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7:27: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電場強度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物理電學 物理概念 概念混淆
選擇好良好的教學模式在電學中非常重要。電學與力學相比顯然沒有起直觀,學生要勤動腦,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便有助于學生對電學的概念理解。大多是學生都表示,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旦練習的時候就會覺得不那么簡單,更多方面是判斷、選擇題等更是一頭霧水。筆者覺得,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基本概念了解不夠深刻,不透甚至混淆所致。老師在教學的同時既要讓學生建立基本的概念,更要使學生了解不同概念間的聯系和不同之處。防止學生因對概念的不清楚而導致對學生將來的發張收到影響。
1、電場強度和電場力
根據庫侖定律在實驗電荷在電場中手里的詳情,從而分析定理出電場強度的概念,一次來體現電場的功能。在電場中所受到的力被我們稱為電場力。其本身是兩種容易混淆的概念,常常有學者會將其理解成一種概念。
老師在授課是千萬要說明,電場本身的性質決定了電場強度,是對場內電荷的作用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屬性。在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只與建立這個電場的電荷量(Q)、該點距電場中心Q的距離(r)、以及Q周圍的介質種類有關,與該點是否有電荷無關。其方向只和建立這個電場的電荷帶電種類(正電荷或負電荷)有關。
電場和電荷相結合從而體現電場力的作用。電場中電場強度和其位置決定了電場力的大小。方向:負電荷在電場中與受到的方向和力場強度是不同的,而正電荷卻恰恰相反。同時指出:電場強度和電場力所針對的是不一樣的,其中電場強度針對電場的某一點,電場力則是針對電荷。拋開電場只談電場強度是不具有任何意義的,電場力也是一樣的。
此外,針對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要盡量減少對電場力的計算問題,主要是為了使學生對“電場強度”和“電場力”兩個概念減少混淆。
2、磁感應強度和磁場強度
磁場的主要性質由磁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均為表征磁場性質(即磁場強弱和方向)的兩個物理量,若不加以區別在應用時極易混淆。由于磁場是電流或者說是運動電荷引起的,而磁介質在這個磁場中發生磁化時,對此磁場有影響(場的疊加原理)。兩種情況下磁場的強弱不同。因此,磁場的強弱可以有兩種表示方法。正是這“兩種表示”使得學生對磁感應強度和磁場強度的理解易產生混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說明區別,當在充滿磁介質的時候,若包括介質因磁化而產生的磁場在內時,就用磁感應強度表示,這是一個基本物理量。單獨由電流或運動電荷所引起的磁場(不包括介質磁化而產生的磁場)時,則用磁場強度表示,它是一個輔助物理量,無確定的物理含義。為使學生更能清楚地明白,我們假設當在一個容器有攝氏90度的水,將其放入一塊冰(可以形象地把冰溶化類比為介質被磁化),這時水就降溫成攝氏80度。也就是說90度的水就代表磁場強度,而80度就代表磁感應強度。
3、電勢和電勢能
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和電場強度一樣,是電場的一種基本屬性。電勢是指電場中任兩點間對電荷作功的本領。相當于力學中的重力勢。而電勢能是電荷在電場中具有的由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勢能。類似于重力勢能。
電場中某點的電勢與電荷在電場中某點具有的電勢能,是兩個既有聯系又不相同的物理概念,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教師在這兩個概念的教學中要特別強調以下幾點:
(1)電場的電勢隨電場的存在而存在,它反映了電場使電場內的電荷具有電勢能的一種特性。它只與電場的一些因素有關,而與電場中是否有電荷存在及電荷的種類無關。就像一個房間里的溫度是攝氏40度,而與房間里是否有人無關一樣。
(2)電荷在電場中某點具有的電勢能,是就電荷而言的,離開具體的電荷來討論電勢能是沒有意義的。就像在攝氏40度房間里的人感覺到房間里很熱一樣,離開了人就談不上熱的感受了。“熱”是對人而言的。
(3)在敘述電勢時,應指明電場中的哪一點;在敘述電勢能時,應指明是哪一個電荷。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格外注意那些既抽象又極易發生混淆的知識點,發現并總結出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了解學生容易造成混淆的原因,結合起來制定出更容易被理解的教學方案,逐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概念的含義以及比較易懂的知識點來做比較,或者利用生活中的現象來類比等諸如此類的方法來解釋物理電學的概念。達到學生充分理解掌握,明確概念含義,并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學生;創造思維;創造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010-01
1.加強對學生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已刻不容緩
在當前,課堂教學仍存在不少違背時代要求的種種誤區。如"注入式"、"標準化"的狀況。 課上,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學生抄條條;課下教師設下"漫漫題海""重重考山",學生則忙于畫勾打杈。這種情況會抑制學生的智力發展,尤其是創造力的開發,也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是主要建立在生產者個體主動行為基礎之上,并且以生產者個體參與經濟競爭的積極性和效益為主要推動力的經濟,為此,培養未來公民形成鮮明的主體精神和創造能力就歷史地成為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須知,創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但它是以潛能方式存在的,必須通過人們的自覺開發和積極運用才能發揮作用。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本,把著眼點定位在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上,注意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夠在活潑和愉快的情境下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的潛能,激發他們敢想、敢說、敢做,并加以正確引導。
2.鼓勵學生提出探索性的新穎問題,發表獨到見解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是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思維。所以在教學中不是教得學生沒問題,而是啟發、訓練學生提出更深刻、具有探索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
例如,物理學上許多問題都具有對稱性,如自然界存在正電荷,也存在負電荷,于是有學生提出既然存在質子,是否也存在負質子,既然存在電子,是否也存在正電子,既然存在物質,是否也存在反物質,既然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存在地球,是否在另一個宇宙中也存在一個反地球呢?既然電荷間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磁極間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那么物質間存在萬有引力,是否也存在萬有斥力呢?學生在比較、鑒別中,激勵出智慧的火花,呈現出積極的創造性思維。又例如,帶電量為Q的平行板電容器,在兩間距離d增大或減小后,兩板間電勢差U改變而場強E保持不變的結論,一般學生難以理解,數學證明學生也覺得說服力不足,受到教材上用電場線的疏密程度來形象地表示電場強度大小的啟發,有學生對此發表了獨到的見解:設任一極板帶電量Q都等于Ne,設想每一個e都發出一條電場線,則兩板間共有N條電場線,其疏密程度為N/S(S為平行板的面積),距離d增大或減小,引起變化的只是電場線的長度,并沒有改變它的密度,所以它應保持不變,又因為沿電場線方向電降低,所以當距離d增大或減小,電場線變長或變短,兩極間的電勢差U=Ed就增大或減小。
在教學中,學生不拘泥于已有結論,敢于發表意見,甚至向權威挑戰,以及經常提出一些現有知識不能解決的問題,并由此產生探索的欲望,這些正是一種創造意識,它是創造性思維的出發點。
3.精心心構思、設計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案
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教學質量高低,首先取決于教者課前教學設計質量的優劣。物理教材、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為教學只提供了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和依據,但如何運用最優化的教學方式,最合理的教學結構進行教學才能達到使學生在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同時,又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及各種能力的目的?我們的體會是:必須依靠教者課前的創造性勞動──備課、課堂教學設計。因此教者必須深入研究教材,結合各種教法的特點,創造性地組織教材,精心地科學地設計教案的整體結構,認真推敲每一教學細節,確定組織形式和具體處理方法,使靜態教材內容變為具有探究價值的研究問題,誘發學生探索。使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獲取、發現新的知識,提高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
一、充分備課,增強教學實效性
教師細致備課,是增強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教師在課前對上課與學生的互動細節考慮得越周到,就越能依照課前準備的教學步驟即興發揮,就能更好地應對學生的各種疑問情況.教師要備好一節課,首先應深刻解讀教材,研究教學任務及學生情況,明了教學難點與重點.其次,教師要有效地、合理地整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設計出最能突破教學難點及突出教學重點的手段及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及經驗情況,設計出最優教案.筆者認為,沒有精心的備課,就沒有充滿生機、生動而富有實效的物理課堂.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依據具體情況,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教學方案,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最終提高教學實效性.
如,在講“氣體的內能及性質”時,氣體壓強的微觀機制及壓強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它與力學章節中的牛頓定律、力的平衡關系密切,氣體壓強的計算也是本節的重點.備課時,筆者憑借經驗覺得學生對枯燥的、抽象的氣體知識缺乏興趣,于是準備采用表演魔術的實驗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教學活動剛一開始,我請兩個學生協助我表演魔術,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紛紛舉手要求參與.學生對魔術中出現的神奇現象很感興趣,不停地問怎么會這樣、為什么會是這樣.我趁機告訴他們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這節課要講解的內容.最終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教學實效性比以往有了明顯提高.
二、創設習題,習題設計要講究實
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習題對鞏固課堂新知識,深化與活化學生已具備知識以及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方面都有重大作用.恰當的習題,不僅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習題過于嚴肅,顯得乏味、枯燥,再加上有些教師急于求成,沒有下工夫創設習題情境,這就影響了學生做習題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努力創設好的習題情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物理習題課逐漸趨向有效、真實、開放,讓智慧與情感在習題課上快速、共同生成.
高中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加上學生對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感到好奇,如果習題的設計能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就能有效地啟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如果能構建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的習題情境,就能在學生與環境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學生在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的相互作用下獲得快速發展.
在高中物理習題課程中,要想創設密切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習題的素材源于生活,能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常見現象,能處理生活實際問題.第二,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倡導學生主動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動手動腦,在生活中用實驗的方式驗證.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不容小覷的,在實驗教學中應強調社會、技術、科學之間的關系,指導他們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革新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就需要教師注意體驗現實生活,并選取生活中的場景作為創建物理習題的客體,并輔助必要的加工,才能展現給學生學習.
三、創新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
實效性
高中物理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課程中,每一個概念的歸納、每一個定律的揭示,都是以多次實驗為基礎的.所以,實驗在高中物理學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所見到的演示實驗,不僅能展示物理過程,還能展示實驗技能.新穎別致的導入實驗課在新課導入時就能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一下拉回到課堂中來,為提高物理課堂實效性創造了良好條件.而學生實驗是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并應用知識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素養與能力的最佳途徑.課前準備充分、易于操作的學生實驗,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自主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自然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