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2 07:03: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職業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簡明扼要,淺顯易懂
廣告的基本特點是以最少的版面,最精煉的語言,傳遞出最多的信息,最有效地激發讀者的購買欲望。廣告既要簡短,又要準確無誤地體現商品的實質內容。因此廣告英語的文體特色之一就是詞語短小、結構簡單。
1.廣告英語中常用詞義淺顯的短語,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Take time.Any time.(無論何時,享受生活。)連用兩個time,語言簡潔、明快;Lose ounces, save pounds.(失去幾盎司,省下幾英磅。)此為一則減肥食品的廣告。pounds代表“英鎊”(貨幣單位),與其前的“盎司”(重量單位)相對比,妙趣橫生。使讀者不難理解,該減肥食品物美價廉,既能飽口福又可以達到減肥目的。
2.廣告英語中廣泛使用單部句、簡單句,而避免使用復雜的復合句、祈使句、疑問句和省略句。
(1)多用單部句和簡單句,少用復合句。如:Ask for More.(再來一支,還吸摩爾)這是一則摩爾香煙的廣告,設計巧妙的單句,使人們輕松記住了商品的品牌,同時又給人留下了一個印象:該產品優于同類產品,更能使消費者滿意;Going East,Staying Westin.(到東方,住Westin賓館)這是一則某賓館的廣告,兩個單部句,無主謂結構,選詞對稱,緊湊明快。Westin是賓館名稱,又使人聯想到與East對應的West。
(2)頻繁使用疑問句。廣告英語中平均30句話便有一個疑問句,疑問名的使用縮短了廣告與讀者的距離,因為疑問句通常需要對方作出反應,似乎甲乙雙方在交流。有的疑問句不是真正發出疑問,不需要回答,如修辭疑問句(rhetorical question)。這種疑問句增加了渲染力度,加強語勢,啟發讀者思考,突出主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這些也正是廣告的初衷所在。如:Can you tell cheese from real cheese?(您能把普通奶酪與真正的奶酪分開嗎?)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哪種大罐啤酒可稱得上是地道的德國貨?這罐。)Why smoke if you don’t enjoy it?(如果您不喜歡,又為什么要抽呢?)這些廣告開頭用疑問句,希望引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
(3)巧用祈使句。祈使句在廣告中的出現頻率也較大,廣告的目的就是鼓動、勸說人們去購買商品。祈使句的使用可很好達到廣告的引導功能。如:
If you are looking for lifelike sound from small, beautiful and durable speakers, listen to our Bose speakers, and begin to live your life to music.(如果您正在尋找一臺漂亮又耐用的音響逼真的小型揚聲器,那就聽一聽我們的“博士”揚聲器,讓您的生活伴著音樂開始吧!);Give your clients the full picture of Hong Kong.(恭請瀏覽香港全貌)
廣告英語很少使用復合句,正是這些結構簡單的祈使句、疑問句和省略句使廣告英語讀起來簡明扼要,聽起來輕松活潑。
二、生動形象,含義深刻
廣告的目的是促進消費行動,廣告語言要刺激消費者的聯想,從而擴大注意、鞏固記憶。廣告英語常使用雙關、擬人、比喻及對偶等修辭手段以提高產品的品位和吸引力,有效地增強廣告的表現力。因此,廣告英語的文體特色之二是借助不同的修飾格來增加語言的感染力。
1.雙關(Pun)。英語pun與漢語雙關一樣,是利用某些詞語的語義或語音條件,使其在特定環境中具有雙重含義。英語pun分為homophonic pun(諧音雙關)和homographic pun(語義雙關),前者利用同形異義詞,即發音、拼寫相同但意義不同,或發音相同但拼寫、意義不同的詞;后者是利用一詞多義現象來達到雙關效果。英語廣告中雙關的運用含蓄風趣,耐人尋味,能激發讀者聯想,加深商品印象,極具促銷作用。
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這里有充足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一切為了您的子孫后代。)
在這則海濱浴場的宣傳廣告中,制作者巧妙地運用了sun-son, air-heir這兩對諧音字,使廣告語言不僅和諧悅耳,讀來朗朗上口,而且頗風趣、幽默,具有感召力。
2.擬人(Personification)。擬人是把物品或生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其人的情感或言行,使其形象更加生動、鮮明突出。廣告中運用擬人手法能給商品以生命,使消費者倍感親切,從而激發其購買欲望。如:It’s for your lifetime.(你人生的伴侶。)將手表寫成人,且與你朝夕相伴,仿佛是你的情人;Wherever it hurts, we’ll heal it.(不管它哪里疼痛,我們都會使它愈合)這是一則提供皮包修理服務的廣告,其中運用擬人手法,把壞的皮包比作受傷的人,把修理它比作使它愈合,形象貼切、生動有趣。
3.比喻(figure of speech)。一是明喻(Simile)。明喻表示本體和喻體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關系,英語一般由like或as來連接,漢語中常用“如”、“像”等詞。如:Today,it is like a thriving sakura.(今天,這家銀行就如一棵繁茂的櫻花樹。)二是隱喻(Metaphor)。隱喻也叫暗喻,表示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合關系,即將甲事物代替具有某種共同特征或某種內在聯系的乙事物,但乙事物通常不出現。英語廣告中,廣告撰稿人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用一個美好事物代替被宣傳的商品,增強語言的美感。如EBEL,the architects of time.(EBEL手表,時間的締造者)這是一則瑞士EBEL的手表廣告,僅幾個詞就體現了手表的完美品質。
(4)對偶(Antithesis)。把結構相同、意義相關、語氣一致的兩組詞語或句子并列使用稱為對偶。使用對偶修辭法,能突出所強調的內容,增強語言氣勢和音韻的優美。如:
Once tasted, always loved.(一旦品嘗,愛之終生。)結構相同兩組詞形成鮮明的對比;Lose ounces. Save pounds.(失去幾盎司,省下數英磅。)對稱結構,讀來上口,便于記憶。
三、詼諧幽默,富于美感
廣告是藝術含量很高的一種宣傳手段,給消費者以美的享受是廣告的一個功能。廣告的設計是按照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和諧等原則進行的。因此,廣告英語的另一文體特色是以優美的音韻增加廣告的魅力。
押韻分為頭韻(alliteration)和尾韻(consonance)兩種。押韻能使廣告詞富有節奏感,讀起來鏗鏘有力,朗朗上口,易于記憶,聽起來賞心悅目,像詩一般,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從而達到使消費者過目不忘的效果,刺激其購買欲望。
1.頭韻(Alliteration)。頭韻是指一組詞或一句話,重復出現開頭相同的音的一種音韻修辭法。在廣告中使用頭韻看起來醒目,讀起來悅耳。如:Export fair set for foreign-funded firms.(博覽會廣告)這是一則外資企業出口產品博覽會的廣告,7個詞中有5個(fair,for,foreign,funded,firms)互押頭韻。聽起來好像是博覽會在文質彬彬地迎接眾多外資企業;For the woman in you. Stylish. Sexy. Smart.(雜志廣告)這是一則女性雜志Marie Claire為自己所打的廣告,作者在這一段廣告詞中連續使用3個/s/,使3個形容詞分別押頭韻,讀起來既富于節奏感,又不失柔和甜美,使人很容易將這份雜志與聰明、性感、有品位的女性聯系在一起。
2.尾韻(Rhyme)。尾韻指連續幾個詞的詞末的一個音節的元音和輔音相同,重復同一個或者近似的元音,以達到悅耳動聽的效果的修辭法。如:My Goodness!My Guinness!(太棒了,吉尼斯黑啤酒!)這是一則啤酒廣告,Goodness和Guinness兩詞押頭韻和押尾韻,能產生音樂效果,極大地增加了廣告的美感,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而且能生動地刻畫出人們飲用此啤酒時贊不絕口的情景,增強了廣告的宣傳效果。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職業能力 專業技能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對人才需求量也大增。高職教育作為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構建高職英語培養體系,成為高職教師需要努力的方向。目前,加強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已經迫在眉睫,作為高職院校,在教學中應該體現出職業性和專業性的特點,結合社會實際,從企業需求出發,合理設置英語課程教學工作,將英語專業與其他相關行業相結合,開創以職業能力為特色的英語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強化學生英語的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校內校外資源,并且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訓教學。
一、高職英語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的理念
高職學校培養的是集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專業能力為一體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在能力培養構建體系中應該始終堅持以企業需求為準。學校應該建立相應的信息機制,及時了解社會的信息反饋,對學生進行就業追蹤,了解學生的就業情況,以及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趨勢,從而做到更科學的設置課程,在教學中更具目標性和針對性。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中,我們應該轉變教學觀念,將學生從找工作者培養為工作需要的專業人才。為了充分體現出高職教學的職業性特點,應該將專業化教學作為教學核心理念,分析未來工作中所需具備的各種能力,結合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課程內容。
在現代企業中,對英語水平有要求的行業很多,比如在商務領域中,談判經理、行政秘書等崗位,都需要具備熟練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旅游行業中,同樣屬于英語的相關專業,比如酒店管理、服務人員、貼身管家等,由于需要接待不同地域的客戶,英語水平就成為用人單位納入考評的重要指標。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除了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力度之外,還應該壯大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引進高學歷、高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高職英語教師除了具備深厚的英語口語水平,同時應該具備豐富的執教經驗,不可只重視教師的學歷而忽視了教學能力,否則高職英語教學水平還是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高職英語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應包括的內容
根據高職院校教育規劃大綱要求,應該樹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除了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外,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只有進行全面的培養教育,學生才會獲得全面的發展,在未來就業競爭浪潮中會更加占據優勢。英語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聽、說、寫、譯等方面,這些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應該加強練習。所謂職業素養,就是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遵守工作規范,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端正個人品性,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熟練掌握與人溝通技巧,與人進行更好的開展交流。
三、高職英語職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
高職教育的英語人才培養規劃中,應該明確培養目標,在教學內容課程設置上,需要了解企業情況,明白企業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然后根據企業需求設定課程內容。
英語語言能力培養。提高英語能力水平的同時,應該進行精準的定位,要根據專業選擇以及未來就業情況進行側重發展。比如幼師專業的學生參加工作后,對于發音和表達能力要求較高,就要專門提高發音的準確性。旅游專業學生才加工作后可能從事導游等工作,對英語聽說能力要求較高,商務專業對學生語言交流能力要求加強等,都應該根據專業特點進行英語能力拓展。
專業素養拓展。學習英語參加工作以后,可能從事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教師應該對相關專業能力進行拓展。幼師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能從事幼兒教育,那么應該加強相關專業素養的提高,比如唱歌、音樂、舞蹈、手工制作等。旅游專業的學生可能從事導游或酒店管理類工作,那么在英語教學中可以融入一些酒店服務和導游知識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寬就業渠道。
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仿真教學環境。為了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查找自己的不足之處,可以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構建仿真的教學情境,建立實訓平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提早體驗工作環境,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比如有時專業的學生可以將教師模擬成一個幼兒園,進行仿真情景教學,學生可以盡情的演練。創建校外實踐基地。為了促進學生就業,學校可以和校外企業用人單位建立合作機制,企業為學生提供就業培訓和實習崗位,而學校為企業進行定制的技能培養,為企業輸送大量的高質量、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加強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加強學生就業指導。面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高職學生,應該不斷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善于總結,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促進自身不斷進步。
為了對學生進行綜合化評估考核,除了對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測試外,還應該增設口語交際能力考評,語音考評、項目考評、專業能力考評等,統統納入綜合考評的范疇之內。并且,為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除了要求學生拿到相應的英語等級證書之外,還應該根據學生專業拿到相應的專業證書。
總之,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該堅持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對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構建以企業需求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職業能力培養體系,全面提高高職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提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校內與校外企業合作機制的建立,培養出能夠快速適應崗位要求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銜接性和前瞻性[J].外語界,2004,(5).
[2]羅毅,李紅英.論大學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J].外語界, 2008,(1).
有關職業選擇的英語作文
2008年12月英語四級作文考前預測:選擇職業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Choosing an Occupation. 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2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in Chinese:
1. 選擇職業是一個人要面對的眾多難題之一。
2. 需要花時間去選擇職業。
3. 選擇職業時可以向多人尋求建議和幫助。
Choosing an Occupa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 young person faces is deciding what to do. There are some people, of course, who from the time they are six years old “know” that they want to be doctors or pilots or fire fighters, but the majority of us do not get around to making a decision about an occupation or career until somebody or something forces us to face the problem.
Choosing an occupation takes time, and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as you try to decide what you would like to do. You may find that you will have to take special courses to qualify for a particular kind of work, or you may find out that you will need to get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o gain enough knowledge to qualify for a particular .
Fortunately,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you can turn to for advice and help in making your decision. At most schools, there are teachers who are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 to give you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job qualifications. And you can talk over your ideas with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ho are always ready to listen and to offer suggestions.
關鍵詞:英語水平 職業能力 輪機員 聽說能力 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4-0019-01
2014年6月25日全球第四個“世界海員日”,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在上海主辦的“中國海員發展戰略研討會”上,提出了“建設海員強國”的海員教育發展戰略。然而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海員國,每年外派的遠洋船員卻比不上菲律賓。要改變這一現狀,成為一名合格的遠洋船員,就必須通過國家海事部門的考試,其中的專業英語能力測試就是最大的攔路虎。為了能夠改善這一窘迫的狀況,提高海員的英語職業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地了解船員崗位英語職業能力標準。本文是對船舶的第二大部門輪機部,輪機員崗位的英語職業能力的要求進行了兩方面的調查。一是對航運企業,海事專家和行業專家等的調研,二是對政策法規的解讀。
1 對航運企業,海事專家和行業專家等的調研
1.1問卷的內容
本次對航運企業和海事專家,行業專家的調查問卷是由課題組的同事們共同設計的,設計的內容全面,合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調查從5個大的方面來進行,首先是調查單位或者個人基本情況;其次是持證上崗,特別是英語方面的持證要求;三是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四是英語聽說能力的要求;最后是英語寫作能力的要求,共計30小題。
1.2調查對象的情況
這次調查的主要單位是航運企業,而海事專家主要選取了海事局船員管理中心的同志。而行業專家主要是在職的海船船員,既包括了船上的操作級船員,如機工,機工長等,也包括了船上的管理級船員,如船長,輪機長等。
1.3調查的方式
本次調查主要是采用了實地走訪和隨機問卷調查的方式。實地走訪主要是對客滾輪“北部灣一號”和大連海事大學的教學船“育鯤輪”的調查,而對于海事專家和行業專家則采取了隨機問卷調查。問卷由學校船員管理中心分發給海事局的船員管理中心的同志和在職的海船船員。由被調查者當場填寫,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48份,回收率為96%。為保證調查問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問卷回收后對回答問題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進行的細致的檢查,剔除了一些漏題較多,答案有規律性的問卷,最后的有效問卷為42份。
1.4調查結果的分析
在實地走訪中,我們發現在船舶上隨處都可見很多的英語,寫在設備上的設備名稱,型號和功率,船舶的分布圖,應變部署表,駕駛室內的雷達,衛星導航等設備的操作界面都是英文的,機艙內各類設備的操作和保養說明書也以英文居多。英文占有率在60%左右。在“育鯤輪”上的英文占有率更高,達到了95%,基本所有的文字都是英文,包括各類表格,輪機日志和油類記錄簿都是英文撰寫的。從這些發現上我們可以知道,英文作為世界語言在航運業上的運用是很高的。從走訪結果看,主要是在英文閱讀能力和書寫能力方面給我們的輪機員提出了高要求。簡單地說,就是能夠看懂設備的名稱,閱讀設備的操作和保養說明書,能夠掌握船舶上的各種各樣的表格的填寫。
在問卷調查中,通過對這次調查報告的結果的分析,專家們對輪機員的英語職業能力的要求,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證書方面的要求,只要是船員就必須持用船員證和相應的適任證書,但在英語證書方面,就沒有統一的要求,只有15%的專家認為管理級的輪機員最好能持有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對于操作級和支持級的輪機員則沒有證書要求。
(2)英語的聽說能力方面,最注重的是有效的工作溝通用語,占82%,其次是日常用語,占64%。
(3)英語的閱讀能力方面,是專家都很看重的能力,78%的專家認為輪機員要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特別是能夠進行設備說明書的閱讀。詞匯量也有一定的要求,72%的專家認為輪機員應具備4000左右專業詞匯量。
(4)英語的寫作能力方面,各類表格和記錄薄的填寫,占88%,各類報告的撰寫,占62%,專家們在意見和建議一項中寫到,表格和記錄簿的填寫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模式,在中職階段的教育中,建議能夠在教學中把船上常用表格的填寫和輪機日志的撰寫作為重點。
2 對法律法規的解讀
在法律法規方面,我們要了解輪機員職業標準對輪機員英語能力的要求,主要通過“STCW 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和11規則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考試和發證規則》(交通運輸部2011年第12號令)下的考試大綱來了解。對它們的解讀我們主要采取的是網絡檢索。
首先是對“STCW 公約馬尼拉修正案”的解讀。STCW公約的全稱是《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Certification and Watchkeeping for Seafarers),2010年在菲律賓的馬尼拉對該公約進行了修正,就被稱為“STCW 公約馬尼拉修正案”。公約規定了輪機員的最低知識要求,其中就包括了對英語職業能力的要求。
3 調查體會
本次調查主要集中在值班機工和三管輪這兩類輪機員崗位的職業標準。通過調查我們明確了要成為合格的值班機工和三管輪所要具備的英語職業能力,同時也讓我們教師明確了教學的方向。雖然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們應該相信自己,在不斷學習中,不斷研究中,能夠攻克英語難關,成為一名符合輪機員職業要求的優秀輪機員。
參考文獻:
[1]紀娟,張大鵬.STCW78/10 公約對高職生的英語能力新要求及應對這[J].科技信息,2012.25.
[2]IMO.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J].2010年修正案.
關鍵詞:商務英語 職業技能 就業競爭
高職教育貫徹“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凸顯職業行為能力。為實現畢業和就業“零接軌”,高職學生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在培養商務英語人才時,高職院校應提高和強化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滿足社會對職業能力強、上崗快、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更好地為區域經濟服務。
一、商務英語職業技能的內涵
職業技能培養體系強調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把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作為教學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為教學最終目標,強調理論教學為職業技能訓練服務,突出以“能力為本位”的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的互動結構(羅德禮,2005:357)。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外貿行業所需的具有扎實英語基礎知識、掌握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和技能、能進行國際商務運作、面向涉外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型商務人才。培養體系包括職業素養、語言技能、商務技能和辦公技能,突出“英語”和“商務”專業應用和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綜合性跨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包括敬業協作的職業道德、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和自主創新的核心能力;語言技能涵蓋英語聽說讀寫譯及綜合運用能力;商務技能強調商務知識獲取和應用,包括商務信息獲取和商務談判技能等;辦公技能包括計算機操作及現代化辦公能力等。
二、培養商務英語職業技能的途徑
1,構建職業技能培養體系,保障商務英語人才培養。
我校地處浙江中西部,外貿經濟活動比較活躍,毗鄰義烏國際小商品城。外貿進出口比重很大。本市2008年2―3月人才需求排行榜中,外語、外貿類人才需求名列第四。雖然面臨全球金融危機,但今年義博會上的外貿勢頭不減反增,區域經濟特色非常明顯。
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發現:學生主要從事報關員、跟單員、外貿業務員和涉外文秘等工作;用人單位考核畢業生范圍很廣,包括敬業愛崗、溝通協調、開拓創新和業務知識能力等。對調整和構建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參考意義很大。
高職職業能力培養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需要關注和了解社會用人動態需求、商專人才的職業特性和就業分布特點。宏觀上勾劃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職業技能訓練,滿足崗位群和職業需要,培養具有較強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的學生。
2,構建商務英語課程體系,凸顯人才培養特色。
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依托課程體系設置來實施。合理、全面、科學的商務英語課程體系直接影響到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質量。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課程設置應突出教學內容的職業性和教學環節的實踐性,開設包括職業素養、語言、商務和辦公技能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可持續發展的課程,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和現實感。
職業素養課程包含馬哲、禮儀和實踐創新等,培養交往和協作等可持續發展能力;語言技能課程包含綜合英語、商務英語閱讀和英語綜合技能實訓等,培養學生語言知識和商務英語溝通談判能力:專業技能課程包含單證繕制、進出口業務函電、洽談和國際貿易實訓等,培養學生涉外事務處理能力和商務業務能力;辦公技能課程包含文書、計算機和電子商務等課程,培養學生文字處理和辦公自動化等操作能力。
3,結合職業資格技能培訓,開展多元化技能培養。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同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和職業等級標準相適應,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職業教育倡導職業資格技能的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在專業教學課堂上強化學生技能訓練,推動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提高。
21世紀,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寬口徑的、多元化的。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向一專多能方向發展,進一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根據近年來畢業生就業方向和商務人才市場需求的調查結果,學校舉辦包括報關員、外銷員、單證員和涉外秘書等職業技能的培訓班,課堂內外安排強化輔導,促使學生盡早熟悉專業方向和環境,提前感受社會職業情境中的工作。鍛煉實際操作能力,確保畢業后上崗即能勝任工作。
4,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強化學生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的培養應更強調教學途徑的多樣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學生可利用校內實訓資源,比如用語音室進行校音和模仿,提高聽說能力;用電子閱覽室收集資料、了解行業動態等,捕捉市場信息;在商務實訓室模擬訓練國際貿易實務,提高業務實戰技能。
學校與多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推行“校企合作”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對職業和崗位的認識,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學校安排學生下企業頂崗實訓、見習鍛煉、轉變角色,提高解決實際商務問題的綜合技能;學校邀請高級商務人員和企業家做講座,介紹企業運作方式和人才需求狀況。學生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后,會提早認識未來就業崗位的職業特征。
5,開展各類社團活動,施展學生職業技能。
為提高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興趣和熱情,提供學生施展技能的平臺,學校依托學生會、團委和各種協會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為強化語言技能,學校組織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和國際商務風英語專刊等活動;為強化專業技能,學校組織科技文化節和專業技能展示比賽等活動;為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辦公技能,學校開展文明禮儀講座和中英文輸入競賽等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等公益性活動和寒暑假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比如參加義烏博覽會,了解和體驗國際商務操作,鍛煉語言應用和人際溝通能力;暑期參加三下鄉活動,培養社會工作能力,鍛煉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
三、結語
關鍵詞:汽車專業英語 教學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進口汽車及外國汽車公司進入中國,汽車技術正迅速與國際接軌,從事汽車行業的人員迫切需要掌握大量的汽車英文資料,學好汽車專業英語已成為汽車專業人才通向世界的橋梁。汽車專業英語教學可使學生熟悉本專業的英語詞匯及用法,了解汽車專業英語文章的文體結構和特點,幫助學生對汽車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有利于形成綜合職業能力,有助于職業生涯的發展。
1 汽車專業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高職培養目標不明確。職業教育階段英語教學分為基礎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兩個教學階段。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普遍強調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的教學,而忽視了專業英語教學的要求。大多數英語老師認為英語技能的培養是通過基礎英語教學才能達到,因此大力鼓勵和要求學生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測試(PRETCO或CET-4)。同時,大多老師認為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只是對基礎英語教學的補充和擴展,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通過自學可以獲得。這實質上已違背了高等職業院校以培養適應性人才為培養目標和以市場為導向的教學要求。
(2)選取教材不符合規范。大多數現有的汽車專業英語教材選自英文原版教材和一些國外的出版物,有些是原版全文,有的是摘錄,文體風格單一,不利于課堂教學。同時,大多數汽車專業英語教材又是以專業閱讀為目的,采用“課文”+“翻譯”的形式,且課文內容單一,難使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同時,雖然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用的是校內自編教材,但是年限較長、版本較老,不能夠反映專業領域最新的知識,導致學生不感興趣。
(3)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匱乏。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里擔任汽車專業英語教學的老師來自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和英語較好的專業教師隊伍。基礎英語教師,具有扎實的聽說讀寫英語技能,對汽車專業知識了解很少。而汽車專業英語是建立在汽車專業知識基礎上的,其專業化的程度和技術含量較高,所以基礎英語教師想擔任好該課程的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而對于英語較好的專業教師而言,雖然專業知識扎實,但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學培訓,不太注重外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4)教學以翻譯課文和講語法為主,忽略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汽車專業英語課還是傳統的“閱讀+翻譯”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地位,翻譯課文意思、講解語法和詞匯,而學生則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不符合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要求。
(5)考核方式單一。目前汽車專業英語考核大多為終結性考核方式,期末成績以筆試為主。這樣大多數學生平時不努力,考前要求老師劃重點,死記硬背。終結性考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并不了解,只能在考試后知道自己的成績,但仍然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以及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從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2 汽車專業英語教改應采取的對策
(1)明確汽車專業英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我們培養的學生畢業后大多從事汽車行業的工作,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時要緊扣這一特點,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需求為依據”制定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牢固的英語基礎知識,而且掌握一定的汽車專業英語知識,為汽車行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此外,通過探索英語教學改革,摸索出一條適合職業院校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汽車專業英語教學的路子,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2)加強教材的建設。高質量的教材是保障高品質的教學的條件之一。汽車專業英語課要依據學生的基礎和特點選擇教材,同時為了避免教材單一帶來的局限性,在選用規定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從互聯網、書籍、報刊上選擇一些介紹本專業前沿領域、發展動態的相關文獻資料作為補充材料,有意識地鍛煉學生閱讀外文文獻的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此外,自編合適職業教育的教材是提高汽車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一個途徑。教師自編教材時,要充分考慮專業培養目標,汽車專業英語的實用性以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特點,并根據就業的需要,增加英語聽說能力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靈活應用英語的能力。
(3)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所在。作為汽車專業英語教師,應既具有扎實的汽車專業知識,又具有較高的英語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將基礎英語教學與專業英語教學統一起來,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目前擔任職業院校汽車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師多為專業課教師,他們雖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但英語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自身要不斷加強學習,強化英語技能,以求勝任專業英語課的教學工作。同時,學校要加強重視,加大投入與政策扶持,加強對專業教師的英語培訓,最好能給汽車專業教師提供國外短期培訓或進修的機會,多組織教師進行口語培訓,從而提高汽車專業英語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
(4)改革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的汽車專業英語教學模式表現為教師在課堂上逐字逐句地翻譯,內容枯燥無味,沒有創新。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所學知識,汽車專業英語的教學要盡量多借助掛圖、模型、實物等教具,用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用英語將工作原理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中,要采取項目教學法、小組討論、情景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既可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又能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5)采用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方式。汽車專業英語的考核應脫離應試學習模式,采取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方式。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考試成績加平時成績(作業和考勤)的方式,要注重過程性評價,通過問卷法、觀察記錄法、問答法、作品分析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督促學生不斷學習,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調整教學進度和改進教學方法。
總而言之,汽車專業英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持續探索與實踐。汽車專業英語教師要打破“以傳授知識、滿足測試為目的”的傳統教學模式,應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以“建立職業需求、面向能力建設為中心”的新的教學系統,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其它對應的職業技能,反映了語言服務專業的特點。同時,教師應該做到“與時并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反思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專業和文化素質,培養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職業英語;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3-0256-10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08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改革,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和職業英語教學的銜接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有利于人們學習和進步。公共英語和職業英語教學的銜接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未來崗位的職業能力,更值得贊賞的是,通過這二者的銜接轉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實現了教材、師資等方面的銜接,對各大高職院校建立合理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起到了示范作用。本文主要針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和職業英語教學的銜接進行分析。
一、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過去存在的問題
從過去看來,人們將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一直看做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學生所學的內容基本上與專業無關。更糟糕的是,人們將公共英語看做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后,它會受到各種考試制度和相關學制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面臨各種教學任務和“職業技能”養成等雙重任務時,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將集中精力應付各種考試制度,深深陷入了以考試為目標的錯誤教學模式深淵中,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忽略了學生的職業語言能力的訓練,同時與高職教育所倡導的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指導思想相去甚遠。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院校許多專業并沒有開設專業英語,這種現象導致學生對職業英語缺乏認知,從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無法完美結合,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一部分原因正是來源于此。以上正是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過去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二、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的銜接
為了解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過去以考試為目標的錯誤教學方式,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及職業英語水平,并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國實行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的銜接。據相關調查,我國實行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的銜接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這種教學改革模式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話題。為了使我國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更好地銜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職業英語水平,并實現學生的職業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轉變教學模式
一個學校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及其大,為了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英語教學有效地銜接,首先需要轉變教學模式,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將自己的傳統教學觀念轉變為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目標的新型教學觀念,使教學方式多樣化,真正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不帶任何功利性的考試目的,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從而使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模式可以得到很好的銜接,這將有利于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職業英語教學模式的整體銜接。
(二)將職業英語納入公共英語教學課時
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職業英語教學有效地銜接前提之下,我們應將職業英語納入公共英語教學課時,可以適當地采用常規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法,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學習語言基礎知識上,以教師講解相關語言知識為主,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二者相得益彰,從而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給學生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下獲得更多、更有效的知識。通過將職業英語納入公共英語教學課時中,可以有效地使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和職業英語教學相銜接。
(三)職業英語知識的引導
由于受過去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職業英語的了解并不多。為了使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和職業英語教學更好地銜接,給學生普及相關職業英語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追求高分等功利性的目標。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要,職業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生也愿意接受新型的教學理念,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因此,教師在倡導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時,要多引導學生了解職業英語,學習職業英語,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通過向學生介紹相關職業英語的情況,可以使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和職業英語教學更加完美地銜接。
(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普通高校 職業英語 建設
[作者簡介]李順春(1964— ),男,四川簡陽人,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比較詩學和英美文學。(江蘇 常州 21300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9—0135—03
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是我國普通高校教授的基本英語知識,強調大學生理解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包括詞法和句法。其重點是培養大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具有普遍性或通用性,缺少應用性、實用性和職業性的特點。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通用英語教育日趨完善,無論是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等均已臻成熟。普通高校一般開設兩年通用英語,多以全國四、六級英語考試或自主命題測試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大學3~4年級,或開設英語選修課,或開設專業英語課,但很少開職業英語課,甚至根本不再開設英語課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職業國際化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外語的工具性、應用性、實用性和職業性日益凸顯,作為行業交流工具的職業英語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中的英語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得一種良好教育,也與學業、就業和職業相關。職業英語針對崗位工作技能,將學生當做從事某種特定職業的人員,要求其滿足在具體工作中對英語的需求,強調英語是實際工作技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我國普通高校中職業英語教育不完善、斷層,甚至缺失,導致英語教學實踐與目的脫節,使學生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因此,研究我國普通高校在通用英語基礎上的職業英語教育,并將學生專業知識與職業相結合,發展其英語綜合能力和素養,拓寬其就業渠道,滿足其職業需求,對普通高校職業相對定向的學生極具現實意義,這也是普通高校英語課程改革的創新之舉。
一、職業英語的概念
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通用英語已難以滿足擇業、就業、職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哈金森(T.Hutchinson)和沃特斯(A.Waters)將英語分為通用英語(EGP)和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專門用途英語又可分科技英語、商務英語和社科英語。據此,各種職場與溝通、商務、日常工作管理、經濟活動等有關的英語,皆屬商務英語(Business Enghsh)。但社會實踐中的商務英語并不能涵蓋所有職場用于溝通的英語。后來,專門用途英語又細分為職業英語(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如飯店、旅游、秘書和物流英語)和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見下圖。
職業英語,與學術英語同屬第五個層級系統,與學術英語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ISCED)將教育體系分為三個系列七個層次。普通高等教育在A系列中位列第五層次;職業教育為B系列,高等職業教育在該系列中同樣位列第五層次。可見,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同屬一個層次,只是系列和培養目標不同而已。職業英語是與通用英語相對的一個概念。職業英語是以行政管理、醫學、金融、IT、制造、法律、商務、工程、技術等為職業目標的一種綜合性和職業性的工作語言,注重語言交流能力和運用能力,強調在不同工作環境下個體的綜合語言能力。本文所論及的職業英語則指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完成通用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所開設的一種職業英語課程,其目的是為大學生擇業、就業和今后的職業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使其更具競爭力,更好地發揮綜合才能。
二、職業英語的特征
根據社會語言學家斯特雷文斯(P.Strevens)和ESP雜志主編杜德利·埃文斯(T.Dudley—Evans)對專門用途英語的根本特征(absolute characteristics)和可變特征(variable characteristics)的界定,我們可以推導出職業英語具有以下特征:職業英語課程設計須滿足學習者的特殊要求;與內容相關的主題、話題須與學科、專業活動有關;研究適用于學科實踐活動的語法、詞匯、語域(register)、學習技能、語篇(discourse)及語體(genre),突出與特定專業、職業及與之相關活動的語言運用;職業英語與通用英語形成對比,體現所服務學科潛在的教學法和實踐活動;職業英語與特定學科有關或服務于特定學科;職業英語的教學方法比通用英語更加靈活;職業英語為普通高校高年級學生而設置,面對中高級學習者;職業英語課程是在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開設的。
在課程設置、學習需求、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習的目標群體等方面,職業英語與通用英語都有諸多相異之處。職業英語以學習者的學習和專業目標需求為本,強調實際語言運用情景中的多種因素,并以此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三、職業英語的課程建設
1.以行動體系為理論依據。職業英語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能力。因此,職業英語應為行動而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并以此為基礎構建“行動體系”課程體系。課程結構可分學科體系和行動體系,前者由以結構邏輯為中心的專業學科構成;后者由以過程邏輯為中心的實踐情景構成。前者傳授理論性知識,培養科學型人才;后者強調獲取自我建構的隱性知識,即過程性知識,主要解決怎樣做(經驗)和怎樣做更好(策略)的問題,其目的是培養職業型人才。
行動體系既是職業英語有別于通用英語的理論基礎,也是體現職業英語課程設置與課程評價的理論依據。職業英語課程體系不是傳統的學科體系,而是以培養滿足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求的人才為目標,以全面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為導向的行動體系。作為行動體系的課程結構,職業英語課程設置須遵循三個基本原則:教學目標要以專業所對應的典型職業活動的工作能力為導向;教學過程要以專業所對應的典型職業活動的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行動要以專業所對應的典型職業活動的工作情境為導向。
2.基礎—專業—職業相融合,突出職業性。職業英語應以就業為導向,以應用為目的,突出實用性和職業性。因此,課程設置應采用“基礎—專業—職業”的模式,即在完成兩年的通用英語后,再開設專業英語,最后開設職業英語。職業英語既要與通用英語融合,提高英語基礎,突出職業英語的綜合能力,又要與專業知識融合,相互滲透,協調發展,體現特色。職業英語應為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及崗位群服務,充分體現職業性,接受職業氛圍的熏陶,完成對職業英語知識及能力的建構。職業英語還應了解相關專業或職業標準的最新發展及社會對知識和人才的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
四、職業英語教學過程
1.需求分析。專門用途英語的內容和教學方式均取決于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職業英語也應如此。職業英語教學的目標應根據學生對英語的功能和實際應用的需求決定。需求分析包括目標需求(target needs)和學習需求(learning needs)。前者分析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動機和使用情況,后者分析學生為在將來的學習或工作中有效交際而應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前者重起點和結果,后者重教學過程。在需求分析的基礎上,職業英語應設計以語言、技能和學習為中心的三大課程模式。可見,職業英語教學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為教學提供了一整套教學方案、課程實施的指導原則、方法及評估方式。需求分析理論強調從專業和個體需求出發,探求一種英語與專業相結合的方式。將需求理論貫穿整個課程設置、教學過程及教學評估中,實現職業英語與通用英語、職業英語與專業知識的融合,使學生真正適應市場的需求。
2.教學內容。職業英語與就業需求緊密結合,滿足學生在職業中對英語語言能力的需求。其教學內容應與未來職業掛鉤,從目標崗位出發設計課程內容,突出職業英語知識與能力的實用性和應用性。與通用英語更重基礎的通用的交際能力不同,職業英語既從基礎出發又重專業特色。因而,職業英語教學內容應包括以實際行業、工作中出現的英語語言,如英文招聘廣告、簡歷、求職信、公務信函、產品介紹、工作手冊、使用說明書、維修指南及技術標準等;有關地方生活和職業方面的語言音像帶、光盤或廣播和電視報道等;與職業相關的英語知識,如專業詞匯、常用句式、情景句型、語篇結構及相關的文化背景等;人機溝通知識,如計算機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專業軟件使用說明、互聯網絡調用命令等。
3.教學方法。職業英語模式是職業英語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一種適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強調實用的教學體系,以交際性和職業性為原則,以情景分析為基礎,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中心,以真實的工作任務及過程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強調把英語作為職業能力的手段和工具學習,注重課程設計的動態生成,探索一條從學生現有水平到職業生涯實際需要的、提高英語應用水平的途徑。
一是任務教學。任務教學將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實踐意義的課堂教學方式。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會運用語言的過程,有利于營造語言習得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最佳環境。職業英語的特點決定教學不能從語法或詞匯出發,而應圍繞任務進行,如填報表、使用計算機軟件程序、電話咨詢、據英語口頭說明畫圖、用英語命令執行操作、英語命令或傳達指示等。任務學習可使學生聯系新的學習項目,融入現有的知識網絡,提高職業能力。任務教學可通過分析、操練和提升三個階段來完成。在分析任務階段,布置學生搜集相關專業和英文資料的任務,分析任務在工作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導學生參考任務樣例,學習任務涉及的核心詞匯、句型表達、篇章結構等英語語言知識,掌握任務中英文應用的方法;在任務操練階段,學生模擬實際工作場景設計任務,教師解答任務設計過程中的問題;在提升階段,教師總結操練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糾正學生理解任務和英語應用中的錯誤,如語法錯誤、用詞不當、表達不準確等。
二是“輸入+輸出=交際”。語言是交際的工具,研究語言即研究語言的交際功能。職業英語具有明顯的語言專業內涵,是技能訓練與專業知識的結合。因此,職業英語教學首先要體現其交際功能,突出其實用性和職業性。大量的語言信息輸入和輸出是語言習得的關鍵。要以語言輸入為起點,通過各種英語語言活動,內化語言體系,最后輸出語言信息。輸出促進學生注意語言的差距,從而激發有意識的學習;輸出是檢驗理解力與語言規范假說的一種方式,使學生監控并內化英語語言知識。交際強調語言的真實性,可采用模擬現實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
三是分組活動。實踐表明,分組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英語水平和能力。英國教學專家韋德爾(M. Wedell)指出,當學生共同完成某些任務或用第二語言做游戲去完成任務或解決具體問題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努南(D. Nunan)提到分組活動的重要性,這涉及利用信息差、制造信息和信息共享的原則。信息差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信息共享則體現了一種普通心理需求。信息差活動指兩人或兩人以上互相交際時,由于相互間信息的不對稱而形成信息差。一個信息差即可構成一組任務和練習形式。如閱讀活動中,學生掌握的信息不同,要讓其根據自己的信息完成任務,畫圖或填表或回答問題等,然后小組間互相交換信息,或糾正或補充,最后得出完整的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帶著渴求獲得信息和傳遞信息的心理去運用語言。英國教育家約翰遜(K. E. Johnson)指出信息差設計對交際性語言練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信息差活動實際運用的五個特征,即無重復性、有意義性、全操練性、直觀性和自由性。
五、結語
在外語的工具性、實用性、應用性和職業性日益凸顯的今天,普通高校應大力開展職業英語教育,為學生從學校到職場的過渡打下基礎。普通高校中的職業英語課程應在學生掌握基本語言技能的基礎上開設,保證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得到提高,要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為核心,注重文化素養與技能的培訓,注重職業崗位需求與學習實踐能力及技能的培養。職業英語水平是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普通高校中的職業英語教育既是一種英語教學手段和方式,也是英語課程建設的一種新途徑。
[參考文獻]
[1]范誼.ESP存在的理據[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2]王東梅.論ESP需求分析理論對旅游英語教學的指導意義[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6(10).
[3]周淑清.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4.
[4]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關鍵詞】高職英語 職業能力 培養策略
我國的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宗旨所在,在高職院校的教學中,學生們職業能力的培養是所有高職院校教師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隨著當前國際化趨勢的深化發展,英語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教學內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英語教學要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只有這樣,高職英語教育才能獲得有效的發展,學生的才能在畢業之后有效就業,有效創業,這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革新
在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并沒有特別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重視的是知識的傳播,關注學生掌握了多少的英語知識,關注學生能否通過國家舉辦的英語等級考試,忽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認識是不對的,沒有體現出高職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很多學生即使掌握了豐富的英語知識,在未來的職業競爭中也不能脫穎而出。因此,高職英語教師必須進行教學觀念的革新,能夠有學生未來更好就業為目標,以企業需求為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教學活動。高職英語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重要性,英語教育要能夠與社會需求職業需要結合起來,在課程內容選擇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設計中,都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中心,要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才能真正實現為社會培養需要的實用性英語人才的目標。
二、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是高職英語教學過程的重點
在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研究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具體內容,要認識到職業能力培養包括的兩大主題,也就是英語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教師要分析用人單位在招聘學生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查學生的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要考察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能。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打好學生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具體而言,高職英語教學需要重點突出以下內容:
1.高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要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素質教育,要引導學生的各種行為使之更符合本行業的準則,重視對學生良好個人品德,完善人格個性的培養,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英語教育要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
2.高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對高職學生而言,不需要掌握多么高深的英語知識,但學生的基本的英語應用能力必須得到培養。高職應用英語專業培養的人才需要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能,能夠用英語進行熟練的表達,學生需要熟悉與本行業相適合的語言表達方式,需要具有良好的行業語言溝通能努力,能夠用英語規范地撰寫行業英語相關的書面材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把這些內容作為教學的中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比如,對于將來可能從事小學或者是幼兒園英語教育的學生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語音教學,加強對學生課堂教學用語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寫作翻譯能力等等;對于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而言,要重點培養他們的聽說能力,要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要能夠與學生未來的職業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這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3.高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高職英語教學培養的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行業英語理論知識,學生需要熟練掌握行業英語的應用流程與行業英語的組織應用方式,能夠把相關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未來工作的實踐中去,能夠用英語的理論學習為未來的工作服務,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的發展,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促進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
4.高職英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能力的時代性,要能夠把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貫穿于自己的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去,要能夠使學生在熟悉英語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自己的未來工作的實踐中去,促進學生開拓創新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個性的不斷完善發展。
三、教學方式的創新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中心進行
關鍵詞:職業化;職業化英語教學;無縫對接;民航職業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6-013-02
一、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及重要性
2011年8月,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進一步促進職業學校辦學特色,全面提升中職教育質量,提升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因此,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院校得以繼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二、民航類職業院校的現狀及問題
隨著近幾年民航業的飛速發展以及為適應更加開闊的國際化需要,培養適用于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民航服務人才是擺在所有民航類職業院校以及所有民航用人單位的重要課題。
三、職業化英語教學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職業英語教育越來越受到各類職業院校的重視,這就意味著中職英語教學不但要傳授學生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還要傳授學生在職業崗位中所需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職場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強調在英語教育中重視英語教學與學生就業標準的結合。這說明職業化英語教學在各類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然而,職業化英語教學在各類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中,并未形成較為系統的體系,所發揮的作用受到限制。
四、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的形成過程
1、我國中職院校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英語教學目標不能與其職業性密切聯系
中職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應該完整地將英語的基礎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融合起來,培養學生在特定職業范圍內使用英語的能力,從而充分體現語言的工具目的。而很多中職院校仍然以通用的英語能力作為評價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標準,從而造成實際教學培養出的人才很具普遍性而缺職業性。
2、過分重視基礎英語,而對專業英語的認識重視不夠
在很多職業院校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強調學習英語主要是學習英語的基本語言知識,包括詞匯和語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知識和技能。雖然也有開設專業英語這門課程,但課時安排很不合理。有的院校甚至只開設一學期或者一學年的專業英語,但在總課時上遠遠少于基礎英語。而這種只重語言知識訓練,遠不能滿足用英語處理特定工作事物的需要,與學生的專業和將來的工作崗位缺乏緊密的聯系。
3、缺乏統一、實用的專業英語教材
中職英語要體現其專業特色必須開設專業英語課程,使用規范而又具實用性的專業英語教材。而在很多中職院校中,并沒有統一的中職高專類專業英語教材,并且,中職類的學生英語基礎不是很好,專業課程也只能從基礎學起,想讓學生突然對于這些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較為深奧的專業英語教材感興趣,并且學好學精,也是很有難度的。
五、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的形成
為轉變傳統中職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探求中職英語教學的新模式,從而優化人才培養層次,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突出職業化教學特點。構建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是中職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
1、合理優化師資配置,提高整體素質
在構建職業化中職英語教學體系中合理優化師資配置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對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全面教學,讓學生更加重視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其次,通過不定期的實踐培訓,了解各專業的行業背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逐步提高將英語教學融入職業教育的能力。
2、以就業為導向,促進學生全面就業
通過了解市場需求,創辦校企合作、模擬面試等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讓學生的能力更加的適應社會的需求,從而提升學生整體的就業競爭力。
3、完善中職英語教材體系,凸顯職業性
中職英語教材體系一般由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構成,而專業英語教材缺乏實用性和職業性。優化和完善中職英語教材體系,最重要的就是要結合中職院校自身所開設的專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通過自編教材,達到中職專業英語的基礎性、實用性、趣味性、職業性的教材體系。
4、引進職業英語考試方式
中職學校英語考試主要還是以全國英語以及大學生英語等級考試為主,主要的考試方式也仍然是以詞匯量、語法的掌握為主,從而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測試也以偏概全。中職學校應結合自身特點,采取多元化的英語考核方式,這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英語,還能幫助用人單位更為直觀的了解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展現出的英語水平。引進職業英語考試,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運用職業英語,還能幫助各類中職學校提高辦學質量。
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的具體實踐――以成都航空旅游職業學校為例。成都航空旅游職業學校是一所民辦的中職學校,主要開設的專業有民航安全檢查技術、航空服務、空中乘務。“培養高度職業化的民航員工,塑造現代紳士淑女”是該學校的培養目標,以“全面完善的就業服務、無縫對接”是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
伴隨著學校的發展,學校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為打造全國最大航空服務人才培養基地,樹立學院優質化品牌效應,最初的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學校發展的今天。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的運用,使得學校在教學模式上得到的巨大的創新。
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在成都航空旅游職業學校的運用,具體體現在:
5、加強老師隊伍建設,開展各類專業培訓
(1)學校組織專業教師進機場,親歷飛行,熟悉乘機流程(辦理手續流程、過通道流程、行李托運及領取流程等);
(2)邀請國際航協(IATA)專家定期到學校做教師培訓;
(3)邀請美國機場管理協會(AAAE)培訓師到學校授課,介紹了全世界的機場安檢工作內容,使得各專業老師對民航安檢的專業知識又得到了補充和提高;
通過專業的、系統的培訓,不僅在英語教學水平上的提升,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為確保學生更好的學習到更加專業化、職業化的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6、教學科研開發,編寫教材
要培養素質優良、技能嫻熟的民航服務人才,離不開高質量的學校,離不開高水平的老師,更離不開理念先進、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精品教材。學校英語教師在教學管理過程中,通過對民航崗位的具體需求,以及用人單位的具體需求,搜集各崗位中常用到的英語口語服務,自創情景,自編內容,先后參與編寫由“十二五”規劃指定教材《航空服務實用英語教程》、《民航實用英語初級教程》《民航實用英語中級教程(一)》。
7、深化校企合作
學校先后與“九寨黃龍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攜程旅行網”等全國100多家民航用人單位合作,實行“訂單式”聯合培養模式。學生在民航工種崗位上實習期間,即補充在學校里未能學到的社會實踐經驗,又能很好的運用在學校里所學的專業知識。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學生的各項技能技巧得到提升,尤其是英語口語,無論是專業術語的使用程度、口語表達的流利程度,還是對應急場面的處理能力,都有了相當大的變化。
8、引入國際航協課程
學校為了縮短與民航企業用工的無縫對接距離,引入國際航協部分課程,學生通過全英文的課程學習,既掌握了民航專業知識,又鍛煉了通過英語學習的能力。
六、對職業化英語教學體系的展望與討論
通過職業化英語教學模式在成都航空旅游職業學校的具體實踐表明,它不僅僅是只是在教學模式上的創新,更是在中職學校課程改革上的一種創新。這種體系,是適用于高度職業化發展的今天。那么,這種體系是只能適用于中職學校嗎?這種新體系會帶來更多的其他改革和創新嗎?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丁國聲.深化中職教學改革,謀求英語教學發展[Z].2011.
[3] 康 莊.職業英語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發展勢在越行.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
[4] 陳三東.對中職英語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5.4.
[5] 王建華.淺議中職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們.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3.3.
一、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然而,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問題卻層出不窮。首先,職業院校的學生通常英語基礎非常薄弱;其次,職業院校的老師往往一兼多職,不僅僅是因為職業教育中老師數量上的缺乏,更是由于師資隊伍組成結構不夠專業;再次,職業教育的英語教材都統歸于一本,教材太單一,不適應教學的需要;最后,高職高專學校普遍存在著語音設備簡陋、落后,資料缺乏等問題。
二、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問題
1.學生積極性不高
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自信心不高。但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依舊是一成不變的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方法,根本無法激發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在教育中忽略了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只有學生真正喜歡上英語,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
2.教師素質有待提升
職業學校初始的定義在于職業性的教育,技能上的重點培訓是為了讓學生具有出眾的就業優勢,但對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英語老師的聘用上,門檻非常低,有一些職業教育的英文老師教學水平本身很差,從而惡性循環造成學生的英語成績屢屢提不上去。
3.缺乏明確的教學目的
教學的任務只停留在課上的出勤率和考試的成績,教師和學生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職業教育中英語起到的作用,沒有將英語與技能進行相關對口,英語只是停留在應試關系中。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老師和學生對于教學的目的根本不明確,沒有將英語冠之以職業技能的頭銜,因此這兩種學科完全失去聯系,更不可能會在學生以后的職業生活發揮作用。
三、職業教育中英語教學的對策
1.改革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職業教育院校應保證理論教學與時俱進,將教育重點轉為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將填鴨式的灌輸轉變為理解與互動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只有使學生真正喜歡上英語,才能更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使學生有新奇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加強教學資源、教師團隊建設
首先,學校組織專門的小組,并與校際教師團隊進行合作,認真細致考查學生狀況與工作狀況,開展教材編寫工作,開發專業性的英語課本。另一方面,還應當加大投入,配置教學設施,比如英語圖書、多媒體設備等。其次,學校還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使其專業能力不斷提升,具體可以聘請專家做報告、開辦培訓班、邀請企業既懂專業知識技能還懂英語的能手對教師進行培訓等。還可以從外部引入高素質的教師,以充實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帶動其他教師不斷自我提升。
3.英語教學應體現專業及滿足就業要求,提高教學的實用性
教學的任務由課上的出勤率和考試的成績轉為所有學科服務于一個專業技能,老師要認識到職業教育中英語起到的重要作用,將英語與技能進行相關對口。明確老師和學生對于此項教學的目的,將英語冠之以職業技能的頭銜,使這兩種學科互相融合,使學生在職業生活中得到英語方面的職業體驗。例如,報關專業英語教學的目的應是使學生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進出口報關英文,能閱讀各種報關英文單證等。因此,英語教學應圍繞報關方面的大量專業詞匯的含義及使用來進行。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無論本國企業還是不斷涌入中國的跨國公司,都急需一大批既懂專業又兼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通信企業也是如此。二OO九年四月一日,我們分別對浙江東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郵電建設工程局、浙江華訊通信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等大型通信企業進行了調研,比如像東冠,整個公司目前正處于業務快速發展期,到2011年,整個公司的業務總量將達到10個億,而作為海外事業部,公司已開始與華為、中信兩大設備商建立了合作關系。業務范圍涵蓋了通信工程建設(包括管線、設備安裝調試、維護)和人員租賃等,業務分布也開始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等非洲國家逐步向亞洲、歐洲推進,如印尼分公司的建立及歐洲市場(羅馬尼亞)的進入,更進一步為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支撐。而工程局與華訊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都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這樣對員工的英語能力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總體上來講基本沿襲傳統本科類高校的英語教學模式。從教學的組織、教材的選用、教學的實施等方面來講都無處不見傳統本科高校模式的影子。在校期間在英語課堂上學習的英語根本就不能達到“實用”的目的,這是一個亟需我們解決的困局。步入21世紀以來,職業英語考試風起云涌,職業英語培訓熱火朝天。冷靜分析,不難發現“繁榮”的背后的不足之處。
1、諸如此類的職業英語考試,要么象博思測試僅提供一系列純粹與商務環境相關的語言能力的測試,面對的是全行業中不同工作、不同崗位的考生,因而試題中不會出現專業背景的內容。因此,兩者測試的均為廣義的職業英語。
2、雖然職業考試開展得轟轟烈烈,職業英語培訓班也是風聲水起,然而有關如何培養、提高職業英語能力的專門研究卻少之又少。
二、教改實施
為了適應我國通信工程企業開發海外市場的需要,我們認為,通信類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必須借鑒“商業托福”、“博斯”等職業英語培訓的成功經驗,強調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即英語的交流能力和運用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合理配置通信工程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將基礎英語、專業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做出綜合的調整。在原來的基礎英語教學階段開設通用英語教學,為以后的職業英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但教學內容應由原來的以考級輔導為主的應試教學向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過度,尤其要注重口語能力的培養;將原來的專業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進行整合,開設職業英語課程,側重對學生專業英語詞匯的培養,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具體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我們首先應該從廣義的職業英語的誤區中走出來,探索研究適合通信工程專業、面向通信工程崗位群的職業英語。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收集大量的工程施工、工程維護、設備使用等方面的資料,作為我們開展職業英語教學的素材。另一方面,我們要運用項目教學法,加強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培養。將項目教學法運用到通信工程類學生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上,填補應用型研究的空白。
三、教改意義
職業教育是一種具有強烈經濟行為和企業行為的教育形式,沒有企業的參與將是一種不成功的職業教育。我們教改的宗旨在于運用業已成熟的項目教學法,培養學生的通信工程職業英語能力,提供學生畢業后去海外通信工程市場就業的機會,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為通信企業的海外市場發展提供充足、合格的人才教改的成果,不僅可以應用于全日制學生的通信工程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也可運用于在職職工的職業英語能力培訓。通過對通信企業員工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在職業場景中具體運用英語處理事務的能力,還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時間,加快人才的培養節奏,為通信企業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提供適量、適格的運用型一線員工。
四、教改中需解決的問題
教改的難點是實踐性教學,即運用項目教學法提高通信工程類學生的職業英語能力,這也是教改過程中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決。
1、強化試點班級的教學管理。教改之初,我們可以采用小班制的教學手段。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組織對職業英語感興趣的同學組成30人的教學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利于口語交際能力尤其是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更有利于加強對實驗班的教學管理。