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漢英翻譯論文

漢英翻譯論文

時間:2022-08-14 01:14:1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漢英翻譯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漢英翻譯論文

第1篇

論文關鍵詞:文化負載詞,漢英翻譯

 

文化負載詞匯(culturally-loaded words)是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詞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歷史、文化和民俗習慣,一般簡單地分為民族專有詞匯、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普通詞匯和習語[1]。一般來說,包括替代式翻譯、音譯、解釋性翻譯、和意譯。

1.替換

替換指在保留原文意義的基礎上,用譯語中某個指代意義不同但比喻意義相近的詞語代換原文詞語的方法,即用譯入語中帶有文化色彩的詞語取代源語中帶有文化色彩的詞語[2]。例如:開夜車(burnthe midnight oil);鉆牛角尖(split hairs);低聲下氣(pocketone's pride);背水一戰 fight with one's back against the wall(背墻一戰);馬后炮(mustard after dinner);耳邊風 water offa duck S back;當電燈泡(play gooseberry);過河拆橋(kick down the ladder);曇花一現 a flashin the pan;酒肉朋友 fair weather friend。

英語和漢語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兩者之間所反映出的文化差異構成了交際的障礙。如何克服障礙取得文化對等就成為翻譯要解決的難題之一。實踐證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找到能為譯入語讀者接受的文化對等的翻譯方法。通過各種必要的變通手段,至少可以做到語用上的對等。

2.音譯

漢英文化差異給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帶來了困難,漢語中的很多詞匯無法在英語中找到形式和內容完全對應或者類似的表達,這時可以把原語里的詞匯直接音譯過去。音譯的詞經過長期而廣泛地使用,會逐漸融入英語文化中,豐富英語詞匯,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語言的融合[3]。如儒教(Confucianism)、道教(Taoism)、功夫(kungfu)、陰(ying)陽(yang)已經普遍為英美人士接受。再比如北京奧運會吉祥物 “福娃”的翻譯。“福娃”最初翻譯成“friendlies”,自誕生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首先,friendly作為形容詞意為:“和藹可親的,友好的,對環境無害的”。但是作名詞是“友誼賽”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復數形式文學藝術論文,必是名詞無疑,意義上就說不過去了[3]。其次,friendlies聽起來像是friendless(沒有朋友)。每屆奧運會的吉祥物都能體現主辦國的民族特色,而friendlies這樣的翻譯從對外宣傳的角度說,無法體現中國的民族特色。該詞的爭議結果是最終選擇了音譯,直接翻譯成Fuwa。既簡單易記,又能體現了民族特色。

3.解釋性翻譯

音譯只取其音、不取其義,雖然能讓讀者從語音上準確地接受,但譯文成了完全的記音符號,原詞的內部意義和文化意象完全消失,成了一種空殼。對于這種情況,在音譯之后如果輔以一定的解釋,則形式和內容可以得到有效統一。如:“三個代表”譯成Three Represents (to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production forces, to represent the orientation of advancedculture and to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of the people in China);“四項基本原則”譯成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four principles of adherence to the socialist road, the people’s democraticdictatorship,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China, and Marxism-Leninism and Mao Zedong Thought)。

解釋性翻譯固然在表意上力求詳盡、清晰,但容易給人拖沓的感覺,因而這一翻譯只能是一種權宜之計。就表意而言,這一翻譯方法與音譯可謂兩個極端。折中的一種方法就是意譯。

4.意譯

中文讀者因為同原文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預設,所以能夠通過詞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際信息的全部內容,而英語讀者通常不熟悉中國文化,會按照自己的文化預設理解譯文詞匯,產生的聯想也是不同的,甚至可能誤解原文。

例如“拖后腿”,如直譯成英語pull one’s leg,就變成了“哄騙取笑某人,愚弄某人”。中國話里的“饞貓”比喻人貪嘴,常含有親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cat”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按中國人的心理, “山羊”是個褒義詞,如留著山羊胡的老人,而英國人卻視“goat”為“色鬼,的人”。

因此在翻譯此類詞匯時,譯文必須改變形式,以表達或補充與原語內涵相關的信息。比如魯迅小說《祝福》的標題翻譯成New Year’s Wish就不恰當了。“祝福”是指舊歷年底文學藝術論文,有錢人家備辦酒肉等,恭請天神祖宗享用,以求上天保佑。作者以“祝福”為題,寫的卻主要是祥林嫂的悲慘遭遇,實際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窮人的“苦”相對照,揭示社會的黑暗。如果把“祝福”譯成wish,英語讀者就會費解,因為英語wish僅僅是一種祝愿,并不包含祭奠神靈的意思。因此注重再現原文的內涵意義,把“祝福”譯成sacrifice(專指供奉,獻祭之意),并加上時問限定詞the New Year,更能體現其所有的隱含意義。

5.結論

不同的文化淵源、思維方式、信仰和價值觀造成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翻譯中的文化沖突,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則是沖突的焦點。為了保持源語的民族特色,保證翻譯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同時譯文具有可讀性,譯者不僅要意識到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而且要熟悉文化背景知識,用不同的策略處理翻譯文化負載詞。

[參考文獻]

[1]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 譯林出版社,2002.

[2]陳定安.英漢比較與翻譯[M].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9.

[3]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1.

第2篇

關鍵字: 邯鄲 公示語漢英翻譯 規范化

一、引言

邯鄲市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在經濟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獨特的地理、歷史優勢。近年來,隨著邯鄲舉辦的大型商務洽談和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多,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邯鄲。在這一過程中,規范、統一的英文公示語不僅可以為他們帶來更多的便利,還會為他們營造良好的交流環境。

為了解邯鄲公示語漢英翻譯現狀,課題組對邯鄲市區內非旅游景點主要英文公示語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對象主要包括邯鄲市區道路交通、公共服務及商業服務站點,并根據德國功能學派費米爾和諾德的目的論(skopos theory),對其進行了歸納整理,發現邯鄲市英文公示語在翻譯方面主要存在拼寫錯誤、選詞不當、詞匯冗余、語法錯誤等語言和語用錯誤方面的問題。[1]如何有效糾正這些錯譯、誤譯的公示語,進一步推進邯鄲市公示語漢英翻譯的規范化進程,成為邯鄲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和實踐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有人開始進行公示語研究,但最初的公示語研究多通過列舉當地公示語錯誤翻譯實例,在語意層面上分析選詞和語法的錯誤以及多重翻譯標準對公示語漢英翻譯帶來的混亂。[2]目前,對公示語漢英翻譯的研究已經擴展到功能、跨文化交際和語用等領域,并逐漸從個體研究發展到集體研究。

2002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立了“漢英公示語研究中心”,并在2004年和2005年暑期,兩次組織課題組成員到歐洲進行實地考查,在歐洲17個城市采集了3千余幅公示語資料圖片和10小時的錄像資料。2005年7月,中國日報網站聯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單位共同舉辦了“全國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規范大行動”。北京市政府也責成相關職能部門開通了“北京市民講外語”(省略/)網站。2005年9月,首屆全國公示語研討會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召開。2007年7月,第二屆全國公示語研討會在上海同濟大學召開。在此期間,由政府和權威媒體共同支持的全國范圍內的公示語漢英翻譯糾錯網站相繼開通,如由中國翻譯協會、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標識網、中國華僑協同中國日報網站共同開辦的“全國雙語標識路牌糾錯協作網”(language.省略/herewego/index.shtml)和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和微軟公司聯合支持的“雷人英語街頭大搜索”(engkoo.省略/expo/default.aspx)等。

除此之外,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的成果也逐漸多樣化。除了論文之外,公示語翻譯研究成果中還出現了詞典。2003年3月,《英漢漢英揭示語手冊》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漢英公示語詞典》在商務印書館出版。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的工具也逐漸增多。2008年7月8日,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公示語翻譯研究中心開發研制的“全國公示語翻譯語料庫”(一期) 并網運行。此數據庫收入漢英公示語5萬余條,涉及食、宿、行、游、娛、購方方面面,同時此語料庫以“平行語料庫”為主體,輔以可比語料庫,利用平行語料庫(配以檢索工具)查定特定表達法和參考譯法,使術語和短語的翻譯更加準確、地道,是目前為止最具權威的公示語翻譯語料庫。

三、對邯鄲市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的建議

從以上對全國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現狀的綜述中不難看出,地方公示語漢英翻譯的規范工作不僅具備良好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基礎,還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良好的支持。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必將對邯鄲市公示語漢英翻譯的規范和統一大有裨益。

1.利用豐富的研究成果,指導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實踐。

在規范公示語漢英翻譯的實際工作中,邯鄲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積累的豐富成果,在理論指導方面對不同類型的城市公示語漢英翻譯進行規范和統一,并從公示語漢英翻譯文本的文體特點、功能對等性、語用等效性、文化切合性等方面對其進行綜合評價,以保證公示語漢英翻譯的信息性、規范性和得體性。

2.政府和研究團體共同參與,確立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標準。

潘文國教授曾在中國翻譯協會和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上指出,公示語翻譯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性問題,而且是一個政策性問題[3],這充分說明了政府在城市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方面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早在2003年,為規范上海市混亂的公共場所英文公示語,市政府就頒布了《關于加強本市公共場所英文譯名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見》,并在2004年,組織“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專家委會”,討論并制定了《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基本規則》,從而確定了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的基本原則和方法。2006年,為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也在廣泛考查國外公共場所英語標識,深入聽取了國內外專家和研究團體的基礎上,起草并制定了北京市《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的地方標準,從而對北京市公共場所混亂的英文公示語起到了很好的規范作用。

由上海和北京市政府和研究團體共同參與,成功確立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標準的實例為邯鄲市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標準的制定提供了可參考性樣本。在具體實施中,邯鄲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以根據邯鄲地理文化特點,成立由英語語言研究、漢語語言研究、漢英翻譯研究、邯鄲地方文化研究、法學研究、在邯外籍專家及政府相關人員組成的“邯鄲市公共場所公示語漢英翻譯專家委員會”來起草和制定具體的標準,并可聘請國內已有的權威研究機構對該標準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地方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和全國漢英翻譯規范化的進一步接軌。

3.政府聯合權威宣傳媒體,加強對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的宣傳和監督。

無論是上海市的《上海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基本規則》,還是北京市的《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地方標準,都只是規范當地公共場所公示語漢英翻譯的指導性和推薦性方案,離開了政府的管理和民眾的監督,地方公示語漢英翻譯的規范工作就難以得到真正的落實。因此,同樣借鑒北京和上海的做法,邯鄲市政府可以聯合地方具有影響力的宣傳媒體,如地方報紙、雜志或其網站,向廣大市民進行城市公共場所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標準的宣傳,并利用它們在市民中廣泛的影響力,鼓勵市民對規范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切實推進此項工作的進程。同時利用權威進行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的宣傳也可以帶動當地市民英語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城市良好國際交流環境的營造。

4.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的現代化。

公示語網站和在線語料庫的出現,使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研究和實踐突破了以往方式單一、例證單薄、調研基礎隨意性強等局限,逐步走向研究的科學化和實踐的現代化。因此,邯鄲市政府在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中應注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之成為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的有力工具。具體來說,政府可以參照“北京市民講外語”、“全國雙語標識路牌糾錯協作網”、“雷人英語街頭大搜索”等網站的建設模式,開辟適合地方特點的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網站,利用網站吸引普通市民和公示語漢英翻譯專業人士對邯鄲公示語漢英翻譯進行調查研究,同時為他們參與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標準評判和規范工作監督提供良好的平臺。同時,為適應語言的不斷變化和調整,邯鄲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不斷建設的在線語料庫更新報告保障城市公示語漢英翻譯的及時調整和完善。

總之,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是評判一個城市國際人文環境的重要標準。錯譯、誤譯及不規范的英語公示語不僅會極大地損壞邯鄲在外國友人心中的良好形象,還會給外國友人在邯鄲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邯鄲市政府、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個人和團體、權威媒體機構應加強協調和配合,盡快出臺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化標準和規定,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推進規范工作的宣傳和監督,以使邯鄲公示語漢英翻譯規范工作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梅娟,李靜.邯鄲市非旅游景點英文公示語使用情況調查.科技咨詢,2010,(1):239-240.

第3篇

【關鍵詞】分類器 機器翻譯 歧義詞匯 多投票策略

1 概述

漢英機器翻譯是指使用計算機自動地將漢語句子轉化為具有相同含義的英語譯文的過程。漢英機器翻譯的研究對于我國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漢語句子中,往往存在著大量的歧義詞匯。漢語單詞“面”是一個歧義詞匯。在漢語句子“打著一面旗”中,“面”是“個”的含義。在漢語句子“去買面”中,“面”是“糧食”的含義。在自動翻譯過程中,計算機需要確定單詞“面”在句子中的真實含義。

目前,漢-英機器翻譯主要是借助于語言學資源來實現。所使用的語言學資源主要包括:機器翻譯詞典、翻譯規則庫、翻譯實例庫和概率化的短語翻譯對表。在翻譯過程中,需要借助于自然語言處理工具。所使用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主要包括:漢語分詞工具、漢語詞性標注工具、漢語句法分析工具和漢語詞義消歧分類器。根據以往經驗統計,漢語中的詞匯歧義現象占到了整個語言現象的42%,其比例是相當之高的。如果能將詞義消歧結果融入到自動翻譯過程之中,必將降低翻譯的難度并且提高自動譯文輸出質量。因而,詞義消歧對于提升機器翻譯質量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機器翻譯的種類有很多,但較為成型且廣泛應用的仍然是基于語言學知識的機器翻譯系統。詞義消歧知識的形式主要包括:詞義消歧模板和詞義消歧模型。

2 融合多種詞義消歧的機器翻譯

本文給出了一種使用多種詞義消歧策略來進行自動翻譯的方法,其框架如圖1所示。用戶在機器翻譯系統中,輸入待翻譯的漢語句子。首先,漢語句子需要經過分詞工具的處理,切分出所有的漢語單詞。對于句子“打著一面旗”而言,分詞結果為:“打/ 著/ 一面/ 旗/”。然后,使用詞性標注工具來標記出每一個漢語單詞的詞性。對于以上句子而言,詞性標注的結果為:“打/v 著/used 一面/m 旗/n”。在詞義消歧過程中,所使用的消歧特征可以為:詞形信息、詞性信息和語義信息等。在消歧過程中,往往需要開設一定大小的詞窗來抽取這些消歧特征。所使用的分類消歧方法包括:樸素貝葉斯算法、最大熵算法和支持向量機算法等。不同的消歧特征、不同大小的詞窗和不同的分類消歧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消歧效果。因而,存在著多種不同精度的詞義消歧分類器。每種詞義消歧方法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陷。如果能綜合多種消歧分類器的優勢,必將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

本文使用了m種不同的詞義消歧分類器(SC1,SC2,…,SCm)來確定同一個歧義詞匯的語義。在輸入的漢語句子中,使用這m種不同的詞義消歧分類器來判定歧義詞匯w的語義類。對于詞義消歧分類器SCi (i=1, 2, …, m)而言,提取詞匯w所在的上下文,從中抽取消歧特征。根據消歧特征,使用詞義消歧分類器SCi來判別詞匯w的語義為Si(i=1, 2, …, m)。由于使用了m種不同的消歧分類器來確定詞匯w的語義,因而得到了w的m種語義S1, S2, …, Sm。語義Si為詞匯w的英語譯文。此處,將使用多投票策略來確定詞匯w的真實語義。多投票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將每種消歧分類器的語義分類結果視作一票,計算得票最多的語義。對Si, S2, …, Sm進行去重,得到了n種不同的語義。將這n種不同的語義視為n個不同的盒子,將Si(i=1, 2, …, m)視為一票投入對應的盒子中。計算每個盒子中的票數,得票最多的盒子所對應的語義St就是歧義詞匯w的真實語義。

在確定歧義詞匯的真實語義之后,將漢語句子傳遞到譯文轉換模塊。譯文轉換模塊將根據漢英機器翻譯詞典來確定漢語句子中其余詞匯的譯文。在確定這些詞匯的譯文時,主要依據詞匯在當前句子中的詞性信息。在輸入的漢語句子中,能夠確定這些詞匯的語義。但是,在機器翻譯詞典中,這些詞匯仍然有不同的候選譯文。根據這些詞匯在漢語句子中的詞性標注,能夠唯一地確定其真實譯文。漢英語序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對于漢語句子“房屋的前面”,其英語譯文為“in front of house”。在大規模平行雙語語料上,抽取語序相反的漢英語言學單元對。從這些漢英語言學單元對中,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獲取翻譯規則庫。譯文轉換模塊使用翻譯規則來調整漢語句子的語序,同時,使用每個詞匯的譯文來生成其英語譯文。

3 結論

本文利用分詞技術和詞性標注技術來處理輸入的漢語句子,運用多種不同的詞義消歧分類器來確定歧義詞匯的語義。同時,使用多投票策略將這些詞匯的語義集成到機器翻譯系統中。根據翻譯規則庫和漢英機器翻譯詞典來確定漢語句子的英語譯文。

參考文獻

[1]湯小娜.詞義消歧在統計機器翻譯中的應用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7(碩士學位論文).

[2]王博.中文全詞消歧在機器翻譯系統中的性能評測[J].自動化學報,2008,34(5): 535-541.

[3]何徑舟,王厚峰.基于特征選擇和最大熵模型的漢語詞義消歧[J].軟件學報,2010,21(6):1287-1295.

第4篇

關鍵詞:跨文化旅游;翻譯適應選擇論;旅游文化翻譯;譯者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3X(2012)02-0146-04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旅游翻譯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重視,國內許多學者對旅游翻譯中的文化因素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通過收集近20年國內發表的相關論文,發現大多數文章多限于隨感式或經驗式的總結,往往是從中英文化差異入手,探討旅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及相應的翻譯策略,因而研究角度總體比較單一,重復研究的現象嚴重,且這些研究忽視了作為翻譯要素之一的譯者的主體性。針對這一研究現狀及在全球語境下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研究熱潮的背景下,筆者首次提出了旅游文化翻譯這一概念。同時筆者認為應加強結合最新翻譯學或其他學科的理論研究成果來探討旅游文化翻譯,為旅游文化翻譯找尋理論依據,實現旅游文化翻譯的真正突破。正如朱純深所言:“在有些課題的研究中,換一個觀察角度,便可以帶來新發現新見解?!保?]

作為對傳統翻譯理論的重大突破,翻譯適應選擇論的提出受到譯界的普遍關注。然而,任何理論的價值和意義都在于它解釋和指導實際的程度。本文擬從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生態翻譯視角闡述漢英旅游文化翻譯中譯者的適應與選擇,以期在旅游翻譯研究方面作出全新的探討。

二、翻譯適應選擇論與旅游文化翻譯

1.翻譯適應選擇論概述

翻譯適應選擇論是胡庚申教授于新世紀提出的新譯論,也是生態翻譯學的奠基理論。該理論將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胺g生態環境”是指原文、原語和譯語所呈現的世界,即語言、交際、文化、社會以及作者、讀者、委托者等互聯互動的整體。該理論認為,翻譯的過程是譯者適應與譯者選擇交替進行的循環過程;翻譯的原則是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翻譯的方法是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譯文的評價標準是多維轉換程度、讀者反饋、譯者素質等;最佳翻譯是“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翻譯,而“整合適應選擇度”,是指譯者產生譯文時,在多維度適應和繼而依次、并照顧到其他翻譯生態環境因素的適應性選擇程度的總和。①

傳統譯學研究囿于原語與譯語的語言轉換,原作者、譯者、譯文讀者的三元關系,將翻譯看作靜態封閉的系統,因而忽略了翻譯過程中其他的諸多相關因素及這些因素之間的復雜關系。而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理論框架為翻譯學提供了一個相對開放的動態系統,這一系統內部的諸多要素處于相對獨立、又和諧統一的生態關系。

2.旅游文化翻譯

在闡述旅游文化翻譯這一概念之前,應先了解旅游文化的內涵。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在旅游活動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交融滲透著的傳統文化遺存的人文關照。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發強烈,旅游者將愈來愈不滿足于山水景物或文化場景的淺層觀賞,而追求從文化的高品位上、從自然、人文景觀與文化的契合點上去獲得一種深度審美愉悅和感悟一種文化的深厚底蘊。旅游文化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物質文化層,包括旅游活動中提供欣賞和享樂的各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物質產品;二是行為文化層,包括行為規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與生活制度等;三是心理文化層,包括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趣味、宗教情感等。[2]

劉宓慶認為鑒于翻譯學明顯的綜合性、復雜性特點,翻譯研究中的文化必須涵蓋翻譯所涉及的語言中的文化信息問題,包括種種文化行為――具有特征的文化生理行為、集體和個體的文化心理行為和文化語言行為。[3]而文化翻譯的任務不是翻譯文化,而是翻譯蘊含或容載著文化信息的意義。至此,筆者認為旅游文化翻譯兼具旅游翻譯和文化翻譯的特點,強調旅游翻譯的文化屬性和跨文化、跨社會、跨語言、跨心理、跨學科的特性。而旅游文化翻譯又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翻譯和文化翻譯,它通過對旅游文化內核、身份、共性和異性及其宏、微觀層次的整體效應性的研究,進而盡量縮短不同旅游文化特質造成的文化心理和審美差距,達到異質旅游文化溫和抵抗、互尊互愛、和諧交融的關系。因此,旅游文化翻譯是依托語言,實現旅游文化信息的轉化、闡釋與傳播的跨文化交際行為,是兼顧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承傳的創造。同其他旅游翻譯一樣,旅游文化翻譯的功能特點表現為傳遞旅游文化信息、增強游客的文化情感體驗、激發文化旅游興趣,即文化信息性、文化情感性和文化誘導性。這三者各有側重,互為因果,是相互依存的和諧統一關系。

三、漢英旅游文化翻譯中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翻譯適應選擇論通過對翻譯過程中“適應”與“選擇”的系統闡述,試圖構建一個以譯者為中心的生態翻譯理論。這一理論對漢英旅游文化翻譯的啟示之一是:轉換翻譯研究視角,將重點轉向譯者。長久以來,譯者在翻譯活動中一直處于一種被壓制、被排斥的一仆二主的邊緣化狀態,他既要忠實于原文和原文作者,又要小心謹慎地為譯文讀者服務。而翻譯適應選擇論首次將“以譯者為中心”的生態翻譯理念明確地體現在翻譯的定義之中,從而確立了譯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導作用?;谶@一理論的基本觀點,譯者不再是被動的信息復制者,而是主動的信息創造者,因此他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更強的自主性、能動性、目的性和創造性。而這種高度的創造性和靈活性對于漢英旅游文化翻譯尤其重要。

翻譯適應選擇論對漢英旅游文化翻譯的另一啟示是:翻譯適應選擇論的核心概念是“適應”、“選擇”?!白g者從事翻譯活動的心理過程是:盡量適應翻譯的生態環境,努力表現自己的適應能力,主動優化多維的選擇轉換,不斷追求較高的整合適應選擇度?!?[注:《翻譯適應選擇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第129頁。]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旅游文化翻譯的讀者或游客在長期各自特定的語言文化環境熏陶下,已形成一種既定的文化心理和認知習慣。這種心理和習慣上的定勢制約著他們對陌生文化的開放程度和接受程度。而全球化語境下的漢英旅游文化翻譯在翻譯適應選擇論的理論指導下關注的不再是個別、孤立的中國文化信息的傳遞,而是中國文化與異域文化相交流、相融合的大目標,關注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動態適應與選擇。

1.譯者的多維動態適應

翻譯生態環境構成的要素包含了原文、原語和譯語系統,是譯者和譯文生存狀態的總體環境。事實上,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包括了翻譯活動的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譯者適應。依據翻譯適應選擇論,譯者“適應”的基本思想之一是譯者對“能力”的適應。由于旅游文化翻譯是一種文化模式向另類文化模式的引導性的傳播,其關鍵在于譯者。而旅游文化翻譯的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特點對譯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合格的漢英旅游文化翻譯者,不僅需要扎實的雙語語言功底和嫻熟的翻譯技巧,還需要敏感的跨文化意識和廣博的多學科知識,同時還應具有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中國旅游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側面,一個分支,同樣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因此,漢英旅游文化翻譯者首先應適應對其能力的要求,努力充當民族文化傳播者和中西文明橋梁的建設者,以實現中國旅游文化的有效傳播和多元文化的和諧發展。

譯者對“能力”的適應可看作是譯者對以自身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而譯者對“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還包括對以譯文讀者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的適應。由于旅游文化翻譯是一種跨文化體驗活動,它決定譯文讀者是整個翻譯生態環境系統中最不容忽視、最重要的一個元素。對于旅游文化翻譯的譯者而言,無論其翻譯是哪種內在動因和目的,他們都不謀而合地有著共同的目標,即盡量適應讀者,贏得讀者,從而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或社會效益。根據Newmark對讀者的分類方法,漢英旅游文化翻譯的預期讀者可分為學者型讀者,受過良好教育的普通讀者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讀者。這三類讀者之間既存在共性又各有特點。他們有著不同的教育背景、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審美習慣以及對中國文化不同的熟悉度和認同感,但他們都是懷著對中華文明古國的深切向往和期盼,想通過旅游深度感受中國豐富的山水文化、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多彩的現代文化。一般認為,譯文讀者對譯文的理解具有無法消除的歷史特殊性和文化局限性,這就會限制特定的讀者對譯文的理解與認同。然而,依據翻譯適應選擇論,譯者與原文、譯文和譯文讀者是處于一種不斷變化的動態的生態系統中。而跨文化旅游者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文化旅行時,往往會經歷文化興奮期、文化危機期和文化適應期的階段。從這一意義上說,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積極、動態地適應外國讀者或游客對異域文化不斷超越、不斷拓寬的文化視野和審美期待。因此,漢英旅游文化翻譯的過程不是譯者與譯文讀者的單向文化信息傳遞過程,而是譯者與譯文、譯文讀者等翻譯生態環境的辯證對話關系。譯者一方面要多維適應外國讀者或游客的固有文化定勢和認知心理,堅持“尊重游客、尊重文化差異”的適應性原則,靈活處理文化差異和沖突,引導讀者進行中國旅游文化的閱讀、鑒賞和體驗;另一方面,譯者不能一味消極、被動地適應外國讀者或游客,而要有創新意識和革新的膽量,適時拓展、打破、超越、創造他們的文化認知心理,以實現中國旅游文化的深度、廣度和效度傳播。

2.譯者的“自然”優化選擇

翻譯適應選擇論認為,翻譯是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即譯文生成的過程就是以原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選擇譯者和以譯文為典型要件的翻譯生態環境選擇譯文的總和。[注:《翻譯適應選擇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第126頁。]而處于“選擇”階段的譯者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泛指的譯者,而是特定的、被翻譯生態環境“激活”的譯者,他具有動態的“雙重”身份:一方面接受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與制約,另一方面又以翻譯生態環境的身份實施對譯文的選擇與操縱。事實上,譯者的選擇發生在翻譯活動的各個方面,存在于翻譯過程的各個階段,出現在翻譯轉換的各個層次。這種選擇的內在機制和動機正是“適者生存”、“汰弱留強”。而這里的“適”或“不適”,“強”或“弱”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對譯者/譯品的整合適應選擇度和選擇程度的一種概括。因此,翻譯適應選擇論為漢英旅游文化翻譯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提供了理論基礎。對于漢英旅游文化翻譯來說,基于其動態變化的翻譯生態環境,不同的譯本或譯文由于適應了不同的翻譯目的、不同的讀者對象、不同的文化群體、不同的市場需求,甚至文本資料翻譯和導游口譯的不同文體特點,因而有可能共生共存,共同生效。

依據翻譯適應選擇論,在漢英旅游文化翻譯中,譯者應在翻譯生態環境的不同層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維,至少三維(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適應的基礎上,遵循“以中國旅游文化為取向,以外國讀者或游客為中心,內容先于形式,傳承優于傳達”的翻譯原則,靈活動態地優化選擇翻譯策略以產生整合適應選擇度較高的譯文。通常,外國讀者或游客對特定中國旅游文化信息了解得越少,譯者適應他們認知結構的必要性就越大,越需要對原語進行適應性的文化信息處理。事實上,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等維度是相互交織、互聯互動的,它們會同時作用于譯者的適應和選擇程度。譯者在翻譯旅游文化信息時應盡力集“信息、情感、誘導”于一體,融“語言、文化、交際”于一爐,在多維動態適應翻譯生態環境中的作者維、社會維、讀者維、市場維、目的維等多維度基礎上作出最佳適應與優化選擇從而得出整體適應選擇度最高的譯文。

五、結 語

旅游國際化時代的到來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跨文化交流變成一種生存需要,也使旅游文化翻譯成為一項值得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翻譯適應選擇論從翻譯生態環境的視角解讀翻譯過程和翻譯實質,是一種新的生態翻譯研究途徑。這一理論對漢英旅游文化翻譯實踐同樣具有可操作性和解釋力。根據翻譯適應選擇論,漢英旅游文化翻譯是以譯者為主導,以旅游文本為依托,以中國旅游文化信息轉換為宗旨的譯者不斷自我適應、優化選擇的循環過程。這是一項極具悟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但又并非絕對自由。本文從翻譯適應選擇論的角度探討漢英旅游文化翻譯中譯者的多維動態適應和“自然”優化選擇,希望對實際的漢英旅游文化翻譯有一定的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朱純深.翻譯探微:語言•文本•詩學[M].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

[2]華國梁.中國旅游文化[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3.

[3]劉宓慶.文化翻譯論綱[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Effective Verbal Communication in Cross-cultural Tourism

LIU Yan-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Law, Wuhan, 430074, China)

第5篇

又到畢業季了,大家的論文準備的怎么樣了,下文是論如何寫好畢業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恰當的選題是保證畢業生撰寫論文成功的第一步。一個好的選題不僅能使作者從中獲益。而且還能引起讀者的興趣。恰當的選題要求作者有敏銳的直覺,較高的學術修養和豐富的經驗。此外,了解論文寫作的相關格式要求,組成部分,追求論文寫作的原創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準備工作

首先,作者要廣泛大量的瀏覽或閱讀近年來發表在各類期刊和學術權威刊物上的文章。如中國外語。外國語,現代外語,中國翻譯,語言與翻譯,語言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電話教學,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等。通過廣泛的閱讀使自己了解目前學術前沿和科研的最新動態。同時還要弄清楚自己所感興趣的領域及其該領域的研究狀況。如:這一領域已完成的課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深度,該領域的主要發現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或空白等。為了幫助畢業生選題,赤峰學院外國語學院于2006年組織部分教師為該院英語系的03級畢業生提供了選題的方向和建議。以下是其中的部分選題:

1)教學法方向:1、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研究與嘗試。2、論需求分析在自主學習模式中的作用。3、在英語學習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4、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與培養。5、現代中學英語教師的必備素質。6、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7、初中英語的課堂提問技巧。8、教師的信念對教學的影響。9、交際法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10、在中學開展“英語角”的活動意義及方法。

2)英美文學方向:1、論《永別了。武器》的反戰主題。2、論《老人與海》中的英雄主義。3、哈克貝利,費恩的民主精神。4、意象派詩歌與中國古詩的比較。5、談對莎士比亞悲劇人物性格的共性認識。6、莎士比亞戲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7、《失樂園》的主題探析。8、淺談感傷主義的形成史。9、“簡愛”的藝術價值。10、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

3)翻譯方向:1、淺談翻譯中文化因素的異化與歸化。2、商標名稱的特點與翻譯3、電影片名的翻譯4、漢英公示語的翻譯5、英文新聞標題及其翻譯6、翻譯中文化意象的失落與歪曲7、從文化角度論漢譯英中的變形與求信8、文學翻譯中的“語境”問題9、漢譯英中不同社會文化信息的轉換10、從社會符號學翻譯法看英漢成語翻譯過程中的功能對等。

第6篇

聽力15分,填空10分,單項選擇15分,閱讀理解35分,漢英互譯15分。

閱讀理解部分,要求考生閱讀三篇短文,每篇文章后有五個問題,考生應根據文章內容從每題四個選擇項中選出一個最佳答案。短文選材包括人物傳記、社會、文化、日常知識、熱門話題及科普常識等,體裁以議論文、說明文為主,文章的語言為中等難度。

翻譯部分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英譯漢,要求考生把前面閱讀理解文章中劃線的五個句子譯成中文。第二部分為漢譯英,要求考生把五個難度適中的中文句子譯成英文。英譯漢和漢譯英的句子難度均低于課文的英語文章。

(來源:文章屋網 )

第7篇

關鍵詞:關聯理論、漢英新聞標題翻譯、最佳關聯性

翻譯活動是譯者在原語認知語境和目的語認知語境之間尋求最佳關聯性的過程。所謂翻譯的最佳關聯性即譯者期望譯文接受者在推導原語意圖和理解譯文時“能以最小的努力取得足夠的語境效果。筆者認為,最佳關聯性也是翻譯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理應作為新聞翻譯實踐和研究的指導原則。

1.關聯理論概述

關聯翻譯理論是由E.A.Gutt (1991)在其博士論文《翻譯與關聯:認知與語境》中以認知心理學和關聯理論為基礎而提出的一種翻譯理論。它源于Dan Sperber 和Deirdre Wilson (1986,1995)在《關聯:交際與認知》一書中提出的關聯理論。兩位對一般的語言交際推理模式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補充,認為人們在語言交際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關聯理論認為,人們在交際過程中期待產生一個最佳關聯性,即聽話者在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這就是關聯理論的關聯原則。在關聯原則之下,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性(Sperber & Wilson, 1986:158, 譯文引自何自然,冉永平,1998)。

而Gutt在其博士論文中將關聯理論跟翻譯結合在一起研究,提出關聯翻譯論,這個理論“集合可以刷新人們對翻譯的認識”(趙彥春:273)。關聯翻譯理論把翻譯看作一個涉及大腦機制的推理過程,它是一種言語交際行為。Gutt認為“譯文應該是同原文釋義相似(interpretively resembling)的接受與語段(Gutt, 1991:100, 翻譯引自林克難,1994)。最佳關聯性是譯者力爭達到的目標,譯者的責任不僅僅翻譯意思,更重要的是翻譯作者的意圖(翁林穎:117)。關聯理論強大的解釋力以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理論框架,可以準確有效地指導翻譯實踐。

2.關聯理論與漢英新聞標題翻譯

2.1 中英文標題的差異

從詞匯上看,中文標題喜歡用動詞,英文標題偏愛名詞。相同點是兩者都喜歡用縮略語、小詞及大眾化用詞和時髦用語。

從語法來看,英文標題多用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時態標志明顯。漢語中沒有非謂語動詞,但可以用偏正結構發揮其功能。漢語標題也有省略,可以省略主語,但英語不行。

從修辭來看,英漢標題風格各異。漢語標題更重文采,講究對仗和押韻;英文標題則顯得質樸和平淡,重在鋪陳事實。

2.2 從關聯翻譯論解讀漢語新聞標題的英譯

上述差異正是理解新聞標題的關鍵,也是新聞標題的難點和切入點。下面,筆者通過結合翻譯實踐中的實例,來解讀漢語新聞標題翻譯的原則和有效手段。

2.2.1 直譯

如果漢語新聞標題的意思簡單/直接/清晰,直接翻譯成英文后不會產生歧義,并且能被讀者接受,則采用直譯法。

例1:愛爾蘭前衛導演打造中國式喜劇

An Avand Garde Irish Director Put a Chinese Comedy on Stage

例2:去世對中國的挑戰

Kim’s Passing Poses Challenges for China

這兩個例子均采用了直譯法,因為這兩個漢語標題都是簡單的陳述句,旨在完整表達一個事件的事實,被翻譯成英文后也不難理解。所以當漢語標題是單一直接的句子,而且新聞事件的本身即具備足夠的吸引效力時,采用直譯法完全可以達到很好的翻譯效果。

2.2.2 意譯

漢語傾向于在表層意思的背后給讀者以深層感悟的留白,力求獨樹一幟,漢語新聞標題常采用修辭手段如擬人,雙關等,這樣與本國文化相關聯的標題,翻譯時最好采用意譯法,化隱晦為明示,益于讀者理解。

例3:澳新護照承認第三性別

Australian passports will now have three gender options―male, female and x.

這里第三性別如果直譯成the third gender,讀者免不了會不知所云,這時就需要在翻譯時根據意思寫出完整的翻譯。

例4:騎驢找馬:如何在職找工作

Ask the Juggle: Job-hunting While Working Full-time

這個標題中,作者引用了漢語中的常見的俗語“騎驢找馬”,很好地表現出了在職的工作者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滿意但不會辭職,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但不想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心態。翻譯的時候,采用意譯法,用ask the juggle(請處理)以達到不錯的翻譯效果。

2.2.3 重構標題,合理翻譯

依據關聯理論,翻譯是一種明示-推理活動,推理包含了從交際者的明示中確定其交際意圖。在這一理論框架下,譯者可以靈活變通,進行語用調整,以類比移譯(趙彥春:282)。由于文化底蘊不同,能被讀者迅速找到最佳關聯語境的漢語新聞標題被翻譯成英文后并不容易被英語讀者理解,這時譯者就需要將漢語標題進行重構和編譯。

例5:11年來超千名老人曾到陳塘莊街市民學校學英語――銀發英語角,真有國際味

English Conner for the Old, showing a globalized world

漢語標題主標題過長,對于版面有限的報刊來說,顯然不能直譯。由于主標題內容在文章中已有說明,譯者可以直接翻譯副標題。抓住主要意思之后,譯者可以編譯,old 與world 押韻,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

例6:整容手術成美國最流行圣誕禮物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a tummy tuck

這個漢語標題雖然清晰明了,但是直譯的話會顯得呆板無趣,于是譯者采用編譯法,在英文譯文中添加了主語I,從而拉近了與英文讀者的距離。

2.2.4 遵循漢語原文的結構或修辭特色

為力求形式美與意境美,譯者在翻譯漢語新聞標題時常常采用一些修辭手段,如對仗,雙關,比喻,押韻等,在最大限度忠實原作者的意圖的基礎上,使讀者在獲知新聞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譯者所提供的最佳關聯預警去理解原文的結構和含義。例如:

例7:在美設自由貿易區 幫中國企業走出去

Setting up a free trade area in US, Wu helps enterprises go global.

根據文章內容,譯者添加了主語,變原來的無主對仗句為完整的句子,并保持前后字數相近,這樣在視覺效果上更加容易吸引讀者。

3.結語

新聞標題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被視為新聞報導的眼睛和靈魂,能夠一下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同時為讀者導讀。漢語新聞標題有著自己的特點與形式,為使譯文更好地為英語讀者所理解,譯者可以在關聯理論的指導下,為英語讀者創造最佳關聯語境,從而使其有相似于原文讀者的反應。(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

參考文獻:

[1] Gutt, 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Wilson, D. & Sperber, D. Representation and Relevanc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馮慶華. 文體翻譯論[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8篇

一直以來,中國行政區劃單位之一的“縣”被英譯為“county”。筆者查閱了國內較權威的幾本漢英大詞典,如《漢英詞典》(修訂本)1《新時代漢英大詞典》2《漢英大詞典》3以及《遠東漢英大辭典》4(原主編人為梁實秋)等,均把“縣”翻譯成“county”。此外,在書刊論文中,“縣”的英文對等詞也多為“county”,如王先文論文“美國縣制演化及其對中國縣制改革的啟示”被譯為“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County Syste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hina’s County Reform”5。很多縣志的英譯也是如此,如《邯鄲縣志( 1986—2002)——Annals of Handan County》《上海縣志——The Gazette of Shanghai County》等6。中國的行政區“縣”真的能與英語國家的地方政府單位“county”畫等號嗎?

“County”一詞最早指歐洲國家伯爵們的領地,后來慢慢演變成英國、美國以至英聯邦國家最大的地方政府行政單位。根據《韋氏新編國際大詞典第三版》(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nabridged)),county作為地方政府單位,其含義為“3b: the largest administrative unit for local government in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called also in England and Wales administrative county and in Scotland civil county. 5a: the largest division for local government within a state of the US with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differing from state to state. 6: the largest local administrative unit in various countries, esp. in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7 (第3項b條:大不列顛北愛爾蘭王國最大的地方政府行政單位——在英格蘭與威爾士稱“行政郡”,在蘇格蘭稱“公民郡”。第5項 a條:美國各州最大的地方政府單位,其行政職能州與州之間有差異。第6項:是其他各國,尤其是英聯邦國家的最大地方行政單位。) 

以美國為例,由于美國早期是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美國的地方政府模式不可避免受到宗主國影響,“county”一詞被采用并成為各州最大的地方政府單位。美國的地方政府具體包括county(郡)、municipality(市政自治體)、township and town(鄉鎮)和special district(特別區)四種類型。美國各州首先被州政府劃分為數量不等的county,county里面又包括township或尚未合并的town這樣不同類型的地方政府。美國一共有3000多個county 8,除了康乃迪克州(Connecticut)和羅德島州(Rhode Island),每個州都設有county,而且它們的數量是相對穩定的。

以上四種類型中似乎沒有包含city。實際上,municipality是由city(市)、borough(區)、village(村),以及需要合并的town(鎮)組合而成的地方政府。值得一提的是,與county、township、town這樣的地方政府不同,municipality不是州政府劃分的,只有人們自愿要求合并時才會產生,其權力比較大,相當于自治市?!俄f氏新編國際大詞典第三版(未刪節)》中對city做如下解釋“2d: a municipal corporation in the US occupying a definite area and subject to the state from which it deprives its power and for which it exists as an area of local government governed under a legal charter by a mayor and council, by a commission, or by a city manager and council and being usu. more populous than a town, borough or village.”7 (第2項d條: 美國的地方自治組織機構,占有一定土地面積,隸屬于州政府并由州政府賦予其行政權力,作為一個地方政府管轄一定的區域,由市長和地方議會或委員會或城市管理者與地方議會在法律框架下進行管理,人口一般比鎮、區或村要稠密。)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國,city通常情況下不會作為一個地方政府單獨出現,它往往與鄰近的town、village、borough等合并成自治權力更大的municipality。

由此可見,county是美國最大的地方政府單位,city、town、township、borough、village均包含在其范圍之內。但這種劃分僅就地理范圍而言,并不代表county有權力支配管理這些地方政府,“任何單個政府都沒有資格支配其他政府”9。因此,當美國人聽到這樣的句子“I live in Datong County located in Datong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我住在山西大同市的大同縣)”時,肯定會困惑不解。因為county的面積范圍要比city大許多。如著名賭城City of Las Vegas(拉斯維加斯市)就位于美國內華達州的Clark County(克拉克郡)內,并成為克拉克郡的行政中心。

第9篇

【關鍵詞】 語料庫;語料庫語言學;外語教學;翻譯研究;研究;發展狀況

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的語料庫語言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主要致力于文本的檢索、取樣、分析以及統計,從建立之初就為語言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來,語料庫語言學得到了大量中國學者與專家的廣泛關注,不僅建成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水平、高質量的諸如平行語料庫、專門用途語料庫、和用于研究學習者口語和書面語特征的學習者口筆語語料庫等各種類型的語料庫,研究方向也從以往單一枯燥的語法、詞匯和詞典編纂擴展到涵蓋二語習得、外語教學與研究、翻譯理論、翻譯實踐、話語分析、錯誤分析和語言處理等更為專業和全面的諸多語言學研究的領域之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具有不同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的學者投入到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之中,使得語料庫語言學得到空前的發展。此外,國內以及國際間的各層次和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也為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和發展創造了優越的環境。

一、外語教學與研究與語料庫語言學

以語料庫為基礎的外語教學研究始終是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也一直是國內外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家關注的焦點。在中國,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一直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首先,基于語料庫的外語教學的兩個最基本的問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關于這些問題,國際、國內的專家和學者紛紛給出了各自的理解。Sinclair強調學習者可直接通過相關語料庫資源,憑借相應的分析軟件,分析觀察詞匯索引和擴展語境,從而自覺得形成對語言形式的歸納和自我發現。此外,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教學需求自建小型語料庫或基于現有的大型語料庫建立更為細致和專業的子語料庫,并將其與實際的語言教學活動相結合,切實地體現語料庫對語言教學的輔助作用。粗略統計,過去幾年中在CSSCI來源的期刊中發表的關于語料庫與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相關論文數量多達220余篇,內容涵蓋了外語教學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中的各個領域和環節,如基于語料庫的,包括詞匯、句法、篇章、翻譯、實際應用等各層次在內的外語教學模式探究。下面,筆者以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結合程度為依據梳理并簡單分析了相關研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國內學者紛紛倡導在外語教學的實際之中靈活地應用語料庫:謝應光;郭杰克;何安平、濮建忠和衛乃興討論了詞匯和語法的關系,強調每個詞匯都各有其語法,詞匯的意義和結構密不可分,而語言教學的設計則應從詞匯出發,突出詞匯的核心用法。衛乃興強調了Sinclair提出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所應具備的四項重要技能:即1)劃分話語意義成分的能力;2)區分“向心式”結構和“離心式”結構的能力;3)對語言認知、討論和重組的語言能力;4)對語言進行釋義的能力。這一觀點是以語言描述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而提出的,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和挑戰性。

Tim Johns提出了數據驅動學習(Data-driven Learning,簡稱DDL),意即在外語教學的實際之中直接應用語料庫數據和相關的檢索軟件和技術,也就是鼓勵和引導學習者觀察、分析、描述、概括和歸納語料庫中大量真實存在的原料,并在此過程中自我發現語言的規律。國內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相關研究。

李文中和濮建忠在介紹“數據驅動”學習的基礎上探討了在外語教學的實際中如何直接應用語料庫索引技術的問題并給出了實現“數據驅動”學習的基本手段。甄鳳超詳細探討和分析了基于語料庫的“數據驅動學習”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所需的技術。衛乃興、李文中和濮建忠等人在國內首次實現了語料庫資源的在線查詢、檢索和共享,實現了四個語料庫700多萬詞的文本資源KWIC網絡在線轉換、實時傳送與共享,并開發了“數字驅動”學習系統。而以白志剛為首的團隊憑借語料庫數據技術和wiki平臺等技術資源和手段,對高年級英語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俞燕明通過對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和以數據驅動為基礎的學習模式的對比研究發現數據驅動學習模式在提高學生的詞匯水平方面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還對學生的研究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相當的促進作用。不難看出,數據驅動的外語學習和網絡多媒體技術為外語教學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同時,大量實用性強、操作簡便的語料庫檢索軟件的研發和應用也勢必極大的促進語料庫語言學與外語教學與研究的結合,從而激發出大量新的研究成果和應用。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目前的數據驅動教學和實踐模式仍處于探索初期,相關的數據和技術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仍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和完善。

外語教師深入地加工和分析現有的語料庫資源或現存的學習者語料庫,并在實際的診斷式外語教學中應用其成果是語料庫間接應用于外語教學的一種重要途徑。國內目前建成的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學習者語料庫有: “中學英語教育語料庫”(450萬詞);“中國英語學生口筆語語料庫”(200萬詞);“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100萬詞);和“中國大學學習者英語口語語料庫”(70余萬詞)等等。通過對比分析英語本族語語料庫和學習者語料庫,不但可以分析、描述、和概括中間語的使用特點,還可診斷學習者的錯誤并預測其潛在的學習困難,真正實現“對癥下藥”,從而切實保證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二、翻譯學與語料庫語言學

翻譯學家Mona Baker 首先創立了“語料庫翻譯學”的研究范式。而張柏然教授認為語料庫翻譯學是一種以描寫翻譯理論為其理論基礎、以語料庫實證研究方法為其手段、力求科學、系統地描寫和歸納翻譯(包括漢外對比研究)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之概要的學問。語料庫與翻譯的結合主要包括雙語平行語料庫的開發、以語料庫為基礎的翻譯共性的研究、和以語料庫為基礎的語言特征研究、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和研究以及基于語料庫的口譯研究等等。

一直以來,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地將平行語料庫應用于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之中?;谄叫姓Z料庫的研究依據大量真實語料,從經驗論的視角出發,憑借科學的統計方法,描述和概括語言現象并對其進行理論的抽象。王克非、黃立波認為語料庫翻譯學不但打破了傳統的重視原文本和翻譯文本對等的理念,而且破除了原作至上的觀點,擯棄了內省法和規約法,以大量的真實的翻譯文本為基礎,把語際對比和語內對比的模式相結合,憑借先進的分析技術和手段,實現對翻譯的描述、解釋和歸納同時探索研究翻譯的本質。總而言之,語料庫翻譯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依靠經驗和感受的翻譯研究的做法,以大量真實的翻譯文本為基礎,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分析文本等值概率、檢索語境、統計類符/型符比、統計句子長度、詞頻和搭配方式等,得出研究結論,保證了結論的可靠性和科學性。

廖七一較早地分析介紹了語料庫語言學與翻譯學相結合的問題,強調指出了與翻譯教學和研究密切相關的三類語料庫:1)平行語料庫;2)多語語料庫;3)可比語料庫,及其在實際的翻譯教學中和翻譯的規范性和普遍性的理論探索與研究中的積極作用。

國內平行語料庫的建設普遍起步較晚,現已建成的具有相當規模的語料庫有: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漢英雙語語料庫”(20萬句對,提供網上查詢服務);北京大學計算語言學研究所的“BABEL漢英平行語料庫”(20萬句對);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的“CCL漢英雙語語料庫”(233.589句對);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的“通用漢語對應語料庫”(約3000萬漢字/英文詞);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英漢雙語語料庫”(5萬句對);南京大學的“南大-國關平行語料庫”等。這些語料庫極大地激發了包括語言對比研究、翻譯研究、雙語詞典編纂研究和外語教學研究在內的一系列相關語言研究。另外,燕山大學劉澤權教授領導建設的《紅樓夢》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對全面、系統和科學地分析我國經典名著及其譯本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衛乃興等在上海交通大學正在籌建的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此語料庫預期庫容將達1000萬詞(字),涵蓋人文、經貿、科技和國際政治等四個子語料庫,打破了傳統的句對的對齊方式,以機器智能匹配和人工匹配的結合應用為基礎,將建立以漢英對應意義單位為其主要對齊方式的語料庫。

綜上,平行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劉澤權和朱虹研制的《紅樓夢》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可直接應用于文學名著的翻譯教學實踐之中。王克非指出在翻譯教學的實踐中應用北外的“通用漢英對應語料庫”的三大方式:1)提供大量豐富的針對某一檢索詞的雙語對譯樣例;2)為講授者和學習者提供大量豐富的關于某一常用結構的雙語對譯樣例;3) 提供豐富的可供隨機提取的多種譯本,以資參考對照之用。謝家成和趙宏展也分別指出外語教師可自行建設小型英漢平行語料庫并將其應用于翻譯教學之中。

三、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趨勢

縱觀語料庫語言學在中國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看出語料庫語言學必將更加深入地融入到語言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當中,而包括外語教學與研究、二語習得、翻譯理論、翻譯教學、話語分析、自然語言處理、 語言錯誤診斷與分析、中介語特點研究、詞典編纂等領域也必將因為語料庫語言學的發展迎來更加明媚的春天。特別要指出的是語料庫語言學與其他語言學領域,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和翻譯學等等,將會更為緊密得結合在一起。隨著電腦科技和相關軟件的不斷研發與升級,語料庫也必將更為深入地融入到外語教學的聽、說、讀、寫、譯等各個環節之中。

【參考文獻】

[1] 白志剛.語料庫與英語專業高年級自主學習探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9.

[2] 郭杰克.語料庫、語料庫語言學與英語教學[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1997.

[3] 何安平.語料庫與外語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2001.

[4] 李文中,濮建忠.語料庫索引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

[5] 劉澤權,朱虹.《紅樓夢》中的習語及其翻譯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

[6] 廖七一.語料庫與翻譯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

[7] 王克非.雙語平行語料庫在翻譯教學上的用途[J].外語電化教學,2004.

第10篇

、教學任務:

1.本年主要繼續擔任科技英語的教學。第一學期繼續承擔的是《電子商務》的教學。這是我第二次帶這門課,這次除了認真備好課外,繼續不斷擴展和電子商務相關的課外知識,爭取在講好課文本身的同時,給學生介紹和電子商務有關的基礎知識。這次比上次講解更詳細,而且講解章節覆蓋更廣,取得較好的效果。第二學期承擔的是《計算機科學概論》的教學。這是我第四次帶這門課。但是為了精益求精,我把課本詳細地進行了整理,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在課件上補充了一些圖片,豐富了教學的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更直觀,增加講授課人工智能這一部分,并且沿承以前的方式,針對大一新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特點,每節課布置作業,堅持批改,及時了解學生聽課的情況,對問題比較集中的地方重點講解,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但是教學過程中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一方面自己的專業知識比較有限,在講授計算機和電子商務相關知識中不能做到深入和精確,另一方面在教學進度和學生所要求的教學速度上未找到合適的平衡點。這些問題是在新學年中我要努力攻克的,希望能在同事和自己的幫助下使得科技英語的教學更上一個臺階。

2. 擔任了信管0834班的英語教學工作。信管0834班是我從大一第二學期接班的,針對這種情況,積極和班主任溝通交流,了解他們以前的成績,課下也和學生保持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和學習情況,盡快完成我和學生互相的了解與適應。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地完成了從比較基礎的《新概念英語》到難度加大的《新視野英語》再到四級強化的教學任務。結合上次的經驗,針對各個學生鼓勵教學,及時總結學生成績情況。

在公共英語的教學中,深刻地體會到

了和以前上科技英語課的不同。公共英語課強調的是英語基礎詞匯和應用的培養,而且小班教學更需要老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所以雖然擔任的都是英語課的教學,但是要因材施教,學會在不同的課程中轉換角色,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承擔了06級英語專業漢英翻譯和07級英語專業漢英翻譯的教學任務,翻譯是英語專業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對于這門課之前請教了同事,參考了多本資料,教學中補充了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點,通過大量的例子講解翻譯的理論,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由于這是第一次上這門課,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尤其面對英語專業的學生,這意味著需要更加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改進教學方法;

總體來說,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尤其是科技英語老師,在教學上不能淺嘗輒止,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4.畢業論文指導

圓滿完成了2010屆畢業生論文指導的工作。這次所帶論文涉及經管類經濟、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等方面,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也加強了這方面的涉獵,從開題報告到論文的初稿、中期到終期答辯都給予學生認真的指導,最后十個學生都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論文,并有幾名同學獲得優秀論文的榮譽。學生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針對性不強,都選擇了大方向、大角度入手,缺少貼身的、時效性強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分析。所以,在論文的深度把握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工作不僅幫助學生完成一門學業,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讓我們老師也看到了學生們是如何看這個世界,感受著每一位即將步入社會的學子心靈閃現的火花。與其說是老師指導學生,還不如說是我們師生共同上了一回社會大講堂。

二、班主任工作:

10年下半年接任了英語0612班的班主任工作。這對我而言是一項全新的工作領域。剛接班就面臨著校區搬遷的工作。在學

校和系部的縝密安排下,我積極和同學溝通,向同事請教帶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得搬遷的任務得到圓滿的完成。后來在學校的嚴密部署下,在甲流期間堅持每天按時到教室測量體溫。后半學期和考研學生一起拼搏考研,及時了解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與他們及時交流,不時為他們鼓勁。在這雖然不長的一學期的工作中,深深體會到了一名班主任的責任重大和工作的不易。

第11篇

關鍵詞:功能對等 政治語言 英譯策略 啟示

基金項目:六盤水師范學院校級課題“政治性語言的翻譯問題研究――以的幾次重要講話為例 ”(Lpssy201212)的階段性成果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在政治領域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有必要向全世界介紹、宣傳中國的政治方針、政策。因此政治性語言的翻譯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政治性語言具有特定的政治內涵和內在邏輯構成,其翻譯不同于一般的自然語言之翻譯。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為中國政治性話語的翻譯增加了難度。如何運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使得源語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使譯文能準確傳達原文的精神與內涵,使原文讀者和目的語讀者產生共鳴,這是翻譯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課題。本文擬采用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來探索政治性語言翻譯技巧的嘗試。

一、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及其啟示

美國著名翻譯家奈達的核心翻譯體系是“功能對等”理論?!斑@種翻譯理論的動態特征取決于兩種關系的比較,即目的語接受者同目的語文本之間的關系應與源語接受者同源語文本之間的關系大致對等?!保芜_,1984)強調把譯文讀者反映與原文讀者反映進行對照,看二者是否達到最大限度的對等。“對等”是指二者兼顧,原文與原文讀者、譯文與譯文讀者兼顧,使譯文讀者達到與原文讀者一樣的理解和欣賞原文的程度,以讀者反映為重點,以最貼切、最自然的對等再現原文內容。奈達的翻譯理論體現了以讀者的反映作為翻譯的最高標準,并認為翻譯過程包括譯文讀者對原文的理解與評價,更注重翻譯的意義與風格的對等。

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為政治性語言翻譯提供了全新的理論指導。的確,政治性語言的翻譯有其獨特性,不能死譯、硬譯或生搬硬套。為了準確地再現源語政治、文化和消除語言、文字差異,譯者采取功能對等而不是形式對等能更好地翻譯出源語語言特點,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的動態對等。

二、政治性語言翻譯之中西思維差異

英漢民族思維的差異首先體現為中西傳統哲學思維的差異:漢語思維是以主客體統一為基礎的,即漢語主體意識比較強烈;而西方哲學思維是以主客體對立為出發點,也就是英語客體意識相對比較強。由此會產生其他差異。例如,漢語多用主動句,而英語則多用被動句。另外,漢語是直觀思維,注重意合(parataxis),使讀者和聽者只在乎句子的意義及其之間的關系。此種思維方式容易輕視形式,“拋棄一切不必要的附屬成分,只留下純粹的思想”(O.Jespersen,1954)。王力也認為“中國語法是軟的,富于彈性”(王力,1984)。直接表達現實和思維過程,體現悟性的相似。英漢民族思維的差異,還可以通過英漢句子的不同結構反映出來。但語言差異絕不僅僅是一個表層結構問題,它牽扯到文化所衍生的喜聞樂見的表現法,更牽扯到一個民族的歷史、析學觀所衍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風格( 劉宓慶,1996)。而英語則運用形合法((hypotaxis ),采用嚴格的形態、詞法規則,主謂必須協調一致。邏輯論證必須借助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思維形式和各種思維方法,在理性推演中認識事物的性質和聯系,對思維對象進行間接的、概括的加工,因而呈現抽象性特征(連淑能,2002)。

中西思維不同,直接影響語言的表達。思維直接支配語言,弄清它們的依存關系,能在語言與思維之間自如翻譯。當然,中西文化差異會導致文化空缺現象,在漢英翻譯時可能沒有一對一的翻譯,在目的語中很難找到相對應的詞語。不過,在全球化背景下,現代系統思維、現代科學模糊思維,中西思維逐步趨向交叉、合流與融合。

三、政治性語言文字與意義的差異

德里達曾認為意義不在語言之內,而在語言之先,語言本身無足輕重,不過是表達意義的一種工具。文字降格為媒介的媒介,永遠游蕩在意義的(德里達,1974)。語言是建構意義的一種生產模式,它跨越文字的疆界,打破強加于文字之上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從而揭去文本的表層,給文字一個更為自由和廣闊的天地。在翻譯時用文字還原本源的意義,巴爾胡達羅夫從話語語言學角度,指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在保持內容方面也就是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為另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過程”(巴爾胡達羅夫,1985)。

翻譯就是翻譯意義,不能脫離詞語意義的運用,要實現對原語意義的全面表達,就要把握語言文字背后所隱藏的豐富文化內涵。在翻譯中得把握文本的整體性、動態性特征。消除語言文字對翻譯的束縛,特別是漢英譯時政治性語言文字表面所隱藏的中國文化、政治背景。例如,如果不了解中國政治,就會把“精神文明”翻譯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在中國政治文化中,“精神”指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而這里的“spirit”含有濃厚的宗教意味,與中國的政治文化相去甚遠。“ethical and cultural”則是理想的翻譯。同樣,“文明”如果用“civilization”,有明顯的“未開化”的意義,用“progress”最恰當。其實,翻譯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對于政治性語言的翻譯,更要把政治中所蘊含的政治信息完整地翻譯出來,避免讀者曲解原意,以便更好地宣傳中國的政治文化,讓世界更了解中國。

四、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對英譯政治性語言的借鑒

奈達的功能對等即動態對等翻譯理論要求內容信息上的對等,同時達到讀者反映上的對等,從而指導譯者必須精益求精。在政治性語言的翻譯中可以直接移植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策略并遵循其原則。依據中西思維方式的不同以及政治性語言文字和意義的差異性,實行以目的語和目的語讀者為導向,以功能對等理論為依托的翻譯策略,創造出政治性語言的翻譯策略,共同破解政治性語言翻譯的難題。

原文就是一句話,從形式上看,該段邏輯結構比較松散,如果按照漢語的邏輯行文,意義會模糊。而英文用了介詞短語連接,主次分明,使句子結構中隱含的邏輯關系和語義關系顯現出來,符合目的語讀者的習慣,準確傳達了漢語的意義。

綜上所述,就政治性語言的翻譯而言,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遞政治語的意義,讓世界更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因此,要很好地翻譯好政治性語言,得了解中西思維的差別和政治性語言文字和意義的差異,然后把奈達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運用到政治性語言的翻譯中,處理好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詞匯,厘清中英文句子邏輯關系。這從理論上講是合理的,在實踐中也是可行的,因為政治性語言翻譯的實質就是源語文化信息、政治立場和觀點的保留與再現,實現其信息準確傳遞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蘇聯)巴爾胡達羅夫.語言與翻譯[M].蔡毅,編譯.北京:中

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5:8.

[2] (法)德里達.論文字學[J].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4:6.

[3] (英)Otto Jespersen.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

igin[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54:57.

[4] 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2):45.

[5] (美)奈達金堤.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84:53.

[6] (美)Nida?E?A,Taber,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

tion Press,2004:172.

[7] 劉宓慶.漢英對比研究的理論問題:上、下[A]//英漢語言文

化對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32-41.

第12篇

關鍵詞漢泰詞典《現代漢泰詞典》歷史回顧建議

一、漢泰類詞典編纂的歷史回顧

詞典作為文化產品,也和其他文化產品一樣,是受到一定社會文化條件制約的,同時,詞典也反映某一時期的社會狀況。(黃建華 2011:9)漢泰詞典的發展過程,折射出泰國華人社會和華文教育的歷史發展軌跡。漢泰詞典的編纂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

1.萌芽時期(1934―1975)

在泰國,與漢語有關的詞典編纂,是從泰漢詞典開始的。早在1934年,中國僑民蕭元川主編了第一部《暹漢詞典》(即泰漢詞典),為華僑研究及翻譯暹文(泰文)之用。

1962年,他又主編了第一部漢泰詞典,名為《中泰大辭典》,為幫助翻譯和查檢中文讀音之用。該詞典用繁體字編寫,排成三欄,正文用“形排”(部首分列檢字法)。由于在泰國的華人、華僑、華裔中潮州人約占70%,所以詞典中的讀音以潮語十五音及潮汕字典之音來標音,但使用泰文聲母及韻母注釋。它的藍本較多,如:《辭源》《學生白話辭典》《漢英大辭典》

[1]、各種專門辭書、新聞用語以及各種勵志語詞典。收詞量十萬以上。由于它是第一部漢泰詞典,所以對某些詞語釋義不夠詳盡。為了避免翻譯混亂,有時加英文注釋,如“同價水”(water equivalent),有些加例證,并用圓括號括起,如:一口

(如:他一口保證)。它的缺陷是:立目較隨意,如“也行”“也會”“也就”“也可以”“丈夫之志能屈能伸”“下意識之作用”均立目;釋文半文半白;義項劃分含糊。

1969年,馬峰的《中泰會話辭典》出版,側重于中泰商貿用語。雖然與上述詞典相比規模較小,但是它增加了普通話讀音,不過仍以泰文聲母及韻母注釋。檢字法欠缺,只提供部首法。詞典分成四欄,正文按照筆畫順序排列。

以上兩部詞典,實際上只是一種詞匯手冊,主要是為僑民子弟服務,以潮州語學習為主,選詞立目缺乏理論指導。今天看來,這兩部詞典顯然已落后,但是它為漢泰翻譯奠定了基礎。

2.奠定時期(1976―2001)

1975年,中泰兩國正式建交后,一些漢泰、泰漢中型雙語詞典陸續出版。由于泰國華人華僑來自閩南、廣東地區的為多,他們信奉大乘佛教,成立了泰國華宗僧務委員會[2]。1976年,任鑒真魔利迦(仁愿)為泰國華宗僧務委員會主任,編纂出版了《漢梵英泰佛學辭典》。這部佛學辭典在泰國影響很大。詞典出版數月后,泰皇召見了華宗大會長及法眾,接受了華宗大會長等奉呈的《漢梵英泰佛學辭典》。1996年,為慶祝泰國詩琳通公主50華誕,《漢梵英泰佛學辭典》推出崇圣版,在泰國辭書編纂史上獲得較高榮譽。1977年又出版了《泰巴漢對照南傳佛學辭典》,以利于南傳佛教之研究。

此后,幾部其他類型的漢泰詞典陸續問世。1981年,由楊漢川主編的《英漢泰詞典》出版。1986年,楊漢川編譯的第一部用漢語拼音標音的漢泰詞典――《現代漢泰詞典》出版。這部詞典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1978年版)(以下簡稱《現漢1978》)為藍本編纂而成。其編纂目的是恢復華文教育。該詞典的問世使泰國漢泰詞典告別了以潮州語為主的階段。

1992年,泰國政府放開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對華文教育的種種限制,有力地推動了泰國華文教育的發展。由于1986年首版的《現代漢泰詞典》為人工編纂,工藝落后,并缺少校對環節,錯誤甚多,因此進行了第一次修訂,使用智能編纂工藝,全面糾正錯別字,并校正翻譯,修訂后的《現代漢泰詞典》于1992年出版。此后幾年,楊漢川以《新華字典》、《中華新字典》(有粵語音)等為藍本,陸續編譯出版了一批詞典,如《新華漢泰字典》《中華漢泰字典》等。

總之,這個階段時間不長,出版的詞典數量較少,但由于楊漢川的漢泰詞典和字典均以中國較權威的詞典為藍本,質量較高,所以他編纂的漢泰詞典基本上壟斷了泰國市場。

3.暴漲時期(2002―2010)

2001年11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國熱”帶動了“漢語熱”,首先輻射到周邊的亞洲國家,漢語學習熱潮高漲。這十年來,泰國漢語學習需求也急速上升。據中國教育部2009年來華留學生統計,泰國來華留學生人數排第5位。如今漢語已成為泰國人的第二外語,僅次于英語。隨著學習需求的上升,漢泰詞典的出版數量也逐漸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已出版約40部漢泰詞典,其中有一半是2002年后問世的。尤其是在2002年一年內就有六部漢泰詞典問世。楊漢川的《現代漢泰詞典》第二次修訂后也在2002年出版,改為簡體字版(以下簡稱《漢泰詞典2002》)。次年,由中國人裴曉睿主編的第二部中型漢泰詞典――《漢泰詞典》出版。

這一階段編纂的漢泰詞典,其編纂目的多為為漢語學習服務,所以均是以普通話為主流的漢泰詞典??梢哉f,漢泰詞典的編纂出版進入了興旺時期。2006年,開始出現漢泰直譯的電子詞典,之后不少類似的電子詞典相繼問世。近兩年還產生了在線漢泰詞典,但是其功能和釋義的準確性及實用性,均大大落后于中國英漢、漢英在線詞典。

總的來看,這一時期的漢泰詞典編纂出版呈現暴漲趨勢,但應該看到,這期間編纂的詞典,種類趨于單一,真正有所創新的并不多。數量猛增,但質量還不盡如人意。百科詞典、學習詞典等的編纂尚未啟動。大規模的漢泰語料庫有待開發與利用。

表1漢泰詞典出版時間分布一覽[3]

序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漢泰小型漢泰中型漢泰圖解漢泰分類詞漢泰成語熟語漢泰字典雙解漢泰中華字典漢英泰小型漢英泰中型漢英泰圖解漢英泰俚語漢英泰商務漢英泰成語熟語佛學漢梵英泰佛學泰巴漢漢英日泰圖解漢英泰日一千詞漢英法日泰一千詞

1962―197021

1971―197911

1980―198911211

1990―199931

2000―20101231142111111

二、泰國漢泰詞典簡評

目前泰國出版的,與漢語有關的詞典中,英漢泰等多語詞典數量較多。大型漢泰詞典尚未問世,中型寥寥幾部,小型較多。中型漢泰詞典中,有三部較有影響,其中楊漢川的《現代漢泰詞典》最具代表性。所以下面先對裴曉睿及佩祺兩位編纂的漢泰詞典加以介紹,在第三部分對楊漢川《現代漢泰詞典》詳細評析。

1.裴曉?!稘h泰詞典》

2003年出版。由中國泰語專家,北京大學裴曉睿教授主編。該詞典一上市,就非常受讀者歡迎,迄今已是第五次印刷。它收詞較少,僅3萬個詞條,32開,共564頁,它的特點是簡明實用。

值得肯定的是,該詞典附錄內容充實,詞條信息豐富。詞條標注了詞類、專業學科、語體和感彩。但該詞典也不無缺陷,如缺乏詞源標注。目前許多中型詞典在釋文后往往標注詞源,如:《現代漢語詞典》(2005年版)(以下簡稱《現漢2005》)“阿門”條釋義為:“猶太教、基督教祈禱時常用的結束語,……[希伯來 āmén]。”詞源知識可為讀者提供詞語的來源信息,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源語語言和文化,增強詞典的知識性和可讀性。

關于詞典條目排列法,該詞典在其前言中說,同音同調的漢字按筆畫多少排列,但是依筆者考察,它并沒有按筆畫多少排列詞條,如bàn下有: 扮、拌、伴、瓣、半、辦、絆。條目排列缺乏科學性,無規律可循。

關于收詞,由于該詞典參考了十幾種詞典,所以有些《現漢2005》未收入的詞,它也收入了,如:奧斯卡獎、八字名、八字腳、八字形,并且增加了一些專業術語,如:白蛋白〈生化〉、白粉病〈農〉、白化病〈醫〉等。但是漏收了某些常用的俗語,如:八字沒一撇、半死不活、笨頭笨腦。但有些新詞還未收,如:白色污染、背景音樂、電子郵件等。

關于義項設置,該詞典只取詞目的主要義項,如該詞典中“白”只收一個義項“ (白)”,而《現漢2005》里有10個義項。再如“包”,該詞典收有3個義項:“〈動〉〈名〉 (〈動〉包;承包;〈名〉裝東西的口袋)”,《現漢2005》列有12個義項。實際上該詞典提供的這3個義項基本上與《現漢2005》中的6個義項相對應,其中泰語的“ (承包)”義已經涵蓋了《現漢2005》的第8―11四個義項。由于語言的轉換,雙語詞典的釋義要特別注意某義項內涵和外延覆蓋面的不同。雙語詞典的釋義,不能追求每個義項都與其藍本簡單對等,該詞典這樣處理還是很合理的。

該詞典的特點是釋文簡潔,它的譯文無嚴重問題,這應該歸因于編者是泰語專家,并且具有幾十年的在泰國教授漢語的經驗。該詞典的缺點是規模較小,缺乏例證。

2.佩祺《漢泰詞典》

2010年出版,佩祺主編。收入5萬多個詞條。雖然該詞典中并未提示參考何種文獻,及以哪種詞典作為藍本,但是筆者考察發現,詞典正文的條目安排與收詞情況基本上與《現漢2005》相同,只是對少量不常用的詞條予以刪減。盡管如此,它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該詞典沒有部首檢字表,也未提供語體標注等內容。漢語書面語與口語有很大的區別,詞典中若未提供任何語法、語用信息,自然會影響讀者對詞匯的運用和理解,如:“I”《現漢2005》標了“〈書〉”(書面語之義),而該詞典僅提供對等詞 (傻),未見語體標注。

其次,為了節省篇幅,該詞典把《現漢2005》分立的同形詞條目全部合并在了一起,如:“艾”《現漢2005》分別立了4條:“艾1多年生長植物……也叫艾篙;艾2〈書〉年老,也指老年人;艾3〈書〉停止;艾4〈書〉 美好;漂亮?!倍撛~典卻將上述四條合并成一個條目“艾 (年老,停止,漂亮)?!边@樣的釋文不便于對“艾”的不同意義的理解與掌握。

再次,該詞典強調它的創新主要是收詞量大,收入較多新詞,釋義更加精確。但據筆者考察,它的釋文存在許多可商榷之處,如:“把關 (把守關口)”;“暗送秋波 (暗中勾搭)”。譯文殘缺,釋義涵蓋不全。再如:“阿貓阿狗”《現漢2005》的釋義是“〈方〉泛指某類人或隨便什么人(含輕蔑意)”,而它的釋義是“ (第三人稱)”,顯然是誤譯。

最后,該詞典缺乏例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缺陷,不僅減少了它的可信度,也不利于指導詞語運用。

三、《現代漢泰詞典》編纂評析及相關建議

目前在泰國收詞量最多、發行量最大、最具權威性的詞典是《現代漢泰詞典》。它富有很強的時代性:第一次采用簡化字;第一次使用漢語拼音,并按音序排列等。由于它以《現漢》為基礎,不論在收詞量,還是在例證的配置等方面,在泰國詞典中均獨占鰲頭,代表了泰國漢泰詞典的最高編纂水平。盡管它的藍本《現漢1978》已顯陳舊,但是至今仍被廣泛使用,應該說這部詞典是有歷史功績的。

本文把《漢泰詞典2002》和《現漢2005》加以對照,并與其他同類詞典比較,對《漢泰詞典2002》的編纂情況加以評析,指出其缺陷,同時對同類詞典的編纂提出建議,以期對今后漢泰詞典的編纂有所幫助。

1.關于索引

詞典索引主要包括音序索引、形序索引、字母索引、主題索引、雙向索引等。漢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基本特點是一字一形。雖然也能見形知音,但是漢語中有大量的同音詞,如果不考慮詞目的書寫形式,僅憑其讀音就沒有足夠語義區分度。因此,漢語的音序排檢是建立在語詞書寫形式上的,是形態制約下的音序索引體系。(章宜華,雍和明 2007:67)

在漢語中,形序索引有部首法、筆畫法、筆順法、筆形代碼法等類型?;跐h字的特點,部首法、筆畫法索引應是中型以上的漢外詞典中不可或缺的檢字方法?!稘h泰詞典2002》由于考慮到泰國盛行繁體字,雖然現在也開始使用簡體字,但仍保留繁體字。詞典的多字條目大多仍以繁體字形式出現。因而它未使用其藍本的189部部首檢字表,而是選用250部部首檢字表。

過去對于部首的選用,未有統一標準。但近幾年新出版的辭書陸續采用了《漢字統一部首表》201 部,如:《新華字典》(第10 版)、《現漢語規范字典》、《中華字典》、《現漢2005》,中國辭書體現出部首規范化的趨向。

泰國漢泰詞典至今尚未使用201部首。因此以后編纂漢泰詞典也應采用《漢字統一部首表》201 部,這樣可與中國辭書保持一致。

2.詞目更新

《漢泰詞典2002》在編譯過程中,基本上遵循藍本原有的詞目,增減詞目不超過總數的7%。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也有演變。目前《現漢》已更新到第6版。刪減陳舊詞條,調整及增加新詞,是每一次修訂的重點工作之一。

在收詞方面,本文把《漢泰詞典2002》與其藍本《現漢1978》及《現漢2005》比較,發現《漢泰詞典2002》特別收錄了相當數量的專業術語,如科技術語、醫學術語等,如:絆創膏、病理變化、剝床、爆鳴氣、北五味子、不定式、產科學、場磁鐵、超市微生物、傳染病肝炎、傳尸等。大部分詞條的增加是有道理的。但有的詞條值得商榷,如“剝床”“傳尸”等詞漢語中沒有,一般中國人也不解其義。再有,有的所謂詞語只是一種臨時組合,不宜立為詞條,如“傳染病肝炎”等。

在單字條目上,以“A”字母為例考察:《現漢2005》增加了5個字,即:“吖、噯、v、H、ァ薄U廡質欠淺S米鄭《漢泰詞典2002》未收入無可厚非。

在多字條目上,以“電”下面的多字條目為例考察:

《現漢2005》共收有多字條目165個;《漢泰詞典2002》共收有多字條目126個。

《現漢2005》有而《漢泰詞典2002》沒有的詞條,達69個,其中常用詞條如:電動、電話卡、電荒、電腦、電腦病毒、電子圖書、電子眼、電子郵件等。

《現漢2005》沒收而《漢泰詞典2002》收錄的詞條共30個,均是目前不常用的,如:電滾子、電弧焊接、電鈕、電熱廠、電樞、電泳、電暈等。

總的來說,《漢泰詞典2002》收詞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重科學輕語詞;一方面由于藍本過時而詞條未更新。這是時代造成的,不能苛求。但以后修訂《漢泰詞典》應該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3.語法及語用標注

語文詞典中的語法及語用標注包括詞類、語用、詞源、專業學科等信息。語法信息是現代詞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現漢2005》對所收詞條做了全面的詞類標注。由于《漢泰詞典2002》是以《現漢1978》為藍本,所以詞類標注缺乏系統性。詞類的標注可幫助讀者正確理解、更好掌握及運用詞語。以后編纂漢泰詞典時應在這方面加以完善。

學科(專業)標注能告訴讀者某一個詞或某個詞義屬于某個學科領域或某個技術部門?!稘h泰詞典2002》吸收了其他雙語詞典的優點,提供了40個學科標注略語,如: 測量、地理、地質學、法律、建筑、教育、化學等。這是值得肯定的。

筆者建議漢泰詞典吸收漢英詞典的優點,增加感彩、語體色彩標注,增加〈褒〉、〈貶〉、〈成〉、〈粗〉、〈慣〉、〈謙〉、〈俗〉、〈套〉、〈婉〉、〈諷〉等標簽,使詞典既有學科標注,同時兼顧語文信息,更好地發揮其使用價值。

4.釋義問題

釋義準確是對一部詞典最基本的要求。關于《漢泰詞典2002》的釋義,學者李得卉曾做出評價:1.釋義和例證部分編排很粗糙;2.詞義缺失過多;3.忽略漢泰文化差異,導致釋義出現偏差;4.缺乏詞匯的語法語用信息;5.缺乏慣用法說明。本文在此基礎上運用雙語詞典釋義的一些基本理論,對該詞典釋義方面存在的一些微觀問題加以分析,主要問題歸納為:

(1)釋義對應不當。對應選擇法用于當原語詞的語義域寬、概念大,而譯語詞的語義域窄、概念小時,或原語詞某個義項包含有某些細微的意義差別時,詞典編者列舉可能的對應變體,以供詞典使用者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具體的譯文。(黃建華,陳楚祥2003:110)而《漢泰詞典2002》的釋文卻違背了“對應”原則,如:“礙口”《現漢2005》的釋義為:“怕難為情而礙于情面而不便說出。”《漢泰詞典2002》的釋文為:“

(說不出來;感到窘迫;無所適從;怕有害于其他人或自己而說不出來;難為情 )?!卑岩粋€整體釋義拆得零零散散,顯然不妥當。

(2)釋義嫌冗長。雙語詞典是涉及兩種語言的詞典,其主要任務是在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中找出與另一種語言的詞匯單位意義相等(或相近)的對應詞(茲古斯塔 1983:404),一般不做解釋。因此雙語詞典的釋義方式主要是,盡可能地提供目的語中的對應詞語。然而,《漢泰詞典2002》的釋義沒有體現這一原則,而是把藍本的釋文照搬過去,如“幫助”的釋義為:“

(幫、幫助(在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給以物質上、精神上的支援方面))。”這樣就使釋義十分冗長。實際上,“幫助”一詞在泰語中,并非是“詞匯空缺”,這樣的詞應使用對應詞翻譯。

再者,《漢泰詞典2002》有的對應詞過多,如“把攬”的釋義是:“ (盡量占有、包攬、涵蓋所有、承包所有 、把持所有)”,提供了五個對等詞,顯得重復、唆。在這方面,與其他同類詞典相比,《漢泰詞典2002》存在較大的缺陷。

5.例證方面存在的問題

黃建華(2003:60)指出,例證不僅補充說明詞的意義,使其具體化,而且說明它的語法特點、搭配范圍、修辭色彩等。例證的選用往往能反映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發展。但是例證得當與否,是雙語詞典質量優劣的重要標志。

迄今為止,《漢泰詞典2002》是泰國唯一一部有例證的漢泰詞典,因此在功能方面,它是最完整的?!稘h泰詞典2002》例證基本引自其藍本《現漢1978》,并譯為泰語,其權威性毋庸置疑。但是《現漢》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在不斷修訂,但《漢泰詞典2002》的例證未做調換,有不少例證還保留著某一時期的時代印記,如:

鄙視~體力勞動是剝削階級思想的表現。(《現漢1978》)

(《漢泰詞典2002》)

他向來~那些幫閑文人。(《現漢2005》)

另外,雙語詞典不能盲目照搬藍本例句,因為藍本中的部分例證過難,學習者不容易理解,如:《現漢2005》中“不時”的例證是:一邊走著,一邊~地四處張望 |在叢林深處,~聽到布谷鳥的叫聲。例中的“四處張望”“叢林深處”“布谷鳥”,對于外國人來說都是“難詞”。在編纂雙語詞典時,編者應酌情選用藍本中的例句,必要時,可針對本國學習者漢語水平,做出相應調整。

附注

[1]出版時間較早,大約在20世紀50年代?!吨刑┐筠o典》前言中提及把它作為參考藍本。

[2](Khana Kammakan Songchin Nikai) 中國華人寺廟及僧侶的佛教領導機構。曼谷王朝拉瑪五世(Rama V,1868―1910年在位)時期,中國大乘佛教隨著華僑傳入泰國,華宗僧侶組成不同門派,分散在曼谷各寺廟齋堂。

[3]本文主要考察范圍是泰國國家圖書館的相關資料,以及泰國規模最大的書店(seed書店)。再版詞典和泰漢詞典不在考察范圍之內。

參考文獻

1.龔益波.泰國潮州籍華僑華人的中華鄉邦文化情緣.東南亞之窗,2010(1).

2.黃建華.詞典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3.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4.鑒真摩利迦等.漢梵英泰佛學辭典.曼谷:古莊普門報恩寺圖書館, 1977.

5.鑒真摩利迦等.泰巴漢對照南傳佛學辭典.曼谷:古莊普門報恩寺圖書館,1978.

6.焦新. 教育部:2010年在華學習外國留學人員突破26萬人.中國教育報,20110303(1).

7.拉迪斯拉夫?茲古斯塔.詞典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8.李得卉.淺探《現代漢泰詞典》的幾個問題以及漢泰詞典的編纂.∥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

9.李志江.現代漢語通用字的部首定位.語文建設,2001(6).

10.馬峰.中泰會話辭典.曼谷:卡森班地,1969.

11.裴曉睿.漢泰詞典.曼谷:特色地出版社,2003.

12.佩祺.漢泰詞典.曼谷:普辦亞出版社,2011.

13.萬江波.雙語詞典的翻譯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14.韋麗娟.論現代泰語詞典編撰與漢泰語詞典概況.文教資料,2007(7).

15.蕭元川.暹漢辭典.曼谷:南美有限公司,1934.

16.蕭元川.中泰大辭典.曼谷:南美有限公司,1962.

17.楊漢川.新華漢泰字典.曼谷:榮撒出版社,2003.

18.楊漢川.中華漢泰字典.曼谷:榮撒出版社,2006.

19.楊漢川.現代漢泰詞典(簡體字版).曼谷: 榮撒出版社,2010.

20.楊作為.泰國漢語教育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東南亞研究,2003(5).

21.章宜華,雍和明.當代詞典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2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固安县| 云安县| 利津县| 东乡族自治县| 衢州市| 都江堰市| SHOW| 松原市| 平阴县| 天等县| 延川县| 合江县| 宁明县| 祁东县| 京山县| 新蔡县| 阳谷县| 获嘉县| 淅川县| 新绛县| 阿巴嘎旗| 安图县| 辽中县| 应用必备| 潼关县| 美姑县| 东源县| 古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利津县| 长子县| 唐山市| 平安县| 应城市| 赞皇县| 祁阳县| 凌海市| 高要市| 太仆寺旗|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