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1 14:28: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語時態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明確學習動詞時態的意義和教學目的
教師想要更好地教學生,首先,教師自身就要明確教學的意義和目的。英語動詞時態的教學也是如此。動詞本身就是一種表達狀態、行為的工具,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要注重動詞時態的變化,只有正確地應用動詞的時態,才能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能更好地理解別人傳達出來的信息。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準確地使用動詞的各種時態,通過動詞時態的變化,體會動詞的意義。除了傳授學生技巧之外,還要重點說明特殊的動詞變化。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理解和練習,能夠對動詞時態使用得更熟練。
1.學習動詞時態的意義
一個人的行為是傳遞信息的方法,所以動詞的使用就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在使用動詞的過程中,注意動詞時態的變化,能讓別人更清晰地明確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如果動詞的時態使用不當,勢必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學習英語最主要的目的,不單單是在考試中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而更是要讓學生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能更好地與人溝通。在現代社會英語使用得越來越廣泛,如果不能用英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那么不管在什么行業都會有不能立足的危險,所以英語動詞時態的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2.教學目的
教師在英語動詞時態課程中的教學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動詞時態的同時,夯實基礎。教師要改變從前的教學方法,使用新的教學方式,要能夠創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快樂。要引導學生能獨自總結學習規律、抓住學習重點。要能夠培養出具有獨立自主的思維、開闊的視野、自主學習能力的優秀學生。
二、如何更好地教學
許多教師對語法教學感到很頭疼,學生們記不住動詞時態的變化,掌握不好如何正確使用動詞的時態,在使用動詞時態的過程中有很多疑惑。不管從教師還是學生的角度來說,動詞時態的教學都是重點和難點。怎樣去學好它們呢?那么就要我們教師采取一些正確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們理解、記憶了。使用情景教學的方法,通過形象生動的情境編排,使學習氣氛輕松,使學生的興趣高漲,能更好地促進動詞時態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加強訓練,強化學生的能力。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
1.采用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的方法近年來在中小學的教學中普遍被使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形象的情景演示,讓學生們能夠在感知畫面的同時,理解其中的內容,并且能更深入的思考。動詞時態的教學,就應結合這一教學方法。教師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各種語境,通過對語言環境的理解來解釋各種動詞時態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教學時舉例子來說明應該使用何種動詞時態。要增強互動,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由討論,每個人通過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學習動詞時態的方法,根據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得的經驗,得出更完善的結論。
2.夯實基礎,加強訓練
【關鍵詞】錯位相加法 時態 語態 應用
提起英語,學生覺得難學;提起英語語法,學生覺得頭疼;提起語法中的各種時態及語態,學生就覺得一塌糊涂。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認為有很多很多,需要不斷的記憶,不斷地運用,才能記住。因為有那么多的助動詞,系動詞以及情態動詞來纏繞著我們,真不好記憶,再別提運用。其實,在學習中,我們需要不斷地總結,尋找規律,這樣就容易多了。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巧記英語時態及語態的方法,即就是“錯位相加法”。
1.錯位相加法在英語時態中的用法
在中學階段我們會用到十種時態,但是有八種是常用時態,包括一般現在,一般過去,現在進行,過去進行,現在完成,過去完成,一般將來,過去將來。他們的結構如下表。
從表中的結構不難看出,我們只需要記住現在的4種時態結構即可,只要把助動詞變成相應的過去式,就得出了各種時態相應的過去時態的結構了。但是還有兩種高考中所碰到的時態,就是現在完成進行時和將來完成時,一聽名字就很長,在別提結構了,可仔細一聽,好像是兩個時態加在了一塊,所以我給大家推薦一種方法叫“錯位相加法”,即就是用前面的時態加上后面的時態,且讓前面時態的最后一位和后面時態的第一位對齊,加的時候把后一種時態的第一個助動詞變成前一種時態的最后一個詞的形式,這樣就得出了此時態的結構,做法如下:
例如:現在完成進行時就是用現在完成時加進行時即得出:
將來完成時即是
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推出這兩種時態的結構,即使上了大學學習英語專業,其他的6種時態也能推出來。
2.錯位相加法在英語被動語態中的用法
在英語中提起被動,我們大家熟知就是“be+done”,其實這是真對動詞“do”而言的。所以當我們想知道每種時態的被動語態時,我們就可以用‘錯位相加法’推出來。例如現在進行時態的被動語態就是讓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加上被動語態的結構“be+done”,并讓時態的最后一位和語態的第一位“be”對齊,然后把be要變成各種時態的最后一個詞的形式即可:
所以現在進行時態的被動語態就是“am/is/are being done”.
再例如過去完成時的被動語態:
自然我們知道了過去完成時的被動語態就是“had + been + done”.
其實這種方法可以推出各種時態的被動語態,只要我們記住最基本的現在的4種時態,就可以通過變助動詞為過去式得出相應的過去的4種時態,再用錯位相加法推出其他的各種時態及相應的被動語態。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英語 時態 教學
初中英語中常見的有八種時態: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現在完成時、過去完成時。時態的學習相對來講比較單調、枯燥,卻又是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核心,不能忽視。目前,在時態教學中存在著兩個誤區:第一,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淡化時態等語法教學,加強機械操練。第二,時態教學中學生的學法一直被教師忽略。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獲得最大發展。針對以上誤區,我談談自己對時態教學的一點淺見。
一、要優化時態教學,而不是淡化時態教學
優化就是采取靈活多樣的、適合所授內容和所授學生的方法――因材施教。時態教學有如下幾種的常用。
(一)情景創設法
所謂情景創設,就是遇到不同的時態,我們給學生創設出能夠使用這種時態的語言環境。例如,在七年級剛開始的時候就學習一般現在時態,我與學生展開問答式的對話。
師:“What are you?”
生:“We are students.”
師:“How do you often come to school?”
生:“We come to school on foot.”
師:“How does your friend often go to school?”
生:“He/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我將學生回答的句子寫在黑板上,讓大家發現在不同的時間或環境中這些句子中動詞的變化。通過我的一步步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總結出這種時態的規律,并進行了相關的模仿練習。當然,其他各種時態也可以這樣去教學。
(二)數軸表示法
這種方法就是用數學中的數軸來表示英語中時態的區別與聯系。把數軸中的原點定義成現在,把數軸中的正方向定義成將來,而把數軸中的負方向定義成過去,幫助學生理解英語當中不同時態之間的用法。這樣通過圖示使學生對時態的理解容易多了,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也提高了學生的認識。例如,一般現在時就是指在0點發生或0點階段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或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一般過去時就是在0點以前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過去完成時態就是在0點以前的過去某個時間(如-1點)之前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以過去某個時間作為參照點。同樣,英語中其他的時態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帶領學生去理解,直觀又形象。
(三)三要素法
■
初中英語常見的時態都有共同的一點:每種時態的變化總是在謂語動詞上,動詞的形式變化總與時間發生著連帶關系,因此時態總是在討論著動作發生的時間、動詞的形式及句子陳述的側重點。每種時態基本都是圍繞著這三個要素來定位。它們便構成了時態的三要素。我們把這三要素出示給學生,讓他們把初中階段的時態用這三要素來進行解讀、區分,并總結自己獨特的發現:
■
通過引導學生對這個表格進行總結,他們就能發現,初中這八種時態的三個要素中,有一個總是發生著變化,也正是由于它的變化,才讓我們從形式上分開了各種時態,這個要素就是動詞的形式。而其他兩個要素便是我們對這種時態的一個充分的詮釋。例如,除“動詞的形式”這個要素外,一般現在時和一般過去時共同點都是“側重點”這個要素――說明一個客觀的事實。不同點就是時間,一個是現在或現階段的,另一個是過去的。同樣,其他的時態都可以通過此表格發現它們的本質區別與聯系。
有效地開展時態教學,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結合不同水平、不同年級、不同學生采取靈活多樣的合適他們特征的方法。比如情景創設就很適合年級低、英語功底較弱、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數軸法就適合學習了數軸的中低段年級、形象思維較強的學生。這兩種方法也是最常見的教法。三要素法是我個人自己的概括,比較適合理解能力較強的九年級學生。新課改中的時態教學,就是要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不是機械的操練。如果理解始終走在練習的前面,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學中要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的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是教與學的結合,是教給學生如何去學,而不是教學單純的知識本身。在教學中即使我們方法使盡,而對學生的學法置之不理,那么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如果教師對自己的學生的學法也進行大量的研究指導,那就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學生離開學校和教師后也會獲取最大的發展,這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學法的指導就是學習策略的培養。學習策略就是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長期示例與指導。
1.提出明確而具體的學習目的。學生只有帶著明確的目的才能知道學什么。學習目的的設置要精細化,包括要學習哪種時態,學習的內容達到一個什么樣的能力程度,如果這個目的沒有達到預期,應該做什么彌補工作。教師可以幫學生來設定,鍛煉他們做事的目的性和責任意識。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發現,談談對所學時態的見解。這個過程不能通過練習來完成,只能通過學生的討論、解釋來完成,因為它屬于元認知策略。這也是一個將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的重要環節。
3.時態練習的獨立完成與交流。當大家完成這些練習后進行交流對比,有不同答案的,讓他們自己反思:“我為什么有這樣的答案?我的思考過程和別人的有何不同?”
4.善于觀察學生在學習時態時的學習策略,及時為他們提供指導和咨詢。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時態 教學概念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與其他學科或多或少地有聯系,各門學科間的有機結合相互滲透,構成了一個科學而嚴密的學科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各自的單科教學中善于和其他學科緊密聯系,使各學科間的知識形成對流,使之融會貫通,以期更有效地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對于英語的時態學習,不能單憑英語的語法知識理解,而是要借助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通俗易懂,許多問題能迎刃而解。
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時態是學生感到最難掌握的一個語法點。因為英語有16種時態,也就是說謂語動詞和其助動詞有16種形式,不易記憶;英語中的許多時態非常相似,容易引起混淆,難以辨別。正是由于這些原因,才使學生感到英語時態的難學。而時態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大重點,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那么,怎么才能學好英語中時態這一語法現象呢?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利用數學的一些基本知識能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這一語法知識。
一、利用排列組合記憶時態名稱
英語時態分為16種:A.現在;B.過去;C.將來;D.過去將來時,以及這四者的狀態:一般態;進行態;完成態;完成進行態。在學習中,學生對時態名稱記憶混亂是經常存在的現象。在教學復習時,利用小學數學中簡單的排列組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科學記憶16種時態名稱。簡單地說,時態就是動詞在什么時間下處于什么狀態,也就是時間加上狀態的組合。因此,經過排列組合可以得出:
第一組:A1:一般現在時,A2:現在進行時,A3:現在完成時,A4:現在完成進行時。
第二組:B1:一般過去時,B2:過去進行時,B3:過去完成時,B4:過去完成進行時。
第三組:C1:一般將來時,C2:將來進行時,C3:將來完成時,C4:將來完成進行時。
第四組:D1:一般過去將來時,D2:過去將來進行時,D3:過去將來完成時,D4: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
總之,通過把時間和狀態分開再組合,學生就不會說出諸如“一般過去進行時”、“過去現在完成時”這樣的名稱,而是科學有效地清楚牢記16種時態的中英文名稱,為時態的進一步理解學習及應用打好基礎。
二、利用數軸解釋時態的區別及應用
所謂時間數軸就是引進數學中的數軸概念,如果“”代表時間走向,“”代表原點現在present,“X”表示一件單一事件a single event;“”表示一件延續性的行為動作a prolonged active;“”表示之前的某個動作returning to an earlier event,那么我們就能簡單而形象地解釋具體句子中的時態現象了。例如在英語時態單選題中,讓學生畫數軸是解題的有效技巧之一。看下面一道題All evening peter?搖 ?搖his old letters,then the next day he threw them away and said that he?搖 ?搖his girlfriend.
A.read,broke up with B.was reading,had broken up with,
C.was reading,broke up with D.read,had broken up with
先分析題意,read這個動作發生在過去,且是個延續性活動,threw和said是相繼發生在過去的終止動作,break up with卻是追溯到threw和said以前發生的。所以可以用下圖表示幾個動作的關系。
用數軸來幫助講解或理解,可使抽象的時態具體化、形象化,學生也更容易接受。任何一種時態都可以用數軸來表示。
三、利用象限記憶時態結構
英語的時態是一種動詞形式,每一個時態都有它各自的結構,我們同樣可以利用數學中的象限圖形輕易學會動詞的16種變化。如下圖的16種形式變化。
這些基本結構就像數學中的公式一樣,經過簡單的加減,細微的轉換就能記住16種動詞形式。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主動分析、思考、總結、歸納,得出的結論比教師直接教給學生要深刻得多。同時使學生不僅樂學而且會學。
綜上所述,在掌握了英語時態的基本知識之后,學生不用再機械地記憶眾多時態的概念和構成,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推理,那么所有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遠遠勝于教給學生籠統的知識,只有掌握巧妙恰當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才能在英語學習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北師大版高中英語選修6.
關鍵詞: 英語課后作業 發散思維 培養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正確且合理地組織教學有密切的聯系。要想培養學生的英語發散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滲透發散思維的內涵,它表現為對一個問題能從多種角度沿著不同的方向思考,然后從多方面提出假設或尋求各種可能的正確答案。
在課堂上滲透發散思維的教與學的方法后,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爭取讓學生利用發散思維解決問題。
第一,促使學生掌握多向觀察的思維方法,即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盡量提出各種不同的設想或方案,擴大選擇的余地,找出解決問題的合理依據。在講完一般現在進行時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全方位地掌握這個時態的特點,在作業設計上我下了一番工夫,設計填空題全都是動詞時態填空:第一類是句子中有now、listen、look等時態標志詞出現;第二類是上文提問和下文回答的謂語動詞是be+v-ing形態;第三類則是實義動詞有be出現,學生做完這三類句子后,就會對正在進行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今后的動詞填空中,就學會了通過以上三類標志詞進行時態的選擇,培養了學生多向觀察的思維方法,在講完一般現在時后,我設計作業時用了同樣的方法,效果很好。作業設計方案如下:第一類句子中有often,every day,usually,on Sundays,sometimes等時間狀語標志詞;第二類疑問和否定句子有do,don’t,does,doesn’t等助動詞出現;第三類在上文提問和下文回答中有以上詞出現。這三類動詞的填空,讓學生了解到可以從這三方面判斷選擇一般現在時。
第二,設計作業時要注意培養學生采用多維策略,即通過各種不同的思維途徑,機智地尋求發現或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單元結束后,讓學生做同義句轉換專練,總結如何做同義句。一是運用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讓學生判斷所給詞的同義詞或反義詞,進行解答;二是單元結束后,讓學生運用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解決完形填空和完成對話這類題型;三是每單元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詞進行詞型轉換,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運用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的能力。
第三,和其他科目一樣,英語需要讓學生進行橫向比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橫向比較,即善于從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關系中,揭示其運動發展的規律,并通過聯想、換元、替代思維途徑發現規律的普遍意義,從而正確地解決問題。在英語的橫向比較中,要通過各種句型的總結發現它們之間的關系,這對解答句型轉換題非常有幫助。在講完每一個時態的句子后,作業設計:首先是先寫一個陳述句,對此陳述句進行一般疑問句轉換,其次就陳述句的某一個畫線部分提問。總結特殊問句,就是先找到特殊疑問句代替畫線的部分,然后將剩下沒畫線的陳述句轉換成一般疑問句放到找到的特殊疑問詞后面,構成一個完整的特殊疑問句。
在講完一般正在進行時和一般現在時需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系統化等步驟,正確認識、區別這兩個時態。作業設計如下:第一次給出一般正在進行時態的句子;第二次給出一般現在時態的句子讓學生通過判斷標志詞選擇句子的時態;第三次把兩種時態的句子同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兩個時態的區別與聯系;第四次將時態填空置于短文中,使之具體化、系統化,從而讓學生一步一步牢固掌握兩個時態的區別與聯系,并且學會如何通過思維的方式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2]楊占華.現代英語教學方法研究[T].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3).
[3]楊占華.正確處理英語教學法與其他學科4的1關系[J].考試周刊,2013(2).
1 英語時態情態意義分析
英語的時態,主要表現動詞發生的時間點以及處于的狀態。時態可以明確動作發生的時間點和參照的時間之間的關系。然而,在特指的語境當中,時態具有一定的情態含義,換句話說,時態不但可以對動詞的發生時間以及狀態進行描述,而且可以表現出說話人的看法以及態度,比如,表現出說話者的態度是否謙虛委婉、嚴肅認真等。因此,學習時態的情態含義對于人際交往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2 英語時態情態意義分類
2.1 態度謙虛謹慎
人和人交往的過程中,謙虛謹慎的語言和生硬的語言都嚴重影響人們情感交流以及辦事效果。對于我們來講,注重語言效果以及語言修養十分重要,應當表現出言辭委婉以及謙虛謹慎。其中,表現這樣的態度的時態主要包括:首先,一般過去時態,表示事件發生的時間不在當下,而是發生在過去的時間里。特定情況下,也可以體現出說話人的禮貌態度,說話人促使語言客觀并且得體,避免了唐突以及冒昧。相對現在時態而言,一般過去時態的言辭總體更為委婉。通常來講,表示現在的情況以及事件大多數情況下是用現在時態,不過在某些特定場合下或者語境下,使用現在時態則顯得生硬以及唐突,用一般過去時態則比較委婉,通過一般過去時表現出說話人并不是現在打算做某件事,比如,你想去購物嗎?如果我直接回答我不想去,則顯得比較生硬,我回答我昨天去過了。這樣回答留有一定余地,并不是說直接拒絕對方的請求,從而使得拒絕顯得禮貌得體。其次,過去進行時,“希望”等動詞主要用在過去進行時態,一般是表示說話人對自己的要求缺乏信心,因此,口氣缺乏肯定,從而給聽話的人留下可以思考的余地以及說話人回旋余地。
2.2 態度嚴肅莊重以及情態態度變化多
首先,態度嚴肅,表示決心或者決定的態度,或者是提出威脅以及警告,嚴厲禁止某人做某件事情或者要求別人必須履行義務,說話態度則是嚴肅、莊重,給人生硬的感覺、體現命令、決心、威脅等情態的意義。比如,一般將來時態、一般現在時態以及一般進行時態。例如,Sit down,Shut up等。其次,情態態度變化多。英語可以表達情感的方式包括很多種類。主要通過詞匯以及語法,通過語法手段可以表示不同種類句子,比如疑問、感嘆或者陳述句等。英語時態經常表達出情感以及說話者的立場、態度等。首先,過去現在進行時,現在過去進行時態表示說話人的某種情感,比如驚訝或者贊揚等。現在完成時態,和進行時態類似,也具有一定的感彩,比如感激、不滿以及憤怒等,一般不通過時間狀語表示。
2.3 態度惋惜以及遺憾
事情沒有達到自己的想法狀態,表示對過去的希望的惋惜以及遺憾,首先,一般使用過去完成時表達這種遺憾的情感。比如,I was blessed with an innocent love,yet I took it for granted until it was gone.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當時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才感到后悔莫及。其次,通過was加不定式或者be to 加不定完成式,表示自己的意圖沒有實現,例如Last Sunday we were going to go , but i t rained 。最后,通過使用過去進行時態表示過去沒有實現的打算或者愿望等。例如,He w as watching the play yesterday ,but he was too busy。
2.4 主觀上的猜測
首先,使用will加動詞完成式表示形式是將來完成,本質是對過去可能發生的事情的大膽推測以及懷疑,在語言態度上曖昧不清以及不肯定。比如,They will have arrived home by now 。其次,使用will加動詞進行式可以表示說話者對于將來以及過去的事情的推斷。比如,Hurry up .They w ill be waiting ,快點,他們在等。he w ill be telling you about it tonight 他今天晚上會將具體情況告訴你。最后,通過be to 加不定式被動語態主要表示某種可能性。比如,The answer is now here to be found 。
2.5 計劃打算以及主觀愿望
表示說話人的主觀愿望以及自己的打算以及計劃等,一般通過一般現在時態、現在進行時態表達出來。首先,一般現在時態,通過表示按照計劃在未來將要發生時間。比如,我今天晚上不在家里。I’ m not at home tonight 。其次,現在進行時態,通常是表示根據計劃安排必然發生的事情。再次,通過Will加不定時等可以在疑問句或者條件句中表現說話者的意圖和愿望,I will do it , if you like ,如果你喜歡,我會去做。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英語時態的情態意義進行分類以及總結,通過英語時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說話者的情感、態度等,在特定的語境當中,英語時態具有十分豐富的情態意義以及內涵。
【關鍵詞】 英語教學 Time Line 語法 時態
英語時態一直是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由于漢語中時態常常是借助不同的狀語或助詞來表達的,而英語中時態則是通過動詞的形式變化來表達,這種文化差異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態的難度,甚至許多高中生在學習了幾年英語之后仍不能很好地掌握過去完成時,不能從根本上區分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為此,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逐漸摸索、反復總結,發現在教授時態時借助Time Line,并配之以一定的圖示,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示各種時態的意義和用法,從而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掌握各種時態,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時態和Time Line的聯系
英語動詞時態是一個語法范疇,是用以表示各種時間和動作方面的動詞形式。時間有四個主要部分,即現在、過去、將來和過去將來。動作方面也有四種,即一般、完成、進行和完成進行。將這些時間與動作方面組合在一起,即構成16種時態,常見的有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現在完成時等。
根據不同時態所體現的時間特點,我們可以借助一條標有過去(Past)、現在(Now)和將來(Future)三個區分點(對于過去完成時,“Past”又可以細分為“Ago”和“Before”)的直線,即Time Line來描述,這正好與各種不同時態所體現的時間相對應,而且每一種時態都可以在Time Line上表示或描述出來;動作方面的特點,如一般、完成、進行則可借助線段、箭頭或小圓點等圖形將其附到Time Line上。這樣,我們就將各種時態的意義和用法以形象、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了。
二、常用時態的Time Line圖示
根據上文分析,現就如何借助Time Line對新課標所列的(也是最常用的)10種時態進行圖解教學逐一舉例闡述。
2.1 一般現在時
一般現在時常表示經常發生的動作或經常存在的狀態,該用法圖示為:
E.g.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我每天上學。
結合例句進一步向學生講解:例句中一般現在時go表“經常”,用波浪線表示,它以現在時間(Now)為基點。
2.2 一般過去時
一般過去時常表示過去某一時間所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圖示為:
E.g. Did the people of ancient Rome speak Latin? 古羅馬人是講拉丁語嗎?
結合例句和圖示講解:句中一般過去時did speak所表示的動作發生在過去時間(Past)。
2.3 一般將來時
用來表示單純的將來事實是一般將來時的基本用法,圖示為:
E.g. He’ll come next week. 他下星期來。
句中一般將來時will come是以現在(Now)為參照點來看,在將來(Future)會發生的動作,故用以現在時間(Now)為始端的虛線加上波浪形實線來表示。
2.4 過去將來時
過去將來時表示在過去將來的某一時間發生的動作或存在的狀態,圖示為:
E.g. He said he would come back the next day. 他說他第二天回來。
與一般將來時有所不同的是,句中過去將來時would come是以過去動作said(發生時的過去時間)為參照點,故用以過去時間(Past)為始端的虛線加上波浪形實線來表示。
2.5 現在進行時
現在進行時的基本用法是表示此時此刻或現階段(即說話人的說話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圖示為:
E.g. George is translating a book now. 喬治現在在翻譯一本書。
說話人說這句說時,喬治不一定正在翻譯(is translating),可能在做別的事。但在包括“說話時刻(Now)”在內的一段時間當中,喬治在從事翻譯,故上圖中現在進行時所表示的動作用在時間點“Now”所處的位置標有圓點的波浪形實線來表示。
2.6 過去進行時
過去進行時表示過去某一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圖示為:
E.g. I was practising the violin at eight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昨晚八點我在練習小提琴。
理同圖5,句中過去進行時was practising用在時間點“Past”所處的位置標有圓點的波浪形實線來表示。
2.7 將來進行時
將來進行時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在將來某一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圖示為:
E.g. What will you be doing this time tomorrow? 你明天這時將做什么?
結合一般將來時、現在進行時的用法和相應的圖3、圖5所示,句中將來進行時will be doing所表示的動作可形象地用以現在時間(Now)為始端的虛線加上在將來時間(Now)所處的位置標有圓點的波浪形實線來表示。
2.8 現在完成時
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情景為學生模擬創設語言環境,讓枯燥的課堂氣氛得到緩解,同時提升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比如:在學習“Whatareyougoingtodo?”句式時,教師可以提供一個特定的語境:“Whatareyougoingtodointhecomingsummerholiday?”這樣一個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回答,出于好奇心,會不斷地詢問其他學生,實現了學習句式的目的,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法知識。
1、聯系引導學習的方法
英語的時態共有16種,初中階段必須掌握的是時態。初中生起初接觸語法學習的時候,要有重點地進行教學,讓學生扎實基礎,然后在學習中不斷滲透和擴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將幾種時態集中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集中教學,還能夠讓學生清楚的了解到這些時態之間的區別。比如:教師先簡單地講解三種基本時態的動詞變化規律,然后拿來籃球,簡單地做幾個動作后,對學生說:“Ioftenplaybasketball.WhatamIdoingnow?”學生肯定會爭著回答:“Youareplayingbasketballnow.”然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自己昨天也打了籃球,那應該怎么表達,學生會回答:“Youplayedbasketballyesterday.”教師接著進行引導,那么明天還想打籃球該怎么表達,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后會回答:“Youwillplaybasketballtomorrow.”通過一個人一件事不同的時間發生的動作,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清楚地進行區分,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學習。
2、示范歸納的教學方法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教師為學生做好示范,才能夠激發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對語法進行更好地掌握。比如:英語中人稱代詞在作主語和作賓語的時候,形式上是不一樣的,學生要學會正確的進行轉換還能夠保證句子表達的正確性,但是很多學生分不清,教師可以進行句子的演示:“Hewantstogoshoppingwithme.”、“Letusbeginourclass.”、“Ilikeflowers.”、“Hemadebreakfastforher.”通過這些句子的舉例,可以讓學生對主格、賓格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概念。接著通過例子,教師可以進行歸納總結:在介詞后面用的都是人稱的賓格形式,而句子開始的主語用到的自然就是主格,所以在介詞后面如果要用到人稱代詞的時候,就要轉變形式。這樣簡單明了的總結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在應用的時候會更加注意,減少出現語法錯誤,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的英語語法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總結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做好示范和歸納,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法技巧。同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語法學習能力,提高英語語法教學的質量。
作者:王小芹 單位:江蘇省揚州梅苑雙語學校
一、巧用替換法記被動語態
英語中的被動語態使用得比漢語要多,要普遍。一般說來,當強調動作承受者,不必說出執行者或執行者含糊不清時,多用被動語態。但由于被動語態往往又和時態相聯系,有幾種時態就有幾種被動語態結構。因此筆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總結出巧用替換法記被動語態。要運用好這一點,首先要記兩項基本內容:
1.被動語態的基本結構即be + V-ed(V-ed代表動詞過去分詞,下同)。
2. be動詞的8種形式即be、am、is、are、was、were、been、being。
他們分別代表了be動詞在各種時態中的形式,其中,be代表的是“be”原型,am,is,are代表在一般現在時態中不同人稱的搭配的be動詞的形式,was,were代表的是be動詞過去式,been是be動詞的過去分詞,being是be動詞的現在分詞。我們將用他們來滿足各種時態對動詞形式的要求。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被動語態的結構(be + V-ed)作為一個整體替換到各時態中的動詞部分,用be動詞的各種形式來滿足時態對動詞的要求。以常見的8種時態為例:
(1)“一般現在時”,一般現在時無具體的時態結構,我們就只要考慮單純的被動語態結構,即“be+動詞原形”中的be的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般現在時態的被動語態”是:am / is / are + V-ed。
(2)“一般過去時”一般過去時也沒有具體的時態結構,我們也只要考慮單純的被動語態結構,即“be+動詞原形”中的be的形式,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般過去時態的被動語態”是was / were + V-ed構成。
(3)“一般將來時”一般將來時的時態結構是am/is/are going to / will / shall+動詞原形。
①用被動語態的結構替換進來就是am/is/are going to / will / shall+ be + V-ed。
②再考慮時態對動詞的要求是動詞原型,則以be動詞的原型be來滿足。
③因此一般將來時時態的被動語態結構是am/is/are going to、will、shall + be +V-ed。
二、巧用不等式記時間表達
英語中的時間表達方法有兩種:
1.直接表達法
(1)用基數詞+ o'clock來表示整點,注意o'clock須用單數,可以省略。如:eight o'clock:8點鐘;ten(o'clock):10點鐘。(2)用基數詞按鐘點+分鐘的順序直接寫出時間。如:eleven-o-five:11點5分,six forty:6點40。
2.間接表達法
如果分鐘數多于30分鐘,可用(60 分鐘-原分鐘數)+ to +(原鐘點數+1)表示,其中to是介詞,意思是“差”。如:8:35可表示為twenty-five to nine差25分鐘9點。根據以上內容,結合數學中的不等式的要求列出以下不等式,便于記憶:(1)時間表達格式H:M(H:代表點鐘,M:代表分鐘)。①當“0
三、巧用科學計數法記數字表達
在英語的使用中常遇到較大的數字的表達,如何流利地將數字進行表達,或將對方所說的英語表達成數字,往往是聽力中的一大難題。在日常教學中,我嘗試如下方法。
1.首先記憶以下單詞及其基本用法: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
2.了解科學計數法。如1234567890,可表示為1,234,567,890。
3.明確從右向左的每一個逗號代表一個單詞:thousand,million,billion。
4.相臨兩個逗號間的三位數按常規表達,不要忘記百位后要加and。
因此1234567890這個數字就是讀作:one billion 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 million five hundred and sixty-seven thousand eight hundred and ninety.
對應關系如下:1與one billion;234與two hundred and thirty-four million;567與five hundred and sixty-seven thousand;890與eight hundred and ninety.
反之,當別人用英語表達數字的時候,我們也同樣只需記三位數,當聽到thousand,million,billion時,用逗號進行表達即可。相臨逗號間如不足3位數要用0來補足,需要注意的時0的位置及0的個數,如聽到nine則表示為009;ninety則要表示為090,而如果聽到nine hundred則要表示為900。
一、巧妙記憶
很多學生表示,英語最難學的就是語法,尤其是其中的各種條條框框,需要記憶的內容太多,不僅枯燥乏味且容易混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和我一起尋找、發現英語語法中的規律,通過網上搜集和自主創新編寫等形式,整理出了一套英語語法的記憶口訣。
例如多數動詞后用有“to”的不定式做賓補,但有幾個動詞例外,可用如下方法記憶:
不定式,做賓補,下列動詞很特殊。
一感二聽和三讓,外加五看不用to。
半個幫助較靈活,省與不省需琢磨。
注:一感(feel),二聽(hear,listen to),三讓(make,have,let),五看(see,watch,look at,notice,observe),幫助:help sb. (to) do sth.。
又如關于虛擬語氣中謂語的特殊形式是大多數學生學習中最易混淆的知識點,可以引導學生記憶下面的口訣:
純假設,用虛擬,動詞時態退一級。
條件句,主從句,三d一t(could,would,should,might)伴主句。
表愿望,用虛擬,wish后面接從句。
現在過去到將來,動詞時態退一級。
其他動詞選should,一般情況可略去。
寧愿(would rather)時候(time)很特殊,從句謂語在過去。
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使語法的記憶變得簡單,而且還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對語法學習的興趣。同時,由于很多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口訣的編寫和修改中,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深化理解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學習的關鍵是理解。學習語法要在記憶各種語法規律的基礎上,深化對這些規律的理解,不能死記硬背。
例如在學習現在分詞和動名詞在句中的句法功能時,學生們都習慣性的記憶:分詞在句中可以作定語、狀語、補語和表語;動名詞在句中可以作定語、主語、賓語和表語。這時,筆者就會引導他們把分詞類比作形容詞,凡形容詞能充當的成分分詞也可以;把動名詞類比作名詞,凡名詞能充當的成分動名詞也可以。
促進學生對語法的理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語法知識,這種做法可以有效的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如關于動詞時態和語態的理解,要引導學生觀察謂語動詞的形式并以此判斷時態,而不要僅僅依靠時間的標志來判斷。這是因為,我們最熟悉的中文僅有“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時態,而英語語法中還包括“過去將來時”、“完成時”等時態,這些中文中沒有的時態,對學生來說理解有些難度,應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靈活運用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語言,其交際性比其他語言體現的更為強烈。由于語言必須要在一定的交際環境(語境)中得到運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在相關語境中讓學生運用語法。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幻燈片、影視剪輯等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生動的語境。在教學中盡量避免語法術語和單個例句來講解語法的傳統教學形式,而是借助這些真實、生動的語言材料,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總結并掌握語法的規則。同時,鼓勵他們大膽的使用已學會的語法進行交際練習,如對觀看的英文電影片段進行內容梗概描述等,即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也檢驗了他們對時態的掌握情況。
為促進學生對語法的靈活運用,筆者還提倡他們進行分組學習的形式。例如對于定語從句的學習,我鼓勵他們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整理含有定語從句的諺語,各小組輪流每天在黑板頂端抄寫一句,并在課上由小組成員負責講解,集體點評。這樣一來就大大的激活了學生課下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我還組織他們玩“句子接龍”的作文游戲,由我給出一個定語從句的開頭,然后由小組成員每人完成一句,上下句之間要有內容的連貫性,和時態的統一性。最后,以定語從句使用最多并且錯誤最少的一組獲勝。
筆者認為,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法教學,不應是枯燥的講解和機械的練習,只有潛心研究教法,從“記憶、理解、運用”三個方面逐層推進,才能使語法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詞:優化;語法教學;學習效果;路徑
針對英語語法的教學策略,我必須擺脫國語教學影子的通病,按照英語學習的規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學習。英語語法教學要靈活多變,因時因人而異,結合學情和所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優質高效的教學目標。
一、轉變英語教學思維,強化對語法教學的認知
語法、詞匯都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新形勢下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水平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重新定位英語語法學習在英語學習中的地位。對于英語語法的學習,首先教師要給予重視,把英語的語法教學分門別類,然后開展專門的英語語法教學課程,最好輔助一些語法專業課的練習。如在學習英語的時態表達時,教師就可以在最后給學生進行有效的總結,把初中英語牽扯到的8種時態就行明晰的講解,然后進行有區別的講解,做到精講精練,直到學生掌握為止。8種時態為: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一般將來時、過去將來時、現在進行時、過去進行時、將來進行時和現在完成時。再拿出8種時態的肯定句進行對比講解:一般現在時:主語+動詞原形(-s,-es)+ 其它;一般過去時:主語+動詞-ed+其它;現在進行時:主語+am/is/are+動詞-ing +其它;過去進行時:主語+was/were+動詞-ing+其它;一般將來時:主語+will/shall+動詞原形+其它;過去將來時:主語+would/should+動詞原形+其它;現在完成時:主語+have/has+過去分詞+其它;過去完成時:主語+had+過去分詞+其它。這樣羅列出來,進行觀察比較,學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二、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英語語法教學情境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逐步推進的今天,初中英語教師在英語語法的教學中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其中構建語法的教學情境,實現語法知識的生動直觀化教學已經成為重要的路徑之一。語法的情境化教學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借助多媒體、實物、圖片等,讓學生在寬松真實的情境下參與其中,并且學會和應用相關的語法知識。用來表示說的話不是事實,或者是不可能發生的情況,而是一種愿望,建議,假設的語氣叫虛擬語氣。例如在講授虛擬語氣的時候,這部分的內容較為復雜,不是很好理解,學生會感到枯燥泛味,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那老師就可以先做表率,造出一個虛擬語氣的句子:If I were a fish, I would surf in the sea。(假如我是一條魚,我就能在海里遨游。)當老師說完之后,很多的學生就會感到有些別扭,有些不對勁。句子當中I是主語,be動詞為什么不是常用的am或者was卻是were呢?這樣學生就很快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主觀能動性就會得到激發。再比如學習情態動詞的時候,can ,could, may, might,will, shall, should, must這些詞匯學生有時候容易混淆,那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采用創建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究。剛上英語課時,教師就說我需要找一下上一節課的李老師幫忙,他會在哪呢?學生就會暢所欲言,在此過程中就已經學會運用情態動詞了。學生:He may in the office;He should go home;He must be in school等。在這個回答的過程當中,學生都已經開始學會使用情態動詞了。
三、創設環境,突出語法運用能力的重要性
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沒有環境的支撐,再好的方法也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比較母語和英語學習,主要差異在于英語學習缺少語言環境和氛圍,因此,將“死”的語法知識放到靈活的語境中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可采取活動法、圖式法、情境對話法等方式。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創設已經的學習環境,對于語法課的學習,我們就可以按照課堂內容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學習氛圍,在此環境下,突出語法學習的重要性。比如教授條件狀語從句時,可采取造句接龍法,幫助同學認清條件狀語從句的語法特征,在接龍造句中既鞏固語法知識,又培養交際能力。老師給出一個句子:If it is fine tomorrow, we’ll go camping. 讓學生一個接一個造出語義連貫的句子:A:If we go camping tomorrow, we’ll ask Helen to join us. B:If Helen goes with us tomorrow, we’ll ask her to tell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C:If she tells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we’ll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到英語語法學習的重要性,同時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實現知識性、趣味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統一。
四、學會反思,查缺補漏
語法是語言的結構方式,是語言表達的直接載體,是詞匯重組的橋梁,在英語知識的運用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應克服教材中語法知識比較分散的不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教材中不斷出現的新的語法結構進行觀察積累,及時歸納這些規律,把它與以前學過的容易混淆的語法結構進行適當的比較,讓學生逐步形成一個全面的語法體系。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在英語語法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反思,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查缺補漏,實施對比記憶和學習,就會事半功倍,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教完八個基本時態,進行綜合復習時,教師可將八個時態的最基本時間狀語、動詞結構運用場景等特征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體會各時態間的聯系、不同之處,在運用中進行對比,在思考中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語序;時態;引導詞
賓語從句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語法重點。在歷屆中考考題中占的比例很大,也是學習的一個難點。怎樣才能系統地掌握賓語從句,在中考中提高賓語從句的正確率? 初中英語語法中,初學賓語從句讓學生學起來總是覺得在概念及變化形式上摸不著頭緒,做題時總是出錯。但賓語從句學的好壞又關系著以后間接引語的學習,所以一定要學好。
賓語從句要點及注意點。
(一).賓語從句的種類
賓語從句是一種名詞性從句,在句中作及物動詞的賓語,或介詞的賓語,或
形容詞的賓語。根據引導賓語從句的不同連詞,賓語從句可分為三類。
1.由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That只有語法作用,沒有實在的意義,在口語
和非正式文體中可以省略。例如:
He said(that)he wanted to stay at home.
She doesn’t know(that)she is seriously ill.
I am sure(that)he will succeed.
2.由連接代詞who,whom,whose,what,which和連接副詞when,where,why,how引導的賓語從句。這些連接代詞和連接副詞在賓語從句中充當某個成分。例如:
Do you know who(whom)they are waiting foe?
He asked whose handwriting was the best.
Can you tell me where the No.3 bus stop is?
I don’t know why the train is late.
3.由whether(if)引導的賓語從句,實際上是一般疑問句演變而來的。意思是“是否”。賓語從句要用陳述句語序。一般說來,在賓語從句中whether與if可以互換使用,但在特殊情況下if與whether是不能互換的。
例句:I wonder whether(if)they will come to our party.
只能用whether,不能用if引導的賓語從句
1、在帶to的不定式前
例句:We decided whether to walk there.
2、在介詞的后面
例句:I’m thinking of whether we should go to see the film.
3、在動詞后面的賓語從句時
例句:We discussed whether we had a sports meeting next week
4、直接與or not連用時
例句:I can’t say whether or not thet can come on time.
只能用if不能用whether引導的賓語從句
5、if引導條件狀語從句,意為“如果”
例句:The students will go on a picnic if it is sunny.
6、if引導否定概念的賓語從句時
例句:He asked if I didn’t come to school yesterday.
7、引導狀語從句even if(即使)和as if(好象)時
例句:He talks as if he has known all about it.
(二).賓語從句的語序
賓語從句的語序應為陳述句的語序。例如:
I hear(that)physics isn’t easy.
I think(that)you will like this school soon.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zoo?
Please tell me when we’ll have the meeting.
(三).中學英語賓語從句的時態
1.如果主句的時態是一般現在時,賓語從句該用什麼時態就用什麼時態。
如:
I don’t think(that)you are right.
Please tell us where he is.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2.如果主句的時態是一般過去時,賓語從句只能用相應的過去時態(一般過去時,過去進行時,過去將來時,過去完成時)。例如:
He asked what time it was.
He told me that he was preparing for the sports meet.
He asked if you had written to Peter.
He said that he would go back to the U.S.soon.
3.如果賓語從句所陳述的是客觀真理,其時態常用一般現在時。例如:
Our teacher said that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
Scientists have proved that the earth turns around the sun.
口訣記憶法
口訣1:
賓語從句三姐妹 that,if/whether,wh-/how展風采。
展風采有三關,引導詞,語序,時態在把關。
主從時態要一致,陳述語序永不變。
陳述請你選that,疑問需用if\whether連。
特殊問句做賓從,原來問詞不用換。
三關過后莫得意,人稱、標點需注意。
留意變臉的if\when,從句的簡化記心間。
口訣2:
賓語從句須注意,幾點事項應牢記。一是關鍵引導詞,不同句子詞相異。
陳述句子用that;一般疑問是否(if,whether)替;
特殊問句更好辦,引導還用疑問詞。
二是時態常變化,主句不同從句異。
主句若為現在時,從句時態應看意;
主句若為過去時,從句時態向前移。
三是語序要記清,從句永保陳述序。
「妙語詮釋
1.引導詞關
如果從句是陳述句,引導詞用that(that在口語或非正式文體中常省略);如果從句是一般疑問句,引導詞用if/whether;如果從句是特殊疑問句,引導詞用由疑問詞轉換而來的疑問代詞/副詞。
2.時態關
①如果主句是現在的時態,從句的時態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
I have heard(that)he will come back next week.
②如果主句是過去的某種時態,那么從句的時態一定要用過去的某種時態。如:
He said(that)there were no classes yesterday.
注意:如果賓語從句表述的是客觀真理、自然現象等時,不管主句是什么時態,從句都要用一般現在時。如:
He said that light travels much faster than sound.
3.語序關
①陳述句變為賓語從句,語序不變,即仍用陳述語序。如:
He is an honest boy.The teacher said.The teacher said(that)he was an honest boy.
②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變為賓語從句,語序變為陳述語序。如:
Does he work hard? I wonder.I wonder if/whether he works hard.
When did he leave? I don’t know.I don’t know when he left.
學習小結:
1、變賓語從句的四個要素:引導詞、語序、時態和標點符號
2、牢記賓語從句中的陳述句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