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臨床醫師論文

臨床醫師論文

時間:2023-02-12 00:06: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臨床醫師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臨床醫師論文

第1篇

醫師職稱晉升考評制度是培養醫師隊伍,促進人才成長和醫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臨床醫學是經驗學科,必須經過臨床實踐,臨床經驗的點滴積累、不斷總結和持續提高,才能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臨床醫師。全國政協委員、總醫院副院長范利認為,現行醫師職稱晉升考評中存在重論文科研,輕臨床實踐現象應該值得重視。

近年來,現存醫療機構對醫生的晉升職稱考核體系是一種以醫療和科研并重的考核體系,但實際上這種體系逐漸演變成了“唯科研”“唯論文”論。很多部門及醫院把論文,科研成果作為醫師晉升的必備條件,而缺乏臨床能力的量化指標。

“醫師職稱反映的是臨床工作能力,主要看其處理疾病的嫻熟程度,診斷救治的技術水平,對待病人認真負責的態度。一個勝任工作,深受病人歡迎,具有敬業精神的醫師,其能力并不能單用外語、論文、科研成果來證實?!狈独f,醫生的職稱評審脫離臨床實際,許多學歷高,科研論文數量可觀的人不會看病但可晉升高職稱;而那些診療經驗豐富,深受患者喜愛的醫生卻因為論文數量不夠而在晉升的路上屢屢受挫,嚴重挫傷了醫生臨床工作積極性。

范利認為,逼迫臨床醫生加大精力忙于從事科研寫論文,只會導致醫療質量滑坡、科研急功近利、論文造假泛濫、醫生隊伍不穩等嚴重危害,將使我們的醫改面臨嚴峻挑戰。

針對現行臨床醫師職稱晉升考評制度,范利建議:

首先,標準分開,側重考核臨床醫師實際工作能力。臨床醫師職稱晉升考評總體思路應該大大增加臨床能力考核的權重,以臨床能力為主,科研學歷為輔,側重實際工作的能力,即處理疾病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夠勝任相應的職稱要求,完善對醫生實際臨床水平的考察標準,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梢愿鶕t院的性質對醫生進行分類,比如社區醫院可以不做或少做科研,三甲醫院應該對研究型和臨床型醫生晉升職稱評審標準要有區別。

其次,區別對待,鼓勵臨床醫生從事真正的臨床科研。當然讓晉升之路不要重論文,并非排斥臨床醫生搞研究。臨床醫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醫生的技術提高和業務進步,離不開科研;而沒有扎實的臨床知識和積累經驗,談科研只會成為一句空話。好的臨床醫生必須懂基礎、善思考,在臨床工作中搞科研,在科研中指導臨床工作。在醫生能力評估體系中不應過分強調SCI的重要性。

還有,重視試點,建議采取不同的醫師晉升標準。醫師職稱晉升制度的改革應該朝“多樣化、靈活運用”方面發展。國家可以制訂臨床醫生職稱晉升指導標準,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具體標準,無需采用一把尺子來度量或“一刀切”。建議采取單位聘任和職稱晉升相結合的方法,針對不同崗位的醫務工作者,會套用不同的職稱晉升制度,更實用,更易操作。職稱作為醫生臨床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其標準首先要看得好病。

第2篇

醫院領導十分重視教學工作,將教學工作納入到醫院發展規劃中,成立了以分管教學院長和科教部、醫務部負責人為核心的教學管理領導小組。分管教學院長經常深入臨床教學一線,指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科教部全面負責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案的制定、實施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成立兒內科教研室和院級督導專家考核小組,協同科教部負責對住院醫師的年度和階段考試考核。兒內科教研組分別由各科室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教學秘書和總住院醫師組成,負責住院醫師在本科室輪轉時的日常管理和出科考核。規范化培訓導師除督促住院醫師完成日常培訓內容、指導病歷書寫和管理病人外,還要在臨床思維、學術水平及醫德醫風等方面對住院醫師進行指導。住院醫師通過與導師一對一接觸,不僅在臨床技能上得到幫助,還能學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對于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辯證的思維能力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嚴格的導師遴選與考核制度是構建高質量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的重要保障[2]。在選拔規范化培訓導師時,首先要求導師必須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臨床技能和一定的學術水平,其次還需具備良好的醫德醫風、嚴謹的治學態度、愛崗盡業、嚴于律己、勇于創新、富有團隊精神等基本素質。對導師的考核從其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和住院醫師培訓質量兩方面來進行,制定完善的獎懲管理辦法。對考核優秀的責任導師,從物質和精神等多方面進行表彰,以增強其榮譽感、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對于考核不合格的責任導師取消資格和相應待遇。住院醫師應完成日??己?、輪轉考核、年度考核、階段考核和專業理論考試。住院醫師應每天將完成的培訓內容如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所完成的技術操作、參加搶救、學術活動等如實填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臨床實踐登記手冊。規培生導師定期審核,并為住院醫師下階段實踐提出建議及整改措施,作為住院醫師定期考核和階段考試的依據。住院醫師輪轉完一個科室時,由該教研組住院醫師培訓管理小組(科主任、高年資主治醫師、教學秘書三人以上)按照培訓實施細則要求,對住院醫師進行理論、技能考核,并做好記錄。各教研組有理論考試試卷、評分標準,技能考核項目評分表并有監考老師兩人簽名備案。科教部、兒內科教研室和院級督導專家考核小組,負責對住院醫師的年度和階段考試考核??己瞬患案裾邔⑦M行補考,補考仍不及格者延長規范化培訓時間,直至考核合格。

醫院目前晉升職稱評定制度上存在重文憑、輕實踐,重論文、輕臨床的傾向,導致部分青年醫師認為只有攻讀學位、才是青年醫師成才之道,熱衷于考研,從而忽視了臨床技能培訓。還有部分高學歷規培生一分配到醫院便確定??疲嗈D時只關注與自己專業“有關”的知識,對通科知識的掌握重視不夠,容易導致規培生臨床思維局限、知識結構不完善。此外,部分臨床科室工作量大,重臨床人力使用,輕臨床技能培訓,把住院醫師培訓簡單地作為臨床基本人力使用,在臨床工作中更多采用家長式的一言堂和命令式的培訓方式,忽視了住院醫師的主觀能動性和臨床思維的培訓。個別臨床科室人員緊張時,讓輪轉醫師在本科室輪轉時間延長,出科滯留,或要求已經在其他科室輪轉的本科室醫師回本科室“頂班”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住院醫師不能完全按照輪轉培訓計劃進行,輪轉計劃難以按時保質完成。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及基本技能一直是對臨床住院醫師考核的重要內容。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使臨床技能的考核流于形式。由于部分科主任對醫生培訓的重要性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加上科室日常工作繁忙和部分考核老師礙于情面,使得考核不夠規范,考核缺乏統一評分標準,個別帶教教師僅根據個人印象進行評分,難以真實、具體的體現出受培訓醫師的真實成績,導致規范化培訓流于形式,質量下降。盡管對住院醫師科研和教學能力培養作了探索式的嘗試,但投入的精力財力甚少,缺乏必要的實踐和完善的管理機制。住院醫師主動參加院內外科研交流的意識不強,不愿意在申請課題、論文撰寫中投入精力,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不高,帶教實習過程中對教學相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臨床實習帶教中只是簡單完成日常臨床工作,啟發實習生臨床思維不足。

醫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學科,醫學實踐性的特點決定了學歷不能代替臨床實踐技能,臨床醫學高學歷只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程度以及掌握何種專業知識的證明。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必須具有高水平的臨床實踐技能,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正是實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充分結合的最佳途徑。加強醫生規范化培訓宣傳力度,全院各級各類部門明白規范化培訓的意義和重要性,保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順利完成。帶教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培訓意識對培訓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帶教教師教學水平和積極性對帶教教師在住院醫師進入基地參加培訓期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強化教師的教學意識,醫院及科室領導首先要重視教學,在制定醫院科室管理改革方案中,充分考慮對教學的影響,人事部門可將住院醫師考核成績納入帶教教師的績效考核中,在職稱晉升和獎金分配時考慮相應的權重,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促進帶教教師水平和工作積極性的提高[3]。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關鍵是對其技能的培訓,而培訓是否達到要求、起到作用,關鍵在于考核,考核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最能體現規范化的內容之一[4]。制訂有效、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標是對培訓效果的重要評價措施,也是促進培訓工作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時刻做到“以考促訓”[5]。對考核不及格者,延長輪轉時間,直到考核通過為止。各臨床科室加強對輪轉醫師的出科技能操作考核,進一步完善考核方法,科教部等管理部門注意監督、抽查,將出科技能考核納入科室的績效考核中。組織住院醫師積極參與院內學術活動,開闊視野,激發創新意識。醫院已組織住院醫師參加科研論文寫作專題講座與培訓,請有經驗的教師結合自己寫作的實際情況講述科研論文寫作技巧,使住院醫師在論文寫作方面受益匪淺。同時還要求規培生導師除了對住院醫師進行臨床實踐指導外,還要充分了解其個性、特點和興趣,幫助住院醫師進行科研選題和論文寫作。此外,鼓勵住院醫師開展讀書報告活動,多閱讀多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住院醫師檢索文獻、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他人的論文中學習他人的研究思路,并找出其研究中的不足進行討論,借鑒他人的研究方法,尋找新的科研切入點,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學術思想和見解。鼓勵住院醫師參與臨床教學的過程,通過教學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水平,優化知識結構,鍛煉語言交流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不定期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組織專家“點評”教學內容、方法及教學技巧,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人才培養是醫院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根本保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科學發展和醫學人才成長的必然要求,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關鍵。我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不斷探索適合我院情況的規范化培訓方法,將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本文作者:張偉、李曉靜、王曉鷗、劉瑤、周文智 單位: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第3篇

1.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和住院

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統一性和困境

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的是培養臨床醫學高層次人才,提高臨床醫療隊伍的素質和臨床醫療工作水平。要求研究生在讀期間主要在醫院參加臨床實踐訓練,培養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處理本學科和相關二級學科領域內的常見病、多發病,掌握各項檢查及治療技術,并通過學位課程考試、臨床能力考核、學位論文答辯,最終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其學習和考核的核心環節均在于臨床實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指醫學專業畢業生在經認定的醫院接受以提高臨床實踐技能為主要目標的系統、規范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培訓,重點是臨床實踐培訓,其目的是為各級醫療機構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診療技能,能獨立診治常見病、多發病的合格醫師。住院醫師培訓是臨床醫師必經的畢業后醫學教育,強調“規范”是對培訓過程要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和要求,對保證臨床醫師專業水準和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目標和內容上均具有高度的統一性。但是,由于我國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由不同部門分別管理,統一協調存在障礙,導致兩者標準不統一,專業學位研究生接受臨床技能培訓畢業后仍需重新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另一方面,這也導致了大部分醫學院校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科學學位研究生培養等同起來,重科研、輕臨床,研究生畢業后無法滿足臨床工作的實際需求,嚴重偏離了設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初衷。因此,新一輪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將致力于將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

1.2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核心體系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新模式,即實行住院醫師招錄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相結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相結合、臨床醫師準入標準與專業學位授予標準相結合。錄取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具有碩士研究生和住院醫師的雙重身份,接受學校、醫院的共同管理,按照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標準(試行)》的要求,完成臨床輪轉培訓,并完成政治理論課、外語、基礎理論及專業課的理論學習,進行基本的臨床科研能力訓練,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最終獲得碩士學位。

1.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和住院

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深度融合的重要意義

通過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結合起來,量化培訓工作,統一考核標準,扎實貼近臨床,提高了醫學人才的培養質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均為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顯著提高。學生在完成研究生學歷教育、獲得專業碩士學位的同時,也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證書、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畢業后能迅速滿足臨床工作的實際需求,也為后續亞專科深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新模式也解決了我國醫學教育多種學歷、學位并存的復雜情況,規范了醫學人才培養的程序。對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2質量保障是實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

新模式的關鍵瓶頸

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改革的初步方案已經制定完成,部分地區已開始試點,在實施過程中,最難以突破的瓶頸問題即在于如何保障研究生(住院醫師)的培養質量,真正培養一批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高層次醫務工作者,使巨大的改革成本收益最大化,而決不流于形式。因此,必須將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此項改革成敗的唯一標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新模式環節較多,環環相扣,任何一個環節都能影響培養的質量,其中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需緊密圍繞“臨床”這一核心,方案制定的科學性、定位的準確性、制度的嚴密性,及完備保障監督體系,是保證培養質量的根基。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提高臨床實際工作能力的辦法,才能幫助醫學研究生實現向醫生角色的順利轉變。帶教教師的責任心和水平。培養方案的實際落實者是工作在臨床醫療第一線的醫生,同時也是研究生(住院醫師)的帶教教師。勝任這一角色的核心素質有兩個,即責任心和水平(包括臨床水平和教學水平)。帶教教師需要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帶教意識、強烈的責任心,充分發揮臨床工作示范作用,并有計劃、由淺入深地把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傳授給學生,才能保證培養過程中的教學質量,杜絕走形式、混時間、看情面等不良現象。準入準出制度。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的招生工作,決定了生源的質量,即“5+3”中的前半部分,是研究生階段培養的基礎。準出制度從指標的角度再次體現了培養目標,同時也是控制、檢驗培養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卡。社會認可程度和福利待遇。經過人才培養新模式培訓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其專業學位和規培合格證書,需要得到社會(主要是用人單位)的認可,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或進入亞專科深造。同時需保證研究生(住院醫師)在培養過程中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才能免除他們在培養過程中的后顧之憂,使之全身心投入到臨床學習實踐中,從而保障培養質量。

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新模式關鍵瓶頸的突破方案

突破人才培養新模式的關鍵瓶頸,即嚴格把控質量關,針對上述各個環節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控制。其核心是制度建設,并明確管理職責,在政策和經費上加大保障力度,落實行之有效的監督體制。

3.1完善制度建設

在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下,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組織各學科專家經過詳細的研究、調查、反復討論,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學攻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方案》,及配套的實施方案。培養方案以臨床實際需求為導向設計課程體系;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進行臨床技能訓練,切實達到規培目標;在原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考核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按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進行修訂;完善管理規章制度,落實各級人員職責。《西安交通大學攻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方案》制定了詳細、嚴格的培養要求和準出標準。培養要求主要包括臨床能力、課程學習、科研訓練和學位論文三個方面。研究生(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通過臨床實踐訓練,完成本學科和相關學科的培訓內容。掌握、熟悉、了解本學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危重病癥的識別與緊急處理技能;基本藥物和常用藥物的合理使用;臨床合理用血原則;重點和區域性傳染病防治處理;熟練規范地書寫臨床病歷。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由政治、英語、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等課程組成,主要在晚上或周末進行。專業基礎課程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公共科目一致;專業理論課根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以自學與專題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例如作者及團隊設置了《呼吸重癥監護及呼吸機應用》、《肝炎合并甲亢、心臟病》、《微創外科的興起與發展趨向》等緊貼臨床的專題講座,供研究生深入學習臨床診療技能,以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研究生在進行臨床能力訓練的同時,需完成學位論文,選題應當密切結合臨床實踐,體現運用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位論文可以是臨床病例研究、臨床技術改進、meta分析、以及社區衛生問題的研究論文等。

準出制度主要包括輪轉考核、階段(結業)考核、學位申請三個方面。研究生應根據本專業培養方案必須完成相關科室的輪轉培訓,接受學生輪轉的科室必須按照規范化培訓要求完成臨床工作量(分管病人數量、有創診斷治療操作、一定助手級別的手術例數等)。出科時要進行轉科考核,考核內容為臨床知識和技能必備要點,如: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原則;急性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四大穿刺技術;心肺復蘇技術等。轉科總平均成績≥70分為合格,不合格者不能參加階段考核。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階段考核內容包括專業課、專業外語、臨床能力考核,其中臨床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規范的臨床技能操作和獨立處理本學科常見病的能力。學位申請要求還包括:①完成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方案規定課程學習,成績合格;②取得《醫師資格證書》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③通過學位授予單位組織的論文答辯。通過這樣的層層把關,達到從制度上嚴格控制培養質量的目的。

3.2明確管理模式和職責

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高校共同成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銜接改革領導小組,負責該項工作的全面實施。由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專家和相關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家共同組成專家小組,負責指導相關工作的具體開展。學校及各培訓醫院研究生主管部門負責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招生、培養、學位申請與就業等工作。各培訓醫院應有一名副院長主管研究生教育,負責協調指導該項工作在本院的順利實施;各學科要成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小組,由培訓學科主任擔任組長,認真實施培訓計劃、審核培訓登記手冊和住院醫師出勤情況,負責住院醫師的出科考核,協助完成年度考核和結業綜合考核。

3.3加大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與高校要加大對培訓醫院在醫學教育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醫學專業學位工作等方面政策支持。由政府出面,將經過新模式培養的合格研究生(住院醫師)向全社會尤其是用人單位宣傳推介,在政策上保證其社會認可度。同時加大經費投入,在“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等項目中加強臨床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保障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在參加培訓期間,享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辦法》規定的各種福利待遇。并設立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優秀研究生獎,對在學習期間取得突出成績者,給予獎勵,以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使其能在臨床研究工作上脫穎而出,更好的服務社會。

3.4加強督導管理

第4篇

[關鍵詞]醫學本科畢業生 住院醫師 規范化培訓 科研能力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11-0133-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臨床醫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醫師不僅要掌握過硬的臨床技能,而且要具備良好的醫學科研能力。五年制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一種主要的培養模式,目前醫學本科生畢業后除了少數考取研究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科研培訓,絕大多數從事臨床醫療工作,很難得到規范的科研訓練。[1]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專業所特有的教育階段,是醫學畢業生向臨床醫師過渡的重要階段,也是畢業后繼續醫學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2]近年來,全國各地都陸續開展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只有順利完成規范化培訓后,住院醫師才能成為獨立工作的臨床醫師。因此,在醫學本科畢業生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除了進行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還有必要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其整體臨床工作能力的不斷提高。[3]通過培訓,把臨床能力培養和科研能力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造就優秀的臨床醫學人才。

一、住院醫師科研能力培養的意義

醫學科研能力是指醫師從事醫學研究時,以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對醫學方面未知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蒲心芰κ且粋€綜合性的復雜系統,包括資料檢索能力、信息綜合提煉加工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實驗操作能力、運用創新技法的能力、創新成果的表現力(論文的撰寫)等。由于疾病譜的不斷變化,醫學模式的轉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加上現今的業績考核體系,對臨床醫師科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臨床醫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和較高的科研能力,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4][5]

優秀的臨床醫師不但要在臨床醫療實踐中及時地診斷疾病,準確地治療用藥,以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而且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善于從臨床工作細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尋找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尋找防治疾病的措施。而這些就需要進行研究、探索、分析,才能找到致病因素和疾病發病之間、臨床表現與病理生理之間的深刻聯系。[1]總之,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階段,對住院醫師進行科研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其開闊視野,提高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

二、本科生住院醫師科研能力的現狀

受到教育體制、教育思想、科研體制、科研條件等的限制,我國高等醫學教育對醫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力度非常有限。已有的數項調研顯示,醫學本科生科研水平低下,多數對科研活動不感興趣,對科研重要性缺乏認識,很少閱讀國內外醫學期刊,不會撰寫醫學論文,對于科研設計、論文寫作技巧等與科研相關的基礎知識缺乏了解,參加科研實踐活動較少。因此,大多數醫學本科生不滿意自己的科研素質。[1] [5] [6]

在住院醫師培訓過程中,盡管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臨床能力相似,但是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弱于碩士生、博士生。[7]在上海市現行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中,本科生培訓年限為3年,長于碩士生2年、博士生1年,因此,可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建立針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方法與體系,以幫助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對此,我科近幾年在對住院醫師的科研能力培養上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總結如下。

三、本科生住院醫師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學習科研理論,培養科研思維

由于本科生在校期間接受的科研能力訓練很少,在住院醫師培訓階段又要忙于日常醫療工作,規范化培訓基地醫院的科教部門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時間(可以是周末,可以是晚上)讓本科生住院醫師集中學習醫學統計方法、臨床流行病學、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循證醫學等與科研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的課程和理論,從而初步培養其科研思維。

另外,培訓基地醫院多為醫療、科研條件較好的教學型醫院,經常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醫院作學術報告或是組織各種學術會議,這種學術報告、學術會議就是培養科研思維的另一種途徑,應該引導本科生住院醫師積極參加。當然,只是具有科研思維還不夠,還需要科研“引路人”。

(二)選擇科研導師,制訂培養計劃

臨床醫學和科學研究都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都需要有導師的指導。實行住院醫師科研導師制度是落實住院醫師科研培訓計劃,保證住院醫師科研培訓效果的關鍵措施。培訓基地醫院可在全院各科室遴選科研帶教導師,以具體指導住院醫師的科研實踐活動。科研導師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經驗,同時承擔科研課題,應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8]

每位本科生住院醫師可有1-2名導師作為住院醫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人??蒲袑煾鶕囵B對象情況和臨床、科研實際條件,制訂可行的科研培養計劃,如檢索醫學文獻、開展科研設計、撰寫科研論文等,做好科研“傳、幫、帶”工作。

(三)科學選擇課題,認真切實完成

科研導師應該根據本科生的興趣愛好,結合導師自身承擔的課題情況,選擇合適的臨床或基礎課題作為研究的切入點。[9]必要時,醫院科教管理部門可以劃出一段脫產時間以支持住院醫師的科研工作。對于科研工作,一般本科生在腦海中的印象往往是實驗室的各種儀器,以及 “基因”、“分子”等高、精、尖項目,其實并非如此。所以,科研能力的培養應該首先從臨床工作開始,讓住院醫師感覺到科研就在自己的身邊,幫助他們樹立做科研的信心。立足于臨床實際,導師可以指導住院醫師對某種疾病的認識提出新觀點,比如回顧分析疾病的臨床表現,總結疾病的治療方法與療效,或以此找出新的治療方法。以呼吸科為例,導師就曾指導幾名住院醫師通過查閱病史與文獻,回顧性分析了近年來呼吸科、胸外科診斷為肉芽腫性肺疾病、隱源性機化性肺炎的病例,分別分析其臨床表現、影像特征、鑒別診斷及治療轉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些住院醫師可能會對基礎研究產生興趣,導師可以將自己的各類基金課題分成小課題,讓住院醫師參與完成。導師聯系實驗室的指導老師,讓住院醫師抽出時間進入實驗室,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相對簡單的基礎科研工作,比如建立實驗動物模型,建立細胞培養模型,以鼓勵他們的科研熱情。當進行某些有難度的科研工作時,比如細胞轉染,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體會到科研工作有時是很繁瑣,很枯燥的,但是適當的科研壓力,可以錘煉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攀登科技高峰的意志。

從事臨床或基礎科研工作的目的是培養住院醫師的科研能力,讓住院醫師掌握科研設計的基本原則,在合理的科研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數據收集或者實驗操作,采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數據統計分析。[9]本科生住院醫師從事課題研究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在從事科研的過程中,培養嚴謹細致的科研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培養正確的科研道德觀,為其今后獨立申報科研課題,承擔科研項目,撰寫科研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長期以來,受限于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和繁重的臨床工作,住院醫師培養中存在著臨床和科研相脫節的現象,即重臨床,輕科研的現象。住院醫師是各級醫院未來醫療、教學、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如何培養住院醫師的科研能力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一項系統的、長期的工程。本文初步探討了住院醫師科研能力培養的方法,意在拋磚引玉。只有在培訓基地醫院、臨床科室、科研導師、住院醫師共同努力下,才能實施好這項工程,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具有創新思想、適合時代需要的高素質臨床醫學人才,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進步。

[ 注 釋 ]

[1] 黃一虹,王志榮,董晨,等.五年制醫學生科研素質與創新能力的調研及培養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7(6):1066-1068.

[2] 劉峰,王奕,陳遲,等.內科學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新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6):48-49.

[3] 朱蕭玲,計根林.談住院醫師科研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11(4):703-704.

[4] 潘娌妮,吳蕾蕾.淺談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9(1):20-21.

[5] 桂明,鐘狂飚,彭偉蓮,等.五年制醫學生的科研素質調查及培養策略探討[J].實用預防醫學,2010(2):399-400.

[6] 張作鵬,梁子敬.醫學本科生科研素質的調研及對策[J].臨床醫學工程,2010(4):139-140.

[7] 施國文,馮智英,林巖,等.不同學歷層次住院醫師特點及培養建議[J].浙江醫學教育,2013(1):39-41.

第5篇

【關鍵詞】精神專科醫院 臨床醫生 繼續醫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R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009-02

【Abstract】Objective psychiatric hospital in China'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knowled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specific management imperfec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uch as new ideas, to enhance the clinician's attention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improve the system, clinicians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Key words】psychiatric hospital clinician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繼續醫學教育是繼院校教育畢業之后,以學習新理論、新技術為主的一種終身教育,目的是使衛生技術人員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專業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跟上醫學科學的發展。繼續醫學教育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社會教育釣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我國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隨著醫學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研究臨床醫生繼續教育使其理論化,搞好在職臨床醫生知識更新,以適應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成為當前我國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中的一個十分緊迫而重要的問題。

精神科醫療質量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精神科醫師業務技術水平的高低。而精神科醫師的業務技術水平,不僅取決于其在高校受教育的質量,更主要的是取決于在職業務教育的質量,現代精神醫學不斷向精神科醫師提出新的挑戰,各種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新觀念的不斷涌現,為精神科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現代的醫學理論與先進技術,又要不斷發揚精神領域醫學理論,突出??铺厣虼藢λ麄兊睦^續醫學教育就要區別于綜合醫院。目前我們國家精神??漆t院的繼續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 存在的問題

1.1 對繼續教育的認識不足。受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人仍然認為醫學教育是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在這種觀念的長期影響下,使部分醫務人員對繼續醫學教育缺乏應有的認識,這點無論是??漆t院還是綜合醫院都存在這樣的問題。一是重工作,輕培養;二是重深造拿文憑,輕實踐;三是重經濟效益輕技術效益,重近期效益忽視遠期效益。所以,繼續醫學教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容易被醫院的業務工作所干擾。

1.2具體管理不完善。具體來說,輪轉制度是精神專科臨床住院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管理,對精神科臨床住院醫師輪轉的管理只是在簡單的接收、安排等低層次上轉圈,而不能在臨床發展需求、科研等高層次上進行探索,管理方式也比較松散,學科管理也無專管人員;另外,臨床科室支持不足。有許多科室接收輪轉醫師不能很好地從培養角度出發,也有一些科室對新分配來的住院醫師以科室人員缺乏等理由不讓他們輪轉。這給臨床住院醫師輪轉管理帶來了一定困難。

1.3 沒有采取精神??婆c綜合結合的繼續教育方式。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在性質上有很大的差別,它的臨床醫生既要適應社會的發展運用現代醫學的手段解決一些醫學問題,同時還要熟悉精通精神醫學,所以精神??漆t院的臨床醫生有必要采取專業針對性強的方式,而我們目前很多的精神專科醫院的臨床醫生達不到這樣的要求,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繼續醫學教育以滿足這一點。

1.4 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不全:目前不管是中醫醫院、西醫醫院、精神??漆t院都沒有把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和職務聘任同繼續醫學教育掛鉤;沒有建立健全各層次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制度;沒有把繼續醫學教育與職稱晉升、工資級別掛鉤。由于受晉升條件的影響,加上近幾年來,在梯隊建設、人才選拔上,也較注重學歷層次與科研業績,而較少從臨床能力上來評估,這些客觀因素,使得越來越多年輕醫生一味追求高學位、重論文、讀外語而輕視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嚴重影響了繼續醫學教育的發展。

1.5繼續醫學教育的方式方法太單一:現在很多醫院的繼續醫學教育方式太單一,大都是讓臨床醫生參加一些繼續醫學教育的培訓班,獲得一些繼續教育學分而已,這樣的繼續教育方式遠遠不能滿足精神??漆t院的發展需要。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我們提出以下解決問題的對策:

2繼續教育的實施 精神科醫師在職繼續教育面臨著業務技術水平的不同對象,這些不同層次的對象均有各自不同的特殊性,在實施繼續教育時,要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工作需要,制訂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

2.1 低年資精神科醫師教育 這是畢業后教育的基礎,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時間。主要培養目標是:加強“三基”、“三嚴”訓練,打好基礎,練好基本功,并實行有計劃的輪轉培訓和理論學習,要求他們集中精力鉆研精神科知識,牢固掌握精神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精神科較密切的相關知識,學會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部分擔任實習醫學生、進修生的臨床指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系統學習精神科有關論著和書刊,完成上級醫師指定閱讀的文獻,建立系統、分類的讀書筆記和卡片。能初步掌握一門外語,并做部分筆譯。在這三年期間,還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熟悉精神科有關常規制度,能及時、完整、準確、清晰地書寫病歷,能勝任和做好本職工作。

2.2高年資精神科醫師教育 一般指第四、五年的住院醫師,可進入定向培養階段。我院精神科實行了二級分科,包括老年精神病專業、兒童精神病專業、神經癥專業、戒毒治療專業及醫學心理學專業等。該階段主要培養目標是:鞏固基礎培養,確定專業發展方向,進一步熟悉精神科專業知識和技術操作,在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大量實踐中提高和發揮專業特長。同時,我們還有計劃地讓醫師去上一級醫院進修培養,通過專業定向培養,使其扎實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熟悉本專業的科學成就和發展趨勢以及與本專業相關的其他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能獨立完成本專業醫療工作,能指導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下能獨立開展臨床科研工作,進行資料分析,撰寫論文和文獻綜述,能基本運用一種外語閱讀和筆譯專業書刊。經過這一階段培訓,要注意發現人才,進行重點培養,成為醫院技術骨干的后備力量。

2.3 高層次教育 這是畢業后教育中最重要、時間最長的一千階段,它持續到一個精神科醫師退休為止。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教育內容應伴隨時間的變遷而不同。總之,在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理論和技能的同時,著重學習和掌握精神醫學的新理論、新技術,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成為本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并開展科學研究,撰寫論文和專著,在精神醫學發展中有所成就。

3 繼續教育的形式

3.1 個人自學和老師制相結合 自學是繼續教育培訓的基礎。自學者必須刻苦鉆研,持之心恒,要按不同層次醫師要求制訂自學計劃,按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剖翌I導要幫助建立導師制,指派上級醫師給下級醫師以必要的指導,對于有培養前途的人才苗子,指定導師專門培養,實行傳、幫、帶。

3.2 實踐中學習與帶職脫產學習相結合 有計劃地組織有經驗的上級醫師進行實際技術操作全過程示教,或結合查房、會診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教學查房及病例分析,結合病人具體情況講授有關知識,實施技術示范和床邊教學.也可以通過參加臨床教學和科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開展臨床病例討論和死亡病例討論,以及參觀考察、輪轉進修、參加學術活動等不同方式進行培訓,在具體方法上要從實際出發,因人施教,靈活多樣。脫產學習包括臨床進修、精神醫學講習班及在職研究生教育,要根據培訓重點,結合專業定向選派精神科醫師。這類教育一般都聘請本學科的專家任教,特別注重新知識教學及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是當前精神科在職業務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

4 考核的形式和方法

根據精神科醫師不同層次要求,制定出相應的考核標準,每年度進行一次綜合考核??己说脑瓌t不僅要評定被考核者的知識水平,而且要評定被考核者如何應用醫學知識解決醫療實際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操作和檢查程序的能力,以及學術論文、外語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在具體操作上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定性考核方法是在個人總結的基礎上,經過民主評議、科室鑒定、醫院評審,分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合格四個等級。定量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書面考試、專業技術操作考核,論文、譯文數量及刊登刊物質量,科研成果等級及名次進行量化,成績分別記入技術檔案。

5 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后的體會

繼續醫學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5.1 與晉職、晉升掛鉤,是落實在職教育的有力措施。以往繼續醫學教育與晉升、晉職不掛鉤,對這類不具學歷效用的培訓方式,無任何吸引力,往往流于形式。要使繼續醫學教育順利開展起來并持久下去,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有政策做保障,要把競爭機制引入到繼續醫學教育中,使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清楚地體驗到考核成績高低與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從而激發與調動起精神科醫師鉆研業務技術的積極性,出現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的良好氣氛。

5.2 全員提高是開展繼續醫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我們在研究精神科及其二級、三級分科臨床特點、精神醫學人才規律的基礎上,制訂出繼續醫學教育內容,使教育內容緊密圍繞醫療實際和知識更新的需要,激勵不同層次精神科醫師腳踏實地在臨床實踐中努力進取,提高臨床實際工作能力,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從制度上克服目前精神科醫師不愿多管病人、不愿管重病人,重理論輕實踐,重醫療儀器輕基本功,重臨床輕論文或僅停留在一般臨床工作水平上的不良傾向,使臨床醫師全面均衡發展,培養德、能、勤、績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5.3 方案標準化、規范化是實施繼續醫學教育計劃的關鍵環節。過去,這種培訓由于缺乏計劃性,目標不明確,層次不分明,因而效果不好。我們按不同層次、不同年資制訂出規范的專業教育內容,不僅目標明確,計劃性強,教育形式靈活多樣,而且還要嚴格考核制度,有相應的措施保證,從而保證了繼續教育計劃的落實,并達到預期效果。

5.4 轉變觀念是開展繼續教育的基礎。近年來,我們認真宣傳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把繼續醫學教育當成加強精神科醫師隊伍建設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去抓,不斷更新“一次教育”觀念,在全體精神科醫師中樹立起終身教育的思想,使全體精神科醫師認識到:面對精神醫學飛速發展,每位醫師無論處于何種地位,都必須不斷學習,提高技術水平,及時更新知識內容。就是對已經受過培訓的人,在達到新的技術高度后,同樣還要在新的標準下進一步提高,這樣才能不斷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跟上精神醫學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楊輝,張玫,李桂嬌等.重繼續醫學教育以提高醫務人員診療水平.醫學教育探索,2009,3,8(3):323―324.

[2]袁錦玉.從現代要求看醫學繼續教育服務意識的轉變.衛生職業教育,2009,27(7):41―42.

第6篇

梁曉春,49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科主任。

出診時間: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帥府園1號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

郵編:100730

個人簡介:1978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1987年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至今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讀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研究中草藥治療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發展基金等重點課題9項。90余篇,獲優秀論文5篇。曾獲衛生部、北京市、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獎9項(2003年、2005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2項,2005年獲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成果三等獎1項)。作為主編、副主編和編委的書著12部。1997年獲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員會教學成果二等獎。1998年獲全國中西醫結合中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獲北京市教育創新標兵。2006年獲北京市首屆中青年名中醫。目前擔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中醫藥學會臨床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臨床醫生》雜志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成藥》、《中華全科醫師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北京中醫》、《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種雜志的編委。

專業特長: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臨床及實驗研究。

相關科室信息: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請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著名中醫學家任應秋、陳慎吾、錢淇光、李重仁等為顧問。1975年聘請北京四大名醫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醫祝諶予作為中醫科主任。幾十年來全科以中西醫結合學科建設和發展為主要方向,中西醫結合開展醫、教、研工作,培養了大批中西醫結合的骨干人才。曾獲得衛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學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成果及世界傳統醫學成果等多種獎項。數百篇,獲優秀論文多篇,主編與參加編寫的書籍40多部。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剖页蓡T在全國學會擔任理事、常務委員、委員及國家級雜志擔任編委的人數達15人以上。200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綜合性醫院示范中醫科。

于康,38歲。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

出診時間: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帥府園1號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

郵編:100730

個人簡介:現任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營養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首席營養專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臨床營養雜志》編委、《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雜志編委、《糖尿病天地》雜志編委、《糖尿病新世界》雜志編委會顧問。

在中國核心醫藥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編學術專著《臨床營養治療學》和《臨床營養醫師速查手冊》。副主編學術專著《臨床腸外與腸內營養》、《腸內營養》、《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診療手冊》和《臨床營養學》等。作為編委參加16部學術專著編寫。主編科普叢書《作自己的營養醫生》、《臨床營養解決方案》、《營養與疾病防治241問》、《非典型肺炎營養防治90問》、《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壓高血糖飲食自療法》、《代謝綜合征的營養治療》、《營養門診》、《寶寶的第一口食譜》等45冊。

第7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綜合重癥監護室(ICU)工作的146名護士為對照組,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綜合ICU工作的158名護士為觀察組。納入標準:(1)本院正式職工且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2)在綜合ICU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3)接受過ICU相關護理知識培訓,并能勝任ICU護理工作。排除標準:(1)在綜合ICU工作不滿3個月調出者;(2)因生病或者妊娠請假者;(3)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本研究中所有醫護人員均對研究內容知情,且提供資料均真實可靠。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科研模式,即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及科研興趣和能力進行科研工作,包括科研設計、搜集數據及論文撰寫等。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科研小組模式,主要包括:(1)成立科研小組。由護士長牽頭成立科研小組,包括護士長、護理業務骨干,邀請科室內主治及以上職稱且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的醫生擔任科研小組顧問,科室內所有護士為成員。共有5位醫生參與,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博士1人,碩士4人。由護士長在科室晨會上公開宣布科研小組的成立并向醫生發邀請函和聘書,擴大在科室內的影響力。(2)定期組織科研活動。主要由醫生進行統計學相關知識和統計軟件操作、文獻檢索、論文撰寫、相關內容及科研設計討論等,并對小組成員組織科研內容相關考試進行總結、分析,及時調整策略;定期舉辦科研講座,分享最新文獻,實現信息共享。(3)定期組織科研討論。包括每季度1次的科研設計和每月1次的科研總結,針對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商討解決方案。對于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進行匯報,了解進度及其中存在的困難提出解決方案。(4)加強醫護合作,建立臨床數據庫,實現數據資料共享。在實際工作中加強醫護交流溝通,共同商討建立關于某些疾病的臨床數據庫,如膿毒癥、心臟術后患者、顱腦損傷及心力衰竭等者,分工合作進行數據搜集和統計,在后續的科研工作中實現數據共享。(5)加強醫生對護理論文的指導。對于護理人員撰寫的論文由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修改,協助進行統計學軟件的操作,推薦合適的期刊進行投稿,在后續的論文修改中給出指導意見,便于論文及早接收。

1.3觀察項目。(1)兩組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技術職稱和有無行政職務等。(2)兩組自評科研能力狀況:采用《護理人員科研能力自評量表》[4]來評價護理人員的科研能力,包括6個方面,采用Lik-ert五級評分方法,得分越高說明科研能力越強。兩組護理人員共發放量表304份,回收304份,回收率為100%。所有問卷回收后均由經過培訓的高年資護士采用一致性用于進行評價和統計。(3)兩組投稿情況:包括投稿數量、投稿動因(基于晉升職稱需要或者個人興趣)、論文錄用數量、投稿至錄用時間(即第一次投稿至接到錄用通知的時間)、每篇論文修改次數及一次投稿成功率(即第一次投稿即被接受錄用的論文數量/投稿總數量×100%)。(4)兩組質量:按照的雜志級別和質量分類,包括國家級及以下期刊、二級中文核心雜志、普通及核心雜志(即一級核心中文除外中華系列雜志)、中華系列雜志及SCI雜志。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Version2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間人口學特征比較.兩組年齡、性別、學歷、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技術職稱和行政職務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0.05)。

2.2兩組自評科研能力狀況比較.觀察組在問題發現、文獻查閱、科研設計、科研實踐、資料處理和論文寫作等方面能力強于對照組(均<0.05)。

2.3兩組投稿情況比較。觀察組投稿數量、錄用數量和一次投稿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投稿至錄用時間和每篇論文修改次數小于對照組(均<0.05);觀察組投稿動因主要為自身興趣,這一點也與對照組明顯不同(<0.05)。質量比較例

2.4兩組質量比較。觀察組人員發表中華系列雜志和SCI多于對照組,論文質量明顯提高(=2.027,<0.05)。

第8篇

本文作者:韋薇 鄭玉琴 單位: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當前許多醫學院校的學生需要接受一定學時的臨床見習,通過教師示范性的言傳身教引領學生身臨其境地接觸和了解臨床醫學。在此過程中,師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教學相長”的目標能否實現。了解醫學生對師生交流話題的興趣,有利于拓展和豐富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有利于提高師生交流的活躍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領和教學效率的提高。我院為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承擔首都醫科大學定向本科生臨床課程教學及臨床見習、臨床實習帶教任務?,F對首都醫科大學石景山教學醫院帶教的2009級首都醫科大學定向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師生交流中學生的興趣話題,為臨床教師的帶教和加強師生交流互動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一共45名,其中男性19例,占42.2%;女性26例,占57.8%。年齡19歲-21歲。文化程度:大學本科生45例,占100%。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學生45例,占100%。生源地:大陸學生45例,占100%。類別:定向生45例,占100%。被調查對象開始在臨床見習之前已經在學校里系統學習了基礎的醫學相關課程,具備一定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基礎,且均在同一班級學習,其臨床見習帶教均由我院教師進行,便于調查的組織與實施,具備一定的針對性與代表性。

1.2數據量化方法和調查方法正式調查開始之前,調查人員先通過一對一交談的方式,對從我院帶教的2007級首都醫科大學本科生中隨機挑選出的5名學生進行咨詢,了解其與教師交流時有興趣向教師請教的、與醫學生教學教育相關的話題,將這5名2007級學生的意見進行匯總、調整、歸納后一共獲得10項話題:①基本的臨床操作;②基本的理論知識;③醫學學科新進展;④醫學論文寫作和科研思路方法;⑤研究生入學考試;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⑦求職經驗;⑧醫患溝通技巧;⑨醫德醫風;⑩醫學英語。根據這10項話題作為調查指標制定調查問卷,將調查問卷中各項指標按很沒有興趣、沒興趣、一般、有興趣、很有興趣的次序分別賦值1.0,2.0,3.0,4.0,5.0分,讓被調查者對各項指標進行評分。調查人員向2009級學生發放調查問卷進行兩輪調查,第1輪調查針對在2009級學生進行臨床見習之前的情況;第2輪調查針對在2009級學生進行臨床見習半年之后的情況。調查人員回收、整理問卷,交予統計人員進行統計分析。

1.3統計方法統計人員使用MicrosoftOfficeExcel2003對問卷進行數據錄入與管理,使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統計各項指標的均數、標準差、權重系數、變異系數。指標的均數=其總得分值/學生人數。標準差為各數據偏離均數的距離的平均數。將某一項指標之得分值被各項指標總得分值除,其商即該項指標的權重系數[1],指標的權重系數>平均算術權重系數,反映此項指標的相對得分值較高,即學生對其興趣評分較高,學生對其興趣較大。變異系數=標準差/均數,變異系數反映學生對某一評價指標的感興趣程度上的波動,越小說明學生意見協調程度越高。

2結果

2.1第1輪調查結果第1輪調查一共發出調查問卷45份,回收調查問卷45份,有效問卷45份,問卷回收率及填寫問卷有效率為100%,學生積極系數為100%。指標的權重系數>平均算術權重系數(1/指標總數)時,反映此項指標的評分較高。第1輪調查中權重系數>平均算術權重系數0.10的指標有3項:基本的臨床操作;基本的醫學理論;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變異系數反映被調查者意見的一致性,變異系數越大,一致性越低;當某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大于或等于0.25時,表明被調查者對該項指標意見的一致性低,分歧大[2]。第1輪調查中,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均<0.25,表明學生對每一項指標意見的一致性較高,分歧較小。

2.2第2輪調查結果第2輪調查一共發出調查問卷45份,回收調查問卷45份,有效問卷45份,問卷回收率及填寫問卷有效率為100%,學生積極系數為100%。第2輪調查中權重系數>平均算術權重系數0.10的指標有4項:基本的臨床操作;基本的醫學理論;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患溝通。第2輪調查中,各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均<0.25,表明學生對每一項指標意見的一致性較高,分歧較小。

3結論

兩輪調查的問卷回收率和問卷填寫率均為100%,學生的積極系數均為100%,表明這兩輪調查學生參與興趣較高,結果較可信。統計分析顯示,在臨床見習前,學生在師生交流時對以下3項話題有較大興趣:基本的臨床操作;基本的醫學理論;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在臨床見習半年后,學生在師生交流時對以下4項話題有較大興趣:基本的臨床操作;基本的醫學理論;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患溝通技巧。無論在臨床見習前后,學生都對基本的臨床操作、基本的醫學理論、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具有較大的興趣?;镜呐R床操作和基本的醫學理論是教學大綱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可見學生對師生交流的興趣點仍著重在教學大綱上。此外,學生對師生交流中有關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話題也具有較大的興趣。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本科生及以上學歷的醫學生在具備畢業后1年工作經歷等條件后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而能否順利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將對他們的工作崗位、工作收入、職業發展等具有較大影響。而臨床教師已經具備了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經驗,所以他們很希望能與教師交流這方面的內容。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實踐技能考試和醫學綜合筆試兩大部分,涉及到十幾門醫學科目;而臨床科目無論在實踐技能考試中還是在醫學綜合筆試中都是重中之重。因此,盡管醫學本科生學習期間并不能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且他們將來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與否也不會直接影響到本科教學效果的考評,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等醫學院?;蚪虒W醫院的教師可以酌情為學生提供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相關的信息,例如組織經驗座談會,讓新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醫生給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備考的經驗等,有助于鼓勵學生重視臨床實踐、積極認真地學習臨床理論和操作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而開始臨床見習后,學生對醫患溝通技巧也產生了較大的興趣。在臨床見習之前,學生的醫學知識絕大多數來自課堂教學、書面教學、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經驗和親身體會,因此他們對醫學的認識偏向“生物醫學模式”,即運用生物與醫學聯系的觀點認識生命、健康與疾病,過于看重生物醫學方面的診治,思考醫學問題有孤立化、片面化的薄弱點。但在隨后的臨床見習中,通過每一天、每一刻的親身經歷和耳濡目染,他們將越來越發現醫患交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上真正實現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大轉變,在肯定生物因素和生物醫學對于疾病診療的重要價值的同時,也重視到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于疾病診療的意義,用更加開闊的視野來審視人類的健康與疾病。因此,學生在經歷臨床見習后,對師生交流時有關醫患交流話題從興趣不大逐級轉變為興趣較大。這也證明了臨床見習中,教師應教給學生有關醫患交流的知識技巧,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怎么與患者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這是在新形勢下教導培養出合格的醫學生乃至優秀的醫學人才的必由之路。此外,調查結果亦顯示,無論是在臨床見習之前還是在臨床見習半年后,學生對于醫學學科新進展、醫學論文寫作和科研思路方法、研究生入學考試、求職經驗、醫德醫風、醫學英語這6項話題的興趣都較低。本次調查中的2009級首都醫科大學定向本科生,他們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就已經同定向就業單位簽訂了有關定向就業協議,即大學本科畢業之后就要回到定向就業單位工作。若近期內沒有準備攻讀研究生進一步深造的打算,且本科畢業之后也不需要面臨較沉重的就業壓力,所以他們對于研究生入學考試、求職經驗這2項話題并不抱有濃厚的興趣,不怎么期待能在師生交流中獲取這些方面的信息。而醫學學科新進展、醫學論文寫作和科研思路方法、醫德醫風、醫學英語這4項話題,學生總體的興趣也不太大。究其原因,部分學生認為這些內容“考試中不會涉及到”、“對學習成績沒有太大影響”,甚至有學生認為這些內容“根本無關緊要”。而實際在每一個醫生的職業生涯中,這4項話題都是相當重要的:醫學學科新進展、醫學論文寫作和科研思路方法、醫學英語影響到醫生業務水平的提高;醫德醫風關系到醫生是否能夠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合格合法地履行自己的職責。調查表明了學生“實用主義”觀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也提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能僅僅盯著教學大綱照本宣科,而應該在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的同時,重視對學生的正確引領,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態度以及職業道德情操?!爸褐耍賾鸩淮?,尤其是高校教育,應重視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理解,并適當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有效溝通、靈活調整,而非一味地采用填鴨式教學、單向教學。在醫學高等教育中,適當了解醫學生對師生交流話題的興趣,有利于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師生交流的活躍性和效率,以及教師對學生的引領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第9篇

關鍵詞:臨床型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臨床醫學是一門以實踐為主導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傳授給醫學生系統而牢固的理論知識,更重要地是要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動手能力,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地培養更是如此。臨床型碩士研究生教育雖然為臨床培養了大量的高質量的醫學專業人才,但也面臨著臨床動手能力欠缺,研究生教育與醫生執業資格培訓脫節等難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在我國部分地方開始試行,到現在在我國各地正式推行,已經歷20余年,并逐漸步入規范發展,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但由于我國各地經濟及醫療水平不平衡,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還存在許多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可以提高醫學人才培養效率,切實保障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解決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醫生資格認證相銜接的難題。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臨床醫學院是集醫學教學和臨床醫療為一體的單位,在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這兩項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有較全面地認識,對臨床型碩士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可行性進行了多方面有效地探索,構建了一個臨床型碩士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可行的新模式。

1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必要性

(一)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之間的矛盾

我國的《執業醫生法》規定,具有醫學本科以上學歷、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試用滿一年以上者才可以報考醫生資格。我國現階段很多臨床型碩士研究生是由應屆本科醫學生直接考取,他們具有相應的學歷,但不具備相應的工作資歷,不能參加醫生資格考試,沒有取得醫生資格,在臨床工作中不能獨立地完成醫療工作,沒有相關的臨床實踐機會,導致臨床型碩士研究生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地訓練和積累,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們地培養難以在醫院內完成。

我國現階段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分屬教育和衛生兩個不同的系統,目前它們在課程學習、臨床培養、考核各方面都互不認可,給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和參加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二)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重復培養造成資源浪費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地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在培養目的、臨床培訓內容的趨同性,導致二者之間培養的重復,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直接影響了醫學生們的晉升時間。

2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可行性的探索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是提高醫學生的臨床研究能力、臨床創新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臨床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培養合格臨床醫生的有效途徑,可使其專業知識和技能逐步深化和提高,對培養臨床高層次醫學人才起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二者有機地結合,能夠提供一條合理解決二者之間矛盾的有效途徑:既保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質量,又能保證完成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教育。二者有機地結合,較常規的醫學研究生在臨床技能訓練方面有明顯優勢。

(一)《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辦法》可以作為臨床型碩士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方向標。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在學習階段即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考核合格后給予水平認證,可以減少二者之間在培養方面的重復,避免造成醫學生們的時間浪費。

(二)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可以得到較多的國家資金補助,自己支出的費用相對較低,基本生活費用由保障。而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醫師都是已經畢業的醫學生,作為已進入社會的社會人,雖然在培訓階段也可以得到部分國家經費補助,但是自身需要支出的費用較高,生存壓力較大。同時,國家在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也要有相關設備、設施的投入,若把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既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對研究生的資金補助優勢,減輕醫學生的經濟負擔,也可以減少國家經費的重復投入,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3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面臨的問題

(一)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總體的輪轉時間少于住院醫師各階段培訓的時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按規定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在臨床科室輪轉三年,進行系統臨床基本功訓練,考核通過,可以達到低年資住院醫師水平。第二階段為期兩年,以專科訓練為主,并且還要擔任一年的總住院醫師。雖然大部分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安排的臨床科室輪轉時間是2~3年,但其中還包含了畢業前的科研工作和學位論文準備工作,因此真正的臨床輪轉時間也就是1~2年時間,達不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的時間。

(二)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內容及要求有所區別。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可分為課程學習、臨床輪轉、學位論文答辯及授予等環節,其目標是將醫學生培養成高層次應用型臨床醫生。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培訓內容以臨床實踐為主,理論知識等方面以自學為主,目標是培養合格的臨床住院醫師,其考核貫穿整個培訓過程。

(三)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畢業(結業)要求不同。臨床型碩士研究生要取得學位,除了要參加畢業考試外,還要有畢業論文的發表,條件比取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要求更高。

4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臨床醫學院在探索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過程中采取的措施

(一)合理改革課程

將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理論課課程轉化為網絡化課程,各科教學都要求在輪轉過程中完成,在臨床輪轉中,科主任或高年資醫師親自指導,突出臨床特點,盡量保證臨床輪轉的時間不低于27個月。同時,在輪轉過程中,根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要求,適當增加醫德醫風、醫患溝通、醫學法律法規的教育,全面提高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二)統一臨床輪轉要求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臨床醫學院是廣西中西醫結合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醫學生入學后,由臨床醫學院管理部門統一管理,按照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統一安排第一階段的臨床輪轉,時間不低于18個月。經考核合格,并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可進入第二階段培訓。第二階段培訓以??贫ㄏ蚺囵B為主,要求學生在高年資醫師指導下獨立進行臨床工作,在此階段要求學生擔任24小時住院醫師時間不低于半年。臨床輪轉總時間不少于27個月。通過這種方式,既保證了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臨床輪轉時間,又保證了培養質量,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輪轉做到良好銜接。

(三)學位授予的區分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注重的是醫學生的臨床思維和臨床動手能力,因此,考核時更看重的是臨床能力的考核結果,在學位授予上,與科研型研究生應區別對待,降低其對文章發表的要求,規定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只要有綜述發表,臨床技能考核合格即可申請學位。新的學位授予方式更接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要求。

5 結語

臨床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完善我國醫學人才體系,培養符合我國醫藥衛生體制的高層次由應用型專業衛生人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工作后繼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生能夠快速成長為臨床??迫瞬挪豢苫蛉钡耐緩健ER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結合的新培養模式是醫學界的主流趨式,其對提高碩士研究生的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和臨床動手能力,對于探索符合中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的模式改革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對于碩士專業學位培養從學術型人才為主慢慢向培養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并重轉變,具有重大的推進效果。

第10篇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陳灝珠被迫中斷學業。1942年,陳灝珠隨家人從香港回到廣東老家。1943年,陳灝珠以優異成績考入國立中正醫學院,并于1948年以優秀成績畢業,被學校推薦到中國人自己創立的第一所大型綜合性醫院――國立上海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現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實習。實習一年期滿后,陳灝珠留在中山醫院內科工作,從此踏上了治病救人的道路……

苦中作樂 勇攀高峰

從實習醫生到住院醫師,再到主治醫師,陳灝珠在中山醫院設施簡陋的集體宿舍里,一住就是6年。好學的他博覽群書,心無旁鶩地撲在醫療、教學、科研第一線。在緊張的臨床工作之余,陳灝珠還撰寫并發表了大量學術論文和病例討論總結。與此同時,陳灝珠還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先后參加了為治療血吸蟲病的醫療隊、抗美援朝醫療隊、貴州巡回醫療隊和云南抗震救災醫療隊,并多次立功和受到嘉獎。如今,每當回憶起自己當住院醫師時的受訓經歷,陳灝珠都充滿了感激之情,他認為自己扎實的大內科基礎和嚴密的臨床思維都得益于當時的嚴格訓練。

改革開放以后,陳灝珠的事業迎來了久違的春天。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陳灝珠有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和前所未有的機遇。1978年,陳灝珠晉升為內科副教授,并被任命為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設于中山醫院內)副所長。兩年后,他被破格晉升為上海醫科大學內科教授。1984年至今,陳灝珠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研所)所長,為心研所的創建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醫60年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陳灝珠一直恪守一個知識分子和優秀醫生的品德,清清白白做人,孜孜不倦工作,在心臟病流行病學、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高血壓、心肌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和治療新技術等研究領域做出了卓著貢獻。1997年,陳灝珠光榮地當選為我國內科心血管病領域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灝珠最常說的一句話是:“醫生這個職業是苦中作樂?!痹诓槐M如人意的生活中,患者的康復能幫助醫生排解愁苦,使自己能用寬廣的心胸對待生活,更懂得生命和愛的珍貴。

仁心仁術 心系病家

作為國內知名的心血管病專家,每天找陳灝珠看病的患者很多。其中不乏政府要員、企業界知名人士和外國友人,但更多的是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普通患者。他對患者全部一視同仁,看病時非常認真仔細,關心體貼。除日常工作外,陳灝珠還經常收到全國各地患者的求助信,以及一些遇到臨床難題的同行寫來的信。雖然回信占去了陳灝珠大量的業余時間,但他卻毫無怨言。

陳灝珠認為,一個合格醫師所應該具備的條件,首先應當是責任心,要把患者當作一個與你一樣的獨立而有尊嚴的人。對患者有責任感,關心患者、同情患者的醫師,會以患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也會在與患者的交談和觀察中尋找出更多的臨床問題,真正幫助患者解決問題。不關心患者,把患者看作時“問題”或等待修理的“生命機器”,那么即使你有再豐富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好醫師。陳灝珠常告誡學生,前輩教授最看重什么東西?他們流傳下來最珍貴的是什么東西?那就是他們身體力行,把患者當作親人。其次,行醫者一定要嚴謹,對患者態度要好,時刻牢記醫療工作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第三,技術要精益求精。一個醫生,態度很好,做事也非常認真,但技術不夠高明,不能替患者解決問題,還是沒有用。

著書育人 甘為“人梯”

在60年的教學生涯中,陳灝珠承擔了包括臨床醫學院、預防醫學院、藥學院、留學生班等有關內科循環系統疾病和診斷學的教學任務,無數醫學院學生聆聽過他的講課。陳灝珠學識淵博,上課從來不照本宣科,備課充分而仔細,講解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在教學的同時,陳灝珠還教育學生要愛護患者,不要把患者視為實習的工具,而應把他們看作是幫助自己學習的朋友和不幸患病需要自己幫助的親人。

陳灝珠為人友善、溫文爾雅、治學嚴謹、誨人不倦。他鼓勵學生多參加學術會議,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指導他們用英語書寫論文,申請各級科研課題;鼓勵學生出國深造,并力邀外國專家來華講學,加強國際交流;堅持用英語教學查房,幫助住院醫師提高英語水平;支持學生撰寫論文,并堅持讓學生作為第一作者署名,他自己放在最后。與此同時,他還通過舉辦各類全國性的進修班,以推廣心內科診療進展,為全國培養專業人才,提高我國在心血管病診療的整體水平。

在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之余,陳灝珠還主持編寫了許多講義、教材和專業書籍,如高等醫學院校教材《內科學》,以及《實用內科學》《實用心臟病學》《心血管病診斷治療學》《心臟導管術的臨床應用》等。他認為:“著書為后學,把自己的經驗傳下去,也是表達自己臨床經驗、科研成果的好機會?!?/p>

2007年,時值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80周年校慶之際,陳灝珠在夫人和女兒的幫助下,籌資100萬元,成立了復旦大學陳灝珠院士醫學獎助學金,支持醫學院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關注科普 熱心公益

陳灝珠一貫重視醫學知識的普及,盡管如今已是86歲高齡,但他仍常利用業余時間親自參加心血管病防治宣傳活動。陳灝珠說,他早在當住院醫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寫科普文章了。陳灝珠認為,臨床醫生要搞科研,也要重視科普??破瘴恼驴此坪唵?不像科研論文那樣追求“高精尖”,但要寫好,卻并不容易。如何把專業知識通俗化,讓老百姓看得懂、可以用,是一門學問。他還認為,寫科普文章也是鍛煉臨床醫生溝通能力、減少醫療糾紛的好途徑。科普文章寫得好的人,知識面都較廣,都善于用最通俗化語言與患者溝通,更容易獲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第11篇

作為一名中醫臨床工作者及臨床醫學院中內教研室的教師,筆者在親歷了臨床博士生五年的培養獲得了博士學位,并指導了十余名臨床碩博士研究生后,覺得現行的中醫臨床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中醫技能及臨床經驗方面的要求較低,學生通過三年培養獲得這方面經驗和技能的機會較少,以致學生畢業時并未達到希望通過三年強化臨床培養提高中醫臨床功力的學習目的。而我作為一個九十年代的臨床研究生所經歷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在中西醫理論和臨床技能方面都得到了較好的鍛煉,這種模式如果得以推廣運用,可為今后中醫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新的思路。現就其特點及具體方法介紹如下:

一、在研究生選拔上,熱愛中醫是前提,立足臨床是核心

臨床型中醫研究生培養目的必須是將來能在臨床第一線運用中醫技術服務大眾。在導師選擇研究生時,必須強調學生對中醫的熱愛與自信力,如果沒有這一前提,學生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掌握中醫知識與技能,而僅把三年的學位培養作為自己獲取高一級職位或留在高一級城市工作的資本,缺乏主動鉆研中醫基礎理論、經典著作和臨床技能的動力,也就根本談不上提高自身中醫修養與中醫臨床能力。臨床研究生的培養是為將來擔負中醫臨床工作培養人才,故臨床能力的培養是整個學位培養的核心內容,離開了臨床這一核心內容的培養,讓學生三年的培養周期僅圍繞導師的某一課題度過,或做實驗,或做流行病學調查,而沒有讓學生有機會到各個相關科室第一線進行臨床管理與診療,那三年培養周期結束后可能成為“只專不博”或空有其名的碩博士,其實際臨床能力甚至不及長期工作于臨床一線的本科生,而由于有碩士學位,這類學生畢業后又往往自視甚高,不肯擔任住院級臨床工作,不愿從臨床第一線做起,猛補自己臨床實踐能力的不足,而成為類似于“雞肋”的“人才”,這將影響中醫的發展,也是臨床中醫人才培養的失敗。

二、在研究生培養方式上,學生廣泛自學與導師言

傳身教相結合,著重培養臨床思維能力我曾是一名上海中醫學院五年制臨床博士研究生,感謝我的導師陳湘君教授,她為我設計了一種立足臨床,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培養模式。在研究生第一年,我即開始跟隨導師門診隨診,同時導師又推薦我跟隨我院內科名家胡建華、姚培發等其他內、外科老中醫學習,熟悉常見病及??撇“Y的中醫臨床診治方法。第二年開始,我即赴西醫單位??撇》颗c門診學習,跟隨西醫風濕名家陳順樂、顧越英教授學習??频奈麽t診治方法及實驗室技術。自第三年開始,我參與完成了上海5家三甲醫院119例皮肌炎的中醫證型及預后的家庭訪問及統計,并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了自已中醫診治系統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的畢業課題設計,同時以此申報國家中管局課題獲得成功。在進行科研課題的同時,完成了兩年的內科一級科室,包括急診、心監、功能科室及風濕病??撇》康膶嵙?,實習時基本獨擋一面地參與床位管理、門診及科室一線值班等住院醫師工作,通過兩年的鍛煉,臨床能力基本達到了高年資住院醫生水平。故在畢業后很快適應內科門診及??撇》抗ぷ鳎樌麜x升主治醫師。從我的培養歷程來看,除了在導師指導下的中醫理論與技能的學習外,更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研究生期間除學校規定的課程外,還借閱了大量的中醫著作及本專業西醫著作,邊學習邊實踐,將學科的中西醫理論基礎知識在臨床中加以消化實踐,逐步提高自己的臨床思辨能力。我覺得我的以自學與名家帶教相結合、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是值得推廣的,雖然我當時是五年制完成的臨床博士生培養,時間相對于三年制的碩士生培養較寬裕,但如果現行的三年制臨床研究生的培養參照我的培養內容,將臨床實踐的時間擴大到兩年,并希望能夠盡量涵蓋所有與??葡嚓P的臨床科室的輪轉,適當壓縮理論課時間,將理論課學習與課題設計與完成的內容穿插到兩年的臨床實踐中,強調學生自學與廣泛閱讀相關專著的培養內容,這樣,或可收到良好效果。

三、在臨床技能培養中強調膽大心細、虛心求教,要學會溝通技巧

要培養出一個臨床型研究生,不僅要著重培養其膽大心細的工作作風,并要適當培養其溝通技巧,既要能虛心向上級醫師請教,更要勇于實踐思考。只有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決斷力、洞察力,這樣才不會失去尋找蛛絲馬跡的臨床診斷依據的機會,又不會因為糾結于一些不必要的問題而耽誤治療時機。建立良好溝通的前提是每個醫生能夠做到換位思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一切從病人的需要出發,而不是從自我利益或面子出發,這樣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良好的醫患關系反過來也會提高診治的正確性并促進診治的依從性。

四、在畢業課題選題上,做到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并學會臨床病例總結技巧

臨床研究生與一般臨床醫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已經經歷了科研思路的培訓和科研技能的培養,對于臨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應該學會帶著科研的眼光去看,去鉆研,從中總結規律,發現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對臨床病例的收集和撰寫也會主動進行歸納總結,而不是流于形式盲目書寫。在臨床病例總結中,尋找用藥有效的規律,或臨床現象的規律,從而提高自己的診治水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研課題的申報或撰寫高水平的臨床學位論文。在此方面的培養上,導師的指導作用相當重要,因為許多臨床型研究生多是應屆畢業生,既缺乏臨床經驗,又缺乏科研思路,加上剛開始臨床,臨務一多,很容易流于形式地完成一般住院醫師的病史書寫,就算完成臨床實習,卻又缺乏鉆研精神及總結能力,而導師站在自己的高度可以高屋建瓴地為學生指明需要深入研究或總結的臨床經驗及臨床現象,確定目標后讓學生圍繞相關主題進行文獻檢索、技術培訓及臨床病例收集。故培養導師的作用不容小視,其前提是導師必須有一定的科研精神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并在研究生培養上能夠有一定的時間精力保證。

五、學位考核與平時工作相結合

臨床研究生的學位考核目前仍是與以往的科研型研究生培養的考核形式相類似,只是多了臨床技能考試部分。而我認為,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效果的考察應該與其臨床工作水平相結合,而不是象本科生那樣以幾個時間節點的理論考試、技能考試為主要考核方式。相反應在臨床收治病人水平、門診診治病人水平的工作面上考量其能力,以能力的考核作為主要的學位考核內容,而學位論文的撰寫只作為很小的一部分進行考核,并可進行中醫醫案撰寫的評估來充實學位論文考核的不足,只有堅持臨床考核為主,論文考核為輔,方能從根本上提高中醫臨床研究生的學位含金量。以上幾點關于培養模式的思考只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現寫出來供各位中醫教學同仁探討,以期提高中醫臨床教育水平及中醫臨床型研究生的實際能力,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使中醫這一中國古文化奇芭永遠生機盎然地服務于人民大眾,而不要日益衰退終至泯滅于我們這一代人手中。

第12篇

1第一階段TCEM

醫學教育的第三階段在法語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簡稱TCEM。在第三階段的醫學教育中,醫學生實際上是已經具有執業醫師執照、有處方權的醫生,并全日制在醫院從事住院醫生的工作。他們通常在更高年資醫生的監護下獨立完成診斷、檢查、處方、治療病人的全過程。根據專科的不同,TCEM為期3~5年。全科醫學教育的TCEM為3年,目標是培養家庭醫生,除了在醫院各科室間輪轉外,也可以去私人診所行使家庭醫生的職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數量的理論課程的學習。其他專科,如內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為期5年,醫學生同樣在教學醫院的相關??七M行輪轉,并完成相關理論課程的學習。TCEM結束時,醫學生必須通過醫學博士論文答辯,從而正式獲得國家醫學博士學位,為其醫學教育過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2法國醫學教育特點分析

2.1國家統籌計劃

法國醫學教育具有很強的計劃性,這個計劃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由衛生部根據當年全國對醫生的需要,決定全國醫學院的招生數量,即能夠通過PAES學年的考試進入P2的醫學生數量。這一計劃保證了通過數年艱苦學習的醫學生成為醫生以后,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時也決定了醫學教育是一個淘汰率很高、競爭很激烈的學科。第二,根據DCEM4的醫學生人數和全國各地區對不同專科醫生的需求情況,制定當年進入TCEM的不同??迫藬?。這一計劃使得各地區各??频膱虡I醫生人數相對平衡;且醫學生想要選到心儀的專科就必須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證了醫學教育的高競爭力。

2.2重視臨床實踐

通過本文對法國醫學教育的介紹,不難看出在法國醫學教育中,臨床實踐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從P2學年前的4周護理實習開始,P2、D1學年有1周1~2次的床邊教學及暑期的2個月實習,D2、D3、D4學年的每天早上都在醫院實習,直至最后TCEM階段的全日制醫院工作。所以法國的醫學生接觸臨床時間非常早,且直接接觸臨床的時間隨著年級增加不斷增長。這種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緊密結合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直接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提高了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醫學思維模式,增進臨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論課程綜合性強

在法國的3階段醫學教育設置中,第一階段以理論授課為主,第二階段中理論課程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觀察這兩個階段的理論課程表不難發現,所有的核心課程都是綜合性的課程,以第一階段的課程單元(UE)、第二階段的跨學科單元和系統課程的方式表現出來。在P2和D1這兩個學年中,課程單元作為核心課程在4個學期中教授了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和診斷學,并根據人體解剖結構將這4個學科的內容整合在一起,分別以胸部、腹部、頭頸部和四肢的形式進行講授。在D2至D4的3個學年中,核心課程包括跨學科單元和系統課程這兩種。這種綜合課程的呈現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學生集中理解記憶,并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這種課程方式對授課教師要求比較高,需要4個學科的教師密切配合,進行集體備課,并且將相關內容融會貫通。

2.4醫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高

法國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國家制定教學大綱,但是沒有專門教材,醫學教育也不例外。醫學生上課的時候必須認真聽講,詳細記錄筆記,以供課后復習。授課教師一般會根據自己的授課內容,給出自編講義或大綱,附上參考書目,由學生課后自行查閱。由于理論授課時間有限,很多內容只進行提綱挈領的介紹,學生在課后自己鉆研參考書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相關課程論文的撰寫,在寫論文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參考大量醫學書籍。此外拓展課程中的醫學論文分析、還有醫院定期舉行的病例討論,都可以培養醫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他們能夠獨立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作為醫生,即使從學校畢業后也必須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因此法國的醫學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為執業后的終生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5重視全科醫生的培養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經濟、有效、全面的醫療服務,并避免過度醫療,法國非常注重全科醫生的培養,并立法規定全科醫學教育是醫學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每年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考試的醫學生中,有一半以上進入第三階段的全科醫學教育中。以2011年國家提供的7692個執業醫師職位為例,其中的3930個職位是留給全科醫生的,其他的10個??瓢▋瓤啤⑼饪啤D科、兒科等共3762個職位。在全科醫學的第三階段教育中,醫學生被要求在教學醫院的各??七M行輪轉以掌握各系統疾病包括疑難雜癥的診斷和治療,此外還必須到家庭醫生診所進行6個月的學習。選擇了全科醫學的學生在完成第三階段的學習后會成為全科醫生即家庭醫生,可以自己開辦診所或與他人合辦診所。家庭醫生是醫療服務中相對基礎的一部分,直接面對普通患者并提供衛生保健服務,并將需要??浦委煹牟∪朔衷\到不同專科進行后續醫療服務。

2.6不斷改革中的法國醫學教育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生命科學的研究發展和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法國的醫學教育也在與時俱進,教育體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斷進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別出現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選擇全科醫學的醫學生在第二階段即DCEM4學年后,不用參加考試,直接成為住院醫生,經過2年半的TCEM階段培訓后進行醫學博士論文答辯,答辯通過即可成為全科醫生。自2004年起,所有醫學生都必須參加全國執業醫師考試,考試后再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考試排名決定是否選擇全科專業;且全科專業的TCEM階段延長到了3年;此舉是為了促進全科醫學的發展,提高家庭醫生的職業素養。2010年的醫學教育改革設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這個改革合并了臨床醫學、藥學、口腔醫學和助產科學的第一年基礎教育,使得醫學生的基礎課程又增加了藥學等相關專業的知識。通過以上的兩個實例不難看出,法國的醫學教育改革從來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劇烈變更,而是比較頻繁的小的改版,相對靈活且易于適應不斷變化的醫療環境。

3對我國醫學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啟示

在對于醫學生的選擇上,法國與我國類似,高中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醫學院校。因此相比美國等國家的僅僅允許大學畢業生(具有學士學位)進入醫學院學習的制度來講,更適合作為參考對象。了解法國醫學教育制度后,結合我國醫學教育的現狀,會產生一些思考和啟示。我國的醫學教育制度一直延續建國以來制定的模式,沒有經歷過大型的變革,雖然比較貼近我國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特點,但是在某些層面確實與現代的醫療環境不相適應。如果能從法國的醫學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經驗、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用應該會比較可觀。

3.1醫學課程改革

法國的高等教育一貫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醫學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課程以課程單元和跨學科課程的形態為主,具有很強的學科綜合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科書,所以一門核心課程的學習需要查閱不同的理論書籍,并綜合閱讀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課程當中的醫學文獻分析等科目的設置,一方面培養了醫學生閱讀和寫作醫學論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我國,為了更好地適應目前的社會經濟形式和臨床醫療的現狀,目前許多醫學院校正在進行不同規模的課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為主流思想。PBL教學的形式是將一個復雜、有意義的問題交給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討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和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醫學知識。這種形式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主動進行知識整合并鼓勵批判性思維。以江漢大學醫學院為例,經過這樣的課程改革后,PBL內容占到學生總課時數的20%左右。雖然這樣的課程設置方式還在試驗探索階段,但是從短期效果來看,已經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3.2醫學教育模式改革

法國醫學教育中注重臨床實踐的理念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以我國目前比較主流的5年制醫學教育為例,前兩年半學生在基礎醫學院進行理論學習,除了某些條件比較理想的學校設有臨床模擬實驗室可以進行模擬實踐以外,大多數的時間學生沒有任何機會接觸到醫療實踐。在后兩年半中,醫學生有1年的時間學習臨床理論課程,1年的時間進行臨床實習。所以在5年的學習過程中,中國醫學生僅有1年時間來真正接觸臨床。反觀法國醫學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結束時的醫學生已經經歷了一次護理實習、一次兩個月的暑期實習和連續兩年的半日制實習(包括值班),對于臨床醫療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們作為醫學生的臨床培訓還遠沒有結束。而且這種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更加直觀、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夠借鑒這樣的教學模式,應該可以增強我國的臨床醫學教育效率,提高畢業生的專業素養。

3.3住院醫生培訓制度改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科技| 兴化市| 定结县| 阳山县| 福州市| 桑植县| 剑阁县| 丘北县| 蒲城县| 西宁市| 定西市| 云林县| 滦平县| 元阳县| 吉水县| 宁德市| 陈巴尔虎旗| 泊头市| 澜沧| 裕民县| 武功县| 惠水县| 涟源市| 浮梁县| 冀州市| 南郑县| 金山区| 页游| 资中县| 友谊县| 专栏| 大埔县| 南靖县| 科技| 卫辉市| 卢湾区| 彭阳县| 新郑市| 河东区| 孙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