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寫作教學法論文

寫作教學法論文

時間:2023-01-24 14:07:4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寫作教學法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寫作教學法論文

第1篇

過程體裁教學法(theprocessgenreapproach)被視為一種折衷式的、趨于平衡的、效率高的的英語寫作教學法。從提出至今,過程體裁教學法經歷了15年的發展,國內外關于它的研究也逐漸豐富。本文擬通過文獻綜述的形式,回顧過程體裁教學法在我國英語寫作教學領域的發展,并對其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展望,以期為過程體裁教學法的進一步推廣提供思路。

2英語寫作之過程體裁教學法

(1)提出

從嚴格意義上講,過程體裁教學法是一套從國外引入中國的英語寫作教學法。2000年,英國的RichardBadger和GoodithWhite兩位學者在ELTJournal上發表文章,提出了一種基于成果教學法(theproductapproach)、過程教學法(theprocessapproach)、體裁教學法(thegenreapproach)三者的新型寫作教學法。通過分析發現,以上三種教學法各有利弊,但彼此又是相互補充的,因此有必要將它們結合起來,從而取長補短。雖然Badger和White將這種新的教學法命名為“過程體裁教學法”,但實則是將成果、過程和體裁教學法各自的優勢都結合到了一起。

(2)核心觀點

Badger和Whit(e2000)指出,過程體裁教學法的核心觀點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寫作需要:關于語言的知識(knowledgeaboutlanguage)——成果和體裁教學法所強調的;關于寫作的語境和目的的知識(knowledgeofthecontextandthepurposeforthewriting)——體裁教學法所強調的;語言運用的技能(skillsinusinglanguage)——過程教學法所強調的。第二方面,培養寫作能力需要:開發學習者的潛能(learner’spotential)——過程教學法所強調的;為學習者提供輸入(input)——成果教學方法和體裁教學法所強調的。過程體裁教學法將教師(teacher)、學習者(learners)和文本(texts)視作三種寫作輸入源,分別作用于寫作的不同環節。寫作教學應重視寫作的情景(situation),幫助學生明確寫作的目的(purpose),并充分考慮話語方式(mode)、話語范圍(field)和話語基調(tenor),然后再生成正式的書面英語,最后成文(text)。

(3)引入中國

2001年,華南理工大學的韓金龍教授在《外語界》上發表了題為“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一文,詳細介紹了Badger和White的理論,并在他們的基礎上提出了“過程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步驟”。此舉開創了國內過程體裁教學法研究的先河(。趙霞,2010)韓金龍發現,雖然Badger和White對過程體裁教學理論進行了闡述,但卻未提供可操作的教學步驟。為填補這一空白,韓金龍總結了一個四階段的教學步驟,即范文分析、模仿寫作/集體仿寫、獨立寫作、編輯修訂。他還提出運用該教學法所應遵循的四項根本原則,為教學應用指明了方面。韓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學者與教育人士的注意,隨后逐漸出現了關于過程體裁教學法的各類理論與實證探索。

3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國內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

經筆者分析發現,在過去的十五年間關于英語寫作過程體裁教學法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為理論與應用探索,二為實證研究(實證研究又包括了可行性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對比研究)。

(1)理論與應用探索

孫艷華(2006)評價過程體裁教學法為“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新舉措”,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體裁,并提高寫作效率。郭燕和宋蘭(2007)剖析了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如何通過過程體裁教學法來解決這些問題。艾懿和楊福(2007)認為在雅思寫作教學中有必要運用過程體裁教學法,讓學生既從微觀上掌握英語語言知識,也從宏觀上了解語篇建構。劉淑華(2008)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過程體裁教學法的“五階段操作方法”,并提供了一套評估方案。趙霞(2010)探討了過程體裁教學法的應用模式與優缺點,總結了該教學法的應用現狀。張芒(2010)討論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采用過程體裁教學法的必要性,評價該教學法為符合中國學生需求的有益嘗試。任永東和張健(2014)的研究重點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他們分析了過程體裁教學法在這一階段教學中的運用,并創造性地提出了“以學習小組為合作形式、以形成性評價為核心、以個人寫作成長記錄袋為載體,有效實施過程體裁法寫作教學模式”。筆者發現,以上絕大多數的研究都將Badger和White的理論作為基礎,又繼承了韓金龍的四階段過程體裁教學步驟。在探討教學應用時,盡管有實踐者提出了有別于韓的教學步驟(如劉淑華的“五階段操作方法”、任永東和張健的具體到合作形式、核心和載體的教學模式等),但它們都可被視為是“范文分析——模仿寫作/集體仿寫——獨立寫作——編輯修訂”四階段模式的延伸。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些研究實則都肯定了韓提出的四階段教學步驟的合理性。

(2)實證研究

關于過程體裁教學法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證研究大致可分為可行性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對比研究三類。首先,任榮(2005)對該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仍以140名大學生為實驗對象,沿用韓的四階段教學步驟,最后對實驗對象的英語作文進行分析,認為該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雖然可行,但也存在著不足。其次,有效性研究。高健、傅克玲和趙耀(2011)通過實驗發現過程體裁教學法能在激發學生興趣、促進互助學習、豐富學生詞匯方面發揮實效;馬蘭(2006)在韓金龍的四階段步驟前添加了一個“前寫作過程”,通過個案分析與成績統計實證了這一模式的有效性;黃堅和李梅(2012)結合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將過程體裁教學法融入到英語寫作課的宏觀和微觀過程設計,確定了該教學法的現實指導意義。再次,對比研究。研究人員在將過程體裁教學法分別與成果過程教學法(孫春玲、馮國平,2009)和成果法(姚香泓,2010)相比較的實驗中發現,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培養學生寫作策略、靈活運用知識、增強寫作興趣方面具有優勢。

4過程體裁教學法在國內英語寫作教學領域的發展展望

目前,關于英語寫作過程體裁教學法的研究已經從大學課堂延伸到了高中課堂,從理論探索發展到了實證研究,從探究“是什么”轉變為“怎么用”。當然,當前的研究仍處于逐漸豐富、尚未成熟的階段,許多理論有待深究,也期待更多、更有說服力的實證結果。展望過程體裁教學法在未來英語教學中的發展,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方向:

(1)理論研究更多樣,實證研究更科學。盡管Badger和White提出的教學模型以及韓金龍提出的四階段教學步驟對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實踐與教學的發展亟待更豐富多樣的理論。為進一步擴展實證研究,研究方式需更合理,實驗的對象可以更廣,實驗的周期也應加長。

第2篇

關鍵詞:SMART五步教學法;中職;英語寫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78-02

一、引言

英語寫作的全過程在SMART五步教學法概念下完全呈現出動態化的形式。為了書面表達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鍛煉與提高,無論寫作前、寫作中還是寫作后,都將貫穿思考、記憶、分析、討論、互評等一系列的學生交互活動。英語寫作,因為SMART五步教學法的融入,而被分割出素材分析、相關語塊的回憶、拓展句型、互評編輯、定稿成文等若干環節。其中構思、寫作以及檢修定稿階段尤為注重。過程中,教師兼任組織、協調以及指導三重身份的負責人,將傳統的課堂寫作模式變換成協調性。

二、什么是“五步教學法”

SMART五步教學法是教育者長期的教學實踐,歷經探索、反復實踐以及深入總結而最終得出的一種新型寫作教學法產物。主要包括:感知、思考、想象以及認知和應用五個步驟。(1)感知:基于學生自身的閱讀分析與教師的講解,進而在思維中形成對某個寫作文種特點、印象以及整體認知的概念雛形。(2)思考:為達到對某個寫作文種的深層理解和認知,以“五個W”(即五個為什么)對學生提問,打開某個寫作文種追根溯源的探索之門,并最終得到因為廣泛應用的深層理解。(3)想象:以某個寫作文種的來歷(誰是第一個使用此文種的人,為何會有此文種的產生)為引導,鼓勵學生們盡情地發揮想象,以書面及口頭形式,對該文種來源以及相關事跡情形進行陳述。(4)認知: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對寫作的文種有滲透的理解和認知,借助相應的例文對其進行格式與寫法的全面講解,從而實現寫作方法掌握的目的。(5)應用:為加深理解,鞏固概念,讓學生進行寫作實踐,鍛煉出真正符合該文種的寫作方式。

通常情況下,五步教學法進行到第四步認知階段時,對該文種特征形態的理解,學生基本可達到透徹與參悟。“該文種具體是什么”,“為什么會呈現如此形式”,“發揮出怎樣的作用”等問題,即可層層遞進,迎刃而解。貫穿協作模式的新型課堂引導,不僅可持續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同時還為第五步奠定實踐練習的應用目的基礎。就第五步應用階段而言,前四步中的任何一步都將至關重要,缺一不可。這種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還改善了教師無內容可講、學生精神懶散的課堂窘境。形成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的寫作課堂新模式。

三、“五步教學法”在中職寫作課堂中的應用

第一步:感知。寫作之初,教師可從教材中甄選出具有代表或典型性的文章作為范例,讓學生全篇通讀。然后與例文相結合,對該文種的性質概念作以扼要簡明的陳述。如:學習“議論文稿”時,可以先給學生安排例文的通讀,然后再對“議論文是為某種事物提供給解析評價而產生的稿件”的概念加以講解。以及解析其“說服力強、認知力強、客觀思想強、理論意識強”等各方面的特點,如此很容易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種議論文“是什么”的理解感知的雛形。

第二步:思考。實踐教學中,若想加深學生對某個寫作文種的深入理解甚至產生一定的好感,引導學生對該文種存在緣由的思考很重要。對該文種存在想象的思考時,其過程可相應借鑒現代企業管理“五個W”方法。如:分析倡議書為何被生活廣泛應用,基于一定的感知概念,讓學生思考并找出存在的根本原因,從而全面認知其價值性、作用性以及影響性整體概念。通常情況下,學生得出的答案,會因為各自思路的異同而大相徑庭,教師可就此引導學生相互討論,進而整合思考意見。

第一個W:倡議書為何會被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解答:可有效帶動,組織群眾投入公益性的事業中。第二個W:是何緣由,一定要發動群眾投身公益?解答:滴水匯集千層浪,群眾的力量可以從實際意義上規避危害因素。第三個W:為何規避危害因素?解答:危害威脅人類,為他人與自身利益的保障,勢在必行。第四個W:什么原因致使危害的存在?解答:法治不健全、道德低下、自私自利、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而引發的自然災害。第五個W:為什么及時遏制危害因素?解答:社會發展尚處初級階段,和諧建設,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群眾同心同手持續(長期性)改良。

第三步:想象。主要針對學習寫作文種時,對其由來以及相關事跡情節進行想象,如:第一個使用該文種的是何人,什么原因促使他/她發明并應用了該文種等情境想象。鼓勵學生們盡情地發揮想象,并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陳述總結。從而加強學生對該文種生動形象的認知,激發深入探索的興趣和欲望。以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手法奠定下一步學習的基礎。

第四步:認知。當學生處于被第三步想象階段刺激得興奮滿懷時,教師可結合例文對某個寫作文種的格式和寫法等特點,趁熱打鐵進行層層遞進的解析,促使學生認知得透徹性,以便于第五步應用階段的進行。

第五步:應用。基于前四步基礎的奠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相應布置文種的寫作實踐。此階段,教師應當注意兩個問題:(1)題目選材必須是貼近學生,有一定熟識度的;(2)寫作完畢后,教師的任務并未“偃旗息鼓”,還應進一步強調或鞏固該文種如何應于生活中運用。如:學習議論文時,可就時下社會中一些重大性事件,作以寫作選材,并將成稿投向校廣播站或校內報刊中,達到傳播意圖。

四、“五步教學法”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SMART五步教學法是教育者長期的教學實踐,歷經探索、反復實踐以及深入總結而最終得出的一種新型寫作教學法。盡管發揮著積極作用,但事無絕對,其“弊端”不乏存在。所以教學不應盲目地引用,同時還應時刻保持客觀的視角對教學法加以進一步的檢驗與改革。

SMART五步教學法在進行前三步的時候,需要著重引導和加強訓練,甚至是花費更多時間反復講解。一旦某個寫作文種不能被學生正確理解或誤解,那么很容易產生厭學與興致不高的課堂現象發生,最終導致教學失敗。所以,實際過程中還應導入情境或案例,才能配合五步教學法更快、更有深入、更有效地適用于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月輝.基于模因論設計高職院校英語寫作“五步教學法”[J].職業技術,2013,(1):41-42.

第3篇

早在70年代末,“過程寫作法”(process approach)在西方語言學家對傳統的成果寫作教學法(product approach)的批判中應運而生,并逐步地取代成果寫作教學法的主流地位。2000年以來,我國學者、一線老師也將目光轉向了“過程寫作法”,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以期找到啟發意義。關于“過程寫作法”的概念,學界并沒有給出一個固定的說法,但它注重寫作過程、管理寫作行為的本質得到了一致認同。

二、關于“過程寫作法”的研究的綜述

基于“中國知識網”數據庫,通過“文獻”,以“過程寫作法”為檢索主題,搜索出1991條相關文獻。這些相關文獻在時間分布上呈現穩步增多趨勢,在文獻來源上多涉及教育類期刊,也有碩博士論文和會議論文。對文獻數量的統計分析發現在“過程寫作法”的相關研究中,對它應用于實踐中的探索的研究文章數量最高,且研究來源多為專家學者的論著或為碩博論文,另外有不少教育期刊涉及“過程寫作法”的理論研究。

(一)“過程寫作法”理論依據的論述

關于“過程寫作法”的理論依據,大致分為三種結論:一種是交際理論,即認為寫作是一種群體間的社會交際活動,需要作者與讀者之間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流。持這種看法的包括顧凱[1]、楊俐[2]。第二種是以交際理論為基礎、并受認知心理學和認知語言學理論的綜合影響。隨著認知心理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寫作過程不僅有草稿、修改,還包括其它內容[3]。還有一種是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在張一寧[4]看來,寫作是學習者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的寫作題材進行加工而成的,強調寫作知識的學習和傳授,重點在于個體的轉換、加工和處理。

(二)“過程寫作法”主要階段的討論

由于寫作過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迄今為止,學者對寫作過程的具體描述尚未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Guth提議分為觸發、收集資料、成文、修改和編輯五個階段[5];Claudia L. Keh則分為輸入階段、寫初稿、同學互評、寫二稿、教師批閱、師生交流以及定稿七個步驟[6]。胡新穎[7]認為,可分為準備、草稿、修改和分享這四個階段。董蓓菲[8]則認為它包含預寫作、打草稿、修改、校訂和發表這五個階段。雖然對“過程寫作法”具體階段細分得不大一致,但都強調了寫作過程中的準備、草稿和修改,并認為其中的每個階段循環反復、相互補充。

(三)“過程”與“結果”的對比研究

陳凈、高苗青和于紅[9]就二者的反饋機制這一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得出了“過程寫作法”的多稿制循環反饋機制對學生的寫作習慣、寫作策略及對寫作反饋的態度均可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彌補了“成果寫作法”的不足,保證了反饋的有效性的結論。而董蓓菲[10]是通過對二者分屬的文章寫作教學和過程寫作教學這兩大作文教學流派進行比較研究,指出我國傳統的文章寫作教學向過程寫作教學轉型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四)“過程寫作法”某一要素的分析

董蓓菲[11]強調以同伴小組為主要構成的“過程寫作法”的合作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小組中的學生都需要明確的指導,并要學習小組活動的交流規則、好作文的標準以及校訂的內容,以充分發揮同伴的作用。馬新志[12]強調寫前準備不僅是過程寫作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寫作過程中的必要手段,它對于啟發學生思維,挖掘主題信息,豐富文章內容,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五)運用“過程寫作法”的實踐探索

其一,效果與問題研究。英語教學方面,王艷[13]通過對秦皇島市撫寧區第一中學進行的為期一個學年的教學實驗,根據所得數據分析,表明過程寫作法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趙新顏[14]對“過程寫作法”做了嘗試,發現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母語教學方面,張敬[15]按照“過程寫作法”的要求整合教材內容、設計教案并付諸實施,最終發現學生的寫作興趣、寫作水平以及寫作中的讀者意識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具體實踐中遭遇了占用課時較多、環節容易僵化和“修改”習慣不易形成等若干問題。楊麗榮[16]、黃碧云[17]等人都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發現“過程寫作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意見。

其二,網絡平臺的運用。袁謙[18]經過實踐,證明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的優勢,進行英語過程寫作教學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時也存在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教學時間有限、學生之間的交流及對待教師的點評態度存在差異等問題。基于作文評改教學耗時費力的情況,何新梅[19]認為可以利用QQ群這個網絡平臺,并嘗試著進行開放式互動改作文,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作文批改效率。

其三,積極情感的培B。張省林[20]認為,“過程寫作法”從寫作過程出發,強調寫作主體的能動作用,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了所存在的諸多寫作心理障礙。林靜蔚[21]通過情感因素在過程教學法和結果教學法中的態勢比較,發現“過程寫作法”能充分發揮寫作主體的能動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情感因素。

三、“過程寫作法”研究的啟示

結合文獻涉及的內容以及對文獻的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對“過程寫作法”的研究以應用研究為主,理論研究為輔。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對這一方法的應用研究多見于一線語文老師和研究生寫作教學的實踐、學生作文水平的考察,并沒有較為成熟的量表支撐。這需要我們綜合學科知識,培育科學思維,制定相對成熟的量表,使效度和信度更易于驗證,從而使研究更有科學性,有更為具體的可操作性。

當然,前人的研究成果給了我們許多具有價值的啟示:首先,基于前文對“過程寫作法”研究的綜述,可以看出它對我國作文教學主要有以下四點啟示:第一,強調讀者意識。“過程寫作法”在正式寫作前的準備階段,就提倡由學生自己討論后選擇主題,確定寫作目的、形式和讀者,并形成寫作中心思想。但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讀者意識完全被忽略了。對于學生而言,作文無疑就只是給教師看的一項作業;對于教師而言,作文只是評價學生寫作能力的一個媒介。第二,注重反饋修改。好文章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過程寫作法”要求作文至少要有第三稿甚至第四稿才能形成終稿。但在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普遍的做法是教師打分、寫評語,再集中點評,無疑忽視了修改反饋這一環節。第三,采取多元評價。“過程寫作法”強調修改反饋這一環節,并指出同伴小組也是作文評價的主體之一。當前作文教學中往往依照著“教師命題、學生寫作、教師評講”這一流程,可以說,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的只有教師。但是作文評價的主觀性較強,只依據教師一個人的評價不太合理。第四,關注生活體驗。“過程寫作法”中寫作的話題是由同學之間討論而來的,因此就要求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獨特體驗,真實寫作。而當前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只關注學生的作文訓練,機械化地模仿范文,強調寫作方法的傳授和寫作技巧的掌握。其次,根據前文關于“過程寫作法”實踐探索的文獻綜述,我們可以發現,一線教師們在實際作文教學中運用這一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促進教師的有效指導,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可忽視具體操作上的問題。

總之,筆者認為“過程教學法”對改進作文教學低效這一現狀具有啟發意義,同時相信其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具體的教學步驟定能給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帶來新的活力與生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進行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批判繼承前人研究成果和國外成功經驗,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注:基金項目: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興計劃課題“師范本科生全學程‘雙導師制’培養的實驗與理論研究”[項目編號:2014zdjy059]。

參考文獻:

[1]顧凱.試論過程寫作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

[2]楊俐.過程寫作的實踐與理論[J].世界漢語教學,2004,(1).

[3]武婷.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結果法”和“過程法”探討[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

[4]張一寧.從建構主義的角度分析英語過程寫作[J].教育與職業,2010,(36).

[5]鄧鸝鳴,劉紅,陳M等.過程寫作法的系統研究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3,(24) .

[6]李森.改進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舉措:過程教學法[J].外語界,2000,(1).

[7]胡新穎.過程寫作法及其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9).

[8]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國語文課程、教材、教法、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9]陳凈,高苗青,于紅.成果寫作法與過程寫作法的反饋機制對比研究[J].成人教育,2010,(7).

[10]董蓓菲.鬧識傳授到行為實踐的視點轉移――我國作文教學轉型的理論依據與實施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4,(9):56-61.

[11]董蓓菲.美國過程寫作法――旨在管理寫作行為的作文教學法[J].語文建設,2010,(3).

[12]馬新志.寫前準備――英語寫作過程中不容忽視的環節[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3).

[13]王艷.過程寫作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

[14]趙新顏.過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S2).

[15]張敬.過程寫作法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D].天津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16]楊麗榮.過程寫作教學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0).

[17]黃碧云.過程寫作教學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1).

[18]袁謙.多媒體網絡環境的大學英語過程寫作教學探討[J].中國報業,2012,(07).

[19]何新梅.網絡環境下開放式互動評改作文的嘗試與實踐[J].語文教學之友,2016,(2).

第4篇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應用寫作教學 教學法創新

自20世紀60年代末網絡技術的興起,到今天因特網將全世界各個領域信息資源聯為一體,網絡技術得以空前發展,組成了龐大的電子資源數據庫系統,現代教育技術已在高校廣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主要指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模擬仿真技術等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為三A式(Anywhere、Anywhe、Anyone)活動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和技術支持。要使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發揮巨大功能,教師要學會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學會制作網頁和課件,學會編寫與設計網絡教材,學會開發與制作網絡課程,等等。在應用寫作教學中,微機操作、課件制作和教學法創新將取代教師原有的基本功,成為重要的教學技能。但就高校應用寫作教學主體看,多是文科出身,在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方面,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如今高等教育、社會教育大多實現網絡化,這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發展趨勢。面對這一大趨勢,適者生存,不適者將有淘汰的可能。

因此,寫作教師要努力強化創新意識,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者、知識能力素質開發者、寫作訓練方法的指導者,實現應用寫作教學法的創新,以提高應用寫作教學質量。

一、變教師課堂“獨奏曲”為師生“協奏樂”的教學法創新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寫道:“科學技術的時代意味著:知識正在不斷地變革,革新正在不斷地日新月異,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應該較少地致力于傳播和儲存知識,而應該更努力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在信息時代,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對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水平尤為重要。應用寫作教學法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三個增大”的課程時效觀,即在教學內容上要增大能力培養的力度;在教學形式上要增大現代化技術的含量;在傳授知識中要增大課程信息量。

傳統的應用寫作教學,往往采用的是教師一人“獨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中,面對紛繁的寫作信息,教師不是在講一本應用寫作教材,而是在講一門應用寫作課程;教師不僅僅是“教課”,更是學生寫作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因此,教師在課堂講授中,在傳授應用寫作知識的前提下,應把更多的時間用于指導學生運用多媒體學習應用寫作,使學生在獲得寫作知識的前提下,習得搜集信息、獲取資料、進行應用寫作訓練的學習方法。

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基礎自由地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與方式,但通過網絡等獲得的知識,總體上是“離散型”的,僅靠學生自身的力量很難辨別知識信息的質量并使之體系化。因而,教師應善于引導幫助學生組織、管理、激活各路信息,把知識內在邏輯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連接起來。在課堂短暫的教學時間內,清晰地勾畫出應用寫作課程的主體框架與教學要求,而對一些閱讀、寫作訓練,以及一些枝節問題,可以通過網頁超級鏈接等技術將課堂延伸出去,也可以列出閱讀清單,介紹一些優秀的資源庫和信息網站,讓學生自由選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變教師課堂“獨奏曲”為師生“協奏樂”的教學法創新。

二、變教師單純傳授寫作知識為全面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法創新

當代國際教育有識者要求K(Knowledge,知識)與A(Ability,能力)的統一,反映了在培養目標上的時代特征。我們強調知識、能力、素質三者的相輔相成,也是應用寫作教學法創新的目標。

現代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的統一。在寫作能力培養的標準上,要立足高難度,培養學生獨立在網絡查閱文獻、獨立撰寫應用文的研究能力。應用寫作考試要求試題信息量大,答題活,既有利于鞏固、強化學生所學知識,又促進學生求新求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要改進應用寫作教學知識內容的呈現方式,隨著計算機和視頻音頻技術的不斷發展,編寫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影像等為一體的配套電子教材及教學輔導材料以生動、形象、具體的特點和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應用寫作知識呈現給學生。在實現信息網絡互聯后,各院校的優秀教材、教學資料、圖書情報和示范教學的錄像,也將有效地開闊學生的寫作知識視野。

應用寫作應以培養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為中心主線,在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借助交互式的課程設計,運用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為學生創造特有的知識再發現的環境,推動學生主體參與知識建構活動,開發學生的采集信息能力、運思創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鑒賞評改能力,以達到文化素質的綜合提高目的。

三、變課內寫作單向訓練模式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多元實踐教學法創新

應用寫作教學法創新的關鍵,在于建設好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教學實訓體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形成螺旋上升的多元的應用寫作能力訓練序列。

首先要構建快捷適用的網上“應用寫作教學”平臺,使之起點高,能夠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通過超鏈接的形式體現出上網內容,包括:應用寫作課程介紹、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大綱、電子版教材(全書)、各章復習與訓練、授課計劃、授課教案、主要寫作訓練項目的、訓練思路、訓練方法和參考答案、教學效果、考核方式和模擬試題、學習參考書及參考論文、教學示范錄像、教學課件等,突出寫作思路教學和公文正文基本內容模塊及結構模式化寫作教學訓練的特色。網上“應用寫作教學”平臺在總體上達到了實用美觀、好用便利的設計要求。

其次要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方法和手段創新教學法。可以抓住“四個環節”――精講、指導、自學、檢查。比如公文的教學,教師先在課堂講授其寫作的要求、分類、模式等要點,然后指導學生練習,課后布置自學,最后檢查。也可以采取“六步教學法”――定向、自學、討論、答題、自測、自結。比如指定課題,讓學生自學公文理論,師生進行討論,參照例文,在計算機上模擬訓練,自我測試,最后自我小結。實踐證明,寫作中實用性較強的文體都可以采取這種方法教學。在指導畢業論文中,從命題、查新、寫作、修改等都可以放在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中進行。

四、變傳統的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為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法創新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條件下的應用寫作教學活動,教師應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觀念,從以灌輸、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轉變為以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傳統教育中的寫作教師通常靠一張嘴、一部教材、一本講義、一支粉筆打天下,形象是講壇的“圣人”。在網絡多媒體教學環境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傳統角色將逐漸淡化。因為網絡四通八達,學生從中可以獲取廣泛的信息和知識。教師更要掌握網絡教學的各種技能,善于采集、編譯、存儲、表達應用寫作教學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發現、處理、創新信息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展示才能,為教學對象服務。

現代網絡多媒體教學需要寫作教師不斷學習,不斷研究,把教學與科研結合起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當代大學語文教師良好的文化素質往往體現在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教學能力上,也體現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創新教學法的運用上。文理結合、藝術與科學的融合,正如智者所比喻的: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一套好教法、一顆事業心”,是對傳統大學語文教師教學功底的精辟概括;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者、知識能力素質開發者、寫作訓練方法的指導者,傳承優秀文化的研究者”,更是對現代網絡多媒體教學舞臺上大學語文教師的角色創新要求。教師置身于網絡多媒體教學的新潮流中,要知難而上,重塑形象,真正發揮“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作用。

如今大學生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社會中,面對的是大眾文化環境,愿意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任務選擇學習途徑。現代的大眾文化媒體,具有廣泛的受眾覆蓋率功能。因此,抵御網絡信息垃圾的負面效應,提高信息免疫能力,應引為關注。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并不意味教師教學地位的下降,而更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體現在應用寫作教學訓練過程中去,實現教學法的創新和教學效益的提升。教師要以研究者的目光審視應用寫作教學訓練中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資料搜集、研究分析,為解決問題尋找理論依據,把研究成果在媒體發表見解,或課堂上引導學生去如何辨別優劣,吸取精華,排除糟粕,從而以先進的理論、精良的作品、優秀的文化去占領網絡教學陣地,占領寫作講壇。

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網絡時代的師生更應教學相長,面對日新月異的現代教育新技術,教師要虛心學習,不恥下問,向學有專長的學生學習網絡多媒體技能,由傳統的“師講生受式”轉變為平等合作式,建立經常的、融洽的、多維的教學協作關系。除了對寫作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進行精心安排外,還要采取適當的技巧以彌補網絡教學設計中的情感缺失,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進一步豐富教學情境,使教師作為指導者的形象更具有人格魅力。

第5篇

論文摘要:英語寫作研究是中國當下英語教學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任務寫作教學法”以語言習得理論、社會建構理論和課程理論為基礎,是一種順應教學改革的新型的外語寫作教學法。筆者在jane willis(1996)所提供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修訂了一個三階段的寫作試驗模式,并對其進行描述和操作。課堂教學表明,“任務寫作教學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原來的苦悶寫作飛躍為現在的快樂寫作。  

 

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和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英語人才的培養日益趨向于復合型、實用型。作為輸出性語言應用技能的英語寫作教學正是培養高等學校復合型、實用型英語人才的重要內容。因此,英語寫作在中國當下的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面對21世紀的挑戰,我國外語專業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在新一輪的英語寫作教學的改革浪潮中,學者(如蔡蘭珍,2001;王露華,2005)和廣大的一線教師逐漸發現我國主流的英語寫作教學法如“結果教學法”和“過程教學法”存在一些局限,而horowitz(1986)等學者提出的“任務寫作教學法”正好彌補其中的不足,對寫作教學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試驗。 

一、“任務寫作教學法”中“任務”的定義 

“任務寫作教學法”實際上是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寫作活動中的運用。關于任務型語言教學法中“任務”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做了界定。crookes(1986)認為,任務是“一項有特定目標的工作或活動”。willis(1996)認為,任務是學習者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語進行有交際目的的活動。richards、platt 和weber(1986)認為,任務是人們在學習、理解、體會語言的過程中所開展的活動。breen(1987)認為,一個任務是精心組織的、以促進語言教學為目的的一系列教學活動。nunan(1989)認為,任務是學習者使用目的語來理解領悟、處理問題、發揮創造、互相交流的課堂教學活動(龔亞夫、羅少茜,2003)。 

盡管學者們對“任務”的界定不一,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學習作為完成的一系列任務的過程,并把這些任務與課程目標結合起來。long和crookes(1992)強調,“任務”必須同現實社會的語言需要有明確的聯系,要根據現實社會的要求來設計。“任務”可以催化有意義語言的使用,因為在一種有利的環境中理解和重塑意義可以幫助目標語結構的發展。因此,他們認為,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著重通過處理和解決意義使學生習得語言、重視一定的形式而非所有形式。 

二、“任務寫作教學法”的理論 

1.語言習得理論 

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之一來自于對語言習得的研究,按照《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學詞典》的定義,語言習得是一個人語言的學習和發展。母語或第一語言學習稱為第一語言習得,第二語言或外語的學習稱為第二語言習得。語言習得這一術語比學習更為可取,因為后一術語有時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連在一起。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和應用語言學家研究語言習得以便了解語言學習所運用的方法,根據routledge的《語言學詞典》,語言習得的研究也包括對在正規學習環境下掌握語言的研究。 

2.社會建構理論 

williams 和 burden(1997)將lev vygotsky 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與 piaget(1966)、bruner(1960)和kelly(1995)的認知發展心理和教育理論結合起來運用到外語課堂教學中。學習中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和發展是社會合作活動,這種活動是無法被教會的。知識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這種建構發生在與他人交往的環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果。它強調學習者個人從自身經驗背景出發,建構對客觀事物的主觀理解和意義,重視學習過程而反對現成知識的簡單傳授。它強調人的學習與發展在與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動中進行。而教師是學習者最重要的互動對象。教學應該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學的知識可以在其中得到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四個主要的因素,即學生、教師、任務和外圍因素——環境。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與學生。 

3.課程理論 

課程理論指的是van lier(1996)所創立的一種設計課程的理念。他的課程觀從學習者的角度,將學習理論、課程理論和教學實踐綜合為3a課程觀,即意識、自主與真實。van lier 認為,在外語教學中呈現新的語言知識時,教師把所要教的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并讓學生明確學習這些內容的目的,用這些語言可以做什么事情,這就是意識。只有學生有了這樣的意識,他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和為什么這么做,才可能有意識地關注所學的內容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涉及學生的自我調整、動機、責任感與義務感。自主的兩個方面是“選擇性”與“責任感”。如果學習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所傳授的知識,其注意力就會減弱,并且不能真正關注所學的知識。van lier的“真實”并不是僅僅指教材的語言材料與生活中語言使用真實的相關性,更重要的是人的“真實行動”。學習者在語言活動時做的事情是他們自己想做的。他們的行動是經過自主選擇的,他們表達的是他們的真實感受,他們所表達的語言是他們想表達的,這才是真實。 

二、“任務寫作教學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1.“任務寫作教學法”的寫作模式 

jane willis(1996)在她的著作《任務型學習模式》中提出了任務型語言教學課堂活動的大致模式。她認為,以任務為基礎的學習建立在三個階段上。第一個階段是任務前期。在這個階段,教師介紹本單元的主題,然后學習者進行活動。第二個階段是任務循環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者一對一或分成小組來進行活動。然后準備向全班匯報他們是如何完成任務的,他們的結論是什么,最后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把他們的發現介紹給全班同學。第三個階段把重點放在語言上。在這個階段,強調任務中的一些特殊語言形式并進行練習,并就學習者在上一個階段的表現給予反饋。 

willis(1996)所提供的教學模式對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指導思想,因此,筆者根據willis(1996)的模式,自己修訂了一個寫作試驗模式。這個寫作模式一共有寫前任務、合作寫作、修改編輯三個階段。 

(1)寫前任務。在寫前任務階段,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寫作的要求和學生對英語寫作的學習需要,教師提供有特定目標和意義的寫作主題或任務,如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描寫文、摘要、通知、簡歷、正式的書信等。不同的任務提供不同的意義和語言形式,激發不同背景知識的語言信息,給學生提供課堂上運用真實語言的機會。任務選好并強調其重要性后,給學生提供幾篇真實的范文,簡單分析其語言形式結構以引起他們的注意,例如,解釋“摘要”寫作結構是:點明主題,解析文章或書藉的目的或意圖;介紹主要內容,使讀者迅速理解文章或書藉的概貌;提供結論或建議,以供讀者參考。 

(2)合作寫作。合作寫作階段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創作過程。在這個階段,要求學生能夠按照上一階段的范文和教師的提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初稿。首先,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啟發學生利用一系列的寫作策略(如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法、小組討論和協商、速寫、打草稿等)圍繞某一主題或任務醞釀想法、搜集資料,檢索某一特定體裁的寫作信息和觀點。其次,學生根據某一特定體裁的寫作信息和觀點(往往是關鍵詞或提示句)規劃寫作結構,擬提綱并進行初步寫作。在合作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商討題目共同寫作,也可以分工合作,分散后再結合,無論哪種方式,其目的都在于摘取組員們對某一特定體裁的寫作信息和思想精髓(體現在詞匯、語法、句型、布局謀篇和觀點上),以融合在他們共同的目標作文上。整個過程,教師充當監督者、觀察員和助手并適時調整自己的角色。必須指出,自始至終,教師應該走到學生當中去,根據學生的需要,隨時和學生討論、商定文章的內容,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必要的幫助。

(3)修改在寫完初稿的基礎上,由每組選一位代表報告他們的寫作成果,報告時應該注意語言形式,特別是寫作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性,還應該注意文章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此階段,教師充當聽眾、分析師和導師。教師首先分析學生的匯報,提出評價作文的標準。然后,根據這些標準評價學生的作文。教師還可以利用質量不同的作文,讓學生自己互相評價,各組之間可以交換初稿,討論并根據評價標準修改初稿、寫二稿并編輯成文。同伴的反饋很重要,它可以使一些標準內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獨立評價他人和自己作文的能力,還可以讓他們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文章的寫作,增強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2.“任務寫作教學法”在高校英語專業英語寫作中的課堂實踐 

在實施“任務寫作教學法”之前,首先對任務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上述因素。其次,當在課堂上運用“任務寫作教學法”時,我們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四點:1)由于學生把英語寫作看做學習中最困難的活動,教師應該對學生平易近人,隨時準備好給學生提供幫助、指導或組織,必要時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建議。2)教師應該盡可能刺激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信心,以使學生克服寫作過程中的各種障礙。3)教師應該適當地進行顯性培訓,以保證學生能夠成功地進行寫作。4)教師應該注意到寫作過程中的個體差異。 

筆者進一步詳細展示“任務寫作教學法”三階段的具體教學操作過程。 

(1)寫前任務階段。在寫前任務階段,我們設計以下寫作任務: 

now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computer age. you should write about 150 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近年來,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2)計算機能做許多有益的事。 

3)計算機也有許多副作用。 

(2)合作寫作階段。 

1)頭腦風暴法。首先,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啟發學生利用頭腦風暴法圍繞寫作任務醞釀想法、搜集資料、檢索體裁的寫作信息和觀點。頭腦風暴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頭緒:寫作者可以在紙上寫下任何一個在腦海里閃過的有關題目的想法,不管其是否合理、文法正確與否,總之越多越好。若作者的文思太快,也可以用縮寫、短語或者符號代替完整的句子。這種方法是創作的基本要素,亦可使作者的文思泉涌,找到一切能想到的材料,然后根據主題對這些材料進行篩選,做到少而精,保留與主題關系最相關的材料。從題目及其要求我們得知這篇文章的寫作對象是計算機,是寫計算機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變化,文體屬于論說文,文章要求寫三段,中文提示是文章的提綱即每段的主題。每段的關鍵詞分別為popularity、advantages、disadvantages。這些關鍵詞確定了三段的寫作重點和中心思想。經過頭腦風暴法的篩選,我們可以把計算機的利弊歸納為:efficiency,entertainment,calculation,fantastic speed,taking over routine jobs,convenience;crime,trouble,virus,indulgence。 

2)列提綱。根據前面的分析、比較和綜合,我們可以把文章的提綱列出來: 

a. popularity of computer use:in the universitis,on farms,in factoris,in shops and other places 

b. advantages of computers 

a.improving people’s work efficiency 

b. making scientific discoveries 

c.doing difficult work 

d. taking over routine jobs 

c. disadvantages of computers 

a. computer crime 

b. computer virus 

c. indulgence of children in computer games 

3)確定主題句。根據題目中的中文提示,我們可以列出以下的主題句: 

a. computers have grown in popularity. 

b. computers can do many useful things. 

c. however,computers have a dark side. 

4)寫初稿。 

到這一步,可以說我們的寫作已經有了個好的開始。接下來,要求學生利用頭腦風暴法篩選出來的素材、提綱和主題句拓展段落。寫作時應該注意語言形式,特別是遣詞造句和文章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3)修改編輯階段(同上)。 

三、結語 

在“任務寫作教學法”的課堂上,大部分時間用在小組活動或結對練習或討論上。在這種小組活動中,學生可能會分頭去查找不同的資料,并且與同伴分享這些資料,這樣的交流活動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僅增加了語言的輸入和輸出,還增加了學生課堂的參與時間和由分享帶來的樂趣。同時,小組寫作可以減輕學生的寫作壓力,課堂限時寫作可以訓練寫作速度,有利于學生的應試,可以說,這種寫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原來的苦悶寫作飛躍為現在的快樂寫作。 

“任務寫作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由于有了明確、具體的寫作任務,為了完成某個任務而使用語言,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指令做各種活動,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描述熟悉的事情、表達自己的想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構建自己的知識領域,從而使原來的被動寫作變為自主創作。在這個平等和諧、積極快樂而又富有挑戰的寫作環境中創作,他們充分體驗到主動寫作所獲得成功的快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的體驗和認識會促使學生繼續努力,成為真正的自主學習者。 

“任務寫作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效果明顯,因此,它順應了新一輪的英語寫作教學改革,在新形勢下的英語寫作教學中筆者給予推薦評級。即使如此,“任務寫作教學法”在中國語境下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還需要更多的更加科學的驗證和完善。 

參考文獻: 

[1]crookes,g., gass.s.task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 practice[m].philadelphia:multylingual matters ltd,1993. 

[2]horowitz d..process not product:less than meets the eyes[j].tesol quarterly,1986,20(1). 

[3]long,m.h.,crooks,g..three approaches to task-based syllabus design”[j].tesol quarterly,1992,26(1):27-56. 

[4]richards,j.c.,platt,j.platt,h..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2000. 

[5]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6]蔡蘭珍.“任務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j].外語界,2001,(4):41-46. 

[7]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

關鍵詞:《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方式;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8-0227-02

0引言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能寫小說和詩歌,但一定要能夠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應用文寫作能力不僅是高職畢業生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社會對高職學生的基本評價因素之一。然而,相對于社會對應用寫作能力的重視,近年來高職生的寫作水平卻不容樂觀:實習報告錯字連篇、語句不通;求職信充滿“學生腔”和“文藝腔”;畢業論文、入黨申請書全靠網上抄……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此之差,除了語文基礎薄弱、網絡抄襲之風盛行等客觀因素外,現有《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方式難辭其咎。

1當前《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目前《應用文寫作》課程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缺陷:

1.1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也是時間最長的教學方法,其教學過程為:理論知識+案例教學+課堂練習。不可否認,案例教學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當其成為一種長期的、模式化教學方式后,學生對案例的興趣逐漸降低,他們只是把案例看成一個“殼”――某種特定文種的格式,他們僅僅把作業的內容機械套進案例的“殼”中去,使《應用文寫作》課程變成了“做填空題”,體會不到應用文的語言力量、寫作意境等格式之外的那些更為重要的東西。

1.2 模擬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目前在一些高職院校人文類課程的教學中已被廣泛使用,不管是通過教師的描述來再現想象中的場景,還是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去實際體驗,模擬教學最致命的問題是人物及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脫離了現實生活,違背了應用文寫作真實性、實用性的原則,所以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來說只能是隔靴瘙癢。

1.3 項目驅動任務教學法作為高職理工科專業課程“工學結合”改革的重要結果,項目任務教學法被許多人文類課程模仿,其中包括《應用文寫作》課程。項目驅動任務教學中,一個項目由多個任務組成,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在做中學,學中做,以達到提高專業能力的目的。項目教學法的實質還是模擬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冥思苦想設計項目,學生缺乏材料“閉門造車”。因此,雖然目前項目教學法很流行,但并不適合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

1.4 網絡寫作實踐教學平臺我校的網絡寫作平臺確實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且不受時空限制的,但問題也隨即出現:由于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教師往往并不知道學生寫作的真實背景和寫作任務,只能在網頁上 “就文論文”,學生對教師的點評也往往是不解其意。

上述教學法的共同問題是:他們都脫離了社會生活來教學寫作,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課堂與生活的脫節,使《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變成了高臺教化。社會生活是應用寫作的源頭活水,寫作課程與社會生活血脈相連,社會生活應成為應用寫作教學的大背景、大舞臺。基于這樣的前提和認識,構建開放式《應用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就成為必要。

2開放式《應用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平臺的建構

《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是指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三個活動圈,所創設的真實的、鮮活的寫作實踐教學平臺,以學生的真實生活作為寫作教學的真實背景,鼓勵學生走入現實生活,在實際應用中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它與傳統課堂教學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并逐漸形成應用寫作課程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為了增加學生寫作實踐機會,提供給學生真實的寫作環境和任務,可建立以下三個實踐教學平臺。

2.1 學生日常應用寫作指導機制高職學生在三年的大學生活中,為了應付日常生活和學習,常常需要寫一些簡單的應用文,如請假條、借據等條據類文書,計劃總結等事務類文書,入黨申請、貧困補助申請等申請類文書,求職信、履歷表、感謝信等社交類文書,實習報告、畢業論文等科技類文書,未開設此門課程或者開設了還未學習的學生,以及由于課時短學完又遺忘的學生,在面對現實的寫作任務時,往往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怎樣去寫,更不知該向誰去請教,在校園內設立一個面向全校學生的寫作指導機構,對學生日常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問題給予及時的、周到的幫助。現實的需要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應用文重要性的認識也遠比教師單方面在課堂上重復印象要深刻、具體得多。

2.2 校園內部應用寫作實踐教學平臺在校內,主要建立以下幾種實踐機制。

2.2.1 通過組織應用文寫作技能大賽、創辦班級或社團刊物等形式,在全校營造一種重視寫作、崇尚寫作的校園氛圍。高職院校缺乏本科院校里那種濃厚的文學氛圍,學生對文學寫作也不喜歡,其根源當然在于學校對專業課程的過分偏重和對基礎課程的不重視,只有在全校營造一種重視寫作的氛圍,學生對于寫作課程的看法才會慢慢扭轉。技能大賽是學生專業實踐的一個重要環節,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有多種專業技能大賽,但是還沒有應用寫作技能大賽。通過前期宣傳,組織選手參賽,評選最優等活動,不但給學生提供一個提高寫作技能、展現自我的平臺,而且能夠在全校宣傳《應用文寫作》課程的重要性。報刊能夠促進學生通訊、消息等應用文的寫作技能,在創辦班級和社團刊物的過程中,因為作品有了更多的讀者,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被激發。一份份各具特色、色彩紛呈的報紙也成為記載美好大學生活的載體,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2.2.2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度開放學校行政機關內部的一些文書崗位,提供給學生實習。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有正規的、運轉有序的行政管理機構,每天都有一些公文需要擬寫,學校自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寫作實踐單位。我院曾在一些系部的辦公室使用本校學生擔任臨時的文書,讓學生起草一些簡單的公文,如通知、公告、衛生檢查等文件,實習學生確實有很大收獲,也緩解了系部人手緊張的問題。對此我們將會作進一步的研究,找到更好的契合辦法,使學校開放更多的文書崗位提供給學生實習。

2.3 校園外部應用寫作實踐教學平臺除了學生在校時提供給學生豐富的校園內部《應用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平臺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假期和實習的時間,建立多樣化的校外實踐教學平臺。

2.3.1 學生暑期行業調查制度化。行業調查報告是一種大型綜合性文書,要求內容真實,結論可信,邏輯嚴密,語言表達清晰流暢,通過撰寫行業調查報告,實地采訪使學生不但獲得了最新的行業前沿信息,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切身的認識和了解,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寫作能力會有扎實的鍛煉和顯著的提升。

2.3.2 建立以黨政機關為主的校外應用寫作實習基地。黨政機關一般都是大型行政管理中心,各種公文來往頻繁,應用文種類比較齊全,制作質量相對較高,所以如果能夠建立以黨政機關為中心的應用寫作課程實習基地,接納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課程實習,其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

2.3.3 高職院校還可鼓勵學生自己創辦實體公司,承接對內對外的公文寫作任務。

3建立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開放式實踐教學平臺的意義

首先,建立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真正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寫作任務產生于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功利需求,解決了學生《應用文寫作》課程“動力性缺乏”問題,激發了學生寫作熱情;其次,突破了以往《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空間狹窄、情景虛擬的局限性,在廣闊而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學生寫作思路不再受到束縛和限制,筆下有物可寫,思維自由放飛,得到生活和心靈空間的拓展,寫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空間的拓展這兩者正是所有寫作活動所追求的最佳效果;最后,它是應用寫作實踐的長效機制,解決了以往《應用文寫作》課程因課時量少而帶來的寫作實踐十分缺乏的問題。

目前,開放式《應用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平臺還是一種正在探索中的新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形式如何解決、制度如何建立、教學時間如何確定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正光,劉亞玲.高職應用文教學整體優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04).

第7篇

關鍵詞: 故事教學法;現狀;問題

所謂故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故事來完成教學和教學目標,以實現師生共同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可行性。從可查的文獻顯示,把故事當做一種教學方法的研究是從20世紀中后期開始受到一些教育研究者的關注和探索的,對故事教學法做了一些有意的研究和探索,使故事教學法研究獲得較為豐富的成果。本文對故事教學法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了其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故事教學法的研究現狀

(一)故事教學法的價值研究

關于故事教學法價值的研究成果相對來說比較豐富,由于觀察的視角不同,學者關注故事教學法的價值也不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學生發展、課堂教學、師生關系三個方面。

1.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發展。2002年卡洛琳從故事角色角度提出故事教學法是為學生提供了探索個人角色和感受生活機會的一種方法。米查勒·戴文德森從學生的學習方式角度,用解釋現象學的研究方法對本科生的婦女健康課堂進行了研究,發現故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形成個性化學習、參與性學習、安全的群體信任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貝絲·凱西等人從學生認知發展的角度通過故事文本分析及實驗研究,證明了故事教學法是兒童學習數學的有效媒介,尤其在故事教學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女童的幾何技能。史曉華、王妙芝等人在研究兒童英語學習后,認為運用故事教學法可以促進幼兒的英語語言發展,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成熟。蔣雪紅在研究學生聽說英語后,認為故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發展師生的創造性。

2.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紀玉華等人從語言學習中的語言重復行為的分類,以及不同類型的語言重復與語言記憶之間的關系論證了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在我國兒童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實踐價值。認為以故事人物、情節為支柱,充分調動兒童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性聯想活動,使英語課堂學習由難變易,由死變活,由苦變樂。除了英語課堂教學,故事教學法對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李永會在對故事教學法實施構想中認為,故事教學法能夠激活課堂,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文學性;能夠應對教學中的突發事件。于麗巋、周琳等一線教師根據個人的教學實踐,進一步表明故事教學法在繪畫、拼音等教學課堂中,增強了繪畫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享受到學習拼音的樂趣。陳亞夫研究思想品德課中的故事教學法時,提出運用故事教學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發展價值觀念,解放人性,創建快樂課堂。

3.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國內學者對此探討得相對比較少,而國外學者的研究也散見于一些學術論文中,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強調了師生關系的建立。米查勒·戴溫德森認為故事教學法有助于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活動,并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瑪麗·弗蘭西絲·拉索等人以社會建構主義的視角,根據對7名兒童心理輔導的案例分析,認為運用沙盤游戲+講故事的方法更加有利于指導者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了解兒童的認知發展過程,使指導者和兒童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謝莉爾等人認為,講戲劇化的故事能使幼兒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利于教師洞察幼兒的心靈,使師幼之間形成積極的互動關系。

(二)故事教學法的教學策略研究

最早探討故事教學法策略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紀玉華、許其潮等人根據語言重復的六種類型,從故事選擇的角度,認為選擇有意識有意義有樂趣類型的故事,可以比較好地促進英語學習的長時記憶。王妙芝進一步在對小學低年級英語課堂的個案研究基礎上,比較深入地研究了實施故事教學策略,認為實施故事教學策略時要滿足以下條件:(1)英語故事教學首先應成為教師的一種教育理念;(2)尊重學生,故事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3)故事教學要涵蓋或者要包括重點學習的內容;(4)教學過程的情境化;(5)故事教學活動要多樣化。吳寧生則從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角度更為具體地總結了實施故事教學法的策略:一是課前自述或表演;二是課中創編并朗讀;三是課后互相交流與欣賞。蔣雪紅根據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教學經驗也總結了實施故事教學法的具體做法:一是講故事前介紹學習生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二是鼓勵學生猜測故事的發展,讓學生用某種行為來表示理解和參與的活動;三是講故事后表示理解并復述故事活動。

在幼兒園教學領域中,馬薩·霍瑞以個案研究,發現故事教學法可以作為幼兒寫作的一種方式,教師用自然、真誠、微笑等回應策略鼓勵幼兒講述他們的故事,成為教學的中心。隨后,謝莉爾等人進一步發現開放式的激勵、持續的激勵、引導回答等策略有助于指導幼兒戲劇化地講故事。國內學者王林鋒和靳玉樂則將“故事中心課程”遷移到幼兒園教學領域,嘗試探索課程與教學的二元互聯,從理論研究的角度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幼兒園“故事中心課程”教學策略,包括四種教學策略:探尋共生故事策略、情境體驗故事策略、言語傳遞故事策略、角色表演故事策略。于麗巋則從自身教學實踐的角度根據總結了幼兒園繪畫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策略:(1)根據繪畫內容編故事的語言和情節;(2)邊講故事邊繪畫相應的部分;(3)鼓勵幼兒想象或創編故事來繪畫。李蓉討論了故事教學法與幼兒教育有效融合,提出故事教學法運用的技巧:(1)盡量真實且帶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聲音;(2)通過情節的潤色來豐富故事內容;(3)讓幼兒參與故事中角色進行互動;(4)在適當的時候設計一些提問。

綜上所述,故事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研究的時間比較短,但它對學生和教學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這些研究結果顯示了故事教學法對教學活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要求,對其進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回顧故事教學法的研究現狀,可以看出,故事教學法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豐碩的成果,教學效果也比較顯著。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值得我們進一步認真思考,且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依據和方向。現將故事教學法的研究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歸納如下。

(一)在整體研究水平方面

在中國期刊網、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搜索論文共78篇,其中學術論文75篇,碩士學位論文3篇,博士學位論文沒有。在閱讀這些文獻資料之后,發現經驗性的論文占67%,具有學術性的論文僅占33%。在發表期刊類型方面,發表在普通期刊的論文多于發表在權威的核心期刊的論文。在研究主體方面,主要來自中小學和幼兒園的一線教師,他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經驗總結或自我反思的。因此,國內關于故事教學法的研究整體上處于較低水平。作為一個比較新的研究領域,它的學術研究比較貧乏,還需要后續研究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使故事教學法的實踐研究與理論研究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在研究內容方面

根據整理和分析故事教學法的文獻資料,故事教學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教學法的價值和各課堂教學中故事教學法教學策略兩大方面。其中價值研究體現在學生發展、課堂教學、師生關系;教學策略研究主要是實施策略、教學原則等。顯而易見,這些研究主要是從故事教學法本身及其理性層面進行了研究,而教師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運用故事教學法,以及使用故事教學法時的所思所想等深層次的內心世界缺乏一定的研究。為此,這將是我們需要繼續探討的新問題,研究教師運用故事教學法的情況和真實的感受。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國內學者對故事教學法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教育經驗總結法和思辨法,這兩種方法也主要是從研究者主觀的角度總結和分析的,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國外學者大多數是采用實驗研究。實驗研究是一種量的研究,用大量的研究數據為研究結果提供了科學依據,得出的研究結論具有普遍性和推廣價值。相對來說,使用質性研究的方法比較少,即對故事教學法的微觀層面缺少深入細致的描述和分析,著重了解教師和學生對故事教學法的真實感受和看法。因此,質性研究是繼續研究故事教學法的一種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KOENING J.M,ZORN C R. Using storytelling as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diverse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393-399.

[2]史曉華.幼兒園英語故事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3]紀玉華,許其潮,蔡寒松.從重復和記憶的關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學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99-104.

[4]MICHELE R,DAVIDSON.A Phenomenological Evaluation:Using Storytelling as a Primary Teaching Method[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04,4:184-189.

第8篇

論文關鍵詞:技校;應用寫作;行動導向教學法

應用寫作是技工教育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在當今時代,是否具備良好的應用寫作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從未來的職業發展來看,培養學生良好的應用寫作能力至關重要。技校要培養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在掌握寫作要領的基礎上,教學重點應放在工作環境中,用行動導向教學法解決技校學生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的具體問題,將應用寫作課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學生的應用寫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展。筆者擬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應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做一點探討,以便拋磚引玉。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當今世界上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的產物,是德國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在1998年提出的一種新型職業教育教學方法,已成為德國職業教育的主流,并日益為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根本變革,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用腦,而且要腦、心、手共同參與,提高行為能力,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引起思維、行為、動手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綜合素質變化。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使用其他教學方法,可結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擬教學法、角色轉換法、“頭腦風暴”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思維導圖法等等,特別適合于對技工學校學生的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應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一)以模擬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

模擬教學法是一種以教學手段和教學環境為目標導向的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分為模擬情境教學與模擬設備教學兩大類(這里只談模擬情境教學)。模擬情境教學主要是根據專業學習要求,模擬一個工作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具有與實際相同的工作過程,活動是模擬的。通過這種教學,可使學生在現實的社會環境氛圍中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崗位有一個比較具體、綜合的全面了解,特別是對于一些行業特有的規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強化,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提高。

應用寫作教學要分析各專業的就業崗位,制定本專業應用寫作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文秘專業為例,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的職業特點,直接將學校行政會議作為模擬工作場所,把召開會議的辦會、辦事、辦文的工作流程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教學內容并設計教學。可組織學生在學校行政會議上進行實習,會議一般包括會前籌備、會中服務和會后落實三個階段。會前要明確會議程序,確定會議召開時間、地點、參會人員、會議議題、通知與會人員;會中要準備會議簽到表,進行會議記錄、會議錄音,或擬寫發言稿、收集會議信息;會后要擬寫會議總結(會議紀要),并對會議確定的任務進行跟蹤落實,或寫報道稿。這樣做,可以將文秘專業的應用寫作教學內容和目標完全在模擬工作場景中落實,在做中學。

如果以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為背景設計寫作教學,則要以真實的工作任務作為載體,根據具體的寫作任務進行訓練,可根據下面的過程進行教學:某企業將要舉行年終總結和表彰大會,時間定于年底,企業領導預先召開一次大會籌備會議,確定了會議的議程,決定大會由副經理主持,由總經理做年度工作報告,由人力資源部主管宣讀企業優秀員工名單,然后由企業職工代表發言,最后由企業領導為優秀職工頒發獎品等。筆者針對這個任務情境擬出下面幾項訓練內容:(1)讓一組學生先寫出會議通知及邀請嘉賓的請柬;(2)讓另一組學生擬寫企業年終工作報告及表彰大會籌備方案;(3)讓一組學生擬寫會議的議程安排表并準備獎品;(4)讓一組學生模擬進行會場布置;(5)讓一組學生擬寫會議記錄或會議紀要。然后讓每個小組搜集寫作素材,熟悉企業文化,既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種寫作要求,又要進行現場模擬,要求各組學生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團結合作,將平時所學到的涉及會議的各個方面的知識落到實處,在這次模擬教學中,學生真正參與到會議的組織和協調中,在教師指導下完成了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工學交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工學交替既是一種辦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這里只談教學方法)。工學交替即行動導向教學中的角色轉換法,就是通過課堂學習與行業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生——員工——學生”的角色轉換中,較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業崗位的運轉情況,進一步鍛煉學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動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實施工學交替尤其有現實意義。在“十一黃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學生進入酒店實習,將教學需要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在一起,調整應用寫作教學,靈活安排學生在實踐中學好應用寫作。酒店的內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人的管理,因此,離不開召開各種會議和各種酒店應用文的應用,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務公文、酒店社交禮儀文書等,通過實習,學生辦會、辦文、辦事的各種職業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開的例會主要有店務會(全體員工大會)、總經理辦公會議、部門經理會議、中層干部會議、部門管理例會、班組會、協調會、培訓會、晨會等等。學生對于辦會這項工作就要按照會議的級別和內容進行充分準備。例如,店務會(全體員工大會)的規模最大,會議組織者要認真準備材料,搜集酒店員工關心的問題,將酒店近期的經營情況、近期的工作總結、預期的工作計劃、員工關注的問題等相關信息通過會議傳達給酒店全體員工。學生可分人、分組擔任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職,教師現場進行應用指導。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應用文中,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務公文、酒店社交禮儀文書等,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掌握并能運用。

除了讓學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門的培訓外,還可派教師跟蹤教學,及時指導。通過開展工學交替的行動導向教學,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學知識、長才干,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確學習目標;另一方面,通過深入了解酒店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可使學生有效地制定職業生涯規劃,鍛煉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意識等綜合素質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也可為學生今后參加實際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以“大腦風暴”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大腦風暴”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發表意見,并對其意見的正確性或準確性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里獲得最多的思想觀點的工作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教學、企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一同收集解決實際問題的建議,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引導學生對某一教學課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起連鎖反應,從而獲得大量的信息,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目的。

對于“函”一節的教學內容,很多學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類、函的寫法及語言風格怎樣。為使學生掌握這種公文的特征和運用方法,筆者將學校近時的情況設計為教學情境:學校毗鄰國道206線,其時道路正在擴建,車輛多,交通擁堵,學生上學、放學,特別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兩千多學生陸續回家時,交通安全隱患極大。學校多次發函請求有關交通部門在路口增設交通標志、斑馬線、候車亭等,但是未果。針對這一具體情境,筆者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情緒激憤,你一言、我一言,筆者因勢利導地引出“函”這種公文,要求學生以學校的身份發函,向相關交通部門提出解決交通隱患問題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討論,共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這件事關系學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標志等設施應向哪些部門反映?(2)學校應怎樣與主管部門聯系?完成這項任務應寫什么樣的公文?(3)這種公文包括哪些內容?怎樣寫?在格式和語言方面有何要求?(4)處理這種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復?

在“函”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就這幾個問題自由發表意見,師生共同討論,收集解決問題的建議,然后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對“函”的概念,函的分類及作用,函的行文規則與處理程序,函的內容、格式、語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帶著輕松的心情進行學習、寫作,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要求

首先,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時,教師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并按照職業活動的要求組織好教學內容,把與活動有關的知識、技能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學習,教學要按學習領域的要求編制好教學計劃,明確教學要求,安排好教學程序。上課前,要充分做好教學準備,要事先確定通過哪些主題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易懂,輕松高效。

第9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7A-

0077-01

議論文寫作是讓大部分學生懼怕的話題,也是令廣大教師頭疼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初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進行研究,總結出議論文寫作“三步走”教學法,即讓學生準確提煉論點,合理選擇論據,明確論證思路。

一、準確提煉論點

論點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無誤地提煉文章的論點,醒目地立論。最佳論點的選擇原則有:①準確、新穎②有話可說、有例可證、有理可議③離材料中心最近。教師要遵循以上原則,首先,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或材料,從整體上理解題意或材料的內涵,學會抓住關鍵詞。其次,讓學生分析題目中的語言結構,弄清其中的關系構成,從而明確論述重點。最后,在提煉觀點時盡量縮小范圍,力求具體、獨到。

例如,在以“嚴師出高徒”為題目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提煉證點的:

師:標題中的關鍵詞是什么?

生A:“出”字!

生B:“嚴師”這個名詞!

生C:“高徒”這個名詞!

師:“出”是連接兩個名詞的關鍵字,可見,題目的關鍵詞應該是“出”字。

師:“嚴師”和“高徒”之間是什么關系?

生A:因果關系。

師:為什么是因果關系?

生A:因為有了嚴格要求的老師,才會教出水平高的徒弟。

師:正確!

師:文章側重寫嚴師還是寫高徒?

生B:當然是嚴師了。

師:非常正確!我們應該著重寫老師是如何嚴格要求學生,才造就了知識水平高的學生的過程。

議論文論點的把握和提出非常重要,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要點,解決立論難題,提高教學效率。

二、合理選擇論據

論據是確立論點的理由和依據,鮮活的論據可為文章增添新意,達到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文章的論述觀點,選擇論述主旨相同但鮮活度不同的兩則素材,通過對其新穎度的對比分析,讓學生學會分辨、選擇鮮活的論據,從而解決學生引用論據事例陳舊的問題。如在以“幫助別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題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筆者選取“雷鋒幫助戰友補襪子”的故事和“高齡老人劉盛蘭拾荒助學子”的事例,讓學生對二者進行對比,其中“雷鋒幫助戰友補襪子”的故事雖然能充分地為論點提供充實的依據,但已年代久遠,非文章論據的佳選。而“高齡老人劉盛蘭拾荒助學子”的事例是近期在《感動中國》節目上播放的,素材較新穎,且也能充分地為論點提供充實的依據,為較佳的論據之選。

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舊瓶裝新酒”,即通過新角度分析舊材料,在舊材料中寫出新意,使人產生耳目一新之感。

論據的選擇是議論文寫作的重頭戲,教師務必督促學生對素材進行搜集和整理,讓學生擁有豐富的素材儲備。

三、明確論證思路

在確定論點、論據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編排布局。教師應按照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的步驟引導學生進行理性追問,使論證思路越來越清晰。

例如,面對“見義勇為”這個題目,筆者首先讓學生闡述“見義勇為是什么”,學生分析得出見義勇為是不顧個人安危救人,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挺身而出等等。然后,筆者讓學生舉一些見義勇為的事例,學生舉了軍人孟祥斌舍身救跳水女孩等例子。接著,筆者提問:“為什么要見義勇為?”學生總結出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等等。最后,筆者讓學生從反面思考:“失去見義勇為將會產生什么不良影響?”學生指出失去見義勇為的精神將會導致社會道德缺失、社會發展不和諧等后果。經過這樣的引導,學生打開了寫作思路,寫出了如下片段:“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軍人孟祥斌看到輕生女青年跳江,奮不顧身地跳水救人,最后壯烈犧牲。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換回另外一個生命,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感動中國,事跡被世人傳頌。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這種美德,假如我們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袖手旁觀,那么人與人之間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進行一層層理性的追問,讓學生不斷地思考與分析,學生在寫作時才會文思泉涌、行云流水。培養學生理性追問的能力需要長期持久的訓練,教師必須抱著“打持久戰”的心態,對學生進行不斷的指導。

第10篇

關鍵詞:提高;初中學生;寫作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7-0103-01

《新的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聽和讀是語言的輸入渠道,說和寫是語言的輸出渠道,沒有語言的輸入就沒有語言的輸出,沒有語言的輸出就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意義,寫作是綜合考查語言儲量和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從寫作來看,可以看出學生閱讀水平和對學到的語言的再加工和運用語言創造性運用的能力,它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且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說它是重點,其原因是可以銜接語文中閱讀教學,可從中檢測學生的語文基礎,說它是難點是因為寫作是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查,作文教學歷年來成為語文教學中"重頭戲",本人執著于作文教學的研究,取得了較好教學效果,本文談談如何提高作文教學質量,供大家參考,并逐步完善。

1.掌握基本文體知識,掌握基本的寫作要素和規律

文體就是文章的體裁,不同的文章體裁的寫作有不同要求,有不同謀篇布局技巧,同時不同文體的寫作的語言風格不一樣,就是同一體裁、同一題材的寫作表達手法也相同,同一題材可以用不同的體裁進行寫作,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注意給學生文體知識的介紹,讓他們掌握基本的常識,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但我們命題作文時,有的學生把記敘文寫成說明文,把說明文寫成議論文,就是沒有把握好文體知識,老師除了要介紹知識文,我們進行課文教學時,引導學生感悟不同文體的語言風格,從文中領悟不同文體的寫作技巧,有了感性認識后在進行理性歸納,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就如修房子要進行圖紙設計一樣,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掌握的文體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小說等基本文體,在作文教學中每種文體要在全面掌握基礎上,要突出重點,比如:記敘文主要突出敘事清晰、完整突出文章主題,立意新穎。議論文寫作,觀點鮮明,論證材料典型富有說服力,析理透徹,邏輯清晰。詩歌寫作要突出豐富的想象力,語言的精煉,小說要突出任務內心和肖像描寫,人物對話凸顯出人物的個性特點,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2.實施問題教學法

什么叫問題教學法呢?問題教學法就是根據不同文章體裁,將要寫的材料分解成若干問題,再要求學生就每個問題進行回答,回答問題時盡可能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回答,最后根據文章體裁要求對答案加工成文章,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很容易將寫作的要素落實到學生的寫作中去,可以杜絕學生寫作時文不對題的弊病,還可以克服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無物的不足,說過:"什么是文章?文章就是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問題提出來了學生才會思考,沒有問題學生思考就沒有方向,特別對寫作后進生效果十分顯著,記得我在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命題作文《一個可敬的人》我提出幾個問題:(1)我可敬的人是誰?(2)他有點品德值得我可敬?

(3)那件事可以表現這個人思想品德?(4)對他的思想除了事情外又可以有哪些手法可以表現他的內心思想?學生一一作了回答,寫了寫作提綱,上面還標明寫作重點,突出文章的主題的表達手法,學生將答案進行起、承、轉、合進行了調整,很快就寫出了文章,打破了以前寫作開頭難、文不對題、空洞無物的尷尬局面。

3.讓作文教學扎根于生活

在作文教學中,都有個這樣體會,學生半天開不起頭,就算開頭了,也無話可說,無情可抒,無理可析,究其原因,沒有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紅樓夢》作者曹雪芹道出了寫作真諦:"世界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宇宙才是一部浩瀚的百科全書,我國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從古至今的圣人,通過對人間觀察,寫出了揭秘人生宇宙的巨著,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老子《道德經》通過世界頂尖級的科學家科學研究得到了印證, 孔子的《論語》遠播美洲、歐洲、亞洲等世界各地,全世界有200多個孔子學院,這就觀察生活宇宙進行深度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宇宙萬物給他們提高素材,他們也就不可能成為圣人。

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積淀感情,辨明是非,懂得生活的哲理,學會對生活深度思考,只有扎根于生活,寫作素材才會左右逢源,才有情可舒,有理可辯,有話可說,語無不盡,理無其窮,同時學生將生活素材寫進生活,學生情感顯得真實,讓學生在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將情感在寫作進行宣泄,這樣在生活中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寫作激情,用文字再現生活的萬花筒。

我在作文教學前帶領學生觀察生活景色,在進行寫作,記得又一次我帶學生觀察一個小魚塘,看見有個小女孩灑下一顆顆誘餌,游魚在晨光泛滿的湖面紛紛躍起,有個學生看到詩興大發,寫到"玉手灑下粒粒粟,游魚躍起滿湖金",詞句恭穩,寥寥數語,清晰直觀地再現了當時湖面景色。這就是觀察生活的后的寫作效應。

4.仿寫經典文章

第11篇

大家都知道,論文的編寫是可以說是一種藝術,論文常用來描述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成果的文章,就著病例分析論文寫作而言,是將實驗研究所得出的臨床積累的經驗和結果的資料,通過科學的思維、判斷、推理,用文字、圖、表、符號等再現的過程。以下是學術參考網小編為朋友們搜集整理的病例分析論文格式與范文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朋友們~

編寫要求

報告、論文的中文稿必須用白色稿紙單面繕寫或打字;外文稿必須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復制本。

報告、論文宜用A4(210mm×297mm)標準大小的白紙,應便于閱讀、復制和拍攝縮微制品。報告、論文在書寫、掃字或印刷時,要求紙的四周留足空白邊緣,以便裝訂、復制和讀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頭)和左側(訂口)應分別留邊25mm以上,下方(地腳)和右側(切口)應分別留邊20mm以上。

范文賞析:

病例教學法在高血壓病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摘要】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在教授高血壓病時,單靠課堂的理論講授達不到能力培養的目的,學生在學習高血壓病時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來,缺乏對高血壓病的綜合分析、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文章分別從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病例式教學的意義及特點、病例式教學的基本方法、病例式教學法在高血壓病教學中的應用四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學習效果為目的。

【關鍵詞】病例教學法高血壓教學應用

高血壓是一種持續血壓過高的疾病,會引起中風、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疾病。在高血壓病教學中,由于高血壓病內容復雜、理論性很強,若是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則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難以將理論與臨床實際應用融會貫通,降低了學習效率。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學會理解運用高血壓知識,可以采用病例教學法進行教學,現將病例教學法的教學體會報告如下。

1.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由教師根據教科書上的內容安排,照本宣科式的教學,在講解疾病過程中,常常忽略了疾病的發病機理、癥狀表現及與臨床實踐的結合。致使學生難以理解、對疾病的掌握不完全,難以進行深度廣度的延伸,從而教學目標教學質量都沒有達到要求。

2.病例式教學的意義及特點

病例式教學法是指通過對具體病例的分析、討論、推理及判斷,來達到教學目的得一種方法。學生通過對病例的研究思考,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決策能力,并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符合醫學綜合性課程、創新綜合性實驗的需要。

病例式教學具有生動、趣味的特點,在病例式教學中,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病例式教學具有一定實用性,對學生臨床學習有很大幫助,因為病例都是來源于臨床實際,通過對病理等的分析可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豐富臨床知識;病例式教學的直觀性能夠更便于學生理解,加深學生記憶;病例式教學的啟發性,能夠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更深入理解[1]。

3.病例式教學的基本方法

3.1課堂設疑

在課程開始前,可以提出幾個關于教學內容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再開始講授課程,講授的課程需要圍繞問題進行,最后通過課堂上的講授,使學生能夠解決之前的問題。這種方法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對新課的好奇心。

3.2病例直觀展示

在課堂上直接的將與病例相關的圖片、幻燈片等同病例一同展示給學生,學生現場見過疾病病變都比較少,這種直觀的方法可以使學生記憶深刻,提高課堂氣氛,更助于學生理解記憶。

3.3病例比較鑒別

在教授完一個或者多個例子后,可以給學生準備幾個類似的病例,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對給予的病例進行鑒別,使得提高學生對各病例的診斷。

3.4病例課后作業及考核評價

為了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可以在課堂結束后布置病例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思考研究,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在考試或者考察時,可以將病例以問題的形式交給學生,以來檢驗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

4.病例式教學法在高血壓病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血壓病教學中,使用病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深奧的理論概念,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為臨床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隨機分為多個小組,并設立小組長,小組長負責策劃、設計、組織此次高血壓病例教學活動,檢驗小組成員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程度。小組成員負責提供相關資料,對問題進行探討研究等。

其次,根據高血壓病教學的目標,及難點和重點,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典型案例,并把相關資料發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小組研究討論。教師對各小組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適當的進行小組指導,并協調各組之間的溝通。

再次,各小組成員根據高血壓病例資料進行課前討論,小組長檢驗成員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針對病例重難點對學生進行相關輔導。

最后,進行病例教學課,開展小組討論,然后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討論,最后各小組各出一位成員進行發言,教師考察學生對高血壓病例的掌握熟練度、診斷方法、思路等,根據情況做出評價,可作為平時測驗成果。并根據學生發言情況對學生進行進行輔導,啟發學生創新思路,時刻把握課堂節奏,掌握課堂討論的整體方向,最后教師對此次活動進行總結,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忽略的細節進行講解分析,帶領學生再次對高血壓病例重難點進行鞏固學習,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教師在采用病例式教學時應該注意一些問題。在設計病例內容時,要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要設計有針對性的病例,如果針對性不強很有可能會誤導學生,起到反作用。不宜設計過多的臨床知識,要充分考慮到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避免學生理解困難,但是在學生所學知識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面廣、復雜的病例。在課堂上適當的組織討論,教師要把握好討論主線避免跑題現象,注意將理論和實際結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課程講解的深度廣度,以上都是需要教師在病例教學中應注意的,教師要做到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

5.結語

病例式教學法是為了滿足臨床需要,培養臨床適用型、多功能及能適應當代臨床發展需要的人才而開展的教學方法,使用病例教學法能夠充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開展病例教學法中,教師應注重結合本病、本專業的臨床特點,旨在提高學生的臨床能力,并不斷地完善病例教學方法。

第12篇

1科研立題

立題是實習階段的第一步,傳統的帶教方式是帶教老師給出一個設計好的實驗方案,學生按照實驗方案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實驗,不能很好理解立題依據,實驗設計原理,這樣學生就很少思考為什么這么做,通過這樣的實驗設計解決了什么問題,不能把所學理論知識和實驗設計結合,在實習之初就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做這樣的實驗,失去了對實驗興趣和熱情。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我們在實習之初,就將PBL教學理念和立題相結合。首先由帶教老師提出將要開展的科研項目,詳細的介紹給全體實習生,同時提出該項研究應具備的基本能力,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長自由選擇科研項目,學生的選擇權得到了尊重,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從而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畢業實習中去。

2論文查詢與研讀

確定指導老師和課題方向后,要求學生對將要開展的研究工作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論文查詢與研讀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研讀學科具有前沿性的文獻,了解學科研究前沿,了解學科研究內容和進度,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通過哪些實驗方法和手段能解決這些問題。雖然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學習了一些文獻檢索的知識,但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如何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因此帶教老師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所選科研項目有關論文,積累科研項目有關基礎知識,根據這些基礎知識和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檢索主題詞,學會使用萬方、維普、CNKI、Pubmed、ScienceDirect等數據庫,輕松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參考論文。找到自己所需論文后就要對這些論文進行系統的研讀,在研讀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實驗方案設計

論文查詢與研讀及立題完成后,就可以進入實驗方案設計階段。設計實驗方案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根據積累的科研項目相關知識自己設計實驗思路,依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實驗材料、設備儀器,并合理安排實驗時間。實驗方案確定后邀請做相關研究的高年級研究生參加,討論方案設計的先進性和可行性,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通過討論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既能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又達到了PBL教學的目的。

4數據處理與結果分析

實驗操作階段完成之后,要對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啟發學生學會分析結果,例如選擇何種統計軟以及結果何時有統計學意義,通過結果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結果。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也為畢業后科研生涯的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奠定扎實的基礎。

5論文寫作數據處理、結果分析

完成之后,總結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畢業論文。啟發學生思考畢業論文撰寫的基本要素、注意事項等。論文寫作完成之后,帶教老師全面審閱并提出修改意見,指導學生撰寫出更專業的符合要求的畢業論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宣威市| 岳阳市| 酉阳| 尚义县| 抚州市| 大姚县| 揭阳市| 波密县| 城固县| 小金县| 剑阁县| 西昌市| 迭部县| 石柱| 闸北区| 瑞金市| 松阳县| 云和县| 保山市| 德江县| 文水县| 台湾省| 剑阁县| 博野县| 华亭县| 峨眉山市| 天峻县| 策勒县| 南陵县| 左云县| 华亭县| 伊金霍洛旗| 长泰县| 凉山| 集贤县| 苗栗县| 惠来县| 通渭县| 桂东县|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