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全科醫生培訓個人總結

全科醫生培訓個人總結

時間:2022-08-19 23:58:2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全科醫生培訓個人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全科醫生培訓個人總結

第1篇

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結合我省實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路徑,遵循全科醫生培養規律,在政府主導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國情省情的全科醫生制度,全面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到年,在我省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基本原則。突出整體設計,堅持分步實施,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制度。著眼長遠目標,兼顧當前需要,多渠道培養全科醫生。突出培養質量,注重服務能力,統一全科醫生的培養和管理。健全激勵機制,轉變服務模式,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執業。

三、主要任務

(一)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1培養模式。實行“5+3”培養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可以采取“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具體依照國家規定。

2培養方法和內容。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以提高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能力為主,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具體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

3執業準入條件。注冊全科醫師必須經過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取得合格證書,并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具體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

4參加規范化培養人員的管理。參加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人員培訓期間享受培養基地住院醫師待遇,財政根據不同情況給予補助。規范化培養期間原則上不得向個人收取培訓(學)費。具體管理辦法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

5大學基礎教育。臨床醫學本科教育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教學,增加醫患溝通、基本藥物使用、醫藥費用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等內容。

6研究生教育。從年起,逐步擴大全科方向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并按照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要求進行培養。

7全科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8繼續醫學教育。做好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并將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情況與崗位聘用、技術職務晉升和執業資格再注冊掛鉤。

(二)近期多渠道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

1轉崗培訓。選拔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1—2年全科醫學轉崗培訓。轉崗培訓合格者,可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2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對年入學的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生,畢業后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1—2年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培訓合格并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后可注冊為全科醫師。

3偏遠農村定向培訓。對到偏遠農村地區工作的3年制醫學專科畢業生,可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經2年培訓合格并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注冊為助理全科醫師,但要嚴格控制比例。

4提升學歷層次。基層在崗醫生通過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職研究生教育,符合注冊條件的可按程序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

5城鄉幫帶。建立健全縣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對口支援制度和雙向交流機制。支持醫院醫生(包括退休醫生)采取多種方式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服務。

(三)改革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建立分級診療模式。

1鼓勵多種方式執業。取得執業資格的全科醫生一般注冊1個執業地點,也可以多點注冊執業。鼓勵組建全科醫生團隊,劃片為居民提供服務。具體管理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

2推行簽約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全科醫生要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服務責任落實到全科醫生個人。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

3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機制。積極探索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醫療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院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機制。

4加強全科醫生服務質量監管。建立以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全科醫生服務考核體系,嚴格考核,定期公布,并與勞動報酬掛鉤。

(四)建立全科醫生的激勵機制。

1按簽約服務人數收取服務費。全科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按年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分擔。具體由物價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確定。

2規范全科醫生其他診療收費。全科醫生可根據簽約居民申請提供非約定的醫療衛生服務,并按規定收取費用;也可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等服務費用。

3合理確定全科醫生的勞動報酬。全科醫生及其團隊成員屬于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式工作人員的,執行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其他在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按照簽約服務及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等獲得報酬。具體激勵和考核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同時要完善鼓勵全科醫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津補貼政策。

4拓寬全科醫生的職業發展路徑。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必須有合理數量的全科醫生崗位。各地可按照有關規定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招聘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工作。鼓勵各地依托現有資源組建區域性醫學檢查、檢驗中心,規范社會零售藥店發展,為全科醫生執業提供條件。基層單位全科醫生職稱晉升和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雙向流動機制由相關部門專門制定。

四、實施步驟

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年10月—年12月。

1完善政策,制定辦法。年底前,衛生、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物價、財政等部門組織修訂完善現行法規政策,制定出臺相關工作辦法或實施細則,并報省政府審定。

2開展試點,逐步推廣。選擇寶雞市作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試點單位,于年初正式啟動。寶雞市政府和省衛生廳盡快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并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定。

3建設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選擇我省現有五所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和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基地,建設以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作為臨床培養基地,以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實踐基地的全科醫生培養實訓網絡。具體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4繼續實施“萬名醫師培訓計劃”,轉崗培訓全科醫生。

5啟動“千名待業醫學生規范化培訓計劃”。從年起,通過制定特殊用人政策,每年從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或大專畢業生中公開招聘200—400人,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2—3年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到年前力爭為偏遠艱苦地區定向培養約1000—2000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具體辦法由省衛生廳牽頭制定。

6完成階段目標任務。到年,每個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

第二階段:年1月—年12月。

1延續第一階段啟動的工作。

2總結試點經驗,逐步在全省推廣。年對寶雞市開展全科醫生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試點工作進行評估和總結,并逐步在全省推廣。

3推進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力爭到年底前在全省形成一定數量規模的全科醫生隊伍和基本的全科醫生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起首診在基層和雙向轉診服務模式。

第三階段:年—年。

繼續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體系,全面實現總體目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工作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省衛生廳牽頭負責,各設區市和縣(市、區)政府組織實施。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方案中承擔的職責和工作任務,落實責任,設定專人負責。

試點單位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充分調研論證、積極穩妥推進,務求實效。

省醫改辦公室對各部門、各地實施情況要加強督導檢查,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

(二)完善政策法規。各相關廳局要加強制度研究,注重政策銜接,形成口徑一致、便于操作的全科醫生制度政策體系。

第2篇

[關鍵詞] 全科醫療;全科醫師;社區衛生服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我國政府為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醫療、衛生、健康教育、婦女兒童保健及疾病康復服務而設立的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家庭為單位,提供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一體的經濟、綜合、方便、連續、有效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也是全科醫師開展全科醫療的場所。

1 全科醫療概述

全科醫療是將全科醫學理論應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區,是一種照顧式的基層醫療保健專業服務,是以解決社區人群健康問題為主的一種基層醫療。它是由全科醫師提供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1]。推行全科醫療摸式是實現WHO提出的“二十世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的適宜技術,是以個人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慢性病人、殘疾人及低保人群為重點,解決社區主要衛生問題,滿足基本衛生服務為目的。推行全科醫療模式是為廣大社區人群提供高質量的衛生保健服務的最佳途徑。要提供優質的全科醫療服務,必須先培養全科醫師,而培養好的全科醫師,必須要發展全科醫學。

2 全科醫師

全科醫師是全科醫療衛生服務的提供者,是在家庭、診所、服務中心向個人、家庭和社區人群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的人性化,綜合的連續不斷的醫療服務的醫生[2]。全科醫師需經過全科醫學專業培訓才能成為臨床技能全面、醫德醫風高尚的高素質基層醫療衛生保健人才,要富有成效,有獨立工作能力,為個人家庭及社區人群提供便捷、廉價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優質服務[3]。在社區開展全科醫療服務,如果沒有高素質的全科醫生做堅實的基礎,工作將缺乏生氣和動力,那種以單純的專科醫療為主的服務體系在社區是行不通的。全科醫生由于長期在基層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人們的心態,人際交往及疾病的來龍去脈,是初級醫療衛生保健的專家。全科醫生面對的不僅僅是有疾患的人,還包括廣大的健康人群,我們可利用社區的一切資源,解決居民的具體困難,根據疾病的需要就地治療或將其妥善的轉入專科或大醫院診治,全面協調醫患之間的關系,為人們負起全程的責任。

3 全科醫生應具備以下特點

3.1 綜合性的醫學知識

全科醫生應掌握全面的醫學基礎和臨床的基本知識,除此以外,還應學習社會學、心理學、政治、法律、經濟學及宗教知識,以便解決各種個體的身心疾患和群體的衛生健康問題。

3.2 高尚的品質

全科醫生肩負著對生命周期健康照顧的重任,對服務對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對每個問題需始終站在公正的立場上,遇到問題必須具備冷靜的頭腦、良好的思想境界,調節人們的情緒,使人們相對的思想平靜,生活安逸,工作舒暢,精神愉快。因此,他們除了具有良好的醫學才能外,還必須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養。全科醫生一生需要不斷進取。

3.3 豐富的工作及生活經驗

全科醫生面臨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織多種問題,是醫學知識與社會常識及人文科學邊緣的結合。我們生活在社區,工作在社區,距居住人群最近,我們不是在高墻內的專科醫院,而是不時的介入個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們的生活情境,了解個人心愿和家庭狀況,從實踐中獲得和總結生活經驗。正是由于這些豐富了我們的頭腦,使其對這些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并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卓越的管理才能

全科醫師應該以人為中心,維護公民的利益,站在高層次觀察和管理社區內個人和家庭問題,并對整個社區衛生狀態進行監測,隨時提出干預措施,與有關部門進行協商共管。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更要進行細致的業務、人事、經濟管理,才能在工作中施展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備這些才能,才能當好一名全科醫生。

3.5 執著的科學精神

隨著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我國衛生保健需求的不斷提高,全科醫師為滿足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需要,必須對各門學科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只有具備謙虛的作風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對不斷進展和變化的科學和社會知識孜孜不倦的學習,才能管理好社區居民的健康問題,也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全科醫師。

4 全科醫師的業務范疇

門診形式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及一般急癥,對危重急癥進行院前處理后及時轉院。

對平穩后轉回的慢性病病人和急重病人,進行康復治療及定期隨訪。

社區衛生管理包括傳染病,多發病的危險因素調查及監測,居民飲食衛生,生活環境衛生,公害的管理。

對個人及家庭問題開展心理咨詢。對慢性病人和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上門診治。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方便服務。

為婦女兒童提供衛生保健服務,進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兒童計劃免疫接種,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協調疑難病人轉診,會診,專家咨詢以及對低保人群進行醫療救助和支持,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

5 全科醫師的培養

全科醫師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我們主要采取理論學習和技術培訓相結合來實現全科醫師的培養。

參加省市舉辦的全科醫師骨干培訓班,內容為《全科醫學概論》、《全科醫學基礎》及相關醫學專業知識,包括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

內部培訓,在院內,由已取得國家認可的全科醫學專業的主治醫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醫務人員作為學科帶頭人,對現有的醫師隊伍進行全科醫學知識培訓。

通過國際互聯網參與世界全科醫學專業知識和全科醫學相關知識的學習。我們生活在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通過國際互聯網可以真正實現全世界信息共享。

全科醫療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美等西方國家,20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1996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后,特別是1997年國務院在《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里正式提出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開展全科醫療。我國社區衛生服務開始起步。因此,全科醫療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開展全科醫療,無疑會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同時也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因此我們要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不斷完善社區衛生保健工作,推動全科醫療在我國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秉輝.全科醫學概論[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12.

[2]吳春容.全科醫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8-10,12.

第3篇

關鍵詞:全科醫生;知識;技能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ZHANG Xue-qin

(Dax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escribe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uld have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Methods As the author of the two general hospitals of base of community practice base for teaching, the base has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terns, nearly 80 cases, through group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my 10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qualified, welcome by residents of the area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must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should be emphasized, such a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ritical recognition and referral,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etc..Conclusion Only with the noble occupation morality and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comprehensive grasp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inuous, personalized for the residents, residents of the area become a popular welcome and trus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General practitioner;Knowledge;Skills

1全科醫生應具備的知識

1.1醫學知識 全科醫生是接受過全科醫學專門訓練,為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對生命、健康與疾病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管理的醫生[1]。全科醫生是接觸患者第一線的醫生,是首診醫生。要求他們具備較為全面的的醫學知識,包括全科醫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急診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理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在以上學科中,應有所側重,必須掌握內科,其次是急診、外科、皮膚科、藥理學知識點,其他學科做到熟悉、了解。

1.2人文社會科學 全科醫學體現的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全科醫生必須熟悉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法學、醫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給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

2全科醫師應具備的的能力

2.1疾病(癥狀)的診斷處理能力

2.1.1快速識別、診斷危、急、重癥,并給予初步處理 在社區,一些急癥患者往往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全科醫生;即使是在接診、治療一般患者時,也可能會出現病情突變,這就需要全科醫生能正確判斷病情,以便及時識別、初步處理。如在胸痛、腹痛患者中能識別出急性心梗、急腹癥等情況。

2.1.2能診斷和治療社區常見病、多發病 對于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四種慢病,全科醫生能夠根據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區環境,制訂全面、連續性、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對方案定期評估。

2.1.3掌握臨床常規輔助診斷方法 如三大常規、X線、心電圖等。

2.1.4掌握心肺復蘇,熟悉下胃管、導尿技術。

2.1.5正確把握會診、轉診時機的能力 全科醫生在對患者的急癥初步處理后,就要考慮是否請專科醫生會診或轉送醫院住院治療;對慢性患者,在治療中遇到專科性問題,也需要專科醫生幫助。如果轉診時機把握不佳,不必要的轉診可能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思想壓力,而延誤轉診可能會耽誤患者的病情。

2.2處理常見心理問題的能力 了解從兒童到老年各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正確評價和處理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幫助就醫對象調整心理狀態,如焦慮、抑郁等。

2.3處理家庭問題的能力 家庭是個人健康和疾病發生、發展的最重要背景,可以通過遺傳、環境、感情、支持、社會化等途徑來影響個人的健康,個人的疾患也可以影響家庭的各方面功能[2]。幫助家庭處理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和家庭成員意外死亡、離婚、失業;能對有臨終患者的家庭在醫療、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別關心和照顧;夫妻關系問題、子女教育問題和老人贍養問題是自始至終貫穿于家庭的核心問題,全科醫生要具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2.4團隊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

2.4.1全科醫生應該與社區其他衛生和政府部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患者服務;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同事保持融洽的工作關系;了解本地區衛生資源狀況并參與管理工作;能組織和開展社區調查,協調政府部門落實各項衛生改革措施。

2.4.2熟悉社區衛生績效考核、財務、信息化管理

2.4.3熟悉與社區衛生服務有關的衛生法律、法規(如醫師法、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傳染病防治法等)

2.5社區健康教育能力 與綜合醫院專科醫生不同,全科醫生工作在社區,直接面對居民及其家庭,要具備開展不同層面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如對個體或對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高危人群等群體,加強人們的健康意識,協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如限鹽、戒煙、限酒等,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如嗜咸吸煙、酗酒、藥物成癮等。

2.6科學態度、自我發展、繼續醫學教育能力 與其他專科醫生相比,全科醫生橫向知識面更要廣博,必須孜孜不倦的對待業務工作,抓緊任何繼續醫學教育的機會,能運用循證醫學方法,批判性地評價新知識和信息,并將其結合于日常服務實踐中。善于通過自學、質量保證活動,學習評價自身技能與行為等,不斷獲得自我發展[4]。

2.7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能力 全科醫生至少要掌握一門外語如英語,能查閱文獻資料,開展相關的科研工作,促進學科的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具有了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專業素質,掌握較為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為居民提供綜合性、連續性、個性化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成為深受轄區居民歡迎、信任的全科醫生,讓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診療格局!

參考文獻:

[1]王家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醫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76.

[2]王家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醫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6.

第4篇

[關鍵詞]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需求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20

江西省自2010年開始開展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00名學員完成了為期1年的培訓,有550名學員完成了理論階段的學習,進入臨床階段的培訓。為了更好地了解培養對象的現狀、學習需求、預期目標,本研究分別對2010、2011年參培學員進行了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學員的需求現狀,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江西省2010年、2011年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班學員。

1.2調查方法 調查時間為2010年6月-2011年12月。本研究自行設計了A、B、C三套問卷,均向我校全科醫學專家征求意見后編制而成。(1)A套問卷在學員入學時使用。采用整群抽樣的辦法,選取參加江西省2010年與2011年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學員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為學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職務、工作單位、單位性質及派遣形式等。共發放問卷569份,回收有效問卷477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83.8%,其中2010年學員174名、2011年學員303名。(2)B套問卷在學員理論階段培訓結束時使用。隨機抽取2011年學員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包括: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培訓面臨的最大困難、自身的需求及興趣等。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36份,問卷的有效回收率為94.4%。(3)C套問卷在學員培訓結束時使用。隨機抽取2010年學員為調查對象。調查內容包括:對培訓基地的滿意度、培訓收獲、效果評價等;還設計了部分開放式問題,征求學員對理論、臨床、社區培訓基地的意見和建議。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有效問卷149份,有效回收率為93.1%。

1.3統計學方法 對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的基本情況 2010、2011年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班學員的基本情況見表1。

2.2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學員的需求現狀

2.2.1學員的學習目的、動機 關于學習目的與動機,236名學員選擇以下選項的分別有:知識更新195人(82.6%);獲得合格證書173人(73.3%);勝任工作的需要162人(68.6%);上級派遣143人(60.6%);人際交往38人(16.1%);從眾心理9人(3.8%)。

2.2.2學員參加培訓面臨的最大困難 關于參加培訓面臨的最大困難,236名學員選擇以下選項的分別有:所學內容難以應用于實際74人(31.4%);想脫產學習,但領導要求回去工作62人(26.3%);放不下單位工作29人(12.3%);知識基礎薄弱,學習困難25人(10.6%);經濟負擔沉重23人(9.7%);不想參加培訓5人(2.1%);其他18人(7.6%)。

2.2.3學員自身的需求及興趣 基層全科醫生需要掌握的臨床理論和操作技能在實際工作中的需要程度見表2。

關于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內容與學員自身的需求及興趣相符程度,236名學員選擇以下選項的分別有:完全符合13人(5.5%);比較符合71人(30.1%);基本符合120人(50.9%);較不符合30人(12.7%);完全不符合2人(0.8%)。

關于臨床基地培訓中輪轉科室的選擇,2010年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149名學員選擇以下科室的分別有:急診科125人(83.9%),呼吸內科120人(80.5%),心血管內科119人(79.9%),兒科112人(75.2%),消化內科108人(72.5%),外科99人(66.4%),神經內科71人(47.7%),內分泌科71人(47.7%),婦產科40人(26.8%),腎內科28人(18.8%),傳染科27人(18.1%),血液內科19人(12.8%),風濕免疫科22人(14.8%),康復科3人(2.0%),皮膚科3人(2.0%),五官科1人(0.7%),眼科1人(0.7%),針灸科1人(0.7%),未輪轉1人(0.7%)。

2.2.4轉崗培訓過程中學員的滿意度和收獲情況 2010年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149名學員對各項的滿意度見表3。

針對參加轉崗培訓后,認為自己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可以學以致用,149名學員的選擇情況見表4。

針對參加轉崗培訓后,認為自己的工作在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149名學員的選擇排序為:臨床基本技能128人(85.9%);全科醫學的基本理論126人(84.6%);溝通技巧107人(71.8%);疾病的診治知識104人(69.8%);責任心和事業心97人(65.1%)。

2.2.5轉崗培訓過程中學員的評價情況 針對在轉崗培訓即將結束時,對理論、臨床、社區基地的意見和建議時,絕大多數學員很中肯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1)針對理論基地,學員認為需要改進的問題有:建議適當延長課時,便于學員充分理解課程內涵;建議減少各章節部分重復內容;理論基地應增加臨床實踐技能模擬培訓;教材應注重知識的系統性。(2)針對臨床基地,學員認為需要改進的問題有:培訓缺乏針對性,應多安排適合基層的臨床技能知識培訓;基地的生活及住宿條件應改善;應多給學員實踐操作的機會;培訓時間較短,科室輪轉較少。(3)針對社區基地,學員認為需要改進的問題有:時間太短,不能深入、全面了解社區全科醫生的工作職責及范圍;缺乏專業的培訓教師;培訓較為隨意,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3.討論

3.1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現狀與目的

3.1.1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培學員中僅有8.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由于基層醫生收入低,條件較為艱苦,工作量大,所以大專院校畢業的醫學生往往不愿意到基層就業。學員大多為初級職稱,占全部調查對象的64.2%,可見當前基層醫生多為低職稱人員,具有較高職稱的基層醫生大部分到城市的私立醫院就業或是在城鄉結合部開診所。從學員的派遣形式上來看,僅有35.0%的學員是主動申請參加轉崗培訓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一些基層醫生對基層衛生服務失去信心,不求進取。以上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基層醫生業務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群眾對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不滿意,致使基層醫生隊伍的穩定面臨極大挑戰。另外,由于以上種種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迫使群眾小病、大病都往大醫院跑,造成農村衛生室門可羅雀、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局面。這不僅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也明顯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

截止到2009年底,江西省1530個鄉鎮共設1553個鄉鎮衛生院,床位28942張,衛生人員41148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5093人)。我省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為0.86張,低于全國的1.12張;每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人員為1.22人,低于全國的1.30人。全省16880個行政村共設26937個村衛生室。村衛生室中,執業(助理)醫師4786人,注冊護士1277人,鄉村醫生和衛生員43047人(其中鄉村醫生41270人)。每千農業人口村衛生室人員1.28人,低于全國的1.46人。我省鄉鎮全科醫生隊伍的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目前,我國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和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全科醫生數量嚴重不足。“數量不夠,質量堪憂”,福建省衛生廳科教處調研員陳秀華以此來形容福建省全科醫生的現狀,實際上也指出了我國不發達省份的基層全科醫生的基本現狀,就是學歷層次偏低、業務素質較差、數量相對不足。

3.1.2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目的 江西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基層醫療情況在全國很具有代表性,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同樣很具有代表性,在借鑒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經驗基礎上,結合農村地區特點,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提升了適合鄉鎮社區、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的基層全科醫師的服務水平和技術能力,保證了鄉鎮衛生服務隊伍的可持續建設,以形成一支數量適宜、質量較高、結構合理、適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需要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基本滿足“小病在基層”的人力支撐要求。我省的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將為讓農民群眾不僅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還能“看得好病”,為農村、為農民培養一批忠誠為農民防、治、保、康、健、計劃生育服務的基層全科醫生人才隊伍。

基層全科醫生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是繼續醫學教育的一種教育形式,是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素質和醫療工作質量的重要措施,也是當前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的重要保障。此項工作的研究和實施能確保我省基層全科醫生培訓教育工作健康有序的發展,使培訓工作更具有針對性、計劃性、規范性、時效性、實用性。

3.2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為進一步規范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管理與教育工作,進一步實施“以學員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調動學員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教育工作健康有序蓬勃發展,使基層全科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得以提高,使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取得實效,江西省已經開展并在進一步研究、探索,以期形成一個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長效培訓管理機制。

3.2.1人性化管理 重視基層參加轉崗培訓的全科醫生的工資待遇問題,不能讓他們因培訓使原本應得的工作待遇受到影響,從而不能保證培訓時間;尤其是基層衛生機構的領導,對派出培訓的全科醫生應保證他們的脫產學習時間,不應以各種理由要求學員回單位上班。

尊重基層全科醫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基層全科醫生來自農村,他們中一些人可能學歷不高、職稱不高、基本技能不強、文化程度不高、年齡偏大等,在他們走進高校、走進教室、走進病房時,常常缺乏自信。培訓時,管理者、培訓師資應給每一位基層全科醫生應有的尊重,幫助他們盡快進入轉崗培訓的角色;并在尊重他們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尊重自己的患者,這也是醫學人文教育的第一步。

人性化管理還體現在學員管理上,建立全省統一報名、推薦制度;建立全省學員管理制度(包括考勤制度)、學員檔案(三個基地應銜接);建立年度學員結構調查情況匯總、年度學員培訓完成情況匯總;建立學員的學習考核、考評制度。各基地應指定帶教導師,學習結束后,導師填寫考核手冊,給出學員評語,提出問題和需要加強的方面,要求學員達到三個提高——基礎理論水平提高、基本臨床技能操作水平提高、社區人文關懷水平提高。

3.2.2針對性教學的改革

3.2.2.1加強學員學習的目的性 基層全科醫學服務理念和社區衛生服務的新知識、新技能的產生和更新速度加快是現階段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一個最大特點和難點,掌握自學的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學會批判性思維,努力提高獨立解決基層全科醫學服務問題的能力,是適應這一特點的對策。目前,比較多的全科醫生意識到要使自己適應當今社會職業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參加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才能使自己能跟上時展的步伐,在醫改大潮中不被“大浪淘沙”,順利轉崗,由基層專科醫師盡快轉變成基層全科醫生,改變自身的服務理念與服務技能,使自己能勝任崗位的需求、百姓的需求、社會的需求,成為適應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合格的基層全科醫生。

3.2.2.2針對培訓大綱、計劃的改革 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著培訓質量。在衛生部全科醫學崗位第一次培訓大綱執行了4年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分析原大綱執行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根據衛生部基層全科醫學崗位培訓教育的計劃和要求,為我省基層全科醫學培訓教育(理論學習、臨床學習、社區實踐)制定出一套科學的、可行的、實用的管理、教學、考核、教學評估計劃,含理論、臨床、社區三個培訓基地的教學計劃、實習要求、技能操作手冊、考核手冊;編制學習復習資料,并在江西省衛生廳科技教育網站公布,供全省各類培訓基地和所有學員使用。

3.2.2.3針對培訓學員結構的改革 基層轉崗培訓應以學員需求為導向。(1)學以致用:轉崗培訓工作應本著“用什么,學什么,學以致用”、“不會什么,培訓什么,需求第一”、“怎么有效,怎么培訓,適宜實用,因地制宜”的原則。(2)分類辦班:A崗位班,學員在規定的培訓時間里完成大綱規定的要求,通過考試,取得崗位合格證;B學分班,學員必須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學分。還可根據職稱條件安排高、中、初級培訓班;根據學習時間安排長線、中線、短線培訓班;根據學習需求安排特色、補缺、補新專科培訓班;根據知識結構安排理論、臨床技能、社區技能培訓班等,這樣學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班,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增加學習興趣,節省時間。

3.2.2.4針對培訓教學的改革 基層轉崗培訓以勝任崗位為目標,圍繞這個目標組織教學、組織實踐活動、組織達標考核,使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達到能滿足基層衛生服務的需要,能規范化完成防、治、保、康、健、計六位一體工作任務的基本條件。

基層轉崗培訓應“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全科醫學基礎理論課可以圍繞幾個大的理論問題組織教學,例如,“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顧”、“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照顧”、“以預防為先導的健康照顧”、“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顧”、“社區醫療與人際關系、醫學倫理、醫學心理、醫療法規”等。全科醫學臨床實踐課可以在輪科過程中,圍繞幾個大的系統疾病組織教學,例如,“臨床思維方法與典型案例分析”、“社區常見疾病的臨床診療”、“各類疾病的轉診指標”、“社區緊急救護”、“社區實用臨床基本技能”、“社區簡易醫療設備的使用和讀片”等。全科社區實踐課可以圍繞幾個大的社區問題組織教學,例如,“走進家庭號慢病照顧”、“社區常見疾病的接診與重癥轉診”、“利用計算機進行全科醫學檔案管理一社區健康檔案、家庭健康檔案、個人健康檔案”、“社區篩查與慢性病管理、重點人群管理”。“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有利于有工作經驗、醫學基礎的成年人學習,它不僅可以使知識更加系統化,同時可以調動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2.5針對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考核改革 在基層轉崗培訓中各類培訓機構都應把參培人員的基本功培訓放在首位,要求參培人員基本技能操作項項必考、人人過關,確保參培人員具備今后職業生涯中應有的基本技能操作能力。考核組織分為階段(理論、臨床、社區)考核和結業考核。(1)理論考核:理論考試目標是測評經過培訓的基層全科醫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應用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測評其是否具備了培養標準要求的職業素質、醫療服務、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的工作能力。各教學基地結合各自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自行組織理論考試,統一命題(題型、題量:單選題30題,每題1分;多選題10題,每題2分;填空題10空,每空1分;臨床讀片題5題,每題3分;簡答題3題,每題5分;分析題10分),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登分,統一進行試卷分析評估。(2)技能操作考核:臨床、社區技能考核包括以下項目:接診患者、基本技能操作、實驗室檢查讀片和分析;臨床、社區技能考核可借助真實場景,床邊考核;也可借助真實或模擬教具、多媒體教學系統或標準化病人進行考核。

3.2.3建設好三類基地、兩支隊伍、一個中心 建設三類基地即理論、臨床、社區基地;培養出三類基地的兩支隊伍,即高素質管理人員隊伍、教師隊伍,為理論、臨床、社區基地選拔、培訓出一批優秀的帶教導師和管理人員;建設好一個融高校、省級教學醫院的教學資源,設備相對齊全、資源可以共享的省級結業考試考核中心,可以滿足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考核工作要求;用較短的時間、較高的起點、最好的質量完成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確保國家的培訓經費落到實處,確保我省基層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的培訓質量。

第5篇

[關鍵詞] 社區; 護理; 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12-120-01

隨著醫療體制深化改革的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舉措,號召社區居民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從根本上解決社區居民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以滿足社區居民對基本醫療服務的迫切需要,社區護理工作的內涵就變得越來越豐富。社區護理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已成為護理專業方面的一個重要的新課題,是保證社區護理工作正常的、有序地、高質量地開展的管理體系。我院原是一家職工醫院,于2004年掛牌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了4個社委會的社區衛生服務的全部工作內容,并于2008年被評為省級社區衛生服務示范中心。現將我中心社區護理管理的體會總結如下。

1 社區護理人員的組織安排

1.1 人員的選定 首批選送了5名素質高、能力強、能吃苦耐勞、溝通能力強的臨床護士,參加了市社區護理崗位的系統培訓,明確社區護理內涵和工作內容,熟練掌握社區護理的各項技能,并取得了省衛生廳頒發的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合格證,為社區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1.2 加強社區護理人員規范化的培訓 以前傳統的醫療模式是基層醫院的門診就是醫生看病,開處方,基本不需要護士的參與。而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是“六位一體”的工作內涵,如果單靠全科醫生是不可能完成這大量的工作的,因此需要醫護人員相互合作。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我中心成立了服務于4個社委會的4個全科社區服務團隊,由全科醫生牽頭,社區護士、公共衛生人員參與,共同承擔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這樣社區護士除了為家庭、個人承擔直接的護理工作,同時也承擔了健康教育、計劃免疫、傷殘康復訓練等各項任務。這就要求社區護士醫學知識面廣、具備獨立處理突況的應急能力,社區護士的專業素質就直接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的質量。我中心利用各種形式對社區護士進行一些規范化的訓練和醫學知識的普及。

1.2.1 院外培訓 選送了一位各方面素質較強的社區護士到省級醫院急診科培訓了6個月,回來后要求她把學到的有關急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其他社區護士進行培訓和帶教,以帶動社區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

1.2.2 院內學習 積極參加上級醫院醫生下社區進行的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知識講座的學習,同時也參加本院醫生定期進行的常見慢性病知識講座的學習。

1.2.3 積極參與衛生局舉辦的一些培訓 如院前急救、健康知識講座、傷殘康復訓練、計劃免疫等等的專項培訓。

1.2.4 中心定期組織社區護士進行護理操作技能、急救技術的演練 以提高社區護士的應急處理能力。

2 制訂社區護理的相關規章制度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為了把社區護理這項工作做好,健全社區護理管理體系。我中心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的相關文件,結合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內容,制訂了各種社區護理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其中包括:計劃免疫工作程序規程,醫德醫風獎懲制度,護理差錯報告與獎懲制度,社區護理工作常規,社區護士下社區規程,上門出診、隨診護理常規等。為社區護理的規范服務提供了依據和保證。

3 社區護理質量的落實 護理質量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強護理質量管理,使病人滿意,是護理管理的中心任務[2]。社區護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復雜性。需要運用社會科學、心理學、公共衛生學等方面的知識,結合自身的經驗完成護理工作。我中心護理部專門成立了護理質控小組,定期對社區護理工作進行檢查,對用于上門出診的消毒物品、醫療器械不定期的進行抽查,不定期的對社區居民進行護理服務滿意度的調查,了解護理服務質量,與中心的獎懲制度掛鉤,以提高社區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定期開展例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拿出整改意見,制定解決方案。對上級下發的社區工作文件,積極組織學習,領會精神,不斷提高社區護理服務的質量。

總之,在社區護理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斷地總結和摸索,運用護理管理的機制,確保社區衛生服務這項利國利民的工作做好、做扎實,把溫暖帶給社區居民,成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護者。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創傷救治;全科醫學;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交通事故、地震、洪澇等災害等引發的大量創傷事件是極為嚴重的社會和醫學問題[1]。據我國臨床統計顯示,在14~40歲年齡段的人群中,創傷是主要死因。初級創傷救治(PTC)培訓的根本目的是為救治突發事件中的受傷者提供快速、有效的創傷治療措施[2,3],此培訓是通過模擬事故現場,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的操作[4]。

2011年6月2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建立全科醫師制度,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在我國初步建立起的全科醫師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國家發改委等部委提出從2010年起,連續3年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定向全科醫學生培養工作,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5]。

目前全科醫學教學中因部分患者不配合臨床教學,學生見習機會少,在臨床工作中缺少直觀面對患者的經驗,所以影響臨床教學質量。高等教育要求重視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引。現行全科醫學教學還在使用"填鴨式"教學,講授模式比較僵化,多注重知識點的學習,師生之間互動較少,缺乏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6]。

利用PTC培訓模式彌補上述教學中的缺點,使學生熟練運用規范化、標準化的創傷救治原則,在全科醫學教學中應用PTC培訓模式,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師資選擇 已取得PTC講師資格并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

1.2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2010級訂單定向培養的全科本科學生,共60人,隨機分為兩組,30

人接受PTC培訓,30人未接受PTC培訓。

1.3方法。

1.3.1理論教學 觀察組在PTC培訓前后分別進行理論考試(選擇題40道),收回有效問卷30份。對照組未接受PTC知識培訓,課后同樣理論考試,收回有效問卷30份。PTC培訓主要包括氣道管理(A)、呼吸管理(B)、循環管理(C)、神經損傷程度評估(D)、全身檢查(E)。

1.3.2情景模擬教學 依據PTC培訓的內容分別模擬不同的情景創傷病例,準備好所需各種教具(包括頸托、氣管插管設備、吸引器、血壓計、胸腔閉式引流器械等),利用模擬人進行操作,教師先進行演示,分別進行角色分配(接診醫師、助手等)。以五人為一小組,進行各種現場模擬演練,分別讓學生擔任各種角色,使每人都能熟練獨立操作,操作后小組討論,指出不足。教師最后進行點評、歸納總結。

1.3評估教學效果 在PTC理論和操作培訓完成后,對二組學生進行理論考(試選擇題40道)和模擬現場操作能力考核,評價教學效果。

1.4統計學處理 所采集的資料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學生測試題成績(滿分100分:操作50分,理論50分)比較,見表1。

2.2觀察組學生對培訓效果的評價,見表2。

3討論

3.1PTC培訓模式有利于提高全科學生的院前急救能力 PTC培訓為師生互動式教學,先進行理論課程學習,課程結束后馬上進行情景病例模擬,在情景模擬教學中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臨床病例的綜合處理能力。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相對于對照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顯著提高,并且觀察組學生培訓后相對于培訓前理論考試成績顯著提高。現場模擬考試的內容包括初級評估中講授的內容:氣道管理(A)、呼吸管理(B)、循環管理(C)、神經損傷程度評估(D)、全身檢查(E)[7]。通過模擬各種創傷患者的現場,進行院前初步急救,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次損傷。讓學生熟練掌握偶見臨床意外場景的處理,進行規范化、標準化、國際化的操作,爭分奪秒,做到臨場不慌,通ABCDE點進行有效的系統化全身評估,找出最威脅生命的傷害,果斷施救,并減少其他損傷。培養學生的院前急救能力。

3.2模擬必要的場景與病例結合的教學法有助于將培訓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 模擬必要的場景和各種復合創傷病例與傳統的模擬教學不同,通過設定不同的角色讓學生融入到現實中,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傷情評估和在最短時間內妥善處理病情,提高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并且因學生輪換不同角色,參與的積極性高,臨床操作能力增強。小組每人輪換不同角色進行急救后,小組進行討論,大家自由發言,評估每個人操作時的優缺點,如何改進,討論結束后再重新轉換角色練習,最后做到每個病例急救操作都熟記于心。在操作和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大為提高,課堂氣氛活躍。根據考核結果,操作和理論考試成績表明觀察組學生的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說明了PTC培訓課程對學生教育的優越性。

3.3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式改變為師生互動教學,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學生的實踐技術能力 PTC培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師生互動教學,在改變場景和角色中演習院前急救,使學生有新鮮感,易于接受新知識。運用學生對隊友的評價,開拓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比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3.4 PTC培訓模式有助于提高全科醫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PTC培訓中以5人為一組為單位進行情景病例模擬訓練,在模擬訓練中使用合理的分工和默契的相互配合,通過團體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操作后互相交流心得,糾正缺點,發揮別人的優點,使臨床思維和操作技術能力快速提高。也體現了團隊協作精神。

4結論

院前創傷救治是急救工作中的最重要的環節,做好院前創傷救治可減少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生存率。在全科醫師的教學中不僅要掌握理論問題,還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臨床操作技能。結合現場示范講解及演練的教學方法,明顯提高創傷救治培訓的教學效果,很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會民,寧宗.PTC培訓項目對我國繼續醫學教育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11(10):191-192.

[2]Amiri H,Gholipour C,Mokhtarpour M,et al.Two-day primary trauma care workshop:early and late evalu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J].Eur J Emerg Med,2012,14(23):58-59.

[3]Vafaee Najar A,Khabbazkhood M,Alidadi-Soltangholi H,et al.Investigating the relative risk factors of injuries caused by accidents on roads in the mashhad area in 2007[J].Iran Red Crescent Med J,2011,13(8):530-536.

[4]張海濤,郭建英,吳紅梅,等.借鑒災害醫學教育國際化標準培養我國實用性災害醫學人才[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2,21(9):1061-1063.

[5]王柳行,辛程遠.農村定向全科醫生免費培養工作的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1(12):153-154.

第7篇

關鍵詞 家庭醫生制度 社區健康管理 上海市醫改 上海市居民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2)12-0012-05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the family doctors system in Shanghai city based on the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BAO Yong1, DU Xue-li1, ZHANG An2, LIANG Ying1, XU Ting2

(1. Public Health Schoo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

2.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ntai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hanghai, 2000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gnition?and vision of resident in Shanghai for family medical system, to deeply analyze the factors and status of family medical system and bring up the policy suggestion for Shanghai medicine reform. Method: With random sampling and whole sampling and layering sampling, 2082 samples (86.75%) were taken from Xu Hui, Min Hang and Jin Shan districts. Results: 1) The situation of community first diagnosis in Shanghai residents was that 65.40% outpatients chose the community hospital and 20.8% the third class hospital, 57.4% inpatients chose the community hospital as their first diagnosis and 27.8% the third class hospital. 2)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community first diagnosis in Shanghai residents: the reasons for choosing community hospital as fist diagnosis were cheaper price and traffic convenience for outpatients, and cheaper price and better service attitude for inpatients. 3) The residents have higher need in health management and family care . 4) The residents have poor cognition to family medical system in Shanghai. Conclusion: The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medical system in Shanghai is better.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policy and guarantee the realization of family doctor system in Shanghai.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s also an urgent matter of the moment。

KEY WORDS family doctor system;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resident in Shanghai; medicine reform

國際經驗表明,實施健康管理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總體控制醫療總費用”的關鍵環節,而社區健康管理是實施這一關鍵環節的重要平臺[1-3]。上海市要持續推進家庭醫生制度建設,在制度設計和功能運作方面要實施社區健康管理,社區居民要高度認可家庭醫生制度。本文在社區研究的基礎上,總結了上海市居民對家庭醫生制度的認知,同時提出相關政策和策略建議。

1 對象和方法

隨機整群分層抽取上海市中心地區(徐匯區)、上海市城鄉結合區(閔行區)、上海市郊區(金山區)的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局等機構,共計2400人進行了整群抽樣的調研。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取樣200人,其中門診患者150人,住院患者50人。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主要搜集他們對家庭醫生制度的觀點、分析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看法和實際影響等。同時,我們遴選了20名醫院管理方面的專家以及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任、醫務人員進行了訪談,將問題分析與政策探討相結合,兼顧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在這期間,我們對整個過程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在表格的設計階段,我們咨詢有關專家,嚴格控制表格的信效度;在表格調研階段,我們統一培養調查員,課題組主要負責同志進入現場進行質量把關;數據錄入階段,我們實行雙人錄入,邏輯查錯。最后,我們采用EpiData 3.1進行數據的錄入,SPSS 15.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社區居民首診服務需求情況

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在就診時首選醫院情況分析:首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 296人,占65.00%;首選二級醫院265人,占13.00%;首選三級醫院431人,占21.00%;首選民營醫院7人,占0.30%;首選個體診所8人,占0.40%。

居民選擇社區醫院首診的原因分析:價格便宜1 319人,占28.00%;服務態度好901人,占19.00%;就醫環境好444人,占10.00%;交通方便1 145人,占25.00%;就醫流程便捷850人,占18.00%。從本次的調研統計結果也可以看出,價格便宜和交通便捷是居民選擇社區醫院進行首診的主要原因,比例分別為28.00%和25.00%。

居民未選擇社區醫院首診的原因統計分析:技術不夠812人,占27.00%;服務欠佳162人,占5.00%;設備落后888人,占30.00%;交通不便151人,占5.00%;藥品不全979人,占33.00%。

同時,我們對醫療機構的可及性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步行到最近的醫療機構平均時間是22 min。

2.2 社區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分析

居民對開展慢性病的健康管理、60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70歲以上老人眼保健指導、特殊人群、幼托機構和在校學生以及養老院中的老人等進行健康體檢等服務的需求比較強烈,如對開展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和惡性腫瘤)管理的服務需求比例分別達到了71.84%、70.14%和66.58%,對60歲以上老人開展健康體檢和對70歲以上老人開展眼保健指導等服務的需求也達到了81.01%和76.6%,見表2。

2.3 社區居民的健康管理、家庭保健需求分析

關于開展健康風險因素評估的服務,有51.04%的居民表示需要,有11.35%的居民表示非常需要。而對于戒煙限酒的指導服務,分別有78.31%和58.25%的居民表示需要或非常需要,針對合理膳食的指導,有12.48%的居民表示非常需要,有55.99%的居民表示需要。而針對心理疏導的工作,有11.84%的調研居民表示非常需要,有53.59%的居民表示需要,見表3。

2.4 社區居民關于家庭醫生制度政策認知

醫療保險是家庭醫生制度的保障和前提,為探討居民的認知情況,我們對幾個問題進行了調研。在居民對各級醫院的醫保支付比例態度上,有40.53%的人認為應該維持現狀。在居民對醫院實行醫療費用預付制的態度方面,認為挺好的占30.46%,認為醫療費用預付制不好的占40.18%,而不知道該項措施利弊的占29.36%。實施醫療費用預付的措施,出發點是為了解決居民就醫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但現實調查結果發現近七成的居民對該措施持消極態度,下一步應該加大宣傳的力度。在認為醫療保障是否應該覆蓋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機構方面,發現有86.42%的人認為醫療保障應該覆蓋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機構,僅有13.58%的人認為不應該覆蓋。在對社區與二、三級醫院雙向轉診的認知方面,居民知道雙向轉診的僅占56.10%,不知道雙向轉診的居民占了45.41%。而在所調查的居民中,愿意通過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的形式來治療疾病的,占到了75.81%,不愿意的僅占24.19%,

目前,居民就醫的第一選擇仍然是三級醫院,盡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常見病、多發病等,但居民一直對其持有不信任的態度。除了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以外,更多的是缺乏醫療上的安全感。

2.5 居民對家庭醫生的信任度

對家庭醫生非常信任的只占8.09%,54.07%的居民表示信任,35.05%的居民表示一般。數據表明,在非常信任和信任的選項上,居民對家庭醫生總體的信任度比對家庭醫生技術能力的信任度及對家庭醫生診療過程和結果的信任度略高,在信任度一般的選項上,居民對家庭醫生總體的信任度比對家庭醫生技術能力的信任度及對家庭醫生診療過程和結果的信任度略低,但三者之間無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這說明居民對家庭醫生總體的信任度更多的是取決于技術之外的項目,比如更貼近了居民、能夠進行主動上門服務等,家庭醫生技術能力的亟待提高仍是制約居民家庭醫生信度的瓶頸,見表4。

3 討論

家庭醫生制度是以全科醫生為主要載體、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全面健康管理為目標,通過契約服務的形式,為家庭及其每個成員提供連續、安全、有效、適宜的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的模式。在國際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推行了家庭醫生制度,他們通過與居民簽約,實行首診制度,按照人頭預付服務經費等方式,從機制上成為服務對象健康和衛生經費的“雙重守門人”,規范了衛生資源的合理利用,有效的降低了醫療費用,大幅的改善了全民健康狀況,滿足了居民的個性化健康需求。

當下,中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針對國內看病貴、看病難的突出矛盾,結合國際經驗,在我國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已成為必然趨勢。隨著國家醫改相關制度的不斷出臺和社區衛生服務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完善,北京、深圳、武漢、青島等城市借鑒國際經驗,已開始了家庭醫生制度的試點工作。

上海市于2007年首先開始在徐匯、閔行、金山等5個區進行了家庭醫生制的試點。2010年8月,上海又提出要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逐步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家庭醫生制度,以實現基本醫療的均等化。未來5年,上海將逐步為全體市民配備家庭醫生,全面推行家庭醫生首診負責制,屆時每2 000~3 000名居民都將有一名家庭醫生對口負責管理他們的健康。同年10月又將試點工作擴展到了包括靜安、閘北、浦東新區等5個區。2011年,探索建立家庭醫生制度又寫進了上海市的新醫改方案中。截止目前,總計有占全市1/3的7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包括19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85個村衛生室開展了家庭醫生制度的試點工作,各區縣的試點工作均已初具規模,這為下一步在全市推廣家庭醫生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但這些區縣的試點工作各有特色,利弊共存。因此,系統的總結評估各區縣的試點工作情況,形成全市統一的家庭醫生制度工作模式對上海市實施家庭醫生制度至關重要。

本研究顯示,門診患者65.40%首選社區醫院,20.80%首選三級醫院;住院患者57.40%首選社區醫院,27.80%首選三級醫院。60~74歲人群首選社區醫院達72.00%,≥75歲老人高達73.00%

門診患者、高齡者、退休人員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員首選社區醫院比例較高。上海市居民首選社區醫院原因分析發現:門診患者選擇社區醫院的主要原因是價格便宜和交通方便,住院患者選擇社區醫院的主要原因是價格便宜和服務態度好;在年齡方面,無論是哪個年齡組,都認為選擇社區醫院有價格便宜和交通方便的原因。其他項目的人群也基本如此,選擇社區醫院的原因主要是價格便宜、交通方便、就醫流程便捷。

當然,分析也發現,門診患者不選擇社區醫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藥品、設備落后和技術不夠,因為大多數選擇門診的患者在社區就醫;住院患者也一樣,不選擇社區醫院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藥品、設備落后和技術不夠。不同年齡組患者不選擇社區醫院的原因也基本上是由于沒有藥品、設備落后和技術不夠。其他項目人群在不選擇社區醫院的原因分析上,基本也是沒有藥品、設備落后和技術不夠。

本文還對基于健康管理的上海市家庭醫生制度其他方面進行了研究。

4 建議

4.1 構建基本健康保健模式

作者最近提出了基本健康保健模式——“54321”模式[4]。該模式的構架是:5定即定首診醫療機構、醫療保險費用、醫療服務數量質量和費用、公共衛生服務數量質量和費用、服務人群;4付即政府、保險機構、醫療機構和個人四方付費;3管即各級政府、居民、社會(第三方)進行監督;2轉即首診醫療機構和綜合性醫院雙向轉診;1考即1年1次考核。

4.2 加強相關政策的研究

1)研究社區首診制度。在預約門診服務的基礎上,建立社區首診制度,主要通過優先就診、預約三、二級醫院的專家、以及家庭醫生優惠服務等政策,吸引簽約居民選擇在社區首診,并通過進一步拉開醫療保險在各級醫院的報銷比例,逐步引導居民定點在社區首診[5]。

2)研究雙向轉診制度。家庭醫生在對簽約居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若簽約居民的病情超出了家庭醫生的診療能力或符合雙向轉診條件的,應由家庭醫生開具專門轉診單,通過雙向轉診專門渠道幫助其轉往三、二級醫療機構;三、二級醫療機構應建立雙向轉診制度,指定專門部門負責,保證轉診患者得到及時合理的診治。遇到緊急情況時,簽約居民直接到三、二級醫院掛急診或住院治療,就診后應到家庭醫生處補辦雙向轉診單,以備處理醫保報銷等事宜。待病情穩定或進入康復期后,需要將患者從上級醫療機構轉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上級醫療機構應通過轉診專門渠道,及時將患者的就診情況反饋給家庭醫生,家庭醫生應在獲得上級醫療機構診療信息的基礎上做好隨訪等承接工作,保證患者就診服務的無縫隙連接[6-7]。

3)研究試行按人頭付費制度。實施醫保總額預付管理多年來,總額預算觀念和風險共擔機制逐步形成,項目付費的基石也有所松動,上海要在繼續推行醫保總額預付管理的基礎上,探索建立醫保結余留用政策、按人頭付費和按病種付費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形成對醫療機構和醫生具有約束和激勵作用的復合管理機制。社區必須推行按照人頭付費機制。

4.3 探討和實施社區健康管理的“4CH8”模式

4C:健康管理4個循環(健康檔案的建立、健康風險的評估、健康風險因素的干預、干預后評價);8:8個健康管理板塊(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睡眠、膳食、運動、安全、和諧);4H:4個健康關愛家園(老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8-9]。

4.4 加強社區醫務工作者的培訓

以全科醫生的培養為重點,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體系,建立健全培養制度,加強適宜人才培養,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培訓主要包括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助理培訓,健康管理師培訓,心理咨詢師培訓和營養師培訓。

參考資料

[1] Reagan PA, Brookins-Fisher J. Community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M]. San Francisco: Benjamin Cummings, 2002:1-7.

[2] Hall JJ, Taylor R. Health for all beyond 2000: the demise of the Alma-Ata Declaration and primary health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Med J Aust, 2003, 178 (1): 17- 20.

[3] Kirk S,Glendinning C. Trends in community care and patient particip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s of informal carers and community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 J Adv Nurs, 1998, 28(2): 370-381.

[4] 鮑勇, 杜學禮, 張安, 等. 基于健康管理的家庭醫生制度研究(待續)[J]. 中華全科醫學, 2011, 9(6):831-832.

[5] 杜學禮, 鮑勇. 基于“健康守門人”構建雙向轉診機制的對策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0, 8(11): 3503-3506.

[6] 杜學禮, 鮑勇. 新醫改形勢下社區健康管理發展戰略(二)[J]. 中華全科醫學, 2010, 8(11): 1341-1344.

[7] 杜學禮, 鮑勇. 新醫改形勢下社區健康管理發展戰略(三)[J]. 中華全科醫學, 2010, 8(12):1391-1397.

[8] 鮑勇, 鄒鹿鳴. 中國社區慢性病風險和健康管理發展戰略(二) [J]. 中華全科醫學, 2010,8(7):805-806.

第8篇

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頸椎病――頸性頭痛患者102例,采用推拿正骨療法治療,收到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02例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23歲;病程最長16年,最短半個月。 臨床表現除一般頸椎病常見頸、肩部酸痛脹不適外,以前額及眉棱骨疼痛為主24例,偏頭痛(一側或兩側)58例;頸枕部或頭頂部疼痛者27例;伴眩暈者18例,有猝倒癥狀者12例,視物模糊者23例,聽力障礙者5例。  影象學檢查:102例患者全部經頸椎正側位雙斜位,張口位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改變者66例,椎間隙變窄29例,雙邊雙突征56例,鉤椎關節增生37例,椎間孔變形63例,環樞關節不對稱24例。無影象改變4例。

2、治療方法

2.1推拿手法患者取坐位,術者立于其背后,對頸項部施以揉、捏、拿、按等手法,緩解局部肌肉痙攣。在此基礎上針對頸部條索狀結節用彈撥法,以松解粘連。上述手法操作時間10~15分鐘。

2.2正骨手法推拿之后,針對患椎偏斜棘突,采用旋轉定點復位給予撥正。患者坐位,頭部前屈至適當角度,術者一手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頜部,在向前上方拔伸的同時向患側施轉頭部至最大限度時,肘部再稍加用力,往往可聽到整復的彈響聲。此手法3日1次。

2.3結束手法在風池、風府、百會、率谷、印堂、太陽等穴點按治療。最后用掃散法沿少陽經施術5遍,結束治療。

3、治療結果

分4個等級評定:治愈:頭頸部癥狀完全消失,恢復正常工作者29例,占28%;好轉:頭頸部癥狀大部消失者48例,占47%;有效:頭頸部癥狀有所改善者20例,占20%;無效:治療前后無改善者5例,占5%。

4、典型病例

周某某,男,32歲。主訴:2月前因車禍后引起偏頭痛加重1周,感頸肩部酸痛,伴視物模糊,右耳聽力減退。經CT檢查排除顱內病變,并經五官科檢查,排除眼耳器質病變。頸椎x線片顯示:頸椎生理彎曲變直,環樞關節左右間隙不等寬,齒突未見骨的影。體查:頸肌緊張,C2右側壓痛(++),向右耳、顳部放射局部有條索狀硬結。采用推拿、正骨法治療2個療程,癥狀完全消失。

5、討論

頸性頭痛是頸椎病中較常見的證型。其發生多與外傷、勞損、工作姿勢、生活習慣有密切關系。損傷和退變是損傷脊柱的主要原因,單多個椎體移位是其發病的主要病理基礎。由于頸段位置高,血管、神經豐富,因椎間盤退變,骨質增生,椎關節錯位,頸部軟組織的慢性勞損,痙攣等改變,刺激壓迫上位頸脊神經枕大、枕小神經等。攣可因風寒濕邪,侵襲人體使經絡不舒,氣血不暢,“不通則痛”。其疼痛多為持續性鈍痛,偶有電擊樣疼痛。部位或在前額、枕部或顳部。一般止痛藥效果不好。  采用正骨手法,撥正偏斜棘突,使患椎恢復其解剖位置,恢復正常或代償平衡關系,解除患椎錯位對血管、神經的刺激、壓迫。推拿手法能促使受損組織修復,松解粘連,緩解頸肌的痙攣狀況,使經絡得舒,氣血得暢,“通則不痛”。另外應注意,運用手法時應摒棄粗暴,掌握穩準巧的原則,以免造成區源性損傷。

江西省愛生按摩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簡介

本學校成立于1999年,由“當代名醫”中國醫學專家盧愛生創辦,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專職培訓按摩師的專業學校,于2003年被列為“國家自然療法定點單位”和“江西省職業技能培訓誠信單位”。  本校辦學資質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經驗豐富,臨床教學條件優越(附設有盧氏按摩針引中心營業部和多個分部及住院部)以傳授“盧氏按摩”技法為主。并兼教其它推拿、針灸、醫療、足底按摩,經穴美容(減肥)刮痧,拔罐,藥物熏蒸等技能。采取理論教學與技能培訓及臨床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注重技能培養。“盧氏按摩”是盧愛生大夫經過三十多年的臨床探索研究成功的獨特技法,于2003年獲得了國家高標總局頒發的“盧氏按摩高標注冊”證書(證書號33664342)成為中國的一大品牌。本校已為國內外培養輸送了大批高質量優秀按摩人才。本學校面向全國常年招生,學員隨到隨學,實行“三包”(包學會,包辦證,包就業)一次交費,學會為止(具體事項,詳見本校招生簡章,或撥打本校招生熱線電話咨詢)歡迎全國各地有志于從事按摩保健,醫療者前來本校參加培訓學習。 本校附屬盧氏按摩針引中心部,設施豪華,環境優美,擁有30多名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集保健與醫療為一體,主治內、外、婦、兒等科各種病癥,尤其對頸、肩、背、腰、腿疾病及各種疑難雜癥療效更為顯著,已為無數患者帶來福音。本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499號瑞香園內

(南昌火車站向北走400米即到)

招生熱線:(咨詢)0791―6162113

聯系人:鄒校長(手機)13803531426

盧校長(手機)13803531628

盧氏按摩針引中心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527號(明園大酒店二樓從北面側門進入)聯系電話:0791―6162065 6160756 13803531628郵政編碼:330002

四維全科醫生智能全息輔助系統

“四維全科醫生智能全息輔助系統”是北京中醫藥大學多位專家在幾十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生物全息理論與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研制出的一套中西醫結合,集輔助醫生診斷、全面提供治療建議方案和各種保健方案于―體,“醫、教、研”功能于一身的全科醫生智能輔助系統。

全科醫生智能輔助功能:該系統以“知識技能科技化”為宗旨,通過全新的模式應用專家的臨床經驗和浩如煙海的醫學資料,從臨床醫師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開創了人體模型癥狀組合、圖像采集比對、手寫輸入等方式進行中西醫和全息信息綜合采集,將所有可能的疾病判斷排列出來供醫師采用;同時提供出所有的中西藥物治療方案和針灸理療、飲食營養、拔罐刮痧等保健調理方法供醫師使用,增加治療手段,增強治療效果。具有內容豐富、客觀準確、功能全面、方便快捷、快速診療、信息化處理的特點,為醫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醫學教育咨詢、考試輔導功能:該系統存儲有海量的中西醫學資料和信息,從內外婦兒皮膚病等疾病診療學、藥物學、專科秘驗處方、解剖、生理學、病理學等基礎知識,到x片、B超、心電圖、臨床檢驗等助檢查技術,再到健康自查、考試輔導、模擬試題自測等,應有盡有。

臨床經驗自主總結研究功能:該系統具有自主統計功能。可以幫助醫師分析所儲存的病歷,總結疾病譜,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擴大知名度。  本系統特點:基層醫師足不出戶的“好參謀、好老師、好助手”!投資少,見效快,簡便易學。 本系統適用于各級醫療單位和醫生個人從事診斷、治療、學習等應用。  免費培訓,軟件免費升級;購機用戶可郵購、節假日不休息。

銷售單位:北京四維騰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北苑155號

第9篇

醫院科室上半年工作總結范文一

20xx年在領導下在全科醫生的辛勤工作下,我科工作全面健康、協調快速發展的重要一年,這一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年的業務總收入、入院人數、出院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五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增長。

一、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創新優質服務新模式

1.首先我們認真組織科室醫師,反復了醫院的各種文件及規章制度。

2.樹立優質服務理念,提出科室服務理念,樹立起各具特色的服務理念和行為規范。落實醫療服務規范,落實醫生查房制度.一年來,科室住院部醫生在堅持對病人實施個性化醫療、人性化服務,吸引了大量病患者的就醫就診,住院病人數明顯增長,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3.xx年度科室一方面加大對醫生的管理和培訓。

4.積極調整醫療結構,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設法降低醫療費用,取得顯著效果。

一是抓合理用藥。

二是抓單病種費用。

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

四是加快病床周轉。

通過采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保證了科室今年圓滿完成醫院下達的各項費用指標,在科室業務增長速度較快的情況下,使各項費用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切實減輕群眾的負擔。又提高了醫院科室的效率.

二.規范醫療質量管理,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1.注重人才隊伍建設

a,我科人員利用專家做診時間,衛生局講課時間,桂林業務培訓時間努力學習知識,利用病歷討論,主任查房積累臨床經驗,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加強。

b,我科在院長的領導和安排下,我院大力對醫療業務骨干進行培養.xx年度培養了骨科外科婦產科科業務骨干,為我們以后醫院的分科壯大儲備了干部人才.

2.強化規章制度的落實

科內定期召開會議,每周一次,強調,質量,醫生,護士職責執行情況;每月兩次,質量檢查,對不合格表現給以兩徹底:定期進行安全教育,做到制度化、經常化。定期對病歷進行檢查和評估。定期對安全隱患進行檢查和評估

三.不足之處

廉潔行醫、誠信服務、“精心服務、心關懷”還沒有成為每一位員工都認同的價值觀,但科室的行政管理、經營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診治療疾病的能力已經每位醫生的特長已經專科影響力也有待提高,醫院醫療技術形象仍然未被廣泛認同等等。

總之,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成績是主流,我們會繼續發揚好的做法,學習不足之處,我們有信心我們做的會更好。

醫院科室上半年工作總結范文二

在xx院長領導下,今年以五年計劃宏偉目標,打開了醫院嶄新局面,在不平凡的騰龍歲月,“創建三級醫院”的嘹亮號令,振奮了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醫技科醫務工作人員,與臨床科股室同道,遵照醫院宏觀戰略部署的目標,團結一致,服從命令,聽從院部的指揮。

結合三好一滿活動平臺,全面落實執行三級醫院C標準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充實完善各種資料的配備以及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

今年,醫院出臺工作績效激勵機制改革措施,推動醫院醫療工作正向蓬勃發展,擴大診療范圍,取得了功不可沒的成效,醫技科各檢查室,工作量也不低于臨床,但是,各檢查室,完成工作量很不平衡,有的檢查科室已經達到預期目標,5月日工作量,突破歷史最高點,日工作量最高,彩超156人次,CT日85人次,B超112人次,他們工作。

幾乎天天在忙,病人檢查量已經達到預期目標,但是,有小部分檢查室還達不到醫院預期要求,如病理,檢查人數去年減少670人,收入減少14萬6747元。

因此,在下半年工作中,絕對不能松勁,要加倍努力,以三級醫院C標準細節的要求,使每一位醫技工作人員,積極投入,勇擔醫院轉型升級發展的前頭兵,認真配合好臨床,強化堅守崗位責任心,規范操作流程,提高質量控制好評度,沿著持續改進方向永不停留前進。努力完成醫技檢查工作重要任務。現在,將半年來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醫德醫風建設方面

認真貫徹學習三好一滿意文件內容,醫技工作人員能夠樹立一顆“一切為病人”服務理念思想。強化以人為本的職業責任感、職業道德感、“一切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務于病人”的職業道德理念,逐步完善醫技人員對病人檢查中,以關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以人為本思想理念,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謝絕紅包,和諧了醫患及家屬關系,通過調查測評,沒有發現對工作人員不滿意反應現象。

二、科室管理

執行院部制定院科管理制度,聽從院部指揮,落實院部布置各項工作任務,對照三級醫院標準,逐步完善整理醫技各項資料,加強勞動紀律管理與監督,認真做好質量管理,以持續改進方向,提升醫技診斷質量準確度。

1;基本情況;人員結構;

2;工作績效獎金分配方案;

醫師級;110分,主治級;130,主任級按院部定數;

2;個人工作量數計算法;,

CT診斷;一部位0.5分 ,掃描操作1個部位0.3分,照片;1個部位0.2分,增強1人1.5分。

值夜班;1部位1分,值班1夜加3分。

彩超,B超工作績效量化到人。

通過個人工作量計算,體現多勞多得,提高工作效率 。

三、科室專業資源整合

今年,彩超B超人員整合,啟動人力資源專業協調共同發展空間,雖然目前還未達到人人會熟練掌握彩超操作診斷技術,對今后有計劃性規模擴張打下良好基礎。

四、強化訓練-提高勞動紀律自覺性

勞動紀律是檢測一個人,一個團隊的工作力度最起碼的素質表現,是科室發展基本動力,也是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保證因素。加強組織性紀律性,嚴明勞動紀律、是提高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內在因素。3月在姜醫院長指令監督下,醫技科集中交班,紀律強化訓練,勞動紀律準時度,提升到98%--100%,工作積極性提高,精神面貌出現新改變,紅裝素裹,醫療質量得到提升,對病人檢查責任心已到位,經常工作延長超出下班時間,特別是CT,彩超,B超等檢查室。

但是,人員文化思想素質較差,有個別工作人員崗位責任理解不透徹,缺乏高度責任感和安全感,出現值班不在崗,是醫院不可容忍現象,是醫療安全危險性的信號,院部對此十分重視,針對這個問題,醫技科召開專題會議,當事人作了深刻檢討,教育了所工作人員,會議,再三強調醫技工作人員,要時刻牢記不在崗位的危險性和后果的嚴重性。希望今后不再出現類似這種現象。

五、強化培訓,提升醫療質量

1、依法執業,崗前培訓

遵守法律法規章程,牢固掌握衛生法律法規原則、強化其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依法執業的自覺性。

2、嚴抓醫療質量,培訓技術人員

醫技科始終把醫療質量放在重要位置來抓,采取多種形式,全面開展業務技術人員培訓,努力提升醫務人員的業務技術能力水平。強調醫務人員要重視科學發展,我們要求每一位技術工作者以自學為主、共同學習,發揮傳幫帶精神,使醫技人員專業知識診斷水平階梯型發展,達到三級醫院要求。

積極參加院部組織專業理論三基培訓與考試,不斷提高專業技術診斷水平。嚴格落實醫療核心制度,完善醫療技術管理檔案,

六、搞好優質服務,塑造醫院醫技新形象

抓好“以病人為中心,創優質服務,改變醫技過去對病人檢查出現推諉,硬態度,實現人性化服務思想,塑造提升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白衣戰士光輝形象和聲譽。

七、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20xx年1—6月及20xx年同比;

八、存在問題

上下班交接內容不完善,得過請過,工作日志統計沒有按日按月按年規范性存檔,雜亂無章。偷收漏收現象依然存在。遵守勞動紀律自覺性不強,上班拖拉,遲到現象存在,紀律松散,崗位責任心不牢固,離崗串崗等現象,針對存在問題,下半年工作,要加大力度對勞動紀律監管,在工作環境改善后,重整旗鼓,整裝面貌,返回3月集體交班團隊莊嚴新篇章。

上半年來,我們雖然在醫療質量的持續改,服務態度提升以及管理方面,做了多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院部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工作量上升幅度范圍不夠大。

今后,在院部正確領導統一宗旨的大旗下,進一步強化執行力,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開展技術創新,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確保醫療安全,創效益,推動醫院共創三級做出新的貢獻!

醫院科室上半年工作總結范文三

20xx年的這一年來,在XXX醫院院班子和主管院長正確領導下,在醫院各科室的支持幫助下,我科同志齊心協力,在工作上積極主動,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圍繞科室工作性質,圍繞醫院中心工作,求真務實,踏實苦干,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思想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全科人員在政治上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同志的七一講話和十六大報告精神,深刻理解其精神實質。

教育全科人員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為病員服務,為職工服務,為領導服務的思想,給領導當好參謀;能夠用三個代表和黨員標準規范自己的言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認真開展自我批評,互相交流思想,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

二、全科人員能夠自覺遵守院內各項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

做到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從不鬧無原則糾紛,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工作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務實,較好地完成了領導交辦的各項臨時指令性工作任務。

三、在縣、鄉、村三級中醫網絡建設上,全科同志能夠不怕苦、不怕累。

經常深入鄉村,與基層醫務人員打成一片,密切關系,廣爭病員,為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較大貢獻。

四、在醫院配合各家保險公司業務上,能夠開拓性工作。

和各家保險公司理陪人員配合默切,對保險住院病人更是體貼入微,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受到各家保險公司領導和各科住院病人以及全院同志們的一致好評,保險病人就醫者不斷增加,在今年保險理賠幅度大量減少的情況下,全年保險病人業務總收入達55余萬元。

在已爭取的中國人壽、太康人壽、中國太平洋人壽業務合作的基礎上,又爭取了財產保險和中原保險公司的業務配合,為明年爭取保險病員就醫群的業務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在宣傳工作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宣傳版面、宣傳單等形式。

結合我院實際,深入廣泛宣傳我院整體功能、醫療范圍、專科專病、名醫、名藥、大型醫療設備以及開展的新項目、新業務等,增強了醫院整體知名度和部分專家名醫以及專科專病知名度,為醫院業務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六、鞠身基層,忠實履行"三個代表"。

根據縣委有關指示精神,醫院選派我科科主任帶隊下鄉到東南徐堡村開展幫扶工作,我科同志積極配合,完成了每家每戶的入戶調查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幫扶工作,所做工作受到縣幫扶辦和鎮黨委、政府以及村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年來,通過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項工作任務,但工作標準和工作質量與領導的要求還有差距,思路還需要更加寬闊。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政治學習力度,提高工作質量,團結一致,扎實工作,高標準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務和領導交辦的各項臨時指令性工作任務。

看了“醫院科室上半年工作總結”的人還看了

1.醫院科室半年總結報告

2.醫院科室上半年總結模板

3.醫院科室年終總結范文3篇

第10篇

關鍵詞:健康檔案;健康教育; 意義

【中圖分類號】R197.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033-01

健康檔案是醫療衛生機構為城鄉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的規范記錄,是以居民個人健康為核心、動態測量和收集生命全過程的各種健康相關信息,滿足個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健康信息資源庫,具體內容包括每個人的生活習慣、既往疾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體檢結果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過程等.這項工作已經在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展開,到2011年,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將達30%,城市地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 50%[1],到2020 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健康檔案制度。本文通過對咸寧各縣市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工作的探討,從而為其他各縣市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積極意義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意義在于增進基層醫生與居民的溝通交流,促進基層衛生服務的規范化,全面評價居民的健康問題,制定準確、合理、實用的衛生保健計劃。

居民健康檔案是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切入點,有利于各級衛生行 政部門掌握轄區居民健康狀況,科學制定衛生政策,對于改善衛生服務公平性和轉變基層衛生服務模式具有重要意義[2]。這項舉措將對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模式,完善服務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地衛生資源,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2咸寧各縣市2011年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情況

近年來,咸寧市積極探索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努力實現健康檔案與臨床信息系統的整合,并推進健康管理由傳統型向信息化發展。2009年4月7日國家公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將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并實施規范管理。我市居民健康檔案工作正在迅速發展(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咸寧各縣市的居民建檔率均達到國家要求的建檔標準(到2011年,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將達到30%,城市地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50%)而且崇陽縣的建檔率幾近達到了95%。除通山外其它各縣市的居民電子建檔率也超過了50%。而各縣市的居民建檔情況又有所不同,并且在對各縣市建檔情況的督導檢查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制約居民健康檔案建立的因素。

3目前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3.1建檔前,建檔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基層衛生機構排除的工作人員入村前未做好建檔宣傳工作,從而使得廣大居民對國家惠民政策不理解[3]。對各項調查內容持有防備心理,不愿提供真實信息,從而影響基本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2建檔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

3.2.1專業人才匱乏:一方面鄉鎮衛生醫務人員文化層次較低,專業知識不夠全面,嚴重缺乏全科醫學知識,檔案建立后不能夠及時綜合評估居民健康狀況和進行健康指導。另外,鄉鎮醫務人員數量不足,一個建檔工作人員平均一年需完成 500~9 00 份個人檔案,很難保證質量。另一方面缺少計算機方面的人才,很多鄉鎮醫務人員計算機知識缺乏,無力承擔鄉鎮信息化服務。

3.2.2檔案建立無連續性。由于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存在人手不足的問題, 而服務對象則是龐大的居民群體。在這種情況下, 則還很難實現及時上門診斷、走訪、動態存檔和跟蹤服務,檔案建立后對個人產生的動態信息未進行及時補充,均以“死檔”存放。另外,流動人口變化和社區常往人群增多造成檔案建立更不易,管理沒有連續性。

3.3建檔后存在的一些難題。鄉鎮衛生院目前只注重建檔工作,檔案利用率極低。在病人就醫時沒有形成提檔就醫的工作流程,健康檔案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居民到社區以外的醫院看病,健康檔案不可能讓帶走,導致其在其他醫院的就診情況無法記錄,檢查結果更是無法共享[4]。

4關于建好城鄉居民檔案工作的幾點建議

4.1積極開展宣傳活動,提高居民健康檔案的建檔意識。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在進行檔案建立工作前1-2周應到建檔地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如張貼或發放通俗易懂的宣傳畫、懸掛大幅的宣傳標語、展出圖文茂的黑板報等。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滾動播放相關內的視頻,還可以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積極宣傳建立統一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重要意義。

4.2加強人員培訓,擴大服務隊伍。做好基層衛生服務,人才是關鍵。當前基層衛生工作崗位的全科醫師將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中堅力量,所以必須加強全科醫師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培訓,不斷充實新的知識,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質地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并結合本地區衛生工作的實際,采取有效措施,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比如動員村衛生室、村委會人員等參與收集個人基本信息、通知體檢或隨訪工作等,推動健康檔案工作走向科學化軌道。

4.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方案,使健康檔案工作開展有章可循。各級衛生和檔案行政部門要結合實際確定工作目標,發揮專家技術指導作用,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使動態管理和完善家庭與個人健康檔案相結合。要完善健康檔案,必須由全科醫師或相關責任醫生分片包干落實[5],進行動態的綜合管理,并每年進行一次回訪調查(上門、電話、門診),及時記錄更新個人健康檔案。

4.4充分利用健康檔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把健康檔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為居民健康服務,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檔案的數據和相關資料,做好匯總、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統計工作,了解和掌握轄區內居民的健康動態變化情況,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平臺,對發現的健康隱患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和醫療康復等便捷有效的服務。

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檔案對完善我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義。只有在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尋決措施,隨時補充工作中需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包括人、財、物力的補充并充分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才能把我市的基本衛生服務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參考文獻

[1]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 (2009 ~ 2011 年)

[2]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2009~2011年)

[3]孫麗萍. 建立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社會醫學雜志, 2012,10(1):31-32

第11篇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射科個人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射科個人工作總結120__年即將過去,回顧這一年來我科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我科全體醫務人員努力學習,鉆研業務,使各級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都上了一個臺階。全科人員同心同德圓滿完成醫院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本年度的工作

總結如下:

一、加強科室管理

科室不斷完善標準化的操作規程,全體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化操作,并有嚴格的獎懲制度。

科室各種資料管理有條有序、資料完整。各項設備儀器均有專人負責保養并定期檢查。

二、努力鉆研業務

科室全體員工積極參加院內、外的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堅持每天早讀片的制度,著重討論疑難片的診斷,不斷提高全科人員的診斷水平。

三、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加強職業道德和行業作風建設,發揚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優良傳統。全科人員努力文明禮貌服務,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不與病人爭吵,做到耐心解釋,盡量提前給病人發診斷報告,滿足病人的需求。全科人員嚴格執行醫院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工作認真負責,積極主動,互學互尊,團結協作,全年無一人收紅包。

四、把好質量關,提高經濟效益

自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放射科的工作量為攝片檢查39795人次、特殊檢查369人次,ct檢查7178人次,體檢透視135574人次。比年同期比較攝片,特檢,ct檢查,體檢人次明顯增長。增長率為5.83%,101.64%,13.85%,4.94%。總收入為532萬,其中線收入為305萬,ct227萬人均創收為38萬比年增長18萬增長率為3.5%、

面對繁重的工作量,我們沒有絲毫放松把好質量關,照片質量和診斷報告達到教學醫院標準。這表明,放射科是一支技術精湛,作風頑強的隊伍,在醫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下,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全年無一例醫療責任事故發生。

放射科目前的問題:

1、書寫報告不規范,各寫各的,詳簡不一,沒有統一認可的標準,漏癥率較高,導致臨床不信任放射報告。

2、攝片質量不高,許多不夠標準,有責任心因素,有技術因素,有暗房及膠片因素。

3、部分醫生服務態度較差,隨意的趨向較多,顯示不出“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放射科個人工作總結2放射科20__年度全年在院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兩委的直接領導下。緊密圍繞20__年的中心工作,狠抓落實,認真履行各級各類人員崗位職責,不斷簡化檢查流程,不斷總結和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全面提高了全科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和思想文化素質。在全科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圓滿的完成了本年度院部下達的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無一例醫療差錯事故發生。

現就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工作總結:

一、業務發展方面:

一年來,放射科著重質量建設,不斷提高全員業務技術素質,提高診斷質量。制定了科室的業務學習計劃,每月一次的讀片評講制度,疑難病例討論會及影像質量講評分析討論會,每個人完成了兩次業務串講。

20__年5月飛利浦dr安裝到位,使全科的影像質量有了一個大的'飛躍。影像質量提高,患者輻射損害小,成像迅速快捷,網上傳送功能更是實現了全院各科室之間的圖像資料共享。借助pass系統的全面應用,不斷的簡化檢查流程,縮短了患者的等候時間。圖像資料數字化儲存率也達到了100%。

按照五年發展規劃要求,本年度我科引進人才兩名,不斷的完善了人才梯隊建設,為科室今后的業務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于20__年5月選派科室一同志到省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并要求其學習結束后,把省人民醫院先進的檢查技術設備以及檢查流程全面反饋到科室每一個人。

本年度我科也開展了新的診斷技術,如:全脊柱、四肢自動拼接成像及多部位的造影檢查,增加了檢查項目,擴寬了檢查范疇。

20__年我科共接診患者:dr檢查3萬余人次,cr檢查1萬余人次,fr檢查共5000余人次,普通透視檢查3000人次。全科總收入較20__年增長約20%。在此基礎上,全科的衛生材料消耗與20__年相比持平或略有提高,在院部提出的增收節支方面也作出我科室的突出貢獻。

全科40歲以下人員全部接受了急救技術知識的培訓和實際操作及考核,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二、醫德醫風,勞動紀律方面

20__年全科人員先后重點學習了各項規章制度,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執業醫師相關法律法規。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風尚,對待患者一視同仁,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對每一位患者進行耐心細致的檢查。我科室工作人員在為患者操作檢查中耐心細心,通過每一位患者到我科的一次檢查,使其深刻體會到我院是“一家負責任的醫院”,是一個有溫暖有愛心的醫院,讓患者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發自內心的關懷和責任心。在檢查過程中,工作人員幫助患者,關心患者,保護患者隱私。加強患者多部位的防護,免受不必要的輻射損害。謝絕任何患者的吃請要求,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

勞動紀律方面,科室也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把勞動紀律和醫德醫風患者投訴納入到了全科質量考核指標中,逐步與每個人的效益工資掛鉤。在全科逐步形成了自覺早上班,晚下班,常加班的工作秩序。

三、設備保養及安全管理工作

20__年我科制定了一系列設備保養制度、措施以及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應急預案。要求每臺機器都有專人保養維護,并認真填寫保養維護記錄。如發生故障和問題,及時上報科主任及院部,確保了全科每臺設備的正常運行。

20__年全科人員全部參加了市衛生監督所主持開展的每年一次的安全管理及防護知識培訓,加強了對科室人員及患者的安全防護意識。

四、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

20__年全科人員在院部各部門的支持下,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業務總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業務技術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基本文化理念也有明顯提升。機器設備運行正常,全員盡職盡責,團結上進,人才培養及新技術開展工作也穩步推進。全科無一例醫療差錯事故發生,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展望未來,各項工作距院部要求和“三級醫院”的標準仍有很大差距。

具體如下:

(一)責任心有待加強

(二)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引進人才的層次有待提高

(四)規范化建設方面有待加強

(五)合理開發pass系統功能有待加強

(六)科室內會診制度應進一步落實和加強

(七)業務學習制度應認真落實。

總之,回顧過去,差距和不足也是對我們的鞭策和激勵。在20__年的工作中,我科室將逐步克服不足,縮短差距,緊緊圍繞醫院的中心工作大局。和院部保持高度一致,為醫院的全面建設做出放射科的努力和貢獻。

放射科個人工作總結320__年是醫療改革不斷深化的一年,也是衛生系統繼“醫院管理年”和“雙優一滿意”活動后創建平安醫院和進一步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提升醫院質量關鍵的一年。回首,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深入學習,規范醫德醫風

為了適應時代要求和工作需要,本人一直把加強學習作為重要任務。

首先,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工作中能夠講大局、講原則。

其次,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自覺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積極參加醫患溝通技能培訓,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增強病人第一、服務第一、質量第一的意識。工作中遵循醫師規范,恪守職業道德,不以醫謀私。

最后,嚴格遵守單位各項規章制度,服從領導安排,關心集體,團結同事,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活動。

二、愛崗敬業,提高業務水平

對于一名醫務工作者來說,如果滿足于自己的現有水平,那他的醫療技術就會止步不前,更談不上更好地服務于病人。現代醫學進入到了技術領域和人文的深層次境界,優質的服務必然離不開優質的醫療水平,這就要求醫務工作者必須技術過硬。本人愛崗敬業,事業心強,熟悉科內各種檢查設備的操作使用。在科內能勝任主治醫師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高質量地完成報告審核任務,晨會讀片中勤于思考、積極發言,毫無保留地傳、幫、帶科室年輕同志成長,及時做好放射質控疑難病例的定期隨訪及手術追蹤記錄,參與課題研究和。同事之間團結協作,互尊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業余時間通過各種媒體手段了解放射影像學的最新進展,積極參與網上影像學習、交流和疑難病例的討論。定期參加繼教充電,從而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用于本職工作。鉆研業務,精益求精,診斷水平走在科室前列。今年在沒有磁共振設備和未系統學習的情況下通過自學順利通過了全國大型醫療設備診斷上崗證考試。我對畸形性骨炎、腹繭癥和家族性骨干發育異常等疑難病例的確診解除了病人多年的思想顧慮和無謂的奔波求醫,給患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溝通交流,和諧醫患關系

本人工作盡心盡責,始終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優質,方便,規范,真誠”的服務準則,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實到實處。接待病人熱情主動、文明禮貌,不“生、冷、硬、頂、推”,不與病人爭吵。站在病人角度換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配合醫院綠色通道合理優化檢查流程,盡量縮短檢查及取片時間。嚴格履行崗位職責,安全意識強,用“愛心、耐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患者,嚴防醫療事故的發生。規范操作每一次檢查,仔細閱讀每一張片子,認真書寫每一份報告。加強醫患交流與溝通,耐心解釋,盡量滿足病人需求,取得病人信任,多次協調和化解了幾起可能導致醫療糾紛的投訴,給科室和醫院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遵守醫德規范要求,堅決響應反商業賄賂,廉潔行醫、嚴以律已,自覺做到“八不準”和“十個嚴禁”。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經常找差距、找不足,從點滴做起,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服務質量。

獨絲難以成線,獨木難以成林。其實,我所做的一切都離不開領導們的支持和同事們的幫助,正是有了“我們”這個大集體,讓我對工作充滿激情,更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深知服務無止境的道理,仍將一如既往地以務實的態度和扎實的工作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明年當以進修為契機,爭取在德、能、勤、績等多方面收獲更多,做一名出色的白衣戰士,為醫院和廣大患者多作貢獻。

放射科個人工作總結4我作為一名基層醫院的醫學影像醫生,兼負普放與CT的技術操作及診斷工作,責任繁重且瑣碎。現將20__年—20__年這三年職責工作做如下報告。

一、放射工作。

在這三年里瑣碎的事情很多,我的工作也像大家想的那樣每天在重復著機械般的工作,但我沒有簡單去機械重復,對待每一個病人認真做好檢查及診斷工作,最高限度要求自己,盡最大能力做到不誤診、漏診,不出任何技術差錯。同時也在不斷貫徹院內的思想,工作不只是要把表面的東西做好,還要深入到里面去,看到真正的有內涵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夠提高,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好。工作之余認真做好科內相關器械的檢修及保養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因器械設備故障原因所引起的損失;隨著設備不斷更新替換,認真學習、鉆研,以最快的時間適應新的環境。

二、CT室工作。

自CT機投入使用至今,為開展更多的檢查項目、最大限度利用設備,工作中不斷地摸索、探討CT機的應用及操作;為減少誤診、漏診,定制不同影響雜志及書籍,工作中若遇到解決不了的主動請教老師及上級同仁;因CT機老化等原因,設備經常出現不同故障,為不影響正常機器運轉及收入,在技術工程師技術指導下認真做好檢修工作,實在處理不行最快速度請求現場維修。

三、進修工作。

20__年上半年我曾到醫院放射科或CT室進修學習。在這期間我遵守各科室規章制度,認真學習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及各種疑難病癥的診斷與鑒別。

放射科個人工作總結5今年以來,本人在醫、科領導的指導下,緊緊圍繞全院的發展大局,認真開展各項醫療工作,全面履行了放射醫生的崗位職責,現總結個人今年來的工作情況,從政治思想及職業道德、工作及業務水平幾方面進行述職如下:

一、加強政治業務學習,把醫務人員醫德規范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遵守憲法和國家法律、法規及醫院的條例和規章制度,積極響應醫院的號召,定期接受社會主義醫德教育,培養個人高尚的醫德品質,樹立社會主義醫德新風,全心全意為保障人民健康服務。時刻以醫務人員醫德規范作為指導個人醫療活動的思想和行為的準則。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時刻為病人著想,前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權利,對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和財產狀況,都一視同仁。文明禮貌服務。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廉潔奉公,不以醫謀私,拒絕各種“紅包”。對病人不出現“冷、硬、拖”等現象,自覺為病人保守醫密。努力認真完成醫院及科室布置任務。

同時,堅持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則,把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兩者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特別是通過日常醫院及科室各項工作實踐活動,對照先進找差距,查問題,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風、紀律以及工作標準、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認真負責地做好醫療工作,業務水平不斷提高。

“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醫療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以病人為中心,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是醫院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為此,我本著對醫院負責、對患者負責的精神,積極做好各項工作。

1、堅持業務學習不放松。

通過借閱及定購放射領域核心及重要刊物(如中華放射學雜志,介入放射學,實用放射學等)學習本學科理論研究的新成果及堅持不懈地溫習本專業理論知識(如臨床ct診斷學,_線診斷學,新版影像診斷學等),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不斷汲取新的營養,促進自己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2、認真履行放射科醫師工作職責,在科主任及上級醫師指導下,完善崗位工作程序,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兩年來,完成_線片診斷4500例以上;透視及特殊檢查500多例;ct的技術操作1000例以上與閱片1500例以上。認真進行病例追蹤,保持影像與臨床、影像與病理的密切聯系性。熟練掌握各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影像診斷,能獨立處理本專業較復雜疑難技術問題,不斷總結實踐及理論經驗,并不間斷進行回顧性分析,使診斷符合率有效提高及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從而使自己業務水平邁向新的臺階。

3、努力完成帶教工作任務,同時對實習生、進修生及低年資同事起到“傳、幫、帶”作用。

三、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為醫院的發展建言出力。

作為醫院的一員,“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知情出力、建言獻策是意不容辭的責任。嚴格要求自己,不驕傲自滿,對比自己年長的同志充分尊重,對年輕同志真誠地關心,堅持以工作為重,遵守各項紀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樹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第12篇

  外科醫生年度個人總結1

  今年,我部門全體護士遵循以“病人為中心,以高醫療質量為宗旨”,圍繞年初制定的目標和計劃,嚴格各項計劃的落實,現將今年工作總結如下:

  1、認真組織、傳達、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認真學習當的可足額時間發展觀,并定期召開門診各項會議;認真做好院報到那個材料的分發;認真執行醫院下達的各項政治任務和工作任務。

  2、定期完成門診病歷、處方、日志的檢查工作,并進行登記,嚴格要求門診病歷。做到了書寫規范,項目齊全,各項輔助檢查單填寫完整,杜絕缺項,漏項現象產生。

  3、堅持不定時巡視門診各科室,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并做好詳細記錄。嚴格要求各科室遵守勞動紀律,狠抓個別科室不按時接診、遲到。早退、脫崗。串崗現象,督促檢查各科室準時接診。

  4、為進一步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細微化服務”的服務宗旨,完善了門診分診流程和門診部服務承諾,切實把優質服務落到實處,簡化了就醫手續,減少了病人的等候時間,避免了排長隊現象。改善了門診就醫環境,規范了就醫程序。并開展了專家預約掛號,完善了便民措施。

  5、加強了服務中心的禮儀和業務培訓,并啟動了門診各服務窗口和門診坐診醫生滿意度調查,認真熱情接待病人及家屬的來訪和投訴,及時處理門診突發事件和糾紛,及時反饋,做好登記。

  外科醫生年度個人總結2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認識到一個合格的醫生應具備的素質,要做一名好醫生,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細心刻苦的作風,同時要對病友有高度的同情心,要愛護你的病友,關心你的病友,時時處處替他們著想,對任何疑難或垂危的病人都不應說“你不行了”,而應首先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希望經過努力就可能變成現實。特別是對于我們外科病人,我有深切體會,術前多與病人溝通,多細致詢問病情,詳細解說病人對疾病的疑惑甚至了解他的家庭環境、經濟困難等家中鎖事,術前、術后多察看病情變化并及時處理。如此在你那有如親人般的照顧下定會取得病人的信任,這樣病人及家屬對于術后的一些常規并發癥就會了解并理解我們醫生的工作,也可以杜絕很大一部分醫療糾紛的發生。

  記得Xx年在Xx。時我有個病人是個Xx癌晚期病人,入院時腫瘤已浸潤至骶、尾骨,大量流膿,惡臭。這樣的病情是世界性難題,但我堅持每天不怕臭、不怕臟為他換藥、清創,經半個多月的細心治療后腫瘤創面有所控制需要進一步行“Xx”,但是這樣的情況手術失敗率很高,因為手術創面大,腫瘤的根治要求需要切除足夠組織,但是植皮需要保留足夠多的組織以利成功,我記得當時病人的一句話“醫生你大膽做吧,我信任你,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算失敗了也不怪你”,后來手術成功了,可惜病人因經濟原因及腫瘤復發最終放棄治療,出院前對我千恩萬謝,每次想起,都會讓我感嘆“現代醫學上還有很多需要攻克的難關啊”。

  另外,在工作時還應經常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個人覺得這是一種面對病人最寶貴的生命而產生的責任感,我們做手術,出一次意外或手術并發癥,你也許認為這只是1%,但對于具體的病人和家屬來說,那就是千真萬確的100%,所以我們任何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馬虎從事,因為你面對的是病人最寶貴的生命。只有我們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風才能做到苦盡甘來:“醫生是苦盡,病人則是甘來”。

  外科醫生年度個人總結3

  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科室全體醫護人員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努力學習、積極工作,轉變管理理念,認真落實院、科兩級負責制,帶領全科同志發揚吃苦耐勞、開拓創新、勇于進取的精神,密切配合醫院改革的步伐,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定問題。現小結如下:

  一、遵守院規院紀,服從領導,透明管理

  堅持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搏,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大局意識,積極投身醫院和科室的改革,勇于實踐,敢于勝利。發揚奉獻精神,在科室人員嚴重不足,科室任務重的情況下,根據新形勢調整了科室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充分調動了科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體同志集思廣益,調動科室全體同志,醫護人員加班加點,精誠協作,牢固樹立“科興我榮,科衰我恥”的思想,不計個人得失,確保了科室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以學習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以效益促發展

  正確處理科室與醫院、科室同事之間的關系。引導科室全體同志正確樹立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能夠清醒地認識到強練內功才是生存之道,因此多次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參加省市醫學會組織的業務學習,在工作之余努力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解決業務上的疑難問題,做到走出去,引進來,作為一名管理者,在追求自身素質提高的同時,更高的追求是科室全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扶风县| 鄂托克前旗| 河北区| 韩城市| 阳东县| 曲阳县| 高邮市| 丹凤县| 司法| 苏州市| 江油市| 马边| 青冈县| 巨野县| 兖州市| 武胜县| 许昌县| 东明县| 图们市| 安庆市| 三台县| 玉山县| 晋中市| 同心县| 曲麻莱县| 白水县| 普格县| 城口县| 治县。| 南康市| 双辽市| 丰台区| 临澧县| 武宁县| 开原市| 古交市| 读书| 鸡西市| 大厂|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