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2 07:31: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社區調研文化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赤峰市巴林左旗文化館繼2006年獲“全區十佳文化館”榮譽稱號之后,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二級文化館”。同年,獲、文化部等四部委授予的“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9年又被自治區文化廳授予2007至2008年度“全區十佳文化館”榮譽稱號,榮獲“十佳三連冠”。同年,又被自治區人事廳、文化廳評為“全區文化系統先進集體”,成為赤峰市和自治區群眾文化行業的排頭兵。
以春風化雨之功,將新時期黨的文化方針和政策宣傳落實到基層。近年來,旗縣及以下文化機構曾幾經整合。在人們擔憂文化館被“斷奶”,鄉鎮文化站被“兼并”,基層文化網絡瀕臨“網破、人散、發展路徑茫然”的形勢下,巴林左旗文化館堅持國家給予文化館的功能定位,組織起文化工作隊,將中央關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精神,以多種形式宣傳落實到基層,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由旗鄉(街道)村(社區、嘎查)三級群文工作者組成的短小精悍的文化工作隊如文藝“輕騎兵”,進企業社區、走農村牧區,進機關學校、走軍營街道,文化館的“龍頭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也為文化館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以“有為而有位”之策,將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設施建設以剛性指標加以落實。文化館一班人以“有為”爭“有位”,靠“作為”贏“地位”,抓住各種有利時機,大力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扶持,努力改善辦館條件,取得了明顯成果。目前館內各類設施設備齊全,擁有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1個,200平方米的排練廳2個,100平方米的民間文化展示廳1個,80平方米的閱覽室1個,60平方米以上的教室7個,60平方米的活動室3個。同時,還購置了舞臺專業音響、燈光、樂器、演出服裝、計算機、攝像機、數碼照像機、電視機等設備,實現了辦公自動化。在文化館一班人的調研論證和努力下,在城區建設用地貴如金的形勢下,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林東鎮的新區規劃與建設、舊城的改造與位移均按國務院《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的規定,給群眾文化活動場所預留了空間。
以弘揚主旋律為要務,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面對當下廣播電視和網絡傳媒的強勢吸引,巴林左旗文化館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卻從未受到冷落。其原因就在于他們遵循群文工作的規律,貼近群眾,感知其需求,進而因勢利導,為群眾的自娛自樂適時搭建平臺,借助平臺展示生活美、自然美、社會和諧美。他們精心打造的“遼都之春”、“臨潢夏韻”、“祖州秋色”、“上京冬日”等主題文化活動,已經成為本地區的文化品牌。由他們組織策劃的“千人秧歌匯演”、“百日廣場文化活動”,是本地區專業的與業余的、機關的與學校的、企業的與社區的、老年的與少兒的、駐軍的與外來務工的、城市的與農村牧區的文化交流與互動,是他們的才藝展示平臺。配合各類節慶活動,他們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性群眾文化活動,營造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文化繁榮的社會氛圍,彰顯了政通人和的人文主題。
近年來,該館憑借自身優勢,把基層業余文藝骨干培訓納入工作計劃,按計劃、分年度進行系統培訓。目前,全旗實現了村村有秧歌隊、鎮鎮有特色文化、街道社區有藝術團體的目標。與此同時,他們還建立了城鄉文化聯動、文化資源共享的工作機制,協助主管部門建立健全了城鄉基層文化組織網絡,完善了文化活動中心11個、文化室183個、文化戶266個,同時還組建了業余文藝團隊59個,有力地推動了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林東城區醒目的“巴林左旗老年大學”是巴林左旗文化館的一個杰作,他們的辦學經驗曾在旗市區三級媒體廣泛宣傳,其現代民族藝術培訓中心社會效益明顯。
為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巴林左旗文化館按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的要求,利用兩年多時間,進社區、走鄉村、訪藝人,對本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認真的普查。在完成規定程序的同時,傾力支持皮影藝術愛好者發掘整理本地區尚存的皮影藝術精品,編纂了《巴林左旗皮影志》。皮影劇團帶著自編的多部劇目,深入城鄉、牧區演出125場,把瀕臨失傳而又極具動感的原生態藝術送進了漠南深處的牧野鄉村。2007年6月,巴林左旗皮影戲被列入自治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批準、確認代表性傳承人5人。2010年6月,巴林左旗皮影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巴林左旗皮影劇團代表旗老干部局參加了赤峰市“維信杯”第三屆老年風采大賽,榮獲戲曲組演唱第一名,其事跡被赤峰市和自治區的多家媒體爭相報道。
(作者單位:赤峰市文化局)(編輯/艾平)
(一)第一次常委會議(3月份)
1、協商通過政協桓臺縣委員會《關于貫徹執行〈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的實施細則》;
2、協商通過第十二屆縣政協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自身建設的決定》和《工作規則》;
3、協商通過《政協桓臺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組織通則》;
4、協商確定縣政協2008年工作要點、2008年會議議題和視察調查活動安排意見;
5、協商通過《關于縣政協委員參加活動履行職責的有關規定(試行)》;
6、其他事項。
(二)第二次常委會議(7月份)
1、聽取縣政府關于上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2、聽取縣政府關于全縣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3、聽取縣政府關于城市建設工作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4、聽取縣政府關于水系建設及馬踏湖爭創國家濕地工作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5、其他事項。
(三)第三次常委會議(9月份)
1、聽取縣政府關于全縣工業經濟發展情況及重點工業項目建設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2、聽取縣政府關于全縣道路交通工作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3、聽取縣政府關于全縣文化工作情況、旅游工作情況的通報,并協商提出建議;
4、其他事項。
(四)第四次常委會議(12月份)
1、聽取縣政府關于縣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辦理工作情況的通報;
2、協商通過縣政協十二屆二次全體委員會議有關事項;
3、協商討論通過縣政協十二屆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優秀提案、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單位和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個人;
4、其他事項。
二、縣政協主席會議議題安排
第1次(2月份)
1、協商政協桓臺縣第十二屆委員會《關于貫徹執行〈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的實施細則》;
2、協商討論第十二屆縣政協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自身建設的決定》和《工作規則》;
3、協商通過《政協桓臺縣委員會主席會議工作規則》;
4、協商討論《政協桓臺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專門委員會組織通則》;
5、協商討論《政協桓臺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安排意見》;
6、協商討論《政協桓臺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各鎮(街道)政協工作室組成人員的安排意見》;
7、協商討論《政協桓臺縣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政協機關機構設置及工作人員任職的決定》;
8、協商通過《縣政協機關各室職能、各鎮(街道)政協工作室職責》;
9、協商討論《政協桓臺縣委員會關于縣政協委員參加活動履行職責的有關規定(試行)》;
10、協商討論《縣政協2008年工作要點、2008年會議議題和視察調查活動安排意見》。
第2次(4月份)
1、聽取全縣春季農業生產情況的通報;
2、聽取全縣林業生產情況的通報;
3、聽取全縣質量技術監督工作情況的通報;
4、聽取全縣民政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情況的通報。
第3次(5月份)
1、聽取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工作情況的通報;
2、聽取全縣房產及物業管理工作情況的通報;
3、聽取全縣科技工作情況的通報;
4、聽取全縣審計工作情況的通報。
第4次(6月份)
1、聽取全縣衛生工作情況的通報;
2、聽取全縣計劃生育工作情況的通報;
3、聽取全縣三產發展情況的通報;
4、聽取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的通報。
第5次(8月份)
1、聽取全縣建筑業發展情況的通報;
2、聽取全縣稅收工作情況的通報;
3、聽取全縣教育體育工作情況的通報;
4、聽取全縣財政工作情況的通報。
第6次(10月份)
1、聽取全縣金融工作情況的通報;
2、聽取全縣水資源管理工作情況的通報;
3、聽取全縣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情況的通報;
第7次(11月份)
1、聽取全縣物價工作情況的通報;
2、聽取全縣新農村建設情況的通報;
3、聽取全縣治安綜合治理和公安工作情況的通報;
4、聽取全縣司法工作情況的通報。
第8次(12月份)
1、協商縣政協十二屆二次全體委員會議有關事項;
2、協商討論縣政協十二屆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優秀提案、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單位和提案辦理工作先進個人;
3、其他事項。
三、視察調查活動安排
(一)常委會進行的視察活動
7月份,常委會對城市化戰略實施情況進行視察;
9月份,常委會對全縣工業發展情況進行視察。
(二)主席會議及機關各工作室進行的視察和調研活動
3月份,對畜牧業發展、城管工作進行調研;
4月份,對工會、交警工作進行調研;
5月份,對衛生防疫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調研;
6月份,對國土資源管理、農機工作進行調研;
7月份,對中小企業發展情況、供電工作進行調研;
8月份,對廣播電視、統計、人事人才工作進行調研;
9月份,對外經外貿、網通工作進行調研;
10月份,對城區供熱、移動通信、人防工作進行調研;
11月份,對法院、檢察院、社區建設工作進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