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大學醫學論文

大學醫學論文

時間:2022-05-11 22:52:2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學醫學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大學醫學論文

第1篇

醫學論文一般需要引用參考文獻,其目的是給讀者提供檢索信息,尊重他人或自己以往的科研成果,方便同行們進行深入研究.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諸多稿件的參考文獻著錄不規范,差錯較多,現就醫學論文參考文獻著錄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1 不循規矩,引用不當

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及標注均有較嚴格的規定,醫學期刊一般采用改良的溫哥華格式著錄參考文獻.近年來發現,一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因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的不規范或引用不當而延期發表或遭到退稿,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1)著錄中的作者名缺少,稿約中明確規定,參考文獻中的前3位作者應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字或相應的外文.在不少來稿中發現只寫1位作者后加“等”的情況,因其他作者無從查證而耽擱了及時發表;2)著錄項目殘缺不全,有些論文缺少題名(書名),亦有缺少刊名、年或卷、期及頁碼等;3)在正文中未標注參考文獻序號,無法證實參考文獻的實際用途;4)引用不當.未公開發表的觀察資料、內部交流資料及涉及保密的資料等均不宜作參考文獻.由于內部資料尚未得到公認且不夠成熟,其原理、論點、論據及論證尚需修改、變更或充實,又因其發行量很少,讀者面窄,無從查考,起不到參考作用[1].

2 不求甚解,重復堆砌

主要表現為參考文獻著錄與使用不對應,標引參考文獻過多,規模龐大,而在文內不完全使用;或是文內使用很多,文后又不標明;或是不按出現順序排列而顛倒使用等.這都是論文完稿后未對參考文獻進行認真整理所致.一般而言,論著類論文的參考文獻數目要控制在15條以內,綜述類文章可略多,但不宜超過25條,且要有明確的引證目的.此外,同篇文章在參考文獻著錄時反復使用現象亦應引起重視,尤其在綜述類文章中屢見不鮮.同篇文獻固然可以在文內引用多次,但無必要每引一次均重新著錄,即不管文內引用多少次,該篇引文在參考文獻欄內只能占一個位置.

3 年代久遠,可信度低

根據普賴斯指數的原理,相對而言,引用5年內的文獻越多,則普賴斯指數越高,過時的文獻越少,說明論文所涉及的問題越接近當前的前沿課題.實驗性文章的年代距離越遠,參考價值可能越低,因此一般要求所引用文獻的50%~70%應為近5年內發表的文獻[2].若老化的文獻所占比例較大,則說明論文內容也較陳舊,如果論文所涉及的問題是目前國內外正在研究的熱門課題,則近5年內的文獻引用比例應較高,這可反映作者對同行的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如果發現所引文獻確實過于老化,編輯有責任建議作者查閱較新近的文獻,因為作者在接受新文獻后可能會改變原來的認識或結論.如果所研究的問題的確很有價值,且很難查找到近5年內的相關文獻,當然有必要引用5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的文獻.如果在整個研究期間不追蹤查閱有關文獻,就可能忽視近幾年來已被同行證實或解決的某些重大問題,而自己仍停留在課題研究時的認識水平,可見查閱近期文獻和盡可能著錄近期文獻的重要性.有些作者甚至以為引用的文獻越老,越能說明自己的研究結果可靠,這是一種誤解.

4 著錄錯誤及原因分析

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中作者姓名書寫錯誤,多見于外國作者姓名.文后參考文獻著錄外國作者姓名時應以姓在前,寫全,名在后,用縮寫.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意大利等歐美國家姓名排列順序均為名在前姓在后,例如Georg Paget Thomson,前2個詞是名,第3個詞是姓.在原著中署名時,有時采用縮寫形式,英國人習慣將第1個名字縮寫或2個名字均縮寫,保留首字母并大寫,但排列順序不變,即如G.P.Thomson或G.Paget Thomson;而美國人習慣將第2個名字縮寫,即如Georg P.Thomson.在文后參考文獻著錄作者姓名時應以姓在前名在后的方式著錄,名字縮寫字母之間和最后均不加省略符號“.”,即如Thomson GP.此外,英國及美國作者署名時常把學位寫在姓名的后面,如Geort Paget Thomson,MD或Gerry Oster,PhD,在文獻著錄時不必將MD,PhD寫出,更不能將它誤為姓或名[3].文后參考文獻著錄錯誤,除上述作者姓名著錄錯誤外,還可舉出一些,例如在正文中未按引用文獻的先后順序連續編碼;正文引用文獻序碼與文后著錄編碼不符;標題或摘要中出現文獻序碼;標點符號的錯誤使用等.造成上述諸多著錄錯誤的原因,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1)作者未認真領會稿約中所規定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或規范要求,或是在稿約中未能詳細提供著錄格式;2)所引用文獻不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性文獻,而是轉引抄襲文獻;3)作者對著錄參考文獻的重視程度不夠,以為論文的正文寫完就可以脫稿了,往往把參考文獻欄目一帶而過,導致諸多著錄錯誤.總之,作為醫學論文編輯人員,不僅應向作者強調醫學論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規范使用的重要性,而且應對文后參考文獻進行認真細致的審讀及校正,如有條件應對每條參考文獻與原著進行核對,以保證其準確無誤,充分發揮著錄參考文獻的實用價值和作用[4].

參考文獻

[1] 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204.

[2] 黃栩兵.科技論文中引用文獻的目的及基本原則[J].中國醫學學報研究,1989,6(2):28.

[3] 楊樹桐,鄒宜昌.文后參考文獻中的常見錯誤[J].中國醫學學報研究,1990,7(2):18.

第2篇

關鍵詞:醫學生;專業英語教育;醫學英語;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60-03

Necessity of subject-based English for medical students'education and its practice exploration

Ling Xiao,Jin Hong.

(Medical 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Abstract:As the brid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o medical students,Medical 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medical education to be carried out without delay.It was suggested that Medical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selection,introduction of word-building,network resources utilizing and abstract writing in order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master it better.

Keywords:Medical student;subject-based English education;Medical English;practice exploration

中國的傳統醫學一直以博大精深著稱。但凡事不能閉關自守、閉門造車,有交流才會有提高,有碰撞才能產生火花。因此,中華醫學也要與外界進行廣泛的交流,才能更加迸發出勃勃生機。

國際化的交流,依賴于國際通用語言的使用。到目前為止,英語作為使用率最高的一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已得到了很好的推廣和普及,并成為眾多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它正逐步發展成為溝通世界的語言橋梁。因此,在醫學界普及英語勢在必行。

一、醫學專業英語教育刻不容緩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前沿科學的國際交流日益增加。醫學作為一門實踐性科學更是如此。據分析,中國現代整體醫學水平與日韓等國相比旗鼓相當[1]。但是,從英文撰寫的醫學論文數量來看,中國落后于日本;而亞洲多個國家的醫師比中國醫師更容易融入國際學術社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醫學生是醫療界的儲備群體,在畢業后大多數面臨的是臨床或科研[2],這意味著在他們繁重的工作之余,還必須經常了解國內外醫學領域的最新動態、不斷查閱醫學文獻、爭取出國進修學習的機會等,以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因此,針對醫學生開設專業英語課,教他們熟悉專業英語的體裁、表述、閱讀與書寫刻不容緩。

普及英語教育在中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中國學生從小學就已開始接觸英語,應該說,他們的英語基礎是比較好的。但是,在高等教育階段,掌握好了公共英語并不意味著學生一定會有較好的專業英語閱讀和理解能力。我們在教學中發現,盡管大部分學生已通過了英語四級甚至六級的考試,但是對于諸如“Mean peek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bramycin occur between 30 and about 60 minutes after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之類的句子,很多同學在學習了專業英語之前都出現了翻譯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于“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把握不住,不知該如何翻譯。而有些人明知不對,還是會抱著僥幸心理將其翻譯為“肌肉內管理”。殊不知,“administration”一詞在醫學中指的是“giving of a medicine”,即“給藥”,而它在公共英語中為大家所熟知的意思是“management”,即“管理”,由于缺乏相應的醫學英語知識而產生了理解歧義(該句可翻譯為“肌注后30~60分鐘之內妥布毒素的平均血藥濃度達到高峰?!保?。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醫學英語知識,發生此類誤解的情況比比皆是。可見,醫學英語教育對于醫學生而言,至關重要!

中國教育部高教司早在2001年4號文件中就提出“今后本科教育的20%以上課程必須進行雙語教學”,并在2005年1號文件中再次重申了雙語教學的要求,教育部尤其鼓勵在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率先實行雙語教學[3]。經過10年的探索,醫學教學中的雙語教學取到了較大的發展,基于此,也有人提出了取消專業英語教學的建議。他們認為,雙語教學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從各個專業領域接觸到專業英語,因此,專業英語的設置已成為多余。對于此種觀點,筆者持不同意見。雖然各大院校為貫徹高教司的精神紛紛進行了雙語教學,但教學的收獲如何、學生對此的反饋如何、掌握的程度怎樣是沒有一個評價的量化標準。而且,從目前的雙語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得更多的只是一些獨立的專業詞匯或是定義,對于閱讀一段完整的文獻還是有困難的。事實上,專業英語教材中選用的醫學文獻文章均取自于英語國家的醫學論文或科技文,這是英、美國家專家使用科技英語體撰寫的,其內容專業性強、文章結構嚴密、遣詞造句考究、句型復雜多樣。如果不注意到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在這些方面的區別,閱讀過程中就會發生理解偏差甚至理解困難。因此,單純的雙語教學是無法滿足醫學生順利進行專業文獻閱讀的需要的,必須通過專業英語課的開設在公共英語和專業知識之間構架橋梁,讓醫學生系統地學習醫學英語詞匯,通過學習構詞法來舉一反三地擴大專業詞匯量,并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其閱讀層面由普通轉向專業,反復了解和熟知專業英語的行文特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如何進行醫學論文的構架和鋪陳,以及如何從專業的角度用英語進行相關知識和信息的闡明和論述。

二、醫學專業英語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醫學英語的課程設置

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4]是在總結原理工科本和文理科本《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兩個大綱使用十多年來的經驗基礎上,針對我國大學外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修訂而成的。1999年的修訂版中正式提出了“專業英語”的名稱,并規定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基礎階段(1~2年級)和應用提高階段(3~4年級)。應用提高階段的教學包括專業英語(Subject-Based English,SBE)和高級英語(Advanced English,AE)。學生在完成了四個學期的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通過英語四級或六級考試后,都必須修讀專業英語。大綱中還規定:“專業英語為必修課,可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學期,教學時數應不少于100學時,每周2學時。課內外學習時數的比例應不低于1:2。在第八學期還可繼續安排專業英語文獻閱讀、專業英語資料翻譯、英文摘要寫作等。專業英語課原則上由專業教師承擔,外語系(部、教研室)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配合和協助?!?/p>

由《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可知,國家對于英語教育的連續性極為重視,不僅將專業英語設置為必修課,而且還規定教學時數不少于100學時。具體到醫學教育中,則是希望通過醫學英語的開設來培養醫學生在其專業領域內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他們在以后的臨床實踐和科研工作中能以英語為工具進行信息的攫取和交流,能弘揚本國的醫療技術,并順應全球化的潮流。

(二)醫學英語的教學實踐

1.課文選材應由科技文過渡到專業文獻。目前市面上的醫學英語教材版本很多,各有各的側重點和長處。依內容的編排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全部為專業內容的;另一種是分上下兩冊,上冊是簡易的基礎專業知識,下冊是原版的專業論文。根據我們近十年來的授課經驗,這兩類教材都有其不足之處。第一類教材對于英語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來說,會有相當的難度,初次接觸就感覺費力,那么對于學習的繼續進行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難以保證其后續內容的專注學習。第二類教材雖然起點低,學生易于接受,但全套教材內容量大,在給定的授課計劃內無法完成?;诖?,我們建議專業英語教師事先與基礎課老師進行溝通,推進基礎課的雙語教學實施,使醫學生在基礎英語學習階段就逐步接觸一些專業的詞匯和句子,進行一定的專業英語知識儲備。使用的教材應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選擇,一般可以從簡單易懂的科技文著手,其較低的信息量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此類文章可占20%~30%左右,一些基本構句的專業詞匯可以得以掌握。專業文章占70%~80%,可以按不同的具體專業領域選材,以擴大閱讀面。此類文章應逐步接近國外最新醫療資訊和文獻的體裁,還可以自行節選最新的尖端醫療內容,如“SARS”流行時介紹“SARS”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制,“H1N1”流行時介紹國際上針對性的防治等。

2.系統介紹構詞法。詞匯永遠是構成句子和文章的磚瓦。許多學生在初學醫學英語時會為如何掌握大量的專業詞匯而頭痛。首先必須從學生們普遍熟悉的一些詞綴(如micro-、tri-、mini-、-ology等)入手,結合一些簡單的例子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明白其實醫學英語術語是很好掌握的。比如,macrocyte(巨紅細胞)一詞,大家都熟知前綴“macro-”是指“巨大的”,則可推知詞根“-cyte”是指“細胞”。再列舉一些以“-cyte”為詞根的詞(如monocyte、podocyte、leukocyte等),可加深學生對“-cyte”的掌握。在零散地掌握了一些專業詞匯的基礎上,再對前面所學的詞匯加以歸納總結,系統分類(按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等)介紹構詞法,就能取得舉一反三的成效。比如由gastrostomy(胃造口術)一詞可擴充出許多以“gastr(o)-”或“gastr(i)-”為前綴的與胃相關的詞和以“-stomy”為詞根或后綴的詞。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獲取最新醫療資訊、掌握醫學前沿動態最簡單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網上查詢本專業的學術論文[6,7],可以適當推薦給學生一些專業網站,讓感興趣的同學瀏覽。推薦網站有PubMed(http://ncbi.nlm.nih.gov/sites/enterz),它是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免費提供,被公認為全球最大、最權威的生物醫學數據庫,收錄了1950年以來70多個國家(43種語種)近5000種生物醫學期刊;POPSCI(http:///category/ tags/health);(http://)等。

不過對于大部分醫學生而言,進入http://nlm.nih.gov/medlineplus/tutorials/.觀看一些動畫配解說的手術過程、某些疾病的病征及治療的介紹更適合。而且這些內容不僅是專業知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專業英語因課時緊張而導致的聽、說方面的不足或缺失。

4.補充摘要的寫作。摘要一般置于論文、科研報告或文摘綜述的正文之前,是對整個論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和總結。它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英文摘要的書寫是醫學英語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應該專門進行專題講座,幫助醫學生了解如何從摘要中獲取所需的信息,如何在以后的科研中為論文組織英文摘要的書寫。要幫助學生掌握英文摘要的結構、每部分結構的特點和注意事項(包括時態),并介紹一些常用的句型。

三、結束語

目前,對醫學英語教學的研究依然處于探索階段,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不同聲音。不論各人的見解如何,有一點我們始終相信,即只要廣大醫學英語教師充分認識到醫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并熱愛教學,通過自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就一定能使醫學英語成為醫學生有效獲取本專業所需信息的工具。幫助他們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用英語進行專業閱讀、理解、翻譯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摘要的寫作能力,幫助他們攝取醫學原創中的精髓并發揚和延伸其中的要義,而這也恰恰是英語教學從書本走向應用的轉折。

參考文獻:

[1]楊明山.醫學英語新教程[M].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5.

[2]張艷.醫學院校開設專業英語的必要性及方法探究[J].醫學信息,2007,20(3):403-405.

[3]葉玲,徐平,鄭黎薇.口腔醫學雙語教學模式探討[J].中國口腔醫學信息,2009,18(1):1-2.

[4]工作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高等學校本科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陳冶彬.四“C”醫學英語教學法[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2):67.

[6]劉芳.利用醫學專業英文網站,掌握醫學最新前沿進展[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09,l(2).

[7]高磊,王志晨,劉莉.多媒體網絡技術在醫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3):39-41.

第3篇

1.臨床醫學中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分析              

2.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模式探討                 

3.七年制臨床醫學生基礎醫學階段的科研訓練實踐 

4.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面向21世紀臨床醫學教育的思考 

6.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技能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7.臨床醫學專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成效——以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為例 

8.臨床醫學專業本科課程考試改革思考 

9.淺議多媒體技術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10.對臨床醫學專業設置《護理學》課程的調查分析 

11.以本科評估為契機 提高臨床醫學教學質量 

12.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及解決措施 

13.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體會  

14.適應現代醫學教育模式,改革臨床醫學教學方法 

15.對臨床醫學生推行實習生導師制的探討

16.關于臨床醫學??飘厴I生就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17.循證醫學對中醫臨床醫學的啟示 

18.雙向整合案例(PBL)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9.以器官系統為模塊的臨床醫學教學改革實踐 

20.三段式實驗教學模式在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實驗診斷》教學中的探索 

21.核醫學科放射防護的臨床調查分析 

22.提高臨床專業醫學生預防醫學基本技能的教學研究與改革實踐 

23.OSCE在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臨床技能考核中的應用 

24.臨床醫學專業國際班《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25.培養創新型臨床醫學生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討 

26.Jigsaw教學法與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實習教學中的效果比較 

27.湖北醫藥學院臨床醫學實驗班“基礎學習”生物化學模塊式教學實踐與思考 

28.歷版《臨床醫學概論》教材的比較和反思 

29.低年級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行為現狀 

30.案例教學法聯合傳統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本科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效果評價 

31.預防醫學專業臨床腫瘤學課程體系的開發與探索 

32.提高醫學生臨床工作能力神經病學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33.新疆醫科大學六所附屬臨床醫學院輸血醫學師資隊伍調查分析 

34.臨床醫學專業《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改革方案研究與實踐 

35.高職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影像診斷學教學體會 

36.臨床虛擬醫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發與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37.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分析 

38.地方高校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循證醫學認知及態度調查

39.可視喉鏡在中醫藥大學醫學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40.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藥理學課程教學的體會與思考 

41.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創新性的探討

42.Mini-CEX在醫學影像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43.醫學教育管理提高傳染科臨床教學實踐中少數民族臨床醫學生與患者溝通的能力

44.關于醫院臨床醫學工程科的建立與管理策略的探討 

45.急診醫學臨床教學模式探討

46.重癥醫學的臨床帶教應分階段量化

47.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

48.臨床醫學專業認證的實踐經驗與啟示 —以成都醫學院為例 

49.新醫改背景下臨床醫學定向生免疫學教學實踐研究 

50.加強臨床實踐培訓基地建設,促進醫教協同培養臨床醫學人才 

51.“5+3+X”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醫學信息素養教育 

52.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分析 

53.提高臨床醫學教學水平的研究 

54.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55.臨床醫學生對不同類別公共衛生課程的學習興趣調查研究 

56.臨床醫學專業系統整合課程改革初探 

57.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再思考 

58.臨床醫學類期刊編輯審稿決策能力及提高舉措 

59.??茖哟闻R床醫學專業和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學生的全科醫師職業趨向調查 

60.留學生臨床醫學本科(MBBS)教學現狀調查與對策 

61.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的體驗 

62.建立臨床醫學實踐教學中心的實踐與思考  

6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 

64.醫教協同 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海市的改革實踐 

65.我國臨床醫學教育之現狀及其策略分析 

66.論臨床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協調發展  

67.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向在高等醫學課程改革中的體現 

68.教改醫改互動 推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育模式改革 

69.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臨床技能培養現狀調查分析 

70.現代臨床醫學正在走向危險的邊緣 

71.臨床醫學教育中的醫學哲學 

72.案例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組織與實施 

7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考試模式的研究與探討 

74.淺談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 

75.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新生學習目標與就業預期的現狀調查 

76.過程控制與精細化管理: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發展之路——歐洲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框架應用述評 

77.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78.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實證研究  

79.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模式的改革 

80.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現狀 

81.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 

82.關于轉化醫學背景下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幾點建議 

83.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住院醫師)培養質量現狀調查 

84.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 

85.臨床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以角色認知為視角 

86.基于ESI的學科熱門論文的計量研究——以臨床醫學學科為例 

87.國內臨床醫學研究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的文獻分析 

88.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中的醫學生職業精神認知現狀調查及分析——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研究之一 

89.國際臨床醫學研究領域熱點論文產出狀況分析及對我國醫學期刊的啟示 

90.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雙軌合一”的難點及對策研究 

91.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中山大學為例 

92.臨床醫學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 

93.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課程認知和態度分析 

94.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探索與思考 

95.“5+3”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下五年制教學改革的思路 

96.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97.構建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5+3+X”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98.我國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探索和創新——“5+3”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第4篇

關鍵詞: 模塊教學醫學院校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實踐與總結

一、前言

通過對研究生“學習動機”的調查發現,研究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已經從“學以應試型”轉變為“學以致用型”。大多研究生的主要學習動機是提高英語的口語交流和實際應用能力。全球化時代對研究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欠缺已經成為制約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的一大障礙,阻礙他們在文獻查閱、論文撰寫、對外交流及方面的國際化進程。研究生英語教學應建立在更高的起點上,以培養和提高研究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為目的。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從事醫學科研及學科國際交流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學圍繞“聽、說、讀、寫、譯”技能的訓練展開,突出“應用型”特點。目前的醫學院校研究生在從事科學研究、論文寫作、國際交流時普遍存在著專業英語運用方面的問題。從醫學論文的英文摘要到向國外學術期刊的投稿都不乏專業英語運用的錯誤,類似錯誤在向國外的求職求學信函和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發言中也屢見不鮮,影響了自身學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科的“國際化”進程。所以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是廣大醫學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大多數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英語詞匯量和基本的語法,并且有了明確的專業方向,專業英語的學習便成了這一階段英語學習的重點。然而,目前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處于無序狀態,大部分院校籠統地設置了專業英語課程,也缺乏專業英語考核指標。學生對專業英語的學習,局限于專業課程學習中對常用的專業詞匯的記憶,以及從英文文獻閱讀中獲取對英文醫學論文的粗淺認識。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平衡發展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本課題組結合醫學院校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提出加強該階段專業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模塊教學?!澳K”是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感知神經學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的。模塊理論應用于教學領域就是將一門學科或多門學科中具有同類功能的知識點或能力項組合成知識模塊或能力模塊,使其整體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它是一種以能力為基礎、以培養技術崗位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模式。這種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體系或稱模塊式課程自1993年引入我國以來產生了巨大的生命力。模塊教學體現了應用與專業相結合的特點,幫助學生從閱讀、寫譯和聽說幾個方面向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方向發展。

二、模塊教學的具體實施

通過問卷形式本課題組成員對醫學院校研究生進行專業英語需求分析調查,以明確學生的“向往”。同時,通過訪談形式,了解醫學碩士生導師對醫學生在專業英語方面的要求,以明確“目標情景”。通過對學進行英語摸底來了解他們的“當前情景”。然后,通過分析,得出學生的“缺乏”。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設定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三個模塊:閱讀、寫譯和聽說。聽說是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礎。聽說訓練跟上了,可有效地帶動讀、寫、譯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加強聽說技能訓練是使研究生階段英語學習繼續深化的必要措施之一。據我們對碩士生跟蹤調查反饋的情況顯示,強化聽說技能訓練不但加強了學生運用英語和應付考試的基本能力,更主要的是,它還起到了增強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方式的作用。針對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重知識、輕實踐的不正確指導思想和學習方法,我們在教學中著重強調英語學習作為工具學科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首先要求學生跟讀、模仿、大膽開口,糾正不準確的語音語調;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就視頻材料用完整句子復述或回答問題,熟悉情景狀況下的專業英語聽說內容,為今后實際運用儲備資源。

英語寫作不僅僅是要準確地表達出作者的意思,力求達意,更重要的是二語產出的成果能夠符合目的語的語境,契合目的語的文化背景,得到對方文化的認同,這樣寫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洋味十足。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注重句法教學,幫助學生創作出純正的英語式句子,避免學生因不懂得英漢的表達習慣而寫出來的Chinglish。輸入與輸出都依賴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一種外語若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是無法突破語際間思維障礙、理解不同語言的思維方式的,更不可能熟練進行語言輸出,因此,這就需要讀寫結合,自成一體。教師在寫作中重視文化的閱讀教學,增加閱讀文化的比重,在閱讀中培養學生善于從文化的角度把握語言規律,同時能夠從英語文化背景的角度進行交際,有意識地克服母語障礙,使讀寫相輔相成。研究生在進入專業培訓階段,就要參加定期英語文獻閱讀學習,結合他們的科研方向,將一些最新的在國外核心期刊發表的論著、綜述及指南發給大家,讓研究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將不熟悉及發音不準的詞匯標出,課堂上再組織大家集中時間閱讀,每人讀一段并翻譯成中文,對難理解的內容及發音不正確部分應及時查對和糾正,可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為寫作奠定基礎。

通過講授基本理論讓學生對于翻譯本質樹立正確認識,通過一般性題材及專業性題材的翻譯實踐培養學生的雙語轉化技能,使學生能夠在基本理論的宏觀關照下,自覺進行翻譯實踐活動。同時讓學生掌握翻譯技能的訓練方法,明確自身努力方向和實現目標的途徑,在課程結束后仍可保證自行學習和訓練。

三、模塊教學的成果分析

模塊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新模式。在這種教學的實施中,課題組充分挖掘現有的教學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施小班教學,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突出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選擇相關課程的教材。教材做到了針對性強,內容前沿,具有代表性,難易適中,目標明確。模塊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制定之后,2009―2010學年度的第一學期,選擇本課題組部分成員進行實踐授課,分做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由同一個英語教師承擔混合教學;另一個班由三個不同英語教師承擔不同的模塊課程。進行了四個星期的實踐授課后,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試驗班對模塊課程的接受程度與反映,同時收集對照班學生對混合式教學的看法和意見,對比兩個試驗班學生的反饋。通過階段測試和考評,對比對照班與試驗班學生的專業英語運用能力,改變以往在成績的評定中教師是裁判,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的形式,在模塊教學實踐中,改革了考核方式,把模塊作為考核單位,進行知識或知識與技能的雙項考核。考核包括教師給定成績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和學生實地現場發揮獲得的成績,考核力求全面。以此對比和證實了模塊教學的優點和作用。

從階段測試和考評成績來看,試驗組成績平均為88.9分,較試驗前平均成績65.3分提高了20%以上,而對照組平均成績為72.5分,較試驗前成績66.4分提高了不到10%,試驗組比對照組有了顯著的增高。同時,通過問卷調查也發現,試驗組在學習興趣、寫譯水平、閱讀水平和聽說水平方面提高比率分別為89%,95%,90%,86%,較對照組的提高比率47%,60%,46%,51%都有著明顯的提高。

四、結語

醫學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的實用型醫學人才。學生具備高水平的思維、高水平的知識建構與知識遷移能力,高水平的實踐和科研能力,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切都離不開高水平的英語應用能力作為強大支撐。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加強專業英語的聽說交流是一種語言的實際應用。分模塊教學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標,鼓勵了研究生學習專業英語,有效提高了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在專業中的應用,在學習過程中也產生了樂趣。通過堅持不解的學習,學生發現自己的專業英語有較大提高的時候,一種無以言表的成就感增強了其參加國際交流、提高我國在醫學領域國際影響力的信心。模塊教學模式改變了我們課程設置的理念和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專業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實施這樣的教學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課題組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風、教風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語言綜合技能明顯提高,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同時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特殊的思考路徑和全新的教學視野,為專業英語教學樹立了極有價值的實踐典范。

參考文獻:

[1]楊平科.采用模塊式教學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J].甘肅農業,2002,(6):42-43.

[2]周麗.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構想[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1).

[3]國家教委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4.

第5篇

他醫德至上,仁術為本。醫生,即醫人之生,需客觀、理智地看待、對待中西醫,以生命為本,既不可有醫人之術而無醫人之德,亦不可有醫人之心,而無愈病之術。

他志在服務百姓,心向中醫未來,勸兒入行中醫,著手著書立說,只為了給中醫領域、給普通大眾留下點什么。

醫者,既需醫人之德,

又要愈病之術

“醫生,即醫人之生?!边@是許金富先生對于醫生的理解,“以醫德為首,以仁術為本”是他的為醫準則。他說:“作為醫生,既不能單有醫人之術而無醫人之德,亦不可只有醫人之心,而無愈病之術?!?/p>

初入行時,許金富先生于一家縣醫院拜師學醫,他回憶說:“那會兒,什么都學,兒科、婦科、內科等等,考試時也是考全科?!敝?,他又于浙江中醫藥大學醫療系修讀全科。在不斷地學習中,收獲了扎實的醫理和醫術。

1991年,移居香港后不久,許金富先生成立了中醫藥治療中心,任主治醫師,主治內、外、婦、兒、跌打、皮膚等各科疑難雜癥,專設中藥、針灸、艾灸、拔罐、推拿、理療等,配備濃縮中藥,即沖即飲。坐診時間從上午九點至晚上九點(周三休息)。熱忱服務20余年,贊譽不斷,上水、粉嶺、元朗、屯門、大嶼山、將軍澳等多個地方的許多患者慕名而來;聲名遠播,荷蘭、比利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地的一些患者亦曾前來求醫問藥。

1998年,一位病人自小時便患有頑固性濕疹,經由許多中西醫生的診治,都不見好,患者經人介紹來到許金富先生的治療中心,許金富先生用半個月的時間將患者治好,患者感激不已,并為他送來“皮膚圣手”的牌匾。許金富先生說:“其實,并不是每一個病人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能治好,治愈病人牽涉到許多方面,病人的體質不同,判斷程度便不一樣,同時還需要醫患之間的互相配合,醫師負責準確判斷,患者負責嚴格遵照醫師囑托,入藥、接受治療?!眹乐敚撬回灥淖黠L。

從醫,是一個不能讓自己大富大貴的行業,選擇從醫,意味著亦同時選擇了與平淡、樸素同行,許金富先生深諳此理。他說:“不能為了錢而選擇醫生這個行業,如果為了錢,可以去做生意,做商人。商人以盈利為目的,而醫生只能以生命為本?!痹捳Z中沒有絲毫雜質,坦率中獨填一份醫者厚重的責任心。

開設治療中心,當許多行業、許多醫者將星期天作為休息日時,而許金富先生獨將星期三列為休息日。他解釋說:“如果所有的診所、醫療工作者都將星期天作為休息日的話,病人看病找不到醫生,疾病得不到及時醫治,會為病人平添許多麻煩。”此言一出,醫者的仁愛之情已彰顯無遺。

每當見到病人得到有效治療后開心、輕松,帶有感激的笑容時,在許金富先生的心里便會升騰起一種成就感,這就成就更讓他無悔于中醫師的選擇。

博覽眾書,

博采眾長,活到老學到老

中華醫學博大精深,中華醫學著作浩如煙海,如鄧林。而學海拾貝,唯有勤奮學習,方能有所長進,許金富先生常言:“三人行必有我師。”治病救人的空隙間,他博覽眾書,博采眾長,不恥下問。他說:“行醫的過程,就是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是學習之后大膽的探索,深入研究??傊卺t學上的臨床經驗十分重要,我們應該秉持一顆‘做到老,學到老’的心。”

正所謂“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許金富先生在浙江中醫藥大學醫療系修讀全科時,學習的內容則涵蓋婦科、兒科、內科、推拿、針灸以及西醫,后又曾于湖州中醫院進修外科。在他的理念里,一直倡導中西醫結合。他將病人嚴重的疾病喻為一塊千斤重的石頭,治療疾病比作推石頭,單依靠一個人的力量,無論如何都難以將其撼動分毫,然而,如果集合大家的力量,中西醫結合,多方式穿行,便加大了撼動這塊石頭的可能性。

他呼吁,“真正的中醫要懂西醫?!辈Υ硕忉尩溃八^的‘懂西醫,并非是指在用西醫診治病人的時候采用的方法,而是指中醫要對西醫有所了解,了解西醫的功效與局限,懂得西藥的藥效和副作用,會看西醫治療的報告和拍攝的片子。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病人疾病的治療,亦有助于中醫地位的提高?!?/p>

許金富先生深知,要扭轉西醫在香港占據著百余年主導地位的局面,著實不易。“當各種局限和障礙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緊跟時代的步伐,許金富先生從七八年前開始使用電腦記錄、保存病人資料,盡管操作的速度有些慢,但進步的行動、進取的心始終在向前。

許金富先生的業余愛好正是看書,他喜歡泡書店,去深圳中心書城里暢游,看看當今社會有什么新鮮的事物發生,行業里有什么新的理論提出,有什么東西是他不知道的,因此盡管家中藏書眾多,仍滿足不了他好學求進的心,惟愿學習、學習、再學習。

行醫逾四十年,

不偏不倚,盡心盡力

中醫的浩瀚博大培養了一大批中醫師,他們擔負著守護人們健康的重任,毫不猶豫地行走在行醫之路。1968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輕的許金富先生在國家的政策號召下,加入農村醫療隊。這一次的選擇,是他之后四十多年行醫歷程的起點,在此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卸掉肩上的責任感和內心對醫生這個稱呼的敬畏感。

自1968年至今,彈指一揮間,許金富先生也已由一個年輕的小伙步入花甲之年。然,他的步履仍堅,努力如初。

回首四十多年的的醫療實踐歷程,許金富先生一直不偏不倚,盡心盡力。他曾工作于紹興市中醫院,任浙江省中醫學會外科常務理事、紹興市中醫院外科主任。來港后曾受聘于葵青區婦女會及北僑福利會,任職中醫顧問,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他曾于香港持續進修講授班擔任講師,講授常見皮膚病的中醫診治等。講學是一份辛苦的差事,尤其是當講臺下是專業的中醫師,甚至還有一些年齡大過自己的學生時,其壓力可想而知。因此,為了將相關的中醫學知識講解的既有新意、豐富、廣博,又不乏一線的真實體會,許金富先生總是在上課的前幾天便開始準備講義?!皩W生們花了錢、花了時間來聽課,不能對不起他們。”責任在心,繼而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許金富先生一生鍾情于醫學事業,并為之付出了一生心血,一個愿望在他的心中存留了許多年:他希望在未來不太忙碌的時候,能將自己四十多年的從醫經驗,編著成書。寫一些與實際相符合的東西,供后人參考、借鑒。期望盡己之力,為后人鋪路,為中醫的發展略盡綿力。目前,他已發表《神效愈風濕治療中風半身不遂80例》等多篇中醫學論文。

關于中醫在香港的未來發展,他希望中醫能在政策上獲得特區政府的支持,在地位上獲得真正地獨立、自治,在醫藥費的報銷、病人的轉介等方面能一視同仁;他希望中醫界能擁有自己的中醫院,借鑒現代化的醫療手段,發揮中醫的特色,在診斷手法上發揮中醫的特色,在不改變醫療效果的情況下,改進中藥的劑型和口味,制成讓老人、小孩、國人、外國人等都能接受且樂于服用的中藥。許金富先生說:“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寶藏,需要不斷繼承、發揚光大,期盼后來者不斷努力和提高?!?/p>

許金富先生是一位擁有博懷、讓人尊敬的長者,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醫學事業,無私而綿長,足以讓世人仰止,然而,他卻仍覺不夠,將自己的孩子們拉入了中醫的行列,他說:“中醫,需要幾代人的代代相傳,這樣,經驗才稱得上豐富?!彼暮⒆觽円喽酶赣H的良苦用心,勤學苦讀深思,考取行醫牌照,秉持父親的醫者理念和高尚情懷,沿著父親走過的足跡,矢志不渝。

第6篇

預防與衛生學論文2000字(一):預防醫學專業課程“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設想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之一,特別在營養相關性疾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和創造能力,是目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培養的關鍵。結合我們目前的教學實際情況,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新莉,博士,蘇州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營養與慢性病。(江蘇蘇州215123)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8)11-0050-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具有很強的科學性、社會性、應用性及實踐性[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的改變,營養不良以及營養相關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與此同時,食品加工業的發展、食品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層出不窮,致使我國的食品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必須牢固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密切結合,培養應對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目前的教學實際以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授課教師、授課內容、教學方法等層面著手,通過提高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授課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一、提高授課教師專業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要密切關注課程的研究前沿,及時修訂課程的教學大綱,運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課程的講授與當前的研究熱點、大眾關心的焦點密切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明確每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了避免枯燥、無味的純理論式教學,可以將自己的科研實踐,以及科研過程中與課程有關的研究內容和結果融入教學過程中,可以潛意識里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為將來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二、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專題授課的形式整合教學內容。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授課教材內容包括營養學與食品衛生學兩部分,但是,從知識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編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營養學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講授不同種類食物營養價值,以及加工、烹調和食物儲存對營養價值的影響,而在食品衛生學部分第十章又會涉及不同種類食物的衛生問題及管理,但是從食物這個主題出發,把相關的內容分開感覺知識結構不完整。因此我們可以以專題授課的形式,將相同和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將教材中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與各類食品的衛生及其管理的知識點整合為一個專題,以各類食品為主角,從食物的營養成分到加工儲存衛生管理形成連貫的知識體系。介紹第四章公共營養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內容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學基礎知識,結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結構特點,對特殊人群(孕婦、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則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以及將所學理論知識系統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理論課堂借助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專業案例、實物模型等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豐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還可以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一些動態的變化過程,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物道具的靈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借助這些教學輔助手段,配合我們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如介紹鮮奶的衛生學評價,先讓學生對我們課堂準備的摻假奶、變質奶及鮮奶進行評價,然后由教師對鮮奶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進行評價[2],通過對比、歸納、總結,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見食品衛生質量的評價。講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時,教師可預先準備好食品添加劑,在課堂上進行勾兌合成果汁;有時我們也會給學生分發各種不同種類的小零食,讓學生根據食物的標簽,了解食品加工過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以此為切入點,探討食品添加劑的意義、使用要求等。

(2)開展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理論知識抽象,在我們講授該專業課的時候,學生對之前學過的基礎內容基本都完全忘記;另一個方面,這個時間段,學生也已經學習完了臨床相關的各類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點,因此,在介紹臨床營養這一章的內容時,我們可以選擇一些臨床常見病,圍繞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問題。以營養與糖尿病為例,教師提前告知學生要準備的內容,教學難點是營養與糖尿病的關系,教學目標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則,根據我們準備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臨床知識,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譜編制的原則和過程,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的討論出現偏倚時,老師要及時提醒;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知識點的掌握要細致,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錯誤。

3.加強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1)篩選、優化實驗項目,改變實驗的開展形式。目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開設的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居多,針對教材內容更新滯后的現狀,我們每年都會更新實驗內容,增加一些實驗性強、與當前研究熱點密切相關的實驗項目。目前,我們的實驗項目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傳統經典的實驗,如凱氏定氮法、食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以及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的設計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為了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我們增加了HACCP的內容,而且,將此實驗項目安排在食品企業,由企業結合生成現場,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理論內容以及危害關鍵控制點的設置、控制,讓學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該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傳統的實驗過程通常是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實驗操作來進行實驗,學生只是被動的模仿,不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綜合性及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如膳食調查,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的實施方法,通常學生討論后,選定調查對象,設計實驗技術路線,分析結果,統計數據,最后進行結論分析,通過這個過程的鍛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組織、團隊合作的能力。

(2)增加開放性實驗。為了加強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掌握,滿足學生課余時間從事科學實驗的需求,教研室將開放實驗課項目、時間、帶教教師告知學生,學生根據興趣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學生可以以此課題為依托,申請學校的大學生創新性項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課程考核方式科學、合理化

課程傳統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試成績,有時會考慮學生的平時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只是體現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情況,因此,可以將“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即理論成績、平時成績(課堂出勤、上課回答問題等)、實驗成績,這種評價方法相對比較全面、合理。為了避免理論考試出題的偏倚,可以建立試題庫,并對題庫的題目進行年度的更新;實驗成績主要依據學生實驗課的表現,帶教老師會在每次實驗課對每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考核,并記錄分數;實驗結束后的實驗報告書寫、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實驗過程中異常情況的處理等也是實驗成績的一部分。

信息化時代知識的快速更新需要我們及時地調整、更新教學內容,使我們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新的教學手段、方法的出現和應用,也對我們專業任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學是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預防與衛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醫學院校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學習重視不夠,且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與其課程設計不恰當、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結合多年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體會。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17-02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專業、生物醫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護理專業等)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課就行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學員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茖W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生、大防疫”的預防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F在很多病人在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生由于營養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主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本科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學本科專業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食品衛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合理營養、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營養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與人類健康、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素,而營養素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逐漸進入營養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4.教學方法的改革

第7篇

趙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兒童骨科的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現任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分會骨科學組副組長,亞洲和太平洋國際骨科學會兒童骨科分會理事(中國代表);《中華小兒外科雜志》、《中國矯形外科雜志》、《國際骨科醫學雜志》、《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Journal of Musculoskeletal Research等學術期刊編委,英國版《骨與關節外科雜志》(JBJS)審稿人,全球性學術組織“國際兒童骨科學會聯盟”(IFPOS)教育委員會成員。主編或參編《嬰幼兒髖關節超聲波檢查的方法和原理》、《實用骨科學》、《外科學》、《小兒外科手術學》等多部專著,發表醫學論文60余篇。曾多次出訪歐洲、美洲和亞洲多國,受邀出席國際會議,舉辦以兒童脊柱四肢畸形和兒童運動醫學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科學生活》:首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小兒馬蹄內翻足是一個什么樣的疾病。

趙主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兒童常見的足部畸形,表現為一出生就可見的外觀畸形,如足部跖屈、內翻、前足內收等,它嚴重影響兒童骨與關節的生長發育,可能是骨科領域內最常見的、需要特別治療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病因不清,又稱為特發性馬蹄內翻足。目前對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的原則性共識,即如能早期適當處理,大多可獲較好的畸形矯治,如不治療,則將導致終生殘疾,影響生活和工作。

《科學生活》:小兒馬蹄內翻足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那么我國每年大概有多少這樣的患兒呢?他們是否都能得到及時的治療?

趙主任:國外有報道稱,其發病率高達1‰~6.8‰。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20余萬的新生兒患有先天性馬蹄內翻足,其中80%出生在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病例多,而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衛生保健制度尚不健全、資源也相對缺乏,這也影響到對此病癥的有效診治。

2005年在北京召開的發展中國家出生缺陷與殘疾國際學術會議的資料顯示,中國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家之一,馬蹄內翻足發病率在骨骼肌肉系統的出生缺陷中位列第一。中國每年出生的人口約1200萬,按發病率推算,我國每年約有1.2萬~7.1萬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兒出生,尤其多發在西部和偏遠貧困

地區。

在我國,由于沒有建立完善的培訓、篩查和監測體系,許多醫生尚缺乏足夠的醫學知識,所以可能無法對該病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而未經治療或延誤治療的馬蹄內翻足病人,會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生活,并且給其家庭也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科學生活》:您前面提到小兒馬蹄內翻足是先天性的或者說是特發性的,那么是不是還有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表現為馬蹄內翻足?

趙主任:是這樣的。先天性、特發性的馬蹄內翻足由于出生后即能看到足部畸形,故診斷并不困難,但需與脊柱裂、多關節攣縮癥和姿勢性馬蹄內翻足等相鑒別。馬蹄內翻足不是胚胎畸形,正常足發育成馬蹄內翻足發生在孕期的第4~6個月期間,超聲檢查很少見到16周以前的胎兒有馬蹄內翻足畸形,因此,像髖關節發育不良和脊柱側彎一樣,馬蹄內翻足也是發育性畸形。

馬蹄內翻足畸形在足踝部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真正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畸形一定存在踝與距下關節呈跖屈畸形、跟骨內翻和前足內收的畸形。相當數量的研究表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病癥,很可能存在膝關節以遠所有骨骼肌肉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骨關節和神經血管結構)先天性發育不良,即使得到目前認為是最好的非手術或手術治療,治療結果仍不可避免地遺留某些形態和功能的缺失。

《科學生活》:小兒馬蹄內翻足是腳的哪些部位發生的病變,它是否僅僅是骨骼的病變?

趙主任:小兒馬蹄內翻足不單單是腳部骨骼的病變,它同時累及了軟組織與骨軟骨組織。對此,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初生嬰兒大多只有軟組織改變而骨關節正?;騼H有輕微改變,但隨著年齡增長,其軟組織與骨骼病變可進行性加重;另一種觀點認為,骨骼特別是距骨的畸形是該病的主要病理特征。

《科學生活》:對于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治療應該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來說療效是怎么樣的呢?

趙主任: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治療的目標是期望盡可能獲得并保持足踝部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基因學的研究可能在未來為該疾患的治療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但目前我們尚不能從出生環節防止馬蹄內翻足的發生,然而我們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和早期有效的治療,阻斷延誤或晚期病例發生的途徑。

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趨向于簡單、有效、經濟,根據不同的病理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強調早發現、早治療,是減少延誤治療病例的關鍵。據此,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WHO)十分倡導和支持北美兒童骨科學會(PONSA)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和應用Ponseti方法治療馬蹄內翻足。我們新華醫院兒童骨科作為國內培訓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已在國內16個省、市、自治區舉辦培訓課程,培訓了數百名專業工作者,使這一治療方法在中國廣泛、全面地傳播和實施。

目前,國際醫學界的大多數學者認為,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最初治療應該是非手術治療,新生兒時期是治療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最佳時機。即便是手術不可避免,通過非手術治療也可以減輕畸形程度和減小手術范圍。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畸形是逐漸得到糾正的,骨骼和軟組織獲得生長和重塑。手術治療是通過對軟組織的廣泛松解和骨性的手術來矯正畸形,這樣勢必會產生疤痕。

《科學生活》:相對于非手術療法,傳統的手術治療存在哪些弊端呢?

趙主任:對于延誤治療的病人,往往采用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但手術創傷較大,足部組織損傷較大,往往造成關節僵硬,而遠期的功能療效多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足踝部的活動。比如說,一次性矯正手術中神經、血管受到強力牽拉,就會限制患足矯正的程度;手術需要充分顯露,這會危及重要的側枝血管,可能加重原有的循環障礙;同時,截骨術移除部分骨質,會造成肢體短縮;特別是對于需多次手術的難治性足踝部畸形,將使已發生僵硬的足踝部更趨僵硬。

《科學生活》:那么非手術治療是一種什么樣的治療方法,您能簡單地幫我們介紹一下嗎?

趙主任:由美國Iowa大學的Ponseti教授提出、自北美興起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學術界稱為Ponseti方法,正在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受關注的治療方法。Ponseti方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先天性馬蹄內翻足非手術治療方法,這一療法的興起和發展,使馬蹄內翻足治療成功率大大提高,初期矯正成功率接近100%。

Ponseti方法治療在出生后5~7天就可以開始,9個月之前,是治療的最佳時期,9~28個月之間開始治療仍可能矯正全部或大部畸形。Ponseti教授所倡導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核心操作是,距骨頭是所有矯形的支點,通過輕柔的手法操作,馬蹄足的所有畸形可同時得到矯正,Ponseti方法包括早期連續手法和石膏矯形加經皮跟腱切斷術,輔以足外展矯形支具佩帶,以及在必要的時候實施肌肉轉移手術以維持獲得的矯正。

《科學生活》:Ponseti教授的非手術治療有哪些優勢和特點?

趙主任:經過幾十年的長期隨訪研究發現,應用該方法治療馬蹄內翻足,可以使患者獲得有力量、靈活而無疼痛的足,避免了傳統手術治療帶來的復發、足的僵硬、疼痛和軟弱無力的后遺癥,并且具有許多優點。

最重要的是借助手法和石膏逐步恢復足部各骨間正常的解剖關系,完全保留了足的肌肉和韌帶,從而保留了足的發育能力和穩定性。而且,石膏操作無痛苦,手術操作微創,支具佩戴簡便舒適,患兒容易耐受。同時,這種方法的療效很好,可以同時矯正馬蹄內翻足的所有畸形因素,治療成功率高,復發率低,無足小、行走疼痛等遠期并發癥。特別是患兒免除了大手術之苦,家長經濟負擔小,容易接受。更為重要的是,Ponseti方法簡單、實用、有效,通過短期的培訓,兒科醫師、保健醫師、康復醫師甚至技師都可掌握這一方法。而且這種方法操作工具簡單,普通石膏、石膏刀剪即可,治療費用低廉,十分適合我國國情。當然,我們更應該重視提高我國兒童的身體素質,貫徹預防為主,有效預防小兒馬蹄足的發生,減少晚期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我國預殘工作和提高公民健康水平。

《科學生活》:非手術治療沒有大的創傷而效果又非常理想,那么它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始县| 普定县| 舒城县| 肃宁县| 大姚县| 东光县| 鹿邑县| 古田县| 高州市| 西充县| 景泰县| 正镶白旗| 驻马店市| 临武县| 凤凰县| 万州区| 镇远县| 兴海县| 丹凤县| 彰化县| 宁蒗| 鄂温| 房产| 民乐县| 绵阳市| 五指山市| 沐川县| 尤溪县| 七台河市| 德清县| 敖汉旗| 收藏| 拉萨市| 益阳市| 淄博市| 丰镇市| 芦山县| 阜城县| 太白县| 湖北省|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