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2 10:59: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財務總監工作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現任摩托羅拉北亞區移動終端事業部集團財務總監的張永祥,是一位標準的英國紳士,作為第二代土生土長的BBC(BRITAIN BORN CHINESE), 張永祥生在倫敦,先后輾轉英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先后在KPMG、DELL和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任職,2004年9月,作為新成立不久的摩托羅拉北亞區總部的空降兵第一次駐守北京,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的他正在認真學習普通話。伴隨整個摩托羅拉在中國的轉型,面對艱難時勢,張永祥首次接受《首席財務官》的采訪,闡述了他作為一位財務總監游走在不同文化之間的職業籌劃之道。
了解你的“聽眾”
《首席財務官》:您的國際化背景讓我想到了很多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在跨國公司中遇到的“玻璃天花板”問題,你如何看待跨國公司在中國機構CFO/財務總監的跨文化背景?
張永祥:跨國公司對職業經理人的國際經驗和國際背景十分看重。我很多做CFO的朋友都有國際化的背景,很多來自國外和香港或在國際機構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任職。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很多跨國企業逐鹿其間。跨國公司需要的是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否則無法與競爭對手匹敵。另外,盡管機構所在地在中國,但跨國公司的合作伙伴很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文化上的差異會導致不同國家的人有不同的做事方式。你必須要了解這些不同,才能順利地開展業務。
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去國外讀MBA或做事情,當他們有了一些國外經歷后,他們的視角會變得更開闊,人脈關系更加廣泛,解決問題的思路也不同了。
《首席財務官》:國內的很多“海歸”派在回國后發現,他們已經無法適應中國的環境,國際經驗的真正意義在于什么?
張永祥:全球各個市場的情況都不同,各個國家的文化也不同,一個真正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應該學會充分尊重這種不同。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交往要用他們所能接受的方式,這就是獲取國際經驗的意義。
我在歐洲工作時和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都打過交道,以我個人的體會,充分尊重各種文化的不同才是和全世界人做生意的辦法。我在中國做生意時,又特別注意不能僅僅局限于中國人的視角,我需要和中國以外的人打交道。我很樂意別人知道我是中國人,這會令他們相信我更了解亞洲和中國,會在這邊做得更好。從個人職業生涯講,我相信我在亞洲會比在英國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首席財務官》:中國本土財務經理人應該如何突破職業“玻璃天花板”?
張永祥:要學會在不同的文化之間順暢溝通。中國人有時候比較被動,不喜歡表現自己的成績有多好,但美國人就不同,美國市場可能也有很多問題,但他們仍然會向董事會展示美好的發展前景。他們會說盡管我們有很多問題,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知道機會在哪里。這樣投資人會對投資美國市場很有信心,認為它很有潛力。在這一點上,中國人一貫“謙遜”的做法很容易讓投資者質疑,我們為什么要投資中國市場,這里的人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我們自己,更多地看到市場樂觀的一面,首先對自己有信心,才能讓投資者對我們有信心。談話最重要的是了解聽眾是誰,他們需要你怎樣。
有時候,你必須像收音機一樣有很多頻道,和美國人打交道就要用美國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和中國人溝通就必須遵循中國的文化,而和歐洲人交往就要像歐洲人一樣。你必須具備隨時切換頻道的能力。我想這方面能力的欠缺可能也是形成玻璃天花板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國本土的財務經理人要想打破玻璃天花板就必須了解你的 “聽眾”,要讓總部對你有信心,信任你,認為你有能力做好工作。
除了文化的原因之外,就是要把中國的業務做大、做強。如果中國市場在跨國公司的整體部署中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總部就必須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因為你對公司整個業務的影響力巨大。從這個角度看,玻璃天花板的形成并不僅僅受人為因素驅動,更多是受到公司業務和戰略的驅動。所以對于我們中國或亞太市場的CFO或財務總監來說,重要是把業務做好,讓總部聽到我們的聲音,了解我們的業績。
財務高管要介入運營的所有方面
《首席財務官》:在你看來,什么是財務高管的核心素質?
張永祥:我認為首先必須懂得企業管理,必須要會像商人一樣思考。充分了解CEO想要什么,如何為他的決策提供支持。財務總監的思維必須超越財務工作基本層面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的支持企業運營,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這是財務經理職能轉變的趨勢。
《首席財務官》:一名財務總監的工作非常繁雜,您通常如何安排時間和精力?什么方面你花時間和精力最多?
張永祥:我認為最多的時間和精力要放在關注業務的成長上。我必須時刻關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出了什么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幫助企業成長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大概50%的精力和時間要花在企業運營上,剩下的時間會分配給成本控制、合規、會計等工作上。
財務總監是企業管理者,不僅僅是“數豆子的人”。影響決策和戰略對財務總監來說非常重要,僅僅記錄交易是遠遠不夠的。作為管理團隊的一員,財務總監必須介入運營的所有方面,因為大多數決策和行為將會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
此外,雇傭最優秀的員工很重要,這樣可以為管理層提供最好的支持。因為我們必須向管理層提供實時、精準的相關分析,以助于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任何個人都不可能知曉一切。對于財務總監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正確地提出問題,并且知道應該向誰發問。今天的商業環境極端復雜,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所有領域的專家,但作為財務總監必須對所有領域都有所了解,并確保團隊中要有各個方面的專家。有時聘請第三方咨詢機構提供我們所需的服務也是一種選擇,這樣做往往更有效率。
《首席財務官》:績效管理是CFO或財務總監的重要職責之一,公司治理水準和績效管理的優劣密切相關,您如何看待績效管理?衡量績效的主要原則是什么?
張永祥:績效管理對于大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它可以確保每位員工都專注地做正確的事,這樣才能確保公司的成功。績效管理不能狹隘地理解為給予報酬或獎金,重要的是通過績效管理切實地幫助員工提升能力和實現業績超越。
績效管理是幫助我們了解在哪些領域員工需要提高或接受培訓,以便做得更好的有效工具。作為財務總監給員工以建設性的反饋意見非常重要,要指出員工的不足之處,但對員工做得好的地方給予最充分的激勵才是最重要的。在績效管理中做到平衡、公正才能確保有效。
《首席財務官》:對于財務總監來說,追逐資本市場的效益,盡一切努力為股東創造價值重要,還是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真正關注公司的產品、價值上?
張永祥:我認為兩者都很重要,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如果沒有人為公司投資,公司就不可能有效運營;如果公司運營效率不高,投資者就不會有興趣對公司投資。但是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對這兩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在公司創立之初,融資更加重要,因為這決定了公司在運營中有多少資源可以支配。融資完成后,公司最重要的任務轉為加強運營,獲取利潤,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
公司存續往往取決于公司資產的流動性而不是利潤率。因此,密切監控公司的現金流量非常重要,而不僅僅是利潤率。資本市場參與者更注重通過公司財報計算利潤率。財務總監和投資者關注的公司指標是不同的。
培養“軟技能”
《首席財務官》:您認為財務經理如何才能獲得支持企業運營的上述所有能力,并完成這種職能轉變?
張永祥:和過去的財務經理和財務工作相比,我們面對的挑戰更多,競爭更加激烈。新的技術、管理理念和方法層出不窮,因此無論是企業還是財務經理人自身如果想要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和相當的專業水準,就必須具備持續學習的能力。
目前,從會計行業趨勢看,CFO 或財務總監的人選正日趨年輕化。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即使是在財務這一傳統上相對穩定的職業也是如此。你要跟上變化的腳步,就必須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來應對這些變化,這就是為什么財務經理人要不斷給自己的能力“升級”,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讀MBA,要取得ACCA等專業資格認證的原因。只有通過持續學習才能了解世界上最先進的知識、理念以應對這個急劇變化的商業世界。這是一種趨勢,不僅僅在中國,全球各地都如此。
《首席財務官》:我們注意到您的職業經歷中有很多財務以外的職位,比如運營總監、產品總監、分銷總監等,這些工作經歷對您目前從事的財務總監工作有所幫助嗎?
張永祥:我在不同國家從事過若干個不同的職位,我也因此獲得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我目前的職位非常重要。擔任不同的職位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公司的運營,也可以有機會與不同職能部門的專業人士共事,因此,可以讓我更加了解他們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我認為,所有的經驗都是有價值的并且是互通的,能夠在一家公司內擔任不同職位,獲取全面的經驗非常重要。摩托羅拉公司的輪崗制度使我有機會獲得不同業務領域、不同國家和不同職能部門的工作經驗。
《首席財務官》:您認為在財務總監的能力架構中,教育背景、執業資格和工作經驗三項中哪一項是最重要的?它們各自所占的比例應該是多少?
張永祥:工作經驗最重要,應該占到50%左右。因為從工作經歷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而從資格認證考試和教育中并不能獲得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經驗還有助于發展一個人的“軟技能”,如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演講技巧和管理技能等等。這些技能在今天的商業環境中尤為重要。執業資格占40%,因為獲得執業資格意味著具備了成為一名財務總監最基本的的技術層面的知識。這三項中教育背景最不重要只占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