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勞動教育論文

勞動教育論文

時間:2023-01-23 08:48: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勞動教育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勞動教育論文

第1篇

因為愛,我愿意奉獻

參加工作以來,我始終以《中心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天職。

在少先隊工作中,實施德育工作。我平時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使學生在自己的言行中受到熏陶。要求學生做的事,我身體力行。曾經教一年級時,學生年齡較小,在家嬌生慣養,不愛勞動,學期開學初學生輪流值日時,有的學生不掃地,說不會掃,但我沒有責怪學生,沒有批評學生,而是帶著學生去掃,教他們去掃,也許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吧,絕大多數孩子按照值日制度進行規范地值日。由于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班上和校園內到處是雜物,我利用晨會對學生進行健康衛生教育,要求各班開展“彎腰行動”,要求紅領巾監督崗的同學先做起,同時在學校里走路時看到雜物,我親自撿起放入垃圾箱,在這樣的言行熏陶之下,同學們紛紛將紙放入紙簍,有的學生不注意將紙屑扔在地上,馬上就有人指責,這樣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講衛生的良好習慣。班上有的學生時常遲到,每天早上我6點左右到校,在這樣的影響下,學生遲到的現象漸漸地減少了,養成了按時上學,不遲到的良好習慣。我就是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平凡的小事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平時我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用真情打動學生、感化學生,在這樣的前提下,做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班上有一名叫丁俊杰的學生,在學習上作業拖拉,甚至不做,上課也有不守紀律的行為。但這位學生性格很直,活潑、愛勞動、愛贊賞。我在深入了解情況后,不是直接批評他,而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正面教育他,引導他,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和他談心,問他:“為什么作業不交?”這位學生很真誠地吐露出實情:作業有的不會做,愛面子,怕老師批評他,同學們嘲笑他。我真誠地告訴他:“學習不懂的問題問我,我幫助你。”后來這位學生在關心和教育下,逐漸樹立了信心,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其他行為方面表現得也比較規范,期中考試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我針對他的進步,在班上特意表揚了他,他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興奮,經過一段時間,這位學生不僅愛學習,上課還能大膽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且,能夠關心集體,自覺遵守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在最后的畢業測試中取得了滿意學的習成網績。

為了更好地實施德育工作,我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準則,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組織學生開展“慈善一日捐”的活動。倡議學生捐出一天的零花錢,幫助困難的人。清明節,要求各班開展“學習烈士精神”的主題會,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讓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珍惜這個大好時光,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通過這樣的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良好品質。平時要求各班長期堅持勞動教育,教育學生懂得“勞動創造一切”,幸福的生活是靠勞動創造來的,勞動最光榮,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教育學生要珍惜勞動成果,愛護公共財產,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習慣,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培養學生從小就熱愛勞動、勤儉樸素的良好品德。

對于學困生我從不嫌棄,耐心幫助。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在班上找學習好的同學給他們當師傅,團結他們使他們不孤單,把學生分成“三人行”學習小組,讓成績好的幫助學困生。我在放學時再把他們留下,把當天學的知識再講一遍,進行查漏補缺。對特差的學生,我利用星期天主動上門為他們補課。如張敏、呂勝通過補差,都考上了理想的中學。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還注意促進學生各方面發展,上學期班上一位學生叫馬秀琪,這位學生學習成績尚可,但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問其原因:愛面子,回答錯了怕班上的同學譏笑她,針對這一情況,我從正面引導她,從她的閃光的思維中激勵她,幫她樹立信心,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后,改掉了她的缺點,養成了敢于回答問題愛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還有一位叫許杰的同學,這位學生聰明,成績突出,膽大,有“自傲”的情緒,經不起表揚,我對他的表揚控制一定的“度”,對他出現的錯誤毫不隱瞞地指出來,同時也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批評,改變他那“自傲”的情緒,促進他良好地發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的愛溫暖著學生,老師的勤奮帶領著學生。激發起他們自覺學習的愿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調研測試中總是名列前茅。有耕耘就有收獲,《讓課堂充滿活力》獲《大學英語》報刊基礎英語教育論文大賽二等獎,《淺談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發表在《中國教育報》,《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刊登在《教師教育科研》雜志。多年來我曾被評為鎮政府、中心校的“十佳教師”“教學能手”“優秀團員”。上屆六年級的孩子們在畢業時給我留言:老師,您教我兩年,您辛苦了!老師,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開心順利!老師:祝您桃李滿天下,越過越年輕!.......更有幾個學生,聯名給我班教師送來了錦旗,此時,上課的勞累,批改作業的繁重,教導工作和少先隊工作的瑣碎等等都化為烏有。此時,我是最幸福的.

我只是在做著自己的本職。恪守著自己的職業道德。沒有太多的豪言壯語——只因為愛,所以我愿意!

第2篇

一、江戶時代日本的道德教育

江戶時代是日本道德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主線是武士道教育,它融合了日本神道思想、佛教思想和中國儒家思想。縱觀中國知網的相關研究,這一時期的內容較少,而且大多出現在對于日本道德教育歷史進程的通觀研究中。程晉寬的《論日本道德教育的傳統及面臨的問題》認為,作為日本道德教育思想基礎的神道教和武士道是對日本封建文化與道德意識的獨特反映,為日本近代侵略行為開辟了道路,并為現在日本戰后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提供了歷史依據。[2]王凌皓等人的《日本武士道的生成、作用及影響》,通過對日本武士道的歷史、特點、作用與影響的闡述,為我們揭示了日本近代新武士道對于世界以及日本本國的消極影響。[3]解娟的《江戶時代武士教育特點分析》指出,這一時代的道德教育比江戶時代之前有著更完整的內容、更正式的教育地點并且融西方思想于其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4]蘭卉的《日本傳統文化對青少年道德教育影響研究》,將日本武士道精神發展分為江戶時代以前、江戶時代、明治維新以后三個階段,并指出武士道精神本身內涵并沒有錯,只是與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聯系起來才導致人們對武士道精神的反感。[5]朱玲莉的《日本江戶時期的平民道德教育》從平民階層角度對道德教育的政治基礎以及內容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可以說是對這一時期日本道德教育的一個專題性論述,并且十分少見地提到了對女子的道德教育,對于研究江戶時期日本平民的德育狀況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6]王瑞蓀在專著《比較思想政治教育》中[7],使用了通觀比較和專題比較等一系列方法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進行了深入評價。饒從滿的專著《日本現代化進程中的道德教育》[8],對整個日本道德教育從時間上進行了梳理。這些文章或專著通過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介紹、評析,用大量歷史事實使我們對江戶時代日本道德教育的情況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糾正了有人認為軍國主義是近代日本的產物這一看法。此外,這些文章所提供的大量材料以及信息,為今后進一步的比較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于對這一時期日本的道德教育研究缺乏第一手資料,大多數停留在對道德教育歷史現象的簡單羅列,缺乏對其深層本質的挖掘,研究具有膚淺性與重復性。

二、明治維新時代日本的道德教育

明治維新對于整個日本的發展是一個歷史轉折點,因此,對這一時期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通過對這一時期成果的研究,雖然還是以介紹為主,但是相比江戶時期,對這一時期的介紹更加詳細、深入,不再只是對歷史知識的再現,還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主要成果有:王智新的《日本的道德教育》[9],姜輝的《明治時代における武士精神の様態についての考察》[10](明治時代武士精神的演變),張鳳蓮的《論日本教育中傳統道德思想的滲透》[11],孔祥宏的《論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改革》[12],尹貞姬的《教育敕語與近代日本國民道德教育的啟示》[13]等等,這些文章對明治時期到二戰結束前日本道德教育的演變以及所產生的后果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由于他們的研究具有很大的關聯性,綜合以上諸多學者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內容:資本主義倫理道德的啟蒙與封建帝國主義的傳統并存發展;由學制令向教育敕語的轉變迎合了日本天皇制的統治需要,成為日本近代道德教育的大綱;修身教育制度由最初的從屬地位躍居為主導地位;軍國主義思想、極端民族主義以及變質的武士道精神成為日本國民的主要道德標準。另外,這一時期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對日本道德教育乃至整個教育體系的影響也是我國學者熱衷探討的問題之一,這一點也值得我們注意。王建平[14]在他的文章中對這一時代日本道德教育觀念對國民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涉及這一時期的研究專著有蘇崇德的《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15]第三章第一節,陳立思的《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16]第四章第一節,蘇振芳的《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17]第十章等,這些專著都對明治時代到二戰結束前日本道德教育的情況進行了比較系統的論述,對我國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民主時代日本的道德教育

這一時期關于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不僅數量多,質量高,而且研究方法也由單一轉向綜合,研究視野、范圍更加開闊,研究的深入程度與細化程度更加突出。歸結起來主要有日本道德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特點、現狀、環境等方面。研究日本戰后道德教育的目標,很多研究論文都有所涉及,雖然日本道德教育目標進行過多次修改,但它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學者們主要從有利于教育對象與社會發展的視角說明日本道德教育目標的現狀。張德偉等人的《從培養豐富的心靈到培養豐富的人性再到培養人性豐富的日本人》指出,日本德育方針自20世紀80年代第三次教育改革以來,道德教育的目標重心由重智不重德逐漸轉向注重個性發展以及豐富心靈的培養。[18]王超的《比較德育學》指出,日本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公民的民族精神,培養具有民族優越感的人,形成民族認同,使全體日本人具有民族意識。[19]曹能秀的《當代日本小學和初中的道德教育述評》對日本道德教育目標進行了較全面的歸納,主要有四點:培養忠誠于國家、集團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公民;培養具有基本道德素質和社會公共精神的公民;培養面向世界的日本人,有利于與世界接軌;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20]王麗榮的《近現代中日道德教育目標比較》認為,日本在道德教育目標上實現了從過分強調外延較廣的民族國家的社會本位向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并重的轉變,既有利于自身發展,同時對社會體系的健康運行產生積極影響。[21]饒從滿的《關于道德教育中若干基本問題的思考———基于日本道德教育的經驗與教訓》指出,日本道德教育目標與中國德育目標雖然都旨在培養學生的德性,但日本道德目標更多體現為一種有利于在社會生存的人格特點,強調各種價值觀的綜合作用,而中國則將其認為道德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品德。[22]牛立忠的《淺論日本學校道德教育的經驗和啟示》認為,無論在哪個學齡階段,日本道德教育目標都注重道德意愿、道德態度、道德判斷力、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以對心的教育為核心。[23]關于日本戰后道德教育的內容,研究者均有所提及,并且形成了一致的觀點:日本的道德教育內容大致相同,但實施的力度卻越來越大。史忠媛的碩士論文《當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體系研究》提出,日本道德教育的內容包括:個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人生觀教育、國際化教育、勞動教育五個方面。[24]耿華的《當代中日中小學道德教育比較研究》認為,日本的道德教育內容包括自身培養、與他人相處、自然和崇高事物、集體和社會關系方面的內容。[25]曹能秀的《當代日本中小學道德教育的發展趨勢》認為,在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日本道德教育內容呈現出“規范”與“發展”并重的趨勢,加強了文化傳統和愛國心的教育,注重對核心價值觀的培育。[26]在中國任教多年的日本學者奧田真紀子在《道德教育與人的價值創造》中,通過對日本道德文化的變遷、所面臨的課題以及對牧口學說的贊同,認為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內容應該是實現人的價值創造,只有創造社會價值的道德教育才能使人抱有感恩的心。[27]除此之外,日本戰后德育課程的改革也是學者研究日本道德教育內容的一個重點,例如王映哲的《教育改革中的日本道德教育演進及啟示》,通過對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特點以及新的變化的研究,認為這些改革雖然存在不少問題,但它確實對日本成為世界強國起了無法磨滅的作用。[28]吳潛濤的《日本道德教育的戰后演變及其現行改革》認為,日本現行的教育改革,在思想上重視學校教育地位,在內容上重視價值觀與實踐相結合,在方法上重視全社會的合力,最終有利于構建終身道德教育體系。[29]關于日本戰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不少學者無論在專著還是論文中均有所研究。在專著中,學者往往用單獨的章節闡述日本是怎樣進行道德教育的。代表性著作有蘇崇德的《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王玄武的《比較德育學》[30],蘇振芳的《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較》等。其觀點主要有:一是通過家庭教育培養兒童的道德啟蒙意識與初級的道德習慣,父母以實際行動影響兒童;二是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學生系統的道德體系,道德教育以正式課程、學科滲透、道德實踐的方式融入學生所處的環境中;三是通過兩種類型的社會教育,即針對大眾的普遍性道德教育與針對失足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社會教育機構在聯系學校與家長、促進整個社會形成良好道德氛圍有著重要的作用;四是利用大眾傳媒進行宣傳教育,通過制造良好的社會道德公眾輿論影響公民道德建設。相關學術論文中,主要是從某一個或幾個具體方面或者與其他國家道德教育進行對比研究日本道德教育的實現路徑。白俊的《日本道德教育對我國德育教育的啟示》指出,家庭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個性,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造性與審美情趣。[31]基國林等人的《“中日新”三國高校實施德育途徑比較及辨證思考》[32]、王佳的《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認為日本高校的道德教育實施途徑有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并對這三方面分別進行了詳細說明。[33]徐雯娟的《中日高校德育比較研究》認為日本高校道德教育的具體方法有理論教育法、挫折教育法、直接體驗法、言傳身教法、環境熏陶法等立體多面的方法,比較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34]謝惠蓮的《當代中日中小學活動德育比較研究》,通過對中日兩國活動德育在理論、原則、形式以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比較,強調了道德實踐在培養人的道德修養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35]為我國道德實踐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借鑒。田靜等人的《當代中日中小學道德教育發展趨勢比較》指出在道德教育路徑上,日本比中國有著更加完整的德育形式,日本道德教育發展不僅僅是一種趨勢,更是形成了藍圖,是有計劃的,這是中國道德教育所應該學習的。[36]還有學者總結出日本道德教育在途徑方法上與中國道德教育有著共同特點:政府高度重視;道德教育的顯性與隱性結合;道德教育注重整合化與社會化[37]。對于日本戰后道德教育的其他方面,我國學者都有所研究。在對日本道德教育特點的研究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李新慧的《二戰后日本德育的特點和啟示》,歸納了五大特點: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并存,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配合進行德育,政治化與組織化突出,挑戰與缺陷共存。[38]在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現狀研究上,主要有王麗榮的《當代日本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狀況》,通過圖表和報告的形式指出日本現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積極方面和問題都有,對與我國的道德教育現狀比較研究具有參考作用。[39]在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環境上,有鄭永廷的《美國、日本的德育環境建設》,對美國與日本為構建良好的道德教育環境所做的努力進行了介紹,指出沒有好的道德教育環境,道德教育是很難成功的。[40]鐘啟泉《兒童德性的形成及其環境影響分析》,通過對德性及其層級、影響兒童的環境進行分析,指出兒童的道德教育必須建立在自律性的基礎上。[41]另外,對于日本20世紀70年代產生的道德教育荒廢現象以及由此開展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的研究,應該是我國學者今后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向。

四、簡要評述

我國學者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成果:研究的范圍、視野不斷開闊;研究的方法也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研究水平不斷提高;研究內容存在對整體概括性的宏觀研究和對諸多要素的微觀研究兩種發展并存的趨勢;研究方向由陳述性向理論性轉變。但通觀我國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第一,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理論研究不足。目前學界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絕大部分都是對日本的道德教育理論進行簡單評述、介紹,即使有相應的理論分析,也是淺嘗輒止,并沒有對其理論進行深入探究。日本道德教育無論是在戰前還是戰后之所以相當成功,之所以能夠使日本迅速強大,之所以能夠動員全國民眾,就是因為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這些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我國如果借鑒日本的理論進行道德教育還有一個比較長期的本土化探索的過程。同時需要厘清某些概念,例如我國學者多把日本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國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混為一談,實際上,道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組成部分,不把握好相關概念的界限,將不利于對日本道德教育形成專題性研究。第二,對日本道德教育研究視野仍然狹窄。雖然我國現在對日本道德教育研究有了實質性進展,但是視野狹窄的局面仍然存在,這種視野狹窄有橫向狹窄與縱向狹窄。橫向狹窄表現在對于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僅限于就教育論教育,對教育學之外的哲學、心理學、倫理學、行為學等諸多學科交叉借鑒明顯不足,研究方法上也大多是泛泛而談,缺少理性透視,表面分析多深層分析少,宏觀思辨多微觀實證少;縱向狹窄表現在對日本道德教育研究絕大部分是研究戰后的道德教育,對明治時代、江戶時代的研究就很少見,江戶時代以前的道德教育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這種畸形的研究對于弄清楚日本道德教育的變化以及整體發展是十分不利的。第三,對日本道德教育研究的一個重大難題是原版的日文文獻嚴重缺乏。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許多有用的文獻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但并不能找到所有的,尤其是外文文獻,即使找到了,外語水平功底不夠的學者也很難開展研究。我國學者對日本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依靠別人翻譯后的文獻作為研究材料,不能原汁原味地吸收原版文獻的精華,而且這類文獻數量不多,造成了研究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從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是研究者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二是研究者所在的高校或研究機構要加強與日本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多引進原版著作,為我國學者提供豐富的研究素材。第四,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多是個體單獨研究,缺乏集體協作意識。我國學者多是自己獨立進行研究,但這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為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道德教育跨學科的發展趨勢也呼喚研究主體從傳統的個體研究向現代的集體合作研究轉變,大力開展以問題為導向、以合作為方法的共同研究。這樣才能克服研究的隨意性、籠統性,實現研究的專業性、深入性,促進我國對日本道德教育的更進一步認識。雖然對日本道德教育的研究依然很不足,但它為今后的研究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我國學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應當反思不足,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推進日本道德教育研究的全方位發展。

作者:王馳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德县| 丰县| 平山县| 大安市| 海阳市| 郴州市| 高碑店市| 巴楚县| 南木林县| 乐陵市| 凉城县| 黔南| 桦南县| 晋江市| 镇平县| 苏州市| 石楼县| 江阴市| 大田县| 胶州市| 余江县| 巢湖市| 原平市| 沙田区| 安宁市| 桂平市| 胶南市| 伽师县| 休宁县| 哈巴河县| 武宣县| 金坛市| 龙州县| 和田县| 钦州市| 威宁| 常山县| 苗栗市| 甘洛县| 临泉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