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中英語自我介紹

高中英語自我介紹

時間:2022-04-04 18:21: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英語自我介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英語文化;課堂互動;生活化教學;英語書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49-01

一、理解英語文化,了解學習英語的意義

學生們都清楚什么是漢語文化,也深刻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為漢語的文化傳播感到驕傲,這便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有了這份文化的認同,你才能從內心里去接受它,同樣的理解,英語是西方國家的一種文化,同樣地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歷史,我們學習英語,在于便利溝通交流,便于中西方文化的傳播和溝通,在學習Culture一課中,便很好的講述了文化的一種概念,我們在教學中容易忽視英語文化的教育,沒有清楚地將英語文化進行識別,很多學生一開始便抵觸高中英語的學習,覺得這是西方的語言,沒有必要進行認真學習,這就是思想的誤解,目光的短淺,殊不知,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社會會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是每個人的基本技能。而高中是學習英語的最好的黃金時間,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生的學習質量放在第一位。為了更好的加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課堂上我拿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例,在介紹本國以及國外的運動員入場的時候,都會用雙語進行介紹,這便是一種尊重西方文化的表現,而作為奧運會主席雅克羅格先生幽默的用中文說句“謝謝你們”,這也是一種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認同。我相信,只有將英語文化認同移植于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中去,學生才能更好的接受高中英語教學。

二、課堂英語交流互動,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學習英語和學習語文的方法差不多,只不過,學習英語我們的基礎很薄弱,它們都是語言類的學科,所以,注定需要多進行師生互動交流。這樣的話,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來。在學習Unit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我通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互動,我只負責引導。Question 1:In the 21st century people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more and more, and why?Lihua: Because English is now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used to communicate important in the world

Language。Question 2:Since English so important, as a student, 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Zhangwei: Communicate in English more, read more English books。通過兩個問題,讓學生嘗試著用英語進行對話,經常在課堂上進行英語對話,培養學生主動用英語交流的意識,慢慢的就會培養這樣的習慣,英語對話由簡單到復雜,我會利用課前三分鐘,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例如:I am Guoxiao, I have a bright and cheerful disposition, like making friends, also like reading, every day I feel very happy。我經常嘗試著讓學生進行英語交流。簡單的自我介紹,培養學生主動用英語交流的習慣。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慢慢的培養英語文化的認同感,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就是為了交流,了解西方的先進文化。

三、推薦學生多看英語書籍影視,提高英語文化欣賞能力

高中英語需要掌握的詞匯量很大,需要識記的內容比較多,多推薦學生閱讀英語課本是為了拓展學生的詞匯量,同時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的欣賞能力,我們都習慣于用中國的四大名著來讓學生進行閱讀,加強學生對漢語文化的認同感,同樣的,作為英語教師,我們也可以推薦一些英語名著,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豐富自己的愛好,例如,《 how the steel was tempered》,里面有一句很出名的句子,提煉出來作為座右銘,Person's life should be spent like this: when he was looking back not regret due to idle away one's time, don't shame for mediocre. 要求學生進行翻譯練習,有例如影視作品《Forrest Gump》,學生便會記得他媽媽告訴他的一句人生教誨,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通過課外課本的閱讀和影視作品的欣賞,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可。將這種潛移默化的認可帶到學習中來,效果是十分顯著的,我們只有在思想上接受西方文化,才能自覺地接受高中英語的教學,學生也有興趣進行英語知識探索。課堂上面我讓學生勇敢地分享自己所看到的優秀英語書籍,例如《飄》,《美麗人生》,《風雨哈佛路》等等,了解西方的文化,去感受它的魅力,對高中英語教學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第2篇

關鍵詞:初中;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171-02

目前,很多高一新生入學時由于初中英語基礎薄弱,口語糟糕,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他們常常告訴筆者,初中的時候單詞雖然天天看,天天背,可是就是不見英語成績提高,還有,一些學生本來初中英語基礎還可以,但上了高中以后,學習方法不好,成績很不理想,他們往往會懷疑新老師的教學能力,而對新的課堂教學存在抵觸情緒,這也難免會影響以后的英語學習.新課改形勢下,英語如何在學生的學習中展示魅力,如何讓高一學生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用積極的心態來對待以后的英語學習,筆者認為這一問題值得所有英語老師的關注和探討.下面筆者就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1.初高中英語學習觀念的銜接

開學初先向學生簡單介紹初、高中英語特點,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調整學習方法初中是打基礎的階段,各種學習主要是側重知識的記憶和積累,一般側重簡單的聽、說、讀、寫的訓練,知識點較淺,靠背背記記就能夠學好.而高中英語則是在初中英語的基礎上再提高的階段,主要是聽、說p讀、寫、理解的訓練,這些在語言的要求和難度上都比初中英語要求的高.進入高中后,如果僅僅是死記單詞,聽完課做完作業便了事,頭腦中沒有"學會了什么"的意識,學習方法單一,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學生是學不好英語的.高中英語不是初中英語的簡單延續而是深化,高中英語的重點轉向讀后理解,轉向實際運用,強調運用能力,因此學生要想辦法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在此基礎上還要訓練自己對語言 材料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

2.初高中英語學習方法的銜接

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初中和高中英語有著明顯的區別.就是高中英語和初中相比,課文內容、生詞量、句子結構和信息量都加大了.所以我們不僅要傳授新知識,更重要的我認為要傳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在高一的起始階段,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來幫助他做好初高中英語學習方法的銜接。

2.1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老師應該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多聽聽他們的心聲,要求,建議.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鼓勵他們,高中學生較初中生而言,年齡增長了又突然處于一個全新的環境,他們往往不會象初中時那樣表現欲那么強,他們害怕出錯,羞于出口.這個時候我們老師要注意課堂評價用語的使用,多給如Good 、Great、Excellent、Well done 、A good job 等肯定性的評價,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并且少用機械性,一般性評語,要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生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并及時給予肯定.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的成績不可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還要注意不同的學生給予難易程度不等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評價,一個老師應該能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2.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大部分初中學生依賴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學部分是一種機械的模仿,是被動學習.而高中我們更強調自主學習,所以老師應該幫他們在高一階段就培養自我約束力,自主學習的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做好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上課記筆記,課后整理筆記,及時完成家庭作業,養成查字典,朗讀、背誦、寫作等良好習慣.還要培養學生發現語法現象和總結語法規律的能力,并且能把這些語法規則用在實際運用中,這樣做不僅拓展他們語言,也可以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3.初高中師生感情的銜接

從初中到高中,環境變了,學生已經習慣了初中老師教學特點和方法,那么我們該如何在他們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只認為高中英語的第一節課只是作個自我介紹,教師不僅要介紹自己的姓名,還應該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學生盡量多了解自己,還有自己的教學方法,策略,教學中的具體要求,方法,建議,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以加強師生間的了解和溝通.作為一名從教數年的高中英語教師來講,傳統的教師權威地位思想根深蒂固.近年來在新的教育思想影響下,雖說改變了不少,但是要說完全解放了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教學實踐一再證明:誰能立身學生之中,受到學生的喜歡與尊敬,誰就能把學生教好.新課標,新理念,新方法,新時代,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務必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人本思想意識。筆者一般會從幾方面做起。

首先,盡快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給學生做好思想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態。高一學生剛入校,師生間都很陌生,教師應與學生多接觸,常談心,加強相互間的了解,及時了解教學信息反饋,調整教學計劃與教法。

第二,幫助他們認識到,學習英語就要多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要靠自己經常反復實踐才能獲得.此外,教師還要幫助他們分析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使他們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學習方法;同時要讓他們明白學英語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預習質疑聽課解疑練習鞏固,一步都不能少,這樣就可以幫助和引導他們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面對緊張的學習壓力以及各種考試的壓力,筆者經常告訴學生們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學習要慢慢來,不能夠急,要一如既往,杜絕急功近利的心態。只要我們勇敢地革新自己的傳統思想,視學生為子女,如朋友,了解學生,幫助學生,用真誠和愛心去感化每個學生,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實實在在地為他們著想,那么,學生就會從心底里喜歡你,從而喜歡你上的課,進而把英語學好。

4.嚴格要求、及時督促加速了學生適應熟悉高中英語學習的進程

第3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構建

寫作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

知識和能力水平意義重大。那么,如何構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新天地呢?

一、積累詞匯和句型,為英語寫作奠定基礎

作為構成語言的最基本要素,詞匯和句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沒有詞匯的語言是無法傳達任何信息的,只有在豐富的詞匯和句型基礎上我們才能談及其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們要注重句型和詞匯的積累,留意文章中涉及的高頻詞匯,為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表達出來,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技能。例如,在訓練“自我介紹”這類作文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給學生搜集一些這類作文常用的詞匯句型,夯實基本功,在熟練掌握這些相關詞匯的基礎上再進行后期的寫作訓練,比如,read books,talk with friends, surf on the Internet, write a diary,like, love, enjoy, prefer, favorites, music, play basketball, football等,只有打好基本功,才能在以后寫復合句和并列句的時候得心應手??梢酝ㄟ^練習合并語句向學生講解and,but,so這些連接詞的用法和使用技巧,學練結合,讓學生在以后的寫作訓練中運用自如。而在練習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定語從句這些復合語句的時候,教師可以大膽創新,改進學習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學練結合的方式,一邊學習一邊做漢譯英的習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運用技巧的掌握,為以后寫作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另

外,除了平時的課堂學習,還要注意課下積累,教師要給學生搜集一些好的語句豐富學生的知識含量,比如,Each coin has two sides,It’s no use doing, There is no doubt, It is ...that等等,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匯句型,在寫作中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避免在以后的寫作中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

二、提倡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

寫作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是考查學生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我們要提倡合作探究學習,注重學生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以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為主線,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通過群體合作、小組學習和同桌討論交流表達,活躍思維,豐富語言感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既能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掌握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又能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語言學科

的交際本質。例如,在學習模塊四第二單元Sporting events中的

“Reading: The honorable games”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引導下進行合作探究學習,自主歸納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畫出文章的重點語句和質疑之處,首先小組討論,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再拿到班上全班共同探究,最后以“My favorites sports games”為主題,鼓勵學生自由表達。這樣一來,課堂教學井然有序,通過互助合作、探究討論,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語言應用技巧的掌握。

三、創設語言情境,鍛煉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

語言的表達需要情境的激發,只有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才能擁有更深刻的感悟,并將這種感悟內化為生成技能,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語言情境,模擬再現學習內容和生活場景,比如,采用角色扮演再現文本內容,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和想象思維的發揮,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第八模塊第一單元The written world中的

“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這一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對世界文學具有杰出貢獻的人物以及這些人物的代表作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隨后的學習提供背景支持和奠定堅實的基礎。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My Favoritewriter”為主題談談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理解和感受,這樣一來,既能提高學生文化素養,又起到了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作用,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評價方式多樣化,保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評價環節是寫作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和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作文批改方式單一,教師批改給出分數,然后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修改,缺乏創新性和新穎性,不利于學生了解錯誤的原因,效果差強人意。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能力、合作能力、鑒賞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高,教師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創新評價方式,將互評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讓學生根據評分標準相互修改,編寫意見評語,隨后,在互評的環節要進行自我評價,通過對別人的文章進行觀察和點評,學生能很快發現自己的不足,并能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明白如何創新,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修改,明確英語與母語之間的差異,掌握英語語言結構的規律,將自己的文章修改的更加完美。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即興寫作活動,現場創作,現場點評,效果遠比背誦范文要好得多,既對差生起到了借鑒作用,又增強了優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寫作課一定會被大家所喜愛。

當然,以上僅是本文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和認識,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做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德林,黃晨輝.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對策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2]姜秋蓮.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思考[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3]孟凡青.更新寫作教學觀念,優化寫作教學策略: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

(02).

[4]徐艷夏.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第4篇

關鍵詞:高一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必要性;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自主型課堂,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從高一年級開始,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高中英語教育對英語教師的要求,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

一、開展高一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學生初高中學習的高效過渡

在初中英語學習階段,大多數學生都依賴于教師。初中學生的英語基礎差,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接受英語基礎知識,打好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而在高中學習階段,英語學習內容的難度有所上升,學生面臨更復雜的學習內容,需要利用新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的學習內容。在高一英語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課堂,讓學生感受高中英語學習與初中英語學習的不同,早日實現思想與方法上的轉變,有利于初高中英語學習的有效銜接。

2.有利于高中英語教學模式轉變

在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壓力減小,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加深。自主學習課堂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教師要做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灌輸者。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模式的一種突破,有利于英語教學向現代化方向轉變。

3.有利于高中英語教學氛圍更新

在自主學習課堂中,師生互動環節增多,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課堂教學特點,決定了高中英語課堂具有輕松性與開放性。與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相比,自主學習課堂的學習氛圍更加愉快,學習更樂于參與。

二、開展高一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方法

1.激發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構建自主學習課堂

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重視學生自主與自覺學習,而不是在教師的逼迫下被動學習。在灌輸式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構建自主學習課堂的有效方法。如果沒有學習主體意識,學生會將自己的學習過程視為應付教師的過程,很難深入理解學習內容,更不利于學生與教師進行合理互動。當教師將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激發起來時,學生就會產生學習英語的欲望,將學習英語視為自己的事情,更積極地融入課堂活動中。對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行激發,需要教師針對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教學,提高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使之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當英語課堂學習能夠給學生帶來快樂體驗時,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去學習。比如,在講解ASocialSurvey-MyNeighbourhood時,教師可以針對課文的調查主題,讓學生思考自己所在社區的一件事情,然后通過實踐訪問去調查。這樣的活動具有實踐性與操作性,學生完成實踐調查任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有利于學生明確主體意識,愛上英語學習。

2.引導學生互相學習,構建自主學習課堂

自主學習不等同于自學,在自主學習課堂中,學生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面對英語學習。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以此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觀念的轉變,認識到高中英語學習與初中英語學習的不同。為了盡快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教師不能再在課堂上向學生無休止地灌輸英語知識點,而是要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英語知識。除此之外,教師要重視課堂互動環節的開展,讓學生通過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去解決自主學習中的問題,自主面對英語學習中的困難。比如,在講解OurBodyandHealthyHabit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討論自己的身體情況以及仍在堅持的健康習慣。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不影響其自主學習。學生在互動中自主思考問題與表達思想,有利于課堂氛圍的活躍。

3.構建課堂交際情境,構建自主學習課堂

創設英語課堂交際情境,讓學生張開嘴去表達,去說英語,才能使初中英語學習的僵局被打破。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聽的時間較多,說的機會較少。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教師要通過情境激發學生說英語的激情,讓學生感受英語語言表達的必要性,在真實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實現自主表達。比如,在講解MyFirstDayatSeniorHigh時,教師可以利用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組織學生自我介紹。新學期的第一堂課是一個自然情境,借助這一情境讓學生用英語去介紹自己,使課堂氛圍逐漸活躍起來,有利于自主性的彰顯。綜上所述,培養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用全新的學習觀念去參與高中階段的學習活動,才能使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意識。通過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引導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自主開發與探究,成為學習的主人,了解英語文化,有利于英語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爽.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行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第5篇

第一堂課:培養英語學習興趣,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和精神力量,直接影響學習效果。高一新生對新環境、新老師、新教材、新要求、新難度會產生好奇心,也會產生各種不適,形成心理落差。教師應利用與學生初次見面的機會,塑造出一個自信、積極向上、有吸引力的高中英語教師形象:整潔得體的服飾、優美流暢的英語口語表達、縝密的思維、親切和藹的態度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在第一堂課中,筆者先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包括本人簡歷、興趣愛好、特長、家庭情況等,讓學生盡可能地了解自己,然后采用采訪的形式鼓勵學生用英語向老師提問各種感興趣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師生間互動交流。我對學生說:“Lets play a game named ‘Guess Where I Am’.”每位學生在一張紙上用英文快速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性別、愛好及其他信息,再將紙片收上來,發給非本人。每位學生根據紙片上描述的內容猜這位同學是誰。這個活動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讓每位學生都參與進來為目的,通過游戲的形式創設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學習氛圍。教師初步獲取了每位學生的聽、說、寫、思維等方面的信息,同時,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增進了了解,拉近了距離。

第二堂課:認識新課程,粗略了解高中英語學習策略

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地學習,沒有學習方法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許多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消極的,甚至是痛苦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效果有直接關系,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可以使學習者在愉悅的情緒中獲得更多知識。明確的學習目標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前提,掌握并運用恰當、有效的學習方法才是高中英語學習成功的法寶。因此,在第二堂課中,筆者用幻燈片展示出高中英語新課程目標及內容,使學生了解高中階段四個級別(六至九級)的目標總體要求,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這既可作為學習目標,又可作為檢驗學習成果的標尺。在第二張幻燈片上展示與英語新課程相關的關鍵詞:“必修、選修、學分、自主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筆者盡力簡練、明確地表述這些關鍵詞的內涵及跟學生的關系,使學生明確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一樣重要,使學生認真對待這門課程,形成目標明確、積極學習的態度。第三張幻燈片的內容是高中英語學習策略與建議。筆者提前告訴學生高中英語學習不同于初中英語學習,學好英語的“三個法寶”是興趣、刻苦和方法。

1.詞匯方面:養成通過語境、上下文、詞綴、詞性轉換等猜測詞義的習慣;養成自主探究學習的習慣;通過查詞典、教輔資料、上網查詢、與同學合作交流等方式學習積累新單詞;學會用對比、歸納的方法學習新詞,鞏固舊詞。

2.閱讀方面:建議學生在閱讀中采用略讀、查讀、預測下文、猜測詞義等技能,培養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每天堅持做兩篇閱讀理解題,寫出文章主旨大意,在文中畫出答案出處,最后將文中有用的或喜歡的短語和句子摘抄下來。

3.寫作方面:通過背誦經典句子、精彩段落和文章積累語言素材,促進英語語感的形成。學生高一第一學期寫作先以縮寫課文為主,學會用正確地道的英語將課文意思表達清楚。

4.聽力方面:學生要養成邊聽邊模仿、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學會通過揣摩說話人的語氣、語調、重讀、語速等來判斷說話人的身份,通過重復率高的單詞猜測談話的內容和主題。學生不要為了提高成績只練聽力試題,而應多渠道地獲取聽力素材,如收聽、收看廣播電視英語節目,聽英語歌曲等。

第三堂課:查漏補缺,語音為先

第6篇

關鍵詞:高一英語教學;新課改精神;英語實際運用能力

高一英語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既是對初中英語的總結和升華,同時又是學好高二、高三英語的基礎和重要前提。在高中階段,不單單是學生,教師也面臨著高考的沉重壓力。受到“高考大棒”的指揮和影響,相當大一部分教師選擇“片面追求學生高考分數”的做法,因此在高一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式的灌輸教育,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失去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

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一英語教師,應當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才能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逐漸提高自身的英語知識和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針對于此,我進行了廣泛的調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幾點淺薄見解,希望能為高中英語教學事業進一點綿薄之力。

一、認真貫徹新課改精神,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新課改對教師在教學中應具備的正確教學理念以及采用的科學教學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確的指示,教師應當以新課改的精神為指導,不斷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1.尊重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知識點,學生則在底下昏昏欲睡,英語課堂基本上相當于教師一個人的“專場演講會”。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究竟能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于學生的課堂地位給出了明確的闡述:學生是英語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應當以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身份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徹底拋棄以往自己的落后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引導和幫助。

就拿我來說吧,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就會盡量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比如,針對學生剛進入高中校園,彼此還不熟悉的特點和心理特征,在進行“MODULE 1 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的學習時,我就要求學生輪流到講臺上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學生的興趣高漲,積極投入到自我介紹的活動中,這樣一來,不但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了更好的了解,幫助學生減輕了對高中新環境的不安和焦慮感,更重要的是,通過活動,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進而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為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尊重學生的客觀差異,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區別于他人的獨特存在,每個學生身上也具備其他學生所不具備的特長和優勢。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充分正視學生身上存在的客觀差異,這樣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對于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想做到這些,教師首先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客觀差異。作為英語教師,既然無法改變學生原有的學習情況,那么就應當從學生現有的英語基礎上著手,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實際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學生身上存在著客觀差異,具備不同的優勢和潛能,并不存在所謂的“優等生”和“差等生”的區別。作為教師,應當選擇放大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同時鼓勵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不斷將“英語劣勢”轉化為學習上的優勢,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習水平和整體素質。

根據學生高一入學的英語測試成績以及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對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根據每個人的學習情況特意制訂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比如,針對英語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我會要求他們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之上,更多地進行英文原著或者書籍的閱讀;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讓他們進行英語原文的閱讀可能會有點強人所難,所以我會鼓勵學生閱讀,但從不布置任務強求。我會著重指導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幫助學生認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為他們日后在英語學習上不斷取得進步與發展做好充足的準備。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逐漸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水平和能力

中國的英語教學中存在這一尷尬現狀: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英語單詞或者句型,即使在考試中取得了很高的分數,在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時,仍然磕磕絆絆,不知所言,存在著嚴重的交流和溝通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教學重心從“單純地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逐漸轉移到“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水平和能力”上來,并應當采取多種教學方式,促成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

1.創設英語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運用英語表達自我

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城市還是山區,無論是耄耋老者還是牙牙學語的稚童,人們普遍選擇使用漢語進行溝通和交流――因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雖然近年學習英語的人數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在我國仍然缺少大環境下的語言學習氛圍。因此,我們應當在課堂上積極創造英語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場景中,敢于張嘴說英語,進而逐漸提高運用英語知識的水平和能力。

在進行“Films and TV Programmes”這章知識學習的時候,我安排學生在課堂上對他們所喜歡的電視節目或者電影進行口頭英語表達,然后要求學生自由分組對“The good and bad impacts which films and TV Programmes bring to our lives?”這個辯題展開充分的討論。這個辯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知識密切相關,保證了學生在討論時不但能做到“有話可說”,同時還能靈活運用英語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意見,為學生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和表達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得到激發和調動,促使他們積極地融入相關的英語辯論中,為更好地展開英語語言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和可能。

2.重視課堂鼓勵的作用,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很多學生不敢在眾人面前張嘴說英語,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心中普遍存在這樣的想法:“萬一自己說錯了,別的人笑話我怎么辦?”“我寧可不說,也不愿意別人在背后恥笑我?!币虼耍鳛榻處?,應當從思想的根源上打消學生的這種顧慮,鼓勵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多開口、多表達,在鍛煉中逐步樹立說好英語的信心和意念。當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出我的問題時,我一般都會對學生進行肯定和贊揚,“The answer is quiet well, it express your feeing in the best way. ”“How smart you are, your answer is correct! ”之類表示鼓勵和肯定的語言經常出現在我的英語課堂上。通過鼓勵,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打消張嘴“show”英語的各種顧慮,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們樹立說好英語的信心和意念,為日后更好地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高一英語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在學生的整個高中英語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高一英語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對自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并通過各種手段改善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小燕.淺談英語教學中的交際能力培養[J].科技信息,2008(35).

[2]周淑清.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3]Brown, 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4:3rd ed.

第7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與學 效果 理解 運用 能力

語言是人類社會人們進行信息傳遞的媒體,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具有一定的運用英文去獲取、傳遞信息的能力。高中英語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學科,要想在英語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因勢利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總結思路,歸納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鋪路搭橋。

1.養成多聽英語的習慣

學習語言聽是至關重要的。聽是接收和理解口頭信息地關鍵。學生一直是生活在漢語環境中,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干擾較大。因此,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聽到英語,養成多聽的習慣。

2.養成說英語的習慣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地語言學科,如果不去說,不去表達,學生的語言能力就難以提高。因此,教師盡量提供讓學生說英語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課堂上教師多設計一些說的環節。比如,高中英語課本里地speaking環節就是專門為說而設計的。讓學生表演對話,里面有特定的練習說的內容。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課前做自我介紹,表演小品,看圖編故事等。教師要組織學生充分練習,讓每個同學都有鍛煉機會,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讓學生養成說的良好習慣,逐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養成朗讀英語的習慣

養成朗讀的習慣對于英語學習十分重要。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也就是朗讀,對于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朗讀的時間一般可以安排在早讀或者上課的過程中。朗讀時要讀準單詞,理解大意,可以根據上課時播放課文原聲帶,邊聽邊糾正語音、語調,模仿錄音,然后自讀。培養學生朗讀的習慣就是要讓學生發出聲音地讀,大聲地讀,帶有情感地讀,全神貫注,眼、耳、口、腦并用,能理解和記憶地讀。

4.英語不僅要有朗讀的習慣,還要有進行大量閱讀的習慣

高考英語試題中的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文章較多,涉及到人文,地理,環境,科學,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教師平時在課文閱讀時,應該給學生介紹一些英美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風俗和傳統方面的知識。學生喜歡了解充滿神奇色彩的傳奇故事,背景文化,不僅能夠幫助他們學習英語,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調動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閱讀課老師們都會發現,學生們存在很多的不良的習慣:有的學生閱讀時用手指、筆尺之類指點著助讀;有的學生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讀;有的學生則咬文嚼字,邊讀邊查詞典,逐句分析;有的學生回讀現象很嚴重,文章的開頭看看,中間讀讀,發現什么也不懂,又回到文章的開頭;文章中的每一個陌生的單詞,難理解的句子都會成為自己閱讀的障礙。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擴大自己的視力范圍,學會忽略、放過的技巧,看重點抓細節,捕捉有用的信息,把精讀和泛讀區分開來,進行整體閱讀訓練,理解文章的大意,而不是分析每個句子結構,翻譯每個句子的意思,掌握每個單詞。教師要幫學生選擇閱讀材料,閱讀的內容就要符合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適應他們的興趣、愛好。如《英語周報》《英語畫刊》等都是很好的閱讀資料。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措施得法,學生會逐漸養成積極閱讀的好習慣。

5.養成寫的習慣

寫是培養寫作能力,訓練思維能力,發展想象能力,提高組織表達能力地有效途徑。在寫作教學中,要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抄寫字母,單詞到寫短語,句子,寫連貫性的語段,進一步發展到寫短文,應用文,書面表達。培養寫作能力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抄寫,聽寫,默寫,造句,寫日記,周記,書信等,可以對課文Reading內容進行歸納大意,寫出中心思想或讀后感等。教師除了讓學生養成寫的習慣,還要加強寫作練習后及時的批改,肯定學生的成功之處,并當眾宣讀寫得好的習作,以鼓勵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6.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英語和總結的習慣

第8篇

關鍵詞: 《牛津高中英語》 Project 教學設計

Project板塊是《牛津高中英語》的特色,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屬于典型的探究式學習,旨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育部,2003),但也是英語課堂教學難點。2005年秋季,江蘇全省使用這套教材,筆者在聽課和訪談中發現,不少教師對Project的教學設計存在困惑。《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通常先呈現一到兩篇閱讀材料,為學生完成特定課題提供形式和內容的范例。學生在接下來討論、調查、專訪、文獻檢索等一系列活動中,用英語完成任務,從而獲得綜合英語知識,并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一理念符合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學”,杜威指出“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過對兒童能力的刺激而來的”,“兒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點”(趙祥麟,1981)。

Project的目標定位很好,但因教材信息量大、課時緊,且Project活動和高考無直接聯系;學生壓力大時間少,Project活動的“性價比”不高。其實不然,教師可選擇并設計適量Project活動,進而促進英語教學。筆者將以《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2的Project為例,探討Project課型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一、調整處理課文,完成課題Planning

模塊四第二單元的主題是“Sporting events”。教師有必要一開始瀏覽整個單元,帶領學生初步了解單元內容。本單元Project難度低,筆者決定提前進行Project教學,用一課時處理課文,讓學生按要求分工、確定課題,提前進入Planning階段。

(一)課文導入設計

在本課導入中,筆者同時呈現Madrid,Istanbul和Tokyo三座城市的申奧照片,提問:“Which city won the bid to host 2020 Olympic Games?”,學生很感興趣,異口同聲地答:“Tokyo!”緊接著,筆者問:“What Olympic sports do you know?”進行奧運會運動詞匯的Brainstorming,全班氣氛熱烈,“swimming,running,long jump”等詞泉涌而出。筆者接著呈現生詞“power boating,Tae kwon do,rugby”,同時展示相關圖片,配以簡單英文解釋。

首先,本課導入有趣簡潔,立刻吸引住學生。其次,和主題相關,避免畫蛇添足。再次,圖文并茂,氣氛漸入佳境;同時,處理生詞。因此整個導入起到了很好的啟下作用。

(二)課文內容分析

Project共兩篇文章。處理Passage 1奧運會相關說明文時,筆者分兩步:第一步處理文章大意,了解文章梗概;第二步處理局部信息,深入學習文章內容。處理Passage 2這篇與體育精神相關的短故事時,筆者主要處理局部信息。

快速閱讀Passage 1,完成選擇題,幫學生把握主旨。

Passage 1 talks about ?搖?搖 ?搖?搖.

A.what sports are out from the Olympics

B.what sports are now in the Olympics

C.how a new sport can enter the Olympics

D.what other sports will probably be in

尋找passage 1局部信息,判斷對錯。

1.Baseball is out because it has become less popular.

2.Rugby has been in the Olympics for many years until now.

3.Tae Kwon do, now popular, was first included in the Olympics in 2004.

4.Wushu is likely to get into Olympics in the near future.

兩個練習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局部信息,而且促進學生把握主旨。

下面涉及和Passage 2的銜接問題。兩篇文章,從文體到內容,看似不太相關。為了能無縫對接上,筆者設計了以下問題:“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sports?”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拋出問題:“Is winning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sports?”同時展出林丹和李宗偉巔峰對決時的照片,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最后代表發言。這一設計不但從內容上銜接了兩篇文章,而且從讓學生在讀Passage 2前就對體育精神有了較深思考。

處理Passage 2課文時,筆者分兩步走。首先,處理淺顯局部信息。其次,處理較復雜信息。

處理淺顯局部信息時,筆者要求學生回答:

How many tournaments are mentioned?

What teams are mentioned?

處理較復雜信息,有兩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問兩次錦標賽各隊伍排名;第二個任務分別問:“What is Eagle’s attitude towards winning?”“What is Kangaroo’s attitude towards winning?”最后得出結論:

For Eagles,winning is(everything).

For Kangaroos,winning (isn’t) everything.They found(friendship),(honor) and (respect) finally.(注:斜體部分是要求學生填寫的內容。)

以上練習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文章,對文章主旨理解有質的升華。

(三)如何Make a speech

在學習了兩篇文章后,學生已積累了不少奧運會、體育精神等的英語知識。筆者按教學要求,讓學生做相關研究,并鼓勵學生套用文章中的好詞句,以做到學以致用。該環節任務:假設A和B兩所中學進行籃球賽比賽,就該比賽進行一次演講,內容涉及比賽過程、結果及演講者對結果的態度。

對于正式英語演講,很多學生仍然沒有概念。筆者給學生做了相關訓練,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演講的基本框架,即beginning, body, ending。

Beginning部分,要有招呼、自我介紹、演講主題等。如:“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 As a student from High School A, I feel happy to stand here and give a speech about ‘winning isn’t everything’?!?/p>

Body部分,要亮出態度,擺事實講道理。如:“We played a basketball match against High School B.Do you know the result?We failed. We got 58 points,and they got 60 points. However, we still believe winning isn’t everything. Reasons are obvious. I will give three examples...”在講道理時,要求學生必須引用名言警句,具體數據,并和觀眾互動。如引用Michael Jordan的一段話:“I’ve missed more than 9000 shots in my career. I’ve lost almost 300 games. 26 times, I’ve been trusted to take the game winning shot and missed. I’ve failed over an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my life. And that is why I succeed.”和觀眾互動方法很多,如眼神接觸、向觀眾提問。這些技巧的使用,無疑讓演講更生動、真實,更能與聽眾產生共鳴。

Ending部分,演講者需要有一個總結,言簡意賅地帶著聽眾回顧演講內容。

(四)課題的Planning

第一課時最后,筆者安排了課題的Planning,讓學生當場確定分組、確定課題、安排分工。最后筆者以PPT的形式,清楚明確地給出“Make a speech about sport”課題的各方面要求。

二、調研完成課題,妥善利用資源(Preparing & Producing)

在了解單元梗概及提前學習Project后,學生已明白最終的演講任務。在Project第一課時,學生有了明確的計劃和分工。在學習本單元其他內容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更多相關信息,且有時間搜集其他渠道信息,如網絡、報紙、雜志、收音機、圖書館等。學生也有精力討論,增刪信息,寫演講稿,各司其職。

小組成員反復討論、修改草稿,同時組間可交換草稿并互改。筆者跟進學生每日進展,督促檢查學生,并提出意見,保證學生在截止時間之前定稿。

三、展示課題成果,進行多元評價(Presenting)

展示課題成果方式多元,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Make a speech about sport”,可以在課堂上做一些簡單的成果匯報,也可以舉辦一場演講比賽,比賽地點可選擇在報告廳。

筆者提倡評價方式多元,進行班級演講比賽,挑選部分學生代表作為評委,制定評分細則,涉及演講內容、結構、臺風、課件等;算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算平均分,做到公平公正;提前公布規則,讓所有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教師點評要有激勵性,充分肯定各組成果,讓學生體驗成功感;當堂隆重頒獎,主持人全程英語主持,模仿奧運會,播放音樂,獎品多元,讓學生們身心得到鼓舞。這時教師不是唯一的評價者,不是唯一的權威,不再居高臨下,師生感情更融洽。

四、結語

Project課型設計應該靈活,可以彈性安排課時,在處理課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課題主題,制訂課題計劃,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資源,準備課題材料,完成課題任務,展示課題成果。各學習環節的優化有力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遷移性輸出,促進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9篇

英語助教實習日記【一】

實習準備

一周時間在期待與擔憂中度過。期待即將到來實習,期待走入校園,走進今天課堂;擔憂將要面對與老師交流與學生溝通。

在這周里,首先完成了一份教案。

久別了高中課堂,久別了教材,對將要到來一切是那么茫然,不知道該講什么,該怎么講。拿到高一教材,從中選取了一片課一節閱讀課。用了一下午時間在那沉思,反復翻看文章,心中總是在想我要教學生什么。由于沒有任何輔助資料,也不熟悉現在高中英語課是怎么上,所以表現手足無措。然而當真正靜下心來時候,一份教案便如同滔滔江水,一氣呵成。通過虛擬想象課堂、學生完成教案總覺得有些紙上談兵感覺。

接下來便是試講。

在虛擬教室內呈現自己教案。由于教案完全是自己一點點構想出來,備課也就沒那么困難。然而,走上講臺,打開PPT那一瞬間,大腦一片空白,鼠標停在了播放鍵上,整個人呆住了,連開場白都忘記了,甚至有種適宜感覺。努力想找一個詞卻始終擠不出一句話。就這么靜立了二十幾秒才算緩過來,開始了正式講課。一開始講課就緊張不得了,課件內容都講亂了,在完成開場白和導入后才最終歸于平靜,完成了整個講課環節。雖然中間也有幾次卡殼,雖然結尾也顯得匆忙,但總體感覺不是太壞。

走下講臺那一刻,感覺似乎是卸下了千斤重擔,頓覺輕松,但同時整個人也累垮了。就這十幾分鐘竟會是這么累!

通過教案設計和試講,尤其是試講讓我意識到凡事都要做十二分準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真一點也沒有錯。對于初入教學我在今后實習中一定要事前充分準備,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在課堂上有話可說,否則怕是要中途卡殼或者進行不下去了。

英語助教實習日記【二】

入校

今天,我們在指導老師帶領下,走進了實習高中學校,這個讓我既期待又有幾分畏懼地方。

實習學校給我們高度重視,校長、主任親自接待,給我們每個人都選派了兩位指導老師,一位指導英語教學,一位指導班主任工作。實習見面會上跟自己指導老師見了面,校長對實習做了簡短介紹。在這次見面會上,一下子被稱呼為“老師”覺得很不適應,好像不是在叫自己,但也就從這樣一刻開始我多了一個身份:實習老師。

然而當跟著自己實習指導老師走出會議室那一刻,當跟自己同學們分開那一刻,感覺全世界就剩下我自己了,接下來一切就全靠自己了。這也許是我步入職場前奏吧。

下午,跟班里學生見了面,做了簡單自我介紹。學生們似乎對我們這些實習老師充滿了極大興趣,班內氣氛很是火爆。

第10篇

[內容] 

    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一個有機聯系、互相作用的整體,讀寫能力的提高,

一般地說,取決于聽說能力的 提高。因此,要使讀寫能力得到發展,就必須重

視聽說的訓練。近年來,我們對聽說能力訓練進行認真而持久 的探索研究,應

該說是對讀寫規律深層認識的反映。

    一、聽說訓練教學目標的研究

    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在初一年級才開始得以訓練培養,但初高中不同年

級的聽說訓練,是有其層級區 別的。高中英語聽說訓練更應該是一種有明確目

標、有系統程序、有科學方法的訓練。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按 英語大綱及英語

高考說明要求,對聽說訓練教學目標的研究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實踐:

    1.語音訓練:會聽會說,語音正確。

    2.語調訓練:注意語調的高低升降,音量的抑揚頓挫,音量的大小變化等,

學會并掌握重音、停頓、語氣 、速度等說話技巧。

    3.語流訓練:說話流暢,有條理,前后連貫,層次清楚。

    4.語意訓練:語言表意清楚,生動樸實,簡潔流暢。

    5.語體訓練:語言要考慮適應不同場合的要求,無論是對話、講述、議論、

說明、描述等都得體合適。

    6.語態訓練:態度謙和,有禮貌,有感情,能以適當體態、表情、手勢幫助

說話。

    二、聽說訓練教學形式的研究

    聽說訓練內容的豐富性,決定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而聽說教學形式的研究,

又直接關系到聽說教學效益 的提高,因此,它理所當然地成了聽說訓練研究的

一個重要方面。針對高中英語教學現狀,我們主要進行了以 下幾種教學形式的

研究:

    1.直觀性聽說訓練。主要形式有看圖說話,看實物說話,觀察大自然說話,

觀察場面說話,創設情境說話 等。

    2.模仿性聽說訓練。主要形式有模仿句式說話(變換句式、變換語氣等),

聽故事,課后復述,仿課文寫 法練說,描摹聲音說話等。

    例如,變換句式:You can see the coast which is very faraway.也可以

這樣說:You can see as far as the coast. (前一句話老師說,后一句話叫

學生說)

    3.創造性聽說訓練。主要形式有:求異回答問題,假設性練說,創造性復述

故事,評說事物,小組議論等 。

    4.實踐性聽說訓練。主要形式有教材中的人物對話分角色說話,做某一實驗

說話,做某一游戲說話等。

    5.交際性聽說訓練。主要形式有自我介紹,口述見聞,工作學習情況匯報,

祝賀感謝,求助別人,爭辯問 題,主持討論會等。

    通過這些英語聽說訓練教學形式的實踐,豐富了學生聽說訓練內容,提高了

學生英語會話能力,促進了學 生的書面表達,收到較好效果。

    三、聽說訓練教學方法的研究

    聽說訓練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方法

要多變,更要科學。確定教法 ,決不能不顧教學對象的實際,而應有意識地采

用有利于發展學生能力的方法。我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努力 應用了以下幾種

適合于聽說訓練的教法:

    1.情境教學法。即以畫片、實物、語言、動作、環境布置等手段創設聽說的

某一特定情境,以提高訓練的 形象性、生動性和情感性。

    2.演練教學法。即通過演示、表演等提供聽說材料或形式。

    3.范例教學法。即提供聽說范例,然后要求學生舉一反三進行仿說。

    4.電化教學法。即運用錄音、幻燈、錄像、 電影等電化音像手段進行聽說

訓練。

    5.比較教學法。聽說比較兩句或兩段話的異同正誤、優劣等,培養聽說能力。

    如聽說比較下列兩句:

    It is in this school that I knew him.

    It is the school where I knew him.

    這二句話的意義差不多,(就在這所學校里我認識了他。)第一句是強調結構,

第二句where引導的是定語 從句,若把第二句的where改成that,那就犯了原

則性錯誤,通過教師反復說It is in … that …是強調結構 ,而It is the …

were …不是強調結構,反復比較,找出異同,學習效果較好。

    6.伙伴教學法。即運用小小組in groups or in pairs 等學生群體,進行

分散的聽說訓練,并在小小組中 得到伙伴的幫助訂正,以擴大課堂內聽說的訓

練面。

    7.活動教學法。在課前或課內組織相應活動,作為聽說訓練的直接材料,培

養聽說能力。

    由于教學方法具有工具化特點,其他學科的許多教學方法也適用于聽說訓

練;又由于方法具有綜合性,在 一堂聽說訓練課中,我們努力因時、因地、因

事、因人地擇優選用幾種教法,做到一法為主,多法輔助,努力 提高教學效益,

達到有法而無定法的境界。

    四、聽說訓練與閱讀教學關系的研究

    聽說讀寫能力結構的整體性,決定了聽說訓練必須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才

能提高效率。在閱讀教學中, 我們注意了以下幾方面的聽說訓練:

    1.把聽說訓練貫穿于詞、句的教學之中。

    2.把聽說訓練貫穿于分析課文之中。

    3.把聽說訓練貫穿于對課文主要內容的分析概括、綜合之中。

    4.閉書聽讀,抓要點,理層次,復述、借鑒優美語言。

    如,可以把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第二冊(上)的L 、 2 (Walt Disney)

的閱讀課上成聽說課,先 由教師把課文讀二遍, 要求學生閉書聽教師讀,讀畢,

讓學生口頭說出課文要點。

    5.憑借聽力,想象課文意境,憑借說話再現課文意境。

第11篇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研究分析

初中是系統學習英語的時期,它與小學英語的基礎化和高中英語的深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英語在國際發展中起著不可比擬的作用,但是由于課本的局限性往往導致初中生英語學習朝著應試化方向發展,進行新課程問題教學勢在必行。

一、運用新課程問題教學法進行初中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國際化的快速發展,英語作為主要語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逐漸凸顯。新課程問題教學簡單來說就是不僅針對學校的理論知識教育,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注重學生興趣、技能的培養發展素質教育。初中是學習英語的最好時期,在新課程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局限性,針對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時代背景不斷對課本進行優化改進,對英語課本內容做出了一定的更新,不再沿用傳統課本的老舊事例,加入了最新的實時報告,在運用新課程問題教學法對初中英語進行教學就是利用新課本、新事例,針對課本內容改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學生對課本的陌生感,增加親切感,事例就在身邊,更好地掌握初中英語知識,將英語的學習不再停留在表面,將英語學習日常化、生活化,增強初中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二、初中英語教學特點

1.基礎性

現在大多數小學都有英語學科,但是由于小學學習的局限性和不規范性,所以在初中教學中會重新將小學英語內容再學習一遍,掌握一部分高中詞匯,所以初中英語的單詞詞匯量十分巨大。并且在初中英語學習中不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對各種詞匯、短語、語法的貫通,英語學習不再局限在讀寫這類技能,在掌握單詞的過程中增加了聽說,要求學生從認識單詞向運用單詞轉變。了解單詞的正確發音和組成,分析不同的相近詞,區分不同短語在不同情況下的中文意思,掌握to,of等不同介詞的使用。

2.大容量性

初中是系統學習的開始,與小學單純地學習英語字母和簡單的英語單詞有很大的差距。在學習初中英語的過程中不僅要學習日常生活中的單詞,還要系統地學習英語語法、謂語、定語等單詞的多種用法。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句子的不同時態,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和現在發生的事情都可以選擇用現在進行時,并且在中文表示“是”的三個英文未手am,is,are根據不同的人稱對應不同的詞匯,而這些都屬于初中英語的入門,屬于學習英語的基礎。在系統化地掌握英語基本詞匯的同時要對基礎的語法進行一個系統化的訓練,只有打好基礎才能保證初中英語學習的質量以及日后英語學習的連貫性。

三、新課程下運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英語教學的措施

1.設立情境教學

在新課程教學模式下的課本中就不乏創建情境的內容,它將情境融入初中英語教育中,例如,在課本開頭就是新生入學的情況,大家相互介紹自己,“I am Lilei,I am six years old”等簡單的語句學習。在英語課堂的第一節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將開課前的自我介紹融入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不斷開拓創新發展新理念,不再局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要鼓勵學生結合情境介紹自己,融入英語情境中,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先要合理框定英語情境范圍,根據課本內容做出適當的延伸,大量地引入新內容,在對英語原文意思了解充分的前提下,利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預習下一章節,使英語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本中,回歸生活將題目放入情境中,學以致用,增強實用性。

2.引導學生自己探究英語知識

新課程的學習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學習英語知識。學生自主學習是英語教學良性發展的必然產物。傳統初中英語課本多注重英語語法等理論知識的教育,具體的實際事例則占了很小的比例,這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而在新課程問題教學法提出后,初中英語課本采用故事教學完善英語課本中的內容,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對英語課本有了興趣,鍛煉發散性思維,利用新課程問題教學,引導學生自己探究英語知識,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英語教學生活化

新課程下的初中英語最重要的就是英語生活化,英語教學不僅是理論知識,最重要的是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多用英語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減少用中文與學生對話,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的印象,還能促進新課標下英語教學的生活化。

綜上所述,在未來初中英語教學的地位會越來越高,運用新課程問題教學勢在必行。

第12篇

一、教材分析

《牛津高中英語》第六模塊第三單元語法板塊的虛擬語氣,采用了演繹式教學模式,直接呈現語法規則,輔以例句和語篇加以說明、驗證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語法知識。教材提供的教學材料有很多優點,如用藍色突出每個句子中標識虛擬語氣的謂語部分,在頁邊給出虛擬語氣的用法提示。但也存在以下主要問題。第一,虛擬語氣運用規則用英文介紹增大了教與學的難度。第二,所列規則深度、廣度不夠精當。第三,規則和例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會引起記憶力較差學生的恐懼。第四,練習難易不當,覆蓋面小,針對性弱。因此,教師在進行虛擬語氣運用規則教學時要注意:補充例子要適當,分類歸納要清楚、易學;設計的各種活動要針對性強、操作性強和趣味性濃;呈現語法條例和語法練習時,要由易到難。

二、教學設計

1. 從情感角度設計

本節課是筆者在南京市玄武區一所中學高二開設的公開課。師生彼此不熟悉,于是,激發學生善良友好的本性,和學生拉近距離,是成功合作的關鍵。筆者考慮到現在的學生追求平等的意識強和英語中人與人之間直呼名字的習慣,因此,用最簡短的方式進行了自我介紹:“Hello, everyone! I come from Nanjing No. 9 Middle School. My name is Zhang Rufang. You can call me Fangfang.”筆者的話音剛落,立刻就有學生情真意切地回應我“Hello, Fangfang!”幾位勇敢者還朝我開心地微笑。因為有眾多教師坐在教室后面聽課,學生緊張實屬正常。筆者為了創設輕松的氛圍,對學生說:“If there were no teachers at the back of our classroom now, we would feel more comfortable.”學生立刻理解了筆者對他們的情緒感知,點頭認同。雖然學生不了解虛擬語氣的形式,但已經聽懂了筆者使用的虛擬語氣句子所表達的意義。簡短的開場白讓學生感受到筆者的心情、教態、個性和教學風格等。筆者也看到他們臉上寫滿了自信、愉悅等積極情緒。愉快、興奮等正情緒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使他們感知敏銳、記憶力強、思維靈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認知的深化和優化,提高學習效率。[2]

2. 從對比角度設計

對比可以使學生在鞏固舊知的同時,開拓新知識,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他們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觀察、對比和分析,啟發他們找出關鍵點和異同點,揭示新概念的關鍵特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解決語法問題。[3]授課前,筆者了解到該班的班主任是一位深受學生喜歡的數學老教師,因此,特意以他為主角,給出以下例句供學生分析、對比:

(1)If your math teacher is in his office now, he is sure to be grading your papers.

(2)If your math teacher were at the back of our classroom now, he would understand little of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學生在朗讀例句(1)和例句(2)時,深入思考這兩句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明白了例句(1)為真實條件從句,例句(2)為非真實條件從句,即虛擬語氣。這樣的對比,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的意識,還提高了他們認識和鑒別事物的能力。

3. 從欣賞角度設計

多數學生喜歡音樂,將英語歌曲用于英語語法教學中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需求,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4]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筆者選擇了美國著名黑人歌手碧昂斯的流行歌曲“If I were a boy”。歌詞難度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內容真實地道,旋律優美,深受學生喜歡。在課堂上播放這首歌曲,歌曲內容多次重復,虛擬語氣不斷傳遞和再現給學生。此外,逼真的聲像效果為他們提供近似身臨其境的感性氛圍,彌補了直接經驗的不足,促進了記憶、理解和運用虛擬語氣。

歌曲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欣賞歌曲后,筆者讓學生小組討論“What would happen if you were a boy / girl?”,為他們創造了積極參與英語實踐活動的機會。在運用“If I were a boy / girl, I should / would / could / might ... ”表達心愿時,他們樂于分享信息、碰撞思想,加強了有價值語言的生成,在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中建構了語法知識。

4. 從拓展角度設計

McCarthy 和Carter提出“語言即語篇”的觀點,他們從語篇的角度描述語言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語篇的語言教學途徑。[5]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篇設置語法問題,幫助學生通過語篇拓展來學習語法規則,學生在進行分析、思考或探究等活動中可以理解語法原理。筆者在進行對過去情景假設的虛擬語氣教學時,選取《新概念英語2》Lesson 64 The Channel Tunnel,請學生閱讀文章時找出文中使用虛擬語氣的句子。

劉潤清認為,“大量閱讀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許多奇妙的語感來自閱讀。只有在泛讀之中,你才能忘掉你是為了學習語言而在讀書,你已經沉浸在攝取的信息之中。這時,信息與語言同時吸收了,你也在不知不覺間就學到了語言”[6]。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很快找到了對過去情景假設的虛擬語氣句子“If, at the time, the British had not feared invasion, it would have been completed.”他們不僅發現了該語法形式,還了解了語篇的意義并領會了在真實情景中如何應用它。

5. 從想象角度設計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胡文仲、高一虹指出,外語學習的結果不僅僅限于單純的語言交際能力,它可以是思維方式的拓展、價值觀的重組和人格結構的重塑。[7]筆者在進行對將來想象的虛擬語氣教學時,選用改編自海倫·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文中的以下句子引導學生在大腦中建構語法形式。

On the first day, I should like to stare long at the face of my dear teacher, Mrs Anne Sullivan.

The next day, I should get up early to see the sunrise. I should spend at a theater to see Hamlet with my own eyes.

The third day, I should go sight-seeing along the streets, watching activities being held there.

學生閱讀思考后歸納出對將來進行想象時應采用的虛擬語氣形式。筆者通過變換人稱,改變主體,巧設開放性問題:“What would you see if you had the power of sight for just 3 days?”使學生進入所學情境之中,置身于自然、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生的思維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進行了大膽合理的假設。反饋中,學生的答案異彩紛呈。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內容,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

6. 從交際角度設計

美國語言學家Fotos 指出,在解釋語法項目后,(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包含目標語法結構多種用途的、以結構為基礎的交際任務。[8]筆者為學生提供五幅圖片(見圖1),根據圖片內容,以“A love story”為題,讓學生和同桌進行Pair work,設計對話,盡可能多地運用虛擬語氣。反饋檢查后,筆者提供以下對話示范,并要求學生將所有虛擬語氣條件句改為倒裝形式。

Tom: Hi, Peter. Why do you look upset?

Peter: Well, Jane refused to marry me. If she had accepted me, I would have become the happiest man. Tom: Cheer up, Peter! If I were in your position, I would send her a bunch of flowers every day.

Peter: Oh, yes! Good idea!

Tom: May you succeed!

(months later)

Peter: Oh, Jane, please marry me! If you should marry me tomorrow, you could do whatever you like.

(以上虛擬語氣句子中的條件句分別可以改成以下倒裝形式: Had she accepted me,Were I in your position,Should you marry me tomorrow)

筆者根據所教語法項目的交際功能創設運用這個語法項目的情境,將語法教學與語言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在感知語言形式及理解語言意義的基礎上,在交際中有針對性地運用語言,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7. 從體驗角度設計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9]給學生呈現四幅圖片(見圖2)后,筆者以Bill的身份講述故事“Bill’s story”——Big Jack stole my bone today. If I had eaten it yesterday, Jack couldn’t have stolen it. If I had given it to my girlfriend, Mary, I would have got a sweet kiss. If I were strong enough now, I would beat Big Jack black and blue. If I got a bone now, I would be happy. If my master should give me another bone tomorrow, I would share it with my girlfriend.

學生一邊看著可愛的小卡通畫,一邊聽著Bill的故事,從而復習了虛擬語氣條件句的三種基本形式。隨之,筆者向學生提出 “If you were Mary / Jack, what would happen / could have happened?”,請他們用虛擬語氣條件句編寫小故事,在體驗中鞏固所學語法。

8. 從練習角度設計

練習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程曉堂認為在練習中,學習者應該圍繞語言項目本身進行一些旨在復習或鞏固該語言知識的活動。[10]筆者完成虛擬語氣的教學后,課堂上及時安排學生完成課本第40、41頁的練習,使用激勵機制進行反饋評價,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互幫互學,激發了學生的表達動機,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課后作業為課本第116頁的練習,幫助學生檢查語法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鞏固所學語法知識。

三、結束語

本節課圍繞虛擬語氣語法的各種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透過例句關注語法形式,置身語境理解語篇意義,通過交際使用語法規則,融趣味性、實用性、情景性、交際性等為一體的聽、說、讀、寫各種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引發了學生情感的共鳴點,捕捉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是一次三維語法教學在高中英語語法課中的成功實踐。

參考文獻:

[1] 蘇雪梅. 形式聚焦中三維語法教學的實驗研究[J].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8):10-14.

[2] 官淑華. 情感策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8(4):79-83.

[3] 沈瑛. 新課程中語法教學的定位及其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8):1-4.

[4] 陳靜波. 利用英文歌曲進行聽力訓練[J]. 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2):14-16.

[5] MCCARTHY M, CARTER R. 作為語篇的語言:對語言教學的啟示[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

[6] 劉潤清. 劉潤清英語教育自選集[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67-68.

[7] 胡文仲,高一虹. 外語教學與文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68.

[8] FOTOSS.Cognitive Approaches to Grammar Instruction[C].CELCE-MURCIA M.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3rd ed. Boston,MA: 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2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州市| 通化市| 桦甸市| 历史| 新巴尔虎右旗| 汉川市| 丹江口市| 桐梓县| 砀山县| 南部县| 大名县| 云霄县| 临武县| 嘉黎县| 澜沧| 宁安市| 沈丘县| 株洲县| 红安县| 舟山市| 星子县| 正阳县| 兴化市| 明光市| 含山县| 隆化县| 新绛县| 宣化县| 景谷| 鹤庆县| 水城县| 东明县| 商河县| 肇源县| 河津市| 子洲县| 凌云县| 安陆市| 满城县| 永昌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