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0 10:16:3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營養安全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所謂滲透,就是在進行相關課程教學時,對教學中涉及有關食品安全知識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適當的知識加深、更新以及思維拓展.通過畫龍點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既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食品安全教育,又不對緊張的教學時間安排造成新的沖擊.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滲透食品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我們開展了以下工作.
1.1有機物對食品的污染
食品的化學污染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問題,如農藥、添加劑、包裝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隱患.教學過程可以根據相關內容,有針對性地滲透有機物對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訴學生化學污染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講烯烴的化學性質———聚合反應時,可以插入包裝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內容及其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作為包裝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較安全,而聚氯乙烯單體———氯乙烯不僅具有麻醉作用,還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說明如果食品包裝材料選用不當,會造成食品污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為了提高食品的色澤,吸引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蘇丹紅.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學習,并介紹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紅素等.在有機化學中,類似的例子很多,通過這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明白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息息相關,起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發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經將人類包圍.然而,人們卻忽視它的存在,并且將這種威脅置之度外,這與人們的錯誤觀念和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以及對食品污染危害的認識有關.因此,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防范,從而增加他們的憂患意識,消除食品污染帶來的隱患.曾經震驚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俁病”,原因就是汞在水體中通過食物鏈逐漸富集,最后危及到人們的健康.把這個事件與乙炔水合反應結合起來,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乙炔水合反應的學習,另一方面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食品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嚴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出現肌肉震顫、頭暈、嘔吐、心悸等中毒癥狀,后被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確認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類化合物的學習中插入瘦肉精事件這一生活實例,講述食品污染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危害,更容易增強學生的食品憂患意識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1.3食品營養衛生知識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爆發,同國民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重視程度以及國家對國民的食品衛生教育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滲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種由5個苯環構成的多環芳烴,是含碳染料及有機物熱解的產物,具有強致癌性,在燒烤、燻制食品如烤鴨烤羊肉串中含量較多.對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結合芳香烴的學習,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習慣,以減少致癌物對身體的侵害.在蛋白質一章的學習中,以阜陽空殼奶粉事件為例,讓學生明確認識到食品營養與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營養成分被破壞或營養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樣會危及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過這些知識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杜絕陋習,改變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飲食結構,以防止學生在食用時或食用前的處理不當造成食品污染.
2進行專題知識講座
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的食品安全知識,是有機化學與食品安全融合、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教育的有效途徑,但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識,學生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識缺乏一種整體感.為了使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的過程中對食品安全的認識由零星、分散走向整體、統一,在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應對同類食品污染物進行歸納總結,以專題講座的方式和學生一起討論有機化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使學生對該方面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機污染物很多,通過調研我們得知,有毒重金屬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嚴重.由于重金屬常以慢性中毒的隱蔽方式危害人類,因此常被消費者忽視.而在有機教學中,重金屬往往以各種形式出現在有機反應中,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金屬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視,我們以曾昭瓊主編的《有機化學》為教材,將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屬的有機反應進行總結.以此為平臺,對學生進行食品安全專題講座.相關講座的主要內容包括:重金屬汞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鉛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重金屬鎘的危害及相關有機反應;錳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鉻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關有機反應等.通過專題講座,學生關于重金屬對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體的認識.由于我們在講座中結合了大量的案例,學生反應強烈,在進行激烈討論時認為有機化學就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造福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如環境、食品安全等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發展綠色化學,消除有機反應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們的環境以及食品安全現狀.
3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
通過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滲透以及專題講座的途徑,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但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的限制,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同時,學生在上述途徑中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處于“被動”的地位,如何讓學生主動來認知食品安全知識,從更深層次認識到食品安全產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們認為,課外討論及小論文撰寫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彌補前兩種途徑的不足,有助于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與有機化學教學的融合.
課外討論和小論文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根據不同的教學階段,教師有選擇地布置課外討論作業,可以是具體的題目,也可以是一個范圍,讓學生根據相關的內容進行課外討論或撰寫小論文.如2011年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劑風波,我們將其融入酯類化合物的學習過程,因為塑化劑的化學本質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為了使學生對塑化劑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們讓學生撰寫與塑化劑相關內容的小論文,學生完成得很好.他們不僅通過文獻資料對塑化劑的化學本質、種類、在工業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劑的原因、對人類的潛在危害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的總結,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有的學生在論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酯,那我們在實驗課上所制備的鄰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劑的效果?鄰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學生還設計出相關實驗來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劑的目的.更有的學生從塑化劑偶然被發現,感覺到化學專業的學生擔負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為有機化學中涉及的波譜分析是現在質檢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學習鹵代烴融合塑料的相關內容時,要求學生收集資料,討論塑料對食品安全影響.結果,同學們制作了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認為塑料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對環境的污染.在焚燒塑料時,易產生世紀之毒“二惡英”,只要吸入一點點,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樣的文明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過敏、不孕、癌癥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溫情況下銷毀不會產生二惡英,提出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通過課外討論和小論文撰寫,對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激起了學生將來從事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熱情.因此,通過課題討論,也間接培養了“專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類似小論文撰寫和課外討論的內容還有蘇丹紅、三聚氰胺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和危害,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4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眾所周知,我國食品安全狀況非常嚴峻.嚴峻的食品安全狀況和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低下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水平.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與普及,造成了國民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識比較薄弱,從而導致了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現狀.提高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民眾宣教食品安全知識.該課題實施的最終目的,是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滲透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食品安全意識,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平臺,將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宣傳,讓更多的民眾來關注食品安全,從而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基于此,我們組織學生在節假日開展了食品安全知識宣講社會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成效.活動的開展,一方面使同學們積極將課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過文獻資料收集而來的食品安全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在宣講過程中實現學以致用,使有機化學教學與食品安全知識有機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眾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眾對食品安全知識的認知水平,為改善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做出貢獻.
5總結
論文關鍵詞:小兒貧血,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的作用與價值越來越多地被人們認識與重視。在多年的護理實踐中我們體會到,如果能將心理護理恰到好處地用于臨床工作,治療效果會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我科從1997年8月—1998年10月共收治貧血患兒15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0例,白血病5例;年齡最大13歲,最小3歲。貧血是血液系統疾病的一種臨床表現,由于各種臟器受到損害,貧血時組織與器官缺氧而產生一系列癥狀。表現在口唇、粘膜皮膚及面色蒼白,病程長的患兒常有疲倦、營養低下,如不及時治療和精神護理,可危及生命。
1 住院時的心理護理
病人入院后由于環境陌生,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總有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所有我們護理人員首先要主動與病人溝通,促進彼此了解,向病人介紹醫院環境,病房設備及使用等注意事項,同時還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病情及心理、家庭、社會等有關情況,對病人的疑慮要耐心解釋,盡量滿足病人生活及心理上的需要。這樣有利于減輕和消除病人的焦慮、無助的感覺,增加安全感、歸宿感,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期刊網論文格式模板。
2 住院期間的心理護理
貧血患兒由于病程長,年長兒對疾病的治療信心不足,講一些客觀理由,害怕打針、輸液,有時拒絕治療,我們多次去病房加以說服,主動和病人交談,要以同情和理解的心情來安慰病人護理畢業論文護理畢業論文,態度要和藹、熱情,在與病人交談過程中,盡量避免病人所關注和敏感的話題,不對其病情妄加評論,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通過對貧血患兒的心理護理后,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兒童患者心靈幼稚,依懶性強,特別是患兒長期慢性病久治不愈者,其心理尤為緊張、悲觀,他們總想聽到醫護人員對自己病情的預測,心理負擔重,認為該病是一種很難治的病,整日悶悶不樂,對治療影響極大。我們護理人員要多次和他們談話,給予精神鼓勵,講解一些類似此病恢復的過程,介紹成功的病例,使患兒由被動治療轉為積極主動配合治療。通過上述的心理護理,有思想負擔的患兒均能保持良好、穩定的心理狀態。
心理護理不僅反映了醫護人員與疾病之間的特殊關系,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著技術醫學和藥物治療并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心理護理。
3 出院后的護理和注意事項
貧血患兒由于病程長,好轉出院時我們應該告訴患兒及家屬注意患兒休息,少去公共場所,預防感冒,注意營養,給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按時服藥,定期檢查,如有特殊變化盡快來醫院治療。
論文關鍵詞:配制,原則
鴿糧即日糧,日糧配制是養好鴿子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配出能滿足不同品種、年齡、用途、生理階段、生產水平鴿子對各種營養的需要,才能充分發揮鴿子的生產性能并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或比賽成績。例如,正在育雛的親鴿,由于雛鴿生長發育極為迅速,所以應該配給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最豐富的日糧,而未在育雛的鴿子則可以少用些蛋白質飼料;日糧的喂量也可少一半左右;又如,競翔鴿應保持其有強壯的體格和充沛的體力,所以日糧中豆類籽實尤其是豌豆的用量比例應比其他鴿子高。
一、以飼養標準為依據
到目前為主,國內外還沒有公布過鴿的飼養標準,有的也只是一些經驗配方或典型日糧配方。所以,鴿的日糧配制只好以這些配方為依據。因為鴿子的常用飼料以谷豆籽實為主體,故日糧配好后,根據飼料化學成分分析表計算一下蛋白質含量是否在12~14%范圍內或營養比是否屬于中等營養比,只要日糧的蛋白質含量合乎要求,其他營養成分一般不會不合要求。
二、控制粗纖維和體積
鴿子日糧的粗纖維含量不宜超過5%。鴿子需要營養多,但1天內消耗飼料30~60克,有時還包括喂給雛鴿吃的飼料量在內,所以,日糧的體積也不能太大。如果以谷豆籽實為主體配制日糧,這兩點很容易控制。如果以糠鼓、餅粕等組成粉餌,就應該注意原料的選用。
三、飼料種類多樣化
不要只用一、二種飼料,否則難以使配出來的日糧有比較高而全面的營養,難以發揮各種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難以有較高的消化率、適口性和生產效能。
根據養鴿者的實踐經驗,少到用3~4種谷豆籽實就可以達到目的。當然,如果為了廣辟飼料來源,減少豌豆和玉米的用量,和使某些低價格代用飼料在日糧中的比例不超過5%或10%的限制,用5~6種或7~8種或10來種飼料配制鴿子日糧也完全是可以的。
三、質量安全有保證
1、質地良好
配制好的日糧要適口性好,要便于飼喂,不含有害、有毒、霉變、污染物質,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蟲卵。
2、生產效能高
為某群鴿子配好的日糧,用于喂在生產上或比賽中要能獲得盡可能高的效果和成績的鴿子。
四、維持相對穩定
鴿子日糧配好后,即使是經實踐證明是生產效能很高的,也要隨著季節、飼料貨源、飼料價格、生產水平等變化而進行適當調整或重新配制,但是,切忌變動太多太大,務必保持相對穩定。當必須較大變動時,可以事先安排一個供短期用的過渡日糧,以免引起鴿子患消化系統疾病。
論文關鍵詞:安全高效養豬要以預防傳染病為中心
目前很多養豬戶已經意識到種豬是豬病最大的傳染源。據調查,目前有80%的豬病發生在產房和保育階段,所以有專家提出“母豬關鍵8周管理” 和“初生定乾坤,斷奶決勝負” 等管理理念,充分說明最容易遭人忽視的“冰山一角”——母仔豬的管理水平將直接決定整個養豬戶的經濟效益。所以,必須高度重視種豬的管理:
一、嚴格把守引種關
引種前一定要對種豬所在地區或種豬場的管理、防疫水平(老板口碑)進行反復認真調查,有條件的應重點對豬瘟、圓環病毒病、豬藍耳病、偽狂犬病等做抗原檢測農業論文,嚴防病從種入、“引狼入室”。
二、嚴格隔離飼養
剛購進的種豬一定要隔離飼養3個月以上,確認是健康豬才能入舍飼養。
1、做好藥物保健
要定期添加對本場細菌敏感的藥物控制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根據不同季節,每1~2月投喂一次四環素類藥物以控制衣原體病、支原體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特別是在母豬產前產后5天、乳豬出生后3、12、21天以及仔豬斷奶前后5天、仔豬轉舍前后3天等最易產生應激、誘發疾病時期,更要在飼料飲水中添加抗生素、抗病毒制劑、抗應激藥物、免疫增強劑等。
2、做好分娩母豬的管理
當前許多自繁自養養豬戶首先被以下疾病所困擾:母豬“三聯癥”(產后無乳、乳房炎、子宮內膜炎)、仔豬“三聯癥”(黃、紅、白痢)、母豬便秘、產后不食、有些養豬戶仔豬凍死、壓死和餓死的比例高達30%雜志網。所以,必須加強分娩母豬的管理:
⑴母豬哺乳期必須飼喂高能高蛋白等營養全面的泌乳期飼料,建議自由采食。
⑵防止妊娠期母豬便秘。
⑶提前做好產房消毒、產房保溫設備和接生器械藥品準備工作。
⑷接生過程中要做好母豬、外陰以及仔豬剪牙、斷尾、斷臍帶時的消毒工作。
⑸讓每頭仔豬吃足初乳并固定好(對豬瘟感染嚴重的豬場小豬應在吃初乳前1小時做豬瘟超免)。
⑹母豬產前產后5天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如恩諾沙星、阿莫西林預防各種疾病。
⑺母豬產仔當天宜少喂或不喂飼料,喂麩皮糖鹽水,根據季節適量添加雙黃連口服液和生姜大蔥熬汁以及消炎鎮痛藥物。
⑻母豬在產仔過程中要保持圈舍環境安靜,做好母豬難產及假死仔豬急救準備。
關鍵詞:食品,質量監督,職能,管理
0.引言
最近幾年,我國在提高食物供給總量,增加食物多樣性以及改進國民營養狀況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食品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長期以來中國的食品供應體系主要是圍繞增加食品供給數量而建立起來的,現行的食品監督監管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食品質量監管工作的需要,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進一步推進制度建設和監管方式改革,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快速反應、處置有力,確保廣大消費者的食品消費安全。 食品質量綜合監督,是我們食品監督部門的一項神圣而又十分艱巨的工作。論文參考網。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我們在食品監管工作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我認為,當前基層食品質量綜合監督工作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堅持監督和管理并重
1.1加強對食品質量工作的監督。因為食品涉及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
質量,盡管食品質量監管部門一直致力于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質量按監管力度,然而“問題食品”仍然大行其道,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食品安全頻頻地曝光,并不是現在的食品比以前更不安全了,而是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引起消費者、國家、食品監督管理機構的重視了,商家可以鉆的空子更小了。論文參考網。曝光后問題就有解決的可能了,就為消費者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是件好事,并不是壞事,應充分發揮監督的積極作用。
1.2構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不能過估計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
的成績,要正視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采取嚴格的監管措施,扎扎實實地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工商、質檢、衛生等部門急要分兵把口,又要相互協作,加大執法力度,抓準典型案例,進行曝光。要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同事,要發揮官大消費者重視食品安全的積極性,鼓勵就抱視頻方面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將食品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在食品加工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真正構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銅墻鐵壁”。
2.加強統一領導,整合執法資源
面對食品安全這一天的大事,從中央到地方,應當痛下決心,動大手術,通
過體制改革,對現有的監管體制進行調查,整合執法資源,管住管好食品市場,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當前,應著重解決食品監管職責過于分散的狀況,將食品安全監管的職能相對集中,權責進一步明晰,并通過建立一種有效的權威的協調機制,提高監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要解決兩個問題:2.1是對監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復之處進行明確的重新分工,只能有一個部門負責,其他部門退出;2.2是對無人監管的“盲區”,明確一個部門負責。在制定分工方案時,要充費考慮各個部門已經建立的監測網絡的實力,實力弱的退出或者充實到新的負責機構。這個方案最接近現有的管理體制,但是并需解決好分工后各個環節直接的協調和銜接問題。論文參考網。問題銜接問題的關鍵在于都應服從于一個統一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
3.食品檢驗工作盡快完善
3.1統一食品安全標準。目前,我國食品相關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
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四級,并且水平偏低,部分標準實施狀況較差,甚至強制標準也未得到很好的實施,并且現在的食品安全標準在實施中暴露出不少的問題。比如:2004年3月15日,沈陽市衛生監督所查處的24.5噸“毒黃花菜”事件,就是因為衛生部與農業部各自指定的標準中對SO2殘留量的限量不同而引起的。總之,我國食品安全標準、檢驗檢測方法的諸多方面已經到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階段,必須盡快統一。
3.2加快檢測技術研究和運用。檢驗檢測工作應隨著食品工業為基數的革
新和食品安全控制標準的提高而不斷完善和提高。檢驗檢測作為食品安全控制和監督檢查的途徑和手段,直接影響到食品的質量和安全。隨著食品安全標準的不斷升級和食品工業的革新,急需更加可靠、快速、便攜、精確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食品生產、加工、儲藏、包裝、運輸過程的安全性控制技術,建立起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安全檢測機構,提高食品安全檢測能力。食品安全標準和監測體系的統一完整,將為我國大力發展食品市場準入制度和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4.推進食品安全監管法制化
目前,我國的食品法律法規無法掩蓋食品暢銷的全過程,以《食品衛生法》
為主導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已不能適應現代食品安全監管的需要,前不久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生產經營者和監督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責任,強調和重申了監督管理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具有一定的可操控性,但仍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食品安全監管法制化建是仍待加強。
4.1加強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行政規章、規范性文件等多
層次法律體系,探索和反張繼和國際接軌,又符合國強的理論、方法和體系。盡快糾正我國食品安全監管不規范、不夠嚴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按前監管法制體系,從食品安全的全程監控著眼,把標準和規程落實到食品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努力消費食品安全監管中“無人管、無力管、無法管、不會管”等問題。
4.2健全長效監管機制。4.2.1建立健全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提高食
品聲場企業入市門檻,制定食品質量市場準入標準,從源頭上減少食品不安全隱患。4.2.2建立食品安全責任追溯制度。按照從生產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可相互追溯的原則,建立食品生產、經營登記制度,實現視頻質量安全的可追溯。4.2.3建立食品安全承諾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制度。在食品安全監管的任一環節,一經發現食品未能達到質量承諾和安全標準,生產、經營商家應立即將該食品下架退市并召回所銷售的食品,實行行業自律。4.2.4建立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預警制度。盡快建立獨立的、公正的、權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實驗室,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科學的、嚴謹的技術支撐,并通過建立警示制度,及時將食品安全問題的細細向社會公布。4.2.5強化執法監管措施,提高執法監管水平,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原則在食品質量監管領域得到體現。
論文關鍵詞:EM原露在信鴿飼養中的應用
“EM”是“有益微生物群”的英文縮寫,是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等研究出來的新型復合微生物菌劑,它由光和細菌、乳酸菌、酵母菌等10個屬、80多種微生物復合培養而成。國內已有很多廠家生產此類產品。微生物不僅含有較高的優良蛋白質、氨基酸,還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大量的類胡蘿卜素、抗病毒物質、生長促進因子和提高群體免疫能力的活性物質,作為添加劑加入飼料中飼喂能促進生長,提高抗病能力。用EM液養禽有提高飼料轉化率、促進禽類生長、防治消化道疾病、使飼料脫毒、改善環境衛生、提高繁殖率和幼雛成活率等作用。
一、EM原露的主要成分
1、光合菌群(好氣性和嫌氣性)。如光合細菌和藍藻類。具有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屬于獨立營養微生物 ,能自我增殖。菌體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質 ,且富含多種維生素,還含有輔酶Q10、抗病毒物質和促生長因子;它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熱為能源,將土壤中的硫氫和碳氫化合物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質為無害物質,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土壤中的有機物、有害氣體(硫化氫等)及二氧化碳、氮等為基質,合成糖類、氨基酸類、維生素類、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質和生理活性物質等,是肥沃土壤和促進動植物生長的重要力量。
光合菌群的代謝物質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還可以成為其它微生物繁殖的養分。光合細菌如果增殖,其它的有益微生物也會增殖。例如:VA菌根菌以光合菌分泌的氨基酸為食餌 ,它既能溶解不溶性磷,又能與固氮菌共生,使其固氮能力成倍提高。
2、乳酸菌群(嫌氣性)。以嗜酸乳桿菌為主導。它靠攝取光合細菌、酵母菌產生的糖類形成乳酸。乳酸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物的急劇腐敗分解。乳酸菌能夠分解在常態下不易分解的木質素和纖維素,并消除未分解有機物產生的種種弊端;合成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產生消化酶、促進新陳代謝生物論文,還有融化不溶性無機磷的能力。
乳酸菌還能夠抑制連作障礙產生的致病菌增殖。致病菌活躍,有害線蟲會急劇增加,植物就會衰弱,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有害線蟲便會逐漸消失論文的格式。
3、酵母菌群(好氣性)。它利用植物根部產生的分泌物、光合菌合成的氨基酸、糖類及其它有機物質產生發酵力,合成促進根系生長及細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質。酵母菌在EM原露中對于促進其它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線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質(食物)提供重要的給養保障。此外,酵母菌產生的單細胞蛋白是動物不可缺少的養分。
4、革蘭氏陽性放線菌群(好氣性)。它從光合細菌中獲取氨基酸、氮素等作為基質,產生出各種抗生物質、維生素及酶,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獲取有害霉菌和細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質,從而抑制它們的增殖,并創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環境。放線菌和光合細菌混合后的凈菌作用比放線菌單兵作戰的殺傷力要大得多。它對難分解的物質,如木質素、纖維素、甲殼素等具有降解作用,并容易被動植物吸收,增強動植物對各種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放線菌也會促進固氮菌和VA菌根菌增殖。
5、發酵系的絲狀菌群(嫌氣性)。以發酵酒精時使用的曲霉菌屬為主體,它能和其他微生物共存,尤其對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效果。因為酒精生成力強,能防止蛆和其他害蟲的發生,并可以消除惡臭。
二、EM原露在信鴿所以中作用
EM原露具有改良土壤、增強光合作用、改善水質、除臭糞、促生長、抗病、改善信鴿品質、抑菌等功效。用EM原露飼養信鴿,有幾大好處:
1、提高成活率
⑴使有益菌群迅速在腸道內占據優勢,調節腸道內微生態平衡。
⑵對腸道無任何刺激,保護腸道內黏膜。
⑶有效預防雛雞白痢、大腸桿菌等疾病的發生。
⑷保肝護腎,調節機體內分泌,提高免疫力。
⑷有效促進信鴿生長發育。
通過飼喂EM原露,可大大提高信鴿成活率,提高5~10%。
2、提高免疫力
用EM原露長期飼喂信鴿,可以有效的刺激胸腺、脾臟和法氏囊的發育,提高信鴿的免疫功能,同時能明顯增強淋巴細胞的活性,明顯增強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從而大大降低疾病防治費用,提高信鴿和肉鴿飼養的綜合效益。
3、提高飼料轉化率
用EM原露制料長期飼喂,克激活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的酶,從而提高它們的效率。使鴿飼料的消化率明顯的提高,有助于消化過程。同時能提高鴿子對鈣、磷等多種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4、有效減少發病率
用EM原露制作料飼喂信鴿,可以有效的阻止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霉菌、球蟲等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促進有益菌的生長,長期維護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有效減少發病機率。
5、促進生長,提高品質
通過飼喂EM原露制作料,可明顯的促進鴿子的生長發育,提高平均重量,可大幅的提高信鴿的品質。
6、改善飼養環境
用EM原露制作料飼喂信鴿,還可以改善鴿舍環境的功能,使鴿舍內二氧化碳、氨氣等有害氣體顯著減少生物論文,減少量為85%以上。鴿糞臭味明顯下降。
綜上所述,通過飼喂EM原露制作料,可以大幅提高鴿子成活率,降低信鴿養殖綜合成本 20%左右。
三、EM原露在信鴿飼養中的具體應用
EM原露用于信鴿最簡單的使用辦法,就是按一定比例兌水后直接給鴿子飲用。具體作法是:用1份(毫升)EM原露,1份(克)紅糖,加水至一定比例即可。其中紅糖是作為一種營養物質,它能保持EM原露中菌群的活力,實際使用中也用過葡萄糖和蜂蜜代替。
1、用于鴿棚及環境消毒
用EM原露,紅糖、加250~500倍水配成稀釋液噴灑鴿舍及周圍環境。開始每星期1次,逐漸減少到15天1次。實際運用中只要把鴿子每天喝剩下的EM稀釋液用來消毒鴿舍即可。鴿子飲用EM原露和鴿舍噴灑EM原露一段時間后,鴿舍中的臭味會大大降低,連蚊蠅也會減少很多,這是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把促成惡臭的物質:氨、硫化氫、甲基硫醇等當做食物吃掉(分解掉)這無疑給城市陽臺的養鴿者帶來福音。再不要因為鴿舍產生臭味及引來的蚊蠅與鄰居們發生糾紛,城市文明養鴿將落在實處。
2、用于日常保養及防病
用EM原露,紅糖,加水配成稀釋液給鴿子全天飲用即可,EM原露的用量為每羽信鴿每天0.25~0.5毫升,加水量為100~200倍,以每天剛好飲完為宜論文的格式。原則是冬天增加濃度,夏季減少濃度。其特點是能明顯改善整個鴿群體質,對養功差的鴿舍效果尤其明顯,鴿群抗病能力增強基本上不民生惡性傳染病,消化能力強,糞便形狀好,家飛時間延長,飛徑半徑大,訓放整體歸巢率高,對照使用注射用氨基酸的鴿群,效果毫不遜色,且成本降低十幾倍。
3、防治信鴿體內外寄生蟲
其特點是內服不產生毒付作用,非常安全,同時又起到對鴿子身體的保健作用。因此,在比賽期間也能應急使用。外用洗澡也很有特點,有不少鴿友喜歡用高錳酸鉀(PP粉)溶于水中給鴿子洗澡,雖然也能起到驅蟲,消毒作用,但高錳酸鉀是一種強氧化劑,在殺菌的同時也會加速信鴿羽毛的老化,使其失去光澤而干枯。而EM原露中微生物的特點是能產生抗氧化作用的物質,使用它給鴿子洗澡,既能驅蟲消毒,又能對鴿子的羽毛起到非常好的護理作用。
EM原露可配制成防蟲液,用來驅除鴿子體內外寄生蟲。 鴿子體內驅蟲時用EM防蟲液加500倍水飲用1天生物論文,1星期后再飲用1天即可。驅除體外寄生蟲可用EM防蟲液加1000 倍水給鴿子洗澡,每星期1次,實際應用中用EM原露直接放在水中給鴿子洗澡,也有驅蟲效果,并能使鴿子羽毛油滑光亮。
4、用于治療鴿病
其特點是簡便實用,無論是什么病,不需要做治療前的醫學檢驗,不用擔心會用錯藥,EM原露對鴿子的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一些疑難難癥都能治療,特別是對令鴿友最頭痛的多病菌復合有一舉多得的效果,同時EM原露治病沒有其它化學藥劑在治病的過程中產生的毒付作用,抗藥性及二次感染等等一系列后顧之憂。而且用EM原露治好的鴿子身體素質恢復極快,這是由于在鴿病治好的同時,鴿子消化系統也已調整到位,這時給鴿子進行營養補充會得到良好的吸收,使鴿子體質迅速恢復。
⑴如果是全棚發生傳染性疾病,(如沙門氏菌,新城疫球蟲病等)可用EM原露,紅糖,(這時不能使用蜂蜜)加水50倍配成稀釋液全天飲用,觀察鴿子精神狀態及烘便,以此判斷使用效果,一般3~7天即可完全控制病情,如用后2~3天內無明顯效果,可以加大濃度。病情控制后,要繼續按治療濃度飼喂兩天,以便鞏固治療效果,然后恢復日常保養濃度。
⑵對病情比較嚴重或個別發生病情的鴿子,可用EM原露紅糖加水10倍配成稀釋液,用注射器灌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對病情特別嚴重的鴿子我們的做法是直接灌服EM原露,每次3~5毫升。
⑶對念珠菌,毛滴蟲,霉菌感染的信鴿,一般口腔中生有黃白色沉積物,這時要先將沉積物去掉,然后在口腔內滴幾滴EM原露,并內服治療濃度的EM原露,一般2~3天以夠治好。
⑷EM原露還可用于防治信鴿飼料的黃曲霉菌中毒,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外傷,眼部啄傷,傷口發炎等具有止血預防感染消炎生物論文,快速愈合創口的神奇效果。
5、用于信鴿賽前賽后的調整和老幼鴿的保健
由于EM原露中的微生物能分泌出有機酸、多糖類、多種維生素、抗生素、各種生化酶、氨基酸和氧等有益物質,既可調正各器官的功能延緩細胞衰老,激活T細胞,分解亞硝基化合物及其它有機化合物,又可增加營養,促進對其它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改善鴿子體內的微生態平衡,使鴿子保持健康的體質。因此EM原露可用于鴿子的育種,種鴿(特別指高齡鴿)配對前15天,每天灌服10毫升,幼鴿出營后7天至出棚,每天灌服3~5毫升,賽鴿參賽前7天開始每天服10毫升,信鴿比賽歸巢后立即灌服20毫升,(此時配羊稀釋液時可用蜂蜜代替紅糖),之后連服3天,然后轉為日常保健濃度飼喂。
注意:在上述調整中,如信鴿出現體重過重,可適當增加信鴿日常訓練的運動量,減少飼料中油脂性飼料的比例,其它添加劑均可不用或少量使用,比賽期間可適當給賽鴿增加營養,可選擇多種維生素和中草藥制劑。
9月21日下午,第九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糖尿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309B會議廳如期舉行。本次論壇共有150余名內分泌界、營養學界、運動醫學界的專家學者應邀參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黨委副書記劉境女士到會致辭,并對分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北京博愛醫院內分泌科鄭欣主任主持了會議。
本次論壇緊緊圍繞“糖尿病的醫學營養和運動康復”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大會上,專家學者積極發言,就糖尿病醫學營養與運動康復的現狀、模式、研究進展等方面充分交流,提出了有關糖尿病康復的一些新理論、新方法。其中,特邀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常翠青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孫子林教授、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陳偉教授分別就《糖尿病患者運動安全評估》、《中國糖尿病患者運動習慣及其效應―全國多中心調查結果》、《糖尿病營養康復:新指南,新證據》論題做了精彩的演講。陳偉教授指出,“糖尿病的醫學營養與運動康復”這個主題非常貼合目前的糖尿病全程管理與綜合管理理念,對于預防糖尿病易患人群患病,幫助糖尿病患者預防及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大意義。會場學術氣氛濃郁,精彩紛呈的報告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濃厚興趣和熱烈討論。
本次論壇共收錄論文8篇。與會專家學者對于會議的組織籌辦、主題內容均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論壇主辦單位北京博愛醫院內分泌科在糖尿病營養與運動康復方面做的工作給以充分肯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與之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合作。
最后,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內分泌科鄭欣主任為本次論壇做了精彩的總結。她指出,本次論壇充分展示了糖尿病營養與運動康復領域當前的發展水平、學術成果和研究方向;在糖尿病患者的綜合管理方面,為廣大內分泌科與營養科的醫務工作者提供了積極有益的參考;同時為促進業界同行間的交流與合作起到積極作用。
經過全體參會人員的共同努力,第九屆北京國際康復論壇糖尿病康復分論壇順利完成各項議程并圓滿結束。
關鍵詞:食品營養學;實驗教學;實踐;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7.027
“食品營養學”是食品科學相關專業的必修基礎課之一,以培養學生掌握營養學的基礎理論以及實際應用的知識和方法為目的,旨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部分歷來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培養學生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能,也是增強學生科研動手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食品專業的高等院校,存在著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實驗教學則處于未開展或開設課時不足的現象[1]。針對傳統教學理念中“重理論、輕實踐”實驗教學形式的單一或不足[2],結合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品營養學”實驗教學的課程教學模式,對“食品營養學”的課程改革和實踐進行了總結與分析,旨在為國內“食品營養學”實驗教學的共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課程簡介
自2004年以來,“食品營養學”課程一直作為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生的學科基礎必修課之一,實驗環節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特色,備受學生的關注與歡迎。經過課程團隊多年的不懈努力與提高,“食品營養學”課程于2007—2009年先后被評為校級、省級精品課程,并于2010年被確立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食品營養學”實驗課程于2012年首次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被寫入教學大綱,更利于“食品營養學”實驗教學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發展。
2實驗課程教學模式
目前,“食品營養學”課內實驗課程由以下環節組成,即營養平衡調查、營養食譜設計、食品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綜合分析;課外的實踐內容包括專題調研與設計、熱點問題辯論賽、參加大學生創新課題、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等實踐活動。課內與課外實踐活動的合理結合,真正促進了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和分析思考能力的鍛煉。
2.1“食品營養學”課內實驗教學模式
(1)營養平衡調查。實驗旨在通過自主選題、獨立設計調查問卷、匯總回饋信息、統計分析數據與撰寫結論等實驗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開展營養平衡調查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學生對調查信息匯總、統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增強學生用理論知識與實踐反饋信息綜合分析營養問題的能力。在此環節中,采用問卷調查法,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①自主選題、論證。根據專業知識、相關文獻(要求10篇以上),學生確定調查對象,撰寫選題論證書,闡明選題意義與開展調查的必要性和緊迫性。②獨立設計調查問卷。根據調查人群的特征,能夠獨立設計營養平衡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中必須包含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性別、年齡、身高、體重、職業等),有關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產能營養素攝取嗜好問題,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等方面。③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問卷要求回收30份以上。④數據采集與匯總分析。在Excel表格中匯總調查問卷相關信息,準確計算每個被調查個體三大產能營養素的需求量與供給量情況、主要飲食習慣問題、生活習慣問題等方面,繪制統計圖和統計表,進行營養平衡問題綜合分析。⑤撰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正文包括前言、調查內容與方法、調查結果與分析、調查結論4個主要內容。
(2)營養食譜設計。根據群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結合當地食物的品種、生產季節、經濟條件和廚房烹調水平,合理選擇各類食物,達到平衡膳食。此環節中必須包括:①確定食譜類型;②合理選擇原料;③確定全日、每餐能量攝取量和三大熱能營養素供給量;④主食品種和數量的確定;⑤副食品種和數量的確定;⑥平衡調配制定出營養食譜;⑦食譜的調整與確定。
(3)食品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綜合分析。在“食品分析”“食品生物化學”等課程學習的基礎上,以自主選題的食物原料、半成品、成品三類樣品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素含量變化情況為研究對象,提高學生獨立設計、綜合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此環節包括:①自主選題與方案設計;②設計方案的具體實施;③實驗數據采集與匯總分析;④撰寫實驗報告。
2.2課外實驗教學模式
2.2.1以貴重儀器設備搭建“食品營養學”實驗教學的公用平臺
“食品營養學”實驗常用的儀器設備大多局限于營養成分測定的儀器設備,如凱氏定氮儀、索氏抽提器、纖維測定儀、馬弗爐、干燥箱、天平等設備。僅通過實驗課程,學生能獨立操作的儀器設備較為有限,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儀器操作能力,學院搭建了食品營養學公用儀器平臺,采用貴重儀器設備作為食品營養學的配套儀器設備,以滿足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等現代化教學理念的需要。例如,學生不僅能通過凱氏定氮儀測定食物中總蛋白的含量,還能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儀、圓二色譜儀等對蛋白構成進行深入定性定量分析;也可通過馬弗爐進行灰分測定,還能通過原子吸收、原子熒光對礦物質元素種類進行分析。學生通過對常規儀器設備與貴重儀器設備的聯合學習,能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開發學生的科研潛力。
2.2.2鼓勵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課題
通過課內實驗的開展,已有部分學生具備了文獻查閱、選材選題、實驗設計的能力,課程團隊的教師積極鼓勵學生申報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新課題,學生的選題范圍自由靈活,創新性也突出,如從玉米蛋白中制備多肽的工藝研究、從火龍果果皮中提取花青素、從雞蛋清中分離抗氧化肽、從林蛙油中提取不飽和脂肪酸及抗癌活性蛋白、從廢棄香菇培養基中分離多糖、超聲輔助提取大蔥油等題目。學校根據選題內容及研究深度確定題目的等級,共分為國家級、校一級、校二級、學院級4個級別。每年,“食品營養學”課程團隊的教師均帶領10多個國家級、校級、院級的大創課題,能充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學生取得的成果也非常喜人,在順利結題的基礎上,還能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國家核心期刊論文,少數學生還能發表sci檢索的高水平論文,或申報發明專利等眾多研究成果。通過開展“食品營養學”課外的參與課題活動,學生的科研積極性非常高,為以后的研究生階段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3實驗室的開放運行模式
傳統的實驗室開放時間大多限于課內時間,課外做到全天開放的還為數不多。為滿足學生課外實驗安排的需要,食品專業實驗室采用24h開放管理制度。學生開展“食品營養學”的課內及課外實驗,均可預約儀器與設備、預約實驗時間地點、預約學習實驗項目。為做到實驗室的開放運行,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①制訂了開放實驗室的制度,如實驗學生登記制度、實驗室安全制度等;②全部實驗室均配備監控系統,并做到24h無死角監控實驗室的目的,充分保障了實驗室安全和學生安全,以及實驗室的開放運行;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立,學生可通過實驗室的管理網站進行實驗室預約及儀器設備的預約,也可了解實驗室的各項管理制度、設備的操作說明等信息,為實驗室開放管理提供了必要保障[3]。
2.2.4網絡資源的應用
“食品營養學”課程的網絡資源以“食品營養學”國家級精品課平臺為基礎,包括多媒體課件共享、教學視頻錄制、在線題庫建設、教學互動等方面,能夠充分發揮網絡信息平臺的先進性,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及交流,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可隨時在網站上進行自主學習,亦可在互動欄目中進行提問或師生間共同探討相關問題。此外,課程網站資源每年都在不斷地更新,資源越來越趨向于完善,幾乎所有教學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都以照片或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網站。豐富的網絡資源不僅能夠滿足學院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學習需要,更為其他兄弟院校同專業間的交流學習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達到了網絡資源共享的目的。
2.2.5其他教學模式
課程團隊教師常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專題調研活動,如到糧油、水果、肉品、水產市場等進行認知實習或采樣分析。課程團隊教師也帶領學生參觀食品加工企業,了解食品加工流程,現場講解食品加工過程中營養流失、營養補充等內容,并結合學院的多條中試生產線,如乳制品、肉制品、發酵制品、蛋品、焙烤制品、果蔬制品、功能肽等中試生產線進行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以滿足“食品營養學”實驗教學的綜合設計性需要。
3結語
1970至1985年是學習試用階段。從文獻中獲得Dudfick和Wilmore倡用IntravenousHyperalimentation的信息后,我國有部分學者與胃腸外科醫師結合本身工作的需要,接觸到這一技術資料,認識到它的新穎性與I臨床的需要性,開始了探索,試圖將這一技術移植到我國的臨床應用中,特別是有利于那些胃腸功能有障礙極需補充營養而又缺乏有效方法的病人,如腸瘺和短腸綜合征等,但缺乏必需的器械與制劑。當時國內僅有水解蛋白液和高滲葡萄糖,更無腔靜脈置管和輸注營養液的器械設備。經過不懈地努力自行設計制作后,終于使腔靜脈置管輸注營養液這一技術應用于臨床,開始為部分病人解決營養供給困難的問題。雖只是在少數醫院內試行,但有了一個開端和茁壯的萌芽。15年后(1985年),在廬山召開第一次全國I臨床營養支持學術會議,雖然只有45位代表,宣讀了8篇文章,但對臨床營養支持的需要性、實用性與迫切性有了一致的認識,認為應該在我國迅速、廣泛地開展學習、推廣與應用,提高病人的治療水平。
1986至1995年是教育推廣階段。繼廬山會議后。1986年即由先行應用的幾所醫院組織了第一屆全國臨床營養支持學習班,人數達100人。其后,學·院士論壇·習班逐漸增多,在南京、上海、北京都有舉行,僅南京現在每年二期,已舉辦過28期。學習班對推廣臨床營養支持的應用起著極大的作用,可以說經過學習班的人員,都已成為臨床應用營養支持的骨干。同時,在20世紀80年代,正值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國外的信息、學術交流不斷增加。有關臨床營養支持的藥械也開始進入我國。更為重要的是國內開始建廠。生產有關營養支持的藥械,先是生產了復方氨基酸液,1988年開始生產脂肪乳劑。相應地,腸內營養制劑也可在國內生產。有了基礎理論的教育,又有藥械供應,臨床營養支持逐漸在臨床得到推廣應用。1990年,在南京舉行第二屆全國臨床營養支持學術會議時,與會代表達250余人,并成立了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營養支持學組。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從此形成了制度,每2年召開一次,第十屆會議于2006年在上海舉行。自20世紀70年代以后,臨床營養支持不但在應用技術上不斷得到改進,而且在基礎理論上也不斷深入發展。隨之對各種疾病狀態下的代謝改變也都有進一步的研究。為此,在80年代后期,我國有關的醫學院開始培養臨床營養支持專業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基礎理論研究與臨床操作技術都有了明顯的進展。兩本專業雜志《腸外與腸內營養》和《中國臨床營養雜志》也都在這一階段創刊發行,有了臨床營養支持專業論文及資料進行學術交流的岡地。
1996年至今是臨床普及階段。經過25年的歷程,臨床營養支持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逐步成熟,也為多數醫務工作者所認識,在各級醫院都有應用。2004年,在中華醫學會學術會議上,陸道培院士稱當年我國應用營養支持的病人數達160萬。2006年,華瑞制藥有限公司銷售的脂肪乳劑達1174.5萬瓶。紐迪希亞公司的腸內營養液銷售達283.7萬.瓶。他們的銷售量大約僅占全國總用量的30%~50%。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到我國臨床營養支持有了很大的發展。與此同時,基礎理論研究也有了更進一步發展。研究生數量增加,很多已學成的營養學碩士和博士進入到臨床工作,學術活動也在增多。
2004年,中華醫學會又成立了中華腸外與腸內營養支持學會(二級學會)。臨床營養支持專業的發展,不論從組織形式、人員結構、基礎理論研究、臨床應用技術、藥械供應等,業已達到了一個較完整的系統。
常言道“三十而立”,雖指的是人,但對一項醫療技術而言,臨床營養支持經過30余年的應用研究,也已達到較成熟的階段,經過了初創一普遍應用一成熟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對需要營養支持的病人提出的口號是:“當病人需要營養支持時,首選靜脈營養”;其后,因腔靜脈置管的并發癥較多,口號隨之改變為“當病人需要營養支持時,首選周圍靜脈營養”。80年代后期,對腸功能的認識有了轉折性的改變,認識到它具有的屏障功能以及它對人體的重要性,還認識到腸內營養對維護腸黏膜的生長和增殖都具有特殊性。因此,當前選擇營養支持的口號是“當腸道有功能,且能安全應用時,應用它”。除此之外,對營養支持的目的與評估的指標,也由“維持氮平衡,保持瘦肉體”變為“維持細胞、器官、免疫的功能,促進病人的康復”。連熱量的供給也由20世紀70年代前的倍于機體的需要量到正常量,甚至在高度應激時低于正常量。重視氮的供給,非蛋白質熱量與氮的比例由150:1降至甚或低于100:1。營養制劑的種類與配方也都在改變。這些又說明f臨床營養支持的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也還都末達到完臻的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改進。
我國臨床營養支持雖已得到推廣,也已為許多病人的康復發揮了積極作用,諸如短腸綜合征、腸外瘺、燒傷、嚴重創傷、重癥急性胰腺炎以及各種原因所致的營養不良等。但總體來講,我國臨床營養支持的基礎理論水平與應用技術尚不盡人意,僅是“能用”,但不知為何用?怎樣用?大有“拿來就用”之勢,既不究其理論依據,也不究其應用技術。因此,不能獲得臨床營養支持應有的效果,更不能深知臨床營養的需要性,進入到一個“能用則用之,有難點則棄之”的境界。腹腔鏡膽囊切除后,應用2d靜脈營養競成為“常規”治療;今天輸2瓶氨基酸液,翌日再輸1瓶脂肪乳劑者并不少見,都稱之為“營養支持”。實際上,“營養素同時輸入”的基本要求都沒有達到。因此,要使我國臨床營養支持能夠更廣泛、更科學地發展,尤其在我國當前醫療資源受限的條件下,合理地使用營養支持,應成為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首先是加強基礎理論的普及教育,臨床各專科、各層次的醫師,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師,都應懂得臨床營養支持最基礎的理論知識,是解決“為何用”的關鍵。
當然,“應用指南”是指導醫師們怎樣去選擇應用I臨床營養支持的最基本指導資料,是指導“怎樣用”的藍本,應該是以我國的資料為編寫基礎,編寫者更應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否則將脫離我國醫療情況的實際。無疑,國外的資料應該參考,應該認真細致地研究,但不是編譯。現在我們缺乏的是我國自己的臨床資料。我國的人口多,臨床資源豐富,經過有組織、認真地收集、總結,應當不乏可供參考的資料。這就需要我國熱心于臨床營養支持工作的醫師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分工合作,以病人的利益為重,完成一部以我們自己資料為主、適合中國國情的“指南”。
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臨床營養支持雖已經過30余年,確有很大的進步,解決了很多病人的營養問題,促使他們康復。然而,還有許多理論與臨床實際問題未能解決,如嚴重感染、創傷等高分解代謝狀態病人的營養支持問題,腫瘤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病人的營養補充問題,都尚未能得到解決。
因而還需從代謝、器官功能特需營養供給等方面進行研究解決;還需要組織專門機構和專門人才進行專項研究。僅從臨床應用的技術上調整營養物質的量與質,實難以達到目的。新晨
根據營養支持的目的,營養支持可分為三類:補充營養、支持營養與治療營養。補充營養是為那些存在營養不足的病人補充較多的營養,以糾正營養不良;支持營養是為那螳原無營養不良,但因急性疾病,消耗大量增加,為維持機體的基礎需要與補充額外消耗而給予相應的營養,以支持機體維持代謝的正常進行;治療營養是通過提供某些營養物質以達到治療的目的。現時已有谷氨酰胺、膳食纖維加生長激素的短腸綜合征康復治療,能使一些短腸病人的腸黏膜增殖代償,經腸道營養或恢復口服營養,而無需腸外營養就可以維持機體的營養需要量。又如谷氨酰胺、精氨酸、魚油也有免疫調節功能,減少感染等并發癥,促進病人康復,更有對某些疾病如慢性炎性腸病(IBD)起治療作用。故近年來有免疫營養(immunenutrition)與藥理性營養素(pharmaconutfi—tion)之稱。這些都為我國具有研究條件的人員及機構提供了研究方向。
我們的國家在迅速發展,醫學也在不斷進步,臨床營養支持不應停留在臨床一般應用上,更應加速基礎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普及,組織力量研究那些亟待解決的難點。
論文關鍵詞:濕潤燒傷膏,血栓性外痔,臨床應用
血栓性外痔是指齒狀線遠端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最突出的癥狀是排便時劇烈疼痛,為探討緩解血栓性外痔患者的疼痛,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3月,對112例血栓性外痔采用濕潤燒傷膏外用治療,取得滿意療效臨床應用,觀察總結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112例血栓性外痔患者,男55例,女57例,年齡12 ― 62歲,平均38歲,血栓性外痔病程最長1年,最短2個月,主要癥狀,排便時疼痛,出血或大便粘有血跡。
2、治療方法:病人常規清潔,將濕潤燒傷膏涂抹于創面上,每天3次直至疼痛消失臨床應用,并保持大便通暢及肛周清潔衛生。
二、治療效果
經濕潤燒傷膏治療,無任何刺激等不適感,病人感覺局部濕潤舒適、疼痛明顯減輕或緩解。本組112例血栓性外痔病人有100例疼痛基本消失,12例疼痛減輕。
三、討論
血栓性外痔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是齒狀線遠端皮下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在人群中有較高的發生率,由于疼痛長期存在,不僅妨礙工作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我們利用濕潤燒傷膏(汕頭市美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 20000004)的藥理學作用,以此達到止疼、消炎抗菌和加快創面愈合的作用。根椐我們的臨床體會,用濕潤燒傷膏處理可產生以下治療作用:
1、止疼效果好: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疼痛明顯臨床應用,應用濕潤燒傷膏能減少痛苦,該藥膏為框架軟膏劑型,具有油性濕潤的特性,留置時間長,藥效可持續發揮作用,并可保持創面濕潤,避免感覺神經暴露、脫水壞死,減輕組織缺氧、水腫對神經末梢的刺激和壓迫,因而具有止痛作用[1]。
2、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創面組織修復功能。濕潤燒傷膏中的主要成分有黃芩、黃柏、黃連等,對末梢血管及肌有一定的保護和治療作用,能明顯促進皮膚毛細血管的血液循環臨床應用,增強其抵抗力,有抗炎抗變態反應、抑菌抗病毒等作用。按中醫理論分析,濕潤燒傷膏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止痛等作用,故能使創面再生向健康組織轉化[2]。
3、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炎癥消退。濕潤燒傷膏為中藥制劑,內含有效成分β―谷甾醇、小檗堿及黃芩甙等,具有阻菌、抑菌、排菌等作用,創面用藥后能很快形成一層保護膜,封閉了創面,使外界細菌不能入侵,增強了局部免疫能力,從而起到了控制和預防感染的作用臨床應用,也利于創面愈合[2]。本組112例病人治療期間均未用任何抗生素。
4、能增加創面局部營養促進創面組織的愈合。濕潤燒傷膏的有效成分亞油酸是細胞必需的脂肪酸,是構成細胞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是創面組織損傷后細胞修復的必需物質,它的有效成分為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脂類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為組織損傷后修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2] 。
總之,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應用濕潤燒傷膏代替傳統的治療方法,有充分的科學理論依據。實踐證明,濕潤燒傷膏治療血栓性外痔病人簡單易行,病人痛苦小、費用低、療效好、療程短,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榮祥.燒傷醫療技術藍皮書[M](第一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41-42.
[2]徐榮祥,MEBT/MEBO的基礎理論主體與作用機理要點 [J] ,中國燒傷創瘍雜志,1997,3:40-41.
論文關鍵詞:18例多胎妊娠經陰道B超下選擇性減胎的護理
目前由于在輔助生殖技術中行多個胚胎的移植以及移植后單卵雙胎的發生,導致多胎妊娠發生率較高。多胎妊娠容易發生流產、早產、宮內發育遲緩及孕產婦并發癥增加,嚴重威脅母嬰安全,隨著胎數的增加,圍產兒病死率及發病率也明顯增加[1]。為提高存活兒的成熟與質量,降低孕婦妊娠合并征及并發癥的發生率,行早期選擇性減胎術非常必要的。我院生殖中心2009年1月~2009年12月對18例多胎妊娠在孕早期行經陰道減胎術,術前后采取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09年12月18例多胎妊娠者。年齡26~36歲,均為不孕癥患者,原發不孕4例,繼發不孕14例,不孕年限3~10年,平均6.3年,均為在本中心經超促排卵行IVF—ET術后妊娠者。本組病例中有14例宮內見3個孕囊,4例宮內見2個孕囊,所見孕囊均見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動。在孕后7~8周時擇期手術。
1.2 減胎方法
B超掃描確定待減胚胎,B超引導下將17G穿刺取卵針刺入胚胎胎心搏動處,以20ml注射器回抽,吸取胎心醫學論文,也可用絞殺法毀壞胎心,至胎心停搏。
1.3 結果
18例多胎妊娠者經陰道減胎術,手術過程順利,均一次操作成功,手術時間l0—20min。術后1周再次B超掃描確認14例為雙胎,4例為單胎,全部存活,被穿刺的胚胎胎心完全消失。均無母體凝血障礙現象及流產發生。18例病人中,12例足月剖宮產分娩,早產6例。共娩出32個活嬰,男嬰20個,女嬰12個。32個新生兒健康狀況良好,體查無畸形。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不孕癥患者經輔助生殖技術獲得妊娠是十分可喜的,但維持多胎妊娠危害甚大,醫務人員必須向孕婦及家屬說明,多胎妊娠可能發生各種并發癥,胎數愈多,并發癥的種類與程度均增加小論文。本組18例病人多年不孕,心理壓力較重,患者得知多胎妊娠,既高興已懷孕,又要承受減胎的痛苦,擔心減胎是否對胎兒有影響及引起流產。針對患者矛盾的心情,采取與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真誠與其交談,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多胎妊娠的危險性、不良結局和減胎術可能出現的產科并發癥,并簡單介紹減胎的過程,從而消除焦慮、恐懼心理,主動配合手術治療。
2.2 術前及術中護理
術前檢查記錄病人的生命體征,做好各項化驗檢查。外陰皮膚準備,術前陰道準備及適當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和子宮平滑肌松弛劑。為使減胎術順利進行,醫生護士需配合默契,在手術開始之前首先將B超探頭及穿刺架消毒好并放在固定位置,穿刺針及藥物準備齊全,為醫生順利手術做好充分準備。術中監視孕囊及胎心的變化,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及疼痛情況,及時給與適當的安慰。注意回抽液的性狀及顏色,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3 術后護理
術后患者留手術室觀察半小時,觀察有無腹痛及陰道出血,無特殊情況可送回病房臥床休息。護士主動關心體貼病人,告知患者手術成功,以減輕其心理壓力。絕對臥床休息3d醫學論文,密切觀察有無腹痛及陰道流血,注意出血量、血的顏色、有無血塊和組織排出,排出前有無腹痛加劇。間斷吸氧,提高母體血氧飽和度,預防和糾正胎兒宮內缺氧,有利于存活兒的發育。定期檢查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所有患者均無羊膜炎、羊水栓塞及嚴重感染并發癥的發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保持外陰清潔,使用無菌墊巾。并注意體溫的變化,發現異常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給予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同時保持大便通暢。
2.4 出院指導
囑注意加強營養,合理調配膳食,適當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1個月內禁止盆浴,妊娠前3個月禁止性生活,定期B超監測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加強產前檢查的管理。
3 體會
通過對18例選擇性減胎術病人的圍手術期護理,我們體會到減胎術的成功與穿刺定位準確、技術嫻熟密切相關,但護理工作對穩定患者情緒,防止流產、感染等并發癥,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牛志宏,馮云.多胎妊娠早期選擇性減胎術[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0,9(2):134.
關鍵詞:富硒酵母,豬,綜述
硒在自然界中以無機硒和有機硒兩種形式存在。免費論文,綜述。有機硒的基本形式為硒蛋氨酸、硒胱氨酸等,與無機硒相比,有機硒具有吸收率高、生物活性強、毒性低、環境污染小等特點。有機硒可由人工合成,也可通過生物轉化和生物富集等不同方式生產。目前在飼料生產上,較為廣泛使用的是酵母硒,即通過菌體對微量元素無機硒進行富集和生物有機化,產生富硒酵母。
1 富硒酵母
酵母菌具有易培養、生長快、易操作,并對人體和動物沒有毒害作用等特點,具有富集多種微量元素的能力。在適宜的工藝條件下,酵母菌能將培養基中無機硒微量元素同化到菌體內的蛋白質等有機大分子上而轉化為有機態,有利于動物的吸收。
1.1 硒在酵母中的存在形式
富硒酵母中的硒元素以有機結合硒為主,主要以含硒酶、含硒蛋白、含硒多糖類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有機分子形式存在,很少以游離態存在。SchrauzerGN[1]、Rayman等[2]、Reyes LH等[3]、Dumont E等[4]均發現硒在酵母體中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形式存在。YoshidaM等[5]報道富硒酵母中的硒有74.8%以硒代蛋氨酸、9.9%以硒代半胱氨酸、5.1%以亞硒酸鹽的形式存在。Lindemann T等[6]和García-Reyes JF等[7]分別報道硒以硒谷胱甘肽、硒半胱氨酰甘氨酸和含硒腺嘌呤的形式存在于富硒酵母體中。
1.2 酵母有機硒的營養優越性
與無機硒相比,酵母作為富集硒元素載體具有無污染、無毒、安全有效的優點[8,9]。富硒酵母中的有機硒的生物效力是無機硒的10~20倍,是動物飼養的最佳硒源;同時,具有良好的組織定向性,可被體內某些重要組織器官優先利用,如甲狀腺、等,而無機硒則不能;酵母有機硒可克服無機硒的過氧化作用;富硒酵母的毒性遠比無機硒低,食用安全。免費論文,綜述。
1.3 酵母菌的富硒生產
國外內對富硒酵母的研究很多,各地均有酵母硒的食品添加劑和藥物出售。國外已獲得含硒量較高的富硒酵母菌體。Suhajda A 等 [10]得到含硒量1200-1400mg/g的啤酒酵母干菌體,并使無機硒含量下降5-6%。Demirci A等[11]利用啤酒酵母在兩種不同的硒源添加方式中,分別獲得含硒量2846mg /g、生物量37g/L和含硒量2495mg/g、生物量45g/L的干菌體的富硒啤酒酵母。
近年來,我國不少學者對富硒酵母的生產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隨著研究的深入,酵母菌對硒的生物有機化富集作用效果逐漸提高[12-17],菌體總硒含量高達3158.53μg/g ,Se4+轉化率達84.71%[13]。王歲樓 [18]對活性干酵母進行搖瓶發酵生產,獲得富硒酵母干重、有機硒含量和硒轉化率分別可達15.8g/L,790.0μg/g和83.2%的富硒酵母。免費論文,綜述。吳寶強等[19]選育出成品硒酵母生物量達到10g/L,硒含量超過1500μg/g,硒總含量超過15000μg/L的富硒啤酒酵母,其中有機硒含量超過90%。范秀英等[20]運用原生質體融合育種技術,選育出硒含量達2050μg/g、有機硒含量占細胞硒含量的91%以上的富硒酵母。
2 富硒酵母在豬生產中的應用
富硒酵母同時作為活性有機硒源和良好的營養源,在豬飼養生產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和應用前景。
2.1 仔豬生產
在仔豬飼養中,富硒酵母比無機硒可明顯地增強其免疫力和改良其生產性能,是較理想的硒補充劑。在仔豬日糧中添加富硒酵母比添加無機硒能更有效地增加仔豬的體重、飼料報酬、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降低料重比[21-23],提高組織細胞中硒含量[24,25],增強GSH-Px、SOD的活性和提高仔豬的抗氧化能力[25-27],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能力[23],減少仔豬白肌病的發病率和腹瀉指數[23,26]。
2.2 肉豬生產
在肉豬生產中,富硒酵母較無機硒可更有效地增強肉豬的免疫力和各種生產性能,同時也可提高豬肉中的硒含量。給生長豬喂養富硒酵母可提高其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等生產性能[22];能顯著提高豬血[28,29]、肉組織[24]和肝臟[29]中的硒含量;能提高機體免疫性能力,可提高豬血液中球蛋白與白蛋白比值(G/A)、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抗體OD值及植物血球凝集素( PHA) 刺激皮褶厚度增加值 [30],可降低禿毛癥的發生[28];能顯著改善商品豬的肉質,可提高腰大肌的熟肉率和背最長肌的肌內脂肪[22],可降低包含背最長肌在內的豬肉滴水損失[22,31,能減少灰白肉(PSE)的發生[29]。
2.3 母豬哺乳繁殖性能
富硒酵母可更有效地提高母乳中的硒含量和母豬的生產性能。與無機硒相比,給母豬喂養酵母硒能使其初乳和常乳乳汁的硒含量升高,并能提高初生仔豬血漿硒含量[32]。Mahan[33]發現飼養酵母硒組的母豬乳汁中硒的含量為飼養亞硒酸鈉組的2.5~3倍。Kim Y Y等[34]在給母豬喂養不同硒源的研究中發現,喂養富硒酵母組中血漿、肝臟、初乳和常乳中的硒含量較高,其初生和斷奶仔豬的組織和血漿中的硒含量較高。Mahan等[35]在懷孕后60天內給母豬喂富硒酵母,結果發現其乳汁、肌肉的硒含量比喂無機硒組的高,其后代斷奶仔豬肌肉、血漿和肝臟的硒含量比無機硒組的高。免費論文,綜述。有學者認為[36]硒的抗氧化特性可能是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硒缺乏會導致窩產仔數的下降。
3 存在問題與發展展望
3.1 富硒酵母在動物營養中的應用
我國目前在動物日糧中的補充硒源主要還是用無機硒。無機硒不但補硒效果較差,還可對動物及環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在國外,用富硒酵母作為動物補充硒源的研究工作已形成研究熱點,并取得了較好成果。我們可以也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成果加強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開發。由于有機硒價格昂貴,從而使其難在動物生產應用中得以推廣,因此應從育種、生產工藝等各方面進行優化富硒酵母的生產,以降低成本。對有機硒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效果的報道結果并不一致,不同研究結果的各種最佳參數仍需進行大量的科研工作以進一步研究。
3.2 富硒酵母的生產
目前飼用有機硒主要為酵母硒,但由于生物體固有的復雜性,使在大批量生產時產品中的硒含量和化學形態的穩定性能均難以達到較理想的狀態。免費論文,綜述。因此,在有機酵母硒生產、研究中,應加強對其相關應用理論和機理方面的研究投入。
富硒酵母的產品中,除了有機硒外,還含有一定量的無機硒,這影響了富硒酵母應用效果,應通過條件優化,進一步降低其無機硒含量,提高有機硒的比重。免費論文,綜述。
目前關于酵母菌體富集硒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方法、應用技術方面[37],對于酵母菌體富集無機硒的機理及硒在酵母菌體中的存在形式、分布情況報道甚少,且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和空白,后來工作應加強這方面的相關研究,以更好地為科研、為生產提供基礎資料。
參考文獻:
[1]SchrauzerGN.Seleniumyeast:Composition,quality,analysis,andsafety[J].PureapplChem.2006,78(1):105-109.
[2]Rayman,MargaretP.Theuseofhigh-seleniumyeasttoraiseseleniumstatus:howdoesitmeasureup?[J].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2004,92(4):557-573.
[3]ReyesLH,EncinarJR,Marchante-GayónJM,etal.Seleniumbioaccessibilityassessmentinselenizedyeastafter“invitro”gastrointestinaldigestionusingtwo-dimensionalchromatographyandmassspectrometry[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6,1110(1-2):108-116.
[4]DumontE,VanhaeckeF,CornelisR.HyphenatedtechniquesforspeciationofSeininvitrogastrointestinaldigestsofSaccharomycescerevisiae[J].AnalBioanalChem.2004,379(3):504-514
[5]YoshidaM,SugiharaS,SuenagaT,etal.Digestibilityandchemicalspeciesofseleniumcontainedinhigh-seleniumyeast[J].JNutrSciVitaminol(Tokyo).2002,48(5):401-404.
[6]LindemannT,HintelmannH.IdentificationofSelenium-ContainingGlutathioneS-ConjugatesinaYeastExtractbyTwo-DimensionalLiquidChromatographywithInductivelyCoupledPlasmaMSandNanoelectrosprayMS/MSDetection[J].AnalChem.2002,74(18):4602-4610.
[7]García-ReyesJF,DernovicsM,GiustiP,etal.Identificationofnewseleniumnon-peptidespeciesinselenisedyeastbynanoHPLCelectrosprayQ/time-of-flight-MS/MS[J].JAnalAtSpectrom.2006,21:655-665,
[8]黃志堅.富硒酵母的研究與應用[J].福建畜牧獸醫.1998,4:60-61.
[9]肖方正.劉曲濱.富硒酵母的研究開發與應用[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1,8(8):7-10.
[10]SuhajdaA,HiqoczkiJ,JanzsoBetal.PreparationofseleniumyeastsI.Preparationofselenium-enrichedSaccharomycescerevisiae[J].JTraceElenMedBiol.2000,14(1):43-47.
[11]DemirciA,PomettoALIII,CoxDJ.Enhancedorganicallyboundseleniumyeastproductionbyfed-batchfermentation[J].JAgricFoodChem.1999.47(6):2496-500.
[12]陳福生,楊清華.不同添加時間和添加量組合對酵母富硒效果的影響[J].中國釀造.2004,(9):14-16.
[13]陳敏,王宏,梁新樂.富硒酵母液體發酵條件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5,41(5):41-43.
[14]柴麗紅,余飛.啤酒酵母的富硒條件和效果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27(6):13-16.
[15]李明春,張麗,邢來君,等.富硒酵母的篩選[J].天津輕工業學院學報.2000,(3):25-28.
[16]李愛芬,劉振乾,徐寧,等.微量元素硒載體酵母發酵的研究[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5(5):626-631.
[17]高玉榮,李大鵬.利用原生質體誘變育種選育富硒能力強的酵母菌株[J].微生物學通報.2005,32(2):10-14.
[18]王歲樓.利用活性干酵母發酵生產富硒酵母[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6(2):3-6.[19]吳寶強,梁海秋,楊輝,等.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選育和培養條件的初步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05,21(5):35-39.
[20]范秀英,郭雪娜,傅秀輝,等.高生物量富硒酵母的選育及培養條件初步優化[J].生物工程學報.2003,19(6):720-724.
[21]KimYY,MahanDC.Comparativeeffectsofhighdietarylevels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onseleniumtoxicityofgrowing-finishingpigs[J].JAnimSci,2001,79:942-948.
[22]楊華,傅衍,陳安國.有機硒對杜大長商品豬生產性能、胴體性狀、肉質的影響[J].中國飼料.2004,(6):21-24
[23]仲崇華,王康寧,姚鵑,等.不同硒源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免疫指標及硒利用率的影響[J].飼料工業.2008,29(5):20-24.
[24]MahanD.C.andParrettN.A.EvaluatingtheEfficacyofSelenium-EnrichedYeastandSodiumSeleniteonTissueSeleniumRetentionandSerumGlutathionePeroxidaseActivityinGrowerandFinisherSwine[J].JAnimSci.1996.74:2967–2974.
[25]黃玉邦,周進勤,高建忠.有機硒對仔豬生長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6872-16874,16876.
[26]ManhanDC,ClineTR,RichertB.Effectsofdietarylevelsofselenium-enrichedyeastandsodiumseleniteasseleniumsourcesfedtogrowing-finishingpigsonperformance,tissueglutathioneperoxidaseactivity,carcasscharacteristicsandloinquality[J].JAnimSci,1999,77:2172-2179.
[27]高建忠,黃克和,秦順義.不同硒源對仔豬組織硒沉積和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6,29(1):85-88.
[28]KimYY,MahanDC.Effectsofdietaryseleniumsource,levelandpighaircoloronvariousseleniumindices[J].JAnimSci,2001,79(4):949-955.
[29]張巧娥,楊庫,崔慰賢,等.微量元素硒在豬飼養方面的研究新進展[J].四川畜牧獸醫(增刊)2002,29(137):44-46.
[30]魏鳳仙,李紹鈺,李春群,等.免疫增強劑有機硒在生長豬上的應用研究[J].飼料工業.2006,27(8):56-58.
[31]周獻平,葛莉莉.不同硒源與維生素E組合對豬生產性能和胴體品質的影響[J].養豬.2005,(4):44-45.
[32]YoonI.EMcMillan.Comparativeeffects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onseleniumtransferfromsowstonursingpigs[J].JAnimSci.2006.84:1729.
[33]MahanDC.Effect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sourcesandlevelsonsowcolostrumsandmilkseleniumcontent[J].JAnimSci.2000.78:100-105.
[34]KimY.YMahanD.C.Prolongedfeedingofhighdietarylevelsoforganicandinorganicseleniumtogiltsfrom25kgbodyweightthroughoneparity[J].JAnim.Sci.2001.79:956–966.
[35]MahanDC.andKimYY.EffectofInorganicorOrganicSeleniumatTwoDietaryLevelsonReproductivePerformanceandTissueSeleniumConcentrationsinFirst-ParityGiltsandTheirProgeny[J].JAnimSci.1996.74:2711-2718.
[36]張偉,周桂蓮.微量元素與母豬繁殖[J].畜禽業.2000,(9):38-39.
[37]李海彬,曾禮華.酵母對硒元素的富集研究和改良策略[J].飼料工業.2007,28(1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