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臨床檢驗實習生

臨床檢驗實習生

時間:2023-01-13 21:00: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臨床檢驗實習生,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臨床檢驗實習生

第1篇

1患者自身的準備對于檢驗結果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1.1狀態 如果進行采血時患者出現于恐懼、興奮或者是激動的狀態,那么患者的白細胞以及血紅蛋白可能會升高,最終的結果就是會導致某些的檢驗結果的表年華,比如AST(谷草轉氨酶)、ALT(谷丙轉氨酶)、CK(肌酸激酶)以及LDH(乳酸脫氫酶)等在短時間內獲得升高,并且還會導致血液當中鈣、鈉、血糖、鉀以及白蛋白等成分產生一定的變化。因此為了避免對于最終的檢驗結果具有較大的誤差應該讓患者保持休息、平靜的狀態下來進行樣本的采集,尤其是血液的樣本。

1.2 飲食 患者進食之后血液當中的許多的化學成分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經過相關研究結果發現,患者在標準餐后血液當中的血糖會增高15%,甘油三酯會提升50%以上,如果患者進食高蛋白的事物還可能導致患者尿酸以及尿素的增高;進食高脂肪的事物則會導致患者TG的大幅度提升,脂血還可能會導致檢驗結果當中的電解質錯誤,光線的散射等最終對于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讓患者在空腹的狀態下來進行血液的采集。而其中又以早晨空腹的狀態下進行血液的采集最佳。煙、酒以及咖啡會對人的身體產生較為多種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患者生化指標的額變化。如果患者長期飲酒則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血清r-GT活性提升。而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則可能各項的檢驗指標都會異常。咖啡則會導致患者的血糖濃度提升。香煙中尼古丁會對多種的檢測結果產生影響,抽煙的患者膽固醇、甘油三酯以及血漿β脂蛋白的濃度相較于不吸煙的患者也會升高,如果患者長期吸煙則患者的CRP、CEA等數值輕度提升。因此護士進行采血之前應該囑咐患者才采血之前的4 h,禁煙酒和咖啡、茶從而避免對于最終的檢驗結果產生影響。

2樣本采集過程是保證最終樣本質量的最關鍵環節

2.1嚴格的進行查對 在進行樣本的采集之前,護理實習生要學習做好對于患者信息的核對,主要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住院號以及床位號等是否與環節的檢驗申請單保持一致,并且在進行血液樣本采集的前一天做好樣本采集的相關準備工作,并就樣本采集的相關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告知。

2.2樣本容器的選擇 進行容器的選擇時,應該選擇合適的試管。如果樣本要求抗凝血則應該選擇較為合適的抗凝劑,并且準確的把握抗凝劑與血液之間的比例。采集之后將試管輕顛5~6次從而達到混勻試劑避免樣本凝固的作用。

2.3 容器的標識 在樣本容器上應該明確的標記患者的基本信息,杜絕產生張冠李戴的現象。尤其是當前試管上都有條形碼的背景下,護理實習生要了解并掌握,將一個條形碼貼紙貼于檢驗單上就能保證樣本不會產生錯誤總體來講非常的方便。

2.4樣本的采集 樣本的采集過程應該嚴格的遵守相關的規程,進行血液的采集應該盡量的采用統一的采血的姿勢,盡量的在止血帶使用后的1min內進行血液的采集,采集過程中如果看到回血就應該叫是的進行止血帶的松開。在采血的過程中如果樣本處置不當或者才學過程不當可能會導致溶血現象,比如止血帶施壓過久或者穿刺的位置有剩余酒精等因素都會造成溶血。如果檢驗時溶血現象嚴重則應該再次進行血液樣本的采集。

2.5復核 完成樣本的采集之后應該反復的對于患者的身份,容器的標識以及檢驗的項目來進行核對保證三者的一致性。

3藥物的影響

3.1藥物本身對檢驗指標有影響如某些甲狀腺素類制劑 能造成血糖增高和膽固醇降低;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膽固醇增高;維生素C可使乳酸脫氫酶減低;血和尿中維生素C能影響測定過程中的化學反應;口服避孕藥會使甲狀腺結合球蛋白、纖溶酶原、轉鐵蛋白、鐵、甘油三醋增高,而白蛋白和鋅下降,增加ALT和r-GT活性。有些藥物對造血功能,肝、腎功能造成損害,引起有關指標的變化。

第2篇

1加強基本檢驗技能的訓練,提高對檢驗結果分析的能力

臨床檢驗是一門技術性非常強的專業,盡管檢驗工作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帶教老師除了要教會實習生如何操作各種儀器外,更應該教會他們更多基本的、傳統的經典實驗方法,了解不常見的操作方法并分析實驗結果。如在細胞室實習時,帶教老師必須加強學生基本功的訓練,比如骨髓片的取材、染色等;進行細胞形態學的帶教時,要使學生掌握細胞內部結構,胞漿的著色、漿內有無顆粒、空泡,胞核的形狀、染色質的粗細、有無核仁、核仁數目及核漿比例等。自動化儀器的學習及傳統的手工操作都是實習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兩者必須有機結合統一起來。

醫學檢驗專業不僅要求實習生具有較全面的專業理論和較強的動手能力,還應具備較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每一份檢驗結果都能進行理性分析并做出合理、科學的解釋,進而為臨床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指導。由于檢驗科的日常工作量極大,工作較為繁瑣,許多實習生都會忽視對檢驗結果的分析。故帶教老師每天都應該抽出時間對部分典型病例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如高血鉀到底是患者本身疾病引起還是標本溶血引起等等。通過密切結合臨床,教會學生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實習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實習效率。

2強調實驗室的質控

檢驗結果對臨床有指導作用,因此其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衛生部的《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和ISO15189對檢驗結果的質量控制都有明確要求,是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在實習生的實習階段,必須強化實驗室內質量控制意識,包括檢驗前、中、后的質控,使實習生意識到只有在良好的質量控制下才能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帶教老師必須每天都帶著實習生進行質控操作,對質控結果進行記錄分析,這將有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工作態度。

3定期對實習生進行技術操作考核

為檢驗實習生的實習質量,應該定期對他們進行基本技術操作考核。在考核操作過程中,結合提問注意事項及操作原理,并進行評定,可增強實習生實習的自覺性、主動性。臨床醫學檢驗學是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帶教老師必須明確實習目標,通過對實習生的實習培訓,使他們好地理論聯系實際,能獨立分析及解決問題,鞏固提高專業知識,將來成能為優秀的檢驗醫師。

作者:池小鉅單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第3篇

摘要:目的 了解檢驗醫學專業實習生在臨床實習期間職業暴露情況,并分析原因,為相關教育和培訓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回顧性收集職業暴露登記情況,并設計問卷調查進行調查。結果 實習生職業暴露知識正確知曉率為77.54%,職業暴露率為16.06%,職業暴露后正確處置率為45.71%,實習生職業暴露知曉率、正確處置率與正式從業人員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檢驗醫學;職業暴露;實習生;職業防護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6-0106-03

檢驗醫學專業人員工作時接觸的均為患者血液、尿液、糞便及各種類型的分泌物等標本。同時還要面臨靜脈抽血、末梢采血、簽收標本等日常工作,職業暴露的風險遠大于臨床其他專業,危害也比較嚴重,感染風險不容樂觀。有學者研究顯示,實習期間職業暴露風險較工作人員增加7.3-11.7倍。故需加強實習生職業暴露知識的培訓,調動其積極防護意識,降低職業暴露對健康的危害。

實習生作為后備力量,實習期間面臨各種的職業暴露,因其臨床實踐時間短、工作經驗不足、技能操作不夠熟練又缺乏相關防護意識,更易發生職業暴露。本研究通過對檢驗醫學專業實習生職業暴露相關知識、防護措施、暴露后如何處置等相關知識、態度、行為進行調研,以期尋找原因,為臨床教學針對性地強化職業暴露相關知識的教育和職業培訓等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2016年8月進入臨床實習的閩東衛生學校檢驗醫學專業實習生,學歷為中專,共計218名。

2.調查方法。自2016年8月實習生分別進入閩東醫院、福鼎市醫院、寧德市醫院檢驗科實習起至研究結束時,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根據不同醫院檢驗科、感控科職業暴露登記表、追蹤跟進情況;檢索相關資料,參照史妍萍編制的針刺傷相關知識、態度、行為(KAP)問卷調查表并結合檢驗科工作特色,設計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職業暴露概念、范疇、暴露后處置措施和流程、暴露后登記和上報情況、不同暴露源引起的暴露相對應的緊急預防措施及追蹤、不同銳器使用后處置情況、不同操作分布、醫療垃圾分類及處置等相關知識。

3.質量控制。調查前由臨床實習帶隊班主任(調查員)向醫院檢驗科、感控科、實習生說明問卷調查目的、要求、規范和意義,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原則?,F場登記檢驗科、感控科實習生職業暴露記錄情況,同時在實習生會議上現場發放問卷調查表并當場回收。

4.統計方法。刪除不合格問卷,雙人分別用Excal錄入調查數據,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二、結果

1.一般情況。從不同教學醫院檢驗科、感控科共收集35人次職業暴露登記表及相關信息;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后剔除不合格問卷13份,有效問卷187份,有效率為93.50%。研究對象年齡在16-20歲,平均年齡18±1.25歲。

2.相關知識回答情況。實習生關于職業暴露相關知識的回答第6、7、11、13、15、16、18條目的正確率均低于60%,剩余條目的回答正確率在60%以上,第10條的回答正確率最高,為93.58%。見表1。

3.職業暴露分布。回顧性調查顯示:實習生職業暴露率最高的是門診采血,暴露率為40%,其次為拔除采血管的帽子和整理或清洗器械的時候,暴露率均為28.86%。見表2。

4.職業暴露后處置情況。職業暴露后,能按要求及時正確處置傷口的只有45.71%,未做任何處理的高達36.28%,做輸血前項目檢查的只有28.57%。大多抵耙當┞兜氖迪吧未做任何處置或上報感控科進一步追蹤觀察,出現比例最低的就是必要時緊急接種相關免疫球蛋白或者補接疫苗。見表3。

現場對不同實習點檢驗科工作員工進行面談式問卷調查,共調查15名檢驗科人員,暴露相關知識知曉率達93.33%,暴露登記并上報感控科高達80%。且與實習生對于先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

三、討論

(一)客觀原因

1.相關知識不知曉。檢驗醫學專業的實習生在臨床工作前學校未傳授職業暴露的相關知識和職業暴露的應急演練。實習醫院的崗前培訓也只是籠統地講解一下。因此,實習生對于職業暴露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缺乏緊急處置意識,職業暴露后不能夠按照實驗室和醫院有關制度去處置問題。

2.不重視職業暴露。三個帶教醫院均未舉辦對實習生的職業暴露應急演練,忽略實習生的職業暴露風險。即使在實習生職業暴露后,因不是本院職工,不能及時進行職業暴露登記并追蹤觀察。

(二)主觀原因

1.意識淡薄。實習生不了解職業暴露的危險,職業暴露后,因怕被帶教老師批評或擔心留下壞印象,有時候會故意遮掩或隱瞞自己的職業暴露;甚至于個別實習生職業暴露后當做什么事都沒有發生。

2.防護不足。部分實習生在工作前不佩戴雙層手套,不戴口罩帽子。工作間隙用被污染的手接打電話、在實驗室進餐等違反實驗室規范。

(三)防護對策

1.強化崗前培訓。將職業暴露的相關知識作為下臨床前的考核點,舉行職業暴露的相關應急演練,讓實習生熟悉職業暴露相關規定和處置流程。

2.推廣防護用具。建立實習生管理規范,強化實習生操作前必須穿戴防護服、口罩、帽子、戴雙層手套,各種微生物操作必須在二級以上生物安全柜內進行。

3.繼續教育培訓。研究發現:通過操作培訓,可減少93%的銳器傷。因此,對檢驗人員持續不斷的安全教育是減少職業暴露的有效措施。

4.健全隨訪機制。鑒于實習生職業暴露后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礙,應關注其身心狀態,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保障身心健康的同時。對暴露類型、級別進行評估,必要時采用緊急預防措施和注射相關藥物或疫苗。隨訪期間,無論實習生身在何處,都應進行追蹤和隨訪。

檢驗醫學專業的實習生更應樹立職業防護意識,認識職業暴露的嚴重性,警惕各種相關危險因素和涉及的操作,預防職業暴露的發生。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聯合學校、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因材施教,采用合適的方法完善對實習生的監護制度,從各方面做好教育及監督工作,做好對檢驗醫學實習生職業暴露的危害監督,保護好他們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Yang YH,Wu MT,Ho CK,et al.Needesticks/sharps injuries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in southern Taiwan[J].Am J Infect Control,2004,32(8):431-435

[2]丁思G,邵小青,茅一萍,等.醫學實習生職業防護意識和行為現況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0):796-799.

[3]Honda M,Chompikul J,Rattanapan C,et al.Sharps injuries among nurses in a Thai regional hospit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J].Int J Occup Environ Med.2011,2(4):215-235.

[4]史妍萍.強化教育對實習護士針刺傷發生狀況的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2.

[5]邸,施月仙,司帷,等.護士進入實習前針刺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現狀調查[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10):791-795.

[6]Valls V,Lozano MS,Yanze R,et al.Use of safety devices and the prevention of percutaneou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12):1352-1360.

[7]Naghavi SH,Shaobestari O,Alcolado J.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trainee doctors with previous needlestick injuries[J].Occup Med(Lond),2013,63(4):260-265.

第4篇

1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大專和中專兩個層次的醫學檢驗實習生,本科層次的實習生理論知識較豐富,知識面較寬,接受能力較強,綜合素質也較高。但是,也有部分本科層次的實習生缺乏正確的自我定位,自認為比專科生、中專生高人一等,缺乏主動勤奮、吃苦耐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沒有社會競爭意識,實習中往往缺乏工作熱情和主動性。也有一些學生高分低能,理論知識很強,但動手能力極差。有些學生則過于自信,尤其是在實習后期,會出現脫離帶教老師的監督,獨自進行操作,容易在操作過程中造成差錯,引起醫療糾紛。

2應對措施

2.1樹立檢驗質量是檢驗工作根本的意識

質量是檢驗醫學技術的生命,是永恒不變的主題。沒有質量保證,縱有再好的儀器和技術人員,得到的檢驗結果對臨床診斷和治療都是毫無幫助的,甚至會誤導臨床。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要讓實習生了解質量管理程序,樹立質量管理意識,參與質量管理工作,切身體會到質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絕大多數臨床實驗室都已開始建立質量管理體系,CLSIGP26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模式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及分析后質量控制[1]。分析前質量控制:包括監督臨床醫師規范開申請單、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與接收等,帶教老師應在工作中根據本科室所制定的關于各項標本采集、接收和拒收的規范化制度隨時對實習生進行強化,解釋不合格的標本造成檢驗結果錯誤的原理和原因,引導同學加以理解吸收,在潛移默化中讓實習生加深拒絕不合格標本的思想意識。分析中質量控制:要從標本的準備、取樣、加樣、混勻、進樣各環節均做到規范化操作。掌握建立可靠的分析測定系統的方法,讓實習生參與實驗室質控靶值的制作,做好質控資料記錄和失控分析并及時糾正。分析后質量控制:要對結果審查并及時發出報告。正確合理地解釋檢驗結果[2]。作為本科層次的實習生,必需掌握質量管理體系,充分認識到質量是檢驗工作的關鍵,也是檢驗科賴以生存的生命線。

2.2注重實習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醫學檢驗專業是實踐能力很強的學科,臨床實習是培養學生操作、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實踐過程[3]。除了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能力,而臨床思維和臨床動手能力的培養則是本科層次實習生的重點。因此,在帶教時,不管是血液檢驗還是體液檢驗,不管是手工操作還是儀器檢測,對其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都加以詳細講解和示范,運用啟發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在日常工作中勤動手、勤觀察、勤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思考。比如在血細胞形態學的臨床帶教時,除了教會他們正確認識細胞形態外,還告訴他們有時候骨髓象相同,但病因卻不同,比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淋巴細胞型的類白血病反應,診斷時一定要結合病史和臨床癥狀來出具骨髓診斷報告,否則會造成誤診。學生通過這樣的帶教,體會到臨床實習的真實意義,從中明白理論聯系臨床實際的重要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也提高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2.3重點加強實習生血液細胞學知識的學習

中專和大專層次的醫學檢驗生,一般來說血液細胞學的實習并不是重點,大多數學校安排的實習時間也只有可憐的2周,完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學科。而韶關大學醫學院對這批本科生在血液細胞學方面的實習非常重視,安排了8周的時間在血液室實習。血液形態學教學最基礎的技能非細胞辨認莫屬,作為入門技巧,細胞基本形態能打下厚實基礎,就如打開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門[4]。因此,在帶教時除了教會他們外周血細胞形態外,還對骨髓細胞形態學進行了重點帶教,讓實習生對貧血、白血病、組織細胞病、淋巴瘤、漿細胞病以及骨髓增生性疾病等的骨髓象加強學習,多看片,能熟練掌握血液病的診斷標準和細胞形態學特點。

2.4注重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層次的實習生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作為未來的醫務人員,其職業道德水平事關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興衰,作為教學醫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單是技術上要過硬,思想上、作風上更要過硬。因此,一定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調組織紀律,明確規章制度,著重培養實習生不計名利、熱愛本專業的思想。同時,還應向學生講明臨床檢驗實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工作中時刻嚴格遵守規程,做到一絲不茍,培養其嚴謹的工作作風;教會他們能夠從小事做起,積累大量的經驗,才能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個很重要,專業思想的穩定性決定了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目前,在患者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糾紛日漸增多的情況下,要教育學生學法、懂法、守法,清楚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法律問題,以便必要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5]。因此,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也是帶教工作的重點。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由于缺乏經驗或工作不夠細心,有時會發生失誤,通過對臨床上一些醫療糾紛案例的分析,讓他們懂得醫療是高風險的職業,提高法律意識和用法律觀念規范自己的行為,既要使患者得到安全的醫療服務,又要使我們的醫療行為得到法律的保護。實習生工作技術要求很高,所以帶教老師必須規范操作,認真講解操作步驟,大膽讓學生親自操作,老師在旁監督指導,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

第5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的100名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作為對照組,以2012年4月~2014年4月的100名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作為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帶教方式,男生70名,女生30名,年齡22-27歲,平均(23.5±2.3)歲;觀察組在常規帶教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帶教方式,男生67名,女生33名,年齡21-26歲,平均(22.4±1.3)歲。兩組實習生在年齡、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習生選取標準

均為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經過學校及醫院批準參加實習。

1.3教學方法

1.3.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按照課前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工作,圍繞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反復講解,并結合實際把理論知識傳輸給實習生,通過有限的平面掛圖、模型等輔助教學。

1.3.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教學帶教老師課前準備好教學主要內容,利用多媒體工具,綜合教材,制作相關的演示文稿與多媒體視頻,向實習生展示教學內容,帶教老師對難點與重點進行必要的解說,提出相關問題,引發實習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并在課上解決疑問。最后實習生總結教學內容、原理等,并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老師也可下載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應是教學中的重點,加深對實習生的印象,利用課余時間給實習生觀看,定期測試實習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臨床實踐技能等,調查實習生對多媒體教學的興趣,組織課外活動,老師也參與進去,進行互動。

1.4教學效果評定標準

對實習生綜合績效評定比較,績效評定包括實習生的知識掌握、臨床實踐、學習興趣等的評分,通過測試得出分值,滿分100分,得出每組的平均分值;調查了解兩組實習生對帶教方式的滿意度,教學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統計數據錄入EXCEL(03版)行邏輯校對,數值變量采用標準差、均數表示。分類指標行X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等級分類資料行Ridi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實習生綜合績效評定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知識掌握、臨床實踐、學習興趣的平均分值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實習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的滿意度為6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5%,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第6篇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檢驗差錯;防范教育

當前醫患關系緊張已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從醫療角度來說,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差錯和杜絕醫療事故是保障醫療安全、避免醫患糾紛、不斷提升醫療質量的有效措施。檢驗醫學作為一門對專業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學科,其檢驗流程涉及臨床各科,檢驗結果直接影響到臨床診斷和治療方向,技術操作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檢驗差錯的發生,從而誤導臨床診治方向,輕則延誤患者病情,重則危及患者生命。所謂檢驗差錯,是指任何與標準操作規程或程序相偏離的事件,差錯可能帶來嚴重不良后果,給患者帶來巨大傷害甚至可能導致其死亡[1]。這就要求檢驗人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嚴格規范操作,密切與臨床相應科室和患者的溝通,時刻注意防范,將檢驗差錯率降到最低[2]。高職教育是培養具有必要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動手能力、適應性強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我校作為一家以“立足宜春、服務江西、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為服務定位的高職院校,培養造就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我們的辦學方向。我們在加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檢驗差錯防范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方面做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主要通過防范檢驗差錯的內容和措施來加強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檢驗差錯的防范教育。現將其體會和同仁進行交流探討。

1檢驗差錯的防范教育內容

保證醫療安全是對人生命尊重和維護的需要,如因檢驗差錯耽誤患者疾病的診治,引發臨床差錯甚至事故,將嚴重影響公眾對醫療機構的信任感。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檢驗差錯防范教育的核心是突出以患者為中心,為臨床醫生提供準確可靠的檢驗數據。我們認為防范教育內容包括相關法律法規、專業技能和人文修養3個方面,現介紹如下。

1.1相關的法律法規

學校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開設方面,除了開設法律基礎課程外,還將諸如醫療機構規章制度和專業技術規范等與職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內容滲透到相應專業的教學中,如《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輸血法》《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等。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明確自己的法律身份和責任,知曉患者權利,學會應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自己的專業行為,為進入臨床安全實踐打下基礎。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應遵守科室規章制度,嚴格遵守專業技術操作規程,在實踐中通過接觸相關案例、強化法律意識,從而不斷學習和增強檢驗差錯的防范意識及提升處理能力。

1.2嫻熟的專業技能

使學生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是防止檢驗差錯發生的有效方法。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和校內實訓加強學生的三基訓練,在學習中融入檢驗差錯案例教學,嚴格規范操作規程;另一方面通過實習醫院的集中崗前培訓和檢驗科各實驗室的嚴格教學管理,學習《檢驗科差錯事故登記制度》《檢驗科工作制度》等,進行各科室的入科教育、學術講座、出科理論和技能考核,使學生將專業理論知識通過臨床實踐與臨床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在提升職業技能的過程中強化防范檢驗差錯的意識和能力。

1.3較高的人文修養

現代醫療服務強調以人和健康為中心,現代醫療模式對醫技人員的人文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包括道德修養、美學修養、禮儀修養和人際關系修養等。通過大學生對人文修養、職業道德、醫學美學、人際溝通等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職業道德情操,提高美學修養,掌握人際溝通技巧。這樣學生一方面能更好地與臨床各科醫護人員溝通合作,另一方面在為患者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時,能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用人文關懷精神指導專業實踐,在保證檢驗安全的同時為患者和臨床各科提供優質服務。

2檢驗差錯的防范教育措施

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進行的檢驗差錯防范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過程。我們從學生入校的專業教育開始,將相關教育內容貫穿于學習的不同階段,具體措施體現在全程化、全員化、規范化和信息化4個方面。

2.1全程化

從學生進入學校接受專業教育開始,防范教育就要貫穿于每個學習階段,且各階段交叉融合、相互滲透,具體分為在校期和實習期兩個階段。

2.1.1在校期

在一年級的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中,進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相關法律法規和醫療安全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信念和慎獨精神,樹立法律觀念,做到學法、懂法、守法。如告訴學生在工作中因責任心不強而采錯患者標本、編錯標本號碼、發錯檢驗報告等檢驗差錯的后果。在二年級的專業課程中,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時,一方面注意培養學生嚴格規范、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注意結合檢驗差錯進行案例教學。如臨床工作中違反檢驗操作規程,血液標本管離心時破損、尿液標本放置時間過久致細菌污染、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錯誤等差錯導致臨床醫療糾紛或事故的案例。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生進入實習前準備,學校安排對重點操作項目進行一周的強化訓練,使學生為即將進入的實習階段做好思想和技能上的準備,為最大限度降低實習期檢驗差錯的發生奠定基礎。同時針對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容易出現的檢驗差錯,在訓練中加以重點指導。

2.1.2實習期

學生在三年級進入實習階段,這是他們從學校的安全理論到臨床安全實踐的必經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完成從學生到準檢驗技術人員角色的轉變。實習生到實習醫院后首先對其進行崗前培訓,將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實習紀律等充分介紹給學生。另外,通過禮儀服務、溝通技巧的講解,使學生真正理解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以及處理好與臨床各科關系、醫患關系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職業素養和溝通技能。整個實習階段,實習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按照實綱完成實習計劃,同時,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形成良好的職業態度、規范的操作技能,對于可能出現的操作錯誤能及時防范,將檢驗差錯的發生率降到最低。

2.2全員化

一方面,學校實習就業處、教務處、學工處、團委、思政部和醫學院等多部門齊抓共管,圍繞“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各種形式和多種途徑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加強對校內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檢驗差錯的防范教育。如學校實習就業處將實習醫院反饋的相關教育教學建議,通過召開院(系)聯席會、座談會、實習班主任(輔導員)和實培訓班等形式傳遞。每位任課教師結合專業特點進行教學,每位班主任(輔導員)通過班級管理、主題班會等日常工作進行常抓不懈的防范教育,每位實在本組實習過程中及時了解組員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向醫院科教科(檢驗科)和學校實習就業處、所在院(系)反映,使問題得到解決。另一方面,學校為培養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確保學生的校外實習質量和安全,與一些教學管理規范、擁有優秀帶教教師隊伍的醫院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實習就業處作為校方職能部門,直接與醫院的相應管理機構(科教科或教學管理辦公室)對接。通過加強院校聯合的實習安全教育和管理,形成“實習醫院—實習就業處—醫學院(班主任/輔導員)管理網絡”,保證實習生順利完成實習任務,最大限度地降低檢驗差錯的發生率,杜絕醫療事故。

2.3規范化

根據檢驗差錯防范教育的需要和現有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學校相關教育教學管理規定、基本制度及工作流程,形成統一和相對穩定的管理體系。如學校的教學工作條例、實踐指導教師崗位職責、畢業實習工作管理規定、實習就業處工作職責、校外實習帶教教師和優秀實習生評選辦法等。學校實習就業處保持與各實習基地科教科(教學管理辦公室)的密切聯系,采用多種聯系方式,及時了解實習生的實習動態;定期召開實習基地有關管理部門領導和帶教教師的教學研討會,共同探討實習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不定期邀請實習醫院領導和優秀帶教教師來校講學,利用面試招聘為學生做安全教育。此外,實習就業處應加強與各實習組的聯系,建立每個實每周匯報制度,定期以電話、信息、電子郵件、QQ或微信等多種形式向學校匯報本組實習情況。通過學校和實習醫院兩方面規范有序的教育教學管理,使學生檢驗差錯的防范教育得到有效保證。

2.4信息化

隨著計算機、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可以更方便快捷地通過學校的門戶網、實習就業網等信息平臺接受相關安全知識的學習。如在實習階段,實習就業處與各實習醫院、各實習小組分別建立QQ群、微信群,通過QQ、微信、電子郵箱等現代信息手段,保證院校和師生間的即時溝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方便快捷的優勢為防范教育服務。此外,還可通過網絡平臺做好對學生個體的服務工作,如學校建有實習就業網,實習版塊把實習生的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定期更新內容;設立實習組QQ群和微信群,及時實習生動態,對實習生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提醒,接受在線實習生一對一交流,將培養學生防范差錯事故的意識和能力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較快,強調職業教育要“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層次、規格、知識和能力的新要求,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在培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時,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融合起來,特別注意檢驗差錯的防范教育,以提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胡麗華.臨床輸血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第7篇

    【關鍵詞】  臨床實習; 技能考核; 分析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實習生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與考核又是畢業實習中最重要的環節,為了解醫學生實習期間臨床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我們對2006年1~12月省內某醫學院來院實習的醫學生臨床基本技能考核成績進行階段性分析,旨在發現存在薄弱的環節,為加強臨床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組60例,均系2006年1~12月在我院實習的臨床醫學專業大學本科學生。

    1.2  方法  將學生隨機分成12組,每組5人,分別在我院12個臨床科室輪轉。

    1.2.1  考核方式  臨床實習f基本技能考核由醫院臨床教學委員會統一領導,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為組長的考核領導小組,由2~3名高年資醫師專門負責對實習生的臨床技能考核工作,在學生出科前一周按照實習生臨床基本技能考核評分表上的項目進行逐次考核評分,最后由科教處將考核表統一收回,匯總將成績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在實習結束時交學院實踐教學管理科。

    1.2.2  考核內容  (1)技能操作9項30分;(2)床旁考核50分,其中問診10項20分,查體10項20分,醫德醫風3項10分;(3)病歷書寫14項20分(≥16分為優,≥12分<16分為良,≥8分<12分為中,<8分為差)。

    2  結果

    2.1  醫學生技能操作考核成績  見表1。表1  實習學生操作考試成績按月份分組的方差分析注:由表1可見四個階段成績差異存在顯著性

    2.2  醫學生床旁考核成績  見表2。 表2  實習學生床旁考核成績按月份注:表2顯示經S-N-K法進行兩兩比較,四個階段床旁考核成績,只有9月與12月(結業)無顯著性差異

    2.3  病歷考核級別  見表3。 表3  病歷考核級別注:經χ2檢驗,χ2=16.087,P=0.065,P>0.05,差異不存在顯著性

    3  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以學生技能操作考核四個時段間成績差異存在顯著性(P<0.001),均值以12月末成績為高,經相關性分析可知,技能操作考核平均分與考核時段呈正相關。提示:醫學生技能操作掌握熟練程度有隨臨床實踐時間的延長而增長的趨勢。這可能與實習生對技能操作熱情高,主動性強,動手機會多等因素有關。

第8篇

[關鍵詞] 醫學實習生;心理特點;個性特征;癥狀自評量表;艾森克個性問卷

[中圖分類號] G4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5-0140-03

醫學教育的目的是為衛生系統提供合格的醫療人才,具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及健康的人格特征對于醫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為了為臨床提供合格的專業人才,醫學院校對學生的專業理論技能及道德水準的要求較高,醫學院校的培養周期較長,而且課業設置多較為密集,學生面臨的學習、就業等壓力都較為突出,因此可能承受更高的心理壓力。在進入臨床實習階段以后,醫學實習生要面臨角色、環境和學習內容的較大變化,容易造成心理的重大反差,易引發心理問題。既往的研究顯示[1,2],醫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心理壓力較為突出,如求職壓力、感情問題、臨床交流壓力、職業迷茫等均易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甚至引發學生工作怠倦等消極影響,導致學生的求知欲望下降,影響臨床實習及理論學習,甚至影響擇業及未來的發展,因此在醫學生實習期間不僅要加強實習生的臨床技能的培養,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3,4],并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為了解臨床實習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們對本院實習的臨床實習生的心理特點及個性特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臨床實習的醫學生34名,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齡22~24歲,平均(23±0.8)歲,均為普通高等醫學院校本科實習生,并排除既往曾發生情感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者,所有入選者對研究內容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量表的選擇 調查量表選擇SCL-90量表及EPQ問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在國內應用得較為廣泛,是公認具有權威性的心理調查問卷,國內翻譯后對其進行檢驗具有較高的效度及信度,而且問卷具備國內的常模對照數據,能夠滿足心理調查需要。EPQ問卷的編制是以特質論為理論基礎的人格調查問卷,再國內外均公認具有權威性,在國內應用的也較為廣泛,是人格調查的常用工具問卷,問卷具有中文譯本,效度及信度檢驗符合需要,具有國內常模數據。

1.2.2 問卷人員培訓 問卷選擇后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進行調查與問卷,參與調查問卷的精神科醫生進行短期培訓,熟知問卷內容,對問卷各條目能夠理解并詳細解釋,對問卷過程中受調查者的疑問能夠進行解答,了解問卷的計分及評價規則,掌握問卷的原理,對調查過程中不符合問卷規則的作答方式能夠及時糾正,能夠對不合格問卷進行甄別。

1.2.3 問卷方法 問卷均采用現場問卷方式,SCL-90量表采用筆答方式,SCL-90量表共計包括9個因子[5],分別反映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方面內容,測驗的九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量表共計包括90個條目,每一個條目按癥狀等級程度分為1-5分,每一個因子反映出個體某方面的癥狀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問卷完成后累計各因子均分及整體總分,當個體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時,即超出正常均分,則個體在該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EPQ問卷共計包括88個條目[6],包括四個因子: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自身隱蔽,內外向、神經質、精神質代表人格結構的3種維度 ,它們是彼此獨立的,自身隱蔽則是效度量表,表現社會性樸實 、幼稚的水平,對前三個量表具有均衡作用。每個量表包括88個條目,每個條目有是和否兩個選項:(+)為正向計分,即答“是”加一分,答“否”不加分;(-)為反向計分,即答“是”不加分,答“否”加一分,根據受測者在各量表上獲得的總分進行評價,問卷前先由工作人員把總的評分方法和要求向受檢者交代清楚。然后讓其作出獨立的、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對于問卷過程作答不規范及問卷作答不完整的刪除研究組。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分析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醫學實習生心理特點分析

對醫學實習生進行SCL-90量表分析發現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因子評分,研究組分別為(1.59±0.52)分、(1.86±0.59)分、(2.14±0.52)分、(1.79±0.74)分、(1.95±0.42)分、(1.63±0.58)分、(1.40±0.38)分、(1.70±0.67)分及(1.61±0.58)分,全國常模人群分別為(1.45±0.49)分、(1.98±0.63)分、(1.88±0.63)分、(1.74±0.62)分、(1.61±0.55)分、(1.61±0.62)分、(1.38±0.49)分、(1.72±0.62)分和(1.59±0.54)分,與全國常模比較[7],醫學實習生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及焦慮因子評分高于全國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強迫癥狀、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等因子評分與全國常模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研究組SCL-90量表總分為(124±11.04)分,全國常模SCL-90量表總分為(107±8.26)分,研究組SCL-90量表總分高于全國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醫學實習生個性特征分析

對醫學實習生進行EPQ問卷調查發現,EPQ問卷內外向量表、神經質量表、精神質量表及掩飾性量表評分研究組分別為(7.04±3.95)分、(11.47±5.72)分、(4.65±2.17)分及(17.14±4.29)分,全國常模分別為(9.11±4.53)分、(12.11±5.80)分、(4.56±2.96)分及(14.82±3.75)分,與全國常模比較[8], 醫學實習生內外向量表、掩飾性量表評分高于全國常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神經質及精神質量表評分與全國常模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醫學教育的目的是為臨床提供合格的醫療及科研人才,因為醫療從事的是特殊行業,對從業者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從業者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而且需要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而且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醫學院校在培養學生時要求相對較為嚴格,課業設置及時間安排都較為緊張,而且培養周期較長,就本科教育而言,其培養教育周期較其它院校要多一年,培養周期的延長比例約為25%,而且在教育過程中也注重對醫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因此醫學院校的學生往往要承受更高的學習壓力,而且業余生活相對單調,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引發心理問題。既往的研究結果也證實[9],醫學院校的大學生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較高,如浮躁、情緒低落等,心理健康水平相對較低,可能為醫學生未來的執業行為產生影響?,F代醫療模式及環境對醫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服務水準等要求明顯提高,在臨床診治過程中的期望值較高,要求職業醫務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業務素質,而且也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滿足各類醫療保健需求,并且能夠應對突發狀況,才能夠滿足臨床醫療的需要。醫學生的培養是為臨床輸出醫療人才的主要途徑,臨床實習醫學生是為從醫學院校輸出醫療人才到衛生醫療單位的初級階段,醫學生在實習階段逐漸從基本的理論知識對臨床醫療形成認識,建立適應臨床需要的臨床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體系,醫學實習生的心理狀態對于其未來能否成為合格的臨床醫療人才至關重要,因此維護醫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醫學院校在校教育以及實習期間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對醫學實習生的研究中發現,醫學實習生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及焦慮狀態較常模人群表現得較為突出,評分明顯高于常模人群。實習階段是醫學生成為職業醫師的過渡階段,在臨床實習階段,對于醫學實習生的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醫學生要在臨床中驗證基礎理論的應用,同時也要運用基礎理論為患者進行診斷及治療,大多數醫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均會感到基礎知識的匱乏,在臨床實習階段往往會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因此學歷壓力進一步增加,常常感到精力不足。實習生不僅要掌握臨床技能,面對從未有過的臨床突況,如臨床急救等,實習生顯然缺乏相關的經驗,在面臨突況時常常手忙腳亂,因此在實習臨床操作過程中,往往懼怕突況的發生,精神上經常高度緊張,上述因素均容易引發焦慮等異常心理狀態,甚至影響醫學生的學習及未來職業的選擇。既往的研究結果也顯示[10,11],醫學生進入實習階段,往往會發生心理變化,如焦慮、抑郁等,對未來的執業前途發生懷疑,甚至放棄醫療行業。此外在實習階段結束后,醫學生還要面對畢業考核以及工作求職等實際問題。醫療行業是目前求職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學歷和地域競爭都較為激烈,在所有高校中,碩士以上學歷者約有五分之一為醫學生,由此可見本科生面對的就業壓力十分巨大[12,13],而且在實習階段工作求職信息等存在相互競爭的關系,相互之間的關系較為微妙,可能是導致人際關系敏感的原因之一。綜合各種因素,醫學生在實習階段的問題較多、壓力較大,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實習階段是成為臨床醫務人員的準備階段,臨床醫務人員要求具有穩定的心理素質及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實習生的心理狀況及個性特征與未來的職業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

既往的研究顯示[14,15],個體的心理狀態與個性特點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在對醫學實習生的性格特征進行EPQ問卷中發現,其中內外向性格及掩飾性性格與常模人群存在顯著的差異,內外向性格的評分偏低,提示醫學實習生相對于存在性格相對內向的問題,而且掩飾性性格傾向較為明顯,醫學院校業余生活較為單調,學生社會活動及社團活動相對較少,與外界溝通交流相對較為貧乏有關[16,17],因此對于人際交往等社會知識的掌握程度相對較差。而且在校期間的課業繁重,同學之間的交流往往也多為學習上和學術上的內容,對于溝通技巧的掌握等相對較差,在面對與專業無關的人事交往溝通時往往會變得緊張,感覺手足無措[18]。因此內向型性格可能占據主導地位,導致醫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與人溝通交流。而且在進入臨床實習后,對于臨床的溝通技巧要求相對較高,與患者的良好溝通是掌握病情變化以及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的主要途徑,也是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的有效方法[19,20],臨床對于醫學生溝通能力的較高要求與內向型性格特征之間的沖突可能引起實習生的強烈反差,導致醫學生對于人際關系過度敏感,也是導致精神質及神經質性格特征形成的意愿之一,不利于健康心理狀態的維護。

研究結果證實,醫學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如焦慮、人際關系敏感,甚至有軀體化的表現,因此在實習帶教期間,要注重對實習生心理狀況的關注,可以通過在帶教實習過程中組織相應的社會活動如參加義診、咨詢等改善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21,22]。同時也要通過教育使學生了解在實習階段是培養臨床思維的時期,并不是學生能夠掌握大量臨床技能實現自身業務素質飛躍的階段,醫學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專業,臨床技能的提高是逐漸積累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作為基礎,要避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急于求成,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循序漸進,避免醫學實習生產生挫敗感及厭煩情緒,影響醫學實習生的心理健康。在實習教育過程中,逐漸建立較為系統的干預機制[23,24],如進行定期的心理評估、能夠及時了解醫學實習生的心理狀態變化,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及疏導方式,引導醫學實習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為臨床輸送優秀的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 孫英梅,巖磊. 實習醫學生心理狀況與實習成績的調查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2,18(3):278.

[2] 朱紅燦,談頌,李倩倩,等. 七年制醫學生實習階段工作倦怠和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0):64-65.

[3] 葉妮. 醫學本科實習生壓力來源及對策[J]. 包頭醫學院學報,2009,25(4):22-25.

[4] 張英劍,王萍,田敏,等. 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西北醫學教育,2006,14(5):491-492.

[5] 黃艷蘋,李玲. 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估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Meta分析[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5):366-371.

[6] 楊堅,龔耀先. 幾種常用人格問卷的比較分析[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4,2(1):56-59.

[7] 仲穩山,李露. 全國大學生SCL-90新常模構建問題研究[J].中國校醫,2009,23(3):251-254,256.

[8] 張瑩,楊秋月,劉聰穎. 護士個性特征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的調查分析[J]. 現代臨床護理,2010,9(1):17-19.

[9] 吳花林,孫永勝. 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相關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129-131.

[10] 蔣玉美,王曉平,鄭茜,等. 醫學實習生的職業倦怠心理[J].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suppl):17-20.

[11] 馬,蒙健軍,程鵬,等. 醫學實習生的焦慮心理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9(24):357-358.

[12] 王殿凱. 畢業實習生心理活動與對策淺析[J]. 衛生職業教育,2004,22(8):92.

[13] 劉葵,陳慶健. 開展醫學實習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 醫學與社會,2010,23(8):94-96.

[14] 楊明. 221名大學生的EPQ和SCL-90調查分析[J]. 河南預防醫學,2006,17(2):77.

[15] 楊金輝,汪耀,程紅梅,等. SCL-90和EPQ及UPI 3個量表關系研究[J]. 中國校醫,2008,22(3):249-252,255.

[16] 馬,李志剛. 醫學生人際信任、交往焦慮調查及其相關性分析[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09,34(10):935-937.

[17] 左川,曾靜,黃慧. 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08,35(6):1118-1120.

[18] 宋丹妮,張建國,楊揚,等. 醫學生溝通能力與和諧人際關系調查[J]. 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7):116-117.

[19] 陳靜琦,朱必勝,侯開連,等. 醫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及其重要性[J]. 中國醫藥導報,2013,10(4):152-154.

[20] 朱開梅. 醫患溝通在防范和解決醫療糾紛中的作用[J]. 醫學與社會,2010,23(10):54-56.

[21] 蔡蓉. 在臨床教學中開展醫學實習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7(4):312-313.

[22] 梁紅英. 醫學實習生的心理狀態與臨床帶教應對[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1):57-58.

[23] 劉葵,陳慶健. 開展醫學實習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醫學與社會,2010,23(8):94-96.

第9篇

《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學習

通過學習這兩個法規,讓實習生明白作為醫務人員永遠都只以救死扶傷,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為自己的職責宗旨。同時不能越權行事,對疑難問題及時請示匯報,不擅自處理,在診療過程中以相關法律為依據,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遠離醫療糾紛。

根據各專業組的特點熟悉相關法律法規

(1)微生物組需要熟悉《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要讓學生明白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的方針。作為1名醫務人員,不論從事任何專業,都必須要明白自己肩負的法律責任和義務。(2)輸血科必須熟悉《獻血法》、《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血液制品管理條例》等。(3)其他的如《防治艾滋病管理條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均要在各專業組得到熟悉或學習。

參加醫療律師講座

如對《醫療侵權行為法律規制》《如何避免醫療糾紛》等進行講解,讓實習生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醫療糾紛處理實訓

1直接參加法院庭審重大醫療糾紛,感受法律的威嚴。組織實習生參加法院審理的地區內醫療糾紛案件旁聽,讓其感受法律的不可侵犯和嚴正,這是1種無形的教育。例如某醫院兒科1例患兒窒息死亡案,在法庭上醫院提供的病歷被患方律師提出的質疑主要幾點:(1)原始病歷數頁碼不夠;(2)診療過程中只有見習醫生簽名,而沒有上級帶教醫師簽名;(3)在病歷上體現出患兒2d體質量差異太大,當天為3.5kg,第2天為5kg。案后討論,需要讓實習生明白:(1)病歷數據作為法律證據的重要性。(2)醫學生和試用期醫學畢業生參與醫學教育臨床診療活動必須由臨床帶教教師或指導醫師監督、指導,不得獨自為患者提供臨床診療服務。臨床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有關診療的文字材料必須經臨床帶教教師或指導醫師審核簽名后才能作為正式醫療文件。(3)各種數據必須客觀、準確無誤,不能自相矛盾,輔助檢驗數據更是如此,否則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腳。(4)說明工作不是兒戲,稍有不細心,后果不可設想。

2參與科內投訴處理。例1:免疫室“兩對半”結果報告,僅僅報告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而化驗單未注明為特殊模式,患者自己認為他感染上了乙肝,有憂慮心理,連續去了當地3所醫院檢驗均為陰性(定性檢測),然后認為我科結果差錯,將其檢測出乙肝病毒,要求賠償精神損失費。例2:1例婦產科患者,在我科檢測垂體泌乳素,結果為超過正常值的2倍,臨床醫生建議她做CT排除腦垂體腺瘤,當天CT影像顯示腦垂體正常,該患者2d后自己重新抽血復查垂體泌乳素,結果在正常范圍,由此該患者認為是檢驗差錯,要求賠償精神和經濟賠償。其實,這兩者結果均為正常檢測結果,通過臨床和檢驗專業知識相結合解釋,同時以普及和宣傳相關知識的態度平息了患者的情緒。通過案例實踐讓學生明白檢驗糾紛的處理除了具有相關知識外還要講技巧。

加強專業學習,建立良好臨床溝通

檢驗醫學是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與臨床醫學在高層次上的結合,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高度結合的1門學科。但由于在實習計劃中忽視了臨床醫療的實習,導致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結合臨床的診斷及治療分析檢驗報告,這是檢驗與臨床明顯脫節的現象。這往往是糾紛的隱患,大部分檢驗實習生在時間安排上均到臨床內科實習2個月,在帶教過程中發現,2個月遠遠不夠,于是安排每天下午發完報告單后參與臨床醫生上門診,通過參加常見內科疾病的診療過程,對各項檢驗項目的掌握和理解以及異常檢驗結果的分析和處理等,使學生在對臨床疾病加深認識的基礎上,還能了解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檢驗結果的分析能力,強化學生對檢驗質量重要性的意識,并能增強學生工作的主動性。

學生熟悉醫療環境后,開始病例討論分析,教師以病例為引導,啟發學生討論、解決有關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病例討論在醫學檢驗教學中的意義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醫學檢驗知識在醫療診治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醫學檢驗人員不僅要懂得檢驗操作,還要向檢驗醫師的方向發展,要能根據病情和檢驗結果進行解釋,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如何選擇檢驗項目、進行疾病確診或療效觀察信息等,以幫助臨床醫師正確分析、合理使用檢驗報告。通過將病例討論融入到檢驗專業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加深了對疾病知識的理解,增強了醫學檢驗知識與臨床醫學知識的銜接。通過以上3方面的學習教育,我科實習生實習結束對檢驗相關法律法律明顯得到提高,大大夯實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基礎,見表1。

第10篇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文從2012和2013兩屆學生中選取護理實習生,其中2012屆74人,2013屆82人。帶教師資人員均為護師職稱,選取的護理實習護生均為全國統招中專生,學制、年齡、在校成績、入院時理論考試成績及綜合素質相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本文把2012屆護理實習生74人作為對照組,2013屆護理實習生82人作為觀察組。兩屆護生實習期均為10個月,分成10個小組,每組設小組長1名,有20名帶教師資負責教學。

(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入院時,護理實習生集中進行了《基礎護理學》理論考試。每月組織護理實習生集中教學2次,課后發放師資教學授課評價表,由每組實習小組長負責評價,內容包括授課內容、授課態度、授課方法、授課手段四方面。95分以上者為優秀,85~94分為良好,84分以下者為一般。

每月科室實習結束前,發放帶教師資滿意度調查表,內容包括帶教態度及責任心、基礎知識專業技能、操作指導、帶教質量及總體評價。護理實習生人手一份調查表,95分以上者為滿意,85~94分為一般,84分以下者為不滿意。在實習滿5個月和實習結束時,分別進行《基礎護理學》理論考試及基礎操作考核。

(2)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帶教師資量化考核表,對科室帶教師資進行教學管理,每月量化考核科室帶教師資的帶教質量,教學結束后進行年度考核。它將護生理論考試及操作考核成績、滿意度分數、教學授課評價納入帶教師資量化考核分值,直接與護士的績效工資掛鉤。量化考核分值組成如下:護生成績占40%,教學授課評價占20%,滿意度測評占20%,護理不良事件占5%,勞動紀律占5%,護士長測評占10%。

3.觀察指標

師資教學授課評價成績、帶教師資滿意度、護生實習結束前的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

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Z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使用x2檢驗,P

二、結果

兩組護理實習生在《基礎護理學》理論考試及基礎操作考核考核成績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成績高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

表1  對照組、觀察組護生成績比較

注: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為實習滿5個月和實習結束時兩次考試的平均成績。

兩組帶教師資滿意度調查評價得分的比較見表2。資料顯示,觀察組護生對科室帶教師資滿意度明顯提高,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對照組、觀察組帶教師資滿意度評價比較(%)

兩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帶教師資授課質量評價得分的比較見表3。觀察組護生對師資授課評價明顯好轉,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對照組、觀察組師資授課質量評價比較(%)

三、討論

實施帶教師資量化考核提高了護理實習生的學習成績,帶教師資量化考核重點強調了護理實習生的理論考試及操作考核成績、帶教師資滿意度及授課質量情況占(80%),量化考核與護理績效相掛鉤,進一步對帶教師資的帶教指導形成了約束。嚴格的帶教師資管理能有效提高帶教師資的執行意識,增強臨床帶教師資帶教的責任心和積極性,進一步明確臨床帶教師資帶教的要求與標準,促使其認真帶教指導。也有利于護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判斷和思維能力明顯增強。

優秀實習生的評選工作是我院常規的教學工作,往年評選側重于日??己撕涂剖以u價、實習生互評。此種評價方式重主觀、輕客觀,其評選結果與護理實習生實際素質存在較大偏差?,F行的評選方法更注重護理實習生的客觀指標,評選結果與實際偏差較小,為醫院招聘護士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第11篇

【關鍵詞】兒科;護理;實習生;帶教;管理

對于醫院來講,兒科護理實習生的帶教管理工作,不僅要面對較多的實習生壓力,同時還要面臨日常的工作壓力。因此,以往很多兒科護理實習生,其接受的帶教管理模式,都偏向于常規模式,整體上很難有所成就。由此可見,常規帶教管理模式,不僅浪費了兒科護理實習生的時間,還對日常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對人才培養而言,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本文針對兒科護理實習生,討論帶教管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2013年5月~2013年12月帶教的兒科護理實習生107為對照組;選擇我科2014年5月~2014年12月帶教的兒科護理實習生114例為觀察組。觀察組男2例,女105例;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20.3歲±1.2)歲;中專54例,專科53例。對照組男3例,女111例;年齡17~23歲,平均年齡(20.4歲±1.8)歲;中專62例,???2例。兩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帶教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對比兩組學生的最終成績及對帶教管理模式的滿意度。1.2.1對照組應用常規帶教管理模式,根據兒科護理實習生的專業,直接將相應的人數分配到各個科室當中,安排相應的護士進行帶教管理[1]。1.2.2觀察組應用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首先,根據護士的帶教規范及相關標準,有效制定臨床實習計劃,確保兒科護理實習生能夠接觸到真正的工作、患者,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知識進行融合應用[2]。其次,在帶教管理護士的選擇上,一定要考慮到護士本身的工作強度、時間,以及兒科護理實習生的能力,保持護士與兒科護理實習生的匹配度,減少矛盾和沖突,維持好醫院的正常工作[3]。第三,實施崗前培訓。兒科護理實習生是即將步入到醫院工作的人員,因此在帶教管理時,有必要對其開展基礎的崗前培訓工作,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了解到工作的要點、難點、細節等等,減少差錯,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4]。第四,積極完善入科宣教。護士在帶教管理過程中,針對分配到本科室的兒科護理實習生,必須在宣教工作上有所努力,要讓所有的兒科護理實習生,按照醫院的規章制度辦事,絕對不可以過于理論化,要把自己當作是真正的醫務工作者。第五,運用多元化的帶教管理措施。結合兒科護理實習生的專業學習情況以及日常工作表現,通過合理的工作強度安排和不同的訓練手段,幫助兒科護理實習生克服自身的薄弱環節,達到較高的專業技能水準。

1.3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對兩組兒科護理實習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進行對比。同時在兒科護理實習生的帶教管理滿意度方面,設定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項標準。滿意:兒科護理實習生得到了相應的幫助,獲得了專業的技能學習,積累了較多的經驗;一般:兒科護理實習生認為,帶教管理模式并不適合自己,雖然能夠達到帶教效果,但是與心理上的預期,存在較大的差異;不滿意:兒科護理實習生與帶教護士出現矛盾,雙方各執一詞,對帶教管理十分不認可。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臨床對比,觀察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方面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兒科護理實習生滿意度為98.0%,對照組兒科護理實習生滿意度為7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于兒科護理實習生而言,帶教管理工作十分重要?,F階段入職的很多醫務工作者,僅僅是在理論成績上達標,幾乎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因此在入職以后,還要“從頭學起”,這對繁雜、大量的醫務工作而言,造成了很多的阻礙。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觀察組應用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后,其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滿意度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均比較突出。相對而言,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的應用,可以為兒科護理實習生匹配最合適的護士,在專業技能的應用、客觀經驗的積累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減少了以往的矛盾現象,能夠為醫院的未來發展,培養更多的人才,建設出強大的人才隊伍。同時,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基本上不會對帶教護士、兒科護理實習生的時間安排,造成太多的不利影響,二者的日常工作均可以按照預期來開展。綜上所述,兒科護理實習生的帶教管理,是對實習生的一種再教育。實習生進入到醫院參與醫療工作時,需經過正確的引導,才能熟練的應用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建議在今后的兒科護理實習生帶教管理中,將規范化帶教管理模式推廣應用,為醫院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杜麗.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2(11):2286+2303.

[2]陳辛華.精細化管理在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運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05(06):123-124.

[3]曹艷,魯麗萍,王剛琴,何瑾,楊婧.在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精細化管理的應用效果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5,22(03):133-134.

第12篇

【關鍵詞】循證護理;兒科;臨床帶教

傳統的帶教模式以傳授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主要的學習內容,實習學生經培訓后一般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較好,但創新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較差,而進行循證護理的帶教培訓的學生不僅基礎知識扎實,還具一定創新意識和發現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研究為探究循證護理在兒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價值,將其應用于兒科臨床帶教活動中,并總結經驗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兒科進行臨床帶教培訓的護理實習生40名,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0名實習生,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1.3±1.5歲;其中大專學生15名,本科學生5名;對照組20名實習生,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1.5±1.4歲;其中大專學生14名,本科學生6名。兩組實習生在年齡、學歷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實習生進行傳統教學,首先對實習生統一進行科室內的工作環境以及儀器設備的介紹,隨后選擇??埔陨蠈W歷的具有豐富教學經驗且業務水平較高的護理作為帶教老師進行帶教活動,在帶教活動中需采取一對一的模式根據每日的學習內容對實習生進行相應的兒科臨床護理知識的教學,并監督和檢查他們在臨床學習與實踐中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完成的情況,并于實習結束前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考試。實驗組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循證護理教學:

(1)理論聯合實際進行教學:護理工作者一般是醫囑的執行者,同時其與患兒直接進行接觸,又是患兒病情的觀察和記錄者,在執行醫療工作的同時還需對患兒家屬的疑問進行解答,并根據患兒的需求對患兒進行細致的護理和對家屬的宣教。由于兒科患兒年齡一般較小,表達能力有限,因此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人員還需根據自身的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對患兒的需求進行滿足,同時,在對患兒的護理工作中思考患兒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并及時運用合理的方式進行解決。在對護理實習生的培訓過程中,帶教老師在對實習生進行以上這些知識的教學時還應要求其具有正確的規范的操作技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流程,熟練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因不規范操作給患兒帶來的危害。

(2)進行循證護理的實踐教學:根據實綱的要求對兒科疾病提出循證問題,且應在對患兒進行全面且正確的評估,并掌握患兒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后進行循證問題的確認。在確認問題后,帶教老師可對實習生進行文獻知識報道相關內容的檢索方法的培訓,并將搜索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整理。帶教老師還可根據自身的經驗對實習生進行證據的篩選、確定的指導,幫助其確定問題研究的結論。隨后,可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和總結的結論進行個性化的循證護理證據的探討,以獲得可靠、真是有用的依據。最后,可將得到的循證護理依據結合個體差異以及患兒的需求運用于臨床實踐,并進行實踐效果的監測。在得到循證問題的研究結果后,可對該次的實踐過程進行總結與分析,進行展示,共同探討此次循證護理的經驗與存在的問題,從而使循證護理活動更具科學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3)擴展教學范圍:在帶教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循證護理的學習任務,還應對實習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教育等方面的宣教,對于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相應的衛生法律和法規,實習學生也應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于醫療器械的維護,醫療藥品的保存,血液制品以及生物制品的使用保存等都應是實習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

(4)加強信息反饋: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循證護理工作的執行,提高帶教質量,科內應定期在實習生和帶教老師間進行循證護理教學內容以及帶教質量的反饋學習,針對帶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經驗的總結,并提出改進的方法和措施,以達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促進循證護理的進一步推廣應用以及護理質量的提高。

1.3觀察指標在兩組實習生進行學習后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考試,對兩組實習生的成績進行比較分析;根據實習生的創新能力、觀察與發現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并進行綜合能力優與差兩個等級的評價。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數據均需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處理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方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當兩組數據間P<0.05時認為兩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

對照組實習生理論考試成績為80.32±12.55分,操作能力考試成績為80.11±11.78分;實驗組實習生理論考試成績為87.64±10.92分,操作能力考試成績為85.93±11.29分;兩組實習生在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績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實習生綜合能力比較

實驗組實習生中綜合能力評價優秀率為90%(18/20),對照組實習生中綜合能力評價優秀率為65%(13/20)。兩組患者的綜合能力評價優秀率存在明顯差異,P<0.01,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桑日县| 同德县| 兴隆县| 方正县| 雅江县| 讷河市| 洪洞县| 敦化市| 舞阳县| 宁南县| 仁寿县| 邻水| 昭平县| 凉城县| 内丘县| 卓资县| 承德市| 砀山县| 云龙县| 安义县| 郑州市| 常山县| 通州区| 凤翔县| 红原县| 大余县| 阳城县| 金昌市| 大悟县| 淮北市| 白沙| 呼图壁县| 新竹县| 贡觉县| 屏南县| 台北县| 涡阳县| 安西县| 始兴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