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3 03:20: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建筑概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電力系統;智能化;IP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由于近幾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電力能源建設的相對滯后、傳統電力系統管理和調配的技術落后,以及拉閘限電措施的頻繁實施,造成了供需雙方的矛盾。迫切需要提高電力系統管理和調配技術水平,智能化的電力系統隨之出現。
智能化電力系統是在傳統電力系統的基礎上,采用智能化的電力元件和智能化管理與控制單元構成的。通過智能化電力系統與用電對象電源管理系統的結合,實現用電對象對于電力能源的合理調配。
關鍵詞: 電力系統智能化需求IP技術應用發展趨勢
一、電力系統智能化的實際需求
智能化電力系統主要是向上級管理系統提供電力系統的各種數據,如運行狀態、各種運行測量參數、設備告警信息,實現各種負荷的合理調配等。途徑一般是通過智能化電力系統提供的通信總線接口,如死S485/MoDBUS或TCP/IP等。上級管理系統要求IP5提供的參數有以下三類:
(一)狀態信息
開關合分閘狀態、位置信息、各種保護功能的工作狀態、各電力設備運行狀態等。
(二)測量信息
1.電的質量:電壓、頻率、功率因數、諧波等。
2.用電大小:電流、功率。
3.電的累計:電度量。
4.非電參量:變壓器溫度、環境溫濕度等。
(三)控制信息
負荷的遠程控制、自動控制參數的遠程調節等,對于電力系統中不同作用的回路,智能化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1. 狀態信息:電力系統中的所有對象都有要求。
2. 測量信息:電的質量只需在進線側反映,出線側可只監測電的大小和累計量。
3. 控制信息:需要控制的負荷才需配置(非對所有回路的要求)。
二、IP技術在智能化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信息通訊技術、網絡控制技術、能源管理系統的綜合發展。涌現出了眾多的開放性通訊標準協議,并獲得了巨大發展。隨著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酌發展,越來越多的業主。智能建筑的目標,是為人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提供快捷的服務,建立先進與科學的綜臺管理機制,達到環保和節能以及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因此,建立各種智能化系統共用的統一IP網絡平臺,實現智能化系統的高度集成,就成為了解決此間題納有效造徑。IP技術通過高效的以太網把包括電力監控管理系統在內的各種建筑設備監控管理系統納入整個舊MS,使得建看任何一個子系統狀況.滿足智能建筑管理高度自動化的要求。為用戶營造一個安全、良好、舒適、便捷的居住與工作環境,這也是智能建筑的最終目標。2IP技術在電力監控管理系統中的應用隨著智能建筑對各種建筑設備監控管理系統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力監控管理系統的功能從單一的監測變為既監測又控制;從本地監控變成既能本地監控又能遠程監控,直到天人值守;監控范圍從只監控低壓配電系統逐步拓展5U監控中、高壓配電系統、變壓器、應急(備用柴油發電機組)電源、直流電源、大容量不停電電源(UPS)互投電源(A下S)和應急照明(EP5)等;從監控單一配電室發展到監控多個變電站;從自成獨立系統擴展到與建筑設備監控系統鏈網、與BMS系統鏈網,直到與供電局的調度所鏈網;從一般酌供配電監控管理發展到對電能質量進行全面的監控管理。電力監控管理系統的信息流量已越來越大,一般的現場總線已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采用IP技術已是必然的趨勢。
隨著IP技術的發展,P v 6替代了lPv4成為主流和發展方向,POE(PoWero,已hernet)使原來繁冗的布線得到極大的簡化,降低了綜臺布線的成本。POE的供電端輸出端口在非屏蔽的雙絞線上輸出48W左右的功率,輸出電壓可達96V。在通常情況下,一個P電話機的功耗約為3―5W,一個網絡安全攝像機設備的功耗約為I O一12W。POE為功耗在40W以下的設備提供以太網供電沒有任何司題??梢?隨著眾多lP產品的涌現,在基于P的平臺上集成顯得更加重要和便捷。當然,P網絡是根據需要建立有足夠帶寬、可以滿足所有系統數據流量要求的網絡平臺。因而在進行設計之初就應該通過調查分析充分了解各個系統對IP網絡的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通常應該是光纖網。為7提高網絡的可靠性往往連接成環網。對于要求更高納智能建筑??梢越p環網。
對于建立在統一IP網絡平臺上的每一種智能化系統包括電力監控管理系統而言,都沒有自己專用的物理網絡。它們只是建立在IP網絡平臺上的虛擬網絡。這樣做酌好處是不僅避免了網絡的重復布線、資源浪費,降低了建設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網絡的可靠性和可維護性,降低了運行成本。
三、電力系統智能化發展趨勢
現代社會對電能供應的“安全、可靠、經濟、優質”等各項指標的要求越來越高,相應地,電力系統也不斷地向自動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不斷地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體發展。當今電力系統的自動控制技術正趨向于
(一)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優化、適應化、智能化、協調化。
(二)在入計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對多機系統模型來處理問題。
(三)在理論工具上越來越多地借助于現代控制理論區域化發展。
(四)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機、電力電子器件和遠程通信的應用。
(五)在研究人員的構成上日益需要多“兵種”的聯合作戰。
整個電力系統智能化的發展則趨向于:
(一)由開環監測向閉環控制發展,例如從系統功率總加到AGC(自動發電控制)。 (二)由高電壓等級向低電壓擴展,例如從EMS(能量管理系統)到DMS(配電管理系統)。
(三)由單個元件向部分區域及全系統發展,例如SCADA(監測控制與數據采集)的發展和區域穩定控制的發展。
(四)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一體化發展,例如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發展。
(五)裝置性能向數字化、快速化、靈活化發展,例如繼電保護技術的演變。
(六)追求的目標向最優化、協調化、智能化發展,例如勵磁控制、潮流控制。
(七)由以提高運行的安全、經濟、效率為完成向管理、服務的自動化擴展MIS(管理信息系統)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近20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的發展,現代電力系統已成為一個計算機(Computer)、控制(L、ontr01)、通信(Conlmunication)和電力裝備及電力電子(Power S仰tem Equiqmenls and Power Elcetronics)的統一體,簡稱為“CCCP”。其內涵不斷深入,外延不斷擴展。電力系統自動化處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考慮的因素越來越多,直接可觀可測的范圍越來越廣,能夠閉環控制的對象越來越豐富。
面對如此廣闊且發展極為迅速的領域,要用很小的篇幅講清其走向是很困難的,所以本節只介紹與電力系統控制和監測有關的局部的情況,即著重介紹未來電力系統自動化領域中具有變革性重大影響的三項新技術:電力系統的智能控制、FACTS(柔流輸電系統技術)和DFACTS(用于配電系統的柔流輸電系統)技術以及基于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統一時鐘的新一代動態安全監測系統。
總結:智能控制在電力系統工程應用方面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其具體應用有快關汽門的人工神經網絡適應控制,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勵磁、電掣動、快關綜合控制系統結構,多機系統中的ASVG(新型靜止無功發生器)的自學習功能等。
參考文獻:
[1]王磊.智能化電力系統[J].電工技術雜志 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