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21:28: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觀潮課文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發揮“白板”優勢,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語文教學最好的老師,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情感,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會有生命,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有效。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交互式電子白板以其獨到的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以及多變的圖像、色彩、標注、畫面截取、隱藏、動畫等功能,極大地迎合了小學生的興趣,還能使學生較長時間地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在交互式電子白板環境下的閱讀教學,白板課件讓孩子仿佛親臨現場,可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畫面、良好的視聽效果狀態下閱讀。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山中訪友》,這篇課文,通過作者到山中訪問他特殊的好友,讓人們隨著作者的步伐領略了老橋、鳥兒、山泉等分風姿,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傳遞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獨特情感。課文想象豐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全文語言清新美好,有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擬人形象生動,排比氣勢磅礴,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因此這篇文章在教學時宜讀不宜研。為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感悟空間,激發學生情感體驗,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提供的音樂、視頻,讓學生選樣自己喜歡的段落配上相應的音樂、視頻,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互動評議,逐步深入,讀出古橋的德高望重,樹林的靜謐、雷陣雨的來勢洶洶……從而體會作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凝結其中熱愛大自然的情節。白板一點,教師馬上就可以引導學生到達文中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合影音圖文,擴大課堂信息量
現代課堂要求把更多的信息量傳遞給學生,運用白板的課堂能把文圖聲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數據處理、編輯、存儲、播放演示,將傳統的黑板、投影儀、實物展臺、電腦整合在一起形成統一的教學平臺,由單一“灌輸”轉為雙向的“互動”。師生在其中進行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變成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讓學生多看、多學、多練、投入廣闊的學習空間,從生動鮮活的生活中觀察、思考和感悟課文的內涵,拓寬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擴大了課堂的容量.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
三、融合視聽聲情,提高學生求知欲
電子白板具有拉幕、探照燈、拍照、擦除、資源庫儲存、互聯網連接等特殊應用功能,使教學更加方便生動,更便于演示教學材料的動態和細節,在必要時可以回放和重現操作過程和細節,可以設計出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勵學生參與交互,使師生產生了親近的感覺,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我在執教《巨人的花園》一課時,先讓學生欣賞巨人沒有回來之前,花園里不同季節的美麗圖片……最后,定格在狂風大作的冬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伴播放課文錄音,請同學們思考這是為什么。學生通過接觸視聽材料,理解了課文,仿效錄音,繪聲繪色地朗讀,興趣更濃。注意力集中,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妙用旋轉遮罩,突破教學重難點
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價值提升是一堂課教學的根本所在。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難點,巧妙地化難為易,變抽象為直接形象,使學生理解深、領會快、記憶牢。利用電子白板上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但可以像在傳統黑板上那樣書寫勾畫,還可以拖拽、放大、旋轉、擦除、遮罩等,根據學情隨時調整教案,實現積極的互動,實時記錄、保存教與學的全過程,隨時補充調用,更適合多樣化、創造性教學需要,又快又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在每節精讀課文識字教學這一環節,電子白板可以把教師將難寫字的書寫過程錄制下來,在教學時隨時回放書寫漢字的過程。學生在自主練習時如有疑問可隨時去調用白板中的資源,學生一邊看一邊練,進一步明確漢字書寫的筆畫和筆順,有效地突破漢字的書寫難點,也節約了教師再次書寫的時間,讓課堂更加高效。在執教《巨人的花園》時,我請學生分析巨人這個人物形象,采用聚光燈的效果,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僅鎖定巨人這個人物形象。同時,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證據來解釋他對巨人的理解。教學中,學生利用電子白板拖放文中的任何細節來證明自己的論點。學生將自己的理解形象化地表現出來了,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就在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五、提升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提高 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緊迫任務。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膚淺看法。
一、抓好課前預習
預習是學生對課文的知識事先做個先知先覺的過程,學生預習時會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對于困惑或疑問的知識點會有深刻的印象,學生往往經歷了一個自動獲得知識、解決疑難的過程。學生帶著疑問上課就會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再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如學生在預習《草船借箭》一課時,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欽佩不已的同時也產生了幾個疑問:為什么諸葛亮去借箭的時候故意一邊擂鼓一邊吶喊?為什么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為什么諸葛亮只要二十條船,不要多點或少一點的船?……因此,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在上課時迫不及待地要求解決。在集體討論和教師點撥中,學生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順利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省時間,有利于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更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大量的事實證明,凡優秀的教師,在課前都會很認真地做好課前準備。有的反復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有的細細斟酌考慮,他們所做的教學設計方案,許多都成了青年教師學習參考的材料。因此,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備課,因為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只有了解學生的情況,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該怎樣教。可以說,一堂課就是一盤棋,我們要下好這盤棋,就得在踏上講臺之前有一盤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對,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三、創設和諧的氛圍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心靈碰撞的過程,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運用,因此,我主張教師本身首先是一團火,并把這一團火化成對學生的情和愛帶進課堂,尊重、理解、寬容學生,讓學生從教師的熱情服務中、關心與尊重中體會到溫暖與期望、激勵與鼓舞,進而感到老師可親、可信。教師要因“學”論“教”,設計教的過程,課堂上打破學生圍著老師轉、老師圍著教案轉,而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設計教的過程。
四、重視朗讀訓練
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讀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的職責。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聽出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像《給予是快樂》、《去年的樹》這類課文,通過朗讀就能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燒云》、《觀潮》、《鳥的天堂》等這類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積累優美詞句,受到美的熏陶,產生愛國之情。在閱讀教學中,課文中的重點段,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朗讀理解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讀不但可以感受語言文字的韻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時間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當然,朗讀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可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比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五、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
良好的讀書習慣是提高閱讀能力和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要讓學生真正進入文本與作者對話,明白文本的主旨,從更深的層次理解文段,老師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聯系有關背景資料進行深入理解。如閱讀《匆匆》這篇課文,讀懂了作者從八千多個日日夜夜中產生的感受,可以聯想到自己度過的四五千個日日夜夜,從而與作者的感受產生共鳴,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閱讀的同時,要讓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動筆畫一畫、寫一寫、與同學議一議,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只有養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我們的課堂才會真正具有實效性。
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