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老年服務論文

老年服務論文

時間:2022-09-19 17:53:4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服務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老年服務論文

第1篇

《社區與老年護理》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它涉及環境、營養、醫療、護理等多門學科,需要社區相關人員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社區居民的健康水平。理想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是以社區為基礎的正三角形結構。寬大的底部顯示立足于社區,被社區居民廣泛利用,提供基本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保健服務能充分利用衛生資源,以家庭為服務單位,以社區人群為服務對象,以增進健康為目標,將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融為一體,真正做到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使人們享受到綜合性、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最終達到保護人群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社區衛生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最貼近和適合老百姓,深受老百姓歡迎。通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社區老百姓服務,能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社區的關懷,加強了黨和政府與社區居民的密切聯系,在構建和諧社區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2《社區與老年護理》授課時的技巧

《社區與老年護理》是社區健康服務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醫學模式、健康觀的改變,人口老齡化,疾病譜的改變,醫療費用的增長,《社區與老年護理》已經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是此門課程內容涉及面廣,條條框框較多,學起來比較枯燥無味,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了以下幾種技巧。

2.1提高教師的素質及授課的吸引力

興趣是影響學生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穩定的重要因素,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他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的原動力,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感到獲得知識是一種美好而有興趣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講每一節課時都應該認真備課,同時注意儀表,授課時口齒清晰、充滿情感,幽默生動,課后隨時聽取學生的反應,與學生保持良好關系。

2.2造良好課堂的氛圍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營造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課堂氣氛,給學生自由發揮和積極思索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果老是過分嚴格,學生將心情緊張,不敢發言,課堂氣氛嚴肅呆滯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反之,教師管理太松,會造成課堂秩序差,也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斷利用各種技巧或變化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習興趣。在教學時當看到學生注意力分散時,表示他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教師應設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較常用的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在講到孕產婦保健時,我們先不講具體內容,先給同學一個案例,社區護士對正常分娩后第4天的產婦進行一次家庭方式,發現產婦體溫38.8攝氏度,心率88次/分,血壓116/74毫米汞柱,血腥惡露,量與正常月經相似,無特殊異味,產婦精神狀態較好,意識和睡眠都正常。腫脹明顯,有脹痛,但吳紅、腫、熱,奶量充足,嬰兒能正常吸吮。請問產婦發熱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處理此種情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想,然后帶著問題來聽課,效果非常好。

(2)影片播放法:在講到精神分裂癥時,學生很沒興趣,我們給學生放一個小錄像片,講的是一個精神分裂癥的年輕人用打氣筒將自己的母親給活活打死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有利于進一步授課,并提高學生的興趣。

(3)順口溜法:順口溜簡潔明快,順口押韻,既可激發學習興趣,又便于學生記憶不易忘記。在講艾滋病時為了便于學生的記憶,我們用順口溜的方式進行講解如艾滋病,行為病,無疫苗,防才行;染此病,三途徑,血和性,母傳嬰等。他將艾滋病的流行病學及預防說得非常全面、準確到位,學生一邊讀一邊記掌握得非常快。

(4)三字經法:講到健康長壽時可用三字經人到老,莫煩惱,憂愁多,催人老。常鍛煉,抗衰老,量力行,誤過勞。經常笑,變化少,心胸寬,壽自高。它能使學生在興趣中解讀,在興趣中記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總結

第2篇

在論文撰寫的過程時就要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來幫助完成寫作,我們常人的知識有限必須要依靠他人的勞動成果來論證自己的學術論點,這樣的引用就是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四季養生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賞析。

四季養生論文參考文獻:

[1]何穎.《黃帝內經》養生思想探析[J].醫學與哲學,2010,31(5):56-57.

[2]熊鵬輝.陰陽與中醫養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4):28.

[3]董一帆,張光霽.論“生生”在《內經》養生思想中的體現及其對現代養生學啟示[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4):389-391.

[4]張玉輝,陳延濱,王欣彬,等.《黃帝內經》養生思想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0,38(6):53-54.

[5]熊鵬輝.五志與中醫養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2):17.

四季養生論文參考文獻:

[1]唐東霞.論老年旅游活動的危機防范與干預[J].旅游經濟研究,2011(08).

[2]易銀飛,麥舜妍.廣州銀發旅游市場需求與開發研究[J].科技創業,2011(03).

[3]張沖.老年旅游市場發展的研究[J].旅游經濟研究,2011(01).

[4]孫櫻,等.人口休閑行為的時空特征初探[J].地理研究,2001(05).

[5]馬惠娣,鄧蕊,成素梅.中國老齡化社會進程中的休閑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05).

[6]楊國良.城市居民休閑行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2(02).

[7]林勇強,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閑行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動場地設計為例[J].規劃師,2002(07).

[8]岳俊芳.淺談我國老年休閑市場的開發[J].成人高教學刊,2005(01).

[9]陳金華,李洪波.史文化名城老年人口休閑行為研究—以泉州市為例[J].泰山學院學報,2007(02).

[10]嚴冬琴,黃震方.城市老年人養老休閑需求與選擇行為研究—以長江三角洲地區老年市場為例[J].商業經濟,2009(05).

[11]李天元.成都市旅行社開發完善退休老年人旅游產品的思考[J].城市旅游研究,2011(01).

[12]黃婧,曾克峰.湖北省恩施市銀發旅游開發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化,2011(05).

[13]鄧軍華.河南老年旅游市場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服務經濟,2011(06).

四季養生論文參考文獻:

[1]葛桂錄,道與真的追尋——《老子》與華茲華斯詩歌中“復歸嬰孩”觀念比較[J].外國文學研究,1999.

[2]李正栓,吳曉梅.英美詩歌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9

[3]王英杰,自然之道——老子生存哲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

[4]王治國,道德經譯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

[5]王佐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

[6]楊德豫,華茲華斯詩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

第3篇

關鍵詞:老年護理;醫養融合;養老基地

研究背景

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巳超過2億,65歲以上老齡人口看病住院比例要超過青年人的2倍。面對這一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式和來勢迅猛的“銀色浪潮”,如何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照顧,延長其生活自理年限,實現老年健康化,老年護理專業化,養老事業社會化,已成為關系我國社會穩定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和值得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特別是2013年9月的《國務院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各地要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的要求,為本文的研究和項目的實施指明了方向。

從老年護理和老年護理學的角度,依托醫學院校和臨床教學醫院的優勢,構建以老年健康護理為目的養老方式(模式)所進行的研究尚且不多。很多學者僅僅停留在理論性的研究并宏觀地進行分析,缺乏專門細致的研究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結合當地實情的具體養老對策和實施辦法。正是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缺,因此開展此論文的研究和實施,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1.存在問題

1.1老年護理職業教育發展滯后

我國老年護理教學與培訓起步晚,發展滯后。高職高專老年護理專科護士的培養仍是一片空白。我國護理教育的最高學歷是碩士,但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老年護理方面的碩士學位。從事社區護理和老年護理的護士學歷低、人數少,且大多沒有接受過老年護理專業的系統教育,知識結構老化,在工作實踐中他們不能稱為老年護理的專業人才。可以說,我國目前的老年護理職業教育和老年護理人員的培養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是嚴重滯后,專業人才是嚴重短缺。相比之下,養老護理服務在國外目前已形成了中高職、本科、碩士、博士等多層次老年護理人才梯隊。

1.2“醫養結合”矛盾大難題多

經調查發現,我國養老機構中僅兩成老人能自理,其他都需要醫療護理服務。而養老機構都因條件所限,無法設置醫療機構,而醫院有限的醫療床位不可能用于長期養老護理服務。再加之養老機構和醫院又分屬于民政和衛生兩個不同的部門管理,職能、機制、政策及標準不同,導致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時,受阻于制度壁壘。特別是,醫保政策瓶頸巳成為“醫養結合”養老新摸式發展的最大阻礙:由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處于醫院和普通養老院之間的“模糊地帶”,未被納入醫療機構范疇,老人在醫院住院產生的費用可以報銷,而在“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接受的護理、康復、醫療等服務無法享受醫保報銷政策。于是部分老人考慮到經濟負擔問題,還是選擇長期在醫院中“壓床”不出院,不愿到養老院去。

1.3 養老機構和護理人員及床位數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養老機構約4.3萬個,養老床位數達到493.7萬,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擁有24.4張。與前幾年相比雖有較大增長,但按國際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50張測算,與發達國家每百人5-7張床位數相比較仍有巨大的差距和缺口。另外,按老年人口與護理人員配備比例3:1測算,我國還需要1000多萬養老護理人員,而目前我國養老機構的員工也只有近30萬人,其中取得老年護理職業資格的僅有2萬多人。可以說,老年護理的供需矛盾是十分突出。

2.條件與優勢

2.1 本論文作者所在單位,是一所面向全國統一招生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全國一百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之一。現有教職員工1000多人,專職教師800多人,正高職稱8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萬人。學院護理系護理專業始建于1931年中美合辦的普愛高級護校,至今已有80多年辦學歷史。學院護理系作為學院現有近7000名護理專業在校學生的一個龍頭大系,曾獲得 “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護理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驗實訓基地”、“全國高職高專國家示范性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高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湖南省護理‘雙師’水平認證技能培訓基地”、“國家重點建設專業”、“湖南省精品專業”等等榮譽稱號。

2.2 本論文作者所在單位,占地面積3362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20億元。館藏圖書200多萬冊,教學、實驗、實訓設備和設施功能齊全,并有一所綜合性的附屬三級醫院。特別是學院整體搬遷到新院本部辦學后,原閑置的處在城市中心的老校區,緊鄰附屬醫院,被用來改造為一個養老服務基地(中心),那將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2.3 養老服務事業(產業)已是國家的一個基本國策。加快完善社會化養老機制,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利用醫學院校教學與人才優勢,大力培養老年護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創建一個養老服務產業基地(中心),將會得到國家和政府以及當地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湖南省下發的《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永州市政府為支持鼓勵民辦和社會力量發展養老產業,最近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則是本論文項目研究的最大支持。

3.發展路徑和對策

3.1 要把“養老專業”辦成叫好又叫座的好專業。國家教育部門和民政部門要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特別是中高職業院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和課程,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快培養老年醫學、老年康復、老年護理人員、老年營養、老年心理等方面的專門人才,積極開展老年護理方面的研究,努力構建符合養老服務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教育、引導和鼓勵養老專業方面的大中專畢業生積極投身養老服務產業中去就業和創業。

3.2 要在“醫養融合”上取得新突破。衛生和民政部門要積極探索“醫養融合”養老方式,力圖破解養老機構中老人的醫療、康復和護理難題。經調查發現,我國養老機構中僅兩成老人能自理,其他都需要醫療護理服務。而養老機構都因條件所限,無法設置醫療機構,而醫院有限的醫療床位不可能用于長期養老護理服務。再加之養老機構和醫院又分屬于民政和衛生兩個不同的部門管理,職能、機制、政策政策及標準不同,導致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時,受阻于制度壁壘。對此應做到“四個打破”:打破體制障礙,部門聯手合作;打破政策壁壘,制度相互銜接;打破利益藩籬,服務老人需求;打破路徑依賴,推進體系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將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聯姻”,做到醫養結合,相輔相成,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通力合作。最終達到讓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享受到“醫院式”專業、周到的醫療保健服務,實現“醫養融合一體化”的養老方式的新突破。

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慢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71例,女性31例;年齡51~86歲,平均(68.5±7.3)歲;病程4~25年。將10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1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組采用系統化護理干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02例患者首先要做好感染控制,然后根據患者不同的特征進行對癥治療。對于臨床緩解期的患者,要求其加強身體鍛煉,進一步增強體質;為了預防疾病復發,要注意避免疾病誘發因素的產生。另外,治療期間,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系統化護理,系統化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病室環境 病房保持清潔干凈,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和溫濕度,定時通風。為了避免室內存在刺激性氣味,禁止擺放花草;室內清潔時要避免塵土飛揚,避免誘發因素的產生。

1.2.2 基礎護理 醫護人員要詳細了解患者咳嗽、咳痰發作的原因,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呼吸、脈搏、體溫等。對高溫者(>39℃)要及時給予降溫處理。為了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醫護人員要估算患者的水分補充量,及時補充水分,以便于痰液排出。

1.2.3 飲食指導 飲食指導有重要意義。患者的食物主要以蛋白質和糖類為主,保證患者足夠的熱量。同時為了增強患者的體質,定時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新鮮食物,堅持按時進餐,避免暴飲暴食。

1.2.4 心理護理 本病通常會反復發作,治愈也有一定困難,這些情況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使其產生不良情緒;同時患者為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比較悲觀,不良情緒較多,護理人員應主動接近、關心患者,幫助患者消除思想顧慮和消極情緒,避免情緒激動、緊張、恐懼,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3]。對患者定時進行心理疏導,并給予精神安慰,消除其心理負擔,讓患者以最佳的狀態配合治療。 1.2.5 幫助有效戒煙 讓患者了解吸煙的危害,煙霧刺激會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癥,嚴重時會使疾病進行性惡化,尤其老年人吸煙是引起慢性支氣管哮喘的重要因素,幫助患者戒煙,從而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1.2.6 用藥護理 遵醫囑對癥下藥,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①對痰液較多的老年患者,首要工作是進行抗炎、第 一 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祛痰,此過程中,切忌食用中樞鎮咳藥(可待因),因為該類藥會抑制咳嗽中樞,使呼吸道處于阻塞狀態,致使病情更加嚴重;②可待因具有麻醉性中樞鎮咳的功效,適用于劇烈干咳者,但會有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等,應用不當會使患者成癮;③噴托維林能夠起到中樞鎮咳的作用,具有非麻醉性,輕咳者可以使用此藥,無成癮性,長期服用會有不良反應,如腹脹、口干、頭痛等。

1.3 評估方法

焦慮自評量表(SAS)[4]包含四個等級。①<35分:無焦慮;②35~55分:偶爾出現焦慮,有輕微癥狀;③55~65分:經常焦慮,有中度癥狀;④≥65分:屬于重度焦慮。采用調查表的形式統計兩組患者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的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得分低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3 討論

目前,我國老年哮喘的發病率為3%~10%,僅次于兒童哮喘,Evans報道45~65歲組活動性哮喘的發病率為9.6%,而65~74歲發病率上升到10.4%[5]。老年人哮喘發病率升高的原因較多:①老年哮喘多為吸煙者,長期吸煙可以導致呼吸道高反應性;②與其他年齡組相比,老年哮喘的臨床表現特點明顯不同,老年哮喘發作的誘因常常屬于呼吸道感染,因此,患者常常以呼吸道感染的咳嗽、咳痰和漸進性氣促為主要癥狀[6-7];③易患胃食管反流也是哮喘的誘發因素,由于老年哮喘者多為內源性哮喘,發病前常有長期哮喘史,在國內多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8]。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其病程較長。該病可在某些誘因下急性發作,老年患者較多[9]。除了給予有效的臨床治療外,同時可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10-11]。在護理干預中,急性期時要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況;在緩解期,要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通過實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對護理滿第 一 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意程度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措施的認可程度高,能夠更好地配合醫護行為。

系統化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概念,是整體護理內涵的延伸,要求護士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在治療過程中,引入系統化護理模式,并讓該護理措施貫穿于治療始終,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之積極參與治療,提高滿意度,從而全方位提高和改善老年慢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耿忠華,李學萍,葛妍圻,等.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0):183.

[2] 李群.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1):172.

[3] Dohi M.Role of cysteinyl leukotrienes in antigen-induced immune response in th e airway:from bronchus to the nose[J].Clin Exp Allergy Rev,2010,10(1):28-34.

.Int Nurs Rev,2013, 60(2):167-177.

[5] 陳育文,陳苑美,藍光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結核感染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9):48-49.

.J Asthma,2009,46(8):856-857.

[7] 李興幗.老年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特點及治療[J].中國保健營養,2013,(10):5474-5475.

[8] 強鳳芬.社區護理干預對老年患者吸入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2):110-112.

第5篇

首先要克服撰寫論文難的思想。有畏難情緒的人不在少數。分析原因,無非是對論文撰寫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或者是不知道如何著手寫。醫護工作者是科技人員,屬于國家衛生系列專業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既然具有專業技術職稱,那就必須具備能夠體現專業技術水平的“硬件”。考核一個衛生技術干部是否能夠勝任某一職位,除了政治思想、現實表現、工作能力,外語水平(中醫需要醫古文水平)以外,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是硬指標,而科研成果一般也是通過論文的形式來表達的,因此,撰寫論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知道了撰寫論文的重要性,下面就療養院醫護人員如何撰寫醫學學術論文談幾點意見。

1 如何著手寫作

1.1 寫作的主題,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總結性的文章,包括日常工作中的各種發現,經驗總結,有意義的個案等,屬于回顧性的;而前瞻性研究,是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進行科研設計,通常是大樣本、雙盲、隨機、對照的設計,對科研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演繹推理,然后才有針對某一方向的研究文章,一般是科研論文,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主題,看書、看雜志、復習文獻是產生寫作的基本動因。

1.2 組織文章的結構時,要充分考慮投稿的要求。醫學雜志屬于科技期刊,對稿件的總體的要求大致相同。文章結構的通用模式是IMRAD,即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結果(Results)和(and)討論(Discussion)。臨床研究的文章以臨床資料來代替材料與方法。除此之外,為了節省編輯部和讀者的寶貴時間,上個世紀60年代國外首先提出科技論文應附摘要,《中華醫學雜志》(CMJ)英文版1972年也提出要求附摘要。但是,在寫論文之前,最好還是好好閱讀雜志編輯部對稿件的要求,或者叫做稿約說明,稿約一般在雜志每年的第一期。論文的具體寫作方法這里不再贅述。

2 要結合療養院工作的性質,突出療養醫學論文的特點。療養院不同于治療醫院,不是干部休養所,更不是托老院。療養院與治療醫院有明顯不同的地方。從性質上來說,療養院是利用各種療養因子,對人體健康起促進作用,對疾病起康復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機構。從治療手段來說,醫院是利用藥物、手術等為主要方法,對病人進行治療,達到挽救生命、消除病痛的目的。從服務對象來看,療養院是以健康休養員和患慢性疾病的療養員為主要服務對象;而醫院是以患者/病人為主要服務對象。因此,療養院的性質決定了療養治療手段的特殊性。

干部休養院(所)是離退休干部離開工作崗位后一定時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它的選擇要交通便利、醫療保障充足,具有居家生活的特點。而療養院通常選擇風光秀麗、氣候宜人自然療養因子豐富的區域建造;而且療養生活通常有一定的療養期限。療養院擔負著療養康復的任務,干部休養所一般不具備這一功能。由于療養院所處的地域不同,經緯度不一樣,療養區的療養因子也各不相同。根據療養因子不同,把療養院稱礦泉療養院、海濱療養院、湖濱療養院、山地療養院、森林療養院、草原療養院等。例如,鼓浪嶼療養院是一個什么單位呢?是以海濱自然療養因子為基礎,以現代療養理論為指導,在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下,為增進部隊指戰員體質、傷后康復、疾病防治的醫療保健機構。療養院的醫護人員所從事的業務工作,涉及臨床醫學、療養學、康復醫學、預防醫學、心理學、醫學氣象學等許多學科的內容,如果擔負著特殊勤務的療養任務,還需要航空生理、潛水生理的專業知識,也就決定了療養院撰寫學術論文內容的特點。

3 要緊密聯系療養工作的實際,總結療養工作經驗,探索研究成果,推廣具有普遍指導的療養方法。療養學是研究自然理化因子為主的各種療養因子的性質,療養因子對人體的作用機制,以及利用這些因子預防和治療疾病,增強體質,促進機體康復的學科。特色是突出療養和療養因子。在自然療養因子的研究方面,如“鼓浪嶼療養地開展沙療的可行性分析”,文章探討鼓浪嶼療養地沙溫與氣溫的關系,夏秋季節不同月份沙溫的變化,以及天氣情況對進行沙浴的影響。通過分析,得出了鼓浪嶼療養地夏秋季節的氣候條件、海沙溫度適合進行沙浴療法的結論。在療養因子的作用機制方面,如 “沙療對兔膝骨關節炎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通過研究沙浴對兔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周圍血流、膝關節滑膜及軟骨的病理改變的影響,得出了沙療能增加治療部位的血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消退,對正常關節無不利影響的結論,為中老年人膝骨關節炎的沙浴治療提供依據。在療養因子的利用方面,如“沙浴療法對中老年膝骨關節炎療效觀察”,選擇夏秋季節晴朗天氣情況下,在鼓浪嶼療養地天然海沙灘上利用清潔干熱的海沙包埋患肢30min~40min,觀察沙療過程中病人反應和療程結束前后疼痛、活動能力等進行評價,得出在適當的沙溫條件下進行限定時間的沙療對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效果確實,也是安全的,值得有條件的海濱療養院推廣應用的結論。

總而言之,作為療養院醫護人員,思想上要重視論文的撰寫,按照療養學的要求,根據各自療養院的特點,依照科學論文的寫作方法,一定會寫出好的文章。

(收稿日期:2006-11-2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第6篇

關鍵詞 石家莊 老年人 鍛煉 調查

一、選題依據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對我市5個小區的老年人健身現狀經行了分析和調查,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旨在推動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普及與發展,對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論文主要以石家莊市高柱小區、黨家莊小區、國際城、水榭花都、西苑小區300名60歲以上老年人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圖書館以及互聯網檢索收集30余篇國內有關老年人社區體育的資料研究的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論文研究任務設計了《關于石家莊市老年人社區體育鍛煉現狀調查》的問卷,重在了解石家莊老年人體育活動目前的現狀,為本論文的論證提供了實證的材料支持。

3.邏輯分析法:通過對有效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運用行為學分析方法,分析了當前老年人體育所存在的問題,擬定了改進對策。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石家莊市老年人體育活動現狀調查

1.老年人體育活動的項目

老年人對體育鍛煉運動的項目的選擇是按照自身的愛好、生理條件、周圍環境條件以及生活習俗來選擇的。同時由于男女性別的不同,所選擇的項目也有所不同,女性較為喜歡舞蹈、球類、太極拳和慢跑散步,(其中球類為由運動強度不大的球類運動組成,如:門球、軟排球、羽毛球等)而對其他鍛煉項目興趣不大,男性對太極拳、球類、慢跑和散步較為喜歡,對其他鍛煉項目也有興趣,女性對健身舞情有獨鐘,與男性有著顯著性差異。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年人有比較穩定的、相對固定的健身項目,并能根據自身的特點加以選擇。

2.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的場所

統計結果分析,有35%的老人喜歡在社區內參加體育運動, 43%的老年人喜歡到公園參加體育鍛煉,其次為選擇在街道路旁、免費的體育場館、學校、收費的體育場館。選擇在社區和公園里進行體育健身的老年人占多數主要和地理位置、環境有一定的關系。選擇在體育場館體育場(館)由于布局不合理,數量有限,只有9%的老年人到收費體育場館去活動,主要是場館內由指導老師組織大家集體練習。由此可見,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不同選擇自己適宜的體育場地。

3.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次數、強度

統計結果分析,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為2-3次,每次身體鍛煉的時間為45-60分鐘,強度以中等以上強度為主,每天持續鍛煉時間呈現出以早上鍛煉為多數,這主要是因為老年人余暇時間較多,作息時間以早睡早起的為主。

(二)影響石家莊市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的因素

1.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的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主要系統機能以及全身新陳代謝水平明顯的衰退趨勢,血液循環緩慢,身體各器官的血流量減少。因此,老年人不宜從事大強度、消耗體力多的運動。老年人骨骼的彈性和韌性降低,骨骼變脆,容易發生骨折。老年人的心臟易于疲勞,且容易發生意外。所以,老年人在選擇運動項目及其在進行鍛煉時,都要小心謹慎。

2心理因素

老年人退休后會有許多感受:自己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樣精力充沛了;自己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受人尊重了;自己的人際關系網在不斷縮小,一些老年人一旦離、退休在家,生活規律、生活內容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生理、心理上都會產生波動,對體育運動產生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缺乏根本的參與意識,因此,引導老年人進行科學的體育運動是必要的

四、引導老年人社區體育的相關對策:

(一)全面開發社區體育運動場地,在社區建立老年人大學,為老年人參與體育活動體育保障。

(二)完善老年人體育運動服務機制,全面實施老年人體育健康檔案,跟蹤老年人體育鍛煉進度,督促老年人體育鍛煉。

(三)培育社區老年人體育指導員,進一步加強對我市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和指導,。

(四)在社區范圍內定期的舉行一系列的老年人體育運動的比賽,帶動老年人的體育參與動機。

參考文獻:

[1] 周君一.河北省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及疾病的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4.

第7篇

關鍵詞:近郊農村;銀發旅游;市場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1

一、銀發旅游概念的緣起

在旅游市場的細分體系中,老年人旅游也被形象地成為銀發旅游,是旅游市場中比較重要的細分市場。在旅游業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老年旅游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消費能力和充裕的閑暇時間,因此他們歷來是高端旅游產品的重要客源,比如:在西方,郵輪旅游和境外度假旅游的大部分游客均為老年人。根“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11月1日,我國大陸人口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8億人,占我國總人口的13.26%,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9億人,占總人口的8.87%。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人口國家的行列。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逐漸健全,老年人的旅游消費比例逐年上升,銀發旅游成為老年人群體中重要的消費支出。由此看見,研究銀發旅游對于整個旅游業的長足發展和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在CNKI和萬方數據庫進行“銀發旅游”或者“老年人旅游”的關鍵字檢索,檢索論文數量卻相對有限,而有針對性的對于特定老年群體進行具體的市場分析的論文更加稀缺。由此,筆者以“城市近郊農村”作為研究范疇,展開旅游市場開發層面分析研究,希望能夠給未來更深入地研究做一些探索。

二、城市近郊農村銀發旅游市場特征分析

1.相較傳統農村旅游市場,城市近郊農村旅游者具有更好的支付能力和更多的閑暇時間

作為近郊農村,相較其他農村地區具有較為明顯的經濟優勢,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而由此帶來的農民經濟收入增速明顯。故此,近郊農村的老年人具有更強的購買旅游產品的動機,對價格相對不敏感。

2.對于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具有明顯的傾向性

根據筆者的實地走訪和現場調研,得出的結論來看,近郊農村的老年旅游者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出游閱歷較少。多以對于旅游目的地的選擇具有明顯的特征。對于知名旅游城市具有較高的熱情和關注度,如: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對于著名風景區的出游動機也比較強烈,如:五岳、九寨溝、故宮、西湖等。對于旅游資源的選擇,則更關注自然景觀而非人文景觀。

3.從旅游內核上看,仍然熱衷于觀光旅游

從旅游活動發展的趨勢來看,旅游活動會有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這也是旅游動機的多樣化的具體體現。農村老年游客由于尚處于旅游體驗的初始階段,因此,對于旅游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借由旅游活動,增長見識,體驗異域生活,獲得其他人的尊重。針對以上所述的旅游動機,參加觀光旅游活動是近郊農村老年旅游者的首要選擇。

4.旅游范圍逐漸由國內旅游向出境旅游轉化

隨著近郊農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對于旅游的區域選擇也有了明顯的變化,較為富裕的老年人不再滿足于國內旅游,而把旅游的目的地向更加廣闊的區域擴展。近幾年,香港、澳門、臺灣的出境游越來越受到近郊農村老年旅游者的青睞。這些區域既滿足了老年旅游者走出國門的旅游心理需求,又具有較低的經濟門檻,不存在語言障礙,成為農村銀發旅游市場的重要產品選擇。

三、旅游市場開發對策研究

1.根據目標市場的實際需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旅游產品

從現今的旅游產品設計來看,真正針對農村銀發旅游者需求來開發設計的旅游產品相對匱乏。市場上雖然有以“夕陽紅”為品牌的老年旅游產品出現,但觀其內涵,和大眾旅游產品的線路和模式差異不大,且此類旅游產品更多的是以城市老年旅游者的需求為藍本進行設計的,和農村銀發旅游者的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得差異。綜上所述,在農村旅銀發游旅游市場的開發中,旅行社必須根據我們分析得出的市場特征來設計產品,讓旅游產品能夠切實滿足旅游主體的各種旅游動機,才能吸引潛在的旅游者購買旅游產品,實現市場開發的最終目的。

2.針對“銀發”特征,加強旅游產品的保障性設計

老年人在出游過程中,最為關注的是安全問題。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且多有慢性疾病,所以在出游中,必須著重考慮保健和安全方面的問題,現今很多老年旅游團隊都配備隨隊醫生和護士,這是一種比較好的嘗試。與此同時,在線路設計和景點安排上,也必須考慮老年旅游者的體能和心理承受力,避免老年旅游者過度勞累。

3.制定合理、高效的市場營銷模式

產品需要營銷,才能被顧客了解和接納。現在大部分旅游產品是通過報刊、電視媒體廣告進行營銷的,這種營銷模式在城市中獲得了成功,并不意味著在農村市場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針對近郊農村市場的特征,制定出具有特點和針對性的營銷模式才是拉動產品銷量的關鍵。比如可以嘗試,建立口碑效應,讓購買過產品的農村老年旅游者成為產品的促銷員,和村民委員會等農村社會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推薦價格優惠的旅游產品等。

4.利用旅游活動客觀帶動農村服務業的發展壯大

旅游活動的核心內容是對異地生活的感知和體驗,通過參與具體的旅游活動可以使城市近郊的老年人感受到服務業發達的種種便利,而在完結旅游活動,回歸常態生活的時候,對發達服務業的心理向往還將繼續,這種刺激可能在客觀上促進城郊農村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是農村經濟在三次產業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第8篇

關鍵詞:老年福利設施;綜合研究;涇川縣城

Abstract: based on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ension mode selection, elderly welfare service demand, the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hree aspects JingChuan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statu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t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shows that, JingChuan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residents far endowment demand, and has many problems, we should perfect and development county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and provide county residents service.

Key words: the elderly welfare facilities; Comprehensive research; JingChuan county

中圖分類號: C91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據聯合國老齡化社會的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及以上便稱為“老年型”國家或地區[1]。截止2010年,涇川總人口為35.3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7341人[2],占總人口的13.6%。表明,其一,按國際標準,涇川已全面進入“老年型”社會。其二,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需要長期全面護理的老年人將不斷增加。其三,伴隨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養老資源不斷萎縮,家庭養老作用不斷受到挑戰,這使得作為社會養老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福利設施將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本文在對涇川老年福利設施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與其發展現狀相對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今后涇川老年福利設施的完善和發展研究提供幫助。

1涇川養老模式的選擇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不同區域和地區,不同城市的社會經濟背景不同,體現在養老服務上就是養老模式不同。不同的養老模式對老年福利設施的建設影響巨大。

社會養老能力是由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社會養老能力就越強。一方面,在2010年平涼市轄各縣人均GDP排名中,涇川位列第二位,發展水平較高,但與甘肅和國家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另一方面,涇川現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迅速較快,但與同期甘肅和國家平均水平相比,總量偏低。表明涇川經濟發展綜合水平仍顯較低,由政府支配的社會財富還極其有限,社會養老能力還比較弱。

2010年涇川、華亭、靈臺等城市居民收入狀況表

城市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人均GDP(萬)

數值(元) 增長率(%) 數值(元) 增長率(%)

全國 19109 7.8 5919 10.9 29050

甘肅 13189 10.6 3425 14.9 16108

平涼 11766 10.2 3136 15.5 11213

涇川 11421 11.9 3249 15.7 9140

資料來源:據2010年國家、甘肅省及各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整理。

家庭養老能力受家庭收支狀況影響較大。據調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涇川人均壽命逐漸延長,這使得人們的退休年齡隨之推遲。同時,老年人在家庭中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同時存在,因此,老年人經濟上的自給自足并不會給家庭帶來大的經濟壓力。

2涇川老年福利服務的需求

論文主要從醫護條件、適宜規模、配建設備、入住費用等方面對涇川老年福利服務需求進行分析。

從醫護條件看,50.7%的居民認為應“具備較高的醫護條件”,43.5%的居民認為“具備簡單的醫護條件”即可,而5.8%的居民認為“不需要醫護條件”。這表明,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和體質的逐漸下降,良好醫護條件成為人們選擇老年福利設施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從適宜規模看,39.7%的居民選擇“不必過大,但舒適宜人的設施”,33.4%的居民認為“中小型,方便生活和管理”的設施較好,僅有15.3%和1.6%的居民選擇“大規模,集中管理的設施”和“大規模老年社區”。說明人們追求清凈、舒適養老設施的強烈愿望。

3涇川老年福利設施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3.1老年福利設施建設狀況

近年來,涇川縣老年福利設施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縣城看, 2010年,涇川縣城有涇川社會福利院1家老年福利設施,占地面積2867m2,總建筑面積4700m2,床位180床,集中供養老人52人,入住率為29%。從縣域看,涇川有老年福利設施11家,總建筑面積8224m2,床位427張,集中供養老人147人,入住率28.1%。

可以看出,目前涇川老年福利設施還處于初級的“救濟型”老年福利設施階段。從設施規模看,《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設計規范》GB 50437―2007規定應在150~300床之間,而全縣僅有涇川縣社會福利院的床位超過150床,81.8%設施床位低于25床,設施規模普遍偏小;從設施分級看,分為縣級和鎮(鄉)級兩級,縣級設施為規模較大,建筑質量較好,服務內容齊全,服務水平較高;而鎮(鄉)級設施除高平中心敬老院,大多由于建設年代久遠,規模較小,建筑質量較差,服務水平較低,已不能滿足當前人們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從服務內容看,《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GB 50437―2007規定,老年福利設施應開展與老年人日常生活相關的,如生活起居、餐飲服務、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康體健身等各類服務。而調查顯示,目前僅有涇川縣社會福利院和高平中心敬老院能夠提供以上服務,其余鄉鎮敬老院服務內容僅局限于老年人最基本生活起居和餐飲服務等方面,其他服務尚未開展。

3.2老年福利設施運行狀況

1.設施使用者健康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涇川社會福利院和高平中心敬老院平均約有87%的老人為自理老人;僅有9%的老人為日常生活依賴扶手、拐杖、輪椅等設施幫助的介乎老人和4%的老人為依賴他人護理的介助老人。而其他一般鄉鎮敬老院尚未開展針對介護老人和介助老人的專門服務。

2.設施使用者來源分析

調查發現,涇川縣社會福利院入住對象的來源基本覆蓋整個縣域。具體看,62.9%的使用者來自縣城,來18.4%的使用者自近郊(太平鎮和羅漢洞鄉等區域);15.2%的使用者來自遠鄉(紅河鄉),主要為經濟條件較好,子女在外求學或工作,而無人照看的社會老人。此外,外縣也有少數老人選擇使用涇川社會福利院,主要為子女在涇川縣城工作,家里無人照看的空巢老人。高平中心敬老院入住對象主要為高平鎮鎮域范圍,約占入住設施總人數的97.7%。其他鄉鎮敬老院入住對象則全來自其各鄉鎮。

3.3老年福利設施存在問題

近年來,涇川縣城老年福利設施發展較快。但仍有不完善之處,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服務質量上都難以滿足當地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其建設和運營還存在諸多問題。

1.供需矛盾極為突出。據調查,供需矛盾是涇川老年福利設施發展過程中的顯著矛盾。表現為:(1)規模較小。目前,涇川11所老年福利設施共有床位427張,占老年人數的0.9%,較之發展中國家2.0%和發達國家3.5%的服務標準相差甚遠。(2)入住率低。據調查,現有設施中入住率最高為70%,最低為8.7%,多數在15%~30%之間(表2)。主要由于,其一,大多老人養老觀念還比較落后,認為“養兒防老”是正統,不愿意去老年福利設施養老;其二,設施整體服務水平不高,尚不具備吸引社會老人選擇入住的實力。

2.老年養老設施和老年服務設施匱乏。目前,現狀設施主要為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等老年供養設施,而老年公寓、護理院、養老院和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老年養老設施和老年服務設施尚未建設。表明,受社會、經濟等因素制約,現狀設施主要解決“三無、五保”老人的養老問題,而尚未顧及社會老人養老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這種單一的老年福利設施現狀與老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將愈加突出。

3.缺乏適宜的建設標準。其一,縣城老年福利設施作為縣域內老年福利服務的供給核心和最高層級單元,應從整個縣域需求考慮其規模定位,而現狀設施規模主要依據縣城“三無、五保”老人規模設定,規模偏小。其二,現狀老年福利設施主要由政府建設,由于政府投資財力有限,若一味按國標中的標準建設,勢必缺少強有力的財政保障。其三,縣級老年福利設施規模較大,用地充足,但僅靠此類設施遠不能滿足居民養老需求,應在規劃層面對各級老年福利設施,尤其是居住區級老年福利設施提出統一的控制要求。

4老年福利設施發展的對策建議

1.加快適宜性標準的研究

縣城老年福利設施應屬于全民所有,不應成為縣城居民享有的專利。針對目前涇川老年福利設施配建規模、服務內容、服務對象以及設施功能紊亂等現象,論文認為應加快縣城老年福利設施適宜性標準的研究。其具體內容應包括配建體系、分級體系和指標體系等方面。同時,需進一步明確各類設施的建設主體及功能特征。其適宜性表現為以下四方面:(1)服務范圍為整個縣域。(2)尊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特征。(3)考慮老年福利設施的建設現狀和當地居民的養老服務需求。(4)與我國當前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和政府管理體制相契合。

2.完善老年福利設施服務體系

根據涇川“以家庭養老為主,設施養老為輔”的適宜養老模式,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健康特點及現狀設施發展需求,最終建立以老年養老設施、老年供養設施和老年服務設施為要內容的老年福利設施體系。其中,老年供養設施為城鄉“三無、五保”老人提供無償專的業養老服務;老年養老設施和老年服務設施向社會健康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提供有償的專業養老服務。

3.建立多元化的投資建設主體

一方面,政府應當在工商稅務、金融、醫療、建筑、土地、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使用等方面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從制度上給予鼓勵和扶持[6]。另一方面,應充分調動社會、市場等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老年社會福利設施的投資建設,建立多層次的老年福利設施體系。并最終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公眾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老年福利設施多元體制

參考文獻

[1] 劉靖,王敏..我國城市養老設施配套標準初探――以武漢市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9(7)

[2] 涇川縣統計局.涇川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1―2010

[3] 高鳴放.社會福利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 林寶.養老模式轉變的基本趨勢及我國養老模式的選擇[J].廣西社會科學.2010(5).

[5] 西安建大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澄城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5)[Z].2008

[6] 于瀟.公共機構養老發展分析[J].人口學刊,2004(6)

1、 文章標題

涇川縣城老年福利設施綜合研究

2、作者簡介

2.1 呂鋒,男,1984-04-0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

第9篇

關鍵詞:護理教育;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計

0引言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逐漸提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漸加重,再加上我國的人口總數相對于其他國家較多,導致了大多數老年患者看病難、就醫難[1]。而且我國醫療事業相比其他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護理服務水平和質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對于老年病人的專業護理更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護理教育中開設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計在當前的醫療發展形勢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護理教育現存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體,而且多數為慢性疾病,這就會使老年人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提高,也進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況且現在大多數醫院的護理工作人員都相對缺乏,對于前來醫院就診治療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顧周到,更不用說安排專門的護理人員為老年患者進行護理。對于護理人員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護理教育的主要問題[3]。

2老年護理專業設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國目前的醫療現狀,存在看病難、就醫難等諸多問題,再加上各大醫院設施的科室相對較多,一般包括兒科、婦科、急、門診、口腔科、內科、外科等,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護理工作人員配合醫生進行治療等工作內容,所以護理人員的缺乏是醫院存在的重要問題。因此,各大醫科專業院校應增設關于護理專業的選修課程,尤其是老年護理專業課程,重點培養更多的專業護理人才,以滿足各個醫院醫療事業得以順利開展的要求[4]。

3老年護理專業設置的目的及意義

通過基礎醫學、護理學、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的學習與臨床護理技能的基本訓練,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熱愛老年護理事業,尊老、敬老、愛老,具有對老齡人群實施整體護理、長期照護、臨終關懷及社區健康服務基本能力能夠勝任醫療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工作的高級實用型護理專業人才。

4老年護理專業課程設置

4.1授課對象

護理專業全日制本科生。

4.2開課時間

4.2.1全部本科在校學生在大一期間完成主修專業課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試成績合格,沒有其它選修課程的,都可以主動報名選修開設的老年護理專業課程[5]。

4.2.2老年護理輔修專業采用學分制管理,輔修專業需修3~4門課程,總學分為8~10分。每門課程學時控制在30~50學時之間,并有一定的實踐課或綜合論文。授課時間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4.2.3為保證學生有計劃修讀課程和保證開課質量,凡申請輔修老年護理專業的學生人數在30人(含30人)以上時,單獨編班組織教學。

5教學模式

5.1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開展團隊式、小組式學習。培養學生整體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

5.2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理論講授與小組討論、小講課、多媒體、角色扮演、臨床情景劇表演等相結合。

6老年護理專業教育前景廣闊

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受到沖擊。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老人健康及醫療護理需求,各種養老機構,如福利院及老年護理院等應運而生,贍養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機構養老模式的轉化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項專業教育如果沒有廣闊的用人市場,該專業教育就沒有前途。老年護理專業教育根據社會需要而誕生,并擁有廣闊的用人市場,該專業教育將大有發展前途。培養合格的老年護理人才,積極應對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滿足老齡社會的護理人才需求,對于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志麗,楊淑臻.開設老年護理專業的前景預測[J].中國醫藥導報,2008,5(21):156-157.

[2]施永興.以老年護理為突破口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探討[J].中國全科醫學,2003,14(1):39.

[3]殷磊.老年護理學[J].護士進修雜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Anderson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complicationsofmultiplechronicconditionsintheelderly[J].JAMA,2002,162(20):2269-2276.

[5]高文榮、李春瑛,李彩福.我國老年護理教育現狀與展望[J].科技資訊,2011(36):235.

[6]杜丹丹,柯永紅,陳靖.護理專科畢業生從事老年護理意向的調查分析[J].現代護理,2004,10(9):867-868.

第10篇

1.1對象廣州市2所養老機構中的等級護理老年人153例(排除年齡<60歲、語言交流障礙、神志不清及特護老年人),其中男51例、女102例,年齡60~102歲,平均80·2歲。

1.2方法

1.2.1護理分級根據文獻[1-2]將老年人護理分為3個等級:①一般照顧護理。身體健康狀況尚好,個人日常生活能自理者,提供一般照顧護理服務,定為自理。②半照顧護理。身體健康狀況一般,功能減退,活動受限,個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喪失者,提供半照顧護理服務,定為介助。③全照顧護理。身體健康狀況較差,功能活動障礙或減退,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專人照顧護理者,提供全照顧護理服務,定為介護。

1.2.2護理級別的評定方法2所養老機構現行分級護理資料從其主管業務的行政人員處取得,由筆者和4位經培訓的大三護理本科學生對選取對象的當日醫囑的照護級別(自理、介助及介護)進行登記(醫囑護理分級)。然后,根據《廣州市托老服務工作守則》[1]、《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中的護理分級依據[2],評估老年人實際需要的護理級別,即自理、介助、介護(標準護理分級)。再根據Barthel指數分級法[3],對老年人進行分級,Barthel指數計分≤40分為介護,41~60分為介助,>60分為自理。

1.3統計學方法所得數據輸入計算機,邏輯檢錯后采用SPSS11.5軟件包進行χ2檢驗。

2結果

3種護理分級方法評估結果,見表1。

表1示,醫囑分級與標準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比較,χ2=10·95、20·43,均P<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后兩者比較,χ2=1·97,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

3討論

分級護理是護理工作一項重要的管理制度[4]。養老機構中護理分級制度明確規定了各級護理級別的依據和護理要求,對養老機構中護理工作以及管理起著規范性的作用。因此,落實分級護理制度是規范指導護工的護理工作和提高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有力保證。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囑護理分級與Barthel指數分級及標準護理分級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均P<0·01),而Barthel指數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可見,醫囑分級與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與在養老機構中護理等級劃分由醫生、行政人員及老年人家屬共同參與有關。調查中發現,醫生的人員配備遠低于實際需求,從而導致老年人的病情變化難以得到及時的監測與治療,老年人的護理等級也就很難根據其實際需求來調整;由于不同的護理等級的收費也有所不同及家屬的參與,使得老年人可以享受何種護理等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的經濟狀況及其家屬的意愿。除此以外,負責執行護理工作的護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當護理級別與老年人自理能力有差異時,只能簡單機械的執行,使得需要調整護理等級的老年人不能得到最恰當的照顧

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需求為依據的標準護理分級,雖能體現老年人實際需要的護理,為老年人提供滿意的服務,但我國養老機構劃分老年人護理等級的《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2001年才出臺,且全國各地大都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各自制定護理等級及護理內容,至今許多養老機構中護理等級的劃分沒有統一的標準和依據。

Barthel指數分級法是被國際上公認的ADL評定方法之一,它評定簡單、可信度及靈敏度高,是臨床應用最廣、研究最多的ADL評定方法之一[5]。臨床上對于護理分級差異性分析,大都采用了中文版Bar-thel指數分級法[4-6],它不僅可以用來評定治療前后的功能狀況,而且可以預測治療結果及預后,體現需要護理程度。本組老年人采用Barthel指數計分法對其生活自理能力缺陷項目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分級,其結果與標準護理分級評估結果一致,而其評定更簡單。因此,Barthel指數適用于我國的老年人,可用于評定其功能的高低。

綜上所述,不同護理分級方法之間存在差異,尤其是醫囑分級較老年人實際需求相差較遠,因而建議將Barthel指數分級作為現行標準護理分級的補充內容,以完善現行標準護理分級制度,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性化管理和人性化護理的經驗[7],針對老年人的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提供合適的護理設施和護理方式,以充分體現老年人的護理需求。

論文關鍵詞:老年人養老機構分級護理差異性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養老機構中老年人的護理級別是否與護理服務需求一致,為照護老年人提供準確客觀的護理等級評定方法。方法將153例等級護理老年人分別按醫囑護理分級、標準護理分級及Barthel指數分級法分為一般照顧護理(自理)、半照顧護理(介助)、全照顧護理(介護)三級,比較不同分級法的差異。結果醫囑護理分級與標準護理分級、Barthel指數分級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均P<0·01),后兩者之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結論醫囑分級法較老年人實際需求較遠,改進措施除增加醫護人員和改善相關條件外,可將Barthel指數分級法作為標準分級的補充來替代醫囑分級法,以盡可能滿足老年人需求。

養老機構中,分級護理由醫生根據老年人自理能力和需求,結合其家屬及養老機構行政人員的意見后制定,以醫囑的形式下達,由護工提供護理服務。因此,此護理分級方法受到醫生主觀因素和外界客觀因素的雙重影響。為了解其是否與“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相適應,并探討較為準確的護理分級評定方法,筆者于2005年5月對廣州市2所養老機構護理分級方法和內容進行了調查,同時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評定方法對老年人進行了評估和量化分析。

參考文獻:

[1]廣州市民政局.廣州市托老機構照顧護理分級標準及護理內容[S].粵發[2000]2號,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MZ008-2001)[S].民發[2001]24號,2001.

[3]南登昆.康復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3-44.

[4]王淑琴,劉雁梅,湯紅梅,等.軍隊醫院病人分級護理差異性分析[J].護理研究,2005,19(6):51-52.

[5]顧敏,顧旭,姚云海,等.早期康復治療對手外傷患者Barthel指數影響探討[J].現代康復,2000,4(1):34-35.

第11篇

論文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老齡社會;養老保障;醫療保障;老年照料服務

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形勢

人口老齡化是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涉及到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諸多領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和戰略問題。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正處于體制深刻轉換、結構深刻調整、社會深刻變革的重要時期,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十分關鍵的時期。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總量過多的雙重壓力。

按照國際標準,我國已處于老齡社會,并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44億,占總人口的1l%,并將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大國崛起過程中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國家。據預測,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1.74億,約占總人口的12.8%;2020年將達到2.48億,約占總人口的17.2%。從2005年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要凈增1億。之后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進入重度老齡化。屆時我國老齡人口總量比美國全部人口還多。從本世紀前半葉開始,我國將始終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國家。我國老齡化水平從10%提高到30%,僅用不到50年時間,而英國、法國和美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時間。對于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而言,這一速度的確是驚人的。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家庭結構、老年群體狀況及城鄉老年人口分布將呈現許多變化。一是純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傳統家庭越來越少,“四二一”結構家庭(一對夫婦同時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逐漸增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純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約為40.3%,農村約為37.8%,并在繼續增加。二是高齡老年人口急劇增長。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1.4歲,80歲以上高齡老人高達1520萬,預計到2020年將翻一翻,2052年將超過1億,占世界高齡老人總量的1/4。高齡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長最快的群體,本世紀前半葉,我國高齡老年人平均增長率超過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長率的1.7倍。高齡老人的這種增長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齡化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三是城鄉人口老齡化程度倒置。發達國家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一般高于農村,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0年我國農村老齡化水平為10.9%,比城鎮高1.24個百分點,2020年、2030年將分別高于城鎮5個和7個百分點。老齡化對農村的沖擊比城鎮更為嚴重。這是中國人口老齡化不同于發達國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我國是在尚未實現現代化,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社會的,屬于未富先老。而發達國家是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較為發達的情況下自然進入老齡社會的,屬于先富后老。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剛剛超過1000美元,屬于中等偏低收入國家行列,而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十分廣泛而深遠。人口老齡化使勞動力年齡結構、人口瞻養比結構、代際利益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對養老、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對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加強,對老年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事業的發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中國是在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進入老齡社會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較弱,制度準備也較為遲滯,面臨的形勢相當嚴峻。轉貼于

一是現行養老保障體系還不適應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要求。充足穩定的養老金供給是養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我國的快速老齡化將導致撫養結構的根本性轉變,造成在本已較遲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情況下,養老金繳費者急劇減少和領取者大量增多,養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銳。一方面,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支付壓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國在職職工與離退休人員之比為l2.8:1,2004年銳減到3:1,養老負擔急劇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窄,只在城鎮建立起養老保險制度,絕大多數農村老齡人口還沒有納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因此,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任務十分艱巨。

二是醫療保障體制不適應老年群體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醫療衛生資源消費的主體,據統計,60歲以上老人余壽中約有2/3時間為帶病期。而目前我國醫療資源總體不足、分布不均衡,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小,政府投入相對不足,個人負擔費用上漲過快。老年人口總量的迅速增長,對醫療資源的消費和占用越來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這將給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帶來巨大壓力和嚴峻考驗。

第12篇

論文摘要:人口老齡化是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個在發達國家早已出現的問題,在我國亦已悄然出現。面對這一值得引起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城市規劃工作者應該做些什么?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醫療保健事業的加強,人口死亡率在下降,人口平均壽命在延長,中國社會也正處于老齡化過程中。

如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果,城市人口老齡化現象同樣是現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這種現象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尤為顯著。我國有部分城市,特別是老城市,將提前進入老年型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的傳統觀念在變化,一些原來由家庭承擔的職能將逐步轉移到社會,其中老年人問題將首當其沖。如何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醫”,不僅是城市管理部門的職責,也是城市規劃工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的新任務。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涉及面基廣,將影響國家的住房政策、社會副利政策、退休制度、勞保制度、醫療保健及保險事業等,其對城市規劃工作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在現實生活中已有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規劃設計者考慮,諸如:

1.住房問題。隨著核心家庭的普及和傳統家庭的逐漸消失,居住建筑的戶型將產生變革。一方面下一代與老一代分居現象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中國家庭結構演變具有的“分而不離”的特點,要求兩代人的住房距離不宜太遠,出現了小戶型住戶比重將明顯增加的趨勢。在居住水平逐步得到改善的情況下,住宅設計與居住區規劃應較多考慮這種需求。與此同時,對一部分缺少親人照顧而又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老年夫婦或單身老人則需要安排具

有較高服務水平的專用住房——老年公寓。

2.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迫切需要向他們提供相應的文化娛樂設施。西方社會學家預言:“壽命的延長與經濟的富裕將會帶來一個余暇時代。”今天我們可以在許多城市的街頭綠地里看到有眾多的老人在練氣功、打太極拳、跳舞;一些“茶館”或的文化娛樂場所又受到青瞇;社會上各種“老年大學”及繪畫、書法、養花、烹調學習班應運而生。凡此種種,說明“銀發文化現象已成為社會需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一些分布于居住區內的城市基層醫療保健設施(保健站、門診所等)深受老年人歡迎,使體質較弱但病情不嚴重的老人不必前往距離較遠的醫院,可在社區內就近得到治療。

4.現在我國城市中,為老年人服務的養老院(敬老院)、康復中心、老年人服務中心等機構少得可憐,要進入這

些設施條件十分苛刻、費用昂貴,致使相當數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又無人照顧的老人處境困難。

5.在規劃圖上明確表示、而在現實中常被忽視的街頭綠地,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再次受沖擊,殊不知它已日益成為老年人和學齡前兒童的休憩活動場所。這類綠地具有投資不多、分布均勻、利用率高、易于管理等特點,是城市生活環境優劣的標志之一,街頭綠地的用地在規劃和管理中遠沒有得到充分保證。

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要從全市角度考慮設置市一級老年服務設施,如老年大學、老年俱樂部、養老院、康復中心等,為這些設施及相應管理機構落實建設用地。在居住區詳細規劃中則要更細致地安排為老年人服務的基層公共設施,如老人公寓、老人之家、老人活動中心、門診部、老年人服務中心,以及安排更多的室外活動休憩場所和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設施等。在居住建筑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加細致,從住宅層數、住宅類型、戶型比例到建筑細致處理,均應充分滿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此形成一個從全市到期層,從大到小配套的老年人需要的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服務系統,為老年人創造一個生活上能相對獨立、豐富多彩的內外環境。體現國家、政府對老齡化問題的重視、對老年人的關懷,弘揚祖國尊重老人的傳統美德,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來解決老年人的實際需要。

在我國,老齡化問題已經顯現出來,老年人服務設施與發達國家比,尚有差距。根據具體條件,應當在我國城市規劃中實施以下幾項基本的老年設施:

1是老人公寓。適用于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具有一定室外活動能力的老人。由低層公寓樓、公共活動中心及醫療設施組成建筑群。公寓以二、三層為宜,低層每戶出入口直接連接室外綠地。樓與樓之間用樓梯及走廊聯系。樓內可設小俱樂部、公共浴室、洗衣房等。公寓戶型設一室戶和二室戶兩種,二室戶供老年夫婦居住。每套住房均設衛生間及小廚房、壁柜。公共活動中心包括:餐廳、電視室、圖書室、活動室、門診室、理發店、理療室等。

2是老人之家。適用于生活自理程度較低的需照顧的老人。一般為1~2層建筑,有公共起居室、餐廳、男女活動室、健身房等。老人居室應帶衛生間,房內有電爐、洗池,可自己燒煮簡單食物,并有客房供來探望的親人居住。

3是托老所。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晚間由家屬自行照顧的老人,可在白天寄放在托老所,其設施內容可相對簡化,但需教研室到一定服務水平。

4.養老院(敬老院)及康復中心。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可安置在養老院及康復中心,長期由人護理。后者應具有一定的醫療水平。此類設施服務范圍可在居住區以上或從全市范圍考慮。

5.人服務中心。生活上有自理能力、愿意住在自己家中的老人,中心可為其提供多種服務:雇人到老人家中料理家條及個人衛生,用專車送飯到家,安排文娛活動及旅游,家庭醫療護理,陪同外出等。

老年人由于行運不便,與健全人相比對生活居住的要求有較大差別,在無障礙設計中“安全”和“方便”是主要原則,應把避免失誤和災害放在首位。根據老年人的心理狀態,一般人十分重視的私密性對他們顯得不太重要,老年人更需要外界的關懷和人際交往,住房布置宜具有一定開放性。洗澡間、廁所、廚房是事故多發區,在建筑設計中應重點考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济市| 务川| 永寿县| 上思县| 阜宁县| 甘孜| 稷山县| 杭州市| 淮滨县| 龙川县| 玉林市| 蓝山县| 微山县| 泉州市| 牡丹江市| 利辛县| 海宁市| 靖宇县| 杭锦后旗| 水城县| 桂平市| 铜山县| 固阳县| 澎湖县| 永平县| 浦县| 灯塔市| 丰宁| 宁陵县| 霍林郭勒市| 巴楚县| 怀集县| 玉环县| 兴仁县| 婺源县| 佛教| 南溪县| 海安县| 嘉兴市| 阿坝县| 绥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