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勘查技術論文

勘查技術論文

時間:2022-05-14 13:33: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勘查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勘查技術論文

第1篇

根據GPS定位系統的相關規范,在地心參照系中,通過靜態定位的精度能夠達到毫米。在連續觀測中,相鄰的多次觀測基線的產犢年變化率值能夠控制在2毫米的范圍內。通過多年的勘察和幾率,工程精度三百千米到一千五百千米定位中,每小時的測量誤差都不會超過一毫米。在使用RTK作業過程中,基準線能夠通過數據鏈把基準站采集到的載波香味及時地發送給流動測量站。在計算機系統中通過一些算法就能夠定位坐標點,進而計算出具體的定位,精度達到厘米。

2煤田地質勘查中GPS、RTK定位技術的應用

2.1構建煤田勘探控制網

建立煤田勘查控制網需要勘查測量人員不僅要完成地質勘查研究區域的地質剖面測量數據,還需要控制測量數據以及勘查的點位等工作,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在收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應該對地形的高差、坡度等方面加以注意,我們應該采用相關的定位系統測量規范中的精度要求來進行設置測量點并對這些點進行網絡實時測量。在煤炭勘察測控網建立后,我們就可以利用RTK技術進行控制測量點位。主要的優勢在于能夠在實時的測量中對這些定點的精度和坐標實時獲取,實現了不同點的完全通視,比傳統測量方法操作更加方便。

2.2修繕煤田工程地質平面圖

煤田工程地質平面圖大多都是使用1:5000或者是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為了能夠保證煤炭開采工程的質量,我們需要在測量之前就成立專門的測繪小組,根據當時當地的情況選擇最佳的測量手段,而且如果使用全站儀進行修繕地質平面圖的話,那么就需要增加測量水文地形情況、附近新增加的居民點、公路網絡等方面,這對于工程人員來說面臨時間久、任務量大、成本高、精度低的問題。如果我們采用RTK定位技術做這項工作,則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2.3工程測繪地質剖面圖及地質勘探放樣

RTK定位技術的優點主要有勘查半徑大、通視條件要求低、能夠長時間的連續性工作,精準度也比較高。這項技術不僅能夠避免一些通視環境比較差的地區,而且其勘查的精度能夠符合相關標準。在進行放樣的時候,就直接把坐標對應到這項技術的手冊當中,該系統就自動生成坐標點,方位以及相對距離也能夠直接反映出來,這就方便了放樣人員的工作。

3結束語

第2篇

1.1學校的經費緊張,實驗條件不足

學校擴招使本來就不充裕的實驗室面積、實驗設備量嚴重不足,且儀器設備陳舊落后,資源配置緊張;實踐教學課時被削減,被多媒體演示或課堂講授形式所代替,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多數高校的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內容也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偏少,創新性實驗更少。

1.2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嚴格合理的考核制度,流于形式

學生的專業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流于形式,實習報告或者畢業論文(設計)也僅僅是在生產單位原始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修改,并沒有達到最終的實踐目的。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是體現大學生完成四年學習后專業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但由于處于大學最后的階段,往往得不到重視,又受到學生找工作、考研等的影響,使得時間比較倉促,學生并沒有獨立認真地完成畢業設計(論文),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1.3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欠缺,不能很好的起到引導作用

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是剛畢業就上講臺,雖然專業基礎知識比較深厚扎實,但普遍缺乏生產實踐經驗。作為實踐教學的執行者,這恰恰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一個沒做過設計的教師去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結果可想而知。專業課的講授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理論不能聯系實際,學生聽起課來也覺得乏味,對專業課內容沒有感性直觀認識,沒能達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效果。

2提高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

2.1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創造更好的實踐教學條件

根據專業定位目標,完善現有的實踐教學安排,增強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內容,提高學生設計實驗能力。對現有課程中的實驗安排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確保學生能真正學到東西,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大型實驗設備缺乏而又暫時不能解決的情況,可積極與相關兄弟單位加強合作,達到實驗安排的最終教學目的;同時對有些專業課程可針對性地安排課程設計或課程論文,以提高學生的科技寫作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比如對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來說,地基基礎、巖土工程勘察等課程均可設置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分組,讓組員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有效地融入到項目的完成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的運用,最終從頭到尾完成一個項目的設計,熟悉設計的流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場所,創造更好的實踐教學條件,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校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建立了臨城、張河灣等校外實習基地,作為一二年級學生的地質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等教學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的建立,不但為青年教師隊伍提供了一個良好有效的工程實踐鍛煉場地和條件,而且也避免了學生在企業實習走馬觀花的情況,解決了學生校外實習住宿、交通等因素的制約,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除上述傳統的校內校外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外,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也采取了與生產單位聯合培養的教學模式,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工程實踐、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中。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集體完成一二年級的地質認識實習和工程地質實習后,基本掌握了對野外地質現象的認識與描述、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工程地質測量與測繪方法與技能。因此,三年級與四年級的實習安排在工程單位進行,參與到實際的工程勘查實踐,既把一二年級實習所學的技能得到了應用,又在實踐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學到了在學校中沒接觸到的東西,為日后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加強畢業實習環節

畢業實習這一環節,是實踐環節中亟待加強的地方。畢業實習是繼認識實習、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之后的一個時間較長、綜合性較強的特殊教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但往往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考研、找工作等,學生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也很難達到預期目的。針對近年來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出現的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措施:(1)端正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態度,糾正他們的錯誤思想,使其認識到畢業設計是對大學階段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提高;(2)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學生畢業后不同的發展對畢業設計選題進行分類,提高學生畢業實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完善畢業設計監督和管理,加強畢業設計過程中教師的監督和指導作用。

2.3建立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與考核體系

為確保實踐教學活動的質量,我專業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分別制訂各項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考核大綱,細化考核方式、考核內容、操作規范、評分標準等,并制訂相應的教學考核標準,使實踐教學的評價科學化、標準化,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并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考核方式基本可歸納為:口試、筆試、提交報告、第三方證明(證明文件)等。口試是以口語演說、答辯等形式測試學生口頭表達類等技能程度,如畢業設計的答辯等。筆試是以書面答卷形式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要領、步驟規范等,是常規考核方法。現場操作是讓學生現場動手操作,觀測其操作規程與技能掌握程度,比如對儀器操作的考核可以采取這種方式。提交報告(論文或設計)是通過提交一定格式要求的書面文字材料來考核學生觀察、分析、策劃、寫作等綜合技能,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一二三年級實習要求提交實習報告,四年級實習要求提交畢業論文(或設計),每個年級根據實習內容再選擇口試、筆試等相結合來考察學生。

2.4增強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建設高素質的實踐教學隊伍

第3篇

關鍵詞: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礦產普查;尋找伴生礦;意義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progress of modern industry, China is more and more the need for a variety of minerals, and continue to develop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But basically easy to find the mining resources of the mine has been developed about how to develop more resources, we need to rely on mor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analyzer to find the number of related issues associated minerals in the Mineral Resource.

Keywords: portable X fluorescence analyzer; mineral census; looking for associated minerals; significance

中圖分類號:P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研發工作在我國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它主要是由成都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經過了長達八年的研究攻關,才研制成功了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線熒光分析儀,這一儀器經過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大學的多名勘探地球物理專家對該成果給與高度評價,認為該儀器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從此該儀器進入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的行業中,并積極的發揮著重大作用。

1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重大意義

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研制成功最大的一個意義就是標志著我國地質調查野外現場快速分析技術取得成功,該項地質裝備也就隨之進入了實際使用的階段。這一IED一2000T型手提式多元素X射線熒光分析儀的研制成功不僅僅標志著這一儀器的成功研制和使用,在這一儀器的基礎上還對于一些相關的技術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比如微型X光管激發源、無線傳輸技術、GPS技術和當代微電子技術等。

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研制成功不僅僅在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極其巨大的。它主要可以在野外偵查中針對多種元素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比如鉻、錳、錫、銻、銀、鎳、鋅、鐵、鉆、銅、鉛、鈾等等的二十多種礦物質元素都可以采用該儀器進行異常查證和礦點的檢查。它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傳統勘察工具的改善可以說是具有變革意義的,首先,它的分析時間極其短暫,幾乎僅僅只用10秒鐘就可以完成對于天然土壤或者巖石等實際物品的檢測,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節約了礦產勘查的時間,對于找礦的成本進行了大量的減少;另外,在野外勘查中應用這種儀器極其方便,顧名思義,直接手提操作就可以進行,操作極為簡便,極易上手。

正因為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這些巨大的作用和對傳統探測儀器的優化,它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可觀的,非常值得我們在今后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勘查中廣泛的推廣和利用,在野外土壤、巖石的原位分析、異常追索查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是一種快速、經濟、有效的方法。

2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在礦產普查中尋找伴生礦的實際應用

我們都知道,當我們針對一塊礦石進行研究時,它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它所蘊含的主要元素上,其中含有的伴生元素的價值也很值得我們思量,實踐也證明,伴生元素的價值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在目前我國的研究現狀中,傳統的一些研究方法都只是針對于礦石中的主要元素進行探索,而忽視了對于伴生元素的勘察,這就使得在后來的檢測中我們不得不對于礦石中的伴生元素進行必要的二次檢查,這是一項巨大的缺陷,而提式X熒光分析儀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因為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可以利用X熒光針對礦石中的多種元素同時進行勘察,這樣不光是礦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多的伴生元素也能夠被檢測到,并且能夠迅速發現異常情況,最新一代的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就能夠同時對于二十多種礦物質元素進行定性、定量的勘察而不會出任何的差錯。這樣就是的礦石中的幾乎所有的礦產資源都能夠被發現并及時的開發利用,杜絕了浪費現象的出現。

2.1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設備

目前我國在現場使用的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大多數都是最為先進的剛剛研制成功的IED-2000P型新一代高靈敏度手提式多元素X熒光儀。這種手提式多元素X熒光儀主要有三部分組成,主要是探頭、主機和FPXRF分析軟件。

其中探頭就是采用的最新型電致冷Si-PIN型半導體探測器而設計的,它的設計規格為5.9keV X射線的半高寬(FWHM)為158eV,是目前最為先進,也是最為流行的一種探頭設計;主機則是采用多道脈沖幅度分析器技術和大規模CMOS集成電路等技術結構在PC/104的多道核信號采集系統的基礎上設計的,當然其中還摻雜著一些其他的技術措施,比如“并道”和滑尺技術,這種技術的成功應用可以有效地減少分析器的道寬非線性誤差,這些技術的應用都為多元素快速、準確測定提供了硬件保證;FPXRF分析軟件則主要就是應用的計算機軟件技術來設計開發的一種專門用于礦物質元素開發的一種專業軟件技術。

2.2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應用

在以前的傳統物質勘查中,我們所勘察到的伴生元素的含量會存在著很大的偏差,這種偏差主要是由于基體效應造成的,所謂的基體效應就是指在礦石中的中所元素間的一種相互干擾的存在,這種相互的干擾使得各個元素所釋放出來的X射線的長度和本來單獨時釋放的X射線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造成我們的測量結果也就存在著很大的誤差。盡管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可以說是目前比較先進的勘察儀器,但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對于勘查的結果進行必要的矯正才能得到最為真實的數據,目前在眾多的矯正方法中比較有效的,影響比較深遠的主要有兩種,即采用強度影響系數法和特散比影響系數法進行的校正技術。

下面舉個例子來說明下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具體的應用效果,2005年在某礦區ZK3001鉆孔巖心中見到了淡紅—淡黃—錫白色的黃鐵礦金屬礦化,但具體的礦化種類和礦物種類卻無法準確判別,尤其從礦物顏色上無法識別。采用IED-2000P測試分析發現金屬礦脈含有“異常Fe、Pb元素譜線峰值”,并且發現了弱的Ni元素的譜峰,經過測量分析,注意到該礦化帶中含有較高的As、Co。通過采樣化學分析表明該鉆孔樣中Au含量2.09—67.0克/噸,Co含量0.024—5.62%,As含量0.092—7.67%,Ni含量0.1—0.46%;由此確定其為特富的Au—Co礦石,同時礦石中As、Ni元素含量亦達到了可綜合利用的價值。礦石中5.62%的Co含量在世界范圍內都屬罕見,特高含量Co礦石的發現在新疆地礦局均屬首次。通過后期工作現已確定該礦區為一個非常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銅—金—鈷礦產基地。

最后再來談一下在使用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的一些主要問題。首先它的巨大作用我們就不多說了,打個形象的比方,它就好像是給勘察人員安了一雙特殊的眼睛,所以我們在使用前必須充分了解它的使用原理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把它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另一方面,我們上文也說過了,該儀器也能夠針對伴生元素進行定量的測量,在使用過程中注意運用這一優勢可以減少以后的麻煩。

結語

綜上所述,手提式X熒光分析儀的研制成功對于礦產的勘查的作用是極其巨大的,應用也是極為方便的,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隨著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的開展,在地質普查中手提式X射線熒光儀的性能和對元素的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和運用。實踐證明,手提式X射線熒光儀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新雨.賈潤幸XRF現場快速勘查與評價方法在老撾NM銅多金屬礦區應用研究[期刊論文]-礦產勘查2011(5)

[2].楊強.于姍姍.張震.于新華.花永濤.賴萬昌嵌入式X熒光數據處理系統的研制[期刊論文]-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 2009(3)

第4篇

關鍵詞:礦床 地球化學 勘查 普查

中圖分類號:P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088-02

勘查地球化學的理論基礎是成礦物質在成礦過程中,在圍巖中留下元素運移軌跡或在成礦以后,通過分散在四周巖石、土壤、水系沉積物、水、植物及氣體中形成各種類型的地球化學分散模式,根據這些元素變化軌跡或分散模式去追蹤和發現新的礦床。這一理論基礎的體系可以從下列經典著作或出版物中得到體現。

近幾年以來,我國勘查地球化學的專家在地球化學填圖、深穿透地球化學與隱伏區礦產勘查、巨量金屬聚集與大型礦集區定量識別與評價、難識別類型或難識別礦種勘查、地球化學塊體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并推動勘查地球化學進入到新的一個理論階段。

1 勘查地球化學歷史回顧與發展形勢

近十多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勘查地球化學得到了迅速發展,但它也面臨如下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全球各種介質中的地球化學基準與全球地球化學填圖。(2)隱伏區三維地球化學分散模式、深穿透地球化學與隱伏區礦產勘查。(3)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與推廣。隨著較大比例尺礦產評價工作的開展和新領域的開拓,現有的方法技術尚存諸多問題,需要分類進行專門研究,以推進化探新理論、新方法的研究。例如:難識別礦種或難識別類型的地球化學勘查與評價方法;巨量金屬的聚集機理、地球化學塊體與大型礦集區或巨型礦床的定量評價。(4)資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5)知識及觀念的更新。長期以來化探的主要任務是找礦,這個觀念和思路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和開拓新領域的需要;面對需要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化探的發展應走與地質、物探及相關環境學科結合的綜合研究之路;面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要求,化探要發揮自身優勢,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突破點、結合點”,并在綜合研究中站到解決問題的前沿。(6)管理體制等問題。在新的體制和機制下,針對資料利用、項目管理、人員素質、組織協調等問題,管理工作也要隨之進一步改進。

2 區域地球化學技術分析

我國的區域化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套基本工作方法。近幾年,全球地球化學填圖和地球化學基準等區域性研究課題,仍是國際上的熱點。專家們普遍認為,我國76種元素地球化學填圖的試點已取得初步成果,堅持做下去,其意義將不亞于“門捷耶夫元素周期表”。

2.1 區域化探資料利用率偏低

我國自1979年開始/區域化探全國掃面計劃0(即地球化學填圖),采樣密度從1個樣/km2至1個樣/幾百km2,覆蓋面積從幾千至上百萬km2。這些巨大的面積以及所提供的巨大信息為新礦床的發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這些“海量”數據及資料沒有達到共享機制,不利于廣泛的利用和深入研究;資料的利用程度較低,找礦信息未充分發掘,利用這些資料研究基礎地質、環境地質問題等方面的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1)在戰略上將全國地質工作的戰略部署、全球氣候變化、資源環境變化放在一塊考慮,以1∶500萬~1∶1000萬比例尺,把區域化探資料與基礎地質、構造作用,以及全球尺度的淺表部和深部地質作用結合起來,作為一個大課題來研究,可為基礎地質提供更多新的信息。(2)把化探資料的區域背景與地球塊體、不同構造區、大的成礦帶聯系起來,從地球演化的角度進行綜合研究,在地質理論和基礎研究中發揮作用。(3)在區域成礦作用研究方面,過去利用的元素少,偏重于研究局部異常,很少從大的成礦角度來考慮問題。(4)在地質填圖中解決地層、構造等問題,這種工作已有了新的開端。(5)在環境、農業、林業、牧業等方面的應用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2.2 方法技術的改進是實施各種戰略的保證

(1)新方法的研制應該做到方便、實用,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區域和局部工作中開發的一些新方法,如金屬活動態、地氣法、偏提取等,科研單位尚可使用,到了生產單位和生產實踐中,問題就很多。總的看來,它們還處于研究階段,未達到可以推廣應用的程度。應該從理論和技術上,就深層次的問題探尋解決和完善途徑,使這些方法技術得以完善。(2)相態分析技術及其應用,對于解決地質問題、找礦問題和環境問題,對于不同景觀區和不同階段的工作,都有很大意義。過去,不同部門的單位,針對不同的用途,已進行過大量研究。但是,相態的分類和標準尚不一致,分析程序各有千秋,直接影響到成果的可對比性和可驗證性。建議通過一些代表性單位的聯合研究,制定出統一的標準和分析程序,以利于該方法的發展和應用。(3)化探數據處理是勘查評價的重要環節,這類技術在國外發展迅速,例如:立體勘查和三維GIS技術的資料發表得很多。據專家估計,我們在三維數據處理方面與國外落后5年左右。在俄羅斯,GEOSCAN,GEOPOLE,SURFER等數據綜合處理方法,在規范中已作為成圖手段被廣泛使用。我國已有RASMA等技術,但近些年來對數據的綜合處理技術研究得很少,且所使用的軟件較多,但是缺乏系統性和權威性,這種情況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4)應該著力改變過去主要憑經驗作評價的狀況,加強數據處理技術的研究,考慮多重分形、模式識別等新技術,建立新的評價方法體系;應該建立自己的數字化地球化學填圖系統,包括GPS平臺、地形圖、遙感圖象、已有地球化學圖、地質圖等,構成一個兼有數據采集、儲存和處理的自動化綜合系統。

3 礦產地球化學勘查技術方法

礦產勘查仍然是我國化探工作的主要任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開展與區域化探掃面相銜接的大比例尺礦產評價工作

區域化探掃面統計資料顯示,自“六五”以來,區域化探完成646萬km2,1∶5萬化探完成121萬km2,更大比例尺化探完成11.8萬km2,三者的比例是83∶15.5∶1.5;自調查局成立以后,區域化探完成53.6萬km2,1∶5萬10萬km2,更大比例尺0.17萬km2,三者的比例是83∶16∶1,兩個時期的比例大體相同。從礦產勘查的角度說,1∶20萬以小比例尺工作是“戰略布局”,1∶5萬工作是“短兵相接”,更大比例尺工作才是“刺刀見紅”。

這里存在著一個區域地球化學資料的應用問題,十幾年的經驗表明,在1∶20萬的基礎上開展1∶5萬工作,效果是相當突出的,因此1∶5萬~1∶2.5萬大比例尺化探異常優選和評價系統,是區域成果評價的繼承和延續,應作為一個發展方向和長期戰略任務來抓。

3.2 研制1∶5萬礦產快速評價技術

與1∶20萬工作相比,1∶5萬評價有其特殊性。由于工作區縮小,干擾因素和景觀特點變化,沿用內地的和區域上的工作方法可能會出現問題。東天山和岡底斯帶的試點評價工作表明,在一個成礦帶內,景觀有差異,工作方法不一,所獲資料的真實可靠性難以判定,給1∶5萬化探工作造成很大困難。與區域化探工作和更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相比,1∶5萬化探工作的難度要更大一些,應該有細致的方法技術研究。此外,1∶20萬化探測試了幾十種元素,檢查了幾萬個異常,但80%的精力放在了找金礦上,其余信息遠遠未能充分利用。由此可見對1∶5萬礦產快速評價技術還相當薄弱,在今后一段時間是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3.3 1∶5萬化探方法技術研究課題設置

對1∶5萬找礦,可以劃分三類地區進行研究。

(1)東部中低山丘陵區,工作雖相對容易,但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只依賴于經驗模式,漏礦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2)干旱半干旱荒漠區,主要指北部和西北部地區,所發現的面積大、含量低的異常應很好評價。(3)西部高寒深切割地區,這里的1∶5萬異常評價方法還不很成熟。

建議在三類地區各選3~5個省作試點,把1∶20萬評價得出的所有異常都做三級查證,做完以后再做1∶5萬工作,逐個進行評價。把1∶5萬工作階段取得的經驗向全國推廣,提高1∶20萬資料的利用程度。

3.4 隱伏礦勘查和危機礦山深部找礦

尋找隱伏礦是礦產勘查的熱點之一。近些年來,國內外正在積極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學找礦方法,識別大型和巨型礦的地球化學定量方法。就我國東部而言,雖然工作程度已較高,隨著工作深入和觀念更新,仍有可能找到新的隱伏礦床。危機礦山的深部找礦,也是一個急迫課題。在這方面,我們以往開發過不少技術,如原生暈、構造地球化學、熱釋汞、鹵素、相態分析等,實踐證明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這些研究工作進行得較為零散,缺乏系統和持續的研究和應用,應該采取措施繼續給予支持。有的專家提出,要加強方法技術的基礎研究,如原生暈的理論成因模型,似乎沒有認真研究過,沒有它,評價工作總是定性的,永遠不會是定量的,就不能像物探一樣搞正反演。

3.5 境內外礦產對比和勘查

近幾年,有些專家指出:應加強境內外礦產對比和勘查的問題研究。如彭齊鳴專家明確指出:我國化探技術位于國際領先水平,應加強境內外的對比研究工作,特別應注重與周邊國家,如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東南亞等國家的化探交流和學習,加強與境內外化探工作的對比和方法技術研究。

4 結語

(1)應該把勘查地球化學數據共享作為一個戰略問題來對待。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積累了大量的化探數據,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難題之一就是沒有共享機制。建議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地調項目內部使用、國家使用、商業使用等,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使用辦法,形成一個機制或制度。(2)規劃課題設立和成果評審應強調前瞻性、創新性,對那些“成果已經裝在口袋里”的項目,不應再予立項。(3)在化探的各個應用領域中,應從立項開始,鼓勵和引導化探與地質、物探、遙感及其它相關學科開展綜合研究。(4)化探人才建設亟需關注。一方面,學校培養的化探人才從事化探工作的比例很低(1∶30);另一方面,基層化探人員的業務素質遠不能滿足工作要求。應擬定一個提高化探技術人員素質和知識更新的戰略計劃,包括對人員進行化探、物探、地質、環境知識的綜合培訓,提高職業道德素養。光靠規范和檢查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煤田;地質勘查;突出問題;改進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076

中國的煤炭行業分布較為分散。這種缺乏集中度的行業特點就必然會有個體開采的現象存在,不僅會導致企業管理困難,而且在煤炭資源的供給上存在著諸多的不_定性。面對中國經濟加速發展中對煤炭行業的各種新要求,就需要深化煤田勘察工作,提高地質勘探隊伍的整體素質,以提高勘探技術水平,保證勘探質量。

1 目前煤田地質勘查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1 地質勘查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不高

雖然多數的地質勘查工作人員都是接受過專業培訓之后上崗,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由于所掌握的技術水平不高,加之缺乏經驗,特別是一些工作人員在接受培訓的時候沒有認真學習,就會造成對相關的知識沒有深入理解的現象,加之對于各種規范沒有深入理解,就會導致各種工作中存在問題。地質勘查工作人員對于自身的工作的內容和所要實現的工作目標都不夠明確,工作中針對性不強,沒有抓住重點問題,就會影響報告的質量。

1.2 地質勘查工作沒有達到精細的程度

地質勘查屬于是系統化的工程,而且具有長期性。地質勘查工作人員在進行勘查實踐工作中,就要針對勘察對象所在區域的地質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獲得詳細的地質資料,據此對勘查設計做出調整并進行修改,還要對勘察工作不斷地完善[1]。但是,在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中存在著精細化不足的問題,就必然會使得勘查工作中導致嚴重的后果。當工程進行中才發現存在著諸多的不合理之處,就必然會導致大量的資源浪費。

1.3 沒有運行動態化的質量標準監督體系

目前的煤田地質勘查是按照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執行的,但是,由于沒有實施動態化監督,就導致檢查的過程中,沒有及時地將信息記錄下來,甚至對存在質量記錄表突擊填寫的問題。從工作行為上具體體現為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執行工作,甚至項目策劃書中農存在不合格之處,作業指導書缺乏完整性。

2 煤田地質勘查問題的改進措施

2.1 強化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

煤田地質勘查質量受到影響,主要的因素是地質勘察環境、勘查工作人員、勘查材料、勘察技術以及勘查的機械設備。在地質勘查工作中,人員是主體,會對勘查的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或者間接的影響。由于煤田地質勘查工作風險高,而且工作環境艱苦,所以工作人員非常少,加之勘查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缺乏合理性,就意味著強化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成為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2]。要積極地引進專業素質很高的人才,還要做好人才培訓工作,以老員工帶新員工的做法,讓新員工的工作經驗不斷豐富,老員工也可以學習到新的知識,并不斷地轉變思維觀念。在人才培養環境中,培訓工作要具有創新性,即不僅要積極地發掘人才,還要為人才的職業發展創造環境,讓人才能夠在崗位上健康成長。基層工作的質量要有所保證,基層的工作人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強化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隨著人才隊伍職業水平的提高,工作質量也會明顯提高。

2.2 煤田地質勘查工作要力求精細化

煤田地質勘查工作要做到精細化,就要對工程合理布置,以勘察質量,獲得良好的勘察效果。勘查工作精細化可以避免存在勘察弄虛作假的現象,對于勘查的周期,勘察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和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都會合理安排。保證勘察質量。

2.3 將動態化的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制定出來

將動態化的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制定出來,對于質量監督實施動態化管理,可以做到實時監督,能夠有效地避免存在包代管的問題。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動態化運行的優勢在于,做到了過程化監督,實現了地質勘查工作的全程監督[3]。各級負責人員的管理內容要明確,做到責任落實到人頭,一旦有重大質量事故產生,或者重大的決策方案存在失誤,就要追究責任人的過失,同時還要將動態化的質量標準監督體系的運行情況落實到年終考核中,以發揮激勵效應。

綜上所述,從中國的能源結構來看,南部地區和北部地區明顯不均衡。這就必然會存在能源生產問題。煤田地質勘查是保證煤礦資源質量的關鍵。目前中國對煤田地質勘探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對于其中所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以具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為能源危機的緩解提供可參考途徑。

參考文獻:

[1]丁立強,王鑫.水文孔固井工藝在煤田地質勘查中的應用探討[J].地下水,2013,35(04):114.

第6篇

眾所周知,財務管理無論是決策型、控制型,還是管理型或經營型,主要內涵離不開在經費的籌資管理、分配管理、使用管理、投資和成本管理幾個方面。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盈利,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如何按照上級的指示合理高效地運用資金,而地勘單位一直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因此,其財務管理具有事業單位模式和企業單位屬性的混合特征。

本文結合現行法規,參考財務管理書籍[1]和地勘單位勘查項目管理論文等,立足于地勘單位的現狀,主要針對財務管理戰略,在分析特殊的籌資環境基礎上,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戰略的前提下,對地勘單位的資源籌集和配置活動進行統籌和長遠性的謀劃,更好地融入在資源勘查合理配置和資源開發立體分布綜合利用等方面進行理論性的探索。

二、地勘單位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主要特點

(一)資金來源

也就是地勘單位工程項目資金的籌資或投資來源。由于資源勘探工作一直屬于國家的基本建設內容。尤其是基礎地質勘查工作,一直是由前事業單位性質的國企和央企進行分項目的申報與核準后承擔完成。投入資金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和中央與地方的各種地勘基金,少部分來源于地勘市場的需求服務和其它。

(二)預算投資

也就是地勘單位的工程項目預算。由于地勘單位的投入資金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和中央與地方的各種地勘基金,而投入資金的管理是采用項目申報核準、全程監督、分期投放制。針對年度經費總預算、項目經費預算原則、核批年度項目經費預算及組織實施費預算和監督檢查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預算管理。對組織和管理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制定具體職責的規劃、年度項目的立項指南和年度項目立項計劃;給出不同年度項目經費預算及組織實施費預算標準;對重大項目和組織實施單位承擔的項目組織審查論證和驗收;監督檢查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分期投放。因此,地勘項目都有一個立項申請、項目設計和施工方案及項目資金預算、[2,3]編制、地質勘查報告編制提交的全過程。在立項申請和項目設計中的預算也都是非營利性的,按照不同勘查程度要求進行的成本預算。尤其是資源勘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以后,資金預算只能是采用預算標準的中、低檔,資金不足部分基本靠內部宏觀管控和技術挖潛、改造來彌補消化。自從建國以來,地勘行業的資金來源一直受控于國家的產業政策,伴隨著國家“五年規劃制”的不斷實施,地勘行業也同時呈現出明顯的“大周期小循環”的特征。針對這一實際,利用好財務管理的手段特點,針對地勘單位各工程項目的特殊要素,給予工程項目先期預算的投資引導和修正,為達成國家基本戰略和地勘單位局部利益的共同愿景、使命和目標服務。

(三)生產成本

也就是地勘單位承擔完成的各類工程項目的總成本。國土資源調查專項資金對于項目費和組織實施費規定了按項目核算成本費用的詳細方法。具體到所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甚至包括人員費、專用儀器設備費、能源材料費、外協費、用地補償費、差旅費、會議費、管理費和其他相關費用的細致劃分與確定內容。由于地勘工作多是在戈壁荒漠中開展,具有勘查區交通不便、生產補給困難、生活條件極差等等特殊性,從而也就勢必造成地勘工作的生產成本很高且變化很大不易控制。尤其是地質鉆探的綜合成本,受氣候條件(天熱降溫、天冷保濕、刮風、下雨停鉆等)、地質條件(松散地層成孔難、堅硬地層進尺慢、貧水層需拉運循環水、富水層需止涌材料等)和設備條件(高溫、高寒極劇變化時設備機故率增高并引發高孔故率和鉆孔報廢率)的極大影響居高不下,成為地勘費用的主部。在許多鉆探施工極困難的勘查區(采空、火燒發育區、高山無路上鉆困難區、地層嚴重涌漏卻無水源或水源很遠區、設備配件缺少或無生產材料供給區等)基本就是用技術服務費來補貼鉆探成本費。因此,充分利用好財務管理這一杠桿,實現內部技術創新和節能挖潛,將地勘單位帶入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軌道具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四)產品

地勘單位的最終產品就是依據各類工程項目施工成果匯總編制的地質勘查報告。地質勘查報告中的各種基礎數據的真實、全面和可靠就是產品的質量內涵;地質勘查工作中對于勘查方法的綜合合理、有效運用就是產品質量的基礎;地質勘查報告中的文、圖、表的巧妙利用就是產品質量展示宣傳的窗口;新技術、新方法的創新引用和傳統方法堅守傳承的有機運用就是產品內在質量的堅實保證,更是地勘單位立足本質和有效開拓市場的根本保證。因此,合理發揮財務管理的激勵機制,促進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扶持培養和高品質地質報告的編制提交,完善地勘單位整體戰略水平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五)成果檢驗

也就是地勘單位承擔完成的各類工程項目質量,尤其是地質報告的成果質量,不僅要通過專業報告評審機構(省級或部級評審機構)的評審,還要經受地質報告使用方(多為業主)在成果利用和指導效果與實際情況“符合程度”的全程的歷史檢驗和評判。

(六)后期服務

由于國家對資源勘探、開發和利用的政策壟斷專營,地勘單位的工作成果――地質報告也就主要是服務于國家整體戰略需要的。地質勘查在國家的整個資源開發利用戰略系統中只是其中的第一階段或一部分,加之地質勘查主要是“以點連線、以線推面”的,具有很強的經驗與技術推斷預測性。那么,在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階段就不僅僅是對地質勘查綜合成果――地質報告質量的核準驗證,還有一個不斷補充完善的過程。更有針對實際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勘查與解決等的后期服務過程。所以說,地質報告的質量優劣實際上體現于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中,集中體現在后期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上。而在地勘單位中,只有財務管理才能貫穿于不同勘查工程項目和勘查階段的始終,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前期工程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市場拓展優勢和促進成長方向,為下一次工程項目的合理投資預算、降低工程成本、節能挖潛、開源節流和提高地質報告的創新服務質量提供可深入分析、有效利用、可持續循環發展依據。

三、地勘事業單位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重要方面

通過對地勘事業單位主要特點介紹和專項基金管理現狀我們可以看出:地勘單位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撥款和中央與地方的各種地勘基金。資金預算和使用受制于上級管理審核機構。尤其是基金項目的管理是全程監督分期投放落實制。所以,地勘單位的財務管理就是服務于對現有下達基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情況和地質報告的服務質量長期有效的管理調控。就是用財務管理這一杠桿為地勘單位在行業內的聲譽、信譽和市場形象服務。然而,由于地勘工作受到的影響因素很多,而且在同一區域的不同地段都有很大差異,尚有許多不可預知干擾。集中反映在工程項目立項、設計預算、工程項目管理和成果提交的各個具體環節,情況非常復雜。最好的財務管理實際就是滲透于工程項目技術管理體系的各個環節之中去。

由于財務管理與工程項目管理間存在著密切的經濟關系。指導和參與具體策劃地質勘查工程項目的合理配置[4,5]就是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職能的良好途徑。

(一)勘查方法選擇中的財務管理

資源勘查方法遵循的是“從已知到未知”、“由淺到深”、“由表及里”的基本原則。因此,資源勘查基本劃分出了找礦、普查、詳查和勘探幾個大階段。對應不同階段都有明確的勘查方法與內容和勘查程度的規范要求,并同時提交相應階段程度的勘查報告。可是在資源勘查的成果與目的上又是具有繼承性、連續性與相互驗證、補充完善和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系統。所以,運用財務管理服務的目標分解方法,充分考慮到不同勘查方法運用的經濟、有效和勘查目標的快捷速達,適宜調整有效勘查方法工作量的比重;運用數據分析進行成長方向的趨勢預測,高瞻遠矚到特殊勘查內容可能在建井利用時的參考有效程度和環境承載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價值;立足全局預先建立起勘查資料和對應的資金投入的時序可比對體系,形成背景值、現狀值、影響值和驗證值不同或相同方法間的連續可比、循環利用數據庫體系。為優化勘查工程項目大數據管理提供切實依據。

(二)勘查內容選擇中的財務引導

煤田地質勘查方法和內容在各種資源地質勘查中都有相互關聯,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相同。這就為在煤田地質勘查中運用投資分析管理戰略方法進行多種資源的同時發現、勘查、開發和利用提供了可能;也為不同種類資源地質勘查資料的共享創造了條件;更為統籌、全面、協調、可持續地開展煤田內的多種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指明了發展道路。財務管理的參謀、助手和引導作用這時就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保證勘查目的服務質量的財務監督

對于各種資金條件下的所有地質勘查工程項目,建立保證勘查目的服務質量財務監督服務體系的充要性將隨著勘查成果的逐步利用而相對滯后地逐漸顯見。煤田地質勘查的目的就是服務于建礦設計、采礦和閉坑規劃的全過程。在新疆以往的煤田地質勘查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煤田地質勘查的目的主要是針對煤炭資源量的勘查確認。而對于煤炭資源量之外的其它影響因素與條件的勘查確認程度就顯得相對薄弱、模棱兩可或不夠準確可靠。由于地質勘查報告質量的檢驗周期相對較長,充分利用地勘事業單位現有的管理體系,合理整合現有資源(地質勘查工程項目資金支出、各項責任落實的獎懲明細、人才崗位流動使用的準確勞資狀態等等)就能實現保證勘查目的服務質量和工程項目質量責任人責任程度的財務數據監督與責任管理。

四、結語

第7篇

關鍵詞:“雙師型”;勘查技術與工程;青年教師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工程勘查和施工方法的多樣性以及工藝的特殊性等,使得單一的理論教學手段很難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無法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因此,實踐性教學在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學科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而且是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性教學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還要具備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善于將抽象、乏味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生動的工程實踐相結合,把學生的眼光由課堂引向廣闊的工程技術領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可以提高本專業的教學質量。然而,剛從學校畢業踏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具有學歷高、年青富有朝氣的優勢,但是也存在教師意識不強,工程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因此,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之一,直接關系到該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特點

勘查技術與工程是以地質學、巖土鉆掘工程學、應用地球物理學等為基礎,系統學習勘查技術與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和實驗、實踐技能,將其應用于國土資源勘查與評價、各種建設工程勘查、基礎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工程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的學科,它既是地質勘查技術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服務國民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方法。經過多年的改革和實踐,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確定了以巖土鉆掘工程、勘查技術工程、基礎工程設計與施工為專業特色, 將鉆掘新技術新方法、新型資源(能源)的勘探與開發和基礎工程施工新技術作為專業發展方向的。同時,拓寬本專業在石油鉆井工程、非開挖施工技術、地質災害防治、環境監測和治理技術等方面的應用。在人才培養上,根據我校的特色和辦學理念,提出“ 重基礎、寬口徑、加強實踐、個性培養及實施‘雙師型’教師” 的模式。注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優良學風的培養,學生通過系統學習和專業實踐,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以適應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寬廣的應用領域。

   二、“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有關專家和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了“雙師型”教師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主要觀點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雙證”型。認為“雙師型”教師就是具有教師資格證和同專業工程師職業資格證。和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相關的執業注冊考試就有很多,如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注冊建造師等。隨著我們國家執業資格考試的深入開展,同時具有教師資格證和土木工程師(巖土)證的人數將會迅速增長。按照這類觀點,只要有“雙證”,就可以是“雙師型”教師。

第二類是“雙能”型。認為“雙師型”教師是既有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又有工程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的業績,如教務部門的考核、學生的評價、教學論文以及專注等;而教師的工程師的職業素質和能力主要考查教師的企業委托項目、工程咨詢以及各種專家系統等等。按照這個方法,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雙師型”教師的要求。

第三類是“證能”型,既要有“證”,又要有“能力”。這類看法是強調教師必須同時具有“雙證”和“雙能”,認為“雙證”是“雙師型”教師的外延,“雙能”是“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總體來說,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雙師型”青年教師應該滿足以下特點:一是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具有很強的專業科研能力;二是具備較好的工程實踐經驗,有參加實際工程項目的工作經歷,對本領域內的工程設計、施工流程以及機具等都有較好的了解。

   三、“雙師型” 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整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的機械設備不斷出現,施工方法和工藝也越來越多樣化。對授課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但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通過參加生產實踐,提高其科研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在教學中能將知識和技能有效結合和綜合應用,提高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質量,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 建設“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是提高應用實踐型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

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學歷層次高、知識面寬、思想活躍,但是工程實踐經驗不足,在講授專業課時,容易導致理論與工程實踐脫節,難以指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及生產實踐環節,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必須建立一支既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工程實踐能力的“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提高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質量,培養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應用人才。

2 建設“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可以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與工程素質

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加強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要使學生在校期間,獲得較好的工程意識的培養和工程技能的訓練,就需要教師的認真引導,因此,只有教師具備了較強的工程意識,才能在課內外、校內外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進行現代工程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們能夠獨立思考各種工程問題,鍛煉學生們解決實際工程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合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3 建設“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是科技迅速發展和生產力水平提高的要求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技術裝備已經廣泛應用到勘查技術與工程領域。但受教育經費以及其他方面要素的制約,課堂上演示的教具以及實驗室的設備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上,因此,需要青年教師進行工程實踐活動,掌握工程上最新的技術裝備和工程理念。 “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

   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途徑

根據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特點,“雙師型”青年教師的培養應該重點放在工程實踐方面。結合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 “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情況, 進行了如下嘗試。

1 提高教師的工程意識與工程素質

近年來,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師隊伍中新老教師交替步伐逐漸在加快,青年教師比例增大,且教學任務繁重。對于青年教師來說,學歷層次高、知識面寬、思想活躍;但是一般都存在工程實踐經驗不足的特點,在講授專業課時,容易導致理論與工程實踐脫節,難以勝任指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及生產實踐環節的工作。學校通過建立專業教師定期實踐制度,有計劃的安排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走出去,到相關企業掛職鍛煉,參加生產、科研實踐,參與工程設計、成果轉化、市場銷售等工程研究、生產、開發、轉化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青年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工程觀念,取得一定的工程實際經驗。

2 引進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

不僅要培養與引進學術人才,更要注重培養與引進技術人才。聘請一些大型工程的工程技術人員給學生作專題報告,介紹一些大型工程的設計、施工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聘請技師、高級技師具體指導學生對各施工工種的實際操作。另外聘請工程單位的專家到學校任兼職專業課教師, 與他們進行廣泛的交流也是培養專業課程教師的有效途徑。

3 校企結合、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是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有效途徑

以“產學研”為導向來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保證教育質量,落實培養目標,辦出專業特色,提高專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質是學校與企業建立一種優勢互補、互通有無、共同促進的緊密合作關系。以“科研”為結合點,開展產學研合作,高校教師通過參與科研參項目、科技開發和生產實踐鍛煉,改善了教師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同時教學水平也得到較大提高。產學結合,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產學合作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專業實習機會,還可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參加實踐鍛煉、提高技術技能水平創造了條件。通過產學研合作,可使教師了解企業先進的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方法,充分利用產學研合作的契機,可以獲取生產一線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為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可以將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帶給企業,加強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實力;教師通過實踐可以把握企業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進而可以促進學校有針對性的對相關專業進行教學改革,達到校企優勢互補,這樣的雙贏是學校和企業都期盼的。

   五、結論

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是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直接關系到青年教師本人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重要途徑之一。“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必然會促進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出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素質過硬,敢于實踐、善于實踐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潤秋, 許強, 陳禮儀, 等. 重視實踐教學 培養地質工程創新人才[J]. 中國地質教育,2008, (4): 17-22.

[2] 王貴和, 夏柏如, 劉寶林, 等. 我校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特色及專業發展方向[ J]. 中國地質教育, 2005, (2): 38-41.

[3] 王貴和, 呂建國. 工科大學生工程意識的內涵與培養途徑[J]. 中國地質教育, 2006, (4): 62-64.

[4] 賈蒼琴, 王貴和, 呂建國, 等. 加強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師工程師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地質教育, 2008, (4): 141-144.

[5] 林開仕.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解讀與評定標準[J]. 福建信息技術教育, 2010, (4): 40-43.

[6] 阮建湊, 陳穎. 應用型本科“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2, 31(2): 30-32.

第8篇

關鍵詞:地球;物理儀器;發展;研究

地球物理學在本質上是一門觀測科學,需要采集大量的有效信息,可靠信息和信息量的缺乏或不足則是任何數學技巧和圖像顯示無法彌補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觀測與實驗儀器和設備乃是在地球物理學發展進程中的"前哨"。因此,在多年的研究實踐中,已經逐步轉變觀念,即在引進技術,仿造和合作研制的基點上發展自己的研究與研制體系,并在不斷深化的進程中,逐步開創中國地球物理儀器研究和研制的新局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并具有獨立和品牌的地球物理儀器及設備的創新研究和研制體制,在國外已經開拓了一定的市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地球物理勘查儀器的特點與要求

(一)地球物理勘查儀器的特點

眾所周知,在野外進行地球物理勘查要求所使用的儀器重量輕、體積小、堅固耐用,要能防潮、防曬、不怕振動,無論在寒冷的北極或是在炎熱的赤道地區都能正常工作。此外地球物理勘查儀器的功能要多樣,不僅要能同時測量多種參數。例如儀器不僅僅能測量磁場值、重力值、梯度等,而且還要能做交流電法、激發激化法、電阻法等。

(二)地球物理勘查儀器的基本要求

我國地廣物博,而且地質風貌獨特,山多地廣,因此在對固體礦產資源進行勘查時,需要借助多種輕便、功能多樣的測量儀器;同時我國的海洋和沙漠資源也很豐富,在對石油資源進行開采時,也迫切需要功能強大、精確度高的物理勘查儀器。具體而言,對地球物理勘查儀器的要求如下:

1、高靈敏度:指儀器反映地球物理場參數,如強度等最小變化的能力(敏感程度)。有時也稱分辨率。對于用數碼顯示器讀取地球物理場參數的儀器,在其讀數裝置上估讀的最小可分辨的變化,稱為顯示靈敏度(讀數能力),如質子磁力儀1nT/字,0.1nT/字等。由于儀器有一個噪聲水平問題,因此靈敏度與顯示靈敏度在概念上是有區別的。

2、高精密度:它是衡量儀器重復性的指示,是指儀器自身測定地球物理場的各種參數所能達到的最小可靠值。由一組測定值與平均值的偏差表示。在儀器說明書上,稱為自身重復精度。

3、高準確度:系指儀器測定真值的能力,即與真值相比的總誤差。通過地球物理儀器課的學習,掌握地球物理傳感器的原理、地球物理儀器基本電路方框圖和地球物理儀器正確使用的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地球物理儀器采集信號的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熟悉其參數指標、基本性能并能正確操作地球物理儀器。

二、地球物理探測儀器的分類

物探儀器的種類繁多,目前尚沒有一種統一的分類方法,通常可以按應用領域來劃分,目前最常用的習慣分類方法如附表所示。

表1 常見物理探測儀器分類

三、地球物理儀器的地位與作用

地球物理儀器主要包括了電法、磁法、重力、震動和形變,以及放射性測量等等,其廣泛應用于我國的軍事研究、資源勘查、自然災害預報、工程質量監測等諸多方面:

(一)軍事研究

例如重力場、地磁場對空中飛行,海洋航行以及彈體發射等都有影響。軍事技術越是發展,對這些地球物理量測量精度要求也就越高,至今一些國家的高精度絕對重力儀仍然對我們禁運。

(二)資源環境探測

在對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以及地下水源,金屬礦產資源進行挖掘時,特別是核能源用的放射性礦產、非金屬礦產進行挖掘時,都需要利用地球物理勘查儀器。

(三)自然災害中的地質災害

在地震、海嘯、礦山災害、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發生前期,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儀器進行預測,雖然當前我國技術還不能達到百分百準確預測,但是一旦災害發送,通過這些儀器可以進行準確定位和施救。

(四)工程質量監測

對于公路、鐵路、水壩、航道等各種建筑物,建筑設施場地的計策檢測,工程竣工后的質量檢測都可以通過地球物理勘查儀器進行。此外,對于地下巖洞、水下目標等的監測也都需要該儀器。

由此可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的諸多方面,已經離不開地球儀器的觀測,地球物理儀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現代國防的重要支撐,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加強我國地球物理探儀器研制的對策與建議

我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努力縮短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提高儀器精度和便捷性

為了觀測到微小的變化,當然要提高儀器的靈敏度,但靈敏度提高了,勢必背景干擾信號也會大起來,這就要配合上述的信號預處理技術.至于準確度,應著眼于整套觀測系統的準確度,而不只是某個環節的準確度。我們認為整套儀器是否先進,還是要全面衡量,不能只看局部指標。

(二)強化產品的智能化和維護

雖然地球物理勘查儀器是高科技產品,但是其操作要求盡可能智能化,盡量向'傻瓜'型發展,最好一般人員都能操作;收音機、電視機、農村老大娘都能操作,而地球物理儀器則還不行,應該向這方面努力,要及時吸收高新技術,使儀器能更完善自動智能檢測、監測及遠程遙控、遙測功能。對惡劣環境適,要提升儀器的應性,以及儀器在維護方面要盡量做到快捷高效,成本低,不能一搬就壞,一摔就爛,要有足夠的抗震抗摔能力。

(三)受國內地質行業不景氣影響,物探儀器市場縮小,而應用于工程及其他領域的物探儀器還有一些技術需要解決。在技術層面,我們應該努力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開展物探儀器戰略決策的研究,加強物探儀器研究方向的指導和宏觀調控。

2、努力發展國際間的技術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通過消化吸收研制出自己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品,爭取打人國際市場。

3、加強對國外先進技術的跟蹤研究,大力開展技術交流,培養科研骨干人才和帶頭人。

4、加大對物探儀器研制的投人,制訂我國物探儀器的中長期規劃,并以物探儀器為突破口,帶動整個地學儀器的發展與進步[5]。

5、加強基礎研究,如:虛擬儀器與模塊化儀器的研究;儀器用ASIC技術、SMT技術、EDA和CAD設計平臺技術;高溫超導微弱信號檢測技術的研究;衛星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在物探信息采集與處理方面的研究;地學傳感技術的研究;模型實驗與儀器測試仿真技術的研究等。

參考文獻:

[1] 張智鈞.試析高等學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2).

第9篇

論文關鍵詞 爆炸事件 現場勘查 事件性質

近年來,爆炸事件時有發生,有的是由于生產運輸儲藏等不當而引發的爆炸,而有的卻是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故意利用爆炸物進行爆炸破壞、殺人或恐怖襲擊等等。雖然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一旦爆炸發生,作為偵查人員、現場勘查人員,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爆炸事件的定性,即此次爆炸到底是爆炸案件還是事故,這關系到是否立案偵查以及后續如何處理的問題。而爆炸現場,又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現場勘查人員只有在關注自身安全防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搜集證據,為查明事件性質或偵查破案服務,這點必須引起高度地重視。

一、爆炸事件性質的確定

爆炸事件發生以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在第一時間里判斷此次爆炸到底是爆炸事故還是刑事案件,也就是要確定爆炸的性質。準確分析確定爆炸性質直接影響到爆炸事件發生后該如何正確處理、由哪部門處理的問題。如果是刑事案件,則由公安機關采取進一步的偵查措施;但如果判斷是一般的爆炸事故,則可以將爆炸現場轉交給專業的事故調查專家進行事故原因的調查。

(一) 區分是氣體爆炸還是炸藥爆炸

區分是氣體爆炸還是炸藥爆炸,可以從爆炸構成要素、有無明顯炸點、爆炸形成的拋出物及特點等幾方面綜合考慮。

從爆炸構成要素來看,炸藥爆炸通常由炸藥、起爆系統、起爆能源三要素構成,不需要空氣,不一定有火源,電能、機械能都可引爆,且不受容器和空間的限制,室內、室外、水中、空中、地面、地下等任何地方都能發生。而氣體爆炸需要在相對密閉的容器中進行,必須要有合適濃度的可燃氣體、合適濃度的空氣和足夠能量的點火源,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從爆炸炸點來看,炸藥爆炸由于能量集中,除懸空爆炸外,通常都有明顯的炸點,爆炸遺留物的擊碎性特征比較明顯。爆炸時,爆炸物若放置在地面上,則會在地面留下炸坑;捆綁在人體上,則會在人體相應部位留下炸碎傷;放置在墻體或鋼板上,則會在墻體留下炸洞,甚至能擊穿鋼板等。懸空爆炸即使找不到明顯的炸點,但懸掛部位附近的物質也會被炸成粉碎狀。煙痕多分布在炸點周邊的介質上。而氣體爆炸爆壓均勻的分布在整個容器空間,所占體積較大,盡管能量巨大,但能量不集中,因而無明顯炸點,煙痕分布廣泛而不集中。

從爆炸形成的拋出物及特點來看,由于炸藥爆炸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和有限的空間里釋放出巨大能量的過程,因而能量高度集中,對外界的破壞作用非常巨大。爆炸后,炸藥包裝物及周圍的物體會被擊碎并向外拋出,且拋出距離遠、分布廣,拋出物體積小、數量多。主要拋出物碎片包括導火索、雷管、電雷管腳線、定時器、遙控器、導線、壓發拉發組件等起爆裝置碎片;爆炸裝置外包裝物、偽裝物、捆綁物、填充物、支撐物等包裝組件碎片;另有殘留有炸藥原形物及分解產物的泥土等。氣體爆炸爆壓大致在1.5MPa,比猛炸藥的爆壓要小兩個數量級,且爆炸時氣體均勻地分布在整個爆炸空間,因而能量相對分散不集中、對物體的擊碎力弱。通常,氣體爆炸拋出物體積一般較大,拋出距離也相對較近。但由于作用時間長,波陣面大,因而對邊緣的破壞比較明顯,這些破壞具有明顯的方向性,表現為相對比較堅固的墻壁向外凸起、移位或變形,相對脆弱的玻璃、門窗等向四周飛散,但沒有像炸藥爆炸所產生的局部粉碎性特征。

因此,區分是炸藥爆炸還是氣體爆炸,可結合現場有無集中破壞痕跡、人體有無炸碎傷、現場拋出物的破碎程度、理化檢驗有無檢測出炸藥成分及現場的環境特點等綜合考慮。如果是氣體爆炸,則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也不排除人為破壞的可能,性質判定時還應結合現場訪問、氣體泄漏的原因、爆炸破壞痕跡特點、形成的原因、有無可疑點等綜合分析確定。

(二) 區分炸藥爆炸是自燃還是人為引爆

認定了是炸藥爆炸,但其性質仍不能簡單地確定。假如爆炸發生在存在爆炸事故隱患的位置,如炸藥(火藥)生產、運輸、儲存過程中的爆炸,容器爆炸,粉塵爆炸等,既可能是爆炸案件也可能是爆炸事故,而發生在原先沒有存放易燃易爆危險品處發生的炸藥爆炸,則一定是爆炸案件,性質認定時需認真分析并加以甄別。

像特屈兒、梯恩梯等炸藥是常用炸藥中熱分解速度最小,較為安全的一類炸藥,即使存放二三十年,仍然十分安定,它們需要用雷管才能引爆。而像硝化甘油、硝化棉、單基藥及氯酸鹽和過氯酸鹽類等炸藥,容易產生熱分解而發生自爆。特別是當外界溫度過高、儲存炸藥的容器通風不良、空氣濕度過大及炸藥直接受日光照射情況下尤其容易發生自爆。現場勘查時要結合現場的環境特點,綜合分析。而當在沒有存放引爆器材的地方發現有雷管腳線、定時、遙控等爆炸物殘片的話,則可以確定為人為的爆炸案件。

二、勘查人員的安全防護

在爆炸案件的現場勘查中,勘查人員會遇到各種安全隱患,包括犯罪分子放置在現場意外未引爆的爆炸裝置、設置的針對勘查人員的連環引爆的爆炸裝置、爆炸后由于房屋倒塌、電線漏電、有毒氣體等對人體的傷害等。因而,作為現場勘查人員,在勘查中一定要高度警惕,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一)未引爆爆炸裝置及作案人設置的多個爆炸裝置帶來的安全隱患及排除

在爆炸案件現場中,還可能存在一些未引爆的爆炸裝置,這些爆炸裝置,并不是犯罪分子主觀意愿上不讓其引爆的,多數是一些自制的爆炸裝置,由于制作工藝、炸藥性能的不穩定等多種因素,致使其沒能如期引爆,但在勘查的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引爆,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犯罪分子還可能在爆炸現場設置多個爆炸裝置,實施連環爆炸,而后幾個爆炸裝置主要是針對警察及現場勘查人員設置的,通常采用定時、遙控、壓發、拉發等多種引爆方式,在勘查人員勘查現場時伺機引爆或觸碰引爆。

針對以上安全隱患,勘查人員在現場勘查前,要特別注意,勘查前要進行必要的搜爆工作,以及時發現和排除爆炸裝置,消除安全隱患。通常,搜爆工作由排爆技術人員進行,搜爆時,技術人員要穿著防護設備,配備專業搜爆器材,有條件的要使用遙控炸彈干擾器和搜爆犬。進行搜爆排險時要嚴格遵循工作原則,執行規范的操作程序,切忌草率、盲動。現場搜爆時,應注意以下問題:(1)在進入之前,首先在門口靜靜地聽,以尋找和發現有無定時爆炸裝置。(2)對可以移動的,又看起來既有用,又有價值的物體要注意,因為這些物品有可能會被偽裝成為爆炸裝置或者跟爆炸裝置相連接。要注意發現包裝物或盛裝爆炸物品的容器。(3)注意在表面上露出來的鐵絲、繩索、電線等,類似這樣的東西,可能是爆炸裝置的拉線、或者電力起爆裝置的導線。(4)特別要注意在室外遺棄的家具、停放的車輛、儀器設備、電器設備、垃圾桶等等,這些設備、物品內可能隱藏著爆炸物。(5)不要隨便挪動家具、壁畫,不要在沙發和床上隨便坐臥,預防安裝有壓發爆炸裝置。(6)在光線太暗,不便進行檢查的時候,要自己帶照明設備,不要輕易地使用室內原有的照明設備。檢查電器開關時,應先打開上面的蓋板,注意發現與電路無關的導線。排爆技術人員在搜爆過程中,如果發現爆炸裝置應立即按照排爆方案安全處置。

(二)爆炸發生后形成的安全隱患及排除

爆炸發生后,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爆炸發生后,由于沖擊波或火燒的作用,使得建筑結構遭到破壞,造成建筑物結構局部或整體坍塌,可能會埋壓或陷落現場的勘查人員;另外,建筑物內部懸掛物品如天花板上的吊燈墜落,屋頂磚瓦墜落等,可能會砸傷勘查人員。二是爆炸后產生的有毒氣體帶來的安全隱患。通常情況下,炸藥都有毒,因而爆炸后會產生毒氣。特別是TNT有劇毒,進入肝臟后無法排出;黑索金少量中毒會殺死人體視神經;另外,爆炸后還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毒氣體,特別是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中,爆炸發生后,有毒氣體不能及時排出,對勘查人員的身體造成傷害。三是爆炸破壞造成電線斷路、漏電造成的人體傷害及液化氣、煤氣管道泄漏等引起的中毒及再次爆炸等。

第10篇

[關鍵詞]地質找礦 難點問題 管理機制 市場需求

[中圖分類號] P62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8-74-10引言

當前,我國地質勘查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使許多礦產資源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因此,要想更好的發展地質找礦工作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找準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勇敢地面對問題,抓住機遇,采取恰當的措施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給新時期的地質找礦工作帶來希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我國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現狀,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方法及對策。

1我國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現狀

地質找礦工作作為支撐能源物質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目前,我國礦業迅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有關研究表明,許多的礦產資源已經枯竭,造成許多企業陷入困境。能源資源的枯竭已經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資源的匱乏與日益增長的礦產需求量之間的問題。

新形勢下,國家對地質找礦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地質勘查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質工作者應該勇敢地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抓住機遇和挑戰,充分發揮地質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使我國地質勘查人才的隊伍不斷壯大,使地質找礦工作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

2地質找礦工作出現的難點問題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能源資源缺乏之間的問題日益突出,雖然國家對地質找礦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仍然存在著許多難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資金投入較少,缺乏最基礎的保障

近幾年來,我國地質找礦工作的資金極為不充足,一直都依靠國家的財政撥款,國家對基礎的地質勘查工作的投入也相對較少,沒有足夠的資金做后盾,就缺乏人力和物力,這就決定了地質礦產資源的有限性。地質找礦工作需要足夠的資金保障,這樣才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保證地質材料的充足,使地質找礦工作順利進行。

2.2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

地質找礦工作的科技創新水平在不斷下降,沒有引進地質勘測新技術,裝備、設備等也更新的較為遲緩,這些條件已經無法滿足地質工作的需要。在新的環境條件下,地質找礦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和要求,其突出問題是缺乏科技創新和專業的工作人員,配置專業人才的結構不合理。地質人才不足,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不高,地質調查隊伍不完整,缺乏專業的地質培訓機構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地質找礦工作在我國的發展更加艱難。

2.3缺乏健全的地質工作管理體制,難以區分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

地質找礦工作的風險較大,但是其利潤還是很可觀的。在地質勘查工作中既有國家專業的地質勘查隊,也有不少的民間找礦單位,國家注重公益,而民間單位的主要目的就是獲取利益。中央和地方還未建立地質工作體系,商業性和公益性的地質工作也沒有明確的區分,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不少公益性的找礦工作開始延伸到商業區域,嚴重影響了找礦工作的順利開展。

2.4缺乏市場主體。

沒有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地質找礦機制,缺乏市場主體。國家負責我國礦產資源的勘查,企業不是地質勘查市場的主體,國有的勘查企業的定位,使企業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市場主體。在地質找礦工作中,中央和地方權益的不平衡,使地方企業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使地質找礦工作不能夠順利開展。

3搞好地質找礦工作的對策分析

目前,搞好地質找礦工作,促進地質找礦事業的發展刻不容緩,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國家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

國家需要設立專門的地質找礦基金,在找礦工作的前期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對于礦產勘查隊不愿勘查但礦產潛力大的礦產,應該提供專門的基金。依據國家礦產資源的需要,應該先支持重要礦產和重點礦區的找礦工作。生態環境脆弱的礦產區,國家應該配有專項的礦產調查和勘查工作。總之,國家提供的資金必須要充裕,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

3.2創新科技,拓展思路

實施“科技興地”戰略,爭取加快地質找礦工作的現代化步伐,把地質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科技創新優勢。加快信息化發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研與地質勘查的有機結合,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拓展思路,大膽創新,敢于用新思路、新觀念獲取新的認識。另外,加強地質勘查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注重創新基地的建設。

3.3完善地質找礦工作的管理機制

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與完善的管理機制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健全國家和地方政府各盡其職、相互協調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各個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地質找礦多渠道投入新機制的形成。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夠有效的規范和管理地質觀測人員的行為和工作,也能夠激發地質觀測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提高地質找礦工作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工資制度和激勵制度,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快速發展。

3.4構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宏觀調控機制

現今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適應市場的發展,所以地質找礦工作也不例外。國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宏觀調控機制,構建公益性的勘查單位,以區分商業性與公益性的界限,通過規范礦產市場來促進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同時為地質找礦工作的發展指明方向。

4結語

第11篇

關鍵詞:地質勘查工作;投資;運行機制;礦業

當前地質勘查體制機制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地質勘查工作缺乏統一規劃、統籌協調和規范管理。地質勘查公共財政投入結構不夠合理,公益性地質工作投入相對不足,基礎性地質工作薄弱,對商業性礦產勘查支撐力度不強。地勘行業人才緊缺,公益性地質隊伍結構不合理,野外地質工作待遇不高。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環境有待改善。原創性的地質理論與勘查技術不多,高新技術應用與開發不足,難以滿足地質勘查現代化的需求。市場經濟條件下地質勘查工作改革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地質勘察工作

地質勘查工作按照經濟意義的不同可以分為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以及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兩大類。其中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具有公共屬性,是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各種服務,例如進行地質災害調查、區域水環境地質調查、海洋極地地質調查以及遙感地質勘查等。而商業性地質勘察工作的本質就是帶有盈利性目的進行勘查工作,為企業或者單位進行專項服務,勘查結果以及知識產權歸投資方所有。可以說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投資主體日趨多元化,不僅僅是只局限于政府而是擴展為與企業投資的相互結合。現階段的投資來源主要包括有小型勘查公司的資金投入、采礦業的資金投入以及籌組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批準發行一定數量的股票以及債券籌集所需的資本。這其中勘查公司的資金投入主要是用于初期的尋礦階段,如果一旦找到合適的礦藏,就需要進一步深入勘探,而這種大規模的勘探工作,勘查公司很難獨立承擔巨大的資金投入以及風險,因此就需要通過后兩種類型進行籌資和投資。從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來分析以發行股票、債券等形式籌集社會資金的做法已經越來越普遍,而且通過籌資也是礦業公司和獨立勘查公司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

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相應的工作體制、機制

我國地質勘查工作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建立起來的,是由中央政府出資組建,主要任務就是制定國土資源計劃。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體制的弊端也日漸凸顯,例如傳統地質勘查工作的管理體制造成了礦藏勘探的權屬與勘查單位嚴重脫離,這一方面弱化了勘查單位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影響了其提高工作效益的積極性甚至造成更嚴重的資金浪費。因此必須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條件要求的新工作體制、機制。從事公益性的地質勘查工作機構可以分為總部,即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生產性事業單位以及大型的項目承擔單位這三個層次。

在新形勢的要求下,必須建立出一套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運行的新機制、新體制。在這一改革的過程中,首先要區分投資者、業主和項目承擔單位的不同身份,明確各自的任務。國土資源部主要負責大調查的規劃、計劃以及成果驗收,地調局則負責項目的具體實施,地勘隊伍主要通過項目聯系承擔任務。其次是要強化立項工作,使立項工作更加透明化以及更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廣泛性以及民主性。第三,充分利用市場競爭機制。根據地質工作特點委托承包、招標承包和公開承包等多種方式優選項目承擔單位或者制定招標、投標的辦法或實施細則對于凡是能夠招標的項目都要實行招標,然后嚴格審查承包單位的資格,把好參與投標和接受委托單位的基本條件關,在此基礎上優選承包單位,從而充分體現出公平的競爭的原則,防止。第四,項目成果要采用先進的表現形式,向公眾開放,實現社會共享。由于我國目前的地質勘查行業在生產能力上存在著嚴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地質勘查是一種買方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充分運用市場競爭機制,推動地質調查項目的運作非常有利。

在具體運作過程中,主要應該實行嚴格的項目管理,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提高投資效益,要按照項目管理的要求,使項目決策、管理及作業層分離,理順各級管理機構及甲乙方的關系。圍繞項目立項、項目管理機構的事權劃分、預算管理、項目發包管理、合同管理、日常質量管理、資金的審計管理、項目的驗收與后評價等環節展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改革還必須要注意:一是投資主體要明確。企業的組織結構最好是一個大型的地質勘查礦業投資公司、大量小型地質勘探公司和地質技術勞務公司。大型地質勘查礦業投資公司逐步演變成資本經營公司,進行商業性地質工作運作。二是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積極爭取國家、地方、企業以及外商和個人的資金投入,能夠充分調動社會資源。三是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的運行機制,從而使地質勘查工作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三、引入社會資本爭取股份上市

隨著市場經濟條件下地質勘查工作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以商業性地質勘查為主的地質勘查工作,要想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獲得長足的發展,關鍵是要改善礦業的投資環境,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這需要我們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辦法,以便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良性競爭環境;其次要加大礦業秩序整頓力度,嚴格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取之不竭的社會資金是現代礦業經濟得以運行的血液。在西方國家,礦業當其生產脫離手工采掘階段,需要開發和利用新興科學技術時,與金融業聯姻,建立有效的礦業資金市場,就成為繼續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在世界礦業經濟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和一體化的今天,基本上已經現出了統一的全球礦業資金大市場。國際礦業資本流通已凌駕于礦產品市場之上,成為世界礦業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我國目前有20 多家礦業公司已經上市,其中部分上市公司的招股項目除了礦業開發的“采”、“選”、“冶”項目以外,也有一部分勘查、開發一體化項目。因此,我們想要在短期內籌集社會資金投入礦產勘查項目,必須把目前已經形成的達到規模開發階段的礦產勘查開發一體化企業規范化改制成礦業公司,再組織股份制上市,然后通過上市公司,利用籌集的資金開展勘查開發一體化項目,以實現礦產勘查的間接資本市場。

四、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今天,地質勘查工作的體制已發生了重大改革,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開始分體運行,而在此基礎上,以往的地質勘查工作就要從機構、運行機制和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三個方面建立國土資源大調查的新體制以及新機制,也就是大力擴展地質勘查的投資主體,并要努力爭取股份上市,廣泛利用社會資金來推進改革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運行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積極穩妥地推進地質工作改革,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國特色地勘工作新體制的必然,所以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葉綠章.在西安礦業開發會議上的講話[J] .期刊論文,2005

[2] 劉丹丹,張春玲,孫勁松.國土資源部.地勘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宣傳提綱[J].2005

[3]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西部地區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潛力與規劃研究[ M ] .地質出版社, 2005

第12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 地質問題 水文地質 危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建設水利工程的規模和數量日益增加,因此水利工程的質量安全問題也被提到了日程上來。在水利工程中,作為巖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對水利工程建筑的地基有很大的影響。然而在勘查工作中,工作人員常常將水文地質勘查放在一個無不起眼的位置,在勘查報告上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評價,特別是在一些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地區,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常因沒有意識到水文地質對整個工程的影響而導致由此引發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問題,進而威脅到整個工程的質量安全。筆者基于此,分析了水利工程地質問題及水文地質危害,望能夠相關工作人員一些啟示。

一、水利工程地質情況

1、關于壩基巖體

不同的壩型具有自己的工作特點,也決定了其對地質條件要求的差異。由此可知,要做好壩基巖體的地質工作,在了解不同類型壩體的工作特點的同時,還應掌握每種壩型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及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另外,還應注意研究壩區巖體本身存在的地質缺陷,防止因缺陷而引起的壩基不穩和壩區滲漏情況。

2、關于邊坡

引起邊坡變形破壞的因素有多種,如地形地貌條件、巖土類型和性質、水等,此外還有風化因素、人工挖掘、振動、地震等。邊坡不穩的類型主要包括四種:松弛張裂、蠕動變形、崩塌、滑坡,

3、關于地下洞室圍巖穩定性

圍巖變形的類型有以下幾種:脆性破裂、塊體滑動和塌方、層狀彎折和拱曲、塑性變形和膨脹。一般對于工作人員來說,洞室地質較簡單、巖層厚、具有一定的間距,不存在影響洞室穩定性的斷裂帶,整體的巖體具有較強的硬度及完整性、整個地形沒有滑坡及塌方等的趨勢、地形完整、地下水其地基基礎影響小、環境好、無異常地熱等,具備這些條件的建洞山體是比較理想的。

4、關于水庫工程

水庫包括兩類:地面水庫和地下水庫。前者即人工湖泊,是通過筑壩在河流上攔水形成的;后者則是通過地下蓄水構造,然后進行人為的控制所形成的。水庫蓄水雖然能夠造福于人類,然而庫區及庫周的水文條件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而影響周圍的地質情況,如庫水升高浸潤庫岸,風浪作用沖蝕庫岸及地下水位上升浸沒洼地等,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工程地質,從而影響工程的施工、質量。

5、關于軟土基坑

軟土基坑的地質問題主要涉及到土質邊坡穩定和基坑降排水兩個方面。為了保證邊坡穩定,在施工中常會采取坡度及邊坡護面的合理設置、基坑支護、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確保施工安全。而基坑降排水的途徑主要有兩種:明排法和人工降水,后者常選用輕型井點或管井井點的降水方式。進行軟土基坑降排水有很多好處,不僅保證了邊坡的穩定,防止了流砂和管涌的發生,還在下臥承壓含水層的黏性土基坑中,避免了基坑底部的隆起。另外,軟土基坑降排水后,基坑土體相關干燥,方便了施工。

二、地下水引起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主要是通過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和地下水動水壓力作用來引起巖土工程危害的。一般來說,地下水位變化引起的危害可分為三種:

1、關于潛水位上升

在附近修建水庫,導致河流、湖泊、水庫中的水位上升是引起潛水位升高的重要因素,另外灌溉工程(包括引水渠道和水澆地滲漏工程施工、工業廢水和各種地下給排水管道的滲漏等)也是影響潛水位上升的一個方面。潛水位上升對建筑物的安全穩定性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1)地下水滲入地基,導致粘性土含水率增高、整體強度下降、可壓縮性大大增加,長此以往,建筑物很容易發生沉降變形;

(2)地基無法保持穩定,出現隆起,或產生側向位移,地基不穩,引起上浮,最終導致建筑物不穩定,更甚者發生位移;

(3)砂土及粉土出現含水量飽和,引發砂土地震液化問題,或者引發流砂、管涌等現象;

(4)斜坡、河岸臨空面的巖土體力學性能降低,引發滑移、崩塌等危害,使得其失去原有的功能;

(5)沒有進行防護的地下室出現浸水而無法使用;

(6)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嚴重,對建筑物的腐蝕性大大增強。

2、關于地下水位下降

此種危害大多由人為因素引起。抽取地下水沒有節制、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人為操作都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對地質災害及自然環境都造成很大的影響,前者主要表現在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后者主要是地下水源的缺乏、水質污染等,嚴重的地區還會出現沙漠化或海水倒灌現象。因此其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穩定安全及人類的居住環境。

3、關于地下水位升降

氣候、季節的變化,地球與月球引力的變化,河流、湖泊水位的變化,潮汐的變化等都會影響地下水位波動。此類危害對工程建設的影響也很大:

(1)地下水位波動,引起土體卸載再加載,而加載后的土體密度比原來的大,因此導致土壓密;

(2)建筑基礎工程材料的使用期限受到影響,加劇了腐蝕性;

(3)干濕交替較頻繁,誘發木樁腐爛,因此跟埋于水下的地基相比,泥炭土地基的使用年限大大減少;

(4)石膏層和鈉鹽層等含鹽地層出現溶解現象,進而導致建筑物發生位移。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地質問題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在勘查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防止一些小的問題引起大的危害,而水文地質因其常被勘查人員所忽略,在工程中引發較多的危害,因此本文重點介紹其引起的各類巖石危害,望能給相關工作人員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

[1]會議論文.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質環境分析.中國水利學會勘測專業委員會.2002年學

術研討會,2002.

[2]水利工程中的水文地質問題[J].民營科技,2011(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萍乡市| 吉林省| 麻江县| 澄城县| 哈密市| 鹤山市| 龙南县| 油尖旺区| 天峨县| 宜兴市| 泗水县| 如皋市| 车险| 尤溪县| 盘山县| 上栗县| 深泽县| 固阳县| 开远市| 阿克| 梅河口市| 海淀区| 哈尔滨市| 叶城县| 嘉善县| 得荣县| 新蔡县| 即墨市| 曲阳县| 左权县| 邻水| 随州市| 留坝县| 桐柏县| 龙胜| 玉林市| 长兴县| 仲巴县| 新兴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