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0 00:06: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企業員工入黨思想匯報,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monitoring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 development is not enough and the development standard is difficult to be quantified, this paper designs four indicators, namely, political quality, ability, moral quality and vanguard model, and 1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construct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bined indicator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member development under "integral system" manage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more standardized and refined.
關鍵詞:黨員發展;積分制;高校學生
Key words: Party member development;integral system;college students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7-0170-03
0 引言
高校W生黨員發展是基層黨委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因此,要科學客觀地進行學生黨員發展,從源頭上提升黨員發展質量,正如強調指出,按照規定的黨員標準做好高校黨員特別是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對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1]。
1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流程
根據2015年1月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發展黨員工作手冊(新編本)》,發展黨員主要包括申請入黨、入黨積極分子的確定和培養教育、發展對象的確定和考察、預備黨員的接收、預備黨員的教育考察和轉正五個環節,詳細發展過程見圖1。圖1顯示:學生黨員的發展關鍵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
2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教育力度不夠
高校各學生黨支部把支部發展工作重心主要放在黨員發展的程序和材料的書寫、整理上,存在“重發展、輕教育”的思想,呈現出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培養教育方式單一、力度不夠、持續性差。
2.2 學生黨員發展過程管理缺失
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確定后,培養聯系人對黨員的培養工作沒有具體的過程管理,出現部分培養聯系人培養黨員不到位,未按時開展工作等情況,培養過程難以很好的監控。
2.3 學生黨員發展標準評價量化不夠
學生黨員發展往往把學習成績作為黨員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學習成績相當的情況下,支部大會很難從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等方面去區分入黨積極份子和預備黨員,造成很難決策優先發展誰。
3 “積分制”指標體系開展的具體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以“學生黨務中心”強化工作保障
成立以基層黨委書記、其他黨委委員組成黨員發展積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黨員發展積分的最終核定工作。基層黨委組織員負責“積分制”的組織實施,以“學生黨務中心”新的組織模式為載體落實“積分制”,“學生黨務中心”由發展教育部、活動部、考核部組成,其功能是管理和協調各學生黨支部開展工作,組織結構圖見圖2。
3.2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積分制”指標構建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積分制”指標主要由政治素質,能力素質、道德品質、先鋒模范4項1級指標,13項2級指標組成。具體指標量化如表1。
3.3 “積分制”指標結果在學生黨員發展中的運用。
①表1中 “”談心談話、學習成績、遵紀守法、班級學生滿意度為一票否決指標,未達到該指標,入黨積極分子轉為發展對象、預備黨員轉正一律延期。
②入黨積極分子年度積分在60分(含60分)以上支部大會可以討論發展,并分值高的優先發展。預備黨員凡是在60分(含60分)以上一律按期轉正,同時按照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年度積分總分評定黨員等級,其中80分以上(含80分)評定為“優秀”,比例原則上不超過支部學生黨員總數的15%;年度積分在80分-70分(含70分)的黨員,原則上評定為“良好”;年度積分在70分-60分(含60分),評定為“合格”,年度積分低于60分的黨員,評定為“不合格”,對不合格的黨員基層單位安排專人進行誡勉談話,督促其整改提高。
4 取得的成效
①為高校學生黨支部發展黨員提供標準化、科學化的參考依據,解決了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在培養期難于實現過程管理的問題。
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積分制將思想匯報、教育培訓、談心談話、班級學生滿意度等與黨員發展過程進行量化積分,并以年度積分的結果來發展黨員,進一步規范了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與培養聯系人(正式黨員)的接觸,加強了黨員發展的過程管理。
②提高了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解決了黨員表現難評價的問題[2]。
依據年度積分將黨員的等級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類型,有利于黨員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改正。實行黨員積分制管理后,黨員作用發揮的好壞和多少,都用事實來說話,用數字說話,優秀黨員、先進分子的評選更加具有說服力,有效地激發了黨員發揮作用和創先爭優的意識[3]。
③提高了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服務群眾的意識,解決了服務群眾難量化的問題。
將“班級學生滿意度”列為一票否決指標,由學生黨務中心每年度到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所在班級進行問卷調查,大大提高了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服務班集體、服務同學的意識。
參考文獻:
[1].高校黨建要繼續堅持和貫徹好正確指導原則[N].人民日報,2012-06-2l(3).
[關鍵詞]手機媒體 網絡媒體 學風建設 校園網絡文化
[作者簡介]高存福(1978- ),男,山東濟寧人,山東理工大學學生工作處學生管理科科長,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田兆富(1969- ),男,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山東 淄博 255049)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3-0042-02
新網絡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在為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各種學習信息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了負面效應。沉迷于網絡和過分依賴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學習成績下降和厭學的主要原因,因“網癮”“手機癮”而導致學生學業無望、退學回家的事件屢見不鮮,甚至有些學生無法抵制非法網絡的誘惑,陷入網絡傳銷和網絡犯罪。智能手機等新網絡工具的廣泛應用,給大學生的課堂學習、誠信教育和校園優良學習氛圍的營造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輔導員要充分意識到加強學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探索新媒體背景下推進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新途徑、新模式,努力為大學生營造一個穩定有序、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
一、新媒體時代下輔導員加強學風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手機媒體降低了大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如今的手機已不再單單是通信工具,它還擔當起了“第五媒體”的重任。手機日益強大的網絡功能,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群體的歡迎和喜愛,校園里專注于手機的“低頭族”隨處可見,他們甚至連上課的寶貴時間也不放過。學生上課時經常用手機看微博、小說,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看視頻、玩游戲、網上購物,把原本完整的課堂時間割裂化,分散了課堂注意力,降低了學習效率。有的學生還利用手機上的搜索引擎查閱資料,應付老師課堂上的作業,不僅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惰性,還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給正常的教學秩序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對輔導員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網絡媒體造成大學生誠信素養的缺失
有的學生借助網絡隨意性、虛擬性的特點,不負責任地轉發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利用網絡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辱罵誹謗,有的學生甚至在個人欲望的唆使下從事網絡犯罪活動。在期末考試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大學生利用手機等網絡工具進行高科技作弊的現象屢禁不止,作弊手段不斷翻新,以致一些學生被開除學籍,令人扼腕嘆息。網絡媒體為大學生尋求各種各樣的學習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得一些學生養成了嚴重依賴網絡信息的惰性思維,許多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報告、專業實習報告等材料僅僅經過網絡下載簡單拼湊就完成了,根本未進行任何實踐和調查;更有甚者,一些大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連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匯報都原封不動地從網上復制、粘貼。大學生誠信素養的缺失已成為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三)網絡媒體沖淡了大學校園里的學習氛圍
目前,網絡和電腦已成為與大學生朝夕相處的“伴侶”,宿舍里幾乎人手一臺。一些學生由于自我管理意識不強,將大量的休息時間用在了網絡游戲和娛樂上,使其逐漸出現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自覺性下降等問題,從而導致宿舍學習氛圍淡化。大學生逐漸習慣了通過網絡媒體獲取學習信息,依靠論壇、微信、QQ等網絡工具進行學習交流,把情感移植到網絡中,忽視了近在咫尺的老師和同學,造成大學生對于近距離溝通的疏忽,進而影響自己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發展,產生交流障礙或交往恐懼癥,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這也是學生宿舍關系緊張、矛盾沖突嚴重的主要癥結所在,需要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予以重點關注。
(四)網絡媒體給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帶來挑戰
就業工作是學風建設的有機載體,學風建設是就業工作的有力保證。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過分表現自我、貪圖享樂和道德失范等現象嚴重,導致一些大學生在擇業時更注重功利性,待遇好、收入高的企業成為理想的奮斗目標,具有鮮明的實用色彩,從而導致部分畢業生出現“有業不就”的現象。還有一些畢業生過分依賴網絡求職信息,漸漸忽略或不愿參加校園招聘,給高校就業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受網絡習慣的影響,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無法和同事有效溝通,導致同事之間關系緊張,為了獲得“解脫”,一些大學生選擇了“辭職”這一逃避方式,頻繁跳槽。這對高校在社會的影響以及高校的就業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暴露了新時期大學生信用意識不強、法律知識欠缺的問題,需要輔導員在學風建設工作中加強教育和引導。
二、新媒體時代下輔導員推進學風建設的途徑
(一)注重宣傳教育,嚴格規范課堂秩序
1.加強課堂網絡文明教育。新網絡媒體給大學生學風建設帶來了強大沖擊,輔導員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課堂網絡文明教育。例如,通過主題班會、文明修身沙龍等形式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青年學生用科學的觀點分辨是非,努力提升大學生的自律意識,進一步凈化課堂學習風氣;通過開展“課堂六害”漫畫大賽、網絡文明短信作品大賽等活動倡導大學生文明使用手機,理性使用手機,自覺做到上課不玩手機、不開手機;同時,要占領網絡教育陣地,積極營造文明課堂氛圍,通過飛信、微博、QQ群、人人網等網絡載體宣傳上課玩手機的危害,提倡讓手機遠離課堂,讓學生逐漸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養成合理使用手機的良好習慣。
2.嚴抓課堂管理。輔導員要經常深入學生課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嚴格監管課堂上玩手機的行為,一經發現嚴肅處理;倡導建立“課堂手機休息室”,上課前讓學生自覺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統一保管,以免一些自控性差的學生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建立重點學生檔案,加強對手機依賴和網絡成癮學生的監督管理,開展與這些特殊學生群體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幫助他們逐步調整心態,自覺抵制手機等網絡媒體的誘惑,從而將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輔導員要加強與任課老師的交流,探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意見和建議,通過齊抓共管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營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二)加強宿舍管理,提升宿舍文化育人功能
1.加強對大學生宿舍使用電腦的管理。如今電腦已廣泛進入學生宿舍,為廣大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導致了部分學生產生厭學、人際交往障礙等一系列問題。為方便大學生順利度過大學初期的“斷乳期”,輔導員應嚴禁大一新生將電腦帶到學校,大二及以上學生若要使用電腦,必須向學院提出申請,在簽訂《宿舍電腦使用協議書》后方可在宿舍內使用電腦;同時,輔導員要不定期地對使用電腦的宿舍進行檢查,對違背承諾協議者嚴肅處理,嚴重者取消其寢室電腦使用資格。輔導員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精神生活,善于發現并妥善解決他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障礙,幫助他們將情感從虛擬世界轉到鮮活的現實中來,減少對手機、電腦等網絡媒體的情感依賴。
2.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為學風建設創建優良環境。相關研究表明,大學生從眾行為的發生率大于80%,特別是宿舍同學之間在學習方面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所以輔導員要加強學風建設,就需要在優良舍風的培育上下功夫。要通過優良學風宿舍的創建和驗收,激發宿舍成員的學習熱情,增強宿舍成員之間的凝聚力,營造學風建設人人參與的氛圍;通過宿舍文化藝術節,營造整潔有序、室雅人和的宿舍環境;設置如名言警句、名人或校友畫像及生平介紹等,形成積極奮進的寢室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努力學習;以公寓為單位開展以學風建設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如手繪板報大賽、詩歌朗誦比賽、宿舍英文短劇表演等,形成“人人關注學風建設、人人參與學風建設”的良好局面。
(三)開拓創新,努力營造健康的校園學習氛圍
1.積極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讓學生感受大師的風范和學術的魅力;邀請著名企業家、社會精英做行業發展報告,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把握行業需求;組織師生開展學術沙龍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設立大學生學習與發展指導中心,定期組織專業老師為大學生進行考研輔導、就業指導、發展咨詢等多項服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在網站上開辟“學風建設專題”,大力宣傳學風建設的優秀成果和典型事跡,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建立手機短信平臺,定期將與學習、考試有關的信息以手機短信的方式發送到學生的手機上,為學生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務;依托校園網站構建交流平臺,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共同對學校學風建設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網絡交流,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2.努力打造主流的校園網絡文化。隨著網絡媒體的發展,給輔導員傳統的教育管理服務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由此形成的新型校園網絡文化對學風建設提出新的挑戰。輔導員應結合“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積極推進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活動,通過組織科技下鄉、專業實習、科研立項等多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激發他們的學習和科研熱情;通過“挑戰杯”科技競賽、數學建模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提升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組織IT校園行、網上沖浪等活動,豐富同學的課余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還可以利用校園網絡平臺積極開展網上學習活動,在網上為大學生提供名著點閱、名師課件、科研成果評析等資源信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與知識結構,營造濃郁的學習環境。
(四)加強就業指導,進一步夯實學風建設的基礎
就業指導作為輔導員的核心工作之一,對學風建設的順利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輔導員要利用有效網絡資源,不斷擴充就業網絡功能,積極搭建企業和畢業生之間的橋梁,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通過各種網絡信息平臺及時、便捷地將就業信息發送到學生手中;要加強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努力搭建集信息、指導、培訓、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和大學生提供優質舒心的服務;積極通過網上職業測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等方式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意識,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另外,輔導員要積極做好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工作,通過人人網、微博、QQ群等網絡方式及時了解畢業生離校后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聽取用人單位的意見和建議。這既是對就業工作的檢驗,也有助于輔導員及時發現影響學風建設順利推進的不利因素,為學風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劉金芳,王蔚.網絡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及對策[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7(6).
[2]周海燕.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對學風建設工作的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4).
[3]龔克,毛曉紅,范婷雅.淺議網絡時代的高校學風建設[J].魅力中國,2010(6).
[4]張守參,王軍.輔導員工作與學生學風建設[J].華章,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