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礦山機電專業論文

礦山機電專業論文

時間:2022-02-27 04:46:5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礦山機電專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礦山機電專業論文

第1篇

[關鍵詞]數字化礦山 實施 應用

中圖分類號:TD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6-0015-01

引言:所謂數字化礦山是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和過程智能化控制技術,在礦山企業生產活動的三維尺度范圍內,對礦山生產、經營與管理的各個環節與生產要素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模型化、可視化、集成化和科學化管理,使礦山企業生產呈現安全、高效、低耗的局面

一、礦山數字化技術主要研究內容

礦山數字化技術是采用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計算機圖形學、組件技術及GIS技術等,建設礦統一的空間數據采集、存儲、輸出、查詢與分析平臺,構建服務于生產技術人員的地測、通風、安全、生產技術、高度、機電、運輸、設備租賃及辦公自動化等專業應用系統平臺,在神華神東煤炭集團公司網絡環境的基礎上搭建面向公司管理決策層的Wed服務決策平臺,實現多部門、多層次井上下數據共享,專業圖件提高礦安全生產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礦山技術管理水平,為安全生產決策提供技術保障,最終實現基于數字化、信息化和管理現代化的本質安全型礦井,為“數字煤礦”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主要研究內容與關鍵技術包括:本質安全型信息共享與管理模型及其應用研究;基于信息流的地質、測量、通風、安全、生間、機電與測度等專業工作流模型研究及其應用;基于C/S+B/S的煤礦地質、測量、通風、安全、生間、機電與測度專業數據一體化管理應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礦井專題圖形上報、游覽、導航與專題應用研究,基于CcmGIS+WebGIS礦井自然災害隱患識別與預警模型研究及其應用;基于三維可視化技術的礦井井下三維展示,漫游、三維信息查詢與分析應用研究;面向煤礦安全事故求援的應急指揮輔助決策應用研究;基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技術資料數字研究。

二、礦山數字化技術應用主要目的

主要對礦井的地測、一通三防、監測監控、調度、危險源預警、采礦設計、機電設計、生產管理等核心信息的科學集成與充分共享,進而大大提高煤礦生產效率和煤礦安全生產的信息化管理力度;建立對包括地質、測量、通風、生產設計與機電管理等數據庫為核心,以分布式的網絡應用為基礎環境,支持專業設計、資料管理、綜合業務調度、信息查詢及多級遠程網絡實時監測監管的安全生產統一信息化平臺;實現煤礦地測、采煤、通風、安全、機電、調度等相關專業數據與圖形的一體化管理,基于網絡平臺實現多層(生產技術層、礦井管理層、公司管理層、決策層)用戶的管理、查詢與分析的功能;系統整體架構上,數據庫統一集中采用SQLServ2000或ORACLE管理,遠程管理系統基于NET開發且整體集成,C/S模式的專業基礎應用系統用VC++等開發;實現地測、一通三防、監測監控、調度、危險源預警等的三維可視化表達和快策分析;制定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規范和模式,實現安全生產的完全信息信息化管理,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生產事故。

三、數字礦山整體規劃與實施

礦山企業井田開拓、開采中休掘條件雜志,不可遇見因素頻發,企業平衡生產、安全控制的管理難度大,同時井下作業范圍廣,移動設備多、控制系統繁雜,因而礦山數字化必須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數字化進程堅持“整體規劃、分布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

具體來說,首先應從企業發展目標出發,全面 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制定礦山數字化發展戰略、規劃礦山數字化建設藍圖、統一企業各階層對礦山數字化建設目的和意義的認識,實施中,要以“數字礦山”整體規劃為基礎,堅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進思想,首先根據礦山數字化總體規則搭建整體系統架構,并針對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找到切入點,利用自動化、信息化手段加以解決,為礦山數字化奠定基礎。

數字化礦山應采用一體化的管理,我們認為數字礦山應按照一體化的構架設計實現,從業務視角看該技術既覆蓋礦山主業的從原煤開采與運輸、洗選加工裝車外運全過程,同時覆蓋生產輔助業務,如機電設備運行管理、地質測量管理、本質安全管理、煤質管理能及財務、人力資源、辦公事務處等輔助后勤業務。

數字礦山一體化構架即包括了自動化技術水平較高的全礦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建立現代化的、覆蓋礦井各生產系統的實時調度監控網絡,實現煤礦生產“采、掘、運、風、水、電”的綜合調度和和產過程自動化;還包括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包括經營管理、事務管理、技術管理和能源管理等內容。

從生產運營來看,數字礦山一體化構架將覆蓋從計劃制定、分解及下達到作業任務執行跟蹤、工程項目管理到生產經營績效評價與反饋的整個過程以實現閉環管理。從時間軸上看,將覆蓋企業中長期、年度及每日朱同管理周期的需求。從涉及單位來看,可滿足礦級、區隊至班組最小生產單元的不同管理的要求。(見圖1)

四、神東應用礦山數字化技術后的效益分析

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進程,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建立數字礦山安全生產技術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已成為企業強化主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管理效率和經營效益,實現科學、合理、精益組織生產的迫切需要。通過數字礦山安全生產技術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可以對煤礦各專業數據合理分類管理,對涉及的各種技術數據(地質、水文、測量、采掘、通風、機電、運輸、生產、調度等)進行記錄、處理、存樓、分析與管理、基于數據庫與數據倉庫,可以建立一個包括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數據的數字化、管理的現代化,監測的自動化、事故的預警化、信息的可視化,為礦井規劃、開拓設計、優化開采、調度指揮、安全生產、安全評價以及決策管理提供高可用性綜合信息,為煤礦安全生產、強化管理、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保障。具體的社會效益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實現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與網絡化管理,基于工作流達到安全生產的遠程管理與網上辦公,這將在煤礦生產管理工作的模式上實現巨大轉變,必將提高系統動行質量和可靠性,能實時獲取系統各種運行參數,從而實現對設備的動態管理,即是以技術保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具本體現,也是實現本質安全煤礦的不效途徑,是煤礦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本質的變革。

2)基于地測基礎信息實現煤礦多部門、多專業的安全生產專業信息化將超到帶動作用,間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不可估算。

結語:通過數字礦山建設為神東創造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效益上,還包括安全生產、提高員工滿意度、科技創新、實現綠色開采等方面,建設“本質安全型、攝影師效益型、科技創新型、資源節約型、和諧發展開封”五型企業,并帶動整個煤礦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第2篇

關鍵詞 機電設備;電氣斷路故障;監測

中圖分類號:T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041-124-02

我國在近些年來科學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礦山開采中的機電設備的更新換代也越來越快,礦山機電設備的可靠、安全的運行時礦山企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必須保證礦山機電設備能夠高效、安全、正常地運作,應該定期定時地對礦山機電設備進行電氣斷路故障的監測與維修。

當前,我國很多礦山企業都已經引進了大量先進的機電設備故障檢測及診斷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礦山開采的質量和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由于不負責任的礦山企業的相關部門的疏忽和失職,礦難事故還時有發生。因此,面對現階段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以及礦山機電設備故障時常發生的現狀,必須采取有力措施,預防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生產的安全并提高生產的質量。

1 礦山機電設備電氣斷路故障檢測測及維修

要做好礦山機電設備的電氣斷路故障的檢測,專業技術人員就必須熟悉掌握檢測的步驟,并且在檢測過程中按照規定的順序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檢測前

在檢測礦山機電設備的電氣斷路故障之前,作為礦山機電設備的專門檢測人員,應該對維修電路圖十分熟悉。技術人員首要應該做的就是對電子元件圖和工作原理圖進行全面的了解,對礦山機電設備的基本分布和連接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并且對照相應的圖紙,然后按照順序,對各類原件以及線路進行檢測。只有先掌握了圖紙,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檢測,才能工作得得心應手。

“在檢測之前,必須做到的工作主要是深入、全面的跳擦汗分析機電設備故障發生之前的工作現象或者征兆,對發生故障的各方面情況要仔細弄清楚。” 然后再根據所掌握的實際情況和信息,細致、合理地分析故障,排除那些發生可能性不大的故障,盡量縮小故障發生的范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精確檢測故障打好基礎。

1.2 檢測中

在檢測的過程中,技術人員要對故障發生的前兆以及發生的表現形式進行了解,并且根據故障發生的表現形式進行判斷,這樣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在確定好檢測部位之后,應該在進行檢測時盡量的不損壞相關的電器元件,盡量避免由于檢測行為不當造成的電氣設備毀壞。因此,應該在保證技術人員安全的基礎上,確保電氣設備的安全,盡量在控制回路上展開實驗和檢測,盡量避免在主回路上進行檢測。

如果不能通過故障的外部表現形式對故障發生的原因進行判斷時,就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檢測。技術人員還可以對電氣的線路進行細致、逐一、全方位的檢測。檢測電氣設備的短路故障時,必須使用相關的儀器,在對控制環節進行檢測時,加入發現了一些問題和故障的話,就可以根據一系列的情況對故障發生的位置進行確定。然后,技術人員就要對其檢測檢測,并且使用相關的儀器設備,這樣就可以及時、準確地找到故障發生的原因以及故障的具置。此外,技術人員需要做的還有關于故障的記錄,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今后再次出現故障提供十分充足的參考信息和資料。也可以為進一步的檢查和維修工作奠定基礎。

1.3 檢測后

技術人員在進行檢測后,應該及時地總結工作經驗,總結故障發生的規律。為此,工作人員應該在每次排除故障之后,把故障檢測和維修的過程記錄下來,包括故障的檢查、故障的修復過程以及中間可能會發生的意外突發事件等等。這樣,可以逐漸在工作中摸清電氣短路故障發生的規律,逐步提高工作效率。

2 礦山電氣設備短路故障檢測技術

2.1 電壓的測量技術

電壓測量法主要是利用電壓檔,利用它可以對電器電路中的兩點之間的電業進行檢,并的且通過反復的測量得出測量的數據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把故障發生的大致位置找出來。另外需要十分注意的是,必須在用這種技術之前,檢查被測電路是否處于閉合的狀態。電壓測量法主要分為分階電壓測量法對地電壓測量法,分段電壓測量法三種。

2.2.1 分階電壓測量技術

一般情況下,分階測量技術都是把電壓表的一只表筆固定于負載的一段,另一只接到提前定好的監測點上,并且按照由上而下的方向接通。一般情況下,電源的電2壓數可以直接從電壓表上讀出。比如,當遇到被檢測的數位0的情況時,表筆就應該向上移。“一旦在表筆移動到某一個監測點時,如果表的讀數不正常,那么,就可以判斷出,在前一點同這一點的范圍內,有斷路故障發生,通過以上的檢測和判斷,在進一步地檢測兩點間的連線機元件,很快就能把故障點找到”。

2.2.2 分段測量技術

分段測量技術和分階測量相類似,在移動時,分階段測量法是逐級移動,而分段測量則是一段一段進行移動。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測量的次數,而且可以節約檢測的時間。

2.2.3 對地電壓測量技術

對地測量技術主要對機床電氣的電路檢查適用,根據電路中的各個點地電壓來判斷故障發生的地點。

除此以外,電壓測量技術也要注意一些事項:首先,由于電壓測量技術是帶電操作的,要切實地保證技術人員的人身安全,要做到大膽并且細致;其次,在用萬用表的電壓檔測量時,它的量程一定要比被測電路的電壓大,否則的話,就會燒壞萬用表;最后,萬用筆的表筆的絕緣性質要保證良好。

2.3 電阻的測量技術

比較常見的電阻測量技術主要有分階測量法和分組測量法,但是不管是采用任何一個,在檢測前都,需要確定電源是斷開的,一定不能在帶電額情況下進行操作。檢測完后,在萬用表的問題上,應該把萬用表調到電阻擋,并且作調零處理。除此以外,選擇合適的萬用表量程還要綜合地考慮到負載、功率等參數。

2.3.1 分階電阻的測量技術

分階電阻測量法在測量時,主要是依靠電阻值,根據測量出來的電阻值數目,來判斷電路故障發生的相關情況。“在測量過程之中,為了能夠不免電路被燒壞的情況出現,必須使電路在檢測時處于斷開的狀態。同時,為了避免不同其他的電路混合,必須把被測的電路做獨立出來的處理,以達到不影響其他電路的目的。”在得出測量的結果之后,應該把這一測量結果和理論值作對比分析。一般情況下,如果得出接近或者相等的對比分析結果時,這就表示線路正處于良好的接通狀態;如果測量線圈的電阻值是0時,一般情況下,就表明線圈出現斷路問題;如果測量結果同理論值差距較大,就表明在線路中故障的發生。

2.3.2 分段電阻測量法

分段電阻測量法同分階電阻測量法相似,首先,這種方法要求先找到電氣路線中的自然斷開點的位置,然后把電氣線路分成2段或者3段,然后對每一段阻值的數目進行測量。如果阻值的測量結果顯示的是無窮大,那么斷路故障就一定存在,。確定好故障段之后,采取逐層檢測的方法檢查有故障的這一段,知道檢查出故障點。

2.4 短接技術

短接技術主要分為局部短接法和分段短接法。用這種方法檢查機電設備中電氣設備短路故障時,在最有可能出現斷路的位置進行短接,必須采用一根絕緣性較好的導線,短接到一處時,假如電路是出于接通狀態的,那么就說明故障就出現在導線連接的兩點之間的范圍內。

2.4.1 局部短接法

主要是保證電氣設備和電壓的正常工作,然后再逐段地短接相鄰的兩個標號,如果斷接到兩點時電路處于接通狀態,那么就說明這兩點之間有斷路的故障。

2.4.2 分段短接法

固定電氣線路中的一段短接線,把另一段進行定段地移動,這樣可以提高檢測的效率。在使用短接技術進行檢測時,必須要注意到這種方法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圍,它只適用于觸頭接觸不良、檢測導線斷路,對主回路上的故障最好不要用這種檢測方法。

3 結束語

綜上,我國采礦業正在不斷地發展,礦山機電設備也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確保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行是相關部門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為此,應該加強對機電設備短路故障的檢測,為其提供一些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劉樹棉.礦山機電設備電氣斷路故障檢測[J].河南科,2012(04).

[2]熊小剛.對機電設備電氣斷路故障檢測的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8).

[3]王曉英.探討礦山機電設備中電氣斷路故障檢測[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3).

第3篇

自學考試時間

遼寧朝陽2020年上半年理論課考試時間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專業考試課程和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實踐環節考核和論文答辯的時間由各主考學校確定,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課程及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六、七)。

停考專業和遺留問題處理

(一)停考專業

1.能源管理(專科和獨立本科段)專業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2.會計、會計(會計電算化方向)、護理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方向)、法律、日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數控加工方向)、焊接、視覺傳達設計、廣告、環境藝術設計、飯店管理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4個專科專業和電廠熱能動力工程(應用本科)、數控技術(應用本科)、園林(應用本科)、計算機器件及設備(應用本科)、英語、物流管理、日語、石油工程、機電一體化工程、采礦工程、珠寶及材料工藝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廣告學、旅游管理、工業工程和新聞學等1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3.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方向)1個專科專業和服裝設計與工程(應用本科)、營養、食品與健康、應用化學、機電設備與管理(礦山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以上停止接納新生報名的39個專業的專業代碼和專業名稱不進行調整,仍按照原專業名稱和專業代碼報名考試及辦理轉考、免考和畢業,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

(二)停考專業遺留問題處理

停考專業停止安排課程考試后,該專業的考生可按下述辦法選擇遺留問題處理方式:

1、停考專業中未合格的課程,可選擇其它專業中名稱和課程代碼相同的課程進行考試。

2、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下(含二門)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自主選擇自學考試其它原則上相近專業的相關課程參加考試,取得原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門數和學分即可按原專業申請畢業,最后辦理畢業時間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上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按自學考試相關規定轉入其它專業參加考試,取得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合格成績后,按照轉入專業申請畢業。

開考專業

專科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連鎖經營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文秘、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等10個專業。

專升本專業:漢語言文學、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市場營銷、動畫、土木工程、護理學、藥學、中藥學、眼視光學、公安管理學、社會工作、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管理、汽車服務工程、學前教育、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小學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會計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學和物聯網工程等36個專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設置實施細則〉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的通知》(教職成廳〔2018〕1號)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從2018年下半年起,開考的專業全部調整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已下簡稱《專業清單》)內專業,原開考專業不在《專業清單》內的,專業調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納新生報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專業調整對照情況詳見(附表一、二、三)。專業調整后,原本科專業“第二學歷”專業計劃文件已不適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考“第二學歷”,不再按照“第二學歷”專業計劃給新生辦理課程免考。

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會計學(AB計劃)和工商管理(AB計劃)等九個專業,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計劃中增加公共政治課“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2019年下半年起報考該九個專業的新生,須考“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符合《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認定和課程免考實施細則》(遼招考委字〔2009〕21號)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請課程免考。

附表四: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開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附表五: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停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第4篇

自學考試時間

遼寧阜新2020年上半年理論課考試時間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專業考試課程和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實踐環節考核和論文答辯的時間由各主考學校確定,各專業實踐環節考核課程及時間安排詳見(附表六、七)。

停考專業和遺留問題處理

(一)停考專業

1.能源管理(專科和獨立本科段)專業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2.會計、會計(會計電算化方向)、護理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航海技術方向)、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方向)、法律、日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數控加工方向)、焊接、視覺傳達設計、廣告、環境藝術設計、飯店管理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14個專科專業和電廠熱能動力工程(應用本科)、數控技術(應用本科)、園林(應用本科)、計算機器件及設備(應用本科)、英語、物流管理、日語、石油工程、機電一體化工程、采礦工程、珠寶及材料工藝學、模具設計與制造、廣告學、旅游管理、工業工程和新聞學等1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3.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方向)1個專科專業和服裝設計與工程(應用本科)、營養、食品與健康、應用化學、機電設備與管理(礦山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術等6個本科專業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課程考試。

以上停止接納新生報名的39個專業的專業代碼和專業名稱不進行調整,仍按照原專業名稱和專業代碼報名考試及辦理轉考、免考和畢業,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

(二)停考專業遺留問題處理

停考專業停止安排課程考試后,該專業的考生可按下述辦法選擇遺留問題處理方式:

1、停考專業中未合格的課程,可選擇其它專業中名稱和課程代碼相同的課程進行考試。

2、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下(含二門)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自主選擇自學考試其它原則上相近專業的相關課程參加考試,取得原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課程門數和學分即可按原專業申請畢業,最后辦理畢業時間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專業中,尚有二門以上理論課沒有合格成績不能畢業的,可按自學考試相關規定轉入其它專業參加考試,取得專業考試計劃規定的合格成績后,按照轉入專業申請畢業。

開考專業

專科專業:漢語言文學、英語、連鎖經營管理、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文秘、學前教育、計算機應用技術和物聯網應用技術等10個專業。

專升本專業:漢語言文學、旅游管理、電子商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動物醫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視覺傳達設計、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市場營銷、動畫、土木工程、護理學、藥學、中藥學、眼視光學、公安管理學、社會工作、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自動化、交通運輸、人力資源管理、汽車服務工程、學前教育、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小學教育、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會計學、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學和物聯網工程等36個專業。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設置實施細則〉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的通知》(教職成廳〔2018〕1號)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業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從2018年下半年起,開考的專業全部調整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考專業清單》(已下簡稱《專業清單》)內專業,原開考專業不在《專業清單》內的,專業調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納新生報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頒發畢業證書。專業調整對照情況詳見(附表一、二、三)。專業調整后,原本科專業“第二學歷”專業計劃文件已不適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納新生報考“第二學歷”,不再按照“第二學歷”專業計劃給新生辦理課程免考。

旅游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學、會計學(AB計劃)和工商管理(AB計劃)等九個專業,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計劃中增加公共政治課“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2019年下半年起報考該九個專業的新生,須考“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代碼:03709)。符合《遼寧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學歷認定和課程免考實施細則》(遼招考委字〔2009〕21號)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請課程免考。

附表四: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開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附表五:遼寧省自學考試2020年4月考試課程安排表(停考專業)(點擊鏈接查看)

第5篇

關鍵詞:礦山;井下測量;問題;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TD167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礦山測量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礦區地面控制網、礦區地形圖的測繪、礦山施工測量、地表移動沉降觀測和礦體幾何圖繪制等。其中,礦山施工測量是礦山建設和開采過程中為各種工程的施工所進行的測量工作,即地面上的土建工程測量、井下控制測量和施工測量、豎井定向測量和豎井導人高程測量、豎井貫通測量。在施工建造過程中和運營管理階段,還需定期進行巖層與地表移動沉降觀測、巷道及井身各部位及其相關建筑物及輔助建筑物的沉降觀測和位移觀測,以及為礦區的復耕進行測量服務等。

二、煤礦井下測量中常見的問題

2.1在井下遺漏工具

在井下開展測量工作的時候,有時因為粗心大意,會將自己的測量工具忘在地面辦公場所,例如,可能會忘記垂球、記錄本、筆、工具袋等這些體積比較小方便隨手攜帶的物件,到達井下工作點后,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完成測量工作,因此必須返回井上拿回工具,這樣就會耽誤施當天測量進度,造成工作效率降低;另外一種情況,再井下完成測量任務后,把棱鏡、三角架、工具忘記帶,落在工作地點或載人車上,造成測量工具的丟失。2.2現場測量時測量人員用錯導線點

由于前視人員、后視人員、儀器操作人員不精心用錯了導線點,造成測量數據錯誤。在1307皮順測導線時,由于皮順門口有3個點(為1307聯絡巷開門口所用,其中中間一個為導線點),當時后視人員錯誤的把最前面的點當成導線點,導線施測Zoom至迎頭撥正時,發現迎頭點的方位比設計方位大2“50‘,第二天對巷道進行了復測,發現中間點才是開門口所用得導線點,后視人員沒有弄清楚就把它當成導線點用,導致了導線測量的錯誤。又如1301上幫面開門口時,當時用一410水平北翼膠帶大巷聯絡巷中的導線點作為起始資料,為了對其進行校核,又從北軌底盤的控制點起測。當時所用點為指示北軌方向的三個點,其中中間點為控制點,由于噴漿巷道控制點標識被噴住,觀測時錯誤的用了后面的一個點,導致兩次觀測的開門口點的數據不一致,上井后經過反復校核與演算,發現北軌底盤的檢查角對,但導線點間距離不對,觀測人員錯把撥正點當成了導線點,導致了此次導線測量的錯誤。

2.3數據的遺漏

盡管測量工作中有規定,并且長期以來工作習慣,必須認真謹慎,但是測量人員難免有時會遺漏,造成一些失誤;在地面記錄數據時遺漏記憶方位角、邊長,導致不能進行解算,妨礙了按時標定;有時井下作業數據丟失,使測量的結果不準確不完整,例如遺漏前視點高、儀器高、巷道高度、點距兩幫的距離等等。尤其是在測量前視點高的時候,總是有測量人員忙著標定,卻忘了記錄相關的數據,致使無法計算巷道標高。

三、針對井下測量常見問題所采取的措施

3.1下井前注意檢查工具

下井工作前,由組長或主要測量人員先檢查自己的測量工具比如筆、線、起始數據、鋼釘、坡度規、垂球、皮尺、鋼尺、紅漆等是否齊全,也可以安排測量人員相互檢查,認真清理,核實對方的測量工具,保證測量工具齊全后下井工作;還可以選定比較細心的后勤管理人員管理測量工具,下井前,直接由后勤管理人員清點后交給測量人員,這樣可以防止忘帶測量工具的現象發生。

3.2每次測量時,都要把測點周圍的無用的線繩標記處理掉

把沒用的點號及時擦掉,把使用的點號劃清楚,特別要區分好導線點和撥正點,以防以后用錯測點。在巷道開門口時,一定要把開門口所用導線點測兩遍,且檢查水平角時一定要將前后視距離重測一下,以便校核所用導線點的正確與否。同時,每次測量時前視人員應把所用的導線點親自指給儀器觀測者。同樣,儀器觀測者把測點指給后視人員。這樣,可以避免用錯測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3加強井下測量人員的日常業務學習

提高他們的技術業務水平。要讓測量人員在實踐中盡量多練習井下測量儀器的整平、對中、讀數、瞄準目標以及給線的方法,井下的記錄、計算、反算、以及中腰線標定數據的計算等,以及給完線后如何校對所給線的正確與否。上井后及時相互對算井下的測量數據,發現問題及時下井更正。

3.4 嚴格遵守測量規程

嚴格執行《煤礦測量規程》和實施細則的要求,及時復測,并逐點測量起始點至巷道施工導線點,并認真進行內業整理對算,如果誤差較大則需重新復測;在井下現場標定時,要求測量人員認真對起算數據進行核對并互算,確保無誤,方可標定。

結束語

測量是指導煤礦生產的重點,測量的失誤會給煤礦生產帶來諸多不便。測量人員責任重大,測量工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了井下區隊的施工進度和質量,所以要求測量人員在井下施測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煤礦測量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進行,要做到工作認真仔細,提供的數據、圖紙及時、準確。

參考文獻

[1] 薛昌仁.煤礦機電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A]. 2007年贛皖湘蘇閩五省煤炭學會聯合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

第6篇

本人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采礦工程管理技術及安全管理的相關工作,2013年獲采礦工程師職稱,并收單位聘任。本人在工作面中維護領導、團結同志安崗敬業,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工作以來一直高度負責、兢兢業業的態度完成好每一項工作任務。多年的工程技術安全管理崗位上,始終堅持尊重科學和客觀規律,求真務實的態度,堅持原則、不謀私利;在科技不斷進步、新材料、新工藝、新的管理模式不斷出現的大環境下,堅持不斷學習提高業務素質和綜合能力,學以致用,用于實踐和探索,從一名中等專業技術人員逐步成長為一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具備全面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的綜合專業人才,現把本人中級后的業務能力成長過程和主要經歷總結如下:

一、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學習成長過程

本人在工作中從未中斷過對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學習,2014年至2019年自學一級建造師課程,先后3次參加一級建造師的考試,通過3門,2020年繼續報名考試。2017年通過安全培訓教師資格證考試,并取得資格證。2019年8月通過二級安全資格證考試,并取得資格證書。

二、主要工作經歷和取得的成績

2005年至2010年3月在在項目部任職技術員,主要負責技術質量管理,掘進規程的編制及工程內業編寫,現場施工技術指導工作,并獨立承擔了大量標準和驗證試驗任務,參與項目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和驗收工作。

2010年至2013年擔任礦三工區安全副經理,我參與了向陽立井的施工,新興立井的回收工作,機關浴池加層施工任務,反井隊管理工作(施工了新強煤礦、龍湖煤礦、新立煤礦、新興煤礦5個煤倉的反井施工任務,《反井技術在龍湖煤礦三采區煤倉施工中的應用》科技項目,被評為2013年龍煤集團七臺河分子公司科技成果三等獎),新鐵項目二五采回風巷、-255皮帶運輸巷(因礦方缺少測量力量的情況下,只使用羅盤及鋼尺的做定位工具的情況下順利與煤倉貫通。全長185米。)的施工技術指導工作。

2013年至2016年擔任黑龍江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七臺河分公司安全監察部副部長,主管一通三防及內業管理。

期間參與編寫應急預案一份,編寫七臺河分公司崗位責任制一份,編寫安全監察體系一份,參加山東乳山金礦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參加內蒙古鄂爾多斯項目施工組織設計,參加安全生產相關文件的起草工作。對各項目及地面單位檢查出隱患問題900余條,安全罰款15000余元。掘進工人培訓8個培訓班,累計培訓人員400余人次。

2016年至2019年擔任黑龍江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七臺河分公司安全監察部部長,主管安全監察部全部業務,編制了《習慣性違章行為匯編》印制成冊,并下發各項目及地面單位。編制2012-2017年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案例,并印制成冊,并下發各個項目及地面單位。通過身邊事身邊人的真實案例有效的預防違章事故的發生。編輯各工種的必知必會內容,內容簡單易懂,操作性強,加大字號,利于工人老齡化閱讀,受到一線工人的一直好評。推行安全內業管理制度的實施,加強了項目安全管理程序化。由于近幾年項目人員不穩定,在安全教育培訓方面開班24期,共培訓730余人次,有效保證了人員入井100%持證上崗。

2019年5月至今擔任黑龍江龍煤礦山建設有限公司七臺河分公司安全副總工程師兼安全監察部部長。組織編制安全生產相關文件,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更新補充文件內容。參加編制《安全管理和安全施工技術保障內業要求及處罰細則》。有效的強化了項目掘進、機電、運輸、通風安全技術內業管理,明確項目內業要求和責任分工,落實責任追究,提高了各項目安全生產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參加編制了2020年的七臺河分公司《應急預案》。雞西盛和項目在滴道立井施工,該井口未瓦斯突出礦井,由于我們這批工人第一次在突出礦井施工,針對該煤礦歷史情況及地質因素,編寫了一份《盛和項目煤與瓦斯突出災害與識別講義》,將該礦的歷史突出情況及治理預防措施通俗易懂的講給掘進一線工人,工人又開始的害怕到后來的敬畏,使每個干部職工消除了畏懼和無所謂心理,從而更加安心的工作和生活。

三、學術成就、撰寫和發表的論文

中級之后,我先后撰寫了論文《新時代背景下礦井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礦建工程質量缺陷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探究影響井下煤礦采礦工程安全的技術》,分別在2020年1月與2月在《建筑實踐》《基層建設》上發表,其中《礦建工程質量缺陷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被中國科學技術學會評為一等獎。

第7篇

關鍵詞 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 專業認證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taken as a case, and the major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rom expects of current basic conditions, i.e. specialty and subject foundations,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specialty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is analyzed. Construction plan and management safeguards are put up with,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program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for high - level application - oriented university.

Keywords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pecialty group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0 引言

2016年9月5日,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下發了《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實施方案》。方案從“建設目標、立項條件、推進措施、組織實施”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其中亮點和特色頗多:到2020年,建成60個左右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專業,進入全國同類專業前10%;推動10所左右高校綜合實力排名進入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前10%;培育建設40個左右專業,逐步達到高水平應用型重點專業建設標準;對每個立項建設專業撥款經費400萬元,每個培育建設專業撥款經費150萬元;“十三五”期間,省財政將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資金統籌,多渠道籌集20億元,積極支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①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旨在促進高校轉型發展、特色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在此背景下,對加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建設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契機。

1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建設基本條件

合理的專業結構、雄厚的專業基礎及較高的學科基礎是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建設的基本條件。山東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是以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為核心專業,包括機械電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共4個專業的專業群。專業群中的4個專業均服務于先進裝備制造領域,具有相同的機械工程學科基礎,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先進裝備制造領域的重要核心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為裝備產品的設計與制造提供材料知識及成型技術,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為裝備產品的智能化制造提供機電控制技術。4個專業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為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建設打下了堅實了專業結構基礎。

1.1 專業基礎條件

教師隊伍結構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是夯實專業基礎的先決條件,是保證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建設長足發展的主導因素。山科機械設計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核心專業專任教師52名,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5人,35歲以下教師5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48.1%。教師隊伍中多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及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泰山學者”。另外,專業群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特色,全方位多層次地拓寬學生的創新創業渠道,積極尋找創業基地建設的新契機。截止2015年底專業群實踐基地總數已發展到74個,校區合作建設基地28個,年均可接納學生4000名。近年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獲得山東省特色專業、山東省特色名校建設工程專業,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2年被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級教學團隊2個等榮譽。

1.2 學科基礎條件

學科建設是專業發展的基礎,專業建設以學科發展為依托。應用型大學的學科基礎水平決定著專業建設水平,專業建設水平決定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應用型學科建設是應用型大學建設的一項基本任務,有實力的學科基礎充分反應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②

一流的學科要求有一流的研究平臺。“十二五”期間山東科技大學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速學科基地建設,成功申報山東省機械電子工程、材料加工程、材料學重點學科,山東省礦山機械工程、先進材料與表面改性省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礦山輔助運輸、采掘機械、金屬材料與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煤礦復雜條件開采成套裝備關鍵技術”團隊入選 “教育部創新團隊”,“先進制造技術與裝備”團隊入選山東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煤礦機電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這些支撐平臺的建立與建設,為學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實驗研究環境,為高水平應用型專業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

高校與科技界、經濟界的縱橫向聯合開展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學科建設與發展中同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研究是學科建設的前提和堅強動力、學科建設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與重要平臺,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基礎,相互促進。③近年來,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秉承“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理念,形成了基礎前沿、應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一體化設計、全鏈條協調推進的科研創新模式。專業群教師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項目。近10年承擔國家級項目36項、省部級及重大橫向科研項100余項,實到科研經費約2.7億。200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11年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1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近5年來,獲省部級科技獎勵35項,其中一等獎1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09項,實用新型專利200余項,成果轉化造效益10.6億元,發表SCI收錄論文40余篇、EI/ISTP收錄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

2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建設推進措施

通過專業群建設旨在以本專業群建設為著力點,突出強化各專業特色,促進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與制造產業優化升級、經濟轉型發展緊密對接,推動專業群各專業向高水平應用方向發展。

2.1 構建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校企深度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校企合作育人基地;優化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整合教學資源,開發專業特色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構建集校內專業知識積累教學、校外企業工程實踐能力提升教學、全時空網絡開放教學于一體的,立體化、網絡化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基于社會需求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索、完善校企深度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推進校企、校地、校所、校校深度合作,建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和專業認證標準、教學與生產過程對接。優化調整專業群的培養方案及教學過程。優化課程體系,突出實踐教學,提高實踐課比重,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比例占總學分比例不低于30%。

(2)建設校企合作育人基地,構建高水平實踐教學基地與平臺,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改革專業群中各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使之與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進一步加強實驗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積極與廠礦企業合作,建設高水平合作育人基地。

(3)加強專業群課程和教材建設,著力開發專業特色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自主學習需求。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學生利用各種渠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著開放性、共享性、可擴展性、先進性、經濟性和高可靠性原則,整合各專業優質教學資源,開發課程網絡教學平臺。

(4)改革教育模式,實行學分制,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為學生配置創新創業指導教師,探索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培養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

2.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具有高水平實踐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

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建設一支適應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需要,以高水平專業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師德高尚、教育理念新、教學科研水平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和兼職教師比例。

(2)調整教師結構,積極聘請行業優秀人才充實教師隊伍。

(3)提高校內各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

(4)建設高水平專業群整體師資隊伍。加強高水平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

2.3 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產出高水平應用技術成果

將專業群的發展與科研方向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行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加強科研反哺教學,積極與企業聯合,申報省級以上高水平應用技術成果獎勵。

(1)依托專業群內各專業科研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加強校企深度合作。積極將專業群內各專業的發展及研究方向融入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行業技術創新體系,以解決戰略性新興制造產業關鍵技術、社會發展重大(重點)問題為導向。通過聯合、共建等多種方式,拓展專業群服務社會的領域和范圍,廣泛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服務,擴大成果轉化的力度和經濟社會效益,不斷完善政策,支持并鼓勵教師和企業聯合開發新產品、新技術。

(2)設立專門機構和專職崗位,結合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營機制,加快各專業知識產權成果的轉移、轉化,及時將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和專業課程教學資源。

(3)專業群內各建設專業積極與機械制造、礦山裝備、海洋工程裝備、鋼鐵等行業企業聯合,力爭獲得高水平科技成果。

3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建設管理保障措施

3.1 建立管理組織機構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專業建設負責人管理制度。成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建設領導小組,科學規劃,編報專業群建設方案,加強對專業群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加強專業管理隊伍建設,有效協調專業群建設中的相關問題,保證組織落實、政策落實、措施落實、經費落實。同時,成立專業群建設發展規劃委員會,制定專業群內各專業發展規劃的具體方案和措施,把發展規劃、行動計劃以及年度計劃緊密結合起來,遠近結合,形成合力,使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各項措施切實得到貫徹落實。

3.2 創新管理機制

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擴大學院在人、財、物等方面的自主管理權,建立體制機制、教學團隊、課程體系、教學平臺、應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機制。建立健全專業群建設崗位責任制度和競爭激勵機制,以制度促建設,對專業群建設實行制度化和規范化管理。探索實行合約管理模式,依據專業建設目標,細化建設任務指標。

3.3 實施過程監控與年度考核相結合

依據建設目標和建設任務建立考核體系,對專業群建設實施全過程的檢查、監督、調控機制,定期調度,保證專業群建設的質量和進度。定期在全校范圍內公布項目進展情況,每年依據建設任務進行階段性考核、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建立完善的專業群建設項目管理考評機制,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提高教師投入綜合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通過過程監控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確保各項專業群建設指標的落實與完成。

3.4 認真執行建設經費專款專用

制定《高水平應用型專業建設管理辦法》、《高水平應用型專業建設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和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建設資金管理,認真執行項目建設經費專款專用。學校將在人才政策、教育研究、科學研究、條件建設、資金配備、后勤保障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并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和相關企事業單位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各項建設目標順利實施。

4 結束語

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對促進高校轉型發展、特色發展,推薦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起著重要推進作用。綜上所述,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群建設必須以重點專業為核心,以科研為支撐,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中心,以實踐教學為平臺,走產學研發展之路,促進專業群建設,發揮學科群、專業群的綜合優勢,提升學校辦學競爭力。

注釋

① 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推進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Z].2016-09-05.

第8篇

[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立交橋 構建

職業教育立交橋應當是一個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高職教育與本科和專業碩士有機協調、均衡發展、相互促進,彼此間不掣肘的有機整體。它打破了人才成長獨木橋這一瓶頸,以素質教育、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理論為思想基礎,以教育社會化和辦學主體多元化為基本前提。當前,在唐山市構建職業教育的立交橋,實現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

一、唐山市高職教育體系現狀

唐山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國的重工業基地,第二產業相對發達,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十二五”期間,唐山按照“控制總量、淘汰落后、聯合重組、技術改造、優化布局”的原則,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調整,加快構建具有唐山特色的現代產業格局。改造提升鋼鐵、裝備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傳統優勢產業,培養發展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隨著唐山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升級,一批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傳統產業更需要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改造和升級。產業結構變化和調整趨勢必將對唐山人才需求產生重大的影響,呼喚高職教育的及時跟進。唐山市現有高職院校四所,既有國家骨干院校,又有省級示范院校;既有綜合型院校,又有行業背景明顯的院校。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前校后廠和集團化辦學優勢,選取動車組技術、港口物流管理、陶瓷藝術設計、數控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等作為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會計電算化、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類、計算機類及旅游管理類等專業進行單獨招生,藝術設計類、計算機類、自動化類、汽車類、機械設計制造類、港口運輸類、旅游管理類實施大類招生。面向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開設41個專業,38個專業依托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營造了真實的工作環境,便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擁有四個國家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五個國家行業企業培訓中心,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業職業教育集團。學院招生范圍覆蓋全國14個省市,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273人,其中高職生7261人。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擁有工醫農經類專業的綜合型院校,口腔醫學技術、園林技術為中央財政支持的“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重點專業。選取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機電一體化技、園林技術等專業實行基于文化測試、綜合素質測試兩科目考核的單招改革,目的在于選拔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特殊才能的優秀高中畢業生和對口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選取財務會計類、工商管理類、計算機類進行大類招生。開辦40個專業,涵蓋制造、醫衛、農林、財經、旅游、藝術等13大專業門類,形成與唐山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緊密銜接,以現代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為特色的優勢專業集群。以學院為龍頭,組建唐山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兩大職業教育集團。學院面向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在校生10551人,其中高職生9442人。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以工科為主,多學科相結合的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以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行業依托,開設煤礦開采技術、電氣自動化控制工程等40個專業,業已形成了以煤礦開采技術、礦山機電等專業為核心的專業群建設格局。學院組建了河北煤炭職業教育集團,以高職教育為龍頭,以高職、中職、成人教育等學歷教育為支柱,以企業在職員工崗位培訓和安全培訓為支持,實現了各類職業教育培訓協調發展,是中國北方和全國煤炭戰線具有影響力的人才培養基地、企業員工技能素質培訓基地和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基地。現有在校高職生7258人。

唐山科技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工科院校,具有校企一體和“前校后廠”的優勢,以河北鋼鐵集團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行業依托,集職業教育、職工培訓、應用研究、技術開發、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以服務冶金企業為主體,以企業需求為目標的校企一體辦學特色。開辦19個專業,涵蓋材料與能源、制造、資源開發與測繪、電子信息、財經、旅游6個專業大類,形成了以冶金技術、材料工程技術、機械設備維修與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重點, 計算機、財經等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學院招生范圍覆蓋全國15個省市,現有全日制在校生4184人。

二、高職教育立交橋體系構建的基本需求

《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提出:“中等職業學校應發揮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學校要發揮引領作用,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應用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途徑;積極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專業碩士培養制度,系統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支撐國家產業競爭力的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形成適應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未來十年我國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新增了大量技術崗位,這些崗位需要大批懂理論、有專業技術和技能的人才。經濟、技術的發展和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都決定了需要各種層次的中高端技能型的職業教育人才。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職業教育既適應經濟發展,又體現學生發展理念,還要實現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

構建高職教育立交橋體系旨在打通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與繼續教育、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高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的內外部相互溝通機制,在不同層次、類型的教育間搭建橋梁,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要,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構建較完整的高職教育立交橋體系,是為了給職業院校學生的繼續學習發展提供條件,從而滿足不同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積極開辟高職以上的高等教育,向上延伸,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能盡可能滿足廣大青年學子的求學愿望,它是一項民心工程。人才多樣化的培養路徑,可以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

三、構建唐山市高職教育立交橋的思路

1.加大政府主導作用,規范高職教育發展。為了提高唐山教育效率,加強頂層設計,政府應該在政策層面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保證中職、高職、地方本科院校在合作過程中的責權利關系,健全彼此共贏、互信、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大學教育與中高職教育立交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大學、中高職院校、行業企業、政府、學生及家長等多方相關利益主體,需要一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和規范,使各利益主體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和實現。只有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之下,合理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豐富教育的類型和層次,才能實現學校、行業企業的真正結合,使各類教育的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形成人才成長的多樣化途徑。

2.整合唐山市教育資源,合理對接不同層次。建立高職學生與大學學生雙向流動機制,在學分互認、課程互通、校園文化共享、研究成果互用、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實現合理對接;促進高職院校校際間學生交換培養、老師互派交流、管理人員掛職鍛煉、實訓基地共享、優勢專業群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科技服務、教育教學研究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形成合力作用;完善中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結構布局、課程體系和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育過程、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教育評價改革等方面的合理銜接。唐山市四所高職院校目前均設有計算機類專業、會計類專業、旅游管理類專業,如果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共享型教學資源,那么就會使唐山教育資源得到極大的利用。有條件地嘗試在示范高職院校設立本科層次,從試點開始,逐步擴大。建立中職到高職到專升本乃至研究生四個層次的縱向銜接,院校與企業深度結合的橫向溝通,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多種層次選擇的體制,為建設適合不同學生發展需要的教育、確保人人成才提供制度保證。

第9篇

與此同時,二季度以來物流運行增速回落幅度逐漸收窄。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喜迎30周年華誕

10月25~26日,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物流工程分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暨物流工程高峰論壇在上海召開。大會總結了我國物流工程技術發展30年歷程,展望了未來發展方向。同期召開的物流工程高峰論壇,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就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十二五”物流發展規劃、物流裝備行業發展與市場需求、國外先進技術等方面發表了主題報告,并圍繞起重技術、起重結構、管道輸送技術、物流倉儲技術、供應鏈管理等話題展開了一系列技術交流研討活動。

為紀念學會成立30周年,學會還開展了論文征集活動,并編輯出版了《物流工程三十年技術創新發展之道》專著,全面總結了物流工程發展歷程、現狀及未來趨勢,并對行業重點企業作了介紹,以使社會全面了解我國物流工程現狀、水平和未來發展。

優質服務促林德叉車長足發展

林德叉車一向堅持“以客戶為導向”的原則,除了注重產品研發及質量,對用戶服務也一直高度重視。

在硬件方面,林德擁有完整的產品系列和精益化的“超市工廠”;配件庫存充足,保障供貨效率。服務工程師配備有成套專用工具、手提診斷電腦、常用配件及GPS服務車,保障外出維修的順利進行,同時,林德服務中心設施完備的維修車間可有效應對回廠維修的狀況。此外,林德叉車擁有專業的客戶服務團隊、完善的工程師培訓及考核制度、年度技能考試及評估制度,以保證團隊的高質量服務。同時,林德叉車還應客戶需要為其提供季節性叉車保養建議、安全技能培訓、車隊管理等服務內容。

優質產品和服務得到了用戶的認可,林德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永恒力叉車全力支持2010上海世博會

永恒力作為2010年世博會指定物流供應商一中外運和泛聯的合作伙伴,為世博會官方倉庫提供了全面的叉車搬運設備及現場工程師維修服務,50多輛永恒力叉車運轉在世博園區,每天搬運的貨物超過50噸。從場館的初期建設到開園運轉;從園區內餐飲店的各類食品、展館熱銷的禮品、每天消耗的幾十萬瓶飲用水的中轉搬運、裝卸,都離不開永恒力叉車。

作為上海世博會官方物流倉庫的設備及服務供應商,永恒力專門組建了世博工作團隊,確立了具體項目專人專責制度,特別增加了世博項目的人性化客戶訂制服務,在整體世博項目開始前期就制定了完善的配送計劃和工作方案,從備貨、人員的調配、發貨到售后服務,充分考慮到叉車在世博會服務現場的應變能力。

另外,在舉世矚目的智力礦難救援中發揮巨大作用的“鳳凰1號”救生艙運抵世博會智利館的搬運過程中,永恒力叉車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BT叉車獲得武商量販青睞

現有73家門店的武漢武商量販連鎖有限公司具有先進的物流系統及完善的倉庫系統設計。2008年,武商量販購買了18臺BT叉車,以電動托盤車和前移式叉車為主。電動托盤車負責從卸貨平臺往倉庫平地搬運貨物,雙托盤配置使得一次可以搬運2個托盤。效率成倍提高。前移式叉車配備了先進的RFID技術,根據指令將貨物存放到指定的區域。在高強度的工況下。18臺BT叉車擔負了主要的出入庫和在庫存儲工作。

由于車輛狀況和售后服務令武商量販非常滿意,車輛2年多來無大修,且維護保養簡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人性化的設計與舒適感使女駕駛員也能操作自如。因此。2009年新建冷庫時,武商量販又購入1臺BT冷庫型前移式叉車。用于進出低溫庫的存取貨。

Infor中國用戶大會在廈門召開

10月21日,以“驅動業務創新,成就卓越企業”為主題的lnforum 2010中國用戶大會在廈門召開。這是Infor公司在大中華地區最大的年度盛會,來自大中華地區的200多位客戶、合作伙伴及行業專家,共同分享了Infor解決方案帶來的體驗和價值。

會上,Infor公司現任全球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BruceRichardson發表了關于lnfor最新技術發展與戰略的主題演講,亞太區總裁陳源翰、大中國區總經理余啟昌介紹了Infor公司業務發展及未來戰略。同時,lnfor公司還了基于下一代技術、針對企業特定業務需求開發的InforION架構和基于微軟技術的Infor解決方案,并分別以ERP、汽車行業、SCM供應鏈等為主題設立分會場,探討行業發展趨勢。

德馬鈴木通過2010年質量體系監督審核

9月25~26日,中設認證機構專家組對德馬鈴木公司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情況進行了監督審核,對公司管理層、制造部、技術部、品管部進行了抽樣審核。在外審末次會議上,專家組對鈴木公司的體系整體運作情況給予高度評價,對公司在信息化管理的全面啟動、與供應商統一檢測方法及檢測標準、對產品的改良及表面采取人性化的防護改進,以及自動化設備的全面升級等方面做出肯定。同時也對特殊過程中因設備更新的再次確認與質量目標分解等方面提出寶貴意見。最終,審核專家做出推薦保持認證注冊資格的結論。

鈴木公司表示,將對專家組做出的肯定繼續保持,并全力改善存在的不足,落實整改措施,讓質量管理體系真正貫穿到鈴木公司的日常運營中。

美國邦納舉行2010年江西希望小學探訪活動

由美國邦納工程有限公司發起的官塘邦納希望小學探訪及捐贈活動,得到了廣大經銷商的熱情支持及參與。10月1日,公司員工和經銷商帶上自己的孩子,來到江西官塘邦納希望小學,親身體驗了大山里學生們的生活。

此次助學活動,經銷商和員工到學校推薦的幾個貧困學生家中探訪,并舉行了官塘邦納希望小學全體校會的捐贈儀式。

霍尼韋爾和斑馬宣布全球合作聯盟

10月28日,霍尼韋爾和斑馬技術公司宣布建立全球化合作聯盟,共同推廣和銷售先進的自動識別解決方案。該合作協議的達成使兩家公司都能夠為醫療、自助服務和戶外移動作業領域的廣大經銷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尖端的條碼移動采集、掃描和打印解決方案。

從全球范圍來看,斑馬技術和霍尼韋爾的合作聯盟能夠使其共享各自在垂直市場的網絡覆蓋,通過與許多共同的渠道合作伙伴合作,建立一個強大的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價值定位銷售體系。

豐田Z系列內燃叉車舉行武漢站巡演

目前,豐田Z系列內燃叉車全球首發巡演來到武漢,這是巡演的第四站,恰逢2011年中國(武漢)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召開。負責共同籌辦此次活動的豐田叉車湖北省經銷商――武漢厚盛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在博覽會上精心展示了豐田z系列新內燃車,高舉升和亮麗的外形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咨詢、索取樣本,豐田叉車的高品質、安全性、保養便捷等領先技術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BUT國際以曼哈特為依托運行全球供應鏈

日前,法國家用裝飾產品及電子產品領先零售商BUT國際已完成曼哈特供應鏈優化解決方案全球化實施的最后階段。包括最近的項目在內,BUT國際已在4大倉庫完成了曼哈特倉儲管理和庫位優化解決方案的實施,包括3個法國國內配送中心和中國深圳采購出貨中心。

實施曼哈特擴展式企業管理解決方案后,公司的商場管理人員和電子商務經營人員可全面提高庫存透視度,準確把握庫存所在及訂單到貨時間,提高整個供應鏈績效。

Thomson全新中文版網站面世

目前,全球領先的機械運動控制供應商Thomson了其全新的中文網站省略,多種中文資料同時上線,功能更加豐富,將大大方便顧客的選型,以及了解公司的最新情況。

整個網站的架構更加簡潔明了。除產品介紹外,新的行業應用更加引人注目,還提供大量線上視頻培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參加,甚至與公司的專業人員進行討論。

Thomson中文網站的同時,一批最新的Thomson中文產品手冊也已上線。

德州儀器在中國設立首個生產制造基地

10月15日,德州儀器(T1)宣布在中國設立其第一家生產制造廠――德州儀器半導體制造(成都)有限公司(簡稱TI成都)。該制造廠位于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投資額達2.75億美元。為Tl全資所有。目前有1.1萬平方米的生產面積用于支持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生產規模,另有1.2萬平方米的廠房預留以備未來擴產之需。

TI成都的成立是過去2年TI在美、日、德擴大產能之后的又一重大舉措。

2010斯堪尼亞中國卡車駕駛員大賽圓滿落幕

10月30日,斯堪尼亞首次引入中國的“斯堪尼亞中國卡車駕駛員大賽”在杭州落下帷幕,來自上海巴士物流有限公司的嚴軍憑借出色的重型卡車駕駛技巧和心理素質,擊敗其他8位決賽選手,獲得“2010斯堪尼亞中國卡車駕駛員大賽”全國總冠軍榮譽,以及兩項賽事的單項冠軍。在獲得高額獎金的同時,嚴軍將前往斯堪尼亞瑞典總部參觀,探訪歐洲當地卡車文化。

大賽包括繞樁技巧賽、精準碰樁及定位停車賽、綜合障礙賽3個項目,共有828入通過網絡或電話報名參加,主要來自國有和民營物流運輸企業以及生產型企業的運輸車隊,另有12%的個體運輸從業者。在所有選手中,曾駕駛過斯堪尼亞卡車的駕駛員約占19%。

沃爾沃卡車VISTA大賽擂響戰鼓

日前,沃爾沃卡車舉辦的2011 VISTA大賽已敲響戰鼓,來自世界各地的13700多名參賽者正處于激烈的角逐狀態。本屆大賽由于參賽者眾多,已成功創下VISTA大賽開辦53年以來最大規模記錄,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720支隊伍、13700多名參賽選手踴躍參與。其中,中國賽區共有60支隊伍、232人參加。總決賽將于2011年6月28日在瑞典哥德堡市舉行。

雷諾KERAX礦山車路演活動拉開帷幕

10月16日,主題為“雷霆萬鈞一諾千金”的雷諾KERAX礦山車2010路演活動在內蒙古霍林河拉開帷幕。此次活動計劃在逾30個不同種類的礦山舉辦,雷諾卡車也借此機會在中國正式推出其KERAX礦山車。在活動現場,除了對車輛的細致講解,雷諾卡車也為在場客戶提供了試乘試駕機會,讓客戶親身體驗產品性能。

研華新系列PAC選用Innovasic實時工業以太網

目前,Innovasic坐導體宣布其fido1100片上系統(SoC)解決方案已為研華公司所采用。該方案為研華的新款APAX-5000系列可編程自動化控制器(PAC)提供EtherNet/IP(實時工業以太網協議)連接。

基于fido1100的工業以太網平臺可以實現快速、經濟有效的實時工業以太網通信。通過這些平臺,客戶無需費力地了解這些通信協議的執行過程,只需專注于其差異化應用。

圓通召開快遞業務高峰服務質量專題會議

10月22~24日,上海圓通速遞(物流)有限公司網絡管委會在寧波召開會議,圍繞快遞業務高峰期如何進一步提高圓通全國網絡服務質量進行研討與部署。

會議認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是實現圓通服務產品結構調整、品牌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在當前快遞業務高峰時期,圓通應把服務質量作為常抓不懈的工作,確保每一件快件的及時攬收、中轉和派送,維護客戶利益。

圓通董事長喻渭蛟在會上強調,不斷提高、優化服務質量不僅是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快遞服務的基本要求,也是“創民族快遞品牌”的必由之路。

沃爾瑪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

沃爾瑪近日宣布了新的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承諾。其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支持農民及其所在社區;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浪費,生產更多食品;實現主要農產品可持續采購。每部分有具體的支持目標幫助公司跟蹤并報告其進展。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沃爾瑪的全球市場也確立了不同國家的目標。例如在中國,將15%的農超對接產品從綠色食品認證升級到有機食品認證。

InfoPrint推出“可持續性咨詢服務”

10月28日,InfoPrintSolutions公司宣布推出其“可持續性咨詢服務”,旨在滿足市場對于有效且高效的打印計劃日益增長的需求。

IlnfoPrint的“可持續性咨詢服務”可幫助組織通過分析所消耗的紙張和電量等因素,找出他們的打印操作對環境的整體影響。公司的專業服務人員可為組織提供咨詢服務,評估客戶目前的操作情況,并幫助他們制定一種經濟、環保的解決方案。

斯堪尼亞與斗山簽訂發動機供應協議

近日,斯堪尼亞與斗山工程機械簽訂了諒解備忘錄,將為斗山銷往全球市場的產品提供發動機。通過此協議,斯堪尼亞獲得了進軍蓬勃發展的亞洲工程設備市場的絕佳機會。

供應斗山的斯堪尼亞發動機采用SCR

(選擇性催化還原)排放技術,不僅滿足歐盟2011年生效的排放法規(srage IIIB)要求,還可適應2014年實施的Stage IV和Tier 4 Final排放標準。在未來幾年內,斗山工程機械預期將需要超過1000臺發動機的供應規模。

今年1月,斯堪尼亞還與總部位于北美的特雷克斯簽訂了協議,向這家領先的工程和工業設備制造商供應發動機。

RS Components最新推出威世科技4000余種電子元件

近日,國際著名電子、電機和工業產品分銷商RS Components宣布最新添加4000余種威世科技無源元件,將RS分銷的威世無源和半導體技術產品范疇擴大至10000余種。

據悉,所有威世科技產品均以行業標準包裝方式直接從庫存發貨,可直接進入自動化生產運作流程,彈性訂購,允許客戶按需選擇產品訂購量,避免不必要的庫存成本。訂購量大的客戶可享受更多的價格優惠。

2010亞洲國際動力傳動展和亞洲物流展閉幕

10月28日,2010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覽會(亞洲國際動力傳動展)和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亞洲物流展)在上海落下帷幕。為期4天的展會共吸引了1701家廠商在95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積上傾力展示動力傳動、機械零部件和物流領域的最新產品與尖端技術。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多名專業觀眾前來參觀洽談。

亞洲物流展開設了叉車及叉車配件展區、托盤/貨架和起重機展區、輸送設備展區、自動識別(AUTO-ID)展區、自動導引搬運車(AGV)展區5大專題展區,現場展示結合表演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洽談。在AGV展區,還舉行了第二屆AGVS-Award頒獎典禮。

展會同期還舉行了18場專題論壇。

易騰邁擴展其工業級手持式掃描產品系列

美國易騰邁公司(Intermec)日前宣布擴展其屢獲殊榮的SR61T工業級掃描器系列,包括全新的SR61THP高性能掃描器、SR61TXR超程掃描器和SR61T2D工業級范圍成像器。新的解決方案能有效提高操作人員效率和整體掃描可靠性。

SR61HP是市場上最先進的移動式條碼掃描器,具有獨特的照明和紅色激光瞄準器,以迅速讀取條形碼和各種顏色的條碼。增強型SR61TXR運用易騰邁新的第三代EX25掃描引擎,成為業內唯一的近/遠長距2D掃描器,在條碼掃描器中具備最長讀取范圍。

有了5個不同產品的組合,SR61T系列現在包括完整的堅固型多用途條碼成像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可最大程度地減少停機時間,提高客戶的總體投資回報率。

SR61T產品組合專門設計用于嚴苛的環境,在陽光和完全黑暗的環境下都能夠正常運行。

Dolphin 9900系列移動數據終端

霍尼韋爾公司開發的Dolphin9900系列移動數據終端,是專為移動數據采集應用提供的高性能解決方案。其舒適而堅固的設計及高性能提高了工作人員的使用效率。

Dolphin 9900特別整合了WAN、LAN無線功能,保障管理者和工作人員之間無間斷的高速數據傳輸、語音連通。其無線藍牙連接功能使移動工作人員擴大了活動范圍。

整合了GPS系統的9900具有定位功能,并且內置Adaptus影像技術5.0,其先進的數據采集功能可協助工作人員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如投遞前掃描包裹、清點庫存、采集簽名作為送達證據,或者為受損物品拍照。

另外,9900改進的電源管理系統使電池的生命周期能夠支持一整個工作時間段。

摩托羅拉為學區提供無線網絡解決方案

10月18日,摩托羅拉公司宣布,其無線網絡解決方案業務與摩托羅拉渠道合作伙伴計劃成員Minntek Solution s公司開始共同為美國德克薩斯州圣安東尼奧地區東北獨立學區(NEISD)的所有K-12學校(提供從幼兒園至中小學教育)部署802.11n無線局域網(WLAN)和AirDefense基礎設施管理解決方案,摩托羅拉解決方案將為學區提供可靠、安全的無線基礎設施,用以向高密度用戶群的不同類型設備不間斷地傳輸高速語音、視頻和數據流,幫助學區打造無線多媒體課堂環境。

據悉,東北獨立學區擁有70多所學校,部署的802.11n無線網絡由摩托羅拉AP 7131接入點和RFS 7000無線控制器組成,全面部署后,學區將擁有‘個包括5000多個802.11n接人點的大型分布式網絡。

Crown-科朗叉車推出燃料電池托盤搬運車

日前,Crown-科朗設備公司推出新款PC 4500系列中置控制的托盤搬運車,此款搬運車專為與Plug Power公司的GenDriveTM燃料電池相配套使用而設計,是業內第一款專門針對燃料電池而設計的托盤搬運車,同時保持高度的安全性、效率和性能。

第10篇

關鍵詞:急傾斜煤層;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工藝

中圖分類號: TD823.21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T2012-03(03)8003

Abstract: in the dip Angle 45 ° ~ 60 ° thin, thick coal seam in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mining to long wall, the domestic equipment to achieve production, mining face in the 120 m long tilt limit within, and USES the pseudo inclined layout, screen and type hydraulic support horizontal layout and the end of the stents control working face roof; Through the coal winning machine no chain traction, scraper conveyor move frame jack and support of connection adjust stents and conveyor to keep working position equipment stability.

Keywords: sharp inclined coal seam; To long wall; Comprehensive mechanized; Mining technique

1盤江集團急傾斜煤層開采技術條件

盤江集團六枝工礦公司的部分礦井和精煤股份公司火鋪礦、老屋基礦南采區均為急傾斜煤層。以老屋基礦南采區10121采面為例,采面走向長500m,傾斜長104m(實踐證實:急傾斜煤層傾斜長布置不宜>120 m),煤層厚度平均2.7m,煤層傾角最大48°,最小傾角42°平均傾角46°,容重1.4t/m3,儲量19.6萬噸。

此工作面采用ZFQ-4400/15-28型掩護式液壓支架支護(為量面定做的防倒支架), MXG-250/600QWD型雙滾筒采煤機割煤,采面配備SHZ730/400型刮板運輸機,運輸巷采用SZZ730/200轉載機和STJ-1000型皮帶運輸機運輸;4#薄煤層采用ZFQ4000-15/26型綜采液壓支架,MXG-250/600QWD型雙滾筒采煤機割煤,采面配備SHZ730/400型刮板運輸機,運輸巷采用SZZ730/200轉載機和STJ-1000型皮帶運輸機運輸。均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方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頂板。

2回采工藝管理

2.1機械啟動管理

采面機組割煤和采面溜子啟動前,必須通過采面聲光信號告知所有操作人員全部撤離機道,進入采面支架立柱內躲避,方能啟動機械割煤作業。

2.2割煤管理

該工作面采用單向下行割煤,上行跑空刀裝煤的方式進行回采。每班配備2名機組司機,由于傾角較大,割煤時,為防止大塊煤矸滾落傷及機組司機,司機在機組側面上方支架立柱內,用遙控器操作機組割煤,綜采支架和機道之間用高強度的柔性網隔開,沒有特殊情況司機不直接操作按鈕,該工作面最大坡度48°,機組牽引行走在本工作面正常,沒有下滑現象,割煤前要及時收回支架的護幫板,根據煤層變化,適當調整采高,盡量不破頂。遇到斷層、構造,機組就要適當割去部分巖石,以達到頂底板平滑過渡,也便于采面推溜移架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機組在割煤層松軟段,煤壁出現片幫現象時,要停機維護(要有特殊的安全技術措施),機組與采面刮板順送機閉鎖靈敏可靠。

2.3拉架管理

工作面安設ZAQ4000-15/28型液壓支架,由于傾角大,割煤后,為防止拉架時煤矸滾落傷人,移架位置要距離機組20m以上,并要停止割煤。支架從下往上的順序進行,為防止支架前移過程中產生歪倒下滑現象,一般采用間隔交錯移架方式進行,并利用本身帶有的防滑油缸固定在上方支架后,采用“帶壓移架”的方式,做到“少降快拉”。 保證較大的支架與頂、底板間的摩擦系數 f。煤層底板浮煤清理不徹底、頂板破碎、底板積水,都會降低 f,因此,應提高采煤機截割質量,確保頂、底板平整,在移架前必須清理干凈架前浮煤,確保支架底座與底板嚴密接觸;頂板破碎時,應做好超前支護,仰斜推進時注意排水。 嚴格控制采高,適當提高推進速度。控制采高,可有效保持支架的穩定性;適當提高推進速度,及時支護,既可有效控制冒頂和空頂距的增加,又可減輕支架的壓力。在操作移動端頭支架時,先移2#、3#支架,待2#、3#支架前移固定牢靠后,再移1#支架。

2.4移架管理

該工作面均采用本架操作方式,只有遇煤層片幫嚴重,頂板漏冒等特殊情況時,通過改動供液管路,實現鄰架操作,一般采用高地勢位置的支架為主控制架,低地勢作為受控架,拉架時,一般采用帶壓移架,邊降邊移。

2.5支架防倒、滑管理

支架防倒防滑裝置是保證其它設備正常工作、工作面正常開采、作業人員安全的主要前提。該工作面支架防滑裝置主要有頂梁防倒裝置、底座防滑裝置、側護板防滑裝置及運輸機防滑;其中頂梁防滑主要是當下方支架有傾倒傾向時,通過收縮上方支架千斤頂推拉下方傾倒支架頂梁復位;底座防滑主要是當相鄰支架底座有下滑傾向時,通過收縮上方支架或伸下方支架的防滑千斤頂拉或推其底座復位,千斤頂控制的活動側護板,主要是保證支架頂梁間沒有間隙,使支架沒有傾倒空間,相互緊靠支撐,防止倒架。要加強支架的支護阻力,首要條件就是保證液壓泵站的額定壓力;其次是整個采面的液壓系統不出現跑冒滴漏的現象,始終處于恒壓狀態。

2.6安全管理

急傾斜煤層的回采工作,人員的安全是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的首要問題,在安全管理上把上放滾下的煤、矸石視為落體運動,為防止采面滾煤矸傷人,一般采用單向工作方式,即:“上干下不干,下干上不干,中間必擋矸,確保人安全”。

3刮板輸送機管理

工作面采用SGZ730-400型刮板輸送機。該輸送機由機頭部分,中間部分,機尾部分組成。由于采面傾角大,推移刮板輸送機要滯后機組割煤20m在進行,根據采面支架整體上竄下滑的趨勢,有條件的選擇從機頭向機尾方向或從機尾向機頭方向順序移溜,切不可從兩頭向中間推移刮板輸送機,為防止移動過程中,中部槽子脫節,造成卡鏈,移動時,溜子正常運行,停運時不準移溜作業。由于刮板輸送機與支架連接牢固可靠,操作過程中,即使急傾斜煤層也不會出現溜子下滑現象。刮板輸送機穩定性的控制除采取工作面偽斜布置與在下端頭留設防滑平臺外,還應使用單體支柱蹬運輸機,即在運輸機和支架底座箱之間沿底板打單體支柱,單體支柱一頭打在支架底座箱上,另一頭朝向上端頭方向打在運輸機溜槽上,在推動運輸機的同時向單體液壓支柱供液,利用單體液壓支柱產生的向上分力,將運輸機向上端頭推移。

4支架調整管理

由于地質構造的原因,回采期間不可避免需要推過斷層,受斷層牽引,采面煤層走向起伏較大,回采過程中,有時局部段需臥底回采,局部段挑頂回采以適應地質構造引起的煤層變化,在挑頂或臥底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支架歪斜、傾倒及咬架現象,對歪斜、傾倒支架的處理,成為綜采正常回采必不可少的工序,為此,施工隊組配備2~3人的專職調架工,負責對采面支架進行調整。操作時,有一名班隊長在現場指揮,負責安全工作,使用單體柱、大鏈、繩扣等工具配合使用,調架時,先將不相關人員撤到10m外安全地點,多采用遠方操作方式,用單體柱將歪倒的支架扶正,根據底板情況,確定是否在底座下墊木料,將底座墊平,調架時,一般采用從上到下的順序,從被調架往上3~5個支架開始逐架進行,以確保被調支架有可活動的足夠空間為原則,操作時,主要采取防單體柱頂滑,防單體柱三用閥彈出,防止架間漏頂等措施,確保人員安全。

5頂板管理

由于煤層傾角大,回采過程中頂板管理難度明顯加大,煤壁受自身重力影響,容易產生片幫,從而導致綜采支架端面距超大,引發煤壁頂板沒有支護而跨落,導致漏、冒頂事故發生,特別是采面下出口超前上出口的情況下,片幫更為嚴重,因此,合理掌握采面上下出口的偽傾斜的距離,對采面頂板管理極其重要,通過實踐回采證明,在像10121采面的地質條件下,下出口超前上出口的距離宜≯15m,否則,采面片幫冒頂事故會明顯加大。

6滾矸管理

急傾斜煤層采煤工作面,機組割煤后,大煤塊或矸石將沿傾斜方向滾落,為防止大矸石滾落傷人或砸壞設備及管線,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矸石滾落或限制矸石滾動距離。在機頭往上5m,尾往下5m位置各設置一道剛性擋矸欄;在采面機道中部每隔15m打設一組剛性擋矸欄,擋矸欄的一端伸抵煤壁,另一端伸入支架內,中間用鋼板固定插入運輸機齒軌內,在采面沿傾斜方向設柔性擋矸欄,將機道和人行道分開,柔性擋矸欄采用尼龍網或Ф6.3鋼絲繩網做成,長度6~8m,頂部掛在支架頂梁上,下部固定在電纜架上,防止大煤塊、矸石竄入人行道,通過調查,普遍認為,該擋矸欄設置比較繁雜,但效果較好,有待施工過程中進一步簡化。

7安全出口管理

采面上下出口在沒有使用端頭支架的時候,采用了4對8根4.2m長鋼梁和1組端頭大梁配合單體柱邁步支護,并在切頂線打設一排密集柱加強擋矸和切頂;上下巷超前煤壁10m,采用單體柱和長鋼梁替棚,替棚后打設雙排或者三排托棚加強支護,高度不小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要求。

8兩巷掘、修管理

(1)采面布置及掘進過程中,應盡量使采面上下巷坡度平緩,避免巷道起伏過大,從而帶來機電運輸設備管理上的困難,和煤炭、材料運輸過程中的不利影響。采面回采過程中,盡量將采面推成下出口超前的偽傾斜狀態,減少采場的實際坡度,為回采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序管理創造可利用的轉化條件。

(2)對于有地質構造的回采巷道,采用剛性U型支架支護的地段,替棚工作嚴重制約采面的推進,上下巷在采面超前應力影響范圍內,原巷道斷面急劇收縮,替棚困難加大,未將嚴重制約采面的推進速度,需提前替棚,確保正常回采。對于因地質變化的煤在底板的情況,回采過程中采面與上巷形成臺階,應充填木材接頂,確保正常回采。

9觀念改變的重要意義

在盤江集團急傾斜煤層的回采技術探索上,與當前國內外同類研究、同類技術的綜合比較來看,該項技術探索在國內類似地質條件下運用比較成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利用先進的綜合機械化采煤來代替傳統的炮采或高檔回采,特別是在急傾斜煤層回采中的應用,突破了廣大干部職工的保守理念,改變了發展理念,確立了安全理念,樹立了科學理念,取得了效益理念。

(1)安全管理上臺階,職工人身安全得到充分地體現。

(2)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職工生產作業環境。

(3)回采急傾斜煤層的裝備得到了成功的定型。

(4)針對急傾斜煤層采煤方法:在防矸石下滾傷人、預防頂板冒頂、支架防歪倒等工藝上取得突破,為類似地質條件的綜采技術提供可借鑒、可參考的第一手資料。

(5)為實現礦井急傾斜采煤技術現代化、安全發展可持續化創造基礎條件。

10技術探索取得的效益

10.1社會效益

該項技術探索,提高了礦井機械化程度,延長了礦井的服務年限,提高了礦井的資源回收率,促進了礦區的經濟發展與繁榮穩定,改善了礦區職工生活水平。

10.2經濟效益

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同比傳統回采方式節約投資總額1263.4萬元。

參考文獻

[1]李興仁,急傾斜中厚煤層回采方法的改進與應用.煤炭技術,2008,(06)

[2]段紅民,薄及中厚急傾斜煤層采煤方法優化研究.煤炭科學技術,2008,(02)

[3] 段為民、連志偉、石鐵錘, 急傾斜煤層偽俯斜回采技術的研究.科學與財富 2011,(04)

第11篇

關鍵詞:職業院校;現狀;問題;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8-0022-06

作者簡介:雷海艷,女,碩士,副教授,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教學及高職教育;魏宇,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市場營銷教學及高職教育。

所謂郴州“兩城”建設是指郴州建設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是郴州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心。在《郴州市建設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總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資源和特色產業,推動職業教育義務化,大力發展特色職業教育。為此,職業院校一方面要主動適應郴州經濟的發展,提升對社會的貢獻率,從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以社會為中心引導教育行為,通過有效的運營,形成對社會需求的快速反應機制;另一方面要主動引領郴州經濟的發展,從實際出發,明確辦學定位,突出職教特色,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努力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型人才,為促進“兩城”建設服務。

一、郴州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對接的現狀

1.專業體系主體上適應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綱要》中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間要培育形成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能源、建材、醫藥食品、機械化工等六大優勢產業,發展包括旅游業、現代金融業、現代物流業、現代商務業、房地產業、商貿服務業、社區服務業、養老服務業和文化產業在內的服務業。以郴州A職業學院為例,A學院是以制造、經貿、旅游和建工為主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設有7個系3個教學部。開設了機械制造、機電電子、會計金融、經營管理、旅游酒店、信息技術、建筑裝潢、礦山安全等專業群,共開設市場營銷、機電一體化、會計等31個專業,其中市場營銷專業和機電一體化專業是省級重點專業。由此可見,學院的專業體系主體上適應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

2.人才供給數量與就業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學院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致力于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等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近三年,學院有3652名畢業生走向社會,進入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基本實現了“零”距離就業。具體就業情況如表1。

由上表可知: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1%,對口就業率達到84.5%。而且每一年的就業率、對口就業率是逐年遞增的,就業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

3.人才培養環境、師資基本上滿足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

(1)人才培養環境持續改進。郴州市委、市政府根據教育強市的戰略,從整合教育資源、做大做強職業教育、促進“兩城”建設的高度出發,大力支持A學院新校區建設。2009年9月學院整體搬遷到新校區辦學,學院總面積500余畝,總規劃建筑面積22.4萬平方米,形成了七大相對獨立的校前區、教學區、實訓區、體育運動區、學生生活區、綠化休閑區、教工生活區。

(2)師資結構大體上符合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郴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間要提高教師專業技術水平,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A學院按照“充實數量、優化結構、提高素質、打造名師”的方針,通過“內培外引”等一系列措施,著力建設了一支由名師領銜、教授帶動、“雙師”素質、專業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體、青年教師為后備、專兼結合的金字塔式師資隊伍,構建了與職業教育相匹配的師資高地,學院共有專兼職教師224人,國家高校名師1人,省高校名師2人,省級專業帶頭人6名,省青年骨干教師5人。具體分配如表2、表3。

從表2可知,正高級5人,副高級99人,中級72人,初級46人,無職稱的 2人,各占專職教師總數的2.2%、44.2%、32.1%、20.9%和0.9%。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共有 126人,占教師總數的56.3%。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5人,副高級職稱的76人,中級職稱的35人,各占教師總數的2.23%、33.9%、15.6 %。

從表3可知,具有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45人(含在讀23人),占教師總數的 20.6%;具有本科學歷的209人,占教師總數的93.3%;具有專科畢業的 7人,占專職教師總數的3.4%;具有專科以下學歷的1人,占教師總數的0.4%。由此可見學院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結構、雙師結構、學歷結構符合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

4.科技服務符合郴州產業發展的需求。學院遵循職業教育就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宗旨,面向社會,為企事業單位舉辦崗前職后培訓班,專業技能培訓班,并運用學院的國家技能鑒定站向社會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及其鑒定工作。

從表4可知,學院為社會培訓2458人,其中為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扶貧培訓、中企小業職工技能培訓、雨露計劃培訓、會計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分加為35%、29.7%、11.4%、3.6%、20.3%。充分發揮了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和專業特色,為郴州產業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

5.科研成果為郴州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全院教師的科研活力,催生了一批國家、省級優秀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已轉化為生產力,為郴州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1000多篇其中獲各級優秀論文獎30余個,擁有省級精品專業2個,省級精品課程3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項,國家級精品教材2本特別是帥先開發的10余門高職高專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六位一體”創新型系列教材(由天津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得到同行一致好評。

由表5可知,高職院校從2009年到2012年申報立項課題68項,其中國家級2項,占2.9%;省級項目20項,占29.4%;市級項目7項,占10.3%;院級項目39項,占57.4%;已結題項目40項目,占58.8%。

二、職業教育服務郴州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郴州市相鄰的廣東省韶關市建有高職院校1所(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江西贛州市建有高職院校2所(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相比,A學院服務當地經濟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師資隊伍建設存在差距,如表6。

由表6可知,郴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教師編制嚴重短缺,教師總量不足,隊伍結構有待改善。

2.培養的學生郴州留不住,大部分流向外地區。江西環境工程職院、江西應用技術職院、廣東松山職院均有自己的校辦實體或與當地企業簽訂了定單培養協議或采用與當地企業進行工學交替等方式,學生畢業后就能零距離上崗,大部分畢業生留在本地工作,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從表7可知,每年留在本省就業的畢業生不足7%,能夠留在郴州的則更少,到郴州基層艱苦崗位的幾乎為零。大量的畢業生尤其是優秀畢業生都到了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帶經濟發達地區,究其原因,一是年輕人向往大城市,二是珠三角、長三角、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收入高。

3.專業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不緊密。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和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專業和課題建設都明顯體現出地質礦藏和林業特點,已形成了

以項目帶動專業建設、以專業建設考慮課程設置的良

性發展模式。郴州是有色金屬之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冶煉、礦產品開采和加工。作為服務于郴州經濟發展的職業院校,相關專業設置比較少,而且力量也顯得非常薄弱,導致產業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技術問題難以在當地高校和研究機構中得到解決。

從表8可知,我院特色專業、省級示范專業、重點專業、教育部人才培養試點專業的建設差距較大,沒有充分應用當地經濟發展特色進行特色專業建設。

4.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依靠教學系部人才、科技資源優勢,采用“公司+專業+項目”的模式,利用公司已有的11項資質證書,承擔地勘行業和地方產業的生產、科研和技術服務項目103項,實現年產值1000余萬元。A學院雖然取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教科研人員不在生產第一線,對當地企業需要不是很了解,導致許多科技成果只停留在論文或報告上,成果轉化率不高,沒有取得實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科研成果與當地經濟發展關聯性不強,導致企業急需的科研成果不足,出現科研成果被大量閑置的怪圈。

5.產學研融合度有待提升。A學院在產學研結合方面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目前沒有建立自己的校辦實體。而江西兩所職院,都成立起了校辦實體,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基本上每個系部都有自己的實體公司,年收益近千萬。

6.實習、實訓基地有待擴建。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設有68個實驗實訓室,其中電工電子實訓基地被列為國家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有設有65個實驗實訓室,有117個校外實驗中心和生態實驗基地,包括14000畝的林業科技實驗中心和1000畝的生態實驗基地。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擁有多媒體教學中心、網絡中心及其他實驗、實訓室128個。而A學院校內各種實驗、實訓室只有58個,校外實訓基地則更少,不能滿足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需求。

三、職業教育服務郴州“兩城”建設的途徑

1.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與產業全面融通。在構建、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過程中,努力從專業建設、培養模式、教學制度、實踐基地等方面,實現與產業的全面融通,大力培養生產、管理、服務、建設第一線高技能型人才。

(1)建立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專業設置模式。在《郴州市建設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戰略規劃研究》第六章第4節規劃(加快郴州有色金屬產業園區建設,加速有色金屬博物館、交易中心、期貨交割庫等平臺建設,形成有色金屬的“全產業鏈”模式。)第5節規劃(積極規劃建設小埠村高爾夫球場、汝城熱水鎮直升機場、飛天山別墅區等高檔休閑項目,吸引高端游客)。為此,高職院校要根據地方產業特色和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創建本校的特色專業。為此,職業院校要積極引進師資,開設金屬冶煉專業、高爾夫球、民航服務等專業,為郴州“兩城建設” 提供急需的人才。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對口式的培養模式。職業院校要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把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的教育環境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環境有機結合起來;把職業技能作為培養的核心內容,努力把專業培養、服務當地、促進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式、對口式的培養模式。具體做法:一是開設校企合作班。在招生簡章上注明學生頂崗實訓的安排以及畢業生就業的工資待遇,讓學生在專業選擇時有明確的方向;新生入學教育時帶他們到企業參觀,讓他們及早了解企業,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感情;專業技能課程從企業選派部分主管、工程技術人員到校上課,將工藝技能直接引入課堂,使學生的學習貼近社會和崗位需求;學生到企業實訓,進行現場技能訓練,完成一定的崗位工作,實現教學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軌;企業再次選派技術人員到學校授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學生畢業前的實訓可以直接到企業就業,達到就業的“零距離”。二是,采取訂單式培養。學院在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的引入。一是把企業文化教育列入課程,二是邀請企業家直接向學生宣講企業精神,三是在組織學生進企業觀摩學習、頂崗實習的時候,注重企業文化的熏陶;四是在建設生產性實踐基地時,突出企業文化的氛圍營造。

(3)推進教學制度改革,積極實施“雙證”培養制度。高職院校要積極實施“雙證”人才培養制度,教育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密切合作,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努力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資格證書獲證率;改革課程設置與學習時間安排格局,建立彈性學習制度,推行學分制和選修制,給個體差異較大的學生以發展空間;積極探索半工半讀、工學交替的教學制度,推行產教結合、產學研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和電化教育,開發職業教育資源庫和多媒體教育軟件,為受教育者提供優質職業教育資源。

(4)校企共建共享生產型的實踐教學基地。職業院校應積極主動的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共享生產型的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足夠時間的高質量的實際動手訓練機會。一是,與企業共建專業性實習、實訓基地。二是,與企業合作,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

2.創新社會服務機制,與產業全程融合。

(1)創新科技服務方式 ,拓寬科技服務渠道。①打造科技服務平臺,建立科技服務網站;②利用媒體、報刊、廣告加大科技宣傳力度;③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為社區、農村、企業提供科技服務活動。

(2)成立產業技術聯盟,進行技術攻關。在《郴州市建設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戰略規劃研究》第九章第1節規劃中提出:“推出產學研合作,建立聯合研究、聯合培養或培訓基地。”為此,職業院校就應積極主動成立產業技術聯盟,進行技術攻關,服務郴州“兩城”建設。①職業院校要引進符合郴州產業發展需求的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入駐,并結合學院的科研力量為郴州兩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攻關服務;②職業院校可在市場上建立技術服務所,把科研機構、高校、民間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匯集起來,為企業牽線搭橋,開展科技服務,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③職業院校可發揮整合作用,上引下聯,將一批企業、農戶、個體工商業者吸引到自己周圍,建立技工貿、產學研聯合體,為知識、技術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一個可靠的平臺;④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積極參與企業橫向課題的研究,達到校企共贏目的;⑤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引導高新技術企業、骨干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技術研發機構,促進企業在關鍵技術上實現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機制。

(3)創建培訓示范基地,進行社會培訓。在《郴州市建設湖南最開放城市、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戰略規劃研究》第九章第2節規劃中指出:要將郴州職業技術學院、郴州技師學院建設成為湘粵贛區域職業技術人才培訓主陣地,建設技能型人才培訓基地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中心。為此,職業院校應發揮自身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創建培訓示范基地,加大社會培訓力度,為郴州兩城建設培養各級各類高技能人才。①返鄉農民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和創業培訓。啟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富民行動,大力提高職業教育服務“三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能力。職業院校可聯合縣級職教中心、鄉鎮成教中心等建設一批農民培訓學校,積極實施返鄉在鄉農民技能提升工程。針對農民培訓存在時空上的矛盾也可采用半工半讀、遠程教育、教師下鄉指導等學習形式,培養和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升創業能力;②對待崗人員開展技能提升或轉崗培訓。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精品專業、示范專業、實訓場所、創業創新基地等的資源優勢,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大力開展待崗人員技能提升或轉崗培訓,把職業院校辦成企業職工培訓部和勞動力資源庫;③失業人員參加再就業培訓;④退役士兵免費參加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根據退役士兵轉業后的就業崗位或自主創業的方向提供針對性職業技能培訓。由于退役士兵基本素質比較高可采用現場培訓或網絡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不斷提升退役士兵的職業能力;⑤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采取學歷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努力做好農村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

3.爭取市委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解決職業院校發展瓶頸。

(1)建議政府按規定核定學院編制,滿足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爭取到市委、市政府和編制管理部門從支持職業教育發展服務兩城建設這個大局著眼,立足地方需求和學院實際,按照湘編辦[2009]21號、湘編辦[2009]22號文件精神重新核準學院編制,以滿足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

(2)建立職業院校研發人員走進企業的引導機制。以高等院校為基礎的研究成果,在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時,大量高校研發人員的存在及其研發活動融入企業,是地方經濟創新發展的原動力。因此,政府的職能部門應制訂有關政策,建立院校研發人員走進企業的引導機制,支持企業與院校進行研發力量融合。一是,政府要資助校企合作。政府拿出一定的資金資助將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為院校研發人員的研究課題或者院校將其實驗室和試驗基地設在企業或聯建;二是,政府要鼓勵企業就近引入人力資本,將企業的研發項目委托給院校或合作進行研發活動;三是,建設院校研發人員融入企業的良好環境。

(3)構建高職院校提供科技服務的保障體系。政府應出臺和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并與相關組織和機構共同努力,統一組織、實施、協調和管理科技服務業的各項活動,建立起綜合性的科技服務保障體系,加大對高職院校科技投入和資金投入,以保障高職院校在提供科技服務的同時,不受到科技和資金的制約。

(4)增加財政投入建立公共實習、實訓基地。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開出率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效果至關重要。因此,政府應增加財政投入建設一批適合產業發展方向、代表行業先進水平的各種大型的、功能齊全的公共實訓基地,并免費向高職院校開放,加大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養力度。

(5)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①大力宣傳技能人才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作用,樹立“技工也是人才”的觀念,營造“重技術、重能力”的氛圍;②建設技能人才“示范工程”,樹立能工巧匠典型,對有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實行重獎,形成讓有突出貢獻的技能人才在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的導向。

(6)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增加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機會。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就業準入政策法規,增加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機會。用人單位在招錄職工必須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的規定,從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勞動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門要加大對就業準入情況的監察執法力度,對不嚴格執行就業準入制度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追究企業法人的行政責任和法律責任。

(7)采取激勵措施,鼓勵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長期服務郴州“兩城”建設。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很少能夠留在郴州就業,到郴州基層艱苦崗位工作的幾乎為零。為此,政府應該采取激勵措施,鼓勵職業院校優秀畢業生長期服務郴州“兩城”建設。①比照《湖南省2012年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公告》中選聘“村官”的辦法,建立長效激勵機制,為職業院校學生到基層艱苦崗位任職指明出路并提供政策保障;②對合作辦學培養郴州“兩城”建設中急需的艱苦崗位基層技能人才的用人單位和學校給予適當減免稅收等政策鼓勵。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宽甸| 紫阳县| 都江堰市| 肇庆市| 容城县| 怀集县| 仙桃市| 苗栗县| 深水埗区| 成安县| 定州市| 吉林市| 武邑县| 凌源市| 盐山县| 中卫市| 伊吾县| 焦作市| 临猗县| 教育| 水城县| 济南市| 盱眙县| 中阳县| 保山市| 濮阳市| 科技| 大竹县| 德惠市| 田东县| 奉贤区| 格尔木市| 北海市| 余姚市| 新闻| 祁门县| 津南区| 厦门市| 景谷|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