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1 05:55: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無線通信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移動通信;實驗教學體系;擴頻通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32-03
隨著3G時代的到來,“移動通信”教學內容面臨重大變革,對相應的實驗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移動通信實驗教學要注重所講授內容的基礎性。實驗教學中應將移動通信領域基礎知識的講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作為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其次,移動通信實驗教學要注重所講授內容的應用性[1,2]。通過實驗教學能使學生對當前正在采用的技術產品以及標準規范有明確的認知;最后,移動通信實驗教學要注意所講授內容的前瞻性。實驗教學中應該通過合理引導使學生對很有發展前景但尚處于研究階段的新技術、新成果給予關注[3-5]。但與理論課程教學相比,移動通信實驗往往學時有限,實踐環節簡單。這就使得移動通信實驗教學成為通信類專業課實驗教學矛盾的突出體現者[5-7]。在立足高校教學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我們結合多個不同的教學環節,建立了一種開放式的移動通信實驗教學新體系。該體系以關鍵技術和系統教學為基礎,融合基本理論學習、關鍵(新型)技術仿真、通信系統實驗、實用技術實訓,逐步強化學生對移動通信系統的工程意識和實際操作的工程技能。通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移動通信實驗教學內容及現狀
當前階段移動通信實驗教學內容主要應該圍繞以下幾方面開展:①移動通信信道特性:主要涉及到無線電波傳播特性、移動信道的多徑及衰落特征、移動信道的傳播損耗及傳播模型、抗衰落技術。②移動通信中的基本調制技術:例如,數字頻率調制、數字相位調制、正交振幅調制等。③移動通信組網技術:主要有多址技術、區域覆蓋和信道配置、網絡結構、信令、越區切換和位置管理等問題。④現行的移動通信網絡標準:時分多址數字蜂窩系統、碼分多址移動通信系統、3G技術標準等;⑤移動及無線通信中的新技術[8,9]。由于高校實際情況限制,所開設的移動通信實驗課很難全面涵蓋這些內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動通信網絡的內容時,更顯得力不從心。這樣在有限學時內就導致實驗內容只能側重于基本調制技術、信道特性等基礎簡單實驗,即便是開設GSM/CDMA的相關實驗,也只是停留在相應模塊的功能應用上,很難有深層次的提高[11-13]。這就使得學生反映移動通信理論課程很精彩,實驗課程很乏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思路,創立新的實驗教學體系。
二、移動通信實驗教學開放體系
新的移動通信實驗教學體系,將先修課學習、工業實習、理論課學習、實驗課開展、畢業論文等多個教學環節進行整合,形成從基礎理論仿真到專業實驗操作、工程技術實訓、創新實驗等一個開放的實驗教學體系。
通過通信類先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準備好相關的基礎知識,同時也對移動通信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有明確的定位[14,15]。相應編程語言類課程的學習更為實驗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移動通信理論課程的講授為實驗課程的開設提供了直接的理論平臺。工業實習安排在移動通信實驗課開設前一學期開展,實習內容是到各通信運營商公司和設備廠家進行跟崗實習,涉及到的內容有:移動通信系統基站的建設與維護;交換與傳輸系統管理和維護;光纖傳輸設施維護;移動終端制造與維修;3G應用等多個方面。通過工業實習使學生對當前移動通信所涉及到具體問題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這對之后實驗教學的開展,特別是移動網絡方面實訓的進行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移動通信實驗教學的開展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基礎理論仿真、專業實驗操作、工程技術實訓、創新實驗、畢業設計。基礎理論仿真是利用MATLAB軟件實現:QPSK調制及解調;MSK、GMSK調制及相干解調;QAM調制及解調;OFDM調制解調;m序列產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產生及特性分析;數字鎖相環載波恢復;Rake接收機仿真實驗。例如,OFDM調制解調實驗,按照圖2OFDM仿真結構圖,利用MATLAB程序實現圖2中不同測試點處的信號波形。
專業實驗操作則是在南京潤眾RZ6001實驗平臺基礎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塊實現:直接序列擴頻編解碼;跳頻通信;DS/CDMA碼分多址;利用AT命令實現GSM/GPRS移動臺短信收發、語音呼叫;CDMA數據傳輸實驗。例如,直接序列擴頻實驗,利用DSP編程實現圖3結構功能,并用示波器測量比較各測試點的信號波形。
論文題目: 淺析北京社區戶外媒體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系部: 專業:
班級: 學生: 指導教師:
1.論文的主要任務及目標
(本部分能夠說明本論文要解決什么問題,得出什么結論即可)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單親家庭這一特殊群體的數量在逐年增長,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家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調查和研究,來分析單親家庭的現狀和主要問題,然后針對這些情況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政策,來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意見,希望能對改善單親家庭生活情況和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設計(論文)的基本要求
論文撰寫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并以理論為指導,符合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論文應做到中心突出,層次清楚,結構合理;必須觀點正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楚,文字通順;并能進行深入分析,見解獨到。同時論文字數不得少于8000字,還要有300字左右的論文摘要,關鍵詞3~5個(按詞條外延層次,由高至低順序排列)。最后附上參考文獻目錄和致謝辭。
3、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
以下以《淺析北京社區戶外媒體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一文為例說明:
全文擬分五個部分來研究北京社區戶外媒體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其中第一部分將闡述研究社區戶外媒體的意義: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戶外媒體的高速發展,但社區戶外媒體沒有充分發揮出它的宣傳及服務功能。
第二部分將綜述北京社區戶外媒體的特點及現狀,讓人們對北京社區戶外媒體的現狀有所了解。第三部分將對制約北京社區戶外媒體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擬從社區戶外媒體所受到的各方面制約來進行探討。
第四部分將是本文的重點部分:根據現在的社會經濟及科技水平的發展對社區戶外媒體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并將重點介紹數十種會在社區大量普及的新型媒體及其所采用的新技術。
第五部分將得出本文的結論:將通過預測互聯網、無線通信和數字視頻技術的發展,從而得出未來社區戶外新媒體與其它媒體將相互溶合為一個整體,成為真正的多媒體,并最終支持新興虛擬系統的視、觸覺控制技術。
4、主要參考文獻
[1]〔加〕埃里克 麥克盧漢.麥克盧漢精粹[M].何道寬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311-315.
[2]陳培愛 覃勝南.廣告媒體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56-160.
[3]〔美〕約翰 帕夫利克.新媒體技術——文化和商業前景[M].周勇 張平鋒 景剛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329-331.
[4]特里 K.甘布爾 迫克爾 甘布爾.有效傳播[M].熊婷婷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442.
[5]蔣宏 徐劍.新媒體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89.
[6]曾小彤.國際廣告[J].渠道的盛宴——2007戶外傳媒市場的細致盤點,2008,2(194):116.
[7]林旭峰.國際廣告[J].瞻前顧后:談談2006~2007年的戶外廣告,2007,4(184
[8] H. Morris,D.F. Kuratko.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within organization. New York, HarcourtPress,2001
[9] Antoncic B ,Hisrich RD. Intrapreneurship :construct refinement and cross cultural validation[J ] .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1 ,16(5)
5、進度安排
設計(論文)各階段名稱
起 止 日 期
1
確定具體選題
2
撰寫、提交開題報告,參加論文開題
3
準備資料、撰寫修改論文
4
論文定搞、打印裝訂及答辯準備
關鍵詞:移動通信;IP節點;技術分析;探討;節點處理
一、移動 IP的工作原理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固定的場所通過固定的線路進行網絡通信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人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象使用手機那樣,在移動中實現對網絡的不間斷訪問、在移動中享受網絡提供給我們的各種服務,畢竟手機提供給我們的服務還是太少了。本文所要講到的移動IP技術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而設計的。
簡單的說,移動IP是一種計算機網絡通信協議,它能夠保證計算機在移動過程中在不改變現有網絡IP地址、不中斷正在進行的網絡通信及不中斷正在執行的網絡應用的情況下實現對網絡的不間斷訪問。
移動IP的這一特性特別適用于無線通信網絡,因為只有無線網絡中的通信設備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很難想象在有線網絡中計算機怎樣才能在既不改變自身IP地址又不影響正在執行的網絡應用的情況下從一個網絡鏈路移動到另外一個網絡鏈路??梢哉f,無線網絡技術與移動IP技術是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的。一方面,無線網絡為移動IP的實現提供了適合的環境;另一方面,移動IP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無線網絡中的漫游功能。
另外,移動IP的目的在于實現移動過程中的不間斷網絡訪問,而不單純是可移動設備對網絡的訪問。為了方便下面的介紹,有必要先將移動IP實現過程中涉及到的幾個主要概念描述一下,這幾個概念包括移動節點(Mobile Node)、本地鏈路(Home Link)、移動節點的本地IP地址(Home Address)、本地(Home Agent)、外部鏈路(Foreign Link)、移動節點的轉交地址(care-of address)、外部(Foreign Agent)、隧道(tunnel)。
二、 移動IP節點在移動過程中通信的實現
在介紹移動IP的工作原理之前,要為外部鏈路上的移動節點分配一個轉交地址,使用隧道進行IP數據包的再次封裝。因為經過再封裝后的IP數據包的目標IP地址為外部鏈路上的IP地址,因此有利于該數據包通過正常的路由途徑從本地傳遞給位于外部鏈路上的移動節點,這樣就不需要對本地與外部之間的路由器做改動了。
發現(Agent Discovery);轉交地址注冊/取消注冊(Registration/Deregistration);數據的收發。判斷移動節點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本地鏈路,還是外部鏈路;檢測移動節點是否從一個鏈路移動到了另外一個鏈路;當移動節點確定它位于外部鏈路上時,獲取一個轉交地址。
1.移動節點的工作方式
搜索:搜索是移動節點能維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過搜索移動節點首先確定自己的位置。
注冊:移動節點確定自己在外地鏈路的時候,循環給家鄉帶理發送一個 UDP 包,通知它自己當前的 IP 地址,即外地鏈路取得的轉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務器的應答消息。
注銷:移動節點重新回到家鄉鏈路的時候,循環給家鄉帶理發送一個 UDP 包,直到收到家鄉的應答消息。
接收數據包:移動節點在家鄉鏈路接收數據包和固定節點的工作機制完全一樣。
發送數據包:如果移動節點確定自己在家鄉鏈路上,它象固定節點一樣,使用 TCP/IP 協議,不需要對數據包進行額外處理,直接發送;否則,移動節點會發現要發送的數據包的源地址是當前鏈路的轉交地址,因此,它先將發送包源地址修改為家鄉地址,然后再發送。
2.注冊、注銷機制
移動IP的注冊過程在搜索之后。此時,移動節點已經可以判斷出自己的位置,是處于家鄉鏈路還是處于外地鏈路。當移動節點發現它的網絡接入點從一條鏈路切換到另一條鏈路上時,它就要進行注冊。另外,由于這些注冊也有一定的生存時間,所以有些時候,移動節點的位置并沒有移動,它也要在現有注冊過期時進行重新注冊。
移動IP的注冊過程是:通知家鄉它在外地鏈路取得的轉交地址;使一個要過期的注冊重新生效;在回到家鄉鏈路上時要進行注銷操作。
3.傳遞數據包的選路
根據移動節點的當前位置進行數據包選路的技術,這是移動IP的最主要技術之一。我們必須考慮兩種情況:移動節點連接在家鄉鏈路上時和移動節點連接在外地鏈路上時。后一種情況還有兩種情形:移動節點采用的是轉交地址還是配置轉交地址。由于IPv6已經成為下一代互聯網事實上的標準協議,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間問題,因此,在IPv6下,移動IP將沒有外地。
當注冊工作完成之后,移動節點無論漫游到Internet的任何地方,都會通過注冊機制通知它的家鄉它目前所取得的IP地址,使得家鄉能夠轉發那些試圖與它通信的網絡節點給它發送的數據包,這里,我們不關心移動節點在外地鏈路是如何取得配置轉交地址的,我們假定移動節點已經通過某種辦法得到了一個外地鏈路上的配置轉交地址,然后將這個地址通知給它的家鄉。我們這里不考慮家鄉如何將送往移動節點的數據包通過隧道路由給移動節點,這部分工作是另一位同學的畢業論文所涉及的內容,我們僅僅考慮移動節點需要做的處理。由于數據的通信是雙向的,因此,處于外地鏈路上的移動節點涉及的工作就分為接收數據包和發送數據包兩大部分。
4.搜索
移動節點利用搜索過程主要完成三個功能,即判定自身當前是連在家鄉鏈路上還是外地鏈路上;檢測自身是否已經切換了鏈路;如果已經處于外地鏈路,則取得外地鏈路上的轉交地址。
搜索由兩條簡單的消息構成。
第一條消息是廣播消息,家鄉利用這個消息向移動節點宣布它們的功能。當一個節點在一條鏈路上被配置成家鄉服務器的時候,它就在這條鏈路上廣播或組播廣播消息,這使得連到這條鏈路上的移動節點可以判定該鏈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從廣播消息中取得服務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條消息是請求消息,當移動節點沒有耐心等待下一個周期發送的廣播消息時,它可以發送請求消息。這個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讓鏈路上的所有立即發送一個廣播消息。有些時候,移動節點快速地切換鏈路,而發送廣播消息的頻率相比而言就太慢了,這時請求消息就非常有用了。由于密鑰管理上的困難,移動IP不要求對這兩種消息進行確認。
5.快速切換
快速切換通過與第二層的協調耦合,預測MH的移動,向將移動到潛在的臨近FA發送消息的多份備份,因此可以達到低時延。與HMIP類似,快速切換采用分級隧道機制,網絡中的FA采用分布方式保存位置信息數據庫。每個FA讀取包的原目的地址,在條目列表中搜尋相應的條目,這些條目由MH發送的注冊消息產生和保持。如果這條目在它的列表中,它就包含下一級的FA地址。
中國的營銷人士對于菲利普?科特勒及其代表作《營銷管理》可謂耳熱能詳,但對于加里?利連和他的代表作《營銷工程與應用》,很多人仍感到陌生。實際上,兩本著作在美國不僅由同一家出版社出版,而且出版商經常是把它們放在一起賣。為什么呢?《營銷管理》講的是概念,而《營銷工程與應用》講的是如何操作,搭配在一起,自然相得益彰。
科特勒對于利連的成果非常推崇,他說:“我對這本書的出版非常激動,營銷學終于能展示自己科學的肌肉了,并且開始從基于意見的決策轉向基于數據的決策。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為營銷學開辟了一個新學科。”
工程師的眼光看待營銷
利連之所以能在營銷學研究另辟蹊徑,與他的工程師出身有關。他一天也沒有受過正規的營銷培訓,但后來卻因為對營銷的研究拿過至少兩個獎項和三所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熟悉他的朋友認為,利連具有工科的嚴謹思維和文科的浪漫主義行為方式!
上世紀60年代,利連在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讀書期間,一口氣獲得了運籌學專業的三個學位。摩尼森教授見識過他的高效率。在為了畢業論文參加有關無線通信的一個專題調查時,利連一邊玩一邊獨自完成了整個調查,而且在同一年里還學會了意大利語。
摩尼森教授根據自己的觀察解釋道:“他的指導原則是‘射擊、準備、瞄準’,在耐克提出那條著名的廣告語之前,他就已經是‘Just do it’了?!焙髞砀B一起參加過一些學術活動的斯科特?勒斯林則對他安排時間表的本領大加驚嘆:“他的時間表安排得幾乎沒有重疊。”
拿到運籌學博士學位后,從1968~1973年,利連在美孚石油公司的計算機系統和管理科學部工作。這段工程師的工作經歷讓他對企業的狀況了如指掌。他開始用一個工程師的眼光來看營銷問題,并且借助營銷的概念和規則,利用一系列電腦工具構筑營銷的模型和體系。
從1973~1981年,利連出任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的市場和管理科學教授。同事約翰?利特爾教授和他相交多年,但直到有一天搭他的便車去學校的時候,才算真正領教了利連的與眾不同。利特爾后來說:“那是一趟有趣的旅途,為了避開早上高峰期間幾乎粘在一起的長長的車龍,他左扭右轉,常常是擦著別人的車燈經過。他走的路線,總是與眾不同。當時是一月份,查爾斯河冰凍的時候,明明有顯而易見的最近路線,他還是自己去摸索,看哪一條才是最短的車程?!?/p>
上世紀80年代初,利連到了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斯米爾管理學院,作為管理科學“杰出研究”教授,他創立了針對非消費者市場研究的產業市場研究所,并擔任研究主任至今。
營銷的應用工具
利連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營銷工程、市場細分化、新產品開發模型、企業產品的營銷組合、企業營銷談判、企業采購流程建模和新產品擴散建模等。他總共出版著作12本,其中包括與菲利普?科特勒合著的《營銷模型》和與阿溫德.朗格斯瓦米合著的《營銷工程與應用》。此外在國際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利連在營銷領域的突出貢獻包括1986年提出的BEII模型和1987年提出的ADVISOR模型。
對于自己的得意之作――營銷工程學,利連用工程師造橋的例子來解釋得通俗易懂:“工程師造橋,他使用一大堆材料,利用最新的科技和工具來實現目的。營銷工程學面對的是營銷問題,用的材料是有關客戶的數據信息和有關客戶評價、需求的信息,然后設計好的程序。我是做工程師出身,在到商業學院講課之前從沒在商業學院呆過,所以我就用一個工程師的眼光來看營銷問題,借助營銷的概念和規則,利用一系列電腦工具構筑營銷的模型和體系。”
對于營銷工程學和概念營銷學之間的關系,利連說:“如果我只給你建造一個房子所需要的所有工具材料,再對你說,去做吧!你還是不知道該做什么,因為你需要懂得概念、計劃。概念營銷學提供了概念,沒有這些概念,你沒辦法應用營銷工程學?!?/p>
利連的營銷工程學為中國營銷人士提供了現實可行的方法和工具。當他們沉迷于對營銷戰略、理念的感性認識而感嘆難以精確把握,延續著“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宿命之時,突然發現通過另一條道路,可以像工程師那樣,理性地運用分析技術、定量技術和計算機建模技術,將營銷概念和紛繁復雜的市場信息結合起來,構建成數據模型,為企業的營銷提供清晰可靠的決策支持。這不啻于營銷人士的福音。
對于那些沒時間從頭到尾學習營銷工程學的中國企業老總,利連的建議是:第一,沒有對客戶評價的了解,做什么都沒有用,需要對顧客和競爭對手了解更多。第二,細分、目標和定位,你得知道怎么和他人區分,如何制定自己的定位以及和誰去競爭。所有的商業都在做這些事情,如果你想做得更好,現在就開始做這些事情。
生命沒必要更嚴肅
長期的學術研究,并沒有妨礙“營銷工程學創始人之一”的利連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他喜歡葡萄酒,愛到處逛餐館,與朋友聚會,快樂在他生活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利連說:“很多年前我就清楚,生命本身就夠嚴肅了,用不著把它搞得更嚴肅,我應該每天都給自己找點樂子。生命是種終極病毒,所有人都會死,從現在到死之前,我們應該讓自己高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