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7 23:05: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江蘇高考新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高考新方案 化學專業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5-0075-01
從2005年秋季開始,江蘇省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為了使高考與高中新課程相銜接,江蘇省教育廳研制了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方案并實施至今。隨著新方案的出臺,化學學科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化學列入水平測試科目;實行等級記分;課程內容模塊化。高師化學專業需要相應調整現有的課程設置,以培養最適合現代教育要求的教師儲備軍。
一、現行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及教學體系
現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體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心理發展水平,反映化學學科內容特點,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系,確定了“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內容主題,規定了具體的課程內容標準。
模塊化和學分制是現行的化學課程標準對以往教學大綱的突破。現行的高中課程由若干課程模塊構成,分為必修選修兩類。其中,必修包括2個模塊,分別是化學必修1和必修2,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選修包括6個模塊,分別是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和實驗化學。每個模塊2學分,36學時。學生在高中階段學完化學必修1、必修2之后,再從選修課程中選學一個模塊,既修滿6學分,可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要求。有理工類專業發展傾向的學生,可修至8個學分;有志于向化學及相關專業發展的學生,可修至12學分。
二、現行的高師化學專業課程設置及特點分析
現行的化學專業課程設置,包括了公共必修課程、博雅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四大類。其中專業教育課程又包括了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分類研究可以發現,培養化學專業基礎能力的課程基本在一、二年級開設,重點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高年級培養學生延展能力的課程,則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延展能力和基本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現行的化學專業課程設置依然是把基礎知識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在所有的基礎課程中,對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要求,比如,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都列為A級別,學習內容深、難度大,而大學物理和化工基礎都列為B級別,與A級別比較就淺顯一些。同樣是基礎課程,學校就是在著重基礎性的同時考慮到了學生的需要,不再強調難度深度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注意到廣度與深度的平衡。從縱向分析,課程設置的循序漸進,也符合了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身心的發展順序。
博雅教育課程使師范生的課程設置更貼近社會生活,它包括了“人文與社會”、“科技與社會”、“藝術與人生”、“政治與法律”、“中國與世界”五個方面。這些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掌握解決社會問題的一些基本技能。
三、現行的高師化學專業課程設置的修訂建議
課程設置定義為完成一項課程計劃的整個過程,它包括確定課程目標、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實施課程和評價課程四個階段。化學專業師范生課程設置,應越來越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社會的需求,可在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應當縮減專業基礎課程在現行課程設置中所占的比例。分析現行的課程設置,基礎知識課程共有70.5個學分,占總學分161的44%,共有1566個學時,占總學時3216的49%。但是太深的專業內容,對今后走上高中化學教師工作崗位的幫助甚微,而有些必需的內容在大學里涉及的又不夠多。例如,在中學階段,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化學學習內容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但是在本科階段,無機化學課程的重點卻是放在理論基礎上面。無機化學Ⅰ中教授的主要是基礎理論,占用了90個學時,無機化學Ⅱ中主要教授元素化合物知識,僅占用了54個學時。可以調整學時,降低難度,讓師范生學習更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
其次,應當突出課程設置的師范特色。現在師范生基本在大學三年級才學習到教師教育課程,這使得學生的教學技能比較薄弱,可以適當將這樣的課程提前。開設教師教育系列課程,可以以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的形式出現,如“高師技能”、“教育學”、“心理學”、“班主任工作及形象設計”、“中學教與學心理”、“教育研究方法”、“現代教育技術”、“演講與辯論”等。
再次,應當加強師范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在這一點上,博雅教育課程的設置已經邁出了很成功的一步,但是對于學習理科的師范生來說,還可以增加文學類課程的學習。比如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以及歷史課程。作為一名師范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為人師表,無論是文科學生還是理科學生,基本的文學修養還是必須具備的。
參考文獻:
[1] 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 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修讀指導計劃(上)[M].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編.2006.
[3] 何少華、畢華林.化學課程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4] 陳時見.課程與教學理論和課程與教學改革[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美】小威廉姆 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6] 江蘇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方案(蘇教基〔2007〕7號).江蘇省教育廳,2007.
關鍵詞:新課標 高考 學科思想 STSE
一、夯實雙基,抓住主干,深化知識層次,建構知識體系
近年全國理綜生物試卷對知識點的覆蓋面不是太大,所以要增加試題的有效性,在無法提高知識點的覆蓋面的條件下,盡量增大主干知識和策略性知識覆蓋面,這是新課程高考提高效率的方法,是高考生物試卷保持相對較高穩定性的要求。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的獲得又以知識學習為基礎,能力高低取決于學生知識的豐富程度和知識結構的合理性。所以夯實雙基,抓好主干知識是很關鍵的。
二、關注過程與方法,提升生物學科思想與學科能力
新課程高考要體現新課程理念,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與方法是必然要求,新課程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在采取紙筆測試的新高考中,“探究”必然是考查的熱點。新課改加大了對生物學科思想和學科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對生物核心知識和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關注STSE,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新課改區的高考倡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生物教學要關注社會科技發展,從學生經歷、經驗出發,貼近學生生活。關注STSE充分體現了生物學科的發展性和時代性。高考試題中將STSE問題與生物知識相結合,體現了“從生活走進生物,從生物走向世界”的新課程理念。有利于學生用生物視野去觀察世界,用生物工具去解決問題,對提高全體公民的生物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準確理解《高考新方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把握復習的廣度和深度
《高中新課標》《高考新方案》《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依據,一定要準確把握、吃透精神、關注新變化、指導教學實踐。需要進行必要的模塊整合,在整合的基礎上,構建新的復習體系。在整合過程中要尤其關注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的關系。
五、關注新課改區高考,科學訓練,抓好規范
今年高考江蘇將語文作文的分值由原來的60分提高到70分,很多人猜測提高作文分值將是江蘇今后高考的一個趨勢。記者昨天得到權威說法,江蘇高考作文在5年內分值比例基本維持不變,160分總分的考卷作文占70分。
高三語文課成了死記硬背課
昨天,“中國語文生態大考察———中華語文萬里行”活動在南京29中正式啟動,5個考察團分批奔赴包括南京在內的全國16個省市,對改革開放30周年語文教育界和語文出版業歷史、現實與未來進行大規模考察與調研。江蘇教育部門領導、權威專家、資深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圍繞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考試改革取向等問題熱烈討論。
“現在高三學生的語文課讓人痛心,語文課為數學、英語等學科讓路,即使上課也已經不算是語文課了,完全是應試背誦。”《語文報》主編桑建中說,頭頂高考重壓,語文課程在高中尤其是在高三學生中,基本上可以算得上可有可無。就拿學文言文來說,課程標準里要求高中學生要讀懂淺顯的文言文,但什么叫淺顯卻沒有明確指示。學生學習文言文時,不是在整個文章的環境下學習,而是死記硬背一些詞語,根本沒有真正掌握。
“不光是學文言文,就是學寫作文,孩子們也是硬背套路。”揚州語文特級教師余中云說,因為學業壓力重,很多高三學生都不上作文課了,老師一般會讓學生背一些作文格式,熟記一些語法,“這些都是套路,這樣寫作文,寫的都不是自己的真情實感。”
初中是培養寫作能力的最佳時期
語文教學目前遇到的尷尬已得到很多專家的關注。江蘇省教研室語文教研組朱芒芒老師說,每個語文老師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但又不得不考慮到實際的考試分數,不關注學生分數的老師也不會是好老師,所以高一高二的語文課綜合教學的內容還比較豐富,到了高三就變成應試教學了,有的老師甚至完全不上作文課。“這也不能全怪老師,高考中想在作文這一項拉開分數差距是很難的。從這么多年江蘇的作文均分來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在作文上拿到高分,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在作文教學上”。
朱芒芒說,現在的孩子要學習很多門科目,把精力花費在作文上的確不現實,而且想寫好作文并不是光靠練就可以。“寫作好壞跟一個人的資質有關,一般來說,初中是學生培養寫作能力的最佳時段,如果這個時候寫作能力提高不了,上了高中、大學后寫作能力也很難有大的突破。”
高考作文分值5年基本不變
今年的高考新方案將語文作文的分值由原來的60分提高到70分,所占高考總分的比例大大提高,江蘇教育界近年來也有多位專家認為,寫作才是真正體現一個人語文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項目,建議逐步提高在試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那么2009年江蘇高考中作文分數會不會還要提高呢?朱芒芒說,深圳市曾進行改革,語文只考作文這一項內容,結果引起廣泛關注,最終還是變了回來,江蘇今年高考已加大作文分數比重,這個分數在今后5年內基本維持不變。
“作文是一項很主觀的考試內容。”朱芒芒說,評分時完全看閱卷老師的個人想法,每個老師的水平不一樣,而且在中考、高考閱卷這樣緊張的環境中,老師在作文上停留的時間只有幾分鐘,所以分數相差不會太大。“按道理說,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體現在作文上,把寫作文當成語文考試這種建議好是好,但閱卷的客觀性不能保證。”
女兒讀高中以后,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壓力。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初中畢業就讀中師了。很多年來,一直羨慕有機會讀高中的人。女兒考取高中那一天,我就以羨慕的心理祝福她。但等女兒高一個學期下來,我就不怎么羨慕她了,因為我看到她比我讀初中時累多了,看課外書幾乎沒有可能,整天叫苦叫累。高二那一年,尤其是小高考,女兒更是備受折磨。2007年,江蘇第一次高中新課程改革,啟用新方案:一次考五個A加10分,必須全部考B才能報考本科,一門考D不能參加高考,等等。這比新課程改革之前的會考要求高多了。這一年,你知道孩子是怎么度過的嗎?整天就是試卷,整天就是做題。高三這一年,我輕松時,我真想讓她與我一起輕松;我笑時,我想讓她與我一起笑。但幾乎不可能。那2008年要考的五門課,一輪總復習學校發了兩三千頁的復習題,二輪總復習學校早給準備好了試卷,還有三輪總復習等著,孩子們怎么可能輕松、快樂呢。看到這一切,我很佩服當下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學習壓力并沒有把他們逼瘋,并沒有把他們逼得跳樓。但我非常擔心這些孩子,我覺得,他們一旦考上大學,絕大多數人肯定會終身放棄學習,從孩子與我的談話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這一點。孩子開玩笑或者半開玩笑地說自己累得實在不想活了,是經常的事情。
就在最近,我買了一本英國安迪?萊利著的圖畫書《找死的兔子》。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一只“神智不清”的兔子,為了自殺,用盡上百種方法。而這只兔子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學習人類那些低水平的自殺方法,它的自殺方法絕對有創意,比人類所有的自殺方法都要高明,如果允許這些方法申請專利,以其創新性,每一項都不難獲得專利權。不信你看――
火辣辣的太陽照著凸透鏡,將頭放在凸透鏡后;用膠水把自己粘在核潛艇,核潛艇即將沉入海底;混在快被發射的炮彈堆里;把頭放在法官的法槌下面;開葡萄酒的工具大家都見過,兔子把自己當成木塞子了,兔子兩只手在干什么,親愛的讀者你自己想吧;它已經把炸藥放在斜塔下了,正準備按引爆器,你想它會呆在哪兒;敲碎水族館里觀賞大白的玻璃窗;它藏在通了電的烤面包器里等著被烤死;藏在快倒開水的茶壺里等著被燙死;躲在升空的熱氣球里扮成一只沙袋等著被扔下去摔死;躲在火箭噴射器下面等著火箭升空時被噴射氣體燒死;它把正在加油的小車油箱用電鉆鉆壞,它手中拿著火機;閃電時它拿著一只富蘭克林式的風箏等著被電死;撞見外星人猛踢人家;一個大胖子,正準備坐下,它卻義無反顧地躺在椅子下;在兩棵椰子樹下,它的死法,真是一絕;在飛機上的死法有許多種……總之,這所有的自殺方法真是太有智慧了!
于是我把這本書拿到了女兒面前。我們全家一頁一頁地看著《找死的兔子》,笑了整整一個晚上。女兒要把這本書帶到班里去,我爽快地答應了。晚上回來,女兒告訴我,全班同學樂了一整天,一下課就圍在一起討論這只找死的兔子。聽到這里,我輕松了許多。
感謝《找死的兔子》,你讓我2007年笑得不行了。感謝《找死的兔子》,我代替正在讀高三的女兒及全班同學感謝你!
(寧怡然摘自《中華讀書報》)
江蘇省高考方案統考科目由過去的“3+2”變成了語文、數學和外語。這樣的方案盡管頗受爭議,但還是獲得了更多人的肯定,改變了中國基礎教育長期以來“重理輕文”的現狀,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性,有力地糾正了學生長期存在的偏科現狀。當然這樣的高考方案的出臺對我們蘇北農村中學的教與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原教育廳長王斌泰在針對社會質疑解答中指出“新方案促使農村要投入更多教育資源放在英語與語文上,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有好處的。”
初中時期是學生語文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我校是蘇北一所農村初中,由于經濟條件的落后和信息的閉塞,教育的資源顯得十分匱乏,語文教師教育思想行為呈現出急功近利的現象。語文閱讀為學生終身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尤其為今后的高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由于語文閱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不是能夠通過一朝一夕的閱讀就能立竿見影的.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面對新課程提出的要求,作為蘇北農村教師的我不能視而不見、坐而不理。本文從閱讀方法入手,對新形勢下農村初中學生閱讀語感培養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閱讀是由多種心理因素參與的心智活動,必須講究方法。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閱讀方法,才能充分地獲取閱讀信息,也才能在課外自由而有效的閱讀。新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種基本閱讀方法。
所謂精讀就是通過讀、細讀、反復讀、一字一句地讀,直到熟讀成誦,爛熟于心。朱喜說:“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著名學者程千帆說:“背誦名篇,非常必要。這種方法看似笨拙,實巧妙。”不僅要熟讀,而且要背誦。熟讀、精思、背誦,這就是精讀。
略讀,是指以較快的速度粗略閱讀,以獲得對讀物大體印象或有關信息。略讀不是漫不經心,而是快中求知,以撮其要點為目的。如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說得好:“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如粗讀、泛讀、跳讀等。
瀏覽是相對精讀而言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課外閱讀書籍和報刊雜志都離不開瀏覽。其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了解式瀏覽,即只了解其基本內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種是涉獵式瀏覽,即隨手翻開一份雜志、一張報紙、一本文集,從通覽目錄和標題中去發現自己需要的或關注或感興趣的內容。瀏覽主要采用默讀的方式進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課程總目標中指出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或語文現象的敏銳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是言語主體對言語對象的一種直覺,是對語言文字從語表到語里,從形式到內容,包括語音、語義、語法等在內的一種“正確豐富的了解力”,也是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怎樣培養語感體驗呢?
1.加強朗讀,滲透語感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初中課本中有許多聲情并茂的文章,這類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含義往往蘊藏在字里行間。如果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訓練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產生強烈的語感,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蘇教版八年級教學《散步》、《父母的心》時,我就讓學生朗讀,變換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朗讀,感受親情的平凡與偉大。
2.分析字詞,品悟語感
語感的獲得不能停留在單純的言語直覺、經驗的低層次上,還必須進行適應的語感分析,也就是有選擇地咬文嚼字,考究某個字或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微言大義”,仔細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處及其蘊含的藝術魅力。例如上《孔乙己》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該文中幾個關鍵詞語的運用。“孔乙己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了”,作者寫孔乙己“坐著”用“手”“走了”,為什么不用“爬”呢?指導學生查字典得知,“爬”是手腳并用,于是學生就能理解孔乙己被丁舉人一頓毒打,打斷了腳,他當然不能“爬”了,只好用“手”當腳使。這樣一分析,就激發了學生對丁舉人之流的憤恨,同為讀書人,竟如此狠毒。不需多講,學生就理解了這是一個人吃人的,等級森嚴的殘酷的黑暗社會,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3.扮演角色,體會語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例如教學《孔乙己》時,斷腿前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酒付帳是“排出九文錢”,斷腿后是“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讓學生表演“排”、“摸”等動作,使學生直接感悟到孔乙己這個“穿長衫卻又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的性格、心志和境遇。
4.獨到體驗,生成語感
作為教師的要特別珍視,我們要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例如在教學《漁夫的故事》時,關于漁夫人物形象展開激烈的小組討論:有的組的學生認為漁夫誠實善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有的組的學生認為漁夫機智勇敢,沒有向魔鬼求饒;有一個組的學生卻認為漁夫愚蠢,當魔鬼向所羅門求饒時,他卻告訴魔鬼所羅門已經死了一千八百年了,致使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此言一出,迎得大部分學生的贊同。這是與教參完全不同的卻是學生自己的獨到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給予贊賞。
關鍵詞: 新課改 農村中學英語學習 背誦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那么,英語的學習是否能借鑒這種熟讀乃至背誦法呢?實踐證明,英語學習過程中,進行適量的背誦是完全必要的,可以說,背誦是提高語言學習質量、培養英語語感最有效的途徑,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行之有效的辦法,尤其對語言環境缺失的農村中學學生來說,有著極其顯著的效果。
但是,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新的教學觀念正在改變著教育體系,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很多教師認為背誦這種英語學習方式過于陳舊,擔心體現不出課改精神,于是不再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背誦這種語言輸入方式是否真的過于陳舊,應該退出現在的英語教學課堂嗎?答案是否定的。
語言的教學與教學對象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有著密切聯系。英語教學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漢語環境和英語學習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農村普通中學,這種矛盾尤其突出。平時學生所聽所說所寫全都是漢語,只有課堂才是英語接觸的主要場所。學生操練英語聽說的時間極其短,而高中語言知識內容極其廣泛,大部分學生心中所想的表達不出,導致學生所花費的時間多又不知從何下手,漸漸失去英語學習的興趣。
如何彌補農村中學英語學習的缺陷呢?課外背誦就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方法。然而,背誦該背些什么呢?怎么背呢?
著名語言學家朱光潛說過:我覺得初學外語者與其費那么大勁去死記單詞,做那些支離破碎的語法練習,倒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仔細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們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為自己的營養,這樣就會培養其敏銳的語感。這句話道出了問題的癥結,背誦,不是不加理解地機械記憶。針對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精選出最精彩的段落供學生理解背誦,而不是機械地要求整篇背誦。如果所學文章并不適合背誦,則可以選擇一部分佳句讓學生背誦,這些佳句必須是文章中的經典句型,如句式好、體現某一重要語法項目、短語用法、寫作中常用、易于背誦的句子。佳句不必要選長難句,因為長難句不一定適合背誦。背誦句子的數量要根據學生水平來定,這樣做既可以減輕學生負擔,又有助于增強背誦的效果,大大減輕背誦負擔。
一、詞匯與語法運用
11屆學生入學成績比較差,特別是英語科目,基礎薄弱。我在總復習時特別強調背誦一些高頻詞匯,實行“晨背周計劃”,每個單詞附上歸納與拓展結合例句,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儲備,避免支離破碎的“broken English”。
如,例1.absence n.缺席,不在;缺乏
【歸納】in/during one’s absence某人不在的時候
in the absence of 由于缺乏
【拓展】absent adj.缺席的,不在的
be absent from從……缺席
【句子】However,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difficult in the absence of a na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然而,在缺乏母語環境下學習英語相當困難。)
例2.absorb vt.吸收;使全神貫注
【歸納】be absorbed in全神貫注于
【句子】He lay on the sofa,absorbed in a book.(他躺在沙發上,沉浸在書里。)
例1中的句子淺顯明白,學生就會覺得學英語也不完全是傳說中的困難;而例2中的句子結合非謂語動詞用法,幫助學生化難為簡,在運用中滲透語法,這一點正符合新課標理念。
二、熱點話題與語法運用
如,表示“一……就……”
1.as soon as(once)一……就……
I’ll call you as soon as I get home from work.
我下班后一到家就給你打電話。
2.the moment (the minute,the instant)一……就……
The moment he saw me,he turned pale.
他一看到我就臉色蒼白。
3.immediately(instantly,directly)一……就……
The press will be informed immediately the election result is known.
選舉結果一出來,新聞界就會得到通知。
4.on(upon)doing...一……就……
On arriving at the airport,he was arrested by the police.
他一到達機場就被警察逮捕了。
5.Hardly...when...(No sooner...than...)一……就……
Hardly had the game begun when it started to rain.
比賽剛開始,天就下起雨來。
五個例子展示了時間狀語的多種表達,幫助學生歸納比較,熟記于心。這樣,不管是單項選擇還是寫作運用,學生都可信手拈來。
三、范文與語法運用
本次高三總復習資料整理的《高考24個話題隨身背》中,既有短語歸納,佳句背誦,又有相對應話題的范文,學生普遍認為背誦難度適合,效果明顯。
如,書中摘錄了2011年的江蘇高考的看圖寫話佳作選登,文中三處運用了定語從句,于是我要求學生整理歸納記憶。1.The picture shows us a touching moment when a little girl comes to greet her working mom.2.All this reminds me of my mother who has been doing whatever she could to let me have the best.3.However,I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what mother needs and feels,and always think studying well is the only thing(that)I could do in return.
例1中的when在從句中作時間狀語,例2中的who在從句中作主語,而例3中的先行詞由only修飾,屬于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的情況。范文中的句子比語法書上強調的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也更令人印象深刻,是學以致用的典范。
認知行為主義的代表班杜拉強調學習產生于觀察和模仿。所以,我認為:新課改下農村的英語學習可以通過理解、背誦、模仿來提高。
背誦,通過將凌亂的知識加以整理,將孤立的知識加以整合,將潛在的內在邏輯加以挖掘,幫助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更輕松。
參考文獻:
[1]王衛才.背誦策略在中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作用.重慶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 化學 學困生 心理障礙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8(b)-0113-02
高中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如今高中生既要適應各學科新課程改革,又要應對江蘇省高考方案的調整。在新的學習環境下,他們身上背負著較大的思想包袱,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化學是中學生的必修課,學好化學是每個學生的良好愿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化學學困生在獲取化學知識、培養化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致使他們不能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化學學困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心理障礙,如果我們能采取適當的方法對心理障礙加以教育、疏導,學習困難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本文是2007年江陰市教師專項課題立項課題的部分成果,主要以高中化學學困生為研究對象,以中學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為指導,在查閱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文獻法、問卷調查等方法,對江陰市祝塘中學等兄弟學校的化學學困生和化學學優生進行了對照性問卷調查,概括得出化學學困生常見學習心理障礙的主要類型,并結合化學教學提出了教育對策。
1 化學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類型
1.1 自卑心理
有時也稱自卑感,指的是因對自己的能力及某方面的心理評價偏低,而產生的不如別人的一種自我意識。進入高中以后,隨著身體發育成熟,以及社會、成人對其態度的改變,高中生會更多地把注意力指向自身。但由于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對自我評價往往不夠全面、客觀,容易導致自卑心理的產生。如調查發現多數學困生在課堂提問時,即使簡單的問題也不敢舉手;普遍認為學好化學的信心不足,且信心常受考試成績的干擾。
1.2 厭學心理
厭學是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情緒,從而逃避學習的一種心態。調查表明多數學困生對老師布置的化學作業不太當回事;化學課上注意力難以較長時間集中,不能認真聽課等。厭學心理的產生多數并不是由于智力低下的原因,而是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較長時間困擾學生,使得學生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厭學心理的產生與發展已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成績,也不利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1.3 依賴心理
如今蘇南地區的高中生以90后獨生子女居多,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舒適的學習環境在給他們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往往帶來依賴心理的產生。一些學困生家庭條件優越,在家過多地依賴家長的安排與督促,缺少獨立性與自主性。在化學學習過程中主要表現為對教師過于依賴,缺乏主動鉆研精神;平時學習中遇到稍難題不愿獨立思考,總是依賴于別人給予解決,總期望教師對化學知識進行歸納并分類講述;習慣于教師的解題示范和例題的生搬硬套,少數學困生甚至伴有抄襲化學作業的行為。
1.4 應付心理
應付心理常常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按時完成,紀律比較散漫,無所事事,臨時抱佛腳,應付學習和考試,認為上學是在給父母和老師上的。[1]學處于消極、被動狀態,往往只注重對結論性知識的記憶,不勤于對結論內容的理解。對化學作業或試卷中的錯誤習題,不愿主動訂正,即便老師催促后也是應付了事;多數化學學困生認為在江蘇省高考新方案出臺后,化學學習已不是太重要。
1.5 逆反心理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發育的高峰期,生理發展速步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相對落后于生理的發展,這容易在學生心中誘發各種矛盾和沖突。導致他們看問題往往比較偏激、片面,這方面令家長和老師感到十分頭痛。如有些化學學困生喜歡戴著“有色眼鏡”,常以自己的好惡標準來分析和判斷客觀事物,與同學難以相處,顯得不十分合群;常常對家長或老師善意的說教產生厭惡和敵對情緒。少數學困生甚至想,越讓我在化學上用功些、認真些,我偏不學,致使他們對化學采取淡漠或反抗的態度。
1.6 畏懼心理
通常指學生遇到未曾遇見的問題或在類似考試、作業中的疑難題重復出現時而產生恐慌、畏難怕錯的一種心理。[2]化學學困生的畏懼心理主要表現為當重遇考試或作業中出現的疑難問題的同類題時,采取回避態度,不敢向老師、同學請教,生怕暴露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化學實驗上因課前對實驗內容準備不足,不敢冒然下手,尤其是對一些探究性實驗更是如此;在課堂上不敢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擔心答錯;害怕考試,擔心考不好被家長老師批評等。畏懼心理的存在已嚴重制約學生的思維發展,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此外,調查中還發現化學學困生伴有一定的急噪心理、懶惰心理等,由于篇幅關系,不細細展開論述。
2 化學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教育對策
針對調查中化學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的具體表現,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加以教育疏導,以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提升化學學科成績。
2.1 培養學困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在化學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學習動機,成為學習的推動力;還可以幫助學習者明確學習的方向。興趣就像是一位無形的老師,當學困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有高度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就會有堅強的毅力和忘我的學習精神,學習起來就特別起勁,也自然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 教學中應利用學科優勢來培養、調動學困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如可利用實驗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通過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功能,來培養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
2.2 激發學困生學習化學的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困生取得良好學業成績,克服心理障礙的動力保證。化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困生學習動機的一種有效手段。[3]創設問題情境是一個由教師具體引導到學生獨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問題情境的創設,通常以語言、電教及實驗等方式來呈現,它會進一步誘發學困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另外,為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正確運用好對學生的教學評價手段,合理使用表揚。同時更需要學困生增強自我效能感,要讓學困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和積極期望。
2.3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
對于學困生,僅規勸其用功學習是不夠的,還必須教授他們有效的學習方法。化學學習方法是指學習者為實現化學學習目的,完成一定的化學學習任務而進行的、跟化學學習系統內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途徑。要選用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必須先熟悉教材的編寫方式及教師的施教方式。教學中可多指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好學習筆記,注重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化學記憶與復習的技巧。如對元素與化合物的學習,可指導學生先物理性質后化學性質,再由單質、主要化合物間相互轉化,建立該物質的知識體系。
2.4 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一般來說,沒有一種教學方式是絕對優于其它方式的。教師可根據需要及學生狀況,大膽地采用適宜的教學方式,以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教師可借助于課本內容和教育軟件,多采用能吸引學生興趣的學習材料,以便使學習任務更加有趣,促進學生對內容本身的學習;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的化學問題,并對學生發現和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而以實驗組織教學是更是教師化學教學的重要方法。此外,教學中還要注重化學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構建學科知識網絡體系。
2.5 注重學生化學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
化學學科能力是學科素養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化學教學的總目標之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四大能力,即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而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化學教學實踐中必須以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研究影響能力培養和發展的相關因素,為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和發展尋找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化學教師可將教材中更多的驗證性實驗設計為探索性實驗,以調動學困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研究化學學困生的學習心理障礙,提升化學學困生學科成績,是新課程改革下化學教育工作者面對的重要課題。而學習心理障礙的具體表現類型是多樣的,究其形成原因也是多元的,其教育與疏導的過程也將是長期的,這需要教師的幫助,更離不開學生的配合。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實現學困生健康地成長,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勇強.學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S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