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9 04:08: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頂崗實訓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主要措施
1.不斷更新理念
筆者所在學院領導高度重視、精心策劃,組織廣大教師有針對性地研讀相關高職教育文件和理論,聽取專家報告,提高對高職教育的認識,增強實踐教學觀念,強化實踐教學管理。
2.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內容
(1)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對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做了明確、詳細的規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的制度保證體系。
(2)適應職業崗位需求,精心設計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把實踐教學納入課程體系的各個模塊,增設職業能力課、綜合實踐課等實踐教學項目,實踐教學課時數占總課時數的50%以上。針對各專業核心課程,均編寫實訓大綱、實訓指導書,積極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審核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參與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
(3)探索運用新模式、新方法,推進實踐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以具體工作任務為載體,按照完整的工作過程,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集成化,使課堂學習融“教、學、做”為一體,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過程置于工作過程、工作崗位的環境中,使技能實訓在模擬仿真、實踐操作訓練、校內生產性實習和校外頂崗實習等環節中順利完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4)進一步規范頂崗實習工作。制訂《學生提前實習管理辦法》《學生頂崗實習方案》;整合原有表格,制作《學生頂崗實習手冊》和《教師頂崗實習指導工作記錄本》;改革學生頂崗實習考核辦法,學生頂崗實習成績由學生頂崗實習單位鑒定、學生頂崗實習記錄和學生實習報告三部分組成;積極推進成建制頂崗實習工作,目前已有投資與理財、應用電子、服裝設計、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專業的學生成建制赴企業頂崗實習,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了學生頂崗實習計劃。
(5)加大校內實驗實訓室建設投入,改善校內實踐教學條件。筆者所在學院已初步建成符合專業技能訓練、職業技能證書考核、綜合實訓、課程實訓需要的15個校內實踐基地,改善了校內實踐教學條件。
(6)積極探索“依托行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動共贏”的專業建設長效機制。學院各專業結合實際,在校企合作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同時,聘請了企業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共225人,擔任實習指導老師;邀請企業的技術專家管理人員擔任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
(7)創新考核方式。鼓勵教師改變一卷定分數的考核方法,強調形成性(過程)考核,考核的重點由知識向能力轉變。
(8)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監控,確保實踐教學質量。確定了實踐教學檢查工作制度,強化“計劃管理、檢查監督、總結評價”三個環節。
二、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管理
1.校內實踐教學管理
(1)實行三級負責制。教務處、評估督導辦協助主管院長對全院的實踐教學進行宏觀管理和教學督導,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各系負責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與管理。
(2)校內實踐基地管理采用分塊管理模式,實訓(驗)室按系部設置,各系負責本系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教務處的監督和指導。
(3)制訂了《校內實驗實訓室管理辦法》,各專業實驗實訓室在此基礎上,完善了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按要求完成了規章制度的上墻工作。同時,印制了《實訓室使用記錄》《實訓室衛生檢查記錄》等11個規范實驗實訓室日常管理的表格文件。
(4)制定《實踐教學質量標準》,明確教學各主要環節的要求。建立科學嚴格的教學評估督導體系,保證實踐教學質量可控。
2.校外實踐教學管理
(1)在學院統一領導和指導下,由各系與企業相關部門共管,學院教務處統一協調。
(2)明確校外實踐教學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納入學院整體實踐教學計劃之中;制定教學大綱,并不斷完善。
(3)加強對校外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各專業派出實習指導老師,采取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實習,全面了解實習情況;建立院領導、教務處、各系頂崗實習領導小組定期走訪實習學生和企業的制度,不斷總結經驗,確保教學質量。
3.規范實踐教學檔案管理
[關鍵詞]頂崗實習 實習管理 管理模式 實踐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 71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14-0156-03
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是高職院校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內涵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實踐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以往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而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如缺乏獨立的管理體系,管理制度不規范不合理,評價與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同時實習基地的建設相對滯后,與企業合作程度低等等問題。這導致在頂崗實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只注重實習單位的待遇,忽略實踐技能的鍛煉,經常由于種種原因中途放棄實習,更有一些自己聯系實習單位的學生出現只蓋章不實習的現象。為了確保實習實訓能夠達到預期的要求,我校化學與生命科學系與廣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廣西仙草堂制藥有限公司、柳州東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校企合作的合同,將這些企業作為頂崗實習的企業。聯合校企雙方的專業教師及技術人員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實習管理制度,對學生進行集中實習,統一管理,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系統規范的訓練。以下主要介紹我校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所采取的相關措施。
一、頂崗實習管理小組的建立
為了加強對頂崗實習的管理,校企雙方選派專業人員組成頂崗實習管理小組,包括負責頂崗實習的系部副主任、生物技術專業帶頭人及相關專業老師、企業生產部副部長以及負責學生培訓工作的企業技術骨干。頂崗實習管理小組的構建旨在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的完成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管理小組負責整個頂崗實習的計劃制訂與組織實施,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細則,落實學生頂崗實習的具體內容與項目,構建學生督導檢查與日常管理機制以及實習考核評價體系,為頂崗實習保質保量地實施奠定基礎。
二、加強學生管理
第一,在學生進行頂崗實習之前,召開全系范圍的實習動員大會,并與學生簽訂《學生頂崗實習承諾書》。通過簽訂承諾書,讓學生了解自己在頂崗實習時的責任與義務。
第二,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變”,要從學生向企業員工進行轉變。引導學生重視個人職業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與團隊精神。
第三,教導學生學會溝通交流。企業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機制不同于學校,而且企業社會員工的成分相對復雜,因此如何與企業的員工溝通交流,如何與領導溝通交流等都是學生應該學會的,這也為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第四,在實習過程中,有校企雙方老師的指導與管理,同時也進行學生自主管理。挑選工作表現優秀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學生作為組長,組長的職責是負責協調處理組員內部的問題,做好學生們的日常安全工作,匯報學生的工作出勤情況,做好同學之間的團結工作并及時向帶隊老師匯報同學的思想動態、日常工作情況。
三、加強企業管理
企業是學生頂崗實綱與計劃的制訂者,也是學生頂崗實習的具體實施者和執行者。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與場所,安排輪崗作業。在學生剛進入企業的時候,企業對學生宣講企業文化,讓學生對所處的企業產生一定的興趣,并能安心于企業工作。
企業指派技術過硬、具有豐富帶徒經驗的技術骨干作為學生頂崗實習的指導老師。企業技術人員的職責就是負責學生的崗位技能培訓工作,根據實習計劃,落實頂崗實習的任務,做好安全生產的教育工作,并重視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的教育工作,指導學生強化實踐技能、職業素質的訓練與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參與學生實習鑒定工作,依托頂崗實習管理的平臺,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技能訓練狀況和思想表現。企業技術骨干還負責指導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填寫好《頂崗實習工作日志》以及《頂崗實習考核表》,使得學生順利完成頂崗實習任務。
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企業可以進行后備培養對象的考察,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管理能力、待人接物等等各方面的才能,看看是否可以有可用之才。這樣也為企業進行了后備人員的培養。
四、加強頂崗實習帶隊教師隊伍的建設
頂崗實習學校帶隊教師首先必須是合格的專任教師,具有良好的師德師風與較高的教學水平;熟悉企業的生產工藝與操作規程,能夠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改進和技術開發;具備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與良好的溝通能力,負責實訓期間的學生管理與安全教育工作,同時做好學生、企業、學校三方面的溝通工作,擔當企業與學校的橋梁紐帶作用。帶隊老師與企業指導老師實行相互幫助,優勢互補,分別負責對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教學安排,加強溝通,相互配合,按時完成實習任務。
學生帶隊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在崗考勤、業務考核,同時負責學生安全教育及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做好實習期間學生的思想穩定工作,關心學生的生活與身體健康,維護學生的利益,幫助學生解決所存在的問題,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的質量,指導學生撰寫專業實習報告,做好學生工作日志,頂崗實習鑒定等相關工作的檢查工作,確保整個頂崗實習能夠按期進行。
五、建立科學的實習考核評價方法
學生頂崗實習階段的考核指標由企業與學校共同根據頂崗實習的培養目標制訂,并實行定期考核??己藘热莅ㄉa操作技能、平時工作表現、安全生產紀律狀況、團隊精神以及出勤狀況等等。考核由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指導老師共同打分,且企業技術人員占60%的權重,學校帶隊教師占40%的權重。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分階段進行,每周實習進行一次小評,兩周實習進行評價總結,并根據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整改。同學們在輪崗之后進行工作總結。同時還要結合學生頂崗實習的工作日志、工作周記、月記、實訓報告、自我鑒定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并按20%的比例評選實訓優秀學員。
在實習結束后,從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實習報告等三部分進行考核,各部分所占比例為30%,40%,30%等。畢業設計考核可以根據頂崗過程中的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一兩個問題評判學生將學術理論應用到工作實際中的操作能力,同時也評判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考查學生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組織企業技術人員與學校教師共同構成評委會。答辯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為了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保質保量地進行,學校教務處成立督導組進行全程跟蹤與檢查,定期到企業檢查工學結合的執行情況,與企業領導、學生及指導老師溝通交流,交換意見,了解校企合作情況、技能培訓、實習實訓以及學生在企業生活學習的相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作階段性的總結與信息反饋。通過督導與檢查,完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科學的人才質量督導管理體制。
六、結論
(一)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綜合素質提高
通過企業實地的頂崗實習,學生對企業生產環境的真實了解,強化了學生職業道德和確立了職業素質教育的良好職業途徑,推進了高職教育的“職業化”進程。
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在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中工作,從學生轉變為企業員工,通過生產實踐的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加強,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對社會的認知變得更為理性,做人做事的方式也有很多改進,提高了自己的社會生存適應能力。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的生產與管理,了解企業生產、管理與經營的全過程,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從而達到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的雙重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增強,綜合職業素質也得到很好的提高。
通過規范系統的管理,將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大大提高,以往畢業設計所存在的抄襲、低劣的論文數量大大地減少。而且,通過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結合,使得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綜合職業素質也得到顯著的提高。
(二)學生就業率增高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進行實踐,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接受企業提供的職業指導與培訓工作,了解到與自己今后就業相關的各種信息,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樹立了自己的職業理念,就業自信心也有很大的提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自開展頂崗實習以來,有一部分學生被企業留下來繼續工作,且作為企業技術骨干進行培養,其他大部分學生也找到了很滿意的工作單位,而且均有良好的發展。
(三)校企雙方互利共贏的局面
在校企合作共建的頂崗實習平臺過程中,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實習設備以及實訓場所等供學生實習實訓。學校利用校內的教學與科研條件為企業進行新員工的崗前素質、崗位知識、崗位技能培訓以及老員工再培訓,系部的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科研工作,為企業提供科技研發、工藝改進、新品開發等方面的支持。學校帶隊的老師在管理學生的同時也參與了企業一線的生產,不斷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與研發能力,同時教師對崗位、企業及行業的需求了如指掌,對以后的頂崗實習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填補了高職院校實踐教師力量不足的狀況。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高職院校與實習企業均可以得到很大的收益。企業可以優先爭取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的優惠政策,通過政府渠道籌集資金,引進企業新建實訓廠房,節約經營成本,通過政府支持建立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學校提供實習場地與實習學生,企業可以提供設備、技術和人員,形成校企一體化合作模式,從而形成學校和企業在教學、培訓、生產實踐以及科技研發等多層面、全方位的緊密型合作局面,達到取長補短,互惠互利的目的,充分實現校企雙向互補,資源共享的雙贏局面。
[ 參 考 文 獻 ]
[1] 朱于芝,張黎.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3(6):87-88.
[2] 姜云,邱立姝.黑龍江省民辦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2013(4):138-140.
[3] 周登攀.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3(10):222-223.
[4] 凌成樹,李權.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管理制度與考評方法探索[J].電子世界,2013(3):147-148.
[5] 尚潤玲.頂崗實習管理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2013(4):92-93.
[6] 潘雅輝,何光明.淺談TQM理論在高職酒店專業實習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市場,2013(4):76-78.
2014年,國務院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其主要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為了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的建設與改革。高職院校也普遍認識到實訓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須加強實訓基地建設。而實訓基地分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根據學生認知實習、課程實習、專業實習(生產實習)和頂崗實習的需要,傳統的建設方法一般校內實訓基地為學校方自己建設的實訓室,一般滿足認知實習和課程實習的需要,優點是方便快捷,可以隨時進行,缺點是實訓室畢竟是模擬的,不能真實的展示企業的工作流程。校外實習基地是與企業進行合作,校企聯合,滿足學生專業實習和頂崗實習的需要,優點是學生能夠在真實的環境里實習,但缺點是學生只實踐,沒有及時緊密的理論教學,職業教育的理論教學與企業實訓操作脫節,校企之間只是停留在淺層次的合作上,校企合作中的校熱企冷現象依然存在。那如何解決校企合作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怎樣才能實現校企之間的深度融合呢?筆者根據多年的實踐,總結出“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平臺模式,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的含義
“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是校企合作的一種具體的實踐形式,是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課程改革的創新,只有不斷探索校企合作多樣形式,才能使得我們的教有創新,學有意新,研有革新。
(一)企業進校園
“企業進校園”主要是針對原來高職院校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而提出了的概念,高職院校原來在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時,只引進和購買一些設備,建設一個簡單的模擬場景供學生實訓,而企業進校園指的是引企入校,c相關企業合作,引進項目,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立“企業校區”,將簡單的模擬實習進化為真實的生產性實習。
(二)課堂進企業
“課堂進企業”主要是針對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而提出了的改革,對應的實習是專業綜合實習與頂崗實習,傳統的“2+1”的辦學模式將專業綜合實習與頂崗實習放在最后一年,在運行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雖然企業也指定了指導老師,但是企業師資對教學的規范性要求掌握不夠。沒有經過教師必須的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規范的培訓,對教學的規范性要求了解和掌握不夠,使得教學效果可能達不到學校的要求,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后,沒有辦法學理論了。而“課堂進企業”就是把教室搬進企業,教師進企業授課。
二、“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實踐教學模式開展的目的意義
(一)使學生看到自己學習的理論與工作之間的聯系,提高了他們理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針對校內實訓,引進企業后,變模擬實訓為項目實戰實訓,學生學完理論后馬上投入工作,學生能體會到理論的重要性。而對于校外實訓,學生在工作之余教師馬上其頂崗實習的企業進行授課,學生工作后聯系及時學到的理論,學會總結歸納,同樣會意識到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從而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有利于師資隊伍業務能力的提升
每年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按要求分批分段到有關企業基層參加掛職鍛煉,輪流到導游、景區管理、計調等崗位進行工作。而與企業進行合作后,校內實訓教師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的項目任務中去,校外學生頂崗實習教師白天可以在企業掛職鍛煉,夜晚給學生授課。這種方式對理論水平高、動手實踐能力較弱的年輕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特別有效,教師深入到企業實踐第一課堂,參與到企業項目任務的內容中去,這樣專業教師在課堂授課內容針對性更強,給學生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進入企業授課的教師結合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授課,從而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使學校教育與企業的生產實踐結合更密切。
(三)能有效的調節企業階段性用人和學校教學計劃安排相沖突的問題
企業因生產任務和接待服務等問題,往往出現階段性用工荒,而通常學校有嚴謹的教學計劃,在某個階段學生必須留在學校里進行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不能將學生派往企業。時間上的沖突,往往使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流于形式。但“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實踐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有些生產項目,可以在校園內完成的,可以通過“企業進校園”,將項目放在學校與企業共建的實訓室(企業校區)完成。而有些項目必須到企業完成,可以通過“課堂進企業”,將課題搬入企業,在企業完成課堂教學。
(四)是校企合作從淺層次的流于形式到深層次的參與實質項目生產的探索
“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的校企合作方式是基于真實的產品生產為載體,按生產過程提煉教學項目作為教學內容,按項目運作要求制定課程設置與標準,結合項目實施開展教學活動。這樣的合作,教師和學生在實訓的同時完成了兩件事,一是幫企業真實的工作了,幫企業完成了生產項目,產生了效益。二是在完成企業工作任務的同時,融入了理論學習,做到了理論的學以致用。這種方式,對學生、教師和企業方式三贏,所以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進入了實質的生產,進入了真實的工作任務。
三、“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的具體策略與效果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三年制學生“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實踐教學模式總體安排
1.認知實習
時間:第一學期(時長1-2天) 主要課程:《旅游學概論》 《酒店概論》。
地點: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合作企業)。
模式:課堂進企業。
2.課程綜合實訓
時間:第二學期、第三學期、第四學期 主要課程:《旅行社經營管理》、《計調部操作實務》、《導游實務》。
地點:校內實訓基地(校內引進的旅行社)。
模式:企業進校園 學生承接企業的生產項目,直接操作團隊。
3.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
時間:第五學期、第六學期 主要課程:《景區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
地點: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合作企業)。
模式:課堂進企業 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教師將課堂搬入企業授課。
(二)我院旅游管理專業“企業進校園”具體做法
2012年,與企業合作,自己融資成立天悅旅行社有限公司,公司總部設學校內部,承接各種旅游業務,提供真實團體給學生操作,完成相關課程的實訓任務。
(三)我院旅游管理專業“課堂進企業”具體做法
2011,與廣東新銀盞溫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合作,第六學期,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時派駐教師利用學生工作之余進行授課,2014年,第五學期,與隆回友誼賓館合作,學生進行專業綜合實訓時,將課堂搬入企業,利用學生工作之余進行授課。
(四)“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實踐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
1.“企業進校園”,學生學習興趣高漲
實訓過程中,學生直接參與了企業的真實項目生產,剛學來的理論有了“用武之地”,同時還可以產生經效益,自己可以領一部分工資,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2.“課堂進企業”,教師業務能力提高很快,學生更重視理論學習
專業教師一同深入到企業相關崗位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學生工作之余進行課堂學習,逐步意識到理論對指導實踐的重要性,更加重視理論學習。
3.與企業的合作由淺層次的形式合作轉向深層次的實質合作
真實的項目可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課堂進企業大大提升了頂崗實習學生和其他員工的工作能力,大大縮減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校企合作中的“校熱企冷”現象有所轉變。
四、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企業進校園、課堂進企業”實踐教學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依然碰到了一些問題。
(一)“企業進校園”中碰到的問題
在“企業進校園”活動中,主要碰到的問題一是引進的天悅旅行社在學生進行課程綜合實訓時業務量不夠集中,項目不夠,而學生人數較多,不能每個學生都在這一時段參與團隊的操作。二是天悅旅行社有限公司沒有設立專職的公司員工進行管理,只在學生實訓時分配部分項目過來。
(二)“課堂進企業”中碰到的問題
在“課堂進企業”活動中,學生白天在企業安排的崗位上工作、見習,晚上由學校和企業的專業教師結合企業實際崗位工作給學生授課,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因為學生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對于長時間的上班不能很快適應,依然把自己做學生而不是員工看待;再者,學生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懶散,夜晚授課時經常抱怨白天上班辛苦,晚上還得上課;另外,學生對企業實踐期望值過高,認為是旅游玩耍,沒有重視。
對于這個情況,企業和學校都非常重視,指導老師和企業指導師傅積極做思想工作,了解學生想法,傾聽學生同學們的意見,對于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當即予以采納,對于無理要求,委婉地提出批評與拒絕。并請走上領導崗位的老員工現身說法,教育學生不要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
1.實踐教學項目不足。
雖然高職高專的教育要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課時不少于50%,但高職院校由于師資和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并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實踐教學項目僅僅是在多媒體課室進行仿真模擬,簡單的鋪床和中西餐的擺臺等簡單項目操作培訓,完全滿足不了職業能力的培養,缺乏真實的場景和客戶服務實訓項目訓練,缺少提高服務素質的技能項目訓練,如咖啡烹制、調酒技能和茶藝等技能,缺失酒店管理督導技能的培養。
2.實踐指導師資薄弱。
高校引進教師,往往把學歷權重放得很高,相反降低對行業實踐工作經驗的要求。教師缺乏行業的實踐感悟,無法很好地結合行業的人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訓模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酒店的能工巧匠雖然擁有豐富的基層服務和管理經驗,卻由于缺乏高等教育的系統學習和教學經驗不足等諸多限制,尚不能充分被高校的實踐教學所用。
3.校內實訓條件不足。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由于經費、場地等條件限制,校內實訓基地僅僅擁有一間模擬客房和一個模擬餐廳,內有幾張簡單的床和餐桌,這樣的實訓條件,其規模、系統性和軟硬件條件和真實環境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行業標準的熟悉。
4.校外頂崗實訓效果差。
頂崗實訓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大多數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卻在實習后對行業產生了厭倦,不愿繼續從事酒店行業,因為酒店為了降低培訓成本,多安排學生在客房與餐飲等部門實習,學生的轉崗要求,常常得不到滿足;而酒店的前廳部、營銷部、人力資源部等崗位,則很少安排實習學生。讓學生產生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只能是做勞力的事情,無法從事勞心的體面工作,因此對行業產生懷疑。
二、南華工商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訂單班”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1.校企共同建設校內實訓基地。
合作企業根據崗位操作能力要求,分別為學校提供校內實訓室的相關設施設備和消耗品,并印上相應企業的標注,共同制定實訓項目,提升學生的崗位操作能力,熟悉合作企業的設施設備的使用,縮短后期的校外頂崗實訓的適應期,減少企業的培訓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同時也增加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加強學生對企業的歸屬感。
2.科學配置實踐教學內容。
通過調查與酒店管理專業相關企業的崗位(崗位群)的特點,結合不同“訂單班”的培養要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適應合作企業的需要,實踐教學總課時達到67%。其中如《前廳業務技能》、《客房業務技能》、《餐飲業務技能》等15門主干課程的課內實踐課時全部達到60%或以上;每個學期安排一周綜合實訓,第四和第五學期安排一個月的階段頂崗實訓,第三和第六學期安排專業頂崗實訓,合計800學時。通過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頂崗實踐教學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
3.分段式實施實踐教學。
積極推行分段式等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第一階段:適應階段,學生在簽訂“三方協議”后,由相應的企業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觀摩學習,安排企業的兼職導師給學生介紹崗位技能的要求和演示操作規范。同時邀請企業兼職教師到校授課,將企業優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加強實踐育人,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思想,認知專業,培養良好的專業心態,增加對企業的歸屬感。第二階段:學習階段,理論聯系實踐,專任教師根據校企雙方商定的專業實踐教學計劃及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與企業專家共同設計課程標準,開發虛擬流程、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分解工作任務,以項目或模塊形式安排教學內容,于學期末的一周綜合實訓綜合檢驗課內實踐教學的效果。第三階段:思考分析階段,第三學期安排到各合作企業實施頂崗實訓,企業指定安排實踐教師,每位實踐教師負責5~10名學生,負責與學校專業老師共同指導學生熟練完成一線崗位的技能操作,訓練學生對客服務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升銷售技能,指引學生學會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實訓期間思考分析工作案例和疑難問題,在第四和第五學期的校內學習期間,與專任教師一同結合實踐經驗討論、分析、解疑,真正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有效結合,縮短學生與行業人才規格需求的距離。第四階段:研究階段,這是綜合實踐階段,旨在培養學生的管理性技能,此階段安排在第三學年寒假及第六學期,持續6-7個月時間。籍“訂單班”的優勢,合作企業在此階段安排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頂崗實訓,除了輪換不同的崗位實訓以外,每月安排學生參加管理培訓課和管理案例討論課,組織學生參加企業的技能比賽,分批安排學生參加主管領班每天的工作例會,了解中基層管理人員工作內容及訓練行動性管理能力;通過工作問題方案、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的擬寫訓練策略性管理能力。通過此階段的實訓,讓學生深入了解酒店行業的發展前景,增加對行業認同感,真正成為酒店行業未來的管理人才。
4.完善校企合作“訂單班”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內容的配置和實訓指導書。
根據企業的實踐能力要求,校企共同探討完成《餐飲業務技能》、《客房業務技能》、《前廳業務技能》、《會議接待實務》、《西餐烹飪》等課程實訓指導書,并完成《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踐指導書》、《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訓教學大綱》、《酒店管理專業實習指導書》等的編寫工作,專兼職教師嚴格執行相關指引開展教學。
5.完善校企合作“訂單班”的校外實踐教學學習管理制度。
完善實訓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定《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訓管理制度》、《實訓指導老師職責及權利》、《頂崗實訓作業制度》、《企業對頂崗實訓生的管理制度》及《校企雙方會議制度》,保障頂崗實訓期間學生能有效理論聯系實踐學習,提升職業能力。保證實訓期間指導老師、企業能夠有效進行信息反饋及收集,及時解決實訓期間的問題。
6.加強過程管理,完善實訓考核體系。
實訓考核成績由三部分組成,專業指導教師、崗位指導老師、部門管理者的實訓鑒定占40%,學生每月作業及實習報告、畢業設計占50%,實訓總結會匯報占10%,以此強化學生對實踐教學的重視。每次階段的頂崗實訓考核由校企雙方教師共同擔任答辯評委,共同檢驗學生的實訓效果,為完善校外實踐教學模式提供依據。
7.加強校企專兼職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
針對企業實踐指導教師和學校專任教師的各種優勢和不足,有效地進行互補,校企共同培養。邀請企業的兼職教師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高職教師教育能力的培訓和高職教師教學方法改革探討交流會及講座,提升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定期安排專任教師到企業從事服務和管理工作,把握行業脈搏,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將最新的知識和理念傳授給學生?!半p管齊下”,加強校企專兼職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訂單班”的實踐教學質量。
三、結語
一、“校企聯合”實習實訓教學模式的構建形式
1、實習實訓教學模式改革。針對高職教育強化技能素質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專業課程進行與高職目標、崗位能力相貼合,體現高職特色的調整和改革,實踐課程實現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三位一體化實訓教學模式。崗位課程按企業崗位的實操要求、課程設置及教學時間安排為1:1:1,即專業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畢業實習課時比例為1:1:1的教學模式。結合工廠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來強化訓練,是學生就業上崗前的實訓,實現教學與企業上崗零距離對接。
為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實用型人才”,改變傳統授-課模式,在實踐教學中采用企業和市場現場教學法,將課堂延展到服裝市場和加工企業,對應服裝實物及生產線來給學生講解,避免了閉門造車式教學,既開闊了學生視野,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實習實訓模式建立。(1)“校進廠”模式的實質,“校進廠”模式即“工學結合”模式:學校進工廠,學生進企業頂崗實習,使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學生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工、同酬,全程參與生產和管理,在實踐中學到知識,從而培養會做、會經營、懂管理、有創業能力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實習實訓期間,學生進行企業化的生產頂崗實訓實習,直接參與實際產品的生產過程,滿足學生技能培訓要求,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廠進?!蹦J降膶嵸|,工廠進學校,學校提供場地,工廠提供設備、技術及物資保障,明確生產規模、生產項目,規定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學校和工廠在優勢項目上互補,既做到了對校內實訓基地的強化補充,也做到了校企強強項目聯合?!皬S進?!焙献髂J降慕⒑蛯嵤w現了本研究的實質,既檢驗研究的實際效應,也能夠不斷地完善“校企聯合”模式,建立健全實訓過程中的管理機制,使研究與實踐相輔相成。
二、“校企聯合”實習實訓橫式的實踐方式
學校根據企業要求培養實用型人才,創建了“教室+車間+基地”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真正把實訓實習教學與企業生產相結合。學生直接上崗,邊學習、邊實踐、邊工作。
實習實訓期間,由企業提供實習場地及相關的設備和技術指導者,學生進行企業化的生產頂崗實訓實習,直接參與實際產品的生產過程,滿足學生技能培訓要求,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校企聯合”實習實訓模式的柔性化
1、教學管理體系的柔性化。建立有利于“校企聯合”模式實施的制度體系,是形成和完善“校企聯合”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的關鍵,具體涉及教學管理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學生工作制度等方面,這種制度體系的建立應充分體現柔性化管理的內涵,為“校企聯合”模式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2、實踐教學的柔性化。學生去企業頂崗實習,同時還要完成學校規定課程的學習,這就存在學生怎樣才能既不耽誤課程學習還能去企業頂崗實習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柔性化管理規定為:學生去企業從事崗位實習的,成績以學生在企業的工作實習表現和能力體現為依據,企業和學校對學生實行共同考核。
3、考核制度的柔性化。結合頂崗實習的特點,對于。頂崗學生不能參加校內學習和考試的科目,相關柔性化管理制度規定:在考核內容上,注重分析、解決問胚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考核,特別注重實效和學生職業能力考核。企業評價與學??己讼嘟Y合,根據學生崗位的職業特點,與學生崗位密切相關的部分專業課程采取企業進行替代考核的形式,給予一定的成績。
四、結論
1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的意義
技工院校、企業和教師作為頂崗實踐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各方在頂崗實踐活動中就推動力度、施行質量和執行效果如何考評和管理是落實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工作的關鍵環,科學、合理的考評管理體系反過來又會成為教師企業頂崗實踐活動的指揮棒。為此,做好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工作,能有效的保證技工院校教師到企業、行業實踐鍛煉的實效性。其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是推進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中要求技工院校積極創新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逐步建立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體化教學課程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融通合一、能力培養與工作崗位對接合一、實習實訓與頂崗工作學做合一。技工院校教師通過企業頂崗實踐,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開發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和教材,使教學更加貼近生產實際。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將一體化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作為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的內容,必將進一步促進技工院校專業建設和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
1.2 是推動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
技工院校的改革發展,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師具有一體化教師的素質水平,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和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是根據客觀的考評管理體系,運用全面、系統、規范的技術手段,對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的情況和成果作出公正、合理、科學的考核和評判。因此,積極落實技工院校教師到相關企業、行業參與生產、服務、管理活動,并對教師企業頂崗實踐進行有效考評,是推動技工院校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重要舉措。
1.3 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力推手
技工教師到相關企業頂崗實踐是校企合作的紐帶,是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更是提升技工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必由之路。技工元宵教師通過企業頂崗實踐,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技術改造、專業知識培訓、科技攻關、產品研發,能有效搭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服務平臺。技工院校教師通過企業頂崗實踐,可以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一線的最新動態,大大提高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因此,通過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能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發展。
2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的現狀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是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技工院校培養一體化教師的重要途徑。目前大多數的技工院校都能按照人社部文件精神要求安排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但是,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的監管卻不太規范,頂崗實踐的過程管理和成效評估還存在很大漏洞,譬如,前往企業、工廠的教師,是迫于形式下去掛職,還是真正地頂崗實踐;頂崗實踐的效果如何,對于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是否有提高,對于學院的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否有幫助等等。由于大多數的技工院校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全面的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使得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及時得到反饋,頂崗實踐的效果不太理想,很多流于形式,一些學院僅簡單地以實踐日記、單位評價等來驗收,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
為了防止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活動這一工作流于形式,規范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工作的整個過程,有必要構建一套針對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過程管理和效果評價體系,建立一套科學合理、可實施性強的頂崗實踐評價機制,對頂崗實踐教師進行跟蹤管理評價,并對后續的教師企業頂崗實踐工作起到很好的督促導向作用,真正實現以企業頂崗實踐來提高教師理論教學水平、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從而盡可能地提升技工院校的師資水平。
3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的制定和構建
3.1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構建的原則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應當公平公正、客觀全面的評價教師頂崗實踐情況,應當真實的反映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的效果及成果。為此,考評管理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3.1.1 科學性原則
技工院校在制定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時主要依據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的標準建立考評管理體系,要保證考評管理體系能夠準確、全面的反映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的真實情況,考評管理指標要客觀公正,要排除個人因素和個人情感對指標的影響。一套公正和科學的考評管理指標,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考評管理體系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3.1.2 激勵性原則
一套公正、科學的考評管理體系,能夠對教師企業頂崗實踐活動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通過考評管理,使教師在頂崗實踐時明確考評管理標準、獎懲標準,最大程度的激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完成頂崗實踐,充分發揮考評管理體系的激勵功能,提高教師參與企業頂崗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的效果和質量。
3.1.3 導向性原則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要具有明確的導向作用,要能夠切實引導教師真正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將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應用于實踐企業的技術開發和技術服務。通過企業頂崗實踐,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現場最新的生產經營動態信息,特別是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設備、新標準的應用,真實體驗企業生產、管理、經營和服務的實際過程,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通過以點帶面,影響更多的教師積極參與企業頂崗實踐活動。
3.1.4 可行性原則
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指標在制定時,要清晰明確,層次簡明,評價標準易于教師把握和度量。對于能反映評價對象本質,但又難以量化的指標,可采用定性評價的方式,做出綜合性的評價。
3.2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體系構建的步驟
技工院校教師頂崗實踐過程時間跨度較長、涉及的范圍面較廣,因而對其成效的考評管理要依據不同的環節建立不同的指標,并應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和完善。在構建考評管理體系的過程中,首先應召集相關人員開會討論并征集考評管理指標內容,在討論征集時應盡可能的考慮到教師頂崗實踐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指標內容應盡量廣泛、全面。其次,依據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標準,對所征集的指標內容進行必要的歸類和篩選,以保證評價指標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經過這兩個階段得到的評價指標內容,必須經過必要的實踐檢驗,以確定考評管理體系的合理性。
3.3 技工院校教師企業頂崗實踐考評管理的內容與指標
根據人社部《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標準(試行)》要求,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設三級、二級、一級,最高級為一級,三個級別的標準依次遞進。三級一體化教師,主要通過考察觀摩、崗位操作、技術演練,了解企業生產一線的工藝流程、生產組織方式、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掌握實踐操作技能。企業頂崗實踐后能完成中、高級一體化課程教學、一體教學班級管理和一體化教學場所設備維護與管理等典型任務。二級一體化教師,主要開展規劃設計、技術革新、技術服務和企業員工培訓等工作,并與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共同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材。企業頂崗實踐后能完成一體化課程教學活動策劃、預備技師一體化課程教學和企業學員中、高級工培訓等任務。一級一體化教師,主要擔任企業顧問,參與企業管理決策、產品技術研發、科研項目攻關、企業技術咨詢指導等工作,并參與企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及專業課程的建設與開發,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和專業課程體系。企業頂崗實踐后能完成學習任務設計、三級及二級一體化教師指導和一體化課程教學綜合評價等任務。
考評管理體系的內容與指標根據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企業頂崗實踐后的能力要求,主要指標內容包括:
1)教師自我評價:教師本人對頂崗實踐的全過程進行自我考核評價。每一位教師下企業頂崗實踐結束后,都要按時上交頂崗實踐工作日志,撰寫頂崗實踐總結、調研報告,開展專題報告會匯報實踐心得,同時填寫《頂崗實踐總結表》。
2)頂崗實踐單位評價:在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期間,由企業負責教師頂崗實踐期間的具體工作,協助教師制定并完善頂崗實踐工作計劃,對教師頂崗實踐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并對其頂崗實踐過程進行考評管理。主要包括教師頂崗考勤、頂崗態度、生產任務考核、實踐任務完成情況、實踐技能提升情況等方面。
3)同行教師評價:主要從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否引入企業一線案例、教研活動中是否提出建設性意見、實訓教學中的動手能力是否提高和是否能帶動教學團隊共同提高等方面進行評價。
4)學生評價:教師企業頂崗實踐的效果如何,作為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學生評價主要從頂崗實踐后的教學水平是否提高、課堂教學中是否引入企業實際案例、實訓教學中技能水平的高低等方面進行評價。
5)校內督導組評價:主要包括頂崗考勤、頂崗實踐總結、頂崗實踐專題報告會、教學中是否引入企業一線案例、企業調研報告等方面。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Internship Standards Research Program
LUO Dayong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of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rofessional post e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imminent 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ost. In this paper, for the study and formulation of safety technolog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ost practice standard provides program guidance, has certain theory and practi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internship; 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方案制定的意義
當前,高等職業院校在實施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1)符合頂崗實習崗位要求的崗位數量較少;(2)老師與實習單位的溝通與協調不足;(3)老師對實習生的管理不到位;(4)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自我約束不夠。這些問題導致學生頂崗實習達不到預期目標和效果。因此,為了解決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目前存在的問題,提高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的效果,必須制定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標準。本文為制定高等職業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標準提供了方案指導,本方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和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與發展,切實有效地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確保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進一步完善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體系。
2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閱讀大量文獻,了解國內外在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的現狀,發現頂崗實習的普遍規律和特殊性。從中找出值得借鑒的經驗和理論,拓寬研究視野,提供研究思路。歸納總結當前國內外在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管理上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2)訪談交流法。針對理論研究分析出的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與頂崗實習指導教師、學生和企業現場指導教師進行訪談交流,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并獲得解決的辦法。(3)問卷調查法。通過理論研究和交流訪談,分析總結出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和擬采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合理設計問卷調查表,在教師中、學生中和企業現場指導教師中開展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進一步分析總結出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和擬采取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制定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頂崗實習標準提供依據。
3 研究內容
3.1 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學?,F狀調查研究
(1)根據研究目標選擇調查樣本學校,設計問卷與調查方式及內容。(2)深入分析研究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頂崗實習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從高職院校學生的實習有效性,高職院校專業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安排到位情況,學生本人對頂崗實習生的認識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3.2 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企業現狀調查研究
主要就實習的企業對頂崗實習生的態度,頂崗實習企業希望的目標、頂崗實習企業管理的難點企業對頂崗實習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動力、校企合作的障礙等問題調查。
3.3 校企合作機制建立問題研討
通過召集教育專家、企業專家、行業專家對校企合作機制的內涵、建立的方法、保障體系等問題研討。
3.4 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工作流程分析研究
(1)分析研究頂崗實習前續工作環節。從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基礎素質教育、文化浸潤等方面分析。(2)分析研究頂崗實習過程管理工作環節。主要從職業認知適應期,技能熟練波動期,心理穩定成熟期,情緒倦怠浮躁期等方面分析研究。(3)分析研究頂崗實習后續管理工作環節。主要從及時總結、獎懲分明,樹立榜樣、傳承優秀,以賽促學、鞏固成果等方面分析。(4)分析研究學生頂崗實習的工作流程關鍵節點。從學生實習分配環節關鍵點,實習過程管理環節關鍵點,后續管理過程關鍵點等方面分析。
3.5 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特點分析
主要從管理主體,頂崗實習學生身份,實習地點,管理時間,管理內容等方面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特點。
3.6 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研究
(1)頂崗實習的實習質量分析。通過對調查樣本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分析頂崗實習的質量。(2)頂崗實習校方管理現狀分析。從實習階段教學全過程系統性,培訓教育及時全面性,校企合作機制有效性,實習基地選擇的科學性,師資選派和管理情況,兼職教師管理學生的體制,突發事件處理機制等方面分析研究。(3)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質量評價分析。
3.7 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校內標準體系的構建
(1)頂崗實習標準體系的內涵研究:從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專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研究。(2)頂崗實習標準體系的評價方式研究:從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校外評價和校內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對頂崗實習標準體系的評價方式進行研究。
3.8 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標準評價體系的構建
(1)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標準評價指標的內涵研究: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有兩種身份。一種是學生,另一種是準職業人。因此,在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時應將兩者結合起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研究。(2)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標準評價的實施方法研究:采用學生和校內外指導教師統一在一張評價表中進行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對學生實習實訓標準進行評價,構建高職院校企業頂崗實習實訓標準評價指標體系考評表。
3.9 研究制定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標準
該標準符合職業教育規律,該標準吸取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該標準應有利于安全技術管理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該標準應符合我國高職院校對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的實際條件,該標準應適應我國安全生產企業實際條件,該標準應具有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
4 實施步驟
4.1 項目申報階段
組織相關人員編寫項目申報書,進行項目申報。
4.2 項目研究的準備階段
充分利用圖書、報刊、計算機和網絡獲取盡量多有用的理論文獻資料理論學習,集中課題組成員重點學習相關的教學論著,及時掌握最新教研動態和相關資料,為本項目找到理論依據,以及及時準確地了解國內外對該課題的研究進展和具體做法。
4.3 項目調查、探索階段
通過問卷、訪談調查全國范圍內部分涉及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相關高職院校,分析、研究目前學生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初步制定解決方案。
4.4 項目實踐階段
(1)以本校學生為實驗的載體,對初步形成的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標準進行實踐。(2)運用研究成果指導各班學生頂崗實習,提高頂崗實習教學效果。(3)形成實踐結論,形成階段報告。
4.5 項目完善階段
(1)將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本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推廣,進一步提高頂崗實習教學效果。(2)完成最終成果報告,并提交報告。
4.6 項目結題總結階段
(1)收集、整理所有的項目研究資料,做好結題的申請準備工作。(2)申請結題驗收和研究成果的鑒定。
5 預期成果
(1)研究分析找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頂崗實習效果欠佳的原因。(2)研究分析清楚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工作流程。從頂崗實習前續工作、頂崗實習過程、頂崗實習后續工作等方面研究得出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工作流程。(3)分析研究得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質量的影響因素和提高措施。(4)研究分析得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特點。(5)構建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校內標準體系。研究得出校內實習實訓標準體系的內涵,校內實習實訓標準體系的評價方式。(6)構建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標準評價體系。研究得出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標準評價指標的內涵,學生企業頂崗實習標準評價的實施方法。(7)研究制定出高職院校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標準。該標準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吸取了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符合我國高職院校對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學生培養的實際條件,適應我國安全生產企業實際條件,具有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
【關鍵詞】旅游管理;頂崗實習;過程管理
以就業為導向、面向市場辦學是職業教育的特點,《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頂崗實習是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校企合作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高校數據平臺評估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通過酒店、旅行社、景區等用人單位以及學校的共同配合下,旅游管理專業開展頂崗實習是切實可行的,但由于企業用人理念、學校管理方式和學生身份的雙重性、學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等因素,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很多,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成為許多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
一、高職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管理問題主要表現在:高職院校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準備不足、對頂崗實習實施過程的監督、指導不力、頂崗實習的考核流于形式;企事業單位對頂崗實習態度冷淡、輪崗制度難以落實;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二、頂崗實習的相關研究
趙節昌從構建分散型頂崗實習管理模式、李明惠從“三元”頂崗實習管理的角度對頂崗實習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徐禮豐,徐新偉,方義桂等從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角度對頂崗實習進行研究;張明,劉峰,張岸楊等從構建學生頂崗實習信息管理系統和管理監控網絡平臺的角度對頂崗實習進行研究。本文在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基礎之上加入前期實習動員和后期實結,從而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頂崗實習過程的角度出發,以期為提高頂崗實習水平提供借鑒和幫助。
三、完整頂崗實習的構建
(一)做好實習動員
首先需要讓同學明白頂崗實習的重要性,是學校學習的延伸,是鍛煉和提高實踐技能的機會,是與旅游業和社會進行接觸并為以后從事旅游行業打下基礎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重視的態度,從而認真面對頂崗實習。院系部需要明確實習紀律。無規矩不成方圓,明確的頂崗實習制度是頂崗實習順利進行的保證。布置好實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和問題去實習,學生一方面實習實踐技能,另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對知識運用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二)加強過程控制
1.院系部加強過程控制
院系部對于實習單位的選擇要有針對性。酒店為四星級以上星級酒店,高星級酒店在設施設備、管理理念等各方面都是所在地區的佼佼者,各方面都比較規范,容易激發學生的實習愿望。對于一些視實習生為廉價勞動力、不公平對待實習生的酒店要堅決予以更換,保證實習生的權益。對于旅行社的選擇,要考慮到其業務量和在本地區的影響程度,保證實習生能夠跟團學習,直到能夠獨立帶團。對于實習景區的選擇,要有目的性的選擇本地區導游現場考試范圍內的景點,加深學生的知識鞏固。
院系部為每個實習學生分配本專業指導老師,規定每一時間段(例如一星期)需向指導老師匯報時間段內的實習情況,指導老師及時進行指導回復,為學生答疑解惑。
2.實習單位加強過程控制
實習單位配備專門負責實習生相關事宜。所配人員年齡最好和學生年齡相差不多,便于溝通和交流,有過類似頂崗實習經歷者最好。這樣可以拉近和實習生的距離,從而起到更好的共同交流效果,為實習生提供各種幫助。院系部、指導老師和實習單位需要密切關注實習生的動態,幫助實習生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其順利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各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做好實結
實習生在頂崗實習結束后需要完成實習手冊和實習報告,對整個實習過程進行總結,得到怎么樣的提高,有什么的收獲和感想,對于院系部、指導老師和實習單位有什么樣的建議等等,鞏固頂崗實習的收獲。指導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對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思考存在原因和解決方法,為畢業實習報告的撰寫打好基礎。院系部可以采取實習交流總結報告的形式,將實習成果向大一、大二的同學展示,做好后續頂崗實習的提前教育。
四、結束語
頂崗實習基地的使用也不應僅僅局限于頂崗實習,平時課堂引用的案例、行業專家報告、共同開發課程等都可以與實習基地聯系起來,并結合構建實習動員、過程管理和實結的完整頂崗實習體系,為頂崗實習提供全方位的保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達到頂崗實習到就業的無縫銜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琳.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
[2]羅清德.旅游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旅游學刊,2003(12).
[3]向江洪.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D].中南大學,2007(06).
[4]李玲.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10).
[5]吳仁艷.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過程的精細化管理[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
高職教育作為教育發展中的_種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 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 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專業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必修 課程,是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頂崗實習因為工作 崗位的真實性、能很好地與就業對接。畢業論文是學生運用所 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開展科學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 基本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這兩個教學環節在高職教育 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研究高職教育的專家、學者對此 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張統華、龔娟等對高職實習頂崗實習的 意義及頂崗實習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對策進行了探討;張 雁平、劉曉剛、朱春瑜等人從學生、系部、學院以及實習基地四 個層面對頂崗實習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進行了研究;何輝、宋 萌勃等高職頂崗實習中學生的管理問題和頂崗實習的管理機 制進行了探討。羅長金、鄭永裕等人對高職畢業論文存在的問 題、高職高專畢業論文選題、如何加強畢業論文管理,提高畢業 論文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但是,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這兩個實踐教學環節的完成是 _個系統工程。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的安排、實訓基地 的長期有效運行機制、實踐教學的系統化管理、實踐效果的評 價等研究仍處在探索研究階段,系統性和規范性較差,缺乏行之 有效的理論和思路進行理性指導。同時,對于不同的專業,頂崗 實習的要求和管理也不盡相同,由于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建筑工 程技術專業頂崗實習質量更易受學生、指導老師、企業等諸多因 素的影響。目前各個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頂崗實習 與畢業設計的實踐教學環節上仍還存在不少問題。所以,為了 更好地保證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的質量,保證高職教育的教學 效果,開展符合建筑工程專業的頂崗實習基地建設與頂崗實習 和畢業設計的管理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論文從實訓基地的建 設,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的安排、管理、考核等方面進行 探討,為該實踐教學階段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現狀
(一)畢業設計(論文)
在許多高職院校,許多人認為高職學生不適合撰寫專業理 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綜合性強的畢業設計(論文)。因此對畢業 設計(論文)環節的教學不是太重視,很多只是流于形式。實際 上,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是對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技能開展科學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的一次綜合檢驗。 學生通過完成畢業設計,能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提高分析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類專業的教學計劃中,畢 業論文大都安排在第五學期,即在完成理論學習后就直接進行 畢業設計。設計時間通常為四周,第五周進行答辯。畢業設計 的內容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某項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向);監理規劃、監理實施細則(工 程監理專業);工程預算(工程造價專業)。由于學生對項目沒 有直觀的了解,很多都是在網上下載,通過裁剪、粘貼完成;有 些學生還相互抄襲,無法達到教學的目的。
并且,由于近幾年頂崗實習基地建設的不足,學生就業壓 力的增大,對于頂崗實習及工作單位還沒落實的學生,他們的 很多精力都放在頂崗實習單位的尋找和求職就業上,整天忙于 奔波在各個招聘會中,自然就無法集中精力完成畢業設計;對 于已確定工作單位的學生,受其他同學的影響,投入的精力和 積極性也明顯不足。再加上指導教師為考慮就業率,對學生在 畢業設計期間去求職也聽之任之,都造成了畢業設計質量的下 降。因此,很有必要對畢業設計時間上的安排進行調整,使其 在完成畢業設計的同時又不影響尋找就業單位。
(二)頂崗實習
以往,頂崗實習的安排是在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后進行,加 上第六學期,實習時間一般在26周左右。在頂崗實習的實施 中主要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頂崗實習單位難落實。近 幾年的擴招,加上就業前景較好,大部分高職院校建筑工程類 專業學生數都是三四百人,這給實習單位的安排帶來極大地困 難;同時,由于建筑工程的特點,許多施工企業出于對安全的考 慮,把接收學生實習作為一種額外負擔。因此,很多學校都是 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實習內容不能保證,與專業對口率 較低。在整個實習期間,許多學生頻繁“跳槽”,嚴重影響了實 習質量。二是指導老師嚴重不足,每個老師要同時指導一二十 名學生,有的學校還更多,很難真正的完成指導工作。三是管 理不到位。學生實習地分散,再加上沒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 方法,學生的整個實習過程基本處于失控狀態。四是考核評價 難。多數學校對頂崗實習評價什么、怎么評價、誰來評價都尚 未形成科學的辦法。一般是企業寥寥幾句評語,教師給成績,缺乏科學性,沒有真實的反映學生實習情況和實習效果,給學 生造成一個實習好壞都一樣的錯誤觀念,影響了實習的質量, 最終造成了頂崗實習的效果不理想。
二、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為了改善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質量,提升學生的工作技 能和就業競爭力,我院在2010年開始對建筑工程類專業的頂 崗實習和畢業設計進行了改革,將這兩部分整合為畢業實訓環 節,在頂崗實習中完成畢業設計,通過這三年來的實踐,取得了 較好的效果。
(一) 教學安排設計
在教學安排上,為了讓學生在頂崗實習時具備一定的頂崗 能力,使企業愿意接收學生,不把學生的實習當做一種負擔,本 專業安排了兩個四周的實習學期及暑期的企業見習。學生自 入學以來,經過第一年的相關課程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單項技 能,如_般建筑材料檢測能力、建筑CAD繪圖能力、建筑測量 能力等,進行第一次的校內單項技能實習學期及暑期的企業見 習;經過第二年的相關課程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 知識,進行第二次的校內綜合實訓實習學期及暑期的企業實 習,通過兩次校內實訓和暑假企業見習的工學交替,學生基本 具備了頂崗實習的能力。在第三學年,學生完成一個月的拓展 課程學習后,改變以往先做畢業設計再進行頂崗實習的安排, 直接就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完成畢業 設計。
將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相結合,整合為畢業實訓環節。首 先,學生在十月份就進入企業頂崗實習,絕大部分建筑企業都 處在生產高峰期,避免了以往學生在校完成畢業設計后,年底 才能進企業的局面。解決了建筑企業在年底停工,學生無崗可 頂的困境,其次,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上能結 合實習的實際工程,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和專項施工方案(建筑 工程技術專業)、監理規劃和監理實施細則(工程監理專業)、工 程預算(工程造價專業)。
(二) 實訓基地的建設
為解決實習單位難找的問題,按照互利互惠、共蠃發展的 原則,我院加強了校企合作,建立了一批穩定的實訓基地。首 先和長期與我院合作的、位于揚州及周邊地區的建筑企業共建 生產性的項目部,利用教師的科研、技術力量,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同時為企業員工進行技術等相關內容的培訓,增 加學院與企業的聯系。其次,聘請企業的專家、技術員為學院 校外兼職教師,不斷加強校企雙方的合作基礎。校企合作的企 業也能在頂崗實習的學生中優先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員工,滿 足了企業的人才需求,達到真正的雙蠃。
(三) 教學過程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是順利實施畢業實訓教學環節的關 鍵。首先,我院制定了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管理辦法、頂崗實 習三方協議、頂崗實習安全協議、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教學大 綱、教學安排、學生成績的評定及指導教師的考核等系列教學 文件。學生在進如企業前就強調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的重要 性,并布置相應的任務和制定目標。其次,學生的頂崗實習基 本由學校安排在校企合作的企業,學生相對集中,便于指導和 管理。第三,采用“雙導師”制。除了學校的指導教師外,還聘 請了專業水平高、管理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員擔任學生頂崗實 習和畢業設計的校外指導教師。由于是長期合作的企業,指導 教師的積極性與管理經驗都相對豐富。同時要求學校的指導 教師與企業的指導教師經常保持聯系,并到企業進行巡查,了 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增進師生感情,也能加深學院與企業之間 的關系,實現對學生的共同管理。最后,強化考核體系,提高頂 崗實習質量。
(四) 考核評價
畢業實訓環節的最終考核評價由實習過程考核、任務完成 效果以及匯報答辯三個部分組成。過程考核主要由實習單位 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習態度、實習效果進行評價。校內指導 教師按照學生根據實習內容完成的實習周記、實習報告、實習 總結,結合實際工程完成的畢業設計以及匯報、答辯情況進行 評價。最后,結合校外導師和校內導師的評價,綜合評定學生 的頂崗實習成績和畢業設計成績。
三、結束語
畢業實訓環節中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是高職教育 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重要 過程。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應結合建筑工程自身的專業特 點,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規范頂崗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的 安排、管理和考核,使該實踐教學環節得到有效的開展和實施, 從而保證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
肖忠平
[中圖分類號] G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7) 03-0016-03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of“Training,Field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Trin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Shaozhi Li Wenli
(Jilin Engineering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 Changchun,130052)
[Abstract] Face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false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lack of systemic the limi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ourc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ntent, the lack of reasonable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the limit of entre 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college training rooms,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double type”, qualification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colleg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system,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and field work as a“trinity”will to be designed. Completing the course training, operating the project field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to develop the student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ship,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better.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Training mode
創業教育受到教育界普遍性重視[1],它不僅能夠緩解當前就業壓力,更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創業思維、創業素質與能力。專門的創業基地或者企業無疑是理想的實訓場所,但大部分高校校內實訓室主要承載專業課的實踐教學功能,存在校外創業基地少、基地可容納學生數量有限等問題,創業教育場地有限、創業教育不系統問題比較明顯,有限的創業實訓教育資源嚴重制約了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本文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及創業能力,以高校內部實訓室為依托,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室資源,通盤整合專業知識及創業知識,構建以實訓室為依托的高校“實訓+頂崗實習+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訓模式。
1 高校創業教育實踐存在的誤區及不足
1.1 觀念誤區: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才需要加強創業教育
部分高校將創業教育看作解決就業壓力的暫時性措施。這種短視的^點和行為,必然導致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創業教育不僅僅能夠緩解學生就業壓力,還能通過實訓貫徹能力本位的思想,將創業素質納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獨立意識、風險意識以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的能力[2]。
1.2 創業教育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教學方法缺乏合理設計和創新
高校創業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比較突出,創業教學實訓內容沿襲過去“舶來品”做法,沒有結合中國市場條件和發展要求進行本土化改造,沒有將創業實訓課程與專業課程統一到以培養學生素質能力提高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創業訓練模塊與專業知識完全割裂。高校創業教育實訓方法沒能結合創業發展不同階段特點采用科學規范的方法進行設計和創新,創業實訓教學方法顯得陳舊單一。
1.3 創業教育實訓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實踐訓練需要
高校創業實訓一般在創業基地,或者在實訓室內通過創業軟件進行模擬訓練,學生多,創業基地資源有限,訓練科目單一,訓練強度、頻次明顯不夠,訓練系統性不強;創業軟件更新滯后,軟件中設定情景與真實市場情況差異較大,對學生創業指導性不強。創業指導教師缺乏市場實戰經驗,“學院派”教師居多。
2 構建 “實訓+頂崗實習+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訓模式
2.1 培養目標
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將創業教育實訓與專業教學實踐有效融合,培養具備崗位適應能力及創業能力的“雙能型”學生。以編輯出版學專業為例,通過構建 “實訓+頂崗實習+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訓模式,培養能夠適應新媒體、新技術發展和信息時代大眾文化傳播多元化的趨勢,具有分析和解決新媒體時代出版運營和管理中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創新創業基本素質和能力,能在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新媒體制作與傳播等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行業從事內容編創與制作、跨媒體出版運營管理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2.2 構建原則
第一,目標導向原則。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結合創業理論的學習及實訓,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基本素質和能力。第二,專業知識與創業知識相融合原則。創業教育實訓目標的實現,不能僅僅依靠幾門創業課程或幾次創業培訓,它需要學生將專業知識在實習實訓、頂崗實習中轉化為崗位能力,將專業知識及創業知識有效融合,貫徹教育教學全過程。第三,充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原則。在教學資源有限前提下,整合各專業教師團隊、課程、實訓基地等,以校內實訓室為依托,以培養“雙能型”學生為目標,完成專業課實訓、經營性項目中的頂崗實習以及創業實訓“三位一體”的教育實訓工作。
2.3 構建思路
如圖1所示,按照專業知識與創業知識有效融合的原則,首先對原有按照專業需求設置的教學內容以創業需求為導向進行模塊化整合,不同專業可以劃分為若干個不同模塊。編輯出版專業按照專業知識掌握和專業能力提高為目標設置課程,一般包括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實踐課等內容;創業方面的課程很少,多半以培訓形式或企業行業專家講座的形式設置。為了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崗位能力及創業能力,按照創業需求及創業流程倒推設置課程模塊,將原有的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劃分為媒體策劃與編輯模塊、媒體技術及媒體應用模塊、出版社管理與運營模塊。從創業訓練視角看,媒體策劃與編輯模塊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必備專業知識外,重點培養學生依據市場需求,找尋創業項目,即在市場中找到痛點問題及創業機會。這一模塊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發現并識別市場機會的能力。媒體技術及媒體應用模塊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通過運用編輯出版媒介技術,針對目標受眾(或潛在消費者),開發出產品(出版物),根據目標受眾的需求,適當擴大產品線、擴展產品寬度,塑造出版物的品牌形象。這一模塊主要培養學生開發適銷對路產品的能力。出版社管理與運營模塊是以出版發行單位為研究對象,對其組織管理及運營進行研究,主要培養學生對編輯出版機構的管理能力及對出版物的精準營銷能力。
其次,對模塊化的課程群按照工作流程將專業知識進行任務化分解,按照工作系統化原則,分為不同的情景,在不同情景中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創業知識安排及課程設置。編輯出版專業按照媒介不同可以分為紙媒圖書出版情景、電子媒介圖書出版情景等;按照編輯出版主體不同可以劃分為大眾傳播編輯出版情景、自媒體編輯出版情景等。
最后,以學校的實訓室為依托,按照創業情景或創業項目,先是對創業項目中的關鍵點進行強化訓練。當學生對創業全局總體掌控后,在學校給予一定資金支持下,在實訓室內成立模擬性質的經營性組織,聘請學生參與經營及頂崗實習。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模式下,對學生進行創業訓練,做到在實訓中實戰、在實戰中實訓,在實戰中積累創業經驗、提高創業能力,在實訓中解決經營中的問題,在專業知識學習中完成創業準備、創業開發及創業實訓的創業教育訓練全過程,構建出專業課實訓、頂崗實習和創業教育實訓“三位一體”教育實訓模式。
2.4 運作流程
將專業課實訓、學生實習及創業教育有機地融合到一套訓練計劃體系中,依托校內實訓室,以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及創業能力為目標,形成一套較為完備的創業實訓教育模式。以編輯出版專業為例,該模式的運作方式如下。
2.4.1 制定全整合式實訓計劃
以培養“雙能型”學生目標為指引,將核心專業課、對創業指導性強的專業課、創業理論課中需要訓練的內容整合到一套實訓計劃內,核心工作是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及與訓練科目的融合。編輯出版專業按照專業知識、創業內容將創業實訓內容整合為媒體策劃與編輯模塊、媒體技術及媒體應用模塊、出版社管理與運營模塊及相關實訓項目,并制定綜合性實訓教學計劃。
2.4.2 以實訓室為依托的實踐過程
首先,定項目,組團隊。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時,依據市場需求,在學生學習中不斷論證將要在實訓室經營的項目,然后根據項目需要組織團隊。指導教師、聘請行業專家對各個團隊制定的項目商業計劃書進行審核并幫助學生完善。
其次,單點強化,準備實戰。結合商業計劃書中的關鍵點及實戰經營中的薄弱環節,在實訓室中進行單科目強化訓練。如以團隊為單位,成立印務工作室,引進設備,再現印務工作真實場景。單點訓練科目包括出版物市場調查、出版物設計制作、校對、出版物營銷等,以強化技能,應對市場需求。
第三,專家指導,市場化經營。在實訓室內,限定時間,分組進行,面對市場進行實戰經營。經營時,學校根據項目前期準備情況,經過專家審核,給予一定貸款支持。團隊需要完成組織人員、構建組織框架、明確責權,進一步確定銷售及服務的產品內容、尋找采購渠道、制定營銷策略等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由校內外老師組建指導團隊,全程跟蹤指導。如成立數字出版工作室,引進技術軟件及相關項目。在市場化經營中,若發現問題要及時與指導團隊進行商議,并調整經營思路及解決辦法。
最后,考核業績,接受指導。按照協議,在實訓室結束經營后,經營團隊需要返還學校貸款。團隊對經營過程及賬目進行整理,以答辯形式向指導團隊匯報經營成果,并要求每位成員結合專業知識、創業知識及經營實踐情況進行總結并將實訓報告上交到學院。指導團隊審核成績,并對創業全程出現的問題給予反饋、指導。
3 “實訓+頂崗實習+創業”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實訓實施保障
制度保障。在學校人才培養戰略理念指導下,學校在做頂層設計時,應給予分院在資源調配、校企合作、人員安排等方面的自,把專業實訓、創業教育實訓和頂崗實習作為“三位一體”來考慮設計[3]。學校針對創業實訓搭建平臺,出臺扶持制度及評價體系,從制度層面上保障創業實訓模式的實施,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積極性,高質量完成創新實訓教育工作。
師資保障。創新教育要求指導教師既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需要由行業專家、企業管理者、政府職能人員等組成的專家指導團隊形成穩定的兼職師資力量。校內專職教師的實踐性要通過去企業掛職鍛煉、接受培訓、去企業頂崗工作等方式得到提升。
組織保障。分院成立專門部門,分管“實訓+頂崗實習+創業”三位一體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實訓室建設工作要規范化、制度化,尤其是保證實訓室運行的資金要落到實處,建立穩定的融資渠道。實訓室的設備作為保障實訓效果的重要條件,要保證其先進性、實用性。
注 釋
[關鍵詞]:頂崗實習 指導教師 學生 過程監控 考核
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精神,“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內容,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教學環節,是工學結合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通過頂崗實習,實現學校與企業、學習與崗位的零距離接觸,讓學生將在校所學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練就過硬的職業技能,提高綜合職業素質,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通過頂崗實習,可以檢驗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效果,為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工作水平,積累經驗,提供借鑒。
一、具體流程
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為學院的兼職教師,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組織管理、技能訓練等工作,保證每名學生有專人負責。整班到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必須派 1名帶隊教師,班級輔導員應優先考慮作為帶隊教師。學生較分散的頂崗實習必須給每個學生指定指導教師。
頂崗實習必須保證實習質量,保證實習時間和效果,保證師生實習安全。實習前學生必須簽訂統一制定的實習協議書(一式三份),實習單位、學生各執一份,一份交系部統一保存,統一辦理城鎮醫療保險。同一實習單位,有三人及以上實習學生的應成立實習小組,設實習小組長,由熱心社會工作,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優秀的學生擔任,對實習學生進行嚴格考勤。學生請假首先須經實習指導老師同意、實習單位批準。
組織程序。學院的頂崗實習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到校外實習基地的頂崗實習;一類是經過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到相關企業進行的預就業頂崗實習。無論那種類型,學生頂崗實習分為準備、實施、總結等三個階段,三者密不可分,共同構成完整的頂崗實習過程,其具體運作程序如下圖所示:
二、指導教師及學生的職責
1.校內指導教師職責
根據頂崗實習計劃,指導老師必須編制實習任務指導規劃,指導學生填寫頂崗實訓日記,做好頂崗實結;負責對學生實習期間的專業技能進行指導,定期或帶隊到實習企業進行專業教學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除一定的現場指導外,可通過電話、E-mail、QQ等多種方式,每周及時與學生(或企業指導教師)進行跟蹤聯系;對學生的實訓日記要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進行指導與檢查,并簽名。收齊實訓日記、實結、頂崗實習鑒定表、實習考核成績、協助系部辦理兼職教師聘任工作。
2.企業指導教師職責
企業指導教師具體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組織管理、職業能力培訓指導等工作,貫徹落實學校和企業聯合制定的實習計劃,分配學生頂崗實習任務,做好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考勤、業務考核、實習鑒定、安全教育等工作。
3.頂崗實習學生的職責
⑴頂崗實習的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一名學生,又是企業頂崗的一名員工,要服從企業和學校對頂崗實習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業的各級領導、實習指導教師和其他員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識,切實做好安全工作。自覺遵守企業和學院的規章制度,做到按時作息,不遲到,不早退,不誤工,不做損人利己、有損企業形象和學院聲譽的事情。
⑵按照頂崗實習計劃、工作任務和崗位特點,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發揚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和謙虛好學的精神,培養獨立工作能力,刻苦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能,按時按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⑶學生到生產單位頂崗工作,在工程技術人員和實踐教師指導下,熟悉崗位職責和工作程序,熟悉設備性能和操作維護辦法,熟悉生產工藝,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培養紀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培養學生擇業能力和綜合工作能力。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應收集生產單位有關管理、生產、經營方面的規章制度,收集實習崗位的職責、操作規程、工藝流程、技術工藝參數、設備性能參數、事故報告等資料;要及時記錄實習內容和收獲;有畢業作業任務的同學要按指導教師規定的進程要求完成。
⑷按照學校規定認真寫好頂崗實訓日記和頂崗實結(成果),《實習鑒定表》由實習單位填寫并加蓋公章。
⑸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必須按學院要求辦理頂崗實習離校手續,簽訂《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頂崗實習協議書》和《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頂崗實習安全協議書》。凡未按學院要求辦理頂崗實習離校手續和未簽訂頂崗實習協議書而擅自離校的,在外發生的一切責任事故由學生本人承擔。未辦理任何手續擅自離校的,按學院《學生管理規定》作曠課論處,并給予相應的學籍處理和紀律處分。
⑹在外頂崗實習學生應主動與系部、實習指導老師和班級輔導員保持聯系。若因學生個人原因聯系不上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學生個人方面的損失由學生本人承擔。
三、實習單位的職責
1.實習生到實習單位報到時,請幫助安排有關人員接待,并妥善安排好實習生的生活問題。
2.實習生到實習單位報到時,會遞交一份《頂崗實習協議書》(一式三份)給貴單位,請實習單位簽章后留底一份,兩份由實習生在實習結束時帶回學校。
3.請實習單位根據《頂崗實習協議書》及《學生頂崗實習任務書》確定的實習內容和要求,在實習單位兼職實習指導師傅的指導下安排實習生頂崗實習。
4.請實習單位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實習生的實習工作,為實習生安排好實習崗位,并為每位實習生指定一名車間指導師傅(企業兼職指導教師)指導實習生的實習工作。指導師傅的指派可根據實習崗位的具體情況,可以是一位實習生指定一位指導師傅,也可以是2~3位實習生指定一位師傅,但一位師傅指導的實習生盡可能不要超過3位,實習生崗位變動如果需要請給予更換指導師傅。
5.在實習過程中還請單位實習指導師傅根據我院下發的《頂崗實習教學日志》填寫相關的指導實習內容,該《頂崗實習教學日志》每周由實習生轉交給指導師傅填寫(每周填寫二份)。
6.頂崗實習期間的前兩個月為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專業實習階段,要求學生在這階段中根據專業實習內容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確定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因此請實習單位在這一階段中盡可能將實習生安排在與他們所學專業相關的崗位上,以便實習生能按期完成他們的畢業作業任務。專業實習完成后可根據實習單位的實際需要重新安排實習生的實習工作崗位。
7.在專業實習結束和頂崗實習結束時,請實習單位指導師傅填寫《專業實習鑒定表》和《頂崗實習鑒定表》并加蓋單位公章,由實習生寄回系部,以便對實習生評定實習成績。
8.系部在實習期內將分期分批指派系部指導教師前住實習單位檢查指導實習工作,請實習單位在方便的情況下,給予提供工作上的接待和支持。
四、頂崗實習前的準備
1.制定頂崗實習計劃。各教研室應在實習前兩周將編制好的頂崗實習計劃,并填寫《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頂崗實習計劃安排表》(表一),經系主任審批后報教務處備案。
2.簽訂實習協議。與實習單位簽訂的實習協議內容應包括雙方權利、義務、實習期間的待遇及工作時間、勞動安全衛生條件、法律責任等,具體協議文本內容由各系(部)、各專業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并報教務處備案。
3.由系(部)督促實習學生辦理實習期內的意外傷害保險,督促實習單位對學生進行崗前技術、安全培訓,按規定落實各項勞動保護措施。
4.指導教師填寫《頂崗實習任務書》(表二),對頂崗實習的時間、任務、提交成果要求等做出明確的規定;《頂崗實習任務書》一式三份,學生、現場指導教師、系部各一份。
5.頂崗實習前,系(部)召開頂崗實習動員大會。明確實習的內容和任務,宣布實習紀律,分發實習教學資料。
五、頂崗實習的過程監控
1.學生按有關規定辦完離校手續后,攜帶頂崗實習任務書、實訓日記、實習鑒定表到崗實習。實習期間系部指派專業教師不定期進行巡查,巡查記錄作為實習學生平時成績考核依據之一。
2.由系(部)委派實習帶隊教師或專業指導教師,由企業指派實習指導人員共同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3.實習學生接受企業與學院的雙重管理。帶隊教師和專業指導教師要進行現場檢查與指導,定期組織研討、開設講座、交流經驗、上專業課等。帶隊教師及現場指導教師應填寫《頂崗實習教學日志》,遠程指導教師應填寫《頂崗實習聯系記錄本》,實習學生要填寫頂崗《實訓日記》。系(部)要指定帶隊教師和專業指導教師(一般應為畢業作業指導教師),分管一定數量的學生,責任到人,定期以走訪、電話、電子郵件、網上交流等形式,及時與學生及實習單位或家長溝通聯系,進行思想教育與技術指導,及時掌握學生動態,溝通的頻數每月不少于3次。
4.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到實習單位進行督導檢查,或通過電話對分散的頂崗實習狀況進行調查,填寫《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學生頂崗實習巡查記錄表》并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留下相關記錄,將此項工作納入對相關人員的年度考核。
5.頂崗實習結束后,由現場指導教師填寫《實習鑒定表》,客觀評價學生在頂崗實習中的工作態度、任務完成情況,以及對其能力水平、頂崗實習成果給出評價意見,并交實習單位簽署意見后由畢業生本人或學院指導教師帶回。
6.未完成畢業作業或畢業綜合訓練的實習生須在頂崗實習期間完成指導老師下達的與實習崗位緊密結合的畢業實踐課題,頂崗實習結束返校后進行答辯。
六、頂崗實習成績評定
頂崗實習成績由平時成績、實結成績組成:
1.平時成績占70%,由現場指導教師在《實習鑒定表》上按考核內容打分。
2.實結成績占30%,由校內指導教師評閱學生實結、實習成果后打分。
3.校內指導教師匯總兩部分成績,并按優、良、及格、不及格四級給出總成績。學生頂崗實習成績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規定學分,將延期畢業。
4.頂崗實成績由系部匯總,簽署意見并蓋章認可后交教務處審核。
七、結束語
關鍵詞:校外實訓;酒店管理;人才培養
一.問題的提出
校外實訓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進行人才培養必然會考慮的實踐環節,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達到40%以上。學校需要酒店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實踐平臺,酒店也歡迎學校幫助他們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這種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實現培養、提高人才質量的目的,想要達成雙方的共贏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提高校外實訓的效果,除加強校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外,更需要從參加實訓的主體——學生出發,讓校外實訓環節的設計和實施更符合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只有滿足學生真實需求的實訓才能真正體現專業人才的培養目的。
筆者認為,校外實訓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兩點。第一,校外實訓的安排要遵循學生對實訓認識的客觀規律,循序漸進;第二,每次實訓方案要有周密的準備,實訓考評要切實可行。本文將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盡闡述。
二.校外實訓的安排遵循循序漸進
酒店管理專業的校外實訓的安排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開,學校承擔理論教學,酒店承擔實踐安排,且從時間的分配上來看,理論教學先行安排,實踐教學結合畢業實習進行統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學模式。這種方式易于教學安排,校內教學時間較長且較為集中,方面進行理論教學。同時,一般學生參與實習后無需返校,也受到較多酒店的歡迎。但從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上來看,差強人意。原因在于學生長期“固守”在校內進行學習,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脫節,學生在踏入工作崗位的時候會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往往認為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無法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產生對行業的失望,絕大多數的學生可能會選擇另辟蹊徑,到別的行業發展,導致行業人才的流失。
另一種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交叉安排,保證學生求學期間實踐學習的連續性。這種方式往往會給學校的教學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帶來一些麻煩,典型表現在學校理論教學的時間安排會和酒店的實訓安排產生沖突,也增加了學校對校外實訓學生的管理難度。酒店也往往因為每次實訓時間較短或者和酒店業務的淡旺季產生沖突而不愿意接受這種安排。但從人才培養的規律和效果上來看,這種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因為它將很多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并加以解決,減少了學生對就業工作的不安和不適感。因此,要大力提倡這種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校和酒店都是教學的主體,只有兩者相互融合,結合學生特點,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筆者根據高職教學的總體進度和人才培養規律,作了如下安排,見圖1。崗位技能實訓可根據酒店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安排,并對每位同學的實訓內容進行統計,盡量保證學生能夠實現酒店基層工作的輪崗。
三.校外實訓流程和規范
校外實訓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將學生送到酒店進行頂崗,而應引導學生在實踐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學校和酒店共同面對的問題絕非工作本身的問題,而更多的應是服務意識的培養、心理素質的提高、人際關系的處理、行業發展前景的引導等。為確保每一次實訓都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對校外實訓的安排進行了如下構建,見圖2。
(一)實訓準備
當前,學校實訓準備階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視,尤其是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學生對實訓抱有一定偏見,不愿意到酒店參加實訓,將實訓學習等同于出售廉價勞動力。試想在這樣的心態下參加頂崗實習效果不會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實訓前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讓學生轉變觀念,樹立實訓也是專業學習必須也是重要的環節之一,教育學生踏踏實實從基層工作做起,校外實訓除了學習專業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來崗位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同時,為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防止學生實訓過程中產生退縮的情緒,可通過和學生簽訂“實習(實訓)承諾書”來約束學生的散漫行為。讓學生知曉在實訓過程中哪些行為可為,哪些行為不可為,觸犯了實訓管理條例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等。這也是鍛煉學生責任意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二)實訓過程中
實訓期間,學校和酒店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實訓的內容和要求。學校不能將實訓任務拋給酒店,某種程度上來說,酒店能夠提供一個實踐的平臺,但很難承擔起教育的任務,因此,學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崗位上培養學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夠做到將酒店崗位納入到教學平臺下那將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訪,及時了解學生動態,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盡管實訓前對學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實訓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倦怠、退縮、反抗等情緒是不可能的。學生對崗位的熟悉、對工作的適應、對和他人相處等方面的問題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我們要允許這種問題的出現,出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不要刻意回避而引發事態向不良方向發展。所以,實訓指導老師、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員都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思想問題,及時幫助他們梳理心理障礙,解決生活中 、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
第三,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學校指導老師往往不能和學生一起參加頂崗實訓,因此,也就很難對每位同學進行科學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務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對實習生有效的考核辦法,也就無法為學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實訓考核依據。因此,學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對實習生的考核辦法,可從工作業績、工作態度、客人評價、同事評價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為實訓指導老師進行成績評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第三,實訓結束后進行必要的實訓總結。實訓總結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敦促學生辦理離崗交接手續,鍛煉學生自立能力。其次,召開實訓總結會議,交流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每次實訓,只要學生用心,定會收獲頗多,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工作,善于表達內心,善于和他們溝通,善于在討論中解決問題。最后,回校后,在實訓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總結自己的實訓工作,并形成實訓報告。報告要強調學生對工作的認識和對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3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203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