺,腎經,長于滋肺腎之陰而清虛熱,多用于肺熱陰傷之燥咳、咳血、津傷消渴及腸燥便秘等癥。
講過了麥門冬與天門冬的區別,再回到麥門冬的話題。現代西方的研究人員認為,麥門冬被當作藥草用于治療疾病雖行之久遠,但是對于它的科學性研究乃是鳳毛麟角。有趣的是,西方醫學界已經開始承認麥門冬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提供豐富的葉酸和維生素C,麥門冬還是鉀和β-胡蘿卜素的不錯來源,它又是天然的利尿劑。作為一種保健食品麥門冬可以幫助人體保持健康。
石斛露 石斛50克,加水煮沸20分鐘,取汁晾溫,加蜂蜜飲服。消暑生津、滋養胃陰,適用于津液缺少、口渴咽燥或中暑后津液耗損過多、口干舌紅、低熱不退等癥。
銀竹解毒露 金銀花、、淡竹葉各20克,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15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攪勻,即可代替茶飲用。有清熱解毒、明目除煩、清心熱、利小便之效。
山楂麥冬露 山楂、炒麥芽、麥冬各15~30克,水煎30分鐘,晾涼后飲用。有開胃健脾、生津止渴之效,對中老年人夏日飲食不振、消化不良有較好療效。
露 白10克,白糖適量,置于茶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浸泡片刻即可飲用。白具有疏風散熱、清肝明目、解毒之功,可用于防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病癥;因其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故對高血壓患者更適宜。
菊棗蜂蜜露 50克,大棗5枚,麥冬20克,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15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此藥露清香爽口,有美容、養肝、健胃、明目、清熱、生津止咳和消除疲勞之功效。
玄參桔梗露 玄參、麥冬各10克,桔梗、甘草各5克,同放于杯中,沖入沸水浸泡20分鐘即可飲用。有滋陰清熱、解毒通便的功用,適用于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干咳無痰、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癥。
薄荷甘草露 薄荷100克,甘草30克,放入鍋中,加入清水3 000毫升,煎煮15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有清肺止咳、解毒利咽的作用,可治療咽喉癢痛不適、聲音嘶啞、咳嗽等病癥。
三豆露 荷葉15克,綠豆100克,黃豆、白扁豆各30克。先將荷葉切細,用紗布包好,與綠豆、黃豆、白扁豆一同入鍋,加水煮至豆爛后,取濃汁加適量蜂蜜飲用。有清熱解毒、祛濕暑、和中健脾之功效,對脾虛濕重、慢性腹瀉者尤為適宜。
骨皮清涼露 地骨皮、麥冬、竹葉各10克,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后濾取藥液,待藥液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涼血祛暑之功效,對五心煩熱、口渴多汗、失眠多夢者有較好療效。
荷葉三鮮露 鮮荷葉、鮮竹葉、鮮薄荷葉各30克,加水2 000毫升,煎煮15分鐘后過濾,濾汁加入適量蜂蜜(或白糖)攪勻,晾涼后代茶飲。有清熱防暑、生津止渴之效,為盛夏消暑之佳品。
金銀花露 金銀花20克,沖入沸水1 000毫升,晾溫后加蜂蜜調勻即可飲用。金銀花是清熱解毒、消暑除煩的良藥,對各種致病菌和病毒有較強抑制作用。常飲金銀花露可防治夏季暑熱、流感和小兒熱癤、毒痱等病癥。
白荷花露 白荷花50克,放鍋內加水煮沸15分鐘,取汁液加冰糖飲用。此藥露性涼,可解暑熱、清心脾、化痰止咳、除煩渴、爽精神,適用于風熱感冒、心煩口渴等癥。
對于重度眼疾而言,可能不得不求助于手術治療;而對輕中度眼疾而言,或許用藥就能控制病情。在眼科諸多藥物中,西藥相比中藥更常用,不過多為外用的、直接與眼睛接觸的眼藥水、藥膏之類劑型,相對于人體的其他器官,眼睛算是比較嬌弱的,因此這讓人多少有些擔心。那么,有沒有能治眼病的內服藥呢?
有的。其實有不少中成藥都有不錯的治療眼病的效果,大家不妨考慮選用。下面就介紹其中的幾種——
明目地黃丸
方由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丹皮、澤瀉、、枸杞子、當歸、白芍、白蒺藜、石決明等組成,具有滋補肝腎、清腦明目功效,適用于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目澀羞明,視物昏花、迎風流淚及夜盲癥等。
方中熟地、山藥、山萸肉、丹皮、枸杞子、當歸、白芍補血滋腎,養肝明目,石決明平肝潛陽,明目;茯苓、澤瀉健脾利水;,白蒺藜疏風清熱,清肝明目,諸藥配伍,共同發揮滋陰清熱明目之功。
本藥規格及用法同杞菊地黃丸。
注意:感冒時不宜服用;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以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平時有頭痛、眼脹、虹視或青光眼等癥狀,眼部如有炎癥或眼底病,用藥后如視力下降明顯,應去醫院就診。
杞菊地黃丸
此藥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上枸杞、制成,滋補肝腎作用進一步加強,用于肝腎不足致視物昏花、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眼睛干澀之證。
參考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濃縮丸一次8丸,一日3次(大蜜丸每丸重9克,濃縮丸每8丸相當于原生藥3克),白開水送服。
注意:感冒發熱患者不宜使用。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石斛夜光丸
由人參、石斛、生地、麥冬、枸杞子、菟絲子、黃連、羚羊角、白蒺藜等25味藥組成,具有滋陰降火,養肝明目之功效,用于肝腎不足、陰虛火旺致內障目翳、視物昏花等肝腎陰虛之證。
方中石斛、生地、麥冬、枸杞子、五味子等滋陰養肝明目;羚羊角、水牛角、黃連防風疏風清熱,平肝明目;川芎、枳殼活血行氣;黨參健脾,杏仁降逆,諸藥合用,共同發揮滋陰明目之功,還可治療早期白內障、青光眼,尤其適用于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參考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
注意: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及脾虛便溏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明目上清丸
由黃連、黃芩、梔子、石膏、蟬蛻、車前子、赤芍、白蒺藜、元參、麥冬、甘草等組成,具有清熱散風,明目止痛功效,用于頭暈目眩、大便燥結、小便赤黃等證。
方中黃連、黃芩、清瀉心肺肝腎之熱,散風明目;石膏、梔子、天花粉、車前子,赤芍助主藥清熱;白蒺藜助主藥平肝散風明目;佐以薄荷、荊芥、蟬蛻宣散風熱、明目;元參麥冬清熱滋陰。諸藥共同發揮清熱散風、明目止痛功效,適用于暴發火眼的治療。
四川省資陽市中醫醫院,四川資陽641300
【摘要】目的:探討麥冬提取物中多種皂苷類成分的藥代動力學。方法:通過大鼠靜注給藥麥冬皂苷提取物,于預定時間點取血樣,檢測血中麥冬皂苷A、B、C及D的濃度。使用藥代動力學程序用于藥代學參數計算。結果:血藥濃度-時間數據使用藥代動力學程序處理,數據更接近一室模型。結論:麥冬提取物中多種皂苷類成分在大鼠中可吸收入體內,為麥冬提取物的體內成分研究提供實驗依據。
關鍵詞 麥冬;提取物;皂苷;藥代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28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3-0008-01
麥冬為百合科植物,中國藥典根據來源將其分為山麥冬(Radixliriopes)和麥冬(Radixophiopogonis),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1],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分布和栽培。麥冬以塊根入藥,其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等功效[2]。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麥冬在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免疫系統方面有多種藥理活性,皂苷類、多糖、異黃酮和氨基酸為麥冬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甾體皂苷為主要藥理成分,具有多種藥理活性[3]。本文對麥冬提取物中皂苷類成分在大鼠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進行研究,為麥冬皂苷類成分在體內的吸收和代謝研究積累基礎研究資料。
1材料與方法
1.1儀器安捷倫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系統(配有四元泵、DAD檢測器、自動進樣器和色譜工作站);安捷倫ZOBAXEclipseplus型色譜柱(C18,250mm×4.6mm);ThermoIEC低溫高速離心機;上海音波聲電科技公司產CQ-200型超聲波清洗儀;Milli-QGradientA10超純水器。
1.2試劑麥冬提取物、麥冬皂苷A(批號:17844)、麥冬皂苷B(批號:14557)、麥冬皂苷C(批號:15623)及麥冬皂苷D(批號:13535)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乙腈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3實驗動物實驗所用大鼠為雄性SD大鼠,SPF級,體重(220±10)g,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許可證號SCXK(粵)2014-0035。
1.4給藥方法將20只SD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和試驗組,每組10只,飼養1周以適應環境。禁食不禁水20h后,實驗組靜脈注射麥冬提取物200mg/kg,空白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0、0.5、1、1.5、2、3、4、6、8、12h眼眶取靜脈血,每次每只各取0.1ml置于肝素處理的試管中。離心(8000rpm×5min),分離血漿,-20℃保存備用。
1.5供試品的制備取備用血漿100μl,離心(12000rpm×5min),取上清,過3k超濾管,離心(12000rpm×10min),取濾液,進HPLC分析。標準曲線的建立:精密稱取適量麥冬皂苷A、B、C及D,制成標準工作液,進HPLC分析。色譜條件:流動相為乙腈-0.5%磷酸水(42∶80);流速1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54nm;進樣量:10μl。以標準品質量為橫坐標,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作圖,得出標準曲線。
1.6數據處理中國藥理委員會數學專業委員會編制的3p87使用藥代動力學程序用于藥代學參數計算[5]。
2結果
2.1標準曲線給藥后,在血漿中,均檢測到麥冬皂苷A、B、C及D。其標準曲線分別見表1。
2.2藥代動力學研究SD大鼠注射麥冬提取物后,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對各時間點血漿樣品進行分析,其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見表2。血藥濃度-時間數據實用藥代動力學程序處理,數據更接近一室模型。
3討論
麥冬皂苷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其化學結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麥冬皂苷類成分復雜,對于部分相對暴露量低的皂苷成分在體內的藥代動力學行為還需進一步研究。麥冬所含的甾體皂苷多為螺甾烷醇型甾體皂苷,少數為呋甾烷醇型甾體皂苷。在連糖方面主要為三糖苷和二糖苷,四糖苷和單糖苷的比例較少,而且糖的連接方式以單糖鏈為主,雙糖鏈較少。目前,分離得到的皂苷主要有麥冬皂苷A、B、B′、C、C′、F、G、H、K、L、M、N、O、P、Q、R、S。目前對麥冬的皂苷類成分的藥代動力學研究還十分有限,且單一成分的藥理及藥代動力學研究也很少,仍不能確定可代表其功效的具體有效成分,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陽美平,吳皓,尹蓮,等.麥冬皂苷和多糖類成分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10):2169-2171.
[2]劉彥娜,梁艷,王廣基.麥冬提取物中多種皂苷類成分的藥代動力學[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9):137-142.
[3]張濤.中藥麥冬中甾體皂苷類成分的研究[D].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2009.
[4]丁銳,狄天云,王剛力,等.HPLC-ELSD法測定短葶山麥冬中短葶山麥冬皂苷C的含量[J].藥物分析雜志,2011,31(1):127-130.
桂花茶:治口臭
桂花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將桂花蒸餾而得的“桂花露”,是醒脾開胃、疏肝理氣的上等飲品,還常用于緩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泡桂花茶也有相似的作用。
藥茶制作方法:由于桂花性味辛溫,因此在春季最好用性質偏涼的綠茶或烏龍茶與桂花相配,取干桂花3克,綠茶或烏龍茶5克,沸水沖泡6分鐘,即可飲用。
本刊提醒:體質虛寒、經常胃寒的人,可以煮點山楂桂花水喝。12克桂花配6克山楂和3克黨參,放入500毫升水的小鍋里煮沸,然后調至最小火煮約20分鐘。將水瀝出,可加少量冰糖,晾涼后當茶頻飲即可。
枸杞茶:護眼
杞菊茶其實就是由枸杞子和組成,別小看這兩味中藥,它們搭配起來治療眼病至少有200年的歷史。中醫名方“杞菊地黃丸”就是以枸杞子、為主要成分。
藥茶制作方法:枸杞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每次可取8~10粒,疏風清熱、清肝明目,5~6朵即可,加300毫升熱水浸泡代茶飲。
本刊提醒:黃擅于疏散清瀉,適合視疲勞時眼睛酸脹有分泌物的情況,白養肝陰作用較強,更適合眼睛干澀,沒有眼淚的人。
陳皮茶:助消化
遇到美食時,不免會多吃一些,可肚子又脹得難受不適,甚至影響之后好幾天的胃口,這時不妨泡杯陳皮茶。
藥茶制作方法:取5克陳皮加兩片生姜,再加適量紅糖,用沸水沖泡15分鐘,代茶飲即可,1次1杯,1天2~3次,便有效果。
本刊提醒:陳皮茶性味偏溫,如果伴有口苦等“上火”癥狀,以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飲用。
玫瑰花:解郁圣藥
玫瑰花有“解郁圣藥”的美稱,具有理氣解郁、活血散淤的功效,脾氣急躁或心情抑郁時可適量飲用玫瑰花茶。此外,浸酒、做糕點蜜餞和制作菜肴時,也可添加。
藥茶制作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取9~15克玫瑰花,放入透明的玻璃杯,開水浸泡5分鐘即可代茶飲。另外,如果舌苔黃、口苦,還可在藥茶里加9克杭;覺得累屬氣虛的人可加3~5枚大棗;如果火氣比較旺,可加入3克百合和3克橘絡,以增強疏肝理氣、清心安神之力。
本刊提醒:玫瑰花并非“女性專用藥”,只要符合適應癥,男性一樣適用。另外,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一起泡,因為茶葉含大量鞣酸,會影響玫瑰花的功效。此外,經期月經量過多的女性不要喝。
槐花茶:清肝瀉火
中醫認為,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便血、痔血、尿血、風熱目赤等病癥。又因其味清香甘甜,因此是很好的藥食同源之品,除了制成經典食品“槐花糕”,還可配成小藥茶飲用。
藥茶制作方法:取槐花、、夏枯草各10克,加水煮30分鐘,即制成“清肝飲”,能清肝明目、清熱瀉火,常用于因肝火熾盛引起的目赤腫痛、頭暈頭痛。如果癥狀較輕,可取槐花和各10克,放入杯中加開水悶泡半小時后代茶飲。
本刊提醒:脾胃虛寒者或者陰虛無實火者要小心服用,以防止寒涼敗胃,損傷身體。
麥冬茶:緩解嗓子干
麥冬具有生津解渴、潤肺清心的作用。沖泡麥冬時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蜂蜜。從中醫來講,蜂蜜養陰潤肺通便的作用更強一些,適于兼有皮膚干燥、便秘的人;冰糖降火去燥的作用更強些,適于心煩易怒的朋友。
藥茶制作方法:泡茶時,可取3~5根麥冬,先用少量溫水沖泡兩三分鐘,洗去雜質;然后換200~300毫升沸水加蓋泡15~20分鐘,之后代茶頻飲。
本刊提醒:麥冬藥性偏涼,平時胃寒怕冷、咳嗽痰多或容易著涼拉肚子的人,不適合飲用此茶。
桂圓茶:緩解疲勞
你最近是否因為工作繁忙,時常失眠,和以前相比,覺得自己更容易疲勞,照鏡子看看,臉色也不那么紅潤了。這很可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不妨每天泡些桂圓喝。桂圓又叫龍眼肉,它甘溫味濃,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是一味性質較平和的滋補良品。
一、優化環境,四大舉措讓寶寶遠離呼吸道疾病
1 俗話說“春捂秋凍”,從穿著厚實的冬季轉至氣溫多變的春季,寶寶需要一個逐漸過渡的適應過程。此時媽媽不要急著給寶寶減衣服,否則很容易因著涼而引起呼吸道感染。但也不能捂得過多,以免運動后出汗,著涼感冒。
夜間要注意寶寶是否踢被受涼,最好選用睡袋。
2 寶寶居室要保持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室內濕度也要保持在55%~60%,可以在室內放盆水增加濕度。
春天空氣中粉塵較多,會損傷呼吸道黏嗅,所以家長要多給寶寶喝水,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濕潤。也可經常用濕潤的棉簽替寶寶擦拭鼻腔。
3 有吸煙嗜好的家長最好戒煙,或到室外去吸煙,剛抽完煙盡量不要與寶寶近距離接觸。
不要讓寶寶進入正在起油煙的廚房,香煙和油煙是損害寶寶呼吸道的“最兇惡的敵人”。
4 為有效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對體弱多病、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的寶寶,在醫生指導下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
二、飲食調理,強健寶寶的體質
1 春季寶寶飲食的原則
早春天氣仍然寒冷,寶寶為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基礎體溫,所以食物以高熱量為主,除谷類外,應選用豆制品、芝麻、花生、核桃等補充能量,還需補充優質蛋白如雞蛋、蝦、雞、魚、瘦肉等。
春季氣候變化大,細菌、病毒又開始繁殖。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無機鹽,特別是維生素A及C具有保護呼吸道上皮細胞的功能,這些食品包括油菜、菠菜、胡蘿卜、柑橘、紅棗、南瓜等。
晚春時節氣溫日漸升高,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除了適當進食優質蛋白質類食物外,還可吃些綠豆百合湯、赤豆湯、酸梅湯等。不要進食羊肉、狗肉、辣椒等大辛大熱食品,以免體內積熱。
春季寶寶易熱易寒,因此食品的性質以甘、平為主,即不寒不熱,不膩不燥,如薏米、麥類食品及玉米、豆制品、蘑菇、蓮子、山藥、薺菜、馬蘭頭、海產品、蛋類等。
2 寶寶春季食療方
胡蘿卜山藥粥
食材:胡蘿卜250克,山藥25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胡蘿卜及山藥切成小塊狀,先將粳米加水煮粥,半熟時加入胡蘿卜及山藥,再煮成粥。
功效:山藥健脾助消化,胡蘿卜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適用于易感冒、食欲差的寶寶。
黃芪紅棗粥
食材:黃芪10克,紅棗15枚,粳米50克。
做法:黃芪放入水中煮約半小時,去渣取汁加入紅棗及粳米煮粥,早晚各吃一次。
功效:黃芪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紅棗養血、補血,適合于易感冒、有貧血的寶寶。
太子參麥冬杞子粥
食材:太子參12克,杞子(枸杞)12克,麥冬12克,粳米50克。
關鍵詞:孟如教授;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內服中藥;應用規律
中圖分類號:R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2-0001-03
孟如教授從醫50余年,是國家第二批名老中醫,具有豐富的臨床與教學經驗。孟如教授精研古方,善于探索,尤擅長診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一類疾病的總稱。中醫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尚無確切論述,但認為虛瘀、瘀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兩個重要發病機制,養陰滋腎、清熱化瘀是其治療大法[1]。孟如教授在長期臨床診療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臨床診療思路及思辨規律。現將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內服中藥初步總結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孟如教授在云南省中醫醫院門診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開的所有中藥處方。
12方法
121處方收集方法在云南省中醫醫院信息中心逐一導出孟如教授2009年1月~2009年12月所開的所有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中藥處方。
122納入標準①孟如教授所開中藥處方;②處方時間區間為2009年1月~2009年12月;③處方為門診處方。
123排除標準①處方中藥治療非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處方中藥同時治療非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處方中藥少于3味用于泡水飲用者;④處方包含配方顆粒劑者;⑤處方用于外用熏洗者;⑥處方用于泡酒內服者。
124資料提取與質量評價由2名中醫風濕病方向研究生到云南省中醫醫院信息中心逐一導出所需處方,并交叉核對,確保處方無遺漏,無重復;疾病診斷以處方上的病名診斷為準。
125分析和統計方法歸納、統計每味中藥的用藥頻次,根據總體用藥頻次總結常用配伍藥對。處方中的具體中藥及方劑,均依據新世紀課程教材《中藥學》[2]、《方劑學》[3]和《中醫內科學》[4]統一中藥及方劑名稱。符合標準的具體中藥依次錄入Excel表中,采用頻數統計的方法,統計中藥使用頻次及常用配伍藥對使用頻次。
2結果
21共收集處方1070張,根據排除標準排除少于3味中藥用于泡水飲用處方8張,包含配方顆粒劑處方27張;外用熏洗處方5張;泡酒內服處方9張。最終有效處方1021張。
22中藥應用情況見表1。
23常用配伍藥對應用情況見表2。
3討論
31內服中藥應用規律分析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內服中藥使用頻次前20位的中藥(見表1),結果表明主要分為三大類藥物:補虛藥(甘草、茯苓、山藥、白術、黃芪、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山茱萸、墨旱蓮、女貞子),清熱藥(知母、生地、牡丹皮、玄參、黃柏、澤瀉、柴胡)及活血藥(當歸、川芎)。補虛藥中氣、血、陰、陽各有側重。其中甘草、茯苓、山藥、白術、黃芪,側重于健脾益氣,分別排在第1、3、10、11和18位。孟如教授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時非常重視中焦脾胃,處方用藥注重使用健脾益氣藥。當歸、白芍側重于補血活血,分別排在第6和第9位。養血活血是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治法。麥冬、五味子、山茱萸、墨旱蓮、女貞子側重于滋陰、補益肝腎,分別排在第4、12、13、14和第15位。補益肝腎是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本之法。補虛藥以補益肝腎、健脾益氣為主。知母、生地、牡丹皮、玄參、黃柏、澤瀉及柴胡均有清熱之效,分別排在第2、7、8、16、17、19和20位。川芎使用頻次排名第5,共使用347次,使用率為3399%。以上中藥功效可歸納為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益氣健脾、清熱涼血。
32常用配伍藥對應用規律分析牡丹皮配生地是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藥對中使用頻次最多的藥對,使用率是2517%。牡丹皮辛苦微寒,清熱中有散血之功;生地甘寒,涼中又具養陰之力,二藥相須合用,發揮協同作用以加強藥力,提高療效,使涼血而兼散瘀,清熱又可寧絡,并有一定的養陰之力。麥冬配五味子,此藥對共使用240次,排名第2,使用率是2351%。麥冬滋燥澤枯、養陰生津、清心除煩;五味子味酸,生津斂汗,能收斂耗散之氣。兩藥合用,酸甘化陰,守陰以致留陽,陽留則汗自止,陰充汗斂,則諸癥可解,用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日久陰虛多汗、心悸、肺虛久咳等癥。甘寒之麥冬,滋養肺胃陰津以潤腸燥,與養陰生津之生地伍用,增強養陰生津之效。女貞子配墨旱蓮,實則二至丸(《醫方集解》),共使用219次,使用率是2145%。女貞子補腎滋陰、養肝明目,性質平和,為清補之品;墨旱蓮涼血止血,補腎益陰,兩藥相須為用,滋陰力強。白芍配甘草,使用頻次218次,使用率2135%。白芍味酸,得木之氣最純;甘草味甘,得土之氣最厚。二藥伍用,有酸甘化陰之妙用,共湊斂陰養血,緩急止痛之效用。白術及茯苓均為健脾除濕藥,二者相須配對,是治療脾虛濕停的最常用藥對。川芎配當歸共使用208次,使用率是2037%。當歸偏于養血和血,川芎偏于行血散血。二藥潤燥相宜,當歸之潤可反制川芎辛燥,川芎辛燥又防當歸滋膩,祛瘀而不耗傷氣血,養血而不致血壅氣滯。牡丹皮配澤瀉,二藥合用,一走氣分,一入血分,具有氣血兩清之功。川芎配白芍,川芎為血中氣藥,能化瘀滯、開血郁,上行頭目、下達血海;白芍微苦能補陰,略酸能收斂。兩藥相配,一動一靜,一散一收,辛酸相合,既可補肝氣、養肝陰,又可開肝郁。龍骨配牡蠣共使用112次,使用率是1097%。龍骨養陰之中能潛上越之浮陽,牡蠣益陰之中能攝下陷之沉陽。二藥合用,養陰潛陽、鎮靜安神、軟堅散結之效增強。
4小結
結合藥物功效和用藥頻次可以看出,前二十位的中藥分析結果表明孟如教授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用中藥功效以補益肝腎、養陰生津、益氣健脾、清熱涼血為主;藥對功效以補益肝腎、養陰生津、養血活血為主。通過以上對孟如教授2009年所開中藥內服處方的統計、分析及探討,冀希望能為臨床上疾病的辯證論治和遣方用藥提供一些理論依據和借鑒,同時也希望是對孟如教授診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臨床思路的傳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沈丕安風濕病中醫診治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9~14
[2]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21~39
[3]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5:17~22
山麥冬屬(Liriope Lour.)植物系百合科植物,中國分布有8種(變種)[1],分別為山麥冬(Liriope spicata Lour.)、湖北山麥冬(Liriope spicata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短葶山麥冬[Liriope musacarli (Decne.) Bailey]、闊葉山麥冬(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甘肅山麥冬[Liriope kansuensis (Batal.) C. H. Wright]、禾葉山麥冬[Liriope graminifolia (L.) Baker]和矮小山麥冬[Liriope minor (Maxim.) Makino]。《中國藥典》(1995年版)收載了山麥冬藥材,其基源植物為山麥冬屬植物湖北山麥冬或短葶山麥冬。山麥冬的功效等同于傳統藥材麥冬,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熱的功能。本屬植物資源豐富,部分藥材為民間或地區用藥,為了充分利用山麥冬屬植物資源,本文對山麥冬屬植物的化學和藥理研究狀況進行總結。
1 化學成分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從山麥冬屬植物中已經分離得到多種化學成分,主要為皂苷類化合物[2~8],部分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藥理活性,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見表1。
其中,新皂苷類化合物的結構式見圖1。
2 藥理活性研究
2.1 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1 山麥冬制劑對心功能的影響 高廣猷等[9]研究發現,給麻醉貓靜脈注射山麥冬水溶性提取物1.75 g/kg,其心室內壓變化速率增加86%,左室開始收縮至射血時間縮短28%,實驗結果表明山麥冬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并有改善心臟泵血的功能。桂苡等[10]通過實驗證明山麥冬對注射垂體后葉素的麻醉大鼠所誘發的心肌缺血具有保護作用,適當劑量時能增加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提示山麥冬對冠狀動脈可能有解痙作用。另外,通過離體及在位心臟實驗均證明較低劑量的山麥冬注射液有正性肌力作用,高劑量時則見心收縮力明顯減弱直至停跳,對心率無明顯影響。
2.1.2 山麥冬制劑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高廣猷等[11]通過實驗研究證實,山麥冬水溶性提取物0.75 mg/kg腹腔注射能明顯對抗垂體后葉素誘發的大鼠心肌缺血改變。給藥組與對照組的指標差異非常明顯(P<0.01),說明山麥冬的水溶性提取物具有很強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另外,高廣猷等[12]報道了山麥冬中含有15種氨基酸成分,并觀察了山麥冬總氨基酸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響。研究發現山麥冬總氨基酸(腹腔注射)對垂體后葉素注射液所致大鼠心電圖缺血性改變也有預防作用,山麥冬總氨基酸還可明顯降低心肌梗死大鼠血清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水平,提示本品可改善心肌脂肪酸代謝。宋曉亮等[13]報道了山麥冬總皂苷對實驗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防止細胞脂質過氧化與改善脂肪酸代謝有關。
2.1.3 山麥冬制劑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腹腔注射山麥冬注射液5 g/kg可明顯減少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大鼠心電圖第Ⅱ期T波變化和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而腹腔注射山麥冬注射液10 g/kg不但明顯降低心律失常發生率,而且對第Ⅰ期及第Ⅱ期T波變化均有明顯對抗作用,兩種劑量山麥冬注射液降低心律失常率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均有差異(P<0.05),結果表明山麥冬注射液有較明顯的抗心律失常活性[10]。
表1 山麥冬屬植物的化學成分(略)
*代表新化合物; a: 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 b: Liriope spicata Lour. var. prolifera Y. T. Ma; c: Liriope musacarli (Decne.) Bailey; d: Liriope spicata Lour..
圖1 新皂苷類化合物結構式(略)
Figure 1 Structure of new saponin compounds
2.2 耐缺氧作用 桂苡等[10]給小鼠分別腹腔注射山麥冬注射液5.0、12.5及25.0 g/kg,對照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鹽水,記錄小鼠“耐缺氧時間”,并與對照組比較出各實驗組存活時間延長百分率。結果說明在減壓缺氧條件下心得安可明顯提高小鼠存活率,山麥冬對小鼠減壓缺氧存活率提高雖不明顯,但明顯延長存活時間。余伯陽等[14]研究證實了山麥冬水煎液可以延長小鼠的存活時間,具有耐缺氧的作用。
2.3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 余伯陽等[15]比較了湖北山麥冬與中國藥典品種麥冬的免疫活性,結果發現兩種麥冬均能明顯增加小鼠脾臟的質量,而對胸腺無明顯作用,相當劑量的兩種藥材水煎液均可明顯增強小鼠的碳粒廓清作用,并對環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細胞數下降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但未能使白細胞總數達到正常。另外,還報道了短葶山麥冬皂苷C可以明顯地延長小鼠存活時間,增加小鼠的脾臟質量,具有較強的免疫活性[16]。Wu等[17]從短葶山麥冬中分離出短葶山麥冬皂苷(Lm3),并研究其藥理活性,發現Lm3可以治療與肝損傷相關的免疫系統疾病。
2.4 抗腫瘤作用 余伯陽等[16]研究發現,短葶山麥冬皂苷C在給藥20 mg/kg的情況下,對小鼠S180肉瘤具有明顯的抑瘤作用,在腹腔注射的情況下,對艾氏腹水瘤具有抑制作用。
2.5 抗炎作用 曾有研究報道,短葶山麥冬皂苷C在抗原激發遲發型變態反應前或后腹腔注射均能明顯地抑制2, 4, 6三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接觸性皮炎,對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殼炎癥反應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表明短葶山麥冬皂苷C具有較強的抗炎免疫藥理活性[18]。
2.6 對神經系統的作用 Hur等[19]研究發現闊葉山麥冬的正丁醇提取物可以增加神經生長因子的表達和分泌,對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3 結語
麥冬類藥材在臨床上使用廣泛,歷史悠久。麥冬類藥材的植物基源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和山麥冬屬的多種植物,其中山麥冬屬植物的藥用價值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并且山麥冬屬植物資源豐富,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以湖北山麥冬或短葶山麥冬的根莖為代表的山麥冬藥材,在臨床上可以代替傳統藥材麥冬,這樣就豐富了麥冬類藥材的來源。現代藥物研究對山麥冬屬植物的化學成分以及藥理活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湖北山麥冬和短葶山麥冬方面,對該屬的其他種植物的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和有效成分的藥理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藥茶因其配制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較好、無副作用等優點,頗為人們所樂用,作為冠心病的輔助治療或疑似患者的預防保健,藥茶不失為一種頗為理想的中藥劑型。現擇要予以簡介。
活血茶 由紅花5克、檀香5克、綠茶1克、赤砂糖25克組成。紅花活血祛瘀,白檀香理氣止痛,綠茶可消食化痰,赤砂糖配伍諸藥。有溫經活血功效。上藥煎湯代茶飲服,具有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防治冠心病患者的心胸悶窒、隱痛。
蒲茶 以九節葛蒲3克、酸梅肉5枚、大棗肉5枚及適量赤砂糖加水煎湯而成。石葛蒲舒心氣,暢心神,有擴張冠狀血管的作用,本茶劑對心氣虛弱、心血不足的驚恐、心悸、失眠、健忘、不思飲食等癥效粟尤佳,亦適宜冠心病及其疑似患者服用。
麥冬茶 取麥冬80克,大生地80克,水煎代茶飲服,不僅有明顯的清熱養陰生津作用,而且具有益精強陰、補氣養心的功效。本茶劑具有改善心肌營養,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是中老年人預防冠心病的保健飲品。
三七花茶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參三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取三七花、參三七各3克,沸水沖泡,溫浸片刻,頻頻代茶,具有良好的活血祛淤止痛的功效,經常飲服本茶劑,對冠心、高脂血癥及慢性肝病的防治均有裨益。
彭齡茶 系市售成品茶劑,由牡丹皮、地骨皮為主組成,具有清腦寧心的功效,主治頭暈目眩、胸悶心悸,丹皮的鎖痛;鎮靜和地骨皮的降血脂、降血壓作用。使本茶劑能用于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等疾患。每次10~15克,開水沖泡飲服。一日3~4次。
問荊茶 由清熱涼血的問荊配利濕泄熱的荷葉為主藥,藥理研究’發現,問荊所含的水溶性硅能防止脂肪在血管內膜上沉積,從而對抗動脈硬化,而荷葉的水煎劑能直接擴張血管,二藥為主組成的本茶劑治動脈硬化、血脂過高。每次3克,開水沖泡代茶,一日3~4次。系成品茶劑。
田七丹參茶 由活血化瘀的田七與丹參二藥為主要組成,田七有顯著的抗凝作用,并能促進纖維溶鲆,丹參不僅能抗凝,還能改變血液流變性,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漿粘度,從而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環。本茶劑為沖劑,每日1包,開水沖泡飲服,一日3次。對冠心病心絞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心腦健袋泡茶 奉茶劑以茶葉的提取物為主要成分。所含茶多酚及其他有色物質具有明顯的抗凝、促進纖維溶解及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等藥理作用。每包250毫克,每次1包,開水沖泡代茶,一日3次,對冠心、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有較好防治作用,據臨床報道,有效率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