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師轉崗培訓個人總結

醫師轉崗培訓個人總結

時間:2023-01-17 17:19: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師轉崗培訓個人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師轉崗培訓個人總結

第1篇

一、指導思想

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結合我省實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路徑,遵循全科醫生培養規律,在政府主導下,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國情省情的全科醫生制度,全面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二、總體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目標。到2020年,在我省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制度,基本形成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和“首診在基層”的服務模式,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基本適應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二)基本原則。突出整體設計,堅持分步實施,逐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制度。著眼長遠目標,兼顧當前需要,多渠道培養全科醫生。突出培養質量,注重服務能力,統一全科醫生的培養和管理。健全激勵機制,轉變服務模式,引導全科醫生到基層執業。

三、主要任務

(一)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1培養模式。實行“5+3”培養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可以采取“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具體依照國家規定。(省衛生廳、省教育廳分別負責)

2培養方法和內容。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以提高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能力為主,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具體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省衛生廳、省教育廳負責)

3執業準入條件。注冊全科醫師必須經過3年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取得合格證書,并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具體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省衛生廳負責)

4參加規范化培養人員的管理。參加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人員培訓期間享受培養基地住院醫師待遇,財政根據不同情況給予補助。規范化培養期間原則上不得向個人收取培訓(學)費。具體管理辦法按照國家《指導意見》和相關規定執行。(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負責)

5大學基礎教育。臨床醫學本科教育要在現有基礎上加強全科醫學理論和實踐教學,增加醫患溝通、基本藥物使用、醫藥費用管理、公共衛生工作等內容。(省教育廳負責)

6研究生教育。從2012年起,逐步擴大全科方向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并按照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要求進行培養。(省教育廳負責)

7全科醫學專業學位授予標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省教育廳負責)

8繼續醫學教育。做好全科醫生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并將參加繼續醫學教育情況與崗位聘用、技術職務晉升和執業資格再注冊掛鉤。(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二)近期多渠道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

1轉崗培訓。選拔符合條件的基層在崗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1—2年全科醫學轉崗培訓。轉崗培訓合格者,可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省衛生廳負責)

2訂單定向免費培養。對2010—2014年入學的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生,畢業后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進行1—2年全科醫學轉崗培訓,培訓合格并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后可注冊為全科醫師。(省衛生廳、省教育廳負責)

3偏遠農村定向培訓。對到偏遠農村地區工作的3年制醫學??飘厴I生,可在全科醫生培養基地經2年培訓合格并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后,注冊為助理全科醫師,但要嚴格控制比例。(省衛生廳、省教育廳負責)

4提升學歷層次?;鶎釉趰忈t生通過成人高等教育和在職研究生教育,符合注冊條件的可按程序注冊為全科醫師或助理全科醫師。(省衛生廳、省教育廳負責)

5城鄉幫帶。建立健全縣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對口支援制度和雙向交流機制。支持醫院醫生(包括退休醫生)采取多種方式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服務。(省衛生廳負責)

(三)改革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建立分級診療模式。

1鼓勵多種方式執業。取得執業資格的全科醫生一般注冊1個執業地點,也可以多點注冊執業。鼓勵組建全科醫生團隊,劃片為居民提供服務。具體管理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2推行簽約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全科醫生要與居民建立相對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服務責任落實到全科醫生個人。具體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3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機制。積極探索并逐步建立基層首診和分級醫療管理制度,明確各級醫院出入院標準和雙向轉診機制。(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4加強全科醫生服務質量監管。建立以服務數量、服務質量、居民滿意度等為主要指標的全科醫生服務考核體系,嚴格考核,定期公布,并與勞動報酬掛鉤。(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四)建立全科醫生的激勵機制。

1按簽約服務人數收取服務費。全科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按年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分擔。具體由物價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確定。(省物價局、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2規范全科醫生其他診療收費。全科醫生可根據簽約居民申請提供非約定的醫療衛生服務,并按規定收取費用;也可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按規定收取一般診療費等服務費用。(省物價局、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3合理確定全科醫生的勞動報酬。全科醫生及其團隊成員屬于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正式工作人員的,執行國家規定的工資待遇;其他在基層工作的全科醫生按照簽約服務及向非簽約居民提供門診服務等獲得報酬。具體激勵和考核辦法由相關部門制定,同時要完善鼓勵全科醫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津補貼政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廳、省財政廳負責)

4拓寬全科醫生的職業發展路徑。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必須有合理數量的全科醫生崗位。各地可按照有關規定設置全科醫生特設崗位,招聘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工作。鼓勵各地依托現有資源組建區域性醫學檢查、檢驗中心,規范社會零售藥店發展,為全科醫生執業提供條件?;鶎訂挝蝗漆t生職稱晉升和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雙向流動機制由相關部門專門制定。(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

四、實施步驟

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2011年10月—2012年12月。

1完善政策,制定辦法。2011年底前,衛生、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物價、財政等部門組織修訂完善現行法規政策,制定出臺相關工作辦法或實施細則,并報省政府審定。(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物價局、省財政廳負責)

2開展試點,逐步推廣。選擇寶雞市作為建立全科醫生制度試點單位,于2012年初正式啟動。寶雞市政府和省衛生廳盡快研究制定試點方案,并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定。(寶雞市政府、省衛生廳負責)

3建設全科醫生培養基地。選擇我省現有五所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和全科醫學師資培訓基地,建設以三級綜合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作為臨床培養基地,以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實踐基地的全科醫生培養實訓網絡。具體建設標準和管理辦法按照國家規定執行。(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負責)

4繼續實施“萬名醫師培訓計劃”,轉崗培訓全科醫生。(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5啟動“千名待業醫學生規范化培訓計劃”。從2012年起,通過制定特殊用人政策,每年從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或大專畢業生中公開招聘200—400人,在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基地進行2—3年畢業后規范化培訓,到2020年前力爭為偏遠艱苦地區定向培養約1000—2000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具體辦法由省衛生廳牽頭制定。(省衛生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負責)

6完成階段目標任務。到2012年,每個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省衛生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負責)

第二階段: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延續第一階段啟動的工作。

2總結試點經驗,逐步在全省推廣。2013年對寶雞市開展全科醫生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試點工作進行評估和總結,并逐步在全省推廣。(省衛生廳、寶雞市政府負責)

3推進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力爭到2015年底前在全省形成一定數量規模的全科醫生隊伍和基本的全科醫生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起首診在基層和雙向轉診服務模式。(省衛生廳、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負責)

第三階段:2016年—2020年。

繼續建立和完善全科醫生制度體系,全面實現總體目標。(省衛生廳、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負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工作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省衛生廳牽頭負責,各設區市和縣(市、區)政府組織實施。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方案中承擔的職責和工作任務,落實責任,設定專人負責。

試點單位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充分調研論證、積極穩妥推進,務求實效。

省醫改辦公室對各部門、各地實施情況要加強督導檢查,及時研究新情況、新問題。

(二)完善政策法規。各相關廳局要加強制度研究,注重政策銜接,形成口徑一致、便于操作的全科醫生制度政策體系。

(三)落實經費保障。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投入機制。積極鼓勵社會資本以設立獎學金、基金等形式為全科醫生培養貢獻力量。

第2篇

關鍵詞:全科醫生;知識;技能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ZHANG Xue-qin

(Dax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escribes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s should have what knowledge and skills.Methods As the author of the two general hospitals of base of community practice base for teaching, the base has received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general practitioners training interns, nearly 80 cases, through group interviews, combined with my 10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If you want to become a qualified, welcome by residents of the area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must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should be emphasized, such a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ritical recognition and referral,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etc..Conclusion Only with the noble occupation morality and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comprehensive grasp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c health care services for comprehensive, continuous, personalized for the residents, residents of the area become a popular welcome and trus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Key words:General practitioner;Knowledge;Skills

1全科醫生應具備的知識

1.1醫學知識 全科醫生是接受過全科醫學專門訓練,為個人、家庭和社區提供優質、方便、經濟有效、一體化的基層醫療保健服務,對生命、健康與疾病的全過程、全方位負責式管理的醫生[1]。全科醫生是接觸患者第一線的醫生,是首診醫生。要求他們具備較為全面的的醫學知識,包括全科醫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急診醫學、中醫學、護理學、藥理學、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在以上學科中,應有所側重,必須掌握內科,其次是急診、外科、皮膚科、藥理學知識點,其他學科做到熟悉、了解。

1.2人文社會科學 全科醫學體現的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全科醫生必須熟悉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法學、醫學經濟學等方面的知識,才能給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

2全科醫師應具備的的能力

2.1疾病(癥狀)的診斷處理能力

2.1.1快速識別、診斷危、急、重癥,并給予初步處理 在社區,一些急癥患者往往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全科醫生;即使是在接診、治療一般患者時,也可能會出現病情突變,這就需要全科醫生能正確判斷病情,以便及時識別、初步處理。如在胸痛、腹痛患者中能識別出急性心梗、急腹癥等情況。

2.1.2能診斷和治療社區常見病、多發病 對于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四種慢病,全科醫生能夠根據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以及病人家庭和社區環境,制訂全面、連續性、個體化治療方案,并對方案定期評估。

2.1.3掌握臨床常規輔助診斷方法 如三大常規、X線、心電圖等。

2.1.4掌握心肺復蘇,熟悉下胃管、導尿技術。

2.1.5正確把握會診、轉診時機的能力 全科醫生在對患者的急癥初步處理后,就要考慮是否請??漆t生會診或轉送醫院住院治療;對慢性患者,在治療中遇到??菩詥栴},也需要??漆t生幫助。如果轉診時機把握不佳,不必要的轉診可能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思想壓力,而延誤轉診可能會耽誤患者的病情。

2.2處理常見心理問題的能力 了解從兒童到老年各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正確評價和處理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幫助就醫對象調整心理狀態,如焦慮、抑郁等。

2.3處理家庭問題的能力 家庭是個人健康和疾病發生、發展的最重要背景,可以通過遺傳、環境、感情、支持、社會化等途徑來影響個人的健康,個人的疾患也可以影響家庭的各方面功能[2]。幫助家庭處理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和家庭成員意外死亡、離婚、失業;能對有臨終患者的家庭在醫療、情感、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特別關心和照顧;夫妻關系問題、子女教育問題和老人贍養問題是自始至終貫穿于家庭的核心問題,全科醫生要具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2.4團隊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3]

2.4.1全科醫生應該與社區其他衛生和政府部門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患者服務;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同事保持融洽的工作關系;了解本地區衛生資源狀況并參與管理工作;能組織和開展社區調查,協調政府部門落實各項衛生改革措施。

2.4.2熟悉社區衛生績效考核、財務、信息化管理

2.4.3熟悉與社區衛生服務有關的衛生法律、法規(如醫師法、食品衛生法、藥品管理法、傳染病防治法等)

2.5社區健康教育能力 與綜合醫院??漆t生不同,全科醫生工作在社區,直接面對居民及其家庭,要具備開展不同層面健康教育活動的能力,如對個體或對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高危人群等群體,加強人們的健康意識,協助居民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如限鹽、戒煙、限酒等,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如嗜咸吸煙、酗酒、藥物成癮等。

2.6科學態度、自我發展、繼續醫學教育能力 與其他專科醫生相比,全科醫生橫向知識面更要廣博,必須孜孜不倦的對待業務工作,抓緊任何繼續醫學教育的機會,能運用循證醫學方法,批判性地評價新知識和信息,并將其結合于日常服務實踐中。善于通過自學、質量保證活動,學習評價自身技能與行為等,不斷獲得自我發展[4]。

2.7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能力 全科醫生至少要掌握一門外語如英語,能查閱文獻資料,開展相關的科研工作,促進學科的發展。

綜上所述,只有具有了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專業素質,掌握較為全面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為居民提供綜合性、連續性、個性化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成為深受轄區居民歡迎、信任的全科醫生,讓有不同健康需求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社區衛生服務,真正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診療格局!

參考文獻:

[1]王家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醫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276.

[2]王家驥,王培席,牛玉杰,等.全科醫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76.

第3篇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緊緊圍繞“?;尽娀鶎印⒔C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務水平,增強改革實效,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為全面完成3年(—2011年)既定目標任務奠定基礎。

二、工作任務

(一)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1.鞏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1)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參保人數達到34.5萬,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在校大學生參保率達到100%。進一步做好城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參保工作。(市人社局負責)(2)基本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的參保問題。(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負責)(3)鞏固和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參合率,參合率穩定在95%以上。(市衛生局負責)

2.進一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1)提高籌資標準。各級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地方政府補助不低于60元。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標準,參合農民個人繳費標準提高到30元。(市衛生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2)加快推進門診統籌。全面開展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以縣(區)為單位全面普及新農合門診統籌,探索城鎮職工醫保門診統籌,確?;鶎俞t療衛生機構門診費用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醫院。(市人社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3)提高報銷比例。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5%、60%、60%以上,城鎮居民醫保住院醫療費用按35%的比例兜底結算。城鎮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保持在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醫保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以上,新農合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市人社局、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4)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資助農村五保戶、低保對象和重點優撫對象參加當地新農合,資助城市低保對象中的“三無”人員、貧困殘疾人和大病重殘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對農村五保戶、農村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在住院治療時一律不設起付線;城市低保對象住院治療,可根據各地情況適度降低起付標準。對救助對象中的大病及重癥慢性病患者,視情實施醫前、醫中或醫后救助;逐步開展門診救助,取消住院救助病種限制。對農村五保戶和城市低保對象中的“三無”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可給予小額門診醫療救助。對低保對象、五保戶經醫保報銷后仍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對有特殊困難的重點救助對象,實施重點救助。(市民政局負責)(5)開展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市衛生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負責)

3.提高基本醫保基金管理水平(1)大力推廣就醫“一卡通”等辦法,引導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員持卡就醫,區縣參合農民實現持IC卡就診、刷卡報銷,方便參保人員就醫和醫療費用結算。完善全市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信息系統,實現網上實時監控醫院、即時審核結算、及時監測分析、按時匯總信息。在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地區實現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結報),患者只需支付自付的醫療費用;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與有病人來源的縣實現醫療費用即時結算(結報)。(市人社局、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分別負責)(2)積極推行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支付方式。各統籌地區選擇10種左右臨床路徑明確的疾病開展按病種付費的試點,新農合30%以上統籌地區開展門診統籌總額預付試點。探索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商的談判機制,發揮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和藥品費用的制約作用。(市人社局、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物價局負責)(3)積極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工作。重點解決農民工等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跨制度、跨地區轉移接續工作,改進和完善以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為重點的就地就醫、就地結算服務工作,鼓勵有條件的統籌地區探索實行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市人社局、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負責)(4)提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鞏固和完善城鎮居民醫保市級統籌政策,積極開展城鎮職工醫保市級統籌。科學論證、積極探索城鄉基本醫療保障的統籌和銜接,鼓勵有條件的統籌地區有序開展基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資源整合。積極探索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障管理服務。(市人社局、市衛生局、市編辦負責)

(二)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

4.深入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1)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管理體制。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市范圍內全面實施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市醫改辦、市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負責)(2)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制度改革。根據省確定的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標準,科學合理核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并加強日常管理,實行能進能出、競爭擇優、全員聘用、合同管理的人員聘用制。(市編辦、市人社局、市衛生局負責)(3)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公共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政策。建立以服務質量、服務數量和群眾滿意度為核心的考核機制,制定和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局負責)(4)推進國家基本藥物采購配送制度改革。落實執行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以省為單位招品種規格、招數量、招價格、招廠家制度,執行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全省統一價,保障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的質量與供應。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國家、省確定的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有關規定,取消藥品加成,實行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零差率銷售,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市衛生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物價局負責)(5)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多渠道補償辦法,落實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后的政府投入政策,確保補償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保障其正常運行。鼓勵各地探索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發揮醫?;饘鶎俞t療衛生機構的補償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非公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探索規范合理的補償辦法。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綜合改革,通過以獎代補的辦法,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進展快、基層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成效好的地方給予獎勵補助。(市財政局、市衛生局、市人社局負責)

5.進一步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政策(1)密切跟蹤監測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的市場價格與供應變化,貫徹落實國家、省藥品最高零售價格政策。(市物價局負責)(2)推行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基本藥物處方集,科學合理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的品種及數量,開展合理用藥培訓,在確保臨床首選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的前提下,合理確定補充藥品的配備使用比例。(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負責)(3)提高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質量標準,強化對基本藥物和補充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管和質量抽驗,積極推進基本藥物品種電子監管,完善地市級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和評價體系。(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4)落實國家基本藥物醫保報銷政策,確?;舅幬锶考{入醫保報銷范圍,報銷比例明顯高于非基本藥物。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員使用的國家基本藥物,按照基本醫療保險的規定全額給付;城鎮居民醫保的報銷比例提高15個百分點;新農合的報銷比例提高8個百分點。(市人社局、市衛生局負責)(5)密切跟蹤了解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藥品流通行業的影響,積極研究解決辦法。積極引導企業重組,組建藥品流通聯系體。(市商務局負責)

6.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開展巡回醫療,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藥物、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使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占醫療機構門診總量的比例明顯提高。(市衛生局負責)

(三)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7.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在年基礎上,再支持4個縣級醫院(含中醫院)、4個中心鄉鎮衛生院、2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57個村衛生室建設。(市發改委、市衛生局負責)

8.啟動實施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1)啟動實施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利用國家財政資金,為鄉鎮衛生院招收3名定向免費醫學生,安排15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崗人員進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繼續組織開展年農村在崗衛生技術人員成人大專學歷教育。(市衛生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編辦負責)(2)鞏固和完善市人民醫院與縣級醫院的長期對口協作關系。加強縣級醫院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安排17名縣級醫院骨干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根據國家??品较虻淖≡横t師規范化培訓辦法,研究制定我市實施方案。(市衛生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負責)(3)鼓勵和引導醫療衛生人才到基層服務。繼續組織公開招募醫藥衛生類專業大專以上畢業生和招聘執業醫師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組織實施中央財政補助農村衛生人員和城市社區衛生人員培訓項目,其中在崗培訓鄉鎮衛生人員408人次、村衛生室衛生人員820人次、縣衛生局長4人次,培訓社區全科醫師骨干15人次、全科醫師40人次、社區護士及其他衛生技術人員55人次,并組織參加全省統一考試。(市衛生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負責)(4)健全基層醫療衛生人才使用機制,鼓勵各地開展全科醫生縣鄉聯動試點。(市衛生局、市人社局、市發改委負責)(5)根據國家全科方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管理有關規定,研究制定我市管理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全科醫生職稱考試和評定。(市衛生廳、市人社局、市發改委負責)

9.發揮村衛生室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中的網底功能(1)加強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大技術支持力度,落實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指導意見,深入推進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市衛生局負責)(2)探索并完善鄉村醫生保障機制,落實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的補助政策,保障鄉村醫生的合理收入,將實行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納入新農合門診統籌的定點醫療機構范圍,門診報銷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負責)

(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10.完善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落實居民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城市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建檔率達到40%以上,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20%以上,并提高信息化水平。(市衛生局負責)(2)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辦法,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效益。(市衛生局負責)

11.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1)繼續對15歲以下的人群補種乙肝疫苗,年全市補種22138人。(市衛生局負責)(2)在年基礎上,再完成乳腺癌檢查2000人;對9400名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進行補助,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5%以上;繼續開展農村生育婦女免費補服葉酸項目。(市衛生局負責)(3)為500例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開展復明手術。(市衛生局負責)(4)實施艾滋病母嬰傳播阻斷項目。(市衛生局負責)(5)對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市衛生局負責)

12.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落實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重點支持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建設。(市發改委、市衛生局負責)(五)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按省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13.調整公立醫院布局和結構,完善管理體制(1)優化調整公立醫院區域布局和結構,明確行政區域內公立醫院的設置數量、布局、主要功能和床位規模、大型醫療設備配置,合理整合公立醫院資源。(市衛生局、市編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負責)(2)出臺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實施意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領域。(市發改委、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負責)(3)建立公立醫院與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加強人員培訓交流和業務指導,探索建立社區首診、雙向轉診等分級診療制度。(市衛生局負責)(4)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不斷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為重點,建立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研究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實施崗位績效工資政策。(市衛生局、市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負責)(5)落實國家制定的公立醫院編制標準,科學合理確定公立醫院人員編制。(市編辦、市衛生局、市財政局負責)(6)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加強信息公開,探索多方參與的公立醫院質量監管和評價制度。(市衛生局、市人社局負責)(7)啟動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鼓勵各地開展注冊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市衛生局、市人社局負責)

14.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1)探索醫藥分開,逐步取消藥品加成,逐步實現由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補償試點公立醫院。(市衛生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物價局負責)(2)指導試點區縣合理確定醫療技術服務、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的價格,推進按病種收費試點改革,改進醫療服務收費方式。(市衛生局、市人社局、市物價局負責)

15.加強公立醫院內部管理(1)進一步優化診療流程,推廣預約診療,實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縮短群眾就醫等候時間,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改善就醫環境。(市衛生局負責)(2)落實統一的醫院電子病歷標準和規范,加快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市衛生局、市人社局負責)(3)做好新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實施工作,開展人員培訓,加強成本核算和控制。(市財政局、市衛生局負責)(4)規范公立醫院臨床檢查、診斷、治療、用藥行為,繼續推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市衛生局負責)

(六)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16.加強國家及省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1)全面開展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病種研究,完善糖尿病病種研究型門診、研究型病房、重點實驗室和重點研究室建設,認真組織實施好國債補助中醫院項目建設。(市衛生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負責)(2)貫徹執行省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建設指導意見,組織實施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工作。(市衛生局負責)

17.實施中醫藥“三名”(名院、名科、名醫)工程(1)加強市、縣(區)級中醫院建設,改擴建1所市中醫院、2所縣(區)中醫院。(市衛生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負責)(2)出臺市中醫藥“三名”工程實施辦法,組織“十二五”省級重點中醫??茖2〗ㄔO項目申報工作及中醫藥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才培養項目申報工作。(市衛生局、市人社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負責)

18.推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1)實現80%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1個標準化中醫科,有1名以上中醫執業醫師或中醫專業本科畢業生。(市衛生局、市人社局負責)(2)開展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市衛生局負責)(3)積極向基層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年底前以縣(區)為單位,實現中醫藥適宜技術全市覆蓋。(市衛生局負責)

19.開展公立中醫醫院改革試點工作(1)與公立醫院改革同步開展公立中醫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出臺相關實施意見。(市衛生局、市編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物價局負責)(2)在有條件的區縣開展農村中醫藥工作縣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市衛生局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目標責任制。年度醫改工作的實施時間為年4月至2011年3月。為進一步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如期完成,市醫改領導小組將與各區、縣醫改領導小組簽訂責任狀,各區縣也要與基層實施單位建立目標責任制。

(二)加強財力保障。區縣政府要將年醫改所需政府投入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及時落實到位。要積極調整醫改資金支出結構,完善補償辦法,將建立機制與增加投入有效銜接起來。要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切實防止各種違法違規使用資金的行為。

第4篇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 風險識別

護理風險管理是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事件及預防方法的識別、評價、處理對策和科學管理。有組織,有效地采取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減少醫療護理風險的發生。如何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識別,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保障護理安全,成為護理工作管理有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將我院2年來對護理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如下。

1 方法

1.1 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1 護士責任心不強 急診科護士接診一位車禍患者,中午接診時測生命體征未發現異常,就簡單處理報告醫生后,放置推車上繼續觀察,大約2 h,患者呻呤主訴下腹部痛,B超提示肝破裂大出血,導致死亡發生醫療糾紛。分析:由于護士不能履行護理崗位職責,不把患者當回事,誤認為患者還是攥車黨,忽略了患者的病情,護士僅注重執行醫囑,忽視了主動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耽誤了危重患者的搶救時機。

1.1.2 護士履行知情同意告知不足 腦出血的患者給予翻身,執行翻身卡簽名放置護士辦公室。分析:由于護士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對患者的護理措施不能很好的進行溝通、告知,忽視了患者舉證的依據。

1.1.3 護士職業防護措施不到位 重癥監護室護士被銳器刺傷的事,而患者HIV陽性,防范措施不到位。分析:由于護士對患者的病情掌握知之甚少,不能使用正規的銳器盒,從事高危操作不能提供防護用品,以成本高為理由,忽視了自我保護意識或者職業培訓不到位[1]。

1.1.4 護理技術操作不規范 新生兒靜脈留置針輸入脂肪乳的過程中,藥液外滲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分析:由于護理人員業務技術水平低,未系統的進行護士規范化培訓,巡視患者不及時,發現藥液滲出處理方法有誤或經驗不足等原因,違反了護理技術規范。

1.1.5 用藥護理安全存在的隱患 新畢業的護士在未取得注冊護士,而單獨執行用藥醫囑、執行技術性配藥流程。分析:由于護士長管理意識模糊,用藥安全重點監控不落實,發錯藥、打錯針、重復用藥等護理缺陷時有發生不重視藥,護理人員緊缺,就利用了未取得護士執業注冊的助理護士執行醫囑,造成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發生。

1.1.6 護理缺陷主動報告不嚴格 骨科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未按術后護理常規執行,護士未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急送ICU搶救,造成護理糾紛。分析:由于護理管理組織體系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手術后護理常規不落實,護士長管理職能未充分發揮作用,主管部門監督或指導工作疏忽,流于形式等影響。事發護理糾紛討論,科室依然未報告護理部。

1.2 護理環節管理

1.2.1 完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 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如危重患者護理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藥物管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護理人員培訓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等。如搶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流程,制定急救-站位-目標流程,通過培訓熟練掌握該項技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1.2.2 加強護理高危人員管理,及時糾正質量偏差 對新畢業的護士、轉崗護士和畢業5年的低年資護士具有潛在風險,進行一對一的帶教工作。崗前培訓內容重點護理環節的管理、應急預案與處理程序[2]。重點護理環節包括:患者出入院、轉出轉入院、圍手術期護理、危重患者護理、輸血護理及藥物不良反應處理、特殊檢查前后的指導等。發生意外及應急事件的處理程序(如氣管插管意外拔管、自殺、災害等)。每天用交班15 min的時間,進行提問護士,每周業務學習,每月考核評估知識目標達標。護理目標到達護士能識別護理工作中的重點環節、意外與緊急事件,掌握意外及緊急事件的處理程序與原則(請示報告、搶救流程、護理記錄)。對每個護士進行考核,并建立護士業務檔案,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回饋,并指導護士提高護理技術,才能有效地提高護理質量。

1.2.3 加強護理細節管理,提高護理質量 護理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護士的責任心,提高護士的自我素質。增強法制觀念,組織護士認真學習《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理》及衛生法律知識,教育護士學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對護理風險的識別。規范工作流程,明確“以患者為中心”、“因病施護、因人施護、因需施護”的人性化細節化護理目標;規范護理文書記錄:給藥注射輸液單上簽名規范,執行者/核對者雙簽名嚴格把關,配藥時間、輸液時間、輸液滴數認真填寫。門診患者皮試每個患者除了有告知,必須還要有告知后護士與患者的雙簽名證實已履行了告知制度,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護理安全用藥管理,護士缺乏風險意識及危機意識,有的護士盲目執行醫囑,缺乏臨床經驗,沒有辨別執行醫囑的能力,如轉抄醫囑和口頭醫囑,機械執行醫囑而又缺乏法律文書的記錄;在搶救危重患者和遇突發事件時,對藥物存放地點、性能、不良反應等知之甚少,不僅忙亂無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時間保證用藥;護士發藥打針后很少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等。嚴格執行用藥流程,如發口服藥的流程規范,雙人床邊查對簽名,防止出現護理差錯事故,是臨床護理過程管理的一個重點監控。

1.2.4 加強急危重患者護理,提出預見性的護理問題及措施 護士長對危重患者每天進行護理風險評估,抓重點環節質量管理,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每天提前和推遲半小時上下班,檢查責任護士對危重患者的護理措施落實執行情況。每天利用晨間大交班15 min時間,進行工作講評,對潛在和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指出并提出防范措施。如氣管插管的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技術時,患者氣管內痰多,如果不及時發現進行吸痰,造成患者窒息。護士長利用現場演練的方式,培養年輕護士的臨床評判性思維。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是一個永恒的目標。

2 結果

通過護理管理者正確認識護理風險的存在,嚴格要求護理人員從小事做起(如發口服藥)到細節管理,完善風險管理制度,規范工作流程,為臨床一線護士提供正確指引。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從而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確?;颊甙踩?提高護理質量。

3 討論

3.1 推行護士連續性排班模式[3],提高護士層級管理。急診科、ICU、外科、內科病房開展APN連續性排班,為了保證夜班的護理質量,增加夜班護士人數,夜班為全夜班制。護士排班方式:①責任護士班:分為A班(8:00一15:30)、P班(15:00-22:30)、N班(22:00-8:30),每班均由1名組長帶領3名責任護士值班,負責本班所有患者的治療與護理工作。②日班:(8:00-11:30,14:30-17:30)2名護士負責醫囑處理與核對、收費管理、常用藥品與物品準備領取等工作;日班護士2名共同核對醫囑1次。責任組長負責護理工作的督促和管理,護理質量由終末控制變為過程控制,使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3.2 推行主動上報護理缺陷,加強護理質量管理。在護理活動過程中,一旦發生護理差錯缺陷,護士就膽心受處罰而隱滿不報,要求當事人主動報告,保護患者:密切觀察病情,立即通知醫師,及時糾正錯誤,盡可能地將錯誤的危害降到最小。事件報告制度:24 h內及時逐級上報。護理事故和嚴重差錯應立即報告。夜間通知夜班護士長和總值班。發生差錯、事故單位或個人,有意隱瞞,不按規定報告,事后經領導或他人發現,按情節輕重給予嚴肅處理。上報程序:病房護士病房護士長護理部院領導。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3.3 護理安全用藥規范[4],保證患者用藥安全。護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及危機意識,沒有責任感。護士盲目執行醫囑,缺乏臨床經驗,護士機械執行醫囑又缺乏法律文書的記錄;或者在搶救過程中及遇突發事件時,對藥物存放地點、性能、不良反應等知之甚少,不僅忙亂無序而且不能在第一時間保證用藥;或發藥打針后很少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等。在發現問題中找出工作的薄弱環節,在解決問題中尋找更好的方法,才能實現持久的護理安全質量管理。

參 考 文 獻

[1] 陳照坤.基層醫院護士職業防護難點分析及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5,4:44-45.

[2] 唐玉平.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做法和效果.護理管理雜志,2006,09,26.

第5篇

關鍵詞:法醫學;本科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8-0456-02

溫州醫學院法醫學專業本科教育是在我國高等法醫學教育形成的前提下,在中國特色法制建設全面推進的形勢下,在國內高校逐年擴大招生的背景下,經過調查研究于2002年開始招收法醫學專業本科生,經過10年建設,我院的法醫學本科專業已經建成,到2011年已有5屆法醫學專業225名本科生畢業,就業率100%,是立足溫州、遍布浙江、面向全國的浙江省唯一培養法醫學專業人才的本科專業。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1法醫學專業本科生招生背景

我國頒布《刑法》《刑法訴訟法》以來,隨著法制的建立和加強,我國法醫學專業教育學生迅速發展起來。早在1979年,中國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中山醫科大學開始招收了法醫學專業本科生。1983年,教育部、衛生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山西太原晉祠召開了法醫學專業教育座談會。此后,我國法醫學教育事業開始了大規模的發展。目前,已有華西醫科大學、西安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中山醫科大學等法醫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了我國法醫學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培養教育體系。這些是我國高等法醫學教育形成的主要標志。[1,2]

隨著中國特色的法制建設全面推進,司法鑒定改革的不斷深入,民眾法制意識的喚醒,案件當事人迫切需要科學公正的司法鑒定結論,因此法醫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增。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教育事業也相應在發展,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高等院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正值此時,中國法醫學會副會長、著名法醫學家陳世賢教授訪問溫州醫學院,學校領導對國內法醫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咨詢調查。2002年3月學校又派教師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法醫學院(系)學習取經法醫學專業本科培養教育模式。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招收法醫學專業本科生,2002年溫州醫學院法醫學專業招收首屆本科學生,省內28名,省外2名,到目前已招收9屆學生,2004年溫州醫學院仁濟學院開始招收法醫學專業本科生,到目前已招收8屆學生。溫州醫學院現有在校法醫專業本科學生262名,省內207名,省外55名,生源良好,錄取分高,分別來自天津、重慶、陜西、云南、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河北、福建、山東、甘肅等省市。

2學校領導重視

溫州醫學院法醫專業建設得到學校各級領導重視和支持,在2001年,溫州醫學院前任院長就布置任務,準備創辦法醫專業,卸任后,自始至終關心著法醫專業的建設,提出許多寶貴意見?,F任院長高度重視,多次表示要把法醫專業建設好,希望成立法醫學研究所,加強法醫學科學研究。原溫州醫學院副院長,病理學老教授,已有88歲高齡,自始至終關心法醫學專業建設,手把手培養法醫專業師資,無數次電話聯絡、面對面交談工作,在年終茶話會、教代會上為法醫專業建設呼吁吶喊,助威助力。學校領導重視是法醫專業建設的前提。

我國當代著名法醫病理學家和法醫學教育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黃光照教授,無數次來電、來信,從專業建設、教材編寫、師資推薦、制度管理、尸體解剖室建設、尸檢個人防護等方面作全面系統指導。

我國當代著名法醫學家、中國公安部陳世賢教授先后五次來溫州醫學院,為我院領導提供咨詢,為法醫專業教師和法醫專業學生提供幫助和開設講座,贈送《中國首法醫――陳世賢》[4]和《法醫學手冊》等書。

我國當代著名的法醫學家,全國高等法醫學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四川大學吳家教授,吳梅筠教授多次電話指導、寫信鼓勵、新年祝賀,指明創業艱難,要用毅力和智慧逐個解決出現的問題。贈送吳梅筠教授主編的《法庭生物學》、《吳家、吳梅筠教授從教五十年》[5]等書籍,祝我院法醫學事業興旺發達蒸蒸日上。

2007年8月,全國高等法醫學教育研究會第九次會議暨教育部法醫學教指委第二次會議在溫州醫學院召開。來自教育部和全國23所高等院校的40多名常務理事、理事和教指委委員以及顧問吳梅筠教授出席會議。醫學院云集全國法醫學教育界知名專家教授,來指導我校法醫學專業建設,法醫學界專家學者圍繞我國高校法醫學教育改革發展進行了交流,推動我校的法醫學專業建設更快發展,決心再創現代法醫學專業教育新局面。

3法醫學專業課程開設

法醫學專業有專任教師8名,包括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1名,教授、碩士生導師1名,副高級職稱教師3名,中級職稱教師4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名,在讀博士2名,碩士學位教師6名。教材統一使用國家規劃教材,自編實驗指導,開設法醫病理學、法醫物證學、法醫臨床學、法醫毒理學、法醫學概論、法醫人類學、刑事科學技術等法醫專業課。專業實驗室有法醫物證實驗室、法醫病理實驗室、尸體解剖室、硅藻實驗室等,法醫法學、法醫毒物分析和法醫精神病聘外院或外校師資,師資基本是正高級職稱。

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進行教學改革,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實施實際案例引導的CBL、PBL方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綜合分析能力,學生考試成績優良。2010年法醫病理學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4法醫學專業實習基地建設

2002年10月溫州醫學院司法鑒定中心經浙江省司法廳核準登記并正式掛牌成立,依法獨立進行法醫病理、法醫臨床、法醫物證、法醫毒物、法醫精神病等鑒定活動。中心擁有一大批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掌握堅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資深專家隊伍,并與基礎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學院、分子生物示范中心等共享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司法鑒定技術及設備。司法鑒定中心的成立和鑒定工作為校外法醫學專業實習基地打下基礎,并成為校內法醫學專業實習基地。

2006年和2007年,基礎醫學院院長、書記、法醫學系主任到杭州、嘉興、寧波、臺州、金華、紹興、溫州、麗水、衢州等地聯系校外法醫學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根據1994年公安部、教育部、衛生部的有關通知《關于加強全國公安機關法醫教育培訓的意見》,強調建立法醫教學實習基地的重要性,保證學生放到公安機關實習,溫州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和上述各公安局簽訂實習協議,創立校外法醫專業實習基地。

2007年和2008年,基礎醫學院對實習基地進行教學檢查,新增湖州、舟山等地專業實習基地,實習基地領導親自指導實習工作,協調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問題。帶教老師們盡職盡責,幫助學生結合理論專業知識,用專業知識指導實踐,逐字逐句地修改學生的檢驗鑒定報告。實習過程中,同學們積極骨干,虛心好學,工作認真負責,理論知識扎實而豐富,運用知識靈活而實際。反饋情況表明,我院法醫學專業學生有較強的工作能力,普遍受到各實習單位的歡迎和好評。

5法醫學司法鑒定工作

2002年10月,溫州醫學院司法鑒定中心經浙江省司法廳核準登記并正式掛牌成立,依法獨立進行法醫病理、法醫臨床、法醫物證、法醫毒物、法醫精神病等鑒定活動,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法醫類司法鑒定中心。中心擁有一大批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掌握堅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資深專家隊伍,并與基礎醫學院、附屬醫院、藥學院、分子生物示范中心等共享具有國內外先進水平的司法鑒定技術及設備,每年鑒定案件近兩千件,是目前我省鑒定技術力量最雄厚,鑒定公信力最強的鑒定機構之一,為溫州及浙東南地區的司法訴訟提供高質量的司法鑒定服務。法醫學教師作為司法鑒定人,參加司法鑒定工作,提高法醫鑒定實際水平。受理2003年SARS疑似案、2008年奧運會上訪案、2010年五姐弟集體失蹤案等重大、復雜案件的法醫病理檢驗鑒定,提高了社會公信度。接受2007年至2011年5次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的能力驗證,獲滿意、合格評定。2009年,司法部首次組織全國司法鑒定先進集體評選活動,共表彰100個先進集體,我校司法鑒定中心獲司法部全國司法鑒定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11年,溫州醫學院司法鑒定中心通過國家級CNAS認證認可,成為我省率先通過國家級實驗室/檢查機構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這不僅表明中心質量管理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也是我省司法鑒定行業發展的里程碑。今后,中心出具的法醫病理、法醫物證、法醫臨床、法醫毒物分析鑒定/檢測報告將得到51個國家的認可。

6法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方向

法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有五條道路可以選擇。1.傳統法醫之路,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公檢法系統,從事法醫專業工作,成為傳統意義上的法醫工作者。2.新興之路,根據國家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號召,進入司法鑒定機構,從事司法鑒定工作。3.深造之路,通過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和出國深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學歷層次。4.從政之路,到醫院醫務科、保險公司、行政機關等單位從事行政工作。5.從醫之路,法醫學是應用醫學、生物學及其它自然科學理論與技術,研究并解決法律中醫學問題的一門科學,是醫學的分支學科。其教學計劃參照臨床醫學專業,再加法醫學專業課程,法醫學專業畢業生勝任臨床醫學工作。

我院法醫學專業5屆225名畢業生,就業率100%。到2011年12月為止的不完全統計,(1)傳統法醫之路,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陜西、湖北等省市公務員、人民警察(法醫)68名。(2)新興之路,進入浙江、上海、云南、海南等省市司法鑒定機構105名。(3)深造之路,考上碩士研究生12名,1名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名是外科專業,2名是婦產科專業,1名是心理專業,2名基礎醫學。(4)從政之路,保險公司35名,工商局1名。(5)從醫之路,4名。

7思考與對策

溫州醫學院法醫學專業本科教育從2002年開始[6],經歷2003年浙江省教育廳組織的浙江省高等學校新專業檢查評估,2004年通過教育部組織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5年全國高等法醫學教育研究會理事單位, 2007年首屆法醫專業實習完成并順利畢業,2007年教育部高校法醫學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單位,2009年司法部法醫臨床司法鑒定人轉崗培訓單位(法醫學系),2011年基礎醫學一級學科(二級學科法醫學)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通過國家級實驗室/檢查機構(CNAS)認證認可,法醫學專業已經成為立足溫州、遍布浙江、面向全國的浙江省唯一培養法醫學專業人才的本科專業。但是,法醫學專業進一步提高和發展,趕上國內重點高校法醫學院(系)水平,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思考。

(1)師資問題:法醫學專業教師年資較輕,缺乏實際工作鍛煉。要積極引進法醫學大師和法醫學博士,充實法醫學專業師資隊伍。此外,聘請校內司法鑒定中心有關專家和校外實習基地(公安局)有關法醫專家參與法醫學專業教學。同時,鼓勵年輕教師積極參加實際檢案工作,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水平。醫學院和實習基地聯合辦學,加強教學、科研、檢案全方位合作,以“互利互惠”為原則,組建優秀的專業教學師資隊伍。

(2)體制問題:法醫學專業隸屬于基礎醫學院,司法鑒定中心掛靠在醫院管理處,兩個部門分離管理不利于法醫學科發展,應跟國內其他院校法醫學院(系)管理體制模式一致,實行統一管理,與國內接軌。鑒于目前的體制現狀,應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原則,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共同發展法醫學科。

(3)就業問題:法醫專業招生納入臨床醫學專業大類招生,高年級時分流為法醫專業方向,并且與衛生行政部門溝通,允許法醫專業畢業生參加臨床執業醫師考試,遵循公平競爭原則。同時鼓勵法醫專業學生輔修第二學士學位(臨床醫學專業),爭取臨床醫師執業考試資格,拓寬就業途徑,從而形成招生和就業的良性循環。

(4)國際化:21世紀需要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的法醫專業人才,法制建設逐步與國際社會接軌,涉外案件日益增多,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日顯突出,國內、外司法實踐對法醫學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強國外刑警組織和法醫局的交流和合作,實現法醫專業教育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侯一平.我國法醫學高等教育的特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信丰县| 奉化市| 东兰县| 依兰县| 滨州市| 吴桥县| 金坛市| 宜黄县| 南平市| 新泰市| 元江| 本溪市| 车致| 军事| 固安县| 康乐县| 拜城县| 甘德县| 岚皋县| 交城县| 东丽区| 留坝县| 万山特区| 淮阳县| 潜山县| 上高县| 九寨沟县| 大冶市| 嘉祥县| 西平县| 出国| 永胜县| 茌平县| 工布江达县| 辽阳县| 彭水| 广元市| 阿巴嘎旗| 阳原县| 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