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19:11: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詠柳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又到了星期四的作文課了,我拿好課前準備好的教案設計走進教室,今天習作的題目是《迎“六一”征文啟事》。我剛在黑板上寫出作文標題,教室里就一下子冷清下來,只見孩子們機械地拿出筆,習慣性地看著黑板,從孩子們無奈的目光中,我立刻感受到他們對本次習作的厭倦。此情此景讓我精心設計的導語再也無法開口,課前醞釀的激情導語也蕩然無存。正當我準備搬出老套的“長篇大論”開導一番時,我的目光突然被窗外的一抹綠所啟發:何不讓孩子們去感受一下春的氣息呢?我當即宣布,今天這節作文課,我們去尋找春姑娘的足跡。
一語激起千層浪,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同學們爭相來到教室外。和煦的陽光下,習習的春風里,大地一片青綠,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黃燦燦的油菜花,真是一幅恬靜的田園春景圖啊!我和孩子們陶醉在這迷人的景色里。這時,我班調皮的陳揚已攀上了粗壯的楊樹向遠處眺望,細心的王棲來到了麥田邊、菜地里觀察植物的生長。同學們興高采烈,興趣盎然。從孩子們專注的眼神中、歡樂的笑聲里,我明白了今天這個臨時決定是“英明”的。回到教室里,一段段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字出來了——
翟越同學寫道:
我踏著輕快的腳步來尋找春天的足跡。咦,前面那團綠中有點白的是什么呢?哦,原來是一棵柳樹。遠遠看上去,這棵柳樹就像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我循著小河走上前去,那柳條很長,下垂到河岸,好像在輕輕地撫摸河岸。柳條上已長出白色的絨毛,柳葉是橢圓形的,那碧綠的柳葉簇擁在柳條上,好像誰也離不開誰似的。看著隨風飄蕩的柳枝我情不自禁地吟起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平時比較頑皮的顧金城也寫道:
學校南面有一大片麥田,遠遠望去綠油油的,非常討人喜歡。麥苗已經有尺把高了,有的正在打著包,有的頭上探出了嫩綠的小穗。微風吹來,那些麥子情不自禁地跳起歡快的舞來,又似大海里的波浪般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蹲下來,對著一棵麥苗仔細觀察起來,它那可愛的樣子真討人喜歡……
孩子們生動的語言讓我很驚訝,這次“靈機一動”的作文課也給我很大的啟發。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種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的確如此,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離不開生活。因此筆者覺得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走出校園,從豐富的生活內容人手,使作文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孩子們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心去體會,用情去抒寫,發現山水之美,感受生活之趣,讓學生“文為情動”,有感而發。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上河鎮中心小學)
在上《春天在哪里》這課時,我注重了詩歌的積累。課中有一個活動是唱春天,用歌聲激發孩子們去探究春天,學唱了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要求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而且舉辦了一次唱春天“小百靈歌會”,并評出“最佳小百靈”。回憶了兩首古詩《春雨》和《春曉》這是我們語文課上學習的第一課有關春天的古詩,在詩中讓學生體會春光的美好。
二、注重作品的積累
在上《春天的種植》這課時,我注重了學生作品的積累。課中有一個活動是種瓜種豆,鼓勵學生也去動手種一種。我讓學生回家選擇一種植物進行種植,并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來布置教室“植物角”,一方面美化了學習環境,更重要的是給了學生一次展示與交流的機會。在交流中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悅,產生“我能行”“我最棒”的愉快體驗。第二天孩子就帶來了自己種植的植物,令我欣慰的是品種很多,有油菜,有青菜,有蘆薈,有吊蘭,還有黃豆和黑豆的種子……我趕緊用相機把孩子的作品記錄下來。
三、注重活動的積累
在上《我和春天一起玩》這課時,有一個活動是玩中探趣,教孩子們做一個風車。第二天,孩子們帶來了自己做的風車,有很簡單的紙風車,也有彩紙做的風車,還有在自己買的風車基礎上重新又做了一個風車安在了上面。我很開心,在課上,我讓孩子們拿著自己做的風車出去玩。玩風車的過程蘊藏著無窮的樂趣,也蘊藏著豐富的科學常識。使孩子們的玩和興趣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能在玩中探趣,能在玩中探知。孩子們玩得可開心了,我當然也沒放過這個開心的時刻,用我手中的手機記錄下孩子快樂的時光。
因為有了前面的積累,在上《我心目中的春天》時,我就很輕松地上完新課。平時一滴水,用時太平洋。由學生種植的植物導入,在觀賞自己玩風車的情景進入新課,再由小百靈唱春天這個活動深入,伴隨著學生熟悉的音樂《春天在哪里》欣賞美麗的春天。在課堂上我專門用一個版面記錄課上做好的春光圖,有紅花綠草,有柳枝小燕,有詩歌,有蝴蝶。因為下個課時就有一個活動是把春天留在我們身邊,讓孩子們動手、動腦,圍繞春天這一主題,自編一份“手抄報”,這樣我就可以直接用這節課的版面展示給學生看,這就是一份“手抄報”
也不用花心思去尋找素材了,多好啊!看來平時的不斷積累,真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教學流程完成比較順利,因為都是孩子比較熟悉的歌曲,熟悉的畫面,所以學生學習興趣比較濃,與老師配合比較默契。正因為此,教學流程比較順暢,沒有停留的時間,也就沒有讓學生思考的空間,沒有慢下來,讓學生好好回味。這是專家給我的建議,我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的課堂不應該是牽著學生跟著自己的腳步,完成教學流程,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起主體作用,有自己的思考空間,有自己回味的時間,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案:
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我心中的春天》
(一)本課活動目標和要求
1.引導學生在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的基礎上,描繪心中的春天,從不同的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認真、仔細的科學態度。
2.通過學生對自然的觀察、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合作學習的行為和習慣;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增強環境意識、生態意識。
(二)活動準備
課件,有關春天的詩歌,KT板,學生帶好畫畫用的學具。
(三)活動過程
活動①――小百靈唱春天
1.導入
師:春天到了,我們種下了一盆盆植物,學生觀看自己種植的蘆薈、油菜、青菜、吊蘭;春天到了,我們制作了一只只風車。(課件出示同學們課間玩自己制作的風車照片);春天到了,我們教室門前金黃的迎春花就是我心中的春天,出示課題《我心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在KT板上貼上柳樹、綠草、小燕子……)
2.是啊,我們眼中的春天是紅的花,是綠的草,現在我們跟隨著歌曲《春天在哪里》來欣賞這美麗的春天。出示春景圖,學生邊唱邊做動作。
3.小結:大家唱得真好!從歌聲中我體會到了小朋友對春天的喜愛,體會到了春天給每一個小朋友帶來了歡樂。
4.春天到了,刮起了柔和的春風,下起了淅瀝的春雨,讓我們跟春風和春雨一起玩吧!打開書26頁,先自己讀然后配樂朗誦這首詩歌――《春風和春雨》。
5.春天到了,小燕子也飛回來了,我們今天就來學唱一支歌《小燕子》
活動②――小詩人頌春天
1.我們大家都愛春天,我們還學過了幾首關于春天的古詩和與春天有關的成語,課前我們也搜集了有關春天的詩歌,我們來開一個朗誦會,好嗎?
2.學生上臺朗誦,相機出示孟浩然《春曉》,杜甫《春夜喜雨》,賀知章《詠柳》,分別寫了春天的早晨,春天的雨和春天的柳樹。詩歌《春天來了》《春天的腳印》《春媽媽的三個小姑娘》。學生朗誦完就貼在KT板上。
活動③――小彩筆畫春天
1.我們喜愛春天,春天給我們留下了美好回憶,讓我們用畫筆把心中的春天畫下來吧!這是我搜集其他同學心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呢?打開書27頁,把春天畫下來。
2.伴隨著鋼琴曲,學生畫畫,教師適當指點。
(可畫自然風光,也可畫活動的情況;可單幅呈現,也可多幅展示。)
3.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每幅作品的獨到之處。
4.大家畫得真好,我真想和同學們出去看看,出去走走,一起去郊游吧!在歌曲《郊游》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