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06:45: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好母親事跡材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姓名 趙梅 年齡:37歲 職業:稅務干部
姓名 李玉龍 年齡:40歲 職業:小學教師
癥狀 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稅官兩次嫁給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男人,她很困惑:我的運氣為什么這么不好?丈夫也非常委屈:是你主動選擇我的,為什么又對我如此不滿?
診斷 小時候的“父愛”情結讓她強烈渴望異性的關愛,同時,她又對異性充滿了完美的想象,這使得她在擇偶時比較盲目,而在婚姻生活中又充滿了理想化。
咨詢師 明天
她是一名雷厲風行的女稅官,32歲就成為某基層稅務所所長,連年被評為省、市“優秀稅官”。事業上,她紅紅火火;而婚姻生活里,卻有太多的無奈。第一任丈夫是車間工人,小學文化程度,整日打牌酗酒,她忍無可忍,離了婚;第二任丈夫是小學老師,腿有殘疾,結婚不到一年時間,她就越來越不滿意丈夫的懦弱膽小,不思進取。她陷入深深的困惑中:我的兩任丈夫為何如此相似?我的運氣怎么這么不好?
趙梅的痛苦:為什么總是碰到類似的男人
15年前,我大學畢業后分到阿強(趙梅的前夫)那個廠的財務處工作。阿強在車間工作,小學文化,長得黑瘦黑瘦的,但人很好,常常來我們女工宿舍幫忙做一些體力活。我發現他好使喚,就經常讓他幫我做事,他總是高興地應允。后來,他還主動幫我收拾被褥、洗衣物,我心里的那份感動沒得說,心想,要是嫁給這樣的男人,就一輩子泡在蜜罐中了。
所以,我完全不顧自己一個大學生與他小學畢業的差別,不顧自己干部身份與他工人身份的差別,不顧自己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和他農民家庭出身的差別,一門心思地要嫁給他。
可是,結婚后,我卻發現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非常軟弱,沒有主見。比如,一般人家裝修房子都是男人負責,可他什么事都拿不了主意,連買個水龍頭,都會特意跑到辦公室來問我:“梅梅,你說是買5元一個的,還是買4元一個的?”我心里那個火呀!
后來,我考上了市局的稅務干部,而他卻在不久后下崗了。我工作越來越忙,他一點都不體諒我,既不出去找事做,也不管家、管孩子,整日打牌酗酒。我們幾乎天天吵架。2002年底,我們離婚了,孩子跟我。
有了第一次婚姻的教訓,我發誓:再婚時一定要睜大眼睛,不僅要看他對我好不好,還要看他的素質。
2005年春天,我遇到了李玉龍。他是一名小學老師,有過一次不幸的婚姻(因妻子不忠而離婚),他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痹癥,走路微跛。
我和他的相識是在全市勞模大會上。我們相鄰而坐,他看了我的事跡材料后,說:“你一個女同志,帶個孩子,還要管理單位的一大攤子事,真是不簡單。”我心里一熱,眼淚差點出來了。后來,我主動約他吃飯、散步。他非常細致,時時處處關照我,雖腿有殘疾,可每次散步總走在我的左邊,為我擋住來來往往的車輛和人流。深深感受到愛的溫暖的我,握住他的手說:“我們結婚吧!”
當然,我這次的選擇再次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反對,他們說李玉龍并不適合我。我鄭重其事地對他們說:“我已經不是十幾年前那個沖動的黃毛丫頭了,我相信自己的選擇。”
可結婚不到一個月,我就對他有些不滿了。起因是我帶他去參加大學同學聚會,我的很多男同學和女同學的老公都非常出色,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局長、副市長,有的是腰纏萬貫的老板。雖然在餐桌上,玉龍對我體貼入微,女同學們都非常羨慕我,但他小學教書匠的身份還是讓我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回家的路上,我慫恿玉龍辭職下海,沒想到,他毫不客氣地拒絕了我,我很生氣,罵他是“窮硬氣”。
慢慢地,我又發現了玉龍的很多缺點:優柔寡斷、膽小怕事、不擅交際、目光短淺等等,這些和阿強非常相似。甚至當我提醒他,要他改正時,他回絕的話也和阿強的差不多:“我天生就這樣,你愛看不看。”我感覺到了和上次婚姻同樣的無奈:恨鐵不成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聯想到上次婚姻的痛苦,我也想過離婚,可又害怕世俗的壓力。而且我想,我兩次都碰到類似的男人,那下一次婚姻也難免不重蹈覆轍。
經趙梅的同意,我和她的丈夫李玉龍作了電話溝通。
李玉龍的委屈:她為什么對我有那么多不滿
結婚前趙梅對我一百個滿意,現在卻對我一百個不滿意,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想當初,考慮到我們在外在形象、社會身份上的差距,我曾對我們的結合充滿了猶豫。可她的態度卻很堅決,甚至還在她父母面前發誓說非我不嫁。
我承認,我是有很多缺點:性格內向、為人木訥、胸無大志,和她所接觸的那些成功男士比起來,我的確顯得有些差勁。結婚前,趙梅對我也很了解,對我的這些性格也比較認同,可現在,她卻要按她的要求重新塑造我,這不是讓我為難嗎?難道我結婚就是為了接受改造、接受再教育嗎?
我本來以為我們都經歷過不幸的婚姻,結合到一起應該會倍加珍惜對方,沒想到她并不滿意。從內心來說,我是愿意繼續陪著她,和她白頭偕老的。可是如果她仍然對我不滿意,對我看不順眼,我也同意離開她,只要她感覺幸福、快樂就行了。
咨詢手記:
1.“父愛”情結左右她的婚戀觀
兩次結婚,趙梅都對婚姻充滿了憧憬,可現實卻并不能讓她滿意。到底是她運氣不好,總是碰上“差勁”的男人,還是她的婚戀觀念有問題?
我讓趙梅在沙盤上擺出她理想中的家――
她在“家”的四周安了兩道高高的柵欄,一只狗守護在柵欄邊;她選擇的“丈夫”是一個長著絡腮胡子的彪形大漢,而“她”自己則是一個柔弱的小女人,緊緊依偎在“丈夫”身邊。
沙盤設計似乎和現實中能干、利落甚至有些強悍的趙梅有很大距離。而事實上,隨心所欲的沙盤設計正是一個人內心的真實寫照。趙梅的沙盤也反映出她真實的內心――她非常渴望受到保護。那么,她為什么會有這種心理呢?
我讓她談一談小時候的家。
“我從沒見過我爸爸,聽說,在我還沒有出生時他就死了。我媽媽是個非常能干的女人,起早貪黑做水果生意,我們家是當地最早一批建樓房的。媽媽除了帶我,還要贍養年邁的姥姥,我們是三個女人的家。我上小學時,聽村里人說了我的身世:媽媽和一個下放的知青好上了,懷上了我,不久知青返城,拋棄了我們母女。我將信將疑,回家問媽媽,媽媽狠狠打了我一頓,我從來沒有見到她那樣生氣。后來,我再不敢問她這事,就當爸爸真的死了。但是,學校那些壞男生卻總是戳我的痛處,他們經常罵我是‘野孩子’。受了欺負,我只能躲在被子里哭,我非常羨慕那些有爸爸、有哥哥的女同學,因為只要他們的爸爸或哥哥揚一揚拳頭,那些壞男生就抱頭鼠竄……”想起童年往事,趙梅神情黯然。
了解了她的成長經歷,我們似乎很好理解她的擇偶心態了。
她從小缺乏成年男性的關愛,因此對父愛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渴望。所以,成年后,當有異性對她比較照顧、關心時,她就會非常感動,有一種泡在“蜜罐”里的感覺。
當然,我們也能猜測到,作為一名妙齡少女或是雖然離異但很優秀的女稅官,除了阿強和李玉龍外,肯定還有其他異性對她表示好感和關愛,但她為什么沒有留意和選擇那些和她學歷、形象、社會地位相當的異性,卻獨獨鐘情于阿強和李玉龍呢?這和她從小形成的自卑心理有關。小時候,她屢屢受到“壞男孩”的嘲笑和欺侮,因此,她對那些活躍的、強悍的異性有本能的排斥,而弱小的、憨厚的異性會讓她感到安全。
那么,既然她鐘情于此類異性,后來為什么又不滿意了呢?這和母親無意中傳遞給她的信息有關。
我們能想象到,作為一個被拋棄的單身母親,趙梅的母親雖然表面上很強勢,但內心一定忍受著孤獨和痛苦的煎熬,這從她對女兒關于身世疑問的極度憤怒情緒中可看出來。母親內心的無助也許旁人無法感受到,但作為朝夕相處的女兒一定能感覺到。年幼的她也許就會替母親產生這樣的想法:如果家里有個強大的、能干的男人,媽媽就有了依靠,不必這樣累了。所以,趙梅在結婚后,希望丈夫強大、能成為自己依靠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當然,這可能也是大多數妻子的愿望。但由于從小受強勢母親為人處事方式的影響,趙梅根本不會采用柔和的方式來和丈夫溝通,而只會用強勢的、命令式的方式要求丈夫作出改變,丈夫難免覺得壓抑。
所以說,趙梅的困惑其實有一定必然性。如果她無法解開內心的父愛情結,即使她第二次離婚后再選擇,也仍然無法避免陷入這樣一種情感循環中:婚前鐘情于給自己關愛的男人,而且是比自己弱的男人;結婚后,對丈夫的現狀不滿,要求丈夫變得“強大”,能讓她引以為“靠”、引以為豪,用強勢的態度和方式要求丈夫改變,卻導致丈夫抗議。
2.走出對男人的理想化想象
我問趙梅:“你有沒有想象過父親的形象?”
“溫柔、細致、會疼人,而且非常能干,有責任心,能為妻兒遮風擋雨。”她想也沒想就回答。
顯然,這個想象中的父親形象在她頭腦里已根深蒂固。
“不是他拋棄了你們母女嗎?你不恨他嗎?“
“我對他恨不起來,因為我太想他了。不管媽媽怎么看他,但我想,既然是父親,那肯定非常溫柔,會疼人,而且能保護孩子,保護家庭,是一家人的主心骨,這樣才無愧于‘父親’這個稱呼吧。”
“你有沒有發現,你也是用這個標準在要求你的丈夫?”
趙梅沉默了。好一會兒,她才低聲說:“也許,我是一直在尋找心目中的父親。”她說得非常不情愿。顯然,潛意識的這個傾向她也許早就有所察覺,只是不愿承認罷了。
“那你知道自己為什么總是失望嗎?”
趙梅想了想,說:“因為世界上根本沒有我想象中那樣完美的男人,就比如說,我的父親事實上并不完美,他拋棄了我們母女,是個自私的人。”
“世上當然沒有完美的人,但一定有相比而言更優秀的人。比如說,在你單身時,你有沒有碰到過對你很好,而且各方面很出色的男人,但你卻沒有給他機會?”
趙梅想了想,點點頭說:“嗯,好像有。我離婚后,市政府有一位喪偶的處長約我吃過幾次飯,我覺得他太優秀,在他面前我有點心虛,因此每次都要拉上兩三個好友一起去。后來,我才聽說他對我有意思,可那時,我已和李玉龍結婚了。”
“你是不是對那些優秀的異性有一種本能的抗拒?只有在那些比你‘弱’的異性面前,你才能找到一種安全感?”
趙梅點點頭:“是的,和阿強、李玉龍在一起時,我沒有壓力,我知道他們不會像小時候的那些壞男孩子那樣欺負我。而且,在他們面前,我有一種優越感,我想我雖然沒有父親,但我總算過得還不錯,這種感覺讓我很滿足。”
“但是,這種優越感和滿足感只是你暫時的感覺。從內心來說,你仍然希望丈夫比你強,更愿意在他的庇護下生活,是這樣嗎?”我指著沙盤上的彪形大漢和小女子,問趙梅。
趙梅沒有回答。
“當然,你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你小時候和母親的生活中,就渴望一個男人來撐傘。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性格,并不是你希望他怎樣他就能怎樣。而且,你在和他們作這方面的溝通時,也采用的是一種強勢的方式,他們就會感到壓抑,就會抗議。”
“我媽媽就是強勢女人,可她很成功啊。” 趙梅不肯承認她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對,反駁道。
“你說的成功只是她生意場上的成功,她并沒有婚姻經驗,她也無法教給你正確的夫妻相處方式。”
趙梅沉默了,然后說道:“也許,我的確沒有學會做一個好妻子。”
趙梅終于開始反省自己經營婚姻的方式了。我趁機向她轉述了李玉龍的心聲:“從內心來說,我是愿意繼續陪著她,和她白頭偕老的……”
趙梅有些感動:“其實,我也很留戀他,他的確是個好男人。”
我告訴趙梅,如果要繼續經營這份婚姻,她必須在三個方面做出改變。第一,拋開自己心目中對完美父親的想象。想象終歸想象,完美的男人并不存在;第二,尊重丈夫。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不要強求對方一定達到你設定的標準;第三,放下強勢,在丈夫面前適當示弱。其實,丈夫的“強”往往是相對的,你頂天立地,丈夫就很難為你撐傘,你彎一彎腰,丈夫就能成為你的整個天空。
趙梅同意嘗試做出一些調整,努力做一名好妻子。
當然,愿望歸愿望,決心歸決心,趙梅要在這三個方面真正做出改變,她還需要回過頭去處理小時候的心結。因此,我給她布置了兩道家庭作業:
一、和母親溝通。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和母親作情感溝通,聽聽母親埋藏于內心的憤怒與苦惱,讓母親壓抑的情緒得到宣泄,幫助母親放下強勢的盔甲,回歸內心的真實。這對于趙梅自己女性角色的定位會有很大幫助。
二、給“父親”寫信。當然,這個“父親”是打引號的,因為,趙梅根本無法聯系上父親。寫信的目的是為了讓趙梅盡情傾訴自己對父親的想念,讓信紙來承擔沉甸甸的父愛,而不是完全讓配偶來承擔。“父女”式的夫妻關系既不利于丈夫的成長(以父親身份自居的丈夫一般是不肯輕易做出改變的行動的),也不利于妻子的成長(妻子會在生活和精神上長期依靠丈夫)。
婚姻與家庭雜志網站特開辟專家在線板塊,由本雜志的特約專家為您解答情感婚姻上遇到的難題。您可以登錄婚姻與家庭雜志網站省略進入讀者俱樂部“婚姻急診室”板塊寫下您的問題
或登錄明天老師的婚姻咨詢網站省略(愛家人論壇),會有專家為您解惑。
明天觀點
基于趙梅和李玉龍有一定的感情基礎,我還是希望他們能重歸于好,白頭偕老。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兩次擇偶中,趙梅都犯了盲目主義錯誤,只是一味陶醉于被關愛的直覺中,并沒有認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樣的丈夫?對方是不是真的適合自己?盲目中做出決定,導致了她日后的失望和不滿。
愛和被愛都是美好的,那么,如何在愛的美好感覺中,辨別出對方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真正適合你的人呢?你可以審問自己這樣三個問題:
一、除了他(她),還有沒有誰給我同樣的感覺?單親家庭或不幸福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陷入戀愛誤區。這是因為,異性之間普通的關愛常常被他們誤解為愛情而身陷其中。其實,這種愛情感覺是對他(她)小時候缺乏家庭關愛的一種補償,張三能讓他有這種感覺,李四也可能帶給他這種感覺,并不具有唯一性。
二、我愿意為他(她)付出嗎?當我們獲得別人的愛時,我們是幸福的、快樂的。可感情是相互的,不可能永遠只是一方付出,一方索取,不愿意付出的感情就不叫愛情。比如,趙梅當初在決定嫁給阿強時,做的只是“他對我這么好,我會一輩子生活在蜜罐中”的有些自私的美夢。
三、我愿意接納他整個人嗎?你如果是真愛他,那就要坦然接受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優點和缺點。愛就是尊重,愛就是寬容。你如果不肯接納甚至不愿意正視他的不足,那就是掩耳盜鈴。比如,趙梅在婚前雖然態度堅決地要嫁給李玉龍,可她對他小學教師的身份并沒有真正認同。新婚不久,她就對此耿耿于懷,為日后的婚姻危機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