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9 06:20: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班級文化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召集學生現場“聽”,讓學生了解墻面文化內容
校園墻面空間的布置是學校文明、文化建設的窗口。設計合理,布置科學,豐富多彩的校園墻面文化既是一本無聲的、多彩的“教科書”,又是一個有聲的、豐富的德育陣地。學校要讓墻面文化說話,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懂得墻面所布置的內容、含義,如果學生不懂其內容的意思,就會成為一種校園裝飾,墻面就會成為“啞巴”。在一些學校里存在重形式布置,輕解讀、賞析的現象,大部分學生對校園墻面所布置的內容是“似懂非懂”,難怪有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告訴筆者,在他們教室門口懸掛的幾位名人畫像,“那些人都死了很久很久”。學生對淺顯直白的畫像都無法認識,更不用說那些含義深刻,內蘊復雜的名言格句。這些都不能怪小學生的無知,都是學校教育者忽略組織學生去解讀惹的“錯”。讓學生了解墻面文化內容,關鍵在學校,學校要重視,有導向、有氛圍;關鍵在教師,在教師自身對墻面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教師要認識到發揮墻面文化的德育作用是自己的職業責任,用墻面文化教育學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民族的未來和學生的未來負責。要讓學生了解墻面文化內容,學校要做到“三定”:一是定計劃。學校要把組織學生熟識、賞析、掌握墻面文化工作列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中,做到“五有”:一是有活動組織機構,有活動時間安排,有落實活動措施,有效果評價機制,有宣傳總結提高。二是定人員。學校要明確這項工作,以班主任、德育課老師為主,列入班主任或德育課教師教學工作內容,其它學科教師配合,滲透在學科教學中,要求教師明確職責,并根據學生理解、接受能力,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面墻的解讀課,做到認識高、內容懂、認真講。三是定時間。開展校園墻面文化解讀活動是教學計劃之外的德育任務,學校任“課”老師要充分利用班會課、地方課程、課外活動時間,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本班學生到校園內的每一處墻面內容前或用錄像制作成光盤播放,給學生解讀,幫學生賞析,使學生懂得其基本內容,讓學生初步感知墻面文化的思想內涵。
二、要求學生課余“找”,讓學生挖掘墻面文化內涵
學生隨著老師對墻面文化的解讀,對校園墻面布置內容有了初步的、粗線條的感性認識和了解,要對具體的某一幅畫或標語、格言進行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還需要一個收集、吸收、消化的過程,需要經過理性的加工。為了不讓學生停留在感性、直觀層面,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掘更多墻面所布置內容以外的淵源、故事和人物軼事等,激發學生主動地去學習,去吸收更多的墻面文化信息,這就要鼓勵、指導學生去“找”。為此,教師要做到三抓:一是抓指導學生去選擇“找”的重點內容。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知識層次,指導學生有重點、有意識、有步驟、有目標地去尋找墻面所布置更深層次的、更系統的內容,如某一名人的生平掌故、軼事等,通過重點“找”,使學生更深層地、更全面地了解他(她)的事跡。從中得到啟迪和教育。二是抓指導學生去選用“找”的形式途徑。現在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課程已進入校園,許多學校校園網已建立,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的平臺,指導學生上網尋找,也可以引導學生到書本、刊物上尋找,向家長、鄰居尋找,通過各種尋找的形式和途徑,讓學生在尋找中得到社會實踐,在尋找中不斷增長知識,在尋找中全面提高能力,在尋找中再次受到教育。三是抓指導學生去開展“找”的信息交流。學生根據選定的重點墻面對象,通過各種形式尋找到的有關信息資料,畢竟是有限的,這時,教師要引導、組織他們進行信息交流,通過班隊主題活動、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互換互通、互幫互學活動,讓他們交換獲取信息的方法,交流獲取信息的內容,分享獲取信息的快樂,共享獲取信息的資源,共同感知墻面文化深層次的內涵魅力。
三、組織學生活動“講”,讓學生交流墻面文化故事
為了使墻面文化在學生中更具教育功效,學校要定期組織舉行校園墻面文化故事演講會,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找到的、感悟到的,與自己的學識結合起來,變為自己的知識,通過演講會形式,讓學生用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故事講述墻面內容深層的含義,闡述深刻的道理。開展墻面文化故事會,既可以檢閱學生對墻面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又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既可以讓演講者得到鍛煉,又可以讓全體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為了讓學生“講”得有內容,講得有教育意義,學校要具體做好三件事。一是精心制定活動方案。預先公布活動時間、地點和要求,讓廣大學生從早做好參賽準備。二是做好活動準備。各班根據學校的活動方案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選定,提煉墻面文化故事,利用班會課在班級進行預選賽,推薦最優秀的學生參加學校講演比賽。三是組織活動競賽。召開全校師生大會進行演講賽,公平、公正評選出最佳演講者,給予表揚鼓勵。通過競賽讓學生再次接受墻面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再次用健康、有益、向上的墻面文化故事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提升學生品德。
四、指導學生課堂“寫”,讓學生內化墻面文化精髓
學校是培養人的陣地,校園墻面文化是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檢驗墻面文化教育內容是否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是否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融入學生的生活,除了學生平時言行之外,還要看學生的內心表白。學校可以開展三項活動:一是開展“我喜愛的墻面文化”征文活動。讓學生把所想、所感、所悟、所行寫成文章,讓學生人人動筆,用文章表達自己受教育的真實情感。二是開展自辦墻面文化專題小報評比活動,讓學生動手自寫、自編、自排手抄小報,交流學習墻面文化的心得體會。三是開展建設校園墻面文化建言獻策活動,讓學生共同參與校園墻面文化建設,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體作用,使校園墻面文化建設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滿足學生的需求。
五、發動學生回家“傳”,讓學生提升墻面文化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