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紅樓夢飲食文化論文

紅樓夢飲食文化論文

時間:2022-08-26 04:10: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紅樓夢飲食文化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紅樓夢飲食文化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南京;飲食文化旅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一、飲食文化旅游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些年來旅游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使得飲食文化與旅游業的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旅游形式,相關聯的旅游產品不斷涌現,成為當下線上線下熱門的旅游話題。學者趙榮光把“飲食文化定義為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制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1],即食生活、食生產、食思想、食事象、食風俗的總稱。

二、南京飲食文化資源

1、南京飲食文化資源類型

南京的飲食文化包括京蘇大菜文化、鴨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蘇大菜歷史悠久,受人文薈萃的熏陶,京蘇大菜名菜眾多,蒸鰣魚、酥鯽魚、鳳菜心、罐罐肉、燉生敲、素什錦菜、燉菜核、八寶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鴨的消耗量占全國四分之一,且歷史悠久,有板鴨、烤鴨(北京烤鴨的前身)等,形成鴨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飯一口草”的傳統習俗,野菜中的馬蘭頭、蘆蒿、腦等十分熱銷,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著名的夫子廟小吃響徹全國,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飲食文化資源特征

(1)底蘊深厚的文化歷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薈萃之地,不少古詩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結,讀來令人食指大動。如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寫到,“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蔞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東坡居士的江鮮情緣。辛棄疾的《鷓鴣天》中描寫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中描寫到“馬渡江頭苜蓿香,片云片雨渡瀟湘”,薺菜、苜蓿頭等自古就是南京人愛吃的野菜。鄭板橋的“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可見鮮筍、鰣魚也是鄭先生的最愛。而在文學巨著《紅樓夢》、《儒林外史》、以及《隨園食單》、《白門食譜》等書中都有關于南京美食的記載。(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個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五湖四海的人?!澳暇┎恕本褪窃?、不咸不淡、小資情調。利用時令原材料,體現了菜肴的原汁原味,對成菜的要求是,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濃而不膩,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其風味特點主要表現在口味醇和、咸淡適中、適應面廣、原汁原味。(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藝。南京菜講究刀工,擅長刀技,技藝高超的廚師,用一把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鏤或削,可以做出多種花樣造型,如月季、、荷花等,在品味這一道道美味佳肴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讓人不忍心去下口,不得不感嘆廚師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藝。(4)古樸淳厚的食俗風情[2]。南京為十朝都會,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古樸淳厚的食俗風情。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燈,十八落燈,講究“上燈元宵落燈面”,是南京人元宵燈節期間的食俗。三月三這天,南京人用薺菜花煮雞蛋,傳說可治頭痛。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區有吃“烏飯”(青精飯)的習俗。飯是以南天燭(一名青精樹)葉搗爛濾汁泡糯米,晾干蒸煮而成,據說人吃了能強筋骨、益氣力,被譽為“仙家服食”等。

三、南京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1、飲食文化內涵挖掘不深

目前南京餐飲市場上將飲食與文化結合起來的主題餐廳屈指可數,一些因為定位不明確、菜品和服務不佳,曾經“名噪一時”的主題餐廳已經倒閉或者“奄奄一息”。究其原因是在滿足旅游者的基本溫飽需求的同時,飲食文化的挖掘比較淺薄,僅從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難以深層次的體現文化特色。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旅游者不僅僅只是為了品嘗美食而出來旅游,更要滿足精神上的文化追求。

2、旅游項目參與性不強

近年來,美食節目大行其道,前有《舌尖上的中國》,緊接著香港明星謝霆鋒加盟《十二道鋒味》攜好友跨界做“廚神”挑動國民味蕾,掀起舌尖之旅。美食制作過程所展現的誘惑不亞于品嘗美食,而南京旅游市場上目前能讓游客直接參與制作的飲食旅游項目少之又少,旅游項目缺乏參與性,單就品嘗美食,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品牌營銷意識薄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經離我們遠去,飲食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旅游商品,要有自己的運營方式和商業包裝機制[3],在旅游市場上需要品牌營銷戰略,而目前旅游市場上有品牌辨識度的飯店極少,僅有的幾個如“南京大排檔”、“獅王府”、“綠柳居”,大部分飲食文化旅游產品缺乏深層次的包裝和宣傳,品牌營銷意識薄弱,不能滿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4、地方特色不夠突出

蘇菜屬于菜系,南京菜又屬于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被稱為“京蘇菜”,地方特色明顯。近些年來,許多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口味,紛紛引入外地菜肴如川菜、粵菜等,菜品出現了多元化的現象,口味繁雜,菜肴中混雜了其他菜系的特色,失去了本幫菜原有的味道,游客難以再品嘗到原汁原味的京蘇大菜,地方特色不再突出。

四、南京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對策

1、打好文化牌,提升軟實力

提升文化軟實力是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南京擁有深厚的民俗飲食文化底蘊,挖掘文化內涵,可以通過對一些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加以開發利用來提升飲食文化旅游產品的文化含量,在文化上做文章[4]。另外也可以通過定期開展節慶展、美食節等活動,利用微電影微視頻展播、講解員現身說法講解美食淵源,圖文并茂地呈現出南京的飲食文化風情,把文化注入飲食中,增強南京飲食文化旅游的競爭力。

2、激發游興,提高游客參與度

在品嘗美食的同時,開發一些參與性比較強的旅游項目,讓游客能夠參與制作美食,體味其中的樂趣。比如在品嘗南京小吃蟹黃湯包時,可以讓游客親自體驗包湯包的樂趣,品嘗湯包時可以告訴游客十二字要領: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后吮湯,讓游客回味無窮。南京的鹽水鴨非常出名,可以在品嘗鹽水鴨時,引導游客親自制作鹽水鴨,最后作為地方特產帶回家鄉等。游客在體驗制作美食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到了美食制作的方法,而且還體驗到制作美食的樂趣,提升游客的游興。

3、實施品牌戰略,增強競爭力

實施品牌戰略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證。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游客對飲食文化旅游產品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開始追求品牌、質量。為了滿足游客的需求,通過提升產品質量,對產品進行包裝宣傳,提高品牌的辨識度。并利用廣告宣傳、節慶活動、美食活動如“農業嘉年華”、“南京美食節”等進行大力宣傳,打響知名度,塑造出特色鮮明的知名品牌,從而塑造出南京地域的文化名片。

4、挖掘特色,體驗地方風味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地方特色飲食是經過長年累月、世代相傳而形成的,也是地方飲食文化的象征。它承載著人文情懷,傳承著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讓游客體驗到當地風味特色飲食,是南京文化旅游的重要內容。比如南京人喜歡吃野菜,可以開發別具一格的野菜宴;南京十大小吃非常出名,可以設計專門的旅游線路來品味地方小吃等,把原汁原味的民間菜肴挖掘出來,才能滿足當代人尋求回歸自然的飲食新風尚。

參考文獻:

[1]王健.青島市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3.

[2]王曉文.試論飲食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以福州為例[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01,(3):112-115.

[3]李雙蓮.湖北飲食文化旅游資源及其開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11.

第2篇

關鍵詞: 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 教學策略

基本原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語言的學習不能獨立于文化學習之外,而必須與文化學習緊密結合,對外漢語教師在加強語言訓練的同時也必須加強文化知識的教學,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漢語交際能力,這些都已是對外漢語教學界的廣泛共識。中文中蘊含著大量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因素,如何在對外漢語語言教學中更好地揭示隱藏在漢語背后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并將其傳授給留學生,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師必須面臨的一個教學難題,也是近些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界同仁熱議的問題之一,下文是我的一些初步思考。

一、對外漢語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1.隨機滲透法

隨機教育是指在計劃之外的,根據客觀提供的教育時機而臨時組織的教育。教學中的隨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關注課堂教學的動態,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關注隨時變化著的教學情境,發現并捕捉其中隱含的教育資源,并主動利用這些資源來調整教學。這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常用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外漢語老師可以充分采用隨機教育法,敏銳判斷課堂的教育情景,抓住機會,見縫插針地隨機導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如在留學生初級班,教師教授完“你好”這個中國人打招呼的常用語后,可以讓同學們互相練習,用“你好”相互問候。這時留學生剛剛接觸中文,非常有新鮮感,往往躍躍欲試,活學活用,不僅相互間用“你好”互問,而且經常試圖用“你好”和教師打招呼。這時,對外漢語教師就可以適時隨機導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告訴他們中國傳統文化講究長幼尊卑,強調尊老敬老等,在與年老位尊者打招呼時,需要說“您好”而非“你好”。這樣的隨機滲透法適用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如對外漢語教師在教授“喜酒”、“新婚”等詞匯時可以導入中國禮俗文化,在教授“鐵飯碗”、“大鍋飯”等詞匯的引申義時可導入中國歷史文化,在教授《端午節》等介紹中國傳統節日類的課文時可導入中國節慶禮俗文化,等等,甚至可以隨機接受留學生們的提問,就他們關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相關問題作出回答。這樣的隨機滲透導入,既能充分調動留學生們學習漢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原本按部就班的課堂教學鮮活靈動起來,又能增加教學信息量,加深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提高他們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并最終實現語言教學和文化知識教學間的良性互動。

2.專題講座法

張占一先生曾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劃分為“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兩大范疇,他說:“所謂知識文化指的是那種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不影響準確傳遞信息的語言和非語言因素;所謂交際文化指的是那種兩個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進行交際時,直接影響準確傳遞(即引起偏差和誤解)的語言和非語言的文化因素?!雹僭趯ν鉂h語教學中,我們發現在涉及交際文化的相關內容時,可以采用隨機滲透等方法,增加相關背景文化知識介紹,及時為留學生掃除語言使用交際中的障礙。但對部分中文程度較好、對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對中國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的留學生們來說,他們更渴望學習中國文化中的知識文化部分,這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隨機滲透法已無法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欲。對于這部分留學生來說,“專題講座法”,即按專題組織教學就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就留生們普遍感興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面,靈活開設專題講座,如專題介紹中國飲食文化、禮俗文化、傳統服飾、園林文化、文房四寶等;或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播放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專題片等。專題講座法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就某些專題展開深入討論,讓留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人某些方面。該教學法在知識性文化教學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

3.跨文化實踐法

漢語教學應以課堂教學為主,但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還要有意識地充分合理利用好留學生們的課外時間,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為留學生提供跨文化的語言實踐機會,將課堂教學自然延伸至課外,以幫助留學生消化、鞏固和拓展課堂教學所學內容。比如可以鼓勵留學生多交中國朋友,更深入地走入中國人的生活,等等。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一直實施的“1+1”項目即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該項目的主要內容是給每位在我校學習的留學生介紹至少1名以上的中國學生作為學習伙伴,在課外時間結成對子互助學習。這些中國學生不僅可以為留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幫助,而且可以為人地生疏的留學生提供生活指導,更是他們課外跨文化語言實踐練習的主要對象。當然,跨文化實踐法也可以通過組織留學生游覽、參觀本地的一些博物館、展覽館、風景名勝地、名人故居等活動來實現,以便讓留學生更多、更直觀地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較之單純的課堂教學,跨文化實踐法將課堂上的自覺學習和課下自然習得結合起來,既為留學生提供了更為鮮活純正的漢語語言環境,又鍛煉和提高了他們的漢語實際交際和運用能力,拓展了他們的學習空間,加深了他們對中國國情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4.專題研究法

專題研究法是指引導或鼓勵留學生就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一專題展開獨立的專門研究,并撰寫論文。該法對那些中文基礎好、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又喜歡獨立思考的留學生尤為適用。我們曾在我校“2+2”中外合作辦學②留學生畢業班中實施過這一辦法,成效比較顯著。2009年5月,我校第一屆“2+2”中外聯合辦學項目班留學生面臨著畢業論文選題。該班同學的專業為漢語言文學,且已在韓國高校和我校分別學習了2年漢語,對中國的語言和文化都已有了相當程度的掌握。因此,我們在指導他們做畢業論文選題時,積極鼓勵他們利用精通中、韓雙語的優勢,在老師的幫助下,作中、韓傳統文化比較研究。最終,有5名留學生做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選題,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或就中韓飲食文化、節日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做比較研究,或探析中國文學名著《紅樓夢》在韓國的流傳及其對韓國文化的影響。我們發現,這種專題研究法可以充分調動留學生在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動性。留學生通過專題研究,對中國文化的某一方面作詳細深入而理性的思考,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將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用中文完成了約5000字的本科畢業論文。這樣的教學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漢語寫作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加深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二、對外漢語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因材施教是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必須堅持的原則之一。當前,國內高校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大多依據留學生的漢語水平或專業將留學生劃分為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班。對外漢語教師首先必須正視不同班級間漢語水平存在一定差異這一現實,在導入中國傳統文化時充分顧及留學生個體間漢語水平的差異,針對處于不同階段的漢語學習者,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對于初級班、中級班的同學,可以多采用隨機滲透法或跨文化實踐法,在教學活動中注重介紹交際性文化,以語言教學為主,文化教學為輔,教學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漢語,學好漢語,掃清語言交際障礙。而對于高級班或學歷班的同學,則可多采用專題講座法或專題研究法,注意增加文化課教學的比重,重點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知識文化部分,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其次,同一個留學生班級里的學生可能會來自多個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個體之間也有著差異。教師應注意到這種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自身素質的差異,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彌補不足,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漢語水平。

2.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既符合人的基本認識規律,又符合語言學習規律。語言教學是有層次的,文化的導入與語言教學一樣也是有層次性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文化時,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即導入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交際文化到知識文化,循序漸進,逐漸擴展文化的范圍和深度。比如,一般來說,初級水平的留學生剛剛踏入一個完全陌生的語言、文化環境,對他們來說,如何實現跨文化環境中的無障礙交流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此階段的對外漢語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需求,在教學中重點導入交際性文化,增加背景文化介紹,為留學生跨文化交際掃清障礙??啥嘟榻B一些像去商店買東西、打電話、就餐、去圖書館借書等交際性的文化背景,多介紹中國人的習俗文化、飲食文化等,讓留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的日常生活模式。而隨著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到中、高級階段,教師就需要逐漸增加教學中知識文化的內容和比重,增開中國傳統文化的選修課,開設專題講座,介紹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思維習慣、歷史文化等,甚至直接鼓勵留學生作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專題研究。

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都不可能是絕對有效的。所謂“教無定法”,只有時刻保持警覺,在看似平常的教學環節中,注意捕捉和創造教育機會,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針對特定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對象,靈活選取恰當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導入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注釋:

①張占一.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3):22.

第3篇

【關鍵詞】精品視頻公開課;網絡公開課;教學錄像;比較研究

一、引言

全球大學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運動始于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啟動的“開放課件”(OCW)計劃,計劃將該學院的全部課程資料都在網上公布,隨后,耶魯、哈佛、牛津、劍橋、英國開放大學等世界名校紛紛加入。由于語言障礙,世界名校的網絡公開課開始并未受到中國學習者的重視,在中國開放教育資源聯合體(ChinaOpenResourcesforEducation,CORE)的努力下,2010年底,互聯網資源分享平臺Very CD與字幕組“人人影視”介入,前者提供課程資源和平臺,后者負責將課程的英文字幕翻譯成中文。2010年11月,網易公開課啟動,整合了麻省理工、哈佛、牛津、耶魯、劍橋等國外名校的網絡視頻,2011年1月,網易加入國際開放課件聯盟(OCWC),視頻公開課火速成為各大網站搜索熱點、各大論壇討論的焦點,利用這些網絡視頻資源學習的“淘課族”也悄然出現。國外網絡公開課的盛行給國內傳統高校課堂帶來的沖擊不言而喻,促使我國教育部門和高校做出反應,2011年3月,復旦大學與網易合作啟動網絡公開課,2011年5月,教育部正式啟動視頻公開課建設工作,同年9月,國內多所高校首批2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在愛課程網(http//)、中國網絡電視臺和網易上推出,幾天內就獲得數千名網友的點擊和熱議。2012年2月8同,高教司了《關于開展2012年度精品視頻公開課推薦工作的通知》,決定在“985工程”高校試點建設的基礎上,將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學校范圍擴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鮮明學科特色優勢的高校,計劃“十二五”期間將建設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其中2011年首期建設100門,2012—2015年建設900門。我國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建設仍在進行當中,目前只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而“好不好”還需要長期建設。將精品視頻公開課與國外網絡公開課進行比較研究,對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研究框架

論文擬對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網易上國外網絡公開課的教學錄像進行調查研究并做比較分析,研究框架的設計基于兩個方面:第一是依據相關政策文件的規定,比如《國家精品課程申報指南》中規定精品課程網站提供至少3位主講教師(包括課程負責人在內)每人不少于45分鐘的現場教學錄像?!秶揖氛n程上網技術標準》對錄像環境、音頻素材采集的技術要求、視頻素材采集的技術標準和視頻上網標準進行了規定。為配合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教育部2011年12月頒布了《視頻公開課拍攝標準》,2012年2月將其修改為《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該標準對教學錄像的時長、錄制場地、課程形式、錄制方式及設備、片頭與片尾、技術指標、視音頻壓縮格式及技術參數和外掛唱詞文件等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第二是分析有關學者研究的視角和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精品視頻公開課教學方法、內容設置、課程選題、拍攝與后期制作技術、支持服務等方面。依據以上兩點結合網絡課程的基本特點設計本調查的研究框架,其中一級指標有3個,分別是教學錄像基本情況、教學活動和攝制技術,并分解出12個二級指標進行具體觀察,研究框架見圖1。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對愛課程網。中的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網易公開課:上的國外網絡公開課進行瀏覽、學習,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抽取41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和30門國外網絡公開課,這些課程的鏈接均有效。

1 基本情況

(1)教學錄像的數量及分布

由于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有些課程的教學錄像正在陸續上傳中,拋開未上傳的教學錄像不計,平均每門7.46個教學錄像。國外網絡公開課平均每門28.3個教學錄像。

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教學錄像分布相對集中,最多15個,最少3分。《關于開展2012年度精品視頻公開課推薦工作通知》規定每門課程至少5講,有43.90%的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有3-5個教學錄像,10個以上的只占17.07%。國外網絡公開課中,教學錄像最多的是密歇根州公開課《平面設計》,有119個教學錄像,教學錄像數量主要分布在10-30個之間,見表1。

(2)共享性

視頻公開課具備較強的公開性和共享性。在國外,網絡公開課全部課程資料都在網上公布,讓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里的任意網絡使用者都可以免費使用。網絡公開課中的教學錄像可通過在線播放和下載兩種方式供用戶使用,在線播放比較方便,但需要線上觀看,共享性受到限制。下載能夠支持線下學習,有較大的用戶需求。調查顯示,精品視頻公開課所有教學錄像只能在線播放不能下載,且沒有提供課程相關材料,共享性較差。國外網絡公開課所有教學錄像均能在線播放和下載,共享性強,見表2。

2 教學活動

(1)課程選題

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定位是“以大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其受眾不僅包括大學生,還包括社會公眾,因此,精品視頻公開課選題的特點是融知識于生活、藝術與基礎科學之中。弱化知識的深度,強化科普性、通俗性和趣味性。由于通識類課程受眾面廣,所以前期建設的精品視頻公開課多為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通識類課程,特別足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受網友關注與追捧的也足這類通識類課程,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姚小玲老師主講的《演講與口才》、湖南大學袁滌非老師主講的《現代禮儀》以及浙江大學董平老師主講的《王陽明心學》等。中外網絡公開課選題比較見表3,可見,精品視頻公開課中通識類課程所占比重較大。

(2)內容設置

精品視頻公開課拋開了教案、講稿、電子課件、參考資料和在線討論等一系列教學支架,課程形式統一采用單一視頻形式,教學內容的設計成為一門公開課成敗的關鍵。調查發現,精品視頻公開課主講教師一般都是直入主題,沒有對課程性質和基本情況進行說明。國外網絡公開課上的主講教師都會在第一節課上花大約20分鐘的時間介紹課程開設的目的、會以怎樣的形式上課、作業布置以及如何進行考試等。精品視頻公開課要求每一講為一個專題,專題內容盡量獨立,又要保證整個課程的系列性、邏輯性和完整性。調查發現,精品視頻公開課基本上都能達到上述要求,但由于教學錄像數量不多,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比如在武漢大學趙林老師主講的《古希臘文明的興衰》中,李筱彤等網友就指出“很期待老師繼續上傳后面的古羅馬和基督教文化,上傳一個完整的課程,現在幾乎所有的課程都只有開頭”。在華南理工大學許勇老師主講的《計算機網絡安全》中,楊俊山等網友都表示“視頻有點少,希望能多出一些”。國外網絡公開課并不是集中錄制的,而是建立在正常的課程教學之上。按照學期的課程進度進行拍攝制作的。所以課程內容顯得更加完整、豐富,更加全面。

(3)教學方法

精品視頻公開課致力于展示中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獨特的教學方法、豐碩的教學成果,推動高等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因此精品視頻公開課要關注教學方法的設計。調查發現,精品視頻公開課和國外網絡公開課大多采用講授法。同樣采用講授法,在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教師強調知識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注重講解的層次性和邏輯性,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顯得沉悶、沒有生氣。在國外網絡公開課中,特別是受到網友關注和熱捧的公開課,比如哈佛大學TalBen Shahar主講的幸福課、哈佛大學Michael J.Sandel主講的“公正——該如何做是好?”耶魯大學Paul Bloom主講的《心理學導論》以及耶魯大學Shelly Kagan主講的“哲學一死亡”課,課堂教學非常靈活,在講課中或通過最近發生的事引入課堂、或以幽默而風趣的聊天形式進行授課、或采用蘇格拉底“產婆術”的教學方式,開篇拋出兩難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授課過程中經常能夠聽到學生會心笑聲,課堂開放、自由且氣氛活躍。

(4)師生互動

教育是師生交流的過程,交互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精品視頻公開課應充分體現師生之間的互動,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師生對問題的討論,教師對學生的接受、提出意見等。調查發現,在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有82.93%的教學錄像沒有交互,只有少數課程安排了交互環節,比如暨南大學張世君主講的“紅樓夢的藝術空間”中,教師會在課程結束前留一些時間回答學生的提問。北京師范大學于丹老師主講的“千古名月”中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也會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在國外網絡公開課中,幾乎所有的課程都注重師生交互,教師習慣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入課程,在講授過程中采用開放、思辨的問題,有時即使沒有讓學生回答問題,但是巧妙的設問、幽默的語言,讓學生沉浸在課堂之中。

(5)支持服務

“淘課族”利用網絡公開課資源進行學習,學習者和教師處于時空分離的狀態,其實質是一種遠程學習,學習者面臨更多的學習困難。這些困難不僅包括學習上的,而且還有技術上的和情感上的等,比如,學習者在學習中遇到的疑惑需要得到解答,學習者在線學習遇到的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幫助以及中國學生特有的對教師以及學習同伴的依戀等。精品視頻公開課采用單一視頻形式,沒有其他資源支撐,學習者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很難從別處獲得幫助。比如,有網友在課程討論區中提出對某個問題的疑惑,但沒有人回帖幫他解決這個疑惑:有的網友發帖說視頻不能在線觀看,希望獲得幫助,也沒有人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國外網絡公開課除了提供教學錄像的下載外,很多課程特別是理工科類課程都提供課件下載,比如哈佛大學David J.Malan主講的《計算機科學cs50》,耶魯大學PaulBloom主講的《心理學導論》,斯坦福大學Alan Cannistraro主講的“iPhone開發教程(2010年冬)”都提供課件下載。在調查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精品視頻公開課討論區中鮮有網友參與討論,即使有個別網友發帖,但大多是非學術性內容,主要是對課程的評價。國外網絡公開課中參加討論的網友較多,而且學術性貼較多,很多網友圍繞課程內容進行討論,比較深入。

3 攝制技術

(1)教學環境

《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對視頻公開課錄制場地、光線等環境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網絡公開課教學錄像的教學環境有三類,第一類是演播室或禮堂,光線均勻、亮度適中,多媒體演示較為清晰,錄制的效果最好。第二類是經過布置的普通教室,比如對普通教室黑板、講臺和墻面進行布置,安裝窗簾,錄制效果較好。第三類是普通教室,光線不均勻,多媒體演示不清晰,特別是學生鏡頭容易出現逆光等現象等,效果較差。調查發現,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教學錄像大多在演播室或禮堂錄制,保證了畫面質量,國外網絡公開課的教學錄像錄制在三類教學環境上分布比較均勻,見表4。

(2)畫面清晰度

畫面清晰度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講解畫面的清晰度,二是多媒體演示畫面的清晰度。由于視頻所占空間大,要實現網上傳輸必須對視頻進行壓縮,這就降低了教學錄像的清晰度,特別是多媒體演示畫面,如果在講解畫面中包含多媒體演示畫面,那么很難保證多媒體演示畫面能清晰展現。精品視頻公開課對視頻技術指標做了明確規定,保證講解畫面清晰度。在制作的過程中,各校都將多媒體演示通過截圖的形式展現,將多媒體演示畫面從講解畫面中獨立出來,保證了多媒體演示畫面的清晰度。另外,精品視頻公開課提供了三條線路,第一條線路清晰度最高,對網速要求較高,如果網速跟不上可選擇線路2或線路3。國外網絡公開課中的教學錄像講解畫面和多媒體演示畫面清晰度都一般。

(3)聲音清晰度

精品視頻公開課不以圖像作為主要展示對象,聲音才是呈現教學信息的主要渠道,《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對教學錄像的聲音做了具體的規定。調查表明,精品視頻公開課中的聲音都比較清晰,偶爾有幾部教學錄像有少量噪音,但仍能聽清,而且加上字幕,不會影響觀眾理解。國外網絡公開課是英語授課,配有中英文字幕,即使有些視頻有噪音也不影響觀眾理解,但觀看字幕影響觀眾理解速度。

(4)拍攝技術

中外網絡公開課中的所有教學錄像色彩還原較好,未出現偏色,且鏡頭切換過程中未出現色彩的跳躍。教學錄像采用電視手段呈現教學內容,應該具備電視特點,能夠吸引觀眾觀看,為了達到這一效果,在拍攝中應采用多機位拍攝。《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明確提出“采用3個機位以上進行拍攝”。調查結果表明,精品視頻公開課以及國外網絡公開課基本上都是使用2個以上機位拍攝的。

(5)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將拍攝的素材進行剪輯,刪除與教學主題無關的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并具各一定的藝術效果,符合觀眾的視覺心理。因此,一部好的教學錄像必須進行后期制作。《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技術標準》對片頭、剪輯和字幕等做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對多媒體演示畫面做了截圖處理,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后期制作比較精良。國外網絡公開課中的多媒體演示內容大多做了截圖處理,有些課程則充分利用電視手段進行展示,比如圣母大學的“你會為什么而奮斗?”完全采取紀錄片形式對不同的人進行采訪。新西蘭國立南方理工學院《英語強化課程1》在講解過程中加入了大量情境劇,強化英語的實踐應用。

四、中國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后續建設的建議

我國高校精品視頻公開課前期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促進高校加強優質資源建設。目前只建設成202門精品視頻公開課,距離“十二五”末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后續建設要加快建設步伐,提高建設質量,提升社會公眾科學文化素養,增強高校社會服務功能。

1 適時轉變選題類型

前期建設的精品視頻公開課的選題多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通識類的課程,內容為課程中的某個專題。由于精品視頻公開課面向社會公眾,這類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通識類課程能夠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學習起來也較為輕松,這有利于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傳播。專題短小,靈活性強,便于短期內集中建設。隨著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的深入,課程的選題應當適時地實現兩個轉變:(1)與國外網絡公開課相比,我國精品視頻公開課中通識類課程比重過多,所以后期建設應該從通識類課程轉向普通課程或專業課程,這需要教師在講解專業的學術問題時做到科學性和通俗化、趣味性的完美結合。(2)從專題轉向課程或講座,課程更加全面,內容更加豐富,能讓學生的學習更系統。講座內容精煉,選題前沿,觀點突出,形式活潑,能夠滿足較多人的需求。

2 轉變觀念,增強共享

國外有開放辦學的傳統,免費將全部的課程資料如教學錄像、教學大綱、課堂筆記、電子課件等放在網上,任人分享。在我國,精品視頻公開課這種形式還存在觀念上的障礙,首先是如何看待精品視頻公開課存在價值的問題,實際上,教師通過視頻公開課可以積累聲望,學校也可以借此提高影響力,正如耶魯大學公開課程中主講心理學的保羅·布魯姆所說,視頻公開課是耶魯建立“世界學術霸權”的大計,是大學服務社會、傳播知識、引領思想和價值導向的體現。其次,在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授課質量和教學水半直接置于全國甚至全世界同行的評價和比較之中,很多教師對此比較陌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3 突出教學設計,優化教學效果

第一,加強內容設計。精品視頻公開課和普通課堂教學不一樣,它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這些學習者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和學習經歷,精品視頻公開課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這就需要課程內容設計者能夠結合專業特點進行學習內容的設計。

第二,調整授課方式,增強師生交互。精品視頻公丌課采用單一視頻形式,整個教學過程不可避免地會以教師控制為主,但這不意味著在整個授課過程中都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聽講,整個課堂氣氛沉悶。如果調整授課方式。講授課也能非常精彩。首先,教師可以憑借個性和人格魅力吸引觀眾的目光,比如耶魯大學死亡課的主講Shelly Kagen教授,面容清瘦,盤腿坐在講桌上侃侃而談。在精品視頻公開課中,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具有個性和個人魅力的老師。比如“中華飲食文化”的主講趙榮光老師,身穿長衫,滿頭銀發,戴著一副眼鏡,一個講臺,一塊黑板,行云流水的粉筆字,講解中引經據典,讓人耳目一新。還有“千古名月”的主講于丹老師,豐富而優美的語言,給人以美的意境。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語言技巧吸引觀眾,比如幽默的語言,交互式的對話風格,在教學中通過開放而思辨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對知識內容形成深層次的理解。

4 組建專業團隊,打造精品工程

精品視頻公開課要真正成為“精品”必須組建號業團隊,群策群力,發揮各自優勢。當前,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制作有兩個相互獨立的團隊,一是課程團隊,主要負責上課,另一個是制作團隊,主要負責攝像和后期編輯。兩個團隊往往互相不了解,課程團隊不熟悉電視的特點和工作方式,制作團隊也不了解課程團隊的意圖,給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專業團隊要包括學科專家、教學專家,主講教師和錄制人員,在錄制前需要相互溝通。當前精品視頻公開課的主講多為國家精品課程或省級精品課程負責人,這些教師有著較高的學術造詣,但不一定是能夠把課講得最精彩的人。他們可以作為學科專家對課程內容進行指導,起著編劇的作用。教學專家進行教學的設計,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起著導演的作用。主講教師是演員,他們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上有自己的特色,教學效果好,深受學生歡迎。錄制人員按照《精品視頻公開課拍攝制作標準》進行拍攝和制作,能夠根據學科專家和教學專家的意圖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調整,并用電視手段對教學內容作補充。

5 關注受眾需求,建立支持服務體系

“淘課族”利用精品視頻公開課進行學習與在校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很難從身邊人群中獲得幫助,如果不及時地給予解決,會導致學生無法繼續學習。精品視頻公開課倡導“優質教育資源、優秀教學團隊、卓越教學方法”,但對服務卻關注較少。精品視頻公開課除了強調課程建設還要關注受眾需求,建立支持服務體系。可為每門精品視頻公開課建立一個資源型學習網站,主講教師可將教學大綱、電子課件、案例、參考文獻等與課程一起公開,并設立討論區,主講教師和教學團隊在網上答疑,學習者也可以用這個平臺進行互動,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學習心得,這樣能夠保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兴县| 涪陵区| 乐昌市| 青神县| 赣州市| 宝鸡市| 额济纳旗| 河池市| 阿坝| 古蔺县| 榆社县| 东台市| 合肥市| 依兰县| 黑河市| 乳山市| 鄂州市| 嘉鱼县| 得荣县| 南华县| 丰顺县| 大足县| 淮北市| 化德县| 维西| 吴堡县| 延安市| 都匀市| 鹤峰县| 高唐县| 凤台县| 安塞县| 分宜县| 武强县| 东乡族自治县| 郸城县| 兴化市| 体育| 措美县| 襄樊市| 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