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語教學課件

英語教學課件

時間:2022-10-14 01:35:5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教學課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語教學課件

第1篇

一、課件的選題

選題是創作課件關鍵一步。不是各學科的每個單元內容都適用于課件制作:正確選題是十分重要的。

1.教學效益

課件制作應考慮效益,即投入、產生比。對于那些用常規教法能夠較好實現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浪費入力、物力,用課件輔助教學。

2.內容形式統一

課件應該對課堂教學起到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苦學為樂學等作用,絕不能“牽強附會”、“畫蛇添足”。

3.切忌僅僅將板書搬上屏幕

要充分發揮多媒體電腦的特點,避免把課件變成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翻版”;變“人灌”為“機灌”!不能背離了現代教育的理念。

二、課件制作、應用的幾個原則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1)選取那些常規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容。(2)選取課堂上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問題。(3)能通過提供與教學相關的媒體信息,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情景)、資源環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

2.可操作性原則

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的課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對于演示課件,最好要可以根據現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指明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擬實驗,更符合科學性。課件中顯示的文字、符號、公式、圖表及概念、規律的表述式力求準確無誤,語言配音也要準確。

但在科學性的評判上宣粗不宜細,要做具體分析。如果片面強調科學性,就會束縛人的手腳,不利于多媒體課件應用發展。

所以,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4.簡約性原則

課件的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同一畫面對象不易多,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注意動物與靜物的色彩對比,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字符的大小,以保證學生都能充分感知對象。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量(有可能,盡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的感知。

5.藝術性原則

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優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符合美學規律,有審美性;聲音清晰。背景音樂與內容相適應,且無噪音(這是比較難做到的,但是我們所追求的)。

6.適度運用原則

適度運用原則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不要滿堂電灌)。

7.適度信息量原則

演示型多媒體教學課信息量太大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一種看法認為多媒體課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才能體現多媒體的優勢。信息量太大使學生學生囫圇吞棗。這就是“電灌效應”,要避免教師學生被課件牽著鼻子走,而使課件輔助教師變成了教師輔助課件,人為物役。

適度信息原則就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能讓教師自主地教學、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對信息進行加工。

8.有機結合原則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 。教學媒體的采用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來選擇,不同教學媒體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收到中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數學的方程求解、物理的公式推導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就不一定比教師與學生一起邊推導邊板書效果好;化學實驗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有時就如實際演示更直觀更有說服務;理論問題、微觀世界的活動、寵觀世界的變化;語文、英語中人物活動的展示等,采用多媒體課件則有其明顯的優勢。

9.開放性原則

做過課件的教師都知道:制作課件要花大量的時間。若能直接采用現成的課件或對原有課件作少量修改就能為己所用,必將使多媒體教學大為普及。

第2篇

1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使用效果展示

學生對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喜好情況調查表。筆者設計了學習效率測量工具,測量和記錄每堂課學習效率,還及時調查學生對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意見和感受(見表1、表2)。大部分學生喜歡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多媒體課件,并感受到對學習的幫助,提高了學習效率。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課件使用效果匯總(13—計算機班采用多媒體教學,13—物流班沒有采用),如表3所示。兩個班學生入學測試沒有什么差別,但第一、二個學期后產生了較大差距。可見,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2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原因的分析及總結

2.1課堂教學是教師可以控制的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外部因素之一

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因素分內部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包括身體因素和心理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學校內的課程、教材、教學、教師、校園生活等和學校外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課堂教學環節是教師唯一能夠控制的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從學生反饋和統計數據可見,多媒體教學確實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英語教師可以嘗試的教學手段之一。

2.2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既提高了學生的效率,同時也使學生自身發生了改變

多媒體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許多學生英語成績不好,主要原因是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多媒體課件使學生以更直觀、生動、有趣的方法學習英語,從英語課堂上找到樂趣,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就記憶了許多單詞,理解文章、掌握語法,英語水平在短期內有了明顯的提高,建立起自信,重新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由此,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去,總結經驗和教訓,并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英語教學中來,學生不再以學英語為痛苦,從英語學習中獲得樂趣、成就感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他們開始認真聽講、預習、做作業,把課件拷回家反復操練,甚至報了校外英語班。用“職業學校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成因排查表”對學生進行測量,發現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行為習慣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好轉。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提供了參與教學過程的機會,使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特點,使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到英語學習的實踐中來,利用課件實現人機對話及其他操練,任何學生都有機會在英語課堂上學到知識,也可以較容易地理解和記憶新知識,還能夠通過反復操練來掌握和鞏固知識,在課內外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學習效果會更好[3]。

2.3多媒體教學引入的局限性

教師方面的局限:使用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是現代外語教學趨勢。盡管多媒體教學給英語課堂帶來了全新的變化,但它畢竟是一種工具,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掌握電腦基本操作技能;二要能夠輔導學生上機操作;三要能夠利用軟件編寫適用教學的課件,組合已有的教學資源。許多英語教師由于承擔了太重的教學任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電腦知識,制作課件。教學資源方面的局限:并非每個教室都能配備多媒體,教師即使制作了好的教學課件,如果沒有配套設備,還是無法使用。學生方面的局限: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去學習英語知識,還有一些學生只是在看熱鬧,并沒有關注過課件所講授的知識。因此,教師還需從教和學做更多的嘗試,注重對教學課堂的控制。

作者:馮曉莉 單位: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第3篇

論文摘要:多媒體課件的信息表達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遇真的表現效果,其交互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生動形象性利于學生知識的獲取,循序漸進性利于學生知識的鞏固,系統整體性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拓展。目前多媒體英語教學已然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是時展的必然。多嫌體教學不僅有利于知識傳授,更能創設情景,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本文詳細介紹了大學英語多嫌體課件的制作與教學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的一個整體概念,它把文字(text)、圖形(graphics)、影像(images)、聲音(audio)、動畫(animation)以及各類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引入教學實踐當中。

多媒體英語教學近年來已在我國興起并迅速發展起來。它的主要特點是全方位刺激學生視覺、聽覺和其他有關的感受,包括欣賞、興奮和記憶等,創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可以說,多媒體英語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

一、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

在大學英語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課件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學課件好比教科書,是學生用以學習的犯本。課件的設計與編制應既有特色又重點、難點突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單元主題,掌握所學知識。

(一)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制作平臺

多媒體課件目前己經向著普及化方向發展,因此,合理地選擇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就顯得十分必要。PowerPoint是一種專門用于制作演示的多媒體幻燈片工具(國外稱之為多媒體簡報制作工具),它以頁為單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將制作好的頁集成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課件。利用PowerPoint,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各種文字,繪制圖形,加入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影像等各種媒體信息,并根據需要設計各種演示效果。所以PowerPoint軟件是目前制作多媒體課件使用最為廣泛的合成工具軟件。當然,flash軟件在制作課件時也經常被用到。

(二)多媒體課件腳本的設計

課件的腳本是課件的規劃藍圖和制作基礎,是對課件的宏觀控制,體現課件制作前的策略過程。腳本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分類知識點、媒體表現方式、交互界面的設計等。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要求確定課件的具體表現方法和具體內容安排,編寫好腳本,做到明確教學目標、教學層次分明、突出教學重點、難點。腳本的質量將決定課件的質量,沒有科學準確、構思嚴謹的腳本,就很難制作出高水平、高教學效益的課件。

我們長春工程學院的學生現學習《大學體驗英語》。雖然我們都有現成的光盤,但光盤的內容很多,有些適合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有些適合學生課后自學,有些要講的內容光盤中沒有體現,這就要求教師總體把握,酌情增減,甚至重新編制適合自己教學的課件。一節課到底怎么講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步驟,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學環節。

下面是《大學體驗英語》第三單元A篇文章所采用的模式:即分成Background Information, Warm-up Questions,Language Points, Passage Analysis, Exercises, Check Yourself六大步驟。

(三)多媒體課件素材的搜集與整合

多媒體素材可以分為數字、文字、文本、圖形、動畫、解說、音響、配樂等等。數字和文字一般在課件編制時從鍵盤上錄入,而文本通常利用Word等字處理軟件預先編制成文本文件存放在磁盤上,供課件制作時調用。文字內容要簡潔、突出重點。字號要盡量大,字體要醒目,一般文字顏色以亮色為主,背景顏色以暗色為主。

在英語教學中,插入圖形和圖像更有助于梳理內容、促進思維、激發興趣。一般直接從網上獲取圖像,插入到課件中就可以。當然也可以利用掃描儀掃描,利用數碼相機采集等。在不影響顯示效果的前提下圖像要盡量簡單,數量也不易太多。在課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樂和音響效果,可以更好地表達教學內容。音樂、歌曲也是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也可以從CD、錄音機中采集。在英語課堂教學課件設計中,合理地運用這些多媒體素材,能使課件運用時有更好地效果,能獲得學生歡迎。

二、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英語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信息的多元化大大豐富了“目的語輸入”的手段和方法。多媒體教學擁有多渠道的輸入方式,學習者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不同手段獲取的語言信息,不僅利于理解和接受,而且更利于掌握和記憶。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英語語言習得環境。教師可以在教學課件中向學生播放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英語音頻或視頻文件,如:新聞節目、英文歌曲、名人演講等,讓學生沐浴在原汁原味的英語語言環境中。與音頻、視頻等信號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眼、耳、手、口和大腦多種器官共同參與,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英語教學更加多樣化。

(二)多媒體英語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教材取材廣泛,涉獵大量的英美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以及政治、宗教、名勝等多種背景知識,還有一些專業知識和科普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給學生一定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背景有所認識,便于他們對教材有一個全面、明確而深入的了解。

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較為全面的練習機會,使學生置身于音像、語音、文字所組成的三維空間,從詞匯、語句、語篇進行直觀教學。由于改變了以往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量直觀的、動態的、有聲的外語課件,會直接將語言符號與相應情景信息傳輸給學生,使學習內容更具體,從而突破難點,加深學生理解。

學生通過聽大量的英語材料開始模仿,既而張口說英語。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問題,使得課堂的氣氛更加和諧,從而使學生更加愿意參與到英語課堂的學習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在課堂的表現,確定課件播放的快慢,把握內容的重點、難點。由于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學習速度,學生學習起來更加游刃有余。在不斷的反饋教學信息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過程,最大地發揮教學潛能,也最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三)多媒體英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在多媒體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而多媒體技術的地位應該是附屬的。為了確保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正常運轉,教師必須做更大量、更細致的工作。教師不僅僅需要認真備課,而且需要熟悉各種教學軟件的設計流程、內容、操作方法,構思組織教學的各個步驟,以及明確教學的預期效果。有時教師要根據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不同內容要制作側重不同的教學課件。

很多教師說:“不能為了顯示多媒體而采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帶給外語教師的挑戰決不僅限于機器操作方面的培訓。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絲毫沒有減少。我們應該始終堅信,只有教師才是不可替代的知識源。教師則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素質要求,譬如熟練的口語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運用,淵博的語言文化知識,充足的心理學知識以及朋友般的引導和極大程度的耐心。機器永遠代替不了人,機器不能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不能與學生互動,只有教師才永遠是課堂的靈魂。

第4篇

關鍵詞 英語;多媒體;語言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34-0018-02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與現代學科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它對文本、聲音、圖像、動畫等進行綜合處理,編制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將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為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能為學習者創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廣泛使用,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它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發展,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的基礎上,主動去探索新知識,從而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此,筆者結合自己這幾年制作、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實踐,談一些體會和認識。

1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能鞭策教師創造性地利用教學資源,是對教學內容的再次梳理

一個多媒體課件的產生過程,既是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再次梳理過程,也是教師創造性地使用好教學資源的過程。一個好的教學課件,凝聚了教師對教材的認識、理解,體現了教師對本單元、本課時教學重難點的解讀。所以,要真正做好一個教學課件,教師既要熟知備課內容,還要搜集關于這節課的一些可利用資源,比如與教材配套的金太陽系列光盤、牛津中小學英語網、江蘇省牛津教研網等全國精品課程網站里的資源。搜集、分享這些有用的資源,有助于教師一開始就站在更高的起點開始自己的教學準備工作,然后再結合自己的備課過程和課堂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使用這些資源,制作成適用于自己本堂課的教學課件。

2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應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說的欲望

小學英語教學側重于任務型教學,機械、乏味可陳的句型操練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可以將一些重點的內容穿插在游戲中,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輕松地參與學習。

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4“Buying fruit”一課的while-task procedure教學環節,筆者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課件中設計了一個砸蛋游戲。

首先課件上呈現9種顏色的蛋,筆者并沒有直入話題,而是針對這些蛋與學生展開對話,以備學生游戲時的選擇:

T: What are these?

S: They are eggs.

T: How many eggs can you see?

S: One, two, three…nine.

T: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S: I like blue.

依學生的回答,筆者隨即鼠標點擊blue egg,出現相應題目:Translate the phrase“多少錢”()。學生回答正確后,即可得到括號里相應的星數,為自己的小組賺取星星。學生的積極性相當高,這個鞏固性游戲的運用,將整堂課帶進部分。

在這一環節中,筆者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通過游戲得星的形式,既鞏固了本課時的重點內容,同時也大面積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率,激發了學生說英語的欲望。

3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運用,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對于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若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會顯得枯燥抽象,而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將抽象晦澀的文字變成生動易懂的圖像畫面,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并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進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

在區分“Mike is swimming now”和“Mike swims every week”這兩個句子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現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筆者利用課件首先呈現Mike在游泳的動態畫面,然后提問:“Look! What is Mike doing now?”學生很自然地回答:“He is swimming now.”當涉及一般現在時時,就連續出現幾幅圖,呈現Mike每周去游泳的情景,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再提問:“What does Mike usually do every week?”借助畫面,學生基本上能正確地理解并運用一般現在時態。

在post-task activities環節中,屏幕上再連續播放不同動作畫面,讓學生根據圖片填補句中的所缺單詞,逐步由空缺一個、兩個、三個……擴展到說出整句話,循序漸進培養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學生通過兩種句式的對比來檢測本堂課的所學,筆者適時引導他們思考并總結這兩種時態中動詞、頻率副詞和時間狀語的區別及使用,極好地提高了本課時的教學效率。

4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能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現代外語教學特別注重學生綜合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近似真實或虛擬仿真的語言環境,提供給他們充分進行英語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激趣,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多角度輕松舒暢地接受新知識。

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3“Asking the way”這一單元的句型重點是ask the way和show the way,在指路時倘若只讓學生靠圖片正確指出“turn left/right”“at the...crossing”“on your left/ right”肯定很抽象。為了更好地便于學生理清路線,筆者在圖片的路線中很形象地設計了卡通人物動態的行走路線,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學習資源進行再創造,盡量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問路情境,使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能夠積極地進行問答:“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please?”“Go along this street/road, then turn left/right at the...crossing. The...is on your left/right.”這樣,整堂課圍繞地點和問路開展,題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5 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能更好地拓展教學內容,為后續教學服務

課堂上的拓展是一堂課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有效的拓展活動能起到積極的檢測和反饋效果,為后續教學服務。教師在拓展部分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不斷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

如在一堂六年級Review and check的復習課中,筆者以一封Peter寫給班級的信為主線,和學生一起試著回信,在回信的過程中采取了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學生練習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整封信完成后進行朗讀,并問:“What tense have we mentioned in this letter?”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首先將出示的時間狀語(key words)進行兩種時態的分類,從時間上來區分,完成第一步。然后筆者讓學生循著課件來歸納總結兩種時態的不同用法以及現在分詞的變化形式,通過“練習——歸納——練習”的形式,步步為營,引導學生跟著課件和教師的設計意圖,完成自己的summary。在這個拓展階段,學生并沒有感到枯燥乏味,反而跟著教師饒有興趣地要去解開這個“迷”,一起去歸納兩種時態的不同之處,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5篇

在傳統意義上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間缺少交流、互動,并且只是局限在教學課堂上,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水平比較低,難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能夠沖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教師結合不同的教學知識,靈活有效地應用一系列的教學設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置身其中。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形象化地呈現英語詞匯

形象化的記憶跟初中生的學習和記憶特點相適應,并且形象化的記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能夠結合學生好奇心強、形象思維豐富、好動活潑的特點,在講解一些難點與重點詞匯的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關于詞匯的活潑生動的畫面,從而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順利地學習和記憶單詞。像是針對有關詞匯的記憶,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有關的事物;在記憶snowy的時候,能夠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有關下雪的場景,在記憶rainy的時候,能夠呈現有關下雨的情景,在記憶windy的時候,能夠呈現有關刮風的情景等,進而讓學生在觀察天氣變化情景的過程中更加迅速地記憶有關的詞匯。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在工業革命之后,人類社會偉大的變革莫過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這推動著在教育領域應用多媒體技術,從而使之前板書式的教學模式優化,特別是在英語教學中日益普遍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能夠對外國的生活情境進行模擬,這從某種意義上完善了國內學生學習英語的不足之處,多樣性和新鮮感的多媒體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像是閱讀教學和語法教學變得親切生動,不再是重復性的記憶、長篇的概念性講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師在教學課件中能夠借助教學的節奏進行調節,從而重復地呈現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要么是制作有關某部分內容的教學課件,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并且,教師還能夠讓學生事先在線預習,通過多媒體教學課件動畫、聲音、圖片三位一體的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在將來的教學中,教師務必不斷地探究,積極地尋找跟傳統教學模式的契合點,實現優勢互補,從而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張艷.淺談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J].語數外學習:英語教育,2012(12).

第6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學英語;教學質量

英語是中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學生后續專業英語的學習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近年來,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發生較大的改革和創新,極大促進了中學英語教學的良好發展。

一、多媒體課件促進教與學的互動

多媒體課件具有知識信息容量大、可控制性強、形式多樣化等優點,能直觀形象的展現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次分解,實現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在中學英語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制作互動式的教學課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提高教學實效性。例如在講授七年級Unit5 I'm watching TV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以watch, do, read, clean, play等動詞為例,利用powerpoint制作關于正在看電視、做作業、讀書、打掃衛生、玩游戲的課件,并配上生動形象的人物圖畫背景,并針對人物設計典型的對話,通過錄音系統將對話錄制到對應的畫面。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未播放聲音的情況下播放多彩繽紛的情景畫面,讓學生認真觀察畫面所要表達的內容,并讓學生想象其對話的內容或主題。隨后教師可以設問:“What are they donging now?”并一邊播放教學課件的對話,讓學生學習“I’m watching TV ; I’m doing my homework; I’m cleaning our classroom; I’m reading a book; I am playing a game.等句子,并在課件中用顯著顏色或特殊字體突出be+動詞-ing的句型。這樣通過豐富靈活的課件將教學內容全面進行講解,從視覺、聽覺方面刺激學生的學習神經,促進教學高效實施。

二、情景動畫模擬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情景動畫模擬課件具有直觀明了、生動活潑、形象逼真、效果顯著等特點,極大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動畫模擬課件包括人物對話模擬、畫面色彩變動、圖形閃爍或定格等,可實現抽象知識的形象化、具體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或替代的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七年級U nit4 W here' s in y backpack ? 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掌握in, on,under,over等介詞的用法和區別,教師可以制作這樣的卡通動畫情景:一只小貓鉆進盒子里睡覺,探頭出來說: “I’m in the box.”然后從窗外飛進來一只小鳥,落在盒子上高興地說:“I’m on the box.”然后睡著的小貓被吵醒后想去抓小鳥,小鳥受驚嚇煽動翅膀,打翻了盒子,把小貓壓在盒子下,小貓沮喪地說:“I’m under the box.”而小鳥飛在盒子的上方說:“I’m over the box.”這樣通過簡單生動的畫面展示各介詞之間的區別,在播放動畫旁邊備注相關語法的解析,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前進或后退的方式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解說,加深學生對in, on,under,over等介詞方位應用的理解。因此,動畫模擬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傳統“粉筆+黑板+課本”的教學模式的呆板,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應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控制進行教學

中學英語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學習不僅需要苦學、巧學,更需要樂學,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Flash技術制作教學動畫課件,將教學內容和學生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提高教學時效性。Flash教學課件是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實際、帶有生活氣息的教學知識展現形式,且其通過動靜結合達到聲、畫有機交融,教學活動生動形象,使得學生在歡樂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學習九年級Unit13 Rain days make me sad這課時,教師可以通過Flash軟件制作關于天氣變化的動畫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的天氣帶給人不一樣的心情。如風和日麗,陽光普照,天氣晴朗的時候容易帶給人愉快明朗的心情;烏云密布,沉悶燥熱,陰雨連綿的天氣容易給人帶來低沉憂傷的心情;狂風暴雨,閃電交加,雷雨天氣容易給人帶來悲傷惶恐的心情等等。在展示動畫課件的時候配音設問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分享自身的內心情感,并引導學生學會使用“It makes me ...”的句型回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可以促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提高學生應用語言的綜合能力。

四、利用影視資源導入英語教學內容

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大量普及,多媒體教學讓中學英語擺脫傳統枯燥的說教授課方法,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使得教學手段變得多樣化和個性化。當下信息時代,網絡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各種信息資源鋪天蓋地,教學資源也如此。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網絡獲取大量的教材資源,經過整合創新作為教學的輔助資源,比如英語新聞、影視資源、網絡英語短文等等,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將抽象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時,教師應當考慮到多數學生并沒有去過迪斯尼樂園,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世界各地的迪斯尼樂園的影像資料或迪斯尼樂園影視作品作為教學資源,學生通過觀看豐富直觀的影視資料,加深對an amusement park的理解和認識,有利于課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實現教學活動的高效完成。

總之,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當下時代,多媒體技術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中學英語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豐富合理的教學課件、情景課件模擬教學、動畫教學課件、導入影視資源等方法,使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感知英語、體驗英語、學習英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第7篇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教學;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335-01

網絡多媒體教學是時下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憑借其形象、生動、直觀的特點,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它固然有技術方面的優勢,但也存在著許多的弊端,我們應該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多角度審視它。

一、高中網絡多媒體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

1、英語課堂上多媒體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55%的學生選擇教師在課堂上經常使用多媒體,45%的學生選擇一般,0%的學生選擇沒有,說明英語課堂教師大都使用多媒體,90%的學生在多媒體的學習環境中感到舒服,說明學生能夠融入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

2、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和教學課件的喜愛程度

從調查結果和學生的交談中可以看出,學生普遍覺得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這方面需要加強,學生對教師課件的喜愛程度結果,89%的學生覺得老師的教學課件一般,喜歡和不喜歡僅占一小部分,76%的人在課堂上會記下老師上課的重點內容,54%的人會偶爾復制老師的課件,46%的人不會復制老師的課件。

3、課外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地點

92%的學生有老師的email,只有2%的學生通過email向老師請教過問題。100%的學生喜歡面對面向老師請教。英語學習地點65%的學生選擇課堂,35%的學生選擇自習室。網絡的信息傳遞無法達到面對面交流的直接性和情感交互性,沒有形成良好的使用網絡工具的和網絡資源的氛圍。

4、課外學生英語學習中網絡資源使用情況

大多數人使用過學校的電子資源,也知道學校購買了網絡課程,但是是用它來學習英語的人很少,但是大家都表示愿意嘗試一下。學生沒有有效地使用網絡資源來學習英語。對于英語口語練習的問題,74%學生選擇自己練習,3%的人選擇去英語角,2%的人通過網絡工具和異地人聊天,英語學習中網絡工具和網絡課件的使用率非常低

二、網絡多媒體環境下高中英語教學實施策略

從調查中看到,英語課堂上大多數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但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課件不是非常滿意,教師在多媒體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單一,課堂上教師多數就是把教材上的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實現聲音和影像的綜合運用,沒有把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在課外,學生也較少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學習,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構建網絡學習環境,促進其英語學習。

1、課堂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范模擬法和強化法等。具體使用哪種教學方法還是多種方法結合,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不斷嘗試和探索。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和數據分析表明,大部分學生對課上使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英語學習持肯定態度,但是對于英語教師的教學課件不是十分滿意。英語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中應遵循的原則是:英語課件與其他課程之間的相關知識點,綜合掌握所學知識,課程相關內容間進行超級鏈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增強了他們對本專業課程的理解,課件設計中的合作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達到度教學內容比較深刻的理解與掌握;課件需要對知識進行精心的分析和組織,形象直觀、淺顯易懂,達到臨場授課的效果,使學生在課后能夠利用課件進行自主學習,教學課件要盡量做到能啟發學生去積極思考,幫助學生發現、探索和鞏固知識,增長見識,形成個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2、課外學生網絡資源使用指導

當前學生在課外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英語學習的利用率非常低,需要教師教給學生一些網上搜索信息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檢索有用信息,使學生真正從信息化資源中獲益并促進其英語學習。信息化教育其實方面很廣,不止是多媒體教室,它涵蓋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廣播、電視、電腦等等。網絡上不斷更新的動態數據可以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資料。通過網絡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讀到當天的各種電子版的今外報刊雜志,比如《中國日報》《今日美國》、《時代》等等,也可以收聽到最新的BBC、VOA、CCTV等中外電視、電臺廣播,以及通過網絡掌握世界上最新、最流行的英語詞匯。在網絡環境中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如此好漢的信息海洋,需要教師的指導、領航,學生才能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同時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遇到的困難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學習的結果可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教師,教師根據各個學生的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個別指導。

三、結語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交流機會。學生可以在更為實際的語言環境中、更為靈活的情境中學習英語。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可以上網提問,很多英語專業人士或者外國朋友都樂意提供幫助,因此英語教學只有將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相結合,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從教學理念、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教學環境的構建等多方面改進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學習。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課外利用好網絡資源,搜索網絡信息,與人溝通交流,自主學習,這樣才能跟上快速發展的社會的步伐。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 PPT 英語聽力 課件制作的方法和原則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以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發揮新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使得外語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也變得更為豐富。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CAI)在外語教學中也得到了教師廣泛的使用。由于計算機教學課件的靈活性、共享性、以及強大的人機交互性也得了廣大學生的接受。現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計算機軟件主要是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方正奧思等。其中PowerPoint因其簡單、費時較少和具有一定交互性而受到教師的廣泛運用。尤其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聽力資料和相關素材結合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并利用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的功能將原本單一、傳統的聽力課趣味化和生動化。使學生在輕松的語言氛圍中習得知識。課件教學也正在逐步改變聽力教學的模式。然而,一些教師現對CAI制作的計算機軟件并不熟知,也不了解在課件制作中我們應怎樣設計和制作。筆者結合在聽力教學中制作CAI實際情況,將談談如何用PPT制作英語聽力課件及其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1聽力課件制作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聽力課堂教學仍延用傳統的課常教學模式:即教師播放錄音―學生根據錄音做練習―教師再次播放錄音核對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進入一種學習的“怪圈”,即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地位,不能對所聽的內容進行自行操作,加之聽力教學長期使用“歷史”悠久的教材,內容比較乏味,沒有新穎之處,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對聽力學習產生了一種麻木的感覺。因而導致聽力水平的滯后。其次,將電腦這一現代化的智能工具與多媒體教學引入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已成為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和必然。而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和監督者的教師更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的語音實驗室和網絡資源并結合本地區學生英語聽力學習的特點自行開發適用的英語專業聽力課件。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也充分鍛煉了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的這一宗旨。課件教學改變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模式,將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畫內容。也使得英語聽力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

2用PPT制作課件的優勢

PowerPoin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office組件之一,它是一種操作簡單、集文字和圖形于一體的專門用于編制演示文稿的軟件。相對于其它教學軟件它無須傳統的計算機編程,可以演示文字、圖表、聲音、動畫、影片等,滿足英語聽力教學演示的絕大部份需要。而且易學易用,制作者無需強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經過簡單的培訓或自學后就能熟練掌握PPT制作課件的技巧。另外用PPT做成的具有交互性的聽力教學課件在后期的整改和合成中也非常方便,而這種操作簡單、修改方便、共享性強也就自然成為應用最廣最多的課件制作軟件。

3課件制作

英語聽力課件的制作就好像拍攝一部完整的電影;首先要編寫課件腳本,就如電影的劇本撰寫一樣,其次在腳本的基礎上制作者開始收集各種課件所需的材料,如文字、圖片和聲音等。由如拍攝電影中導演招募演員一樣。最后就是將所選課題和所收集的材料根據教學的需求經過不斷的加工、修改最終一件完整的以多媒體形式制作而成的教學課件就呈現在眼前了。

3.1腳本的設計與編寫

腳本是貫穿課件制作全過程的依據,是課件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對于所選課題,在腳本的編寫和設計上應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安排、視聽形式的表現、人機交互的形式、音響和配樂等方面都要進行周密細致的安排。因此在腳本創作時不僅要仔細分析研究教學內容、主題、重難點,而且課件中頁與頁之間的交互關系、版面內容、素材的搭配以及每頁所要表達的主題都需要在腳本中體現出來。因此腳本的設計和編寫是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的重要環節。在腳本設計中應具備以下一些原則;(1)實用性原則:在腳本設計中應盡量讓英語聽力課件有較強的實用性,學生在自行的操作中感覺到界面必須是直觀且易操作的。(2)直觀性原則: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設計中應更多地運用形象的、生動的、有趣的、逼真的內容并提供直觀形象的交際場景,使學生能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理解、記憶、消化。(3)鼓勵性原則:在腳本設計中應盡量給以多媒體課件交互性環境,讓學生有更多的人機交互場景,在不斷的學習中可以得到電腦的肯定和鼓勵。從而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4)循序漸進性原則:課件的設計應把握教學內容的難度是不斷提高的,聽力內容的難易度可在多媒體課件中根據學生學習的進度進行安排,同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并給與幫助。總之,英語專業聽力課件的設計要注意知識結構和教學流程都要符合英語教學和學生認知規律,將英語聽力教學和文化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腳本設計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文稿形式,既制作者通過分析與研究教學內容后,根據主題的需要,用文字的形式將制作課件的目的、過程、以及課件的編排和組織寫出來。第二種形式是流程圖,既制作者將課件的制作的整體過程應用圖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以《Listenthisway》第一冊Unit1為例:

3.2搜集素材

制作者在腳本設計的基礎上根據多媒體聽力課件搜集相應的素材。多媒體聽力課件中素材主要包括文字、圖形、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在眾多所需素材中,音頻和視頻材料的搜集是聽力課件的主要環節。在聽力素材的搜集中制作者可以采取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采集和搜集:(1)運用掃描儀、數碼相機及網絡采集課件所需圖像。(2)運用音頻編輯軟件錄制自己的語音信號,將從磁帶上、多媒體光盤上、因特網上以及英文廣播節目中和英文電視節目中所搜集的素材用音頻編輯軟件進行復制、剪切、插入等操作。(3)運用多媒體制作軟件對文稿、音頻、視頻進行再加工并轉化為PPT所需求的正確格式。例如:可以利用Acdsee軟件將.bmp格式圖片轉換為PPT所需的.JPG格式,也可運用格式工廠軟件將mp4等不同格式視頻文件轉換為avi或wmv格式,同時也可利用Flash制作課件所需的動畫。

音頻錄制和編輯軟件Goldwave;在英語聽力課件制作中經常要對音頻材料進行編輯,可以使用的音頻軟件較多,如CoolEditor、GoldWave等。其中Goldwave是一個功能強大、操作方便的數碼錄音和編輯軟件。它可以對聲音文件進行錄制、播放、并進行深層次的編輯以及對聲音文件格式轉化等處理。Goldwave是英語聽力課件制作的好幫手。

3.3課件制作及合成

英語聽力課件核心的環節就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務是按照所撰寫腳本的要求和意圖設計教學過程,將所搜集的圖片、文字、聲音等多媒體素材進行編輯和合成。制做成操作靈活、交互功能強、視聽效果好的多媒體課件。在多媒體英語聽力教學課件制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課件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原則,在英語聽力課件制作中聽力素材的取材一定要廣泛,除教材中的聽力內容外,還應向學生提供內容豐富、難度適中的感性言語聽力素材,如文化、歷史、習俗、政治、宗教、名勝等相關的視頻和音頻材料。通過大量的泛聽和不斷的訓練逐步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進而運用。(2)課件中美學的應用原則,課件制作中,顏色的運用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運用的顏色過多會給人凌亂感。只有運用美學的原理使課件的顏色得到調和,可以利用色相(既不同顏色)、明度(既色光的明暗)或純度(既彩度)的變化來調整色與色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調和的效果,這樣的課件看上去才會有愉悅之感。(3)交互性原則,制作英語聽力課件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設計課件,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因此在課件中教師應充分運用PPT中超鏈接,動作設置和觸發器來實現多種交互,這樣制作出的課件更容易理解,更互動,更具有吸引力,同時教學課堂也增加了更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和思考機會。(4)聽說交互性原則,培養學生英語聽說的微技能,是課件制作的指導思想,在聽力課件制作中,應注意訓練材料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所用材料不僅能滿足聽的各方面要求,而且在聽的過程中,所選聽力材料還能具備一定“說”的技能要求。使在聽的過程中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歷史、習俗、政治以及宗教等多種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時語言的環境中來。既可以培養聽的能力,也可以提高說的能力。在語境中學生通過不間斷模仿語音和循序漸進的聽力訓練,最終逐步達到聽力理解。

3.4后期調試

課件初步完成后還要經過多次的調試、修改、試用才能趨于完善。調試過程中要注意課件中的內部鏈接是否正確,圖片的運用以及動畫效果是否按照要求完成,尤其是課件中的聲音和視頻能否正常播放。PPT制作的英語聽力課件對聲音和視頻都有特殊的格式要求,在將課件打包并生成BAT文件時,需要將各種音頻和視頻轉換為適合于PPT支持播飯的格式,這一點尤為關鍵。整個后期的調試和整理過程是制作課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確保課件質量的最后一關。

4 課件制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4.1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忽視教師的課堂主體功能

相對于教科書為核心的傳統英語教學,用PPT制作的聽力課件可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各種資源結合起來,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同時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很好地改善了教學的總體效果。但PPT多媒體課件并不意味著解決了英語聽力教學的所有問題。在語言教學中起決定作用仍然是教師,其教學理念、教育思想、自身的語言素質、文化知識、教學科研能力、對新知識、新思想的認識對教學的整體性有著深刻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如頻繁地演示PPT課件,不僅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而且過多的信息量也會超過學生正常的接受知識的消化知識的能力,同時還會造成學生視覺的疲勞,不利于教學質量的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適度地根據教學內容去使用PPT課件。

4.2注意課件中聲音文件的應用

聲音文件的設計和合理應用是多媒體英語聽力課件制作的主要關鍵點。首先,課件中的聲音文件的配置不僅僅只局限于課本中原有的教學內容,還應根據教學內容拓展與之相關的聽力材料和語境。例如在聽相關數字的聽力內容時,制作者可以在課件中插入一些課本外的數字聽力內容,這不僅能讓學生得到更多的聽力訓練,也讓他們適應并熟知各種不同語境中的聽力內容,同時也多方位地刺激了學生的聽覺器官。促使他們能更進一步深層次的自主學習。其次,對應用于課件中的各種聲音文件有必要進行深層次的加工;這樣可使原本比較枯燥的聽力內容多樣化和趣味化。例如:可以將語速過快、背景音過大、內容較多的聲音文件通過特殊軟件進行處理,使之能更有效地應用到課件中。也可將原有的聲音文件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的具體需求,在聲音文件中插入一些短促而優美的音效文件,也可以根據聲音文件的內容插入相應的視頻圖像,讓聲音文件“動”起來,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最后,課件中所有聲音文件都必須滿足PPT所支持的播放格式,以Power Point 2003為例,所用聲音文件的格式必須是avi、mp3、wmv等聲音格式。總之聲音文件要根據具體情況聲音選用不同音效的聲音文件和不同的執行方式,才能使課件真正實現聲、文、圖并茂。

4.3精心設計PPT課件

PPT多媒體聽力教學課件形象生動,相對于傳統聽力教學來說,它不僅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但如果制作者只是簡單地把投影當作黑板,把所有教學內容都輸入到課件中,通過屏幕展示出來,而不是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去精心設計課件,那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制作者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得備課件。制作者應該充分應用語言習得的最基本原則和自己固有的教學經驗去設計多媒體課件。例如,對課件中的文本,制作者可進行相應的修飾、調色,并施于相應的的動畫效果。在圖片的選擇和制作上應盡量避免過于花哨,不要讓一些無關的圖片信息影響學生的注意力。此外,課件制作時間過長,也會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和安排產生影響。在聽力材料的運用上,制作者平時應廣泛搜集各種不同語境中的聽力材料,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并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使用。最后,在課件的整體性上,制作者應時刻從觀看者的角度上去設計和制作課件。只有形象生動、操作靈活、交互性強、知識面廣的多媒體課件才能發揮出課件教學的最佳效果。

5結語

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難點之一。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逐步發展,提著錄音機進教室訓練英語聽力的時代已過去,學生與教師都走進了教學更為便利,環境更為優越的多媒體網絡語音實驗室。語音實驗室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但仍然無法全方面使學生在聽力方面有一長足的進步。教師在聽力教學中仍然延用傳統的英語聽教學方式和使用內容陳舊的教材,把多媒體語音實驗室簡單地作為普通教室來使用,學生不能主動操作,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導致學生仍然懼怕英語聽力這門課程。利用操作簡單易學的PowerPoint軟件制作的英語聽力課件不僅能改變英語聽力教學的傳統固有模式,創新課堂的學習氛圍,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將制作好的課件上傳網絡和個人網站,讓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而教師自行開發用于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的英語聽力專業課件不僅能調動教師與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而且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并確定了主體地位,使英語聽力教學朝著主動化、個性化學生方向發展,有助于英語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莊智象,黃衛,王樂.我國多媒體外語教學現狀與展望[J].外語電化教學,2007(2).

[2] 張玉梅.談英語多媒體課件教學原則及其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0(3).

[3] 常詠梅.簡單實用的音頻編輯軟件Goldwave[J].中國電化教育,2003,24(3).

第9篇

【關鍵詞】 多媒體 初中英語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67X(2014)09-091-01

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教育實行的是素質教育,不管是從教育內容上還是從教育目標、教學手段等方面來講,現代教育更加側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此,將多媒體等現代技術引入現代教學模式中已成為必然趨勢。現代教育環境中,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成為當今教育界研究的重要問題。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就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策略做出以下幾點探究性的分析。

1. 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多媒體作為現代教學手段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高效引用多媒體技術,能使英語課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某一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對于英語學習也一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教學目標取得預期效果。多媒體技術使集音頻為一體的現代教學手段,能夠為學生創造與英語相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去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從而激發興趣,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學的目標是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多媒體的高效運營,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英語單詞、語法等內容的學習相對而言是枯燥無味的,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表示英語的學習是有難度的,另外,老師在講授這些知識時,很抽象,導致學生出現聽不懂的現象,如果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英語教學中,英語學習的內容就能變得立體起來,變得生動形象,使得英語教學取得事半功陪的效果。另外,相比于傳統教學方式,多媒體能使英語課堂更加具有表現力與感染力,能快速的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同時,英語老師教學效率的增高也離不開多媒體教學。網上素材的運用,能為老師節省很多時間,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與教學效率。從另一方面來講,多媒體只是教學手段中的一種,初中英語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提高還應靠學生與老師的共同努力,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網絡資源,不斷優化網絡資源,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2.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策略的概述

2.1優化課件制作水平

一般而言,多媒體教學科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直接采取網上現成的優秀課件,另一方面是教師根據自身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特點,借鑒網上優秀課件,進行教學與課件構思,制作出符合本班學生特點的優秀課件。英語多媒體教學要想取得預期效果,是離不開一個優秀課件的,只有課件與本班學習特點相符合,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的。另外,教師還應當具有一定的制作教學課件的能力與水平。在原有優秀課件上,進行精心構思,把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教學宗旨等重要內容穿插到課件當中去,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科學化課件。同時,教師在運用課件進行講課時,要徹底貫徹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路,使教學課件能夠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不斷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能力與水平。

2.2突出重難點

教學過程中,重難點是關鍵,不管是哪一門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重難點內容的設計。在英語對媒體的教學中,把教學目標細化為不同部分穿教學重難點過程中,是提高英語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難點的設計要形象化與科學化,要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掌握好知識,形成有效的理解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文化素養。

2.3不斷開創學生思維

多媒體技術對初中英語教學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強化學生記憶,二是開創學生思維,提高他們的自主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中,課件的展示應結合學生的語言需要,不斷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學習語言的樂趣與自信,讓他們體會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思維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與自主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在英語課件素材中,加入許多有利于學生思維開發的小游戲或小知識,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思維。

第10篇

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內容融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具有傳播教學信息與交互功能,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能夠使教學結構得到優化,是現代英語教學的重要體現。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合理應用利于學生學習指標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加強。但是如果盲目使用將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嚴重影響,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采取有效策略規避問題發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更是現代化教育的需求。

一、多媒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1.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聲音與圖像的傳播達到教學目的是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的感官性能受聲光電刺激產生興奮,大大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利于信息的傳遞與接收,使英語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2.擴大英語教學的信息資源

多媒體具有文字所達不到的容納聲音、圖片、視頻等超大信息容量。多媒體教學帶個學生信息量是目前其他媒體所不能超越的。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所接受的信息量遠遠超過傳統教學媒介。

3.營造生動的語言環境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創建生動形象逼真的學習語境,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革新。通過原聲視頻與音頻,使學生置身于豐富多彩的語言環境當中,更利于語言交流能力的提高,達到英語學習的主要目的。

二、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1.追求形式華而不實

由于多媒體具有豐富的視覺效果,使教學效果比較生動、直觀。有些老師為了迎合學生的口味,在課件設計時,忽略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過分追求動畫與視覺效果,容易將學生的關注重心放到多媒體上,造成對課件實質性教學內容的忽視。這種典型的主次混淆的教學方式,有悖于以學生為主的現代化英語教學理念,同時也失去了多媒體教學應有的教學效果與實踐意義。

2.缺乏專業的基礎知識,課件內容老套形式單一

老師的教課風格應當通過課件設計得到充分展現,然而在實際英語多媒體教學中,一些老師缺乏多媒體應用的基礎知識和PPT課件制作技術,有的老師并沒有親進行課件設計,而是從網上直接下載,照本宣科地運用到課堂上。甚至歷屆延續使用,課件內容缺乏新意,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教課老師在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時,并沒有站在豐富教學的角度來審視,運用多媒體的形式比較單一,只是當做投影儀器來應用,或者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只是片面地用在講練課上,這種教學方式違背了語法、語音、詞匯并重的英語教學原則。

3.缺少正確的角色定位

作為課堂主要教具的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方式,一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多媒體的作用過分夸大,忽視教學內容,對教學課件盲目依賴,反客為主,使老師的主導地位喪失。在老師教學知識強勢灌入的情況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處于被動局面。這種情況下,使英語教學由人灌式演變為電灌式,陷入現代化教學誤區。

三、優化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的有效策略

1.充分認識多媒體教學的積極作用,注重各種媒體運用的有機結合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的合理運用促使課堂教學質量取得質的飛躍。但是不重視課件內容,過多使用多媒體,將會使英語課堂成為展示多媒體課件的舞臺,失去了多媒體運用的本意。老師應當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與其他教學媒體進行有機結合,運用于英語教學當中,是教學效益得到最大發揮。例如,老師多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交流,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方法,這是計算機無法實現的。由于英語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只有學生進行大量的英語交流,英語的運用能力才會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首先讓學生對所看到或者聽到的對象進行明確,對學生的心理和注意力進行有效調節,使多媒體的輔助作用及老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高效發揮。再比如簡筆畫及實物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功能同樣也是計算機無法取代的。所以,結合教學實際,實現多媒體和其他媒體教學及手段的合理選擇、各取所長、綜合運用依是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的重要原則。

2.強化技術培訓,提高課件質量,發揮多媒體教學效能

PPT課件的設計不僅需要老師把握教學內容,還需要具有熟練的計算機使用技術和嫻熟的軟件使用能力。應當通過專業的學習培訓,強化老師計算機基礎知識及軟件應用能力的提高;針對PPT課件的設計,教課老師應當對學生愛好興趣、知識水平以及事物觀察角度等情況進行了解,然后親手制作教學課件,體現課件的新穎性和獨特性,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的交互能力,實現多媒體課件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3.堅持以人為本,提高老師主導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致

事實證明,“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結構,完全不適用于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及知識人才的培養。英語新課標對以人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進行了明確強調,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了首位,大力提倡老師主導形式下的主動學習、積極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計算機所不能替代的。課堂教學中的情感交流是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內容。如果只是重視多媒體的課堂演示,師生之間缺乏豐富的感情互動與交流,老師喪失應有的主導作用,將會使學生英語學習流于形式,疏于對教學內容的學習掌握,并且使學習興趣大大降低。老師應首先對教學內容的主題進行確定,然后再對所需信息資料進行查找、整理、編輯。英語多媒體教學的成功取決于老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第11篇

摘 要: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知識。為此,論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突破重難點

一、應用信息技術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在傳統意義上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僅僅重視教師單一性地講解,學生常常是被動地接受,這種教學方式較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是以多媒體作為中心,能夠為學生呈現形象、直觀的畫面,進而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以使小學英語教學過程變得富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和生活體驗,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My holiday”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首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呈現北京鳥巢體育館、桂林山水、西雙版納等美麗景色的畫面,并提問學生:“What place is it?”頓時,學生被這些美麗的畫面所吸引,紛紛回答。然后,教師再順勢導入:“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your holiday?Where have you been?”從而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當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積極主動地回答教師的提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和主動,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優化教學過程,以突破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知識,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把單調、枯燥的教學知識制作成活潑、生動、形象、直觀的視聽畫面,從而降低教學的難度,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比如,教師在講解“How tall are you?”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呈現一段關于比較身高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穿插一些不同身高的人的圖片,以使學生聽得明白,看得清楚。教師通過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把難點和重點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容易,最終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和重點知識,實現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體現信息技術的優勢,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李健英.淺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英語教學[J].華章,2010(30).

(作者單位 河北省遷西縣白廟子鄉廖莊子小學)

第12篇

關鍵詞:國際活動 教學改革 志愿者服務 對外交流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84-02

A Brief Discussion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Zhang Yu

(Tianjin Land Resource and House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China 30027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world economic and cultural globalization,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ave become frequently,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English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especially oral english.However,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the communicate ability of English is still a major obstacl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auses,from the poin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I propose some methods of carrying out the oral English teaching by using the supporter of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Key Words:International Activity;Teaching Innovation;Volunteer Services;Foreign Exchange

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特別是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對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了使高職高專人才的培養模式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活動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升高職學生口語應用能力,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

1 高職英語學生聽說能力現狀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針對目前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統一要求、分級指導的原則。為了了解當前高職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開學初,特制作了一份調查問卷,并結合談話和觀察等方式對所教授班級部分學生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關于英語口語學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的調查分析。主要調研題目包括:練習口語時間,課堂口語參與度, 教學課件形式和內容,學校提供的課外英語活動的機會情況,學生對參與國際會議等活動參與熱情,學生參與國際會議志愿服務情況等方面。

從以上的調查結果我們可發現目前大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意識淡薄,缺乏學習動力。

我們了解到:除了上課外,學生幾乎沒花時間練習口語的達83%,想練好口語,但又不能堅持的達57%。這些調查結果與學生學習口語的意識淡薄,缺乏學習英語口語的動力以及毅力等有很大的關系。

(2)英語口語課時太少。

調查中88.7%的學生普遍認為英語口語課時太少,調查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我國很多大學的英語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順利通過AB級四、六級考試,口語課練習有限.這樣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環境是不可能訓練好口語,提高口語水平的。

(3)教學課件形式陳舊,內容單一。

問卷中89%的學生認為,目前,單調的教學課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學習口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4)參與對外交流機會太少。

調查中,89.1%的學生沒有參與過對外交流或是國際活動的志愿者,99.8%的學生希望通過參與國際活動等形式與外國人多交流,提高英語聽說能力。這些學生認為達沃斯、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等國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機會,愿意參與其中。

2 口語存在問題產生的原因

那么究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經過認真研究,筆者認為,現存在著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

2.1 客觀方面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下,長期以來,分數是衡量一個學生成績好與不好的一個重要標準,而且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標準。“應試型”英語、“聾啞狀”英語、“中國式”英語是學界和民間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弊端的三種概括。很多高職學生總結道:“從初中到高中,英語要拿高分,為升學;從高中到高職,英語不能松,得過級、找工作。但從開始學英語到現在這么多年,也沒見老師的授課方法有什么變化。”

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下,教師經常以學生的過級率考察教學質量,對于如何去創造內部及外部環境,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能無暇顧及。此外,即使課堂進行了部分口語互動,學生課余練習,口語水平測試也是一個盲區。很多高職學生很希望把英語口語練好,但是沒有場合也沒有平臺。

2.2 主觀方面

很多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意識淡薄,缺乏學習動力。學生表示目前沒有學習口語動力,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語言環境和學校提供的對外交流機會也少之甚少。

綜上所述,英語教育改革事在必行,教師在傳統教學上應樹立國際視野,應為學生創造更多“走出去”機會,創造一切條件為學生搭建練習口語的場合和平臺。英語教師應與學院學生管理部門積極配,為學生提供更多載體和對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的氛圍中。

3 各類國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平臺

隨著國際化進程加快,特別是隨著國家間的區域化、基層化的交往越來越多,會展行業日益蓬勃發展,每年國際交流及國際會議日益增多,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2天津達沃斯、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都是舉世矚目的國際會議。一線城市各類國際會議達30余個。如,每年一屆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自1999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迄今已舉辦十四屆。2013年參會數量將達到7000人,外國參會人數的提升,對舉辦地的英語會議服務人員需求增多,同時也為需要提升社會實踐經驗的高職學生提供了開口說英語,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的絕佳機會。從各類會議組委會了解到,一個大型國際會議在會議服務方面需要數量較大的各類志愿者,實際旅游、購物、指路、酒店服務等方面。如,達沃斯會議,我們看到會前前及會議中,重點路段都安排了志愿者進行指引。

4 如何通過國際活動為載體,開展英語口語教學

4.1 提前籌劃,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曾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象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學生頭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夠象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英語口語教學最怕的就是沒有語言環境和氛圍。各類國際活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充足的語言環境和氛圍。教師可通過學校學生部門了解每年國際會議志愿者需求情況,在開學時,將志愿者需求信息告知學生,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和動力。

4.2 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授課模式

改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交際語言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互動教學法等,教師通過創新授課模式,根據學生的好勝心、興趣、愛好和求知欲,將國際活動實際場景貫穿到課堂教學中,把課文編成短劇式對話,由學生們表演。如酒店服務,會議現場引領指路,打招呼問好,致謝,城市旅游介紹,餐飲服務等內容與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中內容一致。如高職英語教材中,關于天津部分,就可以編成一位外國友人來天津參加國際會議,詢問天津旅游路線.此外,通過把程度不同的學生組合成一組,寓語言訓練于愉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4.3 精心制作課件,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便利條件

教師應合理充分利用教學課件,為學生英語學習提供便利條件。教學課件內容要體現教學重點,形式上又要創新。如教師可用從網上下載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如,各類國際論壇視頻材料,國際活動集錦。形式多樣的教學課件,讓學生了解國際活動場合和服務內容,同時提高英語聽力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更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

4.4 注重培養學生交流能力,讓學生了解各國文化

定期舉辦跨文化交際專題講座和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安排定期的外籍教師或外國學術專家專題講座。此外,還可以安排有國外經歷的中籍教師、國內學者和留學生做系列文化講座,介紹中西方文化差異。此外,開展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戲劇比賽等活動。組建各類英語社團:英語文學社、英語戲劇社、英語俱樂部。

4.5 配合學院學生部門,建立學生英文志愿者選拔機制

為了圓滿完成以國際活動為載體的教學工作,英語教師應配合學院學生部門,建立長效的志愿者選拔機制,將優秀學生選拔為志愿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開學初調查摸底學生英語口語情況,根據口語現狀,將學生分為分類,分層次。對于口語基礎較差學生,由教師訂立口語學習方案和目標,由優秀學生分組指導,以達到快速提高目標,作為儲備志愿者。

(2)階段進行口語測試,以記錄學生成績。最終形成一個分值體系,作為選拔依據。

(3)積極開展各類英語演講比賽,國際活動服務小品競賽,英語朗讀大賽、英語導游詞大賽等與國際活動相關的活動和比賽,在比賽中將有一定名次的學生納入志愿者庫。

5 學院應加強英文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教師隊伍國際化

高職院校的英文教師應是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潮流、有國際意識、善于國際交往和敢于參與國際競爭的人才。高職學院應樹立全新的師資隊伍建設觀念,全面提升后備教師的層次和水平。此外,有計劃的選派高級管理人才和教師到發達國家高校學習,做訪問學者,合作科研等。高職院校應多給英文教師搭建平臺,讓教師更多的參與國際會議交傳、會議現場服務等工作,培養國際視野。

綜上所述,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重視知識的輸入,教師為使學生順利通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在課堂上強化了英語詞匯,語法等知識的傳授,忽視了高職學生今后就業中應用較多的口語練習。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教育國際化的形勢下,隨著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高職英語教學必須進行改革,探索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我們要培養的是面向世界的高等職業學生,而這樣的學生要具備英語聽說能力。大學英語教師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為學生提供多種機會在實際場合運用知識,積累經驗,使其成為符合國際化需求的人才。

筆者所在的學院已成功與國際活動(會議)組委會取得聯系,也成功輸送了幾批英文志愿者,在酒店、餐飲、禮儀引導、會場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務。筆者作為一名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組委會工作人員,經歷了四屆大會的論壇組織工作,寫此文目的希望與更多兄弟院校教師共同探討此種教學改革方式,以便讓更多高職學生受益。

參考文獻

[1] 楊琪.知名國際化人才談企業國際化人才培養[EB/OL],2005:4.

[2] 郭曉寧.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J].東北亞論壇,2005(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在线客服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咨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湘市| 恩施市| 海伦市| 宁强县| 仪征市| 怀来县| 溧水县| 莆田市| 武穴市| 荆门市| 乐业县| 中江县| 陇西县| 巩留县| 卓尼县| 昌都县| 肃北| 循化| 阳江市| 桃江县| 宝山区| 徐州市| 房产| 疏附县| 阿拉尔市| 石泉县| 南充市| 望城县| 霍邱县| 监利县| 沛县| 浪卡子县| 理塘县| 宣城市| 手游| 即墨市| 柳河县| 和政县| 商城县| 铁岭县|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